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5
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60446212888

    海嘯是由於地震、海底山崩塌方和宇宙天體的這三個原因的影響而形成的。 地震是引發海嘯的主要原因。當地震在深海海底或者海洋附近發生時,地殼運動造成海底板塊變形,板塊之間出現滑移,這造成海水大量的逆流,並引發海水開始大規模的運動形成海嘯。 海底山崩塌方則是因地震或海底火山爆發所引發,山崩塌方落下的沉積物和岩石也會導致大規模海水的運動,從而引發海嘯。

    而因宇宙天體的影響而誘發海嘯的情況則最不常見,通常隕石墜落海洋中會激起波浪,當隕石激起的波的能量足夠強大時,也會引發海嘯。

  • 2 # 化為孤島的鯨5

     海嘯是一種具有強大破壞力的海浪。水下地震、火山爆發或水下塌陷和滑坡等大地活動都可能引起海嘯。地震發生時,海底地層發生斷裂,部分地層出現猛然上升或者下沉,由此造成從海底到海面的整個水層發生劇烈“抖動”。這種“抖動”與平常所見到的海浪大不一樣。海嘯是一種災難性的海浪,通常由震源在海底下50千米以內、里氏震級6.5以上的海底地震引起。水下或沿岸山崩或火山爆發也可能引起海嘯。在一次震動之後,震盪波在海面上以不斷擴大的圓圈,傳播到很遠的距離,正象卵石掉進淺池裡產生的波一樣。海嘯波長比海洋的最大深度還要大,軌道運動在海底附近也沒受多大阻滯,不管海洋深度如何,波都可以傳播過去。

      海嘯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三個:地震、海底山崩塌方和宇宙天體的影響.

      地震是引發海嘯的最關鍵原因:當地震在深海海底或者海洋附近發生時,地殼運動造成海底板塊變形,板塊之間出現滑移,這造成海水大量的逆流,並引發海水開始大規模的運動,形成海嘯.

      海底山崩塌方:因地震或海底火山爆發所引發,山崩塌方落下的沉積物和岩石也會導致大規模海水的運動,從而引發海嘯.

      宇宙天體的影響:誘發海嘯的情況則最不常見,通常隕石墜落海洋中會激起波浪,當隕石激起的波的能量足夠強大時,也會引發海嘯.

      海嘯主要受海底地形、海岸線幾何形狀及波浪特性的控制,呼嘯的海浪冰牆每隔數分鐘或數十分鐘就重複一次,摧毀堤岸,淹沒陸地,奪走生命財產,破壞力極大。全球的海嘯發生區大致與地震帶一致。日本是全球發生地震海嘯並且受害最深的國家。

  • 3 # 楊大大的海苔

    第一,什麼是海嘯 海嘯是一種具有強大破壞力的海浪。

    第二,水下地震、火山爆發或水下塌陷和滑坡等大地活動都可能引起海嘯。 地震發生時,海底地層發生斷裂,部分地層出現猛然上升或者下沉,由此造成從海底到海面的整個水層發生劇烈“抖動”。這種“抖動”與平常所見到的海浪大不一樣。海浪一般只在海面附近起伏,涉及的深度不大,波動的振幅隨水深衰減很快。地震引起的海水“抖動”則是從海底到海面整個水體的波動,其中所含的能量驚人。 海嘯時掀起的狂濤駭浪,高度可達10多米至幾十米不等,形成“水牆”。另外,海嘯波長很大,可以傳播幾千公里而能量損失很小。由於以上原因,如果海嘯到達岸邊,“水牆”就會衝上陸地,對人類生命和財產造成嚴重威脅。

    第三,地震海嘯分兩種 海嘯可分為4種類型。即由氣象變化引起的風暴潮、火山爆發引起的火山海嘯、海底滑坡引起的滑坡海嘯和海底地震引起的地震海嘯。中國地震局提供的材料說,地震海嘯是海底發生地震時,海底地形急劇升降變動引起海水強烈擾動。其機制有兩種形式:“下降型”海嘯和“隆起型”海嘯。 “下降型”海嘯:某些構造地震引起海底地殼大範圍的急劇下降,海水首先向突然錯動下陷的空間湧去,並在其上方出現海水大規模積聚,當湧進的海水在海底遇到阻力後,即翻回海面產生壓縮波,形成長波大浪,並向四周傳播與擴散,這種下降型的海底地殼運動形成的海嘯在海岸首先表現為異常的退潮現象。1960年智利地震海嘯就屬於此種類型。 “隆起型”海嘯:某些構造地震引起海底地殼大範圍的急劇上升,海水也隨著隆起區一起抬升,並在隆起區域上方出現大規模的海水積聚,在重力作用下,海水必須保持一個等勢面以達到相對平衡,於是海水從波源區向四周擴散,形成洶湧巨浪。這種隆起型的海底地殼運動形成的海嘯波在海岸首先表現為異常的漲潮現象。1983年5月26日,中日本海7.7級地震引起的海嘯屬於此種類型。

  • 4 # 使用者6513272338

    知道能量守恆定律就很好解釋海嘯是什麼了。不管是海底地震還是海下核試驗 都會瞬間傳遞給海洋巨大的能量 這種能量表現形式即為衝擊波或者說為海浪 當然 在廣闊的遠洋麵上這種表現形式不直觀因為洋麵廣闊且距海底較深 能量若是不大很容易就在海洋中轉換成其他能量形式 海浪也就不大 但是 一旦巨大的能量在近海被釋放 能量本身來不及轉換 海床又淺勢必使能量積聚在有限度的海水中 就產生了滔天巨浪 利用潮汐發電即是利用海水中的能量。只不過較之海嘯中蘊含的能量 引力導致的勢能 是很溫和的了。

  • 5 # 地外天使講科學

    我是地外天使,學名:宇明。在海嘯形成研究方面已有五年時間,對於海嘯是怎麼形成的話題,可有發言權,敬請大家點選右上角關注我。依據歷代相關科學家記載分析表明,地球上經常會有地震現象的自然發生,平均每年可達上萬次不同等級的現象,這是地球核心高能物質運動過程的表現結果。而且地震現象大多數是在海洋的海底中發生的。當在海洋的海底中發生特大地震時,常會引發地震區域的地殼物質產生突發性變化而出現如下幾種情況:一是固態地殼斷層分裂併產生一條又寬又長的裂痕;二是地震區域部分海底地表物質會突然凸起;三是地震區域部分海底地表物質會突然下陷。當第一種情況發生時,海水就會沿著裂痕迅速地滲透下去,引發此區域的海水突然直線下降,當裂痕灌滿海水之後,隨即會產生一種強大的反向力量,又引發此區域的海水突然反彈上升而高出海平面甚多;當第二種情況發生時,此區域的海水會隨著海底地表固態物質的突然凸起而相應升高,具有一種巨大的升移力量;當第三種情況發生時,此區域的海水會隨著海底地表固態物質的突然下陷而相應地下降,也具有一種巨大的下移力量。此情形也會使海水產生一種巨大的反向力量,同樣會引發海水反彈升高物理現象的必然發生。以上三種情況,都會在海底特大地震發生過程同時同步地出現,會導致特大地震區域範圍內的水位突然高出水平面甚多,便使海洋此區域的海水湧現出一種巨大圓周海浪的擴張推動力量,並以形成巨大的圓孤海浪形態不斷地朝向海岸和陸地撲來。

    由於特大地震主震之後都會有頻繁餘震的延續,隨機走進裂痕中的海水會更多,這樣,就會引發海洋海嘯現象的自然發生。由此可見,人們就能明白這樣的一個原理:“在海洋裡有特大地震現象的頻繁發生,就會有海嘯現象的頻繁發生;地震的震級越大,所形成海嘯的破壞力程度就越大"。因此,地震與海嘯現象發生是關聯性的。況且,地震現象是地球核心高能物質運動過程積累地殼能量物質(碳化物沉積層,又可稱石油的原油層)的一種自然手段,是一種必然性現象,也是地球吸納能量物質的一種無法抗拒、無法準確預測的自然運動與變化規律。不知這樣的回答是否準確?!如讀者閱後覺得我說的有道理,希給個點贊。歡迎大家討論或提出不同見解。宇明於東莞市。

  • 6 # 創史人

    什麼是海嘯

    海嘯是一種具有強大破壞力的海浪。地震、火山爆發等都可能造成海嘯。

    海嘯的型別

    “下降型”:一些地震引起海底地殼的急劇下降,海水向錯動下陷的空間湧去,並在上方大規模聚集海水,海水在海底遇到阻力後,即翻回海面產生壓縮波。形成波浪,向四周擴散。

    “隆起型”海嘯:一些地震引起海底地殼的急劇上升,海水也一起抬升,並在上方積聚大量海水,因為重力作用,海水必須保持一個等勢面以達到相對平衡,於是海水從波源區向四周擴散,形成洶湧巨浪。

  • 7 # Vivian林樹

    海嘯就是由海底地震、火山爆發、海底滑坡或氣象變化產生的破壞性海浪,海嘯的波速高達每小時700~800千米,在幾小時內就能橫過大洋;波長可達數百公里,可以傳播幾千公里而能量損失很小;在茫茫的大洋裡波高不足一米,但當到達海岸淺水地帶時,波長減短而波高急劇增高,可達數十米,形成含有巨大能量的“水牆”。海嘯主要受海底地形、海岸線幾何形狀及波浪特性的控制,呼嘯的海浪冰牆每隔數分鐘或數十分鐘就重複一次,摧毀堤岸,淹沒陸地,奪走生命財產,破壞力極大。全球的海嘯發生區大致與地震帶一致。全球有記載的破壞性海嘯大約有260次左右,平均大約六、七年發生一次。發生在環太平洋地區的地震海嘯就佔了約80%。而日本列島及附近海域的地震又佔太平洋地震海嘯的60%左右,日本是全球發生地震海嘯並且受害最深的國家。

    海嘯是一種災難性的海浪,通常由震源在海底下50千米以內、里氏震級6.5以上的海底地震引起。水下或沿岸山崩或火山爆發也可能引起海嘯。在一次震動之後,震盪波在海面上以不斷擴大的圓圈,傳播到很遠的距離,正象卵石掉進淺池裡產生的波一樣。海嘯波長比海洋的最大深度還要大,軌道運動在海底附近也沒受多大阻滯,不管海洋深度如何,波都可以傳播過去。

    分類

    海嘯按成因可分為三類:地震海嘯、火山海嘯、滑坡海嘯。地震海嘯是海底發生地震時,海底地形急劇升降變動引起海水強烈擾動。其機制有兩種形式:“下降型”海嘯和“隆起型”海嘯。

    “下降型”海嘯:某些構造地震引起海底地殼大範圍的急劇下降,海水首先向突然錯動下陷的空間湧去,並在其上方出現海水大規模積聚,當湧進的海水在海底遇到阻力後,即翻回海面產生壓縮波,形成長波大浪,並向四周傳播與擴散,這種下降型的海底地殼運動形成的海嘯在海岸首先表現為異常的退潮現象。1960年智利地震海嘯就屬於此種類型。

    “隆起型”海嘯:某些構造地震引起海底地殼大範圍的急劇上升,海水也隨著隆起區一起抬升,並在隆起區域上方出現大規模的海水積聚,在重力作用下,海水必須保持一個等勢面以達到相對平衡,於是海水從波源區向四周擴散,形成洶湧巨浪。這種隆起型的海底地殼運動形成的海嘯波在海岸首先表現為異常的漲潮現象。1983年5月26日,中日本海7.7級地震引起的海嘯屬於此種類型。

    相對受災現場講,海嘯可分為遙海嘯和本地海嘯兩類。

    遙海嘯:遙海嘯是指橫越大洋或從很遠處傳播來的海嘯,也稱為越洋海嘯。海嘯波屬於海洋長波,一旦在源地生成後,在無島嶼群或大片淺灘、淺水陸架阻擋情況下,一般可傳播數千公里而能量衰減很少,因此可能造成數千公里之遙的地方也遭受海嘯災害。如2004年底發生在印尼的大海嘯就波及到幾千公里外的斯里蘭卡,1960年智利海嘯也曾使數千公里之外的夏威夷、日本都遭受到嚴重災害。

    本地海嘯:海嘯的大多數均屬於本地海嘯或稱為局地海嘯。因為本地海嘯從地震及海嘯發生源地到受災的濱海地區相距較近,所以海嘯波抵達海岸的時間也較短,只有幾分鐘,多者幾十分鐘。在這種情況下,海嘯預警時間則更短或根本無預警時間,因而往往造成極為嚴重的災害。

  • 8 # 體育話聊吧

    海嘯,由風暴或海底地震造成的海面惡浪並伴隨巨響的現象,是一種具有強大破壞力的海浪。是地球上最強大的自然力。

    當地震發生於海底,因震波的動力而引起海水劇烈的起伏,形成強大的波浪,向前推進,將沿海地帶一一淹沒的災害,稱之為海嘯。

    海嘯按成因可分為三類:地震海嘯、火山海嘯、滑坡海嘯。地震海嘯是海底發生地震時,海底地形急劇升降變動引起海水強烈擾動。其機制有兩種形式:“下降型”海嘯和“隆起型”海嘯。

    海嘯通常由震源在海底下50千米以內、里氏地震6.5以上的海底地震引起。海嘯波長比海洋的最大深度還要大,在海底附近傳播也沒受多大阻滯,不管海洋深度如何,波都可以傳播過去,海嘯在海洋的傳播速度大約每小時五百到一千公里,而相鄰兩個浪頭的距離也可能遠達500到650公里,當海嘯波進入陸棚後,由於深度變淺,波高突然增大,它的這種波浪運動所捲起的海濤,波高可達數十米,並形成“水牆”。

  • 9 # 亞馬孫蝴蝶

    海嘯就是由海底地震、火山爆發、海底滑坡或氣象變化產生的破壞性海浪,海嘯的波速高達每小時700~800千米,在幾小時內就能橫過大洋;波長可達數百公里,可以傳播幾千公里而能量損失很小;在茫茫的大洋裡波高不足一米,但當到達海岸淺水地帶時,波長減短而波高急劇增高,可達數十米,形成含有巨大能量的“水牆”。海嘯主要受海底地形、海岸線幾何形狀及波浪特性的控制,呼嘯的海浪冰牆每隔數分鐘或數十分鐘就重複一次,摧毀堤岸,淹沒陸地,奪走生命財產,破壞力極大。全球的海嘯發生區大致與地震帶一致。全球有記載的破壞性海嘯大約有260次左右,平均大約六、七年發生一次。發生在環太平洋地區的地震海嘯就佔了約80%。而日本列島及附近海域的地震又佔太平洋地震海嘯的60%左右,日本是全球發生地震海嘯並且受害最深的國家。

    海嘯是一種災難性的海浪,通常由震源在海底下50千米以內、里氏震級6.5以上的海底地震引起。水下或沿岸山崩或火山爆發也可能引起海嘯。在一次震動之後,震盪波在海面上以不斷擴大的圓圈,傳播到很遠的距離,正象卵石掉進淺池裡產生的波一樣。海嘯波長比海洋的最大深度還要大,軌道運動在海底附近也沒受多大阻滯,不管海洋深度如何,波都可以傳播過去。

    世界海嘯多發區為夏威夷群島、阿拉斯加區域、堪察加—千島群島、日本及周圍區域、中國及其鄰近區域、菲律賓群島、印度尼西亞區域、新幾內亞區域—索羅門群島、紐西蘭—澳洲和南太平洋區域、哥倫比亞—厄瓜多北部及智利海岸、中美洲及美國、加拿大西海岸,以及地中海東北部沿岸區域等。

    海嘯發生時,震盪波在海面上以不斷擴大的圓圈,傳播到很遠的地方。它以每小時600-1000公里的高速,在毫無阻攔的洋麵上馳聘1萬-2萬公里的路程,掀起10-40米高的拍岸巨浪,吞沒所波及的一切,有時最先到達的海岸的海嘯可能是波谷,水位下落,暴露出淺灘海底;幾分鐘後波峰到來,一退一進,造成毀滅性的破壞。

  • 10 # 網僧

    海嘯發生的因素有以下幾點,1月球引力變化,2地殼運動導致板塊挪移,能量激發。3人為因素,例如核爆4自然災害導致例如,火山噴發,地震等。海嘯是能量的轉移,直觀表現為海水倒退,海岸水位快速降低,隨之而來的就是好大幾十米甚至上百米的巨浪,產生的破壞力也是驚人的。

  • 11 # 不哈韓的小韓

    非常榮幸回答您的提問。

    在瞭解怎麼產生之前,我們先看看什麼是海嘯:

    海嘯是一種具有強大破壞力的海浪,它的波速高達每小時700~800千米,甚至更快,在幾小時內就能橫過大洋;而波長可達數百公里,可以傳播幾千公里而能量損失很小,所以影響的海岸線範圍也會比較大。

    常見的生成原因呢,像是水下的地震、火山的爆發或水下塌陷和滑坡等大地活動、甚至是颱風等氣象因素都可能引起海嘯。

    哎呀,一不小心就把產生原因給說了。

    不過呢,這些產生原因也是有要求的。比如海底地震,需要是震源深度在50公里以內、強度往往在6.5級以上的地震。水下火山爆發也有相應的強度要求。不然很難成規模。

    最常見的海嘯和地震有關,這也就導致了海嘯的發生區域和地震帶的分佈高度重合。統計上看,平均每6年就會有一次大的海嘯,其中日本是受地震海嘯影響最嚴重的國家。

    說到日本,這個相對狹長的島國,雖然經濟、科技等很發達。但是,在日本,颱風、海嘯、風暴潮頻發,而且各種資源匱乏,海平面不斷上漲還在慢慢減小日本的國土面積。

    這也就側面解釋了日本人人人自危的精神狀態,那種自律和危機感,以及在歷史上強烈的向外擴張的慾望,都和地理以及氣候因素有密切原因。
  • 12 # shazhiliang

    海嘯如何形成?

    海嘯是海下地震、山崩或者火山噴發引發的一系列巨大海浪。巨型流星撞擊海洋也能引發海嘯,但這種情況較為罕見。曾發現小行星撞擊痕跡的科學家表示,35億年前的小行星撞擊引發的大海嘯曾經吞噬整個地球,除了最高的山脈外,巨浪淹沒了地球上的一切。受大海嘯影響,大陸海岸線發生鉅變,陸地上的幾乎所有生物都走向毀滅。 如果擁有足夠能量,地震能夠導致海底發生位移,進而引發大量海水的突然移動,製造海嘯災難。海嘯的英文單詞“Tsunami”源於日語,在日本,海嘯實際上非常普遍。最近幾個世紀,死於海嘯的日本人多達數千名。海嘯並不是一個單一的海浪,而是一系列海浪,也被稱之為“波列”。在海嘯災難中,最初的海浪並不一定最具有破壞性。值得一提的是,海嘯並不是潮汐。 海嘯波的長度可達到60英里(約合100公里),最長相隔時間可達到一小時。海嘯能夠在不損失大部分能量情況下席捲整個海洋。2004年的印度洋大海嘯向非洲方向推進了3000英里(約合5000公里),抵達非洲時的能量也足以造成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科學家表示太平洋西北地區曾於1700年發生9級大地震,強震引發的海嘯導致可怕洪水,給日本太平洋沿岸地區造成巨大破壞。

    速度相當噴氣機

    海嘯能夠在不引人注意的情況下以每小時500英里(約合每小時800公里)的速度迅速抵達海面,不到一天之內便可席捲整個海洋。根據有關海水深度、距離以及引發海嘯的事件發生的時間,科學家能夠計算出海嘯何時抵達地球上的不同地區。 在開闊海域,海嘯在海面上的高度可能不到1英尺(約合30釐米),這也就是為什麼水手很難意識到海嘯發生。但強大的衝擊波能夠快速穿過海洋,速度有時與一架商用噴氣式客機不相上下。一旦抵達海岸附近的淺水域,海嘯的速度便會減緩。海嘯在海面上的速度超過海底,導致海平面戲劇性上升。 暗礁、海灣、河流入口和海下構造等地理特徵能夠分散海嘯的能量。在一些區域,海嘯只會導致海平面垂直上升幾英寸或者幾英尺。其他區域,海嘯則可導致海平面垂直上升100英尺(約合30米)。絕大多數海嘯導致的海平面上升幅度不超過10英尺(約合3米)。根據新聞報道,2004年12月發生的印度洋海嘯在一些區域的高度達到30英尺(約合9米)。在其他地區,目擊者稱海平面快速上升。海嘯引發的洪水可向內陸推進1000英尺(約合300米)以上,捲走巨石、汽車並摧毀房屋。 在最後抵達內陸地區時,海嘯並不一定以一系列巨浪的形式出現。它們可能更像是快速上升的潮汐,同時伴隨海下區域劇烈湧動,將人捲入海底,撕碎沿途的物體。整個海灘都會被海嘯掀翻。很多目擊者稱海嘯的聲音就像是貨運列車。

    導致巨大傷亡

    2004年印度洋大海嘯是有記錄以來破壞性最大的海嘯,共導致20多萬人死亡,很多人被大海無情吞噬。在2004年之前,破壞性最大的海嘯發生在1782年,由南中國海發生的地震引發,估計共造成4萬人死亡。1883年,南爪哇海發生的由印度尼西亞喀拉喀托火山噴發引發的海嘯共導致大約3.65萬人死亡。1868年,智利北部地區遭海嘯襲擊,共有超過2.5萬人喪生。 美國國家海洋與大氣管理局表示,太平洋是迄今為止最為活躍的海嘯多發區。包括加勒比海、地中海、印度洋和大西洋在內的海域同樣會產生海嘯。北大西洋發生的海嘯包括1775年由里斯本地震引發的海嘯,共導致葡萄牙、西班牙和北非的6萬人死亡。這場地震在加勒比海引發的海嘯高度達到23英尺(約合7米)。 自1498年以來,地中海曾發生37場海嘯,其中一些由當地發生的事件引發,其他則由相隔很遠的事件引發,例如1775年發生的海嘯,這場海嘯由葡萄牙附近發生的地震引發。所有這些海嘯共導致大約9500人死亡。1999年土耳其伊茲米特地震在馬爾馬拉海引發大海嘯。

    海嘯預警訊號

    地震是海嘯的一個天然預警訊號。如果感覺到強烈震動,前往不要在海岸停留。如果聽到地震發生的訊息,海嘯也可能隨之而來,公眾可以透過廣播或者電視獲得更多資訊。地震可以引發數英里外的海域發生海嘯。在地震發生後幾小時,海嘯便隨之發生。 目擊者稱曾在海嘯來臨前發現水面出現明顯的起落。如果發現海水異常便且快速後退,可能就說明一場海嘯已經在來的路上。這個時候,應立即前往地勢較高的地方躲避。印度洋海嘯之所以導致很多人死亡是因為他們走下海灘,觀察後退的海水。專家們認為,發現海水後退後,人們最多有5分鐘時間撤離危險區域。 海嘯是一系列海浪,最初的海浪可能並不具有最大的危險性。在最初的海浪抵達海岸之後,海嘯的危險性仍會持續幾個小時。海嘯波列可能以一系列海浪的形式出現,相隔時間在5分鐘至1小時之間。在此之前,海水會反覆出現後退和向前推進。為了避免成為海嘯的犧牲品,人們應一直遠離危險區域,直至聽到已經安全的訊息。

    印度洋海嘯的倖存者回憶說,當時的海水快速湧起,帶著可怕的力量衝向海岸。在海水退卻時,很多人被捲入大海。海嘯潮在海岸一帶的破壞性存在差異,在一個點破壞性較小,在相隔不遠的另一點則破壞性較大。但我們不能進行這種預測,因為將一個地區的海嘯與其他地區海嘯區別開來的跡象少得可憐。海嘯可以抵達跟大海相通的河流和溪流,如果發生海嘯,人們應該像遠離海灘一樣,遠離這些水域。

    如何應對海嘯?

    國家海洋與大氣管理局表示,由於開闊海域的海嘯波很難察覺,在海上行駛的當地船隻收到海嘯預警後不應返港,因為海嘯會導致港口的水面快速變化,帶來無法預測的危險水流。如果有時間同時水手獲得港口管理部門的批准,船隻業主可以駕船出海,應對海嘯。發生海嘯時,人們不應留在停靠在港口的船隻上。海嘯往往給船隻帶來重大損毀,摧毀吃水線以上部分。 由於意識到潛在海嘯可能淹沒美國西岸,國家海洋與大氣管理局、美國地質調查局、聯邦緊急事務管理局啟動了一項計劃,以更為準確地預測海嘯。隨著海嘯穿過大海,安裝在海床上的一系列靈敏的科學記錄器能夠測量上方海水發生的變化,將資訊傳送給浮標上的感測器,感測器隨後將資料傳給衛星並立即傳輸給預警中心。

    太平洋海嘯預警系統由26個成員國參與,負責監測太平洋地區的地震和潮汐觀測站。這一系統能夠預測地震引發的海嘯併發布海嘯預警。2006年6月,國際印度洋海嘯預警系統正式啟動。此外,政府也應該普及海嘯常識。如果感覺到或者得知地面強烈震動,人們無需等待政府的海嘯預警,應立即與家人和朋友前往地勢較高的地區躲避。

  • 13 # 願無境

    從根上來講人累傷害水族太多。與人累的報復。這個水在行走時很不樂地。特別兇猛的水行都是有東西在鞏制領導,不皆去的地方他們會不去,水中動物經過多年成長中也有很大的力量,人累為貪口欲讓自己延年益壽不顧一切。反召感來止命的後果不良。人能作到人愛物就成為物愛人,安全是胡相換成的,風也好,水也好,他們有人指揮的,希望人累給生命生物給一個愛心❤和諧,自然他們對人累感恩,(南無悉達多般怛那)

  • 14 # 愛之育之

    海水要足夠深

    海床的上下波動要足夠大

    在這種情況下

    才會發生海嘯

    故,警鐘長鳴

    #凌遠長著#

  • 15 # 科學漫步遊

    首先要了解海嘯的是什麼,海嘯的定義是因海底地震、火山爆發、海底滑坡或氣象變化而產生的破壞性海浪。

    海嘯按照產生原因可以分為三類,分別是地震海嘯、火山海嘯和滑坡海嘯。它主要受到地震活動 、海下的山崩和宇宙天體的影響而產生的。

    具體而言,地震活動是海嘯最主要的原因。在海洋中或在海洋附近,在地震的形成或減弱時都會發生海嘯。在地震發生時,海底板變形,造成海水移位。在地震減弱時, 地殼板塊之間相互滑動,造成大量的旋流,而引發了大量海水的置換和轉移。

    海底山崩也是海嘯產生的誘因之一,在板塊的消亡邊界處尤為常見。海底山崩常發生在地震期間或在海底火山爆發時。這些山崩以及地震中落下的沉澱物和岩石會使得大規模海水發生位移,引發海嘯。

    當隕石墜落到海洋之中會激起波浪,只有當激起的波能量足夠大時,才會引發海嘯,當然這種情況也並不常見。

  • 16 # 聽說科學

    海嘯,由海底地震、火山爆發、以及氣象變化等現象造成的破壞性海浪。其波速可能到達700~800千米每小時,波長能夠數百公里,傳播幾千公里之後能量損漸漸變小而消失;在海上的時候海浪可能不足一米,然而,到達海岸淺水地帶時,波長減短而波高急劇增高,可達數十米,形成含有巨大能量的“水牆”。

    海嘯主要受海底地形、海岸線幾何形狀及波浪特性的控制,海嘯形成的波浪牆,每隔數分鐘或數十分鐘就重複一次,能夠摧毀堤岸,淹沒陸地,奪走生命財產,破壞力極大。全球的海嘯發生區,大致與地震帶一致。

    通俗的講,海嘯具有種災難性,由震源在海底下50千米以內、里氏震級6.5以上的海底地震引起海浪。水下或沿岸山崩或火山爆發也可能引起海嘯,震動後,海嘯以漸漸擴大的圓圈波浪,不斷傳播到遠處。海嘯波長比海洋的最大深度還要大,軌道運動在海底附近也沒受多大阻滯。

  • 17 # 未來直通號

    海嘯是很常見的地球災難,在地震帶附近同時在海邊生活的人們應該有深刻的體會,我們也在各大災難影視劇中看到過這樣的景象。在海嘯發生時,可以在海邊產生幾十甚至數百米的海嘯,摧枯拉朽的橫掃一切阻擋它的事物,海嘯生成的最簡單的物理就是,當含有巨大能量的海水波動傳遞到岸邊時,由於海底深度由深急劇變淺,能量由海水的動能變成勢能,產生幾十甚至數百米高的海浪。

    在這裡我也對海嘯形成的原因可以總結歸納為以下幾種原因,我們按照發生的機率列舉如下:

    1. 海底地震

    這是最常見的海嘯爆發方式 一般震源在海底50KM以內,地震震級在6.5以上的引起的,這種方式是由海底產生,地震發生時,部分海底會猛然上升或下沉,會帶動深層次的海水作震動,產生的波動波長可達數百公里,波浪傳播速度可超過700KM每小時,是高鐵時速的兩倍。在海中傳播時能量基本沒有損耗,在到達海邊時,會形成“水牆”,衝入內陸,造成破壞。

    2. 核武器爆炸

    核武器包括原子彈和氫彈是人類目前能夠製造的最強大的武器,當然其威力可達幾百甚至數千TNT炸藥當量,1965年,美國在比基尼島上進行的核試驗,在距離爆炸中心500米的海域突然產生高達60餘米的海海浪,在距離中心1500米,海浪仍高達15米,這是海嘯武器的概念產生的初始,如果控制大當量的核彈,在海底特定位置爆炸,一方面可能引起海底地震,同時爆炸的衝擊波也會傳遞到海浪裡,形成海嘯,對敵對國家造成破壞。

    3. 小行星撞擊地球

    小行星撞擊地球可能是最有可能的恐龍滅亡的假說,2019年,美國科學家模擬了小行星“希克蘇伯魯”撞擊地球的情況,這顆直徑為14KM的小行星撞擊到海水中時,會瞬間形成幾千個核彈爆發的效果,引起全球海嘯,產生了高達1500米的海嘯,造成了6500年前恐龍的滅絕。筆者猜想,在恐龍之前的很多遠古文明的滅亡也可能跟小行星撞擊地球有關。不過小行星撞擊地球的機率很小,大家可以不用擔心。

    4. 月球軌道距離地球緩慢變小

    地球的潮汐主要是由和地球較近的月亮和太陽的引力引起的,如果月亮的軌道突然靠近地球,由牛頓第二定律可知,距離越近,引力越大,則引起的潮汐變化越大,當月亮靠近地球時,則由於對於地球的引力大增,極有可能引起地球的地震、巨型海嘯等產生,對人類社會產生毀滅性的影響。當月球距離地球足夠近,達到洛希極限時,則月球會被地球引力撕碎,在地球外圍形成星環,地球海水就會不再受月球引力控制,淹沒地球很多地區。

    5. 大質量天體靠近/外星人入侵(科幻)

    當大質量的天體或者超大質量的外星母艦靠近地球的時候,由於引力的作用,也會產生海嘯和地震,如美國科幻大片《獨立日2》中,超大的外星母艦靠近地球的時候,造成了地震和海嘯,將海邊城市變成廢墟,彷彿世界末日。

    6. 海底氣體突然釋放

    我們都知道,海底由於高壓低溫,儲存著非常多的可燃冰等氣體,如果由於海底火山爆發,或者海水升溫,這些氣體在極短時間內被釋放,也可能會造成海底海浪的振動,導致海嘯,不過這只是筆者的猜想,就算髮生也可能危害較小。

    7. 超大型動物 鯤

    莊子在《逍遙遊》中就有所寫過:“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裡也”,神話中的神獸到底存不存在,我們到現在也不清楚。不過按照莊子所說,鯤在海里翻個身或者躍出海面,都會引起海嘯吧,也許這也可能解釋一些用科學技術無法解釋的海嘯吧。畢竟世界之大,我們還有太多未解之謎。

  • 18 # 嘚兒架

    海嘯通常是由海底地震引起海底隆起和下陷所致,海底突然變形致使從海底到海面的海水整體發生大的湧動,形成海嘯襲擊沿岸地區。

    水下或沿岸山崩或著火山爆發也可能引起海嘯,雖然平時受颱風和低氣壓的影響,海面掀起的巨浪有時也高達數米,但浪幅有限,因此,衝擊岸邊的海水量也有限。

    而海嘯就不同了,海嘯的特徵之一是速度快,它的波速高達每小時700~800千米。在幾小時內就能橫過大洋,波長可達數百公里可以傳播幾千公里,而能量損失很小,在茫茫的大洋裡波高不足一米,但當到達海岸淺水地帶時,由於前浪減速後浪推過來發生重疊,因此,海嘯到達岸邊時波浪急劇增高可達數十米。形成含有巨大能量的“水牆”,迅速的襲擊岸邊的城市和村莊,瞬時吞沒所波及的一切。

    海嘯過後建築物倒塌,到處是殘木破板一片狼藉,雖然海嘯危害大但發生地震波與海嘯的到達有一個時間差,所以人們還是有機會預防和撤離的。

  • 19 # 鳳凰採摘園

    海嘯是一種災難性的海浪,通常由震源在海底下50千米以內、里氏震級6.5以上的海底地震引起。水下或沿岸山崩或火山爆發也可能引起海嘯。在一次震動之後,震盪波在海面上以不斷擴大的圓圈,傳播到很遠的距離,正象卵石掉進淺池裡產生的波一樣。海嘯波長比海洋的最大深度還要大,軌道運動在海底附近也沒受多大阻滯,不管海洋深度如何,波都可以傳播過去。

    水下地震、火山爆發或水下塌陷和滑坡等激起的巨浪,在湧向海灣內和海港時所形成的破壞性的大浪稱為海嘯。破壞性的地震海嘯,只在出現垂直斷層、里氏震級大於6.5級的條件下才能發生。當海底地震導致海底變形時,變形地區附近的水體產生巨大波動,海嘯就產生了。

  • 20 # 轉角的咖啡香

    說到海嘯,很多人會第一時間想到發生在2011年3月11日日本東北部海域里氏9級的地震並引發海嘯那些可怕的場景驚心動魄。其實更可怕的海嘯發生在2004年的印度洋!

    看過2004年12月26日新聞的人都心有餘季,來自印度洋的海嘯令20多萬人喪生,波及13個國家,這是200多年來死傷最為慘重的海嘯災難,有史以來人類遇到最可怕的海嘯!這些破壞性極強的世浪究竟來自何處呢?

    引起海嘯的原因有多種,比如海底火山的爆發,大規模的小行星撞擊(暫時沒有發生過),沿海大陸架的坍塌等等,但目前引起海嘯的最常見的原因還是海底地震。

    引發海嘯的地震通常與巨大的地殼板塊活動有關,這些板塊相互之間會不斷上下擠壓,當位於下層的板塊抵住上層板塊時,壓力會不斷增加,壓力增加會使上層板塊迅速上升幾釐米,同時又推動整個區域的海水上升,該區域的海水會一下子高出海平面幾釐米,這就形成了海嘯。(這幾釐米是很要命的,幾十釐米就是災難性了)

    這時板塊上的海水會向四處蔓延以恢復平衡,海水蔓延的速度極快,通常為每小時幾百公里,當海浪靠近陸地撞擊淺水時,波的能量會被壓縮,海嘯會隨之傳播開來,海浪的浪高會急劇上升,壓縮的能量會推動海浪上升,通常海嘯在靠近海岸時會逐漸減速,約為每小時“48”公里,而同時海浪的高度會達到“27”米,這就是海嘯的原理。

    科學家可以用監測水下地震的地震儀來探測海嘯,海嘯發生的速度很快,往往來不及反應,因此如果住在地震多發多的海濱地區,那麼遭受海嘯的襲擊可能性就大大增加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雷克薩斯是最低端的豪華車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