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李設計師的田園生活
-
2 # 業之峰陽哥
這個問題只能指部分設計,但此部分的設計是建立在客戶的需求之上。眾所周知,好的設計要實現一定是客戶和設計師共同來完成的,而使用者是否能有這部分的預算來實現呢?很多時候會有退而求其次的,所以才會有後期呈現的效果。當然也不排除市面上有所謂的設計師(新手)沒有經驗,沒有創意,沒有底蘊依葫蘆畫瓢,加上現在獲取設計成果很廉價的時代(抄襲),所以出現了很多雷同的風格和同質化的設計。
總而言之,設計師本身也需要不斷修煉內功,客戶也要不斷提更高的要求,一起努力,打破這種千篇一律的風格
-
3 # 佳績優學
這個問題我相信很多從事設計的朋友都很困惑,呵呵!做設計尤其是創新是最難的,設計的創新有個前提就是對該領域要絕對了解才行!有幾個方面你可以思考!
1:設計要立足於行業本身,瞭解行業特性!有對行業足夠的熱愛!
2:設計需要立足於客戶需求,對產品的使用者需求要更深刻得理解!
3:忘掉之前的設計,從頭開始,把自己歸零!這個心態很關鍵!
4:大膽嘗試,創新的最大的難度就是會付出代價,但是要勇於嘗試新的東西!
5:設計的思路要不斷的細化,設計要有絕對清晰的思路才有可能創新!設計出優秀的方案!
6:當然判斷設計方案的優劣並不僅僅是新鮮,而是能針對不同的使用者,不同的空間,不同的環境,不同的年齡來進行設計方案的創新細化才行!
尤其創新要站在常規思維的對立面去看問題,例如:燈泡是圓的,那燈泡可以做成正方體的嗎?做成正方體以後能解決使用者的什麼問題呢?能帶來價值嗎?如果設計創新不考慮使用者需求,不解決使用者痛點,那麼創新將毫無意義!
-
4 # 皇京王朝
同質化的病產生了很多‘’怪‘’的社會現象。我也不認為每個人出國購物都是為了證明自己是個爆發戶,或是彰顯什麼品位時尚,我想更多的是滿足自己,是一種購買慾望的釋放,看到自己特別喜歡的東西,誰都會經不起誘惑,因為值得,所以才值得擁有(這和崇洋媚外真沒有多大的關係)而在國內同質化的東西確實挺嚴重(當然也不是全部)在價格上來說也並不比國外便宜多少,跑完整條街累得半死,找不到幾件稱心如意的好東西,不管是大到服飾鞋帽還是小到珠寶飾品都是大同小異的款式,你都很難發現新、奇、特的東西和特色門店,別說瞬間讓你心動的寶貝更是如數家珍的難得,在各大平臺購物網站更是如此,好像每個商家只是在平臺上刷一個存在感而已,品牌越大垃圾款式還越多,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拿珠寶設計行業為例;
1.社會進步的發展速度越來越快,人們的審美需求也在發生重大的改變,而產業研發的整體水平和觀念依然滯後,傳統制造業還只想著做加工賺幸苦錢求穩定,不想冒一點風險搞研發,跟風式的發展自然風險會更小,成本也低門檻低,同質化越來越嚴重的今天都是打價格戰,最後都是自掘墳墓。
2.很多大品牌在乎只是數量和銷量,沒在乎精不精,有些大品牌早已經脫手沒有精力資金投入研發,甚至把精力伸到其他領域,只想到運營加盟、代理費。
3.顧客不願意花錢為新穎的品牌款式來買單,而新個性品牌缺乏資金扶持,且心有餘力而不足。更多看好大品牌中品牌本身,而不是品質與款式。
如何設計出不同風格的產品呢?這還要從政府的政策引導開始做起,扶持獎勵傳統領域,讓傳統變得不傳統,不能只看短期利益,哪個行業領域來錢快就搞一窩蜂迎上去,最後搞得一地雞毛還是政府來收這個爛攤子,要求特色企業品牌創始人要有幹事業的決心和耐力,要有定力(更要專一,跟風就會被帶節湊,輸了個性,最後連命都輸了)有敢於試錯的勇氣,把握好市場方向,持續加大研發創新的力度建立文化和設計自信才是根本。
-
5 # WJcooi丶啟華
同質化嚴重的問題說明現在正醞釀著新一輪的技術革命!!!
第四次工業革命
正悄然到來!!!
尋求產品的突破
就是在尋求技術的突破!!!
技術的突破
在於基礎理論的突破!!!
從新石器時代
到青銅器!!!
再到鐵器!!!
工業技術革命!!!
資訊科技革命!!!
無不清晰的表明
革命性的技術
造就革命性的產品!!!
直到現在的5G
人工智慧
生物技術
量子技術
等等
它們孕育著的第四次工業革命
正大踏步山呼海嘯而來!!!
呼之欲出!!!
能緊跟時代步伐的產品
必然是脫離同質化的籓籬!!!
同質化只是表象!!!
革命才是本質!!!
注:第四次科技革命,是繼蒸汽技術革命(第一次工業革命),電力技術革命(第二次工業革命),計算機及資訊科技革命(第三次工業革命)的又一次科技革命。
第四次工業革命,是以石墨烯,基因,虛擬現實,量子資訊科技,可控核聚變、清潔能源以及生物技術為技術突破口的工業革命。
第四次工業革命基於網路物理系統的出現。網路物理系統將通訊的數字技術與軟體、感測器和奈米技術相結合。與此同時,生物、物理和數字技術的融合將改變我們今天所知的世界。
-
6 # 臻慮
設計的同質化是市場化和資訊化時代較普通的現象,在追求短、平、快的設計當中,不可避免存在借鑑、修改甚至是抄襲的現象,這樣的作品自然存在同質化的因子,折射出大同化的影子。
當然,現時代有不少優秀的設計師,創作出了優秀的作品。隨著新材料、新技術、新結構、新知識的更替,設計師創作的空間和手段更加多樣化,型式、結構、材料構建出了許多創新型的時代作品。提供一些圖片供大家欣賞。
-
7 # 浪子影視剪輯
設計需要標新立異,透過營銷式文字引導客戶消費,比如最早一則香菸廣告是:中國煙香!這幾個廣告詞眼前一亮!
其次,產品同質就需要 售後服務好。人們花錢就是圖方便 圖個好心情!需要一個好口碑
-
8 # addison韓潮
1.第一張圖是深圳龍華里城璽樾山專案第二張是福田區中旅國際公館專案第三張是福田雅頌居專案第四張是大芬專案
2.結合上面的幾個案例來講,圖一圖二圖四是現代風格,給人感覺同種風格有不同效果,圖紙注重的是色彩搭配,牆面採用塗料粉刷,天花吊頂交易,給人感覺就是簡約風。圖二注重的是材料搭配以及燈光效果,整體採用紅橡做暖色調顏色,配合暖色燈管,給人一種溫馨感覺。圖四還沒施工,圖四採用的是一種板材不秀剛搭配的風格,板材是18mm多層實木板,達到兩個H指標 (高亮度 高硬度)客房大廳都是採用帶有金屬感的材質,給人一種輕奢的感覺,這也是現在2018~現在流行的一種風格。
3.圖三是做法式風格的效果,不同之處在於材料配飾帶有花型 浮雕 曲線型,尤其油漆特別注重,需要做封閉漆,才能體現所屬的風格。
4.整體來說,同質化嚴重,新增不同設計元素會體現不同感覺 ,可以從材料(石材 磚 木飾面 原木 不鏽鋼 呂條等等)、顏色 、燈光、軟裝一系列元素來調整,讓你的設計多樣而又不單一,給業主提供滿意的卷子。
-
9 # 佟強設計溫暖生活
對於不同類別的同質化產品會有不同的差別,室內設計的同質化的根本,是對每個客戶個性化,差異化的深入探索和研究。找到根本需求,做針對需求的設計,就會突破同質化的壁壘。如果再透過對不同風格的學習與解構。就有可能突破既定的風格,探索即能滿足個性化需求又有自己獨特語言的設計產品。
-
10 # 中國醉美餐廳
不同的行業屬性,有些不同的審美需求。作為設計師,還是需要多從客戶需求入手,去挖掘目標消費者背後的需求,然後去思考去突破,設計出既符合行業特性,又符合企業的品牌特色,同時符合人性的產品。設計過程中,同質化的問題無法避免,也不用刻意追求不同,只要抓準問題不斷突破,設計出最符合人性的產品,能解決需求,讓消費者的生活更方便,那便算是好的設計。如果能兼併美,那當然是最好不過了。一些個人想法,僅供參考。有不同想法,歡迎溝通。
-
11 # 大鎖子哥
差異化營銷”這個詞很多人都不陌生吧。
當產品準備進入市場時,當產品準備進行營銷時,我們都會講究差異化,以此去區別競爭對手,搶佔使用者心智。於是,我們不斷將使用者需求細分化,來達到差異化的目的。
但,當大量產品和品牌在多個子市場進行競爭時,產品被過度分化,我們會發現產品逐漸呈現“產品同質化”的趨勢。
而不斷同質化的結果就是:差異化變成一種稀缺性。
可供選擇的產品數量不斷增多,真正有意義的產品比例在下降。
那在這個產品同質化、營銷同質化的時代中,我們要如何去做營銷產品才能脫穎而出呢?
打破產品功能界限
通常,使用者的需求都是在衝突中產生,從而產生消費行為。
比如,作為一名上班族,經常騎腳踏車每天都遲到,全勤獎早就沒了。於是,在我的生活中產生了不便,也可以理解為現實與理想間的衝突。
那麼,衝突產生了,為了消滅衝突,我就會產生需求,從而購買了電動車或汽車。
所以,換句話就是:需求就是在一個又一個的衝突中所產生。
任何一個產品的出生,都不是隻能滿足消費者一個需求。如果,你的產品真的只能滿足一個,那隻能代表你還未打破產品功能界限。
比如牙膏,在我們的印象中,它能滿足的需求有哪些?
美白、抗過敏、清除異味。大部分都是圍繞口腔功能進行展開。
而Power Toothpast 公司曾推出一款咖啡因牙膏,只為滿足使用者早上犯困的衝突!
當用戶使用該款牙膏刷牙時,可以讓口腔黏膜與舌頭在短短十秒內快速吸收牙膏內的咖啡因,迅速使整個人精神滿滿。
打敗同質化的第一個方法就是:打破產品功能界限
產品是為了滿足使用者需求,需求又在使用者衝突中產生,那麼我們不妨迴歸使用者本身,覆盤使用者產生需求的整個路徑,然後從中找到和產品的契合點。
比如營養快線,我們大家都知道它是哇哈哈旗下的一款飲品,但你可知它也是解決早餐的一種替代品,一種營養品。
“早上喝一瓶,精神一上午;15種營養素,一步到位”。這是營養快線的廣告語。
它透過解決使用者無法吃早餐的衝突,成功打破產品功能邊界,使一款飲品具備了早餐的屬性。
所以,在營銷開始前,找準賣點沒有錯,問題是“這個賣點解決了什麼衝突”?
打破人群界限
營銷,一般有兩個目的:增加產品銷量和提升產品認知度。
所以,無論目的是哪一種,在開始營銷前,我們都會確定目標人群,保證其流量的精準性。
但你有沒有想過去質疑目標人群,或者說去擴充套件目標人群?
其實,只要產品不是特別垂直化,我們都可以去拓展目標人群。
像吉列,我們都只知道吉列男士剃鬚刀,但你可知道它也有專門針對女性的剃刀?
事實上,大部分情況我們只是在自己給自己畫地為牢,除了精準的目標人群,不代表另外一類人群不會產生衝突。
打敗同質化的第二個方法就是:打破人群界限
產品並沒有所謂的特別精準人群,只看你是否能夠解決使用者間的衝突。
打破渠道界限
渠道界限?也許你會思考渠道還有什麼需要拓展的。
在以前,對於電商產品而言,我們只是透過平臺銷售,而隨著競價、資訊流廣告的發展,我們便將產品廣告搬到其他平臺上,再後來,直播、短影片火了,我們就藉此機會,利用圖文動態的形式銷售產品。
我們會發現,以上渠道都只是基於使用者可以看到。但在這些渠道上,使用者是否可以解決衝突?
也許直播和電商平臺可以解決衝突,但其他渠道就不一定了吧。
在這點,網易嚴選就做的很好。它將銷售產品的渠道定位酒店!極好地解決了使用者對於生活品質的衝突。
於很多產品而言,哪怕你有線下渠道,但大多數使用者也只是看看、摸摸,並不能真實地感受到產品。
而網易嚴選透過將家居產品搬到酒店,透過讓使用者真真實實地感受到產品。
你可以在北歐風格的浴室內洗個澡,舒服地套上睡衣,臨睡前還可以開啟香薰機,最終躺在極簡設計的條紋四件套上。
一切的一切,都舒服極了。
打敗同質化的第三個方法就是:打破渠道界限
在選擇渠道上,不要被所謂的渠道而圈住。不以產品思維而思考,而是以“解決使用者衝突思維”來出發。
比如五芳齋的粽子,通常對於華人來說,吃粽子往往只存在於節日。
但只依靠節日那幾天的銷量完全不能夠支撐一款產品的發展。於是,它將產品搬到了高速公路停車站的超市。利用解決使用者“易剝、易攜帶、易飽腹”的衝突,完美地解決了產品銷量。
打破產品使用方法界限
如果我說現在有一款產品,它可以幫助競價員們自動識別資料,並分析出資料中所存在的問題。
你覺得這款產品會不會火?肯定會的吧。
其實這款產品,在和人工智慧上是很類似的,都是在不斷提升使用者解決衝突的效率。
打敗同質化的第四個方法就是:打破產品使用方法界限
在使用者原有的產品上,不斷去減短使用者對於需求滿足的過程。
比如立頓茶。我們都知道泡茶的工序是多麼地負雜,甚至還需要一套茶具來支撐,顯然耗時耗力就是一部分使用者的衝突。
而立頓茶包,一泡即可,完美地解決了使用者與泡茶工序複雜的衝突。
由於這類方法可能更多地會傾向於產品開發,所以大家瞭解即可。
人生如此,營銷更是如此。產品源於使用者需求,而需求源於衝突,最終我們還是要回歸本質。
-
12 # 阿韓設計
只有20%的設計是在創新
經營設計公司這麼多年,諮詢客戶不計其數,其中有一部分客戶會這樣說,你們的設計和另外幾家設計公司的設計沒有特別大的差異,為什麼價格卻比另外幾家高出這麼多。
客戶有錯嗎,當然沒有錯。從一方面來看設計的同質化已經非常嚴重,市場上80%的設計都很同質化(原因後面展開說),客戶在選擇設計服務商的時候,並沒有什麼忠誠度,也存在很大的痛點,客戶在網際網路上很難真實而全面的瞭解服務商,也就造成溝通成本增加,僅透過作品想要打動客戶會越來越難;當客戶最終還是選擇了你,並不一定是設計俘獲了客戶,客戶看重的還有你的其他附加值,例如行業經驗、專業精神、服務態度、成功案例等,這一切的總和形成了有效的信任狀。
創新就是生產力,從0到1是往往最難的,設計師不僅可以思考設計上的創新,還可以思考服務上的創新、流程上的創新、模式上的創新,只要能夠提升設計實效性,任何創新都是有價值的。
本期我們聊一聊,當自身還處在設計同質化中,是否存在有效的應對方法。
一、什麼造成了設計同質化?
行業標準讓你懶於思考
幾乎在每個行業,頭部效應都會存在,頭部公司都會受到市場的追捧、行業的追捧。設計行業也不例外,頭部的設計企業往往也會樹立相關的行業服務標準,問題開始了。
我個人非常讚賞行業的頭部的企業能夠將多年的專案成功經驗透過梳理並總結出一套方法論並分享給大家。
這些行業標準(經驗)簡化了設計師認識設計的方式,但是另一方面,它也有很多弊端。這些衡量標準就像是一個方向的指標,它會讓所有競爭者圍繞著這個指標去努力,進而形成一種競爭群聚效應,也就是所有競爭群體都在這個指標的周圍聚集起來,而且彼此靠的非常近。衡量標準的地位越是牢固,企業之間的競爭越是激烈,就越難出現偏離指標方向的行為,也就無法產生差異化行為。
我反對的是設計師不應該盲目的相信權威或者是不經過自己獨立思考的全盤接納,只會採納不懂思考就無法產生創新。
這就像我們常說的“木桶理論”,在和對手競爭的時候,每個人的第一反應就是彌補自己的短板,結果就是和競爭對手看起來差不多。在網際網路和個人品牌時代,要想真正實現差異化,就應該採取相反的策略,也就是,強化自己的優勢,增加自己的長板,拉大與競爭對手之間的差距,並找到讓自己施展的團隊或者平臺。
不在模仿中創新,就在模仿中抄襲
模仿是快速入門的方法,但一定不是你個人成長的捷徑,模仿的目的在於超越和創新,在於讓自己加快前進的速度。設計界很有多成功人士,他們許多人最初的成功主要來自於模仿,之後他們又能夠在模仿的基礎上不斷髮展出自己的風格。
個人觀點,設計上的創新更容易發生在那些有錢、有閒、有精神追求的設計人群中。很少會發生在為物質生活而奮鬥設計師群體中,前者大腦裡面沒有雜念,更有利於創新性思考,後者的精神壓力更大,也更不利於激發創新;這就也是文中前言所說的,只有20%的設計師在創新,80%的設計師在重複發明輪子,但這種重複發明也是有市場,因為市場中使用者需求。由於這部分設計師群體基數比較大,也就造成了市面上大多數設計都是同質化的。
是你在設計,還是客戶在幫你設計
很多設計師為了能夠儘快完成設計任務,通常表現出“設計的善意”,設計師遵從著客戶的建議,從最開始的原創作品,變為聯合創作品,再到客戶創作品。客戶通常有主觀喜好,在客戶“加持”下的設計,一定是要麼像這個,要麼像那個,把設計活生生盤成了混血兒。
其主要的原因還在於設計師自身不專業所造成的缺乏職業自信,感覺自己是商業專案中的弱勢群體,為了保全專案能夠順利進行,自己的聲量很小,也缺乏職業底氣。
恰恰越專業的設計師,越有自己的主見與原則,敢於與客戶博弈並據理力爭,如果勝利最終贏得了客戶的尊敬,也讓設計免受不專業的資訊干擾,從而達到最好的效果;如果失敗,頂多就是丟了一個專案,你還有時間去服務其他的客戶。
似乎聽著像紙上談兵,站著說話不腰疼哈,但是我們確實是這樣做的。
二、客戶如何看待同質化的設計
01.客戶都有“享樂適應症”
有一個研究發現,在剛得到一大筆財富時,中獎的彩民會非常興奮,但沒過多久,這種奮感就消失了。這時,他們對中獎前喜歡做的事情也失去了興趣。幾個月後,這些人甚至覺得,自己還沒有中獎前幸福。那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呢?心理學家把這種狀態稱為享樂適應症,就是說,人很容易適應一種已經獲得的好處,而且這種好處給自己帶來的心理上的愉悅是隨著時間的推進而逐漸遞減的。
享樂適應症帶來兩個影響:
1、客戶的審美在不斷提高,一旦消費者適應了好看的設計,那麼對美譽度低的設計,將無法接受;
2、好看的設計就能勝出嗎?不能!市場上好看的設計越來越多,同質化嚴重,也提高了感動使用者的閥值,要引起客戶的共鳴越來越難了;
四類客戶:
1、實用主義者,他們不會去比較設計之間的差異,甚至覺得,設計大同小異,沒多大區別。他們對設計沒有太多的要求,只是隨便選一個;
2、風格偏好者,這類客戶忠於某種設計風格,例如喜歡極簡、文藝、沉穩、民族等等;
3、精明主義者,他們屬於純粹以交易為目的的消費者,喜歡有價效比的東西,喜歡討價還價。出於利益考慮,他們可能去認真比較幾者之間的差別,但是,他們只是忠誠於更便宜的價格;
4、品牌忠誠者,他們相信一分價錢一分貨,在能力範圍內想要有最好的設計,相信品牌即是一種設計出品的保障,願意為專業買單。
02.客戶對設計同質化的態度
瞭解了這四種消費者之後,我們再來看,為什麼說設計越來越同質化後,消費者開始無心關注誰來幫我設計,只要設計品質都線上,都有可能進入客戶的選擇序列,這時候客戶更關心的是除了設計本身之外的因素,哪個設計師擁有更全面的優勢,就能形成更強的信任狀,也更有機會與客戶達成交易。
設計顏值成為敲門磚,設計的附加值才是硬核實力。
人們天生對變化和新奇的事物感興趣,讓人熟悉和看起來大同小異的事物本身就提不起人們的興趣。
隨著設計發展到過度成熟階段,好的設計得越來越多,而且越來越像,這時對設計無感的消費者會越來越多。他們可能是“風格偏好者”,只是喜歡某個特定風格;他們可能是“精明主義者”,只考慮價格因素;他們也可能是
“實用主義者”,覺得產品都差不多,也就不想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區分設計背後的差別,只是隨便選擇一家。而對“品牌忠誠者”來說,也就會越來越少。如果消費者彰顯自己的個性和差異化,他們會去尋找另一家更具有獨特性和差異性表達的設計公司,而同質化的設計不能滿足他們的需求。
三、如何實現差異化
獨立思考
設計公司/設計師普遍將自己對標於一些行業的頭部公司,是對他們所制定的標準、方法論、行業觀點等不假思索的接納,並沒有分析自身的資源稟賦是否能適用這一套方法。
不要讓自己圍繞著那些行業標準去競爭,因為那些或許根本不適合你,試著突破這種競爭狀態,把真正的精力放在創造差異和塑造個性上,而不是被競爭耗費得焦頭爛額。
身為設計師應該尊重自己的職業素養,無論是設計作品還是方法,不拿來主義是最基本的原則。設計時儘量避免與其他作品雷同。設計師應該學會克服思維定勢,在更多不同的可能性當中尋找答案,甚至是自己探索獨到的視角,以追求設計的獨到性。
打破固有的分類思維
我們可以看到很多在設計界裡面有所成就的設計師,他們都是某個設計細分領域的專家,他們能夠獲得今天的成績,除了他們本身的天賦之外,還有持之以恆的努力與堅持,這背後是興趣的驅動力。
一些朋友問我,如果選擇了一個細分領域深耕會是最好的選擇嗎?我通常都會給予很大的鼓舞,但不會給出一個肯定的答案,這需要提問者分析自己的優勢與資源稟賦。我會給予一些友情提醒,例如你現在所處的賽道高手如雲、而你目前的設計段位還比較初級、且現在年齡偏大,要達到設計大神級別所需要的時間成本你自己是否承受得起.…最後還需要他自己來做決策。
從另一方面講,跨界創新就相對容易一些。
在行業細分領域發展是一條路徑,懂得讓設計跨界並創新是另外一條路徑。試圖打破固有的分類思維,去整合和混搭,也就是跨界創新。
事實上,我們都喜歡透過分類來簡化我們的世界,讓我們的世界變得清晰。我們從小就學著為事物分類,比如哪些屬於植物,哪些屬於動物。這些分類不好的地方就在於,它很容易限制我們的思維,讓我們的思維固守在一個類別裡無法出來。而跨界思維就能夠打破這種原有的分類,把看似無關的事物聯絡起來,形成一種混搭的感覺,而這種方式就可能創造了一種新事物。廣告學中有一句經典的話語
“創意是舊元素的新組合"。
敵意策略
敵意策略,不是一味宣揚自己的優點,熱情地對待所有消費者,而是敢於公開自己的缺點,不輕易向消費者妥協,不取悅客戶,只是為一部分消費者服務,把小眾人團結在一起。
很多設計公司都會想盡辦法努力打消消費者的顧慮,把消費者的注意力轉移到設計的優勢和正面特徵上去。
行業內自我標榜的公司太多,都在說自己的設計服務如何的好,如何的專業,諸如此類。其實消費者早已看慣了這樣的描述,因此感覺設計公司並沒有什麼差異化,不利於客戶進行評估與選擇。
而業內有一些同行採用了敵意策略,表明哪類客戶我拒絕服務、哪類設計我拒絕設計、實現表明自己的服務規則與條件等等。這樣做既大膽又坦率,運用這種不和諧來充分展示自己的特點,在矛盾和衝突中獲得了力量,讓客戶印象深刻,也為那些特立獨行的使用者提供了展示自我的載體。
但能應用這種策略的設計公司/設計師,都有很強的實力與職業信仰,並不適用於新手。
新的條件把舊的事情再做一遍
大多數的成功創新並不是創造出新的實物,而是用新的條件把舊的事情再做一遍。
第一,人類的需求其實是長久不變的,沒有那麼多花樣翻新的空間。衣食住行社交求知,說來說去就是那些種。人性不變,需求長久也基本不變。
第二,舊的滿足需求的方式,會有一些缺點。因為技術條件不足。所以每當新的技術條件一旦出現,我們就得想,新的技術能不能解決這些舊的滿足需求的方式的缺點?如果有,就有創新的機會。
這個視角好像平淡無奇,但是很多搞創新的人都忘了,創新的最大難點,不是想出新的方式滿足需求,而是看到舊的滿足需求方式不合理的地方。為什麼這是難點?因為舊的方式被沿用多年,大家習以為常,並不覺得有問題。這會形成一道厚厚的認知屏障。真正阻礙創新的,就是這個東西。
使用者價值=(新體驗-舊體驗-替換成本),使用新條件進行創新之後,如果在價格、應用性、易得性等方面的門檻很高,使用者的替換成本就會很高,這其實是變成了炫技,不是真正的創新。
洞察客戶需求的步驟
蘋果公司重新定義了“手機”,但並沒有投入大量經費自主研發尖端技術,而是在全球範圍內廣泛整合跨領域、跨國界的技術。例如,蘋果手機屏就是整合了美國康寧公司研發的技術,將其在智慧手機上實現了跨行業創新應用,如今它已成為全球手機屏的通用技術。這類技術整合大大降低了蘋果公司的創新難度和成本。
蘋果公司的創新就是從洞察使用者開始的:
具體問題階段:創新時,企業必須先問清自己應聚焦於哪一核心業務、應抓住哪一類客戶群體,並透過實際的調研挖掘特定客戶的具體問題,形成對這一類客戶在接受設計和服務全流程中的“痛點”的認知;
抽象問題階段:從眾多的客戶抱怨聲中尋找靈感並提煉為最需解決、最值得解決的目標客戶核心需求;
抽象方案階段:進而基於這個需求原點不斷創造性地進行思維發散,探索儘可能多的解法,並甄選最優解法;
具體方案階段:在方案驗證和迭代的過程中,我們秉承以精益的方式、用最簡便可行的形式最快速地進行核心客戶的驗證及產品迭代,重新回到特定的客戶群中測試和驗證,以最小代價、最短時間來試錯,從而大大降低了創新前期的盲目投入和不可承受的失敗後果,從而更加有效地、更低成本地推進創新事業。
-
13 # 深藍ME
不是設計不出來,而是環境不允許!
不信哪個設計師把特斯拉的皮卡方案送給他的上司,或公司決策層,不被打死,也是午飯後收拾個人物品回家吧!
-
14 # 美感高於手感的KK
同質化的病產生了很多‘’怪‘’的社會現象。我也不認為每個人出國購物都是為了證明自己是個爆發戶,或是彰顯什麼品位時尚,我想更多的是滿足自己,是一種購買慾望的釋放,看到自己特別喜歡的東西,誰都會經不起誘惑,因為值得,所以才值得擁有(這和崇洋媚外真沒有多大的關係)而在國內同質化的東西確實挺嚴重(當然也不是全部)在價格上來說也並不比國外便宜多少,跑完整條街累得半死,找不到幾件稱心如意的好東西,不管是大到服飾鞋帽還是小到珠寶飾品都是大同小異的款式,你都很難發現新、奇、特的東西和特色門店,別說瞬間讓你心動的寶貝更是如數家珍的難得,在各大平臺購物網站更是如此,好像每個商家只是在平臺上刷一個存在感而已,品牌越大垃圾款式還越多,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拿珠寶設計行業為例;
1.社會進步的發展速度越來越快,人們的審美需求也在發生重大的改變,而產業研發的整體水平和觀念依然滯後,傳統制造業還只想著做加工賺幸苦錢求穩定,不想冒一點風險搞研發,跟風式的發展自然風險會更小,成本也低門檻低,同質化越來越嚴重的今天都是打價格戰,最後都是自掘墳墓。
2.很多大品牌在乎只是數量和銷量,沒在乎精不精,有些大品牌早已經脫手沒有精力資金投入研發,甚至把精力伸到其他領域,只想到運營加盟、代理費。
3.顧客不願意花錢為新穎的品牌款式來買單,而新個性品牌缺乏資金扶持,且心有餘力而不足。更多看好大品牌中品牌本身,而不是品質與款式。
所以,做設計還是遵循內心的初衷,儘量少些模仿,多加入自己的元素。
-
15 # 北極熊會PS
首先,我不是做產品設計的。但是針對產品同質化我有一些自己的想法。
第一 、產品同質化的根本是利益推動了市場需求的增長所導致的。例如,某個電視劇或者電影異常火爆,其中的一款衣服迅速走紅。那麼,在當今資訊傳播速度快,傳播面廣的情況下,一些商家就會抓住商機,從而在短時間內製造出很多相同或相似的產品,使得在某一段時間內,這個地區的這款產品,市場需求量快速趨於飽和,在這種狀態下,沒有更有新意更有創意的產品出現的話,就會使得這一產品在特定的時間段內逐漸同質化。
第二、產品同質化是技術條件不可突破的表現。當一個事物發展到一定程度時,就會處於暫時性的停滯狀態。因為當前社會的整體技術水平難以支撐它繼續走向新的方向和高度,所以在一定時間內就不會產生新的變化。
以上是我對這個問題的一些個人看法。
-
16 # 樺意設計
產品設計是一項嚴肅的事情,如何才能設計出一個在同類已有產品中顯得有特別風格的產品,那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需要花上精力去認真做調研,分析技術趨勢和流行趨勢,從每個細節都要深究起來,多維度思考產品的美出在哪裡,有時還需要一些跨界元素。總之,要想讓自己設計的產品具有不同的風格,那設計要做到用心、用心、再用心,將情感和心靈美融入到產品中,讓產品具有一個特別的個性化表現。
設計不一定非要驚豔才是好產品,好用實用的且最為純粹的設計才是人們所需要的好產品,有時一個小細節的巧妙設計就可以避免同質化設計。
再回過來說說同質化產品的情況。如今,不少行業出現一個爆款好產品,後面跟風的設計很多,在短時間內就使該類產品出現同質化情況,這是很多商家追求“短平快”設計的結果,甚至是設計抄襲,容易讓人出現審美疲勞。受傷的還是整個行業。還有就是在設計行業也出現流水線式的設計現象,這本是提高設計效率的方式,但如果把控不好,卻極為容易出現同質化設計的問題。這需要引起我們思考。
-
17 # 心銘舍品牌設計
市場至少80%的產品和設計都是趨同的,但為什麼有的產品依然賣的很好,優秀的產品質量才是底層邏輯,再利用比較有效的銷售渠道,產品是能做起來的。 設計對於產品只是錦上添花,而不是救命稻草,多數設計師都認為優秀的設計能讓產品起死回生,其實設計的一款成功產品的貢獻是有限的。 設計同質化確實普遍,但設計創新或微創新也不少見,後浪設計師的崛起,拍死了很多前浪,一代會比一代強更符合時代需要是必然,當上一代善用設計理念、審美、技能無法符合當下市場需要時,則會被無情的拋棄。一批批新生代的設計師,在設計創意與表現力上更符合潮流和趨勢,設計創意的理解和表達上也更超前更領先,這就是設計代差。前浪設計人的優勢在設計視覺層面上不再具有優勢,但會在行業認知、資源整合能力、品牌策劃和運營能力等方面更具有經驗。 我們學習新事物的能力不及你們年輕一代,不是因為笨,而是因為我們裝有太多的固化的東西和設計思維,要學習新事物需要有歸零心態。避免同質化,我認為更需要的是與時俱進,擁抱變化,去學習並掌握新的技術和新技能。
-
18 # 金鑫不多金
要突破傳統排版,大膽去用非常規顏色
給人一種非常大的視覺衝擊感
如墨水裡面的一個白點
如一鍋白粥的老鼠屎
想忘記都難
回覆列表
關於產品同質化嚴重的問題,這是一個關於設計創意方法的問題,下面我針對我設計創業這幾年的經歷寫寫一點感悟。
對於對設計師來講首先進行調研三問。
1.同質化的表像是什麼
2.避免同質化的根源在哪裡
3.我們如何做?
分析這些問題後我們採取以下這些設計方法:
1.“沒有調研就沒發言權”這句名言相信大家都知道,做設計也一樣,客戶的真正需求,只有在我們深入市場調研才能真正瞭解客戶以及客戶的客戶需求。當我們以設計師的角度用視覺傳達的語言告訴客戶他產品目前存在的問題,相信我們第一步就贏得客戶的尊重。當然這個過程要付出不知道多少的時間和精力,這僅僅是設計的開始。
2.適合的設計才是最好的設計。相信沒有人會反駁。設計同質化的根源我們已經摸清了,人有千萬種,客戶的產品有千萬個,每個企業有不同的氣質和形象,雖芸芸眾生,但各不相同,這才是我們大千世界的妙處。為每個不同的產品量身定製屬於他的獨特形象,才能讓客戶心悅誠服,也就避免了產品同質化外形設計的問題。
3. 設計呈現。千條萬條設計理念和調研終究是虛幻的,用設計的語言,把視覺傳達這一展陳主題論述給客戶,完成設計成果的表達,實現打破同質化。
總結方法1. 產品市場調研2.調研分析進行產品外觀設計定位3.非同質化的方案呈現。前面兩條看起來跟設計沒有什麼關係,但如果不付出巨大的時間精力進行研究,根本做不到第三條。這也是定製化設計的根本。也是設計思維的一點小方法。
我說的是真正的設計思維方法,而不是直接告訴設計師怎麼進行具體設計。如果說太深奧看不懂,並不等於不對。前面進行第一個回答給評為低質回答不顯示,相信能幫到用心的設計師。
設計都是相通的,希望每個設計師在設計這條路上一路順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