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赤焰烈風

    趙匡胤陳橋驛黃袍加身後,逼迫後周小皇帝禪位成立北宋,經過短暫的恢復之後,北宋開始了統一戰爭。

    首先應該看到的是,經過五代十國戰亂之後,百姓渴望和平,統一成為趨勢。北宋的軍隊脫胎於後周的軍隊,經過周世宗帶兵打仗的磨礪,已經成為當時戰力最強的軍隊之一,再加上北宋初期名將雲集,其戰力可想而知。而南唐曾與後周進行過一場戰爭,結果是丟掉了大片領土,軍隊士氣也大受影響。

    北宋在與南唐開戰前已經先期拿下了湖北、湖南、四川等地的割據勢力,實力大增,更重要的是控制了長江上游,已對南唐形成包圍態勢。而南唐李煜並非治國明主,國家實力早已非立國之初可比,詞寫的再好也沒辦法增強國家實力。面對宋軍的大軍壓境,雖然努力爭取,但趙匡胤的一句“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已經註定了李煜的結局。皇位上少了一個無所作為的皇帝,文學上多了一個多愁善感的詞人……

  • 2 # 讀史匯

    “最是倉皇辭廟日,教坊猶奏別離歌,垂淚對宮娥”。瞅你那點出息,宋軍壓境,不思抵抗,抱著宮女哭。

    南唐作為南方十國中較為強盛的一支,宋太祖趙匡胤滅掉南唐殺李煜立威也是順理成章的事情。

    華人對於統一天下的迫切需求

    唐朝從安史之亂以後就逐漸地衰落下去了。後面雖然有過幾次中興的機會,但無一例外地都被打斷了。直到黃巢之亂的時候,才把唐朝所有的弊端都給揭露出來了,整個朝廷昏庸無能,老百姓尋求一個新的聖明天子來治理天下,這種需求從唐朝滅亡一直到五代亂世都廣泛的存在下層民眾心中。

    但是五代又偏偏是當年唐朝冊封的一群節度使建立的大小國家,他們和唐末皇帝相比也是半斤八兩。靠著武力軍事起家的他們並不知道百姓的重要性,對於老百姓從來都是需要的時候需要,不需要的時候就趕盡殺絕或者壓榨剝削,這使得百姓特別期待一個仁義之主的出現,或者說國家再次統一,這樣就不會在一個地區遭受多個節度使的虐待和搜刮了。在五代亂世國家還沒有統一的時候,許多節度使都會從路過的地方搶奪百姓的錢糧,這使得百姓苦不堪言。這還不是一次二次,是一個節度使過路就會這麼來一次。

    到宋朝剛剛建立的時候,因為採取的政策寬鬆,重視文化教育,而不是像那些割據政權一樣苛政待民,因為這種正確做法,使得其他國家很多老百姓不遠千里跑到宋朝做被統治者。這就是戰國時期孟子說的不戰而屈人之兵。雖然說這種方法可以使得部分百姓來歸,但終究無法消滅所有的割據政權實現真正的統一,要實現真正的統一還是得靠戰爭,所以宋朝初年多次對外發動戰爭包括消滅南唐在內都是為了促進國家更好的統一。

    李煜的無能和南唐的覆滅

    明人筆記《良齋雜說》原文記載道“李後主亡國,最為可憐,宋徽宗其後身也”。說明李煜的亡國十分悲慘。李煜亡國的悲催更多是咎由自取,南唐到李煜手裡早已經摺騰得面目全非,朝政腐敗到沒有絲毫戰鬥力。

    李煜著名的《破陣子·四十年來家國》想必世人都很熟悉,詞中寫道:

    四十年來家國,三千里地山河。鳳閣龍樓連霄漢,玉樹瓊枝作煙蘿,幾曾識干戈?

    一旦歸為臣虜,沈腰潘鬢消磨。最是倉皇辭廟日,教坊猶奏別離歌,垂淚對宮娥。

    最後一句“最是倉皇辭廟日,教坊猶奏別離歌,垂淚對宮娥”,單從文學的角度來說,確實寫得精妙絕倫。可是李煜是一國之主,面對敵人來犯境,只有倉皇地辭別祖宗的靈位準備逃跑,然後讓藝伎伴奏離歌,跟宮女嬪妃垂淚道別。

    瞅你那點出息,身為南唐國君尚有近20萬兵馬可以為之一戰,李煜卻表現得像個夫人哭哭啼啼,豈不是令人啼笑皆非。

    當年趙匡胤準備攻打南唐的時候,南唐的皇室表示可以放棄皇帝稱號,只以國主的身份來統治江南。可是宋軍退去以後,李煜立刻就忘記此前與趙匡胤的約定,撕毀協議繼續作威作福。後來,趙匡胤實在難以接受南唐君臣的出爾反爾,再想到統一天下後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便發兵再徵南唐,這次北宋拒絕了南唐的請求,將南唐君臣一鍋燴。

    “才子”誤國

    宋太祖趙匡胤算得上是千古第一仁君,對於李煜這樣的亡國之君一向採取厚養善待的策略。所以,李煜在宋太祖前期還是生活得比較好。

    當時的趙匡胤一心想著先消滅南方的各個弱小國家,再透過十年的整合北上伐遼 一舉恢復漢唐時代的領土,但是這個夢想最後卻落了一個空,他著急著統一南北,卻把自己的身體累垮了。最後讓自己的弟弟做了太宗皇帝。

    宋太宗至始至終都是一個充滿著陰險感覺的人。他的即位顛覆了父死子繼的真理,他讓天下人對他刮目相看,讓整個中原的人明白只要權術玩得好,照樣可以做皇帝,這也是後面宋朝大臣內鬥內行,外鬥外行的重要原因。

    李煜當時被宋朝皇帝遷徙到李開封居住,一方面說是要賞賜給他榮華富貴,讓他安心地做自己的富貴侯爺,好讓天下百姓覺得宋朝的仁義之風,一方面是為了監視李煜的一舉一動,防止他聯絡舊黨復辟南唐,畢竟大家都是五代亂世走過來的人,什麼事情都做過,什麼事情也見過。

    在宋朝的繁華盛世之中,李煜越來越思念他夢中的江南,為此憂思成疾。在宋太宗皇帝太平興三年的時候,那是一個七夕佳節。街頭上面的男男女女都說著屬於自己二個人之間的小秘密,各種節日的盛典接連不斷地舉行。讓李煜想起來他的國家,那個時候的他是整個江南的主人,大家都是按照他的意思行事,可是到了開封之後的他越來越難了,天天過著階下囚的生活,一時間心中百感交集。當時的李煜寫下了著名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一句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讓趙光義知道了,他覺得李煜有光復南唐的心思,便下令給了他一杯毒酒賜死了。

    李後主的傳奇到現在都還有人傳頌,很多人都認為他是一個出生錯誤的人,他這一輩子就是一個詩詞家,而不是帝王之家,他對於權力政治完全不感興趣,但是幾個親戚兄長的爭位而大肆殘殺,最後二個都死了,只剩下李煜一個繼承皇位,原本江山就岌岌可危,更別說這個才子治國了。

  • 3 # 在水一方88367096321

    謝邀!南唐後主李煜即位前,其父李璟已因實力不濟而稱臣於宋朝。公元961年,李煜繼位,尊宋為正統,歲貢以保平安。凡宋有重大事宜,李煜都派使者進獻錢財。公元971年十月,宋太祖滅南漢,李煜恐懼萬分,改稱“江南國主”,並遣其弟李從善朝貢,上表湊請罷除詔書不直呼姓名的禮遇,太祖同意,但扣留李從善。

    公元974年,李煜上表求放李從善歸國,宋太祖不同意。宋太祖先後派梁迥,李穆出使南唐,詔李煜入京。李煜託病不從,回覆說“臣侍奉大朝,希望得以保全宗廟,想不到落到如此下場,唯死而已”。太祖聞信,即出兵李唐。李煜被迫備戰,停止沿用北宋年號。因敵強已弱,李煜二次派遣徐鉉出使北宋,進奉錢物求和。太祖答以“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公元976年,金陵失守,李煜被俘。因作《虞美人》而招致殺身之禍。

  • 4 # 小白說華史

    我是點點文史,這個問題我來回答。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李煜《虞美人》一、前言

    宋太祖開寶八年(公元976年),從開年春天到冬天的十一月,大宋軍隊持續圍困南唐國都金陵長達九個月,在向大宋派遣使者請求退兵,外圍援助徹底無望、士氣低落,城中居民生活困難的情況下,面對大宋戰前總司令曹彬給予的最後通牒,南唐國主李煜仍然拒絕投降,遲遲不肯歸順大宋。於是十一月二十七日的最後期限一到,大宋立刻對金陵發起全面進攻,金陵頓時失陷,李陵不得不奉表納降,倉皇辭廟,南唐滅亡。

    次年正月,李煜被送到京城開封,開始了做大宋臣子的生活,實際上,此時的他已經成為了宋太祖的階下囚了,等待他的將是囚禁般的生活。

    那麼,作為一國之主的李煜,為何會成為宋太祖趙匡胤的階下囚呢?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

    二、曹彬攻陷金陵,誓死不降的李煜被俘,成為階下囚

    南唐國都被圍九個月,總指揮曹彬卻遲遲沒有發動總攻,這是因為宋太祖趙匡胤給他的命令中間有八個字,“不可急攻,使自歸順。”不要急於攻打,讓他自己歸降。

    所以,趙匡胤對於拿下南唐是非常講究的。

    由於有趙匡胤的命令,曹彬於是就通知李煜,讓他出金陵城準備投降。但是李煜不肯投降,他以自己有病為藉口,不肯出城投降。

    曹彬給了李煜多次機會,結果李煜還是不降,而此時金陵城中的情況已經十分危險了,危險到一斗米能賣一萬錢,可見,金陵城中斷糧了。

    就是在這樣一個危急的情況下,李煜仍然誓死不降,這又是為什麼呢?

    (1)金陵城池堅固

    眾所周知,李煜寫詞很行,但治國不行,他沒有治國之才,但有一點他很清楚,金陵城的城牆很堅固。從他父親李璟再到他李煜,他們父子倆在“加固城牆”這一件事情上都是下足了功夫的。就連兩百多年後的南宋大詩人陸游到金陵城的時候,也連番稱讚金陵城牆的堅固。

    (2)期待契丹的救援

    南唐曾經和契丹有一個口頭協議,不管哪一方受到別國的攻擊,都要出兵相助。李煜很期待契丹會履行這個約定,出兵救唐抗宋。

    (3)親信蠱惑

    李煜是一個頭腦很糊塗的人。他是一個文人、藝術家,但他不是一個治國的政治家,他關心的只有他的詩詞歌賦,於是他把所有的國家大事都交給兩個最信任的人去處理,一個是陳喬,一個是張洎。這兩個人都主張抵抗到底,因為只要囯保住了,他們兩人的地位跟榮華富貴也就都保住了,一旦城保不住,那麼他們二人也隨著囯滅的同時而家亡。於是李煜就聽從了他倆,堅決抵抗到底。

    (4)不甘為奴

    李煜作為南唐的一代國主,一旦投降以後,他就是亡國奴了。“君臨天下”跟“亡國之奴”這二者之間的差距太大了。

    所以出於以上的諸多原因,儘管曹彬再三告訴他,宋軍發動總攻的時間,李煜仍然推三阻四,堅決不投降。

    於是到了二十七日這個最後期限的日子,大宋軍隊向金陵城發動了全面的攻擊,在大宋絕對強大的兵力面前,金陵城雖然堅固但仍然被攻破了。

    在城破之時,李煜利用自己能做主的時間,將皇宮中的大量金銀財寶讀賞賜給了南唐的大臣。

    其後,李煜率家眷以及南唐官員一行人在曹彬軍隊的押送下,冒雨乘船告別故國,前往大宋的都城開封。至此,李煜算是徹底亡國了,他本人也成為了大宋的一個階下囚。三、宋太祖趙匡胤是如何對待李煜的?而歸降後的李煜又過著怎樣的生活呢?

    李煜到達開封后,宋太祖趙匡胤在明德門接收亡國之主李煜的投降,李煜穿著素服,向趙匡胤跪拜,然後用繩子將李煜栓著拉到太廟,接收宋宗室的受訓。接著封李煜為右千牛衛將軍,還給了他一個侯爺——違命侯,這是一個懲罰性的稱呼,目的是說李煜沒有自動歸降,城破才投降的。

    對一個誓死不投降的亡國之君,宋太祖對李煜是很寬容的,沒有殺他,但是李煜降宋後的日子並不好過,過去身為一國之君的自在與前呼後擁,和現在身為大宋臣子的謹慎與低身下氣,這種巨大的反差,讓李煜非常抑鬱。

    所以李煜在亡國降宋之後,寫了很多傷感的詞,其中最有名的當屬《虞美人》了,這首詞流傳出去了,而且廣泛被天下百姓所知,引發了很多人對李煜的同情。

    由此可知,歸降後的李煜,生活過得很不好,他雖然逃過了被殺的命運,但那如階下囚般的生活,讓他鬱鬱寡歡,整日憂心忡忡,心懷亡國之痛。

    根據文獻記載,李煜在大宋京城開封生活了兩年多之後,也就是公元979年的七夕突然去世,根據正史記載,李煜是病死的。但是宋代的很多筆記中都說李煜是被宋太宗趙光義用牽機藥毒死的。

    四、結言

    從治國方面來說,李煜是一個完全無能的國主;從創作來說,李煜是一個天才的詞人。王國維《人間詞話》:“詞至李後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變伶工之詞而為士大夫之詞。”李煜在詞的發展史上是個關鍵性的人物。將樂工、伶工創作的詞變成士大夫之詞,這個轉折點就是李煜。

    當然了,李煜最後的國破,跟他毫無治國之能有很大的關係。他善於的只有舞文弄墨,在他的心裡只有他的美人和他的詞。

    其實,從歷史的發展來看,南唐的被滅是大勢所趨,像南唐這樣的割據政權是早晚要被中原的中央政權給滅掉的,只是說看誰趕上 了。

    所以,李煜很不幸,他趕上了這個當口。

  • 5 # 坐看雲起時1218

    大家都知道南唐後主李煜在詩詞方面頗有造詣,其詩詞也在中國歷史上留下了很高的評價,但是在治國理政方面確很平庸,最終作為南唐最後一位君主為何成為宋太祖的“階下囚”呢,我覺得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一、中主李璟治國失策,用兵失誤導致國力衰弱。

    南唐經歷烈祖李昪、中主李璟、後主李煜三代就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中,其中導致南唐滅亡,中主李璟有個不可推卸的責任。

    中主李璟治國失策,用人失察。

    中主李璟在治國理政方面任用陳覺、馮延巳、馮延魯、查文徽、魏岑這五個無才無德、阿諛奉承之人治理國家,這五個人政治才能非常一般,其中馮延巳這麼說過:“先主李昪喪師數千人,就吃不下飯,嘆息十天半月,一個地道的田舍翁,怎能成就天下的大事。當今主上,數萬軍隊在外打仗,也不放在心上,照樣不停地宴樂擊鞠,這才是真正的英雄主。”由此可見這樣一幫拍馬屁的人管理國家能成什麼樣子

    2. 長年戰爭導致勞民傷財,國力日衰。

    中主李璟一改烈祖李昪保守方針,主動發起戰爭,南唐先後與南方的閩、楚、南漢、吳越等周邊國家打了一遍,結果陷入戰爭的漩渦當中,而在南方問題尚未解決之時,竟然打起了後周的主意,結果一敗再敗,最終割地、納貢,還不得已遷都,從此南唐開始國力衰弱。

    總結:中主李璟四處樹敵、常年戰爭導致後主李煜接手一個爛攤子,最後導致後唐滅亡,中主李璟負有不可推卸之責。

    二、李煜治國無方,生活奢侈

    在他的執政生涯中,李煜除了在詩詞繪畫方面取得突飛猛進的進步外,在其他方面毫無建樹,尤其在治國方面更是沒有任何韜略,為了進行經濟改革,他聽從李平的意見恢復井田制度,而導致民怨四起,而更滑稽的是他最後把實施改革的李平也斬殺了,這其實就是昏君的表現。而個人生活方面又非常奢侈,在國家如此混亂的情況竟然歌舞昇平,飲酒作樂,心思根本沒在治理國家上,就連一代偉人毛澤東也說:“南唐後主雖多才多藝,但不抓政治,終於亡國”,這樣的君主焉能不敗。

    三、性格懦弱,過於隱忍 李煜非雄才大略之人,性格懦弱慈善,李從善爭奪太子之位,李煜並沒有對其任何處罰,而是封他為王,宦官貪汙腐敗,李煜也是對他們極好,從來不苛責、懲罰他們,而他對於宋朝來講,因其性格更沒有反抗的決心和勇氣。 後主繼位後還過於隱忍,沒有明顯改變當時南唐的困局,開寶四年,又商人來告,宋造戰艦數萬艘於荊南,請密往焚之,國王懼,不敢從,錯失良機,而且對宋朝非常的恭敬和順從,連年納貢,不敢怠慢,其目的就是換取宋軍不要攻打他,孰知宋太祖“臥榻之下,豈容他人安睡?”這樣的隱忍換來的還是宋朝的進攻,最終導致國破家亡。四 、沒有真正的友邦結盟,勢單力薄。

    由於中主李璟連年戰爭導致四面樹敵,宋朝攻打李煜時,竟然沒人來幫,相反還受到了吳越的夾擊,李煜向南漢闡明瞭唇亡齒寒的道理,因為之前關係鬧僵也最終沒來幫,唯一的一個盟友契丹又遠水解不了近渴,最終在宋朝強大的攻擊之下,弱小的南唐只能束手就擒。

    五、缺少良將,無用人之術。 在李煜繼位之年,李煜便在長江設立了水軍,原理啊南唐是有水軍的,而且非常強大,那時的水軍是駐守淮河的然而在後唐中主臣服後周,於是水軍也就荒廢,李煜收復水軍的目的一來想做固守,二來想收復失地,然後“乙亥歲二月,宋軍偷襲金陵,與水軍相遇,論水上戰術上,南唐更強,風向突變,導致水軍慘敗,細尋原因,還是缺少良將。 而在人才如此緊缺的情況下,後主李煜卻殺死了兩位戰將,林仁肇是南唐著名將領,曾一個人為撤退的整隻部隊撤後,後主確上了北宋的反間計,,殺害了這名忠心耿耿的虎將。潘佑心憂國家社稷,他奮不顧身,連續8次進諫,希望進行改革,後主確不予理睬,聽信讒言,將其打入大牢導致其自殺身亡。可以說是李煜自己亂殺忠良,不明是非,導致了後唐人才凋零,加速了後唐的滅亡。 綜上所示:南唐後主李煜成為宋太祖的“階下囚“與中主治國失策,連年戰爭有一定關係,最主要還是與李煜性格懦弱,治國無方,無任人之術有關,缺少盟友也是南唐滅亡的因素之一,這也使我們認識到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我們應該用更加全面的眼光看待問題。

  • 6 # 東海逍遙之客

    首先我們看南唐末年的實際國力。南唐是開國皇帝李昪取代了吳國建立的政權,李璟時候一度達到了全盛。

    而南唐最後被北宋之滅,最關鍵的原因是前期對後周之戰的慘敗,保大十三年(公元955年)至交泰元年(公元958年),周世宗柴榮御駕親征,周軍勢如破竹,唐軍一潰千里,淮河水軍全軍覆沒。南唐盡獻江北之地,導致了淮南地區的損失。經濟上,自淮南戰敗之後,南唐失去了幾乎一半的國土,簽訂了城下之盟,每年要都向中原繳納高額貢奉。南唐原先地跨長江南北,江南北之間的經濟有互補性,如江南乏鹽,而江北產鹽。而失去淮南後,南唐失去了重要的鹽產地,自此要花巨資向中原政權買鹽。財政因之日益窘迫,使南唐政權不得不加重賦稅,以至怨聲載道。南唐轄境之的人民對李後主時期繁重的賦稅記憶深刻,直到北宋統一之後許多年,還在提起當年的南唐連鵝生雙子、柳樹結絮都要課稅。

    其次,李後主可以說是中國文人治國最失敗的典型,由於他“性驕侈,好聲色,又喜浮圖,為高談,不恤政事”面對勵精圖治的趙匡胤這樣的對手,其實堅持了15年已經是超常發揮到極致了。

    最後,南唐在當時可以說是腹背受敵,吳越國堅定的站在了北宋一邊,李後主曾憤怒的捎口信提醒吳越國王唇亡齒寒的道理,但沒想到信立刻被吳越國送到了北宋。。。。。

  • 7 # 媚之夭夭

    南唐後主李煜成為宋太祖的階下囚,很多人歸咎於李煜這個亡國之君不善管理朝廷造成的!其實,這種評價有失偏頗!

    為什麼呢?

    縱觀歷史上的亡國之君,都沒有一個客觀的評價!似乎是一個亡國之人,就是無能之人,蓋棺定論了!南唐後主李煜也不例外!

    其實南唐後主李煜的亡國,主要是實力不濟,在越來越強大的趙匡胤面前,真的是小巫見大巫!

    一,李煜繼位時,南唐己是風燭殘年了!

    李煜是南唐中主李璋的第六個兒子!

    公元961年,李煜繼位。彼時,南唐的國力已像一個耄耋之年的老人般朽腐頹廢了!

    這主要是李璟在位其間,多次征戰,耗盡了國力財力!

    恰恰那時,宋太祖在其他地方用兵,無暇顧及南唐。不然,李璟還沒有傳位給李煜,南唐就滅亡了!

    也可以說,那時的宋太祖幾乎認定:南唐的暫安,並不影響自己對其他勢力的用兵,更別說威脅什麼的了!這也是原因之一!

    這也從側面看到了,南唐根本上不是大宋的對手!

    二,南唐的滅亡,來自於北宋跟吳越國的夾擊!

    其實,李煜登基後,也知道朝廷的孱弱,來自北宋的威脅和壓力是很大的!

    但是,李煜並沒有坐以待斃,而是立志圖強壯大自己的力量!

    1.重視科舉,選拔人才。

    2.減免賦稅,鼓勵經濟發展。

    3.軍事上堅壁清野,積極練兵!固守城池!

    所以,面對北宋的大舉進兵,李煜積極抵抗,長達一年之久,說明了李煜執政時的效果還是不錯的!

    由於,李煜的南唐正面要跟北宋作戰,背後還要應付吳越王的偷襲!所以,南唐的滅亡,皆因北宋和吳越王的夾擊!

  • 8 # 文史君軼

    公元961年,南唐中主李璟去逝,因為他的前五個兒子都已早逝,六皇子李煜便被推上了南唐國主的寶座。

    這時的南唐已是江河日下,國力頹廢,國家處在風雨飄搖的時期。

    而這位剛上臺的南唐後主原本就對皇位不感興趣,他亦無力去挽救這敗落的帝國,他的愛好是作詩填詞,書法繪畫。

    在朝堂上多半時間是和臣子們切磋文學,研習書畫藝術。在後宮與他的嬌妻美妾飲酒賦詩,過著風花雪月的日子。

    這時的北宋王朝已完成了對中原地區的統一,成為長江以北最大的軍事集團,也是南唐最大的威脅。

    面對來自北宋王朝的巨大壓力,李煜並沒有勵精圖志,積極整軍備戰,而是去除“唐”帝號,稱江南國主,一味的對北宋王朝稱臣納貢。使原本就已千瘡百孔的南唐帝國更加揺搖欲墜。

    覬覦江南已久的宋太祖趙匡胤意欲武力統一全國,來實現他的宏圖霸業。這位雄才大略的皇帝在經過幾年的準備後,派遣大將曹彬於公元975年率軍渡過長江,一舉攻破南唐京城金陵,李煜在無奈之下只好率文武百官出城投降,歷經三世的南唐宣告滅亡。

    不曾識干戈的李煜一旦歸為臣虜便l開始了他身處異國他鄉的囚禁生涯。昔日的奢華與今天的階下囚形成巨大反差,離愁別恨,讓這位千古詞帝每曰裡用寫詩作詞來打發曰子。

    春花秋月,何時了?:

    往事知多少,

    小樓昨夜又東風,

    故國不堪回首中。

    雕柱雨砌應猶在,

    只是朱顏改。

    問君能有幾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

    這首《虞美人》便是這一時期的作品,詞中流露出了這位亡國之君的無奈與落寞,以及無盡的思鄉之愁。

    李煜是一位才華橫溢的詩詞作者,而不是一位政治家, 是歷史的錯位把他推到了皇帝的寶座上。他只會舞文弄墨,而不能安邦定國,終把基業拱手送人淪為階下囚。做為帝王這是他個人的悲哀,更是國家的不幸。

  • 9 # 奇文笑譚

    因為歷史的車輪是一直前進的,物競天擇,適者生存。李煜繼位的時候,南唐國勢已弱,李煜即使有能力也無力迴天,更何況國策早有失誤,在李煜繼位的前一年,其父李璟已經因國勢衰危而稱臣於宋,減制納貢了。宋朝滅南唐的形勢已定,李煜繼位,也只能採取消極守業的政策。在加上李煜實在不是一個合格的君王,而他的對手又是野心勃勃的宋太祖趙匡胤。

    1. 李煜即位時,南唐已處衰敗時期

    當時南唐由於李煜的父親李璟即南唐元宗在位時,大規模的對外用兵,雖取得的不俗的戰績消滅了楚、閩二國,擴大了疆土,但由於李璟好大喜功,奢侈無度,造成南唐百姓生活苦不堪言,國內政治腐敗。此時南通國力就開始不強盛,尤其在與後周交戰中接連失利,南唐國力一降再降,在南唐後主李煜已經無反抗北宋的能力,只能俯首稱臣求自保。

    2.李煜治國無方,無政治天賦

    李煜本是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當時的太子還在,按理說怎麼也輪不到他即位,李煜本身就是一個很有文學細胞的人,每天讀書寫字,做做詩詞,生活過的挺小資,本無心君王社稷。奈何當時的太子弘翼暴病而亡,而李煜的其他哥哥也都早早的夭折。這麼一來,就只能是這位滿腹詩經的文人李煜即位,登基成為南唐第三位也是最後一位國君。奈何李煜在文學上展示了驚人的天賦,政治上幾乎毫無敏感度,即位後雖也開始表面尊奉宋廷,暗地裡積蓄力量,重視科舉選拔人才,重用舊臣穩定人心,可終究自己性格懦弱,缺乏政治才能,導致國力與宋的差距越來越大。

  • 10 # 明明見史

    趙匡胤和李煜為同時代的重要歷史人物,兩人分別為北宋的開國皇帝和南唐的末代君主,他們之間當然存在著千絲萬縷的關係,而綜其最直接的,便是趙勝李敗,李後主成為宋太祖的階下囚。

    究其原因,我覺得還是兩人的自身差別。

    出身及早期生活環境。

    趙匡胤出生於官宦世家,家庭教育嚴格,其父為武將,經常征戰在外,在耳聞目睹中,他十幾歲就開始遊歷,經歷了社會的諸多磨練,無論在文在武,都對他的成長有很大的幫助。

    李煜出身於皇室,自幼嬌生慣養,整日是輕歌曼舞的生活。長大後,日常中主要是雪月風花,閒暇時再問問國政。

    2.性格,正所謂性格決定命運。

    趙匡胤為人有大志。他有一首詩,名為《詠初日》,“太陽初出光赫赫,千山萬山如火發。一輪頃刻上天衢,逐退群星與殘月。"詩中可以看出,他那雄霸天下的野心。

    趙匡胤是一個主動型性格,他積極進取,努力擴充套件疆土:剿滅荊南和湖南等割據政權,平掉後蜀,打垮南漢,攻下南唐。他的一生都是在不斷地給自己設定目標,懂得逆水行舟,不進則退的道理。

    李煜的性格則是平和甚至是帶點軟弱。當面對困難和危險時,不正面衝突,多是採取迂迴的方法。但這些宮廷裡的手腕,碰到戰場上的硝煙時,頓時就萎了下去。

    李煜的性格當然就是一種被動型的。他的一生就是在被動的接受,當太子懷疑他爭儲時,他就退避三舍;當宋軍攻下南漢時,他就自去唐號。當不當皇帝不重要,重要的是繼續維持現狀。

    3.能力。

    從性格和人生經歷來能看,能力自然就立分高下了。

    趙匡胤雖有文采,但他非常重視武力,甚至自己發明了拳法和棍法。年輕時,跟隨郭威和柴榮南征北戰,在戰場上屢立戰功,顯示出高超的指揮才能和勇敢無畏的戰鬥精神。他又有遠大的理想,注意建立自己的軍事力量,時機一旦成熟,就順理成章地發生了“陳橋兵變”。在當皇帝之後,趙匡胤也沒有裹足不前,他勵精圖治,在政治上,經濟上和軍事上都有很多的重大舉措,出現了著名的“建隆之治”。

    而李煜的能力是從一開始就很不自信,偏安一隅,得過且過。沉迷於靡詞豔曲之中,娛樂至上。而當他國破被擒之後,也沒有任何的臥薪嚐膽之舉,只是感嘆“一江春水向東流”罷了。

    綜上,兩人的能力延伸到治國與治軍之中,情況就不言而喻了,宋軍在戰場上披荊斬棘,屢戰屢捷;而南唐則是國力日漸衰弱,只能苟延殘喘。最終的結果當然是以南唐的滅國來告終,而以李後主的性格,他也不會以身殉國,只能是被囚後和小周後終日以淚洗面了。

    縱觀趙匡胤和李煜,他們不是一個重量級上的,一個是打天下時順便寫首詩,一個是寫詞時偶爾關心一下政治。趙匡胤是李煜面前無法逾越的高山,而李煜只是趙匡胤前進道路上的一塊大石頭而已。

  • 11 # 君山話史

    我來回答一下這個問題:

    第一,南唐往事

    南唐是盤踞在東南的一個地方割據政權,建國於公元937年,開國皇帝是雄才大略的李昪。李昪去世後,其子李璟繼位,此時正好遇上如日中天的後周政權。周世宗柴榮對南唐發動大規模戰爭,此戰令南唐元氣大傷,盡失江北之地,同時被迫取消帝號,向後周稱臣。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建立大宋政權後不久,南唐國主李璟去世,李煜繼位,便是南唐後主。

    第二,不稱職的國主

    李煜是很有才華的一個人,但他當國主卻是悲劇,非但是個人的悲劇,也是國家的悲劇。他在才華乃是在文學上,而非政治軍事上。如果僅僅只是沒有政治才能,但兢兢業業、日理萬機也不失為一個好君主。可是李煜完全就是昏君一個,史書上說他“性驕侈,好聲色,又喜浮圖,為高談,不恤政事”。

    第三,大宋的藩臣

    大宋帝國在消滅滅荊、湖、蜀等割據政權,南唐就成了宋太祖的下一個目標。地處東南的南唐風雨飄搖,為了自保,李煜向宋稱臣,並把國號改了,稱為“江南”。同時,他還自己降低了政府部門的規格,比如說,中書門下省改稱為左、右內史府,尚書省改為司會府,御史臺改為司憲府。在與大宋帝國的外交上,李煜小心謹慎,以藩臣之禮巴結宋太祖,可是他還是有一個底線的,這個底線,就是保持南唐的獨立。

    第四,宋太祖圖謀南唐

    公元973年,宋太祖趙匡胤派遣翰林學士盧多遜出使南唐(江南),盧多遜恩威並施,迫使李煜交出南唐的地圖。回到開封后,盧多遜向宋太祖報告說:“江東衰弱,可以削平。”

    古代打仗講究一個師出有名,雖然宋太祖想吞併南唐,可是人家已經低聲下氣、納貢稱臣了,要如何出兵呢?其實找一個藉口並不難。公元974年,宋太祖兩度派人出使南唐,召後主李煜入朝。其實他早就料定李煜肯定不敢來的,事實也是如此,而這正好給了他出兵的理由。

    第五,曹彬破南唐

    大宋名將曹彬被宋太祖任命為伐南唐軍總指揮,他從蘄陽發兵,攻入南唐。南唐守將望風而逃,宋軍兵不血刃,佔領池州。緊接著在銅陵之戰中,宋師大敗南唐水師,繳獲二百餘艘戰船。宋軍乘勝而下,連下蕪湖、當塗,屯兵於採石磯。

    李煜有大禍臨頭之恐,下令金陵全城戒嚴,以圖固守。曹彬的軍隊仍節節進逼,先後在白鷺洲、新林港口,已兵臨金陵城下。宋開寶八年(公元975年),金陵之役拉開戰幕。這戰圍城戰整整持續了十個月,並非南唐軍隊的戰鬥力有多強,而是曹彬有意控制攻城節奏,意圖以最小的代價取得最大的戰果。

    第六,李後主向曹彬投降

    在圍城期間,曹彬多次派人勸降李煜:“城必破矣,宜早為之所。”但李後主不聽。事已至此,曹彬決定發動最後的總攻。曹彬要求麾下諸將發誓,在攻破金陵後,不得妄殺一人。此時金陵城內已是物資匱乏,士氣低落。在宋軍的猛攻下,金陵城終於被攻破。

    李後主不知道等待自己的將是怎樣的命運。他讓人在宮殿裡堆滿了木柴,若是曹彬不接受他投降,就舉火自焚。曹彬並沒有為難李後主。他進城後,約束軍紀,不殺無辜,很快金陵城內就恢復了秩序。對於亡國之君,曹彬也表現出大將風度,並無不敬之處。曹大帥親自領著軍隊,整整齊齊地抵達宮城,李煜與眾臣在宮門處迎拜,奉表納降。

    伐南唐之役前後歷時一年,南唐的歷史被終結,十九州一百零八縣劃入大宋領土。

  • 12 # 薩沙

    主要是南唐和宋的實力相差太遠。

    南唐實際控制地域並不大,主要是今天的江蘇、安徽、江西、湖北省各一部。

    而宋則雄踞北方大部分土地,就實力來說遠強於南唐。

    中主李璟時由於與周邊各國多次興兵,945年滅閩國、入侵楚國。

    然而,滅楚所得的土地更是都被武平軍節度使劉言收復;滅閩國卻沒能得到閩都福州,泉州、漳州僅名義歸附,實際掌控的只有建州、汀州,得不償失。

    這兩次軍事進攻得到的很少,卻導致了曠日持久的戰爭,國力消耗十分嚴重,不到十年,南唐的國庫就消耗了一大半。

    由於實力相差太遠,在後周時代,南唐就已經只剩半條命了。

    後周多次發動對南唐的攻勢,迫使南唐稱臣,自稱南唐國主,後周得到了十四個州,六十個縣,長江以北幾乎全部丟了,門戶大開。

    所以到了李煜時代,南唐根本沒有實力和宋對抗,這也是為什麼李煜一直服軟的原因。

    到開寶四年(971年)間,宋相繼消滅了南平、武平、後蜀、南漢政權,此時南唐已經三面受敵。

    從軍事角度上來說,南唐基本是守不住的,沒法守。

    尤其當時宋軍佔據長江中游地區,建造了數千艘軍艦。

    南唐如果不能掌握長江的制江權,政權就有可能在非常短的時間內,被順流而下的宋軍消滅。

    當時從水路有武漢到南京,只需要二三天時間。

    事實也是如此。

    開寶七年(974年)十月十八日,中路軍曹彬部沿江東進,開寶八年(975年)正月十七日,曹彬率大軍攻南唐都城江寧(南京)。

    前後短短几個月,南唐實際就完了。

  • 13 # 電視劇裡看歷史

    李煜是個好詩人,但作為皇帝,他遠遠不夠格

    李煜者,唐元宗李璟之子也。五代末期南唐亡國之君。南唐這個國家基於南吳國建立,佔據著長江中下游平原包括江蘇、安徽在內的大片地區,這裡土地肥沃,人口富庶,南唐因此也是十國中唯一一個綜合國力可與中原王朝相抗衡的政權。

    這樣的政權本是天縱的霸王之資,可惜遇見了李煜

    李煜即位時,南唐國力已呈衰頹之勢,國內政治腐敗百姓賦稅沉重而且缺乏軍事將領,而李煜自己有藝術才幹,卻無政治才幹。李煜從本質上說是一個文人,很有情味,也注重豪華的局面,書法、繪畫和文章都很出色。

    但以做皇帝的角度而言,他沒有豪氣和統一天下的壯志,所以對於軍事不感興趣,即使有將領提出軍事要求,他也是竭力壓制。這種情況下北宋一天天強大而南唐一點點衰弱,而當趙匡胤收拾完小國能夠騰出手來的時候,南唐也就完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規模大的企業適合什麼樣的倉庫設計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