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大爆炸98
-
2 # 雜談每一日
諸葛亮不適合做老大
一、老大的主要工作是抓戰略,而不是凡事親力親為。做為一個團隊,領導主要是指明方向,具體的事情讓下面的人去完成,調動每人個人的積極性,這樣的話才是一個積極健康上團體。但是諸葛亮事無鉅細都是自己親力親為,到最後累的吐血。
二、老大要有大的胸懷,能接納所有的人和事。一個團隊中總會有不和諧的人和事,只有接納了這些才能更理性的去安排工作。諸葛亮對劉禪身邊的人要求嚴格,不能體諒一個君主的尊嚴,把皇帝當孩子。狹隘的心胸,讓小人有機可乘。在他外出打仗的時候,讓小人找到機會,製造了障礙。
-
3 # 煮酒論千秋
如果老大就是一把手,掌握軍政大權的話,丞相事實上就是蜀國的一把手。後主居深宮,垂拱而治,不管是否自願,實際上政令皆出於丞相府。後主有點像吉祥物,對,就是吉祥物,權利與英國國王,日本天皇大致不差,甚至不如,連皇后也是丞相給選的。
丞相雖無老大之名,卻行老大之實。一聲相父幾人能承擔的起?
-
4 # 張生書商
都想做皇帝,這似乎成了定式思維。當了皇帝,廣有天下,要什麼有什麼,可以集天下美女歸一人獨享。殊不知,當皇帝也是風險高的職業,尤其是當開國皇帝,沒有旁人想的那麼好。諸葛亮不選擇做皇帝,倒不是怕風險,而是為了博一個千古美名,他做到了,他的“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美名,不比曹操、孫權、劉備、司馬懿強過多少倍?藏克佳說過:“有的人雖然活著,卻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卻仍活著。”
-
5 # 亞瑟真好玩
諸葛亮為什麼不當老大,我總結了四點:
第一:名不正言不順。 劉禪即為以來一直都沒犯什麼大錯,只是在宮裡享樂為主。如果就這樣把他廢了,肯定會有人不服。想那些忠於劉家的人(五虎將的後代),或者地方士族(像譙周等人)都是不會服他的,甚至會起兵反抗。
第二: 託孤在前。 劉備死前,曾託孤與諸葛亮和李嚴。雖然李嚴最後被諸葛亮扳倒了,但是由於劉備已經託孤與你,你不好再去搶他們家的江山(像司馬懿這種人是特例)。何況,那個時候劉禪只是有名無實,當不當皇帝差別不大。但是如果諸葛亮真的把劉禪廢了,那這個篡漢的罪名就得他來背。到時候魏吳起兵伐之,擋得住麼?
第三: 諸葛亮沒有野心。諸葛亮要是真想當皇帝的話,有兩個很好的機會。第一個就是在劉備逝世的時候。他大可以假傳遺詔(當時房間裡只有劉備和諸葛兩人),把自己的嫡系人放到重要的位置上去,再設個陷阱把那些忠於劉家的人一網打盡,比方說假傳劉禪召見他們,再與途中設下伏兵一局殺之。除此之外,憑諸葛孔明的腦袋肯定有比筆者還好的方法,可是他沒有這樣做。 第二個機會是在剷除李嚴之後。當時諸葛亮的威望,實力以上身到頂點。如果他真的想當皇帝的話,一聲令下,就可以廢了劉禪。但是他還是沒有這樣做。除以上的困難意外,最重要的還是他沒有野心。
第四: 一生忠義 諸葛亮的忠義是所有人都認可的。他忠於漢室,忠於劉家。他在出師表寫得很明確,他這一生的目的就是興復漢室,還於舊都。所以他不會像曹丕那樣篡漢。古人的心中,一個朝代,只能是一家的。漢朝是劉家的,諸葛亮不可能自己把他的人生目標給廢了。
-
6 # 青峰酒史
諸葛亮是個很有主見的人,李嚴曾經勸諸葛亮上九錫,其實就說諸葛亮有稱帝的野心。諸葛亮給李嚴寫了封信:吾與足下,相知久矣,可不復相解!足下方誨以光國,戒之以勿拘之道,是以未得默已。吾本東方下士,誤用於先帝,位極人臣,祿賜百億。今討賊未效,知己未答,而方寵齊、晉,坐自貴大,非其義也。若滅魏斬睿,帝還故居,與諸子並升,雖十命可受,況於九耶!意思就是先皇帝重用我,我現在位極人臣,待遇那麼好。
所以諸葛亮不當的原因有以下幾條:
其一,諸葛亮是個讀書人,“秀才造反三年不成”。何況諸葛亮本身就有一股優柔寡斷的勁兒,謹小慎微,這和開國君主的魄力沒法相比。諸葛亮清楚,自己不是當皇帝的材料。我們看他的《誡子書》,“諂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云云,知他的性格,多內省而自斂。故不會當皇帝的,他太重情義。
其二,諸葛亮政敵太多,事實上諸葛亮內部人心不齊,不僅劉禪對他心裡不服氣,就是李嚴廖立魏延等大將也虎視眈眈,趙子龍雖然聽諸葛亮的話,但是一旦諸葛亮有造反的意圖,趙雲無疑是第一個要帶頭勤王的人。劉備對趙雲的知遇之恩,這是讓趙雲記在骨子裡的。
其三,外患太大。諸葛亮六出祁山,曹魏依舊龍盤虎踞,江東孫權雖然表面上是同盟,可骨子裡一旦發現蜀漢出現破綻,也是靠不住的。當年劉備關羽不就死於孫權之手,沒有無緣無故的愛。誰也不會做誰一輩子的堅強後盾,尤其是國與國之間,向來就是有利益就能綁在一起。
其四,蜀漢彈丸之地,國內經濟又不景氣,諸葛亮是個講究名節的讀書人,一旦稱帝不成功,就是董卓袁術一樣的人,被人貽笑大方。
同時也會留下罵名。
其五,劉備把諸葛亮推到歷史死衚衕,章武三年春,先主於永安病篤,召亮於成都,屬以後事,謂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事。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曰:“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貞之節,繼之以死!”先主又為詔敕後主曰:“汝與丞相從事,事之如父。”劉備說:你比曹丕強的太多,你肯定能做大事情,你認為我的孩子可以輔佐,就輔佐。如果不行,你可以當成都之主。諸葛亮當時就嚇傻了,淚如雨下。表了自己的忠心。劉備又對劉禪說:我死之後,諸葛丞相就是你爸,把劉禪給了諸葛亮。哪有幹老子奪兒子江山的。劉備這一招高明。難怪康熙皇帝說劉備有帝王之術。
其六,諸葛亮從小就沒有當皇帝的野心。劉備有,小時候就要拿桑樹做華蓋;劉邦看到秦始皇時也說大丈夫應當如此。諸葛亮一直以管仲樂毅自比,這兩個人都是朝廷大臣,輔佐別人成就大事的。當皇帝,諸葛亮不行。壓根也沒想過。
-
7 # 紅小巖談古論今
對於這件事我個人是這樣看的,這可能與當時三國時代盛行“血統論”有關。
中國歷史上對做皇帝的人,是要看出身查血統的,諸葛亮身處的三國時代也應不例外。
雖說在先前的大秦朝,已有人喊過一嗓子: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但三國時代的人們,從精英階層到草根百姓還是相信血統。
皇帝是天子---天的兒子,你要想當皇帝號令天下,那你得證明給大家看,你是天的兒子,這個證明是有難度地。
要想證明我媽是我媽這不難,我們可以去醫院驗一下DNA就清楚了。可要證明誰是天的兒子這就難了,因為老天爺的DNA沒地兒弄去,你總不能接幾滴雨水去糊弄是吧?
不過凡事都有變通的解決辦法,論血統就是當時人們想出的一種驗明做天子資格的變通方法。
你要想當皇帝就得先跟當朝的皇族或是歷史上的帝王家族搭上脈,說自己是誰誰的後人,所以特合適幹皇帝這份活。
就象西漢沒有了要建東漢得找個姓劉的,北宋亡了起南宋得有個姓趙的,總之,要以血統來證明自己的合法性。
如果諸葛亮要想當皇帝也不能例外,他必須要向天下證明自己的天子血統。
這對諸葛亮來講是不容易做到的事情,因為他的姓太不幫忙了,複姓諸葛,哪去搭呀?
從三皇五帝夏商周到春秋戰國,再到秦,好像沒有姓諸葛的君王……所以,若論血統他無論如何都是不可以做皇帝的。
諸葛亮是個審時度勢的明白人兒,又是謙謙君子,他明白什麼事情可為,什麼不可為,他不會冒天下之大不韙去做不可為的事情的。
我想這可能就是為什麼他不做皇帝的原因。
不過呢,雖說諸葛亮沒有想做皇帝的“非分之想”,但這並不等於諸葛亮沒有想做一國之主的雄心。
諸葛亮算是一個自戀的人,他對自己的膽識和才略還是蠻有自信的,這一點從他讓劉備三顧茅廬才出山就可以看出來。所以,他要給自己爭取一個儘可能大的人生舞臺,使自己的才華發揮到極致。這就是具輔國之名,行主政之實。做那種朝綱獨斷,號令群臣的無冕之王。
做無冕之王有兩個條件必須具備:
一是所選的傀儡皇帝必須根紅苗壯,還認慫聽話;二是那人手下不能有能人。
那時諸多的“老大”裡,劉備最符合這兩個條件。
他是大漢朝中山靖王之後,本人除了哭不會別的。手下悍將倒是有幾個,可出色的文臣一個也沒有。後來雖然來了一個雛鳳先生,與諸葛先生平分秋色,可沒多久也死了。
與劉備相比,曹操就不一樣了,他名聲不好,血統也不正,而且頗為自負,難聽下言。再說他手下文武能人云集,諸葛亮去了最多隻能是平分秋色,絕對做不到獨斷朝綱。
孫權雖比曹操弱,但也有像曹操那樣類似的問題,所以,都不合適。這就是為什麼諸葛亮放著曹操和孫權不選要選劉備。
從後來的史實看,諸葛亮選劉備是選對了。
劉老闆根紅苗正的出身,讓他可以打出匡扶漢室的旗幟,這在當時絕對是政治正確的事情。其次,如前面所說,劉備除了哭沒有別的能耐,所以整個蜀漢的國事都是聽諸葛亮的安排。這樣一來劉備其實就是一個傀儡皇帝,而諸葛亮才是真正的一國之主。
所以說,諸葛亮名義上他沒有做皇帝,但實際上除了沒有名分廟號以外,他的感覺應該跟自己做了皇帝差不多。這就像普京當總理,上面雖然還有一個總統,可說到俄羅斯,大家還是會認為普京是那個國家的元首。
那你覺得諸葛亮是做了皇帝呢,還是做了皇帝呢,還是做了皇帝呢?你懂得。
最後我想說的是,諸葛亮做人是有操守的。雖然做了實際上的國主,但他並沒有想過要篡位。老大沒了,他又盡心盡力的輔佐老大的兒子,直到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和他比起來,曹氏家族和司馬家就顯得很不夠意思了。
-
8 # 浪琳電影
古人義字當先,而像諸葛,以他的人格來說,士為知己者死,劉備對於他有超級的知遇之恩,他又信奉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高尚精神,所以他就沒有當老大的思想。再者,時代對他們這些有識之士也有一定影響。韓信會帶兵,多多益善;劉邦雖只能十萬,但他可以御將。同樣的,劉邦也有此方面的優點,還有就是,人家相對來說師出有名,劉氏皇族的畢竟。
此外,別看演義裡劉備對諸葛言聽計從的,事實上劉備對諸葛是防著一手的,在劉備活著的時候,諸葛雖然掛著軍事的名號,但是並沒有開過幕府,還是在劉備死後自己開的呢!
白帝託孤,以乾隆皇帝的見解,這個也是劉備的手段之一,有說法就是,“能輔則輔,不然取而代”這是故意的!當時諸葛都被他嚇死了!硬生生擠出來個“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總的來說,諸葛不做老大,是一個比較得人心的做法,環境,時代,個人因素都很多,不是一種衝動就可以的
-
9 # 剪影墨雪
只差一名份而已,實乃獨攬大權,加上後主闇弱,更容易控制. 曹操又以周公自許,望名留青史,諸葛亮也是如此,勝了,功勞是自己的,敗了,等劉禪一個人背罵名.
-
10 # 笑看往事如雲
三國可以說是我們現在影視劇中非常熱衷於選拍的題材,其中最為著名的自然就是經典版的鮑國安、唐國強等演義主演的《三國演義》,這部《三國演義》可以說非常的經典,非常喜歡劇中的那些劇情。
三國中有很多武術超群的將士,比如說呂布、關羽、張飛、趙雲、馬超等,還有很多智謀超群的謀士,比如說最著名的諸葛亮、司馬懿、周瑜,其實似乎大家認為諸葛亮是三國中智力第一人,其實不見得,在諸葛亮之前還有一個才華非常橫溢的人,他就是曾經曹操的第一軍師郭嘉,不是有句話叫做“郭嘉不死,臥龍不出”嗎?可以認為郭嘉的才能其實是在諸葛亮之上的。
其實很多網友會有個疑問,那就是像郭嘉諸葛亮如此智謀超群的人為何甘願去輔助劉備和曹操成就霸業,何不招兵買馬,自己當個老大呢?其實這個問題還是值得我們去探索的,那麼到底因為什麼原因呢?
其實諸葛亮郭嘉這樣的謀士,謀士最大的才能就是謀略,給自己的主公提供可用的意見,但是至於他們提供的意見,劉備和曹操到底去不去執行,這就取決於劉備曹操的膽識和魄力了,方案給對了,但是也要看領導認可與否。
而且謀士畢竟不是真正的領導者,謀士只是從一個區域性去看問題,也就是說不用顧全大局,而真正的像曹操這樣的領導人肯定是需要從整體出發,軍師提供的建議好,但是並不代表一定可以用,因為一個計劃的實施需要統籌到很多方面,所以這點就需要領導人自己去把控呢。
那麼諸葛亮郭嘉這些人本身其實也很清楚自己的定位,自己沒有當老大的本事,當個意見提供人是自己的強項,這對於他們來說就已經夠了,所以讓他們自己當個領導人,這有點強人所難,確實每個人都應該有自己相應的定位。
-
11 # 一星期一本叔
古人義字當先,而像諸葛,以他的人格來說,士為知己者死,劉備對於他有超級的知遇之恩,他又信奉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高尚精神,所以他就沒有當老大的思想。再者,時代對他們這些有識之士也有一定影響。韓信會帶兵,多多益善;劉邦雖只能十萬,但他可以御將。同樣的,劉邦也有此方面的優點,還有就是,人家相對來說師出有名,劉氏皇族的畢竟。
此外,別看演義裡劉備對諸葛言聽計從的,事實上劉備對諸葛是防著一手的,在劉備活著的時候,諸葛雖然掛著軍事的名號,但是並沒有開過幕府,還是在劉備死後自己開的呢!
白帝託孤,以乾隆皇帝的見解,這個也是劉備的手段之一,有說法就是,“能輔則輔,不然取而代”這是故意的!當時諸葛都被他嚇死了!硬生生擠出來個“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總的來說,諸葛不做老大,是一個比較得人心的做法,環境,時代,個人因素都很多,不是一種衝動就可以的
-
12 # 鄉村小佔
古人義字當先,而像諸葛,以他的人格來說,士為知己者死,劉備對於他有超級的知遇之恩,他又信奉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高尚精神,所以他就沒有當老大的思想。再者,時代對他們這些有識之士也有一定影響。韓信會帶兵,多多益善;劉邦雖只能十萬,但他可以御將。同樣的,劉邦也有此方面的優點,還有就是,人家相對來說師出有名,劉氏皇族的畢竟。
此外,別看演義裡劉備對諸葛言聽計從的,事實上劉備對諸葛是防著一手的,在劉備活著的時候,諸葛雖然掛著軍事的名號,但是並沒有開過幕府,還是在劉備死後自己開的呢!
白帝託孤,以乾隆皇帝的見解,這個也是劉備的手段之一,有說法就是,“能輔則輔,不然取而代”這是故意的!當時諸葛都被他嚇死了!硬生生擠出來個“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總的來說,諸葛不做老大,是一個比較得人心的做法,環境,時代,個人因素都很多,不是一種衝動就可以的
-
13 # 8090回憶劇
透過我對新版《新三國》與老版《三國演義》的瞭解,諸葛亮是一位重情義的人,他被劉備的仁義心繫天下之心所折服,從而甘願輔佐,這一點從劉備死後,其兒子在位期間就能看的出來
-
14 # 小浩哈哈
答 #熱議#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怎麼預防?
wcg761766260
2009-10-08
古人義字當先,而像諸葛,以他的人格來說,士為知己者死,劉備對於他有超級的知遇之恩,他又信奉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高尚精神,所以他就沒有當老大的思想。再者,時代對他們這些有識之士也有一定影響。韓信會帶兵,多多益善;劉邦雖只能十萬,但他可以御將。同樣的,劉邦也有此方面的優點,還有就是,人家相對來說師出有名,劉氏皇族的畢竟。
此外,別看演義裡劉備對諸葛言聽計從的,事實上劉備對諸葛是防著一手的,在劉備活著的時候,諸葛雖然掛著軍事的名號,但是並沒有開過幕府,還是在劉備死後自己開的呢!
白帝託孤,以乾隆皇帝的見解,這個也是劉備的手段之一,有說法就是,“能輔則輔,不然取而代”這是故意的!當時諸葛都被他嚇死了!硬生生擠出來個“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總的來說,諸葛不做老大,是一個比較得人心的做法,環境,時代,個人因素都很多,不是一種衝動就可以的
-
15 # 小於粑粑的月半迪兒
首先,聰明、智慧之人並非都能坐首領。諸葛亮沒有那個皇族身份。要知道封建時代都是極為看重皇室身份的,是講究宗室血統的。劉備呢,他是劉弘之子。加上劉備名聲也很好,就更加有利於劉備的實力發展。所以他可以以‘興復漢室’為名,成就帝業。而且,諸葛亮沒有劉備那麼多人脈,沒有劉備那麼會籠絡人心。劉備雖然才能計謀不如諸葛亮,但是他為人正直仗義,且很會揣摩人心,所以他身邊聚集了很多能人賢士,他還結交了一些忠心耿耿的猛虎武將。
再一個,起兵要看時機,當初各地紛紛起兵是因為黃巾起義,而這一年是184年,可以發現從這一年起整個東漢大地就開始狼煙四起,包括劉備也是在這一年起兵的,而這一年諸葛亮3歲,就算再神人們也不會跟一個3歲小孩玩的。而曹操透過官渡之戰奠定北方的地位是在200年,這一年諸葛亮19歲,可以說從官渡之戰後就已經過了獨立起兵的時機了,而且此時如果還想獨立起兵無異於找死。此時劉備雖然仍然在飄蕩,但是也曾經做過徐州牧,豫州牧;雖然沒有根據地但文有孫乾、簡雍、糜竺等人,武有關羽、張飛、趙雲、關平、周倉、劉封、糜芳等人,雖然實力不強但也有文有武,體系完整的。
最主要的是諸葛亮沒有那個想法。諸葛亮是好不容易才請出來的,對他來說,他所想做的也不過是在劉備身邊,替他籌謀,助他奪得天下。他最適合的是做丞相,也不適合做統帥,更不適合做君主。諸葛孔明是內政奇才,從整個歷史上來看,也是不可多得的良相代表,軍事奇謀並非其所擅長,而要想作為君主,識人用人的能力更為重要,但這方面諸葛亮和劉備都還有差距,馬謖一事,說明了諸葛亮識人用人不佳,蜀國後期人才越來越少,也跟諸葛亮的識人用人有很大關係,不會識人很難立足於。
所以,諸葛亮做一個守業的能臣沒有任何問題,做一個開疆拓土的勇臣恐怕是不合格的。說明孔明是很明智的,落個千古賢相也值了。
-
16 # 曰世界
因為諸葛亮有足夠的自知之明,他明白自己不具有當老大的背景和實力。
在漢末三國時期,哪一路諸侯都是名門巨閥之後,諸葛亮出身於草野,沒有門閥背景,是無法聚攏謀士和猛將的。
劉備手下還有很多能臣猛將,豈能讓諸葛亮當老大?劉備託孤時說的話, 只是試探而已。
還有,諸葛亮是一個管理型的人才,不是當老大的料,他事必親躬,不敢放手讓手下去做,哪能當好老大?
當劉備駕崩之後,諸葛亮大權在握,成了蜀國事實上的老大,結果卻搞的一團糟,屢次征伐曹魏,都無功而返,最後還死在五丈原,使得蜀國離滅亡不遠了。這就是明證。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一點,諸葛亮沒有當老大的想法,他一直把篡漢的曹操視為漢賊,他自己怎麼可能做篡權奪位的賊子呢?
-
17 # 從不放棄的蝸牛
諸葛亮用兵可以,可是他想讓人為他所用,他一個人做不到。
他不會夸人!
性格問題,事業型的。沒辦法。
-
18 # fuyunhuayu
古人義字當先,而像諸葛,以他的人格來說,士為知己者死,劉備對於他有超級的知遇之恩,他又信奉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高尚精神,所以他就沒有當老大的思想。再者,時代對他們這些有識之士也有一定影響。韓信會帶兵,多多益善;劉邦雖只能十萬,但他可以御將。同樣的,劉邦也有此方面的優點,還有就是,人家相對來說師出有名,劉氏皇族的畢竟。
此外,別看演義裡劉備對諸葛言聽計從的,事實上劉備對諸葛是防著一手的,在劉備活著的時候,諸葛雖然掛著軍事的名號,但是並沒有開過幕府,還是在劉備死後自己開的呢!
白帝託孤,以乾隆皇帝的見解,這個也是劉備的手段之一,有說法就是,“能輔則輔,不然取而代”這是故意的!當時諸葛都被他嚇死了!硬生生擠出來個“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總的來說,諸葛不做老大,是一個比較得人心的做法,環境,時代,個人因素都很多,不是一種衝動就可以的
-
19 # 陝西小哥Vlog
其實三國之中,劉備的智商遠遠高於諸葛亮,從桃園三結義,劉備和曹操共事,等等諸事,劉備都能技高一籌,而且能夠讓自己的團隊能夠化險為夷,一直到劉備稱帝,都有他過人的智慧和才幹,劉備也知道他的兒子肯定玩不過諸葛亮,所以又一次提前對諸葛亮說讓他稱帝,其實是把諸葛亮的後路堵死了,早早的斷了稱帝的念頭!
-
20 # 軍戀尤小玉
古人義字當先,而像諸葛,以他的人格來說,士為知己者死,劉備對於他有超級的知遇之恩,他又信奉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高尚精神,所以他就沒有當老大的思想。再者,時代對他們這些有識之士也有一定影響。韓信會帶兵,多多益善;劉邦雖只能十萬,但他可以御將。同樣的,劉邦也有此方面的優點,還有就是,人家相對來說師出有名,劉氏皇族的畢竟。
此外,別看演義裡劉備對諸葛言聽計從的,事實上劉備對諸葛是防著一手的,在劉備活著的時候,諸葛雖然掛著軍事的名號,但是並沒有開過幕府,還是在劉備死後自己開的呢!
白帝託孤,以乾隆皇帝的見解,這個也是劉備的手段之一,有說法就是,“能輔則輔,不然取而代”這是故意的!當時諸葛都被他嚇死了!硬生生擠出來個“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總的來說,諸葛不做老大,是一個比較得人心的做法,環境,時代,個人因素都很多,不是一種衝動就可以的
回覆列表
導語:
沒必要
1、手握實權,沒必要靠上位來提升操作指揮配置。
2、若諸葛亮自行篡位, 他就與曹操無異,何以“光復漢興”而北伐。
3、大背景,篡位哪裡那麼好篡,人家王莽被求著做皇帝了還要各種推脫各種祥瑞各種演戲,更何況名不正言不順。
4、當時諸葛亮名聲在外,良相,是相,一把篡位,賢臣良相瞬間變諸葛老賊,當時的名士都那麼要臉,這一篡位,輿論壓力驚濤駭浪,諸葛亮怕是要自刎而死,就算不至於此名聲怕是也不會好聽,名士很注重這玩意兒。
5、諸葛亮本身的高風亮節和對劉備的情誼與慾望的天平,更傾向於前者。
總體的來說,篡位對諸葛亮而言弊是大於利,一點好處沒有還要被罵,還要被你們這些現代人罵諸葛老賊,搞不好還給我弄個三國三大賊,曹司馬諸葛三賊鼎立,諸葛亮我兢兢業業大半生,末了末了沒多少日子了,這個虧咱吃不起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