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康康帶你看電影
-
2 # 漁人影視
詹姆斯·卡梅隆回歸《終結者6:黑暗命運》,原計劃讓這部迷失的系列電影重回正軌,但到目前為止,這部電影的評價褒貶不一。由提姆·米勒執導的《終結者6:黑暗命運》是《終結者2:審判日》的續集,這部最新的《終結者》忽略了之前的所有電影,重新設定了電影的時間軸。
在《終結者6》電影中,導演詹姆斯·卡梅隆以製片人的身份迴歸,琳達·漢密爾頓也以薩拉·康納的身份迴歸。這本來是一件皆大歡喜的事情,因為《終結者》系列可以說不能沒有這兩位重量級的人物。22年前,這部電影可以說是當時最經典的科幻電影。然而這麼多年後,《終結者6:黑暗命運》依舊為觀眾們描繪了一個同樣可怕的新未來,因為這些機器最終還是會崛起並屠殺地球上的人類。
這部電影的劇情十分的簡單,詹姆斯·卡梅隆回來讓觀眾理清《終結者》電影的時間軸,他只保留了電影中最經典的元素。在《終結者6》中,一個叫做格蕾絲的人類從未來被送回地球來保護一個名叫達尼的年輕女人,她被一種叫做Rev-9的新型終結者盯上了。莎拉·康納和一架T-800也再次加入戰鬥,試圖阻止一個機器人徹底消滅人類的未來。
雖然人們對《終結者6:黑暗命運》的早期反應大多是積極的,但在電影上映後,許多人對電影的評價褒貶不一。目前,這部電影在爛番茄網站上的評分為69%,與第一部《終結者》的評分相當。這部電影到目前為止,北美票房僅為2710萬美元。這部電影的票房表現得非常一般,許多觀眾包括影評人不滿這部電影的最大原因在於電影中那非常經典的一句話:我會回來的。
一位影評人評價道:“《終結者6》重複使用了前幾部電影中的影象,視覺效果,甚至對話,包括電影總被重複使用了很多次的臺詞,現在這些臺詞在《終結者6》中,引起了觀眾們的抱怨。當然,很高興看到琳達·漢密爾頓迴歸,因為她扮演的薩拉·康納深受大家的喜歡。但是那句‘我會回來的’居然由她說出口,這真的是太搞笑了,琳達·漢密爾頓理應得到更好地對待。”
顯然,就如同這位影評人所說的,觀眾們對這部電影最大的抱怨就是《終結者6》電影中,那句經典的臺詞“我會回來的”是由琳達·漢密爾頓說出的,而不是施瓦辛格口裡說的,這讓許多喜歡《終結者》系列的觀眾難以接受。
當然,畢竟對於像《終結者》這也的系列電影來說,觀眾們都非常喜歡能夠在這類電影中看到一些經典的時刻,就比如那句臺詞“我會回來的。”很可惜的是,導演提姆·米勒自己本人非常不喜歡這句臺詞,這也是為何他讓琳達·漢密爾頓說出這句臺詞,而不是迎合觀眾的口味,讓施瓦辛格說出這句臺詞。
顯然,提姆·米勒這種非常個性的想法,惹怒了許多《終結者》的忠實粉絲們,雖然一些觀眾對這部電影提出抱怨和批評,但是另一些觀眾仍然很喜歡這部電影,因為他們認為電影中有宏大的動作場景,以及非常有趣的故事。這也是為何《終結者6》這部電影現在面臨著褒貶不一的評論。
-
3 # 上品影視分享
終結者黑暗命運作為老lP,電影走原汁原味有情懷,有致敬,能讓粉絲激動,但定位在如今的市場環境下其實有些尷尬的而且本身也有不爭氣的地方,2016年那部為什麼票房慘敗,就是因為故事和概念太複雜,什麼天網滲透人類,改寫故事線,約翰康納被黑等等,有勃於終結者系列的宗旨,終結者的電影要的就是簡單生猛。
但是終結者黑暗命運讓我驚喜的是對老角色的處理上面,作為粉絲我們都希望在續集裡看到就作品裡的經典元素,然而落在電影裡,往往卻成了潦草敷衍賣情懷行為,比如在終結者2018,為了讓安諾出現,特意安排了一段主角和t800格鬥的動作戲,然後這個情節就算拿掉,對整個故事也毫無影響。
這部電影其實是一部致敬之作和t800的告別之作,心中無論是阿諾沒有戴上眼鏡,還是那句l will not be back 臺詞,都預示著這絕對不是簡單的致敬之作,而是告別之作,看到童年的記憶,看到從小陪伴我們形象走到了。自己真正的歸屬和終點,難道不是一件值得粉絲感到欣慰的事情嗎?
本作看似年輕的新領袖丹妮拉莫斯為主角,其實這是一部以施瓦辛格的替800為隱藏主角的向粉絲致敬之作,從這個角度說,終結者黑暗命運是成功的,當終結者的音樂響起時,安諾冷靜的眼神依舊使命已經完成保護人類。
-
4 # 胡糊
再也沒有哪個終結者,能超越當年的T-1000帶來的震撼和顛覆了。之後這些型號能創造的,只是永遠打不死的疲勞感,包括這次的墨西哥組裝版。
劇情基本就是重拍了《終結者2》,當然,這是卡梅隆自己的原廠貨,比外面代工的還是強些,而且可以把幾十年前的老零件,老模具都翻出來用,滿滿懷舊感。
動作戲拍得激烈,但驚喜並不多,運輸機那場還算有些新意,其餘就是一遍遍的虐,各種花式復原,但就是幹不死小強。真正的時代感反而是在戲外,明著說德州槍支氾濫,暗著說美墨邊境牆也沒啥用,能拍出《阿凡達》的卡梅隆,當然時刻不忘懟特朗普。
至於時間線和邏輯是否能編圓了,並不重要。畢竟這一次,連州長自己都覺得累了,“I won"t be back”,反正,這個世界有無往不勝的女人們呢。
你終結世界,我終結你!
-
5 # 樸風說影
《終結者:黑暗命運》
這是一部真正重情懷、而非簡單 販賣情懷的續集。
從片頭電影廠牌與《終結者2 :審判日》中莎拉•康納的夢境闡述片段卩竹刀剪輯開揚,就 奠定了一份復古懷舊的基調,也一下子就將我的記憶帶回到小時候看《終結者》前兩部的那 些夜晚。
作為個人最早接觸的科幻鉅製,在我眼中,《終結者》系列的前兩部,都能在"影史最 佳科幻動作片"的最前列排得上號。它們不僅在當年風朽全球,更是一代人心目中的科幻經 典——美囯電影雜誌《電影週刊》在票選"20世紀最值得_的電影作品M時,《終結者》 就在眾多強有力的競爭者之中獲得了最高票數,一舉摘下了桂冠。
可惜,從第三部開始,沒了卡梅隆的這個系列開始漸趨式微、口碑不佳。尤其是在電影 院中觀看的第四部和第五部,著實讓我失望,感覺它們就是"為續集而續集",並非是真正 意義上的《終結者》續集。
當然,《黑暗命運》的動作戲是值得一提的,它還原了整個《終結者》系列的精髓。其 中有四揚打鬥場面特別突出,分別是開篇的高速追車截殺、監獄的多方纏殺、結局的密室大 戰,以及全片最酷炫精彩的一上天入地下水大亂鬥。這一長段動作戲的容畺極大,在整個 系列中,都算得上是質畺很高的動作戲。
本部中的反派人物REV-9 ,堪稱整個系列的"最強反派"。他的人物設定就是史上最強 終結者,是具有金屬骨骼的T-800和具有液化金屬的了-1000的M究極混合"版,不僅渾身上 下都是武器,而且可以分身成兩個不同的實體。REV-9飾演者加布裡埃爾也表示,他"在李 小龍的身上尋求角色S盛”,演出目空一切的霸氣感,給人冷絕的印象,還是夠來勁的。
作為系列正統重啟的新開端,《終結者:黑暗命運》在情懷和品質上都有著不錯的表 現。
-
6 # 吉米mi
老實說,看完《終結者:黑暗命運》,心中既有驚喜,也有失望;既有憧憬,也有擔憂;既有慰藉,也有心痛;既有啟示,也有迷茫。
一、創新的驚喜
驚喜的是本片不愧為卡神親自編劇和製片的電影,繼承了《終結者》和《終結者2:審判日》的主題:“人類可以改變自己的命運。”;跳出了3、4、5部的“審判日只能延後,無法阻止”的死迴圈;既終結了老的《終結者》系列,同時又探索出了開闢新的“終結者宇宙”的可能性。
二、對比的失望
失望的是,雖然《終結者:黑暗命運》開啟了一個新的終結者系列(軍團-丹妮),特效做得更加精緻,場面也更加震撼,但故事和人物卻無法像《終結者》和《終結者2:審判日》那樣吸引我。
三、對於驚喜的憧憬
憧憬的是,《終結者》系列跳出了天網—約翰的故事,可以去講述很多新的故事,可以去探索很多新的內容,可以在《終結者》系列誕生35年後的現在去探索人類未來的更多可能性。
四、對新系列的擔憂
擔憂的是,《終結者:黑暗命運》作為新系列的重啟,算不上多麼出彩;而軍團-丹妮系列的故事,也沒有像約翰和T-800的故事那樣吸引我。
五、致敬的慰藉
慰藉的是《終結者:黑暗命運》有大量對《終結者》和《終結者2:審判日》的致敬,這樣的處理對於滿足粉絲的情懷是足夠的。
六、告別的心痛
隨著卡爾的一聲槍響,伴隨著莎拉撕心裂肺的哭喊,約翰永遠地離開了終結者系列;隨著微型反應堆的爆炸,卡爾留下了最後的遺言:“為了約翰。”片中卡爾的一句告別的話:“I won’t be back.”預示著施瓦辛格及其所飾演的T-800也將永遠地離開終結者系列了。
七、大開腦洞的啟示
《終結者:黑暗命運》開啟了《終結者》的新系列,講述了新的故事,也大開了我的腦洞。
八、對人工智慧的迷茫
從《終結者》上映至今已經過去了35年,電影中的很多設想都在成為現實。
而在《終結者:黑暗命運》的一開始,電影就展現了一個人類現實中即將面臨的新問題。即:人工智慧的發展將會取代人類的工作崗位,造成大量人員的失業,並由此引發一系列的問題。
-
7 # 一直特立獨行的貓i
“一部情懷,-聲再見”不得不說,在觀《終結者-黑暗命運》這部影片的過程中,作為- -名典型的80後,我是帶有懷舊情懷去看的。這部影片的片頭做的很不錯,很是一部卡梅隆式的作品呈現樣式,白色的調色搭配加上後期剪輯之後的效果,很是能夠體現《終結者》以及《終結者審判日》的一種色調懷舊的視覺感。
再來說說影片本身,從1984年第一部《終結者》作品,到1991年《終結者2-審判日》,這部間隔7年的作品,也是目前為止口碑最好的一部,堪稱曠世佳作(不算最新這部《終結者》作品),期間也是陸陸續續出現了一些相關作品, 但是都只能算作中規中矩,並不是那種讓人能記憶深刻,耳熟能詳的。直到目前最新的這部作品《終結者-黑暗命運》,2019年,這中間間隔第二部作品又長達了28年之久,而離最初作品長達35年。縱情使然,我一個80後,現在也在感嘆這期間的時光歲月(不好意思,跑了....影片中的演員陣容,也是空前強大,阿諾.施瓦辛格和琳達.漢密爾頓的迴歸,以及新老交替的過程,也是讓人回味。70多歲高齡的兩位演員,也是再給自己的《終結者》系列作品畫上一個完美的句號。
影片中我最喜歡的兩個動作場景,一個是在部隊基地,他們準備登上運輸機的那個場景,還有一個段落就是在空中大戰的場景,在還原年代背景下,還能製作出難度係數如此之高的戰鬥場景實在是為難”卡神”了。相比這麼精彩的動作戲,這裡面也有讓我潸然淚下的場景,比如,州長拿起了那副標誌性的“墨鏡”,但是又放下了,一句"I won"t beback" ..讓我當時瞬間回想起了很多很多《終結者》系列的精彩鏡頭畫面。再比如,最後:的一副鋼鐵骨骼, T-800的犧牲,我們知道“他”不會再回來了。
總之這是一部優秀的作品,一部經典的作品,一部耐人尋味可以走入所有人視野的作品。一部情懷,一聲再見。
-
8 # 沃特鄒
《終結者:黑暗命運》成也情懷,敗也情懷。加之本部終結者電影又是一部系列之作,從第一部到如今上映的這部,相隔已經有三十多年了,所以不少的觀眾第一是衝著卡梅隆的名氣,第二是衝著終結者的名氣,特意來到電影院觀看電影的。
據瞭解,這部電影是延續《終結者:審判日》27年後的故事發展,而未來天網所派來的T800機器人,也成功完成目標殺死了年幼時的約翰,致使未來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按理說這種劇情發展應該大有一種顛覆世界觀的感覺,也會吸引住大量觀眾的目光,但是不少的觀眾看完後卻紛紛感覺到,這部電影雖然也同樣的勁爆和精彩,但是總感覺和前些部的劇情都是大相徑庭,有點換湯不換藥的感覺。
另外以往的作品,不管是從節奏上,還是從畫面上乃至任何方面來看,都能給人一種刺激緊張驚悚的感覺。但是這部電影卻遠遠達不到這種感覺,而且主人公張口閉口就是拯救人類,拯救全世界。雖然這個核心思想是非常不錯的,都是為了人類考慮的,可是說多了就給觀眾帶來了一種厭煩的感覺,讓人全程尬到最後。
-
9 # madam影視圈
I won’t be back.
遲暮的T-800拖著疲憊的身軀,在《終結者:黑暗命運》緩緩謝幕。
不少80後和90後的童年回憶裡,《終結者》系列一定有一席之地。該系列堪稱最經典的科幻動作IP,阿諾·施瓦辛格扮演的T-800又是機器人界的實力icon,代表著強大又可靠的保護力量。
“終結者”系列目前已延續了五部,該系列的大部分影片都還由施瓦辛格主演,但自從第三部開始就少了詹姆斯·卡梅隆的加持,口碑和票房開始逐漸下滑。
-
10 # 大華看影視
這部影片是由蒂姆.米勒指導的,電影《死侍》也是他指導的。劇情還是順著審判日發展的,是終結者的正統延續。當然故事還是在追殺與逃亡中進行,只不過這次不再是“I Will be back”而是“I won"t be back”。
雖然感覺《黑暗命運》無法超越前兩部,但是卻依然帶給了終結者無法言語的情懷。同時也令人感嘆時間的流逝是那樣的快,終結者已經陪伴我們30年了。影片的最後一幕T800 犧牲了自己,但是那個冷酷,戴著墨鏡身穿一身皮衣的殺手,仍然留在我們的記憶中。
希望故事還會延續,即使施瓦辛格已經老了。但是那個有電影陪伴的我們給留在我們深深的記憶中。
-
11 # 胡說八盜
終結者2和5創世紀是最好看的,有很深的情感,最後都哭了,其實終結者4稍微差一點了,但是終結者系列電影都是很好的,都有很深的意義在裡面。
在這部電影裡的視角蠻創新的,在時空上有很大的跨度,給觀眾一種別樣的感受。而且終結者系列影片中還加入了天網這個概念,指出了影片主旨,在未來的社會發展中,機器人與人類的共生關係應該如何處理,影片以一種極端的情況向大家展示,引發思考。
可能是人物樣貌的關係,真的被感動到快哭了,到這裡,他不再是終結者,不再是機器人,他開始有了感情……沒人能超越他了
總的來說這是一部跨世紀的超級史詩。無論是從拍攝角度 編輯導演 到演員的表演 都細緻入微的闡述了一部完美的電影。裡面的機器人也很好看很有趣,風趣與恐懼並存 生存與死亡選擇 這一切 帶給我們無限的遐想和期待。
-
12 # 神探高佬鋒
阿諾與琳達的迴歸,在《終結者:黑暗命運》中讓人感受到的不單只是情懷,緊承《終結者2:審判日》劇情的《黑暗命運》雖然並沒能超越昔日經典,但敢於大刀闊斧砍去混亂而又多餘劇情的做法,使其不再是一部狗尾續貂的作品,那酣暢淋漓的動作下,電影讓人重溫到的是真正屬於《終結者》的經典。無可非議《終結者》系列最為經典的只有前兩部,而隨後的劇情編排雖然不能算是胡編亂造,但失去了卡梅隆的《終結者》,再沒有一部電影能續寫《審判日》所創下的輝煌,現如今面對難如人願的票房成績,“遺忘”是好萊塢電影屢試不爽的套路,所以我們看到卡梅隆再度擔當監製的《黑暗命運》,它並不是《終結者》六部曲,而是《審判日》的續集,電影也藉此完全顛覆了原來自《審判日》後的所有故事,開創了一個更為人性,更具女權意識的新篇章。《黑暗命運》一個頗為巧妙的點,便在於它既知道如何去平衡經典角色與新角色間的戲份,也懂得如何去將經典角色的功能最大化,在電影中兩鬢斑白的阿諾再度飾演了T-800,但彼時的他不再是一個只懂殺戮的機器人,而是逐漸融入人類生活,度過漫漫歲月後成為了一個普通的老人,人類生活除了使他擁有了自己的家庭和事業,更擁有了“人性”,電影也藉此賦予了這一經典形象以新的精神意義,而另一邊電影故事發展的關鍵已然不再是人類反抗軍首領約翰康納,三位女性角色扛起了電影的大旗。這三位女主人公除了被世人所熟知,琳達飾演的康納母親莎拉,還有來自未來的新守護者改造人格蕾絲,以及新救世主丹妮,莎拉與格蕾絲,一個老當益壯,一個冷酷耐打,而丹妮的這一形象,也成為了如《審判日》中約翰般的關鍵人物,也正是在這一人物的身上,其給人帶來最為直觀的感受便是莎拉與約翰的合體,她的成長與覺醒並不遜色《審判日》中約翰的表現,女權主義與對宿命的抗爭,也成就了電影貫穿始終的核心。《終結者》前兩部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是取決於電影擁有一個一氣呵成的快節奏,接踵而至的追殺與反追殺使電影將熱度維繫到了最後一刻。這一經典的敘事手法,也在《黑暗命運》中得到了繼承,不遜前作的動作設計和更為出眾的特效場面,使其再度讓人得見什麼才是真正的“終結者”電影。至今為止,沒有人能超越阿諾飾演的T-800,他更早已與終結者畫上了等號,但《黑暗命運》在兼顧情懷的同時所賦予電影的新機,則讓我們看到了一個不止於情懷,不忘於未來的新篇章。
-
13 # 小豬豬影視圈
第一:銀幕硬漢阿諾·施瓦辛格也將攜手最初“莎拉·康納”琳達·漢密爾頓重磅迴歸!除擁有黃金陣容之外,本片在劇情方面更是《終結者2:審判日》的直接延續。 第二:本篇不但有著名科幻電影大師詹姆斯·卡梅隆監製,由實力導演蒂姆·米勒(代表作《死侍》)。 第三:《終結者6:黑暗命運》將會為全球觀眾帶來更多人機大戰驚喜。
-
14 # 影劇輿樂
這是一部完全不同於前三部,而和第一二部高度契合,畢竟從第三部開始,沒了卡梅隆的這個系列開始漸趨式微、口碑不佳,尤其是第四部特別讓我失望,感覺它們就是“為續集而續集”,並非是真正意義上的《終結者》續集,《暗黑命運》由系列締造者、經典的前兩部電影導演卡梅隆回歸擔任監製,並親自提供劇本大綱,規劃“新三部曲”,在眾多一直追隨的粉絲心理才是正統的續集,不過這也得感謝之前幾部口碑糟糕,票房失利,才引得《終結者》製片人們重新考慮,否則我們恐怕不知什麼時候才能看到這部《終結者:黑暗命運》。
《黑暗命運》的動作戲是特別值得一提的,其中有四場打鬥場面特別突出,分別是高速追車截殺、監獄的多方纏殺、密室大戰,以及大亂鬥,這些在整個系列中,都算得上是質量很高的動作戲;還有本部中的反派人物REV-9,堪稱整個系列的“最強反派”;兩部的主角施瓦辛格和琳達·漢密爾頓也都雙雙迴歸;電影裡殺掉了約翰康納,這個被三四五部毀掉的角色,或許死亡才是最好的歸宿,請回正牌莎拉康納來飾演,都是高度的像一二部靠攏。
在近幾年的科幻片中,女英雄越來越吃香,影片中把人類反抗軍領袖換成女性,適應當下潮流,這個做法顯然是很明智的。三位女性角色,真正地扛起了整部電影的大旗。莎拉、格蕾絲、丹妮·拉莫斯相當出彩。
還有"I Won"t be back",我想這是一句另無數觀眾以及我自己傷感且欣慰的臺詞,演員已經高齡,再以年邁之軀把T-800無休止演下去也不是辦法,謝幕就是必然。所以在《黑暗命運》裡,我們可以看到天網消失,新一代反叛智慧“軍團”上線,沒有了天網,自然也就不會有“T”字號,電影中的反派終結者是“Rev”字號的,T-800正式成為過去。幸而這部中的他不再是冰冷冷的機器,活得越來越像個人,他自己選擇了保護母女作為自己新的任務,有了自我意識,有了工作,還有了人類名字“卡爾“,長時間生活在人類世界,使他的言行舉止都更像人類,要不是最後金屬骨架的露出來,還真的覺得T-800就是位和藹可親的大爺。
-
15 # 各種電影解說
答:說全文總結之前,還是先回到卡梅隆身上來。卡梅隆作為一個非科班出身的野路子,當年靠著給B級片巨佬Roger Corman打下手,好不容易能有出頭之日,其實是要感謝當年的體制的(非現今的體制,我下文會說明)。他拍完T1之後,Fox慧眼識人,又有他前妻Gale Anne Hurd(對,不是凱瑟琳畢格羅,也不是琳達漢密爾頓,是另一個前妻)幫忙打點拉贊助又拍了異形2。之後靠著這兩部片子攢下的名頭,以及Mario Kassar這種業界大佬的支撐,才能在拍攝T2的時候,得到創作上完全的控制權,同時奠定了他好萊塢一線大導演的基礎。
算是卡梅隆入行導師的約翰卡朋特發跡之路和他也很類似,靠著《血濺十三號警署》,《萬聖節》兩部低成本剝削片,就能得到慧眼識人金主的青睞,掌握了創作的主動權,其後依靠《怪形》,《紐約大逃亡》,《妖魔大鬧唐人街》等等佳片奠定了自己一代宗師的地位。
那麼現在的新銳導演是否能複製他們的成功呢?我給的答案是:基本不可能了。電影圈出身,靠著電影攢下身家的金主們,以Mario Kassar, Andrew Vajna, Eric Pleskow這些大佬為代表,死的死,退的退,最後的代表人物Harvey Weinstein也已經因為生活作風問題而出局,由此結束了一個時代。
現今的業界大金主,是以Bob Iger這種職業經理人出身的純粹商人,以及大洋彼岸的某建林這樣的資本家為代表的。即便算是電影圈出身的如Amy Pascal在天下大勢面前也早已同流合汙。當年的卡梅隆,斯皮爾伯格們,也不自覺地,慢慢地成了幫兇,從屠龍者變成了體制內的惡龍。
這種態勢的改變,體制的變化,所造成的,普通影迷能切身體會的,最直接的後果就是:本世代的卡梅隆,卡朋特們,即便在低成本小製作的市場證明了自己的才能,證明了自己的天賦,也無法直接透過掌握大投資電影創作主動權的方式,將自己的才能和天賦早早變現。要想在大片商之間出頭,則必須在千篇一律的商業“續集/前傳/重拍/翻拍/重啟/xx宇宙”電影中,乖乖滴透過做“棋子導演”“棋子編劇”的方式熬資歷,熬上多年也不一定有足夠的江湖地位和片商爭創作主動權,萬一運氣不好一部片子撲了街,就一夜回到解放前。
有點骨氣的,不願當木偶的青年才俊們怎麼辦呢?現在基本是兩條路:要麼繼續在獨立片商(如A24)那裡混,保證創作主動權,蟄伏以待時機,例如新銳導演Ari Aster,Robert Eggers;要麼投靠Netflix這種體制外的力量,如Mike Flanagan,總而言之都是劍走偏鋒。
對於廣大影迷來說,稍微有點追求的,也只能在一部接一部“續集/前傳/重拍/翻拍/重啟/xx宇宙”的片子中大浪淘沙了。不過話又說回來,一個巴掌拍不響,大眾的審美口味被體制內的“續集/前傳/重拍/翻拍/重啟/xx宇宙”慢慢調教過後,也漸漸變成了滋生體制內毒瘤的市場,看上去好像是劣幣驅逐良幣,其實就是個雞生蛋蛋生雞的問題。
-
16 # 小於和小潘故事
這部電影,我是趁著孩子上興趣班的時間看的。
在買票的時候,我對這部電影並未抱太高的期待。只不過是用它來打發時間,想著與其花上三四十塊錢去星巴克刷手機,還不如看場電影。如果電影不好看,黑燈瞎火的,還能趁機眯一會兒。
可在電影開場後不久,我的注意力就全被電影本身給吸攝了,以至於再也沒有一絲睏倦。
之所以如此,一方面是因為好萊塢發達的電影工業早已摸透了觀眾的觀影心理。
作為一部典型的好萊塢科幻大片,《黑暗命運》無論是畫面、音效,亦或是故事節奏,都將好萊塢這麼多年發展起來的電影創作理論運用到了極致,讓觀眾的注意力不得不時時隨著它走,根本容不得你挪開眼睛。
另一方面,則是因為這部電影的設定讓我不由自主地與當下產生了聯想,使我悚然而驚,背脊不自禁地沁出了一層冷汗。
在這部全新的“終結者”電影中,原本的大反派“天網”已經被薩拉·康納等人毀滅。新登場的反派名為“軍團”。
與創生之初就被設計成戰爭機器控制系統的“天網”不同,“軍團”一開始並沒有自己的機器人軍團,也不能入侵併控制人類的核武器發射系統。它只是一個用來進行網路戰的強人工智慧。
從電影中未來女戰士格瑞斯口中,我們大致瞭解到這個全新的世界末日的發生過程:
第一天,“軍團”癱瘓了全球網路。
第二天,政府發射核彈,試圖用核爆炸的超強電磁脈衝毀滅“軍團”。
隨後,人類的各個國家爆發了戰爭,人類互相殘殺,文明毀於一旦。
而在此過程中,“軍團”除了斷網,什麼都沒幹。直到地球成為一片焦土,它才派出自己的機器人,開始獵殺殘存的人類。
格瑞斯的描述看上去很合理,但有一個細節,讓我耿耿於懷:“軍團”癱瘓網路的當天,格瑞斯的父母為什麼要帶著她開車逃難?
作為一款用於網路戰的強人工智慧,用腳趾頭想也能知道其存在是高度機密。那麼,格瑞斯的父母在網路癱瘓的第一時間,又是如何知道危險來臨,需要逃亡的呢?
換位思考一下,作為一個平頭百姓,在這個時候的第一反應,難道不是待在家等政府把網路修復嗎?
這一點很不合常理。除非,他們那時候已經知道戰爭爆發,待在城市很不安全。
在我想來,格瑞斯記憶中的歷史在邏輯上是無法自圓其說的。
對此,我有一個猜測。這個猜測中的世界末日或許與格瑞斯的回憶不太一樣:
戰爭爆發了,交戰國中的某一方,為了奪取戰爭資訊權,動用了“軍團”。而戰爭中的另一方因為喪失了這一資訊權,處於極大的戰略劣勢,於是發射核彈企圖扳回局面。在此種情況下,核戰爭爆發,世界迎來末日。
也就是說,直接發動戰爭毀滅人類文明的正是人類自己,而非“軍團”。
那麼,格瑞斯的記憶中的罪魁禍首為什麼會是“軍團”呢?
我想,這或許是一種有意識的歷史篡改。
從歷史中,我們可以學到,要讓一群人在行動和思維上保持一致,最簡單有效的辦法,不是樹立什麼遠大的理想,亦或者建設什麼完善的協商制度,而是樹立一個共同的敵人。
在丹妮·拉莫斯站起來組織反抗軍之前,我們看到這片焦土上殘存的人類完全沒有秩序可言。為了食物、性慾,人類像野獸一樣自相殘殺。
格瑞斯的父親因為一罐桃子被殺。年幼的格瑞斯剪了一頭短髮,完全成了一個男孩子的樣子。她這麼打扮,除了方便打理、便於行動之外,一定也有避免被人凌辱的意圖。這一點,完全可以從她被人伏擊、搶劫時,盯著她的那個鴨舌帽男的目光中得到印證。
要讓混亂無序的人心凝成一股繩,一個來自外部的強敵必不可少。雖然“軍團”此時已經在扮演這樣一個角色,可僅僅如此還不夠。反抗軍必須在樹立強敵的同時,把自己的反抗事業徹底正當化,不留下一點隱患,才能避免組織內部可能的軍心渙散和人心動搖。
為此,反抗軍就必須篡改歷史,讓人們忘記發動戰爭的是人類自己,而將罪責徹底推到當下的敵人”軍團“身上。
這就是我對影片中世界末日的第一種猜測。
至於第二種猜測,則是建立在格瑞斯所述的世界末日完全屬實的基礎之上。而這一猜測,比前一種猜測更加讓我感到憂慮。
《黑暗命運》中那個戰爭爆發前的世界與我們當今的世界並無太大的不同。高度發達的網路技術滲透到了人類生活的方方面面。以至於一旦斷網,就連飛機也沒法正常飛行,只能轟然墜地。
這一切,看上去似乎印證那句老話:網路將世界連線在一起。
可是,網路能夠連線世界,它能夠連線人心嗎?
以前我以為可以,但近幾年來,我對此越發感到悲觀。
作為一個有著近二十年上網歷史的老網蟲,我幾乎是一步一步看著網際網路上的輿論氛圍從最初的平和有序走向今日的混亂極端。
網際網路讓每個人都有機會在公眾面前發出聲音,但持中的言論往往被極端淹沒。越是極端的言論,在網際網路上越是能夠吸引人們的注意,獲得人們的支援。為了獲得關注和支援,人們往往立場先行,不辨是非。而大資料、人工智慧技術的發展,讓這種趨勢體現得越發明顯。用以連線世界的網路技術,不但沒有將人心連線在一起,反而造成了社會的撕裂。
這種撕裂,會不會有一天會進入政治領域,最終導致人類互相殘殺呢?若是關注世界時局,便能發現這已不是什麼對未來的猜測,而已經是眼前的事實。
而已經造成的撕裂,並不會因為網路的突然消失而立刻消失。它會長久地停留在人心之中,長久地影響人的行動。
因而,對於影片中的世界末日,我又有了另一種猜測:
在一個已經造成人類社會嚴重撕裂的未來,”軍團“突然斷網。失去即時通訊能力的人類政權彼此猜忌,戰爭一觸即發。其中一個國家發射核彈企圖毀滅“軍團”,卻被其他國家誤判為發動核戰爭。於是,人類迎來了末日。
這也正印證了影片中丹妮·拉莫斯說的那句話:“軍團”正是想讓我們這樣。
網路技術的發明,本應是給人類的一個禮物、一個祝福,但如果這個技術不能得到善用,那麼它就是一個詛咒。
就像電影中加布裡埃爾·魯納所飾演的REV-9,表面上看,它長得很友善,笑起來甚至有些迷人,並沒有T-800那種一目瞭然的威脅性,但它的內在卻是一個冰冷而殘酷的骷髏。
它是天使,也是惡魔。而以人類的本性來看,它終將成為一個惡魔,這恐怕是我們不得不迎來的“黑暗命運”。
-
17 # 簡木說電影
我不會再與80年代後一代一起長大,並且見證了新鮮的小肉已成為舊的培根,現在我再也聽不到這條經典的話了。 Schwarzenegger先生真的要離開終結者的舊世界了。在嘆氣的同時,他還記得終結者帶來的美好時光和幸福。
從電影的順序來看,《終結者黑暗命運》第六部,但情節與第二部有關。甚至找到了年度最佳團隊。即使由施瓦辛格和琳達主演的男女老了,儘管經歷了多年的繁榮,他們現在已經成為了祖母和祖父,但在熒屏上他們仍然很堅強。也許這就是情感的力量。當時,對於觀眾而言,這部電影並沒有帶來太多創新。它仍然依靠特殊效果場景來創造視覺盛宴。對於觀眾來說,這樣的電影看得太多了,只能是爆米花電影。在鮮血中,儘管卡梅倫是一名編劇,施瓦辛格和琳達仍在主演,但配方相同,但口味不同。對於某些電影,我們最好將其隱藏在我們的記憶中,並讓我們在看電影時感到溫暖。
除了告別多愁善感的老施外,整部電影還擁有許多新思想和亮點:首先是莎拉·康納的歸來,這部電影與以前的《終結者》系列和宣傳片都沒有關係。 ,開啟了終結者的新世界。其次,新的《終結者》 Rev-9具有化身功能,狩獵過程更加刺激和刺激。最後,舊終結者,半人類戰士和人類戰士相互合作,與新終結者作戰。增加了海,陸,空兩棲作戰場面,尤其是最激烈,最激動人心的空戰,其特效令人眼花azz亂。簡而言之,整個過程都是追逐和殺戮,幾乎沒有呼吸的機會。這是必須在劇院欣賞的電影。只有電影院逼真的響亮音效,再加上大螢幕上令人眼花special亂的特殊效果,才能滿足影迷對終結者的食慾和苛刻的期望。
-
18 # 兄弟撩電影
大家好,我是電影影視領域愛好者,在我看來,好的電影作品可以讓我們的生活進步,影視讓我們變得更加豐富。針對這個問題,以下就是我的觀點和分享:
有人說《終結者:黑暗命運》是對整個系列的重啟,但是在我看來,卡梅隆是想要用這部電影來致敬自己曾經的輝煌。他最初就沒有想要把整個終結者系列延伸到未來的時代,因為在他看來這就不再是“終結者”的故事了。
所謂終結者,就是從未來時間派出的機械殺手,用來消滅對未來機械霸主有威脅的人類角色。
天網,約翰·康納和施瓦辛格扮演的T-800實際上都是舊時代的設定,我相信卡梅隆導演對於整個終結者有一個更大的計劃。所以他才在《終結者:黑暗命運》這部電影中讓天網和約翰·康納都不復存在,而倖存的T-800也成為了舊時間線上的產物,他在電影結局的戰死也預示了續作不會再出現任何跟天網時代有關的角色,畢竟那條時間線已經不存在了。
-
19 # 石頭影視劇
延續了終結者系列的創意套路,全新又熟悉的的經典打鬥場面,十足震感。特別是尾聲的"心臟"兩字是否寓意了什麼?如果說未來的人類造就機器人時代的話,倒不如說機器人給人類帶來的是可怕的災難,難辭其咎的是誰?反正從系列一開始,終結者始終都是以暴力為美學的形式展現。以暴制暴成為主導全劇以終審!…(本劇當中特別指出的三位女主性感爆表,施老風光依然哦。)
-
20 # 英皇娛樂經紀人
終結者系列電影,從第二部開始,劇情嚴重同質化,這部續作也不例外,故事始終圍繞獵殺與保護,逃亡與追逐展開,打打停停。本作最新型號的終結者名叫REV-9,外號石油戰士,會分身術,偽裝術,複製術,復原術,堪稱系列最強,極難對付,主角小隊成員除了被保護的女一號,其他都能征善戰,強化人葛蕾絲,前終結者卡爾,還有老熟人莎拉·康納,即便陣容如此強大,在REV-9面前,依舊難逃被吊打的命運,最後決戰還是要以犧牲換取勝利。三星半。
回覆列表
說說我的看法吧,我是在首映第二天和女友去看的《終結者5 創世紀》。我是個標準的終結者迷,在初中一個偶然的情況下接觸到《終結者3》,被劇中的施瓦辛格飾演的硬漢機器人T-800所吸引,劇中他和新型機器人TX的決戰也實在太酷了吧,那種拳拳到肉上所產生的金屬聲實在讓我著迷,更為經典的是每部劇中,T800都會因和敵人激烈的交火而變成戰損版,一半人臉,一半機器,對我這個男生來說實在太具有吸引力。之後便惡補了所有終結者系列,讓我大呼過癮。
同樣的在最新電影《終結者5創世紀》中,作為一部賣情懷影片,對我來說已經是非常滿足了。我們拋開文戲不說,光動作場面可以說從影片一開始打到片尾,各種公路追逐戲,高空戲,近身肉搏戲讓人眼花繚亂,並且影片中有許多鏡頭致敬了原先四部曲的橋段,例如在之前所有終結者系列中,施瓦辛格飾演的機器人都會說出“I will be back”這句令人熱血沸騰的話。而在這部電影中,他說出了“I will not be back”暗示這是最後一部由施瓦辛格飾演的終結者,已經七十多高齡的施瓦辛格將不再出演之後的終結者系列,這確實讓人遺憾三分。但是無論如何,在這部電影中,我看到了所有我想看到的畫面,每個經典鏡頭的出現都會導致電影院中人的叫好歡呼,我對這部電影評價非超高,希望喜歡的朋友務必要去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