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點點8天下事

    古人沒事幹,整出來的一些所謂的禮,毫無意義,掃墓當作紀念已故情人,表達思念之情即可,至於用什麼方式,別過於糾結。

  • 2 # conan888

    那種沒有科學依據的東西就沒必要尊循了,國家將清明節定為全國節假日,緬懷先人先烈,這很好。 斯人已去,但他們為子孫後代、為社會發展做出的貢獻不能忘記,後輩應當銘記。

    清明掃墓,懷念故人,寄託哀思,喚起回憶,溝通感情。至於紀念形式,何必過多拘泥。帶束鮮花,放掛鞭炮,把藏於心底不能跟人說的秘密和鬼說說。把上墳和春遊結合起來,順便去郊外踏青散步,看看美女帥哥,欣賞一下燦爛春光,呼吸一下新鮮空氣,心曠神怡,何其爽哉。

  • 3 # 冒藍火的小農民

    今天就進入到了4月份了,大後天就是我們的清明節,在我看來,相比較於二十四節氣來說,清明節更主要的是一個傳統節日,因為早在明代時期就有實行清明節掃墓的活動,以之對祖先的“思時之敬”,在我們農村這種活動更是如此,而且我們這還講究做清明,只能早不能遲,特別不能當天做,所以昨天趁著天晴,就已經掃完墓了。

    那有人說,對於清明上墳的老話“前三後四,左五右六”是什麼意思?難道這祭祀還有什麼講究嗎?的確是這樣的,而且門道很多呢!

    通俗的解釋:

    所謂“前三後四”則就指的是祭祀的日子,老一輩的農民都講究“正清明不掛山”,就是清明當天是不能去祭祀的,因為當天是祖先活動的日子,不在“家”,正確的時間應該在清明節的前三天和後四天,剛好夠一個“七天”,時限剛好。就像我前面所說的,我們村裡就喜歡趕早。

    而對於“左五右六”的說法則就指的是祭祀的時間,農村風俗習慣就講究良辰吉時,因為一天分為十二個時辰,分別對應十二生肖,“左五”分別為子、醜、寅、卯、辰,“右六”分別是午、未、申、酉、戍、亥。唯獨不能巳時(也就是中午九點至十一點)掃墓,這都是不吉利的。

    我的看法

    畢竟屬於老一輩的風俗習慣,如今都講究文明祭祀,只要抽出時間去先輩們的墓前看望看望,倒上幾杯酒、帶上幾朵花,就是最好的緬懷,這些“前三後四、左五右六”的說法也就不是顯得那麼重要了。

  • 4 # 快樂25225

    清明上墳有何講講究?老話說:"前三後四,左五右六"是什麼意思?

    答:清明上墳是古代傳下來的文明文化,說明了我們中華後繼人昌。清明節"前三後四",不是隻能清明節那一天可以掃墓祭祖。而是每年清明節那一天(今年是3月12日)的前三天,後四天都可以掃墓祭祖,屬於清明節氣時間,龍人入宮,受古代皇封。所以說清明節的前三天,後四天都可以掃墓祭祖。

    "左五右六"的意思是,有些墳堆無人的掃墓祭拜的。比較親近的後人去給他們掃墓祭拜。

  • 5 # 村姑說村事

    在我們這裡農村人的心目中,清明節是已故祖先們在陰間的“春節”,這一天非常重要,後輩兒孫都要做到千里趕上墳,否則就會認為是不孝子孫,祖先不庇佑!

    清明節的講究和忌諱很多,其中以“前三後四,左五右六”的說法最具統攬和代表性。

    農村人講究過清明節不止一天,而是“前三後四”,也就是清明節的前三天(包括清明這一天在內)和後四天都屬於清明節期間,這七天內可以選擇任何一天去給祖先上墳祭掃,也可以做迀墳這樣的事兒。除了這七天,其餘的日子是不能到現場上墳掃墓和幹遷墳這些事兒的。所以現在遇到徵地拆遷的事兒,也是必須提早規劃,在這七天之內把墳遷走,否則就會耽誤一年!

    在這七天期間,小孩子身上要佩戴一種叫“紅蘭蘭”的串兒避邪!大人腰間要系一塊紅布條避邪,原因是這七天是陰間的日子,陰氣重。

    而“左五右六”說的是時辰。古人把一天分為十二時辰,分別是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老人們說巳時〈上午九點到11點〉為中點,左邊從子時到辰時為左五,右邊午時到亥時為右六。給先人上墳掃墓的時辰選擇應該在清明前三天選擇左五為佳,在清明後四天選擇右六為佳。

    此外,清明節上墳,這裡的農村人們要蒸一些麵食,男的後代一人一個蛇盤日,未出家的女子一人一個燕日,結了婚的女人一人一個水牛。還有什麼含猴日,上墳的時候要在墳上面把這些麵食滾一回,拿回家來再吃!意思就是得祖先庇佑了!回家的時候最好還要拿一把墳頭的麥苗或者一種草,長得茂盛的就好,寓意子孫後代欣欣向榮。

    今年清明節是4月4日,今天看到大街上走動的小孩子們身上已經帶起了“紅籃籃”,大人們也有繫上了紅布條。都提前準備好了!

    不過,今年因為疫情的原因,官方號召網上祭掃,嚴禁三人以上現場祭掃,看來原來清明節的那些講究和習俗也要改一改了!

  • 6 # 餘一鬥

    再過兩天就是清明節了。今年的情況有些特殊,很多地區的通知不允許,集體去公墓祭拜親人。這是因為疫情防控的需要,因為每年的清明節,很多公墓都會迎來大量的人員聚集祭拜親人,而這種人口流動很容易導致增加傳染的可能性。但是對於農村來說,由於墓葬分散在各地並沒有成片的公墓,所以相對來說要好一些。至少在我們當地農村,並沒有禁止農民上山掃墓,只是提醒不要進行大規模的家族式的祭掃,而是採取分散的零散的,以小家庭為單位的祭掃形式,或者採取其他網上祭掃。

    在農村清明節上墳的時候,有一種說法叫做前三後四,左五右六,那麼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這個話題。

    在我們當地,清明節上墳並不侷限於清明節那一天,在清明節前三天和後四天都可以作為上墳的時間。這是因為過去農村裡面,對於上墳非常重視,準備也非常充足。很多地方在清明節來臨之前,很長一段時間就開始準備清明上墳必備的一些東西。在我們老家清明節的時候一定要做清明果,其實就是糯米做成的小圓子,跟乒乓球那麼大。在清明祭祖的時候,要在墳頭上撒一片清明果。不管大人小孩都會去搶,回去吃了之後能夠得到祖先的庇佑和保護,讓小孩健康成長,讓大人財運亨通。

    當然俗話說五里不通風,十里不通俗,有一些地區說的前三後四指的是隻能在清明的前三天或者後4天上墳,而在清明當天不能上墳。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很多人認為在清明節這一天,祖先會出遊。如果在這一天上墳的話,碰到祖先不在家給他燒紙上香擺上公平,他也無法享用。

    另外在上墳的時間選擇方面也不是沒有規矩的。一般上墳趕早不趕晚,但同時也可以在下午上墳,要儘量避開中午的時間段,因為中午的時候屬於陽氣最盛,陰氣最弱的一個階段。這個階段一般祖先不敢出來,收不到公平,沒有辦法進行祭祀。所謂的左五右六指的就是以中午這一個時辰為臨界點,也就是11:00~1:00,如果從子時開始計算的話,前面有5個時辰,後面有6個時辰。這就是所謂的左五右六。

    當然這種說法帶有一定的迷信思想。從我們現在的觀點來講,可能並不科學,但是民間很多習俗作為晚輩應該尊重。而且清明祭祖是一項家族性的活動,不僅僅是為了表達對祖先的哀思,同時也是讓家人團聚的節日。很多地方在祭祀完祖先之後都會舉行聚餐等活動來聯絡感情,尤其是一些比較分散的家族,平時來往不多,但是趁著清明節上墳的時候都會聚到一起。像往年清明節,我們家族都會舉行非常盛大的家族大祭祀活動,至少有100多人參加。

  • 7 # 搬磚的農村娃

    今年的清明節是4月4號,這不馬上就要到時間了。清明節上墳的習俗在全國各地基本都有,但在具體講究上,各地又有所不同。我先來說一下我們陝西關中地區關於清明的一些講究吧。

    1、女人不許上墳

    女人不許上墳這個講究在許多地方都有,我們這裡也不例外。不論是過門的妻子還是外嫁的女兒,都是不允許去給祖先上墳的。至於這個講究是如何來的?我問了好多長輩,也沒有人能說清楚,他們只是說自古以來就一直是這樣的。我個人覺得,女人不許上墳的這個講究,肯定是古代重男輕女思想之下的產物。現如今,隨著社會的進步,女人不許上墳的這個講究在我們這裡正在逐漸的淡化,越來越多的女兒、兒媳都可以去給祖宗上墳了。但還是有個別的老人依舊在固執的堅守這個講究。

    2、上墳時帶去的物品不允許帶回

    在我們這裡,清明節去上墳時會帶一些祭品,常見的有水果、點心、酒水、紙剪的花、饅頭、炒的菜等等,這些帶去的祭品,去上墳的人可以在墳前吃掉一部分,比如說帶去的酒喝上兩口,帶去菜吃上兩口,剩下的就祭奠在墳前了,但一律不允許再帶回,不但祭品不能帶回,就連裝這些祭品的器皿也不允許帶回,比如說炒的菜肯定要用盤子裝吧?這盤子也是不允許帶回來的,至於這是為什麼?也沒有人能夠說得清楚。不知道你們那裡有沒有這個講究呢?

    說完了這些講究,我們再說一下題目中的前三後四,左五右六什麼意思?

    別的地方我不知道,但在我們這裡,前三指的是清明節這天的前三天,後四指的是清明節這天的後四天。在我們這裡,清明節當天是不去上墳的,都是在清明節的前三天和後四天去的,前三天去的是三年以內新墳,後四天去的是時間較長的老墳。至於清明節當天為什麼不去上墳,據說是和寒食節有關。清明節的前一天是寒食節,在古代,寒食節這一天是不能生活做飯的,只能吃冷食,但要去上墳掃墓,總要提前準備祭品呀,不讓生火,祭品就沒法準備,所以要麼在寒食節之前就準備好祭品把墳上了,要麼在寒食節以後在去上墳。

    至於左五右六,在我們這裡說的是左五右六不能去上墳,古人將一天分為十二個時辰,“左五”是子、醜、寅、卯、辰,“右六”是午、未、申、酉、戍、亥。左五和右六之間是巳時,用現在計時來說巳時就是上午的九點到十一點,也就是說除了九點到十一點之外,其他的時間段是不能去上墳的,至於是為什麼,我也不知道,但在我們這裡上墳確實都是在上午的九點到十一點之間進行的。

    我個人覺得,清明節就是對逝去親人的一個緬懷,藉著上墳掃墓來寄託對逝去親人的思念之情,因此心意最重要,至於那些七里八里的講究,想遵循就遵循,不想遵循也可以,搞得那麼複雜,有什麼意義呢?大家覺得我說的對不?

  • 8 # 指尖三農

    清明上墳有何講究?老話說“前三後四,左五後六”,什麼意思?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清明節是中國傳統民俗節日,祭拜祖先是其中主要活動。每到清明來臨之際,總要三五成伴地去給祖先上墳,當然清明前夕,也會有家裡的長輩,提前去打理雜草,修繕墳墓、墓碑等,以產生後輩人丁新旺的含義。對於農村比較重要的日子,清明節上墳有什麼講究呢?老話說“前三後四,左五後六”又是何含義呢?

    清明節上墳,時間上可以遵循“前三後四”,不必非得當天祭拜

    今年的清明節在4月4日,這兩天已經陸續有人來村裡墓地上墳,不同於大年三十上墳,清明節的上墳時間並非固定的。有些地方的習俗,只要“前三後四”回來上墳都可以,沒有絕對的清明節當天過來;有些地方甚至清明節當天不上墳,只能提前來或者推後。

    不過指尖當地也有類似的說法,只是說清明節前後上墳的時間更長,前後四五天都是可以的。雖然,各地對於清明上墳的前後時間要求不同,各地遵循當地的習俗即可,不過清明上墳宜早不宜遲,這是各地都類似的說法。這個裡面的早,一是儘量清明之前去上墳,二是上墳的時候不要太遲,一般上午午飯後上墳,不要推遲到傍晚以後再去。

    清明上墳有講究,祖先祭拜完成,要給鄰居祭拜,“左五後六”就是“左鄰右舍”的含義

    小的時候,指尖跟著父親去上墳,每次都要在父親的指引下,認清楚自己家的祖墳有哪些,家族中到底是什麼關係。除了“認祖”之外,還要認一認周邊的墳墓。每次上墳燒紙的時候,也要給周圍墳墓燒點,按照父親的說法是,給祖先打點好鄰居關係,讓讓他們照顧照顧祖先。

    不僅如此,村裡原來有個五保戶,每次去上墳都要專門給他燒紙,這其實是村裡的傳統活動。大家考慮的是,他沒有子女,喪事也是村裡安排,大家都能來伸把手,把他當成全村的祖先,共同來祭拜。村裡有句話,祖先不怕多認,但是不能遺漏。這實際上也和人們的價值觀相同,處好鄰里關係。

  • 9 # 畜禽養殖學堂

    今年的4月6日就是清明節。清明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之一,至今已經有兩千五百多年的歷史了。清明不僅和天氣、氣候掛鉤代表春天的節日,更是緬懷先烈,表達對祖先的懷念之情的一個節日。根據國家規定,會有三天的假期讓人們祭祖、踏青。

    清明節大約從商代開始,由來已久,也形成了很多文化習俗講究。包括有老話說“前三後四,左五右六”,那是什麼意思呢?

    中國的清明法定假日是三天,可以讓遠處的人們趕回故鄉祭祖。“前三後四”是說的清明去上墳的時間,也就是在清明的前三天或者後四天去祭祖都是可以的。當然在清明節這一天最好,但是由於春耕的繁忙加上有很多人外出打工,可能不能都在清明節這一天去祭祖。所以油然生出“前三後四”的一個祭祖習慣。

    而至於說“左五右六”是指祭祖的時辰,老一輩認為上墳要在早上五六點就去,不要過七點,避免中午太陽大,或者陽剛之氣太重等等。

    就像古代遵循的“寒食節”,據史籍記載:春秋時期,晉國公子重耳為躲避禍亂而流亡他國長達十九年,大臣介子推始終追隨左右、不離不棄;甚至"割股啖君"。重耳勵精圖治,成為一代名君"晉文公"。但介子推不求利祿,與母親歸隱綿山,晉文公為了迫其出山相見而下令放火燒山,介子推堅決不出山、最終被火焚而死。

    晉文公感念忠臣之志,將其葬於綿山,修祠立廟,並下令在介子推死難之日禁火寒食,以寄哀思,這就是"寒食節"的由來。在最開始的時候大家都要禁菸火,吃冷食;到後來發展為祭祖、踏青等風俗。

  • 10 # 李子說農

    清明上墳有何講究?農村老話說“前三後四,左五右六”,是什麼意思?

    今天是4月2日,後天的4月4日就是清明節了。而清明節的三天假期,也是人們掃墓、旅遊的日子。但是由於“十里風俗各不同”的原因,我們這裡在清明節這一天是不能上墳,而是在清明的前一天,寒食節的時候,必須是家裡的長輩去上墳。

    而作為年輕人的我,自然不懂得為什麼不能清明節這一天上墳的意義,只能是問村裡的老人。而老人則說,清明上墳也不是隨隨便便的,而是有很多的講究,比如按照老話說的“前三後四,左五右六”這樣去上墳。這是什麼意思呢,有什麼道理?李子來回答。

    農村俗語:“前三後四,左五右六”的意思?“前三後四”這句話的意思:

    老人們認為在給祖先在上墳的時候,不是趕著清明節這一天去上墳,而在上墳的時候提前三天或者延後四天,而農村裡也有“清明節不掛山”這一說,如果在清明節這一天上墳,對祖先們也怠慢的,這是因為如果清明節當天上墳的人比較多,就把祖先給空下了。所以很多地方也就有“清明不上墳”的說法,比如我們這邊在寒食節的時候去給祖先上墳。

    那麼為什麼要在“前三後四”這七天的時間去上墳呢?農村裡迷信的老人是這麼理解的,人去世後是有個頭七的,就是七天的意思。而上墳也是以七天為一週期。由於上墳的時候錯開這些時間(前三後四)去上墳,祖先也能夠很快受到貢品的,而不是趕在清明節這一天的堵。

    當然還有一個意思,是說:在古時候由於交通不發達,某城裡的一位大官也是在清明節回鄉祭祖,但是由於路途遙遠的原因,這大官回來的時候不是趕早就是趕晚,在清明節這一天準時的時候是不多的,由於大官回鄉祭祖也是很隆重的,只用一天打時間也是不夠的。因此他也給皇上上書了一本奏摺,在清明節的時候早以“前三後四”的時間來上墳,久而久之這樣的上墳方式也被漸漸地流傳下來。

    “左五右六”又是什麼意思:

    而村裡老人說,在上墳的時候不僅講究前後的時間,而也將就上墳的時辰,並以“左五右六”的時辰為最佳,不然也會對祖先不敬的。那麼什麼是“左五右六”的時辰麼?

    在古代,上墳的時候也是講究良辰吉時的,而“左五右六”就是上墳的良辰吉時。那時候一天是12個時辰的,分別為子、醜、寅、卯、辰時,以及午、未、申、酉、戍、亥時。而老祖宗認為,上墳的時候這上面11個時辰都是可以,就是不能在巳時(中午的11點至1點)進行掃墓,而這是一天中太陽照射最毒的的時間,也是對祖先們不尊敬的。

    但是來說,雖然這“左五右六”的時間都能墳,但是最好也是以早上太陽出來之前,或者下午太陽剛剛下山為最佳的。而這也是目前的人們的上墳方法。

    綜上所述

    雖然按照農村俗語來說:“前三後四,左五右六”有很多講究,但是來說還是很迷信的。而現在都是提倡的文明祭拜,一些上墳燒紙的現象也被廢除了,取而代之則是採用送鮮花的方式來祭拜祖先。

  • 11 # 農事隨談

    馬上清明節就要到了,想起了農村老人說的一句俗話“前三後四,左五右六”,是什麼意思呢,與清明上墳又有什麼關係呢,今天就來說說這方面的話題。

    清明節上墳主要是去祭祀,一般人都比較重視這個習俗,如今已到了4月初,清明節也會放假三天,為了讓大家清明上墳有充足的時間。如果說是上墳的時間沒有特別的要求,也可以在清明這天,也可以提前幾天,最好是選擇上午去。其實,很多人會選擇清明這一天上墳,剛好是這個祭祀的節氣,天氣也會下著小雨,比較符合氣氛。由於上墳的時間不確定,農村老人也就總結出了前三後四的說法,說的是在清明節前的3天和後天都可以去上墳。這樣就給人留出了時間,不用都趕在清明節這一天上墳。

    農村地區還有一個奇怪的習俗,如果是上新墳,就要在清前節前去上墳,是單墳,還要挑選單日子,假好說墳裡是兩個老人合葬,就要挑選雙日子去上墳。上墳的時間,也有一些說法,最好是在五六點鐘之前,因為這個時候正是卯時,太陽還沒升起來。如果再晚一些,太陽出來了,祭祀的“紙錢“就起不到作用,所以就有了左五右六的說法。當然這些只是一個說法,並沒有依據,以現在人們上墳的時間來看,很難在五六鍾之前就上墳,那個時候都還沒有起床,天還沒亮,去上墳的話也會感到恐懼。

    總之,清明節上墳的說法很多,“前三後四,左五右六”只是上墳時間上的一些說法,現在人們上墳的時間都是靈活安排,並沒有按照這個時間來安排。

  • 12 # 老張談三農

    清明節馬上就要到了,每年清明節的時候,我們家裡都要聚集很多人,因為我姓“張”,而我們張這個姓又是我們國家人數最多的姓之一,全國姓張的人加起來人數將近9000萬人。而老張所在的家族人員也的確非常龐大,我們村子和附近幾個村子裡面姓張的我們全都是一個張家,所以每年去我們張氏祠堂那簡直就是人山人海,最起碼也有兩三百人。

    清明節上墳在我們這邊還是有很多講究的,那些講究很多人時候已經說不出來到底是因為什麼,也不知道是怎麼來的,反正祖祖輩輩就是這樣流傳下來的,下邊就和大家說道說道:

    首先,新媳婦要叩頭認祖。因為我們家族人比較多,基本上每年家族裡面總有人結婚,所以每年清明節掃墓的時候,其中有一個重要環節就是新媳婦的認祖。因為自古以來出嫁的女兒就是潑出去的水,從此以後和孃家沒有關係了,在古代是要改姓的,比如說孃家姓李夫家姓張,那麼名字就要改成張李氏,代表的是以後是張家的人了。現在由於沒有這麼多繁文縟節了,所以改名字就不用了,不過要在清明節這一天,在家族祠堂有家族裡面的老人主持祭拜祖先,代表獲得了祖宗的認可,不是以後才算是我們張家的兒媳婦,算是一家人。

    第二,出嫁女孩不得參與祭祖掃墓。在我們張家,出嫁的女兒已經不算是家裡人了,所以不能夠參加家族裡面的祭祀活動,尤其是不能進入家族祠堂,因為家族祠堂是不允許外人進入的,出嫁的女孩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已經是別人家的人了。不光是出嫁的女兒,即便是嫁出去後便離了婚又回來的女孩兒也是不能夠參加家族祭祀活動的,因為在我們這裡有一種說法是“女奔前夫”,意思是即使離了婚之後最後死了女的也是會和自己前夫在一起。

    除了上邊說的兩個規矩之外,我們這邊還有很多的規矩,比如說下邊要說的“前三後四,左五後六”,“前三後四”在這裡說的是死亡時間是三年以內的,都屬於新墳,這個時候咱們清明節掃墓的時候,要在清明節前三天就去。此相反的是,如果要祭拜掃墓的是已經死去超過三年的親人,那麼只能在清明節過了四天之內掃墓。到這裡可能很多人會問,那清明節這天干啥?原因是在我們這裡有一種說法,說的是清明節這天掃墓的都是家裡面沒有後人的。

    “左五右六”指的是上墳掃墓的具體時間,這個其實現在很多人已經不瞭解了,也不講究了,說的具體意思是如果掃墓的墓主是年輕人,這個主要判斷年紀是五十歲,說直白點就是五十歲以前去世的人,給這種人掃墓的話要選擇早上,也就是中午12點之前的五個小時,如果是給活到五十歲以後去世的人掃墓上墳,那麼就選擇中午十二點以後6個小時之內這段時間都可以,這個也是很有說法的。

    其實現在這種規矩越來越不計較了,因為如果完全按照以前的規矩來說的話,現在根本沒有多少人能來掃墓。現在我們這邊很多人平時都在工作掙錢,更有很多人現在已經搬離了所在的農村,也只有在清明的時候才會回來,很多人連過年都不會回來。再加上現在很多都是獨生子女,如果在外地上班安家的話,清明節能夠趕回來上墳掃墓已經非常不錯了,至於其他的,也不能太過於苛刻的要求。

  • 13 # 容者家的小院

    大家好,我是容姐,河北石家莊晉州村裡人。在容姐還很小的時候,就經常在清明的時候,跟老媽去給姥姥姥爺上墳。那時老媽經常說:“早清明晚十月一”意思是在清明的時候,會提前十來天就開始有上墳的了,而在十月一的時候,人們只會在十月一前三天上墳。那清明上墳有什麼講究呢?老話說的“前三後四,左五右六”又是什麼意思呢?

    清明上墳有什麼講究呢?

    清明在容姐這裡叫寒食,在清明的時候,人們上墳都會對逝去的老人說,家裡都過得很好,請逝去的老人放心。從來不會在清明上墳的時候,說一些不該說的話語,讓逝去的老人操心。

    再有在容姐這裡,如果有兄弟姐妹的,上墳的時候,都會相約一起去祭奠老人。這樣讓逝去的老人看到兄弟姐妹都很和睦,也會更加安心。

    還有在清明上墳的時候,男人都會拿上一把鐵鍬,然後向墳上填土,其用意也是在為逝去的老人修補房屋。

    清明上墳的“前三後四,左五右六”是什麼意思?

    前面容姐說了,在容姐這裡,人們在清明上墳的時候,都會提前幾天去上墳的,而在清明這天的時候,卻很少有人再去上墳了。不過在容姐附近的辛集那裡,有的地方就會是都在清明這天上墳。所以說地方不同,鄉俗也會不同吧。

    至於說到“前三後四,左五右六”,容姐覺得應該說的是時間,在容姐這裡,絕對沒有在清明以後再上墳的,而且人們上墳,也只是會在上午上墳,下午就再也沒有人去上墳了。不過這前三後四,左五右六應該說的跟容姐老媽說的一樣,都是上墳的時間,可以是前三四天,也可以是前五六天吧。

  • 14 # 青春拋物線耶

    清明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又稱三月節,祭祖節等,源自上古時代的祖先信仰與春祭禮俗,兼有自然與人文兩大內涵,掃墓祭祖與踏青郊遊是清明節的兩大禮俗主題,這兩大傳統禮俗主題在中國自古傳承,至今不輟。

    清明節不僅有利於弘揚孝道親情、喚醒家族共同記憶,還可以促進家族成員乃至民族凝聚力和認同感。清明節融匯自然節氣與人文風俗為一體,是天時地利人和的合一,充分體現了中華民族先祖們追求天地人的和諧合一,講究順應天時地宜、遵循自然規律的思想。

    清明上墳在清明前後,各地有所差異,按照習俗,一般在清明節上午出發上墳,拜清方式各地有所不同,常見的做法一是整修墳墓,二是掛燒紙錢、供奉祭品。掃墓時首先整修墳墓,主要是清除雜草,培添新土,然後叩頭行禮祭拜。這種行為一方面可以表達祭祀者對先人的孝敬,另一方面,在古人的信仰裡,祖墳和後代的興衰福禍有莫大關係,所以整修墳墓是不可輕忽的。所供奉祭品主要是食品,各地不同,都是當地人認為的並且按祭祀者的經濟能力能拿出來的美味佳餚或者時令特色食品。

    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關於清明上墳的老話,代表了部分地方的祭祖習俗:前三後四,左五右六。

    所謂前三後四,這種說法起源於寒食節,古人認為在寒食節的前三天和後四天祭祖為最佳時間,而寒食節這天因為禁火、冷食等原因不適宜上墳燒紙。

    左五右六,一種說法是說添墳培土的時間,古人認為清明當天不能培土,要提前五天或者六天的時候做這項工作,為表對逝者的敬重,故提前培土。還有一種說法是指的時辰,古人有十二制時左五右六認為是早上五六點鐘,也就是卯時,這個時間太陽陽氣還不是很旺盛,適合祭掃。

    總之這些都是對先人的思念和尊敬,是願逝者安息,生者安康的美好願望。

  • 15 # 味哎兒

    清明節本清雅之事,初春時節草初冒出地面,樹掛小春嫩芽,寒去暖來,貓一冬的人們,可戶外伸伸手溜溜腿活動一下身子骨了,此名踏青。

    由於是去野外踏青,漸順帶腳祭祭亡者,這才有清明上墳式。

    本人處習俗是早清明,晚十一。沒有前後右左的說法,此說不知哪地方的。

    清明節源於寒食節。

    寒食節源於熟熱食後,為教育子孫珍惜現時光,用懷舊方式的涼食作例子,形成的節日。後世改成王負恩人令民冷食不準生火做熱食,形成的節日了,歸啥都往名人名家或王上靠的輿論製造神化王及名人名家的手法。

    古人把人間稱為山水外,也稱為煙火。即居於後有靠山防洪水,前有水面汲水容易,而飲煙灶火就是做飯菜,家家戶戶村村寨寨做飯,炊姻漫飄,灶火紅紅,就顯得生氣勃勃的,興旺發達,繁榮昌盛了。

    活人生活的舒服快活,不能忘記亡故者,因趁寒食節,祭奠一下故者,這就是清明上墳。

    而野外踏青帶飯食是涼的,從而與寒食重合。

    上墳是添土,即往墳包上再加點土,屬為亡故人修房子。

    清明上墳趕早不趕晚,從而可提前幾天,清明一過不再進行。且早晨與晚上進行,從而上午11點至下午3點之間不宜上墳。

    十月十一是掃墓,即春夏兩季草長的太旺,秋天了,把墓周圍雜草除盡。掃墓可晚些日子,不可提前,也早晚時舉行,午間不宜。

    午間不宜是由天乾物燥易於失火,早晚露霧多則減少發生火災,且人還須忙工作。

    這就形成春祭與秋祭的兩祭公共日。

    而亡者忌日,各節日,續譜日,有重大廟議項事時的誥祖式,婚與生子等由各家戶視自家時日自主進行。

  • 16 # 潤澤424

    意思是清明前三天或後四天這個期間都可以去上墳!沒有什麼講究,根據本地的風俗習慣給世者帶點生前喜歡的食物等紀惦一下唄!

  • 17 # 胡楊知我心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雖然說清明節是舉國同慶,但是在我們那裡,可能是因為10裡不同集,百里改規矩吧!說法和講究都是不一樣的。

    在我們那裡有“早清明,晚十月一”的說法。意思就是說清明祭祖,必須是清明節提前幾天進行;晚十月一就是農曆10月初一之後進行,這樣是和農忙有著一定的關係。

    因為清明之後天氣漸漸的暖和了,人民就開始投入到農忙。清明時節去上墳,一般都是家裡的輕壯勞力帶上男孩去完成的。

    小時候我很好奇,為啥我爸帶我哥去,不讓我去?我奶奶就會告訴我:小閨女不興去。我悄悄的在後面尾隨。

    遠遠的看著我爸圍著一個大墳,挖出一鐵鍬,又一鐵鍬的土培到墳上,最後,挖一個圓圓的土塊放到墳頂上。然後就開始在墳的半腰燒紙錢,等火燃盡啦,確定沒有啥隱患啦,我爸才帶著我哥回家。

    回家了我就問我爸,挖土培墳上啥意思,我爸告訴我說:培土是每年都要進行的事情,意思就是說怕先人的房子漏雨,提前在夏天雨季來臨之前,給先人們把房子都修理修理。

    我爸隨便又給我講了個故事――說過去有一個人天天做夢,夢到他媽大夏天的,渾身溼漉漉的、凍的發抖的告訴他:孩子啊房子漏水,你媽冷的受不了。這人跑到他媽墳上一看,野兔在他媽墳墓裡築了窩,下大雨他媽的墳就塌了。這人在他媽墳上哭了一場,天晴了啥事情不幹,把他媽的墳給好好的修了一通。

    最後這個事情一傳十、十傳百的就傳開了。從此每年清明節祭祖,掃墳就是這樣來的。清明節祭祖完了就開始農忙了。

    晚十月一啥意思呢?就是過去生產力底下,從秋收,到犁地,再到把麥子種到地裡去,這是一個不短的過程,等一切都幹完了,天都冷啦!有的十月一都過完好久了。

    經歷了一個夏天,先人們的墳墓是不是安全的呀?他們的靈魂能不能過一個溫暖的冬天啊?他們在陰曹地府有沒有錢花呀?所以一年的第二次掃墓開始了,同時再給先人們送點零花錢

  • 18 # 從何而來

    清明未到,孝順的人此刻已經在上墳掃墓了。往年到了3月份,蘇嘉杭基本上所有的高速,都是已經封堵了。很大一部分原因在於交通方面的壓力,導致上墳掃墓必須要提前。

    但是以前啊,在農村裡的風俗習慣啊,清明上墳掃墓講究“前三後四,左五右六”。

    是因為清明節原本是好幾個節日如寒食節、上巳節等等融合起來的。並不是指具體的哪一天叫清明節。清明祭祖節期很長,有10日前8日後及10日前10日後,前後將近20日的這種說法啊。

    現在確定到具體的某一天為清明節,是因為這是申遺之後,國家確定的法定假日。

    前三後四的說法,就是指的以鬥指乙,太陽黃經15°這一天為基準,掃墓在這一週之內完成。

    也就是說在這一天的前3天到後4天都是掃墓的首選日子;當然也有一說,掃墓祭祀要縫單日。

    這裡面有一個例外,就是寒食節當天,不要去祭祀。因為以前人注重寒食節,寒食節當天是不允許生火做飯的,自己吃的啊,都是提前準備好的酥餅、糕團之類可以冷食的東西。但是掃墓祭祀的話是需要準備煙火氣的祭祀物品,包括一些掃墓祭祀用的食物。所以顯然這一天如果重合了,這是非常不方便的。

    左五右六的說法就是指,在掃墓祭祀的當天,最好是在早晨的五點到六點,也是是卯時兩刻左右完成祭祀。

    因為這個時間點,空氣最清新,而且天色已亮,正是太陽剛剛露臉,冉冉初升的那段時間,也是古代衙門裡,剛剛開始辦公點卯的時間。也可以因此表現出對祖先祭祀的誠意啊。關鍵的是,掃墓祭祀完畢之後,可以有一整天的時間去踏青或做其他的事情,仍然可以擁有完整的一天。

    但其實現在這種情況都是完全不具備了啊。因為這個點,很多墓園可能還未開門。所以正常的掃墓主要集中在上午,中午在當地吃個飯,下午踏青遊覽再稍微休息一下,傍晚時分便回去了。下午過了2點之後再去掃墓,其實對一天的安排就不太合理了。

    當然十里不同風,每個地方的掃墓風俗習慣是不一樣的。而且隨著時代的變遷,很多風俗習慣的湮滅。我們不可能做到跟以前人一樣。但是對自己的祖先和已故的親人心存感恩和善念,在這些特定的日子裡去灑掃追思,這就足夠了。

  • 19 # 乃翁好茶

    前三後四是指清明日的前三天和後四天都可以,左五右六是指凌晨五六點最好,過了陽氣太盛不利於前輩將晚輩送的紙錢撿回家。

  • 20 # 執判者

    清明古有節,祭掃遠祖為清明前半月,近祖為清明前九日常見,近嗣五代內為清明前三日,但一宗一姓又有區別,不一一類舉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想買一臺手機3000-4000左右的,有什麼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