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貴陽小資料
-
2 # 彼岸花207618843
每個人有每個人的習慣,比如我吧,朋友如果說明天去玩去,我有空,就會說:你定時間,我背上包隨時出發。哈哈哈哈哈哈哈!
-
3 # 獨角獸工場
隨著智慧手機的推廣,微信使用者的不斷攀升,我們每個人的社交圈也在不斷擴大,同樣需要花費在社交軟體上的時間也越來越長。以微信為代表的社交軟體所引發的思考和問題也越來越多,實實在在地影響著我們的交流甚至是生活。討論和思考可以一直進行,但真正選擇怎樣利用這些軟體是每個人的權利,不同的心理訴求也許會得出不同的答案。更何況,功能開發出來不就是讓人自由選擇的嗎?
-
4 # 憤怒的老張
設定三天可見,屬於典型的自我感覺良好,在人際交往中缺乏安全感的一類人。
看著她糾結的樣子,我走過去安慰她說,別猜了,她是對所有人都如此的,不僅僅是你。
看看,一個簡單的設定,無端端的打破了人與人之間那點殘留的信任感,開始互相猜忌,你們不覺得無聊嗎?
1、三天可見意味著三天的友誼朋友圈原本就是個熟人社交圈子,朋友們展示自己的近況。你一旦釋出出來,就表示自己已經稽核過了。如果再加一個三天可見,意味著你不想讓人看見三天前的內容。拜託,朋友圈的更新頻率一天不到一條,如此設定意味著,其他人看到的都是同樣的結果:朋友僅展示近三天朋友圈
anyway,建議喜歡如此設定的人,要多一些自信,放下虛無的偽裝,真誠待人。
關注【西西禾說】,聚焦網際網路企業的資料故事,一起玩轉網際網路。
-
5 # 鎂客網
為什麼越來越多人的朋友圈設定了三天可見?這個話題挺煽情的。試想一下當你新加了一個好友,想要透過朋友圈快速瞭解TA,或是你想看看老友近期動態的時候,你可能會心生失落,甚至會有些堵氣:“陌生人之間都能看十天的朋友圈,我跟你好歹是好友關係,你卻只給我留了三天的時間,幾個意思。”
微信推出的這一功能,是基於現實使用者操作資料的考慮。這很容易理解,微信這種 10 億使用者級別產品,正常的思維應該關注大多數的人要求的,而不是在某個功能上取悅 5% 使用者的深度要求。所以,“三天朋友圈可見”,是將部分使用者的需求用功能實現了而已——不用每次再刪了,還能順便光明正大的告訴別人,我沒有遮蔽你哦。
因此,推出這樣的功能自然就是基於大多數使用者的考慮了。
那麼,這些使用者為何會使用“三天內可見”?
3、不想讓別人窺見自己過往生活,保持神秘感。心理學上有個有意思的說法:人們往往對別人的生活感興趣,卻又總是不想讓別人窺見自己的隱私。所以,有些人不想活得太透明,不想把自己徹頭徹尾地交代出去,擔心自己那些不完美的,糟糕的,與你價值觀相悖的東西呈現出來。
以前,我們所有微信好友幾乎都是周邊的親友,但現在,眾多“好友”中可能很多都未曾謀面。微信調查顯示,超過80%的使用者在微信上有過工作行為,其中一線城市57.5%的受訪者使用微信辦公。所以,微信朋友圈已經不是一種簡單的熟人社交工具,而是在向功能型社交工具轉變。
-
6 # 睛睛識百草
不知道為什麼這些人會喜歡設定朋友圈三天可見,我的朋友圈是沒有限制的。朋友圈嘛,既然發出來了,就是應該讓人看的呀,發出來不讓人看到,那你發它幹嘛呢?不想讓人看到你不發就好了!朋友圈三天可見這個功能出現不久,可能有很多朋友覺得新鮮,體驗一下的心理也是有的,還有的可能是工作關係,比如換了新的領導,那麼之前那些讚美之前的領導的朋友圈就不要讓新的領導看到嘛,又比如換了情人,之前那些舊情人的甜蜜就不要讓新情人看到嘛,這個功能還是有實際意義的,只是對我來說沒必要了!
-
7 # 然諾一瞬
可是,有一次,一個並不是怎麼熟的,在服裝店偶爾認識因為某些原因新增的人,突然來和我說,我今天看到你女XXX了。
說實話哪個時候的心情是凌亂的,我從未想過,一個陌生人,也可以如此的瞭解我的生活,想了辦法,我想我知道,這是因為我朋友圈,真的是什麼都發,想要了解我這個人和我的所有生活,只需要加了好友之後,把朋友翻一遍,基本就能知道我是一個什麼樣的人過著什麼樣的生活了。
-
8 # 巧克力羽
還有就是可能有些心情發了就像刪掉,覺得自己當時挺矯情的,但刪掉又覺得捨不得,所以就設定三天可見,最後只能自己看啦,就不會有什麼負擔什麼的。
-
9 # 原創小生張帆
在這個大數懼的時代,怎麼樣保護自己的隱私安全,成了人們倍切關注的問題。人們越來越意識到,自己的個人資訊很容易不經意間洩露而被轉做他用。現在的人們很多已經開始篩選自己的朋友圈,開始選擇不公開,或者選擇好友三天可見。不是誰都能保證自己的朋友圈都是自己可以萬分信任的人,所以,保護自己的資訊保安是第一位的。這個現象很讓人欣喜,這樣下去,那些心懷不軌的人將無所遁形,無空可鑽!!!
-
10 # 捕風捉影捉影
因為人不斷的在成長,昨天做過的事今天就後悔了。
翻開初中的扣扣號,你會看到裡面留著傻逼髮型俗的不行的你。你急急忙忙地刪掉了所有會讓人覺得自己傻逼的動態。
朋友圈也一樣,我們經常會把自己的情緒都表露在朋友圈裡。今天開心發個朋友圈,明天不開心了也發個朋友圈,可是後天又開心了看看昨天的自己發的朋友圈,真是覺得幼稚到不行。而朋友圈會被別人看到,我們開心的時候不想讓別人看到以前脆弱敏感的自己,也不想因為某個朋友圈影響了別人對自己的判斷。比如今天生氣了在朋友圈發了負能量的東西,被人看到了會不會覺得自己是個悲觀的人。有人說有了朋友圈我才能瞭解你,但是我們足夠熟,你從日常生活中就能瞭解我,我們不熟,對不起,我不在乎你瞭解不瞭解我。
-
11 # 鈴嚶嚶嚶
那時候覺得太可怕了,怎麼可以這樣。
還有就是不熟悉的人太多,不喜歡一些看客對我有過多的評價,但是遮蔽又太不禮貌。
-
12 # S瑾涼S
另外,現在的人們越來越不喜歡別人窺探自己的生活,也越來越不喜歡所謂的分享,別人並沒有你想象的那麼關注你的生活,也並沒有你以為的那麼關心你做了什麼,發了什麼,你的愛好你的三觀……既然如此,朋友圈就作為記錄自己生活的方式,作為自己精神世界的一方淨土,留給自己好了。
-
13 # 使用者281388778
我個人覺得可能是有兩種原因。第一種是跟風,當你發現你的朋友裡面越來越多的人都把朋友圈設定為3天可見,這時候跟風效應就起作用了,你或許就會選擇盲目跟從,也把自己的朋友圈設定為3天可見。第二個原因是大家對自己的隱私越來越看重,不想讓別人在朋友圈當中看到些什麼或者是發現些什麼。朋友圈當中可能會有對自己情感的抒發,他們會並不想讓人知道
-
14 # tsubomi88365136
朋友圈有很多工作相關的稱不上朋友但是需要聯絡的人,還有很多前同事。雖然有時也會發一些感悟或者和孩子有關的東西到朋友圈,比如她做的好的手工之類的留作紀念,有時也會發一些旅遊的照片,若干年以後看看還是挺有意思的。出於對家人的保護,也經常看到新聞裡有心人截取了對方的照片和頭像甚至暱稱,騙錢或者做壞事,所以開放三天的朋友圈是較為安全的手段。為什麼有的人這麼願意去翻別人過往的歷史資訊去揣摩對方,朋友圈的存在意義難道不是讓人家知道自己當下的想法和生活狀態以及心情的嗎?!
-
15 # Sandy情緒控159511043
用這個功能並不是因為
有什麼見不得人的東西而是每一個今天都覺得
但我們本人卻是對你永遠可見
希望大家之間的友情不是需要靠
-
16 # 欲洗白衣未有塵
回想一下近日鬧得沸沸揚揚的水滴攝像頭事件,個人隱私在網路面前展露無疑,連最後的遮羞布都會被扯下。我想,這足以說明個人隱私問題的重要性,也足以回答這個問題。
微信朋友圈,是向微信好友展示自己日常生活、分享自己覺得有趣的事物的視窗,對朋友、家人之間的關係,是能夠起到潤滑的作用的。而當我們的微信漸漸用於工作、添加了越來越多僅僅一面之緣甚至都未曾謀面之人的時候,個人隱私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畢竟,不是每個人都喜歡把自己的生活暴露在大眾眼底的。
綜上,最好的辦法就是設定個可見期限——三天、一週。
-
17 # 蔚藍蔚藍的海626
因為比較這幾天的心情是真情實感的,過幾天再看只會覺得像個傻子,哎,而且不同時候人都是多變的,我能理解,因為我喜歡這樣呀,不會太煩,而且還能保持自己的心情。人本來就是複雜的,不需要探究那些問題啦。
-
18 # 揹著牛奶回家
網上一堆人在吐槽朋友圈三天可見~真真傷透了一群“玻璃心”。個人認為三天可見恰恰保護了我們的隱私,偶爾幾次的有感而發,總不想別人抓住這個點來窺探我們的生活!最主要的還是有了神秘感有木有~朋友的接觸不是因為朋友圈的圖片和文字而是坦誠和興趣相投。
-
19 # mumuya360
所謂一日不見如隔三秋,我們每個人會一天天的在變化著。如果你的現狀是平庸的,平凡的,甚至是無能的,那你會不會有嫌棄自己的心理?會不會覺得昨天的自己好慫,而不願意再面對?是不是在心裡堅信明天的自己會更好?朋友圈設定三天可見,其實或多或少是在心底期望,三天前的自己已然揭過,之後的自己會迎來更好的狀態。
-
20 # 浮世清歡1688
因為網路拉近了距離,卻增加了隔閡。
曾幾何時,人們認識新朋友,新夥伴,為了結交夥伴,增進友誼,會說一句“我家在XXX”,閒時來逛逛。來與不來,關係好壞,各自揣度,瞭然於胸。如今科技改變了社交方式,增加了許多便利,於是在各種場合,人們或習慣性或禮貌性的說一句,“嗨,留個微信,長聯絡”。然而很多時候,聊了一段時間,卻發現“人生若只如初見”。
世界上有太多的人,很容易和對方價值觀世界觀人生觀迥異,或許他愛燈紅酒綠,我愛鳥語溪聲。我說山的那邊是夢想,他說他去過,那裡也是山。他尷尬“呵呵”我不明所以熱情洋溢。
看起來距離近了,心卻遠了。
回覆列表
他們的理由很多:
這種人,和別人社交,一般不會掏真心,也就是人們常說的“有點假”。
如果,不是為了逃避,那麼就是生性涼薄刻薄寡恩,這樣的人,最好離得遠遠的,因為他們不會有真正的朋友,大概,他們也不需要朋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