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陪伴與高質量的陪伴有什麼區別?如何提高陪伴孩子的質量?
6
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134726108

    父母的陪伴無可取代! 這裡引用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在1943年提出了需求層次理論,將人類需求象階梯一樣從低到高按層次分為五種,分別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

    當前面的需求未被滿足,孩子將無法向更高的需求發展。如果父母能給與孩子高質量的陪伴,孩子基本的生存的需求和安全的需求在父母身上得到了充分的滿足,那麼,他將向新的需求邁進。他開始變得獨立,有與小朋友進行交往的意願,在交往中能夠表達出自己的想法,在交流中呈現出獨立的狀態。

    而當社交的需求已實現後,孩子開始有對尊重的需要。像孩子在關係中會說出:我不同意你這樣對待我;你這樣說,我感覺很難過等等。這就呈現了對尊重的需要。而當孩子被尊重的需要也滿足後,孩子就邁向了自我實現之路。

    如果父母沒有給予足夠的陪伴,那會發生什麼? 很有可能孩子會不斷的去找不同的人尋求關注。如果老師能夠關注這個孩子,孩子會不斷的黏著老師,一旦老師在忙,或者照顧其他小朋友,這個孩子有可能會產生破壞性行為,比如打人、扔東西等等。

    如果成人看不到孩子這個破壞行為背後的心理需求,用指責的方式對待孩子,那這個孩子將會一直透過各種方式尋求關注,尋求對安全感的滿足。而同時,這個孩子的專注力也很難發展起來,因為他所有的生命都用來尋求安全感。

    在這裡提幾個高質量陪伴的方式:

    1、每天早上用愛的方式叫孩子起床。可以放溫柔的輕音樂,輕輕撫摸孩子的身體,親吻孩子的臉頰,輕柔的喚醒孩子。

    2、即使父母很忙,也抽出專門的時間陪伴,比如每天晚上陪孩子跑步,週末拿出一天陪孩子去戶外玩,孩子的節日參與其中。儘管時間少,但父母對孩子的關注,會讓孩子確定父母的愛,有充足的安全感。

    3、時間允許的話,每天一小時專門的陪伴時間。陪伴時父母的狀態至關重要,父母如果能保持放鬆、全然和專注,就能夠較好的陪伴孩子。如果父母帶著補償心理,對孩子感到愧疚,那其實父母不是在陪孩子,是在陪自己的愧疚感,孩子也會感到壓力。如果父母自己很疲勞,煩躁時陪孩子,容易情緒不穩定,討好孩子,和不建立規則。這樣也無法形成良好的陪伴

    5、表達愛。經常向孩子表達愛,使用有愛的,正向的語言和愛的行為,比如擁抱,撫摸。

  • 2 # 悅雨育兒

    有些家長說是在陪孩子,卻讓孩子自己玩,自己在那裡看手機玩遊戲,這種也叫陪,但肯定不是高質量的。

    我覺得高質量是要你陪孩子的時候全身心都在孩子身上,與他分享他的成就,分享他的快樂與悲傷。

  • 3 # AI浮雲

    父母常常認為自己足夠愛孩子,為他而努力工作,經常加班,週末還要陪他奔波於各種興趣班,彷彿為他而放棄了自己的全部。但孩子給我們的反饋卻是,他不確定父母是不是像他們嘴上說的那麼愛自己,所以我們經常看到的,要麼是孩子非常粘父母,要麼是疏離和逆反。這些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孩子缺乏父母高質量的陪伴而導致的親子關係不良。  

    孩子的成長時光一去不復返,無論怎麼忙碌,我們都要在有限的時間內,把對孩子的關心和愛滿滿地表達出來。如何在相處的有限時間內,變被動為主動,從陪同到享受,為孩子營造一個高質量的快樂童年呢?

    其實,孩子只希望父母跟他在一起的時間能真正屬於他自己,和他溝通時,多一點輕鬆幽默,多一點聆聽和鼓勵。請父母暫時放下自己的事情,用心去感受孩子的內心;關注並重視他的需要,達到心靈的共鳴。陪著他,就在當下,可以是共享一本好書、一部好電影、一頓美食、一個遊戲……

    給孩子高質量的陪伴,其實也是為我們從紛繁的世界裡隔離出一方心靈的棲息地,讓我們有機會積蓄能量,重新上路。

    創設高質量的家庭學習環境

    國外多項研究結果表明,在家為孩子創設良好的學習環境,對促進孩子的有效學習具有特別的意義。

    什麼是高質量的家庭學習環境呢?即家庭中兩個或兩個以上成員一起致力於理智地解決問題、澄清概念、評價活動、擴充套件故事等。雙方都必須對思考過程有所貢獻,而且顯示出思維的深化和擴充套件,即做到"保持共同思考"。這種學習環境主要體現在不同型別的親子活動,以及活動中的親子互動兩個方面。

    然而,許多家長常常會走入誤區。例如,只關心孩子是否記牢了剛剛學到的故事、兒歌、歌曲和數學算式,而忽視引導孩子理解和體驗這些內容在現實生活中的意義,也不顧孩子的興趣;只關心孩子學習舞蹈、繪畫、鋼琴、英語、書法等才藝的效果,而忽視孩子在這些才藝學習活動中的感受和自信心的培養。

    為了提高親子之間的互動質量,家長可以嘗試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2)對孩子提出的問題給予積極的反饋,儘量能夠正面回答,即使一時不能回答,父母也應當明確告訴孩子,並和孩子一起透過不同途徑尋找答案,以此培養孩子積極思考的習慣。

    (3)鼓勵孩子將自己編構的故事或歌曲講或唱給小夥伴聽,隨機和孩子一起改編他們熟悉的故事或歌曲進行表演;鼓勵孩子自己動腦動手、想出同一玩具的多種玩法,以此培養孩子的想像力、創造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自信心。

    (4)和孩子討論時,家長不僅需要引導孩子就他感興趣的現象進行思考,而且還需要認真傾聽他對事物的看法,鼓勵他說出自己的想法,並沿著他的思路展開討論。在討論過程中,家長不能僅僅關注孩子對事實性問題的掌握,更重要的是透過提出"怎麼樣"、"為什麼"、"你想怎麼做"等問題,引發孩子結合自己的經驗進行深入思考,從而培養孩子高水平的思維能力。

    總之,只有多鼓勵孩子思考而非記憶知識,多參與孩子感興趣的活動,少強迫孩子學習他不感興趣的知識,多傾聽孩子的想法,少要求孩子被動接受成人的想法,在家創設高質量的家庭學習環境。

    遊戲是孩子的工作,是孩子秘密語言最重要的一部分,透過遊戲能架起親子之間良好關係的橋樑。因此,家長在陪伴孩子的過程中,一起做遊戲是很重要的事情。

    有人曾講,父母和孩子一起遊戲有三種狀態:一是看著孩子玩,主要保證孩子不出安全問題。二是陪孩子玩,因為孩子缺少合作者,給他搭把手,主要目的是讓孩子的遊戲能玩起來,比如玩當醫生的遊戲時給孩子當病人。三是和孩子一起玩,在玩的過程中忽視了自己的年齡和身份,享受遊戲帶來的樂趣。

    三種遊戲狀態各有存在的必要性,這類似於專業上講的成人參與孩子游戲的方式。成人需要根據自己陪伴孩子的狀態進行調整,選擇合適的遊戲,努力把家庭變成遊戲場所。

    例如對新買的積木,父母可以透過以下五種方式帶領孩子進行遊戲。

    第一種為旁觀遊戲。孩子大部分情況下在觀看父母遊戲,偶爾提出自己的問題和建議,家長可以適當聽取孩子的建議。此時孩子實際上已經卷入遊戲之中,這也為後續的遊戲方式做好了鋪墊。父母可以跟孩子協商,對新買來的積木先進行操作,讓孩子從中學習並積累自己的想法。當然如果孩子有先玩的需要,家長也可以先旁觀,父母旁觀遊戲可以幫助孩子學習延遲滿足。

    第二種為獨自遊戲。孩子和父母在交談範圍之內進行各自獨立的不同遊戲,雙方都各自專注地玩自己的遊戲,相互之間不交談。此時父母可以有意識地關注孩子的進展,但不對其遊戲進行評價,比如孩子玩積木、父母玩拼圖。

    第三種為平行遊戲。孩子和父母各自獨立地玩相似或相同的玩具,相互之間不交流,父母離開也不影響孩子繼續玩。此時父母可以有意識地離開,看看孩子是否繼續玩下去。

    第四種為協同遊戲。孩子和父母在一起玩,進行相似的遊戲。比如用積木搭建房子,父母可以主動向孩子借一些積木,搭建不同的房子,並在孩子的要求下提供相應材料的支援。如果父母中的一方有事離開,另一方還可以繼續參與其中。

    第五種為合作遊戲。比如,孩子和父母共同謀劃用積木搭建一艘輪船,然後採取分工合作的方式對輪船的形狀、結構、材料等進行探討。遊戲過程中父母和孩子要保證參與的時間和精力,不能有人提前退出。

    如果您正經歷養育的困境,而您又相信遊戲的作用,那麼請關注這幾個步驟:瞭解遊戲的意義,瞭解目前您家庭遊戲的基礎,找到您想透過遊戲解決的問題,最後確定遊戲型別並創造性地使用這些遊戲。例如,對於缺乏合作精神的孩子,父母可以和他一起玩"機器人遊戲",孩子、父母三人手拉手,孩子在中間當機器人的"大腦",父母在兩邊各當"一隻手",共同完成某件事。

    願您能感受到遊戲的力量,也願遊戲能幫助您和孩子之間建立平等、尊重的親子關係。

    享受親子閱讀

    孩子還沒出生就可以接受親子啟蒙,孩子出去以後可以根據月齡選擇不同的繪本,媽媽讀,孩子看。或者一起讀,一起看,再大點孩子讀看,媽媽聽。親子閱讀不僅是孩子啟蒙,更重要的意義在於對孩子的陪伴。

    其實,說了那麼多,重要的是跟孩子一起的時候,是全心全意的陪伴,而不是你只顧自己,孩子晾在一邊……

  • 4 # 向日葵之語

    高質量的陪伴,不是我們認為的坐在孩子旁邊就是陪伴!高質量的陪伴,是我們全心全意,心無旁騖的陪著孩子!陪伴孩子玩玩具,就是給孩子玩,不想著工作,不想著手機,不想著遊戲,哪怕是十分鐘,也是高質量的陪伴;給孩子讀書,就是要全身心的做親子閱讀,角色扮演,富有感情色彩的讀。孩子的心特別敏感,他能感覺到你的些許不耐煩,所以請放下你心中所有的工作,放下你的手機,全身心的陪孩子!

  • 5 # 上善若水利不爭

    陪伴和高質量的陪伴差別很大哦,有些父母說著是陪伴孩子,但是在陪伴中孩子自己玩自己的父母就自己玩手機等。並不是說人在孩子的身邊就算是陪伴。真正的陪伴、高質量的陪伴應該是全身心的陪伴。像我家的孩子如果在陪她玩或者講故事的時候拿手機看的話,她就會很生氣,不許我拿手機的。所以父母要自己做好榜樣,就自然而然地提高陪伴的質量了。

  • 6 # 灰寶媽M

    現在的父母都是手機不離手,所謂人在心不在。這樣的話就算在身邊陪著也是沒有意義的。

    孩子和大人一樣,他們也希望被關注,有存在感。因此父母要用心,放下手頭的工作,放下朋友間的聚會,放下手機。和孩子聊天,感受他的心情;陪他看書,玩玩具;帶他出去運動,看風景。。。所有的前提就是用心,從孩子的角度去陪他。我認為這樣的陪伴孩子會喜歡,會開心,這樣的陪伴才是高質量的。

  • 7 # 雨白雲

    陪伴並不是只是在身邊,如果人在心不在,那不叫陪伴。真正的陪伴應該是全心全意的投入,是專心的關注。高質量的陪伴也不需家長投入大量時間,只要在孩子需要的時候全心全意陪伴就好。如何做到高質量的陪伴?首先家長得放下手機,用心陪伴,心放在孩子身上。第二,根據孩子的需要,選擇適合孩子的活動,並和孩子一起玩,如遊戲,閱讀,戶外,運動。第三,平和的心態,讓自己做好各種心理準備應對可能出現的問題,不要陪著陪著自己煩躁起來了。一句話,要高質量就得用心。

  • 8 # 父母世界

    很多家庭中真實的情況,父母都在家裡,但是孩子卻得不到有效的陪伴。漸漸,被冷落的孩子走向冷漠和兇險。有時候,忙碌也是一種殘忍。孩子渴盼與父母相處的時光,這時光在孩子成長的歷程中的意義,遠勝過金錢!那麼如何有效陪伴孩子呢?

    首先,父母要保證基本陪伴時間。美國皮尤研究中心的統計資料顯示,家長陪伴孩子的有效時間,“及格線”為每週21.2小時。在0-6歲是孩子成長的關鍵期,親子陪伴尤其重要。做遊戲也好,談話也好,電話裡也好,影片中也罷,總之一定要花時間給孩子,這段時間屬於你和孩子。可能不花錢或只花很少的錢,要緊的是彼此珍惜這份親情流動的時光。忙永遠只是藉口,人們總是把時間用於自己認為最有價值的事上,你也許需要知道:陪伴孩子就是最有價值的事情!

    物質滿足不等於陪伴,物質滿足可讓父母自己內心平衡,卻無法填補孩子內心缺少愛的虛空;媽媽單獨的守護不等於陪伴,媽媽只能給予孩子母性的愛,而自信、力量、與世界的關係和聯結,這些是需要爸爸的引導和示範的,父親怎能缺席?

    第二,有效陪伴還要求家長在陪伴孩子的過程中全心全意,傾情融入,不可人在心不在

    “伴”的解釋是成為他人的一半,思想、行為、精神傾情融入。多和孩子快樂互動,坐下來和孩子一起搭積木;攤開紙和孩子一起畫畫;蹲下來和孩子一起玩過家家;和孩子一起看他最喜愛的動畫片,一起笑得人仰馬翻;和他快樂的談話,用你和藹的表情和溫柔快樂的語調,帶給他信任和安全感。每一件在你看來微不足道的小事,都會在他的生命中刻下難以磨滅的痕跡。

    有的父母,人雖然在孩子身邊,心卻不在。“陪”孩子逛公園,當他一臉期待地問你秋天葉子為什麼會變黃,你卻在和旁邊的媽媽交流本季的流行時尚。當你“陪”他畫畫,他興奮地向你描述他眼中的世界,你腦子裡掛念的卻是今晚的飯局,嘴裡有一搭沒一搭地說著“嗯”。常看到父母亦步亦趨地跟在孩子左右,可孩子卻總是一個人自言自語或者自己玩,父母好像沒聽到孩子的說話,在想自己的心事,沒心情體驗陪伴孩子的快樂,這樣的陪同不算有效陪伴;你一次又一次地讓他失望,也許有一天,他也會把你拒於心門之外。

    第三,有效地陪伴中,要了解孩子的興趣和需要,並以他的需求為導向,為他的成長提供支援。

    關於玩耍,要讓孩子控制整個活動進行。玩什麼和怎麼玩都讓孩子選擇,策劃活動,包括去哪裡、看什麼、吃什麼等等。父母只需要給予孩子鼓勵、建議和必要的支援。

    假如孩子喜歡畫畫,而且很有天賦,我們就積極創造機會讓孩子畫,接觸各種各樣的繪畫本,畫材。我們提倡,家長一定要以孩子為中心,以孩子的興趣和愛好為出發點,為孩子提供教育和學習資源。

    不少家長喜歡設想孩子的未來,希望孩子長大後能夠在某個領域做出成績,但事實上,如果你期望孩子成為某人,就等於扼殺了孩子比某人優秀一百倍的可能性。“只陪伴,不設限”,為孩子營造寬鬆的成長環境,

    第四,有效陪伴是給其必要幫助與支援。當孩子面對挫折時,面對衝突時,面對個人權利的捍衛時,面對失去和痛苦時,父母及時站在孩子身邊,告訴他我懂你,即使你在世人眼裡多麼差,多麼失敗,我們依然愛你,有我在你是安全的,你是被愛的,給孩子具體的指導和幫助,幫孩子度過難關困難時,陪他跑,但不抱起他跑;孩子做選擇時,幫他看到可能的後果,並尊重他的選擇,引導他學習到相應的經驗。

    一分鐘高效陪伴,勝過一整天無意義的相隨!一次真誠的親子交流,讓孩子銘記一生!

     

  • 9 # 果果愛分享

    陪伴只是身體的接觸,高質量的陪伴講究的是和孩子心靈的相通。任何一個經常跟孩子在一起的人都可以是陪伴者,但高質量的陪伴,需要知識需要技巧需要心智。高質量的陪伴者,不僅要懂兒童的身心發展規律,還要有正確的管教方法,還要有一顆兒童般好奇的心智。掌握了這些,在陪伴孩子時孩子的一切行為都有章可循,不必大驚小怪,順其自然的養育,積極向上的心態,讓孩子完整的發育心智。兒童般的心智可以製造有創造性有趣的活動,讓孩子活潑的心性得以滿足。

  • 10 # jessica宣

    父母給予孩子時間,跟孩子單獨在一起:雖然每個父母能給孩子的時間不同,也不固定,但不管是在家裡也好,在外面也好,做遊戲也好,談話也好,電話裡也好,影片中也罷,或者是簡訊、郵件,總之一定要花時間給孩子,這段時間屬於你和孩子,你和孩子共同享受這種親子相伴的快樂時空。可能不花錢或只花很少的錢,要緊的是彼此珍惜這份親情流動的時光。

    忙永遠只是藉口,人們總是把時間用於自己認為最有價值的事上,你也許需要評估一下:在你每天忙的事情中,孩子的健康成長排在第幾位?你給予孩子的有效時間是幾分鐘?難道你真的沒有給他打電話的時間,沒有擁抱他的時間,說“孩子我愛你”的時間嗎?

    瞭解孩子所在年齡階段特點:不同年齡階段的孩子有不同的特點,生理發展和心理發展特點差異很大,不同的孩子的差異也很大。因為孩子會用自己的方式探索和了解這個世界,所以父母要先了解自己孩子所在的年齡階段有怎樣的特點,處在怎樣的發展關鍵期,這樣父母就會允許孩子展現他的正常發展特點,而不會總是擔心、總是覺得孩子跟自己想象的不一樣,覺得孩子太淘了、太內向了、太不聽話了,等等……接受孩子才可能帶著平靜和允許欣賞他,肯定他,給他提供成長的空間。

  • 11 # 觀真言真

    高質量的陪伴孩子,是和孩子在相處中,聯結到雙方的情緒、思想,並且增進親密感。有的媽媽整天照顧孩子,孩子只是粘著媽媽要媽媽做各種事,結果爸爸一回家孩子就撲向爸爸了,因為爸爸帶了小禮物,或者和孩子做遊戲。並不是所有陪伴都要有禮物或遊戲,但要特別用心,讓孩子和自己都收穫。好的陪伴可以從下面三方面做到:1.既要有內容,又要有心爸媽和孩子在一起,如果時間很少,要有共同的話題,一起聊孩子學校裡的事,或者一起聊一個電影,讓交流有話題。如果時間很多,可以安排一些共同的活動,下一盤棋,爬一次山。有的爸媽陪伴孩子,自己聊自己的,孩子玩孩子的,可以不用所有時間的焦點都放在孩子身上,大人也有自己的活動,但那幾段和孩子共同的活動裡,心思要在孩子之間。2.既要主動,又要等待爸媽有了和孩子相處的時間,要引導孩子說他自己的事情,從這些事情裡就可以聽到孩子的想法,慢慢展開聊,孩子就會展示他的世界給你。有的爸媽會總在催促孩子說,或自己主導著說很多,高質量的陪伴裡,爸媽要更多耐心,等待孩子順利表達他自己。3.既是家長,又是朋友兩個角色都很重要,爸媽是引導孩子,給予孩子安全感的,要有適當的權威,比如孩子做危險的事時要制止,孩子不好的品德行為要糾正,但另一方面也要做孩子的朋友,交流、玩耍時是平等的,讓在一起的活動很精彩,成為孩子記憶中的一個又一個難忘片段。爸媽和孩子,如何在陪伴中幫助彼此都成長了,就是最好的陪伴時刻。

  • 12 # 超媽育兒大全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父母越來越無法“真正的”陪伴在孩子身邊。

    也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帶娃兒竟然成了一個家庭最擔心的問題。

    陪孩子這件事越來越敷衍了,孩子長期處於“隱性失陪”狀態。

    調查顯示:不少城市的孩子,父母看似朝夕相伴,但由於毫無陪伴質量可言。

    專家強調:如果“隱性失陪”的情況得不到重視和改觀,最終將直接導致家庭教育的失敗。

    那麼,作為父母,應該如何高質量得陪伴?

    1這三種陪伴誤區,你是哪一個?

    全程式的看管陪同

    一位全職媽媽,為了方便照看5歲的兒子。

    她辭掉了外資公司總經理助理的高薪職務,轉型成了一名經營護膚品的微商。

    甚至連帶孩子去滑滑梯的時候也不例外。

    雖然媽媽整天和兒子在一起, 但其實除了吃飯之外,其他的時間,大家幾乎都是各忙各的。

    小小年紀,不僅自己可以從網路電視上找到自己想看的節目,並且懂得如何從蘋果應用商店下載自己喜歡的小遊戲。

    有時間陪伴子女,但缺乏有效溝通,是當下最普遍的一種精神上的失陪。

    然而,現實生活中,不少家長都會把陪同視為陪伴。

    因此,他們可能會一邊帶孩子散步,一邊刷手機上的財經新聞。

    面對孩子的互動需求,總是表現得十分敷衍,有時甚至會言語粗暴地讓孩子一邊兒玩去。

    一味地命令孩子

    胡爸爸,有一個上四年級的女兒。

    雖然工作繁忙,但是胡爸爸對於女兒的教育卻頗為用心。

    放暑假之前,就為女兒制定了書架的學習成長計劃。

    從週一到週日, 每天都有固定的日程表。

    每天下班後,雖然很累,但第一件事就是檢查孩子白天的任務完成了沒有。

    由於女兒總是偷工減料,胡爸爸只得一而再再而三地苦口婆心,跟女兒講各種大小道理。

    在胡爸爸看來,讓孩子明事理,是父母的責任。

    由於平時自己工作太繁忙,所以不厭其煩地說教,是最有效率的親子教育。

    不過,在孩子看來,這種用命令說教代替親子陪伴的做法,效果往往是適得其反。

    孩子會把父母的話當做“耳邊風”,父母說得越多,孩子進步越少。

    企圖用物質代替陪伴

    工作狂媽媽,是一家民營醫院的策劃總監,工作十分繁忙。

    一週六天,基本都是每天早上7點半之前出門去上班,晚上7點半之後才下班回到家。

    早上出門時,女兒往往沒醒,晚上回家時,女兒往往已經睡了。

    工作狂媽媽說,自己之所以如此拼命,其實是為了給女兒最好的。

    女兒的用品,從奶粉、衣物到玩具,幾乎都是清一色的海外代購。

    如果只依靠爸爸一個人上班,日子就會變得捉襟見肘。

    用物質滿足來代替親子陪伴,也是當下城市家庭的一種常態。

    不少父母都希望透過自身的努力,為孩子創造更好的物質條件。

    殊不知,高質量的親子陪伴帶給孩子的心理給養,要比進口的奶粉和品牌服飾重要N倍。

    因為高質量的親子陪伴,可以讓孩子變得自信有力量。

    而且可以讓孩子樹立積極的生活態度,變得更有責任心,有夢想也有激情。

    2如何高質量地陪伴孩子

    有界限的相處

    對於媽媽,每天分分秒秒和孩子在一起,難免就會帶著放大鏡看待孩子。

    孩子的一舉一動一顰一笑都落在媽媽的眼裡,印在媽媽的心裡。

    如果被時時刻刻地關注,每個行為都被分析一下,遇到任何困難都有人出手相助。

    不要說小孩子,我們大人都會覺得窒息。

    把握好和孩子之間的界限:

    讓孩子有空間體會失落和傷心

    讓孩子有機會自己嘗試錯誤並發現新的方法

    我們不能取代他的生活,我們要做的是激發孩子自己內在的力量。

    鼓勵他們為自己承擔責任。這是高質量的陪伴。

    錯誤的做法:

    孩子搭積木,積木倒了,孩子哇哇大哭,立刻抱在懷裡安慰,並給出無數方案

    “我們再搭一個,這次要用方的積木,不要用尖的了”

    “或者我們不搭積木了,我們出去跑跑,去看看小螞蟻好嗎?”

    正確的做法:

    孩子自己做手工時,有個小東西總是粘不好,孩子又大哭,邊哭邊說:

    “媽媽來,媽媽做”。

    不要著急幫助孩子,只是抱著孩子,親親拍他的背

    “媽媽知道東西粘不上寶寶著急了,媽媽抱一會兒。”

    等孩子情緒慢慢平靜下來,再詢問:

    “寶寶還想做嗎?寶寶要媽媽怎麼幫你呢?哇,你這主意真不錯。”

    和孩子一起融入生活

    無論是全職媽媽還是工作的媽媽,都會覺得生活總開始圍著孩子轉。

    於是我們認為陪伴也是如此,陪他一起玩、陪他畫畫、陪他做手工。

    我們似乎把陪伴孩子和生活割裂開來。

    有一些全職媽媽,他們的日常生活,通常都是“陪孩子玩”。

    當問起家務或者如何籌備家庭節慶活動時,這些媽媽常常是說:

    鐘點工做

    我媽媽做

    沒有想過家庭節慶活動

    等等

    每一個生活細節,以前是我們做,現在是和孩子一起做:

    帶著孩子一起清洗抹布

    帶著孩子一起為花澆水

    帶著孩子一起為爸爸準備生日晚餐

    帶著孩子拜訪以前的朋友

    以前我們花10分鐘就能做好的事情,現在我願意花費1小時來和你一起做。

    因為媽媽愛你,這是高質量的陪伴。

    我們往往只在意和孩子一起做了個什麼創意手工。

    卻忽視用創意的方法和孩子一起刷牙、一起鋪床,一起點上睡前蠟燭,一起唱上一首歌,一起跑到床前換睡衣。

    高質量的陪伴是時時刻刻的

    如果我們能理解剛才的第二點,就能理解這一條。

    別把陪伴的那一小時從生活中分列出來。

    工作的媽媽們原本就和孩子相處時間少,這樣的分割時間,更容易引發內心的不安和急躁。

    這1小時的定義,是給大家一個大致的量化概念。

    如果每天和孩子相處的時間連1小時都沒有,那的確會引發孩子的一些身心問題。

    但並不僅限於1小時啊,更不是說這1小時就像一貼藥,用來治療孩子的“親情缺失”。

    我陪了1小時了,他該可以了吧。

    孩子的成長是飛速的,當你還在煩惱他為何那麼粘你的時候,眨眼他就到了煩你挑釁你的青春期。

    當你孩子開始邁入成長階段,你會發現很難看到小時候那個拉著你的手害怕上滑梯的寶寶的摸樣了。

    請珍惜你的孩子很黏你的那段時間吧,因為已經持續不了多久了。

    珍惜親子時光,這是上天賜予我們的祝福。

    放下你心中的條條框框

    這一點,是高質量陪伴中最為重要的了。

    對於6歲前的孩子,尤其是3歲前。

    因著自身具備的無條件吸收的能力,對於身邊的成人的模仿性是最強的。

    他們吸收的是我們內心最深處的東西,是我們的本質,是我們無法逃避的虛弱,是我們自己都沒有覺察出的模式。

    A媽媽:

    有個媽媽是個完美主義者,她會在孩子面前展示她自己畫的精緻的畫。

    也會邊表揚孩子把桌子擦乾淨了,邊重新把桌子擦一遍。

    更會挑剔先生的過錯和鐘點工的不足。

    這一切落在孩子的眼裡就成了對他自己的一種壓力。

    所以在完美主義的媽媽面前,鮮有自信心足的孩子。

    媽媽或許要學習的是允許自己犯錯,允許自己做個不那麼完美的媽媽。

    B媽媽:

    B媽媽是個目的性很強的媽媽,做起事情來過程不重要結果才最重要。

    這也體現在他的育兒方式裡,那個調好一小時的鬧鐘就是。

    於是孩子無法感受到過程中的母愛,親子關係成了一場有目的的表演。

    媽媽如果能讓自己更柔軟更有創意,用心體會和孩子相處的點點滴滴。

    放下頭腦中的那些條條框框,孩子就不會藉著睡前的洗漱向她發洩不滿情緒了。

    高質量的親子陪伴,必須要有一個安全、放鬆和親密的陪伴氛圍。

    這種陪伴本身,應該拒絕說教和敷衍。

    要有讓彼此身心放鬆、情感愉悅的雙向互動。

    在陪伴孩子的過程中,最好要做到心無旁騖,全心全意地關注孩子。

    你現在還在用“隱性陪伴”的方式對待孩子嗎?

  • 13 # 兩個寶兒的沁媽咪

    在孩子小小的世界裡,最最幸福的事情莫過於爸爸媽媽的陪在身邊,見證孩子每一次的成長。

    但是大人們知道,對寶寶來說什麼時候最幸福嗎?什麼時候能給孩子高質量的陪伴嗎?

    能給孩子高質量陪伴的瞬間:

    爸爸媽媽終於下班回家啦!呀,今天爸爸沒開電腦打遊戲,媽媽沒抱iPad逛淘寶——

    爸爸用樂高幫我建了一個大大的城堡,還教我怎麼玩小車車,雖然我沒有學會,但是爸爸和我都好開心!

    玩累了,媽媽溫柔地幫我洗澡澡,邊洗邊笑我是一隻小肉團,然後幫我換上了香香的小衣服。在床上輕輕地擁著我、哼著歌兒,進入了和歌聲一樣溫柔的夢鄉。

    給孩子高質量的陪伴應當要做到:

    1、陪孩子時先放下手機。

    現在的人很多不是沒時間陪孩子,而是沒耐心,拿著手機陪孩子,任由孩子自己玩,這種陪伴的方式不可取。

    2、做孩子的忠實聽眾。

    跟孩子溝通,你會驚訝孩子竟然這麼會表達。父母親應當看重孩子的自我表達,藉由父母親的反應,孩子可知道自己是被重視的、被關懷的。

    3、和孩子一起做閒事

    要跟孩子搭起友誼的橋樑,就是和他一塊做他喜歡做的事。

    一方面可藉機瞭解孩子,另一方面,可幫助孩子在父母身上建立安全感及認同感,讓他知道,你和他是同一陣線的。這是成長中最甜蜜的時刻。

    4、帶孩子去旅遊。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帶著孩子去大自然中走走,認識花草樹木,見識風土人情,帶著孩子一起開闊視野。

    5、陪孩子做作業。

    陪孩子做作業不是隻坐在一旁,而是要了解孩子的學習進度。可以在學英語時和他練習口語、語文、一起有感情地朗讀、一起尋找解數學題的樂趣,讓孩子有好的習慣和學習氛圍。

  • 14 # 時尚育兒圈子

    全身心地投入

    哪怕你只有很短的時間呆在寶寶身邊,也要保證自己能夠不被外界瑣事幹擾。小寶寶都是敏感的,如果你人在心不在,他很容易有一種挫敗感:“媽媽可能並不是那麼喜歡我,她與我在一起的時候為什麼想著別的?”他希望在你眼中,自己是最重要的存在。

    一次,好友要參加聚會,臨行前打算給寶寶飽飽地喂頓奶就好出門。寶寶卻一直煩躁不安,不肯好好吃,媽媽自然很著急。旁邊的外婆說:寶寶知道你要走了,現在心裡難受呢!你和他說說話吧。於是媽媽耐下心來溫柔地說:“媽媽不走,等寶寶睡了媽媽再出去,然後很快就回來哦!”然而寶寶還是鬧,於是媽媽決定不出門了,也就不再糾結是否會遲到的問題,心裡變得很平靜。奇妙的是,寶寶也馬上安靜下來,很快吃好,呼呼入睡。好友笑著和我們講完這件事,又補充了一句:千萬別勉強自己應付寶寶,寶寶能夠體會到的,如果那麼做,不但傷了寶寶,也傷了母子關係。

    別對自己要求太高

    有些工作勞累的父母覺得要保障陪伴質量比較困難,因為他們常常很難調動心理能量來與寶寶交流。更多的時候,當你勞累了一天之後回到家中,看到滿地的玩具,煩躁之感便湧上心頭;偶爾控制不住情緒,還會對湊上來的寶寶氣急敗壞。

    事實上,這種情緒的背後往往隱藏著父母對自己的不滿:原本期待著與寶寶溫馨共進大餐,飯後一同散步或者玩耍該多好!然而這個心理預期總是描繪得太完美了,繁忙的工作打亂了計劃,於是每次都沒有精力去實施美好的設想。

    很多的時候,能心平氣和地與寶寶呆一會兒,也是很不錯的。學會享受親子時光,不管做些什麼玩些什麼,只要讓自己與寶寶在溫馨氣氛中得到愛的滋養,就足夠了。

    給愛加一點創意

    愛的表達有許多種方式,只要用心,就能構建出屬於你家的親子模式。

    曾經遇到過一個剛上小學的小女孩,很是可愛,特別的是能剪一手精美的窗花,每逢節假日,都要剪出一些送給自己喜愛的同學和老師。她為什麼有這樣的特長,並且還會樂此不疲呢?原來在小的時候,父母做工要很晚回家,她只好與奶奶睡,然而每天一醒來睜開眼睛,孩子都能看到床腳的牆上有新貼上去的窗花!爸爸媽媽沒有什麼文化,甚至還很羞澀,擔心親親女兒會驚醒她,於是用這樣靜悄悄的方式表達:爸爸媽媽曾來過,我們永遠在一起。

  • 15 # 陶玲家長課堂

    社會不斷進步人們生活水平不斷的提高,相對應的生活壓力也很大,但是陪伴孩子還是需要高質量陪伴的。

    一、首先要探尋到孩子真正的需求。每個孩子都是一本書,要認真解讀孩子,走進孩子的心裡,真正瞭解他們的需求。例如:孩子經常哭鬧,他們的需求是餓了、無聊了、還是拉臭臭了,這些都需要家長細心的觀察,才能瞭解孩子的需求。

    二、學會傾聽。孩子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他有他的想法跟意願,父母不要把自己的想法強加到孩子身上,要學會傾聽孩子的心聲。

    三、專心陪伴孩子。很多人表示說“我陪伴孩子時間很多”,其實並不是陪伴時間越多,對孩子越好的。假如“下班後寶媽身處壓力、焦慮的狀態中”陪伴孩子,這種壓抑的狀態會使孩子產生行為問題和情緒問題。“陪伴孩子”一定要身心愉悅,遮蔽一切外來因素專心陪伴孩子。高質量陪伴它與陪伴的時間長短沒關係,關鍵是用心。要讓孩子感到安全、快樂,不給孩子帶來精神壓力的。

    高品質陪伴孩子,是每一個合格家長最需要去做的事情。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遇到一個你自己喜歡而且他也喜歡你的人有多難?該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