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7
回覆列表
  • 1 # 風的使者F

    蕭何計誅韓信後,劉邦對他更加恩寵,除對蕭何加封外,還派了一名都尉率500名兵士作相國的護衛,封邑進爵,聖眷日隆。眾賓客紛紛道賀,喜氣盈庭。蕭何也非常高興。

    很多的領導,都說自己是人民利益的代表。但當人民利益和個人利益發生衝突的時候,卻總是堅定不移地站在個人利益一邊。就說那個上林苑,地跨五個縣,縱橫三百里,其主要用途就是供皇帝遊玩狩獵。而當時長安一帶人多地少,百姓缺衣少食。如果讓出一部分給百姓耕種,該是多好的事情。但這個劉邦,卻堅持群眾利益第二,個人利益第一。把群眾利益掛在嘴上,把個人利益裝在心裡。

    蕭何入關,聞知賢名,招至幕下,每有行事,便找他計議,獲益匪淺。今天,他見蕭何仍未領會他的意思,便說:"公勿喜樂,從此後患無窮矣!"蕭何不解,問道:"我進位丞相,寵眷逾分,且我遇事小心謹慎,未敢稍有疏虞,君何出此言?"召平說道:"主上南征北伐,親冒矢石。

    為了釋去主上的疑忌,保全自己,蕭何不得已違心地做些侵奪民間財物的壞事來自汙名節。不久,蕭何的所作所為就被人密報給了劉邦。果然,劉邦聽後,像沒有發生什麼事一樣,並不查問。當劉邦從前線凱旋歸來時,百姓攔路上書,控告蕭相國強奪、賤買民間田宅,價值數千萬。

    漢帝劉邦當時正在病中,見此奏章,又恨蕭何取悅於民,一怒之下,下令將蕭何逮捕入獄。滿朝文武以為蕭何必犯了大逆不道之罪,怕連累自己,都不敢替他申辯。

    王衛尉見漢帝認真在聽,頓了一下,繼續說道:"前秦滅亡,正因君臣猜忌,才給了陛下機會。陛下若疑忌蕭丞相,不但淺視了蕭何,也看輕了陛下自己呀。"劉邦聽了,心裡雖然不大高興,但想想王衛尉的話畢竟有些道理,於是揮揮手,當天就命人放了蕭何。

  • 2 # a愛不言棄

    這樣一個歷史人物,他是漢朝初期的三傑之一,是一個很複雜的人物,他就是蕭何,他幫助劉邦得到了天下之後,仍舊無比忠心,凡事都盡全力,然而,劉邦越來越帶有疑心,蕭何很快就意識到了,他沒辦法,為了消除劉邦對自己的戒備,重新獲得劉邦對自己的信任,只能採取了一種讓別人都感到很不光明的方法。

    劉邦在當上了皇帝后,因為有蕭何的忠心輔助,很快就讓整個社會安定了下來,從而,人民對蕭何還是很信任的,他基本上獲得了民心。可是後來,社會又不那麼穩定了,因為劉邦為了除掉棘手的諸侯王,又重新讓戰爭不斷,蕭何只好盡心盡力的在背後努力讓百姓安心,除此之外,他更是毫不吝嗇的將自己家裡的財務,都拿出來資助連連征戰的軍隊,和救濟貧苦的老百姓,這讓他在百姓之中,擁有了沒有人能比得上的極高聲望,所以,劉邦見他為了整個國家與民生如此用心鞠躬盡瘁,甚是安心欣慰。

    然而,當國家恢復了安定與和平後,他卻又認為,蕭何太過於受百姓愛戴了,而且,蕭何的位置太高,權利太大了,從而,劉邦最為擔心的便是,蕭何很有可能會對自己的皇位造成極大的威脅,於是,當蕭何跟往常一樣為了國家大計忠心的對劉邦上奏的時候,他想為黎民百姓分得地的請求,劉邦的防範之心終於無法忍受了,於是,劉邦就隨便找了一個藉口,指責蕭何收了別人的賄賂,以這個罪名將蕭何直接給抓了起來,但是,他不敢直接除掉蕭何,並不敢殺了他,劉邦為了讓民心穩定,沒過多久,就把蕭何又給放出去了。

    在這次事情發生之後,蕭何意識到了需要做一點改變了,他受到了一位門客的啟發與指導,蕭何終於知道了劉邦對自己的意思,心裡很是失落委屈,因為自己從沒有過二心,這麼多年來從來都是忠心耿耿,盡心盡力,鞍前馬後,沒有功勞,那也是有苦勞的啊,然而,沒有因此獲得劉邦的重視與感激就算了,得來的卻還是劉邦對自己的戒備與疑心,自己忠心多年的主子,竟從未對自己信任過,實在太讓蕭何傷心了。但是為了保全性命,沒得辦法啊,蕭何只能怪認真遵從了門客的指導與建議,故意去貪汙枉法,以此讓自己崇高的名聲敗壞掉,以這種方式,獲得劉邦對自己的信任,表達自己對劉邦的忠心。

    之後,劉邦得知了蕭何貪汙的事情,劉邦不僅沒有發怒,而且很是高興,也因為這件事情,更加的看重蕭何。整個天下,沒有什麼土地不是屬於皇上的,所以,皇上根本不在乎什麼土地,他在乎的只有民心,劉邦很聰明,他就深深的明白這一點的重要性,因而,對於他來說,他決不能失去民心,那比失去土地還要更加嚴重與痛苦。而受到無數人民愛戴、擁有無語論起的好口碑的人是蕭何,而不是他自己的時候,那麼蕭何也難怪會成為劉邦眼中最大的釘子了。

  • 3 # 大妮談古今

    蕭何,沛郡豐邑人。西漢著名政治家西漢開國功臣之一。有月下追韓信流傳至今成為美談。

    劉邦去時候蕭何輔佐漢惠帝惠帝二年七月去世,諡號“文終侯”

    但蕭何真的是貪汙嗎?由於歷史所知漢劉邦猜忌心日盛,開國功臣接連被誅蕭何大駭無奈自毀聲譽以保家族姓名。

    為了釋去皇帝的猜忌,保全自己,蕭何不得已違心地做些貪汙受賄奪取民間財物來刷黑自己。果然不久蕭何所作所為即被劉邦所知。劉邦得到密報後根本就像沒事人一樣,甚至在劉邦得勝回朝老百姓攔路控告。都不在意。只是不陰不陽的一句,相國還跟百姓爭利。隨後只是不痛不癢的讓蕭何去跟百姓道歉。

    漫漫史記大智慧如蕭何不勝列舉,中華民族屹立幾千年而繁榮昌盛是中華民族之智慧所凝結。

  • 4 # 綠色空間有人

    “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道理,在歷史的前車之鑑下,蕭何是知道的.

    韓信的下場,就是很好的例子,功高震主,兵權在握;劉邦的疑心,豈能容得下這根肉中刺,必殺之。蕭何的功績,在後勤,在民生;國家統一,社會穩定,民心所向,自然在蕭何身上。誰是這個國家的主人,誰是這個國家的臣子,臣子高於主人,那還得了。

    蕭何也是聰明人,借亂收田產賦稅,喪失民心的辦法,以消除劉邦的疑心;活下來,才是王道;劉邦見蕭何貪汙,順勢而為,民心大減,皇權不動如山

  • 5 # 莊蘇谷

    明代儒學大師、抗倭英雄唐順之讀《史記.蕭相國世家》,嘆曰:

    “漢高之狙詐猜忌,鮑生知之,召平知之,又一客知之,史公又從而反覆著明之,而讀者不察,猶謂其豁達大度,何哉?”

    這段話是說劉邦實乃猜忍之主,其中提到的鮑生、召平、“又一客”,均出現在蕭何的傳記中。

    漢三年(前204年),劉邦與項羽兩軍對峙於京縣、索城之間,期間多次派人回關中慰勞蕭何。

    有個叫鮑生的人對蕭何說:“大王在前方打仗,風餐露宿,卻多次派使者回來慰勞你,這是在懷疑你啊!不如將你親族中能打仗的人全部送去前線,漢王必然更加信任您。

    蕭何依言而行,劉邦果然十分高興。直到兩年後評定項羽論功行賞時還對群臣說:“諸君只是一個人跟隨我,最多再加上兩三家人,只有蕭何是整個家族幾十口人跟我打天下,這樣的功勞我絕不會忘記啊!”(後面的事證明他可能說過就忘了)

    漢十一年(前196年),蕭何獻計於呂后,誅殺韓信。正在外帥兵討伐陳郗的劉邦聽說後,立即加封蕭何並賞賜他一支五百人的衛隊。

    眾人皆來祝賀,唯有召平表示哀悼。他對蕭何:“相比皇帝帶兵在外,風吹日曬,您留守朝中哪有什麼危險,皇帝卻要派衛隊給你。這是皇帝聽說韓信謀反後對你也有所懷疑啊!不如拒絕封賞,散盡家財資助軍隊,以釋皇帝之疑。

    什麼?蕭何獻計殺了韓信,所以劉邦連蕭何也要懷疑,這是什麼神邏輯?但是蕭何聽從了召平的計謀,劉邦聽說後的確大為高興。

    次年(前195年),英布叛亂,劉邦親自領兵討伐,期間又多次派人回來詢問蕭何在做什麼事。

    蕭何心想劉邦肯定又不放心啦,於是還是去年的應對套路,一邊撫慰百姓,一邊散盡家財資助軍隊,一個門客對蕭何說:“您離滅族已經不遠了!群臣中功勞第一,又鎮守關中十餘年,深得百姓愛戴,如何能讓皇帝放心?不如強買民田自汙名聲,以安皇帝之心。

    蕭何依計,劉邦再一次“十分高興”。然而劉邦回朝時,蕭何請他開放上林苑讓百姓進去耕種,再次被劉邦認為是收買民心。於是加上他強買民田的罪行,被下獄治罪,過了幾天才被釋放。

    說了那麼多,迴歸正題。整部蕭何的傳記,我們不斷讀到劉邦的猜忍,蕭何的謹慎。

    蕭何的貪汙,並非其本心,而是他摸準了劉邦心理的自保之道。劉邦高興還來不及,又怎麼會處理他呢?

  • 6 # 大才21

    一、先說蕭何。

    蕭何(公元前257一前193年),漢族,沛豐人。早年任秦獄吏,秦末隨劉邦起義,為劉邦建立漢朝出生入死,立下了汗馬功勞,後任漢朝丞相。

    二、再說劉邦。

    劉邦(公元前256年一195年),沛豐人,漢朝開國皇帝。中國歷史上傑出的政治家,卓越的戰略家和指揮家。

    他出身農家,任小官,秦末率眾起義成功。

    三、劉邦為啥縱容蕭何貪汙?

    1、封建社會制度的結果。

    劉邦和歷代封建君主一樣,取得政權後,怕有實權的大臣“謀反”。為了鞏固自己的統治,不得不消除任何潛在的隱患。比如:找借囗或貶或殺有功之臣,直至感覺沒有任何威脅為止。

    2、蕭何有大智慧的結果。

    蕭何知識淵博,知古通今。加之,與劉邦相交多年,知道其心思。為了自保,不得不自毀名聲,故作貪汙之舉,使劉邦放心自己。

    果然,蕭何得到了善終,而其它功臣卻死得很慘,甚至,被滅族。

    綜上,蕭何此舉是不得不已的自保措施,實在是高明之舉。

  • 7 # 起而論道

    在我看來,劉邦縱容蕭何貪汙,不在乎幾點:

    一是蕭何作為跟隨他多年的首功之臣,為大漢江山立下汗馬功勞,縱容貪汙是對他多年辛勞的一種回饋、寬容和厚愛。賞無可賞,既然他有興趣貪,那就讓他貪唄,滿足其需求。

    二是完人不好當,高處不勝寒,蕭何鑑於功高震主之嫌,故意貪汙,有了汙點,有了弱點,劉邦也能借坡下驢,感覺對其更有掌控力了,花點小錢就能繼續籠絡掌控這等人才,絕對划算的買賣。這套以貪腐籠絡人心的伎倆,大多數朝代都有用,只不過有輕重罷了。雍正帝首倡養廉銀,直接將之制度化了,只不過,對於真正信仰的人而言,再多的銀子都是喂不飽的,這是後話。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作為一個有格局的王佐之才,蕭何主動貪汙,那是不可能的,更多是以貪自保,求個善終罷了,跟名將王翦的做法無異,這當然是古代人治的一個重大缺陷。劉邦這樣做,其實也是一種解脫之道,因為各種原因,他殺了不少一起打江山的功臣,或許夜深人靜的時候,他也很懷念當年一起戰場廝殺、患難與共的兄弟們,甚至會後悔下令把他們殺了,畢竟人死不能復生。而蕭何透過貪汙自保,讓劉邦每次看到他時,感受到的不是威脅、壓迫感,而是當初一起走過的日子,那是漸行漸遠的青春,那是快意恩仇的激情歲月,自然十分快慰。

  • 8 # 烏咪愛讀書

    官場上有一個非常經典的關係攻略,就是“自汙”,所謂的“自汙”,就是故意把自己弄髒,以求自保。全生、養親以盡年。蕭何或許就是“自汙”之術的首倡者。

    劉邦定鼎天下後,說自己:運籌帷幄不如張良,領兵打仗不如韓信,安邦撫民不如蕭何。然而,他是如何對待這些大功臣的?韓信被殺,張良隱逸,只剩下蕭何居於卵危之下。

    正常的思維是,蕭何不至於誠惶誠恐吧,看在他曾經將秦朝的律法條文、戶籍檔案、地理圖冊等儲存下來,曾經籌糧薦賢,為漢朝奠定下穩固江山的份上,他也該受到劉邦的護佑吧!

    非也,蕭何很清楚“水至清則無魚”的道理,如果自己一味地兩袖清風、廉潔修身下去,會引來劉邦胡亂的猜忌和防馭,甚至落得“兔死狗烹”的下場。

    蕭何故意貪汙,這樣做的意義是,一來主動授劉邦以把柄,你劉邦隨時可以用我的汙點拿出來找我的麻煩,只是我的貪汙對於大漢王朝來說,如九牛一毛,動搖不了任何的根基,再怎樣也不至於死罪。二來我蕭何這是向你劉邦納了投名狀,我是忠於朝廷、敬順高帝,絕無二心的臣子。三來也向同僚傳遞資訊,我功勞再大,威望在高,也不過是一個有貪念的俗人,你們就把眼望向別處,不要整天盯著我七葷八素的,我與你們毫無二致。

    所以,當劉邦看到蕭何貪汙,非但不憤怒,不懲治,還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縱容他貪的更多,反正,朝廷不缺金銀財寶,缺的是那種不帶半點動搖國本私心雜念的人,也就是絕對忠誠的人。

    後來宋朝的秦檜、清朝的和珅,都是貪腐無度的人,而黃帝不但不制止,反而極度信任和重用他們,道理是一樣的。

  • 9 # 李想話親子

    我感覺,與其說是劉邦縱容蕭何的貪汙,不如說是蕭何故意貪汙,以引起劉邦的注意,從而得以苟活。自古以來,建國帝王都會為了鞏固帝位,會對開國元勳進行大清洗。能共患難,不能同富貴。劉邦雖有雄才大略,他也擔心自己的江山不穩,怕跟他一起打天下的兄弟哥哥造反。蕭何更是對此心知肚明。如果蕭何克己奉公,兢兢業業,肯定會引起劉邦的猜忌,擔心他有所圖。於是,蕭何反其道而行之,故意大肆貪汙,好讓劉邦以為,他沒有遠大抱負,就是想弄點錢,貪圖享受。劉邦打得天下,整個天下都是他的,對這些財物肯定不屑一顧。伴君如伴虎。如此小心翼翼,蕭何才得以善終,子孫後代也能受其恩惠。蕭何是真正的智者。

  • 10 # 大白白野

    按史料記載,蕭何貪汙是自毀名節,降低在百姓中威信和影響力。原來,劉邦做了皇帝之後,還經常親自率兵前往戰線征討,蕭何還像以往那樣,坐鎮後方,穩定軍需,劉邦每次都會問蕭何留在京城,具體在做什麼!其實這正是劉邦對蕭何缺乏信心的開始,儘管蕭何還是和以往那樣沒有異心,但就是做得太好了,深得民心,以致劉邦擔心蕭何因民心所向,然後謀反自己做皇帝。當蕭何得知劉邦的心思之後,不得不做個貪官汙吏,讓百姓怨恨,失去民心,以此來取得劉邦的信任。

    劉邦看見百姓上告蕭何,沒有了百姓基礎、影響力,對自己皇權構成不了危脅,因此高興,縱容蕭何貪汙,好讓蕭何在百姓中沒有威信,有利於自己的皇權鞏固。

  • 11 # 廣東軍少

    劉邦身邊為什麼,有那麼多人幫他的基礎。都說一個好漢三個幫,漢高祖劉邦也不例外,雖然他很聰明,也很懂計謀。但是,若是他的身邊沒有那麼多人幫他,有可能劉邦也成不了帝王。無論是誰只要身邊,沒人理解沒人幫助,那麼這人就什麼都做不成功,因為人的精神,都有到達極限的時候,如果在這個時候,沒人理解和勸說,那麼有可能這個人就會崩潰。下面說說,劉邦為什麼沒有殺掉蕭何

    早期劉邦為了曾強自己的實力,拉攏了大批人,也就是這些人幫他打的天下,不管這些人的性格如何,早期劉邦需要勢力,所以都把他們拉攏上了,有些人其實劉邦確實看不上,有些則是有狼子野心,奈何當時太缺人手,沒辦法只能先用了。一直到劉邦當上皇帝之後,想著怎麼去清理他們,只有這樣才可以讓漢朝有個穩定的局面,先除去一些不是姓劉的王爵,掌控兵權的大臣

    如韓信,就是他的心頭大患,以免以後節外生枝,然後就處理一些權重的高官,這其中蕭何最後的結局如何呢?據說呂后和蕭何用計謀把韓信除去,後面劉邦說蕭何剷除韓信有功,所以大肆表揚,賞了好多東西,還送了精兵給蕭何,蕭何覺得很開心,於是就設宴款待百官,百官們很是羨慕。就在蕭何沾沾自喜的時候,相府內走來了一位身穿白衣的男子,蕭何看到了很是火大

    但是還沒有發火的時候,這個男子說您都大禍臨頭了,還在這裡擺宴席,真是荒唐。蕭何聽到覺得不對勁,就把他請進裡屋問為什麼,男子這才說皇上一直這邊關,您一直這城內,沒有戰績。皇上為什麼會賞賜你呢?還送你精兵?這不說監視你是什麼?皇上可能看到韓信謀反了,所以這是試探您呢?蕭何這才明白過來。於是問男子有何對策,男子說把家裡的財產捐給軍隊

    把這些賞賜的東西推辭掉,這樣才能讓皇帝滿意,蕭何覺得有道理,就這樣做了,果不其然劉邦非常高興,覺得蕭何這人有什麼野心。其實為了不讓劉邦對自己有顧慮,蕭何還不斷的給自己潑髒水,讓別人去告發他,這樣以來蕭何就因為小事被關進牢裡了,也就關個幾天就好了,但是因為這樣劉邦才對他放心,不會覺得他能幹出什麼大事業所以蕭何總算是保住了自己的性命,也是不幸中的萬幸了

    現在蕭何的後代們生活的挺好,如果不是蕭何的機智,可能他的後代,到如今不知道還有沒有。蕭何真的算是有大智慧的人了。劉邦殺了那麼多功臣,為什麼沒有殺蕭何,原來因為這樣。

  • 12 # 張半宮

    前面兩位網友回答的非常完美,蕭何貪汙基本上就是為了實現兩個效果,一是降低自己的威信,二是表明自己沒有遠大抱負,根本目的就是為了自保。

    我在此想說的是,蕭何並不是第一個實用如此手段以求自保的人,戰國四大名將之一的王翦也是如此。

    秦滅六國,王翦、王奔父子滅了五個,另外一個齊國是不戰而降,可以說是功高蓋主。

    就在秦滅楚國的過程中,王翦帶走的是秦國舉國之力的六十萬大軍,為了能讓嬴政不起疑心以求自保,王翦主動把自己大部分家眷都留在了咸陽,而且在行軍過程中就不斷向嬴政要錢、要地、要爵位,當然嬴政一律批准,其實明擺著就是為了告訴嬴政,我王翦只圖名利、不會造反,因此王翦雖然功高蓋主,但是其下場比武安君白起好太多,最終被封為武成侯,得以善終。

    不得不說,蕭何和王翦都是絕頂聰明之人。

  • 13 # 渠梁

    筆者認為,蕭何並沒有真正意義上的貪汙,只是在晚年為了消除漢高祖劉邦對自己的猜忌,被迫以“強買民田”的手段來自汙名節,以求自保。蕭何的這種自毀名節、自損威望的做法,正中劉邦下懷,其安能不悅?

    張良、蕭何、韓信並稱為“漢初三傑”。劉邦稱帝后,對三人做出明確的評價,《史記 • 高祖本紀》中記載:夫運籌策帷帳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鎮國家,撫百姓,給餽餉,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軍,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此三者,皆人傑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漢初三傑對西漢開國都做出巨大貢獻,然高祖對三人的信任程度卻截然不同。張良淡泊明志、無軍政大權,劉邦對其是深信不疑;蕭何掌握政權、威望極高,劉邦對其是半信半疑;韓信統領三軍、文韜武略劉邦對其始終懷疑。

    蕭何原為秦朝沛縣吏掾[yuàn],和劉邦是同鄉。劉邦為布衣時就很照顧他。芒碭起兵後,擁立劉邦為沛公。劉邦為漢王時蕭何任丞相,力保韓信出任大元帥,才得以“還定三秦”。楚漢戰爭中,蕭何坐鎮關中,為前線提供源源不斷的糧餉和兵源,有了充足的後勤保障劉邦才得以連敗亂戰。但此時劉邦對蕭何就有所猜忌,常向押糧官詢問蕭何在關中的情況,蕭何無奈將自己的兒子和族中適齡男子全部送往前線軍中。劉邦大喜。

    蕭何月下追韓信

    公元前196年,代相陳豨反叛,高祖親征。平叛尚未結束,因陳豨是韓信舊部,呂后從蕭何之計,將韓信誘至長樂宮斬殺。高祖遂拜丞相蕭何為相國,加封五千戶,並令五百名士卒做相國的衛隊。蕭何大喜,但經召平點撥,才意識到高祖的封賞實為猜忌之舉,於是辭讓封賞,捐出傢俬,高祖大悅。

    劉邦稱帝后,蕭何被封為“第一功臣”,雖無軍權但在朝中威望極高,深受百姓的愛戴,這正是高祖最忌憚他的地方。高祖在征討英布時,多次派人詢問蕭相國的情況。《史記 • 蕭相國世家》客有說相國:“君滅族不久矣。上所為數問君者,畏君傾動關中。”於是蕭何從門客計,強買田地,自汙名節以損威望,高祖大悅。後高祖還是藉故將蕭何下獄,後自覺欠妥加之大臣勸諫又釋放了蕭何。不久高祖駕崩,兩年後蕭何病故。

    “漢初三傑”的下場:留侯張良隱退,相國蕭何晚年被整治,淮陰侯韓信兩度被奪兵權、降王為侯、直至被殺,而其他異姓諸侯王多被逼謀反。

    漢高祖劉邦雖為一代雄主,但在對開國功臣的處置上,筆者認為多有不妥,竊以為所不取。這或許與他的格局有關吧。

  • 14 # 歷史小迷童

    蕭何越貪劉邦越開心,劉邦最忌憚的有三個人,韓信的軍事才能、張良的運籌帷幄、蕭何的名聲影響。

    這三個人裡,韓信是軍事上的天才政治上的小白,所以很早就被幹掉了;張良智慧絕倫,處處退讓明哲保身,劉邦問他的時候他說六分留四分,劉邦不問他的時候,他閉口不言,後來乾脆在家打坐練習辟穀修仙。

    蕭何是劉邦的絕對心腹,卻是個老實人,他認為只要全心全意的替老闆辦好事就可以,殊不知老闆越來越猜忌他。辛虧有人多次提醒他才免禍事,他自己其實並沒有意識到和劉邦之間關係的微妙轉變。

    為何說劉邦忌憚蕭何的名聲影響呢?看看蕭何的人生履歷就知道了。

    集團大總管,西漢二把手

    蕭何從劉邦起事開始就是劉邦的大總管,總負責後勤排程;劉邦做了漢王,蕭何做了丞相,劉邦當了皇帝,蕭何升級做了相國。

    劉邦入定三秦的時候,蕭何在蜀中鎮守大本營;劉邦東出函谷關與項羽爭戰天下的時候,蕭何鎮守大本營關中。蕭何鎮守關中的時候,不僅源源不斷的向前線提供糧草兵源,更在關中建立了一套系統完整的制度,在蕭何的治理下,關中的一切井然有序。

    西漢建立,蕭何做丞相後來升級成相國,主導制訂和完善國家的制度體系,制訂各樣的發展目標。曹參和陳平做丞相的時候,啥事都不幹,按照蕭何設計的路線方針往下走就可以。可見蕭何這個西漢大總管做了多少實事,蕭何是當仁不讓的劉邦集團二把手。

    惠帝怪相國不治事......參免冠謝曰:“陛下自察聖武孰與高皇帝?”上曰:“吾不如。”參曰:“陛下觀參孰與蕭何賢?”上曰:“君似不及也。”參曰:“陛下之言是也。且高皇帝與何定天下,法令既明具,陛下垂拱,參等守職,遵而勿失,不亦樂乎?”惠帝曰:“善,君休矣!”

    《漢書》

    劉邦一步一步的走到了皇帝的寶座上,蕭何在大總管的位置上一步一步的積累了超高的人氣。況且蕭何不貪不徇私,一心一意的替老闆辦事,為百姓考慮,這讓劉邦漸漸地感覺到了威脅。在百姓的心目中,劉邦的人氣不一定比蕭何高,尤其是在關中地區。

    平定了英布的叛亂回到京城時,看到數千人排著隊伍向他告蕭何的狀,劉邦心裡甭提有多開心了。他笑著對百姓說:“蕭相國對天下有大功。”轉手把百姓的狀子送給蕭何,就說了句:“你看著辦。”對於蕭何犯了啥事,劉邦心裡壓根就不在乎,只希望蕭何自汙的更恨些。

    蕭何還是栽在了替老闆辦事上

    蕭何真正是個老實人,本來他的自汙讓劉邦放下了戒心,可他似乎還沒猜透老闆的心思。

    沒過多久,蕭何上書請求劉邦把閒置的皇家上林苑分給窮苦的百姓和沒地的農民,讓他們開墾種地。這件為民請命的上書把劉邦徹底惹毛了,自汙做個有把柄的丞相多好,還要做為民請命樹立明聲,那就收拾你吧。

    劉邦以蕭何貪汙受賄的罪名把他關進了監獄。虧了衛尉在劉邦面前替蕭何說話,劉邦才把蕭何放了出來。監獄走了一遭的蕭何才徹底明白他和劉邦之間的關係已經不是以前了。

    雖然還繼續做丞相,不過蕭何學會了少說話少做事求安穩,臨死前給子孫留下“何買田宅必居窮闢處,為家不治垣屋。”的遺訓。

    蕭何經人指點多次送給劉邦投名狀

    其實蕭何不止是最後用自汙名聲的方式來自保,從劉邦做漢中王開始,蕭何經人指點多次給劉邦送去投名狀。

    第一次,在漢三年劉邦和項羽在滎陽對峙之初。劉邦隔兩天就派個使者去關中慰勞丞相蕭何,實際上是去打探蕭何的訊息,有沒有在自己的大本營搞事情。

    蕭何還不明白,以為劉邦真的在慰勞他;這時候有個姓鮑的手下就對蕭何說:“老大你有危險啊!現在大王在外打仗,你守著大本營。大王天天派使者來,說明他對你起疑心了。我建議你趕緊把能打仗的子孫親房都派到大王的軍營去,大王才會相信你。”

    蕭何聽了這個建議,趕緊把家裡能拿的動刀劍的男丁都送到劉邦跟前,劉邦果然非常開心,再不派使者來慰勞。

    第二次,陳稀造反的時候,劉邦親自率軍去平叛,留蕭何輔佐太子監國。劉邦得知韓信謀反被殺,就把蕭何封為相國,還給加封五千食邑。大家都來相國府慶賀,門檻都快踩斷。

    唯獨個叫召平的人建議蕭何趕緊把家產充做劉邦的軍費,並上書辭掉賞賜,要不然要大禍臨頭。蕭何聽從了召平的建議,散盡家資給劉邦做軍費,並推掉五千食邑的賞賜。劉邦非常高興蕭何的做法,食邑那就不加了,相國就賞賜給蕭何吧。

    結語:

    蕭何是一代明相,治理國家、負責後勤那是大師級別的,可偏偏一直沒有看清他和劉邦之間關係的轉變。

    如果不是有人多次給他提醒,蕭何估計早就栽倒了;雖然差點栽了好幾次,但蕭何一直沒怎麼長記性,最後一次自汙名聲的事,依舊是別人提醒才去做的。

    劉邦對蕭何貪汙、強佔民田的事心裡是倍兒開心的,有了把柄、壞了名聲,蕭何對劉邦也就沒有了任何威脅。劉邦巴不得蕭何多貪些,多破壞破壞在百姓中的名聲,他的名聲越差些劉邦越開心。

  • 15 # 記錄怪咖

    【據實回答每一個問題】

    第一,蕭何沒有貪汙,只是用低價強買了百姓的農田。即便真的是貪汙,也是為了自保,迫於無奈的行為。

    第二,劉邦並沒有縱容蕭何的貪汙,即便真的縱容了,也是因為想要藉此削減蕭何的聲望,防止蕭何反叛自己。

    01.蕭何貪汙,是怎麼一回事呢?

    漢十二年秋,淮南王英布造反,高祖劉邦親自帶兵前去平定叛亂。劉邦在平叛的期間,還多次派人回去長安,探聽蕭何在幹什麼事情。

    那個人回來告訴劉邦,蕭何在為劉邦治理百姓,籌集糧草,招募兵卒,就跟劉邦在平定陳豨叛亂時一樣。劉邦聽了之後,感到不悅。因為晚年的劉邦,變得猜忌多疑,總是擔心自己的臣子背叛自己。

    正巧在這個時候,就有一個人說蕭何要大難臨頭了。蕭何聽了這話後,就非常不解,跟這個人請教。那人接著說道:“你現在貴為相國,並且替皇帝駐守關中,已經有十多年了,非常得老百姓的民心。皇帝為何一直詢問你的動向,就是怕你佔據關中,煽動老百姓謀反。”

    蕭何連忙請教那人,可有解決問題的對策。那人就讓蕭何故意做一些,損害自己名望的事情,比如用低價強行購買、霸佔老百姓的農田。劉邦收到訊息後,非常的高興,因為這樣就不用擔心蕭何,在背後謀反了。

    這個就是蕭何貪汙說法的來歷。所以,蕭何只是為了自保,迫於無奈,用低價購買、搶佔老百姓農田的方式,敗壞自己的名聲,使自己失去聲望,好打消劉邦的顧慮。

    等到劉邦回到長安,就有老百姓跑到劉邦面前告蕭何的狀。於是,劉邦就當面問蕭何:“原來,蕭相國就是這樣關愛百姓的啊?”並且將那些老百姓的狀告書,都交給蕭何,讓他自己處理。

    蕭何請求劉邦將上林苑的荒地,交給老百姓去開墾耕種。結果,劉邦非常生氣。因為蕭何都這樣了,還在替老百姓著想。劉邦的內心,對於蕭何的猜忌,反而加重了幾分。於是,就藉著這次強買田地的事情,將蕭何關押在牢裡。

    由此來看,劉邦並沒有縱容蕭何的貪汙。相反,本來蕭何是沒有事情的,因為難得被劉邦抓住蕭何的小辮子,再加上蕭何的功勞,劉邦不可能真的降罪於他,最多就是斥責幾句。

    真正讓劉邦動怒的是,蕭何替老百姓求取上林苑荒地進行耕種的事情。因為此舉,會重新恢復蕭何在老百姓中的聲望,這才又增加了幾分劉邦對蕭何的猜忌。

    03.結語:

    古語道:伴君如伴虎。真是至理名言,就連西漢的開國功臣,漢初三傑之一的蕭何,都不得不自毀聲名,以求打消劉邦對他的猜忌。可見,晚年的劉邦,他的猜忌心理有多重。

    參考文獻:《史記》

  • 16 # 方圓論壇

    蕭何“自甘墮落”這是劉邦喜聞樂見的。你以為蕭何為什麼沒有被清理掉?是因為蕭何不具備威脅性嗎?顯然不是,要知道漢初三傑中,蕭何或許不是功勞最大的。但他的影響力絕對是最強的。身為大漢文臣第一人,他要是真有不軌之心的話,那劉邦都得高度警惕的對待。那為什麼漢初三傑,張良歸隱求自保,韓信悽慘被殺。唯獨蕭何依舊舒舒服服當著丞相呢?原因就是因為蕭何更懂得自保,而自汙就是蕭何自保的手段之一。

    劉邦在擊敗項羽建立漢朝後,立刻就開始調轉槍口瞄準了那些曾經一個戰壕裡的兄弟。他非常擔心自己打下的江山會再度被其他的異姓王給你我塊我一塊的瓜分。所以劉邦與群臣殺白馬盟誓,約定“非劉氏而王,天下共擊之”。其目的就是為了確保劉氏江山永固。但僅有這一個限制條件顯然是不夠的。所以劉邦開始對自己昔日的戰友兄弟們舉起了屠刀。正所謂“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良狗烹”。功勞越大的臣子自然越危險,漢初三傑韓信最先完蛋。張良本就無心官場,在加上他也深知劉邦的品性,所以漢朝建立後張良一直都不理世事,一副想要歸隱的樣子。唯獨蕭何還當著丞相,揮斥方裘。但蕭何也知道自己很危險,所以為了自保,蕭何想盡了各種辦法。

    首先就是蕭何把所有的家財全部捐了出去給劉邦以充軍費,這麼做的目的無外乎就是花錢買平安。蕭何破家的做法確實讓劉邦放心了很多,但也僅此而已。畢竟蕭何身為功臣第一,封地食邑那是非常廣袤的。只要蕭何想,那麼萬貫家財就是唾手可得。所以劉邦對蕭何的懷疑警惕之心依舊沒有鬆懈。蕭何也看出來劉邦對自己依舊不放心,所以蕭何又使了第二招,那就是自汙。一直以來蕭何都是一副功勳彪炳,仁義正直的正面形象。劉邦也因此擔心蕭何造反。所以蕭何干脆自毀名聲,徹底讓劉邦放心。

    高祖十二年,劉邦親征黥布。蕭何鎮守關中。蕭何的謀士對蕭何講,你之前破家獻財給皇帝,皇帝雖然對你的警惕心減小了,但你依舊還沒有安全。現在你又鎮守關中,而且這裡的百姓都擁戴你,如果你造反的話,那不是手到擒來嘛。所以為了打消皇帝的疑慮,你還得自汙。所以蕭何採取了謀士的建議,開始強行從百姓手中低價買土地房屋,搞得漢中百姓怨聲載道,蕭何名聲都快要臭大街了,劉備回軍後聽到這個訊息自然非常高興。他認為蕭何沒有反意,否則就不會去欺壓百姓了,也因此劉邦徹底對蕭何不再存有戒備之心。

    這也是為什麼說蕭何貪汙欺壓良善,劉邦不僅不生氣,反而還十分高興的原因。但蕭何為什麼要這麼做呢?是因為貪戀權位嗎?顯然不是這樣的。蕭何這個人雖然談不上淡泊名利,但他的權欲心確實沒有那麼的旺盛。他不是看不出來劉邦不可共富貴的性格。但他之所以沒有像張良一樣歸隱修煉,就是因為被家庭所累。蕭何如果自己一個人大可以一退了之。但有了家庭孩子的羈絆,蕭何就不敢了。所以不管是為了他自己也好,還是為了家庭也罷。蕭何自由屈辱求生。甚至於出賣了他的朋友韓信,來為自己取信於呂后。雖然蕭何身為漢朝的宰相,看起來光鮮亮麗。但其中的酸苦想必也只有蕭何自己知道了。

  • 17 # 豪哥讀史

    首先,劉邦並沒有縱容貪汙,但是他看到蕭何貪汙很高興。蕭何貪汙是真實發生過的事情,這件事的背後有一個大問題,就是劉邦對功臣的猜忌,蕭何雖然沒有掌握並且,但他一直坐鎮後方,當劉邦出征的時候,他其實就是代行劉邦的職責。正因如此,劉邦多次對蕭何產生猜疑,每一次都被蕭何化解了,其中蕭何貪汙是他最後一次受到劉邦猜忌時,採取的一種非常手段。下面就對劉邦對蕭何的猜忌一一加以說明。

    蕭何和劉邦是一個地方的人,而且年輕的時候就認識,經常有往來,關係一直保持得不錯。劉邦起兵後,蕭何帶著全家人加入,成為他的好幫手。後來,劉邦和項羽打架,蕭何在後方提供支援,為前線輸送兵力、準備糧食,可以說功勞很大。但是蕭何長期鎮守後方,是實際上的掌權者,這就引起了劉邦的猜忌。

    劉邦曾經派人到後方慰問蕭何,其實是在刺探情報,他本人沒有想到這一點,手下的門客卻發現了漢王的心思。蕭何意識到危險後,馬上把自己的兒子、兄弟、侄子全都送到前線當兵,劉邦一看高興極了,馬上打消了對這位老戰友的懷疑。

    劉邦統一天下後,各地諸侯王不斷鬧事,他這個皇帝幾乎每一年都需要外出打仗,留守後方的自然是蕭何。劉邦在消滅諸侯王叛亂的時候,經常派人到後方打聽蕭何在幹什麼,很明顯他又懷疑老戰友想自立。蕭何知道這個事後,馬上把一半家產拿出來充軍,為前線的劉邦士兵提供軍糧和軍需品,這才保住小命。

    劉邦最後一次外出打仗的時候,還是擔心蕭何有異心,但是這次他沒有好的辦法了,只能採取下策。蕭何利用自己手裡的權力,以很低的價格收購了大量田地,搞得老百姓非常不滿,劉邦班師回朝的時候,有幾千人告蕭何的狀,結果皇帝不但不生氣,反而很高興,因為他知道自己的老戰友名聲壞了,不再是清正廉潔的好官,而是貪財的腐敗官員了,這樣的人一般不會有反叛的想法。

    蕭何在這點上和王翦很像,他們都明白一個道理,那就是在君王的眼裡,臣子可以愛錢財、愛美人、愛土地、愛珠寶,但是絕對不能愛權力。對君王來說,衡量一名臣子會不會起來反對自己,不是看他有沒有反抗的心思,而是看他有沒有反抗的實力,蕭何手握大權,已經犯了劉邦的大忌,他透過貪汙的方式證明自己並不是一個清正廉潔的官員,他做官只是為了發財,這種在老百姓看來很可惡的行為,其實最能讓君王放心。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會不會原諒一個你曾深愛的且謊話連篇的人?一個欺騙你感情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