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語詩詞
-
2 # 小白品文學
唐宋八大家,又稱唐宋古文八大家,是中國唐代韓愈、柳宗元和宋代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王安石、曾鞏八位散文家的合稱,他們古文革新的代表,他們的詩詞造詣也很高,但唐宋人傑輩出,詩人也不勝列舉,若考究起來,絕對超出我的能力之外,所以這裡就簡單說說自己的喜好,僅供交流。
我們都知道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或許有些欠妥,但這也大抵可以代表每一個時代的文體主流了。
李白
唐朝詩人,我首推李白,他是浪漫主義詩人,文風瀟灑恣意,暢快自然,又洋溢著樂觀主義情懷。如《行路難》其一:金樽清酒鬥十千,玉盤珍羞直萬錢。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閒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
杜甫
其次,是杜甫,其愛國主義情懷天地可表,其憂民愛民之心明月可鑑。如《春望》: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蘇軾
宋代詞人,我首推蘇軾,其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獨具風格。如《江城子 密州出獵》: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為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持節雲中,何日遣馮唐?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辛棄疾
其次,是辛棄疾,他是豪放派詩人代表之一,文字熱情洋溢,慷慨悲壯,筆力雄厚,書寫著強烈的愛國主義思想和戰鬥精神。如《青玉案 元夕》: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當然,除此之外,柳永和李清照的詞我也比較喜歡,只是他們的詩詞多描寫風花雪夜於相思相愛之情,這裡不再列舉了。
我輩當以十二分努力認真做學問,即使如此,如能及前輩萬一當無憾矣。
-
3 # 慢談讀書
可以代表唐僧宋詞巔峰的詩人是誰?我不確定,但是這些佳作可以算得上唐詩宋詞的巔峰之作了,我想它們的作者便算得上可以代表唐詩宋詞的巔峰時期的詩人了。
唐詩10大巔峰之作
10
李白
蜀道難
問君西遊何時還,畏途巉巖不可攀。但見悲鳥號古木,雄飛雌從繞林間。又聞子規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使人聽此凋朱顏!(節選)
全詩迴腸蕩氣,其氣象之宏偉,境界之闊大,非他人可及。
9
王灣
次北固山下
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
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
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
全詩熔寫景、抒情、說理於一爐,和諧優美,妙趣橫生,乃千古名篇。
8
王勃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
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無為在岐路,兒女共沾巾。
此詩是送別詩的名作,無通常送別詩中的悲涼悽愴之氣,音調明快爽朗,語言清新高遠,內容獨樹一幟。
7
王之渙
涼州詞
黃河遠上白雲間,
一片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楊柳,
春風不度玉門關。
整首詩寫得悲壯蒼涼,沒有衰颯頹唐的情調,悲中有壯,悲涼而慷慨,堪稱“唐音”的典型代表。
6
王之渙
登黃鶴樓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此詩雖只有二十字,卻以千鈞巨椽,縮萬里於咫尺,使咫尺有萬里之勢。也道出了站得高才看得遠的哲理,令人襟懷豪放。不愧是唐代五言詩的壓卷之作。
5
張繼
楓橋夜泊
月落烏啼霜滿天,
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
夜半鐘聲到客船。
唐朝安史之亂後,詩人張繼途經寒山寺時,寫下這首羈旅詩,成為寫愁的代表作。
4
柳宗元
登柳州城樓寄漳汀副連四州
城上高樓接大荒,
海天愁思正茫茫。
驚風亂颭芙蓉水,
密雨斜侵薜荔牆。
嶺樹重遮千里目,
江流曲似九迴腸。
共來百越文身地,
猶自音書滯一鄉。
柳宗元此詩寄贈四位共患難而天各一方的朋友,“海天愁思”中亦包括身世坎坷、世事莫測、仕途險惡之嘆。
3
杜甫
登岳陽樓
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
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
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
此詩是杜甫詩中的五律名篇,前人稱為“盛唐五律第一”。
2
杜甫
登高
風急天高猿嘯哀,
渚清沙白鳥飛回。
無邊落木蕭蕭下,
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獨登臺。
艱難苦恨繁霜鬢,
潦倒新停濁酒杯。
“一篇之中,句句皆律;一句之中,字字皆律”。不只“全篇可法”,而且“用句用字”,“皆古今人必不敢道、決不能道者”。它能博得“曠代之作”的盛譽,是理所當然。
1
崔顥
黃鶴樓
昔人已乘黃鶴去,
此地空餘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復返,
白雲千載空悠悠。
晴川歷歷漢陽樹,
春草萋萋鸚鵡洲。
日暮鄉關何處是,
煙波江上使人愁。
唐代諸多詩選,七律部分多以《黃鶴樓》開篇或壓卷,是因為這首詩被後世稱為“唐人七律第一”,為歷代所推崇的珍品。
傳說李白登黃鶴樓,有人請李白題詩,他說:“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
宋詞10大巔峰之作
10
姜夔
暗香·梅
舊時月色,算幾番照我,梅邊吹笛?
喚起玉人,不管清寒與攀摘。
何遜而今漸老,都忘卻、春風詞筆。
但怪得、竹外疏花,香冷入瑤席。
江國,正寂寂。
嘆寄與路遙,夜雪初積。
翠尊易泣,紅萼無言耿相憶。
長記曾攜手處,千樹壓、西湖寒碧。
又片片、吹盡也,幾時見得?
《暗香》《疏影》都是文學史上著名的詠物詞,曾被譽為姜夔詞的代表作。
9
辛棄疾
摸魚兒
更能消、幾番風雨。匆匆春又歸去。
惜春長怕花開早,何況落紅無數。
春且住。見說道、天涯芳草無歸路。
怨春不語。
算只有殷勤,畫簷蛛網,盡日惹風絮。
長門事,準擬佳期又誤。
蛾眉曾有人妒。
千金縱買相如賦,脈脈此情誰訴。
君莫舞。君不見、玉環飛燕皆塵土。
閒愁最苦。
休去倚危欄,斜陽正在,煙柳斷腸處。
全詞極哀怨,極沉痛,寫得沉鬱悲壯,曲折盡致,幾乎可以用“肝腸似火,色貌如花”八個字評價。
8
陸游
釵頭鳳
紅酥手,黃縢酒,滿城春色宮牆柳。
東風惡,歡情薄。
一懷愁緒,幾年離索。
錯、錯、錯!
春如舊,人空瘦,淚痕紅浥鮫綃透。
桃花落,閒池閣。
山盟雖在,錦書難託。
莫、莫、莫!
詞的背後是陸游與唐婉的愛情悲劇,詞中情境,是兩人被迫分開後,在禹跡寺南沈園的一次偶然相遇,飽含著眷戀之深和相思之切,滿是怨恨愁苦而又難以言狀的悽楚痴情,催人淚下。
7
姜夔
揚州慢
淮左名都,竹西佳處,解鞍少駐初程。
過春風十里,盡薺麥青青。
自胡馬窺江去後,廢池喬木,猶厭言兵。
漸黃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賞,算而今、重到須驚。
縱豆蔻詞工,青樓夢好,難賦深情。
二十四橋仍在,波心蕩、冷月無聲。
念橋邊紅藥,年年知為誰生。
全詞洗盡鉛華,用雅潔洗練的語言,描繪出悽淡空濛的畫面,筆法空靈,寄寓深長,聲調低婉,具有清剛峭拔之氣勢、冷僻幽獨之情懷。
6
辛棄疾
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
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
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
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鴉社鼓。
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這首詞中用典雖多,卻用得天衣無縫、恰到好處。全詞豪壯悲涼,義重情深,放射著愛國主義的光輝。明代楊慎在《詞品》中說:“辛詞當以京口北固亭懷古《永遇樂》為第一。”
5
柳永
雨霖鈴
寒蟬悽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
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
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
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
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
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
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此詞將情人惜別時的真情實感表達得纏綿悱惻、悽婉動人,是抒寫別情的千古名篇,也是柳詞及婉約詞的代表作。
4
蘇軾
水調歌頭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風歸去,
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
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
人有悲歡離合,
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此詞思想深刻而境界高逸,充滿哲理,是蘇軾詞的典範之作。
3
李清照
聲聲慢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
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
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
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
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
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劉乃昌《宋詞三百首新編》說:“全詞語言家常,感受細膩,形容盡致,講究聲情,巧用疊字,更以舌齒音交加更傳,傳達幽咽悽楚情悰,腸斷心碎,滿紙嗚咽,撼人心絃。”無怪古人譽為“千古創格”“絕世奇文”。
2
岳飛
滿江紅
怒髮衝冠,憑欄處、瀟瀟雨歇。
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
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
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
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
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
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這首詞表達出岳飛“精忠報國”的英雄之志,迸發出一種浩然正氣、英雄氣概,情調激昂,慷慨壯烈,充分表現出中華民族不甘屈辱、奮發圖強、雪恥若渴的精神,成為千古名篇。
1
蘇軾
念奴嬌·赤壁懷古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
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
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
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
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
人生如夢,一樽還酹江月。
此詞是蘇軾詞及豪放詞的代表作。全詞借古抒懷,雄渾蒼涼,大氣磅礴,筆力遒勁,境界宏闊,將寫景、詠史、抒情融為一體,給人以撼魂蕩魄的藝術力量,被譽為“古今絕唱”。
當然,這個排名也許和大家的觀點不盡相同,文學中的個人因素太多,本來就不會有一個準確的排名。
-
4 # 心憂碳賤
詩當數詩仙李白、詩聖杜甫。
詞當數詞詩蘇軾、詞史辛棄疾。
張若虛以姑篇壓倒全唐。
有水井處就有柳永詞。
-
5 # 草原上的白球鞋
說到唐宋詩詞,大家首先想到的大多是唐宋八大家,但是我不想說唐宋八大家,我就說說大名鼎鼎的酒鬼李白吧!
詩仙大詩人李白詩風雄奇瀟灑,賀知章曾稱他為“謫仙人”,故後世稱李白為“詩仙”.李白的詩感情奔放,豪邁不羈,善於馳騁想象,姿意揮灑,構成獨特的意境,富於積極浪漫主義的色彩.《蜀道難》、《夢遊天姥吟留別》、《將進酒》等都是大詩人不朽的名作. 詩與酒,可以說是中華民族特有的、最具民族特色的孿生子.
盛唐時期,中國更是詩酒結合的狂熱世界.酒因其口感熱辣、味道醇厚、令人迷狂的特性而成為一代詩豪的興奮劑,催生了無數膾炙人口的酒詩.李白則更將酒與詩的關係演繹到無以復加的地步,其詩風也因酒的參與而顯得更為豪放、悲壯與飄逸。
-
6 # 洛林夕jk
首先說說唐詩
說到唐詩就必須說說唐詩的開端《春江花月夜》,並不是所有唐代寫的詩就是典型意義上的唐詩,比如初唐四傑,比如陳子昂,比如上官儀,他們的詩大多有樂府遺風,不能說是真正意義上的唐詩,直到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才能說的上是唐詩真正的開端。其次,這首詩的文學意義也不可小覷,正所謂“孤篇橫絕,竟為大家”。而詩中對月亮的描寫更是一絕,數千年來無出其右。到了盛唐,詩風多變,種類多樣,山水田園詩,邊塞詩,閨怨詩,詠史詩,送別詩,思鄉詩等等。每一個詩人都可以在這些詩的品類中來去自如,尤其是有“詩家天子”之稱的王昌齡,有邊塞詩“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渡陰山”,有送別詩“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還有閨怨詩“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都是流傳千古的絕唱。
在盛唐,還有文壇罕見的“雙子星”——“李杜”,著名的浪漫主義詩人,有“詩仙”之稱的李白,他的詩飄逸雋秀,氣勢磅礴,他的《將進酒》《行路難》《蜀道難》《夢遊天姥吟留別》都是流傳千古的佳作,他的短詩也別有一番風味,“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看似簡單,實則大有深意,言簡而情深,言有盡而意無窮。與他同時代齊名的著名詩人杜甫,則是有“詩聖”之稱的現實主義詩人,他的詩也被稱為“詩史”,代表作有“三吏”(《潼關吏》《石壕吏》《新安吏》)“三別”(《無家別》《垂老別》《新婚別》)他的詩見證了唐代經過“安史之亂”由盛轉衰的歷程,而他顛沛流離的一生,懷才不遇的悲劇更使他的沉鬱頓挫,讀起來憂從中來,雖然他的詩在不受歡迎,卻在後世大受追捧,名垂千古。到了中唐,最值得一提的就是偉大的人民詩人,有“詩魔”之稱的白居易,初來乍到的白居易從“離離原上草”的驚豔,到《買炭翁》“可憐身上衣正單,心憂炭賤願天寒”對廣大百姓深深的同情,再到“同時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的惺惺相惜,還有“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的俏皮可愛,以及“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的美好願望……具是通熟易懂,老少皆宜,卻又含義深刻,影響深遠,陽春白雪與下里巴人,可謂是雅俗共賞。到了晚唐就不得不提詩風詭道的“詩鬼”李賀和朦朧隱晦的李商隱了。李賀可謂是少年英豪卻天妒英才,僅16歲從未上過戰場的他就以一首邊塞詩——《雁門太守行》驚豔了當時的大文豪韓愈,真是天縱英才,自古英雄出少年啊!只可惜天妒英才,李賀天生早衰而且仕途不順,卻給了李賀在詩賦上的靈感,將詩文當作祭文來寫反而開創了獨樹一幟的詩風“衰蘭送客咸陽道,天若有情天亦老”“我有迷魂不得招,一唱雄雞天下白”給後人留下了無限的感傷與慨嘆。而李商隱的詩,則是開創了詩的唯美風格,感情朦朧晦澀,給人以無限的遐想“身無綵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如何四紀為天子,不及盧家有莫愁”“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情為探看”都是流傳千古的佳作。再來說說宋詞。
因為士民階層的興起,商業的日漸繁榮,詞成了宋代文化的主流。而詞的派別分為兩大類“婉約派”和“豪放派”。
“婉約派”的代表可以追溯到唐末和五代,有“花間詞”的代表溫庭筠,韋莊,還有“千古詞帝”之稱的李煜,他的絕命詞《虞美人》“問君能有幾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更是成為了千古絕唱。到了宋代,“婉約派”可以說是“更上一層樓”。柳永,秦觀,晏殊,晏幾道,周邦彥,朱淑真,李清照……當中,最負盛名的當屬柳永和李清照了。柳永有“柳三變”之稱,其詞以感情見長,一生窮困潦倒,連後事都是自己的紅顏知己們湊錢安葬的,可他的人生際遇並不能改變他的情深義重“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字字箴言。而李清照則是中國歷史上公認的第一才女,她提出了“詞別是一家”的觀點,而她的詞也分為兩個時期——南渡前和南渡後,南渡前的詩輕快明朗,寫出了少女的俏皮可愛和閨中少婦對丈夫的思念“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才下眉頭,卻上心頭”;可南渡之後,尤其是喪夫之後,李清照的風格產生了極大的變化“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可以說是李清照後半生的寫照,使她的文學造詣更進一步,將哀怨上升到國家層面,不在僅僅侷限於男歡女愛,李清照的作品也因此更有格調。至於“豪放派”的代表人物自然就是“蘇辛”——蘇軾和辛棄疾。蘇軾的詞在於曠達,蘇軾一生幾起幾落,屢遭政敵打壓,卻依舊不改其志,還是那麼的超脫自由不羈,氣勢磅礴“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無一不表現出蘇軾積極樂觀的心態。而辛棄疾則有所不同,辛棄疾是少有的文武雙全的人才,可上馬殺敵,亦可下馬著文章,在喪權辱國的南宋,南渡歸來的辛棄疾倍受主和派排擠,空有一身救國的才華和一腔報國的熱血,卻只能眼睜睜的看著祖國山河淪陷,所以辛詞大多沉鬱頓挫,“紅襟翠袖,搵英雄淚”是無奈,“廉頗老矣,尚能飯否”是不甘,“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身前生後名”是報國之志,可最終都還是“可憐白髮生”的辛酸。蘇軾與辛棄疾雖同為“豪放派”卻風格迥異,各有千秋,但二人不僅會做“豪放詞”他們“婉約”風格的詞也是別有一番滋味,蘇軾在悼念亡妻是寫到“相顧無言,唯有淚千行”真真是對亡妻道不盡的思念與愛意;而辛棄疾的《青玉案•元夕》中“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更是被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評為人生際遇的最高境界。最後我補充一點,她們也許不能代表宋詞的最高水平,卻是宋代詞文化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青樓女所作的詞。宋代眾多青樓女的作品中,我最愛的莫過於嚴蕊的《卜算子》——不是愛風塵,是被前緣誤。花開花落自有時,總賴東君主。去也終須去,住也如何住。若得山花插滿頭,莫問奴歸處。
-
7 # 心向青山
唐詩的代表:
詩仙李白
詩聖杜甫
詩佛王維
詩魔白居易
詩鬼李賀
“小李杜”杜牧、李商隱
宋詞的代表
豪放派 : 蘇軾、辛棄疾
婉約派: 周邦彥、姜夔、柳永、李清照、 秦觀
-
8 # 三維觀時空
一、唐詩的巔峰之作非李白、杜甫、白居易莫屬
唐初岀現的“初唐四傑”——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首次從南北朝爭相纖構狹小的宮體詩中走了出來,開闢了唐詩暫新的世界。
盛唐時期,經濟繁榮,國力強盛,唐詩發展至頂峰時期,題材廣闊,流派眾多,出現“邊塞詩派”與“田園詩派”等。特別是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李白和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杜甫,即是這一時期最傑出的代表。他們的詩雄視千古,為一代之冠,在他們的筆下,無論五律七律,五絕七絕、古風歌行皆達到很高的藝術成就,正如韓愈所說“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如李白的《夢遊天姥吟留別》、《將進酒》等;杜甫的《三吏》、《三別》等;另有王維、孟浩然代表田園詩派和高適、岑參代表邊塞詩派。張若虛、賀知章、張旭、包融被稱為“吳中四士”。
到中唐後期則出現了白居易、元稹領導了新樂府運動。白居易,他提出“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的進步理論主張,白居易的詩明白曉暢,通俗易懂,深受群眾喜愛,代表作有《長恨歌》、《琵琶行》等。
二、宋詞的婉約派和豪放派可以代表宋詞發展的頂峰
婉約派 為中國宋詞流派.婉約,即婉轉含蓄.其特點主要是內容側重兒女風情,結構深細縝密,音律婉轉和諧,語言圓潤清麗,有一種柔婉之美.代表人物有李煜、柳永、晏殊、秦觀、周邦彥、李清照豪放派則表現出充沛的激情,豐富的想象力和變化自如、多姿多彩的語言風格,作詞豪放、大氣.。代表人物有蘇軾、辛棄疾。 -
9 # 六甲番人
唐宋八大家不是因詩歌的成就而選定的,是根據其文章的高度。唐宋是中國詩歌的黃金時期,偉大的詩人多如群星璀璨,優秀的作品讓非專業研究者窮其一生都無法讀完。
要選出代表這個時期巔峰的詩人,必須要先有個規則,不然無法達成一致共識的。所以姑且以詩歌質量和作品數量兩方面來分別選出吧。
唐詩方面,因數量排除陳子昂(登幽州)、張若虛(春江)、孟浩然(春曉)、王之渙(登鸛雀和涼州)以及初唐四子,那麼剩下的有頂級作品且作品不少的只有李白、杜甫、白居易、王維、杜牧、李商隱、元稹。
宋詞方面,著名的詞人數量都不少,能接近唐詩意境的,有周邦彥、李清照、柳永、姜夔、蘇東坡、辛棄疾、張炎,而陸游楊萬里等詩不錯、好詞數量不足,李後主時代不對。
當然個人喜好來說,一蘇二李三辛四杜,偏豪放了。
-
10 # 吳季玄
這種問題不會有確切答案。從古至今,詩詞選本眾多,選家根據自己的口味,揚抑臧否,很難做到完全客觀。凡是大詩人,他的詩在後世的傳播、接受過程中,必定有高峰和低谷,如同股票走勢。
倘若僅從影響之大,傳播之廣的角度看,我們確實可以透過古代選本、現代選本、歷代詩評、論文篇數等影響因子進行統計,最後以科學的計量方法,得出一個相對客觀的答案。這個工作,武漢大學的王兆鵬教授已經完成,並有著作《唐詩排行榜》和《宋詞排行榜》(以上兩本書較為通俗,如果想進一步瞭解,推薦王兆鵬先生的《詞學史料學》和《詞學研究方法十講》)
閒話少敘,先貼他計量得出的,唐代十大詩人:
前兩名,李杜應該沒有大問題,不過李杜誰先誰後是個大問題。李杜詩接受夠出十本專著,不是三言兩語可以說清楚的。杜詩在宋以後地位地位急劇提升,宋代江西詩派把杜甫當做「一祖三宗」的一祖;金聖嘆評四才子書「莊騷馬杜」也僅拈出杜詩作為代表,可見杜詩在傳播輿論中的優勢。當然,李白也粉絲眾多,而且有質有量,但太白詩好讀不好學,學習起來不像杜詩有章法有門徑,於是乎後代詩人便容易止於欣賞。杜甫得冠,太白居其次,可以理解。
第三名是王維。這個答案並不意外,但也不是唯一選項。在李杜穩坐冠亞軍的情況下,第三名的實力候選人其實有好幾位:白居易、王維、李商隱甚至孟浩然都可以一爭季軍席位。大家都很牛,比的就不是長板,而是短板。王維絕句、律詩、古詩各種體裁都能寫,邊塞、田園、應制各種題材也都能寫,幾乎沒有短板。
孟浩然短板在於風格、體裁都過於狹窄,這與他的平生隱居不出仕的經歷有關,首先PASS。排在了第七,劉禹錫之前,王昌齡之後,大體合適。
白居易呼聲極高,詩傳海外,還與元稹倡導了新樂府,意義重大。但也正由於其詩歌的倡導性強,風格刻意於「老嫗能懂」,被後世扣上了「元輕白俗」的帽子。白居易晚年愛做閒適詩,詩寫得庸常俗鈍,卻自認為是平生最好的詩,比壯年的代表作還好(無力吐槽),可能老爺子的晚年審美出現了問題。但爭不了第三就算了,掉到第九,甚至還在劉禹錫後面是什麼鬼?這說明,白居易的悲劇絕對不是因為名氣太小,粉絲太少,而是因為黑點太顯著。一黑頂十粉,切記。
李商隱詩數量眾多,名篇眾多,風格多樣,能寫詠史一類的厚重題材,也能寫哀感頑豔的愛情詩,傳唱度也不低,按說可以一爭,但李義山的一生久沉下僚,史傳稱其「詭薄無行」,更要命的是,其部分作品由於政治環境、個人性格等原因,寫得過分深澀幽渺,殊費猜解,失之雅馴,再加上生於晚唐,文學史地位上稍稍遜之,於是屈居第四。
第五杜牧。李白杜甫叫李杜。李商隱杜牧叫小李杜。小杜緊隨小李之後,也很正常。杜牧的詩作名篇很多,整體質量和數量較李商隱稍遜,不過據說杜牧臨死前,讓人把自己的詩稿都燒掉,流傳下來的不過部分而已,是個遺憾。
第六王昌齡。王昌齡名氣不小,甚至在初學詩的時候,讀到的王昌齡的詩與李杜的詩不相上下。王也被譽為「詩家天子」「七絕聖手」。不過王有個缺陷就是詩寫不長,不能為鴻篇鉅製,李白有《夢遊天姥吟留別》《蜀道難》杜甫有《北征》《三吏》《三別》白居易有《長恨歌》《琵琶行》甚至李商隱還有《韓碑》這樣的篇目,而王昌齡沒有。所以王昌齡雖然名篇眾多,但終感少些壓卷的分量。排在孟浩然之前也沒有太多底氣。
作為邊塞詩人的代表,岑參和高適爭奪最後一席。從邊塞詩的藝術成就上來說,二人各有側重各有千秋,我那年考碩的文學史題目就是論岑參高適邊塞詩的區別。不過岑參有一些絕句,寫得膾炙人口,像「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等,算小加分項,戰勝了高適。
點評完這個榜單前十,我們來梳理一下未上榜的大詩人,看看有沒有明顯實力足夠入榜的:柳宗元、元稹、韓愈、李賀、溫庭筠。(像賈島、姚合、皮日休、陸龜蒙、羅隱、四傑、十才子就暫且不提)
柳宗元絕對是文學大佬,詩文都很漂亮,不過文名比詩名更大。詩的話,質量不錯,名篇不多,唯一婦孺能誦的,應該就是《江雪》了。上不上榜在兩可之間
元稹。元稹當時名氣很大,這和白居易挺像。然而看在白居易都掉到第九的分上,元稹也別想靠著一篇《連昌宮詞》和幾首悼亡詩就擠上榜單。
韓愈和李賀。可謂最冤的兩個。特別是韓愈,文學史上的重頭戲,論成就+意義,能去衝擊季軍的大佬。結果竟然榜上無名!還有沒有天理,還有沒有王法!然而怒歸怒,我們要知道這個榜單是靠各種選本、詩論計量出來的,說白了就是傳播接受的廣度。韓退之雖然文起八代之衰,以文為詩,不可一世,然而普通人對詩的審美畢竟還停在「美之美」,而非「力之美」「怪之美」「醜之美」,對他拗倔的《山石》句,並沒有高度的傳播熱情。李賀與韓愈風格並非完全一致,悲劇卻基本相同。
溫庭筠詩不錯,小號李商隱,可惜又被自己的詞名所掩蓋。韋莊有鉅作《秦婦吟》,但清末這詩才被從莫高窟中整理出來,另一方面,詞名掩蓋詩名,劇本和溫庭筠一樣。
故而以流傳廣度、影響力等角度看,這個榜單還是很可靠的。但唐詩宋詞的巔峰、絕不僅是對後世的影響,還要兼顧藝術價值等其他因素,即使需要主觀的介入。
——————————————————————————————————————————
有空繼續點評十大詞人,榜單如下:
-
11 # 吾才是傻瓜
詩、詞是中國文學寶庫中一顆寶貴的明珠,一千多年來,一直沉澱於歷史的長河中,閃耀著奪目光彩。每一個歷史時期都有種代表文體,漢有賦,唐有詩,宋有詞。唐代的詩人,今天知名的就有兩千多人,而獨具風格特色的也有五六十家。而李白、杜甫、白居易三人,在藝術風格上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達到中國古典詩歌創作的高峰,他們三人是詩壇巨匠,歷來為後世所仰慕。在宋代,詞的作者最多,詞作最豐富,藝術成就也最高。詞是比詩的構句更為自由的韻文體式,唐憲宗元和元年(公元806年)後,文人填詞逐漸增多,詞正式成為一體。詞風樸素自然,洋溢著濃厚的生活氣息。而南唐李後主被俘之後的詞作則開拓了一個新的深沉的藝術境界,對後世影響深遠。詞人宋,發展到鼎盛時期,成為一種完全獨立並與詩體相抗衡的文學形式。傑出的政治家和文學家范仲淹以一首筆墨酣暢的《漁家傲》揭開了以蘇軾、辛棄疾為代表的豪放派詞作的序幕。南渡後的詞作者,在各自的創作道路上,以各自不同的態度與方法進行創作,為宋詞的繼續發展發揮了各自不同的作用。其中以李清照和辛棄疾的創作成就為最高,清朝王士禎就曾說"婉約以易安為宗,豪放惟幼安稱首"(李清照自號易安居士,辛棄疾字幼安),他們是婉約派與豪放派的雙壁。(如果能捧起一本唐詩、宋詞,輕輕淺淺讀上幾首,焦躁的心靈便會漸趨平靜,如久旱的大地遇上一場瀟瀟春雨。)
-
12 # 歲月有無
說唐詩宋詞,就得了解詩詞。
詩,早期的詩三千餘,孔子選三O五篇,編為詩經。分為風,雅,頌。詩言民風,述其志,揚其治。到漢為樂府。這些都是經典。這時限制不多,個人修養又高,只是傳世較少,文人又不大樂意寫,更多的是漢賦,可詩真不錯。
唐詩,官府提倡,全民娛樂,造就了唐詩。唐詩就是唐朝的簡寫,涉足了社會各個層面。
宋詞,加上了唱腔,自娛自樂。宋也就是自娛自樂罷了。把自己家裝的富麗堂皇,再請歌舞團來娛樂。宋詞的面比較窄,北宋基本是淫詞浪語,少有幾位能人。南宋因生存需要,寫了些別開生面的作品。
個人來講唐詩中的,李白有道家的風流,王維有佛家的意境,杜甫、韓愈有儒家的遺風。吾卻大愛李商隱,小愛劉禹錫。
宋詞中,範仲俺、王安石可稱國士,餘者碌碌。三蘇,醉翁,也就假大空罷了。辛棄疾,陸游之輩,文人騷客爾。
感覺:詩三千是素顏照。孔子詩經配以禮樂,舞動照。唐詩是美顏照。宋詞卻是整容照。後世元曲,小說,白話文,現代詩,又走回素顏照了。
唐詩,宋詩的路是越走越窄,渾然天成之氣被精雕細琢替代,美固美矣,T臺之上模特,非大街小巷之國色。
-
13 # 清溪詩詞
李白代表了唐詩的魂。
蘇東坡代表了宋詞的魄。
唐詩宋詞之魁首,此二人矣。
-
14 # 小慄科技
我認為,能代表唐詩宋詞的巔峰的分別為李白和李清照。個人對這二人崇拜有加。
李白透過李白,我們看出了“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的大氣蒼涼;
透過李白,我們感受到“乘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的自信;
透過李白,我們體會到“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的狂傲不羈;
透過李白,我們理解了“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的友誼。
……
李清照多愁善感的一位才女,她筆下的詞,隨便拿出來一句,都能讓你愁到心碎,令人心疼。
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閒愁。凝眸處,從今又添,一段新愁。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我喜歡婉約中透出英氣的李清照,雖常是“人比黃花瘦”,也有高歌“不肯過江東”的豪情。一首《聲聲慢》,道出了人間多少愁緒。
-
15 # 泰安碧玉
唐詩宋詞是中國古代文化寶庫裡的瑰寶,是兩顆最閃耀的明珠。說明當時的中國在政治、經濟、文化各領域領先於世界。唐詩的代表人物最主要是三個:李白、杜甫、白居易。
宋詞的代表人物是:柳永、辛棄疾、蘇軾。唐詩宋詞是中國文化領域留下的寶貴財富。
回覆列表
唐詩泛指創作於唐朝的詩。唐朝初期政治清明,文化多元,民風開放。唐詩也受其影響,唐詩的形式和風格是豐富多彩、推陳出新的。唐詩是中華民族最珍貴的文化遺產之一,是中華文化寶庫中的一顆明珠。而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則是李白。知唐詩者,無人不知李白。小學、初中和高中課本上皆可見李白的詩。他是個浪漫主義詩人,以抒發個人情懷為中心,詠唱對自由人生個人價值的渴望與追求。他的詩自由,奔放,氣勢宏大,充滿了想象力。我們永遠都想不到他怎麼會寫出這樣的詩。“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黃河落九天。”“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
“國家不幸詩家幸,賦到滄桑句便工。”南唐後主李煜生於深宮之中,長於婦人之手,前半生生活無憂,寫的詞雖美,眼界卻太過狹小,只關乎宮廷生活和男女情愛;亡國之後,他的詩詞淒涼悲壯,意境深遠。國學大師王國維曾評價他:“詞至李後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變伶工之詞而為士大夫之詞。”
而提到宋詞,也不得不提柳永。他原名柳三變,出身於官宦世家,北宋婉約派代表人物,屢試不中,後奉旨填詞。他是第一位對宋詞進行全面革新的詞人,大力創作慢詞,將敷陳其事的賦法移植於詞,同時充分運用俚詞俗語,以適俗的意象、淋漓盡致的鋪敘、平淡無華的白描等獨特的藝術個性,對宋詞的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從根本上改變了唐五代以來詞壇上小令一統天下的格局,使慢詞與小令兩種體式平分秋色,齊頭並進。據說“凡有井水處,即能歌柳詞”,通俗的說就是:有人的地方就有人會唱柳永的詞。在那個沒有電話沒有網路的時代,人們的通訊靠飛鴿傳書,烽火傳信,當然更多是口口相傳,就在這種情況下,柳永的詞傳遍大江南北,可見他的詞是多麼受歡迎。他們對於宋詞都有深遠影響,在他們生活的時間,他們都是那個時候的巔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