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梧桐樹邊羽
-
2 # 木語石歌
要解答這個問題首先要理解兩句詩的出處以及作者的大致經歷和追求——此兩句出自晚唐詩人李商隱的《無題》,全詩是:
來是空言去絕蹤 ,月斜樓上五更鐘。
夢為遠別啼難喚, 書被催成墨未濃。
蠟照半籠金翡翠 ,麝燻微度繡芙蓉。
劉郎已恨蓬山遠 ,更隔蓬山一萬重。
翻譯成現代漢語是:說好了來約會卻放了鴿子不見你的蹤影。我獨守空房望著窗外的月光斜照在樓頂一直到到五更天都沒有睡著。夢中都是你離我遠去的背影哭喊著也喚不回你的回眸。睹物思人被你催促而寫好的詩稿墨跡還沒有乾透。燭光搖曳半籠著鎦金的翡翠屏風,繡著芙蓉花的帳幔也微微散發著昔日用麝香薰過的一縷幽香。劉郎因為蓬萊仙山遙不可及不能尋回昔日的美人而怨恨不已,而你卻在比蓬萊遠一萬重的地方無處尋覓。
很顯然,從表面上看:這是一首愛情詩。後兩句中的劉郎出自南朝劉義慶的《幽明錄》中。據書中記載:“漢劉晨、阮肇共入天台山。溪邊有二女子,資質妙絕,遂留半年而歸。”後來,劉晨又進山找那女子,但仙凡兩隔,再也不能相見。李商隱之所以將這個典故寫入他的無題詩中,是為了表達他對詩中人物銘心刻骨的眷戀和思念。那麼,他思念的這個人是誰呢?筆者以為:這裡有愛情和理想兩層對應。從愛情一層來說對應的是他的亡妻王氏——她是晚唐涇原節度使王茂元的女兒。大家知道:李商隱一生經歷坎坷,他幼年喪父,家境貧寒。24歲考上進士後曾應王節度使的邀請到其幕府為掌書記。被領導看中後招為門婿。婚後夫妻兩人伉儷情深。但十二年後王氏病亡。37歲的李商隱痛心不已,曾多次寫詩追憶;而從理想一層對應的則是當朝皇帝。李商隱考中進士後曾任秘書省校書郞、弘農尉等職。“秘書省校書郞”是朝廷管理文獻的普通官職,雖然職位不高,但是由於能夠經常接觸皇帝,起點不低,甚至被視為宰輔的起點。但是由於他潔身自好,不善於察言觀色、隨波逐流等性格方面的原因,並被捲入當時的“牛李黨爭”, 一生仕途坎坷而困頓,45歲即離世。這種政治上的失意既不便於明言,只好隱寫於愛情詩中作以委婉抒發,借用的正是《楚辭》中以“香草美人”喻明君賢臣的寫法。
因此,對於李商隱來講,他幼年喪父,中年喪妻,又在事業上到處碰壁,一切均如空中樓閣,可望而不可及。只能在無數個夜晚獨自嘆息、無眠,然後訴諸筆端。據有關專家統計,李商隱流傳於世的詩歌共有600餘首,其中的“無題詩”佔15首。其主要特點是具有朦朧美及豐富的內涵,多具唯美主義的特點——從此首可管窺一斑!
-
3 # 隨手談詩
“劉郎已恨蓬山遠,更隔蓬山一萬重”,出自晚唐詩人李商隱《無題》(來是空言去絕蹤)。李商隱這個人啊,不好講,他有時候像李白,充滿了浪漫;有時候跟李賀相似,想象瑰麗;但他又確實受到了杜甫的影響。
這首詩叫《無題》,咱們先說說什麼叫“無題”。
無題一般的詩人,都會用詩題說明某首詩中表現的具體事件,有時候詩題長達數十個字,說不清的往往還會加上一段小序,但是李商隱不一樣,李商隱的感情太過深厚,他用詩表達自己內心的追求、失落、惆悵,是他心靈的境界,不能用一個真正的題目來概括表達,所以乾脆就“無題”了,或者用詩的前兩個字作為題目,比如《錦瑟》,實際上也是一首無題詩。
李商隱我常在文章中說,讀詩,一定要先了解作者的生平和創作背景,比如杜甫,讀他的詩,不但要全面瞭解背景,甚至要把許多首詩結合起來讀,才能完全弄清其中的內涵。但有些詩人、有些詩卻不一定,比如李白,你只看詩本身,就能體會到他的仙氣;再如李商隱,他的詩,可以很直觀地給人以強烈的震撼效果,這類詩人,把他的詩分成兩次讀,第一次直觀感受,第二次深入瞭解,每次都有新感覺。
《無題》來是空言去絕蹤,月斜樓上五更鐘。
夢為遠別啼難喚,書被催成墨未濃。
蠟照半籠金翡翠,麝燻微度繡芙蓉。
劉郎已恨蓬山遠,更隔蓬山一萬重!
這首詩圍繞“夢”來寫,表達的是思念之情,通常的寫法是:分別——思念——做夢——夢醒,這樣的順序,但李商隱卻先寫“夢醒”,然後“入夢”,在夢的幻覺中,又有真實,亦幻亦真,非常有藝術性,也非常燒腦,跟看《盜夢空間》似的,分不清哪裡是夢,哪裡是真。最後,用“更隔蓬山一萬重”的艱難險阻,與開頭“來是空言去絕蹤”的難以見面,遙相呼應。
具體的詩意賞析就不說了,主要說說最後一句“劉郎已恨蓬山遠,更隔蓬山一萬重”,這句詩用典,而且還是神話典故——這是李商隱的一個特色,如果不能瞭解這一層,就很難讀懂李商隱的某些詩。
劉郎已恨蓬山遠,更隔蓬山一萬重這一聯是用了“劉阮遇仙”的神話典故,話說漢明帝年間,劉晨、阮肇二人一起進天台山採藥,結果迷路,他們沿著溪水走,遇到兩個仙女般的絕妙女子。兩個仙女把二人帶回家,好酒好肉招待著,然後還分別結為夫妻,一起在山中生活了半年之久。後來劉、阮二人要回家,卻發現親人、鄰居都不見了,世間的一切都變了。才知道,他們以為只在山中呆了半年,其實人間已經過了300年。
我講的很簡單,其實這個故事很生動,大家有興趣可以自己去看,總之,後世文人就常在詩詞中引用這個典故,藉此表達對美好仙境和愛情的嚮往,李商隱引用這個典故,當然是為了表達對“更隔蓬山一萬重”的愛情的思念和悵惘。
蓬山,就是蓬萊山,也是古代神話中的一座神山,用在詩文中多泛指仙境。
李商隱與神話李商隱老愛用神話典故,比如在《瑤池》中,他寫“瑤池阿母綺窗開,黃竹歌聲動地哀”;在《海上》中,他寫“直遣麻姑與搔背,可能留命待桑田”;在《錦瑟》中,他寫“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託杜鵑”……
我們說李商隱的詩晦澀難懂,很大部分就因就在於,他愛用典,而且都是用現實中沒有的、存在於神話中的典,他用神話來抒發現實,表達自己的追求,可是,“蓬山”在哪裡?“瑤池”在哪裡?“劉郎”和“麻姑”真的存在嗎?
這些事情,真是太遼闊,太遙遠了!
而且,李商隱的神話,是一種追求,但追求的結果,永遠是悲哀的,是失落的悲哀,他的神話愛情,是隔了一萬重蓬萊山的;他說就算遇到了麻姑這樣的神仙,還不是一樣生老病死,滄海桑田;他說真到了瑤池,見了王母,還不是一樣的歌聲悲哀?
這就是李商隱的晦澀,來自於哀傷和惆悵。
李白、杜甫也寫神話,可是李白飛揚高遠、杜甫現實沉雄,因為李白生活在盛唐,杜甫雖然生活在唐朝由盛轉衰的轉折點,但他也出生在“開元全盛日”,是感受過盛唐的恢弘氣度的。
而李商隱,生在晚唐,更被牽涉進“牛李黨爭”,所以,李商隱是悲哀的,現實讓他不得不悲哀,不得不晦澀。這是李商隱個人的不幸,但是晚唐詩的幸運。
如果沒有李商隱,晚唐詩壇,將會多麼黯淡無光啊!
-
4 # 洛陽小秀才
這句詩出自李商隱的《無題》
來是空言去絕蹤,月斜樓上五更鐘。
夢為遠別啼難喚,書被催成墨未濃。
蠟照半籠金翡翠,麝燻微度繡芙蓉。
劉郎已恨蓬山遠,更隔蓬山一萬重。
全詩的意思是:
本來約好來相見,卻原來是句空話,等的月照西樓,已經是五更天,已經沒有蹤跡。
離別後的思念成夢,夢醒了就趕快寫信給你,來不及等墨幹。
夜晚的蠟燭照著飾有金翡翠的帷幕,繡著芙蓉的被褥上隱約還有麝香的香氣。
以前的劉郎,都怨恨蓬山路遠,而你所在的地方,比蓬山還遠上一萬里。
李商隱,是一個善用典故的詩人。這裡的“劉郎”與一段傳說有關。
南朝宋劉義慶《幽明錄》記載這樣一個故事:東漢時期,劉晨、阮肇兩人來到天台山,在溪邊遇到了兩個資質絕妙的女子,於是在山中呆了半年才離開。後來,劉晨又進山找那女子,但仙凡路隔,再也不能相見了。
後人寫詩,提到的劉郎多是此人。在這裡,詩人借劉晨仙凡難相戀的典暗示他與愛人之間無法逾越的障礙,可能兩人再也難相見,深愛和對愛的絕望糾纏在一起,流露出了有情人後會無期的痛苦。
-
5 # 淺陽如畫
劉郎已恨蓬山遠,更隔蓬山幾萬重,這兩句出自李商隱的情詩《無題》。
劉郎典故南朝宋的劉義慶寫過《幽明錄》,它講述了“劉阮遇仙”的神話故事。東漢的劉晨和阮肇的人去天台山採藥迷了路,結果遇見兩個絕色女子。於是他們就在山中生活了一段時間。春天來了,他們想念家鄉,可是當他們回到家後卻發現,山裡一日地上一年,塵世中的人已是自己的七代之後。後來,劉晨和阮肇又返回去尋找仙妻,卻怎麼也找不到。
“劉郎典故”由此而來!後世文人也就常在詩詞中引用這個典故,來表達對美好愛情的嚮往。李商隱在這裡引用這個典故,是為了表達對愛情的思念和悵惘。
有趣的是,雖然李商隱對愛情表現出了哀傷和惆悵,但他的這兩句詩,卻成就了一段姻緣。
宋仁宗時期的宋祁,出身王族後裔,不但是富二代,還是狀元,龍圖閣大學生,史館修撰,更是《新唐書》的作者之一。
他將李商隱的這兩句詩引用到自己的一首詞中,於是感動了皇帝,賜給了美人。
據說有一天,宋祁走在街上,遇到了皇宮宮女的專用車隊,突然一個溫柔甜美的聲音傳入他的耳中:“小宋?!”他不禁循聲望去,剛好看到一輛車上的車簾被輕輕放下。此情此景,讓宋祁巨星心生漣漪,文思泉湧,遂作詩《鷓鴣天》。
該首寫盡了相思之意,再加上名人效應,這首詞就廣為傳誦,自然也傳到了宋仁宗那裡。他就派人把當事人都叫去詢問,最後找出了那名女宮,成全了他們的姻緣。
這首詞的理解《無題》(唐)李商隱
來是空言去絕蹤 ,月斜樓上五更鐘。夢為遠別啼難喚, 書被催成墨未濃。
蠟照半籠金翡翠 ,麝燻微度繡芙蓉。劉郎已恨蓬山遠 ,更隔蓬山一萬重。
第一句“來是空言去絕蹤”是虛寫,主人公對情人來去無蹤的嘆息感慨。第二句“月斜樓上五更鐘”是寫景,夢醒後周圍是一片空寂孤清的氛圍。
兩句若即若離,互為映襯。和“夢為遠別啼難喚”聯絡起來,就能領略它的意境。
遠別數年,無緣相會,夢裡忽得相見,但一覺醒來,卻又蹤跡難尋。只有空中的一輪斜月正照在樓閣上,遠處傳來了悠長悽清的曉鐘聲。而夢醒後的寂冷卻更證實了夢境的虛幻。
“夢為遠別啼難喚”,遠別的雙方,雖然在夢中得以相會,但也免不了離別之苦。從相會到分別,這樣的夢更平添了錐心的傷痛,強化了刻骨的思念。
“書被催成墨未濃”,夢醒後,強烈的相思之情驅使自己迫切地寫信,根本不會去注意墨汁的濃淡,書信寫成,才發現原來連墨也未磨濃。
“蠟照半籠金翡翠 ,麝燻微度繡芙蓉”,是對室內環境氣氛的描繪。消逝的夢境和室內的景象在朦朧的光影中渾為一片,分不清到底是夢境還是實境。燭光半籠,室內若明若暗,恍然猶在夢中;麝香微淡,恍惚間感覺情人真的來過,還留下了依稀的餘香。
幻覺消失了,隨之湧來的是無盡的空虛與悵惘。尾聯是夢境與實境的交叉,借劉晨重尋仙妻不遇的故事,刻畫了愛情無法逾越的距離。李商隱以“夢”寫“情”,用典精巧,從感慨嘆息到追憶夢境再到離別之恨,使全詩充滿了迷離朦膿之美。
-
6 # 麓山俊麟
●劉郎已恨蓬山遠,更隔蓬山一萬重
“劉郎已恨蓬山遠,更隔蓬山一萬重”出自唐代著名詩人李商隱的《無題》:“來是空言去絕蹤,月斜樓上五更鐘。夢為遠別啼難喚,書被催成墨未濃。蠟照半籠金翡翠,麝燻微度繡芙蓉。劉郎已恨蓬山遠,更隔蓬山一萬重。”整首詩的意思是:說好的約會卻成了空言,你再也尋覓不見;夜半醒來,斜月空照,聽得見曉鍾初鳴;夢裡又一次為你的遠去而哭泣,醒後,相思成災倉促寫信,水墨未乾;殘燭半照金翡翠的被褥,麝香微透芙蓉似的紗帳;劉郎怨恨那蓬萊仙山的遙遠,而我與你隔著的卻不止是一座蓬山。
李商隱的《無題》詩實在有點多,我們印象比較深的可能是:“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曉鏡但愁雲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和“昨夜星辰昨夜風,畫樓西畔桂堂東。身無綵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隔座送鉤春酒暖,分曹射覆蠟燈紅。嗟餘聽鼓應官去,走馬蘭臺類轉蓬。”其中“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和“身無綵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經常經常被我們用到愛情書信中。李商隱是晚唐最出色的詩人之一,和杜牧合稱“小李杜”,與溫庭筠合稱為“溫李”,其詩構思新奇,風格穠麗,尤其是一些愛情詩和無題詩寫得纏綿悱惻,優美動人,廣為傳誦。
“劉郎已恨蓬山遠”一句取自劉晨、阮肇入天台山遇仙女的典故。漢明帝永平五年,會稽郡剡縣的劉晨、阮肇兩人一起到天台山採藥,結果迷了路。一天,他們倆走著走著發現了一條大溪,溪水邊有兩個姿質妙絕的仙女,劉、阮兩人就與女子結為夫妻。半年後,劉晨﹑阮肇思念家中,仙女們奏樂送別,並給他們指明回去的路。兩個人回家後,發現親人和鄰居都不見了,家中的房屋也變了,一切都是這麼陌生,這時來的人,說是他們的七世孫,他們這才知道,人間已經過去了三百年時間。“劉郎已恨蓬山遠,更隔蓬山一萬重”,李商隱借劉晨的故事暗示兩人之間存在無法逾越的障礙。劉晨和他鐘愛的仙女已是仙凡異路,故恨蓬萊仙山太遙遠,而詩中主人公與相愛的人更是相距“一萬重”了(何止一萬重蓬山那麼遠,有一種恨不能插翅飛去的心情),“已恨”“更隔”,層遞而進,加深點明對愛人的相思,突出了阻隔之無從度越,同時用“恨”字表達了相思成灰卻無能為力的惆悵。從今往後,可能再也難相見,深愛和對愛的絕望糾纏在一起,有情人後會無期的痛苦在詩的最後流露無遺。言下之意,我和你的距離比當年“劉郎”和仙女遠了一萬倍,思念的也深重了一萬倍啊。
後來,宋朝的宋祁,取用李商隱的幾句詩,寫了一首《鷓鴣天》:“畫轂雕鞍狹路逢,一聲腸斷繡簾中。身無綵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金作屋,玉為籠,車如流水馬游龍。劉郎已恨蓬山遠,更隔蓬山幾萬重。”說起來還有一個故事:一天,宋祁“上班”途中遇見幾輛宮車,一陣風吹過掀起了一輛車的簾籠,而他也剛巧正側過臉去。面對著風神俊朗的宋祁,車裡那位俏美的宮女不禁春心萌動,驚呼一聲。這一聲嬌呼如同溫軟的小手,撓酥了小宋的耳朵,也揪住了小宋的心。當晚,徹夜難眠的宋祁填了這首詞。誰料仁宗皇帝不但知道了此事,而且還一眼看穿了宋祁的心思,放聲大笑:“有我成全你,一萬重蓬山也遠不到哪裡去!”當晚,皇帝就讓小宋把那個美麗的宮女領回了家。
-
7 # 高樓避愁
“劉郎已恨蓬山元,更隔蓬山一萬重”。劉郎是什麼典故?如何理解?
一、典故的出處
(原創)劉郎的典故出自《幽明錄》。據傳東漢時期,劉晨和阮肇二人到天台山採藥,迷路回不到家。遇到兩位仙女姿質絕妙,留下劉晨和阮肇居住了半年。回家後,世上已過七世。之後又到山中去尋訪,再也沒有見到了。後來用作吟詠豔遇約典故。詩中作者以劉郎自比。
這首詩出自唐朝詩人李商隱的《無題二首》中的的第一首。大家都知道李商隱的《無題》詩,大都是歌詠愛情的詩,這首詩也無例外。
二、全詩和詞語賞析如下:
來是空言去絕蹤,
月斜樓上五更鐘。
夢為遠別啼難盡,
書被摧成墨未濃。
焟照半籠金翡翠,
麝燻微度繡芙蓉。
劉郎已恨蓬山遠,
更隔蓬山一萬重!
詞語賞析:
“空言”,空話。
“書被摧成”,情急促使奮筆疾書。
“焟照”,燭光照著。
“金翡翠”,指用金絲繡成的錦被。
“麝燻”,燻爐裡散發出來的麝香的味道。
“微度”,徽微地透過。
“芙蓉”,繡有荷花的床帳。
三、試譯如下:
曾經誓言還會再來,
只不過是一句空話,
一去便杳無了音訊。
看看那窗外那月色,
一眼望去朦朧朧朧,
只有遠處隱隱約約,
傳來那淒涼的鐘聲。
剛剛還是在睡夢裡,
我含著眼淚呼喚她,
她仍然不肯再回來,
在這短暫的相聚裡,
恍惚這般聚散匆匆。
醒來後我奮筆疾書,
這一腔真切的情懷,
等耐不到將墨磨濃。
那殘燭微弱的光照,
照著我半籠著錦被。
燻爐裡點燃的薰香,
香味飄進芙蓉帳中。
劉郎曾經到過蓬山,
而今只恨蓬山遙遠,
當年劉郎蓬山遇仙,
我離蓬山千重萬重。
四、全詩賞析:
晚唐時期詩壇逐漸寥落,李商隱的詩卻是西斜夕陽的一抹餘輝,有如夕陽黃昏的暗晦朦朧之美,紙墨染就了色調,幽深的意境在他的《無題》詩中讀來闇然傷神。這首詩在虛幻和現實中,釀造出一種痛斷肝腸的意境。
“夢為遠別”是這首詩的主題,當夢醒,夢中的蹤跡再也尋找不到了,只有天邊的斜月和遠處暮鍾傳來淒涼的聲音。
回想起還在夢中的時候,忽然相聚又匆匆離別,看到你遠去的身影,我含著淚,拼命地呼喚,可怎麼也喚不回你來。夢醒後,我急忙鋪開信紙,等不到將墨磨濃,就與你奮筆疾書。
詩的前三聯描寫的是在夢中與她短暫相聚。從夢中可見作者思念之苦。尾聯“已恨蓬山遠”、“更隔蓬山千萬重”,抒發出遠隔之恨。詩中虛幻和現實結合,來去空絕。月兒斜灑,淡淡地籠照;夢被離別的淚水啼醒;書被難以控制的情感摧成。殘燭、半蓋著的翡翠錦被以及爐中散出香氣,透過芙蓉帳;更隔道千萬重的蓬萊仙山。這一切景和物,描述出作者思念之切,含情之深。同時透露出作者在幻實之間的悽苦、孤獨、寂寞和愁悵的心情,讓人感慨萬千。這種悲涼的心情,我們在作者的《無題》詩中都能讀出來。可以說,商隱先生是自古以來苦吟愛情的佼佼者。
以上是本號對這首詩的解讀,希望愛好李商隱愛情詩的朋友一起共同探討!
-
8 # 蓋天宣夜說
“劉郎已恨蓬山遠,更隔蓬山一萬重”。“劉郎”?流郎、斷腸人、遊子、舍裡子,已遠離了故鄉故土的意思!
李商隱(裡殤吟)是精通天朝華下大中華,東夷支那歷史的道家文人墨客。其“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託杜鵑。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的《錦瑟》詩作,實際上就是在表述那盤古來地球開天闢地的夏朝之前後的人類歷史!總之,盛唐時期是大中華道家文化昌盛的時代,老子道家文人墨客的詩作中含有著那“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夜未央,月未殤的“我本楚狂人,風歌笑孔丘”的幽幽邃月羋月傳的大月氏——“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華(花)殘。春蠶到死絲(思)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曉鏡但愁雲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的風月同天歷史文化也!
-
9 # 潮打的空城
這句詩出自李商隱的《無題·來是空言去絕蹤》。劉郎的典故,現在流傳最廣的一種說法就是劉晨和阮肇“豔遇”的故事。
傳說劉晨和阮肇二人前往天台山取穀皮,在山中迷路,遇到了兩個貌美的女子,於是就和她們在一起生活了半年。到了春天,思念家鄉和親人,便回到了家鄉。但此時親朋都已經離去,房屋都變了,二人竟然還找到了自己的七世孫,此時已經是百餘年以後了。(有一種“到鄉翻似爛柯人”的感覺……)後來劉郎又前往山中尋找仙女,但再也不能找見,而阮肇看破紅塵,雲遊四海去了。
還有一種說法是漢武帝劉徹派人前往蓬萊求仙,此處的劉郎指代劉徹,個人感覺有些牽強。本人更鐘意第一種說法,因為故事更符合這首詩的內容:
《無題.來是空言去絕蹤》來是空言去絕蹤,月斜樓上五更鐘。
夢為遠別啼難喚,書被催成墨未濃。
蠟照半籠金翡翠,麝燻微度繡芙蓉。
劉郎已恨蓬山遠,更隔蓬山一萬重!
李商隱的在標題上的懶是出了名的,就喜歡用“無題”來草草了事,導致他很多詩的本意讓大家一頭霧水,只能靠猜。關於這首詩作者想要表達的內涵,有人說是寫給亡妻的悼亡詩,有人說是第三視角寫女主人公對愛人的思念,更有甚者說是藉助愛情詩表達與令狐綯的關係……
但如果不深究,只看詩的表層含義,這首詩表面寫愛情是無疑的。
說好了來相會不過是句空話,一去就渺無蹤跡,只能在夢中相遇。等到夢醒之後,發現月上斜樓,已經五更,遠處傳來悠揚的鐘聲。即使是夢中相會,一旦在夢中分別,醒來後帶來的還只能是痛苦。醒後急匆匆的寫信,寫完之後才發現墨還未研濃。書成之際,蠟燭的餘光半照著用金錢繡成的翡翠鳥圖案的帷帳,麝香的香氣薰染了繡著芙蓉的被褥。當初劉郎怨恨蓬山遙遠,不能與她相見,而自己的怨恨比劉郎還高,你的所在和蓬山還要隔著萬重山!
“劉郎已恨蓬山遠,更隔蓬山一萬重”這句詩借用劉晨求訪仙侶而不得的典故,暗指異地戀的苦。“已恨”、“更隔”二詞循序遞進,突出了相戀而不能相見,異地阻隔之恨。
-
10 # 油鹽醬的醋
這個典故借用了南朝宋的劉義慶寫過《幽明錄》中的故事,東漢時的劉晨和阮肇的人去蓬萊山採藥,在山中遇到兩個仙子。仙子們好像很傻很天真,也沒有見過男人,於是一見到他們兩個就各自結為眷屬了。一段時間後,劉晨和阮肇覺得應該回家一趟,把娶上媳婦的事跟家人彙報一下。畢竟娶到仙子一樣的媳婦是一件很有面子的事,不炫耀一下怎麼行。可是媳婦們好像都不願意跟他們回家,大概理由是“我才不要去農村”。於是他們倆就只好跟媳婦們說他們回家一趟,看看家人們,發發喜糖後就回來。可當他們回到家後卻發現物換星移,時間早已過去了不知幾十年,已是兒童相見不相識了。這倆哥們一看,咱倆成了這地方熟悉的陌生人了,這已經不是屬於我們的時代了,咱還是回山裡找媳婦去吧。於是他們倆又返回去尋找仙妻,但是走啊走啊,卻怎麼也走不到原來的蓬萊山了。二人感嘆,怎麼蓬萊山變得這麼遠了啊!
劉郎就是劉晨。
後一句“更隔蓬山一萬重”,就好理解了,一個蓬萊山已經很遠了,我和你之間卻隔了一萬重的蓬萊山,那簡直就是無法想象的遠啊。體現出詩人的無限相思但又無法相見的無奈之情。
-
11 # 驀然相逢
劉郎,相傳東漢明帝永平五年劉晨、阮肇入山採藥,迷不得出,遇二女子,邀至家留居半年才還,後人以此典喻豔遇。蓬山,即蓬萊山,泛指仙境。韓壽,晉人,司空賈充的僚屬,充每在家聚會,賈女從窗格中偷窺,見其貌美而愛之,與私通,充發覺後乃以妻壽。宓妃留枕:曹植《洛神賦·序》:“黃初三年,作朝京師,還濟洛川。古人有言,斯水之神,名曰宓妃。感宋玉對楚王神女之事,遂作斯賦。”植過洛水時,忽見一女子來,贈所用枕。宓妃,傳說中伏羲氏之女。
來是空言去絕蹤,月斜樓上五更鐘。
夢為遠別啼難喚,書被催成墨未濃。
蠟照半籠金翡翠,麝薰微度繡芙蓉。
劉郎已恨蓬山遠,更隔蓬山一萬重。 李商隱
-
12 # 素心流年
李商隱又一首比較著名的情詩,卻寫得很典雅浪漫。
1 出處:
《無題》(唐)李商隱
來是空言去絕蹤 ,月斜樓上五更鐘。
夢為遠別啼難喚, 書被催成墨未濃。
蠟照半籠金翡翠 ,麝燻微度繡芙蓉。
劉郎已恨蓬山遠 ,更隔蓬山一萬重。
意思:說好的約會卻成了空言,你再也尋覓不見;夜半醒來, 斜月空照,聽得見曉鍾初鳴; 夢裡又一次為你的遠去而哭泣 醒後,相思成災倉促寫信,水墨未乾;殘燭半照金翡翠的被褥, 麝香微透芙蓉似的紗帳; 劉郎怨恨那蓬萊仙山的遙遠,而我與你隔著的卻不止是一座蓬山。
2 賞析:
“來是空言去絕蹤,月斜樓上五更鐘”:開篇即埋怨對方失約,自己失望失落。可以想像到這樣的畫面:他們之間曾經相愛,離別之際訂下重逢之期。今夜,詩中的他痴痴等待愛人的到來。但天快亮了,還不見愛人蹤影,當初的承諾成了一句空言,愛上的人一去杳如黃鶴。月光下,獨倚西樓,望穿秋水,一個傷心,失落的痴情人如在眼前!
“絕”:既是對方消失無影無蹤的不解與埋怨,又摻雜著欲說還休,欲斷還連的憂慮與無奈,傷心與失望,又讓人猜測失約的一方遭遇了什麼才會如此決絕,可見主人公是痴情的,而失約的人也未必無情,否則不會訂下重逢之期。
“夢為遠別啼難喚 ,書被催成墨未濃”:帶著失望與無奈的主人公入了夢鄉,又夢見為和愛人遠別而哭泣,千呼萬喚也留不住離去的身影,醒來趕緊寫信詢問資訊,傾訴情懷,因為心情太急切,墨尚未研濃書信已寫就。夢裡夢外的傷心不斷,主人公深深為情所困。
這一句中書墨未濃的急切更讓人心疼主人公幾分,是什麼樣痴情的公子或佳人慾書信傳情,如此雅緻而情深!
“蠟照半籠金翡翠 ,麝燻微度繡芙蓉”:環視四周,燭光半籠罩著鎦金的翡翠色屏風,繡有芙蓉花的床帳微微散發著麝香薰過的幽香。從色,香兩方面寫居處的環境,優雅而溫馨。這裡也許是兩人共處過的地方,而今燈猶可見,香猶可聞,但人去樓空,物是人非,只剩下冷清,孤寂。
燭光半照,芙蓉帳暖,可見是一個精緻而高雅的環境,可以想像相愛的雙方也一定是高雅之人,曾經的甜蜜也可見一斑,這一句寫自己獨處的悽苦,也在回憶曾經的美好,浪漫與孤寂同存。
相對於首頷聯的清淡自然之味,這一句要豔麗濃烈得多,似乎帶著“芙蓉帳暖度春宵”的輕浮,但李商隱卻寫得很美,可見,就算是一次簡單的邂逅或豔遇,在詩人心中也留下了美好的回憶。以致於分離,才會如此痛徹心扉。
3 劉郎的典故:
用了劉晨阮肇的典故。劉郎:東漢的劉晨,歷史上確有其人,據說28歲往天台上修仙。阮肇:劉義慶筆下的文學人物。
南朝宋劉義慶《幽明錄》記載這樣一個故事:“漢劉晨阮肇,共入天台山,溪邊有二女子,資質妙絕,遂留半年而歸。”後來,劉晨又進山找那女子,但仙凡路隔,再也不能相見了。據後人考證,劉晨隱居在天姥山腳的劉門山(今新昌縣),娶妻生子;而阮肇則看破紅塵,雲遊四方,不知所終了。
蓬山:神話中的蓬萊仙山。《漢書》:“蓬萊方丈瀛州三神山,相傳在渤海中。”
“劉郎已恨蓬山遠 ,更隔蓬山一萬重”:借劉晨的故事暗示兩人之間存在無法逾越的障礙。劉晨和他鐘愛的仙女已是仙凡異路,故恨蓬萊仙山太遙遠,而詩中主人公與相愛的人更是相距“一萬重”了,造成良緣阻隔的或許並不是空間的距離,而是詩人無法言明的社會原因。從今後,可能再也難相見,深愛和對愛的絕望糾纏在一起,有情人後會無期的痛苦在詩的最後流露無遺。
詩人用了典故,顯然美化了愛人與這一段戀情,增添了浪漫情懷。而最主要的,仙凡相戀不得,又預示著詩人的這次戀愛必然也是悲劇的結局,詩人已經接受這樣的結果,非人力而能挽回,這一句在嘆失戀,其實又在感嘆世事無常,甚至是自己滿心的期待,滿腹的才華,卻不被接納的感傷!
能將一次愛情既寫出唯美又寫出世味的滄桑,恐怕只有李商隱,沒有見面,沒有佳人,沒有原因的分離,詩人全都沒有交代,只是朦朦朧朧,飄忽不定的情緒流露以及環境的渲染,卻已傳達了一個失戀的故事,以及詩人無法言喻的苦衷,便是李商隱的無題高妙之處。
另一更有名的《無題》:“身無綵鳳雙飛翼, 心有靈犀一點通。隔座送鉤春酒暖, 分曹射覆蠟燈紅。嗟餘聽鼓應官去, 走馬蘭臺類轉蓬。”
相比而言,這一首缺了靈動的意象與歡快的約會場景,似乎遜色了許多。但尾聯卻是高於“走馬蘭臺類轉蓬”的直白表達,運用典故的巧妙,已經悄悄隱露了詩人的情緒,含蓄隱晦,還有意境,想像的更要悽美許多!
-
13 # 剪了個蘑菇頭
劉郎:傳說東漢劉晨與阮肇入天台山採藥遇二仙女,結成一段奇緣,後因以“劉郎”指情郎。
這是李商隱《無題·來是空言去絕蹤》
來是空言去絕蹤,月斜樓上五更鐘。
夢為遠別啼難喚,書被催成墨未濃。
蠟照半籠金翡翠,麝燻微度繡芙蓉。
劉郎已恨蓬山遠,更隔蓬山一萬重!
韻譯
你說來相會是空話,別後不見蹤影;
醒來樓上斜月空照,聽得曉鍾初鳴。
夢裡為傷遠別啼泣,雙雙難以呼喚;
醒後研墨未濃,奮筆疾書寫成一信。
殘燭半照金翡翠的被褥,朦朦朧朧;
麝香薰透芙蓉似的紗帳,軟軟輕輕。
當年的劉郎,早已怨恨那蓬山遙遠;
你去的所在,要比蓬山更隔萬重嶺!
-
14 # 易學思維plus
劉郎指劉晨,是魏晉志怪小說《搜神記》、《幽明錄》中記載的人物。漢明帝永平五年,會稽郡剡縣劉晨、阮肇共入天台山採藥。遇兩麗質仙女,被邀至家中,飲酒作樂,並招為婿。等到返回人間,發現自己已經有了七世孫。
後來李商隱將這個典故寫入他的無題詩中。
《無題》(唐)李商隱
來是空言去絕蹤 ,月斜樓上五更鐘。
夢為遠別啼難喚, 書被催成墨未濃。
蠟照半籠金翡翠 ,麝燻微度繡芙蓉。
劉郎已恨蓬山遠 ,更隔蓬山一萬重。
全詩大意是:說好約會了,卻放鴿子,離開的時候,人影都看不見。只剩下我獨自守在寂寞的房子裡,一直到深夜都睡不著。做夢了,也是別離的夢,哭也喚不回你的回眸。剛剛寫好的書法,是被催促匆忙寫成的,連墨都沒有幹。殘燭半照金翡翠的燈籠, 麝香微透繡著芙蓉的帳幕;劉郎已經因為仙山的遠而懺恨不已,而你還在比蓬山遠一萬重的遠方。
這句話可以理解為李商隱覺得自己的愛情理想也好,政治理想也好,都想是遠在仙山的仙女,可望而不可及,只能在深夜裡嘆息。這是理想主義者的悲劇,這是唯美主義者的喜劇,這是詩人釀就的美酒,這是無題詩最大的朦朧美。
-
15 # 老街味道
問題:“劉郎已恨蓬山遠。更隔蓬山一萬重”,劉郎是什麼典故?如何理解?
前言這兩句是李商隱七律中的尾聯,劉郎這個典故有兩種說法可供參考。
另外,尾聯這兩句用遞進法,很值得作詩之人學習。
一、李商隱的無題詩《無題》(唐)李商隱
來是空言去絕蹤 ,月斜樓上五更鐘。夢為遠別啼難喚, 書被催成墨未濃。蠟照半籠金翡翠 ,麝燻微度繡芙蓉。劉郎已恨蓬山遠 ,更隔蓬山一萬重。第一句虛寫,是情語,情人來去無蹤,今日失約,令佳人空等,乃一篇之眼。第二句實寫,是景語。
中間二聯是佳人在樓中空等的情形,夢中想起離別時刻,悲啼難醒。醒來後匆匆寫下情書墨跡未乾。眼前燭光閃爍,麝香迷離。
尾聯又是情語,蓬山已經很遠了,可是比起蓬山來,還要遠上一萬重。
二、劉郎的兩個典故劉郎有兩個說法,其實來自南朝宋劉義慶的《幽明錄》:
漢明帝永平五年,剡縣劉晨、阮肇共入天台山取穀皮,迷不得返...有二女子,姿質妙絕......遂停半年。氣候草木是春時,百鳥啼鳴,更懷悲思,求歸甚苦。女曰:“罪牽君,當可如何?”共送劉、阮,指示還路。既出,親舊零落,邑屋改異,無復相識。問訊得七世孫,傳聞上世入山,迷不得歸。至晉太元八年,忽復去,不知何所。這個故事中有劉晨、阮肇兩個人,古詩詞中的“劉郎”常常用這個典故。
不過也有人有異義。出生於民國時期的劉衍文先生有《雕蟲詩話》五卷,說到這個典故時這樣解釋:
義山有《無題四首》..."劉郎已恨蓬山遠,更隔蓬山一萬重!”此首情意自明,末二句,用漢武求仙典故也。有解作漢劉晨、阮肇入山採藥事者,非是。緣劉阮乃入天台,與蓬山無涉。此兩句感情充沛,氣魄浩大,但未免略形笨拙,無有匠心。劉衍文教授意思是,如果寫作”劉郎已恨天台遠“的話,這個典故是劉晨、阮肇,但是蓬山與這兩位沒有關係,應該是漢武帝劉徹的求仙故事。
《史記卷十二 · 孝武本紀第十二》記載:
天子既已封禪泰山,無風雨災,而方士更言蓬萊諸神山若將可得,於是上欣然庶幾遇之,乃復東至海上望,冀遇蓬萊焉。劉徹被方士蠱惑,以為海外有蓬萊仙山。他還不遠萬里跑到海邊來眺望,記得去青島西海岸的琅玡臺時,景區記錄漢武帝曾經來過,不知道是不是真的。
三、遞進之法五七絕第三句,五七律第七句,都是一首詩的關鍵之處,起承轉合中,這一句常常起到轉的作用。
這首詩的第七句”劉郎已恨蓬山遠 “,從中間二聯寫景後忽然宕開虛寫,令讀者從眼前景一下子開始轉為思索,夢中人”已經“如此遙遠,又如何呢?詩人接下來遞進了一步,蓬山雖然遠,但是我的心上人離得更遠:更隔蓬山一萬重。
這種用法在古詩詞中是常用的手法,特別是放在倒數第二句引出最後一句,別有味道。前面用”已“,後面用”更、猶“等呼應,如陸游的《枕上口占三首 其一 》五十年前詩酒身,山陰風月尚如新。閒愁已是無闌障,一枕春寒更惱人。宋·王暉的《龍游道中聞雁》避寒來熱稻粱肥,水遠山長結伴稀。已是江湖遠行客,雙雙猶是向南飛。唐·杜荀鶴七律《將入關安陸遇兵寇》用在頷聯:家貧無計早離家,離得家來蹇滯多。已是數程行雨雪,更堪中路阻兵戈。幾州戶口看成血,一旦天心卻許和。四面煙塵少無處,不知吾土自如何。唐·韋莊七律《雲散》用在頸聯:雲散天邊落照和,關關春樹鳥聲多。劉伶避世唯沈醉,甯戚傷時亦浩歌。已恨歲華添皎鏡,更悲人事逐頹波。青雲自有鵷鴻待,莫說他山好薜蘿。唐·盧綸七律《晚次鄂州》用在尾聯:雲開遠見漢陽城,猶是孤帆一日程。估客晝眠知浪靜,舟人夜語覺潮生。 三湘衰鬢逢秋色,萬里歸心對月明。舊業已隨征戰盡,更堪江上鼓鼙聲。結束語關於劉郎的解釋,到底是漢武帝求仙還是劉阮遇仙,其實都不影響對於整首詩的理解。
這首詩的意思都在第一句裡:來是空言去絕蹤 。中間二聯寫當時情景,尾聯用求仙來比喻相思佳人而不得。
除此以外,詩詞常有寄託隱於其後,男女之情也常常是君臣際遇的婉轉形容之法,李商隱的無題未必不如是。
-
16 # 三尺冬
一、出處
“劉郎已恨蓬山遠 ,更隔蓬山一萬重”出自李商隱的《無題四首》其一,是這首詩的尾聯。以下是全詩:
來是空言去絕蹤 ,月斜樓上五更鐘。
夢為遠別啼難喚, 書被催成墨未濃。
蠟照半籠金翡翠 ,麝燻微度繡芙蓉。
劉郎已恨蓬山遠 ,更隔蓬山一萬重。
這首詩的大意是:
她說過要來的,其實是句空話,一去便杳無影蹤。我在樓上等著,直到殘月西斜,傳來五更的曉鍾。
因為遠別而積思成夢,夢裡悲啼,久喚難醒;醒後便匆忙提筆寫信,心情急切,墨未磨濃。
蠟燭的餘光,半罩著飾有金翡翠的帷幕;蘭麝的香氣,薰染了被褥上刺繡的芙蓉。
我像古代的劉郎,本已怨恨蓬山仙境的遙遠;我所思念的人啊,哪堪更隔著蓬山千重萬重!
二、劉郎的典故
劉郎指劉晨,東漢時期人,是劉義慶《幽明錄》中記載的人物。相傳漢明帝永平五年﹐會稽郡剡縣劉晨﹑阮肇共入天台山採藥﹐遇兩麗質仙女﹐被邀至家中﹐並招為婿,半年後才還,發現人間已是物是人非。後人以此典喻豔遇。
李商隱寫的無題中這句劉郎己恨蓬山遠,更隔蓬山一萬重。意思是當年的劉晨已經恨他想回到以前的仙人窩己找不到路了,現在的我想要找到你比當年的劉晨還難,當年的劉晨還是有路走回老家,可我連去那裡找你的路都不知道,幽怨之情躍然紙上。
回覆列表
“劉郎已恨蓬山遠。更隔蓬山一萬重”,劉郎是什麼典故?如何理解?
這兩句詩出自李商隱的《無題·來是空言去絕蹤》:
來是空言去絕蹤,月斜樓上五更鐘。
夢為遠別啼難喚,書被催成墨未濃。
蠟照半籠金翡翠,麝燻微度繡芙蓉。
劉郎已恨蓬山遠,更隔蓬山一萬重!
其實這又是李商隱的一首《無題》詩,因為他的無題詩實在是有點多,所以我們才會在後面用上首句來進行區別,如《無題·昨夜星辰昨夜風》、《無題·來是空言去絕蹤》。
這說明什麼呢?
說明李商隱並沒有創作把這些作品當做了不得的事情來對待,純粹是情到深處,自然流淌罷了。
寫詩這回事,不當回事就能成大事。
我們整體來看這首詩,至於題主的關於“劉郎”的問題說到最後一聯就一起解答了。
平仄格律晚唐格律詩已經成熟,所以詩人們的作品很少再有“半律體”存在,一般都是合律的,而格律並沒有限制這些才子們的詩意表達,照樣文采飛揚,或浪漫、或幽怨,秉承盛唐遺風。
大家不愛平仄格律沒關係,但是不要說格律限制表達。
真的,它限制的只是你的表達。
根據格律關係,首聯首句第二字定“起”,末字定是否入韻。我們看李商隱這首《無題》的首句“來是空言去絕蹤”,第二字為“是”,所以是仄起,收尾是“蹤”,所以是平收,也就是仄起入韻格式: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我們可以看到,除了幾處“一、三”非關鍵位置有平仄變化之外,“二四六”位置的平仄是嚴格合律的。
合律不難,難在精工。
李商隱的精工在哪?我們仔細觀察,可以看到即便是在“一三五不論”位置的平仄便宜處理,但是對句一定是相反的。這一特色我們在他的其他作品中也可以看到。所謂“一三五不論”,在他這裡,就不僅僅是不論,而是出句不論,化了平仄,對句一定會化回來,保證出對句的平仄嚴格相對。
如“來是空言去絕蹤,月斜樓上五更鐘。”出句首字不論,是“平仄平平仄仄平”,那麼對句同樣首字變化,“仄平仄仄仄平平”。第二、四句同樣如此。
這不是巧合。
頸聯“蠟照半籠金翡翠,麝燻微度繡芙蓉。”出句第三字平仄變化,“仄仄仄平平仄仄”,對句的第三字同樣發生了變化:“平平平仄仄平平”。
精工在哪?細節之處。
全詩押平水韻“二冬部”,頷聯、頸聯“夢為遠別啼難喚,書被催成墨未濃。蠟照半籠金翡翠,麝燻微度繡芙蓉。”嚴謹對仗。
所以這是一首標準的七律。
為什麼要講得這麼詳細瑣碎,因為我希望大家不要只是因為別人說這是七律,就贊同,而是要學會自己判斷,這樣才會在有些人明明寫的不是律詩,卻瞎標的時候能夠火眼金睛,一眼看穿。
不做人云亦云的人,就是裝逼成功,同時反裝逼也成功了。
內容意境接下來看看這首詩的內容。我們曾經講過七律的普遍文法“起承轉合”,但是很多詩人在形成自己的風格之後就尋求突破,也就是在形式上不再侷限於普遍文法。打破這個普遍文法的第一人是韓愈,他開創了散文入詩的風格,不但文字看上去散,表達意思也不再順序而為。
而李商隱作為晚唐詩歌朦朧派的開宗立派之人,對文法結構的發展和折騰自然是與眾不同。所以我們讀他的詩,要掌握一些他寫詩的獨有密碼,才能真正做好賞析理解。
也正是因為他的這種特徵,讓他的很多作品成為無解之謎,比如《錦瑟》,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解讀,卻都深愛他的文采和詩律。
相對來說,《無題·來是空言去絕蹤》倒是不算難解。
首聯“來是空言去絕蹤,月斜樓上五更鐘。”
這一聯是倒置的,第一句明顯是發議論。“這折磨人的女子啊,說來又不來,說走就再也不見蹤跡”。為什麼詩人會有這種喟嘆?因為“月斜樓上五更鐘”,因為詩人看到已經五更天了,只有月亮斜斜地掛在樓上。這說明,詩人從熟睡中驚醒,面對孤清冷月,格外思念曾經熱烈相會的佳人。
頷聯“夢為遠別啼難喚,書被催成墨未濃。”
五更天是什麼時候?天亮了。詩人是在夢中驚醒的,夢境是什麼樣子的?兩人在夢裡依依惜別,張口呼喚,卻說不出話來。這種情況估計咱們誰都夢到過吧,有時候明明人在面前,就是發不出聲來,甚至急得自己都知道自己在做夢。
而李商隱在這裡用這種常見的夢魘狀態表達自己相思之苦,無比貼切。
我們從夢中醒來,是不是經常有把夢中奇遇寫下來的衝動?只不過懶得動彈,一轉眼就忘了。但是詩人心思細膩,肯定要趕緊寫下來。這種事情我也做過,因為有時候夢境實在太離奇,甚至好過電影劇情,所以也曾經深夜爬起來開啟電腦記錄過。
這又是真實可能發生的事情,同樣從側面表現詩人相思的濃稠——不願被自己遺忘。
所以“書被催成墨未濃”,因為著急寫下來,臨時磨墨,顏色還未濃稠,文章已經寫完。
頸聯“蠟照半籠金翡翠,麝燻微度繡芙蓉。”
這一聯的描寫是承接頸聯來的,所以不能說“轉”,但是李商隱的奇特之處在於這一聯的描寫讓人云裡霧裡,這種室內描寫到底是閨房,還是自己的臥室,抑或是起身來寫詩文的書房?沒有仔細交代。
殘燭的餘光半照著用金錢繡成翡翠鳥圖案的帷帳,芙蓉褥上似乎還依稀浮動著麝燻的幽香。這其中殘燭、麝燻疑為夢中,而帷帳、繡被則貼合實景。
我們可以認為還是身在夢中,與相思之人道別的地方,但是更像詩人夢醒之後,執筆成詩的地方。正是這種亦幻亦真的情境描寫,給人一種不真實的美好感。出句是以實境為夢境,對句是疑夢境為實境,將恍惚迷離中一時的錯覺與幻覺變現得極為生動傳神。
尾聯“劉郎已恨蓬山遠,更隔蓬山一萬重!”
尾聯就是題主的問題所在了。這裡承接頸聯的虛幻感,用了“劉郎”的典故,加深點明對愛人的相思,同時用“恨”字表達了相思成灰卻無能為力的惆悵。
言下之意也很簡單,我和你的距離比當年“劉郎”和仙女遠了一萬倍,思念的情感也深重了一萬倍啊。
“劉郎”的用典並不艱深,而且像這首七律,李商隱居然只用了這一個平常典故,對於他來說,真的算是非常客氣了。
這個典故出自南朝宋劉義慶的《幽明錄》:
漢明帝永平五年,剡縣劉晨、阮肇共入天台山取穀皮,迷不得返...有二女子,姿質妙絕......遂停半年。氣候草木是春時,百鳥啼鳴,更懷悲思,求歸甚苦。女曰:“罪牽君,當可如何?”共送劉、阮,指示還路。既出,親舊零落,邑屋改異,無復相識。問訊得七世孫,傳聞上世入山,迷不得歸。至晉太元八年,忽復去,不知何所。
這是個當時非常流行的漢魏時期的“遇仙”故事,只不過這還是遇到的女仙,跟人家同居了半年,回來的時候已經有了七世孫。就是“山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的故事版。
和這差不多的還有“爛柯”這個詞的來歷。
“爛柯”出自圍棋著名典故,語出南朝梁任昉《述異記》:
信安郡石室山,晉時王質伐木,至,見童子數人,棋而歌,質因聽之。童子以一物與質,如棗核,質含之,不覺飢。俄頃,童子謂曰:‘何不去?’質起,視斧柯爛盡,既歸,無復時人。
說的是晉時有個叫王質的樵夫,在石室山遇到了一些仙童在歌詠,下圍棋。仙童給了王質一顆棗核樣的東西含著,王質就一直不覺得飢餓。過了一會,仙童說:“咋還不走?”王質起身,發現自己的斧頭柄已經爛空了,等他回到家,已經不是開始離開的那個時代了。
這些故事都是南朝所記錄,所以唐詩中經常引用。相對而言,用“劉郎”的更多,因為不光是“遇仙”,人家還和仙女合好了,更加符合文人對愛情、相思的浪漫想象。
李商隱的這首無題詩借夢醒寫苦情,但是卻並沒有按照遠別,思念,入夢,驚醒,孤清,意重的順序來寫,而是先寫夢醒時分,在寫迷離夢境和現實的混亂,創造出亦幻亦真的境界,最後點明蓬山萬重的阻隔之恨。
這樣曲折宕蕩的藝術構思,使全詩迷離恍惚,幽怨暗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