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喝下這口歷史的雞湯

    諸葛亮第二次北伐時,東吳確實給諸葛亮創造了很好的外部條件。

    可是,由於曹真、郝昭的將略和諸葛亮本人的失誤,諸葛亮終究沒有把握住這次機會。

    良機

    228年初諸葛亮第一次北伐失敗。

    當年5月,東吳周魴向曹休詐降。曹休率10萬步騎向皖城進發。與此同時,魏明帝下令司馬懿向江陵、賈逵向東關,與曹休一起三道伐吳。

    為了加強荊州方向的進攻力量,魏明帝還以張郃督關中諸軍,前往荊州戰場,受司馬懿節制。

    石亭之戰不是東吳為了配合諸葛亮而打的。但卻給諸葛亮提供了很好的機遇。

    8月,曹休戰敗。司馬懿、張郃沿漢水南下,因水淺,大船不能通航,還據方城(江陵東)。

    由此,張郃所率關中大軍遠在方城,關中空虛。

    與此同時,除了東吳方向,魏國的北疆也出了問題。當年9月,柯比能率軍圍攻田豫。

    對諸葛亮來說,這樣的機會非常難得!

    除第二次北伐,諸葛亮歷次北伐均是春季發起。可見,第二次北伐應是看準時機,倉促發起。諸葛亮的企圖:在有限時間內,完成有限目標

    當然,在第一次北伐時,諸葛亮已經領教過魏軍,尤其張郃的進軍速度。因此,諸葛亮深知這樣的時間視窗不會太長。

    因此,諸葛亮此次北伐,企圖利用短暫的時間視窗,完成有限目標:攻取陳倉。

    從諸葛亮的角度來看,實現這個有限目標,有一定把握。

    陳倉雖險,但畢竟兵力不過千人,大軍壓境,破之不難。

    張郃所督關中諸軍遠在方城,但回援速度不會太慢,諸葛亮的時間視窗不會很長。

    而由於關中魏軍大量外調,曹真能派的費耀等人兵力不多,諸葛亮有把握攻城打援。

    於是,當年十一月,諸葛亮再次北伐,直指陳倉。

    遺憾的是,諸葛亮還是失敗了。

    其中原因,主要有兩點。

    情報有誤

    《魏略》記載:諸葛亮原先就知道陳倉險惡,但他沒有想到陳倉準備嚴整,更沒想到守將是郝昭,“大驚愕”,這才知道陳倉不好打。

    其實,諸葛亮第一次北伐後,曹真已料到諸葛亮必取陳倉,已令郝昭在陳倉增築城池,嚴加防範。

    此時,距離諸葛亮再次北伐,少說也過去了數月。

    諸葛亮既決心攻取陳倉,卻連對方的守將、防禦狀況都不掌握,這不能不說是一個重大失策。

    因此,表面上看,是諸葛亮襲擊魏國,實際上,由於曹真的料敵預先,諸葛亮反而自己“大驚愕”了。

    郝昭的將略:諸葛亮輸掉技術流對決

    諸葛亮派郝昭同鄉勸降無果後,發起猛攻。

    諸葛亮架雲梯攻城,用衝車撞城門。

    郝昭用火燒掉了雲梯,用繩子繫著石磨壓折衝車。

    諸葛亮以百尺井闌火力掩護,士卒填塹攀城。

    郝昭在城內加築重牆防禦。

    諸葛亮挖地道入城,郝昭於城中挖掘橫溝截之。

    如此,大戰二十餘日,諸葛亮始終不能破城。

    未等張郃軍抵達,諸葛亮軍自己就已經糧盡而退了。

    此戰中,郝昭對付衝車、井闌的方法,在此前並不多見。

    郝昭在這場技術流對決中,最終取勝。

    諸葛亮第二次北伐,企圖利用短暫的空檔期,打一個時間差。

    最終未能如願,既有曹真料敵於先,郝昭長於守城的原因,也有諸葛亮本人的原因。

    數萬大軍出征,豈是兒戲?戰前對敵方情況不掌握,臨到城下才發現不好攻打,怎能不陷於被動呢?

    三國時期的攻堅戰,多是曠日持久。陳倉雖不是鄴、江陵這樣的大城,卻小而堅固,諸葛亮既早知陳倉險惡,卻以二十日的時間視窗而攻之,不可謂不是心懷僥倖。

    機遇雖好,時間雖緊,但仍需要更為縝密的籌劃,更為精心的部署,才能把握住機遇。否則,再好的機會,恐怕也是把握不住的。

  • 2 # 無根樹花正孤

    諸葛亮我們大家都知道他是三國時期一個極其具有智慧的人物,他靠著他一個人撐起了整個蜀漢江山。因為這樣能幹而又十分辛苦,被人們奉為心中的英雄和神話人物。當時的諸葛亮在劉備死後一共進行了七次北伐,但毫無例外的都是失敗了。這七次北伐的失敗有他自己的原因,也有外部因素,但其中很多次都能成功,卻遭到失敗,不免讓人可惜。而第二次北伐明明已經有了東吳的幫助,卻還是不能成功,到底是為什麼?

    諸葛亮第二次北伐的背景

    諸葛亮是一個辦事踏實的人,他在第一次北伐失敗之後就回到蜀國,整頓兵馬修整農業。希望透過自己的努力來使得蜀漢重新恢復到以前的水平,能夠進行新一次的北伐。而當時手下計程車兵也十分配合他們這位心中的大漢丞相。 魏國方面在擊退諸葛亮的進攻之後,他們十分驕傲,有點飄飄然,想著統一南方就先派大兵攻打東吳。

    但是東吳方面的週休向魏國他們詐降,這使得曹丕十分生氣。他在當時甚至做出了能夠殺掉周修的人封侯封5000戶的承諾。要知道土地和人民在古代是十分稀有的東西,曹丕能做出這樣的承諾一件事十分不容易。

    而動物方面他們自己知道自己戲耍了魏國會遭到巨大的進攻,因此他們也做好了準備,提前把吳國的兵馬屯在長江以南,來防備魏國的水軍,這是孫權的。聰明之處是我們後世人說要學習的地方。就這樣,三國中的魏吳兩國形成的對峙局面,而蜀國可以在西南地區慢慢的發展。

    諸葛亮第二次北伐的失敗令人惋惜

    當時的蜀國面臨一個前所未有的大好機會,東邊的吳國正在和魏國打仗兒。漢中一帶的張郃兵力也十分空虛,他被魏國的皇帝所猜忌,根本沒有心思打仗,這也是後面趙雲能夠殺掉張郃的重要原因。雖然說魏國方面的四分本不立到諸葛亮始終堅持穩紮穩打的策略,有限的消滅敵人的城池,殲滅守軍。

    諸葛亮在漢中地區的陳倉遭到魏國打仗高手的阻攔,使得他很難成功。諸葛亮按理來說應該是打仗的高手,智謀方面的神人,但是他在軍事技術方面卻是略輸一籌。諸葛亮派人用雲梯登城攻佔而魏國方面的守軍則是用火把雲梯給直接燒掉了,這一戰讓諸葛亮十分氣惱。

    後面諸葛亮還派出魏國的投降將領,讓他們去勸降魏國的守軍,可謂國的守軍始終不為所動,還大罵諸葛亮,這樣諸葛亮只能採取直接進攻的辦法。它還派人挖地道,但對面的人直接用水灌地道讓他們無功而返。諸葛亮最後想了很久,覺得無法攻下魏國的守城,而自己糧食又快吃完了,只能灰溜溜地逃回了蜀漢。

  • 3 # 愛說歷史的紫氣東來

    都不要搶,我來回答。

    諸葛亮第二次北伐是在公元228年冬天,距離第一次北伐已有數月的時間。這時,東吳和曹魏在石亭這個地方展開大戰,趁著曹魏在石亭的大敗,諸葛亮覺得這是個伐魏的良好時機,於是諸葛亮再次出兵散關,圍攻陳倉。那麼曹魏面對東西兩線的作戰,雖然在東線慘敗而回,為何能在西線成功阻擋住諸葛亮的北伐呢?我們一一來分析下。

    東線:東吳和曹魏的石亭大戰以曹魏慘敗而回

    公元228年,孫權派遣鄱陽太守周魴向曹魏東線主帥曹休詐降,表示願意歸附魏國,其實當時魏國也有人持懷疑的態度,但曹休還是率領步騎兵十萬人向皖城進發接應周魴。曹叡也擔心曹休中計,於是又命司馬懿向江陵方向、賈逵向東關方向,三路大軍同時進發。

    等曹休率軍到皖縣時,發現上當受騙,但曹休咽不下這口氣,也不想就此回軍受到恥笑,就想憑著兵馬精壯、大軍壓境準備與東吳大幹一場。

    而東吳孫權正等著曹休上鉤呢,孫權命陸遜、朱桓、全琮各領數萬大軍分三路進攻曹休。結果,在石亭曹休遭到大敗,後退到夾石遭遇前後伏擊,最後還是賈逵準確判斷石亭的局勢出兵夾石救出了曹休。至此曹魏在夾石與東吳相持著,經此一役,魏國損兵折將,曹休不久病死,魏國也一直到東興之戰,才再次發起來大規模的攻吳行動。

    西線:諸葛亮出散關,圍攻陳倉

    曹魏在東線的軍事失利,確實給西線的諸葛亮提供了很好的機會,曹魏要從西線調動大量的兵力去往東線來防備東吳趁機東進。這無疑給了諸葛亮很好的機會,於是諸葛亮迅速出兵,想要拿下陳倉,進入雍涼,打通漢中與關中的通道。

    諸葛亮以數萬大軍攻打僅有數千兵力的陳倉小城,本來兵力優勢的諸葛亮為何最終沒有拿下陳倉呢?

    陳倉之戰諸葛亮與敵將郝昭互相對陣也是十分精彩。一開始諸葛亮派郝昭同鄉去勸降,但郝昭並不屈服,反而積極應戰。交戰過程中雙方也是各展手段,諸葛亮以雲梯攻城,郝昭以繩子繫上石磨,擲擊漢軍的衝車,衝車被擊毀。諸葛亮就又製做了百尺高的井字形木欄,以向城中射箭,用土塊填塞護城的壕溝,想置接攀登城牆;郝昭又在城內築志一道城牆。諸葛亮又挖地道,想從地道進入城裡,郝昭又在城內挖橫向地道進行攔截。晝夜攻守相持了二十多天。

    陳倉守將拼死守城

    後來一方面是因為諸葛亮糧盡,一方魏帝曹叡準備派曹真、張郃去救援陳倉。諸葛亮沒拿下陳倉,在撤退過程中用計射殺了魏國名將王雙,最終諸葛亮的第二次北伐宣告失敗。我們來分析下原因

    1.曹魏對此早就有防備之心。早在諸葛亮第一次北伐,出其不意的一舉奪得南安、天水、安定三郡,魏國早就對諸葛亮加以防範了。《三國志曹真傳》記載曹真意識到諸葛亮兵伐祁山,以後必會出兵陳倉,於是派部將郝昭、王生守衛陳倉,做好了應戰的準備。在東線失利後,魏國方面也做出了積極的應對,派遣曹真、張郃等名將救援陳倉。

    事先料定諸葛亮會走陳倉的曹真

    2.郝昭的拼死守城抵抗。從郝昭的防守來看,早就做好了堅守待援的準備,從前面的交戰情況來看,郝昭充分的利用陳倉的地理優勢和合理的戰術,成功抵禦住了諸葛亮的攻城。

    3.諸葛亮的準備不足,距離第一次北伐沒多久,諸葛亮緊接著發動第二次北伐,時間匆促。匆二十天的時間軍糧就緊缺,可知諸葛亮的準備就不是很充分。

    4。諸葛亮戰前並沒有對對手有充分的瞭解甚至是低估了守將郝昭。諸葛亮本來就聽說過陳倉堅固,等到了之後,看陳倉早已有準備,又聽說郝昭就在城中,大為吃驚。

    總結:第二次北伐本來已有東吳方面的協助,但由於魏國的事先準備和強大的國力和軍事力量以及守將的拼死抵抗,加上諸葛亮的準備不充分,最終未拿下陳倉,第二次北伐宣告破產。

  • 4 # 淨月暖陽

    諸葛亮的軍事才幹,是被歷代儒家不斷被神化了。為什麼要神化諸葛亮,是因為諸葛亮權傾蜀漢,卻始終未取劉禪而代之,還說“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這符合儒家的生存之道,只輔君王治理國家,卻絕不篡位謀逆,這才保證了自漢以後,儒家越來越成為主流。自然也把諸葛亮越寫越神,列入武廟,搞得“其智近妖”。

    諸葛武侯,以蜀漢的羸弱國力,強行不斷進行北伐,就不是戰略上正確的選擇,以弱擊強,戰術上也許偶有得手,可戰略上註定失敗。一次北伐,是趁魏不備,取得了一點偷襲效果,可當曹叡正確應對後,諸葛亮終以失敗收場。第一次北伐,不只是敗在街亭,街亭的馬謖,很大程度上做了背鍋俠。

    第二次北伐,諸葛亮更顯出戰術上都是巨大的失敗。第二次北伐,並不是諸葛亮主動發動,而是東吳陸遜主動在石亭發起了對曹休的攻擊,此戰的戰略目標並不是要發動統一之戰,只是想重創魏軍,減小魏軍對東吳的壓力而已,所以見好就收了。

    諸葛亮是聞東吳與魏開戰,倉促決定出兵,偷襲性質仍是很重。而出漢中襲關中的路線,選擇了劉邦的老路,出陳倉道,想快速抵達長安。

    魏在蜀漢第一次北伐後,開始防備蜀漢北伐,在陳倉就修建防禦堡壘,並由郝昭把守。陳倉地形險要,但作戰面並不寬,有堅城可依,郝昭兵力並不多,也就1千多人。

    蜀軍四五萬,兵鋒抵陳倉城下,諸葛亮勸降不成,遂下令攻城,又是雲梯又是“井架”,郝昭以“火箭”、石磨盤應對,蜀軍圍攻20餘日不下。這時石亭戰役已結束,魏的援兵也趕來,諸葛亮只得退兵回去。這次,以戰術和發明著稱的諸葛亮,完敗於郝昭。這還不同與墨子與魯班的那次著名的“兵棋推演”,而是實實在在用蜀軍的性命證明諸葛亮真的不行。

    諸葛亮有其優點,比如廉政、勤政,也很好地處理了蜀地內的民族問題,但絕沒有三國演義中描寫的那麼神,算無遺策,攻無不克。客觀看待吧。

  • 5 # 廣東軍少

    東吳也是響噹噹的人物,諸葛亮有了它,可以說是如虎添翼,但最終還是失敗了。如果說諸葛亮第二次北伐時東吳相助,倒不如說是諸葛亮利用東吳石亭之戰,曹魏主力在東南方而抓住機會出兵。第二次與第一次北伐是同一年,在228年的冬天,諸葛亮出散關,包圍陳倉,曹真任命的郝昭死守,蜀軍攻打了二十多天無法破城,糧盡退軍,曹真部將王雙率兵追擊,被蜀軍斬殺。雖沒有得地之功,但有斬將之實,諸葛亮的官職也從北伐失敗後自降三級,在再敗郭淮後官復原職,名正言順操持國家大事!

    孫權深思熟慮的結果,既是軍事行動,更是政治行為孫權以東吳世家為依託搞聯合統治,能夠以最小的代價很快接替兄位安定局面,又在赤壁之戰中打敗曹操,讓東南得以保全。之後,聯合政權的後遺症漸漸顯現,隨著北人集團的老去和弱化,東吳普遍失去北伐建功心理,自守不思進取的思想大行其道,這也是孫權幾次進攻而收效不大的大背景。三國中已有兩國稱帝,孫權對內要凝聚人心,也有過一把皇帝癮的慾望,急需一場大勝來強化人心,於是才有石亭之戰。而諸葛亮,只是趁虛出兵,無大功並不意外,而此仗後,蜀漢從政治上也陷於被動,雖自詡為漢朝繼承人,但對於孫權稱帝一事只得隱忍,不敢問罪宣示正統。

    孫權在聽到這個詐降計劃後,不免心生喜意。曹魏政權對於他來說就是一塊放在嘴邊的肥肉,但是這塊肥肉並不好吃,甚至有點無法下口。長期和曹魏的爭鬥,東吳的孫權不僅僅沒有搶奪一點底盤,還屢屢被曹軍擊退。周魴的詐降計劃正好可以讓孫權打壓一下曹魏在東吳的勢力侵逼。曹休這次交戰失利之後,身處漢中之地的諸葛亮抓住戰機從漢中出兵,沿著陳倉道發起了進攻。

    總之,主要是因為糧草不濟,李嚴撒謊,籌集糧草不當,造成軍隊缺糧而導致北伐失敗。

  • 6 # 悠然過客

    六出祁山的北伐作戰,是諸葛亮人生後期的亮點部分!但是具體到諸葛亮二次北伐其實和吳國的並無配合,而是趁吳國的吳國石亭之戰大勝,對魏國發動進攻。吳蜀之間實際上仍然是各自為戰,並無配合!而對於諸葛亮的北伐而言,其一貫存在的幾大目標,仍然存在;

    首先,戰略目標選擇,實際上仍然是蜀軍不可完成的任務!諸葛亮二次北伐選擇了出陳倉道進攻關中的路線,即使順利突破陳倉,蜀軍明顯要應對魏軍關中集團的主力會戰!而蜀軍即使會戰勝利,也也無力進一步控制關中!

    其次,戰前準備不足!魏軍自諸葛亮第一次北伐後,就安排大將郝昭在陳倉城設防,蜀軍明顯對比沒有針對性的措施,對郝昭的個人能力,陳倉的設防情況明顯沒有明確的偵查,以至於蜀軍主力圍攻陳倉久攻不下坐失良機。

    第三,進攻路線單一,缺乏必要的偏師配合!蜀軍二次北伐,仍然只有陳倉一路,雖然有蜀軍兵力不足的問題,但仍然不智!曹魏在石亭打敗,天下振動,蜀漢趁機北伐更是人心不穩!蜀軍既沒有趁機奪取武都,陰平,上庸,房陵等外圍據點,也沒有偏師趁機經營隴右!仍然打著畢其功於一役的心思,其實殊為不智!畢竟,三國鼎立之下,蜀漢伐魏已成長期作戰,步步為營,穩步推進才是上冊!

  • 7 # 飯總的微波爐

    諸葛亮第二次北伐,史稱“陳倉之戰”,時間是第一次北伐後同年的冬天,即228年冬。其實這時候中原大地的主角是另外兩方面,魏國和吳國正在如火如荼的進行“石亭之戰”,雙方參戰部隊都在10萬人左右,因此與其說是東吳協助蜀國二次北伐,不如說是諸葛亮配合東吳出兵,襲擾魏國西線。而魏吳二十萬部隊參戰的石亭之戰,雖然不比赤壁、夷陵戰役重要,但絕對是三國時期數一數二的大型戰役,此戰勝利之後,孫權稱帝。

    1、諸葛亮第二次北伐的目的

    從時間上看,蜀國前兩次北伐和吳國石亭之戰基本是在同一年,因此可以說是相互配合默契的連續作戰,第一次北伐諸葛亮雖沒有達到戰略目標,但應該損失不大,此時東吳看到魏國張合等部被蜀國牽制在西線,馬上利用詐降計大敗東線曹休,此時魏國急忙調遣張郃等部隊加入南線對抗東吳,諸葛亮敏銳觀察到吳國作戰順利,因此想趁魏國曹休、司馬懿、張郃等在對付孫權,主動發兵,想一鼓作氣拿下陳倉,然後展開部隊,佔據有利地形,為後續作戰提供空間。

    此時魏國關中地區兵力薄弱,一時間也拿不出像樣的阻擊部隊,因此第二次北伐,諸葛亮沒有選擇第一次的祁山大道,而是透過褒斜谷直取戰略要地—陳倉,目的是速戰速決,扼守要道,截斷魏國與隴右等地的聯絡,然後利用兵力優勢,前可進攻長安,後可拿下關西。

    2、為何沒有拿下戰略要地陳倉

    陳倉—古代關中地區戰略要地,從地圖上就可以看出,陳倉三面環山,東面就是關中平原,可以直達長安。可以看出,魏大都督曹真僅僅在陳倉安排了郝昭以及千餘軍,要麼是他沒想到諸葛亮會走陳倉,要麼就是實在沒有兵力了,但我更傾向於後者,因為陳倉太重要了,必須派遣足夠的兵力防禦。

    三國打仗可不像演義裡,動不動就三萬五萬的,全國也沒多少人口,千餘人守陳倉確實少了點,但考慮到陳倉城池的堅固,在沒有兵力的前提下,死守還是有機率成功的。

    這時候也要來看看諸葛亮的兵力部署,第一次北伐兵力應該在6萬左右。第二次由於出兵較倉促,且走褒斜道比較崎嶇,總兵力差不多應該有3萬人,去除輔助的、運糧等等,且部隊都是分批出發的,估計先頭部隊圍困陳倉應該5000-8000人,期間諸葛亮是否把全部兵力集中攻打陳倉,是否分兵攻打其餘城池,記錄不詳,但應該也會有一小部分。因此可以說諸葛亮是以接近十倍兵力攻打陳倉。

    但十倍就真的夠了嗎?大家都知道在古代打仗,十倍兵力可以包圍敵人,五倍兵力可以攻打敵人,攻城為兵者最下之策也。雖然此時諸葛亮十倍於郝昭,但面對的是堅城陳倉,而郝昭又打算死守,果斷拒絕招降,諸葛未求速戰,只能強攻,雲梯、弓弩、地道。。。十八班武藝都用上了,二十多天未果。其中原因有四:

    一、郝昭死守:估計發動了各種鼓勵技能,城內各種宣傳、獎勵,守住了大家就有錢了呀等等。城內兵力雖少,但糧草武器充足,供應有保障。

    二、發動群眾:雖然守兵只有千餘人,但城中應該有不少百姓,物質獎勵加上精神宣傳,起碼也有千餘人幫助守城,因此陳倉可以利用的守備力量應該有2-3000左右。陳倉城小而堅,不利於大部隊展開,就算諸葛亮兵力佔優,也不可能全部一起撲上去。

    三、諸葛亮時間緊迫:如果有那麼一兩個月給諸葛亮,圍住了慢慢消耗、蠶食,肯定能拿下,但用屁股想想就知道魏國的救兵已經在路上,加上後續部隊跟上也需要時間,等兩三萬大軍全部到達,估計曹真的救兵也已經到了,因此留給諸葛亮攻打陳倉的時間也就那麼十幾天。

    四、糧草受限:諸葛亮第二次北伐所帶糧草應該不多,因為和第一次時隔才幾個月,應該是新收了糧食就倉促出兵,大家公認的觀點是圍陳倉20天左右,然後糧盡退兵。並且諸葛亮是強行軍千餘里,才到陳倉,糧草供給困難,不能持久。

    雖然有以上四點原因,但郝昭能守住陳倉也是非常兇險,還得益於張郃援軍來的比較及時,諸葛亮雖然有把握打陳倉,但面對魏國彪悍的騎兵大部隊,還是心有餘而力不足,只能撤軍,並且在撤軍路上利用伏兵射死了王雙。

    雖然沒有拿下陳倉,但諸葛亮第二次北伐不能說失敗,因為本來就是配合吳國,能拿下陳倉最好,拿不下也可以來日再戰,損失也不大,其次陳倉城基本被打殘,為以後進兵提供了方便,其次在撤軍中取得了一定的戰績,諸葛亮從第一次自貶三級後,官復原職。

    只是,以十倍之兵沒能攻下陳倉,未免有些可惜,如果諸葛亮能再三天內攻下,然後迅速展開大部隊,加上後續漢中的幾萬部隊同時跟進,還是有能力與魏軍援兵一戰,甚至可以威脅到長安洛陽。

    還是那句話,歷史沒有如果。

  • 8 # 歷史笑春風

    首先,這道題目的因果關係搞反了。不是東吳協助諸葛亮的北伐,而是諸葛亮以北伐來協助東吳。在當時,曹魏發動了對東吳的討伐。魏軍兵分三路,一路以司馬懿攻江陵,一路以曹休攻皖,一路以賈逵攻濡須口的東關。不久之後,曹休被陸遜大敗於石亭,曹軍諸軍進展都不順利。再加之鮮卑騎兵也在北方襲擾曹魏邊境,所以曹魏陸續將關中的兵力東調。

    諸葛亮決定利用當時的有利形勢,對關中發動北伐。他決心襲擊兵力空虛的關中,來協助吳軍趁勝發動攻勢。於是,諸葛亮率軍出散關,攻打陳倉。但是,在陳倉諸葛亮遇到了曹魏的將領郝昭。諸葛亮在勸降不成的情況下,對陳倉發動了強攻。最終,經過二十多天的攻防戰,諸葛亮沒能攻下陳倉。由於糧草用盡,張郃的援軍也將要到達,諸葛亮被迫撤退。

    在這次戰役中,諸葛亮失敗的最大原因,還是陳倉攻防戰的失利。諸葛亮在這場攻防戰中,從剛開始就處於下風,這也決定了諸葛亮的失敗的命運。

    在諸葛亮第一次北伐失敗後,曹魏的關中統帥曹真,就判斷出諸葛亮的下一次北伐方向,就是必然要出陳倉。所以他派了郝昭這員有很強能力的將領來守衛陳倉。郝昭在駐守陳倉期間,重新修築了城池,完善了防禦設施。這樣一來,在諸葛亮出兵的時候,郝昭已經做好了一切防禦準備。

    諸葛亮在一開始就喪失了先機。在他率領軍隊到達陳倉城下時,對修繕一新的陳倉城十分驚訝。他在瞭解到陳倉的守將郝昭只有一千多人馬,又產生了輕視之心。他認為雙方眾寡懸殊,郝昭的一千人馬怎麼也不可能是自己數萬人馬的對手。所以他先派郝昭的故人靳祥前去勸降,在遭到拒絕後就發動了對陳倉的強攻。

    但是,出乎諸葛亮意料之外的是,陳倉雖小,可是有郝昭這員將領的守衛下,卻怎麼也攻不下來。諸葛亮用雲梯攻城,郝昭用火箭燒掉雲梯。諸葛亮用衝車撞城,郝昭以飛石擊毀衝車。諸葛亮挖掘地道,郝昭以壕溝破壞。就這樣,諸葛亮一直就不能拿下陳倉。而陳倉之戰,被曹魏和合肥之戰、樊城之戰並列為三大防禦戰。

    在經過二十多天的戰鬥後,諸葛亮的糧草已盡,加上曹魏的援兵即將到來,只得撤回蜀中。在這次北伐中,諸葛亮的失敗原因主要是不能出奇制勝,出兵的意圖、路線早在半年前就被對手判斷出來,預做了準備。這就使得諸葛亮在一開始就失去了先機。

    在戰役中,對陳倉過於輕敵,以數萬大軍困於千人防守的陳倉小城之下,還攻不下城。而戰前準備不足,大軍只帶了少量的糧草,即使是加上後期運輸,糧草也才只能支援二十多天。

    所以說,在諸葛亮第二次北伐的時候,諸葛亮還是在繼續在戰爭中學習戰爭的時候。有很多問題也是無可厚非的。在日後,隨著實戰經驗的豐富,諸葛亮在這些方面犯的錯誤也就越來越少了。

  • 9 # 文史學徒夢九霄

    諸葛亮的第二次北伐可以說是戰術層面的失敗,而相對戰略上來說第二次的北伐其實實現了部分諸葛亮的預定目標,不能算是完全失敗,至於說是東吳協力相助,不如說是吳蜀之間互相幫助,因為第二次北伐是在其實和吳魏的石亭之戰有密切關係,全面分析失敗的原因有以下幾點:

    一、石亭之戰促成二次北伐機遇

    在諸葛亮進行第二次北伐之前,東吳和曹魏進行的石亭之戰牽動了曹魏中線和東線兩大戰場的兵力部署,這時候魏軍在關中的兵力不足,如果這個時候打一個時間差,完全有取勝的機會,正是在這種背景之下,諸葛亮決定再次北伐。

    但是剛經歷第一次北伐失敗還不到一年,又要北伐,諸葛亮必須對蜀漢軍民有個交代,為了統一思想,堅定決心,諸葛亮這會向劉禪的奏章主要核心思想就是不能“王業偏安”,不北伐就沒有出路,並舉了很多了例子證明,先帝打造的基業,與其等待滅亡,不如去討伐敵人,這其實也是《後出師表》的主要內容。

    這次的奏摺裡諸葛亮也說出了那句流傳千古著名的:臣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更體現出一個真實的諸葛亮,勝敗乃兵家常事,希望大家正確看待,何況曹魏也不是手無縛雞之力的對手,於是基於眾多原因,諸葛亮開始了第二次北伐。

    二、二次北伐意外的變數,郝昭一戰成名

    諸葛亮二次北伐沒有再出出兵祁山,而是兵出大散關,直插關中西部的門戶陳倉,陳倉就是今天的寶雞,放到現在來看也是四通八達很重要的戰略要地。

    至於為什麼走了陳倉這條線路,也許因為這次北伐諸葛亮的目的就是打時間差,需要的是速度,關中兵力相對薄弱,如果還走出祁山隴西的線路,程序就會過於緩慢,影響事先的戰略部署。

    不過可惜的是諸葛亮這次的北伐計劃其實已經被曹魏想到了,曹真接手西線戰場之後,透過第一次北伐,就想到諸葛亮必然還會再次北伐,而且很有可能會從陳倉殺了。

    真以亮懲於祁山,後出必從陳倉。

    於是曹真早就安排了郝昭鎮守陳倉,而這個之前在三國將領中默默無聞的郝昭,就像從天而降一樣,直接成為了諸葛亮的剋星,在人數極為懸殊的情況下,愣是打退了諸葛亮,從而名垂青史,成為了一代名將。

    諸葛亮攻擊陳倉的時候,可能沒有對郝昭做過過多瞭解,還派了郝昭的老鄉去勸降郝昭,但是郝昭直接回復對方,我的為人你是知道的,寧死不降,於是諸葛亮選擇攻城,結果20多天沒有打下來,這時候又傳來了魏軍援兵張郃將到的訊息,諸葛亮便選擇了撤退。

    其實郝昭並不是無名小卒,他年輕的時候就加入了曹魏軍隊,並多次立有戰功,一步步升為了雜號將軍,要知道當初的諸葛亮也不過就是這個軍職,不過因為郝昭之前長期都在河西區域打仗,內地知道他的不多,所以諸葛亮可能事先有些錯誤低估了郝昭,以至於沒有攻下陳倉,匆匆結束了第二次北伐。

    三、第二次北伐實則是為了配合東吳,讓雙方以後合作更加融洽

    諸葛亮看似失敗的第二次北伐,在撤退上顯得特別從容,而且還順帶著把魏國名將王雙斬了,如此從容應該不是打了敗仗之後還能幹出來的,而且只是得到援兵要來的訊息就撤退,虛實不明的情況下,就算諸葛亮本身很保守,也不至於一聽就撤。

    此外諸葛亮十萬大軍陳倉就算城池堅固,20天打不下來,再給些時間能打下來嗎?一定可以打下來,但是諸葛亮並沒有繼續堅持,這一切只有一個原因,就是諸葛亮這次的北伐就是鑽空孔子,鑽上了就打,鑽不上就走自己不做多餘犧牲。

    這次北伐還有最重要的一點,在北魏晚期的一些著作中提到了,這次北伐時候諸葛亮和其兄長諸葛瑾的書信往來,交戰這麼緊急的時刻,諸葛亮給自己的哥哥從容寫信,這絕對不會是普通的家書。

    據記載諸葛亮主要向諸葛瑾說了些陳倉之戰時候曹魏的情報,並明確表明蜀漢的攻擊可以牽制曹魏的部分主力,至於為什麼牽制曹魏的部分主力,因為在這之前,孫權和陸遜策劃的石亭之戰,為了必保勝算,肯定是希望蜀漢幫忙攻擊曹魏來減輕自己的壓力的。

    總結:諸葛亮第二次北伐看似失敗,其實不過是想趁機鑽石亭之戰曹魏和東吳戰事的空子,如果速戰速決佔了關中最好,佔不了也不要緊,可以幫助剛剛修復關係的吳蜀同盟讓彼此關係更加融洽,運氣不好的是這次北伐諸葛亮碰到了郝昭,一個一直沒有顯山露水的實力派曹魏名將,致使二次北伐失敗,但諸葛亮也透過這次北伐更堅定了盟友之間的信任,算是達成了部分預定目標。

  • 10 # 電視劇裡看歷史

    對於諸葛亮的北伐來說,東吳是否協助作用不大,除非東吳能夠突破曹魏的江東防線,迫使曹魏將雍涼的兵力調往東邊補窟窿,不然作用不大

    三國時期,天下三分,然而說是三分,其實魏蜀吳三方的勢力極不對稱,曹魏一方是三國中實力最強的一個,得益於曹操的創業,曹丕剛剛稱帝就有了中原九州的土地,而孫權劉備打一輩子的仗,結果也不過是分得剩下的荊州,益州,揚州和交州,二者的實力加起來也不過是曹操的一半,若不是中原戰亂,三分的格局不會存在

    由於曹魏國力雄厚,軍隊數量遠超蜀吳,所以它在江淮一帶的常駐軍隊完全可以應付東吳的入侵

    據史料記載,公元253年,東吳的權相諸葛恪傾兵20多萬攻淮南,這是東吳出兵最多的一次,而4年後的壽春之戰,司馬昭率領青、 徐、 荊、豫及關中軍隊26萬眾臨淮征討,也就是說曹魏就算不動雍涼部隊,中原的兵力足夠應付東吳,這也是東吳沒辦法支援蜀漢的真正原因

  • 11 # 歷史總探長

    諸葛亮的第二次北伐,對於曹魏政權來說,即使處於兩線作戰的態勢,但是仍然沒被兩大勢力拖垮在戰線上,這主要得益於曹魏政權勢力的龐大和軍事力量的強悍。

    諸葛亮第二次北伐動機

    公元228年秋天,諸葛亮在第一次北伐失敗之後,再次從漢中出兵,解開了蜀漢第二次北伐的序幕。

    諸葛亮這次之所以要興兵北伐的原因在於:

    曹魏在和東吳的交戰中剛剛失利,損兵折將近十萬有餘,這對於諸葛亮來說可以是天賜良機,曹魏主帥曹休大敗,那麼勢必會將注意力集中在東吳之地,自己趁虛而入,也許真的能夠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

    公元228年八月,東吳鄱陽郡太守周魴詐降曹休,曹休信以為真,鄱陽郡位於荊州和吳郡中間,如果周魴真的投降了自己,那麼曹休就可以瞬間將東吳的勢力一劈兩半,切斷東吳對於荊州和吳郡的控制。而且,曹真在此之前擊退了諸葛亮的第一次北伐軍隊,在西線戰場擁有很高的聲望,朝堂之上也頗有臉面。而長期駐蹕於合肥之地的曹休卻默默無聞,幾無所獲。這凡此種種不得不讓曹休有一種想要立功的機會。周魴詐降的機會正好可以滿足曹休的私心。

    孫權在聽到這個詐降計劃後,不免心生喜意。曹魏政權對於他來說就是一塊放在嘴邊的肥肉,但是這塊肥肉並不好吃,甚至有點無法下口。長期和曹魏的爭鬥,東吳的孫權不僅僅沒有搶奪一點底盤,還屢屢被曹軍擊退。周魴的詐降計劃正好可以讓孫權打壓一下曹魏在東吳的勢力侵逼。

    曹休的行軍部署曹休不知道周魴詐降的事情是個圈套,他在上告魏明帝曹叡之後,魏明帝欣然同意了他的進軍計劃。同時為了能夠配合曹休大軍順利接受鄱陽郡,曹叡下令司馬懿和賈逵一起出兵策應。司馬懿從荊州進攻江陵賈逵進攻濡須口曹休去收取鄱陽郡之地而孫權為了能夠保證周魴詐降計劃的順利實施,也帶領六萬大軍抵達皖城 ,隨行前來的還有陸遜,陸遜作為這場戰役的行軍統帥,很快在曹休的必經之路上設定了伏兵,只等曹休大軍一到,全部收割。等到曹休帶領大軍抵達石亭的時候,東吳大軍瞬間衝殺出來,曹休等人力戰而退,損失十分慘重。石亭和夾石之間是一條彎彎曲曲的穀道,左右兩側都有高山林立,大軍一旦深入其中,很容易中埋伏。當時的東吳在石亭之地地均設下了伏兵,可是進攻濡須口的賈逵擔心曹休此次接受周魴投降是個圈套,於是放棄了進攻濡須口的計劃,引兵前來救援曹休。賈逵在抵達夾石的時候,發現曹休的軍隊正好倉皇撤退,一邊抵擋東吳的圍兵,一邊掩護曹休軍隊撤軍。賈逵帶領軍隊順利擊退了駐守在夾石的守軍,曹休得以退出了山谷之中。

    曹休這次交戰失利之後,身處漢中之地的諸葛亮抓住戰機從漢中出兵,沿著陳倉道發起了進攻。

    蜀漢之地的軍力和吳國、魏國相比,著實是弱小了許多。諸葛亮想要能夠打一場勝仗,必然需要聯合東吳來對魏國進行軍事上的雙線打擊,雖然在史書中沒有提及諸葛亮和東吳關於戰役的配合,但是石亭之戰和諸葛亮的第二次北伐時間竟然如此的吻合,不得不說諸葛亮的第二次北伐其實就是一場默契的配合戰。

    諸葛亮的第二次北伐

    從漢中前往長安的通道有五條:子午道、儻駱道、褒斜道、陳倉道、祁山道。

    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時候,因為從祁山道進軍的事情,這裡已經被曹魏屯集重兵把守,趙雲在從褒斜道撤退的時候也燒燬了褒斜道的棧道。

    子午道長期無人行走,儻駱道在東漢末年已經廢棄。所以,此時諸葛亮能夠走得就僅僅只有陳倉道。可是這麼簡單的事情,駐守在長安之地的曹真也能想到,在曹休在石亭大敗之後,曹爽下令增強了陳倉道的防守,並且下令加強陳倉之地附近的防禦工事,防止諸葛亮侵逼陳倉。諸葛亮帶兵十萬從漢中之地朝著陳倉奔襲而來,此時駐守在陳倉的守軍僅僅只有1000多人。對於諸葛亮而言,這裡的防守根本不足掛齒,但是為了免於兵戈相見,諸葛亮還是下令讓人去試著招降陳倉守將郝昭。無奈郝昭壓根沒有搭理諸葛亮的意思,總之一句話,想要跨過陳倉,先攻破城池再說。

    為了能夠順利的攻下城池,諸葛亮下令迅速攻城,以免曹魏援軍增援。一時間,雲梯、衝車接連登場,諸葛亮甚至都下令挖掘地道來進行攻城,可是勞師動眾就是無法攻不下這座城池,陳倉之地仍舊固若金湯,鐵桶一般。

    諸葛亮的撤軍之戰攻城戰為期20多天,諸葛亮的軍隊不僅僅沒有攻下陳倉關城,還引來了張郃的援軍。張郃帶領軍隊從方城奔襲而來,諸葛亮無奈之下下令撤軍。張郃得知諸葛亮撤軍,急忙下令讓部將王雙前去追擊,諸葛亮設伏誘殺王雙。同時命令陳式趁機攻取武都郡、陰平郡,陳式帶領侵逼下辯的時候,曹魏部將郭淮帶兵前來援救。諸葛亮聽到這個訊息之後,親自帶兵奔襲救援,在武威擊潰了郭淮部隊,成功的攻下了武都、陰平兩郡之地。隨後為了能夠加強漢中之地的外圍防禦,諸葛亮下令在漢中外圍新築漢城、固樂兩城,加強了漢中之地的防禦。諸葛亮的第二次北伐雖然仍舊撤軍而退,但是相比第一次北伐時,其戰略意義空前巨大,奪取武都、陰平二軍在曹魏政權的朝堂之上弄得朝臣大震。魏蜀吳三國之間的軍事博弈固然精彩,但是對於國土之下的黎民百姓來說卻是一場場沉重的災難。

  • 12 # 不沉的經遠

    這個問題可以說問反了,並非是諸葛亮第二次北伐時東吳協力相助,而是東吳遭到了魏國的攻擊,需要諸葛亮幫忙吸引魏國注意力,他才第二次北伐。所以這次諸葛亮根本就沒有全力出擊,吸引魏軍從荊州到關中以後就主動撤退。

    諸葛亮第二次北伐可以說疑點重重

    在建興六年春諸葛亮第一次北伐失敗後不久,同年冬天他就發動了第二次北伐。這次諸葛亮是走陳倉道,出散關,攻擊陳倉。曹真派遣費耀等增援陳倉,和諸葛亮對峙。曹叡也從荊州調張郃率三萬大軍增援關中。諸葛亮圍攻陳倉不能攻克,得知張郃率軍來援以後主動撤走。魏將王雙追擊,被諸葛亮擊敗斬殺。

    諸葛亮第一次北伐失敗,蜀軍應該說損失不小,但是時隔不久就發動了第二次北伐。而且兩次北伐時間間隔不長,此時雙方實力對比並沒有太大變化。然而他卻選擇了更靠近長安的陳倉道。

    長安是魏國在關中最重要的據點,也是魏軍最多的地方。諸葛亮此後第三、第四次北伐都是避開了長安,直到蜀軍在野戰中壓倒魏軍,才在第五次北伐時前出五丈原進逼長安。此時蜀軍顯然不具備攻擊長安的實力,那麼蜀軍即使攻克陳倉,也沒有多大的意義。

    所以說諸葛亮第二次北伐無論是時間還是線路,都充滿疑點。

    實質上,諸葛亮第二次北伐主要是為了吸引魏軍的注意力,減輕東吳壓力

    其實我們看一下諸葛亮北伐前發生的事情,就可以發現這次北伐,僅僅是一次配合盟友的行動而已。

    就在諸葛亮第一次北伐失敗以後,八月吳國鄱陽郡太守周魴以詐降計誘騙曹休南下,吳軍大破曹軍,取得了石亭之戰的勝利。然而魏國不甘心失敗,曹叡決定起兵報復,於是命司馬懿在荊州修造船隻,準備順江而下攻擊江東。

    此外,為了加強司馬懿的兵力,曹叡還命令張郃率關中諸軍增援司馬懿。但是時值冬季,江中水淺,不適於行船,所以張郃率軍駐方城,等待水漲再出兵。

    然而此時諸葛亮卻二次北伐,曹叡命張郃緊急回師關中,伐吳之事只能不了了之。

    很明顯,諸葛亮第二次北伐主要還是為了調動魏軍,減輕吳國的壓力。所以張郃一旦回援,諸葛亮立刻毫不猶豫的撤兵。

  • 13 # V587累

    戰爭之初由於諸葛先生率軍出其不意,使得曹魏那邊來不及防備,所以一度取得了很大的勝利,連續攻陷佔領了不少魏國的城池。但是諸葛先生千算萬算都沒有想到竟然敗在了自己的手上,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第一次北伐失敗就是因為街亭被曹軍給攻陷而導致的。而鎮守街亭的馬謖就是諸葛先生自己一手提拔上來的,沒想到這個馬謖在領兵去了街亭之後,卻根本不服從蜀國這邊的指揮,最終敗給了自己的大意和輕敵。諸葛亮那個恨啊,萬萬沒想到自己前方打得好好得,卻被這個曾經在自己面前裝模作樣的馬謖小兒給耽誤了大事,就這樣第一次北伐戰爭宣佈失敗了,諸葛亮不得不退回到漢中之地,一邊調整休養部隊,一邊等待時機。

    這個機會被諸葛亮等到了,在當年年底的時候,彷彿上天看到了諸葛先生的決心和宏願,又給了諸葛亮一次機會。而這次機會的創造者就是盟軍東吳所創造的,當時正在東吳迅速崛起的陸遜再一次證明了自己,在石亭這個地方與曹魏的交戰中,直接戰勝了曹魏的大將曹休,導致曹魏大軍慘敗而逃。而陸遜這邊的連連勝利大大增加了曹魏的壓力,只能把軍隊往東邊調遣,而西邊的蜀國的壓力自然就大大減輕了。

    諸葛亮趁著這個難得的機會,再次進行北伐,本來事情的發展還比較順利,但是還是落得一樣的結局,甚至更加悲慘,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這一次諸葛亮率領的數萬大軍竟然被一千多人防守的小縣城給攔住了。甚至在數萬名大軍二十多天的進攻下,也沒有攻破這個小城,而之後魏國的軍隊已經支援了過來,諸葛亮只能不甘心地放棄了第二次北伐。

    這樣說來,想必大家都十分好奇這個小城和其中駐守軍隊的魔力,竟然只憑著一千多人抵擋住了蜀國的數萬大軍,這不可謂不是一場奇蹟般的勝利啊。而且敵方的指揮還是諸葛先生這樣的蓋世之才,能讓諸葛亮都吃癟的人,足以感到自豪了。那麼我們就來了解一下事情的經過,當時防守小城的將領名叫郝昭,而他防守的地方就是陳倉了。其實在郝昭接到命令時就已經做好了迎接蜀國大軍襲擊的準備,因為陳倉這個位置十分重要,是蜀國軍隊從漢中出擊,攻打涼州的必經之地。而當時涼州就在蜀國的家門口前面不遠處,蜀國想北伐中原就必定要把涼州最為第一個目標,只有打下了涼州,蜀軍才算是走出了西南踏入了中原。

    在諸葛亮第一次發動閃電襲擊之後,魏國就已經提高了警惕,雖然在東線和東吳正在開戰,但也不能不防一手蜀國,所以在陳倉這個重要位置,就派了郝昭這名大將前來鎮守,而郝昭以什麼出名,沒錯就是防守。一邊是魏國的早有防備,一邊是郝昭這名將領的超高防禦手段,竟然真的抵擋住了數萬蜀軍的圍攻,讓諸葛亮再次以失敗告終。

  • 14 # 愛車山族

    魏國國強民安。民心向魏。蜀吳很弱。雖然聯盟內部不團結。聯合起來只相當於魏國一半實力,蜀吳很難北伐成功滅魏。失敗是必然。

  • 15 # 南方鵬

    如果說諸葛亮第二次北伐時東吳相助,倒不如說是諸葛亮利用東吳石亭之戰,曹魏主力在東南方而抓住機會出兵。第二次與第一次北伐是同一年,在228年的冬天,諸葛亮出散關,包圍陳倉,曹真任命的郝昭死守,蜀軍攻打了二十多天無法破城,糧盡退軍,曹真部將王雙率兵追擊,被蜀軍斬殺。雖沒有得地之功,但有斬將之實,諸葛亮的官職也從北伐失敗後自降三級,在再敗郭淮後官復原職,名正言順操持國家大事。

    這一次少有的大勝,應該是孫權深思熟慮的結果,既是軍事行動,更是政治行為。孫權以東吳世家為依託搞聯合統治,能夠以最小的代價很快接替兄位安定局面,又在赤壁之戰中打敗曹操,讓東南得以保全。之後,聯合政權的後遺症漸漸顯現,隨著北人集團的老去和弱化,東吳普遍失去北伐建功心理,自守不思進取的思想大行其道,這也是孫權幾次進攻而收效不大的大背景。

    而三國中已有兩國稱帝,孫權對內要凝聚人心,也有過一把皇帝癮的慾望,急需一場大勝來強化人心,於是才有石亭之戰。而諸葛亮,只是趁虛出兵,無大功並不意外,而此仗後,蜀漢從政治上也陷於被動,雖自詡為漢朝繼承人,但對於孫權稱帝一事只得隱忍,不敢問罪宣示正統。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重機槍和輕機槍的差別是什麼,為什麼會有這種差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