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文史磚家
-
2 # 小龍女5505
明朝唯一自焚而死的皇后是建文帝朱允炆皇后馬氏,出身官宦其父是官居光祿少卿的馬全,她善良痴情、溫順賢淑,可惜也結局悲慘。僅當了四年皇后,就因其夫建文帝削藩不力、治國無方、缺才少謀而被其叔朱棣發動靖難之役,成功奪取了皇位,她不想被俘受辱毅然舉火自焚而死,其夫建文帝也趁宮中大火逃出皇宮下落不明。
-
3 # 奇文笑譚
皇后是母儀天下的存在,後宮中的第一人,看似尊貴無比,實則高處不勝寒,走錯一步可能就是深淵。而明朝唯一自焚而死的皇后,就是明惠帝朱允炆的妻子馬恩慧,後世被追諡為:孝愍溫貞哲睿肅烈襄天弼聖讓皇后。至於她為什麼這樣做,大抵不過是當時命運形勢所迫和性格使然。
第一、寒門多烈女明朝的皇后,大多出身寒門,側重平民,而寒門女子大多賢良淑德,不嬌氣,性格也是剛烈忠貞。為什麼皇后多出身寒門,主要是由於明太祖朱元璋吸取元朝的教訓,深知元朝的皇后權力過於龐大,會導致後宮與權臣勾結, 甚至皇后身後家族的勢力可以決定皇位的更替,因而明朝吸取嚴格控制後族的勢力,著重從皇后的出身來選擇。
據《明史后妃傳》記載,朱元璋於洪武元年修纂《女訓》,作為管理后妃的“家法”。在後妃的遴選上,為防範朝中權臣與後宮勾結,規定“凡天子、親王之後、妃、宮嬪,慎選良家女為之,進者弗受,故妃、後多采之民間”。
而明惠帝朱允炆的馬皇后(和朱元璋的馬皇后不是同一人),她的父親是光祿少卿馬全也算是個微末小官,雖說也是個官二代,但也屬於寒門。從而孝愍讓皇后性格剛烈,不輕易屈服,在朱棣打進皇宮後,縱身入火海,保全自己的名節。
第二、形勢所迫人都說夫妻本是同林鳥,大難臨頭各自飛。明成祖朱棣發動靖難之役,在公元1402年,率兵攻破南京金川門,佔領京師。此時的孝愍讓皇后身處戰火不休的皇宮中,自己的丈夫杳無音信,不知所蹤,身邊還有自己兩個孩子,現在的處境只給這位剛烈忠貞的皇后兩個選擇,帶著兒子投降朱棣或者轉身入火海,保住自己的名節。
1. 假如孝愍讓皇后投降朱棣大抵也是活不了命的。朱棣一生戎馬,絕對不會說你是一個女子就放過你,而且你還帶著一個小兒子,要是日後勾結權臣,豈不是自己的地位不保,徒增自己日後的隱患。史書記載,雖然孝愍讓皇后的僅兩歲的朱文圭是活了下來,但明成祖一開始是想斬草除根,由於怕別人的議論自己過於狠辣不利於日後收攏人心,才決定將朱文圭長期幽禁於中都(鳳陽)廣安宮,直至明英宗即位後,才將幽禁了五十五年的朱文圭放出,可是幽禁這麼久的朱文圭以與世界脫節太多,不久後就病逝。由此可見,這個選擇不太可行。
2. 轉身入火海,從此世間無此人。孝愍讓皇后也是這麼選擇的,本身寒門女子,得了聖恩,嫁予天子,榮享富貴,自是要以君為天。而且在孝愍讓皇后心中還是很愛這位明惠帝朱允炆的,畢竟朱允炆本身性格仁慈、待人寬厚,對馬氏亦是禮敬有加。所以當叛軍攻入皇宮,孝愍讓皇后為了保全自己的名節,不讓自己的丈夫揹負屈辱,自轉身跳入火海中,香消玉損。這樣可能在那時候是最好的抉擇,畢竟她什麼都沒有了,如果過著行屍走肉的生活,那還有什麼意思那。
總結:古時,男尊女卑的時代,尤其戰亂時期,女子的命運多數不能自己掌控,她們的一言一行都受著當時禮法的約束。自以七從四德為榜,以夫為綱。而孝愍讓皇后活出了自己的風采,用自己最後的行動,保持著自己心底的倔強,維護著自己皇后的尊嚴。
-
4 # 史海星槎
這是一個悲傷的故事,這是一個貞烈的年輕皇后。
相貌端莊、性情溫婉的馬皇后是明太祖朱元璋親自為皇孫朱允炆挑選的皇后,公元1398年,他的丈夫朱允炆登上帝位,即建文帝。他為了以最快的速度消除藩王們對朝廷構成的威脅,採取了強硬的“削藩”政策,這引起了眾藩王的強烈抵抗,本來就篡位之心的燕王朱棣,為求自保,聽從大謀士姚廣孝的建議,在建文元年(1399年)七月悍然舉兵反叛,史稱“靖難之役”。
這場叔侄大戰一直持續了三年之久,最終建文帝在佔盡優勢的情況下全盤皆輸,朱棣則贏得最後的勝利。建文四年(1402年)六月十三日,朱棣率軍抵達南京城下,負責守衛金川門的谷王朱橞、曹國公李景隆未做任何的抵抗,便開啟城門投降。
據說,建文帝喬裝成僧人,準備帶著馬皇后由密道逃走。但馬皇后卻考慮到自己是女兒身,行動緩慢不便,而且丈夫已是僧人打扮,若跟著他一起出逃很可能會被識破,所以深明大義的她狠心拒絕了丈夫,讓他自己逃脫。建文帝見妻子意志堅決,只好跟她灑淚而別。等到建文帝走後,馬皇后便將兩位皇子交給宮人妥善保護,隨後把自己鎖在寢宮中自焚而死,那一年她25歲。
直至242年後,南明弘光帝即位後,於崇禎十七年七月尊其諡號為孝愍溫貞哲睿肅烈襄天弼聖讓皇后。
建文帝朱允炆
朱允炆和馬皇后
-
5 # 流年往史
在中國的封建社會時期,皇后作為六宮之主,地位可不僅僅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有的皇后說話比皇帝還管用的。地位尊貴,錦衣玉食的,可謂活得瀟灑死的榮貴。也有個別的或因失寵,或因政變,抑或是因為國破家滅而沒有一個好的下場,尤其是亡國的皇后,猶如落魄的鳳凰不如雞的。
史料上有明確記載“投火而死”的皇后只有一位,那就是漢平帝的皇后王氏,更是歷史上最大的穿越黨王莽的女兒。據《漢書》記載:及漢兵誅莽,燔燒未央宮,後曰:“何面目以見漢家!”自投火中而死。
而在,明朝死於宮中大火的皇后是建文帝朱允炆的皇后馬氏。聽信智囊們削藩妙計的小屁孩朱允炆是萬萬沒想到,原來怪蜀黍是很可怕的,可是明明老話說得好,熊孩子惹不起的,怎麼到自己這裡就行不通了呢?被自己親叔叔揍的跪地唱征服的朱允炆,在萬般無奈之下,焚燬了宮闕自己遁逃了。
最終,馬皇后沒有從著火的宮殿之中走出來,不知是大火起的突然沒來得及跑出來,還是覺得在逃亡的旅途上會成為丈夫的牽絆,馬皇后在歷史的蹤跡之中只留下了短短的四句話:“惠帝皇后馬氏,光祿少卿全女也。洪武二十八年冊為皇太孫妃。建文元年二月冊為皇后。四年六月,城陷,崩於火。”年僅24歲。
-
6 # 洪古太荒
明朝唯一自焚而死的皇后:朱允炆的皇后——馬皇后。
朱元璋傳位皇太孫——朱允炆。朱允炆繼位後,危機四伏,藩鎮割據。為加強中央集權,消除藩鎮割據,朱允炆開始削藩。朱棣聽從謀士的建議——在建文元年(1399年)七月悍然舉兵反叛,史稱“靖難之役”。朱棣與1402年攻入南京。朱允炆脫逃,馬皇后自焚而死!
原因:朱棣反叛,即為叛賊。一國皇后豈能落入叛賊之手,辱沒國體。
這一點上,馬皇后比北宋的“靖康之難”的皇室剛烈很多!
-
7 # 希望星晨58298869
明朝唯一自焚而死的皇后,是孝愍讓皇后馬氏,即馬皇后。這馬皇后並非朱元璋元配“馬大腳”,她本名不可考,應天府(今南京)人。跟朱元璋的老婆孝慈馬皇后沒有任何親屬關係。
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老朱不辭勞苦,親自為皇太孫朱允炆擇選正妻,他從千萬佳麗當中,選中了端莊嫻雅、性情溫婉的馬氏為皇太孫妃。此時,馬氏才只有17歲。
朱允炆仁慈寬厚,對馬氏以禮敬之,樹立了一位好丈夫形象,朱允炆大她小1歲。1396年進入東宮後,馬氏悉心照料丈夫的飲食起居,溫柔而體貼。第二年生子朱文奎,這對小兩口恩愛遠比,幸福和諧。
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朱元璋駕崩,朱允炆登基為帝,尊馬氏為皇后。1401年生次子朱文圭,兩位皇子都很健康活潑,很受建文帝喜歡。建文對馬皇后寵愛無比。
建文帝從爺爺手中江山後,聽從心腹黃子澄、齊泰、方孝孺等人的建議,著手消藩事宜。由於操之過急,在先後廢黜周王朱橚、代王朱桂、湘王朱柏、齊王朱榑、岷王朱楩等5位藩王后,給四伯父燕王朱棣造成了強烈的危機感和恐懼感。朱棣早有篡位之心,現為自保自救,就聽從姚廣孝的建議,在建文元年(1399年)七月舉兵反叛,發起了“靖難之役”。
戰事持續3年後,建文帝把一手好牌打得稀爛,讓朱棣贏得了勝利。建文四年(1402年)六月十三日,朱棣率軍抵達首都南京,負責守衛金川門的谷王朱橞、曹國公李景隆開城門投降。見大勢已去,建文即刻縱火焚燒皇宮,然後打扮成僧人模樣出逃,從此下落不明。
建文臨逃前,意欲帶馬氏一起走,但聰明的馬氏考慮到自己是女兒身,行動不捷會連累丈夫。又丈夫當時已是一身僧人打扮,女眷跟隨很可能會被識破。所以,她便拒絕了,建文帝跟馬氏灑淚而別。馬皇后此時並沒慌亂,她拿出平時的積蓄,贈予自己最為信賴的宮人。又攜來兩位皇子,交給宮人,叮喔她們要妥善保護建文後裔。在目送兩位皇子與宮人離開後,馬氏從容把進入寢宮,聲自己反鎖在裡面,自焚而死。香消玉殞時,不過24歲。
皇宮大火被撲滅後,朱棣命人點檢遇害者,建文及其太子朱文奎都不見了,只朱文圭還在。朱棣後來把朱文圭送到鳳陽圈禁了起來。南明建立後,弘光帝追諡馬氏為“孝愍讓皇后”。
-
8 # 果笑說歷史
孝愍讓皇后:她貴為後宮之首,為什麼自焚而死呢?
她是明惠帝朱允炆的皇后。馬氏,名恩慧,其父是光祿少卿馬全。
明太祖洪武二十八年,冊封她為皇太孫妃,次年她為朱允炆生下一子,名朱文奎。
明太祖洪武三十一年閏五月,朱元璋駕崩。皇太孫朱允炆繼位,改年號為“建文”,冊封馬氏為皇后,其子朱文奎立為皇太子。
▼ 圖片為孝愍讓皇后
孝愍讓皇后自焚而死的事件背景
朱元璋的兒子眾多,為什麼是皇太孫朱允炆繼承大統?
明太祖朱元璋自建立大明王朝開始,便對自己的兒子期望很高,希望他們能將朱家王朝傳承下去。所以,他一方面將兒子們分封到全國各地為王,部分還有自己的軍隊;另一方面吸取前朝爭奪皇位的教訓,他為王朝定下傳統,即立長子為皇位繼承人,以此杜絕將來在皇位繼承問題上的紛爭。
而朱允炆的父親朱標乃朱元璋的長子,因此將朱標立為了太子。沒想到朱標在 37 歲盛年之時便死去,朱元璋悲痛之餘又為立誰是皇位繼承人而煩惱。
最後,他依照定下來的傳統,嫡長子不在則立嫡長孫。朱允炆不是朱標的長子,但他表現的十分孝順,深受朱元璋的喜愛,加上朱標長子早夭,於是他就立了朱允炆為太孫。
▼圖片為明惠帝朱允炆像
孝愍讓皇后自焚而死的事件內容
或許是朱元璋的第四子朱棣對此不滿,而朱允炆又要對各地藩主進行大改革,所以他打著“靖難”的旗號正式造反。後在明成祖永樂元年以“清君側”為理由,率兵攻破南京金川門,佔領京師(今南京),結束了歷時三年的靖難之役。
當朱棣的軍隊抵達京師後,城內皇宮大院起了火。等到火勢撲滅以後,灰燼中發現了幾具燒焦的殘骸,據太監說是皇帝、皇后和長子朱文奎的屍體,後來據記載明惠帝朱允炆並不在其中。
可是馬皇后卻已經自焚而死,後追諡為:孝緡溫貞睿肅烈襄天弼聖讓皇后。
孝愍讓皇后為什麼要這樣做?拋開皇后的身份,她同樣是中國古代的女性,“三從四德”就是她們的行為準則與道德規範。三從
未嫁從父:要求沒有出嫁的女子聽從其父母雙親的話,以及孝順雙親。比如東漢曹娥為救落水的父親而淹死,史載有“曹娥碑”,表彰她的孝行。既嫁從夫:要求出嫁為人妻的婦女必須遵夫命,這就是所謂“天命不可逃,夫命不可違”。比如漢代孟光對丈夫梁鴻“舉案齊眉”,兩人相敬如賓。從夫,就是要求對丈夫忠誠不貳,保持貞操,丈夫死後不事二夫,甚至殉夫。比如春秋息國國君夫人息夫人,在丈夫讓楚國俘虜,楚王又逼她為夫人時,以死相拒,成為史書表彰貞節的楷模。夫死從子:丈夫死後,女子必須遵子命。四德:指的是德行、言辭、容貌、技藝。孝愍讓皇后自焚而死的原因即是如此。儘管大火是如此恐怖,死亡是如此痛苦,但是丈夫和兒子就是她的一切,如果在生與死之間選擇,她毅然選擇了幸福的死去。 -
9 # 號條頭史歷hhh
建文帝朱允炆的皇后
歷史記載:惠帝皇后馬氏,光祿少卿全女也。洪武二十八年冊為皇太孫妃。建文元年二月冊為皇后。四年六月,城陷,崩於火。”
皇后馬氏死時年僅24歲。
-
10 # Crazy歷史
明朝最著名的皇后乃是朱元璋的髮妻馬皇后,關於她的故事無論是正史還是野史,都有著諸多記載。今天要說的這個皇后同樣姓馬,但是卻和大腳馬皇后沒有半點關係。她就是大明建文帝的皇后——馬氏。
據記載,馬氏是光祿少卿馬全之女。洪武二十八年,明太祖朱元璋親冊為皇太孫妃,惠帝即位,於建文元年二月,冊立為皇后。生二子,和簡太子朱文奎,潤懷王朱文圭。
位及皇后,幾乎冠絕女人所能達到的最高位置,然而,歷史當中對於明朝這個皇后的記載確實少之又少,僅僅寥寥數語而已。所以馬皇后變成了大明王朝中最神秘的一位皇后。生平上並未可圈可點之處,最終的命運卻被世人一致認為十分艱難。為何如此呢?在古代女性的命運大都要和她們的身邊的男人聯絡起來,正所謂夫貴妻榮。然而,嫁給建文帝朱允炆雖然讓其成就皇后的千金之軀,卻也為她埋下了自焚宮闕的悲慘命運。
繼位後的建文帝,眼見自己的叔叔們在自己的封地勢力做大,心中甚是不安。忘記了自己的爺爺朱元璋臨終之際再三告誡自己的話:切不可消藩。再加上身邊一些文人為謀取虛名對其進行不斷的慫恿,建文帝消藩的心思便堅決了下來。
雖然為建文帝所倚重的這些文人沒有多少戰略膽識和軍事頭腦,但是也明白做事情先易後難的道理。這麼想確實沒錯,世間中大多的事情都可以採用這種思路,然而,消藩卻絕不屬於這大多中的一種。
採用了錯誤策略的建文帝,很快就將燕王朱棣逼上了反是死不反也是死的絕境。而從古至今都表明,人一旦被逼上絕境,那麼往往能爆發出難以想象的潛力。
建文元年(1399年)七月燕王朱棣聯合寧王舉兵反叛,打著清君側的名義發起了“靖難之役”。
而此時的朱允炆才知道原來自己的叔叔們竟然真的不好惹。不過事已至此,硬著頭皮也要上了。只是他身邊大都是一群文臣,治理國家尚可,但是對於領兵打仗,平息叛亂根本就是一群弱雞。不僅如此,他們竟然還選了一個酒囊飯袋當統帥。這下,朱元璋在天之靈都難以保全朱允炆的小命了。
就這樣,經過四年苦戰,朱棣用區區不足十萬人馬,就將建文帝治下近百萬大軍打得人仰馬翻。最終一舉被攻破皇城。
此時的建文帝早就沒了主意,被黃子澄、齊泰等人連拉帶扯逃出了皇宮。然而,此時馬皇后卻不願意追隨自己的丈夫而去。比建文帝更有血性的她準備和太祖留下的宮殿共存亡。就這樣,一代烈女自焚在皇宮之中。
從馬皇后的事蹟上看,完全堪稱一代烈女。面對氣勢洶洶的叛軍,以自己孤弱之身,卻不肯像丈夫一樣敗逃。因為她深知,朱棣得了天下,天下便無處可去。除了蠻荒之地,根本就沒有能夠令其駐足的地方。另外,對自己的丈夫也是深切的失望。每個妻子都希望自己的男人是一個偉丈夫,然而朱允炆無論之前還是之後的表現,都令她大失所望。心灰意冷之下,她做了自己唯一能做的事情。
-
11 # 浮生若淺
這位自焚而死的皇后,是明朝第二位皇帝建文帝朱允炆的皇后馬氏。
馬氏是在洪武二十八年時,被冊封為皇太孫妃。這位馬氏與朱元璋的馬皇后,並沒有親屬關係,馬氏的父親是光祿少卿馬全,三品官。朱元璋將馬氏許給自己喜愛的孫子,不知是否有希望孫子同自己一般,得一位賢良皇后之意。
馬氏被冊立為太孫妃的次年,很爭氣地就為朱允炆生下了嫡長子朱文奎。只可惜,這位曾孫出生時,據說出現“日月皆終”的大凶之象,古人很相信這些怪異之像,對此朱元璋很不高興,對這個曾孫也喜愛不起來。
不過,這並不妨礙朱允炆的繼位。公元1398年,朱元璋薨逝,朱允炆即位,太子妃馬氏被冊立為後,朱文奎也被冊立為太子。別人入主中宮,都是喜氣洋洋,滿心歡喜,但馬氏卻不太高興得起來。隱約覺得宮中暗流湧動。
一向仁慈寬厚的丈夫決定削藩,年輕的馬氏看著朱允炆與日俱增的煩惱,卻無法為他做些什麼,只能更加悉心的照料他。這對年輕的夫妻,終究沒能等來成長的機會,叔叔朱棣便以“清君側”為由起兵了。建文四年,燕王率兵攻破南京,而皇宮中卻起了大火。馬氏便是在這場大火中自焚而亡。
馬皇后自焚,最主要的原因,無非是不想落入敵方手裡,到時她會面臨怎麼樣的遭遇不得而知。與其備受折磨的活著,不如英勇痛快的選擇另一條路。還有另一種可能,因為建文帝的行蹤成謎,在當時兵荒馬亂的時候,她一個弱質女流,喬裝與逃跑都不方便,不排除馬皇后為了替建文帝掩藏蹤跡,不拖累他,選擇了自焚來結束這一切。
-
12 # 文一小墨墨
明朝唯一自焚而死的皇后,就是明惠帝朱允炆的妻子馬恩慧,後世被追諡為:孝愍溫貞哲睿肅烈襄天弼聖讓皇后。
馬皇后,本名不詳,應天府(今南京)人,生於明太祖洪武十一年(1378年),光祿少卿馬全之女,跟朱元璋的老婆馬氏(孝慈皇后)沒有親屬關係。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朱元璋為皇太孫朱允炆擇選正妻,並從萬千佳麗當中選中相貌端莊、性情溫婉的馬氏,親自冊封為皇太孫妃。
至於她為何自焚而死,其實就是靖難之役被逼無奈。
明朝的皇后與其他朝代最大的不同就是大多出身寒門,側重平民,而寒門女子大多賢良淑德,不嬌氣,但很多時候性格軸擰。馬皇后的父親是光祿少卿馬全其實只是微末小官,雖說也是個官二代,但也屬於寒門。朱棣打進皇宮後,馬皇后縱身入火海,保全自己的名節。
史書記載,當時建文帝僅兩歲的次子朱文圭是活了下來,朱棣迫於無奈無法斬草除根,又怕天下人議論自己過於狠辣不利於日後收攏人心,將朱文圭長期幽禁於中都(鳳陽)廣安宮。朱文圭被囚禁55年,直到明英宗天順元年(1457年)才獲釋,並在同年病死。
由於朱棣不承認朱允炆帝位的合法性,所以在他篡位上臺後,並沒有給予建文帝諡號、廟號,而自焚而死的馬皇后自然也是如此。朱棣死後,歷任皇帝遵照祖訓,也都不肯給予建文帝、馬皇后尊號,直等到南明建立後,弘光帝才追諡朱允炆為讓皇帝,廟號惠宗,而馬皇后則被追諡為孝愍讓皇后。此時,距離馬皇后自焚而死已經過去242年時間。
-
13 # 屋頂上的流雲
朱允文的皇后馬恩慧。之所以自焚是當時命運形式所迫和性格使然。
1.形勢所迫,朱棣攻破南京金川門佔領京師,朱允文不知所蹤,留給她的只有兩個選擇,投降朱棣或者投身火海保住名節。
2.性格使然,古時,男尊女卑,以夫為綱。
-
14 # 歲月是一條河流
母儀天下,貴不可言。在古代歷史上,皇后身系萬千威儀,尊貴無比。但同時皇后的命運也是非常高危的。在朝代更迭之際,揹負國恨家仇的皇后的命運有時比亡國之君更加屈辱。北宋亡國之際,被虜至金的皇后有的不甘屈辱,自盡殉節。也有的忍辱偷生,委身金人。就算沒有朝代更替,在權勢爭鬥的宮廷,一旦皇權旁落,皇帝失勢,那麼皇后也就從雲端跌入深淵。所以對皇后來說,尊崇和悲慘就在一線之間。
明朝就有一位自焚而亡的皇后,她並不是亡國之君崇禎帝的皇后,而是建文帝朱允炆的孝愍讓馬皇后。她之所以選擇這樣一種慘烈的方式離世,就是因為她的皇叔公燕王朱棣搶了侄子建文帝的皇帝寶座。
孝愍讓皇后與朱元璋的孝慈高皇后雖然同為馬氏,但這兩者之間並沒有絲毫關係。孝愍讓馬皇后是光祿少卿馬全的女兒,她在1395年被明太祖朱元璋冊封為皇太孫妃,這時距大腳馬皇后死去已十三年之久了。
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五月,七十一歲的明太祖朱元璋駕崩,二十一歲的皇太孫朱允炆即位,是為建文帝,皇太妃馬氏被冊封為皇后。
馬皇后在被冊封為皇太孫妃的次年便為朱允炆誕下長子朱文奎。在朱允炆即位的次年朱文奎被立為太子。在朱允炆登基的四年後,馬皇后又生育次子朱文圭。
建文帝朱允炆年少登基,他性情寬厚,溫文而雅,馬皇后在靖難之役前的這段時光裡,應該是非常幸福的。可是這幸福來得太短暫,1399年靖難之役的發生,使馬皇后的人生軌跡徹底改變。
朱允炆是朱元璋的太子朱標的兒子。如果朱標不是在三十七歲時病死,朱允炆原本還是無憂無慮的親貴王公。但朱標在1392年病亡,當時十五的朱允炆便被朱元璋立為皇太孫。
朱元璋的四子、坐鎮北京的燕王朱棣驍勇善戰,本來對皇嗣之位是滿懷期待的,對朱元璋的這個決定自然是失望透頂的。所以在1398年朱允炆即位後,心有不甘的燕王朱棣開始蠢蠢欲動。
朱允炆上臺後,對於朱元璋時分封的藩王們開始有所警惕。為限制這些皇叔們的權力,朱允炆聽從了大臣黃子澄和齊泰的建議著手削藩。
削藩應該是正確的決定,但在削藩的次序上,朱允炆犯了致命的錯誤。
當時朱元璋的第二子秦王朱樉、第三子晉王朱棡已死,第四子燕王朱棣是最年長、實力最大也是最有野心的藩王。
本來大臣齊泰建議擒賊先擒王,應先拿下實力最強的朱棣。但黃子澄卻認為朱棣沒有什麼不法把柄,不如先拿那些有劣跡的藩王開刀,這樣也師出有名。
最終,朱允炆還是認為對實力最強的朱棣採取謹慎的態度,先除掉弱小的藩王。於是周王朱橚、齊王朱榑、湘王朱柏、代王朱桂、岷王朱楩等五王先後被拿下,貶為庶人。而湘王朱柏舉家自焚。
朱允炆削藩的凌厲手段,不但沒有震懾住朱棣,反而堅定了朱棣起兵的決心。由於沒有最先除掉朱棣,在朱允炆在收拾其他皇叔的同時,朱棣也在加緊籌劃起兵。
其實,在朱允炆即位後,朱允炆有多次機會除掉朱棣。但朱允炆手段不果敢,過於仁慈,使朱棣逃出生天。
在朱允炆登基之初,朱棣入朝朝賀時,不尊禮儀,登陛不拜。當時戶部侍郎卓敬就看出朱棣滿腹不甘,建議朱允炆把朱棣調虎離山,從北京調回南方,以防不測。但朱允炆卻沒並有把卓敬的提醒當回事,依然將朱棣放虎歸山。
建文元年五月的時候,朱棣派他的三個兒子朱高熾、朱高煦、朱高燧都南京祭拜朱元璋。本來這時如果朱允炆留置這三個人作為人質,也能拿住朱棣的命門,當時齊泰就建議軟禁朱棣的這三個兒子。但朱允炆又讓這次良機白白錯失。
在朱標死後,朱元璋殺掉了很多武將。所以,在靖難之役發生後,朱允炆可用的武將已為數不多。在戰役之初,朱允炆起用的是老將耿炳文。但在真定戰敗後,朱允炆又用曹國公李景隆取代了耿炳文。
李景隆的才能遠不及其父李文忠。明軍在李景隆的指揮下,損兵折將,由攻勢轉入守勢。在燕軍逼近南京時,方孝孺上書請誅李景隆。在朱允炆的庇護下,李景隆並沒有受到懲處。
可這個李景隆也是個軟骨頭。建文四年,燕軍攻入南京,李景隆與谷王朱橞開城投降,深負朱允炆倚重。
燕軍攻破南京後,大勢已去的朱允炆火燒皇宮,朱允炆、馬皇后及其他後宮嬪妃均跳入火中自焚。
由於焚燒後的焦屍難以辨認,所以關於朱允炆的下落眾說不一,已成謎團。不過,朱棣對朱允炆的自焚而亡顯然還是不放心的,畢竟他見的屍首已無從辨認。所以在他生前,也一直沒有放棄尋找朱允炆的下落。
朱允炆與馬皇后所生二子的境遇也是極其悲慘。
太子朱文奎在朱棣攻入南京後,被俘殺害。而次子朱文圭當時年兩歲,被常年關押於安徽鳳陽。直到明英宗朱祁鎮即位後,五十七歲的朱文圭才被放出。由於常年與外界隔絕,朱文圭放出來時,連牛馬都不識。朱文圭被釋放後,不久也死去。
-
15 # 遊子dream
顧名思義,皇后乃一國之母,享受著至高無上的尊榮。然而在大明王朝,二世皇后馬恩慧卻落了個浴火自焚的悲慘下場,事情的經過如下所述:
此馬後非朱元璋之妻,而是其孫朱允炆的髮妻,明太祖駕崩後,傳位於建文帝,馬氏也就成了皇后,還生了兩位皇子,長子朱文奎被立為皇太子。本可以幸福美滿的過一生,可事與願違,建文帝剛繼位便聽從庸臣建議,強制施行削藩政策,使得各路藩王人心惶惶,儘管第一年的戰果還不錯,一下就削了五王,眼看就要大功告成,殊不知最棘手也最難抵禦的燕王朱棣正厲兵秣馬,與之抗衡。
其實在此之前,建文帝有多次機會擒拿燕王,但因其過於仁慈,一次次錯失良機。朱棣篡位之心,早已路人皆知,如今逢削藩之際,便借清君側名義起兵京城,發動了著名的靖難之役。此時固守南京城計程車兵不但不抵抗,反而開城迎接,坐守宮中的建文帝眼看大勢已去,便縱火燒了皇宮,自己與太子朱文奎不知所蹤。可皇后與襁褓中的皇次子朱文圭還留在宮中,當燕王大軍趕到時,馬後已縱身跳進火海,自焚而亡,果真是位忠貞烈女。有人說她是為了掩人耳目,使皇帝與太子能夠成功出逃,當然這只是猜測罷了。後來隨著嬰兒的一聲啼哭,朱棣發現是自己的侄孫朱文圭,部將們都建議將其殺害,免留後患,但燕王於心不忍,而是將其囚禁,直至五十多年後,明英宗繼位才將其釋放。
總結
孝愍讓皇后可以說是最幸福的人,因為有一位深愛她的皇帝,但同時她也是不幸的人,因為幸福太短暫,悲劇隨之而來。皇帝愛她,便予她榮華富貴;作為回報,災難來臨時,她以死明志,護其周全,此情可歌可泣。
-
16 # 咕嘟趣話
史載,馬皇后“崩於火”,但從來沒有說她是自焚而死的,事實究竟是她自願在大火中放棄逃生又或者是他被建文帝拋棄於火中,再或者是其它可能我們不得而知。
這位馬皇后雖然與明太祖朱元璋的馬皇后同出一姓,但兩人在血緣上並沒有任何關係。少女時代的馬氏無疑是幸運的,或許是因為與馬皇后同姓的緣故,她被明太祖朱元璋欽點為皇太孫朱允炆的皇太孫妃,待朱允炆登基後,她很可能會順理成章的成為一國之母。
事實也是如此,她在建文帝登基後不久便被冊封為皇后,併為建文帝生下二子。
可惜好景不長,在建文帝的削藩政策下,早有謀反之心的燕王朱棣起兵謀反並最終打到了皇宮。為了逃生,據說建文帝扮作了和尚,還在皇宮放了一把大火。
此時此刻,馬皇后有兩個選擇,一個是跟建文帝一起逃生,另一個就是死,沒有第三條路。
為什麼呢?
因為如果馬皇后沒有死或沒有跟在建文帝身邊,那麼她很容易會被燕王朱棣所控制,並用她來威脅建文帝。
事實上,即使這次她順利地和建文帝一起逃生了,在後面的逃亡生崖中,她還會成為一個累贅,一個隨時可以捨棄的累贅。
所以馬皇后看似有兩個選擇,其實只有一個選擇,那就為了保全建文帝選擇去死。馬皇后在皇宮中死去對建文帝來說是最好的選擇,雖然對於馬皇后這樣一個年僅24歲的女了、一個剛生下孩子不久的母親來說,是一個非常殘忍地選擇。
只可惜,她沒得選。
-
17 # 那些年我們追過的歷史
這位自焚而死的皇后,是朱元璋最疼愛的孫子朱允炆的皇后馬氏。我想,既然提到了朱允炆,大家也有可能聯想到了馬氏自焚的原因吧。
是的,馬氏就是死在了“靖難之役”之中,在南京城被燕王朱棣攻陷後,馬氏跳入了火海,自焚而死。
與其說她是明朝唯一一個自焚而死的皇后,還不如說是中國唯一一個自焚而死的皇后,可她究竟為什麼要選擇自焚呢?
在選擇明朝的第二位皇帝上,因太子朱標早逝,朱元璋不得不重新考慮繼承人的問題,本來按照嫡長子繼承製,太子位應是朱標的嫡妻所生的長子的,可是他也已經去世了。
所以,朱元璋便找了朱允炆做儲君,因他是朱標在世的兒子中最年長的嫡子。
公元1398年,朱允炆成功繼位,是為建文帝,登基之後,他確定下一年為建文元年,追封其母親為皇天后,封妻子馬氏為皇后。
因朱允炆剛剛登基,在朝中還需“幫手”,於是他便把黃子澄,齊泰與方孝孺視為心腹。又因當時朝廷之中藩王的勢力實在太大,朱允炆決定進行削藩,而且還是要全面的廢除藩王的軍事與政治權利。
公元1399年,皇帝“削藩”這一舉動徹底把燕王朱棣給惹惱了,他本來就有當皇帝的心,而朱允炆這一次削藩正好給了他舉兵的藉口,什麼藉口?就是皇帝身邊有佞臣,他要幫助皇帝剿滅他們。
於是乎,朱棣便帶著大軍一路南下,開始了和朱允炆四年的戰爭,這四年曆史上稱之為“靖難之役”。
公元1402年,朱棣戰勝朱允炆的大軍順利攻入南京城。這一訊息,作為明朝皇后的馬氏自然也是知曉,馬氏見朱允炆大勢已去,不甘被闖進皇宮的軍隊和暴徒侮辱,她最終選擇跳入火海。
而朱允炆則在南京城這一場大火之後不知所蹤。
而這一場戰爭,最無辜的莫過於們的第二個兒子朱文圭了,他從小被監禁起來,54年後才被釋放,可是他連牛羊都不認識,不久就去世了。
回覆列表
在常人的印象中,皇后作為六宮之主,平日裡錦衣玉食、養尊處優,生活幸福的不得了,不知羨煞多少民間女子。然而一旦亂世來臨,皇后們的遭遇便大不如前,命好的還能有個不錯的歸宿,命不好的則有可能淪為奴婢或被殺,處境之慘,簡直是常人難以想象。比如,作為明朝唯一自焚而死的皇后,孝愍讓皇后馬氏的遭遇便堪稱典型。
馬皇后,本名不詳,應天府(今南京)人,生於明太祖洪武十一年(1378年),光祿少卿馬全之女,跟朱元璋的老婆馬氏(孝慈皇后)沒有親屬關係。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朱元璋為皇太孫朱允炆擇選正妻,並從萬千佳麗當中選中相貌端莊、性情溫婉的馬氏,親自冊封為皇太孫妃。當時,馬氏才只有18歲(注:本文凡涉及到年齡時,均用虛歲)。
朱允炆性格仁慈、待人寬厚,對馬氏亦是禮敬有加,是一位典型的好丈夫形象。馬氏僅比朱允炆小1歲,自從進入東宮後,便悉心照料丈夫的飲食起居,甚是周道體貼。這對年紀相仿、相敬如賓的青年夫妻天天膩在一起,在外人看來是無比的甜美。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朱元璋駕崩,朱允炆登基為帝(建文帝),而馬氏則被冊立為皇后。
對於後宮女人們來講,要想長期鞏固自己的權位,必須要能生下一兒半女,即使貴為皇后亦是如此。好在馬氏的肚皮很爭氣,在入宮後的次年(1396年)便誕下長子朱文奎,而在被冊立為皇后的第4個年頭(1401年),又誕下次子朱文圭。兩位皇子都很健康活潑,建文帝看在眼裡喜在心頭,因此對馬皇后更是寵愛有加。
建文帝從祖父手中接過來的,是一個危機四伏的江山,遍佈全國各地的藩王手握重兵,雖然名義上有助於維護帝國的安定,但在實際上卻對皇位構成莫大的威脅,尤其以燕王朱棣為甚。正因如此,建文帝一上臺,便跟心腹謀士黃子澄、齊泰、方孝孺等人商議,該如何消除藩王們對朝廷構成的威脅。
其實,就當時的形勢而論,最好的辦法是推行類似於“推恩令”的政策,透過分階段、較為溫和的辦法來削奪諸王的兵權,最終將他們變為一群沒有實權、只享受俸祿的王爺。然而,黃子澄、齊泰、方孝孺都是腐儒,只懂得高談闊論卻根本不識時務,他們最終提供的建議,竟是強硬的“削藩”政策,並被建文帝所接受。
透過這種“削藩”政策,建文帝在不到1年的時間裡,先後廢黜周王朱橚、代王朱桂、湘王朱柏、齊王朱榑、岷王朱楩等5位藩王,而朱柏為抗拒“削藩”,甚至還自焚而死。強行“削藩”政策和朱柏的慘死令朱棣恐懼至極,為求自保加上早有篡位之心,驅使他聽從大謀士姚廣孝的建議,在建文元年(1399年)七月悍然舉兵反叛,史稱“靖難之役”。
戰事持續3年時間,最終建文帝在佔盡優勢的情況下全盤皆輸,而朱棣則贏得最後的勝利。建文四年(1402年)六月十三日,就在朱棣率軍抵達南京城下的當天,負責守衛金川門的谷王朱橞、曹國公李景隆未做任何的抵抗,便大開城門投降。南京淪陷後,建文帝縱火焚燒皇宮,然後冒充僧人出逃,此後再無下落。
建文帝出逃前,很可能是想帶著馬皇后一起走,但後者卻考慮到自己是女兒身,而丈夫已是僧人打扮,若跟著他一起出逃很可能會被識破,所以便狠心拒絕提議。建文帝見妻子意志堅決,只好跟她灑淚而別。而等到建文帝走後,馬皇后便將兩位皇子交給宮人妥善保護,隨後把自己鎖在寢宮中自焚而死,終年才25歲(詳情見《明史·卷一百一十三》)。
等到皇宮大火被撲滅後,朱棣命人點檢遇害者遺體,發現除建文帝不見蹤影外,連太子朱文奎也消失不見,只剩下朱文圭尚在。朱棣本想處死朱文圭,但考慮到如此一來會招致輿論的譴責,從而會破壞其努力塑造的“仁慈君主”形象。因此,在斟酌再三後,朱棣並沒有殺死朱文圭,而是將他送到鳳陽圈禁。朱文圭被囚禁55年,直到明英宗天順元年(1457年)才獲釋,並在同年病死。
由於朱棣不承認朱允炆帝位的合法性,所以在他篡位上臺後,並沒有給與建文帝諡號、廟號,而自焚而死的馬皇后自然也是如此。朱棣死後,歷任皇帝遵照祖訓,也都不肯給與建文帝、馬皇后尊號,直等到南明建立後,弘光帝才追諡朱允炆為讓皇帝,廟號惠宗,而馬皇后則被追諡為孝愍讓皇后。此時,距離馬皇后自焚而死已經過去242年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