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賞過冬季雪
-
2 # 酒過三巡7
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這句歌訣是金庸老先生一生作品的總結,當然還得加部越女劍。鹿鼎記雖然也可被成為一部武俠小說,但其實並沒有過多強調武俠成分,反而更多的是政治元素。從鰲拜干政,天地會反清復明,神龍教圖謀清朝寶藏等。主要是寫韋小寶如何在各大勢力之間周旋,如魚得水,被沒有以過多的江湖背景做襯托。我更認為天龍八部才是金庸老先生最好的武俠小說,這部小說大膽地以三位不同身份背景,不同性格特點,不同人生旅途卻都以義字為首的江湖豪傑為主角,進而敘說江湖上各種不同的風景。有尋仇,有結拜,有腥風血雨,有鐵漢柔情,有痴情男子,也有天作之合當然也有數不清的恩怨情仇與悲歡離合,塑造了一個有血有肉的江湖。這才是一部不朽的武俠鉅作!
-
3 # 蘋果樹的小土壤
說到金庸的小說,喜歡天龍八部和射鵰英雄傳一類的人應該會更多。可能因為裡面有武林,可能因為裡面有大俠,也可能每個人心中都有個英雄夢,俠肝義膽,劍走天涯。
到了《鹿鼎記》,金老先生畫風突變,有種社會大哥退休歸鄉種田養花帶孩子的反差感。有人說鹿鼎記是在諷刺,有人說是談政治。我倒覺得,小說描述的人接和事地氣了,變輕鬆自由了。離開了風雲變幻的大江湖,來到了我們生活工作的小圈子了,可能更容易產生了感同身受的體驗吧。升遷,賺錢,娶老婆,韋小寶的人設更多的是滿足了普通人的可實現的願望吧。
-
4 # 麓棠殼子客
封筆之作,焉能有半點馬虎之意。只是,鹿鼎記中大概存了眾多男人的嚮往,小寶這個角色些許有文人對自己的幻想,所以大師也不好承認,只能自謙說這是自己最不滿意的作品
-
5 # 金陵紅塵有你
仁者見仁智者見智。金庸每一部武俠小說都風格不同,各有特點。相對來說,前期作品,遜色於後期作品,尤其是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射鵰英雄傳》,氣勢磅礴的《天龍八部》,不似武俠的《鹿鼎記》,寓意深刻的《笑傲江湖》,跨度數十年的《倚天屠龍記》,人性淋漓的《連城訣》,痴心絕對的《神鵰俠侶》
-
6 # 蘇小喵看世界
蘿蔔青菜各有所愛,情人眼裡出《鹿鼎記》!
金庸小說裡寫得最好的一部,有人說是射鵰三部曲中的一部,有人說是笑傲江湖,而在我眼裡,卻是《飛刀又見飛刀》。
-
7 # 伯德小姐
《鹿鼎記》無疑是金庸小說中最好的一部。當然不僅是因為《鹿鼎記》是金庸小說的封筆之作,更因為《鹿鼎記》是金庸小說的集大成之作,代表著武俠小說的終點。在寫作手法上《鹿鼎記》採用的是黑色幽默的方式,以荒誕不羈以及戲謔的手筆描繪了韋小寶這個人物以及在他身上發生的諸多奇遇。
其次透過韋小寶金庸先生顛覆了整個江湖秩序;在《鹿鼎記》世界中人物已經破除了臉譜化以及擺脫了俠的門面束縛後;對人性的刻畫反而入木三分、讓人叫絕。而且透過韋小寶這條主線,讓我們窺探到了中國封建政權的運營機制,對官場的處世之道進行了恰如其分的描繪,而後更諷刺了人制政權中的個體腐敗和權力腐敗。
比起武俠小說,《鹿鼎記》更像一部官場小說。韋小寶無疑身上有著很強的小市民屬性,這正是真實的反映了人性最基礎和最天然的慾望,包括對權力、美色和金錢等;而韋小寶在官場中游刃有餘則更具備諷刺意味,而後韋小寶的成功則寄託了人對於自我慾望的滿足和實現,這尤其在階層分明的封建社會中顯得光怪陸離和魔幻突兀。
當然在《鹿鼎記》中金庸也給出瞭解決之道,就是封建集權下的天下大同和民族融合;在制度無法解決人的劣根性前提下,高度集權和明君聖主則給了悲觀結局些許的可能性。
-
8 # 安啦凡人
最好看的肯定是射鵰三部曲啊,成系列,成體系,時間連續,人物相關,估計現在類似的網路小說都是受金庸先生的啟發
-
9 # 大山哥李大維
如果從文學的角度看《鹿鼎記》是很不錯的,但《鹿鼎記》又是金庸筆下最不像武俠小說的一部武俠小說,關於這點,金庸自己也承認過。《鹿鼎記》的主角韋小寶幾乎不懂武功,整部書就是韋小寶如何不學無術而又官運亨通的步步高昇的過程,所以對於大多喜歡武俠小說的讀者而言,代入感相當差。金庸雖然只寫了十五部武俠小說,但一直追求寫不同主題不同型別的小說,總體而言《射鵰三部曲》故事性較強,都是描寫主角從小到大因各種機緣學到越來越厲害神功的過程,讀者代入感甚強!《笑傲江湖》和《連城訣》則在描寫人性方面達到了高峰,氣勢磅礴、構思奇妙的則要首推《天龍八部》,就個人而言,最喜歡的是《天龍八部》。
-
10 # 瀧峸厷
韋小寶非常符合大眾潛意識中的需求!出來混當如韋爵爺!八面玲瓏左右逢源!這難道不是個人才智的體現嗎?不要總說文化高就怎麼怎麼滴!一個連自己名字都寫不出來的人居然做到大清一等鹿鼎公!為啥別人都做不到而他做到了?說明還是有過人之處!韋小寶在金庸先生筆下的人生,不正是我們這些平頭百姓的替身嗎?
-
11 # 雪靈軒
謝謝邀請,關於金老先生的小說,幾乎也都是從影視劇有所瞭解,關於《鹿鼎記》,也只看了陳小春版的電視劇,所以說比較哪個最好,真是不好妄自評論。個人覺得,《鹿鼎記》作為金庸老先生武俠小說的終結,最終把俠義融入了生活,給我們普通老百姓一個可以進入的平臺。這種俠,不是單純的路見不平拔刀相助,也不是俠之大者為國為民。不管你是貪圖便宜遊手好閒的市井無賴也好,是看破紅塵青燈古佛相伴的出家人也好,是出將入相能文能武的朝臣也好,是妻妾成群富甲一方的土豪也好,,,,,,心中都不該缺少一種正氣,一種正直,一種大是大非面前的端正態度。韋小寶各種角色的變化,也就是代表生活中平平凡凡的我們,我們只是韋小寶某種角色的存在,我們也不應該少了這種俠。這種俠,不輕易顯現,或者完全看不出來,但是在需要的時候,是可以毫不猶豫,強大無比的。老先生大概也是一樣希望我們每個人,都可以是這種人,是一種對世人的期待吧!謝謝!
-
12 # 肖燦武俠
倪匡推崇鹿鼎是古今中外第一小說,我看過他寫的品論後,總有一種感想,他籍以的觀點總是從很現實的角度來分析,於是小寶可親,康熙可愛,鹿鼎最佳。是不是真的這樣?我有兩個看法,一,鹿鼎的確是金庸最佳的現實小說,他成功的寫出了中華民族‘國民性的悲劇’和中國古代歷史‘家天下’的悲劇,特別在人性弱點的揭露上雖然沒有笑傲的可怕可憎,但一樣的深刻並由於和歷史事件的相連能引起更多人的反響。二,倪匡的人性心理分析總是以個人的角度出發,不能更深層次的發掘,所以我覺得他往往失之偏頗。
鹿鼎是金庸的封筆之作,他借韋小寶的口說出‘老子不幹了’,武俠小說界的金大俠從此金盆洗手而舉世譁然,為什麼?金庸自己說:“真的寫不下去了”。我認為這可以是一個理由,因為金庸在後期的幾部長篇中不斷改變自己的寫作主題,對中國社會和人生進行無情的披露和積極的探討,而單純侷限在武俠這個小範圍內已是無法再能提升寫作的要求,其實鹿鼎很多人認為已經不象是一部武俠小說,所以金庸可能意識到再這樣寫下去還只會是寫出原來的老路子,便收筆不寫,這也許只是文學創作上的想法。
深一層看,從金庸的人生經歷,理想及所受的思想教育分析,或許能看出一些倪端。金庸出生書香門第,自幼打下了良好的古文學基礎,讀書時英語非常出色,並考上了重大外文系,後來又就讀於東吳大學學國際法,48年去香港《大公報》工作。新中國成立後,金庸曾想入外交部被拒,受同事梁羽生影響便於55年開寫武俠小說,57年去電影公司工作,59年創辦《明報》,72年停寫小說,92年出售《明報》。金庸這些傳奇的經歷,對他寫武俠小說肯定有決定性的影響。在看金庸的作品中的主人公便可察覺,郭靖就是他事業奮鬥的象徵(金庸口才不好似足郭靖,但大智大勇藏於納),到楊過寫情,我猜想與他在電影界從業有關,張無忌是辦報的開始(第一次有明教),喬峰的出現,英雄已然寫盡,令狐沖就是自古讀書人功成身退的寫照,金庸後來真的這樣去做了。韋小寶的塑造是絕無僅有的,這與金庸從政受挫而真正去看中國幾千年弱點政治是有關連的。連韋小寶也終於厭煩了這種生活,金庸如何再能寫下去,還是去過且自逍遙沒人管的日子罷了。
說回鹿鼎。對這書的評價可謂爭議最多,譭譽參半,但相信金庸這次的變新特別是主人公角色是成功的,韋小寶真的寫活了,這個人確實‘前無古人,後無來者’。韋小寶根本不是俠,又不會武(只會那套逃命步法,還要鐵甲護身),油嘴滑舌,機靈百變,識得察顏觀色,溜鬚拍馬,簡直是壞了武林的規矩,卻讓許多人喜歡,我自己也喜歡。倪匡為韋小寶的辯護已是一大籮筐,我不想再多說了,關鍵的問題是這本書的價值何在。
-
13 # 田獲三狐
我特別佩服甚至嫉妒編劇史航老師所說的一段話:說破狗熊(英雄)驚煞人!當金庸先生如唐三藏一樣辭別了唐王李世民,帶著郭靖、蕭峰、令狐沖等人一路斬妖除魔,眼看著過了河就是西天雷音寺了,推門進去一看:原來那尊佛是從橫店影視城來的,然後合了張影,回來就寫下了《鹿鼎記》。這話太精彩了,我想很多人都會隨著高曉松拿的那把扇子的節奏擊節而歌。此話一出,基本窮盡瞭解讀金庸作品的所有可能,太絕了,任何想解讀《鹿鼎記》的文章都顯得蒼白無力。
從此以後,我認為至少大陸範圍之內,最懂金庸的不是六神磊磊,而是史航。
以下文字純粹是自娛自樂。
二十幾年前,許多和我一起喜歡研讀武俠的小夥伴,經常為小說中誰更厲害的問題爭得面紅耳赤,但是當大家看到《鹿鼎記》時,史無前例地達成一致:它不是出自金庸先生的手筆,而是和那些署名“金庸新”,“金庸巨”和“全庸”的作品一樣,屬於冒牌貨!
因為它和金庸先生的其他小說完全不搭調,甚至可以確切的說,它連武俠都不算!
直到過了一段時間,有了我們圈內權威人士的認定,我才不情願的把它當做金先生的作品來看待。
時過境遷,如今金庸先生已經過世,他的十四部武俠小說的名字早就編成了對聯: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沒有人再懷疑《鹿鼎記》的出身問題了。對於金庸先生小說的各種解讀也層出不窮,甚至有的人都可以以此為生。如果我還年輕,還在享受武俠小說中各種層出不窮的神功給我帶來的快感,那打死我也不會同意《鹿鼎記》是金庸先生寫的最好的一部小說這種觀點,那時我總覺快馬輕裘,快意恩仇的江湖才最合我的口味。
隨著年齡的增長,生活閱歷的增加,讀書體驗的不斷累積,我感受到了“少年武松,中年林沖”中的意思。
現在的我覺得,《鹿鼎記》確實就是金庸先生寫的最好的一部小說。它就是一部武俠版的《清明上河圖》,逼真的描述了從帝王將相,文人墨客,販夫走卒,士農工商五行八作各個階層各類人群的世間百態,而其他作品只不過是附庸風雅的描繪名山大川的恢弘壯麗的山水畫。《鹿鼎記》是一個沒有“俠”的武俠小說,主角韋小寶肯定不是俠,他出身於妓院之中,懶惰油滑,貪財好色,從沒有主動去幹一件好事,而且,他還沒有武功,最拿手的絕活是隻能用來逃跑的“神行百變”,這能算俠嗎?肯定不是。
鄭克爽根正苗紅,翩翩佳公子的形象最像也最可能成為一代大俠的人物,如果他出現在《書劍恩仇錄》裡,就是紅花會總舵主陳家洛式的人物。可是在《鹿鼎記》裡,他是一個貪生怕死,是非不分,沒有擔當,沒有抱負的軟蛋。
書中唯一一位可以稱之為俠的次要人物就是天地會的總舵主陳近南,他武功高強,謀略過人,對鄭家忠心耿耿,一生致力於“反清復明”大業,最後卻被奸人暗算,落得個:“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的悲情結局。
就這樣,書中唯一的一個可以稱為“俠”的英雄死去了,剩下的全是一幫蠅營狗苟之輩。但,這才是真實的社會狀態,上千年來人們生存狀態,任是誰都無法改變,那些“俠”啊早就已經隨著荊軻一同唱著“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的歌不再回來了。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這部作品也算為金庸先生的武俠生涯畫上了一個完滿的句號。
回覆列表
金庸寫小說,1955年開始,1972年結束,總計十七年。1963年創作的《連城訣》為分界線。《連城訣》之前,作品有九部,屬於前期作品,包括,《書劍恩仇錄》、《碧血劍》、《射鵰英雄傳》、《雪山飛狐》、《飛狐外傳》、《神鵰俠侶》、《鴛鴦刀》、《白馬嘯西風》、《倚天屠龍記》;《連城訣》之後,作品五部,屬於後期作品,包括《天龍八部》、《俠客行》、《笑傲江湖》、《越女劍》、《鹿鼎記》。
金庸自己所說,後期作品要好於前期作品,是整體上的比較,並不是時間上越靠後就越好,也不是指《鹿鼎記》最好。個人覺得,前期作品都是描寫正統江湖,經典武俠,弘揚正能量,比如《射鵰英雄傳》中的郭靖就是一個充滿正能量的男一號。後期比如《笑傲江湖》已經開始揭露人性的醜陋,揭露名門正派的虛偽,又比如《鹿鼎記》已經離開江湖那個小圈子進入社會這個大圈子了,有江湖紛爭也有官場角鬥。前期作品講故事,後期作品講道理。
迴歸正題,本人最喜歡的三部是《倚天屠龍記》、《笑傲江湖》和《天龍八部》,有前期有後期,個人喜歡誰還是跟自己的個人偏好有關,無關作品優劣,而且也不知道自己最喜歡哪一部?最喜歡的人物有張無忌、趙敏、令狐沖、喬峰。所以,我不覺得《鹿鼎記》是金庸最好的武俠小說,但是是很好的一部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