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21
回覆列表
  • 1 # 歷史沉淪

    江東小霸王孫策,少時成名,孫權的江東基業都是從他父親和哥哥孫策手裡繼承過來的。

    年少成名

    在孫策十幾歲的時候,他父親孫堅攻打黃巾軍。他留在老家開始結交名士,東吳後來的大都督周瑜就是他這時候認識的,周瑜聽聞孫策之名專程跑來拜訪,兩人一見如故。孫策是家搬到哪裡,他都能結交各路名人,可見其名氣不小。

    奠定江東基業

    在孫策父親孫堅被劉表殺死之後,孫策帶著數百人投靠袁術,討回了孫堅舊部。並表孫策為懷義校尉,袁術麾下大將敬重孫策,袁術感嘆:要是有像孫策這樣的兒子就好了。可見袁術非常敬重孫策,可是袁術反覆無常許諾孫策事情並沒有實現,孫策對其失望。

    興平元年漢獻帝派劉繇擔任揚州刺史,因為揚州治所是壽春但是被袁術佔領,劉繇便在孫策的舅父吳景和堂兄孫賁的協助下南渡長江,在曲阿設立了治所。這次孫策攻打廬江,劉繇很是擔心,於是用武力逼走吳景和孫賁,並與袁術對抗。孫策看到機會就在袁術那裡請命讓其帶領人拿下江東招兵買馬後回來為袁術效力,袁術答應了孫策但是隻給了孫策一千多兵。孫策靠著治軍嚴明和名氣在中途收了五六千軍,孫策渡江作戰勢如破竹無人能夠抵擋他。先是擊敗劉繇又平定會稽,並且任命自己人擔任要職。

    託付江東

    後來袁術要稱帝孫策與之決裂,並且逐漸壯大自己的實力,待在袁術身邊的周瑜和魯肅紛紛投靠到孫策名下,並且孫策待他們很好,幫助其一統江東。曹操也無力與孫策爭鋒,曹操便安撫孫策把兄弟女兒嫁給孫策的弟弟孫匡,又舉薦孫權為茂才。建安五年曹操與袁紹對決與官渡,孫策想乘機襲取許都,不料被許貢門客刺殺,臨終前把江東託付給了弟弟孫權。

    孫策確實是一個人格魅力很強大的人,能以一千多人逐漸統一江東,並且能招攬周瑜、魯肅這些人才為其盡心盡力的效力。其人格和軍事能力都很強,如果孫策不死也許三國將是另一個局面。

  • 2 # 唐風宋雨

    客觀的講,孫策的眼光和韜略要遠遠勝於呂布,他為了脫離袁術重新開國立業,不惜放棄各路諸侯與軍閥都夢寐以求的傳國玉璽,從而換來游魚歸大海、猛虎入深山的自由之身。

    假如換了貪圖小利的呂布,恐怕不會這麼做,所以孫策善取捨而能成大事。

    他臨終前把江東基業交付孫權,而不是像歷代帝王那樣傳給自己的兒子,可見這個人的想法和胸襟是非同尋常的(持不同觀點的陰謀論暫且不提)。

    勵精圖治,苦心經營——固守江東,奠定吳國基礎。三分天下有其一,孫策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正是他的勵精圖治,苦心經營,利用曹操袁紹等人在北方爭鬥的時機,迅速擴充地盤,奠定了後來吳國的基礎。

    但是也不能不指出他的缺陷和弱點,曹操手下第一謀士郭嘉,曾對曹操言道:策不足俱,輕而無備,性急少謀,乃匹夫之勇耳,他日必死於小人之手。”

    輕則無備,是說孫策對別人磊落光明,鮮有城府。性急少謀是指孫策待人坦蕩,不善於使用陰謀詭計。匹夫之勇,是說孫策重視一個武將的尊嚴與榮譽,類似項羽。死於小人之手,則是在亂世之中具君子風度的必然命運,因為你重視尊嚴與榮譽,這就給了不講江湖規矩的小人或刺客以機會。

  • 3 # 六六談古今

    曹操和劉備煮酒論英雄的時候曾經說過,“孫策藉父之名,非英雄也。”我的觀點和曹操一樣,孫策此人只能稱之為一時的梟雄,不能稱之為真英雄。請聽我慢慢道來!

    先說說他梟雄的那一面,孫策的父親孫堅早期是袁術手下的小弟。公元191年袁術派他去攻打黃祖,被黃祖部下暗箭射死。時年孫策17歲,為求自保,孫策繼續在袁術手底下混飯吃。三年服孝期滿後,由於袁術此人反覆無常,不能賞罰分明。不甘於人下的孫伯符,向袁術提出繼承父親的爵位,為袁術在江東招兵買馬,為袁術一統天下做準備,袁術老奸巨猾,怎能不知孫策的用意。這個時候孫策他做了兩件事就安然無恙的離開了袁術。

    第一件事就是請求去橫江助陣舅舅大戰劉繇。

    第二件事就是把父親留下的傳國玉璽給了袁術。

    這兩件事情表面上看上去都是為袁術考慮的,結合當時的情況,袁術當時兵多將廣,糧草充足,一心想稱帝。袁術因此給了孫策一千兵將,幾十匹馬。就是靠著這些家底,血氣方剛的孫伯符帶領老父孫堅留下的程普、黃蓋、韓當,自己的連襟周瑜,同時收攬呂範、張昭、張肱,周泰、蔣欽、董襲、凌操,太史慈等人。開疆拓土,建立自己的軍事根據地,成為一方諸侯。卻說孫策自霸江東,兵精糧足。建安四年,襲取廬江,敗劉勳,使虞翻馳檄豫章,豫章太守華歆投降。自此聲勢大振,乃遣張紘往許昌上表獻捷。曹操知孫策強盛,嘆曰:“獅兒難與爭鋒也!”遂以曹仁之女許配孫策幼弟孫匡,兩家結婚。留張紘在許昌。後來曹操興兵攻打荊州時,孫策曾經多次想偷襲許都。讓曹操一直拖延出兵的時間。結合上述,稱之為梟雄一點不為過!

    那成為一方霸主的孫策為什麼不能稱為真英雄呢?

    就聽我給大家分析下:

    首先就是孫策這個人受他父親孫堅的影響,自小好勇鬥狠,打仗的時候喜歡衝鋒陷陣,衝在最前面,還喜歡給對方的武將單挑,這種性格不適合做君王。大家可以想一想,作為一個國家的君主如果時常把自己處在險地中,那麼這個國家還怎麼會興盛呢?俗話說,君子不立於危牆之下。

    還有就是孫策此人殺戮性太強,當初孫策是以袁術部下的名義統一江東,當地計程車族從骨子裡是看不起孫策集團的。這種情況下,孫策沒有安撫人心,反而為了攻城略地,統一江東,他大肆屠殺江東計程車族。比如許貢家族等。

    曹操方面的謀士郭嘉對孫策的評價道:策新並江東,所誅皆英豪雄傑,能得人死力者也。然策輕而無備,雖有百萬之眾,無異於獨行中原也。若刺客伏起,一人之敵耳。以吾觀之,必死於匹夫之手。”

    這是說孫策剛剛吞併江東,所殺之人很多都是當地的豪傑,手下很多會為此效死命的人但是孫策一向待人,光明磊落,沒有防備。就算他有百萬兵馬,就好像一個人獨行一般,這個時候只要有一個刺客伏擊,就能打敗他了。果不其然,此事不久後,孫策被許貢三門客在野外突襲,面部感染箭傷。很快死去。

    這就是孫策,號稱“小霸王”的孫伯符託孤弟弟孫權以後就這樣過完了他的一生。

  • 4 # 風吟者

    孫策,字伯符,孫堅長子,姿容絕世,儀表堂堂,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少年英雄。生逢亂世,天下紛爭,把少年英雄推到了歷史前臺。 奠定江東基業

    孫堅在與黃祖的戰鬥中陣亡。此時孫策才十八歲,子承父業。孫策帶領父親的舊部投靠袁術。袁術喜愛孫策少年英才,嘆息說,“使有子如孫郎,夫復何恨!”他對孫策既重視又忌諱。

    袁術為人反覆無常,往往言而無信,他曾經許諾任用孫策為九江太守,結果他背信棄義,任用他的老部下當九江太守。袁術向廬江太守陸康要軍糧,陸康不給,袁術大怒,就派孫策去攻打陸康,並且又許願說:“之前我錯用陳紀,經常後悔自己用錯人了。如果這次你拿下陸康,廬江郡一定封給你。”英勇如孫郎,輕鬆拿住陸康,攻下廬江。可是袁術又出爾反爾,任用他的老部下當了廬江太守。孫策對袁術很失望,在他這裡英雄無用武之地,一個政德不立的人,難成大事,孫策決定帶父親的舊部離開。

    孫策攻城拔寨,英勇善戰,銳不可當,所向披靡,被稱為“小霸王”,起初,人們聽到孫朗兵到,嚇得膽戰心驚,不知所措,地方官也嚇得丟棄城池,藏在草莽之中,後來,人們漸漸發現孫郎的軍隊,紀律嚴明,不擾民,秋毫無犯,百姓開始爭相擁護。

    孫策南征北戰,凱歌高旋,捷報頻傳,拿下了江東六郡。孫策少年喪父,無處安身,十八歲就領兵闖天下,到二十六歲身亡,短短七八年的時間就做了人家半輩子甚至一輩子的事,實在是後生可畏,讓人驚歎,不可小覷。曹操聞孫策平定江東,嘆息說:“?兒難與爭鋒也!”開始結交孫策,把從弟曹仁的女兒許配孫策的弟弟孫匡,又讓自己的三子曹彰娶了孫賁的女兒。

    有人格魅力

    孫策在攻打皖城的時候,得到了兩個兩個天姿國色的人物,就是大、小喬。青年才俊,成功人士,配得上這天下絕色。孫策自己娶了大喬,而把小喬賜給周瑜,足見他對周瑜的深情厚誼,手足情深。為周瑜建造屋舍,賞賜無人能及,還說不足以報答周瑜的情意。孫策是這樣一個知恩圖報、同甘共苦的主公,周瑜如何不肝腦塗地,在所不惜。

  • 5 # 不為瓦全984

    孫策(175年—200年),字伯符,吳郡富春(今浙江富陽)人。孫堅長子,孫權長兄。東漢末年割據江東一帶的軍閥,漢末群雄之一,三國時期孫吳的奠基者之一。《三國演義》中綽號“小霸王”。

    取大放小,深謀遠略--將江東大業託付孫權同樣是英雄,孫策的眼光和韜略要遠遠勝於呂布,他為了脫離袁術重新創業,不惜放棄歷來爭天下的人都夢寐以求的傳國玉璽,從而換來游魚歸大海猛虎入深山的自由之身。假如換了貪圖小利的呂布,恐怕不會這麼幹,所以孫策善取捨而能成大事。他臨死前把江東交付孫權而不是像歷代帝王那樣傳給自己的兒子,可見這個人的想法和胸襟是非同尋常的。勵精圖治,苦心經營--固守江東,奠定吳國基礎東吳三分天下佔其一,孫策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正是他在孫堅死後,勵精圖治,苦心經營,利用曹操袁紹等人在北方爭鬥的時機,迅速擴充地盤,奠定了後來吳國的基礎。

    而且他知人善任,廣招賢才,除了父親留下的舊將程普、黃蓋等人之外,還網羅了一大批後來在三國紛爭中起到重要作用的人才如周瑜、魯肅等等,為孫權稱霸留了一大筆寶貴的政治遺產,可以說東吳興盛始於孫策。孫策和太史慈的對決可謂棋逢對手將遇良才,從馬上打到馬下,直到最後的貼身搏命,兩人英雄惜英雄,在戰鬥中結下友誼。孫策立杆候日影等待太史慈的情節,充分表現出他用人不疑的大家風範。孫堅不幸死於和劉表的爭鬥,失去依靠的孫策不得不短暫依附於袁術,過了一段委曲求全的日子,但是倔強的人往往是自強不息不甘落後的。 在屢受袁術壓制和欺侮之後,他痛定思痛,以玉璽換來孫堅舊部開始二次創業。孫策攜老母幼弟在當時群雄割據的亂世中起家,其艱難不易可想而知。

    但是正是因為他知恥而後勇的倔強性格,為後世東吳的崛起打下了基礎。阿斗是扶不起來,孫策可是自力更生,這一點孫堅的兒子比劉備的兒子可強了百倍。孫策年輕氣盛,自然容易衝動,凡是都有兩面,儘管在孫堅被劉表攻殺時,他的表現反而不如年幼的孫權有本事而不驕傲的人很少,孫策因為自身強悍勇武,所以做事也勇往直前。雖然沒有詳細說明他為什麼結仇被害,但是在前面曾經鋪墊過這個結局,周瑜曾經勸他要小心和曹操私通的許貢,他沒當回事。這裡面的原因其實就在於他過分託大,身負重任但又不避險惡,孤身射獵,最終導致了被幾個小人物謀殺。

  • 6 # 秋風吹落葉飛

    策(175年—200年5月5日 ),字伯符,吳郡富春(今浙江杭州富陽區)人。孫堅長子、吳大帝孫權長兄。東漢末年割據江東一帶的軍閥,漢末群雄之一,孫吳的奠基者之一。

    興平二年(195年),孫策徵得袁術許可,東渡長江,進攻樊能、於糜,又在當利口襲擊張英。並以曲阿為據點,與揚州刺史劉繇進行決戰,大敗劉繇。建安元年(196年),率兵進攻會稽王朗和吳郡嚴白虎。建安二年(197年),袁術僭越稱帝后,孫策與袁術決裂;同年夏,被朝廷任命為騎都尉,襲父爵烏程侯,兼任會稽太守。建安三年(198年),朝廷任命孫策為討逆將軍,並封為吳侯。建安四年(199年),孫策擊敗廬江太守劉勳及劉表部將黃祖。建安五年(200年)初,在奪取豫章郡後統一江東;同年4月,孫策在丹徒狩獵時為刺客所傷,不久後身亡,年僅二十六歲。其弟孫權接掌孫策勢力,並於稱帝后,追諡孫策為長沙桓王。

    姓名 孫策

    別稱 小霸王、孫討逆

    字號 字伯符

    所處時代 東漢末年

    民族族群 漢族

    出生地 吳郡富春(今浙江杭州富陽區)

    出生日期 175年

    去世日期 200年5月5日

    主要成就 平定江東,佔據江東六郡

    相關人物

    大喬

    妻子

    孫堅

    父親

    周泰

    下屬

    人物生平

    年少成名

    漢靈帝中平元年(184年),孫策之父孫堅被朱儁推薦為佐軍司馬攻打黃巾軍,孫策與家人留在壽春(今安徽省淮南市壽縣)居住。[1]孫策十幾歲時就在壽春結交名士,名聲漸漸傳播開了,舒縣(今安徽廬江西南)人周瑜慕孫策之名,專程到壽春拜訪。周、孫兩人同歲,且均少年有志,傑出通達。因而於壽春一見如故,便推誠相待。

    中平六年(189年),孫堅前去討伐董卓。周瑜便勸孫策攜母親弟弟移居舒縣(今安徽省廬江縣西南),孫策應允。[2]在舒縣,孫策結交了很多社會上流人物,江、淮一帶的名士都來投奔他。[3]

    初平二年(191年),孫堅因攻打荊州而被荊州牧劉表的部下黃祖所殺。孫策當時十七歲,將父親孫堅葬在曲阿(今江蘇省丹陽市)後,孫策一家舉家遷到江都(今屬江蘇省揚州市)。[4]

    投奔袁術

    孫策

    孫策

    初平四年(193年),守孝結束後,孫策到壽春找袁術準備討回之前其父孫堅的舊部創立功業及為父報仇。袁術聽其言語,察其舉止,知道他能屈能伸,大有過人之處。但要馬上將孫堅舊部還給他讓他自立,自己又心有不甘。於是,袁術便說:“我已任命你的舅父吳景為丹陽太守、你的堂兄孫賁為都尉。丹陽是出精兵的地方,你可去投奔他們,召集兵勇。”[5]因為徐州牧陶謙非常忌憚孫策,而現在孫策的舅父吳景任丹楊太守,於是孫策就帶著母親遷居曲阿,與呂範、孫河一起投靠吳景,並依賴吳景召募到了數百人。[6]後來討伐涇縣(今安徽省宣城市涇縣)山賊祖郎,把祖郎打跑了。[7]

    興平元年(194年),孫策帶著數百人去投奔袁術。袁術這才將孫堅舊部數千人中的一千多人交還給孫策統領。[8]太傅馬日磾持節安撫關東,在壽春以禮徵召孫策,並表奏朝廷任命孫策為懷義校尉。袁術麾下的大將橋蕤、張勳等都傾心敬重孫策。就連袁術也常嘆息說:“如果我袁術有孫郎這樣的兒子,死也可瞑目無憾了。”[9]孫策部下有一騎兵,犯罪後為逃避責罰,逃進了袁術的軍營,藏到馬棚裡面。孫策派人追捕,直衝袁術營中,將罪犯搜出,就地斬首。事情結束後,孫策又前往袁術處賠禮請罪。袁術說:“兵士叛變,理當懲處,有什麼可請罪的呢?”從此軍中更加敬畏孫策。[10]

    不過袁術為人反覆無常,往往言而無信,他曾許諾讓孫策任九江太守,過後卻改用自己的親信,丹陽人陳紀擔任此職,孫策對此很失望。後來,袁術準備攻打徐州,向廬江(治舒縣,即今安徽廬江西南)太守陸康索求三萬斛軍糧,陸康不給,袁術大怒。[11]孫策以前在舒縣時曾去拜訪過陸康,陸康看不起孫策,只讓自己的主簿接待,自己不出來相見,為此,孫策懷恨在心。袁術就派孫策去攻打陸康,並且允諾說:“之前我錯用陳紀,經常後悔自己用錯人了。如果這次你能抓獲陸康,廬江郡就真正屬於你所有了。”孫策奉命出擊,拿下了廬江郡。可袁術卻任用他的老部下劉勳當了廬江太守,這讓孫策對袁術更為失望。[12]

    創業江東

    興平元年(194年),漢獻帝派劉繇擔任揚州刺史,揚州過去的治所是壽春,而壽春已被袁術佔領,劉繇便在孫策的舅父吳景和堂兄孫賁的協助下南渡長江,在曲阿設立了治所。這次孫策攻打廬江,劉繇憂心忡忡,因為他知道,吳景、孫賁是袁術任命的,他們又是孫策的自己人,擔心他們與袁術、孫策聯手吞併自己,於是就用武力逼趕他們,吳景和孫賁只好退往歷陽(今安徽和縣)。[13]劉繇派部下樊能、於麋駐紮在橫江津,讓張英駐紮在當利口,來與袁術對抗。袁術則任用自己的老部下惠衢為揚州刺史,以吳景為督軍中郎將,和孫賁一起率兵進擊張英,卻一連幾年都未能攻克。[14]

    孫策開拓江東

    孫策開拓江東

    吳郡都尉朱治是孫堅的老部下,過去曾任孫堅的校尉,太傅馬日磾在壽春的時候,任命朱治為副官,後又被任為吳郡都尉。他發現袁術政德不立,就勸說孫策趁機收取江東。於是孫策就去見袁術。孫策對袁術說:“我家舊日對江東人多有恩義,我願帶兵去幫助舅父征伐橫江。橫江攻克之後,我還可在當地召募士卒,大概能召募三萬人。那時,我再率領他們助您平定天下,謀成大業。”袁術知道孫策對自己不滿,但他認為,劉繇佔據曲阿,王朗佔據會稽,孫策未必能有什麼作為,就答應了他的請求[15],並表奏朝廷任命孫策為折衝校尉,代理殄寇將軍,只給他配備一千多計程車卒及相應的軍需品,戰馬幾十匹,賓客中願意跟隨者幾百人。[16]

    一路上不斷有人來投奔孫策,等到了吳景的駐地歷陽時,孫策的兵眾已發展到五、六千人。孫策的母親已先從曲阿遷來歷陽,孫策又將母親遷往阜陵居住。[17]然後渡江轉戰,所向勢若破竹,無人敢與他交鋒,而且軍令很嚴整,百姓們都依附他。孫策為人喜好修飾外表,善於談笑,性格豁達開朗樂於接受意見,又善於用人,所以兵士和百姓對待他,沒有不盡心盡力的,都願意效死於他。[18]

    孫策大戰太史慈

    孫策大戰太史慈

    興平二年(195年),孫策從歷陽渡江,打敗了劉繇。劉繇放棄丹徒西逃。於是孫策令朱治從錢塘進攻吳郡,吳郡太守許貢在由拳抵抗朱治,朱治大敗許貢,許貢逃走依附山賊嚴白虎,朱治於是代理吳郡太守的職責。[19]

    袁術在壽春得知孫策擊走劉繇後,上表奏請孫策為殄寇將軍,把周尚召回壽春,並派其堂弟袁胤取代周尚任丹陽太守。[20]

    建安元年(196年),孫策進攻會稽。[21]王朗敗潰後投降,於是會稽平定。[22]佔據會稽後,孫策將原有長吏全部更換,自己兼任會稽太守,又以吳景為丹楊太守,以孫賁為豫章太守,分豫章另置廬陵郡,以孫賁弟弟孫輔為廬陵太守,朱治為吳郡太守。彭城人張昭、廣陵人張紘、秦松、陳端等為謀士。[23]同年,孫策派遣奉正都尉劉由、五官掾高承拿著孫策的奏章拜謁許都朝廷,並向朝廷進貢禮物。[24]

    決裂袁術

    孫策

    孫策

    建安二年(197年),袁術佔有傳國玉璽正式僭越稱帝,孫策給袁術寫信,勸其不可,袁術不聽所勸,兩人於是絕交不再有往來。[25]同年,曹操派議郎王誧攜帶漢獻帝的詔書給孫策,任命他為騎都尉,襲父爵烏程侯,兼任會稽太守,並命他與呂布、陳瑀等一起討伐袁術。孫策覺得自己統領這麼多兵馬,騎都尉的職務有點低了,想得到個將軍的封號。於是派人向王浦透露了這個意思,王浦當即以皇帝的名義宣佈孫策權代明漢將軍。[26]當時,陳瑀軍駐海西(今江蘇東海),孫策按詔書要求,整頓兵馬,要去與呂布、陳瑀會面,謀劃軍機,參同形勢。但他率軍走到錢塘時,情況卻發生了變化。原來陳瑀想要乘機奪取孫策的地盤。他派人秘密渡江,拿著三十多個印信給丹楊、宣城、涇縣、陵陽、始安、黟縣、歙縣等地的大帥祖郎、焦已及吳郡烏程嚴白虎等,讓他們作內應,等孫策的部隊一開拔,馬上攻取他的郡縣。孫策發現這一陰謀,大怒,派呂範、徐逸統兵直撲海西,大破陳瑀,俘獲他的將士、妻兒等共四千多人。陳瑀往北逃奔袁紹。[27]

    建安三年(198年),孫策派徐琨趕走袁術所派的丹陽太守袁胤,平定宣城以東各地,迎接剛從袁術處回來的吳景擔任丹陽太守,之後孫策親自進攻丹陽涇縣以西。他先進擊陵陽(今安徽青陽縣東南),擒獲祖郎,又進擊勇裡(今安徽涇縣西北),擒獲自封丹陽太守的太史慈。孫策平定丹陽回師吳郡後,拜太史慈為折衝中郎將,授祖郎為門下賊曹。[28]這時,袁術之前任命的周瑜為居巢長,魯肅為東郡長,但二人知袁術難成大器,在孫策平定丹陽時相繼棄官渡江來投奔孫策,孫策親往迎接周瑜,拜建威中郎將,當即給周瑜增兵二千人,馬五十匹。又給周瑜鼓吹等軍用樂隊,興建府院住處,所贈賜的東西在軍中無人能比。[29]同年,孫策又向漢廷貢獻禮物,規模是建安元年的兩倍。漢廷任命他為討逆將軍,封為吳侯。[30]

    襲取廬江

    孫策

    孫策

    建安四年(199年),孫策正準備與曹操、董承、劉璋併力討伐劉表和強弩之末的袁術,軍隊已經整裝待發,但是袁術卻得病而死。[31]袁術死後,袁術的部下楊弘、張勳欲投奔孫策,不料卻被廬江太守劉勳截擊,全體被俘。而袁術的堂弟袁胤、女婿黃猗等人,也懾於曹操的威力,不敢守衛壽春,抬著袁術的棺木,帶領袁術的家小和部曲男女,到皖城投奔劉勳。孫策以卑微的言辭和財寶勸說劉勳攻取上繚,在劉勳成行後。[32][33]孫策率軍繞襲劉勳的大本營皖城,一舉攻破。又在隨後打敗了救援劉勳的黃射(黃祖之子)。十二月八日,孫策進至黃祖屯兵的沙羨(今湖北嘉魚縣北)。劉表派侄兒劉虎和南陽人韓晞帶領長矛隊五千人趕來支援黃祖。十一日,孫策率領周瑜、呂範、程普、孫權、韓當、黃蓋等同時進攻黃祖軍,最後黃祖隻身逃走,其妻妾子女共七人被孫策抓獲,劉虎、韓晞並兩萬餘部重被殺,跳水溺死者達一萬餘人,孫策繳獲戰船六千餘艘,財物堆積如山。[34]

    一統江東

    建安五年(200年)初,孫策大敗黃祖後東進豫章,駐軍椒丘(江西新建縣北),對虞翻說:“華歆名聞於世,但絕非我的對手。如果不早歸附,將來金鼓一震,戰局一開,生靈塗炭,在所難免。你先進城去,把我的意思說給他聽。”虞翻領命進城,見到豫章太守華歆,陳明利害,華歆舉城投降。因劉繇病故於豫章,孫策順便將劉繇的靈柩帶回歸葬,並且帶回其遺孤劉基等諸子,這一舉動受到了王朗的來信稱讚。孫策留中護軍周瑜鎮守巴丘,派遣太史慈為建昌都尉,治海昏,抵擋劉磐,使劉磐不敢侵擾。

    這時袁紹的勢力正強大,而孫策又吞併了江東,曹操已無力東顧,嘆息說:“難以與他爭鋒了!”就打算對孫策實行安撫。於是把弟弟的女兒許配給孫策的小弟孫匡,又為兒子曹彰迎娶孫賁的女兒,用禮徵召孫策的弟弟孫權、孫翊,並令揚州刺史嚴象舉薦孫權為茂才。

    遇刺身亡

    孫策臨終囑託後事

    孫策臨終囑託後事

    建安五年(200年),曹操與袁紹在官渡對壘相持,孫策暗中盤算襲擊許昌,迎取漢獻帝,便秘密整頓軍隊、部署將領。同年四月四日[35],孫策在丹徒山中打獵。他騎的是一匹快馬,扈從騎兵被遠遠的甩在後面。這時忽然碰到三個人,這三人是被孫策所殺的吳郡太守許貢的小兒子與門客,孫策問:“你們是什麼人?”三人回答說:“我們是韓當計程車兵,在這裡射鹿。”孫策說:“韓當計程車兵我全部認識,從沒見過你們”。說完向其中一個射箭,那個人隨著弓弦的聲音而倒下。餘下二人非常恐慌當即彎弓搭箭,向孫策射來。孫策面頰中箭。這時,後面的扈從騎兵尋找到孫策,將刺客全部殺死。孫策傷勢甚重,自知不久於人世,就請張昭等人,託以後事:“中原正在大亂之中,憑我們吳、越的兵眾,三江的險固,足以觀其虎鬥成敗。你們要好好輔佐我弟弟!”又招呼孫權,將印綬交予他,對他說:“率領江東兵眾,決戰兩陣之間,橫行爭衡天下,你不如我;但舉賢任能,使其各盡其心,用以保守江東,我不如你。”到夜間孫策便去世了,時年二十六歲。孫權登基稱帝后,追諡孫策為“長沙桓王”。[36]為孫策立廟於建業朱雀橋南,[37]後來派太子孫和前去親祭。

    主要成就

    軍事成就

    擊走劉繇

    孫策開拓江東

    孫策開拓江東

    興平二年(195年),孫策在周瑜、程普和黃蓋等人的支援下,從歷陽渡江,首先打敗了牛渚營(今採石磯)的劉繇,奪得倉庫中所有糧食和兵器戰具。[38]當時,彭城相薛禮、下邳(今江蘇省睢寧縣古邳鎮)相笮融都依附劉繇,奉他為盟主,薛禮佔據秣陵城(今江蘇南京),而笮融駐紮在秣陵縣南。孫策首先攻打笮融,斬殺五萬多人,笮融害怕,緊閉營門,不敢妄動。[39]孫策轉而揮師攻打薛禮,薛禮突圍逃走。這時樊能、於麋等人,又糾集兵士來奪牛渚。孫策立即回軍,打敗他們,俘獲萬餘人。然後重新進攻笮融:戰鬥中,孫策腿部中箭,無法乘馬,部下抬他回營療傷。有人對笮融說:“孫策被箭射死了!”[40]笮融聞孫策死訊大喜,派將士與孫策部隊對壘。孫策先派幾百兵馬挑戰誘敵,而在後面設好伏兵。敵兵出擊,孫策部假作潰敗,引敵進入包圍圈中,然後一聲號令,伏兵盡起,斬殺一千多敵人。孫策乘勝進攻笮融營地,並命手下將士高聲喊話:“孫郎如何?”聲撼敵營,地動山搖,嚇得不少敵兵連夜奔逃。笮融見孫策還在,越發警惕小心,深溝高壘,嚴加守備。[41]

    孫策大戰太史慈

    孫策大戰太史慈

    孫策見笮融負險固守,一時難以攻克,便引兵南向,先在梅陵 (今安徽南陵縣)擊敗劉繇的別部,接著轉兵攻克湖孰(今江蘇江寧縣南湖熟鎮)、江乘(今江蘇句容縣北)等地。然後整頓部隊,到曲阿與劉繇決戰。[42]

    劉繇與孫策交戰,遭到慘敗,逃往丹徒(今江蘇鎮江市),孫策入據曲阿(參見曲阿之戰)。[43]孫策大軍所到之處,軍士們嚴遵將令,不擄掠百姓,雞犬菜茹,秋毫無犯。於是,百姓十分喜悅,爭著用牛、酒犒勞部隊。[44]孫策慰勞賞賜將士,派遣部下陳寶到阜陵迎接母親和弟弟。又釋出文告,告知下屬各縣:“劉繇、笮融的鄉人和部下來投降的,一概不多問其他;願意從軍的,可以從軍,並免除全家賦稅徭役;如果不願從軍,絕不勉強。”文告發布後,來歸附者從四面八方趕來,不長時間,就招得士兵兩萬多,徵得馬匹一千多。自此,孫策之名威震江東。[45]

    平定會稽

    建安元年(196年),孫策繼續進攻江東各地,吳郡人嚴白虎等各率有一萬多人,駐紮嚴守各自的地盤。吳景等想先擊破嚴白虎等,然後再到會稽。孫策說:“嚴白虎等群盜,心無大志,憑此就能將其擒獲。”於是率兵渡過浙江,直逼會稽。[21]會稽功曹虞翻勸太守王朗暫避孫策的鋒芒,王朗不聽,發在固陵(浙江蕭山縣西)阻擊孫策。孫策幾次發動進攻,均未能奏效。孫策的叔父孫靜獻策,建議聲東擊西,從查瀆進兵,出其不意,攻其不備。孫策依計。於夜裡一面到處點燃火把,迷惑、牽制正面之敵,一面分出兵馬悄悄從查瀆出擊。王朗出於意外,大驚,派周昕率兵倉猝迎戰,孫策斬殺周昕,長驅直入。王朗敗潰,帶虞翻乘船逃到東冶(今福建福州)。孫策派賀齊追擊,王朗投降,於是會稽平定。[22]

    襲取廬江

    孫策

    孫策

    建安四年(199年),袁術病死,其部下為廬江太守劉勳得到,劉勳的兵力驟然大增。於是孫策以卑微的言辭和財寶勸說劉勳攻取上繚。於是,劉勳悄悄率軍經過彭澤,來到海昏地方。當地守將堅壁清野,留下一座空城,劉勳一無所獲。劉勳又轉而進攻上繚。[32][33]

    當時,孫策正率軍西征黃祖,剛走到石城(今安徽貴池縣西),聽說劉勳率軍襲取海昏,立即讓孫賁、孫輔率領人馬駐在彭澤,準備攔擊劉勳,自己則率周瑜帶兵兩萬繞襲劉勳的大本營皖城,一舉攻破,俘虜三萬多人,並抓到了袁術和劉勳的妻子兒女。孫策上表任命李術為廬江太守,撥給他三千人馬保衛皖城,其餘人眾,全部移往吳地。[46]隨後,孫賁、孫輔又在彭澤打破劉勳,劉勳退入楚江(今長江),又經潯陽到置馬亭,聽說孫策已經率軍攻克了皖城,又逃到了西塞,接著又逃往流沂(今湖北鄂城),在這裡構築營壘自守,並向劉表告急,向黃祖求救。黃祖派他的兒子黃射率水軍五千人來援,孫策揮師進攻,劉勳敗逃,投奔曹操,黃射也逃跑了。孫策又得到劉勳兩千多兵士和一千多艘戰船。[47]

    政治成就

    制定策略

    初平二年(191年),孫堅所殺,孫策舉家遷到江都。在江都期間,孫策數次拜訪揚州名士張紘,和他研究天下大勢。並說出了其立足江東的策劃,第一步從袁術手中索要其父孫堅的部隊,然後渡江南下尋求其舅父丹陽太守吳景的支援,以丹陽為根據地招募軍隊,佔領吳、會稽等郡,進而討伐劉表、黃祖,為其父孫堅報仇,最後建立孫吳政權。該策劃得到了張紘的認同,並在張紘的補充完善下,成為孫策政權建立和發展的既定策略。[48]

    決裂袁術

    建安二年(197年),袁術佔有傳國玉璽正式僭越稱帝,孫策趁機與其決裂。孫策之所以如此,是因為他一方面可以擺脫袁術的勢力,攻佔揚州;另一方面進攻劉表,為其父孫堅報仇,最後實現“荊、揚可一”的既定策略。因此孫策上表朝廷要討伐袁術,隨後曹操派議郎王誧攜帶漢獻帝的詔書給孫策,任命他為騎都尉,襲父爵烏程侯。建安三年(198年),孫策又向漢廷貢獻禮物。漢廷任命他為討逆將軍,封為吳侯。孫策因此在輿論上得到漢政府的承認。[48]

    奠定基業

    孫策性格豁達開朗樂於接受意見,又善於用人,所以兵士和百姓都願意為他效死。他又嚴申軍令,不得擄掠民間財物,受到百姓的歡迎。用短短三四年的時間,孫策迅速削平了大量割據勢力,佔有了吳郡、會稽郡、丹陽郡、廬江郡和豫章郡,基本上控制了揚州的廣大地區,為孫吳立國奠定了基礎。他不僅是當時幾大政治軍事集團中實力發展最快的一個,而且是魏、蜀、吳三國創業者中最年輕的一個。

    人物評價

    漢末三國

    孫策小像

    孫策小像

    袁術:使術 有子如孫郎,死復何恨?[49]

    曹操:猘兒,謂難與爭鋒。[49]

    王朗:策勇冠一世,有雋才大志。謀而有成,所規不細,終為天下大賊,非徒狗盜而已。

    劉曄:孫策多謀而善用兵。

    張紘:策才略絕異,平定三郡,風行草偃。[50]

    虞翻:討逆將軍智略超世,用兵如神。[51]

    許貢:孫策驍雄,與項籍相似,宜加貴寵,召還京邑。若被詔不得不還,若放於外必作世患。

    郭嘉:策輕而無備,雖有百萬之眾,無異於獨行中原也。若刺客伏起,一人之敵耳。以吾觀之,必死於匹夫之手。[52]

    兩晉南北朝

    陳壽:①為人美姿顏,好笑語,性闊達聽受,善於用人。是以士民見者,莫不盡心,樂為致死。②策英氣傑濟,猛銳冠世,覽奇取異,志陵中夏。割據江東,策之基兆也。[49]

    《吳錄》:孫將軍為人,惡勝己者,若每問,當言不知,乃合意耳。如皆辨義,此必危殆。

    傅玄:孫策為人明果獨斷,勇蓋天下,以父堅戰死,少而合其兵將以報讎,轉鬥千里,盡有江南之地,誅其名豪,威行鄰國。[53]

    陸機《辨亡論》:武烈既沒,長沙桓王逸才命世。弱冠秀髮,招攬遺老,與之述業。神兵東驅,奮寡犯眾,攻無堅城之將,戰無交鋒之虜。誅叛柔服而江外厎定,飭法修師而威德翕赫,賓禮名賢而張昭為之雄,交御豪俊而周瑜為之傑。彼二君子,皆弘敏而多奇,雅達而聰哲,故同方者以類附,等契者以氣集,而江東蓋多士矣。將北伐諸華,誅鋤幹紀,旋皇輿於夷庚,反帝座於紫闥,挾天子以令諸侯,清天步而歸舊物。戎車既次,群兇側目,大業未就,中世而隕。[54]

    華譚:吳武烈父子皆以英傑之才,繼承大業。今以陳敏兇狡,七弟頑冗,欲躡桓王之高蹤,蹈大皇之絕軌,遠度諸賢,猶當未許也。[55]

    程琅:帝王亦一夫之敵耳,孫策之禍可不慮乎![56]

    孫盛:孫氏兄弟皆明略絕群。創基立事,策之由也,自臨終之日,顧命委權。夫意氣之間,猶有刎頸,況天倫之篤愛,豪達之英鑑,豈吝名號於既往,違本情之至實哉?抑將遠思虛盈之數,而慎其名器者乎?夫正本定名,為國之大防;杜絕疑貳,消釁之良謨。是故魯隱矜義,終致羽父之禍;宋宣懷仁,卒有殤公之哀。皆心存小善,而不達經綸之圖;求譽當年,而不思貽厥之謀。可謂輕千乘之國,蹈道則未也。孫氏因擾攘之際,得奮其縱橫之志,業非積德之基,邦無磐石之固,勢一則祿祚可終,情乖則禍亂塵起,安可不防微於未兆,慮難於將來?壯哉!策為首事之君,有吳開國之主;將相在列,皆其舊也,而嗣子弱劣,析薪弗荷,奉援則魯桓、田巿之難作,崇之則與夷、子馮之禍興。是以正名定本,使貴賤殊邈,然後國無陵肆之責,後嗣罔猜忌之嫌,群情絕異端之論,不逞杜覬覦之心;於情雖違,於事雖儉,至於括囊遠圖,永保維城,可謂為之於其未有,治之於其未亂者也。陳氏之評,其未達乎

  • 7 # 寫秋齋主人喬治邦

    小霸王孫策(175年—200年),字伯符,吳郡富春(今浙江富陽)人。孫堅長子,孫權長兄,長期割據江東,乃漢末群雄之一,三國時期孫吳政權的奠基者之一,驍勇善戰,故人送綽號“小霸王”。

    孫策雖英年早逝,但從一開始就顯示出遠見卓識和宏圖大略。

    孫堅死後,孫策固守江東,勵精圖治,苦心經營,並利用曹操袁紹等人在北方爭鬥的有利時機,迅速擴充地盤,強國富民,奠定了後來吳國的基礎。更由此奠定了東吳三分天下佔其一的大勢。

    孫策深謀遠慮,臨死之前把江東交付其弟孫權,而不是像歷代帝王那樣傳給自己的兒子,可見孫策致力於國家的戰略思維和博大胸襟。

    讓給兄弟帝位,這是識才顧大局。也更說明其知人善任。除了孫堅留下的舊部程普、黃蓋等人之外,孫策還廣納賢能,由此聚集了一大批後來在三國紛爭中起到重要作用的文武人才,如周瑜、魯肅等等,為孫權稱霸和東吳發展積累了一筆寶貴的政治遺產和人才隊伍。

    孫堅不幸死於和劉表的爭鬥,失去依靠的孫策不得不短暫依附於袁術,但他更懂得取捨之術,以玉璽換來二次創業。正是因為他知恥而後勇的倔強性格,韜光養悔的臥薪嚐膽,為後世東吳的雄起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所以,可以說東吳的興盛就是始於小霸王孫策。

  • 8 # 一點星宿

    孫策這個人不如他的弟弟孫權穩重或者說有政治頭腦,打天下和坐天下是兩碼事。孫策驕傲自負的性格得罪不少人,雖有雄才但無大略,而其弟則彌補了他的不足。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曾經誤解最大的一個歷史人物是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