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糖豆愛歷史
-
2 # 武小爍
一言九鼎
戰國時,秦國的軍隊團團包圍了趙國的都城邯鄲,形勢十分危急,
趙國國君孝成王派平原君到楚國去求援。平原打算帶領20名門客
前去完成這項使命,已挑了十九名,尚少一個定不下來。這時,
毛遂自告奮勇提出要去,平原君半信半疑,勉強帶著他一起前往
楚國。
平原君到了楚國後,立即與楚王談及“援趙”之事,談了半天也
毫無結果。這時,毛遂對楚王說:“我們今天來請你派援兵,你
一言不發,可你別忘了,楚國雖然兵多地大,卻連連吃敗仗,連
國都也丟掉了,依我看,楚國比趙國更需要聯合起來抗秦呀!”
毛遂的一席話說得楚王口服心服,立即答應出兵援趙。
平原君回到趙國後感慨地說:“毛先生一至楚,而使楚重於九鼎
大呂。”(九鼎大呂:鍾名,與鼎同為古代國家的寶器。)
成語“一言九鼎”由這個故事而來,形容一句話能起到重大作用。
衣錦還鄉
《南史.卷三八.柳元景列傳》
慶遠字文和,元景弟子也。……霸府建,為從事中郎。武帝受禪,
封重安侯,位散騎常侍,改封雲杜侯。出為雍州刺史,加都督。帝
餞於新亭,謂曰:「卿衣錦還鄉,朕無西顧憂矣。」始武帝為雍州
,慶遠為別駕,謂曰:「昔羊公語劉弘,卿後當居吾處。今相觀亦
復如是。」曾未十年,而慶遠督府,談者以為逾於魏詠之。
劉邦的四面楚歌更動搖了項羽的軍心。將士痛哭。想當初,項羽為
了功秦而痛失了“先破咸陽者為王的良機”。再因“為人不忍”錯
失在鴻門宴上殺劉邦的機會;後因“火燒阿房宮”後想“收其貨寶
婦女而東”。當時,有智者建議他在秦地建都稱王。而項羽面對秦
宮破殘,又思欲東歸,還說:“富貴不歸故鄉,如衣錦夜行,誰知
之者。”此話一針見血的道出了項羽“衣錦還鄉,榮祖耀宗”的觀
念。俗話說得好:“好男兒志在四方”。項羽雖然具備中國古人的
傳統思想,但他又胸懷“稱帝”的大志,在他8年的浴血奮戰中,始
終是個孤獨的悲劇英雄。項羽一方面想當帝王,一方面也想當人人
羨慕的大英雄。並一心想在江東父老鄉親的面前揚名顯威。這些都
成了他難成帝業的“攔路虎”。
風聲鶴唳,草木皆兵
成語釋疑: 唳:鳥鳴。聽到風聲和鶴叫聲,都疑心是追兵。形容人
在驚慌時疑神疑鬼。
成語出處: 《晉書·謝玄傳》:“聞風聲鶴唳,皆以為王師已至。”
成語示例: 狼狽逃竄的匪徒~,嚇得魂不附體。
(其中~代表本詞條:風聲鶴唳,草木皆兵)
成語故事: 西晉末年發生內亂,因為長期的動盪不安,最後西晉不
幸滅亡,琅琊王司馬睿就在建康建立了東晉。當晉朝渡江來到南方,
胡人就霸佔了北方,不過,北方後來被前秦全部佔領,與江南的東
晉對立。
當時前秦的首領叫苻堅,他請漢人王猛當他的宰相,一心要讓國家
變得十分強盛。為了完成統一中國的心願,苻堅就帶著八十萬大軍
攻打南方。晉朝的君臣一聽到訊息都非常害怕,只有丞相謝安十分
鎮定,從容不迫地安排打仗的事情。
就在淝水這個地方,謝安趁前秦軍隊還沒集合好,迅速派兵渡河去
偷襲前秦的軍隊。前秦因此輸得很慘,士兵到處逃命,聽到風聲或
鶴叫的聲音,都以為是晉軍要打來了,非常的害怕。在這場戰役中,
前秦計程車兵傷亡慘重,同時決定了南北日後長期對峙的局面。
為虎作倀
wèi hǔ zuò chāng
〖解釋〗倀:倀鬼,古時傳說被老虎吃掉的人,死後變成倀鬼,專
門引誘人來給老虎吃。替老虎做倀鬼。比喻充當惡人的幫兇。
〖出處〗《太平廣記》卷四百三十:“倀鬼,被虎所食之人也,為
虎前呵道耳。”宋·孫光憲《北夢瑣言逸文》卷四:“凡死於虎,
溺於水之鬼號為倀,須得一人代之。”
火樹銀花?
睿宗是唐代君主中最會享樂的一位皇帝,雖然他只當了三年的皇帝
,但不管什麼佳節,
他總要用很多的物力人力去鋪張一番,供他的遊玩。他每年逢正月
元宵的夜晚,一定紮起二
十丈高的燈樹,點起五萬多盞燈,號為火樹。後來詩人蘇味道就拿
這個做題目,寫了一首
詩,描繪它的情形。他的元夕詩約道:“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
,暗塵隨馬去,明月逐人
詩把當時熱鬧的情況,毫
無隱瞞的描寫出來,好像活躍在我們讀者的眼前。
這句成語是形容燈火盛的地方,望上去好像是火樹銀花的樣子。所
以現在凡是繁盛的都
市,或有盛大的集會在夜間舉行,燈光燦爛,都用這句話去形容它。
天涯海角
韓愈,字退之,是唐代中葉時的偉大文學家。
他二歲時就死了父親,不久他的母親又死去。幼時依靠他哥哥韓會
和嫂嫂鄭夫人過活。
韓會有一個嗣子(愈次兄介之子,出繼與長兄會為嗣)叫老成,排
行十二,所以小名叫十二
郎,年紀此韓愈小一點。後來韓會四十二歲的時候,因宰相元載的
事,貶為韶州刺史,不到幾個月就病死在韶州,這時韓愈只有十一
歲,十二郎也很小。韓愈雖然有三個哥哥(會、
弁、介),都很早離開了人世。這時,繼承祖先後代的,只有韓愈
和他的侄子十二郎兩個
人,零丁孤苦,沒有一天離開過。
韓愈十九歲時自宜城前往京城,以後十年的時間中,只和十二郎見
過三次面。當他正打
算西歸和十二郎永遠生活在一起的時候,不幸十二郎就在這時死去
了。韓愈知道了這訊息,
悲痛欲絕,寫了一篇“祭十二郎文”,叫建中備了一些時下的物品
從老遠的地方去致祭他。
這篇祭文,一字一淚,令人讀來心酸。
祭文中有“一在天之涯,一在地之角。”的句子,後人便把它引伸
成“天涯海角”這句
話,用來比喻極其遙遠的地方。
初出茅廬
劉備三顧茅廬請出諸葛亮並拜為軍師。而關羽、張飛對柴油 以為然。
沒過多久,曹操派大將夏侯敦領十萬大軍打新野,劉備找諸葛亮商議
,諸葛亮說:"怕眾將不聽我令,願借主公印劍一用。"劉備忙將印劍
交給諸葛亮。諸葛亮開始集眾點將。命關羽帶一千人馬埋伏在豫山,
放過敵人先頭部隊,看到起火,迅速出擊。張飛帶一千人馬埋伏在山
谷裡,待起火後,殺向博望城。關平、劉封帶五百人馬,在博望坡後
面分兩路等候,敵軍一到,立刻放火 。又把趙雲從樊城調來當先鋒,
只許敗不許勝。劉備帶一千人馬作後援。關羽忍不住問:"我們都去打
仗,先生幹什麼?"諸葛亮說:"我在城中坐等。"張飛大笑說:"我們
都去拼命,先生你好逍遙!"諸葛亮說:"印劍在此,違令者斬!"關羽
、張飛無話,冷笑著走了。在戰鬥中,各將按諸葛亮吩咐行事,直殺
得曹兵丟盔棄甲。諸葛亮初次用兵,神機妙算,大獲全勝。使關羽、
張飛等佩服得五體投地。
畫餅充飢
三國時候,魏國有個人叫盧毓。他十歲就成了孤兒,兩個哥哥又先後去
世。在兵荒馬亂中,他辛勤努力養活著寡嫂和侄兒,日子過得很艱難。
他的為人和學問受到了人們的稱讚。
後來盧毓做了官。他為官清正,任職三年多,提出了不少好建議,魏明
皇帝很信任他。
那時選拔官吏,一般是憑人推薦,而推薦者往往只推薦有名的人物,這
些名人多數只重清談,不務實際,互相吹捧,因此魏明帝很不滿意。在
選拔中書郎時,魏明帝就下令說:"這次選拔,要由盧毓來推薦。選拔的
人不要只看名聲。名聲就像在地上畫個餅一樣,其實是不能吃的啊!"
"畫餅充飢"的成語就是從這個故事中產生的。現在往往用來比喻用空想來
作自我安慰,或者用來說明虛名是沒有實際用處的。還有個成語"望梅止渴",
意思和它相近。
庖丁解牛
庖丁解牛,後來被莊子拿來形容養生的道理的寓言
實出自《莊子》。即“庖丁解牛”實乃莊子所創之言也
這一天,庖丁被請到文惠君的府上,為其宰殺一頭肉牛。只見他用手按著牛,
用肩靠著牛,用腳踩著牛,用膝蓋抵著牛,動作極其熟練自如。他在將屠刀
刺入牛身時,那種皮肉與筋骨剝離的聲音,與庖丁運刀時的動作互相配合,
顯得是那樣的和諧一致,美妙動人。他那宰牛時的動作就像踏著商湯時代的
樂曲《桑林》起舞一般,而解牛時所發出的聲響也與堯樂《經首》十分合拍。
站在一旁的文惠君不覺看呆了,他禁不住高聲讚歎道:“啊呀,真了不起!
你宰牛的技術怎麼會有這麼高超呢?”
庖丁見問,趕緊放下屠刀,對文惠君說:“我做事比較喜歡探究事物的規律,
因為這比一般的技術技巧要更高一籌。我在剛開始學宰牛時,因為不瞭解牛
的身體構造,眼前所見無非就是一頭頭龐大的牛。等到我有了3 年的宰牛經
歷以後,我對牛的構造就完全瞭解了。我再看牛時,出現在眼前的就不再是
一頭整牛,而是許多可以拆卸下來的零部件了!現在我宰牛多了以後,就只
需用心靈去感觸牛,而不必用眼睛去看它。我知道牛的什麼地方可以下刀,
什麼地方不能。我可以嫻熟自如地按照牛的天然構造,將刀直接刺入其筋骨
相連的空隙之處,利用這些空隙便不會使屠刀受到絲毫損傷。我既然連骨肉
相連的部件都不會去硬碰,更何況大的盤結骨呢?一個技術高明的廚師因為
是用刀割肉,一般需要一年換一把刀;而更多的廚工則是用刀去砍骨頭,所
以他們一個月就要換一把刀。而我的這把刀已經用了19年了,宰殺過的牛不
下千頭,可是刀口還像剛在磨刀石上磨過一樣的鋒利。這是為什麼呢?因為
牛的骨節處有空隙,而刀口又很薄,我用極薄的刀鋒插入牛骨的間隙,自然顯
得寬綽而遊刃有餘了。所以,我這把用了19年的刀還像剛磨過的新刀一樣。盡
管如此,每當我遇到筋骨交錯的地方,也常常感到難以下手,這時就要特別警
惕,瞪大眼睛,動作放慢,用力要輕,等到找到了關鍵部位,一刀下去就能將
牛剖開,使其像泥土一樣攤在地上。宰牛完畢,我提著刀站立起來,環顧四周,
不免感到志得意滿,渾身暢快。然後我就將刀擦拭乾淨,置於刀鞘之中,以備
下次再用。”
文惠君聽了庖丁的這一席話,連連點頭,似有所悟地說:“好啊,我聽了您的
這番金玉良言,還學到了不少修身養性的道理呢!”
這個故事告訴人們:世間萬物都有其固有的規律性,只要你在實踐中做有心人,
不斷摸索,久而久之,熟能生巧,事情就會做得十分漂亮。
智子疑鄰
宋國有一個富人,天下大雨,他家的牆壞了。富人的兒子說:“要是不修築,
一定會有盜賊來偷東西。”鄰居家的老公公也這樣說。晚上富人家果然丟失了
很多東西。結果,那個富人認為自己的兒子聰明,卻懷疑鄰居家的老公公偷了
他家的東西。
寓意是感情親近與疏遠往往會導致認識錯誤
削足適履
出處
《淮南子·說林訓》
故事
春秋時,有一次楚靈王親自率領戰車千乘,雄兵10萬,征伐蔡國。這次出征非常
順利。楚靈王看大功告成,便派自己的弟弟棄疾留守蔡國,全權處理那裡的軍政
要務,然後點齊10萬大軍繼續推進,準備一舉滅掉徐國。楚靈王的這個弟弟棄疾,
不但品質不端,而且野心極大,不甘心僅僅充當蔡國這個小小地方的首腦,常常
為此而悶悶不樂。棄疾手下有個叫朝吳的謀士,這個人非常工於心計,這一天,
他試探道:“現在靈王率軍出征在外,國內一定空虛,你不妨在此時引兵回國,
殺掉靈王的兒子,另立新君,然後由你裁決朝政,將來當上國君還成什麼問題嗎!
”棄疾聽了朝吳的話,引兵返楚國,殺死靈王的兒子,立哥哥的另一個兒子子午
為國君。楚靈王在征討途中聞知國內有變,兒子被弟弟殺死,頓時心寒,想想活
在世上沒有意思,就上吊自殺了。在國內的棄疾知道楚靈王死了,馬上威逼子午
自殺,自立為王,他就是臭名昭著的楚平王。<BR>另一個故事是:晉獻公寵愛驪
姬,對她的話真是言聽計從。騙姬提出要將自己所生的幼子奚齊立為太子,晉獻
公滿口答應,並將原來的太子,自己親生的兒子申生殺害了。驪姬將這兩件事做
完了,但心中還是深感不踏實,因為晉獻公還有重耳和夷吾兩個兒子。此時,這
兩個兒子也都已經成人,領姬覺得這對奚齊將來繼承王位都是極大的威脅,便建
議殺了重耳和夷吾兄弟倆,晉獻公竟欣然同意。但他們的密謀破一位正直的大臣
探聽到,立即轉告了重耳和夷吾,二人聽說後,立即分頭跑到國外避難去了。
像砍去腳指頭去適應鞋的大小一樣(猶削足適履),太不明智了。
古今名言:
☆是故百戰百勝,非善之善者也;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春秋·孫武)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戰國·孟子)
☆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戰國·孟子)
☆用兵之道,攻心為上,攻城為下;心戰為上,兵戰為下。(三國·諸葛亮)
☆勝負兵家之常,善用兵者能因敗為成。(晉·張方)
☆惟有死者方可看到戰爭結束。(希臘·柏拉圖)
☆正義沒有武力是無能;武力沒有正義是暴政。(法國·巴斯卡)
☆兵民是勝利之本。(毛澤東)
☆敵進我退,敵退我追,敵駐我擾,敵疲我打。(毛澤東)
買櫝還珠
春秋時代,楚國有一個商人,專門賣珠寶的,有一次他到齊國去兜售珠寶,為了
生意
好,珠寶暢銷起見,特地用名貴的木料,造成許多小盒子,把盒子雕刻裝飾得非
常精緻美
觀,使盒子會發出一種香味,然後把珠寶裝在盒子裡面。
有一個鄭國人,看見裝寶珠的盒子既精緻又美觀,問明瞭價錢後,就買了一個,
開啟盒
子,把裡面的寶物拿出來,退還給珠寶商。
一鳴驚人
戰國時代,齊國有一個名叫淳于髡的人。他的口才很好,也很會說話。他常常用一些有
趣的隱語,來規勸君主,使君王不但不生氣,而且樂於接受。
當時齊國的威王,本來是一個很有才智的君主,但是,在他即位以後,卻沈迷於酒色,
不管國家大事,每日只知飲酒作樂,而把宜切正事都交給大臣去辦理,自己則不聞不問。
因
此,政治不上軌道,官吏們貪汙失職,再加上各國的諸侯也都趁機來侵犯,使得齊國瀕
臨滅
亡的邊緣。
雖然,齊國的一些愛國之人都很擔心,但是,卻都因為畏懼齊王,所以沒有人趕出來勸
諫。
其實齊威王室一個很聰明的人他很喜歡說些隱語,來表現自己的智慧,雖然他不喜歡聽
別人的勸告,但如果勸告得法的話,他還是會接受的。淳于髡知道這點後,便想了一個
計
策,準備找個機會來勸告齊威王。
有一天,淳于髡見到了齊威王,就對他說:“大王,為陳有一個謎語想請您猜一猜:其
國有汁大鳥,住在大王的宮廷中,已經整整三年了,可是他既不振翅飛翔,也不發生名
叫,
只是毫無目的的蜷夫著,大王您猜,這是一隻什麼鳥呢?”
齊威王本是一個聰明人,亦聽就知道淳于髡是在諷刺自己,向那隻大鳥一樣,身為一國
之尊,卻毫無作為,只知道享樂。而他時再也不是一個昏庸的君王,於是沈吟了一會兒
之後
便毅然的決定要改過,振作起來,做一番轟轟烈烈的是,因此他對淳于髡說:
“嗯,這一隻大鳥,你不知道,它不飛則已,亦非就會衝到天上去,它不鳴則已,一鳴
就會驚動眾人,你慢慢等著瞧吧!”
從此齊威王不在沈迷於飲酒作樂,而開始整頓國正。首先他召見全國的官吏,盡忠負責
的,就給予獎勵;而那些腐敗無能的,則加以懲罰。結果全國上下,很快就振作起來,
到處
充滿蓬勃的朝氣。
另一方面他也著手整頓軍事,強大武力,奠定國家的威望。各國諸侯聽到這個訊息以後
都很震驚,不但不敢再來侵犯,甚至還把原先侵佔的土地,都歸還給齊國。
齊威王的這一番作為,真可謂是“一鳴驚人”呀!
所以後來的人便把“一鳴驚人”這句成語用來比喻一個人如有不平凡的才能,只要他能
好好的運用,一旦發揮出來,往往有驚人的作為。
狐假虎威
戰國時代,當楚國最強盛的時候,楚宣王曾為了當時北方各國,都懼怕他的手下大將昭
奚恤,而感到奇怪。因此他便問朝中大臣,這究竟是為什麼。
當時,有一位名叫江乙的大臣,便向他敘述了下面這段故事:
“從前在某個山洞中有一隻老虎,因為肚子餓了,便跑到外面尋覓食物。當他走到一片
茂密的森林時,忽然看到前面有隻狐狸正在散步。他覺得這正是個千載難逢的好機會,於
是,便一躍身撲過去,毫不費力的將他擒過來。
可是當它張開嘴巴,正準備把那隻狐狸吃進肚子裡的時候,狡黠的狐狸突然說話了:
‘哼!你不要以為自己是百獸之王,便敢將我吞食掉;你要知道,天地已經命令我為王中之
王,無論誰吃了我,都將遭到天地極嚴厲的制裁與懲罰。’老虎聽了狐狸的話,半信半疑,
可是,當它斜過頭去,看到狐狸那副傲慢鎮定的樣子,心裡不覺一驚。原先那股囂張的氣焰
和盛氣凌人的態勢,竟不知何時已經消失了大半。雖然如此,他心中仍然在想:我因為是百
獸之王,所以天底下任何野獸見了我都會害怕。而他,竟然是奉天帝之命來統治我們的!
這時,狐狸見老虎遲疑著不敢吃它,知道他對自己的那一番說詞已經有幾分相信了,於
是便更加神氣十足的挺起胸膛,然後指著老虎的鼻子說:‘怎麼,難道你不相信我說的話
嗎?那麼你現在就跟我來,走在我後面,看看所有野獸見了我,是不是都嚇的魂不附體,抱
頭鼠竄。’老虎覺得這個主意不錯,便照著去做了。
於是,狐狸就大模大樣的在前面開路,而老虎則小心翼翼的在後面跟著。他們走沒多
久,就隱約看見森林的深處,有許多小動物正在那兒爭相覓食,但是當它們發現走在狐狸後
面的老虎時,不禁大驚失色,狂奔四散。
這時,狐狸很得意的掉過頭去看看老虎。老虎目睹這種情形,不禁也有一些心驚膽戰,
但他並不知到野獸怕的是自己,而以為他們真是怕狐狸呢!
狡狐之計是得逞了,可是他的威勢完全是因為假借老虎,才能平著一時有利的形勢去威
脅群獸而那可憐的老虎被人愚弄了,自己還不自知呢!
因此,北方人民之所以畏懼昭奚恤,完全是因為大王的兵全掌握在他的手裡,那也就是
說,他們畏懼的其實是大王的權勢呀!”
從上面這個故事,我們可以知道,凡是藉著權威的勢力欺壓別人,或藉著職務上的權力
作威作福的,都可以用“狐假虎威”來形容。
上下其手
春秋楚襄王二十六年。楚國出兵侵略鄭國。以當時楚國那麼強大,弱小的鄭國,實在沒
有能力抵抗的,結果,鄭國遭遇到戰敗的厄運,連鄭王頡也被楚將穿封戌俘虜了。戰事結束
後,楚軍中有楚王弟公子圍,想冒認俘獲鄭頡的功勞,說鄭王頡是由他俘獲的,於是穿封戌
和公子圍二人便發生爭執,彼此都不肯讓步,一時沒有辦法解決得來。後來,他們便請伯犁
作公正人,判定這是誰的功勞。
伯州犁的解紛辦法本是很公正的,他主張要知道這是誰的功勞,最好是問問被俘的鄭
王。於是命人帶了鄭王頡來,伯州犁便向他說明原委,接著手伸二指,用上手指代表楚王弟
公子圍,用下手指代表楚將穿封戌,然後問他是被誰俘獲的。鄭王頡因被穿封戌俘虜,很是
恨他,便指著上手指,表示是被公子圍所俘虜。於是,伯州犁便判定這是公子圍的功勞。
“上下其手”這句成語便是出於這個故事;是表示玩法作弊,顛倒是非的意思。
在現在的社會中,這種情形是常常會發生的:譬如有人做了不法的事情,知道罪有應
得,難逃被懲處的厄運;於是暗地裡進行賄賂,或請託親友奔走求情,求予包庇,結果大事
化小,小事化無,仍得消遙法外。像這種參與其事的人,從中枉法舞弊,便可以說是:“上
下其手”了。
杞人憂天
從前在杞國,有一個膽子很小,而且有點神經質的人,他常會想到一些奇怪的問題,而
讓人覺得莫名其妙。
有一天,他吃過晚飯以後,拿了一把大蒲扇,坐在門前程量,並且自言自語的說:
“假如有一天,天塌了下來,那該怎麼辦呢?我們豈不是無路可逃,而將活活地被壓
死,這不就太冤枉了嗎?”
從此以後,他幾乎每天為這個問題發愁、煩惱,朋友見他終日精神恍惚,臉色憔悴,都
很替他擔心,但是,當大家知道原因後,都跑來勸他說:
“老兄啊!你何必為這件事自尋煩惱呢?天空怎麼會塌下來呢?在說即使真的塌下來,
那也不是你一個人憂慮發愁就可以解決的啊,想開點吧!”
可是,無論人家怎麼說,他都不相信,仍然時常為這個不必要的問題擔憂。
後來的人就根據上面這個故事,引伸成“杞人憂天”這句成語,它的主要意義在喚醒人
們不要為一些不切實際的事情而憂愁。它與“庸人自擾”的意義大致相同。
一暴十寒
戰國時代,百家爭鳴,遊說之風,十分盛行。一般遊說之士,不但有高深的學問、豐富
的知識,尤其是以有深刻生動的比喻,來諷勸執政者,最為凸出。孟子也是當時的一個
著名辯士,在“孟子”的“告子”上篇中有這樣一段記載:
孟子對齊王的昏庸,作事沒有堅持性、輕信奸佞讒言很不滿,便不客氣的對他說:“王
也太不明智了,天下雖有生命力很強的生物,可是你把它在陽光下曬了一天,卻放在陰
寒的地方凍了它十天,它那裡還活著成呢!我跟王在一起的時間是很短的,王即使有了
一點從善的決心,可是我一離開你,那些奸臣又來哄騙你,你又會聽信他們的話,叫我
怎麼辦呢?”按著,他使打了一個生動的比喻:“下棋看起來是件小事,但假使你不專
心致志,也同樣學不好,下不贏,奕秋是全國最善下棋的能手,他教了兩個徒弟,其中
一個專心致志,處處聽奕秋的指導;另一個卻老是怕著有大天鵝飛來,準備用箭射鵝。
兩個徒弟是一個師傅教的,一起學的,然而後者的成績卻差得很遠。這不是他們的智力
有什麼區別,而是專心的程度不一樣啊;”這是一個很有教學意義的故事,我們要學習
一樣東西、做好一件事情,是非專心致志、下苦功夫不可的。若是今天做一些,把它丟
下了,隔天十天再去做,那麼事情怎樣做得好呢?求學、做事的能否成功,這也是個決
定因素之一,故後來的人便將孟子所說的“一日暴之,十日寒之”精簡成“一暴十寒”
一句成語,用來比喻修學、做事沒有恆心,作輟無常的一種說法。例如一位同學,對於
求學很是隨便,學習的時間少,荒廢的時間多,我們便說:他這種一曝十寒的作法,那
裡能學到什麼東西呢?
三人成虎
戰國時代,互相攻伐,為了使大家真正能遵守信約,國與國之間通常都將太子交給對方作
為人質。“戰國策”:“魏策”有這樣一段記載:
魏國大臣龐蔥,將要陪魏太子到趙國去作人質,臨行前對魏王說:
“現在有個一人來說街市上出現了老虎,大王可相信嗎?”
魏王道:“我不相信。”
龐蔥說:“如果有第二個人說街市上出現了老虎,大王可相信嗎?”
魏王道:“我有些將信將疑了。”
龐蔥又說:“如果有第三個人說街市上出現了老虎,大王相信嗎?”
魏王道:“我當然會相信。”
龐蔥就說:“街市上不會有老虎,這是很明顯的事,可是經過三個人一說,好像真的有了老
虎了。現在趙國國都邯鄲離魏國國都大梁,比這裡的街市遠了許多,議論我的人又不止三個。
希望大王明察才好。”
魏王道:“一切我自己知道。”
龐蔥陪太子回國,魏王果然沒有再召見也了。
市是人口集中的地方,當然不會有老虎。說市上有虎,顯然是造謠、欺騙,但許多人這樣
說了,如果不是從事物真相上看問題,也往往會信以為真的。
這故事本來是諷刺魏惠王無知的,但後世人引伸這故事成為“三人成虎”這句成語,乃是借來
比喻有時謠言可以掩蓋真相的意思。例如:判斷一件事情的真偽,必須經過細心考察和思考
,不能道聽途說。否則“三人成虎”,有時會誤把謠言當成真實的。
-
3 # 爆漿漁樵
英雄伍子胥的千秋罵名。
伍子胥本是楚國人。他的父親和兄弟都是被楚平王殺害。他為了報仇投靠吳國,憑藉他戰略家超凡的眼光和政治家卓越的膽識,他帶領吳國讓強楚幾乎滅亡。所以,他被傳頌成了使吳稱霸江湖的一代智謀英雄。可是,他帶兵攻入郢都後,知道楚平王已死,他掘平王鞭其屍,留下了足已抵消他一世功名的三百鞭。而最後,他也成了吳王夫差劍下的冤魂。“必樹吾墓上以梓,令可以為器;而挾吾眼懸吳東門之上,以觀越冠之反入吳門也
”發出這種感嘆的伍子胥才真正成了英雄。
-
4 # 大漠寒煙
相傳金聖嘆在臨死前的一個晚上,批書成癮的他還去找老和尚要佛經來批註。
老和尚有意消遣他,開玩笑說,我出一個對子,要是你能對上,我就借佛經給你。
金聖嘆一向自負,當即應允了。但老和尚卻給他出了個難題,聽到外邊傳來打更的梆子聲,就隨意出了句上聯:夜半二更半。
金聖嘆苦思冥想很久都沒想出合適的下聯,就此別過。
到了上刑場前,金聖嘆還是想著這個問題。他問徒弟今天是幾月初幾,好讓自己知道個死期。
徒弟告訴他是八月十五中秋節。
金聖嘆聽了後腦中靈光一閃,想出了下聯“中秋八月半”。並立馬讓人去告訴老和尚。可惜的是,從此以後他再也不能為佛經批註了。
-
5 # 記憶
許汜和劉備共同坐在荊州牧劉表的宴會上,劉表和劉備談論天下的人,許汜說:陳登是江湖草莽,行為粗魯。
劉備問劉表許汜說得對嗎?劉表回答道:想說不對,但許汜是名人,不會說虛言;想說對,陳登在天下的名氣很大,也不妥。
劉備又問許汜說陳登粗魯的依據。
許汜回答道:曾經在禍亂之中路過下邳,去見陳登;陳登絲毫沒有主人接見客人的意思,很久不和我說話,卻自己睡在大床上,讓作為客人的我在床前坐著。
劉備說:你有國士的名頭,現在天下大亂,皇帝都失去了安全居住的地方,需要你擔憂國家前途,拯救亂世,但你卻索求房屋土地,沒有可以採納的諫言。這是陳登忌諱的,又怎麼會和你說話呢?
宋代辛棄疾以此典故寫出:求田問舍,怕應羞見,劉郎才氣。
-
6 # 老韓35499
經典歷史故事多,不知君指何說?
鐵杵磨針煉志,鑿壁偷光求學。孟母三遷為子,岳母刺字勸忠。臥冰求鯉盡孝,懸樑刺骨求知。伯夷叔齊示節,遊說六國為和。……略述朦懂幾例,因為尚在影響我。如有不當請友諒,因為時代更過。
-
7 # 劉尚卿
數不勝數,說幾個經典的。鴻門宴.破斧沉舟.四面楚歌,杯酒釋兵權.挾天子以令諸侯.劉備召親,賠了夫人又折兵.隆中對.七擒孟護..草船借箭.火燒赤壁.空城計.四渡赤水,西安事變.抗美援朝.等等.見笑了,
-
8 # 菠蘿密多密
邯鄲是成語故鄉,我簡單說幾個經典,有負荊請罪、毛遂自薦、邯鄲學步、完璧歸趙、回車廂、胡服騎射、等等……。很多很多
-
9 # 以頭搶地者
明朝大文學家解縉,小時候家境貧寒,家對面住了一個財主,財主家的院子裡種有許多的竹子,隔著院牆就可以清晰的看到,有一次,時值過年,解縉在自家門上貼了一幅對聯,上面寫到: 門對千棵竹 家藏萬卷書。 財主看到後非常生氣,心想我堂堂一個有錢的大財主都不敢說家裡買得起萬卷書,你一個窮人家庭居然如此狂妄。於是他命下人將竹子砍掉一截。 解縉幾天後發現,探出牆頭的竹子都不見了,瞭解後才知道財主因為看了他的對聯,故意砍掉了竹子,心中暗暗好笑,便提筆在對聯後面各加了一個字,貼在了原對聯的下面: 門對千棵竹短 家藏萬卷書長, 財主再次經過解縉門前時,看到對聯氣得半死,乾脆命人把竹子連根挖出,丟擲府外,心想現在我院子裡都沒有竹子了,我看你換不換掉對聯, 解縉看著滿街的竹子,不慌不忙回到家中,又在對聯下方再加了兩個字: 門對千棵竹短無 家藏萬卷書長有,財主這下沒轍了。
-
10 # 綠水青山156582552
《曾國藩誡子書》有一句話,“能慎獨,則內省不疚,可以對天地質鬼神。”
有一則寓言是這麼講述的:
一天,一隻大螃蟹正帶著一群小螃蟹操練。大螃蟹忽然發現,小傢伙們動作極不規範,便大喊到:“你們不要橫爬,要直著走。”小傢伙聽完,個個委屈的垂下了頭。這時,一隻老螃蟹爬過來對大螃蟹說:你知道為什麼他們做得不好嗎?因為你自己的動作就是錯的。
曾國藩說,欲正人先正己,“以己所向,轉移習俗”。他恨官氣,率先撤掉官府排場,禁止部下迎來送往,恨惰性,自己早起。
曾一生就是在這樣日日嚴於律己中度過的,他對自我的反省和批評嚴厲而苛刻。
古人如此,現代的我們,可能在自省的方式,內容上不一樣,但共同的是:我們要有善於和勇於自省的精神和習慣。不僅曾國藩提倡”自省”,兩千年前《論語》中己提到“吾日三省吾身”。
因此,我們要學會思考,反省。做人民公僕學會自省,普通百姓也應學會自省。只有全國人民萬眾一心,祖國才會繁榮昌盛。
-
11 # smile殘陽
我就答一個大家都知道的經典故事吧!――在商朝末年,紂王殘暴不仁、荒淫無度,百姓民不聊生、生活十分艱苦。
不過在另一邊,渭河境內百姓卻是一片平和繁榮之像。只見有一個年近八十的白髮老者整天坐在河邊釣魚。奇怪的是老者所使用的魚鉤與別人不同,他的魚鉤是直的,眾人見狀紛紛嘲笑白髮老者“直的魚鉤怎麼可能吊上魚呢?”老者笑了笑說到“只要魚兒願意,自然會上鉤。”幾年過去了,這件事情傳到了管轄渭河一帶的姬昌耳朵裡。姬昌胸懷大志,深受百姓愛戴,便覺得這位釣魚的老者定是位不凡之人,便決定把老者請回幫助自己推倒紂王,給百姓一個安寧的天下!“撲通一聲”白髮老者微微一笑“魚兒上鉤了,看來時機成熟了”。就這樣,姬昌和兒子姬發在白髮老者的幫助下建立了周朝。後來為了表示對白髮老者的尊敬,姬昌封他為太公。也就有了後來(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鉤)的故事。
-
12 # 手遊本遊
相信自己,是成為將軍的第一部
俗話說上陣父子兵,戰國時期,一位父親帶著兒子一起去戰場上廝殺。
過了一段時間,父親已做了將軍,兒子還只是馬前卒。又一陣號角吹響,戰鼓雷鳴了,父親莊嚴地托起一個箭囊,其中插著一隻箭。父親鄭重對兒子說:“這是家襲寶箭,配帶身邊,力量無窮,但千萬不可抽出來。”
那是一個極其精美的箭囊,厚牛皮打製,鑲著幽幽泛光的銅邊兒,再看露出的箭尾 。一眼便能認定用上等的孔雀羽毛製作。兒子喜上眉梢,貪婪地推想箭桿、箭頭的模樣 ,耳旁彷彿嗖嗖地箭聲掠過,敵方的主帥應聲折馬而斃.
果然,配帶寶箭的兒子英勇非凡,所向披靡。當鳴金收兵的號角吹響時,兒子再也 禁不住得勝的豪氣,完全背棄了父親的叮囑,強烈的慾望驅趕著他呼一聲就拔出寶箭, 試圖看個究竟。驟然間他驚呆了。
一隻斷箭,箭囊裡裝著一隻折斷的箭。
我一直揹著只斷箭打仗呢!兒子嚇出了一身冷汗。
彷彿頃刻間失去支柱的房子,轟然意志坍塌了。 結果不言自明,兒子慘死於亂軍之中。 拂開蒙蒙的硝煙,父親揀起那柄斷箭,沉重地啐一口道:“不相信自己的意志,永遠也做不成將軍。”
把勝敗寄託?一隻寶箭上,多麼愚蠢,而當一個人把生命的核心與把柄交給別人, 又多麼危險!比如把希望寄託在兒女身上;把幸福寄託在丈夫身上;把生活保障寄託在單位身上……
換而言之,一切還是要依靠自己,自強則強。
希望喜歡網文故事的朋友可以點一波關注哦。
回覆列表
古時有一個來自北方燕國壽陵的一個青年,下決心要去趙國的京都邯鄲.聽說那裡無論男女老少走路姿態都很好看,就來到這裡學走路.
一開始他就在大街上看著別人走,總結出了一幾條.就開始走路,但是總是不像.後來他想到可能是因為自己本身固有的壽陵人走路的步法.還沒有廢除掉,所以他就讓自己假設從來不會走路,故意摔倒再爬起來學習邯鄲人走路,手怎麼擺,腳怎樣邁,學的十分吃力.
如此學習了好幾個月,不但沒有學會邯鄲人走路,而且把自己原來的走路步法也忘的一乾二淨了.不得不爬回壽陵老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