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廣東閃耀新星

    什麼是君子務本?在現代《論語》的註釋中,本:意為根本。君子務本就是在勸誡君子要專心致志於根本的事,根本確立了,無論是治國還是做人的原則也就有了。

    對於職場人而言,“本”是你在公司的作為、行為,是立足在公司的根。這根還包含了你的理想、價值、理念、目標、追求等等,這些東西就像植物的根一樣重要。職場人不該做無根的浮萍,隨波逐流,找不到自己的定位。應該做一棵大樹,向下紮根向上生長。

    在職場中,做一個務本的領導看似簡單,實際很難。

    領導首先要具有負責務實的品質,能負責敢於負責,有責任意識。負責不能片面的理解為“對上負責”,更不是對個別人“負責”,而應該著眼於實處,“對上負責”的同時“對下負責”。

    其次領導者要能起帶頭作用,要求員工做的事,自己先能率先垂範,才不失領導的“本”。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領導者對下屬能確定賞罰分明的制度、一視同仁的規範,以工作業績為唯一考核標準,這才是領導的“本”。

    華為的領導人任正非是一個嚴苛自律的人,他在40歲的時候創立華為,在負債而且離婚的狀態下,手把手的將華為做大做強,以身作則的領導人精神一直貫徹任正非的一生,哪怕現在已經75歲高齡的他,依舊活躍在華為,陪同華為一起成長。

    身為公司員工需要明確,公司和員工並非對立,而是合夥人的關係。既然是合夥人,那公司利益就是自己的利益,一榮俱榮一損俱損。所以每一個員工都要求自己要做一個勤勉、努力、兢兢業業的合夥人,一絲不苟的完成工作,能對交到手上的事情負責,不敷衍了事,這是身為員工的“本”。

    在勤勉工作之時,員工對自己也應該有清晰的定位。事業需要清晰的定位,人亦如此,定位清晰了,才能做到不被外界所動搖,堅定不移的沿著自己的道路走下去,這也是身為員工的“本”。

    隨著日新月異的社會發展,在當今職場中,每個人都會接觸很多未知領域,在面對陌生新鮮的事務時,團隊配合尤其重要。擁有團隊協作能力,發揮團隊精神、互補互助以達到團隊最大工作效率。團隊協作能力不僅要有個人能力,更需要有在不同的位置上各盡所能、與其他成員協調合作的能力,而不是“各掃門前雪”,所以和團隊中的同事間以誠相待、竭誠合作才能最大化的開發團隊協作能力,這是同事間的“本”。

  • 2 # 正午夜談

    《論語.學而》“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

    這裡的本內含二重哲理:

    一是無本則無道、無制度、無體系。

    二是必須先立本,先把根本性的指導思想和原則確定下來,才可能建立起相應的執行規範、制度和體系。我個人認為,本指的是根基、基礎,要做到務本首先務實,要把根基打好,才能紮紮實實的把自己想要經營的東西創作起來。

  • 3 # 任水木先生

    紮實的基礎

    路從腳下走

    十年樹木

    百年樹人

    任走十步遠,不走一步險,腳踏實地,從根本做起,

    這個本也是人性的根本,德本道義!

  • 4 # 追月無霜

    務本,就是行君子之道,不忘本分。

    君子之道就是“禮、義、廉、恥、仁”,做一切事情之前,不是漫無目的,而是這五個大字像一塊牌匾一樣掛在頭上,時時事事不忘懷。

    一旦偏離了君子之道,貪、癲、痴、怨、憂就會襲來,失去人的本真

  • 5 # name夏早日初長

    “君子務本”,“務本”意思是致力於根本,“本”是根本,根基或主體。這句話出自春秋,孔子的弟子編寫的《論語·學而》,孔子主張仁、禮,這裡的“本”,本人認為是仁,愛人,孝悌。

    如何做才算是務本呢?從自身開始,“愛人”,“仁”,孝敬父母,尊重兄長,謙虛待人,守好自己的操守,有好的品行。

  • 6 # 活在當下樂樂

    一、出處釋義

    “君子務本“出自儒家的《論語·學而篇》

    原文如下:有子曰:“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

    白話譯文:有子說:“孝順父母,順從兄長,而喜好觸犯上層統治者,這樣的人是很少見的。不喜好觸犯上層統治者,而喜好造反的人是沒有的。君子專心致力於根本的事務,根本建立了,治國做人的原則也就有了。孝順父母、順從兄長,這就是仁的根本啊!”

    二、實踐務本

    君子務本的“本“,指的是事務的根本。本立則道生,抓住了根本,道就開顯了。

    三、以經解經

    “君子務本”出自儒家經典《論語》,我們結合儒家的另一部經典《大學》裡面的兩段話來分析:

    1、“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後,則近道矣”。

    2、“自天子以至於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其本亂而末治者,否矣。”

    這兩段話告訴我們,每個人都要以修身為本,從根本處入手,一步一步去修,然後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我們結合道家經典《道德經》來分析,

    《道德經》主要論述“道”與“德”:“道”不僅是宇宙之道、自然之道,也是個體修行即修道的方法;“德”不是通常以為的道德或德行,而是修道者所應必備的特殊的世界觀、方法論以及為人處世之方法。

    老子的本意,是要教給人修道的方法,德是基礎,道是德的昇華。沒有德的基礎,為人處世、治家、治國,很可能都失敗,就沒有能力去“修道”。所以修“德”是為修道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這可能也是人所共需的;修道者更需要擁有寧靜的心境、超脫的人生,這也缺“德”不可。《道德經》德經部分,在經文中佔了很大部分,這是修道的基礎。

    道德,道德,有德才有道,

    我們本身就有覺悟悟道的自性,君子務本,也就是透過修身,修行,德行圓滿了,道,也就是覺性,自然就開顯了。

    具體怎麼樣去修,儒家主要是從踐行德行入手,道家也有一套修行的理論和方法,佛家更是有一套系統全面的修行方法。由於儒家和道家在傳承中出現了一些斷層,佛家系統的理論和實踐方法的傳承保留的相對完整,也相對圓滿。

  • 7 # 雲端美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是君子之本。如果不務本,你就不是君子。從而把讀書人引導到這條道路——提高自己,管理好家庭,管理好封國(周朝是分封制,封國是諸侯國,與現代國家不一樣),平步天下(一身的本事,到那個國都能謀生謀事業)。那個時代,有本事的人,經常在列國穿梭,並不一定在自己的出生地謀事業。

    孔子在培養公務員,服務於各封國。周天子像個虛君,直屬地盤不大,大部分國土都分封給諸侯國,而且可以繼承,諸侯國可以有自己的軍隊。

    周朝奪取商朝,有的說是隻用了一個月,有的說用了三個月,總之就是時間很短,相當於斬首行動,佔領首都。之後,商朝地方紛紛歸順,被封國封爵位。

    周朝的周天子及其大家族、封國國君、卿大夫、士大夫都是貴族,言論自由,思想自由,按照君子協定做事即周禮。這部分社會精英,創造的諸子百家學問,今天看來也非常有檔次。後來的皇帝集權體制就不行了,皇帝生殺予奪,破壞了社會生態;沒人敢思想,都跟皇帝屁股後頭,等待皇帝聖旨,全國只有一個人的智慧,衰敗是必然的。

    現代世界,人民興趣多樣,追求多樣,選擇做公務員的不多(世界範圍)。人人平等、人人獨立、人人自由這個至高無上價值基礎,帶來一系列觀念、一系列制度,當公務員不能統治人民。主權在民理論的認知使得人民治理即民主成為人類共識。公務員是人民僱用的,完全不同於主權在君的矇昧時代了。

  • 8 # WangWei8

    “君子務本”,本就是根本事物。實際上他出自:《論語學而篇》原文如下:“有子日: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做亂者,未知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翻譯過來就是:“孝順父母,尊敬兄長,卻去故意犯上的很少,不去犯上,而去做亂的,那是沒有的。君子專心從事根本,根本建立,道就有了。孝順父母,尊敬兄長,這就是做人的根本啊!”縱觀儒家理念,無不是始忠貫穿於“忠孝友悌”的思想品德。實際上他與道家的:“尊道貴德”的信仰條約;釋家的“慈悲為懷”的胸懷內涵。是君子務本的基礎,而“百善孝為先”是基礎的基礎,只有懂得感恩,才能達到:“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從而達到“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高度…………。

  • 9 # 晨鐘點燈

    您的這個提問很好,這句話流傳很廣,因人不同,見解自然不同!

    要想解答這個問題,首先要明白何為君子?常言道:人分三六九等,古代莊子把人分為九等:天人、神人、真人、至人、聖人、德人、賢人、君子、小人,君子居其一!

    何為君子?按照五倫,五常,四維,八德,待人接物,處事生活者乃君子也!

    君子務本,何為本?即本心,初心也!

    “本”在《說文解字》中這樣解釋:“木下曰本。從木,一在其下”。樹高千尺不忘根,水流萬里常思源。人生如樹,根深方能葉茂。立身正直,才能高聳入雲。取而成材,可以製造萬方。福祿如水,德澤才能綿長;正本清源,才能財源茂盛通三江。水利萬物而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本者,根源也。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種下善因,必得善果。

    那麼君子務本,就不難理解了,找到君子的初心,找到根就是本!

    那如何做呢?時時處處守住本心,按照君子的標準待人接物就好!

    有人說很難,的確,我們天天都要洗臉洗腳,因為汙染嚴重,臉不洗,衣服不洗,會發臭,那我們多久沒有洗過心了?

    洗洗會更健康!

    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順應自然規律去生活工作!其樂無窮也!

  • 10 # 肖木香學

    “君子務本”,出自於《論語·學而第一》篇,原文為:

    “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

    這句話的重點是“孝弟”,這裡“弟”不是弟弟的意思,而是通“悌”(ti四聲),所謂“孝悌”就是“孝敬父母,友愛兄弟”的意思。

    那麼,這整句的意思就是:一個人如果為人孝敬父母、友愛兄弟,這樣的人喜好犯上的,就很少;如果一個人不喜歡犯上,卻喜歡造反作亂的,還從未有過(這就是君子的根本)。君子致力於找到這個根本,這個根本建立了,為人之“道”就隨之而來了。“孝悌”這個品德,大概就是仁道的根本吧!

    從論語這句話來理解“君子務本”,其意思就是君子要致力於找到自己品德的根本,然後才能具備“仁德”的品質,而到了“仁德”這個層次,就是一種很高的道德規範了,具有很豐富的內涵,諸如敬愛髮妻、忠誠寬恕、克己復禮、謹言慎行等等。古人對“君子德行”的要求十分嚴格,只有這些都做到了,才能被稱為是君子,而“君子”能“務本”之後,才能受人尊重。

    “孝悌”是維繫以血緣為紐帶的父系宗法關係的基本品德,這在孔子看來,就是“仁”的根本,即“君子務本”。

  • 11 # 校園小亦vlog呀

    “君子務本”源於孔子與其弟子的言談集《論語.學而篇》中的“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其中的“本”指的就是做人的基本原則,基本信仰。

    也就是說我們只有把最根本的做人準則,最根本的指導思想確定下來,存於內心用於處世,這樣我們的內心才會建立起一套自我修養的核心。

    那麼我們該如何做才算是“務本”呢?小亦給你提3個標準。

    修身

    “修身”,主要指的是從日常的生活中做起去鍛鍊自己的品德,培養自己的品質。對待每一件事都用積極樂觀的心態去面對,用心愛這個世界。發現別人的優點,從別人身上學習好的東西,取其精華,棄其糟粕。修身養性,把自己的品德變得更加高尚。這是君子務本的第一要點。

    齊家

    做好了“修身”過後,接下來就是“齊家”,這其實是一個逐漸深化的過程。只有把修身做好,“齊家”才會在其基礎上做得更好,因為如果一個人連自己的身上都修不好的話,那麼他是無法去把“齊家”做好的。君子務本,也要求做到把家庭管理好,讓家庭變得溫馨,有愛,一家人其樂融融。這是君子務本的第二要點。

    治國平天下

    治國平天下”其實更是建立在前面兩個務本基礎上,更是一種處於上層建築的管理要求,君子治國不僅對平民百姓生命安全負責之外,更是要有對把國家治理的更加繁榮的決心。這是一個君王,也是一個君子的一種基本治國原則。

    這是君子務本的第二要點。

    總之,務本就是要我們秉著最根本的處事原則做好自己內心中最根本的事情,而做好這些最根本的事情,就要學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基本理論,用於自身,用於實踐,成就君子之道。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出自《禮記·大學》,意思先修養品性,才能管理家庭,治理國家,才能使天下太平。

  • 12 # 三點水981

    “君子務本”,這個本指的是根本。君子務本,講的是做人的根本。

    儒家認為,做人的根本在於“孝悌”,孝就是孝順父母,悌就是敬愛兄弟。孝,是每個人應有的基本道德,也是修身的基本法則。人如能有孝悌之心,就能有仁德之心。人心向善,就能像樹木一樣,生於根、長於根、立於根。所以說,做人貴在務本。

    怎麼樣做才算是務本?其實很簡單,作為兒女,尊重父母,孝順父母,天經地義。作為兄弟姐妹,相互關愛,互相幫助。作為父母,撫育好子女,教育好子女,為國家、為社會培養有用人才。只有這樣,做人的根本才能有所體現。

    孝,是中國自古以來所倡導的人們必須共同遵守的至德。一個人能夠做到“孝悌”,心情自然平和順達,也就不會做出違法亂紀的事情來。國家是由一個個家庭組成的,如果人人孝悌,家家和順,天下自然太平,國家就能長治久安。

    “君子務本”,出自《論語~學而篇第一》:有子曰:“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

    意思是:有子說:“一個人如果孝敬父母,尊愛兄弟,這樣的人,喜歡冒犯上級官員的,少有。不喜歡冒犯上級而喜歡違法亂紀的,從來沒有。君子在孝悌這個根本上下工夫,根本建立好了,人的善良本性之道也就生髮出來了。孝敬父母,尊愛兄長,這其實就是人的根本吧!”

  • 13 # 一二一學堂

    【君子務本】成就一生的核心秘密就在於此君子務本 本立而道生

    在德性和人格里,中國文化強調“君子務本”。一個有德性、有人格的人,應該懂得“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什麼叫“君子務本”?那就是一個人且不要說自己素質有多高,最起碼應該先做好自己的本分。譬如,一個知識分子的本分就是要真讀書,千萬不要照本宣科,要有自己的體會,要能在課堂上傳道授業解惑。

    談孔子的一個態度,叫“君子務本”。大家發現沒發現,我們今天的很多年輕人,實際在做事的時候急功近利,有沒有感覺?做兩天就想有好的收穫,有的人一當官,就想著升官發財,有的人一經商,就想著,好傢伙,大筆的錢,都想成為大富豪。告訴諸位,這一輩子,君子務本。你們看種樹的,我在農村裡,我種過樹,春天挖個坑,種一棵樹,澆上水,種完樹以後,你發現沒有,兩三年,樹葉長得稀稀落落的。為什麼呢?因為樹要紮根,等上三五年以後,根一旦紮下去了,開始枝繁葉茂,開花結果。

    本——本分!

    這是不是種樹的過程?所以,我告訴年輕人,種樹就是工作,我找一份工作,就是你種了一棵樹。所以,開始的時候,我過得多好,我賺多少錢——不要做夢!為什麼?你根還沒有紮下去的時候,你的生活不可能改善,你確實生活在社會底層,因為你的根扎得還很淺。

    所以這個時候,老老實實,不要期待過得很好,賺得到錢,不要。那幹嗎?紮根,紮根是什麼?君子務本,做好本分,兢兢業業,向領導學、向同事學、向市場學,人脈、經驗、智慧、處事的風格,一點一點地積累,待上十年八年以後,當各種條件具備的時候,四個字:水到渠成。所以我告訴諸位,尤其是年輕人的話,一定不要浮躁,一定不要盯著樹上的果實多美麗,花開得多香美,不要,一定往下看,要看樹的根有多深,老老實實把本分做好。一個人無論過得多好、發展得多好,都一定是在本分做好的基礎上水到渠成的。一定要做好本分。這一點非常重要,做人要踏實。這叫君子務本啊,本立而道生。

    自天子以至於庶人,皆以修身為本

    說到這以後呢,我今天就給大家談這麼一個話題。最後我想說一下,我們中國文化它有一個非常大的道理,什麼道理呢?你們有時間讀讀我們“四書五經”裡的《大學》。《大學》講,“自天子以至於庶人,皆以修身為本”。

    就是上至皇帝,下至老百姓,無論做多大的事,他的根都以人格為本。就是一個人,如果他的人格是跟不上的,他的修為是跟不上的,我告訴諸位,他將來無論做什麼事的時候,他的整個地基不紮實、地基不穩,將來最終都很難避免不出事。所以自天子以至庶人,皆以修身為本。

  • 14 # 一葉能知春

    “君子務本”出自《論語·學而篇》。

    “本”字很好理解,木下一橫,象形根本基礎之意。

    “君子務本”,這個本指的是什麼呢?

    那就要我們結合這整段話來說明了,它是由孔子的弟子有若來論述的。

    有子曰:“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

    簡單解釋一下,作為一個人,如能在家孝順父母,兄弟友愛,那麼在工作中去觸犯上級,是很少有的;如果不觸犯上級的人,讓他去擾亂秩序,行忤逆之事,也是沒有的。所以君子只有致力於根本,那麼根扎的深才能立的正,立的正才能有正常的生長,這就是生長之道。所以孝順父母,兄弟友愛,就是做人的根本。

    (這裡講的“道生”引申為大道的話,那麼遵守孝悌也是通往大道的務實之本,只有務實,才能做到虛實轉化,此為道生。)

    所以這裡的本就是指的孝悌,家庭倫理。

    再究竟一下,找我們人的根本之處,我們就要問:我們從哪裡來?在哪裡成長的?

    當然是我們的原生家庭了。由父母生養而成人。有兄弟陪伴而成長,這樣一個原生家庭就是我們成長為人的根本。

    所以能做到孝順父母,兄弟友愛,才是我們務本之本。家庭和諧是我們出外做事的基礎條件。

    試想,一個連父母都不孝敬,兄弟關係都搞不好的人,在社會關係中如何相處?事業如何能做大做強?

    我們常講:不忘本心,不忘初心。這除了做事的初衷以外,我們做人行事的道德基礎不也是孝敬父母,兄弟友愛嗎?所以說“百善孝為先”。

    我們再看《禮記·大學》中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句話的順序,不正是告訴我們,只有從修身、齊家的根本出發,才能達成治國,平天下之志嗎?

    父慈子孝,兄友弟恭,是家庭和諧的基礎,家庭和諧則是出外打拼的後勤保障,試想一個人的家庭不和睦,後院起火,大本營都燒了,工作還能有心幹嗎?前線還能打好仗嗎?

    所以怎樣做才算是務本?想必心中已有答案。

  • 15 # 陶陶陪你研究事兒

    “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代表了儒家的一個核心思想,無論《大學》或是《中庸》都貫穿著本末關係是有本到末,好比一棵大樹,根深方能蒂固,無根之樹很難經歷風雨。

    以這個本指的是自身,本心,而非外物,所有的追求外物而失去自身都是本末倒置,必須說一下本立而道生,這個道和道德經“道可道,非常道”並非一個道,道德經的道指的是萬物規律,是大道,正是這句話中的本,事物有了本才能立。

    後面還有一句,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也,這就在舉例子,對於仁義,孝悌就是根本,我們若追尋仁義,必然要從孝悌這個本開始。我們可以自己繼續擴充套件舉例,如果要經營企業,那麼本就在誠信。治國的根本就在於以民為本,教育的根本在於培養能力思維樹立價值觀,等等。

    怎麼做才算是務本呢,那就需要無論做什麼,立足本源,不要本末倒置,不要形式主義,不要好高騖遠,並且做好本職,致力於根本,根深自然會葉茂!

  • 16 # 昆明自然倉本真普洱

    “君子務本”摘錄於孔子《論語》語錄的第二段。[原文] 有子曰:“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譯文]有子說:“他的為人,孝順父母、敬愛兄長,卻喜歡觸犯上級,這樣的人是很少的。不喜歡觸犯上級,卻喜歡造反作亂的,這種人從來沒有過。君子專心致力於根本的事務,根本建立好了,仁道也就生髮出來(治國做人的原則也就有了)。孝順父母、敬愛兄長,這就是做人的根本啊!”

    排到第二的重要位置,也體現了本語錄的重要性,是孔子教人學為人,即學為仁。是講教育目的,是總綱:孝悌為根本,今天就是德為首。

    一、這個“本”指的是什麼呢?

    這個“本”指孝悌。

    善事父母曰孝,指子女對待父母的正確態度。“孝”是什麼?是回過來還報的愛,是感恩。可指對父母、長輩、上級,伸展到單位、黨、國家。

    善事兄長曰弟,指弟弟對待兄長的正確態度。“弟”是什麼?是兄弟姐妹的友愛,是友情。可指對兄弟、姐妹、朋友,伸展到鄰里、同事、社會其他人。

    如何維持社會的穩定、生存和延續。孔子首先從“家庭”中子女對父母的感情的自覺培育開始。把“人”或“仁”的根“本”建立在日常生活即與家庭成員的情感關係之上。

    二、怎麼樣做才算是務本?

    孝弟為仁之本,“仁”是孔子的一種最高道德的名稱。把“仁”作為治國、做人、處事的標準。仁者,人群相處之大道。人能有孝悌之心,自能有仁心仁道,譬如樹木一般,根本牢固,枝葉就茂盛。

    我認為,作為公民,做好以下三點也就務本了。

    第一,在家孝敬父母、長輩,愛護兄弟姐妹,處好親朋關係,成為好孩子。

    第二,在單位尊重領導、長輩,愛護同事,處好友鄰單位關係,成為好員工。

    第三,在社會愛黨愛祖國,尊老愛幼,按社會公德做人做事,成為好公民。

  • 17 # 無悔研職

    學問這東西,別人說的終究是別人的,自己悟到的才是自己的。我覺得“君子務本”,就是想做君子就要做自己本來要做的事情。 不是君子,那就自便。

    什麼是君子,什麼是本來要做的事?

    古人對君子的定位很高,“君子坐懷不亂”“君子遠小人”,總之,君子是道德高尚的人,是有情操的人。放在當今時代,我認為“有道德、有理想、肯付出”就可以稱得上君子。

    君子要做什麼事呢?繼往聖絕學?開萬世太平?我覺得太遠,對我們普通人來講,如果能夠有積極樂觀的心態,能夠維護家庭和諧穩定,能夠為社會貢獻綿薄之力,就已經是挺高的層次了。

    怎樣做本來要做的事呢?

    我認為,修養身心,做自己原本應該做的事就足夠了。這一般需要經歷三個步驟:具備足夠的能力,付諸實際的行動,收穫意想的果實。

    1.具備足夠的能力。無論想做什麼,“學海無涯苦作舟”永遠是最好的座右銘。不學不足以成才,不學就要走彎路,不學甚至要被時代所淘汰。想要提高自己的能力,最根本的途徑就是學習。向書本學、向老一輩學、向實踐學。我從貧困的農村出來,現在的生活比小時候80%的夥伴都要好,就是因為他們在玩的時候,我在啃書本。

    2.付諸實際的行動。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書讀得再多,感悟的知識越豐富,就越需要在實踐中將其轉化為自己的知識。有沒有這樣的經歷:一句名言,自己看到覺得很好,很用心地背了下來,可是過兩天就忘了,但是如果自己在寫一次文章時再次想起它,並把它用上,很長時間都會印在腦海裡。可見,實踐是將知識轉化為能力非常高效的方法。君子無論做什麼,在想法付諸實際行動,才是最應該做的。

    3.收穫意想的果實。求之而愈不得,不刻意追求往往會得來全不費工夫。對於預期的目標不能總想著怎麼去達到,最應該做的是按照即定計劃執行,往往在你沒有想到的時候便已經得到了。

    綜上,什麼是“君子務本”,我的理解就是:修養自己的身心,盯住自己的目標,付出實際的努力,等待果實自然成熟。

  • 18 # 杜象應

    人們都知道“相由心生”,說明面相由心生意念而改變的,那麼“道由根生”就不會是簡單因心之事,而是存在著根本不變的道理。

    所謂“君子務本”。那麼這個“本”指什麼呢?

    本,一般來說是“根本”的意思,但是“君子務本”出自於《論語.學而篇》中,固此,“本”有特定含義。

    原文:

    有子曰:“其為人之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之者,其為人之與本!

    釋義:有子說一個人在家孝順父母、敬愛兄長,卻會去做犯上的事,就是有、也必定是很少的。一個人不好犯上,卻會去在外作亂,那是更沒有的。所以君子做事,都要從根本做起,根本樹立了,道德便也生成了。孝弟之做事,豈不是為仁的根本嗎!

    顯然,孔子的弟子認為“仁”是根本,即“孝悌”是“本”,這也是儒家思想的重點。他們(她們)認為培養了孝悌的觀念,養成了孝悌的行為習慣,便能產生人道(仁道)。

    那何為“君子務本”,“本”有那幾種?

    關於“務本”,針對孝:《禮記》中說:“孝弟”和“孝悌”是人義中的兩種,然《呂氏春秋》中也提倡孝道,認為“務本貴莫過於孝。”相對於以下三種人來說,君主做到孝,則“名章榮,下服聽,天下譽”;臣子做到孝,則“事君忠,處官廉,臨難死”;百姓做到孝,則“耕芸疾,守戰固,不罷北。”

    既然“君子務本”是對事物的基礎和主體的堅持,那麼“本”有幾種?不同的道就有不同的本。孔子說:“行已有六本焉,然後為君子也。”其是指那六本?即:孝是“立身有義”之本,哀是“喪紀有禮”之本,勇是“戰陣有列”之本,農是“治政有理”之本,嗣是“居國有道”之本,力是“生財有時”之本。

    那麼如何做到“君子務本”呢?

    我們在踐行“君子務本”這句話時,要細析出它的兩個哲理觀點。一是無本即無道生,即意味著無本之木、無源之於水也。二是必須要有主本,不能本末倒置,引起錯亂。《禮記.大學》中言:“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後,則近道矣。”

    另外一個方面也很重要,“務本”對於每個人來說,一切從小事做起,從基礎性工作入手。那些虎頭蛇尾、怕麻煩走捷徑、一步登天的事是不可能的,只有腳踏實地、傾心關注方能務實為本,走向成功。這正如《道德經》所述:“天下大事必作於細。”

    當然,踐行“君子務本”的內容是多方面的,但最起碼要做到個人道德本質上的規範化。人沒有道德,思想就惡化,做事肯定不得人心,避人唾棄。所以啊,端正思想態度,注重個人品行修養。在做事時先確定原則標準,然後才穩步實施。

    總之,“君子務本”是搞好本職工作的理論指導和行動指南,只有認真並對照執行,才能逆水行舟,勇往直前。注重“本”心,不拒細節,後而道生。

  • 19 # 洞鑑

    這個概念都不是一兩句話能說清的,簡單來說,孔子的道是仁,即一種高層次的道德;老子的道是無,即萬物的本源。孔子的仁的涵義很廣,可以說涵蓋一切品德。

    所以說“本立而道生”。

    一、君子務本,“本”是什麼?

    《論語》裡說得很清楚,“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

    “本”就是“孝弟”。

    孝弟是人和親人相處的品德,善良,把它擴大開來,就是朋友、鄰居、同學、同事,再擴大就是陌生人,再擴大就是國家,再擴大就是全世界。對其他人的道德,即是義,信,誠,等等。對國家的道德,即是忠。

    二、君子怎麼樣才算務本

    首先君子要學習,知識淵博,做人低調,做事高調,學問之道在自己做人的根本上,人生的建立,內心的修養。所以“本立而道生”,學問的根本,在培養這個孝悌,孝悌不是教條。換句話說,培養人性光輝的愛,“至愛”“至情”的這一面,所謂“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他說這個是“人”的本。人人致良知,則這個一體之仁道便活生生展示出來。所以,“務本”,就是致良知,本立就是道生,皆為良知體得明白之意。

  • 20 # 詩詞學院

    “君子務本”出自《論語·學而篇》。

    原文如下:“有子曰: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

    為了便於理解,翻譯成白話文:

    有子說:“孝順父母,順從兄長,而喜好觸犯領導,這樣的人是很少見的。不喜好觸犯領導,而喜好造反的人是沒有的。君子專心致力於根本的事務,根本建立了,治國做人的原則也就有了。孝順父母、順從兄長,這就是仁的根本啊!”

    顯然,在原文中“本”,就是指“孝順父母、順從兄長”。

    那麼,在當代社會,對於我們個人來說,“本”是什麼呢?樹立正確的“三觀”(即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是我們做人的根本。

    怎樣樹立正確的三觀呢?

    首先要加強學習。學習文化知識、科技知識,用人類創造的文明成果來武裝自己的頭腦。

    其次要加強修養。既要繼承與發揚中國的傳統文化、傳統美德,又要踐行社會主義新時代的倫理道德。

    第三要明辨是非。要加強唯物辯證法的學習與理解,增強判斷力,不被歪理邪說迷惑。

    只有樹立正確“三觀”,才能明確方向,認清形勢,正確處理各種關係,有所擔當,不斷進取,人生才有意義。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果你處在南宋,你贊成岳飛直搗黃龍府,還是和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