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劉駿律師
-
2 # 醉鯉魚
蕭何長於內政,對於國家治理確實比張韓二人強。
而且,張良早早退隱。韓信功高震主,驕傲跋扈。論名聲,早期張韓二人確實比蕭何上。可是隨著時間推移和政治正確,蕭排在他們前面,就順理成章了。
-
3 # 秋崖978
蕭何是內政方面的傑出人物,能力如同曹操的能臣荀彧。至於他的功勞排第一,在張良、韓信之前,主要三個原因:1、劉邦與蕭何是老鄉,老知己。2、幫助劉邦最初起事,是劉邦的老班底。3、是劉邦最信得過的人,如果蕭、張、韓三人只能留下一個,劉邦會留誰呢?想想吧。
真正從功勞看,韓信應為第一。因為劉邦未得到韓信之前,與項羽打仗一敗再敗,敗了又敗,韓信掛帥後,大敵小敵都是韓信收拾的,最後打敗了項羽。
內政能臣好找,軍事人才難得。
-
4 # YCsoft
第一是由於蕭何在劉邦還是泗水亭亭長的時候就力挺劉邦,支援劉邦,多次幫助劉邦,蕭何在劉邦起義之後一直跟隨劉邦攻城掠地,屬於沛縣黨,後來在楚漢之爭的時候,蕭何讓自己的兒子參軍,消除劉邦對自己的猜忌,劉邦當上皇帝之後大力剷除開國功臣,蕭何向劉邦索要土地,來消除劉邦對他的猜忌,可以說是蕭何更懂得明哲保身。楚漢三傑,蕭何明哲保身,張良功成身退,唯獨大軍師家韓信慘遭呂雉殺害。
-
5 # 巍峨戰爭史
兵馬未動 糧草先行, 漢五年(公元前202年)劉邦消滅了項羽,平定了天下,此時,首要任務必然是論功行賞,由於朝中大臣互相爭功,各不相讓,所以,一年的時間都沒有功勞等次定下來。劉邦本人認為功勞最大的是蕭何。所以,封他為酇侯,給他的食邑也是最多的。
但是,朝中其他的大臣並不服氣,都說:“我們這些人親自身披鎧甲,手拿武器,在戰場上衝鋒陷陣,多的人打了一百多仗,少的人也打了幾十仗,攻城池,佔領地盤,大大小小都立了戰功,現在,蕭何並沒有立下什麼汗馬功勞。
只不過就是靠舞文弄墨,空發議論,竟然功勞就在我們之上了,這是為什麼呢?”劉邦說道:“你們知道打獵嗎?”群臣回答:“知道。”劉邦又問:“那你們知道獵狗麼?”群臣回答:“知道。”
劉邦接著說:“打獵的時候,在前面追捕野獸的是獵狗,但是發現野獸蹤跡指示野獸位置讓獵狗去追殺的人,卻是獵人,現在你們這些人只會捕捉野獸,功勞與獵狗差不多。至於蕭何,卻能指揮獵狗出擊,功勞就像獵人一樣。
再說你們一般只是一個人跟隨我作戰,多的也不過一家兩三人,而蕭何卻讓全族數十人都跟隨我南征北戰,他的功勞是不能忘記的。”至此大臣們便不敢再說些什麼了。列侯全部受封完之後,又開始評議位次。
大家都說:“平陽侯曹參身上受了七十處傷,攻打城邑,佔領地盤,功勞最多,應該排名第一。”因為,之前劉邦已經摺服群臣,重重賞賜了蕭何,所以,在排位次的時候也不好意思再為難群臣了,但是他心裡其實還是想讓蕭何排在首位的。
但是,劉邦不能說,不代表別人不能說,無論是古代還是現代,往往都不缺乏善於揣摩上司心意的人,關內侯鄂千秋就是這樣一個人,他知道劉邦的心意,見自己的主子,此時不方便親自開口說這件事,所以,就站了出來。
只見鄂千秋進言道:“大家的話都說錯了。曹參雖然有攻城略地的傑出戰功,但這只是一時的事情。而皇上與楚軍相爭五年,經常打敗仗,兵士傷亡很大,且陛下多次隻身逃命,是因為有蕭何經常從關中派遣士兵補充前線。
這些可都不是陛下詔令他要他徵召的,數萬士兵多次趕在皇上最困難的時候奔赴前線。漢軍與楚軍在滎陽對峙了數年,軍隊沒有現存的糧食,蕭何從關中水路運輸,才保證了軍隊的給養沒有中斷。陛下雖然多次喪城失地。
但是,蕭何保全關中地區來等待陛下,這是永垂萬世的功勞。現在即使失掉像曹參這樣的人幾百個,對漢朝也不會有什麼損失。如果,漢朝只有像曹參這樣的人,幾百個也不一定能保得住大漢江山。
所以,不能夠讓一時之功的人凌駕於萬世之功的人之上,應該把蕭何排在第一位,曹參排在第二位。"這樣一番話雖然,指出了劉邦的一些汙點,不過,那些也都是事實,劉邦的軍事才能的確不怎麼樣,但是,這一段話,說到心裡去了,劉邦就是想要定蕭何為首功。
所以,在鄂千秋說完後,劉邦立刻說道:”這樣很好。“然後,便下令把蕭何排在第一位,並允許他劍履上殿,入朝不趨,這幾乎就是後世篡權之人的標配專案啊。漢代後來的權臣們諸如王莽,董卓,曹操,不都給自己來了個。
加九錫,贊拜不名,入朝不趨,劍履上殿。不讀史書,我想不會有人會想到在漢初,開國丞相蕭何就享受了其中的兩項待遇吧。劉邦說:”我聽說推薦賢才的人應該受到獎賞。蕭何的功勞雖然很高,但也是經過鄂千秋的表彰才更加顯著的。“所以,劉邦在鄂千秋關內侯待遇以外,又加封他為安平侯。
這就是揣摩對領導心思的好處啊!就在這一天,劉邦對蕭何父子兄弟十多人都進行了封賞,並且都賞賜了食邑。此外有額外加封給蕭何兩千戶,以此來感謝當年,劉邦前往咸陽服勞役時,蕭何多給兩百錢的恩德。
其實,這樣的封賞並沒有錯,亂世定然以武為尊,天下安定後,便要轉為文治,封賞蕭何自然無可厚非,此外,蕭何能為首功,還有幾個原因,一舉薦韓信,眾所周知劉邦能擊敗項羽,全賴韓信之功。
那這功勞也有蕭何的份吧。二便是鄂千秋所言,劉邦屢戰屢敗,多次全軍覆沒,如果沒有蕭何,壓榨關中百姓,為劉邦源源不斷提供兵員,曹參等光桿司令何談立功呢?三則是劉邦自己說的,蕭何全家都跟著劉邦幹事業,漢初三傑,蕭何具第一位不過分吧。
-
6 # 花奈
1.低微時一直支援我,發達時我送你富貴
蕭何是劉邦的沛縣老鄉,一直在縣裡工作,在劉邦當無賴混混的時候,就很照顧劉邦。在劉邦當了亭長以後,有一次公幹去咸陽,很多兄弟都送了三百錢當路費,只有蕭何最大方,他送了五百錢,所以說從那個時候起,蕭何就最賞識劉邦,這也讓劉邦深深的記在了心裡。
“在我一無所成的時候,支援我信任我,那我發達了,就送你富貴” ,或許劉邦是這麼想的。
2. 眼光長遠,睿智冷靜,能想到被人忽視卻重要的地方在劉邦帶著小弟們殺進咸陽城以後,劉邦一頭扎進了秦始皇用過的寢宮,很多將領們也往銀庫裡鑽,只有蕭何表現的不一樣,他一不為色二不為財,而是趕緊跑到宮中收集那些文書、地圖和戶籍檔案之類的資料。所以劉邦後來出關和項羽爭天下的時候,他對天下的局勢非常的熟悉,比如哪裡是要塞關口,哪裡人口多,哪裡富裕等等,當然這些都是蕭何的功勞,因為這些,劉邦對蕭何更是高看一眼了。
3.蕭規曹隨,功在社稷蕭何在輔佐漢惠帝的時候過世了,他選了曹參當丞相。曹參用他持有的方法,沿著蕭何制定的規章制度,有條不絮地治理著國家,沒有出過偏差,從而更加鞏固加和穩定了漢朝的政治格局。而且由於漢惠帝時期正處於長期動亂之後,百姓特別需要國家的安定和政策的穩定。所以,曹參的“無為而治”的政治思想,順應了時代的要求,合乎民心,並沒有給百姓帶來更多的負擔。因此,當時的人民還編了歌謠,稱頌蕭何和曹參。他們敬重開國功臣丞相蕭何,更感激在蕭何去世後,繼任者曹參沒有讓社會政治和經濟狀況發生變動,保持了漢初以來原有的設定,使百姓更加適應漢朝的統治了。
4. 明白帝王心思,急流勇退蕭何太優秀,皇帝想殺蕭何,蕭何就做一些損害百姓利益的事,以自汙名節,最終保住性命,免於被殺,實在是令人感慨萬千。雖然之後蕭何為民請命,被下獄中,但劉邦還是沒有殺他。
總結周恩來曾說過:“劉邦百戰百敗,卻屢敗屢起,靠的就是蕭何為他當宰相,經營關中作他的根據地,要人有人,要錢有錢,要糧有糧。項羽百戰百勝,卻經不起一敗;一敗塗地,一敗就亡,原因之一是沒有蕭何這樣的宰相。”
蕭何這樣卓越的人才,列西漢三傑第一, 當之無愧。
-
7 # 歷史小迷童
蕭何與劉邦既是老鄉、又是同事關係;劉邦創業階段蕭何一直負責後勤和鎮守大本營,其功績並不比韓信的軍功和張良的出謀劃策差多少。劉邦建立西漢後,蕭何功勳排位第一。
既是老鄉又是同事,關係非同尋常劉邦當泗水亭長的時候,蕭何是沛縣負責人事的官員,蕭何還是劉邦的上級。平時蕭何就對劉邦非常照顧,劉邦愛折騰經常惹事,多虧了蕭何從中周旋。比如說:
劉邦每次押解犯人去服徭役的時候,大家都來相送,秦時的徭役是一件非常苦的差事,來送行的人多少都會給點盤纏。蕭何每次都比別人多給劉邦幾百錢。劉邦去沛公的接風宴上蹭酒喝,啥也沒帶,扯著嗓子喊了一句賀錢萬。負責收禮的蕭何沒有拆穿劉邦,給他安排了一個座位讓他去吃喝。蕭何對劉邦的照顧,劉邦也一直記著,後來封侯的時候,給蕭何多封了兩千戶的食邑感謝他曾經的照顧。
蕭何把劉邦拉上造反之路,死心塌地的跟隨陳勝吳廣起義後,天下紛紛響應,各地都出現殺縣令舉兵造反的事,沛縣縣令也害怕被殺。蕭何、曹參等人就建議沛縣縣令,舉兵造反,這樣就不會被起義隊伍攻殺和造反的民眾所殺。
蕭何又建議縣令說:“你是朝廷官員,造反恐怕沒人會相信,不如把咱們縣潛逃在外的逃犯都召回來,藉助他們的力量起事。”蕭何實際上想到的是劉邦,這個建議也是為了把劉邦拉進來。
後來沛縣縣令害怕劉邦來了架空自己反悔,被縣裡百姓所殺,就這樣劉邦在沛縣起兵造反,蕭何舉宗族所有人跟隨了劉邦。
劉邦能坐上沛公的位置,離不開蕭何、曹參等人的擁護和扶持。
鎮守後方負責後勤劉邦起兵後,蕭何就做了劉邦的大管家,後來做了丞相。劉邦曾經說過:率兵攻城略地韓信第一,運籌帷幄、決勝千里之外張良無人能比,而負責後勤保障蕭何最擅長。
打仗打的就是後勤,尤其是劉邦和項羽在滎陽對峙的三年裡,所有的糧草耗損、兵源補充都是蕭何從關中輸送過來。這也是楚漢兩方在長期的對峙中,優劣之勢慢慢發生轉變的關鍵因素之一,就是劉邦有一個穩定的大後方,有源源不斷的後勤補給。
關中還在蕭何的經營下,秩序井然,民心歸附。韓信、張良、蕭何三人的功績很難平價孰高孰低,因為戰爭本來就不是一方面因素決定的,他們三人的功勞和付出缺一不可。
結語:漢除三傑對西漢建立的功勞無法真正的給他們排個順序,軍功韓信第一,謀略張良第一,後勤蕭何第一,這三個要素是所以不可的。
這樣比較下來,蕭何排第一是最合適的,劉邦對蕭何的信任要超過韓信和張良;同時,蕭何位列第一,能讓沛縣的舊部們都心服,如果是韓信或者張良,並不能讓手下人都信服。
排第一的蕭何並不能說明在建立西漢的過程中,他的功勳大於其他二人,而是他更適合,不會引起內部矛盾。
-
8 # 歷史步行街
先說觀點:
在秦末戰爭和楚漢爭霸的過程中,坐鎮後方的蕭何論出彩程度,比不上妙計百出的張良和百戰百勝的韓信。
但是蕭何所做的貢獻,並不體現在攻城拔寨和斬將奪旗上,而是讓劉邦相較於項羽,擁有了無可撼動的戰略優勢。所以,蕭何不僅是三傑第一,也是漢初所有功臣的第一位。
01 獲取秦朝遺產,助劉邦快速掌控地方劉邦率先拿下關中,進入咸陽城。上至劉邦,下至普通士卒,都陷入富貴繁華而不可自拔。唯獨蕭何直奔丞相府,將秦朝積累下來的戶籍統計、土地丈量、山川地圖、法令等等檔案典籍全部打包帶走。
蕭何此舉,讓劉邦輕易地獲得了秦朝傳承數百年,且一直行之有效的國家治理的資料和具體方法。從此以後,劉邦對於天下區域的人口多少、糧食產量、關隘要塞等等資訊都有了通盤的瞭解。
得益於此,無論是獲封漢中和巴蜀,還是後來打回關中。蕭何都能夠迅速地將這塊地方治理起來,將方方面面的資源,快速轉化為劉邦的綜合實力。
02 恢復關中生產,後勤物資源源不斷蕭何的才能,體現在對於內政的治理上。楚漢爭霸時期,蕭何坐鎮關中,恢復經濟。當時的關中,反覆經歷戰火,人口和生產都有很大的損失。但是在蕭何的治理下,關中迅速恢復了秩序,頒佈律法,民心安定下來,使得關中地區成為了劉邦與項羽爭霸的穩固大後方。
劉邦的軍事才能遠遠不如項羽,在與項羽的爭霸過程中,十戰九敗,好幾次被打得丟盔棄甲,狼狽逃回關中。但是在蕭何的籌措下,無數計程車卒、糧食、兵器供應不絕,讓劉邦能夠在短短的時間內重整旗鼓,與項羽再次交手。
最終,項羽卓絕的軍事才能也無法抵消劉邦在綜合實力上的巨大優勢,被兵多糧足的劉邦活活耗死,最終自刎於烏江。可以說劉邦能夠不斷捲土重來,越打越強,全靠蕭何這個坐鎮後方的大管家。
03 制定漢律九章,定下漢律基調漢律九章是蕭何根據秦朝的律法進行修改,去除了很多過於嚴酷的條款,讓漢律更加適應當時社會的需要。
作為劉邦起家的手下中,難得的內政大才,蕭何頒佈的律法讓西漢的治理有章可循,並且定下了漢朝四百年的主體基調。後來的漢律多次修改,但根源主體都是參照蕭何的這部律法,可謂百代不易。
因此,在漢初三傑中,蕭何也許是最不起眼的一位,但他的功勞卻是實實在在的首位。沒有蕭何,也許楚漢爭霸的結局會完全不同。
-
9 # 闡釋君
確實蕭何在歷史上的名號並沒有韓信和張良出名,蕭何的出名更是因為那句:“成也蕭何,敗也蕭何”的古語。似乎蕭何更像是綠葉。然而在西漢開國時論功行賞蕭何被定位首功。韓信不但沒有得到首功排名,連第二都沒有這個問題其實在一千多年後的明朝朱元璋替我們解答,當時李善長也是從事猶如蕭何一般的後勤工作,在大明開國後李善長也是排為首功。朱元璋的想法和劉邦不謀而和,中國歷史上他二人可以說是出身最為差的皇帝,但是在封賞上卻極為相似。都是將負責後勤的功臣作為封賞排位最高者對待。
原因如下:
1.劉邦和蕭何相識更早劉邦可以說是十分幸運的,他的家鄉也就是他的身邊就有這十分出色的治華人才和領軍將領一個小小的沛縣聚集有屠夫樊噲,獄掾曹參,車伕夏侯嬰,還有吹鼓手周勃,以及)主吏蕭何,在細節推測二人更是他的發小,可以說如果劉邦心裡要是有排位的話就感情而言蕭何無疑是最早進入他內心的,在他什麼也沒有時也是蕭何在一直支援著他,可以說劉邦早就成為了這些人心中的大哥級存在,這是日後任何人,任何功勞取代不了的,張良在神機妙算,大智若妖,劉邦五分防範,五分信任,韓信用兵如神,劉邦更是七分防範,3分信任。
2.蕭何有從龍之功秦末各地起義如雲,早年因為押送囚徒一事,逃逸的劉邦因此重新回到了沛縣,百姓們還是很擁戴劉邦的希望劉邦擔任縣令,然而這不是劉邦想要的小小的縣令哪裡能容的下他的志向,蕭何心知劉邦所想,力推劉邦為主,當時沛縣必然有心存他志之人,為了服眾,蕭何找來占卜之人,使用抓鬮測算之術,讓大家相信,劉邦是上天安排之人,因此劉邦得以有沛公之名,從此沛公之名幾乎伴隨了劉邦整個創業生涯。
《史記卷八·高祖本紀第八》劉季曰:“天下方擾,諸侯並起,今置將不善,壹敗塗地。吾非敢自愛,恐能薄,不能完父兄子弟。此大事,願更相推擇可者。”可見蕭何在這裡起到的作用十分重要,是一個任何射手都喜歡的絕佳輔助,他敢打,敢拼,最重要的他還懂得保護你。心知你所想。
3.劉邦的三次人生轉折點皆是蕭何引導,在劉邦的創業之路上蕭何帶節奏一直絕佳這裡我們也用遊戲術語來說,蕭何在整場劉邦創業之路上,一直為劉邦帶節奏,這種節奏不是帶蹦,帶輸,而是帶這劉邦向勝利前進。
劉邦第一次人生轉折點是在沛縣起義,這也使劉邦進入滅秦大軍之中,為日後成立大漢帝國作為起點。這是蕭何第一次帶節奏,使劉邦成功成為沛縣起義之 主,有資格位列眾起義軍之中
第二次人生轉折點我認為是攻破秦國都城之後,蕭何建議善待秦人,並且封財庫,清查書籍。
項羽在前方浴血奮戰,一人抗塔打團,然而劉邦卻在直接偷家,進入了秦國都城,一個鄉巴佬進入的大城市,並且是這個城市中最為繁華,漂亮,誘人之地,而且這裡的東西你可以隨便享用,任誰也是沉淪,何況劉邦那種好色之徒,然而蕭何這個也是一個鄉的鄉吧老卻第一步是封庫,點查律書,劉邦在眾人進諫之後明白不該沉淪於此,在回首發現劉邦該做的工作,蕭何已經在作,也正是劉邦的優秀變現給秦人打下了良好的歸屬基礎,秦國雖然統一六國時間幾十年但是在關中,巴蜀,漢中卻建設上百年,百姓內心的歸屬敢還是有的,然而項羽的小孩子氣,一把火燒了是解恨,但是也燒了秦人對於他的期待,也正是如此,劉邦依靠關中地區和巴蜀之地,統一天下。很多人願意用秦漢來形容那是時期,除了時間近,還有就是漢朝也繼承了秦朝的遺產,這不是你想繼承就能繼承的。
第三次轉折點是大膽舉薦韓信,千里馬常有,伯樂不常有,一個毫無戰績的愣頭青似人物,韓信就敢用身價性命擔保,並賦予韓信軍權,這不是賭博,這簡直是開掛。劉邦打項羽不是沒人,沒錢,而是沒有一個帥才,將才有,但是論全域性戰略佈局,韓信說第二,當時沒人敢說第一,張良運籌帷幄厲害,但是韓信扮演的角色更像是脊樑,將四肢和大腦像連線,至此漢軍出色的戰略指揮和士兵運用有了連線。劉邦正是因此能夠問鼎天下。
4.就是優秀的後勤工作蕭何留守關中後,馬上安撫百姓,恢復生產,全力收拾關中的殘破局面。他一方面重新建立已經散亂的統治秩序,另一方面對百姓施以恩惠,以定民心。他不僅頒佈實施新法,重新建立漢的統治秩序和統治機構,修建宮廷、縣城等等。另外又開放了原來秦朝的皇家苑囿園地,讓百姓耕種,賜給百姓爵位,減免租稅等等。他還讓百姓自行推舉年齡在50歲以上、有德行、能做表率的人,任命他們為“三老”,每鄉一人;再選各鄉里的三老為縣三老,輔佐縣令,教化民眾,同時免去他們的徭役,並在每年的年末賜給他們酒肉。這樣,由於蕭何辦事精明,施政有方,頒佈利民法令,農業生產迅速得到恢復,建立了穩固的後方,保障了前線的需要。
可以說蕭何就是大管家,是會計,是首席財經官,這種創造人力物力的速度超過了劉邦敗家的速度,可見其實力。這也是劉邦數次大敗依然堅挺,而項羽只是輸了一場就元氣打傷,從此不振的原因所在。
綜上所述你認為蕭何首功有沒有道理那,還有一條如果不給後勤首功,日後可就沒人願意打後勤了。這也是一場遊戲中,我建議將MVP給輔助原因所在。
-
10 # 李飛叨
蕭何對於劉邦集團,作用無可比擬。如果沒有他穩定後方,並源源不斷地“造血”,劉邦集團不可能完成豐功偉業,所以在漢初三傑之中,蕭何是毫無爭議的首要存在。從這個角度講,張良和韓信的確望塵莫及。
在劉邦集團之中,不乏攻城略地的名將,如戰必勝、攻必取的韓信;也不乏智絕天下之人,如運籌帷幄決勝千里的張良,但卻很少有人注意到蕭何,知道他也是因為“蕭何月下追韓信”的典故。但在劉邦平定天下的過程中,蕭何的確是最重要最關鍵的人物。
在劉邦沒有扯旗造反之前,蕭何是沛縣的主吏掾,相當於縣長助理,協助縣令處理一些日常公務。這瑣碎的工作,無疑讓蕭何對處理地方政務有了足夠多的經驗。所以在劉邦造反之後,他的任務也是坐鎮後方指揮官吏,為前方提供兵源和後勤供應。
世人只仰慕衝鋒陷陣的猛將、智計如海的謀士,卻很少人傾慕向蕭何這樣的人,但現實中,改造佔領的城市成為根據地、為整個集團選拔文官隊伍、為前方軍隊送去源源不斷的兵源和糧草,這才是最重要的事。從這個視角上看,蕭何在劉邦集團中的地位,相當於蜀漢集團的諸葛亮。
劉邦攻入咸陽,大家都忙著搶奪秦宮之中的寶物,蕭何卻把秦朝的戶籍、律法等珍貴檔案全部收集起來,併成為劉邦集團制定策略、頒佈政令的最主要參考資料;劉邦“明修棧道,暗渡陳倉”出了漢中,蕭何留下來重建秩序鞏固巴蜀根據地,送去源源不斷的兵員和糧餉;劉邦被困滎陽,蕭何盡最大可能,徵發了少年兵去增援……
沒有了蕭何,劉邦是不可能成功的,起碼成功也會變得更加曲折!
漢朝建立後,也發生了眾人爭功的狗血劇情,眾人對蕭何排名功臣第一,都覺得不服氣,認為他只是個做文字工作的人(徒持文墨議論)而已,沒有大家真刀真槍的功勞大。這時候,劉邦問大家:你們瞭解打獵嗎?知道獵狗嗎?眾人回答知道。劉邦接著說:打獵這件事,追殺野獸的是獵狗,但發現蹤跡指出野獸所在的,卻是獵人。你們這些人都是獵狗,而蕭何卻是獵人。
劉邦是個明白人。
-
11 # 之鑫讀史
要回答這個問題,就必須搞清楚三人的功勞和地位。因為決定誰是漢初三傑第一,是由其功勞和地位決定的。
從功勞上來看:蕭何有四大主要功績。1.策劃沛縣起義,真心擁立劉邦為縣令(號稱“沛公”)。注說當劉邦再三推辭時,蕭何設計讓劉邦抓鬮,然後高聲向大夥宣佈劉邦當縣令是“天命所歸”。劉邦知道抓鬮內幕後(10個鬮子都寫的劉邦名字),內心十分感激。從此殿定了蕭何在劉邦心中無可撼動的地位。2.西進咸陽滅秦後,蕭何不戀金銀美色,第一時間進入秦宰相府,蒐集國家地圖、戶籍資料、典章制度等圖書檔案資料,並造冊登記,妥善收藏保管,以備查用。這項工作讓劉邦日後知己知彼,制訂正確的方針政策和法律制度,對西漢政權的建立,起到了巨大的作用,蕭何功不可沒。3.蕭何慧眼識珠,月下追韓信,傾力薦舉其為大將,才有了楚漢戰爭中韓信軍事指揮才能的發揮和運用。4.楚漢戰爭中,蕭何受劉邦委託留守大後方,致力於地方治理,用很短的時間恢復了後方的政治、經濟、生產、社會治安等正常秩序。大力征收租稅,徵調兵卒,使漢軍得到源源不斷的補充和後勤保障,從而多次使劉邦轉危為安,最終打敗楚軍建立西漢王朝。蕭何的特殊功勞無人能及。
西漢開國功臣、第一任宰相蕭何
再看看張良。他深明韜略,文武兼備,足智多謀。在反秦運動中投奔劉邦,成為劉漢集團的重要謀士,號稱“智囊”之首。他的主要貢獻是計謀。1.為劉邦獻計獻策,兵不血刃輕取宛城,智奪嶢關,使大軍勢如破竹一路向西,僅歷時一年即攻取關中,迫使秦王子嬰投降。2.鴻門斗智,終至項羽放棄了攻殺劉邦的計劃,使劉邦轉危為安。3.下邑之謀,成功策反九江王英布,扭轉了楚漢戰爭的局勢,使劉邦從戰略防禦轉為戰略進攻。4.鴻溝之約後,與陳平一道力諫劉邦撕毀約定,利用項羽軍隊撤退放鬆警惕之機,宜將剩勇追窮寇。劉邦採納其諫,親率大軍追擊項羽。最終在各路大軍的配合下,圍困項羽於垓下。長達四年的楚漢戰爭就此結束。
西漢開國功臣、第一謀士張良
而韓信的主要功績是軍事上的。他經蕭何舉薦,被劉邦拜為大將後,先率軍收復三秦;接著破楚於京、索之間,平定魏國;之後北伐拿下代國;背水一戰擊敗趙國,降服燕國;再率軍攻打齊國,輕取臨淄,並在濰水全殲龍且率領援齊的二十萬楚軍。佔領齊國後,韓信被劉邦封為齊王。然後率軍攻楚。漢五年,韓信率軍與劉邦會師垓下,圍殲楚軍,項羽烏江自刎。在楚漢戰爭中,韓信地位舉足輕重,功勞是巨大的。
西漢建立之初,劉邦曾對群臣說:“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我不比子房(張良);鎮國家,撫百姓,供軍需,給糧餉,我不比蕭何;指揮百萬大軍,戰必勝,攻必克,我不比韓信。這三人都是人中豪傑,他們為我所用,所以我能取得天下。”劉邦的總結是恰當的。縱觀此三人的功績,筆者認為蕭何的功勞是多方面的,對劉邦的出彩和最後勝利是起決定性作用的,而張良的功勞主要是謀略上的,韓信的功勞主要是軍事上的。事實上,劉邦大封功臣時,也是把蕭何定為第一功臣的。
西漢開國功臣、軍事家韓信
從地位上來看:蕭何自從沛縣擁立劉邦為縣令(即“沛公”)時起,劉邦就視其為最重要的幫手。楚漢戰爭中為劉邦鎮守後方,地位僅次於劉邦。西漢建立之初又成為第一任宰相,始終是劉邦集團的二號人物。而張良在滅秦戰爭和楚漢戰爭中都只是劉漢集團中的“智囊”和參謀人物;西漢政權建立後,張良自覺自己的使命已經完成,即主動隱退,潛心鑽研黃老之術,其地位一直在蕭何之下。至於韓信,在軍事領域有其很高的地位,後須被封為齊王,卻是劉邦的便宜之計,西漢建立之初,馬上被徙封為楚王;後被奪去兵權,降為淮陰侯。地位和職務都不及蕭何。
既然蕭何地位和功勞都在張良、韓信之上,當然應該是漢初三傑之首了。
-
12 # 陝西周末玩
在說蕭何前的先屢屢漢初三傑,張良是一個沒落的舊貴族,由於刺殺秦始皇不成功而無奈的過上了自己的流浪生活,最後和劉邦走在了一起,他具有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的謀略大才,但是在帶病打仗方面確實很缺乏經驗,剛開始時他試著統領過兵馬,結果自己都感覺不是很合適,也很彆扭,韓信一個華才不遇而又很傲的軍事奇才,可以說是兵神,真正做到了用兵如神,但是他在政治方面卻是個弱智,完全的不懂得變通,這也是他最後慘死的最大原因。最後來說說蕭何,公務員出身的他在官場多年,很懂得變通,並且一直和基層老百姓打交道,完全知道從百姓中來到百姓中去的道理,這也是他後期只所以工作做得出色的很大原因。
如果說蕭何在漢初三傑中排名第一,這個我沒有做過調查,但是他真的做到了完全善終,比張良還勝之(張良是以歸隱的方式來躲避,個人認為這是逃避)。具體的原因要從三個方面來分析。
1、具有先見之明,是個伯樂。
蕭何是一個真正的伯樂,他懂得買潛力股,這點很厲害,沒有蕭何可能劉邦就很早被征伐去修長城了,之所以有蕭何的慧眼識珠,才給劉邦託關係走後門,弄了個泗水亭亭長,很多事情上邊都是加以照顧,在押運服勞役人員的途中劉邦帶人逃跑都是他給通風報信的,並且義無反顧的跟著劉邦,這是絕對的忠誠和信任,再說他給劉邦舉薦的韓信,又是他發現的一匹千里馬,有了韓信可以說縮短了楚漢戰爭,加快了漢王朝的建立程序。
2、後勤工作很出色,老大很放心。
劉邦帶著所有大將東奔西跑打仗的時候,大後方全部交給蕭何負責,籌備糧草,管理城池,這個其實是一個很麻煩的事,需要大智慧才行,蕭何都做到了,無論劉邦多麼的慘,他都能把後方治理的井然有序,說真的如果他在後方小放一把火。絕對夠劉邦喝一壺的,他沒有的,這個就是劉邦的信任,這個是多年來培養出來的,大漢王朝建立之後,他制定了詳細的治國策略和管理國家的大政方針,並一一親自跟進落實,人常說大江山容易,守江山難,劉邦在打,他充當的就是幫劉邦去守的角色,這一點老大也放心,也才有了後邊了蕭規曹隨的事情。
3、完全玩轉官場,懂得如何保護自己
劉邦在晚年的時候明顯的感覺到最初的三位重量級人物功高蓋主,自古到今的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的事情即將上演,張良選擇了避世隱退,說是隱退,其實是逃避躲了起來,倖免於難,純情直男韓信,打仗是把好手,但是官場政治他真的玩不轉呀,結果導致最後的慘死,不得善終,而作為蕭何,官場經營一生,這點小把戲,他絕對不在話下,提前就放風出去,他開始貪汙了,開始霸佔田產房產了,這下劉邦放心了,原來蕭何也是個腐敗分子呀,最後蕭何在丞相位子上得以善終。
綜上所述,不得部署蕭何是有大謀略,大智慧的人,在漢初三傑中他是最舒服的一個,也是最低調的一個,雖然對於後世來說,他的名氣和張良,韓信比起來略弱一些,但是他確實是這三個人中最牛x的,唯一一個真正做到善終的人。
-
13 # 城煙鄉夢
原因很簡單,首先是其治國理政的才能,劉邦說:“治國,安撫百姓,不斷糧道,吾不如蕭何。”其次是最開始和劉邦起義的患難朋友,劉邦也是性情中人,曾經的朋友情總還是要有的
-
14 # 大白白野
蕭何位列西漢三傑第一是有原因的
1、漢初,大封功臣時爭吵的很激烈。劉邦封蕭何功臣第1,曹參第2,韓信位居第21,張良位居第62。蕭何排名遠超韓信和張良,這裡有一定原因,韓信犯錯誤了,張良主動謙虛退讓,但是綜合蕭何一生,為漢初開國第一功臣還是實至名歸。
劉邦封蕭何第一,擔心武將們不服,說:“夫獵,追殺獸兔者狗也,而發蹤指示獸處者人也。今諸君徒能得走獸耳,功狗也。至如蕭何 ,發蹤指示,功人也。”把將士們比作獵狗,而把蕭何比作獵人。這說明了蕭何重要性。
2、蕭何和劉邦基本是相識相知相伴終生。韓信原是項羽集團的,差點沒有離開劉邦。張良是跟隨韓王的,韓王被項羽殺死又投奔劉邦集團的。
蕭何和劉邦是舊交,劉邦沒發跡時,蕭何就一直幫助劉邦。攻入秦國都咸陽後,蕭何有政治遠見,馬上派人收集有關國家的資料。到漢中後,積力推薦韓信。楚漢相爭時蕭何牢牢守住了大本營、根據地,為前線的劉邦不斷地輸送兵員、糧草等,把蕭家子弟也送往前線,為劉邦最終打敗項羽提供了基礎保障。
西漢建立後,蕭何為漢初經濟恢復發展貢獻巨大,“蕭規曹隨”說的很明白。蕭何死後,曹參繼承蕭何丞相位置,承認蕭何治理國家水平比自己高明,就繼續繼承蕭何制訂的政策去辦,使國家安定富強。
3、項羽失敗原因之一就是缺少根據地,大本營,穩定的後方。項羽打仗獲勝機會多,可是兵源越來越少,後方缺少蕭何這樣的管理人才。劉邦前線失敗了,蕭何能夠源源不斷輸運兵源、糧草等等。有蕭何竭盡全力幫助,劉邦屢敗屢戰,越戰越強,最終打敗項羽。
4、韓信被譽為“兵仙”,但是沒有蕭何月下追回韓信,也不一定有韓信的不世之功。韓信涉嫌謀反,還是蕭何把他引進宮中,被呂后所殺。是“成也蕭何 ,敗也蕭何”。
5、張良被譽為“帝王之師”,劉邦曾稱讚張良有運籌帷幄,決勝千里的水平,但是張良投奔劉邦後以謀士、謀主、出謀劃策為主,相當於參謀長,而蕭何當丞相,管理具體事務,打個不恰當例子,相當於總理,蕭何比張良做的工作量大。
6、蕭何終生服務於國家,所建赫赫功績被歷代所稱讚,而且自己還很低調,保持清醒頭腦,為了顧全大局,免遭劉邦猜疑,還自汙貶低自己,顯示了政治方面的成熟性。
-
15 # 斯文致用
戰事後方功不可沒,故援朝勝後,彭總有高崗功居一半之說。
但首功也過,或劉邦有它意:
一,文吏為首,不懼不愁。蕭何主吏事,並無武功,若以戰功論,或養尾大不掉之禍。舉蕭為首,即可平諸將之爭,又無遠慮!劉邦知眾臣特別沛眾之性,義事初起,蕭何即無爭首之意,此種人撥高則忠心至死,置後則難免為亂,況蕭何又是忠厚正直之人。
二,沛人為首,眾皆無爭。蕭為久信之沛人,非戚非宗非軍,撥高而侯而相,可慰沛眾之心,卻無勢大之憂。政治之措非比武功高低、才智大小,實是複雜權衡而定。但是不是,就一定無爭?也不定,如曹參怕是有不平之意。
三、韓信封王,張良為傅。韓信之功高,已為楚王,位列諸侯中一二位,韓信反與不反,皆如芒刺在背,即當世不除,而其子也必死,即無反跡,指使旁人捏造也要致信於身邊或死地,在外為王終是大患;張良實為劉邦爭取六國後人的一面旗幟,是劉邦聽論上層外交、故事的一個大傅,論策,張良真不如陳平,論功,子房亦無大行,封為萬戶已是極大之尊,若封為第一而張良亦不願受此爐火。張良、陳平皆是至子就國除,可見劉家人和沛縣鄉黨對張陳等外姓功臣,並非心底放心。
蕭何之智之功,史或過譽。觀其在呂公席上當眾揭劉邦之短、數次若謀臣諫言而差點死至而不知其因,可見蕭何之智也非後史所稱。但其功也大,如鎮後方、供餉兵、獻宗族、薦韓信,這是忠厚老實、勤懇付出、不計功過的表現。
其又有三長處:
一是識人。輔劉邦而不驕,薦韓信而不慮己、薦曹參而不堵故仇,此是極智或極樸或極德之人能得;
二是謙虛。本分能聽人言。作事勤勉有吏才,能聽人言,不驕不悍,實做事之人;
三是守樸。《史記-蕭相國》載---何置田宅必居窮處,為家不治垣屋。曰:“後世賢,師吾儉;不賢,毋為勢家所奪。”----治家一言,勝百字家規,其不望後世富貴,獨望安身守份。
此三長,非極智之人,從其請上林苑之事、數聽下人之諫即證。但德行實符黃老義,又久縣鄉,知民歷戰國楚漢,久苦乏食,且於後方和咸陽久,能不問政於故老舊吏?王莽知博而亂民、隋煬好功而苦民,漢初眾人少知少欲,故黃老興,正宜。
回覆列表
首先,推劉邦為首領的是蕭何;其次,舉家支援劉邦的是蕭何;第三,為劉邦穩定後方,源源不斷運兵運糧的還是蕭何;第四,建國後整章建制,完成國家中央機構建設並保證其有效運轉的仍是蕭何。似這樣的人物,在任何時代都會是第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