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實是修心
-
2 # 我有好大哥
不同意是汙染,社會是人活著的表象。社會人心是痕跡。人為什麼來到這個世界無從而知。能被社會改變而適應並且又有了發展,是來到這個世界的自我證明。這是一種正能量,所謂人能勝天。
-
3 # Chiron
我覺得人心沒有被汙染一說,而是所謂的汙染只是人因為被慾望矇蔽而為了實現慾望的行為出現了過度,但是沒有慾望就不是人類,正是人類的慾望造就了人類。但是人類的發展的過程就是以慾望為動力同時控制自己慾望讓這個慾望處於適當的程度
傲慢、嫉妒、暴怒、懶惰、貪婪、色慾、暴食這七宗罪是一種汙染但是同時也是代表了七種慾望的負面方向,但是這七種慾望同時也有正面的方向:傲慢相對應的自信、嫉妒對應的競爭、暴怒對應的正直與堅持、懶惰帶來的人類為了“懶”各種技術的進步、貪婪對應的求知慾等心理需求、色慾源於基本的繁衍才使得人類延誤、暴食對應的物質方面的積累……這些就不屬於汙染了,所以慾望的是否“邪惡”不源於這些慾望的本源而且如何去做、做到什麼程度。如果沒有這些慾望人類無法變成人類並取得如今的發展甚至要是沒有繁衍慾望的話連這個物種都沒有。
著名心理學家弗洛伊德說過“人是一個受本能願望支配的低能弱智生物”,“我堅信人類文明是以犧牲原始的本能為代價而創造出來的”
這裡學過的人可以考慮馬原中講的質量度的問題,人類社會為行為標準設定了度,質與量的改變本身可能沒有錯誤但是超過了度便造成了錯誤,比如省錢這件事本來是對的,在度以內可以是節約,是一種美德,但是超過了這個度之後就是吝嗇;想要努力賺錢是沒有錯的,但是超過了度之後便成了貪婪……成功的人不是沒有慾望而是他們的慾望(需求)層次更高,同時能夠控制自己的慾望在一個“度”的範圍內,對於社會而言,這個“度”也就是秩序。慾望本身是具有兩面性的,控制好慾望使之在度之內便是一種正確,超過這個度的慾望並且任由這個慾望控制自己的縱慾才是錯誤。
所謂的社會人心汙染其實只是被慾望支配而超過了度,而不是這種慾望本身的存在便是一種錯誤,是一種汙染
-
4 # 金陵五阿哥
人性本善。不得不說,人從生下來是純淨的,從眼睛就能看出來。
但人終究是要食人間煙火,終究是要食五穀雜糧的。隨著人越長越大,與生俱來的先天之氣越來越少,而濁氣或者說生活氣息則越來越濃。人心,則越來越複雜。
隨著人不斷接觸社會,見過的人越來越多,遇到的事越來越多,人的煩惱也越來越多。他們開始思考如何讓自己更優秀,如何讓自己和家人過得更好,如何掙更多的錢,如何獲得更高的社會地位,等等。
慾望越來越多,也越來越複雜。他們開始尋找滿足這些慾望的方法,用的方法也不一樣,或光明正大,或陰暗狠絕,或堂堂正正,或不擇手段。於是,人開始變得形色各異。
後來,人開始分門別類,變得有好人,有壞人,有平常人。
於是,人心變了。從這個層面上講,人心是被慾望和社會感染的。
人終究是要靠自己的,從善則善,從惡則惡。古語云: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好好的保持好自己的本心吧,不忘初心,方能牢記使命。
-
5 # 浦俊
其實還是具體的事情所影響的。
事情不大,影響很大。
其實,現在電視新聞裡,動不動就正能量,過去就是好人好事,現在就是某某職業做出了不同凡響的貢獻。
就好像某職業,父母去世堅守崗位,妻子生子,堅守崗位。
中國傳統文化中——仁、義、禮、智、信、忠、孝、悌,沒有堅守崗位這一說。可以說他忠,忠於信念忠於國家,可以說他仁,仁者無敵。
正能量是什麼鬼
我以前看過一本小說,一個善良的人用他的善良引起了一大堆不必要的麻煩和危機,其中一個深受其害的配角說了一句“世界上最可怕的就是愚蠢的善良”。
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好可以引發壞的反應,壞也可能出現好的效果。
而我認為,遵循本心就行。比如不亂闖紅燈,比如扶老人過馬路,比如遇到困難該幫就幫,至於煽情正能量,可以歇歇了。
人心複雜,處事圓滑,可能就是因為見多了懂多了。
回覆列表
確認是否被汙染,首先必須有一個未被汙染的參照系,對比被汙染與未被汙染之間有哪些因素不同,才能討論分析是怎麼被汙染的。社會人心未被汙染的狀態是什麼樣的?有無參照系?它是如何確立的?很難回答和描述吧,所以也就很難確定社會人心怎樣是被汙染的,怎樣是未被汙染的,如此便無法討論怎麼被汙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