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小葵章

    原因很簡單呀,二戰的時候德軍突襲蘇聯,照成了蘇聯大量的人員,設施的損失,所以蘇聯人是保有更大的仇恨和敵視的,而對美軍而言德軍起碼沒有侵略美軍,美軍對德軍的敵視相對較低,且更容易遵守“日內瓦公約”,蘇聯則不然,大多數在蘇聯作戰的德軍都被髮配到西伯利亞的苦寒之地去勞役去了,造成了大量的非戰鬥減員,所以你懂的

  • 2 # 不正經的軍棍

    一部分德軍會選擇去找美軍投降,不過也確實不願意向蘇軍投降,沒辦法,自己犯的罪太多了,相比較對蘇聯犯的罪,德華人對英美犯的罪簡直就是非常仁慈了,基本和沒犯罪也沒啥兩樣。

    整個蘇德戰爭期間,蘇聯死了兩千七百萬人,有一千七百萬都是被德軍屠殺的老百姓,戰俘又屠殺了幾百萬。在德華人眼裡,斯拉夫人屬於亞人類,任何德軍士兵對蘇聯人都有生殺大權。東線戰場上的德軍和日本人相比,也沒什麼兩樣,非常兇殘的。對於蘇聯人來說,抓到德軍,勢必要報仇,血債血還。也別說蘇聯人殘忍不殘忍,德華人殺了兩三千萬蘇聯人,蘇聯人報復他也是應該的。

    相比之下,美華人在1944年6月才登陸歐洲,正兒八經和德華人開始打,德華人對於美華人也沒犯什麼大罪,相比東線上千萬人的大屠殺,對美華人已經非常客氣了,當然,也是打不過,大機率是美華人抓德國俘虜。也只有個別的一些情況是,德華人屠殺了美軍戰俘。事實上,被美華人抓住的德軍戰俘,下場也不怎麼樣,也就英華人對他們還算是不錯。

    德華人和蘇聯仇恨是100,和美華人頂多算是10。到了戰爭末期,要投降,二選一,肯定是選擇仇恨值比較低的一方了,誰會傻到去和一定會殺自己的人投降呢。自己幹了啥,心裡得有點數。而對於在東線作戰的一些部隊,蘇聯美國早就協商好了,一部分部隊要移交給蘇聯,這就是報應,活該。

  • 3 # 美國兩百五十年

    一是蘇德戰爭時德軍對待蘇軍以及蘇聯人民很殘忍,燒殺搶掠不算事,屠殺俘虜更是家常便飯,犯下不可饒恕的罪名,害怕投降後蘇軍報復,而美軍對德軍沒多大仇恨,只是陣營不同而已;二是蘇聯對待俘虜一般都是送到西伯利亞服勞役,西伯利亞是苦寒之地,去了就沒機會回來了,而美國則是發路費遣送回家,待遇天差地別;三是社會制度不同,蘇聯屬於社會主義,德國和英美等屬於資本主義國家,同時蘇聯的極權統治另德軍害怕;四是民族不同,德國與英美民族更為接近。

  • 4 # 北派說書人

    這個問題我來回答

    二戰時期,德國的戰鬥力不容小覷,一路披荊斬棘,所向無敵,先是閃電戰波蘭,後回過身來繞過法國苦心經營的馬奇諾防線,僅僅數個月的時間,把高盧雞直接趕下了海游到了海對面,丟下了可以武裝十幾萬德軍的裝備,幾十萬大軍躲在了英國,但是這個時候德國發現了自己一個致命的軟肋,那就是資源,尤其是石油的匱乏,要知道德軍依仗的就是機械化部隊,沒有汽油柴油的話,自己的拿手絕活閃電戰如何才能夠打出去?一切戰爭的動力就沒了,從中東地區的海上運輸石油吧,要面對英國海軍,甚至後來參加的美國海軍,暫且統稱為盟軍的海軍封鎖,雖然說自己有很強很厲害的U型潛艇,但是面對強大的盟軍艦隊,很難保證海上運輸線的安全。

    為了保證戰爭的持續性,德國本來為了安置蘇聯,與蘇聯簽訂了一系列的條約,總之就是互相幫助,互不侵犯什麼的條款,但是此時的德國才發現,海上的石油補給線被切斷後,唯有從路上運輸,但是陸上運輸成本又大,而且還保證不了盟軍空軍的襲擊,焦頭爛額之下的德國猛回頭,發現蘇聯西部有著豐富的石油及油田,說白了都是現成的,用錢買吧,不是長久之計,還是搶的好,為了保證戰爭的勝利,德國不再估計臉面,直接又以閃電戰的模式,直接啃掉了蘇聯西部的大部分領土,包括那些豐富的石油油田。

    經過這一場戰爭,德國突然發現,原來蘇聯人的戰鬥力如此的渣渣,而且不是一般的渣,乾脆一不做二不休,沒用多久,德國直接打到了斯大林格勒城下,要知道那時的斯大林格勒丟了的話,代表著什麼,此時的蘇聯的戰鬥力似乎在短時間內覺醒,開始與德國開始可拉鋸戰,此時的德軍已然疲憊,加上後勤供給不上,德軍開始燒殺劫掠,搶劫強姦,將蘇聯禍禍的不要不要的。

    揹負著仇恨的蘇聯戰鬥力爆棚,將德軍從斯大林格勒趕了出去之後,戰局急轉直下,蘇聯一路把德軍趕回了老家。

    而此時的盟軍因為蘇聯牽制著德軍大部分兵力,開始諾曼底登陸,數十萬英法美盟軍如狼似虎,與蘇聯將德國包圍,德軍無奈之下,將北非的德軍撤回,但是也無濟於事,最終選擇了投降。

    然而我們分析一下,盟軍裡邊,也唯有法國被暴力佔領,有仇恨也不過是法國,不過那時候的德國以驕傲的紳士姿態行事的,和蘇聯方向不同的是,德軍被逼成了野獸,啥禍禍事兒都幹,所以蘇聯對德國的仇恨非常大,而盟軍那邊則不同,再說了論很久以前,還都是親戚呢,所以德華人不傻,投降盟軍比投降蘇聯遇到的待遇應該好的多,投降蘇聯?你懂得!

  • 5 # 清正長風

    二戰結束時,德軍喜歡向美草盟軍投降,不喜歡向蘇軍投降,我覺得有以下幾個原因:

    首先,是意識形態方面的原因。德國是資本主義國家,實行的是私有制經濟體制,這一點和英美兩國相同,也就是他們所標榜的自由世界。而蘇聯是社會主義國家,實行的是公有制經濟體制,和德國不相同。

    其次,是現實主義方面的原因。眾所周知,二戰時期的蘇德戰場,戰鬥異常慘烈。前期德軍攻入了蘇聯本土,兵鋒直達到莫斯科城下。德軍不但大量殺傷了蘇軍官兵,也摧毀了不少的城市和農村,殺死了不少的反抗的蘇聯民眾。所以兩軍之間的仇恨極大。而相對於英美來說,德軍沒有攻入本土,只是兩軍之間的戰場撕殺,仇恨就不是那麼深入骨髓。

    第三,是歷史方面的原因。在歐洲歷史上,俄羅斯民族一直處於歐洲各民族的邊緣地帶。而英法德等一直以歐洲中心自居。而美國又是英法等國的移民形成的國家,同宗同源。德國和英美等國的文化認同感很強的。英美德之間類似於兄弟之情,而蘇德則是鄰居。打不過兄弟,又被鄰居胖揍了一頓,當然是要找兄弟認錯會好很多的吧!

  • 6 # 血色黃昏的黃昏

    卡爾·鄧尼茨擔心遭到蘇聯的報復加之其他原因,才極力使德國向英國和美國投降。

    1945年4月29日,希特勒在柏林元首地堡簽署了一份簡短的檔案,也就是他最後的遺囑。遺囑中強調,在他死後(不是投降)由海軍上將卡爾·鄧尼茨(Karl Dönitz)接任帝國元首以及武裝部隊最高統帥;同時任命宣傳部長約瑟夫·戈培爾(Joseph Goebbels)為政府首腦(總理)。

    第二天,1945年4月30日,希特勒自殺。緊接著5月1日戈培爾也自殺了。因此,鄧尼茨成為即將崩潰的帝國政府唯一的代言人。

    5月2日,鄧尼茨領導的新政府逃往德國北部的弗倫斯堡(Flensburg),因此稱為“弗倫斯堡政府”。當晚,鄧尼茨發表全國廣播講話,宣佈希特勒的死訊,並表示將繼續在東部進行戰鬥,以避免德國被前進中的敵人——蘇聯布林什維克消滅。

    其實鄧尼茨很明白,此時的德國已經毫無能力進行有效的抵抗。他將全部精力放在確保德國武裝部隊的忠誠度方面。在鄧尼茨的“弗倫斯堡政府”成員中,有幾名黨衛軍高官。如赫伯特·貝克(Herbert Backe),《der Hungerplan》(飢餓計劃)的策劃者,該計劃旨在掠奪蘇聯的糧食來供給德國士兵和平民;奧托·奧倫多夫(Otto Ohlendorf)親自指揮了在被佔領的蘇聯領土上殺害數十萬猶太人和蘇聯布林什維克;威廉·斯塔克(Wilhelm Stuckart),“最終解決方案”的制定者之一;總之,在“弗倫斯堡政府”的350名成員中有230人是黨衛軍或其他安全部門的成員。這些成員的一致特徵是強烈反對蘇聯布林什維克主義。

    另外還有一個原因,鄧尼茨為防止《1918年11月11日停戰協議》(也稱“貢比涅停戰協定”)不會重演。

    1918年10月29日至30日,德國柏林、慕尼黑等地相續發生“德國革命”或“十一月革命”。而德國革命受到“俄國二月革命”的影響(1919年4月,巴伐利亞蘇維埃共和國成立後,使德國革命到達高潮)。

    因此,德軍統帥興登堡急於求和。一戰期間盟軍最高統帥、法國元帥費迪南德·福煦(Ferdinand Foch)藉此提出了相當苛刻的條件。面對德國國內到處發動的革命起義,對於如此苛刻的條件,德國代表只能表面上抗議,最後還是無可奈何的在協議上簽字。

    《貢比涅停戰協定》最終給德國帶來的後果是,極大的打擊了德國經濟,損害了德華人民的自尊心,因此導致希特勒上臺,成為引發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導火線之一。

    以上種種原因,加上鄧尼茨害怕遭到蘇聯的報復,因而希望與西方盟國私下達成協議。並極力確保德軍向英國或美國投降而不是向蘇聯投降。

    鄧尼茨的計劃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使180萬德國士兵避免成為蘇聯的戰俘,估計多達220萬人被成功撤離。並且,鄧尼茲希望不惜一切代價執行《漢尼拔行動》(Operation Hannibal)。

    《漢尼拔行動》是由鄧尼茲發起的、歷史上規模最大的海軍撤離行動。從1945年1月中到5月,德國海軍將德軍軍隊和平民從庫爾蘭口袋、波蘭走廊和東普魯士撤往西部,以逃離所有即將被蘇聯佔領的地區。

    卡爾·鄧尼茨表示:“拯救東部的德華人民是我們武裝部隊仍然需要完成的重要任務,如果我們不能保住他們的家園,那麼我們至少可以保住他們的性命。”

    5月4日,代表鄧尼茨的海軍上將漢斯·喬治·馮·弗裡德堡率領荷蘭,丹麥和德國西北部的所有德國軍隊以及海軍艦艇向英國陸軍元帥伯納德·勞·蒙哥馬利爵士無條件投降。標誌著第二次世界大戰歐洲西北部戰爭結束。

    5月5日,鄧尼茨又指派弗裡德堡前往盟軍遠征部隊最高司令部與艾森豪威爾將軍進行談判,企圖將剩餘的所有德國軍隊全部交給西方盟國。但艾森豪威爾明確表示,反對將蘇聯排除在受降國之外,並威脅德國要中斷所有談判。

    5月7日,德軍總參謀長阿爾弗雷德·喬德(Alfred Jodl)代表鄧尼茨在蘭斯簽署德國投降書。六個小時後,蘇維埃最高統帥部的阿列克謝·安託諾夫將軍答覆,投降條款不可接受。蘇聯方面認為,最終的投降行為應明確表明,德國各武裝部隊高階指揮官簽署投降協議,是在德軍最高司令部的授權下,而不是所謂的鄧尼茨“弗倫斯堡政府”授權。

    在斯大林的堅持下,5月8日午夜前,德國陸軍元帥威廉·凱特爾(Wilhelm Keitel)在柏林朱可夫元帥總部,代表鄧尼茨簽署了第二份投降協議書。

    5月23日,阿爾弗雷德·喬德、阿爾伯特·斯皮爾和卡爾·鄧尼茨被盟軍逮捕。

  • 7 # 這個歷史很正

    二戰時期德軍不想蘇聯投降有很多原因,這裡主要說三點。

    第一點,也是最重要的,蘇聯和德國有大仇。

    德國進攻蘇聯沒錯,但真正使得德國不敢投降蘇聯的原因卻還是在一場戰爭中,那就是斯大林格勒保衛戰。

    那麼這場戰爭到底慘烈到什麼程度才會使得德國不敢投降蘇聯呢?

    斯大林格勒保衛戰,蘇德雙方共投入了超過五百萬的兵力,德國有兩百多萬,蘇聯也有三百多萬。結果就是德國死傷七十多萬,蘇聯死傷一百二十多萬,而且蘇聯的傷亡還包括十多萬平民在內(據計算,此戰人均壽命只有九分鐘),這完全激發了蘇聯人民的抵抗納粹的情緒。試問有這樣的大仇恨在,誰敢投降敵人。

    第二、蘇聯有殺俘虜的劣跡

    1940年春的卡廷慘案,蘇聯屠殺了波蘭戰俘、知識分子、警察及其他公務員共計有兩萬多人。

    有這樣的戰績的前提下,而且這件事還沒過去多久,在加上與蘇聯的戰爭使得蘇聯軍民死傷上百萬,搞不好投降過去就被屠殺了。所以蘇聯殺戰俘的劣跡也是一個因素。

    三、陣營的不同,使得蘇聯和德國站在天然的對立面上

    德國和歐洲大陸一樣,與資產階級是一脈相承。而蘇聯是社會主義,所以使得德國沒有選擇投降蘇聯。

    畢竟德國發動戰爭的可都是軍事貴族,這些人都是重要的戰犯。要是在蘇聯手裡,鐵定在戰後要被處死的,畢竟要用這些人的命來平息國內人們的怒火。小兵可能不用死,但是指揮官是無論如何都逃不掉的。而決定投降的恰恰都是軍隊的指揮官,畢竟能有活的機會就沒有人會想死。而且加入與社會主義對立的美國陣營,他還是抵抗蘇聯的前線,對於美國來說還有點用處。

    所以總和以上幾點原因來看,最好的選擇就是投降以美國為主的資本主義陣營,事實上,這些軍隊的高層比誰都清楚,也知道如何可以讓自己賣一個好價錢。

  • 8 # 紅色手電筒

    這事很大的程度是德華人自己做的。德華人在蘇聯乾的事情德華人自己是心知肚明,德華人在進攻蘇聯之前,就是下達了著名的政委命令,還包括猶太人命令,以及德國軍隊在佔領區不受軍法懲罰的命令,這等於是解除軍紀三天,而德華人的這個解除軍紀是沒有期限的。德軍在蘇聯乾的事,原來是可以推給黨衛軍,但是現在發現德國國防軍的制服也不乾淨,德軍國防軍也是大量參與其中。

    德軍在進入蘇聯以後,的確是遵守了元首的命令,現在總是說蘇軍反攻進了柏林以後,強姦了多少的德國女人,但是這種事德國進了蘇聯以後,德華人也沒有少幹,德國佔領區也差不多有150萬蘇聯婦女的新生兒的父親寫的是德國士兵,後來為了減少帶有日耳曼血統的兒童的出生,德華人是給那個德國士兵是發避孕套,這種東西隨著蘇軍的反攻,落到了蘇軍的手裡,蘇軍的普通士兵在政委的教育下,能對普通的德華人好到哪去。蘇軍在德國的搶劫、強姦、殺人等行動,都是個人行為,而德軍是有一些有意縱容。當然一開始蘇軍也沒當回事,斯大林甚至為這種情況辯護,但是後來還是嚴厲了很多,開始整肅軍紀。

    至於普通士兵,本身蘇聯的戰俘營的確就是比西方國家的戰俘營條件差,德國戰俘在蘇聯戰俘的死亡率的確是很高,但是要比德國戰俘營裡邊的蘇聯戰俘的死亡率低,當然如果是德國戰俘能夠活著到戰俘營的話,本身蘇聯人也是有槍斃俘虜的情況。

    本身這種蘇聯人虐待戰俘事情就是很可怕的,加上傳言就更可怕了。所以,德華人在二戰後期就是流傳著,東線擋住俄華人,直到美華人來踢你的屁股。包括隆美爾在做希特勒工作的時候,也說過如果希特勒不同意的話,就敞開西線,讓美華人佔領柏林的話。而且西方國家的戰俘營條件的確是要比蘇聯戰俘營好一些,那個所謂的萊茵大營本身就是杜撰出來的東西,象美華人吃膩的午餐肉,到了德華人那裡就是美味佳餚了。尤其是黨衛軍,在蘇聯犯的事太多,所以象幾個比較能打的黨衛軍師,都是力爭向美華人投降,還有象弗拉索夫的俄羅斯解放軍也是拼命去找美華人,但是對於俄國的叛軍,美華人也不會收留,身穿德國軍服的俄國戰俘最後都被移交給蘇軍,至於這些人的命運,古拉格群島恐怕都是好的。

  • 9 # 軍事網迷

    二戰後期,法西斯德軍被盟軍打得落花流水,德國鬼子節節敗退,紛紛舉手投降,當時出現的這樣一幕,大部分德國士兵傾向於向美國投降,願意接受美國受降,尤其是在東線打過仗計程車兵,也就是跟蘇聯打過仗計程車兵甚至從東歐跑到西歐向美國投降

    原因其實很簡單,一開始把蘇聯打得太慘,蘇聯和他們接下了血海深仇,投降西方被認為是求生之路,而落到蘇聯人手裡,必將遭受虐狂報復,甚至有某些師團遭到蘇聯的團滅。

    當然,這也怪不得別人,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當初德軍對待蘇軍俘虜極其殘忍,共殺了蘇聯300多萬俘虜,最主要的是德軍還殺死了斯大林的兒子,所以蘇聯人恨德軍,對德軍恨得牙根直癢癢,再加上斯大林對蘇聯士兵的放縱,蘇軍見到德國兵都會開槍射殺。

    二戰後期,投降英軍的德國士兵最幸運,英華人比較紳士,在對待戰俘問題上一直都恪守《日內瓦公約》,而投降蘇聯的卻等於跳進了火坑。

  • 10 # 熊style

    其實,作為優秀的軍人,誰願意投降呢!既然是投降,理論上選擇向最有利於自己的敵人了。

    二戰期間,蘇聯有數百萬軍人在納粹集中營被虐待、殺害——納粹德國的藉口就是蘇聯沒有簽訂《日內瓦公約》——納粹德國對待簽約國的英美戰俘‘’仁慈‘’多了,至少沒有隨意虐殺的行為;而納粹軍人殺害蘇聯戰俘的行為甚至引發英美等國家的抗議!納粹對待抗議的態度就是:蘇聯沒有簽訂日內瓦公約,蘇聯戰俘沒有任何權利!

    面對殘酷的戰爭形勢,斯大林始終堅持不簽訂該公約——蘇聯認為,該國際公約是帝國主義國家的政治遊戲,它們的理念與無產階級政權的初衷相悖!所以,當羅斯福勸說斯大林簽訂《日內瓦公約》的時候,蘇聯依然堅定拒絕簽署:蘇聯政府有信心打敗納粹德國,蘇聯軍隊絕不向侵略者投降!而納粹德國虐殺蘇聯戰俘則激發了蘇聯軍人的抵抗意志:投降、抵抗橫豎都是一死,不如拼死抗擊納粹德國的侵略!

    經過數年的血戰,蘇聯軍隊將納粹德國趕出蘇聯,紅色裝甲洪流席捲東南歐!納粹德國武裝力量真正開始顫抖:元首承諾的勝利不再,剩下的復仇怒火由他們承受——蘇軍對待納粹德國軍人屬於‘’以血還血‘’:犯下罪行的納粹軍人基本就地槍決、其餘納粹俘虜送往西伯利亞從此消失……不管是否精銳部隊,二戰後期,納粹武裝力量拼命也要逃向西方國家軍隊的進攻方向投降:他們深知自己罪孽深重!被蘇聯人俘虜就是生不見人、死不見屍:250萬納粹德國戰俘有一半以上消失在西伯利亞的荒原上,蘇聯人用特殊的方法為自己的戰友們復仇!

    不過,美軍也不待見納粹戰俘:納粹戰俘被帶刺的鐵絲網圈在空曠的野地上,在德國潮溼多雨、寒冷的冬日裡,戰俘們露天在潮溼、泥濘的草地上睡覺,吃抱喝足的美國看守只是提供德國戰俘用野草做成的湯、很少的麵包——直接把納粹戰俘餓成皮包骨頭!同時,戰俘營沒有廁所,戰俘們像畜牲一樣在自己的糞便中睡覺,然後,他們慢慢地受凍、患病死去……當有些美國士兵將食物扔過鐵絲網給戰俘們,美國軍官們吼叫著要槍斃這些“不守紀律”的戰友和部下。

    當德國婦女們向鐵絲網那邊的德軍戰俘們投擲食物時,美國軍官們則向她們射擊:一直把槍裡的子彈全部打完才肯罷手——納粹德軍在東部戰線對付蘇聯戰俘和敢於向他們提供食物的蘇聯平民的手段,美國軍人照搬全套還給了納粹戰俘們!

    當納粹戰俘抗議美軍的虐待行為違反《日內瓦公約》時,美軍則回答‘’日內瓦公約與你們無關,你們沒有任何權利!‘’——這就是天道迴圈、報應不爽!幾十萬納粹戰俘用他們的生命向二戰的納粹受害者們贖罪……直至今日,也沒有團體或者個人敢向美國政府就納粹戰俘被虐待索賠——歐洲各國政府也從來不關注納粹軍人們投降後的遭遇:自作孽、不可活!

  • 11 # 銳度何老師

    咱們把這事從根上捋一下。

    古代歐洲文明以希臘、雅典、斯巴達、羅馬為代表,相當於咱們的中原文明。但後來中原漢文明和歐洲文明都面臨著同樣的問題:周邊少數民族、蠻族的入侵。我們古代叫五胡亂華、南北朝。歐洲也發生過類似的情況。

    進入歐洲的蠻族主要分兩支:

    1,從北歐過來,冰島、挪威那片,來到了現代德國、法國、義大利,又跨海到了英國。這一支蠻族就是日耳曼人。

    2,在波蘭這片發展起來的,然後分佈到俄羅斯、烏克蘭以及塞爾維亞。這一支蠻族就是斯拉夫人。

    冰島、挪威、瑞典、芬蘭、德國、法國、義大利、英國、荷蘭......這是一族的親戚(咱們只說個大概,法國和義大利的血統問題有機會再聊)。

    俄羅斯、烏克蘭、波蘭、塞爾維亞、保加利亞、捷克斯洛伐克、克羅埃西亞......這是一族的親戚。

    二戰德國是兩線作戰,西線和英法打,東線和蘇聯打。但這兩線打仗的性質完全不同。

    希特勒西線的目的是:打服。英法服了我就好,然後咱們還是一家人。東線的目的是:滅絕。希特勒在東線是有目的的要滅絕這裡的斯拉夫人。他是個種族主義者,認為日耳曼人是世界上最優秀的種族,同理可得,德國、英國、法國都是世界上最優秀的。義大利人也馬馬虎虎。既然日耳曼人是優秀的了,那斯拉夫人就成低劣的了,還有猶太人。

    兩次世界大戰,再加上之前的一段時間,很多德華人信奉的是達爾文主義,優勝劣汰適者生存,弱肉強食。他們認為弱者是必須要被強者消滅掉的,低劣的民族是必須要被高貴的民族消滅的,這樣才能保證整個人類的發展。這些東西不是希特勒發明的,希特勒只是這些人中的一個代表而已。

    根據他們的理論,斯拉夫人作為一個種族必須要被滅絕。很多國家打仗是把對方打敗了,立一個聽話的政府,給自己當傀儡,然後繼續統治這裡。但德國的東線戰爭不是這個目的,德國的目的就是單純的殺人,把波蘭、烏克蘭、俄羅斯這裡的斯拉夫人全殺死,把地面清空,留下空間,然後日耳曼人搬過來。

    所以,希特勒到死也不明白英國為什麼要幫著蘇聯打他:我跟你是同族啊,我是在為咱們日耳曼人打仗啊,你勾結低劣的外族打我?

    軍事是為了政治服務的。

    德軍在東線發動進攻,他的政治目的是消滅斯拉夫人。所以下手極其毒辣,不給當地人留活路。要麼你跟我對抗,我擊斃你。要麼你投降,我把你關進集中營,病死凍死你。要麼你給我幹活,累死你。要麼你交出全部的糧食,慢慢餓死你......你服了也不行,你得死。

    東線實際上是一場種族滅絕戰爭。德軍在這裡並不是簡單的釋放天性中的殘暴,而是有目的的執行任務,政治任務。東線德軍的所作所為,實際上有哲學家、思想家、政治家整套的理論在背後支撐。咱們現在看,那是反人類,但在當時,他們是以為自己在為人類做貢獻。

    在西線,德軍對自己的同族,英法就要“溫和”許多。德華人可以拿俄羅斯人做活體實驗,卻不許射擊跳傘的英美飛行員。

    美國和德國的關係挺有意思,雖然兩次世界大戰打的頭破血流,但也是親戚。美國是移民國家,很多美華人都是英法德移民過去的。特朗普就是德裔。二戰時期,很多美軍都是德裔,不是德裔也是英法裔。而且德華人祖傳擅戰,美軍中比較厲害的將軍、士兵以德裔居多。兩次世界大戰是歐洲的德華人和美洲的德華人在玩命。

    西線,英美法德是家族內戰,東線,是日耳曼人和斯拉夫人外族決戰。

    德國在東線下手既狠且絕,這個仇結的太大了。結果他打輸了,那斯拉夫人能不報仇雪恨嗎?他們是奔著滅絕斯拉夫人去的,要是向斯拉夫人投降,下場可想而知。以斯大林的性格,也肯定把他們扔西伯利亞當有機肥料去。

    跑到西線向自己同族投降,面子上能好看一些。這和吳三桂比較像,他投靠李自成,還算說得過去。但問題是他投靠了多爾袞,就不太好看了。相對而言,德軍在西線和美英法結的仇偏小,再加上都是親戚,德軍也覺得這邊的報復、懲罰會輕很多。

    當初德軍對斯拉夫人是軍民不加區分的消滅,等斯拉夫人報仇的時候,對他們也肯定是不加區分,軍官士兵全送進勞改集中營。向英美法投降,好歹能區分一下,骨幹、死硬份子、有血債的查出來,自然還是要處死。但大多數基層士兵,做的不太過分的軍官,也能保證給遣送回去,留下一條命,少吃些苦頭。

  • 12 # 司馬路的歷史會客廳

    曾有一部叫做《極地重生》的電影,說二戰德軍戰敗,一個德軍戰俘被蘇聯判了25年,他的服刑地,便是冰天雪地的西伯利亞。而這部電影,最讓人印象深刻的臺詞,就是這句話:

    “還有一萬公里就到家了!”

    不喜歡蘇聯,其實這是一個普遍的問題,二戰日軍,也喜歡向美國投降而不是蘇聯。再往上推,波蘭人也不願意向蘇聯投降,還有芬蘭人、捷克斯洛伐克人等等,甚至還包括烏克蘭人、韃靼人等等。

    要說的是,二戰中對待俘虜不錯的軸心國成員,只有義大利。當然他們抓到的俘虜真的很少,優待也是真的。相對應而言,盟國在抓到義大利戰俘之後,也會比較客氣——不知道義大利人在整場二戰中的奇葩戰鬥力,是不是也與此有關。

    而盟國這邊對待戰俘不錯的國家,則不是美國,而是大英帝國。貌似他們還遵守著某些規則,譬如說1945年歐洲西線戰事結束後,在英華人管制的德軍俘虜中,僅有1千餘人死於戰俘營。甚至有人說,在北非戰場,被俘的德軍享受著和當時英國軍隊一樣的伙食和醫藥。

    但是僅此而已,戰爭畢竟不是鬧著玩,如果落在蘇聯人手裡,那就悲慘啦!

    首先,如果是被蘇軍俘虜,如果不是在途中死亡,那麼結局便是被送去西伯利亞度過漫長的苦刑期。在那樣一個環境中,很少的糧食,很單薄的衣服,卻要從事繁重的勞役,不死,真的很難!

    當然,蘇聯很樂意折磨這些德國戰俘,就好像之前和之後他們以同樣的熱情折磨自己人一樣。

    1944年,蘇聯曾在紅場檢閱五萬七千名德軍戰俘,走在佇列前的是19德國名將軍。不少蘇聯婦女向著這些德華人扔石頭,戰敗者們也沒有勇氣去躲避。當時莫斯科溫度達到了30多度,不少戰俘在這次「閱兵」中中暑。

    隨後,他們便被送去西伯利亞,在那裡正式開始自己的戰俘生活。在西伯利亞,除了德華人,還有他們的盟友日本人。據說日本戰俘更為悽慘,連住的房子都沒有,只能自己動手搭窩棚。但是,充當苦力從事挖煤、修路、建設工程等各種重體力勞動,卻是和德華人一樣的。

    而不論是德國戰俘還是日本戰俘,到了西伯利亞之後,一下火車,他們的幾乎所有隨身物件,都會被西伯利亞的蘇聯人洗劫一空,用當地人的話說是:“只是一會兒,他們就窮得連褲子都穿不上了。”(實際上,由於戰爭的損耗,西伯利亞本身糧食、物資就極其匱乏)

    所以,幾十名戰俘擠在一個四面透風的工棚內,衣不遮體、食不果腹,實在再普通不過。當然最大的問題還是零下40多度的寒夜,每夜都會有幾個凍僵的屍體被棄之荒野,成為野狗餓狼的美餐。

    甚至,日本戰俘和德國戰俘還經常打架,原因是德華人經常蔑視日本人,說他們是低等民族。

    當然,不管最後誰打架贏了,唯一的真正勝利,就是能活下去。60萬日本戰俘,最後只剩了不到一半能活著回國。

    至於德軍,單是斯大林格勒一戰,便有9.1萬戰俘。他們很快就被送到西伯利亞——戰爭結束之際,據說只剩下5000人走出戰俘營——看來德華人的存活能力,還是不如日本人。

    一位幸運兒回憶了他在西伯利亞戰俘營的生活:“我們在蘇軍士兵的驅趕下用雙腿走往戰俘營,中途如果有人掉隊的話,蘇軍士兵會立即將他槍斃。到達戰俘營後,我們三天吃一次飯,每天都有許多人死去,從2月2日到3月初的這段時間裡,有五萬多名德國俘虜先後死於傷寒。……活下來的三萬六千人被蘇軍用火車運往西伯利亞去勞改,途中又有一半人死去,到達西伯利亞後,我們在零下六十度的天氣下被強迫勞動,死亡率很高,很快只剩下六千人……”

    所以,德軍懼怕西伯利亞的苦役,所以很少向蘇聯投降。到1945年,很多德華人拼死也要突圍到西部去,向英美軍隊投降。

    那麼,如果是被美華人俘虜呢?老實說,其實也要吃苦,但是存活率高太多,甚至有一批早期的德國戰俘,還被送去了美國本土,給美華人作苦力,真的可以吃飽飯,還能拿到一點點有獎勵性質的報酬——最後,他們便留了下來,成為了美國公民。

  • 13 # 狼煙火燎

    其實很簡單,二戰中德華人並沒有向美國和英國翻下滔天罪行,雙方仇恨值不高,頂多也就是戰爭帶來的附加傷害而已。但是德華人對蘇聯人可就不一樣了,在德華人眼裡,斯拉夫人曾經受到蒙古的統治,他們已經不是純種的歐洲人了,甚至被定義為異類,對異類德國下手就非常狠,無論是德國國防軍還是臭名昭著的黨衛軍,他們都在衛國戰爭期間,對蘇聯人“毫不留情”。除了軍隊在戰場上的火拼外,德華人在蘇聯境內實施了各種鎮壓和大屠殺;另外被德國俘虜的戰俘們,在戰俘營受到各種折磨,還沒有飯吃,最終要麼被餓死,要麼被折磨死,因此蘇聯人對德國恨得咬牙切齒,這種情況下德國軍人敢像蘇聯投降嗎?自己範下的罪行難道他們自己不清楚嗎?

    下面說說幾個具體的,1944年在烏克蘭基輔附近德國製造了娘子谷大屠殺,2天內殺害當地平民和猶太人3.4萬,隨後1個月又陸陸續續的有10萬蘇聯平明喪生在量子谷。

    1942年曼施坦因率領德軍艱苦攻佔塞瓦斯托波爾,這一戰德國損失巨大,佔領後德軍實施了慘無人道的報復,將克里木14多萬平民不分老幼塞進船裡再開炮將其擊沉,對企圖游上岸的倖存者開槍掃射,不留一個活口,在德軍佔領克里木期間共有25萬平民被屠殺。

    類似這種燒殺搶掠行為在蘇聯就境內比比皆是,據統計只是波羅的海沿岸地區就有60萬平明死於納粹德國之手,斯大林格勒戰役期間有24萬平明被德軍殺害,德華人還習慣在撤退時將他們佔領過的村莊房屋用炸藥全部炸燬,搶走糧食和物品,如果有抵抗的就地屠殺,戰爭期間被德國軍隊殺害的蘇聯平民據估計至少有700萬人。甚至德國還在佔領區大批的強徵蘇聯婦女作為軍妓的行為(一般認為至少有300萬蘇聯婦女被德軍強姦),導致的當地居民抵抗更加重了當地受害者人數的劇增。

    除了屠殺蘇聯平民外,那些被俘虜的蘇聯戰俘們也基本沒有什麼好下場,尤其是開戰第一年德華人摧古拉朽的就打到了莫斯科,俘虜了接近400萬蘇聯戰俘,之後的戰爭德國又陸陸續續的俘虜了一大批戰俘,在戰俘營這些戰俘被各種折磨,甚至沒有糧食而不得不肯草皮吃草根,大部分人最終都被餓死、病死、折磨至死。

    更可笑的是,戰後很多德粉為了美化德國國防軍,將所有的罪行都推到黨衛軍身上,其實國防軍所翻下的罪行並不比黨衛軍少,甚至由於數量更龐大,其屠殺的平民遠比黨衛軍多。範下如此大的滔天罪行,德國軍人們當然知道自己落在蘇聯人手裡會是什麼下場了,這也是他們更願意向英美投降的主要原因。

  • 14 # 薩沙

    很簡單,這是因為英美法對於戰俘大體按照日內瓦公約。

    二戰後統計,英國的戰俘營,德軍死亡率竟然低於英國本土轟炸中的市民。

    可以說,德軍在英國戰俘營比在外面還要安全。

    而法華人俘虜了德軍,一般也是妥善對待,尤其對於德軍軍官頗為優待,死亡的德軍很少。

    美華人也是一樣。

    網上一些人為了反美,胡亂引用 胡編亂造的所謂萊茵大營的網文,說什麼德軍戰俘被美軍弄死了一百萬。

    這種稍微有智商的人也不會相信,只是一個加拿大作家小說中的胡說八道。

    其實在萊茵大營的幾百萬德國戰俘,死亡不超過5000人,都是因為傳染病。

    其實在西線作戰時,德軍一般也不殺美軍戰俘,黨衛軍殺了幾十人戰後就被當做戰犯判處死刑。如果德軍殺得美軍戰俘很多,就不可能這麼誇張了。

    相反,蘇軍對於德國戰俘毫不留情。

    二戰期間,官方資料顯示,蘇聯共接收了238.8萬德國戰俘以及109.7萬歐洲其他國家的戰俘。其中有超過100萬戰俘在監禁期間死亡。其中1943年被俘的德軍戰俘死亡率高達60%。

    顯然,向蘇軍投降太危險了,活命的可能性不大。

    相比起來,德軍當然希望向英美法投降。

    自然,另外還有生活問題。在英美法的戰俘營,德軍最低程度不會餓肚子,會有基本的配給。

    而當時蘇軍自己都陷入饑荒中,後方很多老百姓飢腸轆轆,瀕於餓死,哪裡有食物提供給德軍戰俘。

  • 15 # WILLSON39

    我認為根本上來說就是兩點:

    第一,德國侵佔了大片的蘇聯領土,破壞了大量的蘇聯城市、鄉村和工農業設施,傷害、處置了幾千萬的蘇聯將士、戰俘和平民,此仇難解,即便投降蘇聯也擔心遭到無情的報復。而德國沒有去攻佔美國和英國,傷害的主要是雙方對仗的將士,遭到殘酷報復的可能性很小。

    第二,在意識形態和基本的價值觀念上,德國與美國和英法等資本主義國家基本相同,投降他們心中有把握;而與社會主義的蘇聯則完全不一樣,投降他們在心中沒有把握。這是心理學上的趨同心使然。

  • 16 # 米粒閒聊

    第一個,蘇德戰爭的撕殺是太慘烈了,是美德戰爭無法比較的。這也使得蘇德雙方的仇恨,相對於美德雙方要高岀許多。第二個原因,美德兩軍的戰場,是在北非和Continental。而蘇德戰爭前三年的戰場,是在蘇聯領土上進行的。無論是在德軍進攻道路上,還是在撤退的途中(特別是在敗退途中),德軍摧毀了一切。還有,德軍非常清楚他們是如何對待蘇軍戰俘和平民的。1943年1月1日,在斯大林格勒的一堆瓦礫前,一位蘇聯上校對一群德軍俘虜說到:“這就是柏林將來的樣子。”希特勒曾公開講過:“如果蘇聯獲勝,迎接德華人的將是毀滅,被強姦和受奴役(受奴役?這不正是希特勒,入侵蘇聯的目的之一嗎?只不過受奴役的是斯拉夫人),許多人會被送到西伯利亞的冰天雪地之中。”因此,德軍要麼與蘇軍死磕,要麼爭取向美軍投降。第三個原因,美國是世界第一大富國,美軍的各種待遇是各國軍隊都羨幕的,並且美軍的各種物資也是最充足的。所以,美軍有能力為戰俘提供較好的待遇,而蘇軍在這方面與美軍差距很大。因為,這三個原因使的德軍要做俘虜的話,更傾向於做美軍的俘虜。

  • 17 # 我是蟲洞

    因為德軍剛開始攻佔蘇聯的過程中,燒殺搶掠。虐待俘虜。蘇聯人早已埋下了復仇的種子。如果被蘇聯俘虜的話,或者對蘇聯人投降。那是九死一生。而美國就不同。德國沒有對美國本土發起戰。只是在太平洋的區域性戰爭。而且美國對待俘虜是全世界公認的仁慈。對美華人投降生還的可能性很大。

  • 18 # 島主說事

    二戰德軍為什麼大部分喜歡向美國投降不喜歡向蘇聯投降?這個問題實際上是德國在為戰敗後尋找靠山和後路,從一定程度上講,還與德軍在東線戰場亡種滅族有很大關係。

    一方面,既然選擇投降,德軍肯定要考慮後路問題。

    本身,在希特勒沒死之前,就已經害怕美國加入二戰干涉歐戰事務,美軍在諾曼底登陸成功,實際上已經預示德軍失敗是遲早的事。所以,希特勒寧可不斷收縮東線戰場,也要將有限的兵力放在西線阻止盟軍,目的就是延緩失敗的時間。

    但是,作為在前線作戰的德軍將領和士兵心裡清楚,就盟軍和蘇軍來講,哪支部隊能善待俘虜,德軍先前犯了哪些不可饒恕的錯誤,德軍比誰都明白。尤其是在對待戰俘和投降部隊來說,蘇軍和德軍已有前車之鑑,從這個層面講,德軍對蘇軍是水火不相容,蘇軍對德軍更是恨之入骨,即使有日內瓦公約限制,也難免會出現走極端的問題。

    所以,德軍更多考慮的是後路和尋找戰敗後有個靠山的問題。就這一點,英美在戰前包括戰後,與德國的關係肯定要與蘇聯不一樣有所區別,這並不是戰爭勝負關係決定的,而是由兩條陣線之間產生的由來已久的矛盾和分歧來決定的。

    事實上,在對待德國戰敗和如何對待俘虜問題上,美國巴不得樂享其成。由於德黑蘭會議和雅爾塔會議已經對戰後秩序有了安排,在如何進攻柏林的問題上也達成了協議。對美國來說,他登陸歐洲,更多的是如何拿到更多的權益和好處,並不想與德中國產生矛盾,這一點與蘇聯是有本質區別的。所以,在如何對待戰俘的問題上,德軍即使願意向盟軍投降,美國仍然按相關要求交給了蘇聯,因為美軍拿到戰俘後不可能將他們押送到美國,不僅不需要供吃管喝,還省了不少麻煩,這就是得了便宜還賣乖。

    另一方面,德軍在東線戰場有錯在先,自知落到蘇軍手裡沒有退路和商量的餘地。

    事實上,1944年蘇軍展開十次斯大林打擊行動時,東線戰場的命運已經註定了,之所以德軍還能繼續苟延殘喘一年,完全是希特勒不顧前線士兵死活,將戰爭打成賭注一般。這一點,從720事件已見分曉。

    從德軍在東線的表現來看,他們的內心是矛盾的。首先,從進攻打成防禦,而且還是沒有退路和沒有希望的防禦。想當年巴巴羅薩計劃實施時,德軍是何等威武,三路大軍勢如破竹,80天就將蘇軍部署在邊境地區的幾百萬精銳消滅乾淨,兵鋒直指莫斯科。可是,閃擊戰也是有缺陷和不足的,當蘇軍在取得莫斯科戰役、斯大林格勒戰役和庫爾斯克戰役這三場標誌性戰役的勝利後,德軍就知道日子不好過了,德軍當初怎麼進攻蘇聯的,蘇軍也要同樣還給德軍,甚至比德軍進攻時還要厲害一些。

    其次,德軍在戰爭中的所作所為,讓他們有自知之明。有些人認為,德軍在二戰中的表現相比日軍要紀律嚴明得多。實際上,既然是戰爭,就是你死我活的戰場對決,德軍如果不犯下那麼多的錯誤,斯大林能下令對德軍一個步兵團即使投降也要殲滅嗎?何況黨衛軍在東線戰場所犯罪行深重,那麼多的蘇軍士兵死在集中營和勞工路上。從這點講,巴巴羅薩計劃亡種滅族的想法,就已經偏離了戰爭的性質。

    第三,對東線作戰的德軍來說,想投降盟軍也是沒有盼頭。前面說了,由於蘇軍和盟軍事先已有分工,東線作戰就是蘇軍的事,所以,無論德軍心裡想投降誰,對蘇軍來說,到頭來結果都一樣。而對蘇軍來講,蘇德戰爭傷亡那麼大,拿德軍俘虜當苦力也是情理之中,所以,德軍士兵害怕去當苦力,再也回不來,恐怕也是原因之一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機農業就是不用肥料、不打藥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