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胖兔媽的育兒魔法書
-
2 # 言勸
孩子到了三歲是一定要上幼兒園的,老人再多,照顧的再好,也不能替代幼兒園對孩子的教育。
首先,要說的是老人帶孩子對孩子的影響。“隔輩親”也的確害了孫子輩,溺愛的孩子任性、霸道、傲慢還脆弱。老人憑老經驗教孩子,也給孩子成長帶來了諸多不利。
其次,幼兒園是孩子成長的樂園。幼兒不只是託管孩子,更重要的是能學習在家裡學不到的東西。在幼兒園裡也不只是識幾個字,唱幾首歌,畫兩幅畫那麼簡單,而是讓孩子塑造了自我。
其三,幼兒園能夠培養和提高孩子的各種能力。能提高孩子的自理能力;鍛鍊孩子的交往能力;培養孩子的競爭能力;建立孩子的集體觀念;有利於孩子“三觀”的形成。
-
3 # 靈心慧語
幼兒園還是要上的。為什麼呢?
作為人,我們最終都是要進入社會的,除非以後孩子想去過原始的生活。而幼兒園就是孩子的第一個“小社會”。而在這個“小社會”裡學到的不僅僅是知識,更多的是如何獨立,如何交際等生活技能。畢竟我們不可能永遠陪在孩子身邊。
不同的孩子進入幼兒園會有不同的反應。有的會排斥,有的會高興。而這,是考驗孩子和家長的第一道問題了,同時也能看出每個孩子的心理影響。要讓孩子很好地渡過這一關,需要家長提前做好準備。可能對我們家長而言,上幼兒園是一件很簡單的事情,但是對孩子卻是一件大事。因為有環境的改變,面孔的改變等等。
那麼既然如此麻煩不如不去了吧。的確家裡有老人照顧,孩子能吃飽穿暖。但是既然我們是社會中的人,人際的交往是不可避免的。而且有些錯誤在小的時候犯,這樣能提早地發現問題並改正過來。不要讓成年後的我們再去犯幼兒階段出現的錯誤。
-
4 # 妞妞媽媽
家裡雖然有四位老人幫忙帶孩子,我認為孩子還是要上幼兒園。為什麼呢?因為以下幾個原因:
一是孩子到了二三歲後,就有和小朋友交往的需求。我們人類是社會性的,需要學會人際交往,孩子到了幼兒園能夠和同齡的孩子一起玩耍和交朋友。
二是孩子在幼兒園學會基本的生活能力。有四位老人帶孩子,老人喜歡為孩子把所有的事做好,而孩子喪失了自己做事的能力,這對孩子的成長很不好。
三是在幼兒園裡,孩子有足夠的運動量和活動力,讓孩子身體健康。老人因為自己身體和安全的原因,一般喜歡孩子安靜下來,這樣幼小的孩子容易達不到足夠的活動量,對孩子的身體成長不利。
四是在幼兒園裡能夠培養孩子的集體意識和集體榮譽感。孩子處於一個班集體中,透過老師的帶領,孩子天天和比較固定的孩子在一起玩,會對自己的班級和同學產生良好的集體意識。對於孩子將來進入小學做好準備。
五是在幼兒園裡能夠培養孩子一定的競爭意識。在幼兒園裡一個班有二十多個孩子,在做遊戲和學習中每個孩子的表現不同,老師會對孩子的行為進行評價,讓孩子有一定的競爭意識。
綜上所述,孩子達到一定的年齡應該上幼兒園。
-
5 # 陪寶寶寫日記
現在很多家庭都是一個或者兩個孩子,由父母和雙方四個老人共同養育,但不上幼兒園,我覺得是不妥的,原因如下:
1、幼兒園可以培養孩子的社交能力現在家庭孩子都比較少,孩子會感覺很孤單,我家孩子小時候一看到孩子就親得不得了,一天到晚想出去找別的小朋友玩。
孩子慢慢在長大,終究是要融入社會,融入人群中的。幼兒園是孩子接觸外界社會的第一步,這裡相對而言接觸人群較單純,雖然會遇到各種各樣不同性格的孩子,但跟別的孩子在相處的過程中會讓孩子學會分享、學會溝通、學會處理各種各樣的關係,對孩子來說也是一種社交能力上的鍛鍊。
2、能提升孩子的自理能力家裡老人雖多,對孩子生活上的照顧自然是比較周到的,但孩子在長大的過程中,父母和老人不可能永遠跟著孩子,孩子要慢慢學會基本的自理能力,這不僅僅是鍛鍊了孩子的動手能力和身體協調能力,更是鍛鍊了孩子的整理能力和對家庭的責任心。
3、培養孩子的集體意識幼兒園會不定時的舉行各種集體活動,在活動的過程當中孩子能參與進去,體會集體責任感和榮譽感,讓孩子在參與的過程中能夠正確面對得失,平衡心態。
4、讓孩子感受科學的育兒知識家裡老人的很多老的育兒觀念,固然也有很多經驗可汲取,但也有一些不太符合現代化的科學育兒知識,而幼兒園的老師能從更科學的方面來正確的教育和引導孩子成長。
5、教給孩子知識幼兒園也有系統的教學和教材,老師會根據孩子的年齡階段進行不同的知識傳授,讓孩子在玩的過程中去學習到各種現代化知識,比單獨拿著書本教學讓孩子更能接受一些。
-
6 # Andy媽媽愛生活
首先我們是要明確一個問題,為什麼要上幼兒園?孩子上幼兒園並不僅僅是因為家裡沒人帶才送去的,很多家庭都有老人幫忙帶孩子,可是孩子還是會送去幼兒園。所以我覺得即使是有老人幫帶孩子,孩子也是應該去幼兒園的。
因為孩子並不是單獨存在於這個社會上的,他需要與別人交流,尤其是跟同齡人一塊兒交流和玩耍,而且在幼兒園裡面對於孩子的規則性的培養也會比家裡面更好一些,對於隔代撫養的孩子來說,作為爺爺奶奶姥姥姥爺,他們一般都會比較嬌慣孩子,而且孩子對親人都會有一些依賴性,但是到了幼兒園之後他離開了家人,很多事情都需要自己去判斷去做,而孩子這種獨立判斷的能力,在家裡面多多少少都會削弱一些。
另外從老人的角度上來看,老人的年紀都比較大了,所以當孩子送去幼兒園的時候,老人可以有充分的時間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這樣對於老人來說也是一種放鬆和自由。所以我們不要因為有四個老人來帶孩子,就剝奪了老人享受自由的權利。
所以我覺得送孩子去幼兒園是非常必要的。
-
7 # 咪貓母嬰薈
在我看來,如果家裡有四位老人幫忙帶小孩的話,孩子到了上幼兒園的合適年齡,還是趕緊把孩子送去幼兒園吧!要是經濟條件允許,孩子在1歲2歲的時候,也可以早早送去外面的託班了,多耽誤一天就多一天的麻煩。原因有如下幾點:
1. 多個老人帶孩子,意見難以統一,不知道該聽誰的,最後只會一片混亂。
老人越多,就會越亂,各有各的做法,而且老人通常不容易接受別人的意見,尤其在帶孩子上。他們普遍認為自己都那麼多年過來了,帶大了那麼多孩子,有經驗,別人的話就根本聽不進去。四個老人那就更會亂成一鍋粥了,所以如果可以,還是別鬧了。
2. 老人帶孩子都用的自己的一套,通常是與時代脫節的理論和知識,對孩子影響不好。
現代社會,其實隱藏著許多以前沒有的危險,但老人很多沒有這方面的經驗,容易造成慘劇或者意外的發生。比如之前桂林一個老人帶著孩子去商場,老人不知道哪裡是危險的地方,隨著孩子玩,結果孩子倚在4樓的一塊玻璃上,剛好玻璃是沒裝穩的,孩子就從四樓掉了下去當場死亡。再比如,老人喜歡一個人帶孩子出去,到了公園裡,一個老人一個孩子,這莫非還不是犯罪分子下手的物件麼?
3. 老人過於疼孩子,對孩子的溺愛會讓孩子養成壞習慣。
老人寵孩子,這個誰都知道。什麼好東西都要給孩子,孩子哭鬧一下,馬上全盤妥協。這樣會把孩子寵壞的。我的婆婆就是個很好的例子,聽不得孩子哭,孩子一滾地板一哭,她馬上什麼都給孩子了。要啥給啥,簡直是沒下限。所以孩子也特別喜歡黏著她。父母一教育孩子的時候或者告訴孩子什麼不該做的時候,孩子就跑到奶奶那裡躲著,讓奶奶護著,大人根本沒有辦法教育孩子。
4. 老人不懂教孩子知識。
孩子在1-3歲期間,是學習力發展十分快的時候,要抓住孩子的每一個敏感期,給孩子提供對應的訓練和培養,讓孩子多學習。可是老人根本做不了這些,他們不會去看育兒書籍,不會給孩子設立很多有趣的專案或者課程,甚至要鍛鍊孩子自己動手的能力比如穿衣服穿鞋,老人們都做不到。
綜上所述,能趕緊送孩子去早教機構或者幼兒園的,就趕緊的吧。
-
8 # 桃媽的自我修養
我不覺得孩子去幼兒園只是為了有人照顧小孩、帶小孩。不可否認現在很大多數孩子都是因為家裡家長沒時間照顧孩子,而被送到幼兒園。但是隨著孩子慢慢長大,孩子在幼兒園得到的不僅僅是悉心的照顧,還有如何與其他小朋友交往,怎麼交朋友,學習一些知識,並且進一步瞭解這個世界。誠然,四個老人會給孩子帶來無微不至的照顧,但是也會阻攔孩子跟這個世界進一步交流。我身邊有一些爺爺奶奶帶大的孩子,他們普遍會有一些怕生、內向、不善與人交流的問題,更要命的是一些基本技能的掌握也會比同齡孩子慢。比如有個孩子姥姥因為覺得孩子吃飯會弄的到處都是就一直自己喂孩子吃,到孩子很大了去幼兒園不能適應自己吃飯,結果頓頓吃不飽。當然這只是個案,但是我始終覺得小孩子有屬於他們自己的精神世界,應該讓他對跟同齡人接觸才好。
-
9 # 科學老師藝凌
其實上不上幼兒園不是因為有四個老人,而是你決定選取什麼樣的教育方式?
在中國,義務教育是從小學到初中畢業。幼兒園,沒有強制要求。選擇讓孩子“在家上學”的群體中,有的屬於社會的精英階層,家長本身受過高等教育,因不滿應試教育而為小孩做出此類選擇。但是他們自己對孩子的未來和學習的內容是有規劃的。
所以,問題來了:如果選擇在家,你準備讓他怎麼渡過3-6歲?幼兒園關於小班、中班、大班的教學要求和內容,您是不是都已經瞭解。並且準備培訓四位老人輪流教學?關於孩子的生活能力培養和社交能力培養,如何規劃?
所以,是否選擇在家,不是因為家有老人,而是自己做好了準備和規劃。
-
10 # 笨媽熊娃
個人覺得不妥,原因有三:
其一、不去幼兒園,孩子缺少同伴從前孩子都不去幼兒園所以即使不去幼兒園也能有夥伴,現在不去幼兒園的話孩子會很孤單,尤其是大一點的孩子,在家很難找到同伴。幼兒園是個小型的社會,在幼兒園裡可以學到很多在家裡無法學到的生存之道,還有和小夥伴在一起解決一些問題的能力等等
其二、不去幼兒園孩子生活規律不好建立,不利於孩子身心健康老人帶孩子多少都會有些嬌慣,孩子作息規律很難形成,在幼兒園裡,規範孩子的作息時間,孩子生活的更有規律而且飲食習慣等都有利於孩子成長。
當然,去幼兒園有時候孩子會容易傳染病毒而生病,但是如果孩子是喜歡幼兒園的情況下,如果不嚴重的情況下孩子會鍛鍊他自身的免疫力,慢慢的身體會更好。
其三、不去幼兒園孩子不獨立,容易心理上依賴別人不上幼兒園的孩子因為眾星捧月的優勢,總感覺自己是核心,希望大家都聽他的圍著他轉,一旦到了小學或者是孩子多的環境難免會不適應,因為如此也容易造成心理上的反差,在家裡的優越感,容易讓孩子在受挫的同時自卑而缺乏自信,心理上依賴家人,不願意獨立承擔,獨立解決問題。
綜上,最好選擇適齡去幼兒園,這樣對孩子才是最好的選擇。
-
11 # 全職寶媽育兒歷險
每一樣事情存在都有它的原因及合理性。我們先來看一下上幼兒園的意義何在?
上幼兒園的意義:1、幼兒園是啟蒙教育。受過培訓的老師會教會孩子幼兒必備的知識、禮貌和生活習慣等。
2、幼兒園也是一個小集體,小孩兒去了幼兒園有其他的很多小朋友和老師,可以讓孩子早點習慣與人相處,而不是整天面對幾個熟悉的大人。
3、在幼兒園裡,孩子交流最多的是同齡的小朋友,他們的交流方式、語言都是相通的,小朋友的學習力和模仿能力都極強,他們相互之間可以學習,取長補短,進步更快,更自信。
4、在幼兒園裡,對於孩子的規則意識的培養也會比家裡更好一些。
5、 幼兒園對於孩子獨立自主意識的培養,也更優於家庭。
6,、最重要的是讓孩子在增長知識之前先學會怎樣成長為一個身心更健康、快樂的"人"。
那接下來再分析一下老人帶孩子的優缺點;有利的方面:
1、孩子的生活起居被照顧得無微不至。
2、年輕的爸爸媽媽有更多的精力去工作、打拼。
不利的方面:
1、因為“隔代親”,老人一般都會比較嬌慣孩子,有時甚至百依百順。所以孩子都有很強的依賴性,甚至都沒有機會需要自己去判斷做什麼事情,這非常不利於培養孩子的自主獨立意識。
2、老人由於年紀大了,情緒有時難免會有很大的波動,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有時會看到孩子無辜的小眼神,就是由於成人不能認真傾聽孩子的心聲,孩子又不知道如何能解釋清楚,就被迫聽從了大人的意見。久而久之,孩子愛思考的能力就被削弱了。
3、老人帶孩子,不太注重方式方法,比如孩子在玩玩具時,他們會一邊拿著水果喂著,一邊在一旁很大聲的聊著孩子如何如何的話題。這非常不利於培養孩子的專注力,直到上小學時才會被發現孩子不注意聽講、作業不專心等等。
總而言之,我覺得即使有老人帶孩子,送孩子去幼兒園還是非常必要的。
-
12 # 心理諮詢師趙迪
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要搞清四個老人能帶給孩子什麼,幼兒園又能帶給孩子什麼。
四個老人帶孩子,一般情況孩子的安全、飲食能夠保證。如果是願意帶孩子出門,知道孩子應該戶外活動的,孩子的戶外活動也能夠得到保證(有個別老人為了自己省事,一天到晚讓孩子在家裡看電視)。如果老人有文化懂得教育孩子,孩子的教育能得到保證,但這一條可能就刷下去一半的老人。
在幼兒園裡,孩子上課學知識、寫動手做遊戲,學唱歌跳舞。而且更重要的是,上幼兒園孩子要開始學習在社會中遵守規則,學會自己吃飯、自己整理自己的東西,學習和各種不同的小朋友相處。
綜上可以看出,幼兒園的主要功能並不是老人的看管能夠實現的。所以幾個老人,孩子該上幼兒園也得上幼兒園。
-
13 # 果媽讀繪本
這種做法當然不可以了。理由如下:
1、家庭教育無法取代學校教育。家裡有四位老人帶孩子,可謂超強帶孩子陣容了,對孩子的照顧肯定是無微不至,甚至還可能會密不透風。可是,孩子需要的不僅僅是大人的照顧,更需要正規的學校教育。二者是無法替代的。
2、在我看來,養孩子就像種莊稼,講究時節,合適的時候做合適的事情。孩子到了該上學的年紀就得去上學,融入同齡人群體,學會社交,學者獨立,學習秩序和基本的社會守則。
3、從老人健康的角度,我認為也應該讓四位老人迴歸正常的退休生活,保養身體,享受老年人的寧靜輕鬆的時光。而不是一味地為小家庭付出,幫忙帶孩子。
所以,我認為讓老人帶孩子不上幼兒園非常不可取,弊大於利,失大於得,家長真的應該慎重考慮。
-
14 # 天使寶貝成長記
不可以。除非四位老人教育理念和孩子父母一致,而且一直在不斷學習各種育兒知識。我想這是不可能的吧,夫妻兩人還會產生分歧,更何況四位老人呢。這位家長還是果斷的放棄不上幼兒園的念頭吧。
首先,老人即使不會溺愛孩子,也多少有點隔輩親,容易縱容孩子養成一些不好的習慣。比如吃零食、看電視、玩手機等。壞習慣一旦養成,再想改正就很麻煩了,而且老人再護著,就難上加難了。
其次 ,家裡有四位老人幫忙,那孩子父母很容易偷懶成習慣,不利於家長的成長和孩子教育。教育孩子就是父母的責任,不應該讓老人過多參與,一遇到問題,老人有老人的想法,父母有父母的想法,孩子也會有自己的想法,怎麼能統一起來達成共識,不亂成一鍋粥就不錯了,孩子容易產生今天站在這一邊,明天站在那一邊,沒有原則性,只有利他性。
最後,到了該上幼兒園的年齡不去上, 其它孩子都去上幼兒園了,孩子也會有想法的。你家孩子天天和老人在一起,能玩什麼遊戲呢,老人能教什麼給孩子呢,能教的規範嗎?孩子最好的玩伴還是同齡的孩子。在幼兒園有學習的氛圍,對養成好習慣和提高交往能力都是有幫助的。
-
15 # 晨光微曉
如果說老人的教育理念比較好的話,這一點很重要。這樣的前提下,不上幼兒園也是可以的。
但是一般情況下而言,四個老人很難統一教育觀點,而且很多時候可能,對孩子的教育並不一定有太大的好處。
因為幾個老人教育觀點的不同,可能會導致孩子不知道按照誰說的,或者說按照誰的規則來,他會有一種,左右搖擺這樣的狀態。
而且三歲孩子進入社交敏感區,他需要融入屬於他的年齡階段的孩子群體中。如果小區或者說周圍條件合適的話還行,如果要是周圍條件不合適的話,還是上幼兒園好一些。
-
16 # 付小平
如果認為家裡有老人幫忙帶小孩,就可以不送孩子去上幼兒園,那說明家長對幼兒園作用的認識僅僅停留在照看孩子這一點上。部分家長還認為,反正到幼兒園就是玩,又不學什麼知識,孩子上不上幼兒園都無關緊要的。甚至還有人搬出自己小時候就沒有上過幼兒園的成年往事,來為自己開脫。
其實,送孩子上幼兒園,還有很多重要的作用需要家長深入瞭解和認識。
首先,上幼兒園可以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同時,培養良好習慣也是孩子上幼兒園的重要任務。幼兒階段是培養孩子習慣和人格的黃金時期,一旦錯過就難以彌補。很多習慣當然在家也可以培養,但幼兒園的環境畢竟跟家裡完全兩樣,況且老師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和權威比家長更高,老師的一句話甚至勝過家長十句話。這就有利於糾正孩子的一些不良習慣,強化孩子的一些好習慣。
其次,幼兒園還可以培養孩子的社會性,培養孩子的人際交往能力和團隊協作能力。透過跟老師和孩子的相處,孩子會逐漸對這個真實的社會和世界有更多的瞭解和認識,還可以學會如何與人打交道,學會如何保護自己,學會如何過集體生活,當然還可以學到各種知識。如果我們總是把幼小的孩子與這個社會隔絕,儘可能減少社會對他們的影響和傷害,那麼,他們長大後就不可能學會如何面對這個真實的社會,甚至嚴重缺失心理免疫能力。
第三,讓孩子學會獨立。現在的孩子,從出生以來,家裡面幾乎所有人都是圍著他轉的。到了幼兒園,處境會截然不同,幾十個孩子,一般只有兩三個老師負責照顧。沒有一個孩子是特殊的,也沒有一個老師會只圍著一個孩子轉的。這個過程,就會讓孩子逐漸明白,這個世界並非他想象的那樣,也沒有一個人是至高無上的,更不是到處都有人會一直把他捧在手裡。只要讓孩子明白這個道理,上幼兒園的其中一個重要目的也就達到了。
-
17 # 孩子們的十萬個為什麼
首先我們來看為什麼要上幼兒園呢?幼兒園裡孩子可以得到什麼呢?
有人照顧,有人陪伴,有人教,有日常飲食的照顧,這些好像家裡的四個老人做的比幼兒園老師可是要好多了。
那麼,還有別的什麼嗎?
還有獨立、講衛生、講禮貌、講次序等的好習慣的養成,還有如何跟小朋友交朋友,還有遇到問題學習尋求幫助,還有課堂的感覺,還有……這些,往往是家裡的老人越多越教不好的呢。
所以,綜上,相信您就已經有答案了吧。兩年前,作為已經為孩子辭職在家專職照顧他的我也曾經有過如此的疑慮,也正是那些我給不了孩子的種種最終說服了我,現在看來,孩子三歲起,就特別的想要有同齡人朋友了,這在家庭裡,是無法滿足他們的。
-
18 # 親子成長手冊
建議可以到了4歲或者5歲左右送到幼兒園,幼兒園不光是有人帶,關鍵是 有一個規律的作息時間,還有一個群體社交的氛圍,這些是再多的老人都無法幫忙的。
家裡老人越多孩子的依賴性就越強,老人都圍著孩子轉,孩子也願意以自我為中心,這樣下去反而不利於孩子的獨立和成長。
如果覺得3歲送到幼兒園太小,建議可以晚上一兩年,但是還是接受一下幼兒園的環境,對於以後上小學也是好的。
-
19 # 兄弟連麻麻
絕對不可以。
首先,發展心理學認為,幼兒期影響兒童自尊的兩大因素為:一是父母的教養方式;二是同伴關係,而建立同伴友誼關係和被集體接納是自尊體驗的兩個重要因素。這一點,是家庭永遠無法取代的。
其次,幼兒園生活,可以幫助幼兒發展社會化自我。同伴交往,能讓幼兒學會有效溝通、規則意識、社會交往等等。
最後,遊戲是幼兒期兒童的主導活動。透過遊戲,能有效促進幼兒的認知發展及自我價值的實現。而遊戲需要各種不同場景及角色,在家裡,很難達到集體遊戲的效果。
以上是幼兒園能為幼兒健康成長帶來的諸多好處。關於老年人帶孩子,不同背景不同層次所帶來的效果肯定不一樣,差異性較大,故此處不作過多闡述。
-
20 # 超兒與超媽
家裡有4位老人可以幫忙帶孩子,小孩可以不上幼兒園嗎?我的答案是“不可以。”
中國有一句話叫做“隔輩疼”。爺爺奶奶,姥姥姥爺對孫子輩都稀罕得不得了。孩子無論怎樣,在他們的眼裡都是好的。孩子隨手畫個圈,都可能會被誇:“我孫子(孫女)真棒!以後肯定是齊白石(梵高)。”而這種沒有原則的誇讚,極易讓孩子產生一種膨脹的自信。等到孩子上學後,與同學相比較,特別是短板遇到別人的長處時,便會更容易使孩子懷疑自己,從而轉變為自卑。
因為“隔輩疼”,老人不捨得孩子受累,所有的事情一手包辦。吃飯,穿衣。走路,甚至遊戲。孩子缺少自己動手做自己的事的機會,就容易做事無規劃,自理能力差,缺乏主觀能動性。
另外,四位老人在教育理念,思想觀念上很難達成一致。這對孩子的規則建立影響很大。不同的觀念輸出,讓孩子無所適從,沒有統一的行為準則和是非觀念。
人,畢竟是社會人。孩子終有一天將走上社會。老人帶孩子,不去幼兒園,那麼孩子就缺了一個同齡人的社交圈,少了與同齡人交往溝通的機會,沒有集體觀念和團隊協作的意識。孩子對不同環境的適應能力就會較差。
所以,即便家裡有四位老人能幫忙帶孩子,也還是需要把孩子送到幼兒園去接受正規教育,體驗適應集體生活。
回覆列表
我認為孩子不上幼兒園不太好。
第一,幼兒園除了有看管孩子的功能,還能夠提供專業的早教訓練,還可以為孩子提供和同齡小夥伴社交的環境。
而在家由老人帶著,除了能看管好孩子,照顧好孩子的吃喝拉撒睡之外,老人有專業的早教知識嗎?能不能經常帶孩子跟小朋友們做集體活動(不光是一起玩,還要安排合適的遊戲)?四個老人的教育理念一致嗎?
相信絕大多數老人不具備這樣的能力和精力,而如果老人們本身就對教育孩子各有想法,更是容易發生矛盾。
第二,孩子長期跟著老人一起生活,很少接觸同齡小朋友,有很多弊端。
首先,老人相對會比較寵孩子,很容易讓孩子養成嬌驕二氣,也很難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這樣的孩子,自理能力會較差,很難適應獨立的生活。
其次,孩子的社交能力是在與同伴相處的過程中培養起來的。如果孩子沒有在適當的年齡跟同齡小朋友長期接觸的話,就無法學習相應的社交能力,將來可能會有社交障礙,導致孤僻不合群。
再次,沒有在幼兒園中逐漸建立起集體生活概念的孩子,上小學後會非常難融入學校的環境,表現為以自我為中心,做事隨心所欲,很難遵守學校的各項規則。
綜上,如果不是家庭實在困難,建議還是讓孩子上幼兒園。
感謝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