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棄古
-
2 # 文蹤旅跡
秦始皇嬴政大家都不陌生了,他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開天闢地的帝王,也是世界上第一個稱皇帝的人。這位叱詫風雲的鐵腕人物,對中國的統一做出了貢獻,開創了國家大一統的政治傳統,也開創了中華第一帝國,對後世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
秦始皇在位三十七年,滅了六國後,採用三皇之"皇"、五帝之"帝"構成"皇帝"的稱號,建立了第一個多民族的中央集權國家,是古今中外第一個稱皇帝的封建王朝君主。秦始皇同時也是中國歷史上乃至世界歷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戰略家、改革家,是首位完成華夏大一統的鐵腕政治人物。秦始皇創立的中央集權制度,實行三公九卿,管理國家大事。地方上以郡縣制取代分封制,同時統一文字,統一度量衡,修直道,方便各族人民交流往來。對外,秦始皇北擊匈奴,南征百越,對內修築萬里長城,修築靈渠,溝通水系,極大促進了交通經貿的發展和各民族的融合。這些舉措及取得的成就,奠定中國兩千多年政治制度基本格局,可以說,秦始皇對中國統一所做的貢獻是前無古人。正因為無人比擬的歷史功勳,使得秦始皇千古流芳,為萬世傳頌,在明代就被譽為"千古一帝"。
在我們現代人的眼裡,秦始皇的豐功偉績影響後世幾千年,是名副其實的“千古一帝”。可是,對於秦朝的老百姓來講,秦始皇就是個徹頭徹尾的大暴君。與歷代帝皇奪取得天下後不同,秦始皇推行法家學說"嚴刑峻法",其暴虐奢靡也是舉世聞名的,為了權力可以不擇手段,可以滅人九族。他焚書坑儒,舉全華人力修建萬里長城、秦馳道、靈渠、阿房宮及秦始皇陵等,規模均極其龐大,死傷百姓無數,中國民間四大愛情故事之一的孟姜女哭長城就是青年男女範喜良、孟姜女新婚三天,新郎就被迫出發修築長城,不久因飢寒勞累而死,這也是勞役繁重的真實寫照。另外秦始皇也極其殘暴,刑殺為威,焚燒了六國史書,使得中國相當部分古文化斷層、古代史斷代。
所以說,秦始皇也是歷史上最著名的暴君,也揹負著千古罵名。他的暴政人神共憤,也為秦朝快速滅亡埋下惡劣的火種。終於,秦朝僅僅歷經短短的幾十載,就自取滅亡,退出歷史舞臺。
-
3 # 英勇的少年大俠
這大概是因為他“害在當代,利在千秋”吧!
以我們現代人的角度看,始皇帝奮六世之餘烈,振長策而御宇內,吞二週而亡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統一天下,奠定了中華民族萬世的基業,另外他還書同文車同軌統一了中國的文化傳播,使得統一的基因深深的紮根在了中華民族的血脈裡,在之後的歲月裡雖然屢屢分裂,但之後卻也屢屢重新恢復大一統,所以說從整個歷史的長河中來看,秦始皇無疑是“千古一帝”,無疑將永遠為世人銘記。
但是在當時人的眼中來看,始皇帝的形象就未必那麼正面那麼高大了。首先,他是透過戰爭的手段實現的統一,那麼有戰爭就會有無數的生離死別,無數的哀鴻遍野,那麼這一切對當時的人來說無疑是巨大的苦痛。其次,秦始皇統一天下之後依然沿用嚴苛的秦法來維持自己的統治,這在普通民眾的眼裡自然就意味著殘暴無情。最後秦始皇在天下剛統一的時候沒有愛惜民力,而是給底層民眾施加了鉅額的賦稅,繁重的勞役,而這一切的一切都給當時的人帶來了無數的苦難。
綜上所述,秦始皇的功績是足以彪炳史冊的,但是由於時代的種種侷限以及他個人性格中殘暴的一面,使得當時的人們很難對他又太正面的評價。不過換一個角度來看的話,又有哪個偉大的人物不是“譽滿天下”的同時又“謗滿天下”的呢?
-
4 # 92年的可樂冰
千古一帝,是千古第一個自稱皇帝的人的意思吧。
秦始皇統一四海八荒,和夏商周三朝代的氏族制度,有著本質的區別,他被眾人所銘記是因為他真正意義上統一了中原,同時統一度量衡,統一文字。
但是卻焚書坑儒,諸子百家時代留下的瑰寶傳奇都停在了時光的身上,自然被後人口誅筆伐,統一文字的後果就是讓六華人放棄自己的文化,清朝不過只是剃頭,就死了無數的人,何況是將所有的文化摒棄,被唾罵自然也是正常的,長城譭譽參半,死人雖多卻保衛中華千年,秦始皇陵,就讓人呵呵一笑,這是真的勞命傷財。
所以,後人給秦始皇的評價一直是暴君,他做的事也確實對得起這兩個字。
回覆列表
說起“千古一帝”——秦始皇嬴政,從古至今他的歷史評價都是眾說紛紜,他既然流芳百世,又為何揹負千古罵名?
首先讓我們走進秦始皇。
秦始皇帝者,秦莊襄王子也。莊襄王為秦質子於趙,見呂不韋姬,悅而取之,生始皇。以秦昭王四十八年正月生於邯鄲。及生,名為政,姓趙氏。年十三歲,莊襄王死,政代立為秦王。當是之時,秦地已並巴、蜀、漢中,越宛有郢,置南郡矣;北收上郡以東,有河東、太原、上黨郡;東至滎陽,滅二週,置三川郡。——《史記.秦始皇本記》
秦始皇是秦莊襄王的兒子,是秦莊襄王在趙國為人質的時候所生的,生於趙國邯鄲,取名為政,姓趙氏,秦莊襄王死後,十三歲的嬴政成為秦王,這時候的秦國國土非常遼闊。
秦始皇39歲時,統一天下,建立了中國歷史上一大帝王朝,他是中國歷史上首次用“皇帝”稱號的君主,在政治上他實行三國九卿制度,地方上推行郡縣制。推行書同文,車同軌,統一了度量衡,北擊匈奴,南征百越,修築軍事防禦萬里長城。
秦始皇之所以有“千古一帝”的美稱:
第一、他完成了中國歷史的大一統,在今天看來,若沒有秦始皇的一統,沒有統一語言,文字,度量衡,中國或許不稱之為中國,中國這個九百六十萬平方千米的土地上或許有六七個國家存在,就如今天的歐洲一般。
第二、他推行的三公九卿政治制度上承夏商周,下接隋唐宋可以說歷朝歷代都有沿襲,為中國封建專制集權奠定了基礎,對後世君主專制政治結構影響深遠。
第三、他設立的皇帝制度沿用了兩千兩百多年,皇帝制度對秦後的各朝各代政治核心皇權的神聖不可侵犯有著深遠的意義。
第四、廢除分封確立郡縣制,可以說從秦以後郡縣制的框架都是歷朝歷代中央集權在地方政權的表現,一直到今天,現代的省市縣制也可以說是古代郡縣制的延續和發展。郡縣制對今天具有深遠的歷史影響。
“千古一帝”秦始皇,在很多歷史評價中,更多的是從他的功過去出發,有人認為他是暴君,有人認為他是中華民族不可或缺的歷史偉人,有人認為他功大於過,也有人認為他過大於功。為何“千古一帝”會揹負千古罵名?那我們走進他的過錯去看看。
過錯一、焚書坑儒焚書
《史記·秦始皇本紀》:臣請史官非秦記皆燒之。非博士官所職,天下敢有藏詩、書、百家語者,悉詣守、尉雜燒之。有敢偶語詩書者棄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見知不舉者與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燒,黥為城旦。所不去者,醫藥卜筮種樹之書。若欲有學法令,以吏為師。
公元前213年秦始皇採納了李斯的建議,將除《秦記》以外列國史記對不屬於博士館私藏的《詩》、《書》燒燬。論詩書的人處死。
坑儒
《史記·秦始皇本紀》:始皇聞(侯生、盧生)亡,乃大怒曰:“吾前收天下書不中用者盡去之。悉召文學方術士甚眾,欲以興太平,方士欲練以求奇藥。今聞韓眾去不報,徐巿等費以鉅萬計,終不得藥,徒奸利相告日聞。盧生等吾尊賜之甚厚,今乃誹謗我,以重吾不德也。
在秦始皇三十五年,方士侯生、盧生幫助秦始皇求仙失敗後,議論秦始皇為人,而後攜款外逃,因而秦始皇大怒,遷怒方士,搜捕抓獲四百多人全部活埋。
過錯二、徵斂無度,賦稅奇重『男子力耕,不足糧餉,女子紡織,不足衣服,竭天下之資財以奉其政』的嚴重狀況,以致民不聊生,百姓『衣牛馬之衣,食犬口之食』。
秦始皇為了維持軍費開支和大工程建設,不惜對百姓苛捐賦稅,勞民傷財。
過錯三、好大喜功,濫用民力秦始皇好大喜功、不體恤民情,連年大興土木、還四處征戰,為了自己的奢欲,建造阿房宮、修驪山墓,耗民夫竟達七十萬人以上。據估計,當時服兵役的人數遠超二百萬,佔壯年男子三分之一以上。
過錯四、嚴刑峻法,民怨鼎沸秦自從商鞅變法以來,法令即十分嚴苛,一人死罪誅及三族,一家犯法鄰里連坐,百姓動輒被罰充苦役或慘遭酷刑。
有人盛讚他為“千古一帝”(李贄《藏書·卷二目錄》);有的人說秦始皇“雖四三皇、六五帝,曾不足比隆也”(章太炎《秦政記》);有人歌頌秦始皇的統一事業:“秦主掃六合,虎視何雄哉!”(李自《秦王掃六合》)他們都高度評價秦始皇的功績,肯定其對歷史的作用,是一個偉大的歷史人物。另一些人則咒罵秦始皇“懷貪鄙之心,行自奮之智” “以暴虐為天下始”(賈誼《新書·過秦論》);“始皇暴虐,至子而亡”(《貞觀政要》卷八);“始皇剛毅戾深,樂以刑殺為威,專任獄吏而親倖之,海內愁困無聊”(引自陳登原《國史舊聞》)。他們都指斥秦始皇統治的殘酷,是暴君。
對秦始皇的評價,無論是“千古一帝”還是暴君,無論他功大於過還是過大於過,從不同方面,不同角度看,都似乎存在一定道理,既有“千古一帝”美稱,他對中國歷史發展一定是貢獻巨大的,也揹負千古罵名是因為他有功也有過,“焚書坑儒”、勞民傷財、徵斂無度,賦稅奇重、嚴刑峻法……這些罪責無論在哪個歷史時代看來都讓人難以接受。無論是出於決策失誤還是因為當時政體需要都是一大罪惡。
沒有哪一個人是十全十美,秦始皇無論是千古一帝,還是千古罵名他都是中國歷史長河中不可或缺的一個部分,對秦始皇的評價我們應該站在不同的角度尊重歷史客觀事實,既不能太過於美化,也不能太過於偏激,讀史使人名志,知史方能鑑今,讓我們在學習歷史中明辨是非,提升自己,有所收穫這才是最有意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