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我是認為北洋水師實力是和聯合艦隊差距很大的,但具體到艦隊整體實力,軍艦效能、速射炮、火藥,火炮威力、數量,兵員素質,戰場發揮上又有哪些實際的差異?
31
回覆列表
  • 1 # 大唐53277151

    從戰場到裝備,從士兵到朝堂,都存在差距,差多少都沒關係,關鍵是決定戰爭勝負的因素太多了。與其說是戰爭敗了不如說是體制落後敗了

  • 2 # imex

    從裝備上日軍比北洋水師差很多,所有艦炮均不能對鎮遠定遠造成威脅,所有軍艦裝甲均不能抵抗鎮遠定遠主炮一炮的射擊,也就是說,如果北洋水師定遠鎮遠主炮能夠命中日艦,那將是裝備碾壓的戰鬥。從人員素質上講,兩家都是師從英國海軍,日本學到了精髓,北洋水師根本就懶得學,直接把老師趕走了。結果大家都知道了,雖然有碾壓的裝備優勢,但是由於北洋水師無法命中日艦,慘敗。

  • 3 # 海鏡清

    大東溝海戰,也就是題主所說的黃海海戰,已經是中日雙方差距最小的一次了,因為北洋海軍已經是所有能出海的軍艦都來了,而聯合艦隊只是來了本隊和第一遊擊隊,還有三個游擊隊沒有到場。從這裡就可以看出,雙方差距是非常大的。

    具體到海戰參戰軍艦,就可以發現北洋海軍的組成是參差不齊的,除了2艘經常被外行拿出來吹噓的“定遠”級鐵甲艦是7000噸級,其他都在3000噸以下,甚至還有4艘1000噸級的,感覺就像兩個2米高的巨人帶著一群1米來高的侏儒。

    而日本海軍是比較均衡的,4艘4000噸級、4艘3000噸級、2艘2000噸級。這意味著其沒有明顯的弱點。而北洋海軍除了“定遠”級都是弱點,日本海軍不需要打敗巨人,只要把巨人身邊的幫手一一清除掉就穩贏了。

    北洋海軍最老的“超勇”級只有6節速度,而且噸位小(1350噸)、無裝甲,海戰中簡直是活靶子

    機動性上面,北洋海軍由於鍋爐普遍接近報廢期(沒錢換),除了2艘“致遠”級和1艘“廣丙”能跑到15節左右,其他軍艦普遍在10節以下,編隊航速僅8節。

    日本海軍最老的“扶桑”號鐵甲艦也有10節航速,而且有厚甲防護,噸位也大(3700噸),大多數北洋軍艦還奈何不了

    而日本海軍第一遊擊隊全部由快速巡洋艦組成,編隊航速可達15節。本隊雖然有2艘老艦,也可以達到10節的編隊航速。這意味著北洋海軍根本追不上對手,人家可以用遊牧騎兵對付漢人步兵的“放風箏”戰術把你打垮。就算有“定遠”級又怎麼樣,你追不上人家啊!

    至於火力,差距就更大了。或者說,正是火力上的巨大差距,決定了海戰的勝負。

    日本軍艦大多數都裝備了密密麻麻的側舷炮,單艦裝炮數(中口徑以上)普遍在8—13門,火炮總數遠超北洋海軍

    眾所周知,日本海軍裝備了100多門英國阿姆斯特朗中口徑管退速射炮,射速10發/每分鐘。北洋海軍則幾乎全部是架退炮,射速1發/每分鐘——1發/3分鐘。而且在海戰中,由於使用煙霧大的發射藥,以及遭到日本海軍密集彈雨“洗甲板”的影響,射速只會更慢。再加上日本海軍的火炮數量也遠遠超過北洋海軍。

    北洋海軍軍艦普遍裝炮少,單艦隻有3-6門

    所以,即使是最保守的估計,聯合艦隊的火力也是北洋海軍的六倍以上。而海戰中遠不止如此,由於機動力有壓倒性優勢的第一遊擊隊可以隨意選擇攻擊北洋海軍的弱艦,這個差距被拉大到了極致。例如第一遊擊隊攻擊2艘“超勇”級時,火力是後者的44倍,攻擊其他6艘中國軍艦時,火力是後者的11倍。

    著名的“炮彈填沙子”實際上就是因為克虜伯引信技術不好,穿甲彈不炸,乾脆換成沙子當做實心彈用

    而且雙方彈藥的不同進一步拉大了火力上的差距。北洋海軍使用的克虜伯穿甲彈由於引信技術不過關,穿而不炸是經常的事情。日方則使用了大量兩年前剛研製的下瀨炸藥,爆炸力強,極易引起火災。海戰中經常可以看到日本軍艦中彈後若無其事、北洋軍艦中彈後燃起大火的兩種極端情況。

    “吉野”也曾經被北洋炮彈引爆了堆積的下瀨炮彈,不過只引爆了2發,所以未引起大爆炸和大火,這也是該艦受損最重的一處

    這樣的差距下,北洋海軍只能祈求老天爺保佑,炮彈能擊中對方的鍋爐艙或彈藥艙。而整個海戰中,這樣的奇蹟並未發生,只有1發炮彈引發了日本旗艦“松島”炮位上堆積的炮彈大爆炸,重創該艦。

    著名海軍理論家馬漢對海戰史的經驗總結:戰術火力強弱主宰了海上決戰的勝負

    最後北洋海軍能夠在海戰中擺脫覆滅命運的,也正是這一發幸運的炮彈。被大爆炸嚇得魂不附體的聯合艦隊司令長官伊東佑亨中將此後指揮混亂,早早撤出戰場。不然已經彈藥將盡的2艘“定遠”級在打光炮彈後,難逃被日本人俘虜的命運。

    伊東佑亨在海戰中並沒有丁汝昌那樣勇敢,但人家手裡一把好牌,人家贏了

  • 4 # 瘋狗的輕武

    光從軍艦的效能來看,北洋水師除了諸如致遠、經遠等10艘1-2000多排水量的巡洋艦,2艘炮艇、4艘魚雷艇之外。更是有定遠、鎮遠這兩7000多排水量的戰列艦。總計14艘艦,4艘艇

    而日本方面雖然沒有定遠、鎮遠這類粗炮厚皮的戰列艦,但像吉野、松島、浪速等十二艘巡洋艦/老式戰列艦的普遍排水量都是4000噸級左右。

    因此從總噸位來說,北洋水師的32000多噸,而日軍有40000噸。航速上北洋的普遍在15節以下,僅有兩艘18節。而日軍5艘在18節以上,吉野甚至有22.5節。這是軍艦總體實力的落後,但不算太大。

    現代普遍都認為黃海海戰是輸在炮上,當時定遠、鎮遠上各有4門305mm克虜伯炮,其餘的一水巡洋艦也大多配備200mm以上艦炮。口徑就是信仰,但是150mm以下的速射炮幾乎是0。

    反觀日本那邊,200mm以上的炮確實不多,但是120-150mm的速射炮加起來近100門。你就想這麼個場景,速射炮一分鐘打10炮,大口徑的炮一分鐘甚至幾分鐘才能打一炮,在開花速射炮的火力覆蓋下,就算是打不穿戰列艦。但是對艦上火炮操作人員的干擾有多大。

    還有炮彈的裝藥,實心彈這種對艦效果不佳的玩意北洋水師還大量用就不說了。就算是開花彈,我們這邊還在用黑火藥填充,爆炸溫度不高,破片傷害也差,而日本方面已經用苦味酸這類黃色炸藥,威力遠高於黑火藥。而且炮彈質量差,不合膛的多,或者打中了不炸的也多。炮彈雖然庫存有,但是戰時沒有完全撥付上艦,導致開打的時候炮彈不足。

    兵員素質上面更加差的遠,北洋這邊的將領從福建船政學堂畢業之後,少數幾人去了英國實習並接收了格林威治海軍學院訓練。這已經是1879年的事兒了。

    而日本方面在被黑船事件之後就開始打造現代化海軍,全力培養海軍軍官出國學習。也獲得了英國的大力扶持,起步比我們早,也比我們重視,畢竟島國更需要海權。而且日本當時教育制度已經普及,當海軍水手的文化素養普遍不錯。

    所以說,不管是硬體還是軟體,北洋水師都和聯合艦隊有差距,硬體上乍看差距不大。但是在後勤管理、製造工藝、炮戰概念這些意識上落後太多。就像二戰日本抱著決戰兵器戰列艦想法的時候,被美帝的艦載機暴打一樣。

  • 5 # 極邊第一釣客

    日本戰艦每分鐘打七發炮彈,而中國戰艦每分鐘只能打一發炮彈。我艦用的低品質煤,煤煙很大,數十里就能被日艦發現。人家可提前佈陣並做好戰鬥準備,我方哪有不敗的道理。

  • 6 # 海研會

    甲午黃海海戰時北洋海軍和日本聯合艦隊確實存在非常大的差距,其中最為突出的就是軍事技術方面的懸殊差距,尤其是火力方面的差距,這也是造成了北洋海軍為什麼在黃海海戰中一艘日本軍艦也沒能打沉的重要原因。

    具體分析的話,主要是下面這些點:

    火炮數量的差距

    黃海海戰時,北洋海軍最先參戰的主力艦共10艘,即“定遠”“鎮遠”“致遠”“靖遠”“經遠”“來遠”“濟遠”“廣甲”“超勇”“揚威”,所裝備的100毫米口徑以上的艦炮總數是52門。

    日本海軍聯合艦隊參戰軍艦共12艘,即“松島”“嚴島”“橋立”“千代田”“比叡”“扶桑”“吉野”“秋津洲”“浪速”“高千穗”“西京丸”“赤城”,所裝備的100毫米口徑以上的艦炮總數是104門。

    單純從數字比較,日本海軍參戰軍艦所裝備的100毫米口徑以上的艦炮總數,恰好是北洋海軍的一倍。

    火炮射速的差距

    除火炮數量方面的懸殊差距外,廣為人知的就是火炮射速方面的巨大差距。

    日本海軍所裝備的104門中大口徑艦炮中,包括67門新式速射炮,即每分鐘理論射速為10-12發的阿姆斯特朗152毫米和120毫米口徑速射炮。

    北洋海軍首輪參戰的軍艦則全部是舊式架退炮,理論射速大多為1分鐘至10分鐘發射1發。

    彈藥效能的差距

    根據火炮的數量、單位時間的炮彈發射量,就已經能夠看出雙方所存在的巨大火力差距。更為甚者,是雙方的炮彈彈頭效能還存在著巨大的區別。

    黃海海戰中,日本海軍所用的炮彈幾乎全部是穿甲彈,稱為鋼鐵榴彈、堅鐵榴彈。彈頭內裝有黑火藥和苦味酸炸藥,而且採用彈底著發引信,擊中目標後會引起劇烈爆炸。

    北洋海軍此戰中所用的炮彈則比較混亂,同時出現了穿甲彈、實心彈、開花彈等彈種,而且穿甲彈、開花彈裝填的都只是黑火藥,威力低下,實心彈更是根本沒有裝填火藥,命中日本軍艦後也無法造成大的破壞。

    軍艦航速的差距

    按照19世紀80年代左右的標準,蒸汽動力艦船的鍋爐大致使用壽命是15年左右,屆期就需要拆除更換新鍋爐。北洋海軍10艘軍艦中,至甲午戰爭前夕艦齡(以下水年為起算標準)達到10年的有“定遠”“鎮遠”“超勇”“揚威”“濟遠”等5艘,鍋爐從未進行過更換,已接近報廢。剩餘的“致遠”“靖遠”“經遠”“來遠”4艘主力巡洋艦,至甲午前夕艦齡也已接近7年,鍋爐的狀況同樣不樂觀。總體上北洋海軍各艦的航速非常慢,因而在黃海海戰中,雖然選擇了橫陣陣形和試圖發起亂戰戰術,但是被航速拖了後腿,沒有能實現戰術意圖。

    反觀日本參戰的12艘軍艦,其特點是新舊混雜,快者很快,慢者很慢。但是日本海軍在開戰前就進行了特殊的編組,諸如把“吉野”等幾艘航速較快的軍艦編為第一遊擊隊,做到了揚長避短。

    軍艦設計的代差最後一點重要的差距,就是軍艦本身的代差。

    參加黃海海戰的北洋海軍軍艦,全部是1887年以前的式樣和產物,由其是其中的撞擊巡洋艦“超勇”“揚威”,以及鐵甲艦“定遠”“鎮遠”的設計已屬過時,而“濟遠”則是存在明顯設計缺陷的軍艦。

    與此相比,日本參戰的12艘軍艦中,多達6艘是1890年代的全新產物(“松島”“嚴島”“橋立”“千代田”“吉野”“秋津洲”),其設計理念、火炮佈局等等,都遠超北洋海軍。

    總體來說,僅就黃海海戰戰場層面分析的話,北洋海軍裝備落後是海戰失敗的重要導引。

  • 7 # 歷史軍魂

    感謝邀請!黃海海戰時,中日雙方參戰的軍艦均為12艘,其中北洋海軍剛開始為10艘軍艦、後來加入了2艘,經過幾個小時的激戰,北洋海軍有5艘軍艦被擊沉、日本聯合艦隊5艘軍艦被擊傷,日本海軍最先撤出戰場,那麼黃海海戰時,中日雙方的實力有多大差距呢?

    一、軍艦效能

    北洋海軍的軍艦主要是1875年至1885年從英國和德國購買的,除了定遠、鎮遠兩艘鐵甲艦噸位7000噸,其餘的軍艦均不到2900噸,自北洋海軍成軍之後,再也沒有向外國購置新的軍艦;日本聯合艦隊的軍艦大多是1890年之後向法國和英國購買的,最大噸位的軍艦排水量4200噸、但是3000噸以上的軍艦有8艘。總噸位方面,日本聯合艦隊略高於北洋海軍。

    黃海海戰時,北洋海軍的平均航速每小時15.5海里,日本聯合艦隊的平均航速為每小時16.4海里,其中第一遊擊隊的平均航速更是達到了每小時19.4海里。

    速射炮方面:北洋海軍一門速射炮也沒有,雖然沒有速射炮,但是兩艘鐵甲艦的裝甲比較後、火炮口徑比較多;日本聯合艦隊裝備了速射炮、射速快,但是口徑小。因此,在這方面北洋海軍和日本聯合艦隊沒有差距,各有所長。

    二、火藥威力

    老電影《甲午風雲》有這麼一個場景,致遠艦管帶鄧世昌命令士兵開啟炮彈,發現裡面填裝的是沙土,從而說明清政府的腐敗。實際上,這是一種誤解。北洋海軍的炮彈當時裝填兩種:一種是黑火藥,另一種就是沙土。裝填黑火藥的是開花彈(爆破彈)、裝填沙土的是穿甲彈(實心彈)。日本聯合艦隊使用的是工程師下瀨雅允研製的苦味酸炸藥(無煙火藥),這種炮彈的威力很大。

    三、兵員素質

    北洋海軍的管帶(艦長)大多畢業於福州船政學堂,其中成績優異者還留學英國。但是福州船政學堂並不是一所真正的海軍學校,這所學校培養的僅僅是會駕駛輪船的船長而已,而非能指揮海上作戰的海軍艦長。北洋海軍在平時的訓練中弄虛作假,打靶船時提前放置浮標。黃海海戰時,日本的軍令部部長海軍中將樺山資紀在由商船改造的“西京丸”號上,北洋海軍的魚雷艇連續多次發射魚雷均為擊中“西京丸”號,樺山資紀認為自己必死無疑了,沒想到逃過了一劫。

  • 8 # 宜城斌仔

    甲午戰爭中日雙方動員參戰人員總數加起來有上百萬之多,但雙方的死亡率卻遠遠低於冷兵器作戰模式,其中清軍死亡人數35000人,日軍死亡人數13488人(戰鬥死亡只有1132人,其他12356人因為各種疾病死亡)。

    訓練中的清軍

    在戰爭記錄中,幾乎沒有清軍陸軍彈盡糧絕殊死抵抗的記載,往往一有逃跑的機會,就會跑的比兔子還快。僅僅在平壤一場戰鬥中,清軍就遺棄米糧2900石,雜糧2500石,相當於15000名清軍一個月的用量。

    被日軍繳獲丟棄如山的清軍輜重

    旅順保衛戰的前哨戰,金州防禦戰中,清軍守衛兵力8000人,日軍進攻人數只有1300人,結果清軍防線如同紙糊一般,日本軍隊剛剛發起進攻,就大舉撤退。

    化妝逃跑的清軍士兵

    此外,大連灣、旅順口、威海衛等地炮臺被日軍佔領時,竟然有80%的炮臺儲存完好!

    被日軍佔領的清軍趙北嘴要塞

    甲午戰爭早已經是熱兵器戰爭,但是清軍完全沒有固定的醫師、衛生兵、擔架隊乃至戰地醫院等醫療編制,戰場醫療近似於無,來自西方的紅十字會醫院承擔了大量的清軍戰場救護活動。

    日本野戰醫院裡的清軍傷兵

    但是,根據紅十字會醫院的調查,發現一個驚人的資料:絕大多數負傷清軍的中槍位置,都位於臀部或者背部,身體正面中槍的少之又少。這個資料證明負傷清軍大部分是在逃跑狀態下,被來自於背後的日軍槍支擊中。

    大量的成品魚雷被日軍完好繳獲

    而按照日本村田步槍的設計射程來看,只有在500-600米之內才有最佳穿透效果,負傷的清軍大部分的彈頭都是位於軟組織內,可見,這些清軍基本上都是跑到1000米以上才被子彈擊中射傷!

    相對而言,北洋海軍表現了較高的戰鬥素質。黃海大東溝海戰中,日本軍艦合計中彈134發,死傷298人。清軍軍艦中彈754發,死傷837人。根據命中率來看,清軍略勝一籌,命中率達到20%,日本只有12%。

    日本軍艦因為速射炮多,採取群炮發射的飽和式攻擊,所以總體炮彈發射數量多。清軍鎮遠定遠雖然被日本軍艦圍攻,但依然能帶傷離開戰場,其中定遠艦30釐米大炮每門平均發射35發,15釐米大炮每門平均發射67發,對日本艦隊帶來極大地震撼。

  • 9 # 風雲說史

    其實我覺得真正的差距,在於政府對待海軍發展的態度,當時的滿清政府,積弊已深,從上到下,可謂對海軍抱著有鐵甲巨炮,遂出真金白銀購買定遠系之鐵甲艦,海軍並不是有船即可的,糖衣炮彈,真正的穿甲彈卻打不穿敵艦的裝甲,水師的訓練沒有成體系,沒有完整的作戰經驗。

    而日海軍則重視海軍的發展,無論從軍艦的更新換代,還是水手的日常操練,海上打靶,準確度以及體系作戰,相對更有經驗。

    以上,均是自己觀點,若有不合或錯誤之處,望大家批評指正

  • 10 # 霜夜繁星

    蹭點曝光率

    我只分析一點,首先中日文明是同源的,接出自儒家,中國是儒家本源講究仁者愛人,愛民如子,日本是接受唐朝的異化的儒家,這種結合了皇權,講究忠文化,後期有接受王陽明的唯心主義的儒家,進化出了武士道, 西方文明經過文藝復興,二次進化擁有了哲學思辨變成更強勢的文明, 中國和日本接受這種文化都產生了文明的異化,首先西方的文明底色是海盜,民主源於分贓,而分享利於戰鬥力,中國文明底色是農民,講究協作,利於集中力量辦大事,缺點就是缺少分享沒有戰鬥力,日本是有海盜基因的,接受起來一點也不困難,唯一異化的事就是因為儒家文化讓他極其糾結,產生了菊與刀的雙重性格,菊是儒家帶給他的道德準則刀是西方海盜文化,中國文化不接受海盜文化更是異化出了兩場內亂,太平天國和義和團,元氣大傷,並且拒絕接受改造,這就是甲午戰爭中國為什麼會敗

  • 11 # 翻開塵封的歷史

    首先,中日文明是同源的,接出自儒家,中國是儒家本源講究仁者愛人,愛民如子,日本是接受唐朝的異化的儒家,這種結合了皇權,講究忠文化,後期有接受王陽明的唯心主義的儒家,進化出了武士道, 西方文明經過文藝復興,二次進化擁有了哲學思辨變成更強勢的文明, 中國和日本接受這種文化都產生了文明的異化。

    其次,西方的文明底色是海盜,民主源於分贓,而分享利於戰鬥力,中國文明底色是農民,講究協作,利於集中力量辦大事,缺點就是缺少分享沒有戰鬥力,日本是有海盜基因的,接受起來一點也不困難,唯一異化的事就是因為儒家文化讓他極其糾結,產生了菊與刀的雙重性格,菊是儒家帶給他的道德準則刀是西方海盜文化,中國文化不接受海盜文化更是異化出了兩場內亂,太平天國和義和團,元氣大傷,並且拒絕接受改造。

    最後,雙方彈藥的不同進一步拉大了火力上的差距。北洋海軍使用的克虜伯穿甲彈由於引信技術不過關,穿而不炸是經常的事情。日方則使用了大量兩年前剛研製的下瀨炸藥,爆炸力強,極易引起火災。海戰中經常可以看到日本軍艦中彈後若無其事、北洋軍艦中彈後燃起大火的兩種極端情況。

  • 12 # 考拉123397996

    海戰知識表面現象,根本原因是統治者腦子跟不上,就是被海軍打了,覺得海軍厲害就建設海軍,完全不符合國情,基本的邏輯判斷都沒有,文科生通病。清朝就沒有多少海上貿易,對方海軍就算登陸,還是要陸戰決定勝負,所以海軍沒有任務,也不需要護航,也不需要打仗,大清朝也沒有實力海上擴張,海軍有個毛用。陸地大國不建設陸軍腦子有毛病,還修炮臺,就算修對方數量一百倍的炮臺也防禦不了呀!多長的海岸線呀!撒胡椒麵。正確做法是,建設鐵路,用鐵路把重要城市省份連線起來,每個省至少通一條鐵路,沿海五十公里修一條鐵路,建設十幾萬陸軍常備軍,就駐紮在鐵路附近,交通要到,搞幾百門重炮做列車炮,哪裡內亂,就開到哪裡,軍隊護著鐵路,重炮轟擊,鐵路就會把叛軍隔開,這時候圍住,等他們沒有糧食武器,在進攻。海上洋人打進來,就放他們進來,一天之內列車炮到位,距離海邊五十公里,軍艦炮夠不著,就可以把洋人壓制在海邊幾十公里以內,很快洋人後勤軍火就會供應不上,尤其是軍艦總要開走加煤,包養。軍艦走了我們就過去幹它陸軍,軍艦不走我們就耗著,耗幾年都無所謂,洋人撐不住幾個月就會跑。海上,就在幾個重點城市設定炮臺,比如上海,波海口兩邊,中間的島嶼也設定炮臺,炮火就能覆蓋波海口,用地雷全封鎖,就靠著海邊流出幾千米寬走商船,這個幾千米完全在炮臺火力之內,這樣就完全防禦了,搞點潛水重炮軍艦海邊巡邏,搞幾艘巡洋艦出去打野,就是打對方商船航線,這就可以了。

  • 13 # 老威觀史

    我是老威,我來回答。

    黃海海戰,雖然只有短短的五個小時,確實必然發生的事情——北洋水師慘敗。差距很多人認為在武器裝備上,這確實是一方面,但是我認為更多的是因為不懂得經營海軍,從而導致了慘敗。

    雙方領導層對海軍理解的差異

    大清這邊,海軍的實際領導人是李鴻章李中堂。李中堂在甲午戰爭爆發後,他深知北洋水師戰力不足,就致力於買軍艦來增加北洋水師的戰力。他在購買軍艦的時候只關心軍艦什麼時候能到,他注重於即戰力,就是買來了就能用。但是海軍是技術兵種,軍艦買來了還需要訓練磨合才能形成戰鬥力,在購買軍艦的過程中,李中堂對軍艦的型別、裝甲、火炮等情況一無所知,以至於被人忽悠。

    如一開始他委託英國人赫德去打聽英國船廠的軍艦情況,赫德給李中堂的報價是巡洋艦30萬英鎊,當然,他估計李中堂拿不出那麼多錢,也給了另一種方案就是獵雷艦,報價28000英鎊。不過李中堂覺得英國人不放心,就找了駐英大使龔照瑗,龔照瑗這個人又太貪,報價58000英鎊,和之前赫德報價28000英鎊的獵雷艦是同一艘軍艦。過了段時間,中日交手,清軍被擊敗,李中堂就急了,這個時候龔照瑗說英國船廠揮淚大甩賣,之前58000的軍艦報價5萬,這下李中堂樂壞了,買了4艘,而這4艘獵雷艦就是之前赫德說的28000的軍艦。

    整個甲午戰爭期間,李中堂氪金氪了很多,但由於各種原因,包括日本方面的阻撓,最後一艘軍艦都沒買回來。

    李中堂從1875年就開始經營海軍了,從1875年到1881年陸續買了20多艘軍艦後,就沒有更新過裝備。可以說經營了20多年的海軍,竟然對海軍一竅不通,也只能說李中堂太沒專業性了。

    當時按照李中堂的想法,買下最好的軍艦,配上最好的人員就可以了。

    然後海軍的艦長都是從英國海軍學校留學回來的,以劉步蟾和林泰曾為總兵。

    另外再說一下丁汝昌,作為北洋水師的提督,之前是騎兵出身,幹過水師,但是水師和海軍不是一個概念,技術上要求差別非常大。

    丁汝昌不會英文,出國考察也只是轉了一圈,就回來做自己的事了,至於海軍的發展情況,則是不聞不問。

    而同一時期日本的伊東右亨,非常精通英文,和各國海軍將領也打成一片,與不少其他國家的海軍將領私交非常好,所以也能夠及時掌握海軍發展的最新動向,日本海軍才跟上了世界海軍發展的潮流。

    福建幫一家獨大,派系問題嚴重

    北洋水師可以說是一個訓練鬆弛的軍隊,軍紀非常地不好。以劉步蟾為首的福建幫在水師內部排擠非福建幫的人,包括真正的英雄鄧世昌也被他們排擠。

    說到劉步蟾和林泰曾,是第一批留學去英國的中國學員,原本打算就讀英國海軍名校,格林威治皇家海軍學院,不過進入之前要先考試。當時12名留學生的表現就分成了三組。

    第一組,懼怕考試組,這一組的人連考試都不敢參加,自然沒法入學,有劉步蟾、林泰曾和蔣英超三人;

    第二組,沒考上組,這一組的人雖然參加了考試,但是沒考上,有黃建勳、林穎啟、江懋祉三人;

    以上兩組因為沒有透過考試,所以沒有入學。

    第三組,考得上組,有嚴復、方伯謙、何心川、林永升、葉祖圭、薩鎮冰。這六人通過了考試,也全都順利畢業。

    前兩組雖然沒有考上,但是在駐英大使的安排下,都在軍艦上當了見習生,就是隻能看不能動手操作。所以他們學到的和考上的那組比起來不是一個層次的學習。

    兩年後,這12名留學生紛紛回國,在清廷眼中,這12名留學生都是棒棒的,都完成了英國的學業,可以委以重任。留學生監督管李鳳苞跟李中堂報告他們的學習成績,也分成了甲乙丙三組,而劉步蟾、林泰曾、蔣英超和嚴復成了甲等,也就是之前的懼怕考試組的三人都成了甲等;薩鎮冰、方伯謙、何心川、葉祖圭成了乙等;林永升、林穎啟、江懋祉、黃建勳成了丙等。

    所以,學的最爛的反而成了甲等,當了總兵。

    他們回國後,基本都一直在一艘軍艦上擔任艦長,直到甲午戰敗。這在世界海軍史上也是前所未有的,一般來說,一個艦長不會幹太久,就是怕時間長了容易形成派系,艦長也會成為戰艦上的土皇帝,而清廷就是這樣經營的。

    對此我們可以做個對比,日本的海軍戰神東鄉平八郎,當時也是12人留學英國,因為日本和英冠當時關係不是很好,所以他們沒能進入海軍學校,東鄉平八郎是進入了商船學校學習了7年。在這7年中,12人淘汰了6人,1878年回國的時候只剩下了6人,而這6人中只有2人最後成為了海軍的一線將領,可以說淘汰率非常高。

    東鄉也沒有一開始就給他軍艦,而是一艘木製的破船,從中尉幹起,前後當了8艘軍艦的艦長,最後才把日本最好的軍艦交給了他指揮。

    訓練鬆弛,軍紀敗壞

    北洋水師從上到下都普遍存在著抽鴉片的情況,也就是吸毒。甲午戰敗後,丁汝昌、劉步蟾、林泰曾都是吞食鴉片而死,這也看出來這三個最大的指揮官都有毒癮。上層軍官如此,下層的軍官到士兵就可想而知了,當北洋水師的軍艦停靠在日本長崎港的時候,日本人曾上去看過,看到的滿是抽大煙計程車兵,他們就知道這支軍隊其實沒有想象的那麼強大。

    好不容易請來了英國的朗威理當教官,一度也把北洋水師訓練的非常好,但最終也給劉步蟾等人氣走了,朗威理在的時候軍紀還好些,朗威理走了,劉步蟾基本就帶著整個艦隊吃喝嫖賭,北洋水師徹底淪落。

    就算把遼寧艦給北洋水師,也照樣會戰敗。

    裝備差距——火力輸出不在一個層次

    就交戰時候雙方的裝備差距,往上的資料非常多,總的來說,總噸位雙方差不多,北洋水師只有定遠和鎮遠都是7000噸的戰艦,其他的都在3000噸以下,日軍則相對均衡,4艘4000噸級、4艘3000噸級、2艘2000噸級。而速度方面,日本聯合艦隊明顯佔優,編隊航速10節,而北洋水師只有8節的編隊航速。

    但是在火力輸出方面,5個小時的海戰,北洋水師打出了2000發炮彈,而日本聯合艦隊打出了4萬多發!所以不要跟我說北洋水師命中率比日本高,這都是在扯,火力輸出的基數差了20倍,你命中率高一些有個鳥用!

    結果就是日本受傷最重的一艘戰艦中彈30發,其餘全是個位數,而北洋水師除了率先逃跑的濟遠號沒中多少,被擊沉的5艘中彈在200發以上,剩下來的中彈都在100發以上,這樣的差距,沒被打成全軍覆沒已經是運氣夠好了!

    不愛學習

    裝備存在差距,訓練存在差距,人員存在差距也就罷了,這些都懶得搞的話,也總該買本攻略看看吧,攻略都不買。以北洋水師的影響力,搞基本英國的海軍雜誌不是問題,可是北洋水師壓根就不關心這個。反觀日本海軍將領長期有翻譯、閱讀歐美軍事期刊的習慣,如海權大師馬漢於1890年出版的《海權對歷史的影響1660-1783》,這本書深深影響了各國的海權發展,書籍剛問世,日本馬上就翻譯出來了,而我們中國直到1950年才翻譯出來。

    炫耀露家底

    1886年北洋水師奉李鴻章命令到朝鮮的金山、元山、永興灣一代操練巡弋,作作秀,之後去俄國海參崴訪問。回程時,濟遠、定遠、鎮遠、威遠需要保養修理,但中國當時沒有足夠大的港口來保養這些軍艦,李中堂於是下令前往日本長崎保養,這一保養,本來是想秀下肌肉的,結果日本人在維修這些艦船的過程中就摸清了北洋水師的底細,等於是花錢讓人家知道了機密的軍事情報。所以開戰以後,日本人對北洋水師的情況是知道的清清楚楚的。

    這也說明當時的北洋水師不懂得海軍需要相應的港口和船塢,日本當時沒有這麼大的軍艦都知道要提前造好船塢,這方面北洋水師卻根本沒放在心上。

    總結

    綜合以上來說,這些問題都指向了一個問題——北洋水師不懂得經營海軍,還是按照自己的觀念,覺得該怎麼搞,而不是向當時的海軍強國學習應該怎麼搞。日本認真學習了,結果打敗了北洋水師。

    所以,一切的問題其實只有一個——不會經營海軍。

  • 14 # 崇拜賽先生

    裝備差距本身不大,海空軍是高技術兵種,沒有高素質的兵員,光有裝備沒用的。像越南戰爭,美軍從南越撤軍後,給南越留下了世界第三大空軍,還是被北越砍瓜切菜滅掉了

  • 15 # 北洋1888

    北洋海軍和聯合艦隊在整體實力上,差距還是比較大的。北洋海軍的主力是八大遠、“超勇”、“揚威”,以及常年一起合操,隸屬於廣東水師的三艘軍艦,“廣甲”、“廣乙”、“廣丙”。聯合艦隊的主力則是“三景觀”、“吉野”、“浪速”、“高千穗”、“秋津洲”、“千代田”、“西京丸”、“扶桑”、“比叡”、“筑紫”、“八重山”。

    參加黃海大戰的北洋海軍軍艦為,八大遠、“揚威”、“超勇”、“廣甲”、“廣丙”,以及“福龍”等魚雷艇,旗艦定遠。聯合艦隊是“吉野”(第一遊擊旗艦)、“高千穗”、“秋津洲”、“浪速”(第一遊擊隊),“松島”(本隊旗艦)、“千代田”、“嚴島”、“橋立”、“比叡”、“扶桑”(本隊),“赤城”、“西京丸”(本隊督戰)。

    艦船的機動性

    參加黃海大戰的日本海軍軍艦,只有“扶桑”、“比睿”,配置的艦用活塞式鍋爐,同北洋海軍的多數主力軍艦一樣,是二級膨脹式主機早期產品,松島、嚴島、橋立、千代田、吉野、秋津洲均屬於三級膨脹式蒸汽機,“吉野”也是當時世界上速度最快的巡洋艦。而北洋海軍只有“致遠”等4艦裝備了二級膨脹式主機晚期產品。按照19世紀,艦用活塞式鍋爐15年左右使用壽命年限,老邁的兩艘“超勇”級軍艦的鍋爐,應該得到更換。苦於經費緊張,只是簡單更換了一下鍋爐的金屬導熱管。機動性上,北洋海軍首先跟日本海軍產生了代差。

    火炮配置

    北洋海軍和日本海軍,中、大型火炮的數量對比卻是58:104。中大口徑速射炮北洋海軍一門沒有(據說廣乙上有國產速射炮,有爭議),聯合艦隊有67門。北洋海軍的幾乎全是舊式的架退式後膛炮,操作複雜,發射速率低。聯合艦隊則裝備有大量新式速射炮,這種速射炮透過最佳化配置,增加了彈簧和液壓的復進裝置,大大提高了發射的效率。以120mm口徑阿姆斯特朗速射炮為例,每分鐘能發射10-12發炮彈。北洋海軍中、大口徑火炮的發射速率,則是每分鐘4-5發。

    彈藥效能

    北洋海軍主要配置了榴彈(開花彈)、穿甲彈、實心彈。開花彈、穿甲彈配置黑火藥,實心彈填裝砂土(日本炮術教科書稱為填砂彈)。炮彈助推火藥採用慄火藥,黑火藥鈍化而成,會產生大量煙霧,嚴重影響視線。聯合艦隊配置為開花彈、穿甲彈,配置火藥是黑火藥,部分添加了黃火藥(苦味酸)。這是當時爆炸力最強,破壞力最大的火藥,效能是黑火藥的75倍,助推火藥採用了無煙火藥。

    官兵素質

    北洋海軍軍官多為福建船政畢業,然後在英美留學。技術崗位(類似士官),多有天津水師學堂的學習背景。水兵主要在山東膠東地區、福建等地招募,條件較為嚴格,同樣要先進行培訓(威海練勇營),然後在艦學習和考核。北洋海軍由於一直沒有新艦入列,人員流動性很小,水兵專業技能較高。聯合艦隊軍官也多為日本神戶等海軍學校畢業,部分有西方留學背景。由於大量新艦入列較晚,部分水兵招募較晚,在崗時間較短。

    結束語

    黃海大戰,北洋海軍沉五艘(一艘撞礁),日本海軍重傷五艘,基本體現了雙方的實力。在裝備上的巨大差距,並不是人的意志力可以彌補的,事實上也是日本海軍首先撤出戰鬥。著名的《海權論》作者馬漢認為,“日本海軍取得的是微不足道的戰果。”畢竟“定遠”、“鎮遠”才是北洋海軍的核心所在。“定遠”級,在這場海戰中,確實體現了自己裝甲厚的防禦優勢,這也是北洋海軍唯一的優勢。

  • 16 # 一般小賤

    你說的那些差距都不是最主要的,海戰中主力戰艦的作用不是巡洋艦能代替的,而日本恰恰沒有主力艦,巡洋艦再多也是劣勢,這就是最大差距,日本海軍也因此很不自信。具體分析可以看看我的文章。

  • 17 # 大馬哈魚12

    答,

    我覺得黃海海戰時,清海軍與日本海軍的差距太大了。就是大清的海軍軍艦沒有追上日本海軍的軍艦。

    首先就是船齡要比日本的早十年到二十年。軍艦越是往後建造,越先進,它的先進表現在速度上,另外一個就是火炮火力猛烈,燃燒性大,還有一個就是操控性好。

    這是人類的第一次蒸汽時代,鐵甲艦作戰,我覺得北洋艦隊吃虧就是沒有及時補進新的鐵甲艦,哪怕在有二至三艘新軍艦,那麼日本這次偷襲恐怕就要鎩羽而歸。

    北洋艦隊的優勢就是有定遠,鎮遠兩艘鐵甲艦。我覺得日本在這次海戰中沒有佔便宜。並且還是一次玩火的行為。

    日本的海軍,它的軍艦都是一樣的,炮速射,速度一樣,並且還是幾乎相同的時間的更新,並且還是使用瀨戶火藥。彷彿打敗大清的老舊海軍就可以板上釘釘。

    大清海軍應該以定遠和鎮遠組成一個體系,進行與日本海軍的對峙。要知道北洋艦隊有這個為中心,它支援北洋艦隊全軍信心,就是有軍艦的沉沒,只要這兩搜軍艦還能戰鬥,那麼有了主心骨的軍艦都是不能退的,這就是北洋艦隊武器落後,沒有全線潰敗的原因之一。

    日本海軍從日本到黃海需要載更多的煤,並且速射炮一次進攻的彈藥消耗量大。要是在短時間內不解決北洋艦隊,它必須迅速撤離現場,否則就會彈盡糧絕。這是日本海軍沒有預測到的,今天看來,北洋艦隊全軍作戰,抵禦了日本快餐式的進攻就是勝利。如果有二隻或三艘裝備有速射炮的快船,就可以追日本海軍滿世界跑。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檸檬的作用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