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大學青年科技
-
2 # Java實用技術
小米網際網路空調發布,作為一款1.5匹、0.1℃精確溫控、三級能效、可語音控制的智慧變頻空調,1999元的定價,價效比還是比較高的。但空調一直是家電企業競爭的熱點,當今中國的空調市場是格力、美的、海爾等家電製造企業的天下,寡頭市場格局早已形成,小米空調能否見縫插針,還有待時間來證明。
其實小米已經不是第一次進軍空調行業,早在2014 年,小米就與美的合作,並聯合發布了一款“i青春”智慧空調。雖然這款空調屬於美的產品線,但產品中內建了小米的智慧模組,可以透過米家APP、小米手環進行遠端操控。遺憾的是這款空呼叫戶體驗太差,小米沒能借助家電企業大佬打入空調陣營。後來小米還與奧克斯合作推出了一款超薄智慧空調,仍然反響平平。
三年之後的2017 年,小米選擇單打獨鬥,其生態鏈企業智米科技釋出一款定位高階市場的1.5匹變頻智慧空調產品,定價4399元,是由長虹代工的。這個高價直接打破了小米價效比的標籤,被網友吐槽小米是想錢想瘋了,把消費者都當成了錢多的傻子嗎?這款空調仍然沒能引起市場的反應,甚至小米都沒有公佈過這款產品的銷量。
首次的青春路線,第二次的高階路線,兩次嘗試都曾被寄予厚望,但都以遺憾告終,今年第三次發力,迴歸小米做產品的慣用手法,打自己的“極致價效比”模式,直接拿價格屠城。小米手機的成功就是最好的例證,小米想複製手機的模式,用價格撼動中國市場的空調格局。小米這次的米家空調定價2199元,本來價格已經很有吸引力,但為了吸引眼球,變成了1999元,另加200元的安裝費,給消費者造成2000元內智慧變頻空調的錯覺。小米不愧是網際網路高手啊。
不過2199元的價格,在京東等電商平臺上看來似乎並沒有多大的優勢,因為同價位的同等功能產品也很多,也不乏美的、志高、海爾等知名品牌,甚至有的小品牌比小米的價位還要低,不知小米的這次價格之戰是吉是兇。據悉小米本次的空調也是透過長虹代工的,安裝和維修服務也是長虹承擔,說是小米牌的長虹空調也是很恰當的。
中國的空調行業已經發展了近30多年,特別進入21世紀以後的10多年,發展速度極快,已經完全成熟的空調市場或許不是小米想進就能進的,之前的兩次嘗試也證明了小米的模式似乎不太適用於空調。小米4年來三次殺入空調行業,急於顛覆空調市場的格局,不知是不是因為雷軍與董明珠的10億賭約,無論未來結果如何,只想對小米說:一路走好!
個人感覺小米的強項是軟體技術,但並不掌握空調核心技術,小米做的就是將軟體技術和硬體結合起來,更加智慧,小米的核心理念就是“價格厚道”,但是核心技術不掌握,價格智慧由別人說的算,今年是小米的第10年生日,小米從無到有,從有到強,躋身於中國一線網際網路行業,下一個小米10年是值得期待的,小米要想在空調上有所突破必須掌握核心技術,同樣格力、美的、海爾也會進步,10年內如果小米能掌握空調的核心科技,並價格厚道,還是有能力與格力、美的、海爾抗衡的。
-
3 # Simon叔的商業觀察
小米是靠價格戰開路,然後用網際網路服務變現,這麼一路打上來的。其看家法寶主要是三個:營銷和渠道的極致效率;供應鏈的高效整合;網際網路服務補貼硬體銷售。
小米靠這三個法寶在手機市場打出一片天地,並且在彩電市場幹翻了那些傳統巨頭,核心是手機和彩電容易做網際網路服務變現,並且手機是因為產業不斷演進,供應鏈都在成長和發育中,所以有較大整合空間。彩電是因為巨頭們多年不思進取,渠道費用太高,而且沒掌握螢幕資源(TCL除外)。小米利用了高效率營銷和直達消費者的渠道,加上廣告變現方式,以及利用手機銷量和屏廠拿到更好的螢幕資源。
小米手機的三大法寶在手機行業和彩電行業發揮的淋漓盡致,但在白電產業就不一定靈,原因如下:第一,除了海爾外,其它兩家格力和美的,都有高效的供應鏈垂直整合,成本控制能力極強。小米本質上是一家做貼牌的貿易公司,它找其它代工廠製造出來的產品,成本上很難領先,品質上也無法和格力美的抗衡。產品和供應鏈的壁壘,註定小米想打入白電市場更難。(海爾這些年醉心所謂的管理和營銷創新,沒有進行垂直整合和戰略佈局,這是導致逐漸式微的原因)第二,在營銷和渠道方面,由於空調產品需要安裝,消費者買的更是簡單極致的功能,產品也不太具有話題性。所以小米的流量型打法在這些市場裡效率難以發揮。第三,空調冰箱微波爐這些產品,也很難進行網際網路變現。產生不了網際網路服務收益,所以想交叉補貼很難。如果要強行打價格戰,那就只有硬割肉了。這肯定不是小米希望看到的。第四,市場成熟度高。產品線高中低都有,在各細分市場沒有空隙可鑽。空調和冰箱等白電產品,經過近百年發展,非常成熟。規模化巨頭已經盤踞得很牢。想打破這種格局絕非易事。所以綜合來看,小米的打法並非放之四海而皆準的萬能打法。能發揮其優勢的行業它會所向披靡,而無法發揮優勢的行業,強行進入也只能折戟沉沙。
-
4 # 葉老師自媒體
不用10年,3年之內,小米就會成為傳統家電廠商的最大對手。當小米宣佈進軍大家電的時候,並沒有多少廠商把小米放在眼裡,直到小米電視一躍成為最火爆,銷量最大的電視品牌,家電廠商們才猛然覺醒,壯士斷腕,紛紛效仿。三年之內,小米會成為格力、美的、海爾等傳統家電企業的最大對手,有以下幾個理由。一、生態鏈戰略優勢
很多人說小米才幹了幾年?格力,美的,海爾可是老牌玩家?成為勁敵?做夢吧。對不起,科技這個行當,真不是這麼排資論輩的,鰱魚效應,破壞式顛覆常常更具殺傷力。
“小米沒有核心技術,還太年輕”,當年小米做手機的時候,很多人也是這麼說的,後來小米做電視,很多人還是這麼說,結果,啪啪啪被打臉。
小米電視,小米水壺,小米電飯煲,小米空調……,這一系列的生態鏈產品,有一些雖然並不是小米親自操刀,但是反而成為了小米最大的優勢,透過收購也好,戰略投資也好,小米透過資本運作整合了全球最優質的優勢資源,包括團隊、資本、核心關鍵技術、供應鏈。 這樣保證可以做好每一個產品,從而形成更強的競爭力。
大家可以去深挖一下每一個生態鏈產品企業的歷史背景,個個都是在這個領域裡,非常出色且領先的,透過生態鏈戰略,發展速度之快,讓格力,美的,海爾等傳統家電企業誰都不敢掉以輕心。
二、AIOT戰略物聯網智慧化,毫無疑問是當下傳統大家電的發展方向,而手機是整個物聯網裝置的控制中心。格力、美的、海爾雖然在傳統制造方面佔據一些優勢,但是在裝置智慧化,物聯網雲平臺服務上,完全不是小米對手。
小米已經成為世界上第二大智慧家居裝置廠商,在大家電方面,電視,空調,冰箱,電熱壺……只要小米涉足的領域,幾乎都讓競爭對手難過。
隨著5 G時代的加速到來,小米AIOT戰略的加速佈局和推進,全面進入家電市場,已是必然趨勢,小米成為格力、美的、海爾的勁敵已是板上釘釘,當然以小米的調性,也不排除強強聯手,達成合作可能。 -
5 # 神奇碼農
10年之內小米會成為格力、美的、海爾等傳統家電企業的勁敵嗎?
目前的小米主要走的是智慧家居的路線,可以說是一顆定時炸彈,而小米手機的銷量便是導火索。
小米的戰略優勢小米從來都不是以產品質量取勝,小米手機成功靠的是價效比和營銷,小米電視依然是價效比和營銷,但是目前小米在其他大家電卻並沒有激起太大的波浪,尤其是在空調領域,幾次入局可以說都是以失敗告終。
但是小米目前有一個巨大的優勢,那就是生態。生態最大的好處就是,使用者會因為目前已有的產品,繼續選購小米的產品,比如因為有了小愛音箱,而買了其他可以透過小愛音箱控制的家電。未來肯定是朝著物聯網方向發展,而小米已經提前佈局,目前來看和小米競爭的主要是天貓和華為,格力、美的、海爾在這方面目前沒有任何優勢。
小米手機銷量至關重要這也是今年為什麼小米不遺餘力營銷小米手機的原因,畢竟小米是短期內是不可能在家電技術上實現對格力、美的、海爾的趕超的。
手機是整個生態中最重要的一環,買了小米手機,可以無縫連線電視、音箱,漸而影響到其他家電的選擇。如果小米手機一旦沒落,比如消費者選擇了華為的手機,華為目前主推的便是i+8+n戰略,其實1就是手機,消費者選購華為手機後將很可能繼續選購華為生態的產品,到時小米的生態優勢將不在,也就失去了和傳統廠商競爭的機會。
所以小米會不會成為格力、美的、海爾等傳統家電企業的勁敵,主要是看小米能不能發揮其生態優勢,如果能發揮,小米未來將成為智慧家居的老大,而如果小米手機這個最中心的產品沒落,那麼小米的生態基本上也就潰敗了。
-
6 # 科技一格
在未來的10年之內,小米會成為國內家電品牌的競爭強敵呢?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要來看一下目前目前國內家電的現狀目前國內家電的產業鏈已經非常成熟了,大大小小的家電代工廠到處都是,只要一個品牌能夠有好的設計和品控,增加一些智慧模組,工廠就可以很快生產出產品,而且質量也很穩定。目前國內家電一般也不需要投多少錢去研發升級,前期的投入較少。
而且從目前的家電產市場來看,中低端市場同質化嚴重,消費者對價格比較敏感,品牌黏性低。傳統家電廠商的型號複雜繁多,操作不夠簡潔,智慧化還比較低。
總體來說,傳統的家電市場已經是紅海市場,小米的進入透過自身的優勢進入,可以讓這一市場競爭更加激烈。
小米進入家電市場有何優勢所在?目前中國家電市場有著成熟的供應鏈,小米可以藉助自己目前的品牌效應和自己在線上渠道的優勢,以強勢產品快速在單一家電方面發展。
我們可以看到目前小米主要做的家電是電視和空調,而其他家電很大一部分是小米生態鏈的公司,而非小米本身。小米的家電模式本質上是單品之間複製模式、打造平臺、佈局 AIoT。
而小米主要是以網際網路的渠道與品牌進入,透過代工廠的方案,小米只是在外觀與app有所介入,透過硬體優勢、大資料優勢和豐富的生態鏈佈局優勢進入家電市場。另外,小米有著龐大的中青年客戶群,對家電有很大的購買需求。
小米10年之內會對傳統家電市場帶來衝擊嗎?目前小米在家電市場已經是一股值得重視的力量。不過除了在電視,小米的其它家電市場中所佔份額依然不起眼,很難去挑戰傳統廠商。
技術上小米跟傳統大廠的差距也是明顯的,並且還嚴重受到低價策略的限制。渠道方面,小米銷售依然依靠線上為主。而線下小米之家的佈局實在太弱太弱。另外雖然小米家電在銷量上有一定的優勢,但是品控、製造這些並沒有考量標準和體系建設。
綜上所述,小米近幾年來在不斷的佈局自己的生態鏈。小米的電視也在這幾年有著不錯的發展,電視的銷量也做到了第一。不過小米在其他家電方面,依然無法與傳統家電品牌比較。
-
7 # 數碼微談
個人覺得小米還是有可能稱為傳統電器廠商的勁敵的,但短期內沒有可能,小米想要成長到威脅傳統廠商的地步,至少需要三至五年的時間,但小米在這條路上也有不少的潛在威脅,稍有不慎,也可能無法成長到那個地步,甚至丟了其他行業的市場。
小米目前就像一個偏科生,電視行業成長到了和傳統家電平起平坐甚至超越的地步,但空調、冰箱等其他家電更像是一個小學生,遠不如格力、美的、海爾這些傳統家電。小米想要超越這些廠商有很多地方需要努力。
線下市場需要沉澱小米家電就如同當初的小米手機一樣,專注於線上市場,但線上市場很快就會觸及天花板。目前依舊是靠線上市場售賣傳統家電,其實不想線上手機那麼好做。傳統家電譬如空調一般都是線下模式,需要大量的服務人員,而這些模式是小米不擅長的。小米是走輕資產模式的,不願意擠壓庫存和使用大量的服務人員,這也是導致近年來小米空調銷量平平的原因。
我認為小米想要做好空調、冰箱等家電,需要加大線下投入,做好售後與登門服務才是關鍵。而這些線下投入需要大量的精力、人力,比小米之家要難上加難,而小米目前是沒有這個心思也沒有這個準備去做這些事情的。
因此,小米註定無法靠線下推動家電市場。
智慧互聯雖說小米沒有線下市場進行推銷,但小米並非沒有其他的方式去打入傳統家電行業。小米所擅長的是其他品牌都在效仿的模式,即萬物互聯模式。
小米很早就走出了這一步,很早就推出了語音助手,可以說小愛同學做的非常成功,也為萬物互聯模式打下了基礎。雖說小米在空調、冰箱等行業起步較晚,成績一般,但小米手機、小米電視成績都不錯,以及米家生態鏈的其他產品,如音響、掃地機器人、空氣清淨機等等,賣的都還不錯,而這些東西都可以加入智慧互聯模式,讓小米的智慧互聯絡統變得更加完美。
當消費者體驗過語音就可以操縱所有的家電時,讓他在購買一臺不能接入小米互聯絡統的家電時,他肯定無法接受,這時候小米空調、冰箱的銷量自然而然會上來。
威脅小米雖然智慧互聯絡統做的比較早,但並非沒有威脅,其他傳統家電也注意到了智慧互聯時代即將帶來,都正在努力的加入智慧互聯技術。而華為、OPPO、vivo等手機廠商也開始頻頻的釋出智慧互聯產品,都是小米的潛在威脅,尤其是華為,如今智慧互聯絡統做的也非常不錯。小米想要保住自己的領先地位,小米手機、電視的基礎市場是萬萬不能落後的。
總而言之,小米想要走到影響傳統家電行業的地步去,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
8 # 小漁的創業信條
我覺得要不了10年,估計最多3年,傳統家電企業再不做創新,即使小米沒成功,也會有大米出現的。不過以目前的情況來看,小米未來會成為所有家電行業一個繞不過去的強勁對手。
一、小米的家電現狀2019年全年,小米電視的銷售量突破千萬,成為國內首個年銷售破千萬的電視品牌。雖然後來有競爭對手來撬小米電視的老底,說配件怎麼怎麼差,但是後續的銷量基本沒有受到影響。
除了電視以外,小米的電飯煲、掃地機器人、電扇、冰箱、電燈、空氣清淨機都賣的非常不錯。但是空調還沒有達到挑戰格力和美的的地步。這是因為空調是一個比較依賴渠道的行業,空調的安裝比較複雜,小米沒有這樣一個團隊,只能依賴終端的賣場。
但是目前傳統空調企業基本把持著終端渠道,所以小米想要把空調賣好的話,還得要點時間。
二、為什麼小米能顛覆這主要有兩點,一是價效比高,其次是智慧化和網際網路化。這兩者又是有關聯的,為什麼小米敢把產品賣的這麼便宜,因為小米就沒有打算從硬體賺多少錢。從小米的財報可以看出來,小米的利潤有一大半來自於網際網路服務,也就是附加在這些硬體上的網際網路屬性。比如電視的開機廣告,APP廣告,給其他app引流費用,購買會員,購買電影等。
再就是智慧化,這是將來裡面最大的趨勢,所以硬體產品都會被智慧化改造,目前小米的家電相互之間都可以進行通訊連線,你可以用小米音響控制所有小米家電,可以用手機當遙控器,可以給電燈設定智慧化的亮燈和顏色,可以設定每個小米家電的功能。
這是傳統企業不願意,也沒有辦法做的。因為沒有人願意買個電視下個APP,買個空調下個APP,你買上小米的家電,一個app就可以全部控制了,甚至用音響都可以控制他們的開關,這就是小米所具備的優勢。
-
9 # 積極樂觀的人生
沒有可比性,定位不一樣,小米是做全面生態化的產品,追求產品極致價效比,而海爾和格式是單一類的極致化。,一個點,一個面
-
10 # 俠客伍六七
不會,因為它的產品太多,雜而亂,多而不精,售後一塌糊塗,管理上沒有一個統一服務標準,它不像格力,海爾那樣,人家是專注於自己的產品和服務,說句實話,你同時買兩個空調,一臺是小米的一臺是格力的,兩臺同時出問題了,你打售後電話,你覺得誰會在第一時間來處理?因為投資太多了,我都懷疑雷總到底清楚不清楚自己投資的這些廠商,他們是怎麼做的?
-
11 # 子魚話金融
會的,小米的魔爪都伸到學生鉛筆了不是!實現從0-1的全產業鏈閉環!所以,未來小米盈利絕對不是手機業務,而是其他的產品!
-
12 # 丁丁說投資
會的
1.小米力推極致價效比,做了手機,做電視,做家電,空調也有了
2中國市場夠大,小米一家肯定吃不了,可能以後這個市場有三家左右
3.但不創新肯定不行,早晚被淘汰
不管是不是小米,家電企業都需要創新,不創新,就像大清,早晚被革命,死路一條[祈禱][祈禱][祈禱]
-
13 # 日月科技說
那麼10年之內,小米會不會成為格力、美的、海爾等傳統家電企業的勁敵呢?
我感覺需要從兩個維度來回答這個問題。
維度一:銷量方面在近幾年,像小米電視,小米空調等家電銷量迅速增長。憑藉著小米最擅長的營銷手段,再加上小米構建的小米生態家體系,讓小米家電的銷量日益暴增。
而傳統家電製造銷量則比較慘淡一些,他們並沒有打造什麼生態家系統,也不會利用網路進行刻意的營銷,就算營銷的話,也並沒有小米營銷的好。頂多算是在618等電商節日,打打廣告,降降價什麼的。
所以在這個銷量維度來看,不用過多長時間,小米就肯定會霸佔家電行業成為銷量的一個。
在這個時代誰會營銷,誰的銷量就會多,誰的效益就會高,所以小米很成功。並且在銷量方面也引起了傳統家電行業的注意,也可以說現在小米就是他們的勁敵。
維度二:核心技術像格力,美的,海爾這些傳統家電企業成立的時間也不算短了,他們或多或少在家電領域都有自己的造詣。
他們也都積累了一些自己的核心技術,例如格力的話在空調晶片等方面都是使用自己研發的技術,還有前一段時間格力研發的病毒淨化器,引起了廣泛的熱議,這個淨化器就是格力自己研發的核心技術。
在一些使用者體驗方面,產品最佳化方面,相信這些傳統的家電企業比小米做的要好的多。
因為這些企業已經是很長時間了,他們已經瞭解了這個行業發展的狀況,使用者的體驗和需求等。
相比小米是一家網際網路公司,從最初的手機才慢慢發展的其他家電製造,所以在核心技術並不一定有多少和對行業的瞭解並不一定很透徹。
所以說在這一方面小米是完敗於傳統的家電製造業,並且像核心技術這東西不是一時半會兒就可以追上的。
所以如果在10年內的話,小米加大研發,而其他的傳統家電企業也會加大研發,所以10年能否成為他們的勁敵,誰也說不定。
總結一下:在營銷和銷量方面,小米確實已經是傳統家電企業的勁敵;而在核心技術方面,小米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
14 # 中年老男孩
會,就看誰的研發強,誰的轉型快,誰的佈局早。
1、小米現在的目標很明確,牢牢控制住物聯網核心操控-手機。圍繞手機打造和扶持生態鏈企業。小米並不直接投入電器等領域,而是透過生態鏈企業在細分領域尋求突破,從長遠看,這種四兩撥千金的模式很成功,調動了參股企業的積極性。
2、美的也在謀求轉型,收購德國庫卡已經成功邁入智慧智造領域。美的產品線很廣,大而不精。就看哪些領域可以突破。海爾股票改名海爾智家,也在謀求物聯網布局。全球化佈局好,但是轉型慢。格力深耕空調,並且在電飯煲,冰箱領域開始發力。格力的問題在於工業互聯網布局差,太依靠單品-空調。
且看五年後,誰主沉浮。
-
15 # 獵戶座商業研究
小米會不會成為勁敵不太清楚,華為十有八九會成為勁敵,也很有可能包括小米,這幾家手機企業有天生的優勢,手機作為可互動平臺,如果家電企業不能夠與他們合作或者產生關聯,最終隨著時間的推移,會被集體淹沒。
-
16 # 歌聲響起來
空調我只會買格力,格力的製冷技術是真實能感受到的,“核心技術是值得我們中國人驕傲的”,家裡用的之前好多家電都是美的的,至於海爾看都很少看,而小米就是喜歡買,手機只買小米和華為總數均等,至於其它小米產品,說句實話並沒有想象中的好,但是小米的產品是真心真意想做好,用料十足,價格合理,只是經驗略顯不足,但是產品的整體基本拋棄傳統的思路,我現在“愛上小米了”。科技改變不了你,時代就會淘汰你。向過去揮揮手!再見啊或者在也。。。
-
17 # 赤蔚168
絕對不會!
小米只是貼牌廠 ,除了打嘴炮 懟友商,沒有任何核心技術。
和美帝小米沒有區別
-
18 # 星辰和大海
我覺得10年之內小米會成為格力美的海爾等傳統家電的勁敵。
最近有一句話叫“源於專業,死於跨界”具體就是說因為專業變的強大起來,但是也有可能被跨界打倒。
首先小米這家公司成立之初是從手機整合開始,應該是由於小米的出現導致電子產品價格越來越親民。當小米嚐盡甜頭之後並沒有把重心只放在手機上,經歷10年發展之後,小米公司有在其它方面有所建樹,小米系統的UI在國內數一數二直接推動了整個手機行業的發展。
最後小米用物聯網技術把這些家電都用手機或語音可控,我覺得這是小米下的一盤大棋--智慧家居,用手機或語音控制家電實現智慧的居住環境,我覺得這必然是一次趨勢,這從小米的角度來看直接成了這些專業家電的整合合作者與主導者。所以我覺得小米的發展是高瞻遠矚的且肯定會成為專業家電的勁敵。
-
19 # 行路吧往前方
會的
空調已經是大規模的量產產品,成本已經是透明的,但是極致成本的套路就是往死裡整成本,而且大都會先在一些夾縫的產品線做文章,什麼意思呢就是某一檔機器可以往上靠也可以往下靠,往上效率高,成本高,往下呢,效率低一點,壽命短一點,但是也能幹,差距在短時間內不是特別大;
極致成本會帶動一批排名在後端的供應商在量的誘惑下,拼命幹,國內任何一個行業都是這樣的,逆襲才是牛逼,這也是為什麼很多企業會買降成本的課,持續投入降成本,到最後降的都是質量,電機不用銅圈了,板薄一點,功率不要那麼足,安裝多收一點等等,套路就是這麼來的;
好的是小米在成本上面好像不是追求極致成本,而是追求價效比,而且看起來也想往好產品方向走,這個基因應該不會把小米帶到溝裡去,但是在進入這個行業的初期或者追求銷量的安全感,我覺得初期會走極致成本的路線;
小米的口碑還是有的,會帶動一批消費者,再加上價格的誘惑,一旦站穩腳跟,至少不會在比那個作假的奧啥玩意兒差,10年成為勁敵真是可能的;
-
20 # 帥氣哥66
基本不會。沒有真正的核心技術,就沒有核心競爭力。特別是這次全球疫情將造成全球生產鏈出現很大變化。科技就是力量!沒有核心技術的企業終將受困於此。
回覆列表
會,我說的不是技術上的勁敵,而是營銷上會是。
小米會去做傳統家電嗎?那是不太可能的,只能找一些廠家貼牌,然後宣傳我賣的家電是最便宜的,這樣就行了。有了小米這個價效比牌子和宣傳,肯定有人買單的。你一想到小米,就會聯想到價效比,這就是小米的成功之處,讓你以為它所以的產品都是價效比高的,最真實的就是小米電視機,讓你認為它最良心,真實的情況都是找一些銷量不怎麼好的廠家,貼上小米牌子,知名度有了,產品量有了,大家共贏,各取所需,何樂而不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