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九井散人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出自宋代文天祥的《過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經,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裡嘆零丁。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這首詩創作於公元1279年(宋祥興二年)。公元1278年(宋祥興元年),文天祥在廣東海豐北五坡嶺兵敗被俘,押到船上,次年過零丁洋時作此詩。

    隨後又被押解至崖山,張弘範逼迫他寫信招降固守崖山的張世傑、陸秀夫等人,文天祥不從,出示此詩以明志。

    這首詩飽含沉痛悲涼,既嘆國運又嘆自身,把家國之恨、艱危困厄渲染到極致,但在最後一句卻由悲而壯、由鬱而揚,迸發出“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詩句,慷慨激昂、擲地有聲,以磅礴的氣勢、高亢的語調顯示了詩人的民族氣節和捨生取義的生死觀。

    詩人以詩明志,表現出視死如歸的高風亮節和大義凜然的英雄氣概。

  • 2 # 來過91054

    我的觀點:人所處的時代不同,對社會創造的價值也不一樣,可能平淡一生,可能所有人都會記住你,不管怎樣都應該好好活著!

  • 3 # 生活的家長裡短

    看到文天祥就毫不猶豫決定回答該提問,因為他是我最崇拜的人之一。

    關鍵詞:狀元宰相 忠貞 氣節 文武雙全

    第一,文天祥被稱為千古人格第一。一介書生,卻能文能武,保家衛國,忠貞不屈,誓死不投降。是讀書人的楷模典範,也是愛國的表率。文天祥身上體現的“氣節”是堪稱史上最強的。

    第二,文天祥19歲鄉試第一名,殿試答題寫了一萬多字,皇帝看了真心的欣賞,便封為狀元。也就是說讀書方面,他是尖子生。放到現在應該是高考狀元,北大清華的苗子。

    第三,為人正直,不願同流合汙。按道理狀元應該被封為朝廷命官,他抨擊奸佞,得罪權貴,被貶做了地方官員。有一段時間20多歲,辭職了,申請退休。不想和這幫奸臣小人共事。理宗駕崩,度宗即位,才重新啟用文天祥。

    第四,小皇帝恭帝時期,元軍大舉南下進攻宋朝。文天祥變賣家產組織軍隊,有人勸他不要和元朝的虎狼之師硬碰硬,畢竟不是什麼正規軍隊。文天祥說他也知道凶多吉少,但是大宋對讀書人是有恩的,國家有難,生死存亡之際,卻沒有一個讀書人出來保衛祖國。他要為讀書人做個榜樣。

    然後封了官職並代表朝廷赴元朝談判,文天祥去了以後強烈呵斥元朝退兵。

    第五,宋朝本身重文輕武,很多戰將都叛變了,投降了。文天祥在廣東被俘。元朝要文天祥勸宋朝軍隊投降,文天祥說我自己不能盡忠盡孝就算了,你還讓我勸降,想啥呢。便寫了《過零丁洋》這首詩。

    第六,元朝的皇帝宰相大臣覺得文天祥是個人才,便試圖說服文天祥投降並且勸降宋朝。軟的硬的各種手段都用了,被關了三年,用他最喜歡的女兒威脅,還是無濟於事。文天祥誓死不從。恭帝之後的小皇帝來說服文天祥投降,文天祥跪下說:陛下請回。你們投降是你們的事,我為江南的父老百姓,為山川的養育之恩堅守。忽必烈非常賞識文天祥,用宰相的職位作為條件,只要投降便可以高官厚祿,甚至忽必烈都決定放了文天祥。結果投降了元朝的宋朝漢奸們不同意,說此人不除,以後必成大患。

    第七,被殺的那天,文天祥問劊子手和前來觀看的百姓,哪裡是南方?然後面對曾經養育了自己的南方故土叩首。劊子手也不忍心,拿起刀了都奉勸文天祥,只要投降還可以做我大元的宰相。文天祥很顯然並不稀罕。

    文天祥,絕對的硬漢,絕對的忠貞不渝。

    正所謂“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 4 # 馬新明

    南宋著名政治家,狀元,宰相。民族英雄文天祥。一首《正氣歌》名垂千古,《過零丁洋》詩慷慨激昂。民族氣節,家國情懷,不屈從元人,不出賣朋友。捨身取義,千古流芳。

  • 5 # 伊遜倦客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的這句愛國名言,數百年來,不知振奮了多少中華兒女,激勵了多少仁人志士。在很多人心目中,文天祥是一個完美英雄。因為他一身正氣、偉大無私、殺身成仁、視死如歸……可是有時候,當我們為英雄貼上這些完美標籤時,便在無形中將英雄與我們的距離拉遠了。

    殊不知,英雄背後,也有凡人的一面。而英雄之所以成為英雄,不是因為他們生來高尚,而是因為他們在那些關鍵的歷史瞬間,選擇了逆流而上。

    文天祥出生於1236年。在他出生前兩年,南宋聯手蒙古滅金,隨後陷入“唇亡齒寒”的境地,與蒙古之間交火不斷。

    不過這一切對於生長在江西富庶之家的文天祥似乎影響並不大。他從小接受私塾教育,博覽群書,多才多藝。二十歲那年,一舉考中進士。在宋理宗親自主持的殿試上,他以“法天不息”為題議論策對,洋洋灑灑地揮就一篇萬言書。宋理宗閱後頗為驚喜,欽點他為第一

    名,即當屆狀元

    不過,由於父親突然病逝,文天祥回家守孝三年。三年之後重回朝堂,他被任命為寧海軍節度判官,這個起點對於“應屆生”而言絕對不算低。當時,面對蒙古軍的大規模來襲,宦官董宋臣提出遷都之策,文武百官皆不敢反對。唯有文天祥憤而上書,“請求斬殺董宋臣,以統一人心”。可是朝廷並未採納。幾次三番,文天祥得不到迴應,便主動請求去做祠祿官(閒職)。此後他在仕途上幾經起落,又因得罪權臣,屢屢碰壁,三十七歲就退休了。

    儘管是“被退休”,但是文天祥本人對做官這件事也沒有表現得多奮進。史書記載他生性奢華,夜夜笙歌,左擁右抱,紙醉金迷,吃飯時“每食方丈”。而且他還有象棋癮,得空就要找人殺幾盤,經常廢寢忘食,甚至還把象棋玩出了花——夏天時,他會一邊游泳,一邊以水面為棋盤,憑記憶與棋友下盲棋。

    除了仕途經歷乏善可陳,文天祥早期在文壇上的表現也相對平庸。從《文天祥全集》卷一、卷二來看,文天祥在早期雖然寫過不少詩,但是多為題詠應酬和寫景之作,鮮有流傳至今的名句。

    錢鍾書在《宋詩選注》中犀利點評道:“他在這個時期裡的作品可以說全部都草率平庸,為相面、算命、卜卦等人做的詩比例上大得使我們吃驚……大約那些人都要找狀元來替他們做廣告。”

    這或許就是文天祥早期生活的真實寫照。在當時,文天祥不僅以才華聞名,而且相貌堂堂,《宋史》不吝用了17個字來形容他的相貌——“體貌豐偉,美皙如玉,秀眉而長目,顧盼燁然”。再加上有“狀元”名銜的加持,文天祥絕對是風靡一時的流量明星。

    所以,他也自然成了社會各界人士爭相交往攀附的物件。

    對此,文天祥本人叫苦不迭,在他寫給老師歐陽巽齋的信中他提到,“來者必數百里……甚以為苦。先生昔者,於應酬亦苦之,今猶苦此否?嘗蒙見示:每許人作一文,如置一針胸次。今某畏為文詞,亦類此矣。”可見他早期的詩作,很多都是不得不寫的應酬之作,難怪會令後人產生“草率平庸”之感。

    宋朝出了118個狀元,真正名垂千古者鳳毛麟角。若不是後來國難之中的忠義之舉和血淚之作,文天祥的名字,可能也會就此淹沒於歷史長河之中了。但是應了那句“國家不幸詩家幸”,南宋朝廷最後的警報,喚醒了文人心中的熱血和擔當。文天祥也從一個醉生夢死的逍遙浪子,搖身變成了那個救亡圖存的鐵血戰士。

    1274年7月,南宋朝廷的一紙《哀痛詔》,成了文天祥命運的轉折點。

    當時,蒙元大軍揮師南下,南宋政權危在旦夕。剛登基的宋恭帝才六歲,謝太后只好代為頒佈《哀痛詔》,號召各地豪傑義士出兵勤王。

    可令人失望的是,國破家亡之際,南宋官員竟多在等待和觀望。響應號召者寥寥無幾。文天祥接到詔書後,痛哭流淚。接著,他散盡家財,遣散歌女,迅速集結了兩萬義軍,準備出兵勤王。

    朋友勸阻他說:“就憑你這些烏合之眾,對抗蒙元,無異於‘驅群羊而搏猛虎’!”文天祥回答他說:“我當然知道這是不自量力。但是現在國家危亡,必須有人站出來,衝上去,這樣才能引領更多忠臣義士奮起。”於是,書生文天祥帶領義軍日夜兼程趕赴臨安“勤王”。

    1276年,元軍圍困南宋都城臨安。危急之下,文天祥挺身而出,親自奔赴元營談判,結果卻被扣留。僥倖逃脫後,他立即招募人馬,重新舉起抗元大旗,連續轉戰於江西、福建等地,在和元軍的數次交戰中,文天祥的妻妾子女悉數被俘,兒子母親也不幸死去。但無論戰況多惡劣,文天祥從未選擇放棄抵抗。

    1278年,文天祥被俘,元將張弘範逼迫文天祥寫信招降張世傑,文天祥不肯背叛宋廷,於是寫下那首千古絕唱《過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經,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裡嘆零丁。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這首詩寫出了文天祥九死一生的抗戰經歷。惶恐灘與零丁洋,皆是文天祥經過的地方。而惶恐與零丁,又正切合了文天祥彼時的心境。可是,即使在如此艱難的境況下,文天祥還是喊出了那句時代最強音:“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被押解至燕京囚禁了三年。在此期間,元朝統治者對他軟硬兼施,威逼利誘,許以高位,文天祥都誓死不降,直到1283年慷慨就義。死前一年,他在獄中寫過一首《正氣歌》,開篇便是“天地有正氣,雜然賦流形:下則為河嶽,上則為日星。”

    後面他連用十二個典故,論證了一個道理:“時窮節乃見,一一垂丹青。”所謂浩然正氣,都是在關鍵時刻才顯示出來,然後名垂千古。他舉例說,“在齊太史簡,在晉董狐筆,在秦張良椎,在漢蘇武節;為嚴將軍頭,為嵇侍中血。為張睢陽齒,為顏常山舌;或為遼東帽,清操厲冰雪;或為《出師表》,鬼神泣壯烈;或為渡江楫,慷慨吞胡羯;或為擊賊笏,逆豎頭破裂。”而他自己早已身體力行成為這股浩然正氣的傳承者。

    後世不乏有人譴責文天祥早年的奢侈風流,或指責文天祥軍事能力的薄弱。但是平心而論,未免過於苛刻。何求英雄皆是完人?借用電影《無問西東》中為國捐軀的飛行員沈光耀的臺詞——“這個世界缺的不是完美的人,而是從心底給出的真心、正義、無畏與同情”

    過去,我們總是習慣將英雄神化。但很多時候,與其仰望一個難以企及的符號,不如走進一段有血有肉的人生。然後你會發現,英雄也有迷失,也有軟肋,也有七情六慾,唯一跟普通人不同的是,他們在危難時刻,選擇了逆流而上。

    所以,英雄是什麼?戰爭年代流血犧牲的是英雄;危難時刻挺身而出的是英雄;平常日子裡勇於擔責的也是英雄。英雄就是普通人擁有一顆偉大的心,只要在被需要的那一刻能站出來,你,就是英雄。

  • 6 # 會飛翔的海魚

    嚴格意義上,文天祥也不是非常優秀的政治家。

    這時候作為政治家,他並沒有太過於突出的政治能力和力挽狂瀾的實力。但是作為南宋末年的頂梁之臣,不屈不撓與蒙古做鬥爭,維護朝廷之正統。即使是被俘,也坦坦蕩蕩赴死,真正做到了表裡如一,浩然正骨。他給我們留下寶貴的財富是那種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萬世開太平的那種儒士氣節,為中華民族的真正棟樑。宋末計程車大夫很有氣節的,相比明末的東林黨,無疑更令人信服。文天祥這種能為自己心中之理想和抱負奮鬥,併為之付諸於生命不息的行動準則和思想,是我們一般人所很難堅持下去的。這就是他不僅僅作為民族英雄,更作為中華民族之魂而存在的緣由。人這一生有誰無死?做到了無愧於心,對得起世人,更對得起自己,未來史書留名也擔得起分量。他最主要的是跟後世樹立起道德的標杆。

    觀其一生履歷起起伏伏,先是得罪權相賈似道被罷官,待被起復重用之時,已是南宋飄渺凌亂之際。始終不屈不撓與蒙古抗爭,先在江南後是推到廣東嶺南一帶,可以說隨之飄渺凌落不定,然其始終豁達,意志堅定。乃至被俘,笑看人生。這種情形放在現在肯定被人家笑話成不知進退不失大勢,文人羸弱然其極其堅韌,積極豁達的人生態度和做事方法,不值得我們學習嗎?

  • 7 # 小僧讀史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這是文天祥在廣東海豐北五坡嶺兵敗被俘,押到船上,次年過零丁洋時作此詩。隨後又被押解至崖山,張弘範逼迫他寫信招降固守崖山的張世傑、陸秀夫等人,文天祥不從,出示此詩以明志。

    此詩為千秋絕唱,情調高昂,激勵和感召古往今來無數志士仁人為正義事業英勇獻身。

    文天祥是南宋的一位民族英雄。他本來是個文官,可為了反對侵略,保衛國家,他勇敢地走上了戰場。文天祥說:“國家有難而無人解救,是我最心疼的事。我力量雖然單薄,也要為國盡力呀!”

    後來,南宋統治者投降了元軍,文天祥仍然堅持抗戰。他對大家說:“救國如救父母。父母有病,即使難以醫治,兒子還是要全力搶救啊!”不久,他兵敗被俘,堅決不肯投降,還寫下了有名的詩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表明自己堅持民族氣節至死不變的決心。他拒絕了元朝的多次勸降,終於實現了捨身取義的理想,慷慨就義。多少年來,文天祥的救國精神,代代相傳,已經成為中華民族共同的精神財富。

    假設文天祥生活在一個太平盛世,他或許會成為一代名臣,即便歸隱耕作,也有可能成為一個名聲更大的詩人。 可他偏偏生逢亂世,國破人亡,歷史讓他擔負了註定要失敗的責任他開始了他一生中最為壯麗的事業,他譜寫了他一生中最為高亢的篇章,他燃燒了他一生中最為激情的歲月。

    乾隆帝對文天祥的評價:才德兼優者,上也;其次,則以德貴,而不論其才焉……當宋之亡也,有才如呂文煥、留夢炎、葉李輩,皆背國降元,而死君事、分國難者,皆忠誠有德之士人也。然此或出於一時之憤激,奮不顧身以死殉之,後世猶仰望其丰采。若文天祥,忠誠之心不徒出於一時之激,久而彌勵,浩然之氣,與日月爭光。該志士仁人欲伸大義於天下者,不以成敗利鈍動其心。

    他的堅貞不屈,最後英勇就義,這種崇高的氣節,已成為中華民族性格的象徵. 不愧為一代民族英雄!

  • 8 # 醉臥松雲且聽風吟

    文天祥無疑是一個可歌可泣的人物。人品無可挑剔,但才能有些名不副實,至少他沒有挽大廈於既倒的才能。

    文天祥是狀元,做官一帆風順,妻妾歌姬近三十人。等到元兵大兵入侵,才遣散妻妾,慷慨以身許國。

    問題是,原先幹什麼去了?作為一個官員,就不研究當時國際形勢嗎?當元軍橫掃歐亞的時候,他難道不知道有個大敵嗎?

    顯然他不知道。當時的官員大都也不知道,他們沉浸在“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的歡樂裡,沉浸在杯盤狼藉左擁右抱的“暖風裡”,忘記了外面正在崛起一個強大的敵人!

    所以元兵到來的時候,他去談判卻根本不知道對手的厲害,徒然地說著大義罷了。他去打仗,打一仗敗一仗,基本沒有勝利過。

    黑格爾說,長久的和平會讓一個民族墮落!而中國的科考制度,培養出來得人才,大多“平時袖手談心性,臨危一死報君王”。

    值得警醒!

  • 9 # 龍眼9555

    1278年底,文天祥率軍在廣東五坡嶺與元軍激戰,兵敗後被俘囚禁於船上,在1279年經過零丁洋時寫下《過零丁洋》的詩作,展現宋朝國雖弱,但文臣武將面對異族的強大、兇殘仍能表現出慷慨激昂的愛國熱情和視死如歸的高風亮節,以及捨生取義的人生觀,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崇高表現。

    縱觀中華五千年文明的延續,經歷了多少次外族入侵,甚至失去漢族人的統治政權,比如蒙古元、滿族清朝的統治,但從來沒有中斷過華夏族人的姓氏和文化傳統,在不斷的反抗鬥爭中最終贏得了民族解放,中華民族這種堅韌不拔的反抗精神;毅然決然的犧牲精神,文天祥《過零丁洋》的最後兩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就是這種民族精神的真實寫照,這種民族氣節至今未曾泯滅。

  • 10 # 學益精舍

    公元1127年,金國攻陷東京汴梁,宋徽宗和宋欽宗被俘虜,北宋滅亡,史稱靖康之恥,金兵繼續南下,被岳飛、韓世忠等人阻攔,康王趙構在浙江臨安建立了南宋,等到政局稍有穩定,宋高宗趙構殺了岳飛,同時向金國納貢稱臣,雙方簽訂協議,以淮河為界,形成了南宋和金的對峙,這件事對於南宋國民簡直是奇恥大辱。

    不久蒙古崛起,對金國發動進攻,金國想要聯合南宋抵禦蒙古,然而蒙古的使臣也來聯合南宋攻打金國,最後南宋聯合蒙古,在公元1234年滅了金國,南宋又趁機奪取了東京汴梁和西京洛陽,這時蒙古人不高興了,認為南宋違背了盟約,想要趁機攻打南宋,文天祥就是在這樣的蒙古與南宋對峙的背景下出生。

    公元1271年忽必烈遷都到北京,把自己的政權改名為元,這也就意味著忽必烈成了中國的皇帝。不久宋理宗去世,留下謝太后和小皇帝,決定釋出詔令,號召各地官員勤王,文天祥接到勤王詔書,組織了一萬多人,同時把自己的家產變賣,充當軍費。這樣一股沒有經過任何訓練的組織,被朝廷委派到平江進行防衛,聽聞元軍正在攻打常州,文天祥派了一支部隊去支援,結果可想而知,全軍覆沒。南宋接著只好把文天祥的部隊調回杭州,元軍趁勢南下,將領為伯顏,一路南下到了杭州。

    主持朝政的謝太后,派出使團向元軍投降,文天祥跟隨丞相一起來到元軍大營進行談判,而元軍主帥伯顏則堅持只接受投降不接受議和,於是把南宋的使臣團押送到鎮江,途中文天祥出逃,而此時南宋已經投降,文天祥也就無處可歸,後來多次組織義軍抵抗元朝軍隊,最後被俘虜。

    元軍勸說文天祥,結果被文天祥拒絕,寫下了《過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經,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裡嘆零丁。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表達自己的心志。

    到了大都的文天祥被監禁了三年,期間不斷勸降,忽必烈親自接見文天祥進行勸降,最終文天祥還是不降,忽必烈讚歎文天祥的意志。公元1283年文天祥被押赴刑場,英勇赴死。

  • 11 # 只愛曼聯

    文天祥之所以被後人景仰,最重要的是文天祥忠貞愛國的高尚情操、崇高的民族節氣永世流芳、世代傳頌,是中國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激勵著一代又一代能人志士、有為青年迎難而上,報效祖國。

    文天祥(1236.6.6-1283.1.9),字履善,又字宋瑞,自號文山,浮休道人。漢族,吉州廬陵(今江西吉安縣)人,南宋末大臣,文學家,民族英雄。寶祐四年(1256年)進士,官到右丞相兼樞密使。被派往元軍的軍營中談判,被扣留。後脫險經高郵嵇莊到泰縣塘灣,由南通南歸,堅持抗元。祥興元年(1278年)兵敗被張弘範俘虜,在獄中堅持鬥爭三年多,後在柴市從容就義。著有《過零丁洋》、《文山詩集》、《指南錄》、《指南後錄》、《正氣歌》等作品。

    文天祥的經歷:寶祐四年文天祥科舉考試為進士第一,開慶元年,補授承事郎、籤書寧海軍節度判官。鹹淳六年四月,任軍器監、兼權直學士院,因草擬詔書有諷權相賈似道語,被罷官。德祐元年,元軍沿長江東下,文天祥罄家財為軍資,招勤王兵至5萬人,入衛臨安。旋為浙西、江東制置使兼知平江府。遣將援常州,因淮將張全見危不救而敗,退守餘杭。旋任右丞相兼樞密使,奉命赴元軍議和,因面斥元丞相伯顏被拘留,押解北上途中逃歸。五月,在福州與、禮部侍郎、右丞相陳宜中等擁立益王趙昰為帝,建策取海道北復江浙,為陳宜中所阻,遂赴南劍州聚兵抗元。景炎二年五月,再攻江西,終因勢孤力單,敗退廣東。祥興元年十二月,在五坡嶺被俘。次年元朝蒙、漢軍都元帥張弘範將其押赴厓山,令招降張世傑。文天祥拒之,後被解至元大都,忽必烈親自勸降,許以中書宰相之職。文天祥大義凜然,寧死不屈。元至元十九年十二月初九,於大都就義終年47歲。文天祥的殉難,見證了華夏民族堅韌的生命力

  • 12 # 常棣tandy

    這個問題我來回答:

    文天祥,號文山,吉州廬陵(今江西吉安)人,寶祐四年(1256年)狀元,德祐二年(1276年)正月,臨安陷落前夕,被任命為右丞相兼樞密使,與左相吳堅赴伯顏大營議和,他據理力爭,被扣留軍中。二月,他被元軍押往大都,行至鎮江,冒死脫逃。

    一、在南宋流亡政權的日子

    五月,文天祥歷盡艱險,來到流亡政權駐地福州。因受宰相陳宜中的排擠,不滿張世傑的專斷,文天祥以同都督軍馬先後在南劍州(今福建南平)和汀州(今福建長汀)開府,組織軍民抗元,後轉戰漳州與梅州(今廣東梅縣)一帶。

    景炎二年(1277年)五月,文天祥率兵進入故鄉江西,在雩都(今江西于都)大敗元軍,收復興國、吉州(今江西吉安)等地,在興國建立大本營,江西各地應者雲集。但元朝江西宣慰使李恆大舉反攻,文天祥應戰失利,退至空坑(今江西永豐南),妻兒與幕僚都被俘,他因有義士替身受捕,才倖免於難。

    其後,文天祥收拾餘部殘兵,繼續在廣東東北的南嶺地區堅持抗元。祥興元年(1278年)六月,為擺脫被圍追的困境,他要求赴援崖山行朝,遭到張世傑的拒絕。十二月,他在廣東海豐的五坡嶺不幸被俘,自殺未成,被押往崖山戰場。

    二、被俘後的日子

    1.被押解元大都

    祥興二年正月,南宋流亡政權正屯駐崖山,準備與元軍作最後一戰。元軍統帥張弘範命文天祥寫信勸降,他書錄《過零丁洋》詩表明心跡,張弘範再也不提勸降之事。崖山戰後,元世祖忽必烈下詔說“誰家無忠臣”,命張弘範優禮相待,將文天祥押解大都。

    五月,進入南安軍(治今江西大餘),文天祥開始絕食,他估計七八天下來將行至吉安,那時就可以餓死桑梓,盡節故鄉了。

    但絕食八天未死,而故鄉已過,他決定恢復進食,以便將來從容就義,更有價值。十月,押抵大都,元朝以上賓之禮接待文天祥,勸降者絡繹不絕。文天祥身著南朝衣冠,面南而坐,表示不向北朝屈服。

    2.一個又一個勸降者

    第一個來勸降的是留夢炎。他是淳祐四年(1244年)的狀元,德祐元年(1275年)六月任右相,後升左相,十一月聽到元軍破獨松關,就滑腳開溜,被使者押回朝。這個投降新朝的“識時務者”來當說客,遭到了文天祥的鄙夷與唾罵:你好歹也是一個狀元宰相,有何面目去見江東父老!”

    接著來的是被降封為瀛國公的宋恭帝,文天祥讓他坐下,自己面北跪拜,痛哭流涕,連聲說“聖駕請回”,瀛國公根本說不上話,只得回去。

    元朝重臣平章政事阿合馬親自出馬,他讓文天樣下跪,天祥回答道:“南朝宰相見北朝宰相,豈能下跪!”阿合馬有意奚落道:“何以至此?”天祥道:“南朝早日用我為相,北人到不了南,南人也不會來北方。”阿合馬威脅掌握著他的生死大權,文天祥凜然道:“亡國之人,要殺便殺!”阿合馬無趣而退。

    文天祥被關入土牢,一個月後,元朝丞相孛羅與平章張弘範提審他。孛羅命令差役強按他跪下,他堅決不屈服。孛羅問他有何話說,他答道:“天下事有興廢,我忠於宋室社稷,以至於此,只求速死。”孛羅道:“你道有興有廢,且說說盤古到如今,有幾帝幾王?"文天祥說:“一部十七史從何說起?今天沒空說閒話。”孛羅問:“你們拋棄德祐嗣君,另立二王,如何是忠臣?”文天祥正色道:“德祐失國,當此之時,社稷為重,君為輕。另立二王,為社稷計,所以是忠。”孛羅詰問:“你立二王,竟成何功?”文天祥說:“立君以存社稷,存一日則盡臣子一日之責,何功之有!今日至此,唯有一死。何必多言!”孛羅無言以對,主張處死文天祥。

    元世祖忽必烈與好些大臣不同意,張弘範在病中也以為文天祥“忠於所事”,新朝應提倡節操,建議元世祖不要輕易殺害他。

    於是,文天樣被關入低矮潮溼的土室,飽受各種磨難。他突然收到長女柳孃的來信,才知道三年多來杳無音訊的妻子女兒都在大都宮中。他知道這是元朝在暗示:只要投降,就可團聚。

    他不能因骨肉親情而辱沒自己的名節,強忍痛苦不給女兒去信,卻心如刀絞地給妹妹去信說:“人誰無妻兒骨肉之情,但今日事到這裡,於義當死。可令柳女、環女好做人,爹爹管不得。淚下哽咽,哽咽!”

    文天祥在獄中寫下了傳誦於古的《正氣歌》。其開篇說:

    天地有正氣,雜然賦流形。

    下則為河嶽,上則為日星。

    於人曰浩然,沛平塞蒼冥。

    他歌頌了自古以來浩然正氣、慷慨赴義的先賢們,指出:

    是氣所旁薄,凜烈萬古存。

    當其貫日月,生死安足論。

    地維賴以立,天柱賴以尊。

    三綱實繫命,道義為之根。

    他回顧了自己以身許國的坎坷經歷與身處囹圄的現實命運,在其詩結尾明確表示:

    哲人日已遠,典刑在夙昔。

    風簷展書讀,故道照顏色。

    至元十九年(1282年),元朝有大臣提出以儒學治國家的主張,文天祥作為深諳儒學的南朝狀元宰相,再次受到元朝君臣的關注。南宋降臣王積翁等聯名要求讓文天祥去當道士,免去元朝殺戳忠良的惡名。留夢炎堅決反對,說倘若文天祥再號召江南,後果不堪設想。

    3.就義前後

    八月,忽必烈在與群臣的議事中問南北宰相誰最賢能。群臣多以為:北人無如耶律楚材,南人無如文天祥。忽必烈即派王積翁再去勸降許以宰相之職。文天祥表示:自己不會盡棄生平而遺臭萬年。

    這年中山府(今河北定縣)發生了數千人的反元起義,起事者自稱南宋幼主,準備劫獄燕京救出文丞相。文天祥是降是死必須有一個了斷。

    十二月八日,忽必烈在大殿上召見文天祥,他依舊長揖不跪。忽必烈親自作最後的勸降:“你能以對宋朝的忠心,效力元朝,我就讓你做元朝的宰相。”文天祥堅決回答:“我是大宋狀元宰相宋亡,只能死,不當活!”忽必烈見他不肯歸降,總感到是個威脅,只得決定將其處死,卻嘆息道:“好男兒,不為我用,殺之太可惜!”

    十二月九日(133年1月9日),就義那天,文天祥從容不迫地邁向設在柴市的刑場。面對萬餘名前來送別的百姓,向故國所在的南方拜了兩拜,慷慨就義。死後,在他的衣帶裡發現了絕筆書,上面寫著:

    孔曰成仁,孟曰取義。

    惟其義盡,所以仁至。

    讀聖賢書,所學何事。

    而今而後,庶幾無愧。

    這份絕筆在春天就已寫好,文天祥早就視死如歸,等待著殺身成仁、捨生求義的那一天。他以自己對民族、社稷、信仰的崇高氣節、堅貞操守,為立國三百二十年的宋朝抹上了最後一筆絢麗的亮色。

    據說,文天祥受刑剛畢,傳來了忽必烈停止處死的詔旨。他是欣賞文天祥的,這是一個傑出人物對另一個傑出人物由衷的器重,他希望文天祥以對宋朝的忠誠來為新興的元朝效忠出力,表現出一個一統天下的開國明君在網羅人才上的寬廣胸懷。但是,倘若文天祥腆顏改事新朝,他就失去了流芳百世的固有價值,也就不再是後人心目中一身浩然正氣的民族英雄。

    三、文天祥的政治遺產

    縱觀文天祥一生,任相於危難之際,卻沒能挽狂瀾於既倒,其後毀家抗元,兵敗被俘,也並沒有建立驚天動地的功業。後人紀念他,以為是:“名相烈土,合為一傳,三千年間,人不兩見”,肯定他的主要不是名相,而是以名相能為烈土,“事業雖無所成,大節亦已無愧”,欽仰他的是節概與操守。他那威武不能屈、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的堅貞氣節,是中華民族精神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

    古人有三不朽之說,其上立德,其次立功,再次立言。回顧中華民族的偉人行列宋代以功業而彪炳史冊的相當罕見(岳飛戰功赫赫,但後人緬懷他,主要還因為他是矢志抗金的民族英雄),相反以人格的力量道德的光彩令後人高山仰止的卻遠較其他朝代為多,范仲淹、包拯、司馬光、李綱、宗澤、陸秀夫、文天祥…乃至許多以立言而名傳後世的理學家、文學家,例如張載、朱熹、陸游、辛棄疾等等,也都以他們所立之言體現的理想人格與愛國情操為後世所稱道。

    宋代是士大夫最受重視的朝代,他們的自覺意識空前崛起,理想人格基本鑄成。文天祥是宋代這種人格典範的最後代表,這正是他留給後世不朽的精神遺產。

    (正文完)

  • 13 # 文史漫談

    文天祥被捕後,關押在燕京地牢三年之久,陰暗潮溼,蛆鼠叢生。粗衣蔽食,寒熱無度,那精神和肉體上的雙重摺磨,遠比死亡更可怕!

    "圈圈圓圓"們若是被關在那裡,不出半日定會屁滾尿流,哭著喊著投降,當亡國奴。

    六次勸降,浩氣不滅

    文天祥被關押期間,元朝政府安排了六次勸降。而文天祥到死都沒有點頭。

    (一)第一次,留夢炎

    留夢炎是宋理宗淳祐四年的狀元,仕途亨通,官至宰相。但是留夢炎在宋朝危難之秋失節保命,以宋朝狀元宰相的身份降元仕元,還幫助元朝統治者招降了一批宋臣,對新建立的大元帝國算得上有“功”之臣。但是此人遺臭萬年甚於秦檜,在明清兩代其後人都不可參加科舉。

    忽必烈派留夢炎勸降文天祥,不外乎表示:像留夢炎那樣的慫貨我都能重用,你要是投降了,我定會更加重用你的。文天祥不為所動,大罵留夢炎:"堂堂狀元宰相,甘為異族鷹犬,飽讀聖賢之書,卻毫無禮義廉恥,你還有何面目再去見兩浙父老?"

    留夢炎,失敗!

    (二)第二次,宋恭帝趙顯

    忽必烈也是個狠人,見文天祥骨頭這麼硬,於是就把南宋曾經的小皇帝宋恭帝搬了出來。這手感情牌十分到位,勾起了文天祥抵抗元軍心酸的過往。文天祥強忍著淚水給趙顯行了君臣之禮,但是同樣沒有屈服。

    趙顯,失敗!

    (三)第三次、第四次,阿合馬、孛羅

    阿合馬和孛羅是元朝的兩位重臣,這二人先後對文天祥進行了勸降。其中不乏威逼利誘,但是文天祥鐵骨不滅,令這二人同樣無功而返。

    (四)第五次,妻女

    文天祥兩個小妾和兩個女兒在元宮中為奴,受盡欺凌。忽必烈把她們找來勸降,希望以親情打動文天祥。女兒柳娘給他寫信,苦苦哀求。妻女的遭遇令文天祥痛不欲生,但是,他仍然沒有投降。

    (五)第六次,忽必烈親自出馬

    忽必烈曾許諾,如果文天祥願意投降,那麼就讓他當宰相,可是文天祥說:"唯願一死"!

    (六)小結

    六次勸降,是現實、皇權、正統、親情、強權的六次考驗。很顯然,文天祥骨子裡效忠的不是這些,他唯一效忠的民族氣節!

    面南而死,從容就義

    公元1283年,春寒料峭。文天祥被關押牢獄三年之後,終於被押上了刑場。

    刑場之上,監斬官問他可願投降,只要有投降之意,便可繞他不死。文天祥不為所動。他向周圍百姓問清楚方向後,面向南方,跪地而拜,之後寫下絕筆詩後從容赴死。

    昔年單舸走維揚,萬死逃生輔宋皇。天地不容興社稷,邦家無主失忠良。神歸嵩嶽風雷變,氣哇煙雲草樹荒。南望九原何處是,塵沙黯澹路茫茫。衣冠七載混氈裘,憔悴形容似楚囚。龍馭兩宮崖嶺月,貔貅萬灶海門秋。天荒地老英雄喪,國破家亡事業休。惟有一腔忠烈氣,碧空常共暮雲愁。

    文天祥向南的一拜,不是拜南宋,不是拜宋皇,此時南宋已亡,就連皇帝都投降了!所以他拜的是大宋熱血尚存的志士,是被異族統治制的泱泱黎民。他忠的是孔孟道義,是英雄信仰!

    文天祥寧死不降,以此證明,我漢人民族精神不朽,異族可以殺了我們,但是永遠征服不了我們!他可以統治我們百姓,但是永遠磨滅不了我們漢靈魂!消亡不了我們漢精神!

    天地有正氣,雜然賦流形

    下則為河嶽,上則為日星

    於人曰浩然,沛呼塞滄溟

  • 14 # 小編虎哥

    1275年,身為贛州知州的文天祥,散盡家資,書生點兵,進京勤王。國家生死存亡之際,他挺身而出,出任右丞相苦撐危局。他不怕犧牲,毅然領命,前往元營議和。他不畏艱險,幾次率兵抗元。可最終他還是被俘了。

    不屈的文天祥

    元將張弘範讓他寫信勸降張世傑,他寫下“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名句。南宋亡國之君親自前來勸降,他北跪於地,痛哭流涕,說了四個字:“聖駕請回!”元世祖忽必烈親自勸降,他說:“我是大宋丞相,國家亡了,只求速死。”

    最終,文天祥南面跪拜而死,那年他47歲。

  • 15 # 歷史與文化縱橫

    忠臣死節是儒家大義,即使是金國,受到儒學薰陶,亡國時候,也有許多忠臣死節。劉璋投降劉備時候,王肅把自己掉在城樓上死諫,劉璋不理睬,王肅割繩子撞死。岳飛說,文死諫,武死戰。

    文天祥有節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歷史上真的有黃帝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