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穿越再現彼岸
-
2 # 老槍與戰線
鬼扯啥呢。打不穿?虎和虎王倒確實打不穿,其他哪個型號敢說免疫了?斐迪南的88炮管被反坦克槍打出對穿孔的照片我都有。一開始先隨便鬼扯幾句,然後叫人給你圓,你以為你誰呀。
-
3 # 薺菜糰子
打不穿坦克,還打不穿行軍縱列裡的半履帶/輪式裝甲車麼?普通汽車更不用說了。正面硬剛或許用不上,但阻擊伏擊行軍縱隊裡的各種車輛,作為反器材步槍用,應該還是可以的。
-
4 # 在十字路口等等你
說到德國坦克,很多人可能會先想到防禦裝甲厚重的虎式、虎王、豹式坦克,但除了這些以外德軍早期閃擊歐洲以及突擊蘇聯前期的主力都是防護薄弱的輕型坦克,像閃擊西歐時用的主力還是2、3、4號坦克以及繳獲捷克斯洛伐克的38T坦克,這些早期型號都是屬於輕型坦克,正面裝甲防護都很薄弱,蘇聯14.5毫米口徑的反坦克槍在500米左右的距離是可以擊穿德軍的這些輕型坦克,所以反坦克槍是可以擊穿德軍的坦克的。
而蘇聯的反坦克步槍早在蘇德戰爭前就已經大量列裝部隊,所以在蘇德戰爭爆發後蘇軍就有著巨大的反坦克步槍保有量,而且在這種武器是下放到連排一級,讓連排一級在當時就已經擁有了反坦克能力,這對於當時的世界各國來說,其裝備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同時也能讓蘇軍的基層部隊擁有強大的穿甲火力,要知道連坦克都能對付的東西,裝甲車、人員那還不是一打一個穿?裝上瞄準鏡之後就是大口徑反器材狙擊槍,這玩意現在依然活躍在中戰場上
而最先開始使用反坦克步槍的就是德國,早在一戰時期德國就發明了將毛瑟M-1898式步槍整體放大而搞出的13.2毫米口徑的反坦克步槍,而之後的法、蘇、英、瑞典、日本等國都曾研發裝備反坦克步槍這種反坦克武器。由於口徑相對炮來說非常小,所以機動能力非常強,可以打一槍就換一個地方,而這也讓缺乏反坦克火力的基層部隊擁有一定的反裝甲能力,所以也深受當時的蘇軍士兵喜愛。13.2毫米的毛瑟反坦克步槍
-
5 # duh23333
蘇德戰爭初期德軍的一些型號的坦克是可以在一定距離之內被蘇軍反坦克槍洞穿的。一些坦克的側面裝甲也可以被打穿。而且反坦克槍除了坦克外還可以用來打擊其它車輛,所以即是戰爭中後期的德軍坦克裝甲無法被反坦克槍擊穿,但坦克的履帶可以被破壞。所以蘇軍還是裝備了大量的這種反器材武器的。
-
6 # 榮華之武器堂
反坦克槍做為蘇聯步兵的基本反坦克武器在戰爭初期發揮了相當大的作用。
蘇軍最初裝備的是ПТРС-41反坦克槍,不過零件多而精細,難以快速生產。為了滿足大量生產需要,蘇軍又開發了ПТРД-41反坦克槍。這款步槍深受好評,前線反饋輕便且容易機動,在極寒和沙漠環境也非常可靠。唯一的缺點就是射速,僅僅1942年產量就達到18.48萬支。
這兩款步槍都是用14.5X114穿甲彈,子彈全重200克,初速1060米/秒,在700米距離可以擊穿4號坦克側面30毫米裝甲,在100米距離可以100%擊穿3號和4號坦克車體或炮塔正面裝甲。
在二戰蘇軍步兵師編制中,1942年和1943年編制的步兵師一般裝備200餘支反坦克槍,此外還有30-48門反坦克火炮。而到了1944和1945年,隨著蘇軍反坦克火力的加強,步兵師反坦克槍裝備數量大為減少,以1945年6月9日編制為例,全師反坦克武器有111支反坦克槍、66門反坦克炮、32門76毫米加農炮和16輛自行火炮。
至於說道打不穿坦克那需要等到1943年以後,面對德軍部分加分加裝裙甲的3號和4號坦克,反坦克槍效能開始今不如昔。為此,蘇軍專門做了測試,對於重型和中型坦克的45毫米厚正面裝甲在100米距離10度角無法做到穩定擊穿;對於輕型坦克,可以在300米外擊穿任何一個部位。
當然,如果用它對付德軍的虎式坦克,自然是不可能的。因為虎式坦克正面裝甲厚度超過100毫米,側面裝甲厚度82毫米,最薄弱的部分也有62毫米,超過了БС-41穿甲彈在100米距離的最大穿深。
之後,蘇聯也專門研製了可以擊穿虎式坦克側面裝甲的反坦克槍,比如布留姆ПТРБ-42反坦克槍,它可以在300米距離擊穿70毫米裝甲。在1943年8月的對虎式坦克射擊測試中,該款反坦克槍擊穿了虎式坦克側面下部62毫米裝甲。不過由於尺寸太大而最終沒有使用。(下圖中13號即為該槍擊穿位置)
雖說在戰爭末期對付德軍主要坦克顯得力不從心,不過蘇軍拿它對付輕型裝甲目標、火力點一類目標確實綽綽有餘,有時也用來對付低空目標。直到21世紀,依然可以看到它的身影。
-
7 # 鍋蓋頭司令
提到二戰德國坦克很多人會去想德國的豹式坦克、虎式坦克、虎王坦克,這些幾十噸的大傢伙肯定用反坦克步槍打不穿,但是在那些年世界各國也流行著輕型的快速坦克,像蘇聯的BT系列坦克、T26,美國的斯圖亞特等等,那種十噸零點的小坦克還是比較多的,它可能裝甲薄弱的地方是可以打穿的。
還有,那時候還有很多噸位不大的裝甲車,看紀錄片的時候我們肯定都看過,幾個大輪子,上面最顯眼的武器就是一挺機槍,有的叫裝甲偵查車,有的叫裝甲通訊車,有的叫裝甲運兵車,這些裝甲車的重量無非就是幾噸重,不可能像有些坦克那樣達到幾十噸,所以反坦克步槍也是有市場的。
還有就是反坦克步槍未必一定是用來反坦克,就像RPG火箭筒是用來反坦克的,但是很多人還是把它當作一個輕型火炮用,很多人不也拿高炮當大口徑重機槍用嗎,難道反坦克步槍對準的就一定是坦克嗎?在一些作戰環境下,對方目標堅固難以攻下,步兵又沒有攜帶火炮,那反坦克步槍不就用上了。
反坦克步槍的存在不是能讓對方的裝甲部隊有多害怕的,它沒有那個能力,主要是對方裝甲力量衝過來的時候或者攻擊敵人堅固堡壘的時候步兵手裡能有一個抄起來就能用的傢伙式,不至於被敵人碾壓,況且大坦克身上也不是沒有脆弱點,只要命中也可以對其產生傷害的。
-
8 # 薩沙
原因也不復雜,因為反坦克槍是當時蘇軍唯一的單兵反坦克武器。
蘇軍沒有發明出後來美軍的反坦克火箭筒,當然也沒有反坦克無坐力炮。
蘇軍的反坦克武器,就是各種反坦克炮。
但反坦克炮不能裝備一線步兵,一般至少是團一級的武器。
一個步兵團裝備1個反坦克連而已,裝備幾門反坦克炮。
所以,一線步兵其實是沒有及時反坦克火力支援的,必須依靠團的反坦克力量。就戰術上來說,這是非常不利的。
一旦一線步兵哪怕是步兵連甚至步兵營,遭遇德軍坦克豈不是沒有還手之力?
所以,反坦克槍的存在也是有很大意義的,甚至可以說是蘇軍先進的標誌。
因為反坦克槍雖然重量高達18公斤,單兵仍然是可以帶著到處跑的。只要一線步兵能夠去的地方,就有反坦克槍,也就讓蘇軍步兵具有一定的反坦克能力。
以PTRD-41反坦克槍為例,到1942年底產量已經高達18.4萬支,普遍裝備部隊。
說起來,PTRD-41效能還是可以的:在有效射程350米內,可以輕鬆擊穿各種德軍的半履帶裝甲車,擊毀1型和2型坦克,甚至也能擊毀三號四號坦克的早期型(要攻擊核心位置)。
雖然PTRD-41在蘇德戰爭中期就顯得過時,只能在100米內擊穿三號四號坦克後期型號,仍然還是有一定作用。
畢竟,蘇軍步兵不至於沒有任何反坦克能力。
甚至德華人也很喜歡這種武器,將繳獲的PTRD-41編入部隊,並分別將它命名為PzB-783。
其實,依靠單兵反坦克武器摧毀敵人主力坦克,在當時的軍人來看還是比較愚蠢的。單兵反坦克武器存在的意義,只是能夠對付戰場上大多數的裝甲目標:裝甲車、裝甲汽車、輕型坦克、效能較差的中型坦克而已。
而反坦克槍已經能夠勝任這個工作,所以自然會大量生產了。
-
9 # 李公子談歷史
坦克最早出現在一戰時期,索姆河戰役是坦克最早參與的戰事,當時為了打破陣地戰的膠著,英華人往戰場中派遣了49輛坦克,雖然效果不佳但這是坦克第一次參與實戰意義重大。俗話說“有矛必有盾”,坦克誕生了,用於對付坦克的武器也隨之誕生了。
(早期的坦克)
反坦克槍的歷史反坦克槍,又叫戰防槍,是一種專門設計用於針對裝甲目標的步槍。在一戰時期誕生的坦克,當時的火炮、迫擊炮、手榴彈和機槍對其殺傷力有限,很多時候並不能有效的擊殺目標,由此反坦克槍誕生了!
在那個時候,反坦克槍可用於針對裝甲目標以及普通車輛或是機槍碉堡,在經過進一步發展後,配備特製穿甲彈頭的反坦克槍甚至可以擊穿13mm左右厚的的坦克裝甲。反坦克槍的優勢是輕便易於攜帶,單兵即可攜帶與操作,步兵遇到坦克的時候也能有反制手段,缺點是這種大口徑步槍後坐力太大,經常容易弄傷使用的步兵。當時德國還有個笑話:“左肩開一槍右肩開一槍,鐵十字勳章,送你回後方養傷。”很直觀的反應反坦克槍這個缺陷。
反坦克槍大放異彩的是一戰時期以及二戰早期,這之後隨著發展坦克裝甲越來越厚實,反坦克槍越來越難擊穿坦克,於是人們紛紛轉而研發其他的反坦克武器,反坦克槍開始漸漸退出舞臺。
蘇聯的反坦克槍起初蘇聯不是很重視反坦克槍的研發, 但是在1941年蘇德戰爭爆發後,德國的裝甲洪流讓蘇聯對這個問題重視起來了!
蘇聯著名的武器設計師瓦西里·捷格加廖夫設計出了PTRD-41型號反坦克步槍,這款反坦克步槍是單發武器,但是有著較高的精度,簡單易生產的結構和使用可靠性。另一位蘇聯武器設計師謝爾蓋·西蒙諾夫幾乎在同一時間設計了出了PTRS-41型號的反坦克槍,這款步槍是可裝填5發143.5X11.4mm彈藥,由於使用的彈藥和PTRD-41一樣,所以這兩款步槍有著幾乎相近的穿甲效能。順帶一提,西蒙諾夫設計的PTSR-41步槍的衍生版本就是我們現在因為吃雞遊戲所熟知的SKS步槍,SKS步槍曾經被引進過中國仿製,還有一個響亮的名字——56式半自動步槍。
蘇聯大量的生產該武器並投入戰場中,這兩款反坦克槍起初對於德國的坦克有著不錯的擊殺效果,但隨著德國裝甲更為厚實的新式坦克投入戰爭,這兩款反坦克槍就顯得有點“力不從心”,但是對於輕型坦克、步兵戰車這類的輕裝甲車輛以及機槍碉堡、迫擊炮陣地這類的輕型目標還是有著不錯的殺傷效果,所以依舊在戰爭中得到很大規模的應用。
-
10 # 漩渦鳴人yy
反坦克槍,其實我們用另外一種名字來說的話,可能你覺得他在戰場上面的應用更多一點,叫做反器材槍械。
反坦克槍最先出現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那個時候坦克橫空出世,為了對付坦克,自然首先能夠想到的就是士兵手中的步槍,因此當時的德國針對步槍進行設計做出了反坦克步槍,但是呢反坦克步槍後來就遇到了平靜,最主要的問題就是反坦克步槍巨大後坐力隨著裝甲越來越厚,那麼反坦克步槍需要的威力越來越大而不冰。肩膀能夠承受的後坐力是有限的,所以反坦克步槍自然也就被拋之腦後。
但是呢,雖然在對付坦克這個能力上面略有不足,可是對付一些普通的輕型裝甲車輛這還是綽綽有餘的!
具體來講就是柳暗花明又一村吧,反坦克步槍一開始的時候是針對坦克出現的,可是後來大家發現其實他不必糾結於坦克,對付一些其他的小型目標,效果比一些大型的武器反而更好!
比如說輕型的裝甲車輛或者是一些小型的碉堡,這種反坦克步槍可以穿過敵人的防禦直接命中在掩體後方的敵人,這對於敵人來講是一種震懾力,同時也是一種鼓舞人心的手段,而且反坦克步槍由於它的威力比較大,所以它的射程比較遠,因此用來作為狙擊槍或者是一些反器材槍械成為了很好的。選擇!
而且就反坦克步槍的威力而言,其實德軍大部分的裝甲車輛都在這種步槍的威力範圍之內,怎麼講的?德華人雖然有一些優秀的重型坦克,比如說豹式坦克,虎式坦克,這兩款坦克已經算得上是生產數量比較多的,但也只有幾千輛!加起來也才1萬多了,可是德華人其他的裝甲車輛,比如說一號坦克二號,坦克三號,坦克四號坦克,這才是德華人生產最多的數量的裝甲車輛,其中四號坦克生產的數量最多,有兩萬多輛!
一些坦克的裝甲再分百米的範圍以內,這些反坦克步槍是可以有辦法應付的,最起碼能夠射穿敵人的裝甲,這點對於敵人的坦克車來講也是一種很需要去考驗自己勇氣的一件事情!
40萬隻反坦克步槍,可能對於其他的國家來講,這是一件很消耗原料的事情,或者根本就生產不出來,但對於前蘇聯來講這些武器的應用,首先,這點兒資源前蘇聯消耗的起,同時對於前蘇聯來講這些武器的出現能夠彌補一部分的火力空白,前蘇聯他又是以那種步兵為主的大兵團推進,因此在步兵火力方面,前蘇聯一直都不吝嗇自己的筆墨,一直在填充著自己的火力庫!
-
11 # 讀史溯源
在一戰中,反坦克步槍活躍在各大戰場。因為那時候坦克的裝甲防禦能力不強,使用的是6-16毫米的高碳鋼,德國毛瑟公司研製出T型13毫米反坦克槍,這種槍全長1.7米,重11.8千克,初速785米/秒,在100米距離上能夠穿透22毫米厚的鍋爐鋼,能夠滿足對抗Mark.Ⅳ型以下所有坦克,其他國家如美國、英國、法國也紛紛研製出自己的反坦克槍。但到了二戰,大家都不玩反坦克搶了。主要原因是威力太小,坦克的裝甲厚度也大幅增加,由10~40毫增加到45~100毫米,且使用韌度高的均質鋼,這讓反坦克槍的作用很乏力且尷尬。7.92毫米口徑殺傷力太弱,根本打不透。而20毫米口徑反坦克槍缺太沉,後坐力巨大。士兵左肩抗一槍,右肩再抗一槍,然後進醫院,因為肩胛骨被震碎了。
於是美國研製出單兵作戰神器巴祖卡火箭筒,是坦克的噩夢,但是蘇聯卻沒有研究火箭筒,反而在反坦克槍的道路上越走越遠,甚至生產了幾十萬只。這種情況只能說明一點,蘇聯製造的反坦克槍很實用,在戰場上發揮出了巨大威力。
蘇聯在二戰期間上產最多的有兩款反坦克槍,PTRS41和PTRD41。這兩款槍採用了當時制式槍彈中重量最大的子彈,14.5×114毫米,全彈質量200克,彈頭質 量64克,彈頭初速達1060m/s。可能大家對這種資料沒什麼概念,簡單直接說,700米距離內能撕裂德國四號中型坦克的側面30毫米裝甲,在100距離內射擊,能正面刺穿四號坦克50毫米正面裝甲。在潘菲洛夫師抗擊德軍的戰鬥中,1075團2營的反坦步兵使用PTRS41與PTRD41反坦克槍對抗30輛德軍坦克,竟然摧毀了其中的18輛,可謂反坦克步槍的傳奇。
傳奇之作PTRS411941年,蘇德戰爭爆發,西蒙諾夫創造的PTRS41如同一匹黑馬,橫掃所有競標的反坦克槍。其流水生產的便利性,輕重量,半自動,後坐力小\威力大等優點深深吸引了蘇聯軍方。PTRS41步槍採用活塞導氣式原理,槍機使用偏移式閉鎖機構。短行程導氣活塞安裝在槍管上方,導氣箍上可以調節氣體導氣量,來應對寒冷天氣。 彈夾中有5發子彈,一個彈夾足夠摧毀一輛裝甲車。PTRS4l採用有高效制退器,槍托後方加裝橡膠緩衝墊,在射擊時就不會出現肩部受傷的情況。這款槍大概生產了6萬多支,在如今的中東戰場還能找到身影。
完美之作PTRD41如果說PTRS41是傳奇,那麼PTRD41就是完美。這款槍是從德國PzB39反坦克步槍的設計中得到的靈感。捷格加廖夫創造的PTRD41比PTRS41的結構更加簡單,更適合大批次生產,而威力上也絲毫不遜色,而且這款非自動步槍能實現自動抽、拋殼,這就讓射速大大增加。這款槍的壓縮槍托內有一個彈簧,當射擊時,槍管、槍機會產生後坐力,拉機柄撞到槍托右側堅起的金屬板上,就會使使槍機旋轉開鎖。槍機開鎖後,在慣性的作用下繼續向後運動,從而抽出彈殼,並拋殼。這款步槍在1942年為止,生產了18萬支。
然而,在二戰後期,德國虎式坦克出現後,蘇聯反坦克步槍開始力不從心,但依舊有用武之地虎式坦克最薄弱的地方都有40mm,尤其安裝了5mm的複合裝甲,讓蘇聯的反坦克步槍的作用受到限制,但反坦克步槍在戰場依舊非常活躍。既然打不穿重型坦克,那便打輕中型坦克,至於裝甲車,更是輕鬆拿下。PTRS41射出的子彈能在1000-1200m的射程上擊穿20mm裝甲,是德國裝甲車輛的天敵。
非常有意思的是,蘇聯士兵以精準的槍法,對坦克炮管發起進攻。雖然德國裝甲厚重結實,但炮管的防護能力很低,反坦克步槍精度高,隱蔽性強,可以比較容易的擊毀炮管,讓虎式坦克失去戰鬥力,這是大張旗鼓射擊,不斷冒白煙的巴祖卡所比不了的。
蘇聯的反坦克槍除了射裝甲車,還可以打掩體或者碉堡,也能當大口徑狙擊步槍,更能在500米範圍內射飛機,這種多功能戰場利器被蘇聯士兵深為喜愛,是蘇聯對抗德軍的強力幫手。所以蘇聯反坦克槍即使打不穿德國坦克,還會大量生產。
-
12 # 優己
反坦克槍打不穿坦克卻可以打穿裝甲車,這使得裝甲車無法協同坦克作戰,同樣可以削弱德軍裝甲部隊的戰鬥力。我們看德軍裝甲部隊,一個裝甲師有坦克300多輛,卻有600~1000輛的裝甲車,一旦裝甲車無法協同坦克作戰,那麼德軍裝甲部隊就會被削弱很多兵力。
其次,坦克作戰的時候往往是與步兵一起出擊的,反坦克槍打不壞坦克卻可以打傷隨行的步兵人員,這對德軍方面也是一種巨大的威脅。
第三點,反坦克槍實際上是現代反器材槍械的前身,這種武器的威力大,射程遠,就算不被用來打坦克往往也可以用作其他用途。比如用來遠距離狙擊,打軍用汽車,打碉堡,這些功能都可以滿足。
-
13 # 麥田軍事觀察
關於反坦克步槍存在很多問題,在1941年下半年,蘇軍在戰場形勢緊急情況下才大量生產,在當時來說不僅是應急。也是適用的,當時德國的主要坦克在不是虎式或豹式,而是3號和4號,還都是早期型,裝甲防護不是很高,對付他們使用反坦克步槍已經足夠了。
真正說讓反坦克步槍手打穿不了坦克,要到了1942年下半年,顯現真正出問題要一九四三年下半年,德軍新一代的虎式與豹式坦克問世之後,反坦克步槍才顯得無用,但是新式坦克在德軍所佔的比重不高,而且反坦克步槍的任務不僅限於反坦克,有時候對付工事等也是需要,一種用途廣泛的武器,在1944年的時候還是有一定的可用性,到了四五年蘇軍已經不缺反坦克能力,但是反坦克步槍還有一些可用之後,蘇軍還不想淘汰,所以使用依然非常廣泛,直到戰後才真正的淘汰掉。
-
14 # 小約翰
什麼是反坦克槍?
一、反坦克槍顧名思義是專門攻擊坦克的,它的使用者是步兵。
二、反坦克槍形狀跟步槍相似長兩米左右,射程700到1000米左右。
三、反坦克槍是單發。
四、反坦克槍口徑較大,口徑最小的在6.5毫米,最大的在20毫米左右。
五、由於反坦克槍彈頭質量大、初速高、後坐力大,一般都配置了效率非常高的槍口制退器。所以通常來說,該槍槍托託上都配備保護槍手的的緩衝墊。
六、反坦克步槍在一戰前後就誕生了,不過它的前身不叫反坦克槍,叫巨槍。
反坦克槍不是蘇聯的專利。反坦克槍並非是蘇聯的專利,當坦克誕生後,世界各國軍工技術領先的國家,都先後研製出規格不同的反坦克槍。
芬蘭捷足先登最先研製的萊特L-39反坦克槍, 長度在1.5米左右,半自動,彈匣裝彈,十發彈匣。
日本也不甘落後,研發出九七式反坦克步槍,該槍長度和芬蘭的萊特相近,也是半自動的,彈匣供彈,不過是七發彈匣。(九七式自動炮),20x124毫米,半自動、七發彈匣。
納粹德國和波蘭也先後研製出反坦克步槍,不過波蘭的反坦克步槍是手動的,比較落後。
相比之下,蘇聯的反坦克步槍有點姍姍來遲,而且蘇聯開始並不是太重視這種槍的研製;蘇聯人生產反坦克步槍。完全是被德國逼出來的。
蘇聯的反坦克步槍。1941年6月22日,希特勒撕毀了《蘇德互不侵犯條約》閃擊蘇聯。眾所周知,德國軍隊的最大優勢就是裝甲和坦克,裝甲叢集機動性非常高,納粹的鋼鐵洪流讓蘇軍吃盡苦頭。
在此背景下,蘇軍亟需一種武器能遏制德軍坦克的進攻。蘇聯軍方在7月召見了頗有名望的武器設計師捷格加廖夫和西蒙諾夫,這項光榮任務就落在了他倆肩上。
一個月後,V.A.捷格加廖夫設計局和S.G.西蒙諾夫設計局分別向軍方交出了自己精心設計的原型槍,口徑都是14.5mm,使用彈頭14.5X114mm,初速1000m/s。
軍方對兩種槍進行了測試,結果都很滿意,不分高低,難以取捨。最後兩種槍全部中標,並於同年8月投入批次生產。
1941年生產了600支,1942年生產了18萬支。直到1945年1月停產為止,一共生產出40多萬支反坦克槍。
蘇軍反坦克步槍表現如何?蘇聯的反坦克步槍能在300米距離能夠穿透40毫米的坦克裝甲,戰爭初期德軍裝備的大多是裝甲在39毫米的輕型坦克;因此在衛國戰爭期間蘇軍曾大量裝備使用,給德軍裝甲叢集以沉重打擊。
因此在衛國戰爭初期和中期,蘇軍中大量配備反坦克槍,通常一個排(24人)都要有9支反坦克步槍,專門還配備一輛馬車擔任運載任務。
在戰場上,比較開闊的地帶,每五十米左右就會有一支反坦克步槍,而且是交叉設定,形成立體火力。常常把德軍坦克打得找不著北,像蝸牛一樣無法向前推進。
後來隨著反坦克槍的大量裝備,蘇軍甚至專門組建了反坦克連,負責阻擊德軍裝甲部隊。
二戰後期即1942年開始,德國大量裝備了以虎式坦克為主的重型坦克,該坦克車體車頭厚度 102毫米 車身上側面為83毫米,車後部82毫米,全部材料為高強度的鎳鉻錳軋製鋼。
在此情況下,蘇軍的反坦克槍基本失去了其價值,基本上只用於打擊德國半履帶裝甲車這類輕型裝甲車輛。
不過對於重型坦克,反坦克槍也並非一無是處,德軍裝備重型坦克後,蘇軍也隨機應變,改變攻擊方向,專找坦克的命門和軟肋。
比如坦克觀察窗,火炮的炮管,車輪和履帶暴露的坦克等,照樣能給德軍坦克有限的殺傷。
而且也沒有人規定反坦克槍只能打坦克,打其它目標就犯軍法了。
所以,聰明的蘇軍戰士就用反坦克槍攻擊德軍的碉堡、機槍掩體和其它防禦工事。
在巷戰的時候,攻擊德軍防衛的臨時工事和房屋也非常給力,把德軍士兵打得叫苦不迭。
到了1944年,德軍在戰場上慢慢失去主動權,裝甲叢集沒有燃油數量也逐漸減少;而且蘇軍大量的反坦克炮開始裝備軍隊,反坦克槍的裝備和使用越來越少,兵工廠也漸漸停止了生產。
-
15 # 兵說
自1916年坦克問世以後,反坦克武器也隨之出現。一戰時期,德國在對付協約國坦克時,發現其坦克目標大、裝甲薄弱、速度慢,用普通野戰炮就可擊毀,隨後德國統帥部就要求毛瑟公司生產了一款具有穿甲能力的槍械,並命名為T-Gewhr反坦克槍,這也是世界上第一種步兵反坦克武器,從此反坦克槍就成了步兵的主要反坦克武器之一。
到了二戰初期,各主要交戰國的坦克都是採用軋製均制裝甲,這樣無疑大大提高了坦克的防護水平,但當時的坦克車體和炮塔則是採用鉚接結構,鉚接裝甲的製造簡單,防護效果差,如果受到反坦克武器的攻擊,很容易導致鉚釘脫落,後果不言而喻,到了二戰中後期大多數坦克都採用焊接裝甲或鑄造裝甲了,而且各國為了進一步應對反坦克武器,還在坦克主裝甲之外增加了一些附加防護。所以說,二戰前期反坦克槍對坦克還是有一定威脅的。
蘇聯在二戰時期主要使用的反坦克槍為PTRS-41和PTRD-41。蘇德戰爭爆發後,蘇軍步兵面臨著反坦克武器緊缺的境地,在這種情況下,PTRS-41反坦克槍應運而生,它採用導氣活塞式自動原理,偏移式閉鎖槍機,具有生產便利、重量輕便、可靠性高、火力猛等特點,而且這款步槍使用的蘇制14.5毫米金屬陶瓷穿甲彈可以擊穿百米外50毫米的裝甲板,威力十足。為了更加便於生產,蘇聯又研製出了PTRD-41反坦克槍,它的效能和PTRS-41相差無幾,但是構造卻十分簡單,就像一根鋼管加上一個扳機一樣。
當時各國主要的反坦克武器,就是各種反坦克炮,單兵反坦克武器並不多,蘇軍即沒有反坦克火箭筒,也沒有無後坐力炮,步兵要想對付坦克,只能依靠反坦克投擲武器或炸藥、反坦克地雷等,這顯然不行,所以蘇軍才大量裝備反坦克槍。
事實上,蘇軍的反坦克槍在對付德軍輕型裝甲很有作用,這有迫使德軍不得不大量生產重型裝甲坦克投入到戰爭中,這在一定程度上也削弱了德國的戰爭潛力。反觀當時中日戰爭,中國軍隊因為缺乏反坦克武器,日軍的輕型裝甲就敢在戰場上“為所欲為”。
-
16 # 與狼共舞說歷史
二戰期間,坦克成為了世界各國的陸戰大殺器,各種新型強力坦克噴湧而出,活躍在各大戰場之上。其中,德國和蘇聯的東線戰場最為突出。有進攻,就有防禦;坦克的流行,讓世界各國紛紛開始研製大量新式反坦克武器,這其中就包括反坦克槍。
反坦克槍的誕生與發展反坦克槍在誕生初期確實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由於反坦克槍攜帶方便、射程遠、精度高,並且威力比較大的優勢,在戰場上對那些裝甲防禦力低,鋼板薄弱的微型坦克起到了很大的殺傷作用。
然而在蘇德戰場上卻截然相反。二戰時期的德國,最出色的就是陸軍,而陸軍的王牌則是大量虎式坦克,最出色戰法也是橫行歐洲大陸的“閃電戰”。蘇聯軍隊的大量反坦克槍雖然可以對輕型坦克造成一定殺傷,但對防禦力頂級的虎式坦克卻是束手無策。
蘇軍為什麼大量裝備反坦克槍?雖然反坦克槍無法對虎式坦克造成大規模殺傷但二戰中的蘇聯軍隊卻仍然大量裝備,原因主要有兩點:第一,反坦克槍製造相對而言比較簡便,而且在戰爭前期蘇聯軍隊裝備過多,導致二戰後期的有大量存貨,總不能讓其生鏽。
第二點,雖然反坦克槍無法對虎式坦克造成致命打擊,但如果命中炮管或者油箱、履帶等要害部位,依然可以讓德軍坦克喪失作戰能力,起到一定的作用。所以蘇軍才會大量裝備,數量達到了恐怖的40萬支。
-
17 # 一棵小草隨風倒
反坦克槍是打不穿虎式和虎王的裝甲,德軍的二號,四號坦克還是能擊穿的,二號四號坦克也是德軍在戰場上數量眾多的主力坦克,虎式虎王,畢竟數量有限。
-
18 # 江蘇賈貴
是打不穿,但是這個槍主要近距離打坦克駕駛員的玻璃。另外德軍在戰場上也不是清一色主戰坦克,還是有很多其他裝甲車輛的。
-
19 # 塵世微語
誰告訴你反坦克槍打不穿德三坦克?真以為二戰一爆發德三就有虎式坦克?脫離時間談歷史就是典型的唯心主義。巴巴羅薩行動時期德三的四千多輛坦克中,只有大約四分之一是三號四號坦克,剩下的都是老式的一號二號坦克,反坦克槍打穿一號二號坦克毫無壓力,哪怕是打三號四號坦克初期型號的正/側面裝甲也是綽綽有餘。更何況德三還有大量的Sdkfz251半履帶式運載車,裝甲厚度近乎“裸奔”,到了1942年以後,反坦克槍面對德三坦克也沒有無力迴天,不過遇上元首動物園那得另說。
-
20 # 紅色手電筒
其實,蘇聯是各個交戰大國中最後裝備反坦克槍的,蘇聯方面對於步兵的反坦克武器有點不重視,這個是蘇聯人對於戰爭作出了錯誤的判斷,認為能夠推遲戰爭爆發的時間。
蘇聯人在二戰前的擴軍備戰並不是一個簡單的把人招來,給一支莫辛納幹就完事,而是一個非常龐大的計劃,在這個計劃中,蘇軍的步兵師都會有一個營的坦克用來支援步兵,同時每個步兵團還會有一個6門制的反坦克炮連,同時還會得到師一級的火炮支援,所以蘇聯人認為這樣的反坦克火力已經足夠了,況且反坦克槍這種沉重但是威力有限的反坦克武器並不入蘇軍的法眼。
左邊的是14.5毫米子彈,14.5×114毫米彈,全彈長156毫米,彈頭重64克,發射藥31克,子彈全重200克。在1000米後可擊穿20毫米裝甲,500米可擊穿25毫米裝甲。
但是,德國的突然襲擊打亂了蘇軍的如意算盤,大部分蘇軍部隊根本沒有計劃的那些反坦克炮,但是德國的坦克可是相當多,而且蘇聯人發現,就算有計劃中的那些反坦克炮,步兵的手裡也還是要一種能夠打坦克的玩意,這種情況下,當時已經比較成熟的反坦克槍,就成了蘇聯人的選擇。
而且蘇聯的反坦克槍的口徑是當時各國裡邊最大的,這種14.5毫米的彈藥已經相當於別的國家的20毫米機炮了,而且應該說這種14.5的槍彈對付德國的3、4號坦克還是可以的,當時德國坦克的裝甲並不厚,特別是那些捷克的坦克更扛不住蘇聯的反坦克槍了。
根據14.5毫米子彈開發的兩種反坦克槍,兩者全長都變過2米。
PTRD41是純手動步槍,全長2007毫米,槍管長1227毫米,空槍重17.3千克。
PTRS41是半自動的,使用5發彈倉,全槍長2134毫米,槍管長1220毫米,全槍重20.9千克。
平心而論,蘇聯的兩種發射14.5毫米子彈的反坦克槍效能還是不錯的,特別是緩衝減震系統做的不錯,不會開完兩槍去醫院。
鐵拳代表著超口徑、一次性使用的技術路線,而巴祖卡是代表著次口徑、可重複使用的技術路線。
根據繳獲的鐵拳,蘇聯人在戰後首先大量裝備了RPG2,取代了反坦克炮槍。
但是,美國的巴祖卡和德國的鐵拳橫空出世,這種重量輕、威力大、攜行方便的反坦克武器才是真正適合步兵的反坦克武器。在二戰後,蘇聯人很快也換上了自己的鐵拳,而這兩種反坦克槍很快就全部退役了。
回覆列表
1938年,蘇聯軍隊研發配置了PTRS-41反坦克步槍,這一反坦克步槍在1941年大量製作並配備蘇聯軍隊,納粹德國的軍隊將繳獲的這款步槍進行改進成為PzB 784(r)型號的反坦克步槍,配置到德國軍隊中使用,並非一無是處。蘇聯生產這款反坦克步槍最終達到40多萬支。(PTRS-41反坦克步槍圖)
PTRS-41反坦克步槍的引數。彈種:14.5x114 mm AP;(穿甲彈)
裝彈: 5發彈倉,初期只有單發彈;槍口初速:1012米/每秒;有效射程: 400 米;最大射程 :807米m;穿甲厚度:100米內穿甲40毫米,應該是二戰反坦克槍中穿甲效能最好的。
步兵攜帶,操作二人。(兩種型號)
PTRS-41反坦克步槍在二戰中的作用。蘇聯軍隊之所以在1941年配置了大量的反坦克步槍,主要原因還是該種步槍的優越效能,在對付德軍初期的坦克、裝甲車上佔據了優勢。這是在戰爭中獲得的資料之後才做出的配置軍隊的決定,絕非無的放矢。(二戰戰場使用圖)
同時,德軍的閃擊戰摧毀了蘇聯軍隊的很多反坦克炮,軍隊裝備上出現短暫的反坦克炮的短缺,緊急生產大量的反坦克槍以彌補反坦克炮數量配置的不足,有效遏制德軍快速推進的坦克裝甲部隊。
德國在二戰初期時,坦克部隊配置了大量的Pz1、Pz2、Pz3、Pz4型號的坦克,這些坦克在初期時的裝甲厚度非常薄。如德軍的這一系列的坦克裝甲指標如下:(PZKPFW-II坦克,裝甲厚度最厚35毫米,蘇聯反坦克槍是可以穿透的)
1、PZKPFW-I坦克,裝甲厚度6-13毫米,僅僅能抵擋重機槍的打擊;產量1500輛。
2、PZKPFW-II坦克,裝甲厚度前期15毫米,後期改為35毫米;產量1800輛。
3、PZKPFW-III坦克,裝甲厚度由15毫米、30毫米、50毫米厚度的裝甲,隨著戰場形勢而進行改裝的。產量6100輛。
4、PZKPFW-Ⅳ坦克,裝甲厚度50毫米。產量9000多輛。
蘇聯的反坦克槍對初期型號的德軍坦克造成了致命打擊,於是德國軍工部門迅速改進坦克的裝甲厚度,根據繳獲的蘇聯軍隊的反坦克槍,推斷出了這種反坦克槍的最大破壞裝甲厚度的技術指標。後期的德軍坦克裝甲厚度大都超過了50毫米,很快使得PTRS-41反坦克步槍對德軍坦克的打擊喪失作用。(PZKPFW-Ⅳ坦克圖,裝甲厚度50毫米,反坦克槍基本失去打擊作用)
蘇聯的反坦克槍除了能夠打擊坦克裝甲部隊之外,還可以打擊德軍的機槍陣地、迫擊炮陣地,不然德國軍隊不會將蘇聯的反坦克槍稍加改進就配置在德國軍隊中了。
二戰蘇德戰場之上瞬息萬變,德軍坦克裝甲部隊吃了蘇聯反坦克步槍的虧,馬上改進加厚裝甲,讓蘇聯的PTRS-41反坦克步槍很快喪失了優勢。
戰爭其實也是武器技術的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