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南方詩刊

    你好,我是來回答你的問題。在我們村也有畫畫的。老農們看了他們畫的作品。有的覺得好看,有的認為難看,所以我認為,沒有一至認為的好,也沒有一至的壞。這就是所謂的眾口難調。在藝術領域,這更挑剔。繪畫作為大藝術的一種,又是視覺藝術,欣賞它,第一眼是很重要的,打動與否。在那一刻就決定了,這正如第一次去相親,你說第一眼重不重要?

    至於你說的精髓,是什麼呢?色彩,構圖,筆觸?或者作者的意圖?當然同行者會明白這些事理技法,不同行者只有乾瞪眼嘍,至於影響其它藝術,比如你的攝影,那是當然的。不只是繪畫,所有的文化藝術都是相通的。如果你不博學,很難在某一領域有起色。這在當下,有很多名人,其實他們出名的未必是本專業。比如餘華,一個牙科醫生,成了著名作家。于堅,一個工人,成了第三代代表詩人。洪峰一個著名先鋒作家,如今成了網紅,電商做得有聲有色。齊白石一個木匠成了繪畫大師,等等。所以你的成就,你受影響的或許是你身邊的某一件小事,剛好被你發現美的眼睛發現。

  • 2 # 又幾木

    我個人本身就是學繪畫出身,目前從事與繪畫相關的工作。關於這個,我在學習過程中也常常思考,頗有心的。

    藝術分別為很多門類,有我們熟知的,繪畫藝術,雕塑藝術,行為藝術,語言藝術,包括電視電影,影視藝術等等。

    確定他是不是藝術作品?首先它是否符合藝術家所創作的第一條件,那就必然帶有藝術家本人的思想感情,已及世界觀。

    其次,作品是否能帶給觀者愉悅的享受,引人入勝。藝術家是敏銳的,他總是能洞察到環境的變化,創造出超越他本身生活時代的藝術作品,

    藝術雖然分門類很多,但是都是相通的,一件繪畫作品中,欣賞者看到的只是畫面的表象,畫家畫了什麼東西?那更重要的是應該是,畫面背後的東西,比如這個畫家的生活環境,閱歷,知識構成,等等的因素,決定了,他對世界,對環境,對物體的認識,所以他更能夠深刻地揭露他的生活,他所看到的東西,那麼我們在欣賞繪畫作品的時候,就應該去揣摩畫面背後作者想要傳遞給的資訊。

    偉大的藝術作品,他都帶有深刻的啟示。比如梵高的星空等等,藝術家本人透過自己的作品表現自己對世界,對生活的認識跟理解,觀眾在欣賞的同時,能夠在作品中尋求到與自己生活相近或者相同的東西,能夠產生共鳴,這是最重要的。

    只有這樣,當我們真正的瞭解一件藝術作品的,前世與今生,以及整個的藝術做創作過程,畫家的生活背景,才能夠更好的幫助我們去理解藝術作品。

  • 3 # 蘇先生藝術生活空間

    首先學會看畫,是不能看畫的“像不像”,像就覺得好,不像就不好;雖然有時候有點道理,但是對於繪畫欣賞就是比較片面。欣賞繪畫,主要看意境,高手作者往往透過繪畫,可以傳遞一種令人浮想聯翩的意境,繪畫提現的一種:神韻。

    一說神韻,不是每個人的感受都完全相同,人可識畫,畫亦識人。但是有幾點可以值得看畫人留意的地方:

    繪畫的結構,東方以留白得神韻,西方以豐滿得神韻;佈局和擺放,表情和姿態各個方面要入眼,一個字:美。

    筆法,中國畫是用毛筆,油畫是用排筆,就國畫而言,有的筆法非常細膩均勻,手抖動的感覺都沒有,這也是繪畫功夫的一種提現。

    瞭解畫家的生平,這個可以極大地幫助瞭解畫家的作品。

    中國畫與詩詞和書法渾然一體,因此欣賞中國畫的時候,也要配合畫面其他部分:書法,詩詞和印鑑。所以當我們足夠了解繪畫藝術作品之後!在去其他藝術創作就會一針見血的瞭解看透藝術精髓!比如根雕!陶藝等都是跟繪畫基礎緊緊相連的!個人見解僅供參考!

  • 4 # 岐嶺山人

    繪畫藝術的發展由來已久,繪畫藝術蘊含人們的思想和對美的認知,從早期的"以真為美"到後期的"意蘊美",透過對客觀物件認識的深入淺出,對於繪畫藝術真實目的的認識也就應運而生,從有限的意象裡體現出無限的意蘊也就是畫意、意境,畫家是用心和筆、形、色展現出具有創作者獨創精神的、最具思想性的工藝過程並將此過程中傳遞給人們的美、和時代的資訊。瞭解繪畫藝術作品的精髓也就等於瞭解了美學的真諦,也就懂得繪畫藝術是有思想的!繪畫藝術和所有藝術都是想通的,生活中充滿了藝術,不管什麼藝術都和美學是不可分割的。所以如果您瞭解了繪畫藝術作品的精髓,那麼您自然就會增加欣賞其它藝術的興趣。

  • 5 # 鬱香墨

    朋友問:為什麼說了解繪畫藝術作品的精髓,可以增加其它藝術欣賞的樂趣?沒有錯,此問題問的有一定的水平。咱們先來探討一下什麼才是繪畫藝術的精髓。個人認為,繪畫藝術的精髓包括有以下幾點。

    一是“立意"。一個畫家,或者一個美工師,應該懂得立意這個含義。直白地說,立意就是美術作品的靈魂,要求要新,奇,合,神。除了繪畫者個人要表達的一種感情,重要的是一幅美術作品要達到繪畫者的崇高的思想境界和藝術境界。這類的美術作品,才能打動觀眾的心,也才能動人。經得起推敲,經得起歷史和大自然的檢驗。也才有欣賞價值和收藏價值。

    二是“貫通”。繪畫藝術與其它藝術都是一樣,互喚互照應,一氣脈承貫通始終。如:舞臺佈景,人物造型,花鳥達配,裝飾雕塑等等等等,可以說是同呼吸共命運的藝術。息息相通相關連。

    三是“素養”。-位繪畫者,必須要有整個藝術細胞的素養。藝術細包的素養也涉及到多方面的。例如:一個美術專業者的自身素質要求要高,各種技法要精,準,熟,還要有大局觀,等等。

    四是“勢雄”。勢雄主要是指美術作品與其它的藝術作品中,都必須要做到的。又如:在舞臺上的英雄人物,在美術作品中的氣勢,在雕塑中的勢頭嚮往等等,都是經過層層篩選把關,次次刪減或增加,不斷的重複輪迴修改,最終才有精品出現問世的。一位成功的藝術家都是這樣艱難的走過來的。

    所以說,瞭解繪畫藝術作品,對其它藝術也有比較好的欣賞水平與性趣。

  • 6 # 雲中一擊

    繪畫藝術,是一種視覺藝術,在照相技術還沒有誕生之前,可以想象繪畫藝術之重要。

    繪畫藝術,就是透過對光色形體的認識,歸納,提煉。然後利用顏料,紙張和畫筆,將藝術家所認識的物體形態,用繪畫的技巧,濃縮於畫面之上。

    作為繪畫藝術的欣賞者,如果能讀懂繪畫中的形體線條,光學效果以及人物的思想理念,山川河流的雄偉壯觀,必然受益頗多。

    我們所認識的藝術門類,雖然繁雜眾多,其精髓要害,多少是相互貫通的。

    我們所見的繪畫中的光色形體,而舞臺上的舞蹈表演,就是它的流動表達;歌唱或是話劇中的語言音符,就是繪畫衍生出來的音響符號;而中國書法繪畫中的筆墨丹青,正是繪畫要表達的黑白世界。

    我們欣賞繪畫,實際上也在讀取它所包容的舞蹈造型和音樂美感,讀取畫家用顏料和畫筆表達的,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追求。

  • 7 # 吉星柔光

    人之所以能從欣賞藝術作品中得到樂趣,因為人是有著豐富情感的感知經驗,而這種感覺經驗會在社會生活中得到反覆喚起,或快樂或憂傷,或驚喜或迷茫,你選擇樂觀向上你就無憂無慮,你選擇鬱悶不樂你就低迷灰暗。藝術作品中的色彩、明暗、次序、排列、大小、強弱、急緩、分裂、疊加等元素都能喚起你的視覺感知的經歷記憶,而繪畫作品是最直觀的感受。要達到這個境界是需要一定程度的文化素養為基礎的,不是人云亦云的,被動式的收納,是個體的情感與藝術作品的互動交流後的個性化喜悅。

  • 8 # 劉子和88

    夲人以所撰雜文"明代繪畫藝術賞析”,作為回答。

    明代繪畫,作為中國繪畫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除山水、花鳥畫外,同時在人物、文人畫等方面均有顯著發展。這一時期的繪畫,畫派並出,題材廣闊,許多領域空前繁榮,盛極一時,在我國畫壇上佔有極為重要的地位。

    明代早期繪畫,繼承宋、元以來的傳統,山水、花鳥畫盛於反映現實生活的人物畫。文人畫仍為主流,各種畫派臨風崛起,風格上求新立異,技法上形成多彩局面。早期的山水和墨竹畫家如徐賁、陳汝言、王紱等,尚存元代遺風。夏昶師承王紱,水墨竹石名重域外。陳錄、王謙、劉世懦、金俊明等都以畫梅著稱,畫面枝密花繁,水墨淋漓,均名重一時。

    而明代供奉宮廷的畫家,大都繼承南宋院體畫的傳統,主要畫家有吳偉、戴進、倪瑞、朱端、王湂等,其中戴進的山水,有“浙派”倡始人之稱。傑出的花鳥畫大家如邊景昭、呂紀、林良等,其中邊、呂為黃筌傳派,妍麗工細。林良則以水墨花鳥獨步藝苑。孫隆系徐熙傳派,花卉、草蟲均以彩色渲染,頗富生趣。明代中期名噪江南、影響最巨的畫家沈周、文徽明、唐寅、仇英,並稱“吳門四大家”。沈周的山水畫上溯宋、元筆法,融合變化,被譽為“吳門派”領袖;文徽明山水得沈周指授,並學習宋、元諸家,粗筆略近沈周,細筆則從吳鎮、王蒙的傳統中演化而自成面貌,他的傳派最盛,陸治、錢穀、陳道復、文伯仁等,皆是其弟子門生;唐寅、仇英師事周正,遠法李唐、劉松年等,筆法精細豔逸,風格秀潤,尤以山水、人物(以美女為主)最精,為畫壇高手。“吳門派”後被董其昌為首的“華亭派”所取代。董其昌提倡和主張師法古人,以及偏重形式的思想理論,不僅影響當時,而且波及清代的山水畫。

    陳道復、徐渭為明代“寫意派”花鳥畫的傑出代表。陳道復以水墨花卉著名,筆法簡練,富有生氣;徐渭的花鳥畫,不拘於物象的形似,注重筆墨情趣,充分發揮和發展了大寫意的潑墨技法。萬曆年間以周之冕為首的“勾花點葉派”,綜合了陳道復等畫師之長,所作花鳥頗有神韻,色彩妍雅。

    明代人物畫成就顯著的有項聖漠、丁雲鵬、陳洪綬、崔子忠、曾鯨等。陳洪綬具有創新精神和超卓的藝術修養,其作品善於提煉、誇張,與北方取法高古的崔子忠有“南陳北崔”之稱。曾鯨的肖像畫最為傑出,以傳統技法與西洋畫法相結合,其“寫照如鏡取影”的寫實技法,為“傳神畫”開創了新機軸,被稱為“波臣派”而風行一時,並影響後世。

    明代畫壇不僅名家多多,而且傳世佳品也相對多見。如徐渭的雜花圖卷、曾鯨的王時敏小像軸、董其昌的晝錦堂圖並記卷、仇英的桃花源仙境圖、唐寅的函關雪霽圖、沈周的廬山高圖軸、戴進的三顧草廬圖等,現分別藏於我國北京、南京、天津、吉林、臺北等地博物館中。

  • 9 # 莊子之水

    瞭解或者研究繪畫作品,無論是學習繪畫作品中的知識、技法、畫理,還是感悟繪畫作品中的畫論、審美、情感、意境等,都有助於欣賞者提升自我鑑賞力和藝術的綜合修養,對於理解欣賞其它藝術形式會有積極的幫助和促進作用,從而獲得藝術欣賞的樂趣。

    研究繪畫作品的精髓需要從繪畫的主體、客體、相關的理論體系和知識、審美觀念等方面入手,進而得到欣賞過程中的情緒、情感體驗,從學習中收穫,從收穫中滿足,從滿足中愉悅。翻閱畫冊,觀看畫展,專題研究某個畫家的作品,都是瞭解繪畫作品的不同方式,都會給個人帶來不可多得的收穫,其樂無窮。

    一、繪畫與其它藝術的關係

    繪畫是現實生活的高度概括和藝術再現,繪畫作品中融入了作者的對世界、自然、人類的觀念和思想感情,是人類審美觀念的產物。具體一點說繪畫是運用點、線、色彩、明暗、透視、構圖等藝術手段,在二維平面上創造三位立體空間,反映現實和表達審美感受、思想情感的藝術。從體系上分為東方繪畫和西方繪畫。又因依據不同還可分為許多種類。

    藝術的範圍比較廣泛,包括了美術、書法、雕塑、建築、音樂、舞蹈、戲劇、戲曲,以及一些擴充套件性的藝術種類。

    由此我們看出,繪畫屬於藝術的一種。繪畫和其它藝術種類的關係,既有區別,又有聯絡,某些方面則是相通的。這種相通性,為其它藝術品的欣賞帶來了幫助,獲得了樂趣。

    二、繪畫的主體—畫家

    做一名普通的繪畫愛好者比較簡單,也不會產生什麼壓力;但是要成為一位名副其實的畫家不容易,要創作一副高質量的繪畫作品更不容易,要創作出流傳千古的繪畫作品更是難上加難。所以,作為繪畫作品的主體—畫家來說,除了個人具備對繪畫極度熱愛以外,必須經過嚴格的專業訓練,這是成為畫家的必由之路,古今中外沒有哪個繪畫大師是具備天賦而不經過艱苦努力就輕而易舉成了大師的。反過來說,一個人一旦成為畫家,就一定是經過了非常嚴格的訓練,經歷了艱苦的實踐,具備了一定水平的文化、理論、專業、技法、綜合素養和素質,以及高境界審美力、觀察力、創造力。更為重要的是一個對社會有突出貢獻的畫家,其作品、人品都是高貴的,其思想精神都能給人以震撼和鼓舞。研究繪畫主體,可以瞭解一個畫家的成長路程,瞭解他所處的時代。他的有趣故事會引領我們走進藝術的深處,引起我們情感的共鳴。另外,一個有成就的畫家不僅僅是具有繪畫方面的才能,他往往在諸多領域都有很深的修養和成就,比如明代畫家徐渭在書法、戲劇、軍事、戰略、詩詞等方面都有建樹,而且開創了中國繪畫大寫意畫法。比如當代繪畫藝術家齊白石,他對藝術的修養深厚,詩書畫印四絕。瞭解他們的繪畫作品,我們可以同樣瞭解到其他藝術領域中,拓展了知識面,擴大了視野,增長了見識,也大大增強了學習信心,從內心來說是愉悅的。

    其次,研究繪畫作品的主體,就要研究其個人所具備的突出能力、性格特徵、情感特徵。一般說畫家都具有三種能力,體現在: 一是一般的造型能力,指對形象、輪廓、明暗、層次、透視等的描繪能力。造型能力是一個人成為畫家首要的前提。素描也是一種能力,中國古代沒有素描,素描是研究形象的科學,它的唯一目的,就是準確的反映客觀形象。二是紮實的專業基本功。比如國畫專業,一般分山水、花鳥、人物。具備了造型能力,還需要對描繪物件經過嚴格的繪畫訓練。能刻畫好一棵樹或者一塊石頭,不見得能畫好一副山水畫。一副山水畫,有樹、石、水、人物、舟船屋宇、等等,需要構圖佈局等等許多筆墨技法。三是熟練掌握繪畫工具效能。比如畫中國畫,就得對宣紙、用筆、用墨有深刻的認識。在實踐中不斷對使用工具加深體驗,從感性上升到理性認識,用感悟到的知識指導繪畫,提高繪畫的表達能力。

    對繪畫作品主體能力的全面瞭解,有助於讓觀賞者從更深層面得到情感體驗,透過觀看作品和作者達到精神共鳴,得到審美心理體驗。尤其是對作者創作背景和情感的瞭解,可以為了解其他藝術品的鑑賞提供啟示,有助於對藝術品深層的鑑賞。這些是不易得到的,但卻是觀賞者樂見收穫的。

    三、繪畫的客體—繪畫作品

    瞭解繪畫作品,在研究作品主體的基礎上,還需進一步瞭解繪畫作品所體現的技法特徵、精神內涵、意境情趣。

    中國畫的筆法,是由點、線、面組成,而線條的運用是最重要的。墨法,就是利用水的作用,產生了濃、淡、幹、溼等深、淺不同的變化。研究作品的技法特徵有助於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徵。

    南齊謝赫的《畫 品》中,提出了“六法”作為品評中國古代美術作品的重要標準。這“六法”是:氣韻生動、骨法用筆、 應物象形、隨類賦彩、經營位置、傳移模寫 。 深入研究謝赫“六法”會提升個人對古代繪畫作品的鑑賞素質,這條標準不僅是對繪畫作品的品評標準,像“氣韻生動”已經深深影響到其它藝術作品的鑑賞。

    研究繪畫作品,可以從中瞭解到,虛實、疏密、開合,節奏、計白當黑、陰陽等概念。同樣,我們在其他藝術領域的學習中,比如音樂,戲曲,詩歌,書法等都有節奏、虛實、開合的概念,其內涵都是相近的。弄清這些概念,有助於幫助觀賞者對其他藝術品的理解。

    總之,繪畫包含的內容很多,對畫家素質的要求也很高,畫好作品需要畫家傾盡一生的精神和精力,學無止境,練無止境,創新無止境。研究繪畫作品對於研究者來說,不但能夠了解到很多關於繪畫的理論、知識、技能,也能夠從整體上提升自身的藝術素養和藝術鑑賞力,在日後的藝術鑑賞中無疑會有許多滿足感和無窮的樂趣。

  • 10 # 詩夜城主

    瞭解繪畫藝術作品的精髓,可以增加欣賞其他藝術的樂趣

    任何一幅優秀經典的繪畫藝術作品的精髓都是極為豐富的,如果是國畫,那麼就具有“寫意”精髓,線條該有的筆墨應有盡有,而且“書畫同源”也不例外,也就是在國畫作品中,可以看到書法的筆法、筆勢、筆意,及整體氣韻生動的效果,因為真正的國畫家都是“以書法的筆法入畫”,

    如果是油畫,那麼就具有“寫實”精髓,無論是外在寫實,還是內在寫實,色彩對比的和諧統一,而且我們可以在油畫作品中看到攝影作品的光影、色彩效果,本身油畫和攝影就被稱之為“姐夫藝術”,現如今,油畫作品有的表現技巧和視覺形式,攝影照片完全可以呈現出來,

    經過上兩段的簡單敘述,就容易理解:瞭解繪畫藝術作品的精髓,可以增加欣賞其他藝術的樂趣,因為國畫和書法有關,油畫和攝影有關,這無形之中就引起了人們的強烈好奇心,有了好奇心,就增強了欣賞的衝動慾望,自然而然,樂趣就有了,

    更主要的是,繪畫是一門再現藝術,沒有文字或旋律說明,但每一幅畫卷就像是生動豐富有趣的現實場景,相比之下,其他藝術還沒有繪畫藝術那樣的簡單便捷(畫家的所有思想情感都可以透過線條、色彩表現出來,正所謂,無聲勝有聲)卻又不失豐富有趣,而且,國畫和油畫兩者之間都存在許多相互借鑑之處,這又增加了欣賞的樂趣。

  • 11 # 筆墨飛揚的日子

    藝術欣賞可以讓我們發現藝術作品的美和身邊的美,體味美好的人生,更深地感悟人生,使人生境界得到昇華。既然藝術欣賞對於我們平凡人生的生活如此重要、如此有益,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學會藝術欣賞。但是藝術欣賞也不是一件人人皆可隨手而為的事。馬克思說過:“對於沒有音樂感的耳朵說,最美的音樂也毫無意義。”要聽懂音樂,必須學會音樂欣賞;要欣賞舞蹈,必須明白各種舞蹈動作的含義。所以,要想從藝術品中獲得快樂、愉悅和審美享受,就必須掌握提高藝術欣賞能力的途徑和方法。

    提高藝術欣賞能力的途徑

    廣泛進行藝術欣賞實踐

    南朝奇、梁時期文學理論批評家劉勰在其《文心雕龍·知音》篇中指出:“觀千劍而後識器,操千曲而後曉聲。”同理,要提高藝術欣賞能力,就得多看、多聽、多研究。多看、多聽、多研究就是藝術欣賞的實踐活動。

    如欣賞中國畫,需勤於鑑賞,可選擇一定數量的不同時代、不同流派的名家名作進行觀賞、鑑識。名家名作接觸多了、熟悉了,鑑賞水平也會隨之提高。對經典代表作,不能一般性地鑑賞,而應反覆品味、尋味、玩味,以真正體悟其精微、精妙、精華之所在,在“泛讀”的基礎上進行“精讀”。

    掌握藝術理論和藝術知識

    藝術理論知識的掌握,包括對藝術史的初步瞭解,也包括對各個藝術門類和體裁的藝術特徵、美學特徵和藝術語言的熟悉和了解。

    如欣賞音樂,要學一點樂理,理解各種樂器的特徵,學會分辨各種音色及不同的音樂體裁,瞭解名曲的歷史背景及所敘述的內容。如果對各門學科知識都有所瞭解,欣賞時就能相互融合、互相聯想啟發,從而得到藝術欣賞的真諦。比如,欣賞書法時,構成書法美的因素有造型美、節奏美、意境美、線條美等多種美,如果我們懂得音樂的節奏,繪畫、雕塑的造型,文學詩歌的意境等知識,那麼理解書法藝術美感就非常容易。即書法透過線條的粗細直曲、字形的大小構成一種節奏變幻,彷彿音樂旋律變化一樣。熟悉詩歌的意境營造,我們就可以體會到書法中疏密、章法的佈局對比、文字和字形的結合所營造的或安詳寧靜、或跌宕激越的意境。欣賞者的專業知識越豐富,對藝術的領悟與感受就愈深廣。

    提高文化素養,豐富生活閱歷

    藝術鑑賞力的提高離不開一定的歷史、文化知識,特別是文學知識的積累。特定歷史時期的藝術作品需要對這一時期歷史有一定的認識才能理解透徹。特定地區的藝術作品也需要欣賞者對當地的生活習俗和歷史有所瞭解。只有具備了相關的文化知識才有能力在藝術作品中發現美、發掘美、再創造美。藝術修養既是個人文化修養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同時又直接受益於文化修養的廣博精深。從一定意義上講,文化修養較高的人,他的藝術鑑賞力也會有較高的水平。

    藝術創作離不開社會生活,藝術欣賞也同樣離不開社會生活。欣賞者總是在自己生活經驗的基礎上去感受、體驗和理解藝術作品的。生活經驗越豐富、越深刻,越有助於對藝術作品的審美欣賞。反之,欣賞者在生活經歷中從未直接或間接經歷過的內容,在欣賞藝術作品時就往往難以接受或體會不深。比如描述失去愛情痛苦的藝術作品,對於一個從未有失戀經歷的人來說,往往難以體會其中的感覺,也就無法產生共鳴。如果欣賞者與藝術家的思想差距太大,對作品所反映的生活缺乏瞭解,就無法對藝術作品進行深刻的認識和全面的把握。尤其是那些對生活作了高度概括的藝術作品,讀者、觀眾和聽眾必須具有較豐富的生活體驗與生活閱歷,才能真正體會它、理解它,也才能真正地鑑賞它。我們還會發現,同一件藝術作品,同一個人在天真浪漫的青年時期和飽經世事的老年時期,會有迥然不同的感受和體會。“少年莫漫輕吟味,五十方能讀杜詩”,形象地說明了這一道理。

    提高藝術欣賞能力的方法

    按照審美規律欣賞藝術

    藝術欣賞要有“慧眼”,成為一個懂得藝術規律,並按照審美規律欣賞藝術的人,這樣才能把握藝術美的精髓,領略藝術美的真諦。

    瞭解藝術家的時代特點與創作個性

    藝術作品是社會現實生活在藝術家頭腦中反映的產物,必然要受到藝術家創作作品時所處的時代環境、社會地位、生活經歷、思想狀況的影響和制約,帶上時代的烙印,體現藝術家自己的審美理想、審美追求。法國史學家、美學家丹納甚至認為,任何成功的藝術品,都具有強烈的時代特徵,藝術作品無法脫離時代、種族、環境的影響,只有那種“綜合了時代特徵的藝術品”,才能獲得巨大成功。所以,我們在欣賞藝術作品時,也應首先對藝術家所處的時代特點和藝術家的創作個性進行必要的瞭解。

    從形式到內容的整體把握

    藝術欣賞活動中離不開整體把握,藝術的美在於整體的和諧。任何一件藝術品都是形式與內容的完美結合。所以在進行藝術欣賞時,就離不開這兩個方面。形式指內容賴以表現的結構、語言和手段,比如,音樂就是有節奏和音高按照特有的方式組成的旋律;舞蹈則是由各種人體動作配合音樂節奏來組合成的一系列動作形式。欣賞的過程首先是我們依靠不同的感覺器官來獲知藝術品的存在,感知藝術品的形式,從而引起我們仔細品味的興趣。藝術欣賞應是在對藝術品媒介、材質準確定位之後,對藝術家精心構造、合理安排媒介質料的形式、組織,進行鑑賞、評判、再感悟作品形式背後隱含的豐富感情、思想、意念,藉助想象力、聯想力和感情移入,進入藝術境界。這是對藝術作品內容的欣賞,包括作品題材和主題的確定。內容的欣賞需要了解有關作者的思想、經歷、個人情感、生活背景,甚至於他的私生活,用自己的心靈去再現、復活藝術家多年前的澎湃情感,與作者產生情感共鳴,並提煉上升到人類普遍意義上的審美情感,獲得精神感悟。

    藝術欣賞時,既不能割裂形式,也不能割裂內容。藝術家根據“多樣統一”的美學原則創造出藝術作品,欣賞者當然也得以“多樣統一”的美學原則去鑑賞它。有些人觀賞一個藝術作品,對它的細部看得很清楚,卻忽略了整體。或者只注意作品的形式,不去管它的內容。這種片面的欣賞方式是不可取的。

    選擇優秀作品進行藝術欣賞

    古今中外的藝術作品數不勝數,浩如煙海,而且五花八門,優劣並存。藝術欣賞要做到正確的繼承和借鑑,有一點值得特別注意,那就是要選擇優秀的作品進行欣賞,並且在具體的作品欣賞中,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只有真正優秀的藝術作品才最具有創造性精神內涵和創造性形式,才能最大限度地激發審美興趣,對心靈和情感世界形成最強烈的衝擊,才能培養和增強聯想、想象能力。有些人在欣賞時只求消磨時光,消極地接受一些無聊的作品,或不去對真正的藝術品進行深入的分析體驗;或處於好奇,單純追求情節的離奇、驚險,整天沉湎於武俠、偵破、兇殺、言情、穿越等作品中,以尋求感官刺激;或抱著庸俗的態度欣賞,欣賞時不是從作品中吸取營養成分,反而津津樂道於其中的消極成分。這些不健康的藝術欣賞,不但不能獲得審美享受,而且還會削弱意志,萎靡精神,毒化心靈。一位有藝術修養的人不一定是位博學的人,卻一定是為知道何所愛何所惡的人。既能從藝術中欣賞到美,又能摒棄其雜質;既受到鼓舞,領悟道理,又不盲從。這才是藝術欣賞的最高境界。

    “藝術欣賞”對提高我們的審美修養、職業境界有著十分積極的意義。瞭解不同藝術類型和欣賞知識,培養感受美、表現美、鑑賞美、創造美的能力,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念,抵制不良文化的影響,陶冶情操,發展個性,啟迪智慧,激發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將藝術欣賞與個人生活品質的提升結合起來。

  • 12 # 松風工坊

    藝術欣賞要有“慧眼”,成為一個懂得藝術規律,並按照審美規律欣賞藝術的人,這樣才能把握藝術美的精髓,領略藝術美的真諦。

    想從藝術品中獲得快樂、愉悅和審美享受,就必須掌握提高藝術欣賞能力的途徑和方法。提高藝術欣賞能力的途徑就是廣泛進行藝術欣賞實踐,馬克思這句話說得很透析:“對於沒有音樂感的耳朵說,最美的音樂也毫無意義。”要聽懂音樂,必須學會音樂欣賞;要欣賞舞蹈,必須明白各種舞蹈動作的含義。

    對美的追求和需要更是充滿了熱情,但要真正能懂得美、欣賞美、創造美,還需要透過實踐去培養和鍛鍊。大量的廣泛地鑑賞優秀藝術作品,明白什麼是藝術和非藝術,什麼是美和醜,從而逐漸提高感受美、理解美的能力!

    一幅畫很美色彩斑斕又繽紛多彩,如能解析畫背後耐人尋味的故事更精彩,讓愛不釋手的畫,捧在手中細細端詳,如痴如醉的感覺!如同這般 …[吃瓜群眾]

  • 13 # 從北方從日出之地飛來

    眾藝術本來是唯一的本體,只是表現手法有區別。自然逆本得源,得此靈犀於心,對其她表現手段表現的藝術作品,是一點就通的。

  • 14 # 2年後的繪畫大佬

    藝術都具有“共通"性。只是所表現的形式與載體不同!所呈現的均是美的存在,會使人產生愉悅的心情。如:中國的書法藝術與國畫藝術就是共通的,“書畫同源"“,天下共知的書法名篇《蘭亭序》與山水畫中的《富春山居圖》比肩。往往形容《富春山居圖》是書法中的《蘭亭序》,筆法流暢,意境深遠,兩幅鉅作,呈現給人的美是一樣的,欣賞的同時往住會聯想其“共通"之處!同樣音樂與詩詞、繪畫及書法也是如此。朋友問:為什麼說了解繪畫藝術作品的精髓,可以增加其它藝術欣賞的樂趣?沒有錯,此問題問的有一定的水平。咱們先來探討一下什麼才是繪畫藝術的精髓。個人認為,繪畫藝術的精髓包括有以下幾點。

    一是“立意"。一個畫家,或者一個美工師,應該懂得立意這個含義。直白地說,立意就是美術作品的靈魂,要求要新,奇,合,神。除了繪畫者個人要表達的一種感情,重要的是一幅美術作品要達到繪畫者的崇高的思想境界和藝術境界。這類的美術作品,才能打動觀眾的心,也才能動人。經得起推敲,經得起歷史和大自然的檢驗。也才有欣賞價值和收藏價值。

    二是“貫通”。繪畫藝術與其它藝術都是一樣,互喚互照應,一氣脈承貫通始終。如:舞臺佈景,人物造型,花鳥達配,裝飾雕塑等等等等,可以說是同呼吸共命運的藝術。息息相通相關連。

    三是“素養”。-位繪畫者,必須要有整個藝術細胞的素養。藝術細包的素養也涉及到多方面的。例如:一個美術專業者的自身素質要求要高,各種技法要精,準,熟,還要有大局觀,等等。

    四是“勢雄”。勢雄主要是指美術作品與其它的藝術作品中,都必須要做到的。又如:在舞臺上的英雄人物,在美術作品中的氣勢,在雕塑中的勢頭嚮往等等,都是經過層層篩選把關,次次刪減或增加,不斷的重複輪迴修改,最終才有精品出現問世的。一位成功的藝術家都是這樣艱難的走過來的。

    所以說,瞭解繪畫藝術作品,對其它藝術也有比較好的欣賞水平與性趣。

    明代繪畫,作為中國繪畫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除山水、花鳥畫外,同時在人物、文人畫等方面均有顯著發展。這一時期的繪畫,畫派並出,題材廣闊,許多領域空前繁榮,盛極一時,在我國畫壇上佔有極為重要的地位。

    明代早期繪畫,繼承宋、元以來的傳統,山水、花鳥畫盛於反映現實生活的人物畫。文人畫仍為主流,各種畫派臨風崛起,風格上求新立異,技法上形成多彩局面。早期的山水和墨竹畫家如徐賁、陳汝言、王紱等,尚存元代遺風。夏昶師承王紱,水墨竹石名重域外。陳錄、王謙、劉世懦、金俊明等都以畫梅著稱,畫面枝密花繁,水墨淋漓,均名重一時。

    而明代供奉宮廷的畫家,大都繼承南宋院體畫的傳統,主要畫家有吳偉、戴進、倪瑞、朱端、王湂等,其中戴進的山水,有“浙派”倡始人之稱。傑出的花鳥畫大家如邊景昭、呂紀、林良等,其中邊、呂為黃筌傳派,妍麗工細。林良則以水墨花鳥獨步藝苑。孫隆系徐熙傳派,花卉、草蟲均以彩色渲染,頗富生趣。明代中期名噪江南、影響最巨的畫家沈周、文徽明、唐寅、仇英,並稱“吳門四大家”。沈周的山水畫上溯宋、元筆法,融合變化,被譽為“吳門派”領袖;文徽明山水得沈周指授,並學習宋、元諸家,粗筆略近沈周,細筆則從吳鎮、王蒙的傳統中演化而自成面貌,他的傳派最盛,陸治、錢穀、陳道復、文伯仁等,皆是其弟子門生;唐寅、仇英師事周正,遠法李唐、劉松年等,筆法精細豔逸,風格秀潤,尤以山水、人物(以美女為主)最精,為畫壇高手。“吳門派”後被董其昌為首的“華亭派”所取代。董其昌提倡和主張師法古人,以及偏重形式的思想理論,不僅影響當時,而且波及清代的山水畫。

    陳道復、徐渭為明代“寫意派”花鳥畫的傑出代表。陳道復以水墨花卉著名,筆法簡練,富有生氣;徐渭的花鳥畫,不拘於物象的形似,注重筆墨情趣,充分發揮和發展了大寫意的潑墨技法。萬曆年間以周之冕為首的“勾花點葉派”,綜合了陳道復等畫師之長,所作花鳥頗有神韻,色彩妍雅。

    明代人物畫成就顯著的有項聖漠、丁雲鵬、陳洪綬、崔子忠、曾鯨等。陳洪綬具有創新精神和超卓的藝術修養,其作品善於提煉、誇張,與北方取法高古的崔子忠有“南陳北崔”之稱。曾鯨的肖像畫最為傑出,以傳統技法與西洋畫法相結合,其“寫照如鏡取影”的寫實技法,為“傳神畫”開創了新機軸,被稱為“波臣派”而風行一時,並影響後世。

    明代畫壇不僅名家多多,而且傳世佳品也相對多見。如徐渭的雜花圖卷、曾鯨的王時敏小像軸、董其昌的晝錦堂圖並記卷、仇英的桃花源仙境圖、唐寅的函關雪霽圖、沈周的廬山高圖軸、戴進的三顧草廬圖等,現分別藏於我國北京、南京、天津、吉林、臺北等地博物館中。

  • 15 # 變成有顏又有才的土豪

    還記得貼在牆上價值幾十萬美元的一根香蕉嗎

  • 16 # 劉逸之

    那是因為藝術都是相通的。高雅的音樂會給繪畫創作助興,觀賞抒情的的畫作,也會給音樂創作帶來靈感。藝術連結著真善美,藝術是沒有國界的。藝術的這種相互的聯絡作用,有利於專項藝術的提高與發展。

    觸類旁通,飽遊沃看,才能開闊視野提升自己專相藝術的不斷進步。

  • 17 # 水墨畫家陳莊

    繪畫是平面藝術,從平面中瞭解藝術的精髓,再來欣賞其它藝術門類,可以感受到更深刻的樂趣!

    藝術有精髓,繪畫藝術有其特有的精髓。我從事繪畫藝術,對於我來說,繪畫中的精髓就是對於美的感受和創造,創造出傳遞美的意境的作品,繪畫沒有美感,便失去其意義,藝術既是。

    觀眾對繪畫要有一定的感知度,知道什麼是美什麼是醜,知道什麼是氣息是韻味,有這些基本的感知,再去欣賞其它藝術,感受會更深刻,更有樂趣。

  • 18 # 黃智637

    藝術有多種不同形式所組成,如繪畫、雕塑、音樂、舞蹈、攝影、書法等,它們之間雖然從形式上各自獨立互不相干,但是它們相互之間存在著內在的聯絡。只要人們瞭解和掌握繪畫藝術的精髓,就可以增加其它藝術的樂趣。

    一、繪畫和攝影都是光影造型的視覺藝術,它們具有相互作用的關聯,為人們提供了藝術形象之美的審美享受。只要人們瞭解和掌握繪畫藝術的精髓,如瞭解人體油畫的藝術美感,就可增加欣賞人體攝影的樂趣。

    二、人體攝影藝術是以塑造人體形象,所達到的逼真的藝術效果。人體攝影藝術是透過畫面的構圖等藝術手段,抒發攝影家的思想情感,給人以獨特的審美感受。人體攝影又是瞬間藝術,它所表現的人體造型具有藝術價值和欣賞價值。

    三、藝術是相通的聯絡,繪畫是造型藝術,詩歌是語言藝術,它們之間存在著相互聯絡與區別的統一。我國古代藝術家認為“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確定了語言藝術與造型藝術的內在聯絡。國畫強調“畫中有詩”的優良傳統,表明了從事國畫的藝術家,雖然不一定都能說出藝術作為審美意識的物化形態這個本質的特點,但他們在繪畫藝術實踐上,努力透過可視的畫面表現出這一特點,從而靈活地抒發自己思想情感的感受,從中打破了繪畫與詩歌的界限。

  • 19 # 美術學胖虎

    因為藝術各門類之間是有相通性的。說到底,藝術是一門邏輯,所以各門類之間既具有借鑑意義,又有相互交融的可能。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我家閨女五歲了,平時非常喜歡畫畫、做手工,如果想培養她走美術道路,應該怎麼培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