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昌言微文集
-
2 # 婉兮歷史
賈政應該是跟賈母一樣支援林黛玉不支援薛寶釵的,只可惜到後來林黛玉早逝賈府衰敗不得已才選了薛寶釵罷了,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賈政與賈母的審美還是一樣的,你看賈母喜歡都是相貌好會說話討人喜歡的女孩子,所以賈母寵愛王熙鳳、林黛玉甚至還想把晴雯以後給了寶玉做姨娘,而賈政其實就是一個假正經,都說賈政口味重怎麼就喜歡趙姨娘那個潑婦呢?但是賈政為什麼喜歡趙姨娘呢?首先說趙姨娘一定是一個美人,你看探春就知道趙姨娘模樣差不了,而賈環之所以差一些這跟王夫人與王熙鳳的打壓有關係,一個得不到愛的孩子心裡扭曲穿戴不好這些都是賈環長歪了的原因,趙姨娘雖說在賈府裡面瘋瘋癲癲的,但是趙姨娘未必在賈政面前如此,看賈政就喜歡去趙姨娘房中就知道,趙姨娘一定會把賈政服侍好的,趙姨娘性格歡快一定討賈政的喜歡。
而王夫人是個最沒有生活情趣的女人,每天就知道與青燈古佛相伴,賈政白天在外面裝了一天正經,回家再跟著王夫人一起面壁,賈政怎麼受得了,所以賈政就喜歡去找趙姨娘,看賈政的喜好就知道賈政一定是中意林黛玉這樣姑娘而薛寶釵儼然另外一個王夫人,賈政不喜歡薛寶釵還有一點,在元宵佳節上薛寶釵做了一個“恩愛夫妻不到冬”的謎語也讓賈政覺得這是一個沒有福壽的孩子。
另外林黛玉的家世也比薛寶釵強不是一點半點,林黛玉的父親是前科探花,是正經的書香門第之後,而賈府與四大家族一直聯姻,但是都是其他三大家族往賈府送女兒而賈府卻把女兒嫁給了林如海,可見賈府早就尋求出路了,那就是必須靠著科舉才能重振家業,所以跟賈寶玉聯姻最好還是書香之後,而薛寶釵出身皇商,地位低下不說薛寶釵的哥哥還有人命案子在身,即使薛寶釵優秀的無以復加但是薛蟠卻是一個不穩定因素,賈政不得不考慮。
再者雖說看不見賈政疼愛過林黛玉,其實跟男女有別有關係,但是後來林黛玉與史湘雲連詩,史湘雲說這個“凹晶館”名字取得好,林黛玉就說這名字還是自己取得呢,舅舅說好早知道其他的也讓這些姑娘取好了,可見賈政對林黛玉的認可,再者林黛玉一跟賈寶玉吵架就說找舅舅評理,這聲舅舅也叫的親切極了,可見賈政跟林黛玉的關係還是很好的。
賈政應該也是中意林黛玉的,只可惜後來林黛玉早逝,賈府已經走了下坡路,經濟面臨崩塌,所以賈政只好像選擇薛家,這也是無奈之舉啊!
-
3 # 墨雪問心
《紅樓夢》中,在寶玉的婚事上不管賈母和王夫人怎麼明爭暗鬥,但最終的決定權還是掌握在賈政手上。因為按照古代“三從四德”的規矩,賈政這個一家之主才有最後拍板的權利。
賈政給人的印象一直都是放手家裡的俗務,但憑賈母和王夫人做主。但寶玉的婚事他其實心中早有人選,只是寶玉年紀還小,沒有點明而已。這個人選就是外甥女林黛玉。賈政之所以有這個選擇,是有很多原因的。
賈政與妹夫林如海關係甚好書中賈政和林如海因為都是自詡為文人的讀書人,所以相交甚篤,關係莫逆,完全超出了一般的哥哥和妹夫的關係。
正是因為這樣,林如海當初把女兒託付給賈家的時候,原本就有親上加親的意思,賈政心裡很明白。也因此他對外甥女黛玉相對疼愛照顧,導致王夫人不爽。
因為自己喜歡讀書,賈政很欣賞黛玉的才情。這樣的兒媳能幫助兒子提高,他當然滿意在給大觀園的景物命名時,賈政採納了好幾個黛玉的題名,還惋惜當時應該讓黛玉幾個姑娘也參與命名,對黛玉的才華十分欣賞。
作為讀書人的賈政向來對有才情的人另眼相看,黛玉的才華他看在眼裡,這樣的才女將來嫁給那個不愛讀書的兒子,賈政當然滿意至極。
寶釵雖然也不錯,但寶釵的燈謎謎語卻給了賈政不詳的感覺在正月十五猜燈謎時,賈政解析出寶釵的謎語非常不詳,當時心裡就不樂:
"此物還倒有限。只是小小之人作此詞句,更覺不祥,看來皆非福壽之輩。"
由此賈政認定寶釵將來是個無福之人,當即心裡也就排除了寶釵做兒媳的人選
在母親和老婆之間權衡利弊,賈政從心裡還是向著母親,向著黛玉賈母喜歡黛玉,王夫人喜歡寶釵,夾在中間的賈政雖然有最終決定權,但他也要照顧這兩位的情緒。
賈政孝順,他內心當然是向著母親的,況且黛玉也是他中意的人選。但最後還是讓寶玉娶了寶釵,也是為了家族顧全大局無奈的表現吧!
綜上所述,《紅樓夢》中,看似不管的賈政實際早就認定黛玉這個兒媳人選了,但最終還是迫於家族的大局屈服了王夫人,讓寶玉娶了寶釵!
本文參考文獻:《紅樓夢》
-
4 # 六妙長春
在《紅樓夢》一書中,對於賈寶玉妻子的人選,無非是林黛玉和薛寶釵二人,二者選其一。很多讀者傾向於薛寶釵,因為覺得薛寶釵比林黛玉識大體,又有一定的管理家族的能力,而林黛玉太過自我,想法也不太現實,一副不食人間煙火的樣子。這種想法無可厚非,不僅世間眾人有此看法,在賈府中賈寶玉的母親王夫人也是這樣看的,當然王夫人在這件事上還有自己的盤算。那麼,在賈寶玉的婚姻大事上,誰有發言權,誰又能最終拍板?我想賈家內有三個人具備這樣的資格,一是賈母,二是王夫人,三是賈政。賈寶玉自己是沒有選擇的,古時候婚姻都由父母作主。先看賈母,賈母是賈家最有權力的人,賈家的大事他都可以作出一錘定音的決定,但賈寶玉婚姻的事,她是不便說太多話的,因為她是賈寶玉的祖母,關係上隔了一輩,這種事情還是要父母來辦。再說王夫人,她是有很重的發言權,但必須徵得賈政的同意,在出嫁從夫的傳統觀念上,她不可能背離丈夫的意見。現在,我們看出能在賈寶玉婚姻上起決定作用的人是賈政。那賈政的意見呢?我認為他是看好林黛玉的。原因有三點:其一,人都講血緣,賈政也不例外。林黛玉是賈政親妹妹的女兒,他們之間有實實在在的血緣關係。而薛寶釵是王夫人親妹妹的女兒。他們之間是由姻親關係結合而成的親戚關係,薛寶釵與賈政並無任何血緣關係。在親屬關係上,血緣關係要濃於姻親關係。其二,有句老話,“非我族類,其心必異。”也可以拓展理解為,與我沒有血緣的人,不一定可靠。不信大家看看古代帝王們,為何外戚亂政的這麼多,又為何帝王要時時防備著外戚。賈政不是帝王,可賈家是一個大家族,他可不想賈家的龐大財富最終被王夫人的孃家一脈操控。其三,林黛玉是賈雨村帶到賈家的。賈政對賈雨村非常有好感,當然也會對林黛玉另眼相看。故此,我們從賈政的角度上分析,他是希望林黛玉成為兒子賈寶玉妻子的。
-
5 # 南雷霆峰
說了半天,與題主的問題一毛錢的關係也是沒有。
一,血統論。林如海的“蘇州林家”是書香門第,官宦世家,林如海更是進士及第,最終官職也是從二品,我們如果以封建時代的觀點來看,這種家族的閨女絕對是真正的世家大小姐,當初賈政嫁妹,為什麼如此大的排場?就是賈家都認為,與林家結為親家,面上有光啊!
而且,讀過《紅樓夢》的都知道,賈政從骨子裡都認為自己是一個讀書人,自己因為是皇親國戚,賜予了一個進士出身,但是心裡還是認為自己應該參加殿試的,所以他與妹夫林如海有著天生的親近感。
所以自從黛玉進賈家,賈政幾乎已經把林黛玉看作自己的兒媳婦兒!
而薛家有什麼?雖然也是世家,卻是皇商世家!商人逐利,王家,薛家的底蘊遠不如賈家,王夫人二代人嫁到賈家,不就是想攀上賈家的權勢嗎?薛寶釵母親薛姨媽也是出身於王家,為什麼寄身在賈家不走,甚至要走夫人路線,把女兒嫁給寶玉,說穿了,封建時代商人世家最沒有底蘊!
二,從賈政的切身感受,以及“知子莫若父”的角度來看,賈政也是認為兒媳婦人選應該是林黛玉。
賈政為什麼寧進趙姨娘的房,卻很少與王夫人有共同語言。就是因為王夫人雖然出身世家,但是缺少那種詩書底蘊,不解“男女風情”。反倒是趙姨娘既年輕美貌,多了一些人間煙火氣。
王夫人無奈之下,也只能燒香禮佛了。
而且富貴人家向有“寧要大家之奴,不娶小戶之秀”,林黛玉說話,寫詩,就是擬一個亭臺閣名,無不顯示出一個大家閨秀的書卷之氣,其高階大氣上檔次,薛寶釵很難企及啊!元宵佳節,薛寶釵擬一個燈謎“恩愛夫妻難到冬”,賈政就給了她一個“無福壽之相的”斷語。在賈政心裡,寶釵就是一個小家碧玉,難登大雅之堂。
最主要的,賈寶玉是他兒子,怎麼會不知道只有林黛玉才和兒子有共同語言呢?
可惜,賈家已趨頹敗,薛家的“銅臭”終於還是戰勝了林黛玉身後的詩書世家!
-
6 # 小墨年糕
在《紅樓夢》中賈政被描述得不理俗務,家中的大事小情都是憑藉著賈母和王夫人做主。別的事情賈政可以不管,但不代表他不管兒子們的婚事。只不過那個時候,他認為需要等寶玉年紀再大一些,才會為他做主。
賈政對於寶玉的正妻人選到底意屬於誰,這個我們無從分析,不過如果只是在寶釵和黛玉兩人做選擇的話,還是可以看得出來,賈政比較中意黛玉。
書中在正月十五猜謎語的時候,描寫出了賈政拿定主意,剔除了寶釵作為寶玉妻子候選人的資格。原因就是寶釵的謎語,給賈政一種不詳的感受,自此他認為寶釵是無福之人。
而賈政對於寶玉賦予厚望,更是希望寶玉能夠振興家族的大業,自然他妻子的人選不可能選擇一個無福之人。
賈政對黛玉的個人條件還是比較推崇的,而黛玉因為自己家庭原因也只能依附於賈府,對於自己的舅舅賈政也是非常依賴。所以如果是在寶釵和黛玉二選一的情況下,相信賈政一定會選擇黛玉。
-
7 # 鹹魚論翻身
賈政曾對趙姨娘說“看中了兩個丫頭,一個與寶玉,一個給環兒”,而趙姨娘說“寶玉已有了二年了”。王夫人給襲人二兩銀子的月例,暗許了她準姨娘之位,趙姨娘所指的,應該就是襲人了。
賈政雖不愛過問家事,但他對寶玉、賈環納妾的事很關心,甚至對迎春與孫紹祖的婚事也有自己的看法,那麼他對寶玉娶妻的大事能不留心嗎?
其實,賈政早就看好了林黛玉!
賈政是因為皇上額外賜銜,才有了現在的員外郎一職的。他自幼酷愛讀書,當然希望不能襲官的寶玉科考揚名,走仕途經濟之道。寶玉卻不喜讀書,專在內幃廝混,賈母又百般溺愛,他也有失子之痛,不敢深管寶玉,自然希望寶玉有個賢內助“警其痴頑”,“規引入正”了。
賈珠娶的是國子監祭酒之女李紈。李紈雖然不受父親支援讀書,卻也熟讀了《女四書》、《列女傳》、《賢媛集》等經典要書。這樣的才女相夫教子,必然是夫旺家興,子肖孫賢!賈蘭能“頭戴簪纓”,“胸懸金印”,“爵祿高登”,就是最好的例證!賈政對林黛玉是寄與了厚望的。
一、賈家和林家都是鐘鼎之家門當戶對。林如海還是前科探花,賈敏又有賈府貴族小姐的高貴血統和氣質,黛玉出生在這樣一個書香門弟,賈政是非常認可的。
二、賈政很欣賞賈雨村的才華,大觀園題匾額對聯,賈政就有意請雨村幫忙;賈政還多次安排寶玉面見雨村,談仕途經濟的學問。黛玉做過雨村的學生,當然令賈政另眼相看。
三、林如海夫婦膝下無子,“愛女如珍”,把她“假充養子”,專請塾師教導;黛玉來賈府之前,就飽讀了《四書》;她的才學,在元妃省親時,其題匾作詩,就被元妃讚賞。
四、賈母疼愛外孫女,支援寶黛婚姻;賈政身為孝子,當然更是堅定支援。
五、雖然王夫人支援“金玉良緣”,但薛家是皇商,古來文人輕商,故不被賈政看好,更何況還寄居賈府!固然寶釵“行為豁達,隨分從時”,但賈政看她所作的《更香》燈謎,就覺得不祥,說她“皆非永遠福壽之輩”!況且其兄薛蟠是不學無術的紈絝哥兒,還有命案在身,會不會連累賈家,賈政也不由不斟酌再三。
綜上,賈政對寶玉正妻的人選,當然是取黛舍釵!只是黛玉喪父無依無靠,元妃又以皇上之命為寶玉和寶釵賜婚,使得寶黛婚姻無疾而終!
-
8 # 浮生漫讀
古代大戶人家的父母為兒子擇媳,有兩大標準,一是門當戶對,二是女子本身的品貌。這兩大標準的衡定,則又因人而異。
那麼,作為對寶玉的婚事有絕對主導權的賈政,他心中的標準是什麼呢?
賈政對門戶的要求,不求富,只求貴,即文人士子之家賈府雖然是國公之家,以武起家,但早已完成了思維觀念上的轉型,極力向文人士子靠攏。因此,賈府的家風是“詩禮傳家”,賈政本人更是“酷愛讀書”,還養著一班清客,文人士子的派頭十足。在人際交往上,他與身為探花郎的妹夫林如海關係親密,對進士出身的賈雨村禮遇有加,為長子賈珠選擇的門戶是“曾為國子監祭酒”的李守中。
注意這個“李守中”,“中”即中庸之中,“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脂批特別提醒:“妙!蓋雲人能以理自守,安得為情所困哉!”意即李家是標準的儒家士子,以守理為重,在言行舉止上特別注重穩重平和。
賈政對品貌的要求,不求美,只求賢,即賢德女子古語有“成家立業”之說,先成家,後立業,其原因就是男人要成了家才能收心,而幫助男人收心的,則是賢德的妻子。賢德的妻子當如樂羊子妻,能恰如其分地規勸丈夫走正道、努力進學。所以古語又說“妻賢夫禍少”。
賈政為長子賈珠選擇的李紈,即是這樣的賢德女子,“無才便有德”,不以才見長,卻有著主流價值的厚德,即使當了寡婦,不能再做賢妻,也能做良母,教育好孩子。
綜上,李紈就是賈政擇媳的標準。
按照這個標準可知,寶釵和黛玉都不在他的考慮範圍。
讀紅樓,容易陷入一個誤區,以為寶玉的妻子只能在釵黛二者中選,這也太低估了寶玉的婚姻價值。
寶玉是誰?國公府的嫡公子,雖然身上無爵位可承襲,但他身上的光芒卻是相當耀眼的:三代勳貴之家、父親是員外郎、姐姐是貴妃、舅舅是九省統制,再加上他本人的丰姿神采,想要娶個富貴雙全的賢德妻子不是難事,賈政除非是突然失智了,才會在釵黛二人中選擇。
-
9 # 博而化易
賈政對寶玉妻子的人選意見
賈政的個人三觀在這件事上的影響力是巨大的,賈政自己平時喜歡和什麼樣的人待著呢,又有什麼興趣愛好呢?
賈政本人是“酷愛讀書”,還養著一班清客,文人士子的派頭十足。在人際交往上,他與身為探花郎的妹夫林如海關係親密,對進士出身的賈雨村禮遇有加,為長子賈珠選擇的門戶是“曾為國子監祭酒”的李守中(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參考資訊)。
賈政為長子賈珠選擇的李紈,即是這樣的賢德女子,“無才便有德”,不以才見長,卻有著主流價值的厚德,即使當了寡婦,不能再做賢妻,也能做良母,教育好孩子。
綜上,李紈就是賈政擇媳的標準。
按照這個標準可知,寶釵和黛玉都不在他的考慮範圍。
當然退一萬步講,林黛玉還是有一點優勢的。一、賈家和林家都是鐘鼎之家門當戶對。林如海還是前科探花,賈敏又有賈府貴族小姐的高貴血統和氣質,黛玉出生在這樣一個書香門弟,賈政是非常認可的。賈政與妹夫林如海關係甚好。
二、賈政很欣賞賈雨村的才華,大觀園題匾額對聯,賈政就有意請雨村幫忙;賈政還多次安排寶玉面見雨村,談仕途經濟的學問。黛玉做過雨村的學生,當然令賈政另眼相看。
三、林如海夫婦膝下無子,“愛女如珍”,把她“假充養子”,專請塾師教導;黛玉來賈府之前,就飽讀了《四書》;她的才學,在元妃省親時,其題匾作詩,就被元妃讚賞。
賈政很欣賞黛玉的才情。這樣的兒媳能幫助兒子提高,他當然滿意
在給大觀園的景物命名時,賈政採納了好幾個黛玉的題名,還惋惜當時應該讓黛玉幾個姑娘也參與命名,對黛玉的才華十分欣賞。
四、賈母疼愛外孫女,支援寶黛婚姻;賈政身為孝子,當然更是堅定支援。在母親和老婆之間權衡利弊,賈政從心裡還是向著母親,向著黛玉。
賈母喜歡黛玉,王夫人喜歡寶釵,夾在中間的賈政雖然有最終決定權,但他也要照顧這兩位的情緒。
賈政孝順,他內心當然是向著母親的,況且黛玉也是他中意的人選。但最後還是讓寶玉娶了寶釵,也是為了家族顧全大局無奈的表現吧!
五、雖然王夫人支援“金玉良緣”,但薛家是皇商,古來文人輕商,故不被賈政看好,更何況還寄居賈府!固然寶釵“行為豁達,隨分從時”,但賈政看她所作的《更香》燈謎,就覺得不祥,說她“皆非永遠福壽之輩”!況且其兄薛蟠是不學無術的紈絝哥兒,還有命案在身,會不會連累賈家,賈政也不由不斟酌再三。
綜上,賈政對寶玉正妻的人選,當然是取黛舍釵!只是黛玉喪父無依無靠,元妃又以皇上之命為寶玉和寶釵賜婚,使得寶黛婚姻無疾而終!
-
10 # 紅樓不紅
雖然題主已經明確說單論賈政對寶玉婚事的意見,不管賈母、王夫人的想法,但我還是不得不把話繞回來,賈府其他子孫的婚姻都好說,唯獨賈寶玉的婚姻,賈政真的插不上手,因為賈母對寶玉太過溺愛,雖然古代一直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似乎賈政、王夫人的觀點很重要,但實際上寶玉的婚事幾乎是賈母一手把握的,即便賈政有自己的想法,賈母一發話,賈政難道敢不聽?所以基本上賈母的觀點就代表了賈政的觀點。
但若是硬要談賈政對寶玉婚姻的看法,我個人認為賈政應該更喜歡林黛玉一些。
首先,林黛玉之父林如海與賈政的關係甚為密切,第三回“榮國府收養林黛玉”,林如海在跟賈雨村談話的時候,就曾提到過賈政:
如海笑道:“若論舍親,與尊兄猶系同譜,乃榮公之孫。大內兄現襲一等將軍之職,名赦,字恩侯;二內兄名政,字存周。現任工部員外郎,其為人謙恭厚道,大有祖父遺風,非膏粱輕薄仕宦之流。”——第三回諸位請看,林如海在介紹賈赦、賈政的時候,對賈赦隻言片語帶過,卻對賈政極盡誇讚之詞,可見林如海與賈政應該私交甚好。林黛玉是林如海之女,賈政自然會盡心照顧,加上後來林如海去世,林黛玉徹底成了孤兒,賈政就算是看在林如海的面子上,也會好好照料林黛玉。
其次,林黛玉的才華甚高,頗得賈政的賞識,第七十六回“凹晶館聯詩悲寂寞”中曾記,林黛玉為大觀園所擬的名兒,賈政一字不改,全都用了:
林黛玉道:“實和你說了吧,這兩個字還是我擬的呢......他又帶來給舅舅瞧過,誰知舅舅倒歡喜起來,又說‘早知這樣,那日該就叫她姊妹來一起擬了。豈不有趣!’所以凡我擬的,一字不改,都用了。”——第七十六回再如大觀園各處建築,第十七回“大觀園試才題對額”中,賈政來到瀟湘館的時候,看到滿園翠竹,心中不勝歡喜,忍不住感嘆道:“若能月夜坐此窗下讀書,不枉虛生一世。”後來元妃命眾姊妹住進大觀園,林黛玉恰恰就住進了瀟湘館,可見賈政與黛玉的秉性是一致的。
賈政雖任朝廷官職,但為人書生氣很重,比如興建大觀園,他基本上不管,將所有事情都交給賈珍、賈璉以及眾清客去辦,自己樂得清閒,只以讀書下棋闊談為樂,所以筆者推測,像賈政這樣的“書生”,對寶釵這種成熟型的女性其實並不喜歡,他或許會喜歡寶釵的穩重謙遜,但卻無法欣賞薛寶釵骨子裡的皇商氣質。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林黛玉與薛寶釵,賈政應該會選擇前者。
-
11 # 卡季奇文化
賈政是個不多管家事的人,但對孩子們的婚姻也肯定會有考慮的,就像寶玉和賈環的納妾之事他心目中早有人選了。
賈政敬重林如海對於寶玉娶妻,這可是家族中的大事,他心中自然也有人選,寶釵、黛玉、湘雲估計都做過考慮,他心裡明白賈母的心思都在黛玉身上,而且賈政對黛玉也是很滿意的,這不只是黛玉才貌出眾,也有些愛屋及烏的原因吧。
他和妹妹賈敏的關係不用說,一定是很好,不然林如海也不會給他修書舉薦賈雨村,林如海是探花出身,賈政對他既有敬意又很佩服的,他們兩個人應該也是惺惺相惜的吧。所以,賈政肯定支援賈母,即是他對黛玉不滿意,只要賈母滿意,對於他這個孝子來說也是贊同賈母決定的。
在王夫人那裡,賈政是有權威的。王夫人自知這一點,所以就想讓元春做主,貴妃的身份不同一般,不能完全看作是家庭成員。而元春自幼是在賈母身邊長大,和祖母感情很深。她也知道祖母和母親之間意見不和,她不會明確表態,只是利用端午節賜禮隱喻自己的意思。當賈母裝作不知道以後,元春也就不管了。
賈政是孝子,以賈母心意為上,個人更偏愛文人那賈政是贊同母親無疑了,從他對瀟湘館和蘅蕪苑的看法上就能看出,賈政對詩書傳家的黛玉更為青睞。
1.政對瀟湘館的態度
第十八回,大觀園落成,賈政帶一幫文人遊覽大觀園,此時賈政心裡是自豪的,元春封賢德妃,建大觀園是為了恭迎元春省親,心情大好的賈政讓寶玉陪同遊覽,首個到的地方就是黛玉後來住的瀟湘館,看到房前長有千百杆翠竹,賈政看了心情舒暢,說道:“這一處倒還罷了。若能月夜坐此窗下讀書,不枉虛生一世。”這也影射賈政對飽讀詩書的黛玉一種羨慕和歡喜之意,而竹子歷來都被文人視作高潔的象徵。後來,眾人奉諭旨搬進大觀園,寶玉和黛玉是異口同聲說喜歡瀟湘館的翠竹,看來三個人是心意相通的。這也喻示黛玉文化素養和高貴純潔的氣質。
2.賈政對蘅蕪院的態度
接著,賈政又領著眾人又來到了蘅蕪苑,賈政看到後的第一句話就是:“此處這所房子,無味得很。”“無味”二字便表明了賈政對此處的態度,也是影射對薛寶釵的態度。寶釵的才華出眾可以和黛玉媲美,但在生活情趣上還是和黛玉有差別的,這表現在兩個人的價值觀不同,這也是源於生活環境的影響。
對於崇尚讀書人的賈政來說,黛玉出身詩書世家,自然是怡情雅趣,而寶釵是皇商出身,自然是無趣。他不會看上薛家商人地位。賈政先說無趣,後來進去一看又覺得有趣,這說明賈政後來的態度是發生了變化的。估計那是賈府衰敗以後,賈家也就沒人上門了,賈政也就同意了寶玉和寶釵的婚事。
-
12 # 石徑斜
要想知道賈政對寶玉妻子的人選是怎麼看的,首先來看看賈政自己是個什麼樣的人,書中第二回是這樣描寫賈政的:次子賈政,自幼酷喜讀書,祖、父最疼,原欲以科甲出身的,不料代善臨終時遺本一上,皇上因恤先臣,即時令長子襲官外,問還有几子,立刻引見,遂額外賜了這政老爹一個主事之銜,令其入部習學,如今現已升了員外郎了。從書中可以看出,賈政是個十足的文人,不但自己“酷愛讀書”,還喜歡和詹光,單聘仁等清客相公往來。所以,我認為賈政希望寶玉將來妻子的人選,首先要出身於讀書之家,女孩兒起碼要讀書識字,不要求才華橫溢,也絕不能大字不識一個,像王夫人或者王熙鳳這樣雖然出身於將門侯府卻不認識字的女孩,不是賈政為兒子擇妻的標準,這也從側面讓我們瞭解到了為什麼賈政和王夫人的夫妻關係並不是那麼和諧的原因。
從賈政為兒子賈珠選擇的正妻李紈可以看出,賈政看重讀書人家的女兒:這李氏亦系金陵名宦之女,父名李守中,曾為國子監祭酒,族中男女無有不誦詩讀書者.至李守中繼承以來,便說"女子無才便有德",故生了李氏時,便不十分令其讀書,只不過將些<<女四書>>,<<列女傳>>,<<賢媛集>>等三四種書,使他認得幾個字,記得前朝這幾個賢女便罷了,卻只以紡績井臼為要,因取名為李紈,字宮裁. 李紈的父親是國子監祭酒,屬於高階知識分子,雖然李紈出身和國公府嫡長子的賈珠的身價相比有點低,但是李家畢竟是詩書禮義之家。李紈本身讀書雖然不多,但是賢惠隱忍,侍親養子,陪侍小姑等針黹誦讀,非常符合當時“女子無才便是德”的擇偶標準。所以從這點上來看,賈政為寶玉選擇妻子,不會太在乎錢財門第,只要出身不太低,認識字,品行賢惠端正就行了。
從賈政對寶玉和賈環的態度來看,咱們普遍都認為賈環猥瑣不堪,但是書中卻沒有一處描寫賈政對賈環厭惡,反而描寫了賈政從小就厭惡寶玉,因為寶玉週歲抓周抓了些脂粉,賈政認為寶玉長大後會是個酒色之徒。甚至於賈政聽信了賈環的幾句讒言和忠順王府一個奴才的幾句話就把寶玉打了個半死,從這些可以看出在賈政眼中,寶玉就是個不務正業的人。基於賈政對寶玉的瞭解,賈政必然希望將來寶玉娶的妻子能夠時時規勸寶玉好好讀書,將來爭取功名,光宗耀祖。
綜上所述,賈政對寶玉妻子人選的標準是賢惠,識字,識大體,能時時規勸兒子。如果單純從黛玉和寶釵中來選擇,寶釵無疑是最佳人選。黛玉雖然滿腹才華,但是寶玉的妻子並不需要這樣,況且黛玉從來沒有規勸過寶玉要好好讀書,而且還幾次三番幫助寶玉作弊,所以黛玉不符合賈政為寶玉擇妻的標準。反觀寶釵,雖然也滿肚子學問,但是認為女孩子不能把讀書作為正事,平時也時常規勸寶玉,還因為這個引起了寶玉的反感。但是寶釵的這些行為恰恰符合賈政為兒子擇妻的標準,所以,在賈政眼裡,寶釵才是那個適合做兒子正妻的人。
-
13 # 伴讀紅樓夢
對於賈寶玉的婚姻大事,關注點往往停留在賈母、王夫人對寶釵、黛玉怎麼看。很少問及賈政怎麼看。其實賈政才是賈寶玉婚姻大事的真正決策人。要知道賈政對寶玉婚姻大事的看法,需要明確兩個原則和三個階段。
兩個原則是門當戶對和家族利益。
1、門當戶對。賈政對寶玉的婚事有絕對主導權,他對門戶的要求,不求富,只求貴。賈珠娶的是國子監祭酒之女就是明證。李紈這樣的才女有利於相夫教子,必然子肖孫賢!按照這一原則,賈家和林家門當戶對,都是鐘鼎之家。林如海前科探花,官居從二品。又有賈府貴族的高貴血統,林黛玉絕對是最佳人選。
而薛家是皇商,古來文人輕商,寶釵並不被賈政看好。固然寶釵行為豁達,隨分從時,但賈政看她所作的《更香》那“恩愛夫妻不到冬”的燈謎,就覺得不祥,覺得這是一個沒有福壽的孩子。
2、家族利益。賈政作為寶玉的父親,望子成龍、使家族興旺的想法比任何人都強烈。賈政作為當家人,兒女婚姻對家族發展有利是最主要的。與國子監祭酒聯姻,送女兒進宮,探春遠嫁都是出於政治考量!對他而言,賈寶玉除了是他兒子,更是賈家後代,應該為賈家發展作貢獻,聯姻是最起碼的機會。
賈政要給寶玉找個更好的人家,新興勢力傅家傅秋芳都比薛寶釵強!傅家對賈家價值更大。賈家需要傅家這樣的新興貴族拉一把!賈政一拖再拖寶玉婚姻,就是出於政治考量,金玉姻緣和寶黛愛情,賈政都不在意。
寶玉的婚事最終決定權掌握在賈政手上。賈政的態度也不是一成不變的,大體經過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共識 最初,賈母賈政抱著寶黛婚配的強烈願望。派人派船赴揚州幾個月,強行接來林黛玉。黛玉是正經的書香門第官宦世家之後,賈府與四大家族聯姻,都是其他三大家族往賈府送女兒而賈府卻把女兒嫁給林如海,賈府早就意識到,跟賈寶玉聯姻最好還是書香之後,薛寶釵出身皇商,地位低下不說薛蟠還有人命案在身,賈政不能不考慮。賈母疼愛外孫女,對寶玉又太過溺愛,幾乎是賈母一手把握寶玉的婚事,甚至有意培養寶黛青梅竹馬的感情。 賈政和林如海都自詡讀書人,有著天然的親近感,相交甚篤,完全超出了一般的郎舅關係。林如海把女兒託付給賈家,應該有親上加親的意思。這時賈母、賈政、林如海形成寶黛婚配的共識。王夫人雖然內心不爽,也在跟薛姨媽共謀金玉姻緣,但是賈政跟賈母一樣不接受金玉姻緣,王夫人也無可奈何。 賈母成全寶黛的青梅竹馬,賈母懂賈寶玉,寶黛有情是她默許的,甚至可以說是她培養的。寶玉有他的夢想,賈母有她的責任。 薛家一出場就是因為惹上人命官司,要靠賈家出面調停。跟他家結親,日後必定麻煩不斷。賈政不願意結這門親戚。賈政明顯倒向賈母一邊。一時寶黛愛情,闔府皆知。鳳姐摸透了老太太的心思,時不時開個吃茶之類的小玩笑,連外邊的小廝也有耳聞,以為只等老太太發話。
第二階段,堅持 林如海早逝,林黛玉成了孤兒。林家擁有的社會資源伴化為烏有。另外賈府在修建大觀園之後財政空虛成為了主要問題。賈府對寶黛姻緣逐漸失去興趣。而金玉姻緣的主謀取得了元春的支援,薛寶釵成了元春母女心中最佳人選。 當時賈政從黛玉為凸碧堂、凹晶館題名,看到這小女孩竟有如此過人的才華,一字不改都用了。賈政看了四春和寶釵的燈謎感到憂慮煩心,說明寶釵開始進入賈政的視野,賈政出於愛才,在林薛之間徘徊猶豫。但孤女黛玉命運不濟已現端倪。 賈母苦苦地堅持著。清虛觀打醮辭媒,宣稱冤家聚頭,為寶釵過生日,討寶琴生辰…… 薛家賴在賈府不走,寶釵不分早晚頻繁地往怡紅院跑。襲人和晴雯都罵過她,但她厚著臉皮裝不懂。還有一次竟然在寶玉午睡的時候,坐在寶玉床邊繡肚兜。就是那次,寶釵聽了寶玉的夢話,心靈受到震驚,嚴重傷了自尊。於是薛家態度出現一個轉折。薛姨媽為寶釵的幸福著想,也不願意寶釵嫁給不愛她的寶玉,薛家母女至少是在表面上退出。寶玉丟玉,變得痴傻,薛家幾乎就要放棄了。恰在這個時候,薛蟠又出了命案。
第三階段,轉向 最後賈府衰敗,經濟面臨崩塌,賈家已經別無選擇。薛家的銅臭最終戰勝了林黛玉的詩書世家! 傅家已經瞧不上賈家了!當初的傅試,一心想讓妹妹嫁入豪門,沒兩年自家成了豪門,賈家江河日下,岌岌可危,已經找不到願意將女兒嫁入他家的有勢力人家了。無奈之下,薛寶釵成了唯一選擇。林黛玉死了,即便不死,她也沒機會。 賈府經濟日益窘迫,林家財產早已揮霍磬盡。畢竟外孫女重要,親孫子更重要!賈母的教養和地位決定了她對賈府的使命感,她寵愛寶玉,疼愛黛玉,但是她絕不會固執己見,對寶玉的婚姻,她更不會避開賈政的意見自作主張。 為了家族利益,賈政接受了金玉姻緣。並且利用講笑話,向母親作出暗示。直到通靈寶玉丟失,寶玉病重,賈母急於沖喜,反倒好像賈政聽從賈母的意見,同意娶寶釵。 寶釵嫁給寶玉也很無奈、無語流淚,賈薛兩家形勢都很嚴峻,不得不抱團取暖。有錢的薛家和賈府達成利益交換。當事人的態度並不重要。況且寶玉已經變得痴痴傻傻了。
回覆列表
紅樓夢中,最令人揪心的就是林黛玉、薛寶釵、賈寶玉之間的三角戀了,有人支援“寶黛戀”,因為他們心靈相通,是前世註定的因緣;有人則支援“釵玉戀”,因為寶釵性格端莊大方,更適合做賢妻良母。然而,無論外界怎樣看待,都改變不了故事中主人的命運,到底誰才是最適合寶玉妻子的人選,還要看故事中人物的定奪。
整個賈府,能決定寶玉婚事的無外乎三個人,即賈政、王夫人、賈母。賈母,是整個賈府權力最高的人,她在寶玉的婚事上還是有一定話語權的,王夫人作為賈寶玉的母親,也有一定的話語權,而賈母與王夫人,也僅僅只是有一定的話語權,真正能決定寶玉婚事的,是這個出場極少的男主人——賈政。
眾所周知,在那個男尊女卑的封建時代,女子需遵守遵守“未嫁從父,出嫁從夫,夫夫死從子”的道德標準,因此男子的話語權分量遠遠超過女子,比如賈寶玉的婚事,即便賈母與王夫人能耐再大,若是賈政不同意也絕對不行。那麼,賈政心中兒媳的最佳人選究竟是黛玉,還是寶釵呢?黛玉的一句話早就道出了原委。
第一,愛屋及烏。林黛玉未進賈府之前,她的父親林如海就與寶玉的父親賈政情同知己,從林如海的一封書信中就能看出。林如海當年舉薦雨村時,曾給賈政寫過一封信,信中寫道“二內兄賈政,其為人謙恭厚道,大有祖父遺風,非膏粱輕薄仕宦之流,故弟方致書煩託。”由此可見,林如海對於賈政的人品是非常認可的,而賈政收到信後,立馬給賈雨村安排了應天府知府的職位,可見賈政對林如海亦是十分重視的。
既然賈政欣賞賈雨村,對他的遺孤林黛玉自然也是愛屋及烏。紅樓夢第七十六回中寫道,黛玉與史湘雲談論起大觀園擬字之說,寶玉將黛玉擬的字帶給賈政看,賈政看了倒喜歡起來,又說早知如此就該讓姐妹們一同擬了,可見賈政對黛玉本身也是十分欣賞的。而對於薛寶釵,賈政的討厭之情是很明顯的,原文中描寫賈政與寶釵相處的地方,總有不愉快之處,第一是因為賈政不喜薛寶釵的為人,第二是因為賈政不喜王夫人,薛姨媽又惹了人命官司,所以“恨屋及烏”。
第三,黛玉撒嬌。黛玉雖然心性敏感,但除了寶玉之外很少對人撒嬌,可在紅樓夢第二十三回,寶黛共讀西廂時,寶玉取笑黛玉“我就是個多愁多病身,你就是那傾國傾城貌”,黛玉聽了十分羞愧,對寶玉說“你這該死的胡說,學了這些混賬話來欺負我,我告訴舅舅去。”
黛玉雖然是不經意的一句頑話,卻讓人不禁懷疑起來,黛玉剛進府時並未與舅舅賈政見面,為何黛玉在生氣時會拿舅舅當救兵,可見黛玉與賈政私下裡的關係也是十分要好的。就算是林黛玉隨口而說的名字,也有疑問,試想一下, 一個十來歲的女孩子,怎麼會把自己討厭的人時時掛在耳邊呢?賈政對於林黛玉是有安全感的,所以林黛玉才能在關鍵時刻,毫不猶豫說出賈政的名字。
綜上所述,賈政對於寶玉的婚事並沒有放任自由,即便表面上不關心,也掩飾不了對黛玉的喜歡之情,其實,他心目中早已有了兒媳的最佳人選,就是黛玉,而黛玉不經意的一句頑話,早已道出了原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