回覆列表
  • 1 # 南粵新農人

    蓴菜屬蓴菜科蓴屬。多年生喜溫性宿根性水生蔬菜。主要分佈於東亞、南亞、非洲、大洋洲、北美洲。我國也是蓴菜的原產地之一,其栽培歷史可以追溯到1500多年前。江蘇省太湖地區、浙江省西湖地區、四川省螺吉山綠水湖地區、湖北省鄂西利川一帶都是比較大型的蓴菜主產區。

    蓴菜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各種糖類、多種礦物質和各種氨基酸,其嫩莖、嫩葉和嫩梢外包裹透明膠質,是一種有名的高檔菜,“蓴羹鱸魚燴”使人讚不絕口。

    蓴菜的植物學特徵

    ☆蓴菜根。蓴菜有野外自然生長及人工栽培兩種情況。野生的多為種子繁殖和休眠芽漂移生不定根繁殖,而人工栽培則以匍匐莖切斷移栽和越冬休眠芽扦插繁殖為主。由於其繁殖方法不同,其根的生長情況亦有所不同。

    種子繁殖的蓴菜根系生長與其他種子植物一樣,由胚根發育而成,而由匍匐莖和越冬休眠芽繁殖的蓴菜根系則是由莖節上著生的不定根。

    蓴菜的根為鬚根,生於葉柄基部莖節的兩側,長15釐米左右,簇生,幼根白色,著生泥土後逐漸轉為藍紫色,最後呈黑褐色。老根周圍還可長有細小的側根,尤以先端為多。鬚根主要分佈在10~15釐米厚的土層中。另外,蓴菜水中莖的下部莖節處也能長出一些須狀不定根。

    ☆蓴菜莖。蓴菜的莖分地下莖和地上莖(也稱水中莖)兩種。地下莖為根狀莖,細長,莖尖生長長達1米以上,節間長達10~15釐米,莖粗0.5~1釐米,每節生有葉片(葉薄,黃綠色,一般不出水面。);葉腋間長出短縮莖,並形成4~6根叢狀水中莖。短縮莖和水中莖均為綠色。水中莖纖細,多分枝,也分節,一般葉腋間可生分枝1~3個,分枝上還可再生分枝,水中莖隨水位升降而生長,一般均在1米以上,粗0.5釐米左右,節間長5~10釐米,在近地面幾節節間易生鬚根。

    當夏季高溫和冬季低溫時,植株生長停止,並在水中莖的頂端形成粗壯而節間密的綠色或淡紅色休眠芽,休眠芽遇到風浪而脫落,隨風漂盪遇適宜環境生根發芽,長出新株。

    蓴菜的莖內有較發達的通氣組織,莖外壁長有纖毛,能分泌富含多糖類營養的瓊脂樣透明膠質,亦稱蓴膠。蓴膠的多少是衡量其商品性好壞的主要標準,一般其水中莖頂端嫩梢外包裹著較的瓊膠,而在水質好的湖塘中生長的蓴菜其下部水中莖外亦包裹著大量蓴膠。

    ☆蓴菜葉。蓴菜葉片互生於水中莖莖節上,一般每節著生一葉,但早春和晚秋亦可一節生長2~3葉。初生葉片捲曲呈梭子狀,成長葉片平展,橢圓形,盾狀,全緣,大多浮於水面,一般縱徑5~12釐米,橫徑3~6釐米,肥水充足時大葉可達長15釐米,寬9釐米。葉表面綠色,背面紫紅色(或外緣向內其紅色由深變淺),葉脈從中心向外呈放射狀排列,12~16條。葉柄細長,著生於葉背正中,長25~40釐米,粗0.2釐米左右,由於生長部位不同,見光程度不同及其成熟度不同,葉柄顏色呈綠色、黃色和紅色。一般葉片和葉柄外均包裹有蓴膠,尤以梭子狀卷葉外最多。

    ☆蓴菜花。蓴菜花梗自葉腋抽出,綠色,後轉黃色,梗長約8~15釐米,有柔毛;花露出水面,花徑2~2.5釐米,萼片、花瓣各3張,外形相似,呈披針形,花瓣紅色,萼片顏色視品種而異,有粉紅色和綠色之分。萼片長約1釐米,寬0.4釐米,花瓣長1.2~1.5釐米,寬0.3釐米;雄蕊12~30個,離生,生於雌蕊周圍,初花期比花被稍短,盛花期則伸出花被外,深紫紅色或鮮紅色,子房長0.5釐米,直徑0.1釐米,柱頭扁平開展,長0.5釐米,寬0.08釐米,上有白色長絨毛,並有粘液。蓴菜花開放時露出水面,授粉後花梗向下彎曲使全花沒入水中,一般每朵花發育成2~10個果實的果實群。

    ☆蓴菜果。蓴菜果實群拌有宿萼、萍質,花萼長1.3釐米,寬0.5釐米,花瓣長2.2釐米,寬0.4釐米,果實卵形,綠色,不開裂,長約1.1釐米,基部狹窄,頂部有宿存花柱成喙狀,長0.6釐米,內有種子1~2粒。

    ☆蓴菜種子。蓴菜的種子為卵圓形,淡黃色,縱徑0.45釐米,橫徑0.3釐米。

    蓴菜的生物學特性

    蓴菜雖有種子,也可萌發長成植株,但在自然界和常規栽培中,都以無性繁殖為主。根據其根、莖、葉、花、果的生長和發育,可分為營養生長和生殖生長兩個時期,但它們之間在時間上又相互交叉,不能截然分開。

    ◆由於蓴菜主要是食用嫩梢和未展開的嫩葉,因此按其營養生長可以劃分為四個階段:

    ☆萌芽階段。3月下旬~4月上旬,平均氣溫15℃,從地下莖與水中莖開始萌發新芽起到水面出現浮葉。隨著主莖頂芽萌發,側枝頂芽也相繼萌發、伸長,並放出小葉,葉柄伸長,葉片浮出水面,同時,匍匐莖和近地水中莖的莖節處生出鬚根,扎入土中。

    當年種植的匍匐莖在4月下旬~5月上旬於莖節生根的同時,長出小葉,葉腋間長出短縮莖,並向上生成4~6根叢狀水中莖,生出葉片,浮出水面。

    ☆旺盛生長階段。4月中旬~7月中旬,氣溫在20~30℃,是蓴菜生長的適宜溫度。隨著新梢生長,新梢和葉片數量增多,水面葉面積指數0.5~0.8以上,這時是產品形成主要時期,產品質量也較好,膠質很多。

    當年種植的匍匐莖一般在6月中旬才能進入旺盛生長階段。

    ☆緩慢生長階段。7月下旬~10月下旬,前期高溫,氣溫達30~35℃,這時蓴菜生長速度減慢,大部分葉片開始衰老,製造養分減少,病蟲害增多,膠質減少,水中莖的頂芽連同基部膨大形成粗壯的、節間較短的綠色或淡粉紅色越夏休眠芽,採收量明顯減少。8月中旬~10月中旬秋高氣爽,休眠芽再度萌發,產量稍有回升。

    ☆休眠階段。10月下旬~次年3月下旬,平均氣溫15℃以下,這時蓴菜生長停頓,水面葉片腐爛,同化產物向莖中轉移、貯藏。並在水中莖的頂端形成越冬休眠芽(亦稱冬芽、螺絲頭),沉入水下,當氣溫低於5℃時,部分休眠芽亦可形成離層,隨風吹浪打而脫落,以後又隨風浪漂移,沉浮於水中,最後沉入泥中,在節間再萌生新根,長成新的植株。

    ◆蓴菜的器官生長可劃分為三個階段:

    ☆現蕾階段。4月中旬,隨著水中莖新梢的生長,在上部葉片葉腋裡的花芽均分化發育成深紅色花蕾,上有絨毛並披裹著膠質。以後花梗伸長,花蕾長大達黃豆大小。

    ☆開花階段。5月上中旬,花蕾露出水面開放,以後進入盛花期並延續到7月中旬。蓴菜每天早上6時左右開放,下午2時左右花冠陸續閉合,次日再行開放,花期2~3天,授粉後花梗向下彎曲,使花沒入水中。

    ☆結實階段。5月中下旬,盛花期伸出花被外的雄蕊花粉散落在柱頭上或在昆蟲傳播下授粉、受精後;子房膨大發育成果實,並形成有宿萼的果實群。

    蓴菜對環境條件的要求

    ☆溫度。蓴菜屬於喜溫性蔬菜,不耐寒冷,在20~30℃時同化能力最強,其製造的養分超過正常呼吸作用的消耗,因此能形成最多產品,超過35℃同化作用能力下降而呼吸作用加強,低於10℃停止生長,不耐長期5℃以下低溫,短期O℃即死亡,低於15℃不能正常開花結實。良好的小氣候有利於蓴菜的發芽和生長,如山坳中的池塘因避風,早春升溫快,發芽早,夏季又不太炎熱,有利於蓴菜的生長,產量高,品質好。

    ☆水分。蓴菜是浮葉植物,除葉片漂浮於水面外,全株沒在水中,因此整個生長期不能缺水。萌芽期要求水層淺,以有利於提高水溫,隨著植株生長,水中莖伸長而水層的深度增加,但不宜超過一米,否則葉片為了探出水面進行光合作用而使葉柄長得細長,養分消耗。一般水深0.5~0.7米對蓴菜生長最為有利。

    水質對蓴菜的產品質量影響很大,含有磷、鈣、銅、鐵等多種礦物質元素的泉水其卷葉、嫩梢外包裹的透明膠質層最厚。水溶液離子濃度過高,葉片、嫩梢出現捲曲畸形,生長蓴菜的水要清,要流動。死水容易長青苔,葉片易得病腐爛,同時透明膠質層變薄,並出現汙染,輕則影響商品質量,重則不堪食用,甚至引起植株死亡。

    ☆土壤。由於蓴菜是水生植物,根系常年生長在水中,是須根系,根群不發達,因此要求土壤中含有豐富的有機質,以泥炭、香灰土、粘壤土為宜,pH為6~7。淤泥層深20釐米左右。蓴菜要求土壤中含磷量高,它對N、P、K、Ca、Mg的吸收比例為1.69:1.71:1:1.1:0.28。

    ☆光照。蓴菜的葉片漂浮於水面,正常生長時的葉面積係數為0.8~1。超過1,葉片重疊,輕則影響光合作用,葉片變黃,重則引起腐爛。蓴菜要求較強的光照強度,但光照過強,溫度相應亦高,不利同化作用,最好在連續晴天后降一次雨或在夏季高溫強光照有稀疏遮陰,其蓴菜產量高,膠質含量也多。

    ☆空氣。蓴菜是水生作物,植株亦吸收水中的氧氣和二氧化碳進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加強水的流動或進行人工充氣有利於蓴菜生長,提高產量,並減少嫌氣性腐敗菌的繁殖,防止病害發生。

    ☆富陽綠萼:原產於浙江省富陽市,江蘇省太湖地區水面亦有分佈。該品種葉正面綠色,橢圓形,盾狀,全緣,葉背面深紅色,幼嫩卷葉淡紫紅色,萼片綠色,長1.2釐米,寬0.4釐米;花瓣紅色,長1.4釐米,寬0.3釐米;雌蕊7個,子房長0.5釐米,寬0.1釐米,柱頭長0.6釐米,寬0.09釐米;雄蕊19個,花絲長1.0釐米,粗0.03釐米,花葯長0.5釐米,寬0.07釐米;花梗長11釐米,粗0.3釐米;葉片縱徑7.54釐米,橫徑4.75釐米,縱橫比1.58。

    ☆西湖蓴菜:原產於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區茅家埠村,江蘇省太湖地區水面亦有分佈。該品種葉正面綠色,橢圓形,盾狀,全緣,葉背面深紅色,幼嫩卷葉淡紫紅色,萼片粉紅色,長1釐米,寬0.4釐米;花瓣紅色,長1.2釐米,寬0.3釐米;雌蕊8個,子房長0.4釐米,寬0.1釐米,柱頭長0.5釐米,寬0.08釐米;雄蕊15個,花絲長1.0釐米,粗0.03釐米,花葯長0.25釐米,寬0.06釐米;花梗長10釐米,粗0.15釐米;葉片縱徑7.43釐米,橫徑4.92釐米,縱橫比1.51。

    ☆太湖綠葉:原產於江蘇省蘇州市郊區枉塘鄉梅灣村,江蘇省太湖地區水面亦有分佈。該品種葉正面綠色,橢圓形,盾狀,全緣,葉背邊緣紫紅色,越向葉片中心顏色越淡,中央為淡綠色,卷葉綠色;萼片基部綠色,萼尖粉紅色,長1.2釐米,寬0.42釐米;花瓣紅色,長1.5釐米,寬0.4釐米;雌蕊10個,子房長0.6釐米,寬0.11釐米,柱頭長0.42釐米,寬0.07釐米;雄蕊25個,花絲長1.1釐米,粗0.03釐米,花葯長0.4釐米,寬0.08釐米;花梗長12釐米,粗0.3釐米;葉片縱徑7.7釐米,橫徑5.43釐米,縱橫比1.42。此品種生長勢較弱,產量略低,但其卷葉為綠色,加工後色澤較好,品質優良。

    蓴菜高產栽培技術

    ※塘田選擇※

    湖泊、池塘、河道、港叉以及低窪稻田均可作為蓴菜的栽培場所。但要獲得高產優質必須注意選擇適宜的土壤和水質。

    蓴菜生長對土壤種類要求不很嚴格,粘壤土、稻田土均可種植,但以泥炭、草塘泥為佳。要求土層厚度20釐米左右,土壤中性或微酸性。荒草池塘和低窪稻田種植蓴菜應事先築田埂,每畝用34~40千克生石灰清塘,然後耕耙2~3次,除去雜草和藻類、昆蟲。如果塘田較瘦,每畝可施入草塘泥10噸,也可施用餅肥50千克。

    ※種莖定植※

    ①定植時間。除炎夏和寒冬外,均可種植蓴菜,但一般多春種和冬種,即清明前後和小雪前後種植。這時的植株沒有細長葉片,僅有短縮莖和休眠芽,因此便於運輸和操作,定植後成活率也高。

    ②種莖選擇。種莖指無病蟲害、生長健壯的地下匍匐莖、水中莖和越冬休眠芽。地下匍匐莖應選取白色粗壯的莖段,每段不少於2~3節。水中莖應選取粗壯老齡、色澤綠、帶鬚根的莖段。越冬休眠芽可在10月底至11月份採收(有的會自行脫落),並在土中扦插,次年清明前後再移栽。

    播種距離根據種量和採收年限而定。一般播種量大,前期產量高,而2~3年後則過分擁擠,會影響產量。反之,播種量小的當年不易封壟,前期產量低,但生長期長。一般採用50~60釐米(或1米)行距,每行匍匐莖單根順長排列。如採用越冬休眠芽移栽,則以行距1米,株距30釐米為宜。

    做種的匍匐莖、水中莖和越冬休眠芽都要注意隨挖、隨選、隨種。如當天不能栽完,要暫存水中保溼,防止幹萎。

    ※田間管理※

    ①流水。蓴菜田整年不能斷水,要保持活水或隔2~3天換清水。

    ②追肥。栽植當年一般不再施肥,以後每年冬天在根莖萌芽前每畝施草塘泥5~10噸,或施腐熟餅肥50千克和過磷酸鈣50千克。如用人糞尿必須充分腐熟,並在萌芽前施,每畝1000~2000千克。

    在生長期,如果葉片瘦小、芽細,則應追施尿素或複合肥,每畝用量5千克,雨前撒施或伴泥搓成團撒施。但不易多施氮肥,以免降低產品品質。

    當蓴菜田水流不暢和有機質含量高時,容易長青苔,會影響蓴菜生長和產品質量。防治方法除保持水清潔和生長期不追施人糞尿外,可放小水量後及時噴1:1:200倍波爾多液,每畝用藥量約為250克硫酸銅和250克生石灰。

    此外,蓴菜田內不易栽種茭白、蓮藕、蘆葦,以免爭肥爭光。

    蓴菜採收

    蓴菜一經栽植,可連續採收多年,直至植株衰老退化。目前生產上分兩個階段採收,即春季4月中下旬至7月中下旬,秋季8月中旬至10月上旬,全年採收5個月左右。當年種植的蓴菜,約需經過2~3個月,到6月下旬至8月中旬,葉片基本長滿水面時才開始採收,採摘量不易過大,以注意培養根狀匍匐莖,為第二年高產打下基礎。

    商品蓴菜以採收嫩梢和初生卷葉為主,採收標準可分為三級四等:

    ①小級:葉長1~2.5釐米(一短梗、一小卷葉、一小花蕾),葉柄長約0.5釐米,葉緣兩側分別向腹面緊卷,其接觸外縫隙狹,充滿粘液。每個芽重0.5克左右。

    ②中級:葉長2.5~3.5釐米(一大卷葉、一小卷葉、一小花蕾),葉柄長約1.5釐米。葉片稍挺出於為粘液團所包圍的其他幼葉之上。葉緣兩側分別向腹面捲曲,其接觸處縫隙稍大,但充滿粘液。葉片淡黃略帶綠色。每個芽重1克左右。

    ③大級:葉長3.5~5匣米(一大卷葉、一小卷葉、一小花蕾),葉柄長2釐米左右,伸出於其他幼葉之上,新芽外被粘液已轉稀薄。葉緣兩側雖仍向腹面捲曲,但已較鬆散,接觸處的縫隙進一步分開,但仍有稀薄粘液。葉片淡綠色,每個芽重1.4克左右。

    ④等外:卷葉長5釐米以上或卷葉開始展開,葉柄伸長,但未出水面。葉片外仍被稀薄粘液,葉片淡綠色,大多不帶小葉或嫩梢。

    從以上分級來看,小級體積小,採收花工大,產量低,除外貿需要外,一般很少採摘。中級產量較高,也容易採收,質量也好,可達到外貿出口標準,主要用來加工。大級卷葉外膠質較少,營養和風味都下降,但產量較高,加工後內銷或鮮銷。展開的新葉,要加工一部分作內銷。

    新鮮蓴菜採收後應浸入水中儲存,時間1~2天。久貯膠質脫落,葉片腐爛,故加工的蓴菜宜當日採收當日加工

    採收時,乘小船或菱桶,速度快的每人每天可採摘15~20千克。下田採摘則因泥漿攪起影響採摘速度和產品質量。管理好的蓴菜田,栽種當年可採收到200~250千克,第2~3年每畝產量達500~1000千克。

  • 2 # 簡單明白簡簡單單

    大家好,我是簡簡單單!下面就是我對這個問題的幾點看法。

    蓴菜也可以叫做馬蹄菜主要是因為它的形狀和馬蹄很相似,它是一種水生植物,主要出現在江南地帶,因為它種養時有一定的條件的,很多的地方都沒得賣,所以是一種比較珍貴的蔬菜,而且我相信有很多的朋友也不認識這種才,那麼今天我們主要就是來學習蓴菜的種養方法,以後大家也就可以根據具體的情況進行種養啦。

    1、選地整地

    蓴菜需要有充足的光照才能正常生長,所以我們要選在向陽的地方進行種養,其次就是它在土壤偏酸性的地方更容易存活,那麼在選地的時候我們需要測一下酸鹼度,還有最好是選在有活水或水中礦物質含量比較豐富並且沒有汙染的地帶,田中的淤泥最好是二十釐米左右為宜。在整地的時候我們可以使用機器進行翻田,然後將田埂加高、加固,這樣有利於儲水和防水災,最後撒上適量的廄肥即可。

    2、適時播種

    播種的方式有兩種,第一種是種子播種,第二種是扦插種養,但是蓴菜種子的出芽率特別的地,所以通常不會使用種子進行播種,如果要用種子的話也需要經過精挑細選,然後做好種子處理之後再進行種養,所以我們在種養的時候最常用的還是扦插的種養方法。蓴菜在春秋兩季均可進行種養,但最佳的播種時間還是春季的三四月份,其次就是秋季的八九月份種養也還是相當不錯的。

    3、合理密植

    在使用扦插播種的時候我們需要根據土壤的肥沃程度來進行合理的密植,通常我們需要將蓴菜的莖剪成分別為十釐米迪的小節,然後按照合理的密度豎著插進泥土中,一般情況下養分充足的土地我們是採用行間距六十到七十釐米左右、株間距五十釐米左右的間隔進行栽種,而比較肥沃的土地我們是採用行間距魚株間距均為五十釐米左右的今個進行栽種,對於相對比較貧瘠的土壤我們採用三十到四十釐米的間距進行栽種,這樣才能是土壤被合理的充分利用。

    4、水肥管理

    蓴菜種養的水分和水質管理是非常重要的,蓴菜生長需要大量的水分,通常田間的水深需要根據季節的變化來進行調節的,在春季剛栽種的時候水深一般為十五釐米左右,等到出苗之後可以適量的加高水位,水深控制在二十五到三十五左右,而到了夏季我們需要阿靜水加深到七八十釐米左右,因為夏季的溫度比較大,而倒冬季的時候要將水深將會到三十釐米的樣子,這樣蓴菜才能正常生長。而蓴菜的生長液需要大量的養分,但對於施肥我們只能根據蓴菜的生長情況來進行施肥,如果田間出現菜葉發黃或者生長速度緩慢的話,我們就可以追加適量的磷肥含微量元素的肥料用來補充營養。

    5、病蟲害防治

    蓴菜最常見的病害是葉腐病和枯萎病,導致病發的主要原因是水質汙染的問題,我們可以透過淨化水質以及使用波爾多液進行防治。而比較常見的害蟲是螟蟲、青蟲等,可以使用樂果乳進行噴殺,其次就是還會有大量的椎實螺和扁螺出現,我們可以撒施茶子餅進行毒殺或者是認定進行捕殺。

  • 3 # 水電安裝與維修打水鑽

    無公害蓴菜栽培技術

    蓴菜是一種多年生水生名貴植物,營養豐富,經濟價值高,人工種植產量高、效益好。目前正值蓴菜栽種季節,在生產管理上應重點掌握以下技術:

    一、栽培技術

    (一)田塊選擇

    選擇海撥高程1200米以上,地勢平坦、排灌方便、土壤有機質豐富、理化性狀良好、淤泥層厚度20cm左右、pH值4—6的田塊進行蓴菜成片種植。

    (二)整田技術要求

    1.田埂的加高、加寬、加固:加高60-80公分,加底寬70公分,頂寬35公分,同時加固。做到不垮不漏,美觀大方。

    2.整坪要求:按栽種水稻的技術要求進行二犁二耙整坪。耕作深度達到20—30cm。

    (三)選種:蓴菜由於其種子發芽率低,且幼苗生長緩慢,生產上一般不採用種子繁殖,而進行無性繁殖(扦插繁殖)。選擇3年以上8年以下無病、無傷、健壯的地下葡伏莖或水中莖作為種源。以地下匍匐莖作種莖的,選用黃色或白色的粗壯莖段;以水中莖作種莖的,選用粗壯、老齡、色澤綠、帶鬚根的莖段。要做到新挖新栽,當天不能栽完的一定要用水把種莖泡在水中,以免種莖脫水灼傷。

    (四)栽種季節:每年秋季和春季都可進行移栽,但以春季移栽效果最好,一般在3月下旬至4月中旬為最佳時間。

    (五)栽種技術

    1、栽種密度:

    (1)肥田按66×50cm進行栽種。

    (2)中肥田按50×50cm進行栽種。

    (3)瘦田按33×33cm進行栽種。

    2、栽插方法

    (1)平按:將地下莖剪成2-3個節一段,順各行輕按於泥中,深度為3cm左右。

    (2)豎插:將地下莖剪成2-3個節一段,豎插於泥中,深度為7cm左右。

    (六)採收技術

    1.採收季節:蓴菜春季移栽後,到7月中、下旬,蓴葉基本蓋滿水面時即可採摘,以後每年4月下旬-10月間分次採摘。春季4月下旬--7月中旬,是蓴菜採摘的望季,所產蓴菜產品佔整個產量的80%。這一時期採摘的蓴菜稱為春蓴菜。秋季8月中旬--10月上旬,還能產部份蓴菜產品,但質量較差,採摘量只佔整個產量的20%,這一時期所產的蓴菜產品稱為秋蓴菜。

    2.採收方法:在蓴菜田裡手工採摘帶卷葉的嫩芽、葉柄節5毫米長,必須帶花蕾採摘,儘量不要採摘單葉或只有葉柄而無卷葉的蓴菜嫩芽。

    3.當年栽植的蓴菜應少採多留,以養為主,為第二年高產打好基礎。採摘時應掌握在卷葉基本長足,但尚未散開時連同卷葉和嫩芽一齊採摘。採得過嫩、花工大、產量低、效益差;採得過老、卷葉鬆散,纖維和單寧成份增加,苦澀味重、品質低劣。具體掌握在5-7月份2-3天採摘一次,8-10月份5-10天採摘一次。

    4.採摘的蓴菜應放在小木桶或塑膠桶中。不能用鐵桶作容器,否則,蓴菜斷口處會變黑,影響產品質量。

    二、施肥技術

    (一)施肥原則

    1.以有機肥為主,化學肥為輔的原則。

    2.一次施足基肥,一般不施或少施追肥的原則。

    3.追肥只能施化學肥或餅肥的原則。

    4.有機肥與化學肥混合施用原則。

    (二)禁止使用的肥料種類

    1.未經國家、省級農業部門登記的肥料。

    2.硝態氮肥。

    3.鹼性肥料。

    4.重金屬含量超標的肥料。

    5.未腐熟的有機肥料。

    (三)允許使用的肥料種類

    1.有機肥:腐熟的堆肥、人糞尿、廄肥、沼氣肥、綠肥、作物秸稈肥、餅肥。

    2.無機肥:化學、N、P、K肥,無機複合肥、有機複合肥。

    3.微生物肥料:根瘤菌肥料、固氮菌肥料、複合微生物肥料等。

    4.微量元素肥:以鈣、鎂、銅、鋅、錳、硼等微量元素及有益元素為主的肥料。

    (四)施肥技術

    1.基肥施用時間和方法

    (1)有機基肥的施用時間和方法:有機基肥在入冬前或初春一次性均勻施入田中,並用推耙推壓,使肥料充分混入泥中。

    (2)化學肥作基肥的施用時間及方法:化學肥施基肥,在每年第一次採摘前20-30天內均勻施入田中。

    2.基肥的施入種類及用量。

    (1)有機基肥的施入種類及用量

    ①有機基肥種類有:腐熟的堆肥、人糞尿、廄肥、沼氣肥、綠、作物秸杆肥、餅肥等。

    ②單用餅肥每畝用量為200-300公斤。

    ④餅肥和其他有機肥混合施用,每畝用量為:餅肥100-150公斤加700-1000公斤其他有機肥混合施用。

    (2)化學肥施基肥的種類數量:蓴菜生產用化學肥施基肥其種類有:氮肥、磷肥、鉀肥,氮、磷、鉀肥應混合施用,同時化肥與有機肥混合施用,在施以上有機肥的基礎上,再施入25%的三元複合肥20-25公斤。

    3.追肥施用技術

    (1)追肥施用種類:蓴菜生產追肥主要以化學肥為主,也可施用少量餅肥。

    (2)追肥時間及方法:

    ①化學肥施用方法:追肥以補充氮肥為主,每畝每次施尿素肥1.5—2.5公斤+過磷酸鈣5—10公斤。施用時間應選在每次採摘結束換水後進行。

    ②餅肥施追肥:每畝每次施餅肥3—5公斤,施肥時間選在採摘結束換水後進行。

    ③施肥的時間及方法:當莖葉瘦小發黃,卷葉膠質很少時應立即追施化肥和餅肥。施肥應選在陰天或晴天的上午10時以前和下午4時以後,不可在烈日的中午進行。每次施肥前應放淺田水,讓肥料充分吸入土中,然後在灌至原來水的深度,追肥後潑清水沖洗蓴菜葉面以防肥害。

    三、水質管理

    (一)水位管理

    蓴菜莖蔓淹沒於水下,但成長的葉片漂浮於水面,進行光合作用。如田水太深,葉片伸展到水面需大量消耗養分,如太淺,則莖葉擴充套件空間小,易密集叢生,不利高產優質。田水的深淺還密切關係陽光的透入,直接影響土溫的升降。因此,水層深淺需隨季節轉換而不斷調整。

    1.入春後先淺水有利於水溫回升,萌芽階段一般15—20cm,隨著蓴菜生長和採摘逐步加深水位,到盛夏加到50-60cm,有條件的地方最好保持長流水更好。

    2.冬季保持深水(30—40cm)越冬,防止地下莖凍傷。

    (二)水質管理

    1.進排水口對角設定,以便注排水時水體充分交換。

    2.每採摘一次換部分水,換水時間選在每次採摘結束後,補充追肥以前。具體是放掉3—5cm老水,新增6—10cm新水。

    3.每月一次切底換水,每月在最後一次採摘結束後徹底換水一次,然後再施入追肥。具體是放掉三分之一至三分之二的老水,再把水灌到原來水位。

    4.前期4月下旬—7月上旬,每3—5天換水一次;盛夏7朋中旬—8月下旬,每7—10天換水一次。當水溫達到30℃時,有條件的地方最好保持長期微流水。

    四、病蟲害防治技術

    (一)主要病病害:有青臺、水藻、螺螄、蝌蚪等生物危害;有爛(也稱葉腐病)葉病、黑節、黑葉病、根腐病等病害。

    (二)防治原則:按照“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植保方針,堅持以“農業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為主、化學藥物防治為輔”的無害化控制原則。

    (三)防治方法:

    1.農業防治:一是施用充分腐熟有機肥,少施化學肥;二是及時添換清水,保持水質清澈透明;三是合理輪作。蓴菜種植4--6年以後,可改為魚池,養殖食草、食螺魚類,1--2年後重新種植蓴菜;四是適時更新換代。植株生長勢開始減弱後,可以部分或全部拔除,選用健壯植株的種莖重新排種。一般5—8年必須進行換種。

    2.物理防治:人工清除雜草、青臺、水網藻,螺絲、蝌蚪以及病害植株等。4月蓴菜萌芽、椎實螺大都集中在蓴菜田四周和流水口時,應及時撈除;應及時清潔田園。定植10多天後,每年蓴菜萌芽前,都要拔一次雜草;生長期間,結合採收,隨時拔除雜草;對生長過密或老黃葉過多的莖葉,要及時用手或剪刀疏枝除葉。

    3.生物防治:在蓴菜田中投放少量鯽魚、黃鱔控制病蟲害的生長繁殖。

    4.化學防治:

    (1)加強病蟲預測預報,掌握田間病蟲情況,針對病蟲種類,瞭解農藥性質,做到對症下藥,選擇關鍵時間,進行防治。

    (2)主要病蟲害的藥劑防治:以生物藥劑為主,使用藥劑防治嚴格按照CB4285、GB/T8321規定執行。

    (3)採摘期施藥應淺水施藥,1天后把水位恢復到原位。

    5.常見病害防治方法

    (1)青苔水藻的防治:蓴菜田中的青苔紮根於土中,苔絲漂浮於水面。死水易生青苔,天熱時追施人糞尿更易促發青苔生長。長了青苔易使水質劣化。苔絲纏住蓴萊,妨礙植株生長。也會促進葉腐病發生,危害極大。可畝用硫酸銅250克+生石碳250克+水50千克配成波爾多液均勻噴霧進行殺滅(切忌單用硫酸銅,以免產生藥害)。

    (2)葉腐病防治:葉腐病,俗稱"爛葉子"。在混濁、發黃褐色的水田中易發生。防治方法主要是保持田水清淨、流動。不用人糞尿等有機肥作追肥。爛葉病是水質敗壞後菱角瑩葉甲蟲害所致,可用25%殺蟲雙500倍液或90%晶體敵百蟲800倍液噴霧。用此方法也可殺滅螺螄、蝌蚪等敵害。

    (3)根腐病:是食根金花蟲(食根水葉甲)的幼蟲潛入水下危害根莖,造成植株發黃所致,可用漂白粉溶液全田潑灑,使田水呈1PPM的濃度,此法可有效防治根腐病。

    (4)卷葉螟、水蠅可用愛福丁2000倍液防治。

    (5)錐實螺的殺滅:錐實螺俗稱"鬼螺絲",是一種軟體動物,是蓴菜的大害。嚴重時可吃光葉片和嫩芽、嫩莖,造成減產,甚至無收。較有效的防治方法是拋施茶籽餅或菜籽餅殺滅,且可肥田拋施前先將茶籽餅研成粉末,再加水拌溼,捏成小團,從行間拋入水中。每畝施用量以5~10千克為宜。施後1~2天即可見螺體死亡、發白,漂浮於水面。殺滅見效後即調換田水。也可用25%殺蟲雙500倍液或90%晶體敵百蟲800倍液噴霧進行殺滅或用貝螺殺0.5~1.0kg/畝拌細土撒入栽植池中進行殺滅。

    (四)禁止使用化學農藥

    1.有機氯類:六六六、DDT、三氯殺蟎醇、殺螟威、氯丹、毒殺酚、賽丹。

    2.有機磷類:水胺硫磷、甲銨磷、增效甲胺磷、甲基對硫磷、甲基異柳磷、喹硫磷、久效磷、高效磷、蠅毒磷、高滲氧化樂果、馬甲磷、樂胺磷、速胺磷、甲拌磷(3911)、葉胺磷、克線丹、克線磷、磷化鋅、氟化醯胺。

    3.氨基甲酸脂類:呋喃丹(克百威)、滅多威(萬靈)、涕滅威(鐵滅克)、速滅威。

    4.熏蒸劑:磷化鋁、氯化苦、二溴氯丙烷、三溴乙烷。

    5.其他藥物:殺蟲脒、吡霜、潰瘍淨、普特丹、殺蟲威、孟舒寶、蘇化203、速蚧克、殺螟滅、氫化物、狄氏劑、401(抗菌素)、敵枯霜、倍福明、汞製劑、除草醚。

  • 4 # 漁家超子

    蓴菜又名馬蹄草、水葵,為睡蓮科多年生宿根性水草本植物,其食用部分為嫩梢和初生卷葉。蓴菜因其質地嫩,色澤碧綠,又附有很多透明膠質,做湯滑潤鮮美,風味別緻。其優質高產栽培措施:

        培育壯苗是菠菜優質高產的關鍵。育苗採用無性和有性兩種方法,一般採用無性繁殖,又稱為莖株繁殖。選擇土壤淤泥較厚,腐植質含量豐富,但淤泥不過深的田塊做苗床,整理好苗床,基土施足,苗床配好底肥,搭好塑膠棚架,選用越冬休眠芽發育而成的營養株斜插在苗床上,蓋塑膠膜。待營養株生長到一定長度後,向深度定植。

        培植蓴菜高產栽培田塊,是蓴菜優質高產的重要措施。蓴菜喜溫暖水溼,生長髮育過程需要適宜強度,澄清水質,肥沃底土等環境條件。栽植田塊要選在無工業汙染,能排能灌一年四季不於水的田塊。首先要加固成型田埂,深1米,做到不滲漏水,修築好灌排水堰;二是田裡培植加厚土層。要求肥沃疏鬆的土壤10一14釐米,含有機質2—3%,PH4—6。每畝用腐熟堆廄肥1500公斤或熟牛羊糞1500公斤,腐熟餅肥50公斤、複合肥20一25公斤作底肥;三是消毒滅菌。用硫酸銅、草木灰、殺螺、菜籽餅等對栽培田進行消毒;四是採用化學除草。在蓴菜移栽之前,畝用二鉀四氯150—200克水25公斤噴霧栽培田一次。

        適時移栽。蓴菜一年四季均可栽植,尤以春季萌發前移栽成活率最高,又可當年收穫。一般在3月下旬至4月中旬為最佳時間。移栽時起苗剪成每段2—3節,採用穴栽,每穴一株,穴距30釐米,將植株插斜水中。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2020年創業如何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