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唐律疏議

    宋朝的進攻力不太行,防禦力其實還是比較強的,尤其是宋朝時經濟重心南移,長江以南的經濟體量是很大的,能夠在相當程度上支撐了宋的國防體系。此外宋朝的水上技術,配合長江天險,也對蒙古人的南侵造成了強有力的阻礙。蒙古曾嘗試從長江中游(襄陽)突破,進展緩慢;從長江上游(重慶、釣魚城)突破,也進展不大。最後是索性繞過整個長江,走雪山草地,進入雲南,滅大理,再往回打,才算在一定程度上把長江防線給撕開了口子。

  • 2 # 苜蓿09

    滅金滅夏都在北方。蒙古騎兵可以展開有優勢。滅宋,水路縱橫,丘陵山脈疊彰,無法發揮騎兵優勢。用時稍長。南宋如果在北方有領土,人家可以一個星期滅了你

  • 3 # 胖胖說anything

    大蒙古國滅西夏國前後用兵數次,用了22年。於1227年滅西夏國。後,於1234年滅金國。

    依我之愚見,可以說宋國是當時世界除了大蒙古國外最厲害的國家。因為大蒙古國西征,征服許多國家,為何為打宋國花費了三代人人力物力財力呢?歸根結底,就是因為強!兵力多,即使作戰力不強,也可在人數上勝過!防禦能力強,作戰能力不行,不代表防禦能力不行,且有地理優勢。

    本人才疏學淺,不免拾人牙慧,請諸位批評指正。

  • 4 # 青瓷雅居

    這50多年裡。蒙古內部權利多次更迭。所以滅宋之戰一拖再拖。並不是南宋有多強。其次在第一次(1235-1241),第二次(1253-1259)蒙宋戰爭同時也進行著第二,第三次西征。第二次西征(1235-1242)建立了“欽察汗國”。第三次西征(1252-1260)建立了“伊爾汗國”。不好說西征是主攻,徵宋只是牽制。

  • 5 # 難得浮生閒半日

    偷懶一下,金國滅亡後,大將孟珙採取了最正確的方式替南宋續命50年,可惜宋朝歷來有不信任武將的傳統,導致無法揮師平定中原,復北宋國土,終於成一憾事。

    金國滅亡後,剛剛親政的宋理宗派太常寺簿朱楊祖前往河南府(今河南洛陽),祭掃北宋諸帝陵寢。不料諜報顯示蒙古軍在孟津、潼關一帶開始屯軍。使者想從淮東出發,此時躊躇不前。孟珙認為,淮東的南宋軍隊,由淮、泗沿著直到汴(今河南開封),路途時間較長,不如選精銳騎兵疾馳,不到十日便可完事,於是他和幾位使者晝夜兼行,到達洛陽,乾淨利落地完成祭拜後安全回到襄陽。

    正當孟珙在襄樊組建鎮北軍以防備蒙古南侵時,樞密院命令他趕赴行在臨安(今浙江杭州)議事。宋理宗對孟珙非常器重,召見後誇獎道:“你是名將之子,忠誠而又勤懇,破蔡滅金,功績昭著。”孟珙則說:“這都要歸功於宗廟社稷的威靈,陛下的聖德,和三軍將士的努力,臣何力之有?”宋理宗很高興,又諮詢中興大計。孟珙答:“希望陛下寬民力,蓄人材,等待時機。”端平元年六月,宋理宗發動端平入洛,想搶奪中原土地,不料被蒙古人打的大敗。他對宋蒙形勢的發展陷入迷茫之中,問起與蒙古的和議,孟珙的回答擲地有聲:“臣是一介武士,當言戰,不當言和!”這是一個武將最標準的回答。宋理宗聽了後,就給孟珙很多賞賜,並任命他知黃州(今湖北黃岡),節制黃、蘄、光三州及信陽軍的兵馬。

    孟珙於端平三年(1236年)到任黃州後,加緊築城牆挖城壕,招募流民開荒,安頓各部軍隊,從而使黃州防務更加穩固,為後來黃州之戰的勝利打下了堅實基礎。孟珙可能不知道,他即將擔起保衛大半個南宋的重任。

    江陵之戰

    端平二年(1235年),蒙古在南宋的川蜀、荊襄發動了全面入侵,雙方的戰事十分激烈。這一年,蒙古軍顯示出了它強大的戰爭能力,在荊襄戰場上連破襄陽、隨州、郢州及荊門軍、棗陽軍、德安府,南宋的整條京湖防線千瘡百孔。端平三年(1236年)十月,蒙古軍中路在主將塔察兒的率領下又猛攻南宋的蘄州(今湖北蘄春)。宋理宗忙的焦頭爛額,急命在黃州的孟珙救援蘄州。想想幾年前蔡州城下的兄弟之情,孟珙卻和塔察兒卻要刀兵相見,頗有點各為其主的滄桑感。塔察兒對孟珙的能力一清二楚,不願跟他過多糾纏。孟珙剛到,塔察兒而就撤圍而去,準備轉攻江陵(今湖北荊州)。這是蒙古鐵騎第一次兵臨長江。

    江陵是長江中流的一座重鎮,南宋的襄陽府丟失後,京湖制置司便移治此處。蒙古軍如果攻佔這裡,既可以西攻川蜀,又可以沿江東進,還可以南下湖湘,後果不堪設想。宋廷命令沿江、淮西制置使組織救援,“眾謂無逾珙者”。孟珙也二話不說地出發。

    這時蒙古軍在枝江、監利編造木筏,準備渡江,形勢逼人。孟珙的部下,包括他本人在內都是荊襄一帶人。聽說老家被人踹了,部將們十分義憤填膺,要求“返家復仇”的呼聲非常高。孟珙深知力量懸殊,所以強按怒火,先集中力量封鎖江面。接著他施展疑兵之計,以少示眾,白天不斷變換旗幟和軍服顏色;晚上就虛張火把,沿江排開數十里,擺出一副大軍來援的樣子。蒙古軍不知虛實,頓時驚慌不已。孟珙便趁機傳令出擊,大戰一場,連破敵二十四座營寨,搶回被俘百姓兩萬多人,並將蒙軍的渡江器具一併焚燬,取得了勝利,遏制住了蒙古的進攻態勢。蒙古軍無奈之下,只好撤軍。由於孟珙扭轉了長江中游的戰局,封爵隨縣男,擢為高州刺史、忠州團練使、知江陵府兼京湖安撫副使。不久,又授鄂州諸軍都統制。

    保衛黃州

    嘉熙元年(1237年)十月,蒙古軍再度南侵,在宗王口溫不花、大將張柔率領的主力進攻黃州。黃州所在的長江江面非常窄,利於渡江,是淮西的軍事重鎮。張柔部在黃州城西的大湖中奪取大批船隻,順流下達長江邊。孟珙奉老上司史嵩之的命令,緊急從鄂州率水師火速馳援。雙方恰巧在江面遭遇,面對老夥計,孟珙毫不手軟,利用宋軍艨艟鬥艦猛撞蒙古船陣,衝亂敵軍船隊,殺開一條血路後進入黃州。由於這一次蒙古軍來勢洶洶,宋軍又首戰不利,本已絕望的黃州軍民聽說孟珙來援,士氣大振,齊聲歡呼道:“吾父來矣!”

    黃州原為孟珙的大本營,這裡的城防措施都是由他親自主抓,很難被敵軍攻克。孟珙每日親臨城頭,督促宋軍防禦,看望傷病員,還斬殺四十九名畏敵退縮計程車兵,最終穩住了宋軍的陣腳。

    黃州保衛戰首先在江面展開,孟珙派遣部將水軍攻擊蒙古水軍,宋軍奮勇作戰,迫使蒙古軍陣勢大亂,退縮到長江北岸,並俘獲戰船兩百餘艘。蒙古水軍的渡江計劃完全破產。於是蒙古軍便轉移攻擊目標,進攻黃州東堤,想切斷黃州與水軍的聯絡,孟珙挑選精兵壯士組織敢死隊,經過奮戰又重新奪回並守住東堤。這樣,蒙古軍便不得不直接攻打黃州城。由於口溫不花增派西域兵和原西夏地區的歸附軍連續不停地進攻,黃州處於危急之中。為了破壞蒙古軍的攻城之勢,孟珙派部將劉全等兵分七路,趁夜裡悄悄出城,兵分七路突襲蒙古軍。作為老朋友,張柔也很給孟珙面子,他的營寨防備嚴整,使宋軍偷襲失敗。而其六路宋軍獲得勝利,使蒙古軍營盤大亂、軍心動搖。

    蒙古軍整頓之後,便再次發動晝夜不停的輪番進攻。蒙軍使用了火炮轟擊黃州,把黃州城牆上的城樓全部燒燬,但是由於黃州的堅守,城頭隨時補上缺口,使蒙軍無法趁機攻上城頭。蒙古人又衝到黃州城下挖城牆,想直接在城牆上挖洞殺進城,孟珙派人預先在蒙軍挖牆地方的城內,再築一道城牆,並在被挖城牆的內側挖大坑當陷阱,號稱“萬人坑”。當蒙軍最終挖開城牆衝進來時,前面還是堅固的城牆,並且前軍在後軍的推擠下紛紛掉進坑裡而被宋軍用石頭檑木砸死。到了第二年(1238年)的春天,死傷“十之七八”的蒙古軍終於撤退。孟珙又一次扭轉了南宋的被動戰局,授寧遠軍承宣使、樞密副都承旨,不久升京西湖北制置使,實際上已是南宋中部戰場的主帥。

    收復襄樊

    嘉熙二年(1238年),剛升任湖北路安撫制置使的孟珙便積極謀求進兵,收復中路重鎮——襄陽府。南宋朝廷同意了他的計劃。於是宋軍就在荊襄戰場展開了反攻。

    同年十二月,宋將張俊收復郢州(今湖北鍾祥),賀順收復荊門,劉全在冢頭、樊城、郎神山三次擊敗蒙軍。三年(1239年)初,收復信陽軍。在各路宋軍接連勝利的鼓舞下,原先趁蒙宋兩軍均放棄襄陽的空虛而佔據襄陽城,隨後又投附蒙古的地方軍閥劉廷美,這時就密約宋軍都統江海夾擊襄陽蒙軍。由於有內應,宋軍順利推進到襄樊地區,收復樊城。四月,江海率宋軍從荊門出發,沿途招集官民兵農,做對收復襄陽後的長期經營準備。在宋軍的強大攻勢面前,襄陽蒙將劉義捕獲了遊顯等人後向宋軍投降。至此,宋軍收復了整個荊襄地區。

    但是孟珙清楚,這麼輕鬆就收復襄陽,並不代表宋軍有多麼的強大,而是因為蒙古根本就沒把襄陽看在眼裡。在他踏入襄陽之後,就馬上給朝廷上表稱:“襄、樊為朝廷根本,今百戰而得之,當加經理,如護元氣,非甲兵十萬,不足分守。與其抽兵於敵來之後,孰若保此全勝?上兵伐謀,此不爭之爭也!”此時孟珙的老上司史嵩之剛剛被拜為右丞相兼樞密使,非常支援孟珙的工作。於是孟珙就以蔡、息兩州的降兵組成忠衛軍,以襄、郢兩州的“歸正人”組成先鋒軍,補充襄陽兵力。襄陽開始逐漸恢復了元氣,重新成為軍事重鎮。

    嘉熙四年(1240年)初,盂珙透過收集情報,探知老朋友張柔率軍在河南地區屯田,同時在鄧州、順陽(今河南淅川)積聚造船木材。他一改“兵來將擋、水來土掩”的老方法,學習蒙古人的方法,主動出兵騷擾,破壞蒙古的攻勢準備。

    盂珙命令張英出隨州,任義出信陽,焦進出襄陽,分路連續襲擾蒙軍,讓蒙古軍無法安心屯田。同時派遣部將王堅偷襲順陽,將蒙古軍積聚的造船材料全部燒燬,又派遣部將張德、劉整分兵攻入蔡州,將敵人的物資倉庫燒了個一乾二淨。蒙古人完全沒想到,一向被動挨打的宋軍居然能搞起積極防禦。可以說,宋軍取得了一次對蒙古軍後方基地的進攻性作戰的重大勝利,把敵人的攻勢扼殺於萌芽中,史稱“鄧穰之戰”。

    夔州退敵

    當京湖戰局有所緩解後,孟珙又奉命緊急馳援岌岌可危的上游四川戰場。自端平二年(1235年)起,蒙古每年都入寇四川,僅成都就遭到兩次慘無人道的大屠殺,四川從南宋稅賦半壁變成一片瓦礫。

    嘉熙三年(1239年)秋,蒙古大將塔海、禿雪率兵號稱八十萬,再度殺入四川,並迅速推進到了川東,攻破開州(今重慶開縣),抵達萬州(今重慶萬縣)長江北岸。宋軍急忙屯兵於長江南岸。不料蒙古軍故意先在萬州長江北岸列出大批船隻,做出了一副強行渡江的姿態,又命汪世顯在上流設下伏兵。次日,蒙古軍開始渡江,宋軍出動數百艘戰船阻攔,汪世顯則率領伏兵乘小船直接衝入宋軍的船隊,頓時將宋軍水師殺得大敗,蒙古軍順勢將宋軍追擊到川東重鎮夔州(今重慶奉節),直逼夔門,其餘蒙古軍則從萬州渡過長江,沿南岸急速向夔門挺進。

    同年底,孟珙率領萬餘湖北精兵來前往夔州路佈防。此時,孟珙的兄長孟璟為湖北安撫副使、知峽州,也向他求援。面對十倍於己的敵人,孟珙深知絕對不能輕易分兵援助,必須找到一個合適的區域防守。他準確判斷出蒙古軍主力汪世顯部必取道施、黔(今四川彭水)兩州渡江,於是派兵2000人駐屯峽州(今湖北宜昌),以兵千人屯歸州(今湖北秭歸),另撥部分兵力增援歸州重要的隘口萬戶谷(今湖北秭歸西)。其弟孟瑛以精兵5000駐松滋。作為預備隊,弟孟璋率精兵2000駐守澧州,防施、黔兩州的蒙古軍隊。孟珙的軍事防禦體系部署得當,環環相扣,遙相呼應。

    孟珙於京湖戰場展開的軍事行動

    憑藉著孟珙的得當防禦,南宋方面捷報頻傳,而蒙古軍接連失利:南向施州方面的蒙古軍被孟璟部將劉義在清平(今湖北巴東)擊敗,斬獲無算。孟璟于歸州西大埡寨更是經歷一場激戰後大獲全勝,蒙古軍丟盔棄甲後撤至夔州,之前繳獲的物資又統統還給了宋軍。這便是史上著名的“大埡寨之戰”。

    這時孟珙本人還沒有親臨前線,他正率領本部人馬向西移動。等孟珙到了前線的時候,夔州已經收復。戰後,孟珙的爵位晉升為隨縣子。

    嘉熙四年(1240年)九月,在宋軍成功救援夔州和襲擾河南後,宋理宗授孟珙寧武軍節度使、四川宣撫使兼知夔州。節度使頭銜在宋朝是武將極高的榮譽職稱,當年岳飛年僅31歲建節,使其他將領都十分眼紅;這次,45歲的孟珙憑藉傑出的戰功獲得了宋廷的高度認可,繼岳飛、畢再遇後成為了南宋第三位旗幟性大將,並且承擔了建立四川防禦體系的重任。

    孟珙兼管四川后,招集麻城、巴河、安樂磯、管公店沿邊久經征戰之士,以他的節度名組成“寧武軍”;回鶻人艾忠孝率壯士馬匹來降,孟珙建立“飛鶻軍”。宋朝由於奉行不殺大臣的國策,對於失職的前線將領處罰也不是很重,形成了很惡劣的風氣。一次,權開州樑棟藉口乏糧擅離職守,孟珙把樑棟押解到夔州後當即斬首,以明“不許失棄寸土”之令。經過孟珙大力整頓,以及兩年後新任四川制置使餘玠的治理,四川戰局煥然一新,恢復戰鬥力的宋軍一直堅持到宋亡數年後。

    高風亮節

    黃州之戰,朝廷賜孟珙金碗,他把金碗加上白金五十兩賞賜給諸將。將士日夜戰鬥,傷病員很多。孟珙與大家同甘共苦,加派軍醫為士兵療傷,將士們都感激不已。

    治理川蜀時,四川制置使陳隆之與副使彭大雅不和諧 ,互相彈劾對方。孟珙寫信給他們說:“國事都如此事態了,你們兩個應該合智並謀,一起對抗蒙古,現在反而勇於私鬥,豈不愧對於廉頗藺相如的風骨嗎!”兩個人覽信後,十分慚愧,重歸於好。

    淳祐二年(1242年) ,餘玠上任四川制置使,順路拜訪孟珙處。孟珙認為重慶(四川制置司已由成都遷至重慶)的糧草太少,慷慨地傳送十萬石屯田糧給餘玠作為見面禮,並派兵六千入蜀,命令兒子孟之經擔任策應司都統制,隨時準備救援。

    同年,孟珙奏請朝廷,希望為在抗蒙戰爭中犧牲的文武官員立廟,以紀念他們保衛國家的功勞,並激勵後人獻身報國。他在岳陽的慈氏塔下,建起了一座祠堂,朝廷下旨賜名閔忠廟,每年祭奠一次殉國者。孟珙悲天憫人的情懷感動了當地人民和將士家屬。

    抱憾逝世

    淳祐元年(1241年)春,孟珙改專任京湖安撫制置大使,後進封漢東郡開國公、檢校少保。淳祐四年(1244年)春,又兼江陵知府。

    從淳佑四年(1244年)開始,孟珙利用窩闊臺病死、蒙古陷入內亂的時機,又開始使用“打穀草”的策略。他多次派兵出動出擊,攻打蒙古軍在河南的要塞,焚燬敵人囤積的糧草,並屢獲勝捷。孟珙的聲名至此更加顯赫,不少原先向蒙軍投降的南宋將士紛紛來歸,使京湖戰場上的形勢出現了空前的好轉。

    淳祐六年(1246年),原南宋鎮北軍將領、時任蒙古河南行省的範用吉背叛蒙古人,秘密向孟珙請求投降。孟珙大喜過望,急忙上書請求朝廷予以批准。範用吉身為蒙古河南行省的軍政長官,一旦歸順,顯然會在軍事上對南宋大有裨益,但史書記載“珙白於朝,不從”。較常見的解釋是宋廷怕惹是生非,不願意招降納叛。但還有一種解釋認為,宋理宗害怕範用吉的歸順增長孟珙的勢力,起了猜忌之心,竟以範用吉“叛服不常”為由,拒絕了孟珙的請求。孟珙聽說後,不免心灰意冷,嘆息道:“三十年收拾中原的人,現在志向卻不能夠再伸展了。”隨後主動上表請求致仕,宋理宗馬上給予批准,讓孟珙以檢校少師、寧武軍節度使的名義退休。孟珙本就患病,這樣下來恐怕又加重了病情,整個夏天就在江陵一病不起。

    同年九月初三(10月13日) ,有一顆大星隕於境內,聲如雷鳴。隨後狂風大作,掀開房屋,折斷樹木。當晚,孟珙薨於江陵,享年五十二歲。訃告傳到杭州,宋理宗十分震驚,下詔輟朝一日,以示哀悼,特贈少師。其後累贈至太師、吉國公,諡號“忠襄”。由於荊襄一帶父老的要求,為孟珙立廟,題名“威愛”。南宋文豪劉克莊為孟珙撰寫了碑文。 孟珙家鄉的人民,為紀念孟珙忠烈,將隨州城兩鄉的孟家故里命名為孟家橋。

  • 6 # 長安一少年

    南宋其實不弱的,史學上有句話叫做‘北宋無將,南宋無相’可見南宋在歷史上的武將群出,由南宋初期岳飛、韓世忠、吳階、吳璘等一眾名將;中期虞允文,後期的孟珙,王堅,呂文德,呂文渙(後投降元朝),不說大話打出去(主動攻擊元)不知道結果會怎麼樣,但是自守是絕對沒問題的。那為什麼會滅亡呢,前面我已經說到了--無良相,然後自己各種作死。看完兩宋史之後感覺宋不滅亡真是沒天理。南宋末期的奸相賈似道,不僅在朝中封鎖元軍的情況讓皇帝不知道實際情況,湖北襄陽被圍達六年之久,呂文煥是實在堅持不住了才投降元軍。對於襄陽之圍,救急文書接二連三地發向朝廷,賈似道卻只知玩樂,還要求皇帝不上朝。這各位可以去看下《宋史》中記載,遠在千里之外的呂文渙怎麼也不會想到自己死命為朝廷效力,而朝廷因賈似道專權還在鶯歌燕舞,只顧享樂。堅持了六年之久,終於撐不住了只能投降。襄陽一失,整個湖北就無險可守了,進而元軍就能順江而下,直搗杭州。在四川由於孟珙之前戰略佈局,一直在堅持抗擊元軍,直到南宋最後滅亡了還在堅持鬥爭。因此可見南宋要是有良相不止能堅持50年,或許能一直堅持下去也未可知!

  • 7 # 靖遠0204

    可以說這就是三個國家整體實力的體現。

    南宋初年,金國最強大,宋次之,西夏居於末席;隨著江南經濟的發展和海外貿易的繁榮,到了南宋後期,宋後來居上,金國次之,西夏仍是最弱的。

    其次,蒙古以騎兵為主,對付北方的夏和金優勢巨大;相反,南宋疆域內水陸交錯,騎兵的戰鬥力大打折扣。並且,夏和金本來就和蒙古接壤,自然是最近最早的受害者。

    還有個因素就是蒙哥可汗在攻打合川釣魚城時候突然去世,忽必烈停止南征,立即返回大漠同弟弟阿里不哥爭奪大汗的寶座,讓南宋小朝廷又苟延殘喘了一段時間。

    當然,南宋軍民可歌可泣的誓死抵抗也推遲了南宋的滅亡。以文天祥、張世傑和陸秀夫等為代表的民族英雄在國難來臨之際,明知不可為而為之,扶持幼主,率領軍民誓死抗元,直至崖山之戰後全體軍民捐軀陣亡。

  • 8 # 野史也是史

    蒙古滅西夏實際用時1年。公元1209年,蒙古大敗西夏軍,包圍首都中興府,西夏納女請和,稱臣納貢;公元1226年,蒙古進攻西夏;公元1227年,蒙古滅西夏,耗時1年。

    蒙古滅金朝實際用時5年。公元1211年,成吉思汗率兵進攻金朝,殲金主力;公元1212年,蒙古破宣德、興德等要塞;公元1213年,蒙古破紫荊關,奪長城佔南口、居庸關,圍中都;公元1214年,金宣宗嫁女求和;公元1231年,窩闊臺大舉滅金;公元1232年,窩闊臺包圍汴京,金哀宗逃跑;公元1233年,蒙古圍攻蔡京;公元1234年,宋蒙聯軍攻破蔡京,金亡,耗時5年。

    蒙古滅宋實際用時15年。公元1235年,窩闊臺大舉進攻南宋,一直到公元1241年,窩闊臺戰死,蒙宋停戰;公元1258年,蒙哥再次攻宋,於次年蒙哥戰死,蒙古撤軍;公元1268年到1276年為忽必烈攻宋,公元1276年宋亡,前後共耗時15年。

    好了,回到正題。那麼問題來了,蒙古滅西夏、金朝用時均不超過5年,為什麼滅南宋用了15年之久?我的分析如下:

    1、蒙古軍隊被阻擊在四川一帶,鏖戰將近7年之久

    蒙古軍在四川深陷一城一寨的爭奪中。公元1242年,兵部侍郎餘玠主持四川防務併兼管重慶,以重慶為營,採取“依山為壘,設險守蜀”的戰略,以神臂城築壘為營。在此後的三十多年間,瀘州軍民抵抗蒙元,神臂城五易五守,被後世譽為“鐵打的瀘州”。窩闊臺這一戰竟打了近七年之久,無奈病死軍中,蒙古撤兵。

    2、蒙古人口少無法佔領,採取慢慢消化的策略

    宋軍運動戰不及蒙古軍,主要以守城為主,再加上一些沒骨頭的人存在,南宋軍各路大敗,主要採取防守反擊的策略。蒙古面對人口龐大的南宋,對於一城一池無法有效的佔領,後續採取用漢人打漢人,用漢人瓦解漢人的策略。然後慢慢消化佔領區,消耗宋軍的給養,宋朝軍隊在軍餉無以為繼時陸續投靠了蒙古。這種策略也是需要時間的。

    3、南宋雄厚的經濟支撐及守城火器的大量使用

    北宋及南宋前期,很少發生戰爭也造就成了國民經濟飛速發展,工商業極度繁榮,生產力水平大為提高,有雄厚的經濟實力。特別到南宋中後期,火藥技術的應用已在兵器中佔有相當比例,使得城防上火炮、火槍及各種火器大量使用,這也給蒙古軍隊造成了很大的阻力。這也是耗時久的一個原因。

    西夏、金國與南宋不在一個檔次上,不管是人口、經濟、軍事科技等各方面都不能相提並論。雖然兩宋在很多人的眼中是那麼積弱,那麼不堪一擊的,但看到宋蒙之戰竟然持續了這麼行時間,覺得不可思議。宋朝是有很多的弊病,但也有它的特點。歷史就是這樣,無不亡之國,無不敗之朝。

  • 9 # 未鳴讀史

    為何蒙古滅宋用了50多年?

    首先當然是宋境內山川湖泊縱橫交錯,地勢極其複雜加上長江天險阻滯,使蒙古騎兵不能施展所長,而我大宋軍民善長水戰。

    其次終宋一朝,宋朝統治者採取藏富於民的政策,老百姓生活富足安康,也使整個國家的科技文化和軍事技術有了長足的發展,使宋朝軍隊的武器水平高於蒙古。

    3最重要的是南宋軍民有很強的民族自豪感和自尊心(這和清朝形成強烈的反差),他們擁護國家,珍惜眼前富足的生活,自發的保家衛國抵禦外辱。陸秀夫背小皇帝投海 ,文天祥被俘寧死不屈,崖山海戰失敗,南宋十萬軍民全體跳崖無一投降等無不充分說明和體現了這一點。

  • 10 # 洛基之怒

    1.作死的政策.....西夏在神宗時期採取亡國政策,附蒙伐金,金宣宗也不甘示弱也回擊,然後金宣宗還南征宋.....基本上就是作死的政策,宋採取了積極作戰政策

    2.西夏縱深太少了,當時蒙古兵攻滅西遼,基本上西夏皇帝緩過來抗蒙時已經缺兵少將了,軍隊都浪費在了金國人那裡,而蒙古攻擊金是中間砍斷,耶律留哥在遼東建東遼響應,金就是南面對宋、西面對西夏、北方蒙古、東方大海,完全無力招架,尤其是西夏蒙古一開始聯兵攻擊而金又去打宋....宋就比較好這一點就在南方,宋丟了一些地方還能繼續抗戰並形成體系,如四川戰場成都被攻破,餘玠彭大雅等人在重慶繼續領導作戰,宋有一個穩定的後方

    3.沒有良將幹臣啊,西夏金雖然還有高良惠、完顏彝這類的干將宿臣,但是杯水車薪,蒙古中干將更多,金經歷了三峰山之戰後主力悍將盡失翻不了盤,加上金是女真人,當地人奮起抗爭情緒不高,宋凝聚力強,孟珙、餘玠、這些人都是當世的帥才

    4.西夏金面對的是初期的蒙古帝國,鐵木真託雷這樣的第二代人,而宋面對的則是鐵木真死後諸派系爭位和皇后稱制這段時期,包括後來蒙哥死在了四川戰場,汗位又爭了很久......而且期間蒙古軍的作戰已經開始延伸

  • 11 # 烏拉189025667

    不能把蒙古建國時間和其他國家的滅亡時間混為一談。蒙古和金與西夏是直接接壤的,也是最早開始發生衝突的,蒙古建立之初跟金和西夏發生過一些區域性戰爭,雖然都是蒙古戰勝了對方,隨後都撤兵休戰,沒有全力滅掉這兩個國家。但是鐵木真打了八年遠征把花剌子模滅掉後再打西夏和金的時候那都是小菜一碟。蒙宋戰爭是蒙古滅掉金國後兩國接壤才開始的,蒙古打南宋相對其他國家確實有點吃力,原因是蒙哥等人的能力確實大不如他們的前輩、南宋地理環境不適合騎兵大規模野戰、南宋抵抗能力也很頑強,尤其是防禦能力可以說是當時世界上最好的。所以蒙古在滅南宋戰爭上費了很長時間。

  • 12 # SeaArm

    當時宋朝另一個最大的對手是金朝,下面我們看看,宋朝和金朝之間,為什麼金朝也始終無法滅亡宋朝,而是形成了對峙。

    宋金對峙時期,南方經濟明顯超過了北方。主要原因是:

    南宋初期,金軍雖然多次南攻,但金軍少有渡過長江,南方所受戰爭侵擾較少;

    大量北方宋人不願在金國統治下生活,移居到南方,使南方人口大為增加。

    宋朝確立了“農商並重”國策,採取了惠商、恤商政策措施,使社會各階層紛紛從事商業經營,商品經濟呈現出劃時代的發展變化,宋代商業已被視同農業,均為創造社會財富的源泉,“士、農、工、商皆百姓之本業”成為社會共識,使宋朝商人的社會地位得到前所未有的提高。

    宋朝期間,中國科技得到了空前發展。在南宋時期,大量數學以及科學教材開始廣泛推出。南宋人可以利用水力水車來製作一個有三層樓高之計時器(水運儀象臺);首次測量降雨量、降雪量.在北宋時期開始,且在南宋時期興盛的浮橋(橋下是可以浮在水上的東西,多為充氣品,必要時可為高大船隻讓路,由徽宗發明);且拱橋技術出現等。韓信點兵等數學問題也得到了完整的解釋;圓周率的精細度被提高,李約瑟把宋代稱為“偉大的代數學家的時代”,認為“中國的代數學在宋代達到最高峰”。沈括著書夢溪筆談,首次進行諧振現象的實驗,領先西方數個世紀。南宋手工業,包括紡織業、造船業、制瓷業、造紙業、印刷業和火器製造業都有較大的發展。

    中國歷史上的重要發明,一半以上都出現在宋朝,宋代的不少科技發明不僅在中國科技史及世界科技史上也號稱第一。火藥和火藥武器的大規模使用和推廣始自南宋。近代的槍炮就是在南宋出現的原始的管形火器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南宋還廣泛使用威力巨大的火炮作戰,反映了南宋火器製造技術的巨大進步。

  • 13 # woenneen123

    蒙古滅南宋持續45年的時間分割如下:

    1、窩闊臺滅金後,主要精力在於西征,對南宋只是小打小鬧,遠遠沒有達到大規模滅宋的時候;

    2、蒙古在窩闊臺死後,先後經歷了乃馬真攝政、元定宗貴由、海迷失攝政、拔都力捧蒙哥上臺4個階段,總共10多年時間,可以說對南宋用兵極少,這裡讓南宋恢復不少國力

    3、蒙哥在大規模滅南宋時,在釣魚城下病故,這讓蒙古帝國瞬間內亂,南宋也獲得喘息的機會。蒙哥死後的內亂,最主要是阿里不哥和忽必烈的汗位爭奪戰。從蒙哥去世到忽必烈打敗阿里不哥,前後5年,南宋又苟延殘喘一下。

    4、忽必烈正式上臺之後,才開始滅南宋,此時滅南宋再無障礙。1264-1279年,前後15年,才是蒙古滅南宋的正式時間。

  • 14 # 深度工場

    其實,最大的原因就是沒有時間,實在是沒空啊!在1235年,蒙古軍第一次攻擊了南宋軍隊,一直到1279年,南宋滅亡,時間是44年。實際不到50多年。

    首先,南宋軍隊確實進行了堅決的抵抗,在1235年,南宋與蒙古發生了一次小規模戰鬥以後,雙方就平靜了近20年。

    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從1235年開始,蒙古主力開始了西征。一直攻陷了整個中亞,俄羅斯,烏克蘭,進軍波蘭,匈牙利,捷克。大軍兵臨維也納城下。後來,在1241年,窩闊臺大汗就死了,蒙古開始陷入內亂,各自為政。

    四大汗國基本就是這個時間開始,陸續建立起來的。根本沒有時間和精力去南下進攻南宋。一直到20年以後的,1254年,宋軍與蒙古軍在潼關爆發戰鬥。隨後,宋軍在長江防線堅決抵抗蒙古軍南下,多次擊退對手。

    就在1259年,蒙古軍集結主力進攻的時候,蒙哥大汗死在了合州。蒙古軍立刻停止戰鬥,返還北方,開始爭奪汗位,阿里不哥與忽必烈爭奪大汗的寶座,開始了激烈的內戰。

    一直到1264年,阿里不哥戰敗,忽必烈成為新的大汗。隨後就是新一輪蒙古內戰,忽必烈與不服管教的其他蒙古汗國爆發戰爭。最後,四大汗國紛紛獨立,不再服從忽必烈。這樣就一直折騰到了1268年。

    忽必烈終於可以騰出手打南宋了,1273年,持續幾年的襄樊保衛戰失敗。元軍突破長江防線,一路勢如破竹,席捲整個南宋。到1278年,南宋小朝廷就只能躲到廣東雷州半島了,接下來就是慘烈的崖山海戰。

  • 15 # 火器工坊

    之所以南宋可以支撐45年,是因為蒙古對於南宋的戰略又不少時間處於一個搖擺不定的局勢。而南宋自身的國力也是非常雄厚,雖然大多數軍隊十分弱雞,但是憑藉長江天險以及錯綜複雜的山勢險地,和一干優秀的將領的指揮,南宋得以在和蒙古交手中堅守了30年。

    蒙宋首戰十五年

    蒙古和南宋的首次交鋒,是發生在1234年的端平入洛事件中,當時金國在蒙宋聯軍的夾擊下走向滅亡,而中原出現了大量的真空地帶。在意識到蒙古將成為下一個強有力的對手之後,宋理宗決定增加戰略緩衝地帶,把戰線推到已經殘破的洛陽、開封一線。但是由於宋軍指揮失誤,以步兵為主的淮西精銳在蒙古的突襲下被打的支離破碎,損失有近7萬之眾。

    端平入洛後,蒙古和大宋開戰。1235年,蒙古在南宋的川蜀、荊襄發動了全面入侵,蒙軍在荊襄戰場上連破襄陽、隨州、郢州及荊門軍、棗陽軍、德安府,南宋的整條京湖防線千瘡百孔。1236年十月,蒙古軍中路在主將塔察兒的率領下又猛攻南宋的蘄州。情急之下,宋理宗急調鎮守黃州的大將孟珙率軍前來支援。蒙古將領塔察兒見孟珙軍至,隨即轉向進攻江陵,孟珙大軍尾隨而至,並搶先進駐江陵,隨後展開疑兵之計,趁蒙古大軍大亂時發起突襲,最後大破蒙軍。

    1237年,蒙古大軍再次南侵,目標直指黃州。守將孟珙派遣部將水軍攻擊蒙古水軍,他麾下強大的軍力迫使蒙古軍陣勢大亂,退縮到長江北岸,並俘獲戰船兩百餘艘,使得蒙古水軍的渡江計劃完全破產。之後蒙古軍便轉移攻擊目標,進攻黃州東堤,想切斷黃州與水軍的聯絡。孟珙挑選精兵壯士組織敢死隊,經過奮戰又重新奪回並守住東堤。無奈之下蒙古軍決定直接攻打黃州城,口溫不花增派西域兵和原西夏地區的歸附軍組成的數萬大軍對黃州城展開了迅猛的攻勢,為了破壞蒙古軍的攻城之勢,孟珙派部將劉全等兵分七路,趁夜裡悄悄出城,兵分七路突襲蒙古軍,最後是隻有一路沒有得逞,而其他六路皆大破敵軍。之後蒙古人又在黃州城下跟孟珙展開拉鋸戰,卻被孟珙一一化解,最後蒙古人只好撤退。

    1238年,趁著蒙古大軍退敗之際,孟珙趁機收復襄陽,並重新強化了京湖戰線,這一舉動為日後襄陽大戰呂文煥死守襄陽6年做足了準備。

    1239年,蒙古大軍再次進入四川,並且一度攻破川東。宋軍守軍一路潰敗至川東重鎮夔州。理宗再次調孟珙出擊,由於孟珙佈防嚴密,使得蒙軍再次退卻,而孟珙也趁機重新整頓四川戰場的防守情況,以保證四川的堅固。

    可以發現,蒙古大軍在這十五年裡雖然兵勢迅猛,但是並沒有全力的投入到對宋戰爭中,經常是在遭受挫敗後便隨即退軍。再加上此時南宋有孟珙這樣的軍事人才以及數支精銳大軍,所以還在快速發展期的蒙古也佔不了很大的好處。

    蒙哥汗“圖蜀滅宋”的九年

    蒙哥汗繼位後,蒙古的主要軍事目標由西征變為攻宋,於是在這九年期間裡,蒙古對南宋展開了瘋狂攻勢。先是忽必烈千里繞道攻滅大理,把宋軍的西南大後方變為了前沿戰線。雖然孟珙此時已經離世,但是他為大宋留下的遺產尚在,再加上宋理宗有堅決抵抗的決心,而且抵抗方略基本正確,所以南宋還是艱難的挺住了蒙古的攻勢。

    1259年,忽必烈大軍進攻湖北鄂州,由於宋軍的瓜皮操作以及忽必烈的英明指揮,前來支援的南宋水師三戰三敗,最後蒙古大軍成功渡江,將鄂州團團圍住。一時間南宋各地軍隊前來支援,除了京湖戰場再次陷入危機,在四川的宋軍日子也不好過。

    1258年,蒙哥汗親帥大軍進攻四川,一連攻下川東多地,最後兵指合州。就在這千鈞一髮之際,釣魚城之戰爆發了,經過了一年的浴血奮戰,宋軍成功的守住了陣地,並以投石機擊斃了蒙哥汗。而之後急於回去爭奪汗位的忽必烈也隨即從鄂州撤兵,南宋一慘烈的代價,取得了這次戰爭的勝利。

    忽必烈蒙元滅宋

    忽必烈奪得汗位之後經過了幾年的休整,於1267年再次發兵攻宋,此次的戰略重點是先下荊襄,再圖川淮。於是在1268年九月,蒙古大軍兵至襄陽郊外,並開始以堡壘戰打算長久的包圍襄陽。

    具體的戰況我就不細說了,總之不管是元軍也好,宋軍也好,打的都很艱辛。因為元軍雖然勇猛,但是守備襄陽的宋軍也不是什麼菜雞,憑藉著堅城高牆,宋軍一次又一次的擊退蒙軍。但是前來支援的宋軍,又被元軍一一擊退。就這樣六年過去了,南宋的精銳部隊在這次戰鬥中基本被消耗殆盡,而蒙古也面臨著缺糧的威脅。

    就在雙方都疲憊不堪之際,來自西亞地區的配重投石機技術打垮了襄陽守軍心中最後一根稻草。在軍卒的要求下,襄陽守將呂文煥不得已開城投降。而這一舉動直接引發了後來蒙古大軍的一路攻無不克的局勢。隨後僅過去了一年半,臨安便被元軍拿下了。而南宋也終於迎來了不可避免的滅亡。

  • 16 # 陸棄

    第一、按軍隊實力來說,如果拚死而戰,南宋確實有一定的實力。甚至在四川合州作戰時,宋軍一炮轟死了蒙古大汗蒙哥。從崖山海戰來看,南宋軍民抵抗蒙古人,確實勇敢壯烈,面對這樣的君民,蒙古人肯定要付出一定代價;第二、蒙古與宋朝是時戰時和,並不是一鼓作氣打了五十年。蒙古人發生內亂之時,就是宋蒙的和平之時;第三、蒙古人的兵力分散,大部分兵力用於西征,一直打到中亞、東歐,如果蒙古傾國之兵用於南宋,恐怕不是這個結果。

    反之,蒙古人滅夏與金國時,和打宋時面臨的“國際局勢”不同,西夏是宋、金、夏中最弱一國,蒙古人採取了先弱後強的戰略,率先攻打夏國,金國與宋國不懂唇亡齒寒的道理,見死不救。逼得夏國反而附蒙攻金。最後造成夏國第一個滅亡的結局。滅金時是蒙、宋夾擊金國,其實這時金國與宋國應該是唇亡齒寒,但宋國又犯了同樣的錯誤,導致金國滅亡。金國滅亡後,宋國成了蒙古人最後一塊肉,終於不敵蒙元的虎狼之師,亡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戰戰被尬黑,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