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四川達州人
-
2 # 墨竹秀林
賈寶玉的悲劇可以從幾個方面來談:
一、時代的悲劇:
而不能否認的是,任何人生活在自己的那個時代,就必然受到那個時代的束縛。得接受當時的主流思想、主流做法,才能更好的與那個時代共生。而賈寶玉那個時代,男子的主流思想就是經濟仕途,講究: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知否知否》中的盛紘,真是那個時代模板式的人物啊。)
除非這個時代當時已經走到窮途末路,完全喪失生命力,將要被推翻了,否則它對個人都具有很強的壓制力。如果你想以一己之力超越時代、反叛時代,苦頭自然是有得吃,就算你是蓋世英雄,也很難有什麼成效吧。所以前人才說過一句話:時來天地皆同力,運去英雄不自由。
何況賈寶玉顯然不是英雄類的人物。他對自己所處時代的反叛既可笑幼稚又柔弱無力。
二、家族的悲劇:
其實我們從《紅樓夢》中可以看出,當時的賈府已經走在下坡路上了。而且形勢已經相當明顯。首先,就是冷子興演說榮國府。冷子興是一個小商販,但是他是榮國府中,鳳姐的陪房周瑞家的的女婿,深知賈家的內情。人們都說:君子之澤,三世而斬。前輩人篳路藍縷創下的大家業,幾代人也就消耗殆盡了。當時賈府到賈寶玉,已經是第四代了。安富尊榮、驕奢淫逸者多,真正為家族前途著想,深謀遠慮者少。當年,冷子興在和賈雨村聊起賈府的時候,就已經說到了,不過是“百足之蟲死而不僵”的話。可知當時賈府的情景了。
再到後來,元妃省親。外人只怕都認為是皇家給予賈府莫大的體面,烈火烹油、鮮花鼎盛。而至始至終元妃內心悲苦,神情哀婉。除了因為自己遠離家人,到了那見不得人的去處外。在宮中的種種艱辛不易,不過是不便言說罷了。再看她一再吩咐賈家人一定要低調、低調,那種謹小慎微、如履薄冰,可見皇帝對這賢德妃有多麼的不待見。而皇帝對於妃子的態度,很多時候不是因為妃子本人怎樣,更多的時候是因為她背後的家族。(比如:《甄嬛傳》中的華妃,之前再怎麼囂張跋扈,做了無數壞事,皇上也會寵著,太后也不言語。就因為她有一個能征善戰的哥哥,而當時的國家形勢,皇帝必須倚仗她的哥哥。華妃最硬氣的一句話也是:我哥哥戰功赫赫!)
所以,元妃的這種表現,更多的是賈府在皇帝心中已招厭棄。果然,元妃死都死的不明不白,最後連個諡號都沒有賈家對此都不敢打聽。不久賈家也被抄家了。
不可否認的是,這個家族縱有千般不好、萬般不是,它卻是賈寶玉最實實在在的庇護所呵。
三、自身能力的悲劇:
身處於這樣的時代,家族這樣的時期,最能拯救賈府的是哪些人呢?顯然不是賈寶玉。賈家第三代最被厚望的,其實是賈寶玉的父親賈政。認真讀書、為人端方,比起哥哥賈赦不知道出息多少,是當年榮國公最愛的兒子。可惜為人板正,不能變通,如果是守成還可以,可是面對賈府這樣大廈將傾的時候,他是無能為力的。賈家第四代最被寄予希望的是賈寶玉的哥哥賈珠,可惜英年早逝。第五代則是賈珠的兒子賈蘭。可是年紀尚小不可能指望他扛起賈府了。
其實大家可以發現,雖然賈寶玉在賈府最受寵愛,但是基本上沒有誰對他抱有,讓他來扛起賈府的希望!因為大家都知道他不是那塊料。
從能力上講,他是一個不通世事,沒有獨立生活能力的人。這一點,他和賈芸是鮮明的對照。賈芸是賈府遠房子侄,雖然也姓賈,但是父親早逝、寡母無力養家、舅舅無德謀了他家財產又不幫扶他家,家道中落一家的重擔就落在了他的身上。他並沒有在家裡怨天尤人,而是積極找門路想辦法來撐起這個家。所以,他的目光盯在了賈府最熱門的兩個人身上:賈寶玉和鳳姐。
有一段時間他很是巴結賈寶玉,年齡明明比賈寶玉大,還腆著臉在稱賈寶玉為父親,未免讓人覺得無恥。寶玉那樣清高的人,自然也覺得賈芸太俗,沒把他放在心上。但是,賈芸最後憑藉放下臉面的心酸,自身的努力,終於在賈璉鳳姐夫婦那裡闖出了一條道路。這樣一個有擔當、機敏有頭腦、做事勤快妥帖、又能放下沒用的面子觀念的人,將來足以撐起自己的家業,給家人豐足的生活,賈寶玉可真沒這個能力。
而一個獨立生活能力都沒有的人,又如何有能力去追求自己理想的人生呢?
這一點在民國的很多公子哥兒身上表現的很明顯。在富有的家族庇護下過著優渥的生活,接受了新式的教育,因此反過來唾棄自己的家庭,覺得自己的家庭死板、封建、沒人性,要追求心中的自由、美好、新的生活。結果一個沒有獨立生活能力的人,脫離了舊的家庭之後,才發現自己屁都不是!要麼乖乖的又滾回舊家庭的懷抱,要麼悽慘的死在外邊害人害己。
但是《紅樓夢》畢竟構建的是一個虛幻的世界,曹公對賈寶玉也是諸多偏愛,讓他跟著一僧一道遠去,落個一片白茫茫真乾淨,也是好的。但願此去:我心安處即故鄉。
-
3 # 鄉村故事瘋一把
紅樓一開始便借賈雨村之口指出,賈寶玉稟正邪二氣 “上則不能成仁人君子,下則亦不能為大凶大惡” “若生於公侯富貴之家,則為情痴情種”,
無論仁者惡者,皆應運而生。所謂命運,便只是特定時代下,特定出身,以及主人公具有的特定性格這一切因素的產物。像具備了特定條件的化學反應,最終只能得到那個產物;像那句名言“存在即合理”。按現實發展來說,賈寶玉只能做封建社會中一個真性情的失敗者,,“背父母教育之恩、負師兄規訓之德,一事無成,半生潦倒” “可憐辜負好韶光,於國於家無望”
只是作者悲憫其一生,賦予了人物更生動的細節。在其命運軌跡中無法找尋出路,便借用浪漫主義,神話色彩——造劫歷世,豐富人物形象,突出其性格特質,成為經典的文學形象。
只是現實中的人,唯有死亡是真正得以解脫之時——勘破、放下一切,而非出家。紅樓借用神話賦予了這個故事浪漫色彩,將人物生平理想化。借用最終出家,突出——空色空(空結情色)——的主題。 出家不為擺脫痛苦,而是自然而然的命運
紅樓應反映了少女們的悲劇命運,而非賈寶玉的悲劇命運。因為賈寶玉雖明白骯髒時事,卻一直在逃避現實,並沒有在反抗中遍體鱗傷,最終出家 是歷經百味後的無可奈何,也是徹底看空——世事不過如此。作者只是借用這個人物反思存在的意義,探索一生為何。最終得出萬物虛空本質。
-
4 # 老凌老大
賈寶玉悲劇命運的根源,歸根結底,應該歸功於他所處的那個封建社會。在那個社會里,所有所謂的上層人物,都必須遵循封建的道德禮儀,遵循“學而優則仕”的規章制度,稍有出格,他必然受到封建禮教的約束和打擊。所以,他不能自由戀愛,不能和名流之外的人交往,不能逃課逃學,不能違背封建道德的舊觀念!因此他不開以娶林黛玉,不可以和戲子柳交友,逃課便要受到鞭打,被賈政打得屁股流血。但賈寶玉是一個封建社會的判逆者,他會和封建禮教反其道而行之,由於鑑於他個人力量的單薄,鑑於封建社會的層層封鎖,他不可能解脫封建禮教的羈絆,不可能扭轉乾坤,所以他最後只能盾入空門,找清靜去了。
-
5 # 葉提
看古人想自己
還是想一想自己能不能擺脫痛苦吧!
這才不辜負電視劇的編劇及賈寶玉給後入留下來的疑問。
-
6 # 使用者69152465481
賈寶玉悲劇命運的根源在哪裡?一是社會原因,二是個人原因。
先講社會原因。在大清康雍乾時期,已到了封建社會的末期,表面的繁榮,難掩深層次的矛盾衝突。朝廷內部各派勢力之間的明爭暗鬥日益激烈,官場貪髒枉法,循私舞弊成風。這些在書中都有或隱或顯的反映。而作為封建統治基礎的世家大族,以賈史王薛為代表,整天花天酒地,醉生夢死,精神空虛,淫佚無度。在權力和財產上,各系之問,主族之間勾心鬥角,互不相讓。整個社會系統已腐朽不堪,家族的架構已經崩塌,賈寶玉在這樣的環境中只能是隨波逐流,與社會和家族同歸消化。
就個人來說,賈寶玉所謂的反封建,所謂的叛逆,只是反對君權,反對科舉制度,反對孔孟之道和程朱理學,反對委身於經濟之道。住是他還是生活在花柳繁華地,溫柔富貴鄉的國公府裡,他還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公子哥兒。他連自己的生活都不會料理,在家僕婦丫環成群,出門大僕小廝前呼後擁,是一個典型的剝削者。他雖然看到了社會和家族內部的種種弊端,他也沒有能力去改變它,或者說他根本也沒有想去改變它。所以他的悲劇命運是註定了的。
最後他選擇出家,就是他對命運的妥協。他沒有補天的能力,社會也沒有給他補天的機會,他只能逃避。在封建社會,遁入空門,是不滿現實而又找不到出路的文人的最好選擇。
-
7 # 老兵4200
賈寶玉悲劇命運的根源有哪些。他最終選擇出家能夠擺脫痛苦嗎?。《紅樓夢》從文學藝術角度評價為世界文藝寶庫中一粒明珠,從政治思想觀點為封建社會的百科全書。
從小說主人公賈寶玉身上發生的故事,恰是清朝乾隆年間中國封建社會最後一個王朝由盛到衰的轉折時期,封建主義的經濟基礎搖搖欲墜,資本主義生產關係萌芽破土而生,封建制度將全面崩潰,身為封建貴族出身的賈寶玉,雖有叛逆的性格,但又難免打上封建階級的烙印,面對自己本階級的所謂太平盛世,似乎已經嗅到垂死的氣息,因此,不滿現實,而想“補天”,怎耐力不從心,心有有餘而力不足,產生的無奈之舉,而成為青埂峰下的一塊頑石。
賈寶玉命運悲劇的根源可以說有多種多樣,但歸根結蒂,階級的侷限性才是最為關鍵的所在。至於出家當和尚,雖可擺脫紅塵煩憂,但對於悲劇的命運卻於事無僕,並沒有什麼實際意義。
-
8 # 文學與教育
覆巢之下豈有完卵?
書中有這樣的幾句話 :
"千里搭帳篷,沒有不散的筵席。″
“胳膊折了袖裡吞。”
“百足之蟲,死而不僵。”
這就是賈寶玉的生存環境。
可是賈寶玉生活在這樣的生存環境之中,根本不存在生活對他的警悟,他不願意相信,還有會散的筵席。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呀!林黛玉不是跟他說過,現在出的多、進的少嗎?生活已經日益窘困了,寶玉確是無知無覺;他的回答是,有咱倆的就行了。他對生活的狀況竟是這樣的麻木。他不知道王熙鳳是怎樣的撐著賈家的這個門面,更不懂“胳膊折了袖裡吞"。
當然賈家還是有機會的,畢竟是"百足之蟲,死而不僵",不過必須有秦可卿那樣的謀略、探春那樣能力的人完成,但也只能是延續一下而已。
賈寶玉始終就是想生活在溫柔鄉中,他也確實生活在溫柔鄉之中,他喜聚不喜散。他想的是,在姐妹們都在的時候,他化灰化煙;然而這只是他的理想,在現實面前是一文不值的。
他沒有林黛玉的認識,沒有秦可卿的謀劃,更沒有探春大刀闊斧進行改革的能力。他的悲劇在賈家的末世,是實屬必然的,即無完卵。
出家應是賈寶玉必然的選擇,在溫柔富貴鄉之中的他,在姐妹逐漸離散的過程中,他沒有化灰更沒有化煙,他沒有能力解決家庭的困境、和自己的困境,出家是他擺脫憂愁、擺脫困境的唯一選項。
賈寶玉的出家,相對於他生活在溫柔鄉中,可能是一種悲劇,然而出家又何嘗不是他的一種解脫呢!
-
9 # 此箋
在詩人顧城眼裡,世間最美好的東西,莫過於永恆與生命,可它們卻水火不容。正如顧城在《美》中所寫,“永恆的美,奇光異彩,卻無感無情;生命的美,千變萬化,卻終為灰燼”。而這種永恆與生命之間的悲劇,也是賈寶玉在《紅樓夢》裡的命運寫照。
從最初的翩翩少年,到最後的白衣僧人,賈寶玉經歷了過賈府的繁華似錦,也經歷了最後的樹倒猢猻散。賈寶玉曾懷著悲憫之心,尊重並欣賞大觀園裡的如花美眷,並希望這種美好能夠永恆。可曲終人散,留給寶玉的只有那“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乾淨”。
而造成寶玉悲劇命運的根源,是錯綜複雜的,不外乎以下幾個方面:
其一,社會悲劇:腐朽的封建制度加速了寶玉對男尊女卑封建禮教的批判與逃離
賈寶玉的命運悲劇,離不開封建制度的逐漸腐朽與沒落。身處男尊女卑的封建社會,賈寶玉痛恨經濟仕途之道,厭惡沽名釣譽之徒,將以賈雨村為代表的官僚仕宦視為“國賊祿蠹”。封建官僚的腐敗,使得賈寶玉充滿了對入世思想的批判與逃避。
因而在寶玉眼裡,“女兒是水做的骨肉,男子是泥做的骨肉。我見了女兒便清爽,見了男子便覺濁臭逼人”。寶玉平日所作,除了醉心於旁學雜收,就是喜歡在內幃廝混。“女清男濁”思想的提出,是對當時男尊女卑封建制度的公然挑釁,註定了是一場社會悲劇。同時,寶黛之戀的最終失敗,成為賈寶玉選擇出家的一個重要因素。而造成“木石前盟”無法前緣再續的一個根本原因,就在於封建婚姻制度對於自由戀愛的禁錮。縱使寶玉與黛玉是超越物質與肉體的精神之戀,也無法阻擋封建家長包辦婚姻的阻撓與破壞。
在當時的封建社會,不只以寶玉、黛玉和寶釵為代表的封建貴族成為封建婚姻制度的犧牲品,還有無數普通的少男少女,都成為這種不合理婚姻制度的殉葬品。寶玉最終選擇遁入空門,有著深刻的社會因素,是對腐朽封建制度的逃避與背叛。
其二,家庭悲劇:賈府的由盛轉衰加速了寶玉“富貴不知樂業,貧窮難耐淒涼”的矛盾
元春省親後,經歷了繁花似錦、烈火烹油之勢的賈府,逐漸走向衰落。縱使這樣,以賈母為代表的賈府,還是一如往常窮奢極欲,一頓螃蟹宴就能吃掉劉姥姥一家一年的生活費。“安富尊榮者多,運籌謀劃者無一”,生活作風上更是糜爛,不乏養小叔子和扒灰的亂倫之事。
在這樣的家族背景之下,被榮寧二公亡靈寄予厚望的寶玉,卻無法承擔起家族振興的重任。這裡面,有寶玉厭惡經濟仕途之道的個性因素,更離不開合理家庭教育的缺失,要麼如賈母一味縱容溺愛,要麼如賈政一味苛責批判,要麼如王夫人一味放任無為。這種教育方式的影響下,寶玉只想做個“無事忙”的“富貴閒人”。因而當賈府大廈將傾之時,寶玉不但無法重振家業,而且難耐飢寒。平日黛玉向寶玉提醒賈府已是入不敷出的時候,所得到的答覆卻是“反正少不了咱們兩個的”。
而當這一天真正到來,寶玉不但沒有找到屬於自己的生存之道,而且無法忍受賈府由盛轉衰所帶來的一系列滄桑鉅變。抄檢大觀園之後,那些鶯鶯燕燕,死的死,散的散。這場幻滅之後,寶玉只能選擇遁入空門來結束自己內心的糾結與苦痛。
寶玉的命運之所以能稱為悲劇,不僅在於他最後選擇了遁入空門來了斷塵緣,更在於他的愛而不得,有情人難成眷屬。尤其這份象徵著木石前盟的寶黛之戀,曾是如此的浪漫與美好,純粹與真摯。而到頭來,卻只是鏡中花,水中月,空自嗟,枉自嘆。
寶黛之愛最殘酷的時刻,莫過於寶玉滿心歡喜以為與自己拜堂的新娘就是林妹妹的時候,黛玉早已在瀟湘館香消玉殞,成為“世外仙姝寂寞林”。沒有了林妹妹的寶玉,空對著山中高士晶瑩雪,也與行屍走肉無異。在高鶚的續寫裡,寶玉完成了世俗給定的任務之後,最終選擇了遁入空門,給自己一個交待。對於“情不情”的寶玉來說,黛玉是他的“任憑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飲”。可沒有了這一瓢飲,寶玉就是失去了綠洲的沙漠,只能乾涸而死。
其四,性格悲劇:正邪兩賦的天性與唯美主義的意淫加重了寶玉由內而外的悲劇色彩
寶玉天性裡的“正邪兩賦”和“意淫”之情,使得寶玉對於世間一切美好的生命都抱有一種悲憫情懷和唯美主義傾向。在這種天性的影響下,寶玉“情不情”,將對萬物的欣賞,從“女兒尊貴”擴大到花草樹木,一切美好的人與事他都尊重與愛慕。
但這種唯美主義,本身就有侷限性,一方面是美好的事物終會衰亡的必然性;另一方面則是寶玉欣賞的“女兒性”,僅限於涉世未深的青春少女。在寶玉看來,“女孩兒未出嫁是顆無價寶珠”;出嫁之後失去了光澤“是顆死珠了”;等老了後,“竟是魚眼睛了”。由此看來,寶玉所欣賞的是帶有柔美與純淨特質的生命,正如他推崇“女清男濁”,卻不厭惡秦鍾、柳湘蓮等男子。而出嫁的女子和年老的婦人之所以讓寶玉深惡痛絕,不是因為她們不夠美麗,而是因為他們不夠美好,經歷了世俗社會濁臭之氣的汙染。
寶玉的這種審美傾向,本就充滿了悲劇色彩,因為生命終將凋零,美好終會隕落,少女也終會變成女人。因而當這些象徵著柔美與純淨特質的生命消逝,寶玉無法忍受這種沉重而悲劇的告別,只能選擇以佛門的清淨來完成自我的祭奠與救贖。
所以,對於寶玉來說選擇遁入空門,是從“執”到“悟”的勘破與放下。當初因為捱打而錯過杏花花期便嗟嘆不已的寶玉,自此也就沒有了對美好充滿執念的痛苦。放下執念,萬般自在,寶玉在“傳情入色、自色悟空”中,走向佛法的空明澄澈,完成對自我的迴歸。
總之,寶玉的悲劇命運,是身處那個沒落的封建社會與封建家族,在自我與時代、家族之間無法逃避的宿命糾葛,其中不乏對情愛慾唸的勘破與放下。而這場屬於永恆與生命的對決,對於寶玉來說只有遁入空門,才能找到屬於自己的答案。
-
10 # 老龔166916589
紅樓
賈寶玉的命運。隨著小說的終旨:賈寶玉是紅樓的主人公之一,賈寶玉在父母眼中是孳子,從社會角度是封建社會的叛逆者。從賈寶玉人生道路的先擇,從那個時代的家庭和社會,是一點沒有出路的,所以他自已是達不到理想,同時他的先擇必然被家庭和社會拋棄。賈寶玉在這個家庭裡要的得不到,厭惡的必須接受。在婚姻問題是一亇很好的例子,其次是讀書做官論,什麼榮宗耀祖等同他是格格不入的。再次他的人生軌跡愛親近的並非官家子弟,而是戲和社會二流人物,以及丫環侍女,愛讀的書不是《四書》,《五經》而是西廂記之類。
。上述的種種表現和命運互相掛勾,必然是拋棄紅塵循入空門,除此之外他已沒有別的選擇。
-
11 # 伯仲679688
紅樓夢到底寫的是什麼內容呢?真相就在第十二回,脂硯齋說了兩句顛覆性的話,徹底顛覆了對紅樓夢是風月小說的定性。也徹底讓什麼江寧曹事,像皇帝的新裝般裸奔了!脂硯齋說的第一句是:“觀者記之,不要看這書正面,方是會看。”脂硯齋說的第二句是:“凡野史俱可毀,獨此書不可毀”。
在《紅樓夢》第五回,整個篇幅涉及了金陵十二釵的命運大預言。脂硯齋說“世之好事者爭傳《推背圖》之說,實際上,脂硯齋已經向我們暗示了作者的創作手法。他明確指出,金陵十二釵命運預言詩和《推背圖》類似。從而揭示了《紅樓夢》是一本密碼書,說《紅樓夢》是純風月小說的是無知蠢才,是根本就不懂《紅樓夢》的人!其實《紅樓夢》是一部講述大清宮闈秘史的密碼本!它的每一個字,都像《推背圖》一樣暗藏玄機。才體現了什麼叫“真事隱,假語存”。所以脂硯齋才用“推背圖”向讀者進行暗示,告訴大家破解《紅樓夢》的手法。
書名《石頭記》,其實暗射《寶璽記》;書名《紅樓夢》上“紅樓”,其實就是交泰殿這座小紅樓。是因為在這座小紅樓擺放著代表清王朝皇權的“乾隆二十五寶”,它是滿清的最高權力中心。所以在《紅樓夢》裡,交泰殿頻頻現身。如“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為有處有還無”,“雙懸日月照乾坤”等。
《紅樓夢》,即紅樓一夢。準確的斷句是《“紅樓”夢》。這座“紅樓”,廣義上是指紫禁城,狹義上是指紫禁城交泰殿。賈府是“天下望族”和“都中旺族數吾門”,寧國府東西走向的五個大門,榮國府三個大門,而且寧國府和榮國府是挨著的,中國大地上獨一無二的建築,故宮也!
第五回。吾所愛汝者,乃天下古今第一淫人也。【甲戌側批:多大膽量敢作如此之文!】“多大膽量敢作如此之文!”這句話,表明上面文字,暗藏玄機。“淫人”就是“胤”也,足見作者膽子之大!
第十七回。【寶玉系諸豔之冠,故大觀園對額必得玉兄題跋,且暫題燈匾聯上,再請賜題,此千妥萬當之章法。】這句話實際上是說寶玉是金陵二十四釵之首。他是男人,為什麼會歸入“諸豔”呢?實際上就是表明賈寶玉和金陵二十四釵是“乾隆二十五寶”的化身。
關於《紅樓夢》裡的甄寶玉和賈寶玉和石頭,甲戌本第二回有這麼一句脂批雲:“甄家之寶玉乃上半部不寫者,故此處極力表明,以遙照賈家之寶玉。凡寫賈寶玉文,則正為真寶玉傳影。”賈寶玉的前世是住在赤瑕宮裡的“神瑛侍者”。而赤瑕宮原本是靈虛真人的府邸。作者筆下的那個“神瑛侍者”其實就是靈虛真人!而靈虛真人乃是混沌初開之時,崑崙山上的一塊紅色玉石,最終修成不壞金身。成為“石仙之祖”。於是玉帝敕封它為靈虛真人,掌管“萬石之事”。神瑛侍者也就是石王!也就是說賈寶玉的前世“神瑛侍者”是一塊沾了仙氣的、與眾不同的石頭!那麼他在《紅樓夢》裡究竟是一塊什麼樣的石頭呢?答案就在賈寶玉胸口的那塊通靈寶玉!那是賈寶玉的化身在體外的投影!所以賈寶玉,他的名字雖然叫“賈寶玉”,但實際上他的化體是一枚真的寶玉。這就是甄(真)寶玉和賈(假)寶玉的由來。《紅樓夢》的作者之所以要寫甄寶玉,是為了向大家暗示賈寶玉他其實是一枚“真”的寶玉,是玉璽的化身!林黛玉把母親的名字“敏”念成“密”。胤礽的諡號正是“密”!第五十七回。薛姨媽打趣林黛玉,“姨太太竟做媒保成這門親事是千妥萬妥的。”秘密就在“保成”二字,他是大清廢太子胤礽的乳名。第五回警幻仙子道:“乃天下古今第一淫人也。”淫人,諧音“胤礽”。但關鍵脂硯齋的暗示:“多大膽量敢作如此之文!”,就不再是“巧合”了。顯然把“胤礽”的名字寫在上面膽大妄為。作者在《甲戌本凡例》裡,稱自己罪不可免,是不肖子孫。
作者借賈寶玉之手將北靜王的鶺鴒香念珠轉贈給林黛玉,暗示“北靜王”胤禩偷窺“林黛玉”這枚代表滿清皇權的玉璽!因為“北靜王”胤禩和“賈雨村”胤禔都是“九子奪嫡”的參與者。因為“林黛玉”和“薛寶釵”這兩枚玉璽,最後既不屬於“賈寶玉”胤礽,也不屬於“北靜王”胤禩,更不屬於“賈雨村”胤禔,而是連同襲人(龍袍)全歸了“蔣玉菡”胤禛! “鶺鴒香念珠”暗示北靜王“胤禩”最後的結局很悲慘。死於兄弟之手,被胤禛殺死。
在序言,作者稱自已是不肖子孫,是因為把皇家醜聞給抖了出來。乾隆當然清楚紅樓夢寫了什麼,因為“一部紅樓夢,半部乾隆史”,不僅“大觀園”是他自已的御題。而且連他母親“傻大姐”的名字,都標上書上。之所以沒殺了寫書人,此人必是乾隆的至親。此人就是乾隆的堂兄愛新覺羅·弘暟。
紅樓夢作者是愛新覺羅·弘暟!他是康熙的孫子。逝於“壬午除夕”。九子奪嫡最終是在親哥倆老四胤禎和十四胤禎之間爭奪,而這個十四皇子又恰恰是他的父親——胤禎!第五回吾家自國朝定鼎以來,功名奕世,富貴傳流,雖歷百年,奈運終數盡,不可挽回者。故遺之子孫雖多,竟無可以繼業。【甲戌側批:這是作者真正一把眼淚。】繼業,實乃繼承帝位也。作者乃離帝位很近之人,最終失之交臂。不得不“無材補天,幻形入世”,哭成此書。
無材可去補蒼天,【甲戌側批:書之本旨。】枉入紅塵若許年。【甲戌側批:慚愧之言,嗚咽如聞。】脂硯齋還提到“無材補天,幻形入世”這八字,是《紅樓夢》作者一生的慚恨。暗示《紅樓夢》作者也曾是一塊被廢棄的“補天石”!天,即天下,亦即國家。補天,即治理和管理國家。作者曾經是離帝位很近的人,是“補天石”的候選人。他系清王朝愛新覺羅的子孫。他感嘆自己空有一身才藝,卻無用武之地。他就是康熙的孫子——愛新覺羅·弘暟(1707年—1759年)!弘暟逝世的這一天恰好是除夕,而除夕那一天又恰恰是“壬午日”,完全符合“壬午除夕”記載。
-
12 # 國風文化小棧
你好,我是國風!
如果僅僅把紅樓夢當作一部家史來看,所有人物的命運悲劇不可避免,其實人生本來就是一個悲劇的過程。大哭著來,流著淚走。從擁有一切直至最後失去一切。任何人的人生都是悲涼的!所以無論是內在因素的人生還是外在因素的人生。能以喜劇收場的人可以說微乎其微!
紅樓夢家史說!就是描寫了一個以外在因素引起的家族性悲劇。沒有人能擺脫悲劇收場的下場!即使是寶玉出了家。也僅僅是把痛苦埋藏到了自己的心裡,用宗教的形式麻醉著自己過完悲慘的一生!
所以紅樓夢能引起世人莫大的共鳴。因為真實的描述了人世間的人情冷暖,悲歡離合。讓每一個人都能在紅樓夢中找到自己!
但紅樓夢是一部國史,是一部華夏民族興亡史。描述了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為何由盛轉衰,由衰而亡。最後一片瓦礫廢墟中各修己道,重興國祚的史實!所以寶玉的出家,不過代表一段舊時代的結束,和一種民族不屈的精神。並沒有什麼痛苦不痛苦而言了!
-
13 # 福自福地來wjf
賈寶玉,是封建社會的產物。可是他行的是與封建社會格格不入的道路。他不想受封建制度和孔孟之道的制約與束縛。這就是他產生悲劇結果的總根源。
他痛恨那個社會,他也痛恨自己生在了那樣有背景的家庭,他極力排斥著封建禮制給人們帶來的痛苦和捆綁。
他貴為公子,生於豪門,確總是聽命於祖奶與父母的管制與遵從,否則就是無知,無禮,無教,不孝了。即是身邊的丫頭奴僕也是太君及父母安排在身邊的監視特務,自身從未自由,從末自在生活過一天,從未享受過一次如意的事情。他痛恨這個家庭的做法,他惱恨這個黑暗的時代。所以他處處與家庭作對,他總是違心的聽從老人的召喚。他的內心早已扭曲。他產生了自暴自棄的生活方式。在不能和心愛的人在一起後,他就心恢意冷了。他無力拯救黛玉,無能力給予黛玉幸福而痛恨自己。他已不想造就人生的輝煌。他一天在這個破敗的家中也呆不下去了。要麼死去,要麼出家。
所以他的悲劇是封建社會產生的根源。更是封建禮制束縛了人的思想,造就了寶玉,黛玉及寶釵的可憐可悲的痛苦下場。
-
14 # 幸福貓
賈寶玉生在公侯王府,銜玉而誕,富貴無比,祖母愛若珍寶,和幾個孫女一起養在身邊,身子和女兒一般的嬌貴。
和寶玉一起成長的女孩,有家裡的三春;從小寄養府中的湘雲;六歲半來府中的黛玉;十三歲來賈府借居的寶釵。個個天生麗質,才貌超群。寶玉身邊還圍著一群豔婢。在和她們的相處中,發現她們溫柔善良,才華出眾,不亞於男人。但是她們卻被壓在社會的底層,不能施展自已的才華,撐握自已的命運。只能任人擺佈,命運悲慘。而賈赦、賈珍等人,以殘害女人為樂,無惡不為。寶玉想保護女兒,卻身單力薄,無能為力。
寶玉的摯愛是黛玉,為了黛玉他經常發痴,為此二人都愁的疾病纏身,為此寶玉想了很多辦法,有時自殘,有時裝的痴上加痴,但都無濟於事,他沒有人身自由,衝不破封建社會束縛,他想要的婚姻自已得不到,一心摯愛的林妹妹眼睜睜看著被送到遠方,這是他心裡的痛苦與悲哀。他不願科考,不願做官,是因為那些做官人執行的是封建制度那一套腐臭的東西,是像賈雨村那樣尋私舞弊、欺下瞞上、貪汙腐化的壞官。在那樣的大環境下,一個官員想自清很難。就連寶玉想自清也逃不過層層枷鎖。
寶玉悲慘的命運是封建沒落的社會造成的。他出家當和尚是無奈之舉,換了環境會暫時麻木神經。當和尚道人的日子很苦,都是癲頭跣腳,衣衫襤褸,顛簸琉璃於大莫荒山之中,食不果腹。在奔波勞頓中會顧不上回顧煩惱。
-
15 # 桃樹下吃桃
我認為賈寶玉的悲劇命運主要指兩件事;第一件事,心中所愛為林黛玉但最終娶得是薛寶釵,並且最後與林黛玉天人兩隔;第二件事,榮國府落敗被抄家,因賈寶玉沒死,眼看著大廈將傾,但無力迴天。因此我認為賈寶玉即便最後選擇出家也沒有辦法擺脫痛苦,具體原因如下
1、先來說令其痛苦的第一件事:賈寶玉與林黛玉之間的愛恨情仇,林黛玉是賈寶玉的姑姑的女兒,林黛玉母親故去後林黛玉的父親將黛玉送至榮國府,也就此拉開了林黛玉與賈寶玉之間的一段虐戀,但是我認為,二者之間的悲劇,如果在賈寶玉幼時便出家,那完全可以避免開,但是因為賈寶玉的家庭決定了賈寶玉不可能出家,所以二人之間的悲劇無可避免。在紅樓夢一開始便說明賈寶玉與林黛玉二人之間的緣分原本就是為了報恩而來,絳珠仙子為報神瑛侍者的灌溉之恩,願將一生眼淚為寶玉流乾,從這一點就已經可以說明二人之間註定有緣無份。也因此,除非寶玉自幼出家,對紅塵之事再無牽掛,才能擺脫這一樁傷心事,但是很明顯,沒有,所以他的痛苦依然是仍然發生過的。也是無法擺脫的。
2、而令他痛苦的第二件事就是榮國府的落敗,我認為榮國府的落敗是一個必然結果,而這件事並不是賈寶玉所能改變的結果,榮國府歷經三代,到第三代的時候榮國府實際上已經沒有可以撐起家族門楣的人了,也因此在朝堂之上便已經少了一絲助力,雖然有賈元春入宮為妃,但後宮不得干政,也因此助力沒有那麼大,也因此,賈府的落敗是一個必然事件,只是倘若賈府還算乾淨,也許只是落得個花架子但至少榮國府府邸仍在,但是賈府中人狂傲慣了,也因此做下了不少傷天害理的事情,因此最後落得個抄家的下場,但作為賈寶玉來說,他並沒有什麼能力去改變這一切,不喜讀書,只喜歡與姊妹們一起玩鬧,因此面對這種局面,賈寶玉也無可奈何。
最後,我認為,賈寶玉雖出家,但是這並不代表他拜託了悲劇,因為的悲劇早已鑄成,出家無非是對他而言這世間再無他所親所愛之人,茫茫紅塵早已與他無關。
-
16 # YY溜溜吖
賈寶玉是古典名著《紅樓夢》中的男主角。他的前世真身為赤霞宮神瑛侍者,榮國府賈政與王夫人所生的次子。因銜通靈寶玉而誕,系賈府玉字輩嫡孫,故名賈寶玉,賈府通稱寶二爺。
賈寶玉自幼深受賈母疼愛,遊於溫柔富貴鄉,專愛作養脂粉,親近家裡姐妹和丫鬟;他與林黛玉青梅竹馬,互為知己,發展成一段世間少有的純潔感情。
他重情不重禮,結交了秦鍾、蔣玉菡、柳湘蓮、北靜王等有情男子;他喜歡詩詞曲賦之類性情文學,厭惡四書和八股文,批判程朱理學,把那些追逐科舉考試、仕途經濟的封建文人叫做“祿蠹”。可是到頭來“瞬息間則又樂極悲生,人非物換”。
他所欣賞的女子們死的死,散的散;自身又在家族安排下糊里糊塗與薛寶釵結婚,致使林黛玉淚盡而逝;再經抄家之痛,越發唬得他瘋瘋傻傻。
在這個封建大家庭中,寶玉看似自由富貴,實則是不符合世俗禮教的規則。他想衝破牢籠,卻不得。只能自我掙扎,借出家的名義逃離這個令他窒息的世界,但是逃離歸逃離,這個世界依舊是這樣並沒有因為你得出家而改變絲毫。最後“白茫茫一片大地真乾淨”的還是寶玉自己的內心。這也僅僅是他自己覺得內心得到解脫了。
-
17 # 愛尚彩虹糖
賈寶玉是中國四大文學名著《紅樓夢》中的男主人公,在《紅樓夢》這部書當中,賈寶玉一從銜玉而生起,就是生活在家世顯赫,富貴盈門的賈府之中。
那麼,“賈寶玉悲劇命運的根源有哪些?他最終選擇出家能夠擺脫痛苦嗎?”
一,與家族不可調和的矛盾
在賈府之中,寶玉的地位無人可以動搖,因為,做為賈府後代中的佼佼者,他擔負著光大家族、振興門戶的重任,而幾乎賈府當中所有的人也都認為,寶玉應該走上這條光宗耀祖的道路。
可是,寶玉本人的所作所為,卻與其封建家族對他所寄託的重望背道而馳,甚至格格不入。
賈寶玉身上一直佩戴著一塊通靈寶玉,而在《紅樓夢》一書當中,特別交代了這塊所謂的寶玉乃是女媧補天之時棄之不用的一塊石頭,淪落人世間,惹起凡塵。
書中的這個交代實際上已經對賈寶玉的本質做出了預先界定,那就是雖然寶玉兼有大多美好的資質與天賦,可仍然屬於一塊“棄用”的頑石。這也就預言了在寶玉的一生當中,不可能與現實生活有所共榮,更不可能在其家族為他設計好的道路上奔走,因為,寶玉自身所攜帶的東西與家族甚至社會對他的要求是完全相背離的。
二,感情上的悲劇性命運
以寶玉的靈性與神思,在他所處的封建社會當中,是找不到自己理想的道路的,如此一來,家族的壓力,腐朽的封建社會的黑暗,使得寶玉自然的把自己的身心投入到感情生活當中。
他只是想躲避殘酷的社會現實,與大觀園的姐妹們耳鬢廝磨,樂不思蜀。可是,這個龐大的家族勢力怎麼會對其放任不管呢?
最終,在寶玉最為珍視的愛情生活當中,就遭到了家族封建勢力的無情碾壓,金玉良緣代替了寶玉心目中最純美的木石前盟。
這對於寶玉來說,是他人生當中最大的的打擊。而幾乎在所有的感情世界當中對芸芸眾生的感情,對花草樹木的感情,都不能為世人所理解、包容。這些都使得他的心有所悲慼,不能釋懷。
三,出家能擺脫痛苦嗎?
當大觀園裡嬉戲玩耍的寶玉逐漸長大,他失望地發現,姐妹們流星般的隕落、失散,現實與理想之間的矛盾日益尖銳,甚至不可調和。
家族的世界開始呈現崩塌的預兆,伶俐的寶姐姐代替了他苦命的林妹妹,冰冷無情、醜陋兇殘的現實世界開始代替美好的大觀園。
這一切,都使得寶玉不再留戀這汙濁的人間世界,做為一個一直保有自己本心的人,眼睜睜失去了林妹妹,且眼見得姐妹們如同星散,這些對於寶玉來說,已經近乎世界的變幻,所以,捨棄所謂的親情世界,對於他來說,也沒有什麼艱難,所以說,寶玉的出家,本身就是一種選擇,沒有什麼擺脫痛苦的問題,他要的就是白茫茫,一片大地真乾淨。
回覆列表
有什麼悲劇呢?
生於富貴,死於無聊。
文不能科舉,武不能持刀。襲爵不能,出仕不可。肩不能挑,手不能提。四體不勤,五穀不分。又蔑視工商,連養活自己的當個私塾先生都是沒資格的。
不出家乞食,等著餓死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