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陪我到天亮333
-
2 # 大山裡的幼稚鬼
這不現實,只有最愚蠢的戰略家才會把侵略的目光放在隔著偌大個太平洋的美利堅合眾國身上。
島國日本根本不具備投放大量陸軍抵達美國西海岸作戰的能力儘管美國在二戰初期一直奉行“孤立主義”,但美國在軍事方面並非毫無準備。1933年,6月,美國總統羅斯福從公共工程局專款中撥出23800萬美元,建造總計12萬噸的32艘艦艇,這是美國自1919年以來最龐大的一項海軍建設計劃。
到了1934年,羅斯福全力支援文森——特拉梅爾法案,計劃使美國海軍力量在1942年達到1922年和1930年限制海軍軍備條約所允許的最高水平。
雖然由於孤立主義的強烈反對,羅斯福修改中立法沒有成功,但一直向國會提出各種計劃和方案,實行擴軍備戰,以加強國防。
到了1938年,國會對總統的建議迅速透過並立法,即文森海軍擴充法。該法案規定,美國在十年內(1938-1948),用11億5600萬美元建造115萬7480噸位的艦艇,其中包括未超齡戰列艦18艘,巡洋艦45艘,驅逐艦150艘,潛水艇56艘,航空母艦8艘,海軍飛機3000架。這是最初美國用來保衛兩洋所準備建設的一支強大海軍。
慕尼黑會議後,羅斯福政府加緊擴軍備戰,1938年9月,美國成立國防委員會,1939年1月5號,羅斯福要求國會批准追加14億美元的國防預算,用來加強防空力量。
由此可見,二戰還沒有爆發,以及剛剛爆發初期,美國已經在擴軍的道路上,時刻準備著參戰。
再看美日之間戰前的工業水平,1937年時,美國在世界工業中的比重是36.2%,居世界第一,日本為3.5%居世界第五,雙方之間的差距達到了10倍之多,1940年左右,美國鋼鐵產量為6076萬噸,日本當時已經接近峰值,但也不過686萬噸,只有美國的十分之一,如果美國開足火力生產艦艇、飛機、大炮,那麼工業馬達的能力比日本要強勁得多得多。
從工業技術上看,日本工業底蘊不足的劣勢也非常明顯,是當時幾大工業強國中最薄弱的,以工業生產中最重要的機床為例,日本的機床為傳統機床,雖然能生產航母和各種軍艦,但生產熟讀緩慢,且生產質量比不上英美。從工業結構上看,日本缺乏完整的工業鏈,基礎工業不夠發達,重工業在日本的工業結構中佔比偏小,因為缺乏完整工業鏈以及重工業不發達,所以日本的工業生產對外依存度很高,很多零部件和裝置嚴重依賴進口。當時日本的工業實力和水平僅僅處於二流靠前,比法國也強不了多少。
更為重要的是,日本資源匱乏,資源嚴重依賴進口,到二戰後期,由於缺乏原材料,日本的工業大部分已經無法開工,飛機和軍艦隻能窩在家裡。
倘若二戰爆發之後,日軍把首要目標定位世界第一工業強國美國,那麼不好意思,日軍估計連家門口都打不出去,至多在太平洋上跟美國打打海戰。
可這又有什麼用!日本根本沒有足夠的工業原材料,甚至連開動艦艇、飛機的石油都是依賴進口,一旦美國切斷了日本的原材料進口途徑,那麼,日本的艦艇連海都出不去,飛機也同樣上不了天。難道忠於天皇計程車兵們,遊過太平洋去打美國的麼?
日本選擇朝鮮——中國——東南亞的戰略目標,其實都是立足以其島國的現實考量,畢竟這三個地區都沒有能夠威脅到日本海軍的存在,甚至可以說這三個地區就沒啥海軍,日本陸軍可以在海軍的配合下,輕而易舉入侵,十分迅速地佔領城市,從而以當地的人口,資源,工業基礎為其輸血。
日本一開始就挑戰世界第一工業強國,這種可能性只存在題主的幻想當中,再瘋狂的戰爭分子也不可能首先要打擊的目標就是隔著重洋的地球另一邊的國家,這麼做需要多少資源的消耗,是日本一個島國能承受得住的麼?
再者,任何戰爭,包括侵略戰爭,首先要解決的問題是獲取更多的實際經濟利益,支撐其將戰爭擴大化和繼續化,一開始選擇美國,顯然就是拿海軍賭博,輸了連著本土徹底完蛋,但贏了也基本殘廢,根本不可能立即投放兵力入侵美國本土的。
-
3 # 坤哥自媒體Vlog
這個問題估計在日本人最為瘋狂,最為猖獗那時候,也人沒想過這個問題吧。因為對比美國與日本的差距,哪怕是瘋狂的已接近失智的日本人也應該知道,在進攻中國之前就專一對付美國,是典型的廁所打燈籠——找死。
1941年12月7日清晨,日本聯合艦隊偷襲美國珍珠港,350餘架日本飛機對於位於夏威夷的美國軍港珍珠港進行了大規模空襲。日本偷襲珍珠港事件造成了美國4艘戰列艦和兩艘驅逐艦沉沒,188架飛機被炸燬,2400多名美國人喪生。珍珠港事件爆發之後,受到巨大震撼的美國對日本宣戰,太平洋戰爭正式爆發。
美國被捲入戰爭之後,倚仗自己雄厚的工業實力,在太平洋戰場上將日本打得節節敗退。日本曾經不可一世的海軍艦隊也徹底被消滅。那麼,如果美日本不是拖到了1941年才對美國發動進攻,而是二戰之前,就集結全力對美國發動戰爭日本是否會有勝算呢?
但很簡單,二戰前,後無論何時何地,無論日本發動的襲擊有多麼的突然,日本獲勝的可能性都是0。不過,不同的時間選擇的結果還是有不同的,這個區別就在於,日本到底能夠堅持時間有多久。
1939年9月1日,在希特勒的命令下,納粹德國軍隊發動了對波蘭的閃擊,第二次世界大戰正式爆發。那麼此時,同為法西斯的日本在幹嘛呢?日本正在全面侵華,並與中國打的如火如荼。早在1937年7月7日,就發動了全面侵華戰爭的日寇,依仗裝備精良、悍不畏死的軍隊接連對中國發動了全面進攻。
日寇先後取得了淞滬會戰、徐州會戰、太原會戰、武漢會戰等多場大規模戰役的勝利,中國、華北、華中、華南大部精華地區淪陷,國民政府也被迫前往了位於西南的重慶。
與此同時,由於其國內貧瘠的資源所限,一直叫囂著以戰養戰的日寇,也從未放鬆對於中國佔領區的搜刮和剝削。那麼,珍珠港事件之前的日本和發動全面侵華戰爭之前的日本,哪一個國力更強大呢?
1941年12月份時,據日本發動全面侵華戰爭已經5年之久,而距離日本發動九一八事變已經超過了10年。那麼,什麼時候是日本實力最強大的時刻呢?按照題主的假設,日本將有三個時間段可對美國發動進攻,一個是九一八事變之前,一個是全面抗戰爆發之前,一個就是真實歷史上的珍珠港事件爆發之時。
如果日本在九一八事變爆發之前,發動對美國的進攻。日本的結果會如何呢?當然是被美國,迅速擊敗,所用的時間,也要比太平洋戰爭時間更短。1931年,九一八事變爆發之前,日本正在經歷波及全球的經濟大蕭條,這次金融危機規模之大,影響之深,是人類歷史上前所未有的。
本來就在列強之中吊車尾的日本承受經濟危機的能力就很弱,再加上日本國內貧乏的資源所限,如果此時日本不顧一切的發動對美國的進攻,日本艦隊能不能夠到美國都很難說。
因為,美國無與倫比的地理優勢決定了,日本如果想發動對美國的進攻,必須橫跨整個浩瀚的太平洋。而由於經濟危機此時的日本,正處於資源匱乏、經濟困頓之時,日本此時的燃油儲備和軍費,都未必夠龐大的遠征艦隊到達美國本土,更遑論對美國發動進攻了。
如果在1937年全面抗戰爆發之前,發動對美國的進攻呢?其實這個時間段選的還是不錯的,在付出微小的代價,吞併了中國東北地區之後,日本可以說一口吃成了胖子。土地肥沃,面積遼闊、礦產資源豐富的東北地區,為日本提供了本土匱乏的幾乎所有資源。也正是有了東北地區,日本才完成了其所謂以戰養戰的計劃,日本的國力也因此有了巨大的發展。
而在全面抗戰爆發之後,雖然日本軍隊接連取得勝利,也佔據了大半個中國。但是,由於民國時期中國的工業幾乎為0,國內也尚未發現日本所最需要的石油,因此,雖然日本佔據了中國的大半個精華地區。但是,除了糧食和部分礦產資源之外,真正急需的各類工業生產能力和石油,日寇在中國幾乎一無所獲。
而為了維持龐大的軍費開支和戰爭消耗,日本國內不得不勒緊褲腰帶,即便如此,日本的經濟依然瀕臨崩潰。因此,日本發動全面侵華戰爭之後,雖然看似取得了節節勝利,但是,這其實是個虧本買賣,日本的國力也因消耗大於補充,而走上了下坡路。
所以,如果在1937年日本發動對美國的進攻,此時美國國內只有幾十萬毫無戰爭經驗、也無戰爭準備的軍隊,美國的海軍艦隊也遠不如1941年時那般強大。因此,如果在1937年日本不顧一切發動對美國的進攻,靠著此時日本軍隊的實力,日本是有可能佔領夏威夷甚至登陸美國西岸的。
但是,日本的進攻也到此為止,因為,橫跨整個太平洋對遠征日軍進行補充,顯然大大超過了日本的能力和國力。再加上一旦被激怒的美國,發動了國內龐大的工業實力,登陸美國的日軍不過是送菜而已,很快會被美國的反攻徹底消滅。
當然,夏威夷及本土西岸遭到破壞之後,美國沒有了反攻日本最適宜的基地,對於太平洋戰爭,勢必會比歷史上的時間更久,也更艱苦。不過,這也是日本所能達到的極限罷了,日本的戰敗依然毫無懸念。
-
4 # 西餐劉顯琨
可以說,如果那樣,勝算等於0
從1939年9月1日二戰開始算起,此時日本氣焰正盛,南昌,汕頭等地相繼淪陷。此時正是日本人勢如破竹之際。
但是也要明確一點,此時的美國也不是軟柿子。
雖然美國剛剛經歷了從1929年到1939年的大蕭條時期,但是由於羅斯福新政的實行,使得美國經濟有所回暖,經濟根基也基本未傷。
所以,美國依然是世界第一經濟強國。
加之日本在中國雖然節節勝利,但是其本質上,攻打中國大陸是“賠本買賣”。
日本需要拿出的軍費,遠遠高於戰爭所帶來的收入,“以戰養戰”之思維,在中國戰場是行不通的。
這樣就導致,日本與美國的國力差距越來越大,而且日本也沒有石油資源主動權,都要依賴進口。此時日本也沒有佔據東南亞。
所以由此得出結論,1939年,如果與美國開戰,那樣只會敗得更快,輸得更慘。
-
5 # 中心的中木
世界近代史上,日本任意期間和美國打仗都沒有取勝的可能
戰爭爆發不單單需要武器裝備,軍隊多少,軍隊士氣等等,更需要的是這個國家的經濟總量,工業,科技非常重要,還有一個國家的礦產資源,石油,橡膠等等。
美國在1900年開始工業發展已經走在世界前列美國在1900年到二戰期間工業飛速發展,應該說比明治維新的日本早很多年,而且比日本發達,礦場資源豐富,日本在1900年開始靠侵略中國,攫取大量資源,為日後日本帝國主義侵略,擴張,打下堅實基礎,綜合以上資料,日本在任何期間和美國交戰必敗,只是時間上的問題。
-
6 # 瀟灑1993
個人覺得從1937年日本單幹美國,不出6個月就可以佔領美國。美國只有3個點強於日本第一武器先進點,國家面積大,美軍人數多。其餘沒有一樣比日本強,美軍沒子彈投降,沒食物投降,打不贏投降,美軍還有輕視黑人。無論單兵作戰,還是群體作戰,軍事上的戰鬥力有很多元素,其中武器,食物,戰術,信仰,意志力,戰鬥,勇氣。兵不在多而在精,將不在勇而在謀略。個人覺得二戰蘇聯最強
-
7 # 土豆168132123
日本如果單方面和美國交戰,就算日本偷襲珍珠港成功後,全力進攻美國,估計打到美國本土的可能性微乎其微,首先距離太遠日本充其量也就暫時佔領美軍夏威夷,中途島,隨著美軍全面的反攻,憑其十倍與日本的工業基礎,日本將完全覆滅
-
8 # 獨舌視界
這是一個更加瘋狂的想法,但假如日本真的實施了,估計會敗的更快,更慘!
歷史上日本發動二戰的時候,最初走的還是明治維新時的對外侵略計劃-大陸政策,那就是以朝鮮半島為跳板,以陸軍主力佔領中國東北地區為基礎,實行以戰養戰的策略,逐步建立所謂的以中國為中心的大東亞共榮圈,和歐美強國爭天下。
在這個所謂大陸政策的計劃中,前兩步日本均已實現,但是,日本並沒有達到以戰養戰的目的,因為當時日本沒有在偌大的中國找到他們極度渴望得到的石油資源。
同時,德國建議日本北進蘇聯,與德國東西夾擊蘇聯、平分蘇聯,但欺負國民政府還行的日本又哪裡是重灌蘇軍的對手呢,諾門坎一戰,日本一腳踢到了鐵板,從此再無北進招惹蘇聯的想法了。
在中國找不到石油,北進蘇聯又沒戲,瘋狂的日本只能寄希望於盛產石油的東南亞,而且日本進攻東南亞的海軍實力很強,可以說是當時亞洲地區最強的海上力量。
恰巧東南亞是英美兩國的勢力範圍,日本要染指東南亞,勢必於美英兩國的利益發生衝突。因此,日本決定利用自己的海空優勢,先行下手,在美英兩國未察覺之時,一舉佔領東南亞,奪取當地的石油、橡膠等戰略資源。
因此,日本軍部大本營制定了海軍突襲美國海軍基地的珍珠港事件,重創了美國海軍。
然而,日本統帥部輕視了美國在受到襲擊後的反制能力,珍珠港事件後第二天,羅斯福總統就在國會上正式宣佈對日德意宣戰,美國驚人的戰爭潛力開始被髮掘,工業生產開始急速運轉,並在短期內武裝了一支人數超過1100多萬的龐大軍事力量,包括航母、戰列艦、各式戰機在內的裝備應有盡有。
不僅如此,美國還成了盟軍重要的後期補給和軍火供應基地。可以說,二戰美國的實力絕對是爆發式的增長,這不是日本透過一兩次的戰術偷襲就能扭轉過來的。
因此,即便日本從二戰之初就一門心思的侵略美國,那麼結果只有一個,那就是過早的刺激美國,讓美國更早的加入二戰,而美國一旦加入,就憑德意日三國的實力,是根本不可能戰勝美國的,而且德意日法西斯會提前戰敗!
-
9 # eastgold11
這問題有病,日本啥地位?資源匱乏彈丸之地進有中國這麼大地方,美國隔著個太平洋,國力蒸蒸日上。你眼前擺個軟柿子,八丈外擺個鐵疙瘩,你吃哪個?
-
10 # 伊斯旦丁
說實話,打仗這種事也要看你的對手是誰,你別看日本人在侵華戰爭中表現的很強大,那是因為當時中國的軍工水平,和兵員素質不如人家,因此在這方面,中國就首先輸了人家一個檔次,再加上當時的中國,雖然表面上是統一的形式,實則暗地裡卻是四分五裂一盤散沙,各地軍閥傭兵自重,都在打自己的小九九,若不是後來國共合作全民抗戰,加之世界形勢發生了重大變化,中華民族勢必面臨更多的磨難!但是日本的對手如果換成美國,那麼日本人的這些優勢將不復存在,即是日本人一開始就和美國硬剛,我認為最後輸的一定還是日本,而且輸的很難看!
(九一八事變)
列位可能要問了,為什麼日本人就打不過美國,說到這裡我們有必要介紹一下,美日兩國各自的優勢。
要說日本的優勢不能說沒有,日本人由於受到武士道精神的影響,所以打仗不怕死,在戰場上他們視死如歸,願意用生命去捍衛“軍人的榮譽”,所以在戰鬥意志這方面,老美是比不了人家日本人的。
但是美國人先進的武器,可以彌補這一缺點,從二戰後期可以看出,美國軍人那時候裝備的幾乎是清一色衝鋒槍,打起仗來一掃一大片,而日本人由於鋼鐵資源匱乏,所以裝備的基本都是三八大蓋,打一槍拉一下槍栓,效率低下,根本幹不過老美的衝鋒槍。
(二戰時的日本軍人)
而且日本人如果進攻美國本土,也勢必會遭到強烈的反擊,因為美國民間一直以來,都有著濃厚的持槍文化,到時候美國必然是全民皆兵,所以日本人進攻美國,和進攻民國時期的中國,其絕對是兩種截然不同的結果。
再看日本人的另一個優勢,日本作為一個島國,它的優勢在於海軍,而美國二戰前夕雖然已是世界第一經濟體,但是軍事力量,準備的不是太充足,所以前期日本人在戰爭中會佔據一定的優勢,但是後期在美國強大的工業力量的支撐下,這一點會被美國人慢慢扳回來的。
(中途島戰役:美軍以少勝多,成為太平洋戰爭的轉折點!)
加之日本作為彈丸小國,戰爭資源極度匱乏,所以其使用的石油一向都是從美國獲取的,而一旦日本同美國開戰,美國勢必會切斷日本人石油供給,即是日本人有一定石油儲備,但是也不會堅持太久,而一旦失去了石油,日本人的軍艦、飛機、坦克,必將形同一堆廢鐵無疑,屆時日本的失敗將是必然的結果!
而歷史上日本之所以偷襲美國的珍珠港,正是因為美國切斷了日本人的石油供給線,所以日本人才迫不得已,選擇了同老美開戰,其意圖也不是真想同美國打,不過是為了逼迫美國妥協而已!
(日本偷襲珍珠港)
結語:打仗打的是一個國家的工業水平,和國家的戰爭底蘊,二戰前期,美國的工業生產總值佔全世界的38.7%,而日本僅佔3.8%,而美國軍工水平每年能生產4萬架飛機,2萬輛坦克,而整個二戰下來,日本一共才了生產5000輛坦及17艘航空,所以日本雖然在亞洲能夠橫行無忌,但是碰到了美國,那就是小巫見大巫,根本伸不出手來,因此即是美國後來沒有生產出原子彈,日本人的失敗也只是時間問題! -
11 # 清風鑑史
日本一開始只侵略美國的話,勝算只有一成。因為日本的實力和美國相比還是非常懸殊,美國的實力幾乎沒有一個國家可以和他相比
-
12 # 懂事的兵哥
這個問題我看已經有很多人回答過了,其實作為二戰,日本的主戰場基本都在亞洲,也就是中國和中國的周邊國家。
歐洲戰場咱們就不多說了,德國自從閃電佔領波蘭開始,二戰正式拉開序幕,德國用強大的軍隊和飛機大炮,以閃電戰戰術迅速攻破一個又一個國家,包括歐洲領頭羊英國和法國。最後戰爭焦灼在蘇聯戰場上。
而此時的日本在亞洲的侵略戰爭也處於焦灼狀態,於各個國家打的不可開交。
那麼這時候的美國在做什麼呢?
美國一直都是坐在火爐旁,喝著咖啡,紅酒,享受著世界各國你死我活的打鬥著,彷彿就是在看一部精彩的戰爭大片。而且同時還有源源不斷的金錢流入美國的腰包。
因為在一戰二戰中,美國都保持中立狀態,就是我誰都不得罪,你們愛咋打咋打,和我沒關係,但是我賣各種飛機大炮,武器裝備,誰需要,誰拿錢,我就賣給誰。由於世界上美國相對最安全,大批的科學家都移居美國(其中就包括大名鼎鼎的愛因斯坦),美國就是這樣大發戰爭財,也為後來的持續稱霸世界奠定了基礎。
說了這麼多有點跑題,如果日本一開始就攻打美國,無異於是雞蛋破石頭——以卵擊石
其實上面說了那麼多就是證明當時的美國有多強大,美國國土遼闊,資源豐富,工業發達,在當時也可以說是首屈一指。
而島國日本,資源匱乏,唯一不缺的就是海洋資源。日本從明治維新運動一開始,就對海軍的建設非常重視,但是海軍可不是省油的燈,不僅耗費大量金錢,而且還需要大量的石油支撐執行。
那麼日本一個小小的狹小的島國,哪裡有那麼多的石油,一切石油都靠進口。其中有90%多來自於美國。所以美國做夢也不會想到日本會攻擊美國,因為美國有卡日本大脖子的石油。所以兩國從至始至終都沒有想到會開戰。
但是既然假設了,如果日本一開始就全力的進攻美國,會是什麼結果這個問題。其實在後期的珍珠港事件中,美國對日本的反擊就可以看出,最開始如果日本全力的攻打美國,結果 會比珍珠港之後還會更慘。
因為日本相比於美國無論是國家實力,工業實力等各方面都差距太大。美國在珍珠港事件整個艦隊被擊沉後的幾個月時間裡,就馬上重新組建了一支比原來的太平洋艦隊,還要大幾倍的艦隊,如此強大的軍官工實力,不光是日本,全世界都無法比擬。
另外日本根本就並不具備越遠洋作戰的能力
一個太平洋隔著日本和美國,如果開戰,就一個後勤物資日本就受不了。就好比如今的美國比我們強大,他也不敢對我們下手,因為遠洋作戰,他的後勤補給是否能夠跟得上,是一個決定戰爭勝負的很大因素。
話題似乎又扯遠了,就是如果日本最開始拼盡全力進攻美國,他最需要解決的難題就是後勤補給和石油資源。因為他實在是資源匱乏,為了能有更多的資源供應來打仗,日本又不得不騰出手來侵略其他國家以獲取資源。
事實上這麼繞了半天,這其實就是一個死局,日本根本無法做到全力攻擊美國。即使是攻擊了,那也是以卵擊石,自身難保,會更慘。
-
13 # 歷史的重負
美日,從地理位置上看,根本不可能有引發戰爭的因素,更何況美國的“門羅主義”,使它遠離世界戰火,但因為日本在華擴大了戰爭,又和德國結盟,使日本脫離了“英美集團”……就是珍珠港事件後,日本也根本不想要毀滅美國,只是要把美國打回到談判桌上來,恢復石油和鐵礦石供應,承認日本在遠東的“黃種人帝國”,同時結束白種人在亞洲的統治權……只是珍珠港被定性為“偷襲”後,美國人祖先“好勇鬥狠”的基因被徹底激發出來,非要把武士道打服為止……
-
14 # 島主說事
日本如果二戰從一開始就只侵略美國,勝算有多大?對這個問題要一分為二地看,二戰爆發後,日本為什麼要跟美國打和敢不敢與美國作對是兩碼事。即使二戰一開始,日本就挑戰美國,勝算也是渺茫。
首先,日本為什麼要挑戰美國在太平洋的利益?
眾所周知,日本在戰場上公開較量美國是從1941年12月7日偷襲珍珠港美國太平洋海軍基地開始的。實際上,在這之前,日本一直與美國或明或暗有一些來往,無論是經濟上還是外交上都還有一些緩和的餘地。那麼,是什麼原因讓日本敢於挑戰美國利益呢?
一方面,德意軸心國的拉攏和目標一致。如果按時間統計,日本在亞洲的侵略擴張還要早於德國,當英法等協約國與德國等同盟國展開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日本海軍就已經在東亞戰場瘋狂地在對外擴張,不僅與1904年在中國領土上進行了日俄戰爭,還於1931年在中國東北發動了“九一八事變”,不管是從侵略時間還是從實際軍事行動上,日本都要早於德國。
但是,日本的侵略野心和德意擴張野心有一些區別,日本雖然早就制定了先東北亞後西伯利亞再佔領整個中國後南下東南亞的戰略,但是在行動上卻是步步為營打一步走一步。不像德國,從一開始野心就比較大,把統治整個歐洲作為了起點。
從這個層面講,德意與日本在擴張利益和野心上是一致的。1936年11月德意達成同盟關係,繼而又與日本於1940年9月27日簽訂了三國同盟條約,形成了柏林-羅馬-東京軸心國關係,才把歐洲戰場與亞洲戰場聯絡到了一起。
另一方面,日本挑戰美國利益有幾個因素湊在一起形成的。憑日本當時實力來講,如果日本真要進攻美國,只有一次機會,那就是日本不發動日俄戰爭,而在美西戰爭時佔領美國在太平洋上的諸島,甚至還可以打到西海岸。但美國在美西戰爭以後,軍事實力迅速得到壯大,客觀上講,世界上任何國家再對他動手就已經晚了。
實際上,當希特勒上臺瘋狂擴張軍備時,英法採取的是綏靖政策,倒是美國眼光看得長遠,不僅派出了商船在大西洋上活動,掌握歐洲戰場形勢,還在亞洲戰場幫助中國對抗日本的侵略。應該說,日美之間的矛盾也是從這個時候開始的。
當然,讓美日關係緊張升級還是二戰爆發後的1939年,由於德國發動了閃擊波蘭的行動二戰爆發,英法對德宣戰,美國雖然口頭上沒有宣戰,但在行動上對軸心國採取了制裁措施,日美貿易協定的終止,使日本陷於資源極度匱乏的狀態,他不得不尋找資源佔領地,因而向蘇聯發起了試探性進攻。1938年、1939年,日本關東軍兩次對蘇軍進行試探性進攻,都被蘇軍擊退。剩下的出路只有南下一條路了。而此時,美國又不斷地對亞洲戰場進行軍事援助,不僅有物資還派出了志願者航空隊,這對日本來說,就是沒有宣戰的戰爭。
從這個層面講,日本發動太平洋戰爭是被資源所困,真正想挑戰美國的軍事力量他們底氣並不充足。
其次,日本發動太平洋戰爭是自找苦吃自不量力。本身,日本在侵華戰爭中已經出現了戰線太長、兵力不足和資源匱乏的短板,在與中國軍隊作戰的同時,又把英國遠征軍和美軍拉入戰場,不管是從軍事力量和武器裝備上,日本都不佔有優勢。
提到日本偷襲珍珠港的問題,就會想到日軍真有那個軍事實力挑戰美國嗎?這就是日本把戰爭當作賭注了。從整個二戰的武器裝備來看,歐洲戰場肯定要比亞洲戰場強得多,而無論是歐洲戰場還是亞洲戰場,美國的軍事力量和武器裝備又是最先進的。尤其是美軍的遠端打擊力量在世界上沒人能比。
更重要的一點,日本從海上挑戰美國利益,必須要依靠從亞洲戰場抽調兵力南下,客觀上又要先佔領東南亞,然後才能進攻太平洋諸島,這就使日軍的戰線越拉越長,兵力越來越分散,不僅兵員補充和補給困難,而且對佔領地的防禦也成了難題,還有什麼勝算可言呢?
從上面分析看出,即使日本從二戰開始就進攻美國,結果還是一樣的,不僅沒有勝算,還加速了滅亡的速度,因為羅斯福早就有了加入二戰的想法。而從實際作戰情況看,如果美國當時沒有制定先歐後亞策略,把主要兵力投入到太平洋戰場,那日本滅亡的速度還要快一些。
-
15 # 歷史神秘人
沒有什麼勝算,剛開始會佔點便宜,打到最後美國的強大國力會把日本拖垮,日本最終還是會輸!
二戰前期美國孤立情緒嚴重,直到日本偷襲珍珠港才醒過來,當時的美國陸軍只有十幾萬,太平洋艦隊和本土艦隊中的航母比日本還少一些,所以日本一開始就打美國,肯定把美國打和措手不及,也許還佔領美國一些領海土地,畢竟日本皇軍非常瘋狂,美國陸軍一時還真打不過!但隨著時間推移,日本就後勁不足了,因為你攻擊美國本土,就會激起美國全民憤怒,美國人為了保家衛國,肯定會奮起反擊,美國人可是合法持槍,你日本想輕鬆幹掉美國普通民眾還真不容易!美國政府也會趕緊進行軍事動員,工廠24小時生產武器,民眾源源不斷參軍,要知道美國的工業產值佔世界的38.7%,而日本的工業產值才佔世界的3.8%,這相差十幾倍,你日本怎麼跟美國拼消耗啊,美國可以源源不斷的把工業實力轉化為軍事生產,生產的武器比你日本多十幾倍,你日本怎麼打啊,真以為靠“武士精神”不怕死就可以抵抗坦克飛機大炮嗎,那只是無謂的抗爭罷了,用命去炸坦克,那最後還是輸啊!最關鍵的是日本打美國是長途跋涉,隔個太平洋去打,中途可是沒有補給站啊,後勤從日本運去美國這要花時間啊,等你運過來都死翹翹了,人家美國是本土作戰,資源不缺乏,你日本是打一天少一天,後勤補給不上,最後還是被美國包圍絞殺!
關鍵的是二戰時日本的石油可是進口美國的,你打美國,美國肯定不賣你日本石油了,你日本的軍艦和坦克飛機沒有油能撐到幾時啊,本來儲備不多,消耗完了就完蛋了,飛機坦克和軍艦都開不動,你拿什麼去打美國啊,難道個個綁著炸藥包去和美國同歸於盡嗎,你也炸不了,一槍就讓你衝不過來,所以打到最後,美國用其強大的工業實力堆死日本這個狂妄的瘋子,戰爭打的就是實力,你日本差十幾倍還長途奔戰,最後只會是輸,而且會輸的很慘,你打疼了美國,美國會千百倍報復你日本本土,到時候就不是兩顆原子彈炸日本了,也許整個日本都完蛋了!當時日本狂妄的時候也是偷襲美國珍珠港而已,還沒狂妄到去打美國本土,日本聯合艦隊司令山本五十六就知道偷襲珍珠港,惹惱了美國就註定了日本最後會慘敗,因為他曾經在美國考察過,知道美日之間巨大的差距,日本是打不贏美國的,這就是事實,後來不就是證明日本還是輸給了美國嘛!
-
16 # 九鵠
對於日本如果二戰剛開始就進攻美國,勝算幾何的問題,應綜合分析各種因素來判斷,切不可從單方面一概而論。
綜合分析1. 有些人老是把日本人看的太高,一個彈丸之國打一場區域性戰爭勉強可以,打一場世界大戰完全沒有這樣的實力。中日對比,中國雖弱但是隻要不投降,日本就不可能打贏這場戰爭;日美對比,日本根本沒有可比性,科技水平戰爭資源財力物力日本全面落後,日本慘敗只是時間問題。
不要以為日本造了幾艘航母就可打遍天下無敵手了,那樣就大錯特錯了。單從戰鬥機這點來看,日本零式飛機,從正式服役起,到日本戰敗投降,就要沒看有新型飛機的出現,說明什麼,科技能力有限。反觀美國,新式飛機層出不窮,新技術的應用,加速了美國這個戰爭機器空前強大,日本被碾壓板是上釘釘的事。
沒什麼勝算,基本機率都是零,不然,日本在上海租界就沒什麼顧慮了。日本在上海不敢亂來,是顧慮到歐美人的利益,特別是美國人利益,日本進攻美國,是因為美國阻擋日本利益,大家都知道日本極度缺乏資源國家,戰爭消耗,需要大量石油,礦石,這些日本非常稀少。
所以日本只能進攻美國了,如果它戰爭資源充足,給它他100個膽,他也不敢侵略美國,這點日本人很清楚,還有一點,日本的裝備,只能在亞洲排上號,在歐美這些國家眼裡,算不了什麼,可以說是爛大街都是,連蘇聯都比不過,他只能在亞洲得瑟。
2.不要想當然的想問題,一戰之後,經濟中心就由倫敦轉到了紐約,二戰之前,美國經濟實力就已經世界第一了,德國當時世界第二,日本偷襲珍珠港時,日本海軍實力上已經超越當時的美國,但日本忽略一點,就是美國強大的工業基礎和經濟實力,美國珍珠港被偷襲後美國對日本戰略是防守。
而美國僅用半年時間就製造出遠超日本的海上艦隊,半年後美軍就是碾壓式的擊敗日本,這個世界永遠不要小看兩個國家,一個是美國,近百年的積累,美國的實力深不可測,另一個就是俄羅斯,兩次世界大戰均折戟在俄羅斯這片國土上,而且俄羅斯的經濟工業實力均落後與當時的法國和德國。
還有日本最初只想打中國,但是後來石油緊張了,在中國沒找到石油。沒辦法只能去搶東南亞的石油,這就侵犯了美國的利益了,日本知道動了美國的利益,美國一定會反擊。所以不如先下手為強,這才偷襲了珍珠港,企圖一擊打殘美國太平洋艦隊,使美國沒有快速反擊的能力,才好談判迫使美國承認日本在東南亞的既得利益。因此,歷史是不能假設的,當時日本的國力不足以支援日本在中國打一場持久戰,日本必須佔領一個有石油的區域,才能以戰養站,日本偷襲美國也是歷史必然。
3.羅斯福還下令大西洋艦隊為英國商船擔任護航任務,開放對英國援助。國會議員問問什麼,羅斯福回答說,你的鄰居家失火了自來水管燒壞了你不用去幫他滅火只需要把自來水管借他然後火滅了不要水管錢讓他還水管就可以。這是個影響日後全球範圍內大戰略計劃。而對日本呢?則是全力壓制逼迫他動手。日本不是不知道美國啥想法但他有他打算。
一旦徹底征服我國和亞洲整合所有資源,另一邊德國整合歐洲和蘇聯資源,義大利整合非洲資源那麼合力圍攻美國。不然的話,憑日本自己根本不是美國對手,當時整個德意日加起來的工業總產值還不如美國一個多呢。你說美國製造力得強大吧,一旦他把資源轉換成戰爭物資日本就完了。
所以日本必須趁美國還沒有完全整合完畢逼迫它和談切斷美國和大洋洲聯絡。孤立它。不過這一切都是戰略構想首先德國最關鍵必須在歐洲完全得手這一切才能成功。因為美國一側大西洋一側太平洋想徹底打敗它就得斷它與歐洲和大洋洲聯絡不然都是戰略設想而已。
4.如果我是日本天皇,絕不會貿然同意去喚醒對岸那個曾經的巨龍。雖然巨龍打瞌睡了,但是巨龍醒了,就只有死路一條了。而且還是子子孫孫的災難。日本人應該多看看世界動向。等到希特勒把英國打慘了的時候。
那麼這時候的日本,無論吞掉哪個英聯邦的國家,都會富得流油的。比如說加拿大、澳大利亞、印度這幾個國家,在那個時代的日本,打他們就是綽綽有餘的,並且有大片土地,還有良好的地理位置。
立馬就可以擺脫美國的運輸線的控制。資源那就是更加相當豐富了。而且加拿大和澳大利亞,人口極少。對於印度,日本完全可以搞來幾十萬平方公里。居住在印度洋附近,運輸線,也解決了。日本是一個欠缺偉人的國家,都是沒有頭腦的人。說白了,中華文明幾千年,不是白乾的,怎麼可能容忍日本繼續飛揚跋扈呢。
-
17 # 愛讓人心跳不止
日本之所以發家致富有兩點,
1.和清政府簽訂了『馬關條約』,賠了鉅額資金,可以購買和研發更多的先進裝備。
2.日本佔領東三省,獲得了張作霖部隊的所有武器補給,掠奪了數不盡的財富。
這才造成了一個很強壯
-
18 # yy153718520何曉寶
日本的實力是慢慢積累的 佔領東三省之前 日本其實幾乎算是一窮二白 整個日本國能湊出五個陸軍師團就是極限了 絕大部份國民產值都投在了海軍上 而整個海軍還處在大型軍艦摸索發展階段一片焦頭爛額…所幸 此時的中國正處於軍閥混戰一片凋零 日本能從中賺取大量的資金和超低價的礦產資源 …但 這遠遠不夠 佔領東三省也不過是緩解了一下日本國內因瘋狂擴軍欠下的鉅額債務 因此 全面侵華是不得以而為之 因為瘋狂的軍國主義發展以經無法停止 整個日本事實上以經陷入經濟崩潰的邊緣 必需尋求更多的資源來補充 …事實上 從甲午海戰到日俄戰爭 日本就走上了邪路 也難怪 太順了 因此全日本就踏上了軍國主義擴張路線 只能前進 後退就意味著毀滅 也幸好有個地大物博 軍閥混戰國力衰弱的中國可供掠奪 日本才能一步一步走下去 否則 從一開始日本就完了 就像現在 別看日本這先進 那厲害 真跟中國撕破臉 分分鐘教日本做人
日本偷襲珍珠港 其實就是走投無路了 沒有石油 軍艦開不動 在中國找不到石油 向北是強大的蘇聯 有沒有石油也說不定 向南又必需與美國翻臉 所以 提前打 航母不夠 滿意的艦載機還沒發明出來 咋打…
-
19 # 銅頭鐵臂小螞蟻
日本直接跟美國打勝算有多少不太清楚,但這不符合遠交近攻的原則。先別說打的勝打不勝,勝了也沒有領土上的收益。因為日本當時沒強到可以滅美國的實力,而之所以侵略北韓佔據東北是想步步為營。後來攻北京下南京都是想逼民國政府承認東北易幟,不成想老蔣沒敢吐口。在中國明朝萬曆年間豐臣秀吉就有借北韓半島鯨吞我華夏土地,不成想賤悅七本槍被李如松給打的慘不人睹。
-
20 # 中槍的小鵪鶉
額……其實日本什麼時候打美國結果相差不大,日本也壓根沒想能打贏美國,只是美國切斷了日本的石油供應並進行經濟制裁,日本的戰略目的是殲滅太平洋的美軍,威脅到美國本土,逼其坐下來和談而已。
回覆列表
第二次世界大戰不止日本一個國家,德國的希特勒是發起人,要不都說人人都恨希特勒,可能是8國連軍侵略其他國家,想統治地球,你想發動全面侵略,自然是希特勒和其他國家首領來談了,誰戰領哪個國家,沒那麼簡單,歷史不可能改變,不過現在我們在黨的領導下,還是做了我們自己的主人,也帶領著我們走向富強,民主,說說美國,珍珠港,也算是美國的傷疤,當時的美國有核武器,不過也還是在試行階段,正好沒地放呢,索性給你扔兩顆,也震懾一下其他國家不敢在造次,沒準一開始侵略,美國直接就把日本從地圖上抹掉了,也成美國殖民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