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崔會印
-
2 # 套路春美食
“佛跳牆”即“滿壇香”,又名“福壽全”,是福州的首席名菜。據說,唐朝的高僧玄荃,在往福建少林寺途中,傳經路過“閩都”福州,夜宿旅店,正好隔牆貴官家以“滿壇香”宴奉賓客,高僧嗅之垂涎三尺,頓棄佛門多年修行,跳牆而入一享“滿壇香”。“佛跳牆”即因此而得名。不過每個地區的佛跳牆都不一樣,像廣東地區的盆菜也算佛跳牆的一種,不過用到的食材更有當地特色。
盆菜是廣東深圳和香港新界的飲食習俗,據傳起源於南宋末年,已有數百年的歷史,是一種雜燴菜式。傳統的盆菜用木盆或銻盆盛載。每逢喜慶節日,例如新居入夥、祠堂開光或新年點燈,新界的鄉村均會舉行盆菜宴。
盆菜,這種源於元朗圍村的傳統菜式,一盆菜裡可薈萃有百菜百味,共冶一爐,基本原則是“和味”。過去,農村裡有喜慶事,便在空曠的地方,配以木臺木凳,以木炭加熱,大家圍著熱烘烘的盆菜,一邊品嚐,一邊慶祝。人們喜歡逢年過節時吃盆菜,盆菜就有了喜慶團聚的意義
-
3 # 江油小王
盆菜:
盆菜是廣東深圳和香港新界的飲食習俗,據傳起源於南宋末年,已有數百年的歷史,是一種雜燴菜式。傳統的盆菜用木盆或銻盆盛載。每逢喜慶節日,例如新居入夥、祠堂開光或新年點燈,新界的鄉村均會舉行盆菜宴。
盆菜,這種源於元朗圍村的傳統菜式,一盆菜裡可薈萃有百菜百味,共冶一爐,基本原則是“和味”。過去,農村裡有喜慶事,便在空曠的地方,配以木臺木凳,以木炭加熱,大家圍著熱烘烘的盆菜,一邊品嚐,一邊慶祝。人們喜歡逢年過節時吃盆菜,盆菜就有了喜慶團聚的意義。
佛跳牆:
佛跳牆,又名滿壇香、福壽全,是福建福州的當地名菜,屬閩菜系。相傳,它是在清道光年間由福州聚春園菜館老闆鄭春發研製出來的,又據費孝通先生記,發明此菜者乃一 幫要飯的乞丐。
佛跳牆通常選用鮑魚、海參、魚唇、犛牛皮膠、杏鮑菇、蹄筋、花菇、墨魚、瑤柱、鵪鶉蛋等匯聚到一起,加入高湯和福建老酒,文火煨制而成。
成菜後,軟嫩柔潤,濃郁葷香,又葷而不膩,味中有味。
-
4 # 農村波波的日常美食
盆菜
盆菜是廣東沿海地區和香港新界的漢族飲食習俗,據傳起源於南宋末年,已有數百年的歷史,是一種雜燴菜式。傳統的盆菜用木盆或銻盆盛載,每逢喜慶節日,例如新居入夥、祠堂開光或新年點燈,新界的鄉村均會舉行盆菜宴。現時多數改用不鏽鋼盆,餐廳亦有采用砂鍋的,可以隨時加熱,兼有火鍋的特色。
中文名
盆菜
主要食材
雞,鴨,魚
菜品介紹
盆菜淵源
盆菜作為客家菜的菜式出現由來以久,一般也稱為大盤菜,大盤菜源於客家人傳統的“發財大盤菜”,顧名思義就是用一個大大的盤子,將食物都放到裡面,和在一起,融匯出一種特有滋味。豐富的材料一層層疊進大盤之中,最易吸收餚汁的材料通常放在下面。吃的時候每圍一盤,一層一層吃下去,汁液交融,味道馥郁而香濃,令人大有漸入佳景之快。
盆菜,這種源於元朗圍村的傳統菜式,一盆菜裡可薈萃有百菜百味,共冶一爐,基本原則是“和味”。過去,農村裡有喜慶事,便在空曠的地方,配以木臺木凳,以木炭加熱,大家圍著熱烘烘的盆菜,一邊品嚐,一邊慶祝。人們喜歡逢年過節時吃盆菜,盆菜就有了喜慶團聚的意義。
盆菜
香港元朗圍村把盆菜當作地方的招牌菜(圍村菜)向世人推介;關於圍村菜的淵源。食家韜哥介紹,元朗平原乃魚米之鄉,原料豐富。但也還有一些鮮為人知的原因。比如有點歷史的氏族,家境富裕,自耕自給,豐衣而足食。家長害怕二世祖們外出惹事生禍,多設法給他們娶姨太,容許他們抽大煙,使他們整天貓在家裡。少爺們呆在家裡,當然是吃了早餐想午餐,吃了午餐想晚餐,逼得廚娘們用足心思,變盡戲法整出好吃的滿足他們的口腹之慾。就地取材、美味而又變化多端的圍村菜就應運而生了。
盆菜比之有來頭的“一品鍋”更富有鄉土氣息,看似粗粗的盆菜實質烹飪方法十分考究,分別要經過煎、炸、燒、煮、燜、滷後,再層層裝盆而成,內裡更有乾坤,由雞、鴨、魚、蠔、腐竹、蘿蔔、香菇、豬肉等十幾種原料組成。盆菜吃法也符合華人的傳統的宗親法度,一桌子食客只吃一盆菜,寓意團圓,一派祥瑞氣象。大家手持筷子,在盆中不停地翻找,定然會呈現出情趣盎然的情景,而且越是在盆深處的菜,味道越鮮美。傳統的盆菜以木盆裝載,現時多數改用不鏽鋼盆,餐廳亦有采用砂鍋的,可以隨時加熱,兼有火鍋的特色。
歷史起源
很耐人尋味的是,雖然廣東沿海地區和香港新界乃至東南亞都有吃盆菜的習俗,但是追溯起盆菜的淵源,大概有兩個版本。
宋末大將文天祥率麾下被元兵追殺,過伶仃洋狼狽逃至現時深圳市(當時的東莞)的灘頭,通常會有文章寫成是新安縣,其實新安縣設於明萬曆元年(1573年),別說宋,即使元時都還未出現此縣。當其時,文天祥登陸灘頭時天色已晚,部隊只有隨身帶備之米糕,缺乏菜餚。“惶恐灘頭說惶恐,伶汀洋裡嘆伶汀”,文天祥的心境可想而知。船家們同情忠臣,用自己儲備的豬肉、蘿蔔,加上現捕的魚蝦,船上沒有那麼多碗碟,只好將就些,拿木面盆一齊盛出來。文天祥是客家人,現在的深圳下沙村人多以客家人自居,因此就不難解釋為什麼客家人和下沙村民對盆菜有如此的熱誠。
另一版本是:南宋末年,宋帝為逃離金兵追趕,落難到如今的香港元朗,正當隨從四出張羅食物之際,當時的村民得悉皇帝駕臨,為表心意,紛紛將家中最珍貴的食物貢獻出來,倉促間以木盆權充器皿,盛載佳餚,這也成就了盆菜一向把最貴重的食材擺在最上層的方式。不過,這個傳說也只是傳說罷了,要研究起來,總有讓人有生疑之處,因為用洗身體的木盆當作食器畢竟是大不敬的行為,怕且當時的民眾亦不至於對皇帝如此不恭。 不管歷史如何,盆菜作為餐飲業的一個特色,其烹飪方式的多元化,食材結構可隨意變換,享用時營造的那種樂也融融的團圓氛圍,所有這一切歸根到底是難得的“和味,美味”的享受。
所需材料
傳統盆菜的製法都是父子相傳,又或是村民之間互相傳授,極富商業秘密的味道。
材料
盆菜的用料並沒有特別規定,但一般都會包括蘿蔔、枝竹、魷魚、豬皮、冬菇、雞、鯪魚球和炆豬肉,現時不少盆菜更可能包括花膠、大蝦、髮菜、蠔豉、鱔乾等。當中炆豬肉是整個盆菜的精粹所在,亦是最花工夫製作的。
盆菜的食物會按一定的次序一層疊一層地由上至下排好。上層會放些較名貴和需要先吃的東西,例如雞及大蝦;最下層則放些容易吸收汁液的材料,例如豬皮和蘿蔔。吃盆菜的時候,會由上至下逐層逐層吃下去。
雖然傳統上盆菜以木盆盛載,但現時大部份經已改用金屬盆或者陶瓷盆,方便食用之前加熱消毒。
步驟
古代盆菜是用傳統方法泡製的,主要採用、南乳、面豉醬等作調味。而近代的盆菜一般用豆瓣醬、頭抽、南乳、等來烹製,絕不新增味精之類的新增劑。也許有人會問為何品當一席盆菜往往都要於三日前預訂作準備,理由很簡單,只因烹煮一個傳統盤菜是相當繁複和辛勞的工作。一道具有鄉村風味、正正宗宗的盆菜,其實是由很多人分工合作,在祠堂內預備和烹煮的。現在就讓我們看看製作盆菜的三天預備功夫,便知道盆菜的價值在那裡。
第一天要上山斬柴。由於古代並沒有石油氣或煤氣,所以必須預備充足之木柴以便日以繼夜去烹製盤菜材料。現今仍有不少圍村堅持以木柴為燃料,因為圍村居民覺得石油氣的火氣不及柴火強久耐溫。他們認為只有木柴火才可以煮出 盤菜的真正風味,然而,若圍席數目太多,他們都會改用石油氣。假如鄰近有荔枝園的話更是理想,皆因荔枝柴木的火力較強勁。正如俗語謂:你有牛白腩,我有荔枝柴。當然,隨著科技的日新月異,現代化的食肆和食品製造工廠已經完全利用電力、柴油、煤氣或石油氣來燒菜。
第二天則要購買充足的新鮮材料。盆菜通常不會用凍肉或冰鮮的產品,原因是古代農村社會根本就沒有電冰箱。再者,沒有新鮮的材料又怎能製作出新鮮美味的傳統盆菜呢,更重要的是,傳統盆菜用於拜天祭祀和祠堂喜慶的宴會。假如只是隨意求便宜便利的使用罐頭、冰凍、 即食產品之類去製作,圍村人便有感對上天神靈、祖宗鄉親不敬。而今,名貴的盆菜則會配上海鮮和鮑參翅肚之類為材,成為現代社會演變出來的產品。
第三天大清早便要開始炆豬肉,這必須炆制一整天才入味呢!古法炮製的圍頭豬肉是要把半肥瘦的豬腩肉出水、上色、入味、風乾後再猛火迫出油和慢火收水炆制,經十多小時的耐心烹調後,便成為入口軟滑甘香、肉汁香濃豐富、不肥不膩、別具特色的圍頭豬肉,令人想一吃再吃。回想幾十年前燒柴火炮製,火爐又熱、烹煮時間又長,一方面在考驗師傅的火爐控制,另一方面正考驗他們的耐性和心機。
營養價值
肥而不膩,味道極好。營養豐富。
新式做法
五彩繽紛–大盆菜
1.雞汁燒鮮鮑魚要前一天就先熬了一鍋濃郁的雞湯,取三飯碗鍋裡燒開;加一小塊火腿,四隻鮮鮑魚以微弱小火燉煮至湯汁收成一碗;加少許蠔油/生抽調味,用太白粉水勾薄芡。
2.白灼中蝦-中蝦用牙籤剔腸,沖洗乾淨備用;半鍋水加薑片/蔥段/料酒燒開,放入蝦燙煮90秒,撈起泡入冰水,撈起濾幹。
3.酒香硬殼蝦-湯碗裡放一杯紹興酒,一杯清水,少許鹽/味精,姜/蒜片;用類似白灼中蝦的方法燙熟硬殼蝦,撈起泡冰水後放入酒湯裡,放進冰箱浸泡隔夜。
4.明蝦蟹籽醬沙拉-明蝦去頭/殼,切雙飛,剔腸,以做白灼中蝦的相同方式燙兩分鐘,撈起泡入冰水,抹乾;沙拉醬加一大匙蟹籽拌均,擺上蝦肉。
5.檸香烤魷魚-鮮魷魚撕膜打理乾淨,攤成一大片,表面縱橫淺劃幾刀,用少許蔥/姜水,鹽,料酒稍醃,放碳爐上烤至於外表呈淺金黃色,切粗塊,擠少許檸檬汁於魷魚上。
6.玫瑰滷雞腿-滷雞汁:雞湯兩杯,玫瑰露酒一杯,老抽一杯,清水一杯,滷包一份(內有胡椒粒,丁香,香葉,桂皮,八角,甘草,草果),姜數片,蒜數粒,蔥一把,冰糖三大匙。全部滷料燒開後轉小火熬煮三十分鐘。 放入雞腿滷十分鐘,熄火繼續燜十分鐘,剔骨起肉切塊。
7.滷豬蹄/滷蛋-豬蹄放清水裡加蔥/姜/蒜/八角/料酒煮30分鐘,撈起放入玫瑰滷汁裡以小火滷30分鐘,熄火後繼續浸泡10分鐘,剁成小塊,最好不要滷的過爛,要帶點嚼勁才好。雞蛋煮熟剝殼,放入玫瑰滷汁裡煮三十分鐘,熄火泡隔夜。
8.釀炸油豆腐-12只中蝦去頭/殼,剔腸,剁碎;帶肥豬肉切細粒後稍剁,加入蝦茸,姜/蒜蓉,蔥花,少許鹽/味精/料酒/清水充分攪拌均勻,釀入油豆腐裡,入油炸熟。半碗雞湯燒開,放釀油豆腐,加少許蠔油,胡椒粉燒煮至湯收幹。9. 鮮燜雙冬-冬菇泡軟,冬筍切片,用一碗雞湯,少許生抽/香油燒煮至湯收幹。
10.清炒西蘭花菜-用一大匙油,三大匙雞湯,少許鹽/味精稍炒,不要過熟,口感清脆才好。
擺盆可按照個人喜好,造型美觀即可。
飲食文化
盆菜起源自宋代,由宋帝昺年間留傳,從落難香港的“黃帝菜”,搖身一變而成為新界原居民每每於歲時祭祀、 大時大節、乃至婚嫁慶典等禮儀時作為招待客人的菜餚,即今天的“盆菜”,讓嘉賓吃個飽、飲個醉,這正是他們的好客之道,亦成為他們的習俗之一。居民在祠堂擺設盆菜宴,一開就是數十席到上百席,甚至是早晚連開的“流水宴”,“流水宴”是指宴席由早到晚擺足一整天,全日不同時間開席,大家圍爐共坐,隨到隨吃,氣氛熱鬧。
由於祠堂是拜天祭祖,亦是開會議事之地,差不多每個圍村都有其祠堂。此外,祠堂也是在有喜慶的時候聚集村民一起在這裡煮盤菜及吃盤菜的地方。喜慶節日如婚禮一般會在祠堂拜祭卻不會在那裡舉行,傳統的家庭會吃盤菜,而新一代則會到酒樓去;天后誕時村民會舞龍舞獅,有些會朝拜天后、出會、巡遊及少不得的盤菜宴;一年一次的開燈儀式,即有村民誕下男丁時慶祝儀式,其後便會擺設盆菜宴繼續慶祝;掃墓時亦有一個習俗稱“食山頭”,意謂在山頭吃盆菜。鑑於一些傳統古老的圍村習俗慢慢給改變過來,如以往的“太公分豬肉”,即將豬肉分給誕下男丁的家 庭,但是隨著時代的演變,取而代之的方案是分錢罷了。
傳統盆菜以木盆盛載,材料則一層迭一層的排放。不過,現今為了吃得熱騰騰的盆菜,盛載的器皿漸漸改以銅盆、銻盆、錫箔紙盆等金屬器皿代替笨重的木盆,甚至用塑膠盆來盛載。除此之外,這個轉變亦與木盆容易藏汙納垢、存放易壞、添置和維修困難,以及環保衛生等原因有關,漸漸被瓦盆或金屬盆所取代。
雖然吃盆菜只是新界原居民的習俗,每逢祠堂祭祀、生日及喜宴,才有機會一睹盆菜的風采。時至今日,經過百多年的時間洗禮,時下食法已改變了很多。
宴席講究
三萬七千呎116年圍屋食盆菜
來到最多客家人聚居地的梅縣,又怎能不嚐嚐客家最出名的盆菜,而且用餐的地方更是在一向給人封閉、古老感覺的客家圍屋內,在這座有一百一十六年曆史,經歷過幾個朝代和文革?動的客家圍屋內,你不但處處都能聞到歷史的氣味,更能感受到大家族的氣氛,因為這座大屋,不但是旅遊必到點,亦是一戶梁姓人家的住所大宅。在三萬七千呎的百年大屋內一共住了二十人,到處充滿實在的生活感,在上堂和下堂的天井間更放了一張乒乓 ,如此豪宅你又怎可錯過!
盆菜宴起源於山區
客家的盆菜馳名四方,不少香港的大酒樓、餐廳都愛在冬天時推出盆菜,但大部分的盆菜都經改良,加入不少名貴菜式,如:大蝦、帶子、元貝等,但正宗的客家盆菜,全無這些海中的名貴材料,因為客家人一般住在山區,所以大部分材料都以蔬菜、肉類為主。最初的盆菜是山區的客家人,過年過節時,各人帶 自備的食物相聚一堂,但山路崎嶇,相聚時食物已冷卻,翻熱時把所有食物倒在一個大盆中煮熱,就成了盆菜的雛形,現在客家人紅白二事,過年慶祝都會在自家圍屋內大擺盆菜宴。
其首推的盆菜系列包括:盆菜之王—金盆菜系列、圍村盆菜系列和健康素食盆菜系列三大菜式。在盆菜格式中,按4-6位、6-8位、8-10位的標準,準備了100多元至上千元不等的各式盆菜,高、中低檔兼備,素食、肉食同俱,既適合小型家庭的天倫享受,也適合團體消費的商務所需,貴者鮑翅婆參當盆、平者雞鴨素食任選,還有散點食料任意搭配。
佛跳牆
閩菜著名菜品
共8個含義
佛跳牆,又名滿壇香、福壽全,是福建福州的當地名菜,屬閩菜系。相傳,它是在清道光年間由福州聚春園菜館老闆鄭春發研製出來的。佛跳牆富含營養,可促進發育,美容,延緩衰老,增強免疫力,乃進補佳品。 製作這道美食,工序十分繁瑣。佛跳牆的原料有十幾種之多,鮑魚、海參、魚唇、犛牛皮膠、杏鮑菇、蹄筋、花菇、墨魚、瑤柱、鵪鶉蛋等。要充分體現每一種食材的口味和特點需要先將這十幾種食材分別獨立製作成一道菜,再匯聚到一起,加入高湯和紹興酒,文火煨制十幾個小時以上,這種味道才能真正達到醇厚的特點。[1]1965年和1980年分別在廣州南園和香港,以烹製佛跳牆為主的福州菜引起轟動,在世界各地掀起了佛跳牆熱。各地華僑開設的餐館,多用自稱正宗的佛跳牆菜,招徠顧客。2018年9月10日,“中國菜”在河南省正式釋出,“佛跳牆“被評為“中國菜”福建十大經典名菜。[2]
中文名稱
佛跳牆
口味
葷香可口、不油不膩
主要食材
海參,鮑魚,魚翅,魚唇,乾貝,蟶子
分類
閩菜
功效
補虛養生調理營養不良
創始人
鄭春發
別名
滿壇香
菜品歷史
“佛跳牆”名的由來,在福州民間有三種傳說:
說法一
佛跳牆
佛跳牆原名“福壽全”,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福州官錢局一官員宴請福建布政使周蓮,他為巴結周蓮,令內眷親自主廚,用紹興酒罈裝雞、鴨、羊肉、豬肚、鴿蛋及海產品等20多種原、輔料,煨制而成,取名福壽全。周蓮嘗後,讚不絕口。問及菜名,該 官員說該菜取“吉祥如意、福壽雙全”之意,名“福壽全”。
後來,衙廚鄭春發學成烹製此菜方法後加以改進,口味勝於先者。到鄭春發開設“聚春園”菜館時,即以此菜轟動榕城。有一次,一批文人墨客來嘗此菜,當福壽全上席啟壇時,葷香四溢 ,其中一秀才心醉神迷,觸發詩興,當即漫聲吟道:“壇啟葷香飄四鄰,佛聞棄禪跳牆來”。同時,在福州話中,“福壽全”與“佛跳牆”發音亦雷同。從此,引用詩句之意:“佛跳牆”便成了此菜的正名,距今已有100多年的歷史。
說法二
蔡田福佛跳牆
福建風俗,新媳婦出嫁後的第三天,要親自下廚露一手茶飯手藝,侍奉公婆,博取賞識。傳說一位富家女,嬌生慣養,不習廚事,出嫁前夕愁苦不已。她母親便把家裡的山珍海味都拿出來做成各式菜餚,一一用荷葉包好,告訴她如何烹煮 。誰知這位小姐竟把燒製方法忘光,情急之間就把所有的菜一股腦兒倒進一個紹酒罈子裡,蓋上荷葉,撂在灶頭。第二天濃香飄出,閤家連贊好菜,這就是“十八個菜一鍋煮”的“佛跳牆”的來頭了。
說法三
一群乞丐每天提著陶缽瓦罐四處討飯,把討來的各種殘羹剩菜倒在一起燒煮,熱氣騰騰,香味四溢。和尚聞了,禁不住香味引 誘,跳牆而出,大快朵頤。有詩為證:“醞啟葷香飄四鄰,佛聞棄禪跳牆來。”
其他說法
據說,唐朝的高僧玄荃,在往福建少林寺途中,傳經路過“閩都”福州,夜宿旅店,正好隔牆貴官家以“滿壇香”宴奉賓客,高僧嗅之垂涎三尺,頓棄佛門多年修行,跳牆而入一享“滿壇香”。“佛跳牆”即因此而得名。
所需食材
傳統做法所需食材
5張
佛跳牆
佛跳牆菜的原料有幾十種之多:海參、鮑魚、魚翅、乾貝、魚唇、鱉裙、鹿筋、鴿蛋、鴨珍、魚肚、花膠、瑤柱、鴿子、排骨、蟶子、火腿、豬肚、羊肘、蹄尖、蹄筋、家養老母雞雞脯、家養黃嘴鴨鴨脯、雞肫、鴨肫、冬菇、冬筍等等。具體如下:
主料
水發魚翅500克、淨鴨肫6個、水發刺參250克、鴿蛋12個、淨肥母雞1只、水發花冬菇200克、水發豬蹄筋250克、豬肥膘肉95克、大個豬肚1個、羊肘500克、淨火腿腱肉150克
調料
薑片75克、蔥段95克、桂皮10克、炊發乾貝125 克、紹酒2500克、淨冬筍500克、味精10克、水發魚唇250克、冰糖75克、魴肚125克、上等醬油75克、金錢鮑1000克、豬骨湯1000克、豬蹄尖1000克、熟豬油1000克、淨鴨1只。
家常做法所需食材
主料
水發鰩魚翅(30克)、小鮑魚(15克)、幹瑤柱(10克)、水發廣肚(15克)、大蝦肉(20克)、鵪鶉蛋(20克)。
調料
鮮冬筍片(10克)、水髮香菇(15克)、熟雞肉(20克)、老薑兩片(5克)、紹興花雕酒(50ml)、上湯(150ml)、鹽(1克)、白胡椒粉(少許)。
其他做法所需食材
主料
五頭鮑1個、煮好剝去殼的鴿蛋1個、花菇1個、中型乾貝3-4粒、火腿1塊約15克、海參2個
輔料
花膠2條、濃湯適量、雞粉適量、雞汁適量、薑汁適量、紹酒適量、胡椒粉適量
製作方法
先把18種原料分別採用煎、炒、烹、炸多種方法,炮製成具有煎、炒、烹、炸特色的各種口味,然後一層一層地碼放在一隻大紹興酒罈子裡,注入適量的上湯和紹興酒,使湯、酒、菜充分融合,再把壇口用荷葉密封起來蓋嚴,放在火上加熱。用火也十分講究,需選用木質實沉又不冒煙的白炭,先在武火上燒沸,後在文火上慢慢煨燉五六個小時,這才大功告成。
傳統制作方法
佛跳牆
1.將水發魚翅去沙,剔整排在竹箅(音 bi 一種竹製蒸用工具,或圓或方)上,放進沸水鍋中加蔥段30克、薑片15克 、紹酒100克煮10分鐘,支其腥味取出,揀去蔥、姜,汁不用,將箅拿出放進碗裡,魚翅上擺放豬肥膘肉,加紹酒50克,上籠屜用旺火蒸2小時取出,揀去肥膘肉,潷(音 bi 過濾的意思)去蒸汁。
2.魚唇切成長2釐米、寬4.5釐米的塊,放進沸水鍋中,加蔥段30克、紹酒100克、薑片15克煮10分鐘去腥撈出,揀去蔥、姜。
3.金錢鮑放進籠屜,用旺火蒸取爛取出,洗淨後每個片成兩片,剞上十字花刀,盛 入小盆,加骨湯250克、紹酒15克,放進籠屜旺火蒸30分鐘取出,潷去蒸汁。鴿蛋煮熟,去殼。
4.雞、鴨分別剁去頭、頸、腳。豬蹄尖剔殼,拔淨毛,洗淨。羊肘刮洗乾淨。以上四料各切12塊,與淨鴨肫一併下沸水鍋氽一下,去掉血水撈起。豬肚裡外翻洗乾淨,用沸水氽兩次,去掉濁味後,切成12塊,下鍋中,加同有湯250克燒沸,加紹酒85克氽一下撈起,湯汁不用。
5.將水發刺參洗淨,每隻切為兩片。水發豬蹄筋洗淨,切成2寸長的段。淨火腿腱肉加清水150克,上籠屜用旺火蒸30分鐘取出,潷去蒸汁,切成厚約1釐米的片。冬筍放沸水鍋中氽熟撈出,每條直切成四塊,用力輕輕拍扁。鍋置旺 火上,熟豬油放鍋中燒至七成熱時,將鴿蛋、冬筍塊下鍋炸約2分鐘撈起。隨後,將魚高魚肚下鍋,炸至手可折斷時,倒進漏勺瀝去油,然後放入清水中浸透取出,切成長4.5釐米、寬2.5釐米的塊。
6.鍋中留餘油50克,用旺火燒至七成熱時,將蔥段35克、薑片45克下鍋炒出香味 後,放入雞、鴨、羊肘、豬蹄尖、鴨肫、豬肚塊炒幾下,加入醬油75克、味精10克、冰糖75克、紹酒2150克、骨湯500克、桂皮,加蓋煮20分鐘後,揀去蔥、姜、桂皮,起鍋撈出各料盛於盆,湯汁待用。
7.取一個紹興酒罈洗淨,加入清水500克,放在微火上燒熱,倒淨壇中水,壇底放 一個小竹箅,先將煮過的雞、鴨、羊、肘、豬蹄尖、鴨肫、豬肚塊及花冬菇、冬筍塊放入,再把魚翅、火腿片、乾貝、鮑魚片用紗布包成長方形,擺在雞、鴨等料上,然後倒入煮雞、鴨等料的湯汁,用荷葉在壇口上封蓋著,並倒扣壓上一隻小碗。裝好後,將酒罈置於木炭爐上,用小火煨2小時後啟蓋,速將刺參、蹄筋、魚唇、魚高肚放入壇內,即刻封好壇口,再煨一小時取出,上菜時,將壇口菜胡倒在大盆內,紗布包開啟,鴿蛋放在最上面。同時,跟上蓑衣蘿蔔一碟、火腿拌豆芽一碟、冬菇炒豆苗一碟、油辣芥一碟以及銀絲捲、芝麻燒餅佐食。
家常製做方法
1.先把薑片鋪在罐底。
2.然後鋪上冬筍片。
3.依次鋪上香菇。
4.再放入熟雞肉。
5.同時放入蝦肉。
6.放入瑤柱。
7.再放入鵪鶉蛋。
8.然後放入廣肚。
9.鋪上魚翅,並把魚翅鋪平。
10.最上面放上一隻小鮑魚。
11.把一半花雕酒舀入罐內。
12.炒勺上火注入上湯。
13.倒入另一半花雕酒煮開。
14.用少許鹽調味。
15.再撒入少許胡椒粉。
16.把湯舀入罐內。
17.蓋好罐的蓋子。
18.用保鮮膜把罐子包上。
19.要把罐子密封的嚴謹一些。
20.把密封好的罐子放入籠中。
21.蓋好鍋蓋,用中火蒸兩小時。
22.蒸好後取出,用剪刀剪開保鮮膜。
23.在罐子下墊上墊盤便可上桌食用。
其他製作方法
1.將所有主料分別用薑汁與紹酒焯一下水。
2.將所有的主料放入燉盅內。(如果你用的是活鮑,先別放)
3.濃湯用雞粉、胡椒粉、雞汁調味,倒入盅內。
4.將盅密封好,上籠蒸2小時即可。(如果你用的是活鮑,在最後放入,放入後蓋好蓋再蒸最多10分鐘即可)
菜品特色
由於“佛跳牆”是把幾十種原料煨於一壇,既有共同的葷味,又保持各自的特色。吃起來軟嫩柔潤,濃郁葷香,又葷而不膩;各料互為滲透,味中有味。同時營養價值極高,具有補氣養血、清肺潤腸、防治虛寒等功效。上席時如配以蓑衣蘿蔔(白蘿蔔切 成的絲)一碟、油芥辣一碟、火腿拌豆芽心一碟、冬菇炒豆苗一碟,再用銀絲捲、芝麻燒餅佐食,更是妙不可言,其味無窮。
說起佛跳牆這道菜,幾乎所有的人都知道並且做過各種想象,但是真正吃過佛跳牆的人卻很少,博學如梁實秋先生雅舍談佛跳牆 ,最後卻轉到了紅燒肉,何況平凡之人。
佛跳牆之煨器,多年來一直選用紹興酒罈,壇中有紹興名酒與料調合。煨佛跳牆講究儲 香保味,料裝壇後先用荷葉密封壇口,然後加蓋。煨佛跳牆之火種乃嚴格質純無煙的炭火,旺火燒沸後用微火煨五六個小時而成。如今有的酒店宣揚自己的菜品如何香氣撲鼻,與佛跳牆相比的確欠一點含蓄。真正的佛跳牆,在煨制過程中幾乎沒有香味冒出,反而在煨成開壇之時,只需略略掀開荷葉,便有酒香撲鼻,直入心脾。盛出來湯濃色褐,卻厚而不膩。食時酒香與各種香氣混合,香飄四座,爛而不腐,口味無窮。
營養價值
原料價值
魚翅(幹):魚翅膠質豐富、清爽軟滑,是一種高蛋白、低糖、低脂肪的高階食品。魚翅含降血脂、抗動脈硬化及抗凝成份,對心血管系統疾患有防治功效;魚翅含有豐富的膠原蛋白,有利於滋養、柔嫩面板黏膜,是很好的美容食品。魚翅味甘、鹹,性平,能滲溼行水,開胃進食,清痰消淤積,補五臟,長腰力,益虛癆。
鮮活鮑魚
鮑魚:鮑魚含有豐富的蛋白質,還有較多的鈣、鐵、碘和維生素A等營養元素;具有滋陰、清熱、益精、明目的功能。野雞:野雞肉的鈣、磷、鐵含量較一般高很多,並且富含蛋白質、氨基酸,對貧血患者、體質虛弱的人是很好的食療補品。野雞肉還有健脾養胃、增進食慾、止瀉的功效。野雞肉有祛痰補腦的特殊作用,能治咳痰和預防老年痴呆症,是野味中的名貴之品。中醫認為,野雞肉性溫平而味甘;有補中益氣,健脾止洩之功效;適宜於脾胃氣虛下痢,病後體弱、食慾不振、小便頻多之人食用。雞:雞肉肉質細嫩,滋味鮮美,並富有營養,有滋補養身的作用。雞肉中蛋白質的含量比例很高,而且消化率高,很容易被人體吸收利用,有增強體力、強壯身體的作用。雞肉含有對人體生長髮育有重要作用的磷脂類,是華人膳食結構中脂肪和磷脂的重要來源之一。雞肉對營養不良、畏寒怕冷、乏力疲勞、月經不調、貧血、虛弱等有很好的食療作用。祖國醫學還認為,雞肉有溫中益氣、補虛填精、健脾胃、活血脈、強筋骨的功效。
鮮活的野雞
乾貝:乾貝含有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A、鈣、鉀、鐵、鎂、硒等營養元素,乾貝含豐富的穀氨酸鈉,味道極鮮,與新鮮扇貝相比,腥味大減。乾貝具有滋陰補腎、和胃調中功能,能治療頭暈目眩、咽乾口渴、虛癆咳血、脾胃虛弱等症,常食有助於降血壓、降膽固醇、補益健身;據記載,乾貝還具有抗癌、軟化血管、防止動脈硬化等功效。
火腿:火腿色澤鮮豔,紅白分明,瘦肉香鹹帶甜,肥肉香而不膩,美味可口,各種營養成分易被人體所吸收,具有養胃生津、益腎壯陽、固骨髓、健足力、愈創口等作用。
竹筍:竹筍富含B族維生素及煙酸等招牌營養素,具有低脂肪、低糖、多膳食纖維的特點,本身可吸附大量的油脂來增加味道。所以肥胖的人,如果經常吃竹筍,每頓飯進食的油脂就會被它所吸附,降低了胃腸黏膜對脂肪的吸收和積蓄,從而達到減肥目的,而且竹筍還含大量纖維素,不僅能促進腸道蠕動、去積食、防便秘,而且也是肥胖者減肥佳品,並能減少與高脂有關的疾病。另由於竹筍富含煙酸、膳食纖維等,能促進腸道蠕動、幫助消化、消除積食、防止便秘,故有一定的預防消化道腫瘤的功效。
燕 窩:又名燕菜,是熱帶金絲燕在懸崖邊以體內消化的食物混合唾液膠結而成的窩,自古以來被視為上等珍品,其營養價值和經濟價值都很高,其功效為養陰潤燥,益氣補中,治虛損、癆疾、咳嗽、痰喘、咳血等更能令女士永葆青春,有防皺、養顏等療效。
刺參:酸性多糖,是目前防止粥樣硬化,修復陳舊心肌梗塞最有效海參素能抑制癌細胞、抑制蛋白蛋核糖、核酸的形成,具有提高免疫力和抗癌作用。
營養功效
佛跳牆選用多種海味產品和少許肉類原料,盛入特製瓷壇內長煨時間制而成,葷香可口、不油不膩、補腎、補血、滋補強身,有很高的食療價值:
1、促進發育
2、增強免疫力、美容養顏、抑制血栓的形成、抑制癌細胞生長、降三高、防治男性前列腺疾病、增加造血功能、加速傷口癒合
3、美容
4、抗衰老促進生長改善冠心病
5、降血壓
6、降膽固醇軟化血管
7、提高免疫力調經潤腸促進生長髮育
8、提高機體免疫功能
9、延緩衰老
10、防癌抗癌:
11、降血壓、降血脂、降膽固醇治療疾病
健康提示
佛跳牆原料
1、泡發乾貝: 將乾貝洗淨,裝入碗內,加少許高湯和蔥、姜,放入籠屜蒸爛即可。
2、花冬菇:即可末春初所產的香菇,面有菊花紋。
3、魚肚要用油泡 發,泡刺參時,刺參不能沾油。
4、最後各種原料放入壇內,一定要上小火煨制,不可急躁,否則達不到效果。
菜品榮譽
1990年佛跳牆榮獲國家商業部優質產品最高獎—金鼎獎。
2002年“佛跳牆”在第十二屆全國廚藝節中榮獲宴席最高獎——中華名宴。
食譜相剋
佛跳牆原料
鮑魚:鮑魚忌與雞肉、野豬肉、牛肝同食。 野雞:野雞肉忌與鹿肉、蕎麥、蔥、核桃、木耳、豬肝、魚肉等一起食用。雞 :雞肉忌與野雞、甲魚、鯉魚、鯽魚、兔肉、蝦子以及蔥蒜等一同食用;
與芝麻、菊花同食易中毒;
不宜與李子、兔肉同食,會導致腹瀉;
與芥末同食會上火。
竹筍:竹筍忌與羊肝同食。
山藥(幹):山藥惡甘遂、大戟,不可與鹼性藥物同服。
枸杞子:枸杞一般不宜和過多茶性溫熱的補品如桂圓、紅參、大棗等共同食用。
-
5 # 中華小吃家
首先非常感謝在這裡能為你解答這個問題,讓我帶領你們一起走進這個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探討一下。
盆菜是把各種食材分別處理好,整齊的擺入盆中加入湯汁放入爐中加熱就可以吃了
佛跳牆是把各種不同成熟程度的食材,分不同的時間放入壇中或砂鍋中用高湯熬製
“佛跳牆”即“滿壇香”,又名“福壽全”,是福州的首席名菜。據說,唐朝的高僧玄荃,在往福建少林寺途中,傳經路過“閩都”福州,夜宿旅店,正好隔牆貴官家以“滿壇香”宴奉賓客,高僧嗅之垂涎三尺,頓棄佛門多年修行,跳牆而入一享“滿壇香”。“佛跳牆”即因此而得名。不過每個地區的佛跳牆都不一樣,像廣東地區的盆菜也算佛跳牆的一種,不過用到的食材更有當地特色。
盆菜是廣東深圳和香港新界的飲食習俗,據傳起源於南宋末年,已有數百年的歷史,是一種雜燴菜式。傳統的盆菜用木盆或銻盆盛載。每逢喜慶節日,例如新居入夥、祠堂開光或新年點燈,新界的鄉村均會舉行盆菜宴。
盆菜,這種源於元朗圍村的傳統菜式,一盆菜裡可薈萃有百菜百味,共冶一爐,基本原則是“和味”。過去,農村裡有喜慶事,便在空曠的地方,配以木臺木凳,以木炭加熱,大家圍著熱烘烘的盆菜,一邊品嚐,一邊慶祝。人們喜歡逢年過節時吃盆菜,盆菜就有了喜慶團聚的意義
在以上的分享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都是個人的意見與建議,我希望我分享的這個問題的解答能夠幫助到大家。
-
6 # 快樂的露西
盆菜是把各種食材分別處理好,整齊的擺入盆中加入湯汁放入爐中加熱就可以吃了
佛跳牆是把各種不同成熟程度的食材,分不同的時間放入壇中或砂鍋中用高湯熬製
回覆列表
“佛跳牆”即“滿壇香”,又名“福壽全”,是福州的首席名菜。據說,唐朝的高僧玄荃,在往福建少林寺途中,傳經路過“閩都”福州,夜宿旅店,正好隔牆貴官家以“滿壇香”宴奉賓客,高僧嗅之垂涎三尺,頓棄佛門多年修行,跳牆而入一享“滿壇香”。“佛跳牆”即因此而得名。不過每個地區的佛跳牆都不一樣,像廣東地區的盆菜也算佛跳牆的一種,不過用到的食材更有當地特色。
盆菜是廣東深圳和香港新界的飲食習俗,據傳起源於南宋末年,已有數百年的歷史,是一種雜燴菜式。傳統的盆菜用木盆或銻盆盛載。每逢喜慶節日,例如新居入夥、祠堂開光或新年點燈,新界的鄉村均會舉行盆菜宴。
盆菜,這種源於元朗圍村的傳統菜式,一盆菜裡可薈萃有百菜百味,共冶一爐,基本原則是“和味”。過去,農村裡有喜慶事,便在空曠的地方,配以木臺木凳,以木炭加熱,大家圍著熱烘烘的盆菜,一邊品嚐,一邊慶祝。人們喜歡逢年過節時吃盆菜,盆菜就有了喜慶團聚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