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趙芷妤

    鵝鵝鵝

    曲項向天鵝

    白毛浮綠水

    紅掌撥清波

    _詠鵝,駱賓王

    純寫實,畫面清晰,用語平實。從字面就能知道寫的啥,也是小朋友們的啟蒙詩。

  • 2 # 十二十頁

    到底是什麼背景,才會把這首詩放到小學裡第一課

    先讓我們來一起欣賞一下,回味一下這首《詠鵝》

    《詠鵝》鵝鵝鵝,曲項向天歌。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

    小時候的駱賓王,住在義烏縣城北的一個小村子裡。村外有一口池塘叫駱家塘。每到春天,塘邊柳絲飄拂,池水清澈見底,水上鵝兒成群,景色格外迷人。有一天,家中來了一位客人。客人見他面容清秀,聰敏伶俐,就問他幾個問題。駱賓王皆對答如流,使客人驚訝不已。駱賓王跟著客人走到駱家塘時,一群白鵝正在池塘裡浮游,客人有意試試駱賓王,便指著鵝兒要他以鵝作詩,駱賓王略略思索便創作了此詩。

    原來是初唐詩人駱賓王在七歲時寫的一首詩,我們上學的時候大概就是5-7歲,所以我認為為什麼會放到小學第一課的第一首詩,因為7歲小孩寫出來的更符合7歲小孩。

    字數字少的詩非它莫屬

    絕句:4句 1、2、4句最後一字押韻 音律,一句五個字稱“五絕”,七字稱“七絕”

    律詩:8句,4聯 2、4、6、8句最後一字押韻 音律,一句五個字稱“五律”,七字稱“七律”

    律詩分首聯(1、2句);頷聯(3、4句);頸聯(5、6句);尾聯(7、8句)。

    詩一般是四個字一句,要麼是五個字一句,要麼是七個字一句。這三個“鵝鵝鵝”是什麼情況?原來三五七言兼用者,一般也算七言。

    不僅詩好,寫文章也非常厲害,駱賓王起草著名的《為徐敬業討武曌檄》是非常厲害的一篇啟動會文章。慷慨激昂,氣吞山河。

  • 3 # 夢190234205

    《一去二三里》

    ◎北宋◎康節

    一 去 二 三 裡,

    煙 村 四 五 家。

    亭 臺 六 七 座,

    八 九 十 枝 花。

  • 4 # 雅趣邢軍談古道今

    這問題,還看農耕文明之前的漁獵時代留下的傳奇!!

    我認為最簡單是原始人打獵的 彈歌 ,理由如下。

    最便於流傳,老幼咸宜的偉大詩歌作品往往用的平實簡單的詞句,沒有難認的字和高深難懂的典故。

    像李白的 靜夜思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最質樸的語言懷念了家鄉,贈汪倫,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一樣質樸的歌頌了友情。但是這些,雖然看似普通,其實有高深的手法,比興,比喻,映襯等精妙修辭,巧妙的埋在短短几句裡面,渾然天成,不露雕琢痕跡。類似的,中小學階段學的好多詩都有這個特點。一流詩人,李白杜甫王維白居易,宋代蘇軾楊萬里陸游等人都是個中高手,不勝列舉。他們這些詩,看似簡單,其實寫作技藝非常高超

    說簡單,咱們再看,高祖劉邦,

    大風歌

    大風起兮雲飛揚,

    威加海內兮歸故鄉,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怎麼樣?只有三句,別看劉邦一貫以沒有文化,流氓脾氣聞名,此詩只有區區三句,前二句直抒胸臆,雄豪自放,亦顯得躊躇滿志,第三句卻突然透露出前途未卜的焦灼,抒發了作者內心表現出對國家尚不安定的濃郁的惆悵。全詩渾然一體、語言質樸、大氣磅礴,包含了雙重的思想感情,別具一格。根本也不簡單!

    再看這個,先秦,勞動人民所做,擊壤歌,不知作者。出自 吳越春秋 這本書。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鑿井而飲,耕田而食。

    帝力於我何有哉!

    《擊壤歌》是一首遠古先民詠贊美好生活的歌謠。這首歌謠用極口語化的表述方式,吟唱出了生動的田園風景詩。太陽出來起來勞動,太陽下山休息養生,打一口井用以飲水,整理田地種出五穀豐登。歌謠般的風貌,彷彿聽到了一個蒼老而健碩的農人,在田地中對著無垠田疇悠揚地詠頌。這是他們怡然於簡樸生活的自足的歌聲,展現出了農耕時代上古先民的幸福生活場景,詮釋出原始的自由安閒和自給自足的簡單快樂。自然中見淳美,樸拙中見太平。全歌用語純淨,不染塵灰,意境高古,文字流暢。四言的寫作形式,為詩歌增添了一種長短抑揚的韻致。最後一句點明題旨,這自然順生的生存方式和其樂自得的生活,又何須外力的干涉和帝王的管理指導。

    最後,公認最簡單的詩如下。

    彈歌

    斷竹,續竹;飛土,逐肉。

    哈哈,兩個字一句,一共八個字。

    斷竹—砍伐竹子;

    繼竹---用砍伐的竹子來製作彈弓;

    飛土—用製作的彈弓裝上土丸,進行射擊;

    逐肉---射擊鳥獸獲得食物。

    “斷竹,續竹”,是歌詠“彈”的生產製作過程。這就是先將竹竿截斷,然後用弦將截斷的竹竿連線兩頭製成彈弓。這樣,“彈”的製作完成了。一副“彈”便擺在了我們面前,雖是簡單、粗糙的,但卻表現了勞動人民的智慧和聰明才智,也表明了社會文明的進步。

    有了“彈”,一場狩獵活動開始了:“飛土,逐肉”。一顆顆彈丸從彈弓中射出,擊中了一隻只獵物,人們歡樂地追逐著,滿載而歸。“飛土”,是指將泥制的彈丸射出。“逐肉”是說獵手們追趕被擊傷的鳥獸之類的獵物。

    這首民歌簡短、質樸,詩句整齊,有和諧的韻律,是原始時代狩獵生活的真實反映。

  • 5 # 皓月Lh2088

    很多人想知道哪些古詩字數少又比較簡單呢?下面就為大家整理出十首字數少筆畫簡單的五言古詩。

    1《風》 李嶠(唐)

    解落三秋葉,能開二月花。

    過江千尺浪,入竹萬竿斜。

    2《登鸛雀樓》 王之渙(唐)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3《春曉》 孟浩然(唐)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

    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4、靜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5、《山村詠懷》

    宋代:邵雍

    一去二三里,煙村四五家。

    亭臺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6、《 畫》

    唐代:王維

    遠看山有色,近聽水無聲。

    春去花還在,人來鳥不驚。

    7、《鳥鳴澗》

    唐·王維

    人閒桂花落,夜靜春山空。

    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

    8、《登鸛雀樓》

    唐·王之渙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9、《尋隱者不遇》

    唐·賈島

    松下問童子,言師採藥去。

    只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

    10、《所見》

    清代:袁枚

    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

    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

  • 6 # 光潛

    最簡單的古詩?你這個問題不準確不規範。

    詩有二個方面: 形式/內容,古詩也稱古體詩。魏晉時期的四言詩應該是形式最簡的,以曹操為集大成的代表,後來又有五言、七言詩。

    古體詩不要求嚴格韻律,這是它與後來盛於唐的近體詩的主要區別。近體詩為絕/律二種,也是五七言,少則20字,多則56字,形式上也很簡單。但就內容而言就不好說了。一首近體詩雖然只有區區幾十字,但要就"內容”寫一篇賞析解讀評論,幾百幾千字也是常見的事。

    關於這一點,宋代蔣捷的《虞美人-聽雨》說的很好,建議去讀讀。

  • 7 # 啊傑6695

    我覺得是北宋邵雍的《山村詠懷》,

    一去二三里,

    煙村四五家。

    亭臺六七座,

    八九十枝花。

  • 8 # 天下熱文

    1、靜夜思

    床 前 明 月 光,疑 是 地 上 霜;舉 頭 望 明 月,低 頭 思 故 鄉。

    2、春曉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3、鹿柴

    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返影入深林,復照青苔上。

    4、相 思

    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願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

    5、雜 詩

    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

    6、送 別

    山中相送罷,日暮掩柴扉。春草明年綠,王孫歸不歸?

    7、渡漢江

    嶺外音書絕,經冬復立春。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

    8、八陣圖

    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江流石不轉,遺恨失吞吳。

    9、何滿子

    故國三千里,深宮二十年。一聲何滿子,雙淚落君前。

    10、登鸛雀樓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11、登樂遊原

    向晚意不適,驅車登古原。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12、宿建德江

    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

    13、尋隱者不遇

    松下問童子,言師採藥去。只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

    14、回鄉偶書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催。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

    15、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王維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16、送孟浩然之廣陵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

    17、江南逢李龜年

    岐王宅裡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

    18、遊子吟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19、楓橋夜泊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20、出塞

    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21、詠柳

    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22、山行

    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生處有人家。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

    23、憫農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24、一望二三里

    一望二三里,煙村四五家。門前六七樹,八九十支花。

    25、春夜喜雨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26、鵝

    鵝,鵝,鵝,曲項向天歌。白毛浮綠水,紅掌撥青波。

    27、畫

    遠看山有色, 近聽水無聲。春去花還在, 人來鳥不驚。

    28、送別

    山中相送罷,日暮掩柴扉。春草明年綠,王孫歸不歸?

    29、雜詩

    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

    30、八陣圖

    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江流石不轉,遺恨失吞吳。

  • 9 # 小墨文史

    那就是張宗昌,張大帥的詩了。

    《遊大明湖》

    大明湖,明湖大,大明湖裡有荷花。

    荷花上面有蛤蟆,一戳一蹦達。

    點評,“大明湖,明湖大”一個簡單的“大”字,就傳神的勾勒出了大明湖最突出的特點大,接下來,張大帥又在“大”的湖面上填充了內容,“大明湖裡有荷花,荷花上面有蛤蟆”,很是有層次感。用“一戳一蹦達 ”,突顯句子新鮮,來得有力量,有自然,充滿著童真童趣。 蛤蟆的蹦達與前文的“湖”和“荷花”動靜相襯。此外,蛤蟆的“蹦達”是一種自然的律動,也是對大宇宙生命律動的具體呈現。

    我總結了他的詩集有喜歡的可以去看一看。

  • 10 # 書野

    國外的古詩我不瞭解,國內的我認為是《詠鵝》。

    鵝鵝鵝,

    曲項向天歌。

    白毛浮綠水,

    紅掌撥清波。

    首先,這首詩一共只有十八個字,比通常的五言絕句還要少一個字,而且,首句的三個字為同一個字,可以將其算做是一個字,實則這首詩算起來只有十六個字,算不算特別簡單呢?

    其次,這首詩意思簡單。這首詩應該是我們小學語文課本里面學的第一首詩,一個小學一年級學生學的古詩,能有多難?

    這首詩是"初唐四傑"之一的駱賓王在其七歲時所做。駱賓王從小便展現出極高的文學天賦,七歲便能和到訪他家的賓客侃侃而談,讓眾人驚歎。即便如此,一個七歲兒童的心裡沒有家國仇恨,沒有人民疾苦,沒有鬱郁不得志,也沒有兒女情長,做出來的詩所表達的意思自然也簡單。

    在駱賓王的眼中,鵝就是鵝,不是借鵝抒情,更不是託鵝言志。在我看來,如果不是為了讀起來朗朗上口,完全可以把第一句改成"鵝~~!",就和"啊~~!牡丹"一樣。

    整首詩的意思很明瞭。鵝,伸長脖子對著天空嘎嘎地叫,雪白的毛浮在綠水中央,紅色的掌撥起陣陣水花。

    最後,這首詩雖簡單,但是寫得真好。第一句鵝鵝鵝的感嘆熱情高昂,能感受到那種孩童的歡喜,第二句將鵝的特點描述得很貼切,而這裡的歌也和首句的鵝鵝鵝形成呼應。最後兩句對仗工整,用白毛對紅掌,描繪鵝的外形,綠水對清波,一靜對一動,浮對撥,一個悠然自得,一個俏皮活潑,用動靜結合的方式為人們呈現出一幅靈動的畫面。

    還有一首《山村詠懷》也很簡單。

    一去二三里,山村四五家。

    亭臺六七座,八九十隻花。

    詩裡面用了一半的數字,結構很奇妙,讀起來也很輕巧,寥寥幾句便描繪出一幅詩意盎然的鄉村畫,不得不感嘆古人遣詞造句的能力。

    不過我還是更喜歡《詠鵝》,因為這首詩更靈動,而且富有童趣。

  • 11 # 維摩居主人

    登山

    唐寅(明)

    一上一上又一上,

    一上直到高山上。

    舉頭紅日白雲低,

    四海五湖皆一望。

  • 12 # 風雨路上行123

    一 去 二 三 裡,

    煙 村 四 五 家。

    亭 臺 六 七 座,

    八 九 十 枝 花。

    (唐)王維

  • 13 # 咬字嚼文

    我覺得是宋朝詩人邵雍的《山村詠懷》一去二三里,煙村四五家。亭臺六七座,八九十枝花。在短短的二三里地,有升著炊煙的四五戶人家,六七座亭臺靜靜的立著,八九十枝花爭相開放。這首詩很簡單,但表達的意境卻是很美,這首詩中的每句安排一個量詞,即“裡”、“家”、“座”、“枝”,新穎有變化,也在每句中安排兩三個數字:“一”字打頭,“二三”“四五”和“六七”嵌於句中,“八九十”又迴歸句首,把一到十表示數目的十個漢字按照自然數序同小路、煙、村、亭臺、鮮花編織在一起,隨著詩句和畫面自然排列,只用了寥寥幾筆就構成一幅自然樸實而又朦朧的山村風景畫,自然地融于山村的意境之中。

  • 14 # 史談天下

    《詠雪》 【清代】鄭板橋

    一片兩片三四片,五六七八九十片。

    千片萬片無數片,飛入梅花總不見。

    這首詩歌主要表達的意思是雪花的多、白和美。之中的一三五等,這些數字都是一個虛數,並不是真的只有那麼幾片雪花,鄭板橋使用數字,主要是透過這樣的方式來告訴人們,雪景的美妙以及美好,在人們的眼前展現一幅大雪紛飛的美好景象。

  • 15 # 1981至尊寶

    詠雪

    清/鄭燮。

    一片兩片三四片,五六七八九十片。千片萬片無數片,飛入梅花都不見。

  • 16 # 伴月讀書人

    覺得是北宋邵雍的《山村詠懷》,

    一去二三里,

    煙村四五家。

    亭臺六七座,

    八九十枝花。

    這首詩我們小學2年級的課本已經有了,既然選擇2年級第一篇古詩,就說明它簡單通俗易懂,而且讀起來朗朗上口,記起小時候放學,每天伴著日落,走在農村鄉間小路上,一路和同學唱著這首歌快樂的回家。童年真好

  • 17 # 半農山人

    個人覺得莫過於乾隆的《飛雪》。

    “一片一片又一片,兩片三片四五片。六片七片八九片,飛入蘆花都不見。”

    乾隆愛作詩,據說一生中作詩兩千餘首。確實是高產,量產。但詩的質量確實一般。唯有這一首錄入了小學語文課本。簡單易讀,易記易懂。

  • 18 # 使用者春風得意

    一片二片三四片,

    五片六片七八片。

    九片十片片片飛,

    飛進廬花皆不見。

  • 19 # 山野裡吹來的風

    單說中國最簡單的古詩,個人認為應該是北宋時期康節的《一去二三里》

    一 去 二 三 裡,

    煙 村 四 五 家。

    亭 臺 六 七 座,

    八 九 十 枝 花。

  • 20 # 雸夜青藜

    中國詩詞一直提倡繁中有簡。歷史上簡潔明快的詩不在少數。比如《苓鸛雀樓》,《鋤禾》等等。初讀至簡,思之也深。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三國演義》中如果說溫候呂布武功天下第一,那麼哪位將領武功能排第二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