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有人叫他聖人,有人叫他章瘋子,你怎麼看?
12
回覆列表
  • 1 # 滿樓書坊

    章太炎原名章炳麟,初名學乘,字枚叔,後因為仰慕明末的兩位大學者顧炎武(名絳)、黃宗羲(字太沖)而改名章絳,別號太炎,後以“章太炎”一名聞天下。

    後來,章太炎尊父命進入由經學大師俞樾主持的杭州詁經精舍學習七年,學問大進,成為同遊中的佼佼者,很受俞樾的賞識。

    甲午年後,章太炎不顧老師俞樾的勸阻而相繼加入康有為在滬設立的上海強學會並擔任《時務報》主筆。但在次年,章因與康氏門人衝突而退出《時務報》,轉杭州任《經世報》、《實學報》主筆。

    1898年後又受張之洞之邀赴武漢籌辦《正學報》,但未及一月即離去。當年七月,章太炎回到上海擔任《昌言報》主筆。

    戊戌年後,康梁等維新黨亡命海外,章太炎也上了通緝名單,最後避禍臺灣,不久又轉赴日本,由此走上了激進之路。

    1900年7月,章太炎回到上海並參與了唐才常組織的中國議會,期間當眾剪辮脫衣。俞樾得知此事後,大罵其“訟言革命是不忠,遠去父母之邦是不孝,不忠不孝,非人類也,小子鳴鼓而攻之可也”,“曲園無是弟子”,由此被師門開除。

    雖被逐出曲園,但章太炎畢竟畢竟學有根基,此後更是文筆滔滔,一發而不可收拾,其中最出名的一篇文章莫過於1903年的《駁康有為論革命書》,其文雄渾有力,傳播最廣,其在表明與康梁改良派分道揚鑣的同時,也給自己帶來了牢獄之災。

    據說,章太炎得知抓捕的訊息後,卻效仿譚嗣同,說清廷要抓我,已經不是第一次了,革命就要流血,怕什麼!巡捕來了,他迎上去,說:“我就是章炳麟,抓我!”租界當局最後判了章炳麟三年、鄒容兩年的拘禁。

    1906年6月,章太炎光榮出獄,隨即東渡日本找到革命組織,並當上了《民報》的主編。章太炎與革命黨的關係原本是不錯的,但其才氣與性格,決定了他與任何人都不能相處太久。

    1907年,章太炎得知孫中山得了兩筆款子卻只給《民報》留了兩千元后,立刻嚷嚷了起來,其一把撕下孫的相片,然後批上了“賣《民報》之孫文應即撤去”數字。

    之後,他更是以明碼電報洩露革命但購買槍彈準備武裝起義的軍事秘密,以至於起義無法發動。而其理由是,以日本奸商所賣的窳劣武器發動起義,無異於讓革命義士白白送命。

    在與革命同道們鬧翻後,章太炎一度萌生去印度做和尚的念頭。有革命同志編了一則《章炳麟出家》的活劇曲藉以勸誡:“章炳麟拋卻了、平生抱負;眼見得漢人中、少個幫扶;披袈裟,坐蒲團,不顧宗祖……”

    辛亥革命後,章太炎公開聲稱“革命軍起,革命黨消”,要求將原來秘密的革命黨組織改為合法組織,之後他也成了民初組黨運動的急先鋒。

    不久,光復會領袖陶成章被陳其美派人刺死,章太炎將中華民國聯合會改組為統一黨,並更加激烈的指責和斥罵同盟會。章太炎甚至直言不諱的指出,他另搞其它政黨就是針對同盟會的。

    對章太炎的倒戈反向,同盟會的人也憤而反擊,他們在報紙上大罵章太炎是個“瘋子”,並放出流言說章太炎要拿槍打國務總理唐紹儀,他才具有嚴重的暴力傾向。

    說到“瘋”字,章太炎確實有間歇性的癲癇症狀,但被人稱為“章瘋子”,則是因為其生平喜歡特立獨行,好做驚人之語。

    對於這個綽號,章太炎非但不以為忤,反希望他的同志朋友都能帶點神經病。他曾在東京發表演說:

    “大凡非常的議論,不是神經病的人斷不能想,就能想亦不能說,遇著艱難困苦的時候,不是精神病的人斷不能百折不回,孤行己意。所以古來有大學問成大事業的,必得有神經病,才能做到。為這緣故,兄弟承認自己有精神病,也願諸位同志人人個個都有一兩分精神病。近來傳說某某有精神病,某某也有精神病,兄弟看來,不怕有精神病,只怕富貴利祿當面出現的時候,那精神病立刻好了,這才是要不得呢!”

    魯迅也回憶說,民國元年,章太炎先生在京期間好發議論,而且毫無顧忌的褒貶他人,常常被貶的一群人便給他起了個綽號,曰“章瘋子”,其人即是瘋子,議論當然是瘋話,沒有價值的人。但每有言論,也仍在他們的報章上發表,不過題目特別,道:“章瘋子大發其瘋”。有一回,他可是罵道他們的反對黨頭上去了,第二天報上報道時,那題目卻成了:“章瘋子居然不瘋!”

    1916年袁世凱稱帝敗亡後,一度被軟禁的章太炎重獲自由,但一個新的時代撲面而來,無意之中,章太炎已經成為新人物、新思潮所批判的“古董級”人物了。五四運動後,他更是跟不上形勢了。

    在這段時期,章太炎不但反對聯俄赤化、主張聯省自治,而且對北伐後的南京國民政府也不予認同,極為格格不入。章太炎的批蔣言論也令當局十分不滿,他一度被列為“反動學閥”而遭通緝,幸好有老友們從中疏通轉圜,方逃脫緝拿,自罰閉門思過。

    1928年後,章太炎開始隱居不出,專心學問。後來,其在蘇州定居並辦了國學講習會,傳授《小學略說》、《經學略說》、《史學略說》、《諸子學略說》等,收徒甚眾,為儲存國學做了很大的貢獻。

    章太炎一生著作頗多,約有400餘萬字,其在文學、史學、語言學、醫學、詩詞、書法等方面均有成就。

    章太炎晚年的志趣與早年迥然相異,日趨平實,其涵養功力日漸深邃,他曾給人寫條幅,自嘲曰:“少年氣盛,立說好異人,由今觀之,多穿鑿失本意,大抵十可得五耳。假我數年,或可以無大過”。

    從突破傳統到最後迴歸傳統,章太炎最終從鬥爭中得到心靈的解脫。但不幸的是,他生活的那個年代,思潮越來越偏激、越來越激烈,他最終跟不上時代的潮流而被“革命”所拋棄,而他晚年在著作中表現出來的“瘋”,何嘗不是一種返璞歸真的“孤憤”。

    所幸的是,在閉門不出、專心學術後,章太炎並沒有辜負他的才華與早年的學術訓練,終成一代國學大師;而與他同時代的一些才子佳人,在百年“革命潮”過去之後,早已湮沒無聞矣!

  • 2 # 國家人文歷史

    章太炎是近代著名的民主革命家、國學大師。1912年,章太炎居然靠近了袁世凱,並在袁世凱政府擔任東三省籌邊使。很快,袁世凱就違背了自己的承諾,一步一步走向專制的淵藪。章太炎如夢初醒,於是徑直上北京去找袁算賬。一日,章太炎蓬頭垢面,足登破靴,手持團扇,扇下系袁世凱親授的二級大勳章,來到總統府。袁世凱避而不見。章太炎更加怒不可遏,在總統府跳著腳罵袁世凱,還掄起手杖將府內器物砸個稀里嘩啦。

    關於此事,魯迅在《關於太炎先生二三事》中這樣寫道:“以大勳章作扇墜,臨總統府之門,大詬袁世凱的包藏禍心者⋯⋯” 袁世凱拿章也沒有辦法,只好把他軟禁。在軟禁期間,袁世凱規定其起居飲食用款不限,而且毀物罵人,聽其自便,每月再另給“工資”500元,當時一個大學裡最風光體面的教授,每月也不過400元。但章太炎一點也不領情,他在住所的門窗上、桌上到處都寫上“袁賊”二字,以杖痛擊之,稱作“鞭屍”。為了排解失去自由的鬱悶,章太炎每餐必飲酒,每飲必以花生佐食,吃時去蒂道:“殺了‘袁皇帝’的頭!”

    比如1913年10月25日,章太炎在信中稱袁世凱為“袁棍”。同年11月4日,他在信中感慨袁還不如曹操,自己欲做禰衡而不得:“觀其所為,實非奸雄氣象,乃腐敗官僚之魁首耳。嗚呼,苟遇曹孟德,雖為禰衡亦何不願,奈其人無孟德之能力何!奈其人無孟德之價值何!夫復何言。”這樣的信僥倖透過檢查,予以放行。

  • 3 # 黑句本

    章瘋子的綽號由此傳開。

    章太炎,原名學乖,又名炳麟,1869年1月12日出生在浙江餘杭,祖父章鑑、外祖父朱有虔都是江南遺老,父親章濬是造詣很深的古文經學家,家中有世代傳承的醫學和藏書樓,在這樣的家族長大,章太炎自幼痴迷於書,而且很早就有華夷之辯的反清意識,因為追慕明末清初的大儒顧絳(顧炎武),後來改名章絳,號太炎。

    民國大師多是神童。

    章太炎六歲時寫的一首雜詩至今仍儲存在紀念館中。

    某一日,大雨傾盆,父親章濬邀了十餘位文友在家中飲酒賦詩。詩酒興致正濃時,一位同宗老先生令太炎應景而作,六歲的神童毫不怯場,應聲提筆:

    天上雷陣陣,地下雨傾盆;籠中雞閉戶,室外犬管門。

    比起初唐詩人駱賓王七歲作《詠鵝》,章太炎這首雜詩雖然在意境韻味上遜色一些,但眼光很開闊,心思很機敏,而且隱隱還有一股尚未萌芽的玩世不恭。

    23歲時,章太炎遵從父親遺命,入杭州詁經精舍,師從俞樾,苦讀七年。這七年,章太炎嗜書如命,見到秘籍孤本,必一睹為快,借誦傳抄,大師的底子大概就是這樣打下的。

    章太炎讀書,不是儒生,而是狂士,有一把火,他是遲早要激烈燃燒,綻開的。

    甲午戰敗,在章太炎那裡,就是那一把燃出他激情與憤怒的火,此一階段,他發表了大量的文章,並且開始為革命活動到處跑。

    在武昌,張之洞看到他寫的《排滿論》,怕受牽連,趕緊指使梁鼎芬去轟。嶺南名士梁鼎芬一向看不慣章太炎的張狂,轟他走時,用轎杆“狠狠”地打了章太炎一頓屁股。

    後來,章太炎在學界跟人起爭論,有人就說“梁鼎芬來打你屁股了”,章太炎聽了,立馬微笑不語。

    狂士也有含蓄、可愛的時候。

    義和團運動時,章太炎力主驅逐滿蒙,並且割辮明志。那一階段,他在東京常常穿著長袍,外面罩著一件和服,左袖上繡著“大漢”兩字,頭髮披散著有五寸多長,左右分開梳著。

    這是章太炎的一個經典形象,像名士,像鬥士,當然也像瘋子。

    清廷未亡時,敢公然辱罵皇上的,章太炎恐怕是第一人,1903年他在《駁康有為論革命書》一文中,直接將光緒皇帝罵成“載湉小丑”。

    一而再,再而三地透過報紙文章,投擲匕首,後來章太炎終於因“蘇報案”被捕入獄。在監獄中,章太炎玩世不恭的狂士風采展現無遺,他做起了獄中裁縫,每天干活八個小時。

    出獄後,有人問他,這是牢房要你做的苦工嗎?

    章太炎說,苦不到我。

    又有人問他,你能縫什麼樣的衣服?

    章太炎說,犯人衣服,草草縫去不求工也。

    那意思是說,閒著也是閒著,縫著玩唄。

    章太炎跟孫中山認識,是梁啟超介紹的,他覺得在政治主張上兩人是志同道合的,見面就跟孫中山帶來的十幾人喝酒,喝了七十杯不醉,眾人皆說他是第一等風流人物。

    章太炎的眼裡是揉不進沙子的,只要他覺得不對,那就是沙子,這又是他狂士的一面。

    同盟會成立後,章太炎擔任《民報》主編,有一次孫中山自作主張拿走了大量經費,章太炎知道後很憤慨,一把就將孫中山的照片從牆上撕了下來。

    欽廉起義,章太炎覺得孫中山從日本買的槍支太陳舊,根本不能打仗,竟然直接給香港中國日報發電報,抨擊此事。

    好傢伙,這狂士真是惹不起,只要他認為不對,哪裡還管什麼機密,怎麼爽快怎麼來。

    這一點決定了章太炎不可能是合格的革命者。

    與孫中山漸行漸遠後,章太炎沒閒著,調頭又開始專心論學,寫出了諸如《文始》、《新方言》、《國故論衡》等大著,影響十分深遠。

    說他是大師,那是一點不摻水分的。

    清末,有一陣子風聲很緊,蔡元培勸他離開:“我看除走外,沒有其他方法可想了。”

    哪知道章太炎根本不懼,依舊玩世不恭地說:“革命必須流血,我被清廷已拿查六次,再來第七次又何妨。”

    1911年辛亥革命後,章太炎到上海,向黃興提出“革命軍興,革命黨消”的勸告,要求取消政黨。

    黃興聽了直皺眉頭,書生之見不能聽,但也不能趕走,最後只好叫狂士做顧問。

    袁世凱當政後,害怕章太炎亂放炮,於是懷柔他,派他到東北做了東三省籌邊使。

    但章太炎並不買賬,1913年袁世凱鎮壓“二次革命”,他立馬翻臉,開始集中火力反對袁世凱。

    對這樣的名士、狂士,袁世凱既不忍殺,也不敢殺,思來想去,最後只好將章太炎騙到京城,看看再說。

    到了京城,章太炎照例不依不饒,每次經過新華門時,都要破口大罵:新莽門!

    亂世梟雄的胸襟,袁世凱還是有的。

    實在惹不起,最後袁世凱只要將章太炎軟禁在龍泉寺,每月給五百大洋的費用,要什麼給什麼,而且要求看押的憲兵要做到“打不還手,罵不還口”。

    如此一來,章太炎的瘋勁就更足了。

    每天他在院子裡高談闊論,狂飲亂罵。喝酒吃花生米時,每次都要叫:“殺了袁皇帝的頭!”或者寫張“袁賊”的字條,一邊燒一邊罵:袁賊燒死了!

    袁世凱死後,章太炎結束三年軟禁生活,1917年參加護法運動,擔任海陸軍大元帥府秘書。然而,幫孫中山作了“大元帥就職宣言”後,他又極力反對武力統一中國,反對北伐,主張“聯省自治”,並且始終與北洋黎元洪、吳佩孚等人保持著深厚的友誼。

    這明顯是逆了時代潮流,但章太炎不在乎,1927年南京國民政府成立後,他自稱“中華民國遺民”,始終採取不合作態度。

    20世紀三十年代,章太炎主要在長江三角洲一帶活動,除了誦讀佛經,他還不忘給蔣介石帶話:“非我族類,其心必異。”

    這是告誡蔣介石對日一定要強硬。

    晚年的章太炎,酒量很大,學生弟子眾多,魯迅、周作人、黃侃、錢玄同等人都是。每次一喝高,就要說說他的那些門生故友。

    說章太炎是可愛的狂士,從他徵婚,結婚,給女兒取名字這些事情上也能看出來。

    他是最早刊登徵婚啟事的名人,其公佈的擇偶條件那叫一個絕:人之娶妻當飯吃,我之娶妻當藥用。兩湖人甚佳,安徽人次之,最不合適者為北方女子,廣東女子言語不通,如外國人,那是最不敢當的。

    真不知道老婆是他哪一味藥?

    44歲時,經蔡元培介紹,章太炎與30歲的美女湯國梨在上海哈同花園結為夫婦。婚禮當天,狂士一興奮,把皮鞋都左右都穿反了。

    給四個女兒取名字,那就更有名了,那四個生僻字,難寫,更難認,害得四個女兒總是嫁不出去。

    還有一樁事,也很有名,杜月笙的名字是章太炎給取的,表面上看是杜月笙會做人,贏得了他的好感,其實狂士的骨子裡始終也有些江湖氣。

    晚年,有人問章太炎,先生的學問是經學第一,還是史學第一?

    章太炎說,實不相瞞,我是醫學第一。

    章太炎家傳醫道,著有《霍亂論》、《猝病新論》,所以說他的回答是玩世不恭的大實話。

    1936年6月14日,徹底衰老的狂士,飯後繞住宅散步,猝然倒地,沒有留下什麼遺言,走得很乾脆,很安靜。

    也許該說的都說了。

    該狂的也都狂了。

  • 4 # 戒在小智

    章太炎,本名炳麟,字枚叔,後改名絳,別號太炎,自稱在少年時代就有"逐滿之志"。一生曲折跌宕,死後譭譽不一。

    1900年,31歲的章太炎剪去辯子,立志革命。在上海蔡元培組織的愛國學社授課時,他經常身穿長袍並外罩"和服",“和服"的左袖上還繡有"大漢"二字。頭髮剪留五寸長,左右兩股分開梳著,下面垂到額際。服裝離奇,講起話來亦有些瘋頭瘋腦,故有"章瘋子"名號。

    莎士比亞說過:“一千個觀眾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即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每個人看問題的角度不同,思維方式不同,結論也會不同。所以,如何評價民國奇人章太炎,個人認為,章太炎逝世後,魯迅先生給出的評價是最公正的。他寫道:

    "……考其生平,以大勳章作扇墜,臨總統府之門,大詬袁世凱的包藏禍心者,並世無第二人;七被追捕,三入牢獄,而革命之志,終不屈撓者,並世亦無第二人,這才是先哲的精神,後生的楷範。"

    想必魯迅先生能給於章太炎這樣的評價,應該是進行了全面衡量的。

    雖然民國元年革命後,本想大有作為的章太炎還是不得志;雖然參與過投壺,接受饋贈,但這也就像魯迅先生說的“不過白圭之玷,並非晚節不終"。

    縱觀章太炎的一生,可以說是實賤了自己"瘋顛"的人生主張,也算是並世無二的人物了。可誰又能說的清,他的"瘋顛"不是故意而為,做為在某些場合遁世的方法呢?!

    題外話

    據說章太炎的篆書極富個性特色,揮灑自如。在用筆上,方、圓、中、側互動運用。注重六書,獨具風格。

  • 5 # 白雲雁水

    章太炎確實堪稱民國奇人、怪人和狂人。可是從文化特別是從經學的角度評價章太炎,他還是中國最後的經學大師。

    魯迅先生曾評論章太炎:“先生遂身衣學術的華袞,粹然成為儒宗。”其出身漢學世家,自幼由外祖父啟蒙,在家學指導下奠定了“一意治經,文必法古”的學術基礎。在中國,是章太炎最先把孔子從神壇上請了下來,還孔夫子以凡人的本色。他反對將孔子神化,避免經學蛻變為不倫不類、亦新亦舊的神學。他在《駁建立孔教議》中說:

    蓋孔子所以為中國斗杓者,在制歷史,布文籍,振學術,平階級而已。 往者《尚書》百篇,年月闊略,無過因事記錄之書,其始末無以猝睹。自孔子作《春秋》,然後紀年有次,事盡首尾……令晚世得以識古,後人因以知前。自孔子布文籍,又自贊《周易》,吐《論語》以寄深湛之思,於是大師接踵,宏儒鬱興。

    他認為,孔子之所以可貴,是因為他是歷史學家,對整理“六經”、儲存古代史料有重大貢獻。如《春秋》的獨特之處,在於它結束了《尚書》無年次的歷史記錄,使東周之事粲然著明,“《春秋》而下,則有《史記》《漢書》以至歷代書志、紀傳”,為司馬遷、班固創立了記史的法則;而且孔子不論鬼神,專講修身治國的人間之道,與那些虛設事狀是完全不同的。

    章太炎尊信古文經學,“《六經》皆史之方,沿之則明其行事,識其時制,通其故言,是以貴古文”,持“六經皆史”的觀點。

    章太炎還對康有為“六經皆為孔子所作”的說法進行了批評,認為孔子只是像他自己說的那樣,“述而不作”,也就是說,孔子只是“刪訂了‘六經’而不是製作了‘六經’”。由此,章太炎總結出了治經原則。

    首先,研究經學是為了弄清楚古代史。其次,古文經是用先秦古文字所寫的文獻,今文經則依靠口耳相傳,到了漢代才記錄下來形成文字,這就不免在其中夾雜了各代師說,後來又困緯書摻雜了種種讖語,以稽古而言,今文經遠不如古文經靠得住。再次,要用嚴謹的考證之術來弄清經文字義,主張以文字、訓詁為基礎,在準確理解經文的基礎上闡發大義,特別要反對不顧經文字義,而亂談所謂的微言大義。

    章太炎對文字學、語言學有精湛的研究。他使傳統的語言學從經學的附庸下解放出來,成為專門的語言文字之學,“語言文字學”這一學科術語就是由章太炎創造的。其“作《文始》以明語原;次《小學答問》以見本字;述《新方言》以一萌俗”,從字形、語音、語義多方面,對語言進行了系統論述,甚至對語言的起源及發展規律也有很多新的見解。在這些基礎上,章太炎對“十三經”以新的標準進行增加,加《大戴禮記》《國語》《史記》《漢書》《資治通鑑》《說文解字》 《周髀算經》《九章算術》八書,成“二十一經”,其論“經”皆以史為斷,再加之以小學。可以說,章太炎進入的是古文經學,出來的則是史學。 在章太炎看來,後世儒學之所以走偏,就是在思想上誤入了歧途。他認為:

    儒家之病,在以富貴利祿為心。蓋孔子當春秋之季,世卿秉政,賢路壅塞,故其作《春秋》也,以非世卿見志,其教弟子也,惟欲成就吏材,可使從政。而世卿既難猝去,故但欲假借事權,便其行事。是故終身志望,不敢妄希帝王,惟以王佐自擬。

    儒術之害,則在淆亂人之思想,此程、朱、陸、王諸家所以有權而無實也。雖然,孔氏之功則有矣,變禨祥群神怪之說而務人事,變疇人世官之學而及平民,此其功亦敻絕千古。二千年來,此事已屬過去,獨其熱中競進在耳。

    章太炎的觀點是,自漢武帝“定孔子為一尊”,儒家最大的弊病在於以富貴利祿觀念腐蝕人心。俗儒孜孜不倦,苦心力學,全是在“待價而沽身”,由此儒之本義不再顯明,如遠古的封禪活動具有軍事實用價值,後來卻逐漸演變成君權神授的宗教儀式。 而且,俗儒為了達到目的,又口是心非,玩弄權術,如河圖、洛書並不是什麼神賜予的,是先人刻畫在石頭上的地圖,沉於水中,被伏羲、夏禹撿拾,後卻以河圖論證君權神授,簡直是無稽之談。

    章太炎還根據《墨子》《莊子》詆訾孔子的記載,抨擊了孔子的搖唇鼓舌。他譏諷孔子是“巧偽人”,做過“汙邪詐偽”之事,平日高談禮義,但在困頓時一樣如喪家之犬。章太炎對孔子和儒學的這些評議,有不少是捕風捉影之談、是偏頗失平之論,不過,對於我們學習《論語》等儒學、經學文章,會多個角度來理解孔子,從這點上說,章太炎不愧為中國最後的經學大師。

  • 6 # 非常道畢延河

    “大凡非常的議論,不是神經病的人斷不能想。就是能想,亦不敢說。遇著艱難困苦的時候,不是神經病的人,斷不能百折不回,孤行己意,所以古來有大學問、成大事業的,必得有神經病,才能做到……為這緣故,兄弟承認自己有神經病,也願諸位同志,人人個個,都有一兩分的神經病。”

    承認自己是“神經病”的就是一代國士章太炎,“章瘋子”的綽號由此得名。有一回日本警察廳查戶口,讓他填個表格,章太炎竟然在出身一欄中填“私生子”,職業是“聖人”,年齡則是“萬壽無疆”,日本警察也是莫名其妙。

    章太炎的一大特點就是狂,偏激極端驚世駭俗誰都敢罵,不管你是皇帝還是總統,照罵不誤,以“民國之稱彌衡”名世。章太炎曾指名道姓地罵慈禧為 “妖婆”、罵光緒為“小丑”、罵袁世凱是王八,罵蔣介石是秦檜;給康有為寫對聯:國之將亡必有,老兒不死是為; 又給孫中山寫過一副輓聯叫做:舉國盡蘇俄,赤化不如陳獨秀;滿朝皆義子,碧雲應繼魏忠賢 。

    章太炎為什麼狂?狂要有狂的資本,被痛罵的袁世凱親自給章太炎定了個“八條優待措施”,規定起居飲食,用款不限,罵人毀物,聽其自便,每月費用五百元。因為章太炎是一代國士,名聞天下,狂放不羈,恃才傲物。袁世凱可不想落一個殺名士的惡名。

    章太炎弟子魯迅先生說"……考其生平,以大勳章作扇墜,臨總統府之門,大詬袁世凱的包藏禍心者,並世無第二人;七被追捕,三入牢獄,而革命之志,終不屈撓者,並世亦無第二人,這才是先哲的精神,後生的楷範。"

    章太炎出身浙江餘杭儒學世家,自小讀經學,學術上他師從俞樾、譚獻、黃以周等飽學之士。章太炎的學術,涉及小學(指文字學,下同)、音韻文字、經學、朱子學、佛學、哲學、史學、文學、醫學、書法。章太炎讀《說文解字》讀了72遍,他的學問也就從這裡開始。胡適說章太炎的古文學是五十年來的第一人,章太炎最牛遺言“吾死以後,中夏文化亦亡矣。”

    章太炎在學術上有多厲害?你看看他的學生都是誰,黃侃、錢玄同、朱希祖、汪東、許壽裳、沈兼士、魯迅、周作人、劉文典、吳承仕、顧頡剛、傅斯年、姜亮夫、諸祖耿、王仲犖、徐復、曹聚仁、湯炳正、姚奠中。章太炎弟子基本上就是民國京圈諸大學文史名教授們,陳西瀅《閒話》曾經說,“女師大的風潮,有北京教育界佔最大勢力的某籍某系的人在暗中鼓動”。 某籍就是浙江,某系就是北大中文系,而北大中文系的著名教授多半是章太炎的弟子。

    章太炎的學術山頭太大,無人能敵。當年清華聘請章太炎去當教授,他卻根本看不上,因為看不起同在清華教書的梁啟超和王國維,說王國維是“腐儒”,梁啟超一無是處。章太炎有資格說這個話的,學問大脾氣更大。孫中山三次推薦章太炎任國史館館長,認為只有章太炎有資格。

    章太炎不僅僅是反清的鬥士,反袁世凱、反對南北軍閥、反對孫中山的北伐,日本歷史學家河田悌一研究章太炎一輩子,最後得出的結論是章太炎是一個反對一切、否定一切的思想家。

    章太炎參加革命,是秀才造反書生議政,鼓吹革命辦報宣傳有成績,具體搞政治就差一點了。“無意求官,問天下英雄,能不入彀者有幾輩?以身試法,為我國言論,力爭自由之第一人”,這副對聯是中國新聞界元老張元濟先生在章太炎去世後寫給章太炎的,很是貼切。

    對於章太炎的“瘋”、“癲”、“狂”,世人是難以理解的,這可能與章太炎的疾病有關係。章太炎幼年即患有眩厥症,這是一種腦神經疾病,有時表現為靈敏、激越,興奮易怒。《章太炎年譜長編》中有記載章太炎本來是要遵循父兄之命赴縣參加科舉應試的,不料事前得了“眩厥”之症,沒有去成。

    章太炎這樣一個國學大師一代國士,不管是袁世凱還是蔣介石,也不管是梁啟超還是王國維,在章太炎眼裡根本不算什麼。誰能想到,如此狂傲的章太炎的居然為一個黑社會老大杜月笙捧腳。

    杜月笙原來叫“杜月生”,是章太炎給他改名“杜鏞”,字“月笙”,語出《周禮•太司樂疏》,西方之樂為鏞,東方之樂為笙。章太炎還親自為杜月笙寫了一篇《高橋杜氏祠堂記》,幫杜月笙找有名氣的先祖為其塗脂抹粉。

    有章太炎的吹捧,杜月笙覺得自己是文人轉世,附庸文雅也算是有模有樣。杜月笙後來給了章太炎5000大洋。

    章太炎本質就是一個無權無勢的文人書生,章太炎的侄子和人在爭執中吃了虧,侄子只能求助於伯父章太炎,章太炎也是無可奈何。呼風喚雨的黑老大杜月笙,輕而易舉就解決了這樣的問題。章太炎可以不屈服於袁世凱蔣介石,可是在生活面前不得不屈服於現實,給杜月笙捧腳。不能不說,這是章太炎的一大悲劇。

  • 7 # 讀書文史

    國學大師章太炎是個有“脾氣”的人,向來愛憎分明。

    不過,章太炎收到袁世凱請柬後,並未覺得這是多大的“光榮”面子,於是非常高傲地寫下了四個大字:“恕不奉陪”,隨即投到了郵箱中。

    辛亥革命後,章太炎常手持一扇,扇上寫著“悔不擊碎豎子腦袋”八字。

    可以說,這實在是很有風骨氣節。

    章太炎被袁世凱幽禁,便不吃不喝,打算用絕食來抗議。弟子朱希祖四處奔走相告,尋求營救,並經常去探望他,還私下給他送吃的,結果章太炎不僅把弟子訓斥了一番,還把東西扔到了地上,大呼:“餘為國絕粒,雖以身殉,亦無遺憾……”

    1917年,孫中山請章太炎到雲南去遊說唐繼堯參加護法運動,被唐繼堯聘為秘書長,章太炎覺得非常有“面子”,讓人給他做了一竿大旗,大得比唐繼堯的帥旗都還要高大,旗上還寫著幾個非常顯眼的字“大元帥府秘書長”。

    可想而知,隨軍出發時,這面旗在大軍之中有多麼搶眼。不過,雖然如此,唐繼堯知道了後,也並沒有過多計較,只是吩咐副官,好生照料章太炎。

    總言之,說到章太炎,很多人都會先想到他的學問,以及他的各種“怪”,甚至不少人認為他是一個偏執狂。讀書君覺得,章太炎確實挺怪,但是也很實在,敢愛敢恨。

    對於竊國大盜袁世凱,章太炎不僅是敢於對他說“不”,更是常常對其進行各種抨擊。

    他還曾模仿明朝的方孝孺故事,身穿麻衣,手執方杖,痛哭於國門,以此哀悼共和的滅亡。只是後來因為朋友勸阻,而打消了這樣的念頭。假若說,這並沒有被阻止的話,可以想象,那將是一個什麼樣的戲劇“表演”。

    對於章太炎這種學問、資歷都線上的國學大師,袁世凱也實在無轍,只能將他軟禁起來。即便如此,章太炎依舊是面不改色,威武常在心。文人一般都喜歡喝點小酒,做個詩,有感而發,章太炎被軟禁時,逢酒必醉,醉輒怒罵,對袁世凱各種謾罵。

    有時不足於洩憤,乾脆直接在牆壁上遍書“袁賊”二字,更甚者在院子裡掘樹根,刨個洞,然後再象街邊撒潑的婦人一般,在紙上寫上無數詛咒袁世凱的話,扔到洞裡去燒,一邊燒,一邊高聲大呼:“‘袁賊’燒死了,燒死了……”

    可以想象當時的畫面,是怎一個慷慨激昂和豪情壯志了得。所以,不得不說,章太炎確實是革命先驅,學界的楷模!

    除了罵袁世凱,章太炎還罵過不少人。要說袁世凱被罵,罪有應得也就算了,像胡適、黃侃等人也曾被他罵過。

    如胡適的《中國哲學史大綱》上卷出版之後,特意給章太炎送了一本,且在書籍上籤上了幾個大字,大體無非就是“xxx贈以xxx”,上署“太炎先生指謬”,下署“胡適敬贈”,且人名旁用標點符號標點。

    結果,章太炎剛看到自己名字旁邊加了道黑槓,就氣不打一處來,不禁破口大罵:“何物胡適!竟在我名下胡抹亂畫!”

    然後,待再往下細看,發現胡適自己的名字邊上也有黑槓,才打消了氣道:“咦,他的名邊上也有一槓,那就當互相抵消了吧!

    看到這裡,你不得不說,這人真是個急性子,脾氣不小。

    此外,他和自己的大弟子黃侃,也是因為罵架而認來的師徒關係。話說,當時黃侃與章太炎同住一棟樓裡,黃侃住在樓上,章太炎住在樓下,且最初兩人並不知情。

    有一天夜裡,黃侃在讀書,讀著讀著尿意來了,又因為懶得上廁所,乾脆爬到了書桌上,對著視窗抒情。結果,恰好樓下的章太炎也在院內秉燭夜讀,突然被天上掉下的“尿雨”而掃了興致,於是對著樓上就是一頓旁徵博引、引經據典的亂罵。

    而黃侃也是一個學問人,飽讀詩書,且加上和章太炎一樣,也是一個急性子,也出口成章懟了回去。後來,經熟人通告,兩人才瞭解彼此,漸漸熟絡起來,握手言和。黃侃得知是章太炎,更是當下拜師。

    結語

    對於章太炎,世人給他的標籤是“狂傲、癖怪、瘋癲”,而讀書君認為,可以用幾個詞概括他:敢愛敢恨、有血有肉、耍得了聰明,也犯糊塗,一個不是完美卻接地氣的人。

  • 8 # 鴻涵先生

    章太炎此人一生經歷傳奇,因其言論行事近乎瘋癲,故得綽號“章瘋子”,章太炎是中國舊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資產階級革命先驅之一,是革命黨,章太炎的徒弟很多,大多都是當時的名士,而最出名的就是魯迅先生。

    對於章太炎的評價,由來褒貶不一,在做學問上,章是公認的“國學大師”,在革命態度上,章太炎是優秀的革命黨人,但是辛亥革命後,章開始與孫中山產生了明顯的分歧,於是就有人認為章太炎背叛了革命,甚至拿他的瑣事斷章取義說他“勾結軍閥,反對統一,反對國民革命,反對北伐,把自己的命運和軍閥聯在一起。”這種評價是極其片面的,是不符合歷史的,我們應該還原一個真實的章太炎,要不偏不倚,決不能斷章取義。

    而對於章太炎的評價,個人更認為魯迅先生所言極是,魯迅先生曾經說過如下的話:

    我以為先生的業績,留在革命史上的,實在比在學術史上還要大。回憶三十餘年之前,木板的《訄書》已經出版了,我讀不斷,當然也看不懂,恐怕那時的青年,這樣的多得很。我知道中國有太炎先生,並非因為他的經學和小學,是為了他駁斥康有為和作鄒容的《革命軍》序,竟被監於上海的西牢。—魯迅《關於太炎先生二三事》

    章太炎又名章炳麟,字枚叔,因愛慕清學開山始祖顧炎武的為人,遂改名曰絳,別號太炎。他生於清朝同治七年的浙江餘杭縣東鄉一個封建地主家庭,他從小接受了嚴格的封建式傳統教育,家教甚嚴。

    章太炎的一生跨度非常大,從腐朽的晚清時期開始,到民國政權的初步建立,直至全面抗戰爆發之前,他作為一個思想家、革命家,幾乎經歷了近代中國人改變中國的全部嘗試,而其政治主張也由最初的改良主義到革命主義,再到建立民國,而在這期間他維護民國的統一後又主張聯省自治,雖然自辛亥革命後,章的很多主張都有些脫離實際,但是其根本並沒有改變,就是主張民權的思想和救國救民的革命精神,我們一定要一分為二的去看待這個問題,基於章太炎民國開始後的思想變化,還是魯迅先生說的比較客觀:

    考其生平,以大勳章作扇墜,臨總統府之門,大詬袁世凱的包藏禍心者,並世無第二人;七被追捕,三入牢獄,而革命之志,終不屈撓者,並世亦無第二人:這才是先哲的精神,後生的楷範

    但革命之後,先生亦漸為昭示後世計,自藏其鋒鋩。—魯迅《關於太炎先生二三事》

    按照魯迅先生的看法,就是說章太炎自辛亥革命後,覺得清廷已經被推翻,革命的目的已經達到,可是沒想到袁世凱又竊國稱帝了,章太炎自此對革命心灰意冷,開始消沉,並與時代開始隔絕,在此後的歲月中,章太炎更是多攻於文事,對於此,魯迅先生非常惋惜自己的老師,但是魯迅先生認為老師章太炎依然是後生們的楷模,這也是對那些有偏頗看法人們的一種最有力的反駁了。

    (楊度)

    其實章太炎那個時代的名士大多都是如此,他們的人生軌跡大多自晚清開始,有著深深地時代烙印,探索、求知、改變中國現狀伴隨著他們的一生,比如楊度的人生不也是如此嗎?楊度是中國近百年來的傳奇政治活動家,從他不斷變換的人生角色中,我們也可以看出近代中國所呈現出的複雜社會變化,楊度一生中先後投身於截然對立的政治派別們,這也正是在那個清末民初的大變動時代,愛國知識分子思想一步一步走向光明的歷程。

    而章太炎與楊度無外,只是經歷不同,但是他救中國的心是一樣的,在其晚年臨終之際,日寇侵犯中華之跡象越來越明顯,章太炎自覺時日不多,便留給了子孫們一句話:“若有外族入主中華,我後世子孫永世不可奉其官祿。”

    當然,章太炎沒有看到後來抗日戰爭的勝利,也沒有看到解放戰爭的勝利,更加沒有看到抗美援朝我志願軍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打敗了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如果他能活那個時候,人生就真的圓滿了。

  • 9 # 腦洞大開的歷史

    章太炎的特點歸結為“奇”比較到位,我來說三點。

    首先,世人都知道他學問大,其實他官癮更大。章太炎的學問號稱“海內無出其右者”,康有為和梁啟超在他眼裡都是小朋友的水平,只是“有點根基而已”。他學問高,很多人知道,不多說,這裡說他鮮為人知的一點——“官癮大”。護法運動期間,他被“雲南王”唐繼堯聘為秘書長,興奮壞了。馬上訂做了一面大旗,上書“大元帥府秘書長”。每次行軍打仗,他都讓人把這旗子扛著,比唐繼堯本人的帥旗還大。後來袁世凱上臺,要籠絡人心,賞給章太炎一個“東北籌邊使”的虛職,章太炎還以為自己是中央特派員,相當於清朝的“東三省總督”,興沖沖跑去上任,要召見吉林督軍陳昭常,才慢慢發現自己不受待見。

    其次,章太炎還是個“財迷”。早年,他有個理想是去印度當和尚,結果因為缺錢出不了國。鬧革命的時候,他又因為經費問題,和中山先生髮生過沖突。那是組織的錢,要爭,如果是自己的錢,那就更要爭了。張作霖去世後,小六子打算找人給老爹寫墓誌銘,出價2萬。先找到陳三立,被拒絕。然後,小六子找到章太炎,不過出價打了對摺,章太炎毫不猶豫答應了。這事兒傳出去,大家就嘲笑章太炎掉價。章太炎大言不慚:“有錢賺,哪兒那麼多規矩。”

    最後,章太炎和女人的關係很有意思。他在報紙上刊登徵婚廣告,對女方要求如下:“文理通順、能作短篇;大家閨秀;有服從性質,不染習氣”。其它條件還好,“有服從性質”簡直赤裸裸暴露出章太炎的大男子主義。不過,還是有人自投火坑——湯國黎。婚禮時,章太炎突然不見了,大家正著急,他自己跑出來,說是因為鞋丟了。這都沒啥,他又補了一句,直接把新娘氣暈:“真是不好意思啊,鞋丟了。我對結婚實在沒有多少經驗,相信以後再婚的時候會有經驗的。”真是一張臭嘴,不會說話。

  • 10 # 紅雨說歷史

    章炳麟埋頭苦學,熟讀經史子集。在中日甲午戰爭以後,中國面臨著極大的危機,他毅然拋棄了書齋的生活投入到愛國救亡的維新運動中去。他加入了強學會,參加《時務報》的創辦,宣傳維新變法。

    後來百日維新失敗,他被通緝,於是逃到了外國,走上了反清革命的道路。他脫下了長袍,換上了西裝,剪去了辮子,反對清政府,立志革命,提倡共和。

    章炳麟在1903年,章炳麟發表發表《駁康有為論革命書》,宣傳共和,說革命是革除舊新的良藥,要反對清王朝的封建統治,民主共和已經是不可阻擋的時代潮流。

    章炳麟在討伐袁世凱的時候把袁世凱賜予他的勳章,掛在扇子下邊。他蓬頭垢面,搖著扇子,站在大總統府的門口大罵袁世凱。後來被捕入獄,袁世凱死後,他才被釋放。

    章炳麟,號太炎,在被釋放以後,他參加了反對段祺瑞的護法運動。 章炳麟的學術著作和成就還是很高的。比如他發表了大量的學術著作在中國近代的哲學,文學,歷史,語言等方面均有所成就,是一位國學大師。

  • 11 # 漢周讀書

    01

    康有為說:光緒皇帝是唯一一位能救國的聖人。

    說完這句話,戊戌變法就失敗了,康有為逃到了國外。

    身在曹營心在漢,他在外國,依然不忘“救國”。

    清廷把他的祖墳都鏟了,他也不改其志,說光緒帝復位,就能“中國可安,億兆可保”。

    後來時局就變了,有識之士們從變法轉向革命,一心一意走西方共和路線,康有為很生氣,他成了最忠誠的保皇派。

    於是在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他寫了:

    《答同學諸子梁啟超等論印度亡國由於各省自立書》

    《答南北美洲諸華僑論中國只可行立憲不可行革命書》

    兩篇文章。

    前文痛斥梁啟超被形式動搖,

    後文強烈宣揚中國只能立憲,不能革命。

    他的理由有四點:“一曰革命殘酷,二曰國情特殊,三曰革命必然招致外國干涉,四曰皇帝聖仁。”

    一石激起千層浪,保皇者將此文奉為聖經,革命者痛罵康有為迂腐走狗,從而掀起了中國近代史上三大論戰之一的保皇派與革命派腥風血雨的文字纏鬥。

    1903年,《駁康有為論革命書》橫空出世,成為了這場論戰中的經典篇章。

    02

    在講這篇文章之前,咱們先來聊聊文章的作者章太炎。

    章太炎多半是個瘋子。

    他填戶口調查表,寫的是:

    職業:聖人;

    出身:私生子;

    年齡:萬壽無疆”

    他喜歡穿著像和服的衣裳,衣服上還要繡一個大大的“漢”字,大冷的天氣拿著羽扇,留著比女人還長的指甲,一遍一遍在北京街頭逛。

    他出生於浙江餘杭的一個地主家庭,從小由他祖父朱有虔親自教導,這位祖父名門望族、家學淵源, 卻給外孫進行洗腦式教育, 經常給他講反清復明的故事。

    章太炎長大後,

    果然就幹起了反清的事兒。

    16歲參加科舉童子試,題目是“論燦爛之大清國”,

    結果章太炎寫“吾國民眾當務之急乃恢復中華也”,

    被趕出考場。

    後來他在杭州發起浙興會,天天宣傳改革,康梁變法失敗後,又逃到了日本,認識了孫中山,罵起了康梁。

    其實早年間,章太炎還是康梁的小粉絲,公車上書時,他還給康有為的強學會寄了十六塊銀元(一個銀元大概買88斤大米,那時候大米也貴),申請會員資格。

    次年,康有為弟子梁啟超聯合黃遵憲等人在上海開辦《時務報》,章太炎是忠實讀者,天天給他們寫信。

    可後來他終於加盟了時務報後,粉絲離偶像距離近了,那種崇拜也就變味了。

    他不滿康有為假託孔子之名迎合其政治需要,更不屑康有為被時人稱作“康聖人”,他目睹康門弟子成天恭維老師的百般言論,每每火冒三丈。

    每次與他們論學,他都要感慨“這群康門弟子好比一群屎殼郎在推滾糞球。”

    有次工作的時候,他又聽見康門學生吹牛說康有為如何如何目光炯炯,姿態超然,插嘴道:“康聖人能與孔聖人比嗎?”

    學生們氣急敗壞,伸手就打,章太炎不甘示弱還手,一群讀書人扭打一處。

    章太炎在日本與維新派徹底分道揚鑣後,罵康有為罵得更狠了,順道慈禧、光緒都被他罵了個遍。

    慈禧79歲大壽時,他還專門寫副對聯:

    今日到南苑,明日到北海,何日再到古長安?嘆黎民膏血全枯,只為一人歌慶。

    五十割琉球,六十割臺灣,而今又割東三省,痛赤縣邦其益蹙,每逢萬壽祝疆無。

    03

    康有為在日本寫下《答南北美洲諸華僑論中國只可行立憲不可行革命書》後,章太炎立刻反唇相譏,搞出一篇《駁康有為論革命書》。

    爭論點主要有這幾個:

    滿漢是否是一家?

    康有為說: “舜為東夷之人,文王為西夷之人,入主中國,古今稱之。” “天下古今,無斥其為夷狄異種者,蓋楚行華夏之禮久矣。”

    所以滿漢是一家,不存在驅逐夷狄,復我中華。

    章太炎就說:“近世種族之辨,以歷史民族為界,不以天然民族為界。”

    難道其他帝國主義國家、黑白黃棕各色人種,都是一個民族嗎?

    此外,康有為說,現在人們已經習慣了辮子頭和長袍馬褂,改回宋明的衣服不方便。

    章太炎則說:“強迫既久,習與性成,斯固不足以定是非者。”

    太平軍起義那幾年,南方失陷地人人都蓄髮,不也挺容易?

    滿族統治者是否殘暴不仁?

    康有為說,像“波蘭之屬於俄,印度之屬於英,南洋之屬於荷,呂宋之屬於西班牙”,人民只交租納稅而不能當官,沒有統治權,那才叫奴隸,清廷統治下滿漢平等,“漢人有才者,匹夫可為宰相”,李鴻章曾國藩都位極人臣了。

    章太炎反駁:曾、李都只是地方大臣,只有內閣虛名,但滿人卻一出生就是王公。

    而且滿族對漢族的賦稅嚴苛,民不聊生。

    皇帝是真心實意立憲嗎?

    康有為說清政府已經行新政、預備立憲了。

    章太炎反唇相譏:你搞那維新變法不是失敗了嗎?名為設議院,實際上搞出來一個皇族內閣,決策權握在親王貝子、八旗蒙古…手中,獨與漢人無關。

    革命流血、立憲就能避免嗎?

    康有為以法國大革命舉例,說革命“流血成渠,積骸成山”,“英國鑑之,故寧遲遲變法,而力戒革命民主之說,果得漸進之益。”

    章太炎則反駁:“立憲可不以兵刃得之耶?” 英、奧、德、意諸國,都是經歷了無數次民變,才得到自由儀政的權力。

    章太炎批評康有為自知無法自圓其說,假託“君權變法”,但本質上是為了鞏固君主專制,而不是想要立憲。

    04

    這場論戰中,康有為的觀點不能說全錯,章太炎的觀點也不能說全對,譬如第一條,章太炎為了鼓吹反清革命之必要性,強行割裂滿漢民族關係,是不對的。

    但歷史潮流浩浩湯湯,終究還是朝著章太炎所支援的革命派那一邊流淌了。

    有趣的是,章太炎作為革命派的聖鬥士,與保皇派展開了這一場轟轟烈烈的大論戰,最終他自己,卻向著另一邊的極端走去了。

    辛亥革命以後,他與孫中山反目成仇,痛斥孫專權,將救國的希望放到了袁世凱身上。

    但真的當袁世凱如願上臺,並舉起稱帝旗幟的時候,章太炎悔不及當初,只能將希望寄託在黎元洪身上,到處演講“總統非黎公不可”,可這個時候,無人再支援他的觀點了。

    章太炎失望至極,又發起瘋來,大白天打著燈籠上街,燈籠上書“大元帥府秘書章”,意在中國之前路黑暗,看不見出路在哪裡,只好舉著一盞燈籠罷了!

    他跑到總統府門口痛罵袁世凱,被人軟禁起來,於是他日日書寫“袁賊”二字,吃花生米時把蒂去掉,名曰“殺了袁賊的頭”,還在後院裡挖樹根,燒了再埋掉,大喊“袁世凱被我燒死了!”

    然而,袁世凱死後,章太炎也始終沒有與孫中山和解,孫去世後,有人請他寫輓聯,他洋洋灑灑道:

    舉國盡蘇聯,赤化不如陳獨秀;

    滿朝皆義子,碧雲應繼魏忠賢。

    “碧雲”是指孫中山停靈的碧雲寺,此寺是明朝魏忠賢所建。

    章太炎一輩子最毒的就是一張嘴,最大的愛好就是裝瘋罵人,當然最愛罵的人,還是康有為。

    康有為晚年要過70大壽時,章太炎還給他寫副對聯:

    國之將亡必有,老而不死是為。

    國之將亡必有妖孽,老而不死是為賊,這都是俗語,章瘋子這話罵得難聽!

    一個月多後,老康在家喝了杯檸檬水,食物中毒死了。

  • 12 # 大先生的故紙堆

    章太炎先生是近代中國著名學者,對中國古代文化典籍有豐富知識的學者,如文字、聲韻、文學、史學等各方面的研究,都有過多少不等程度的貢獻。

    作為近代愛國知識分子,章太炎首先繼承了中國歷史上反抗外來侵略、熱愛祖國的優良傳統。他1868年出生在杭州一個知識分子的家庭,少年時就有著反清復明的思想萌芽,特別是受到顧亭林王船山等人的影響很深。189年中日戰爭失敗,民族危機進一步加深,他開始接受西方傳來的新思想,並且自動參加了康有為組織倡導的變法維新的進步團體——“強學會”,又在梁啟超所主編的《時務報》上發表文章。戊戌變法失敗後,為了逃避清政府的通緝,流亡日本,在孫中山的影響下,進一步轉向於革命。

    後來,章太炎由日本回到上海和蔡元培等人組織“愛國學社”,並主編《蘇報》,積極鼓吹革命。190年,他發表《駁康有為非革命書》,反對其保皇思想。鄒容(1885—1905)作《革命軍》一書,極力宣傳革命,章太炎給作序,與《駁康有為非革命書》都印行小冊子廣泛傳佈,對當時宣傳革命起了很大的作用。這也引起清政府的報復,查封了蘇報館,章太炎跟鄒容一同被捕入獄。

    此後,章太炎和革命人士仍然保持聯絡,並且組織了革命團體“光復會”。1906年,他出獄後又赴日本,正式加入孫中山所領導的中國同盟會,並擔任該會機關刊物《民報》的編輯,併為中國留日學生演講“國學”,魯迅先生在當時也受到了影響。

    辛亥革命後,章太炎任南京臨時政府顧問,曾經一度為袁世凱所利用,1914年,他因反對袁世凱專制,被幽禁於北京,直到到袁世凱死後才釋放。1917年,孫中山在廣州成立軍政府,他任大元帥府秘書長,並隨軍北伐。1936年老死在蘇州。

  • 13 # 空空空42973354

    章太炎教出著名的弟子周作人,魯迅,錢玄同等人。

    他的思想立場是以法家為主,也就是反對傳統上對法家的批評與抨擊,大力為法家平反正名,稱讚法家的歷史功績,用“法治”或“法治主義”來認知和解讀法家思想。

    而章太炎的批儒崇法的思想,深刻的影響了他的弟子。以至於錢玄同提出,為了滅孔,廢漢字的觀點。而魯迅丟出仁義道德“吃人”論,這是受法家影響,也是法家思想“六蝨”論的翻版與升級。

    魯迅本人,就是有史以來隱藏最深,對儒家破壞最大的法家人物。

    章太炎的政治立場是,認為現代政體還不如“封建”政體為宜。結論是建立現代政體只能是不得已之舉。認為清朝推翻後,中國還是“封建”政體為好。 章太炎早年在日本主編《民報》時,曾主張社會主義。後憤日本侵略中國,曾贊助抗日救亡運動。

    章太炎的思想在晚年時又開始“折返跑”,從法家迴歸儒家,並對早年訂孔,反孔表示懺悔。

    他的遺言為:“設有異族入主中夏,世世子孫毋食其官祿。”

  • 14 # 莊周夢蝶的蝶

    章太炎是近代中國國學大師,也是學者型的資產階級革命家;但學術與政治畢竟不同,政治方面,章太炎確有他的侷限,這些侷限在辛亥革命及民國初年表現得很明顯。章太炎的一些主張與孫中山不同,但他仍是一位有功於辛亥革命的民主革命宣傳家。

    胡適則在《五十年來中國之文學》(1922年)中說:“章炳麟的古文學是五十年來的第一作家,這是無可疑的。但他的成績只夠替古文學做一個很光榮的下場,仍舊不能救古文學的必死之症, 仍舊不能做到那‘取千年朽蠹之餘,反之正則’的盛業。”

    梁啟超《清代學術概論》(1922年)稱章太炎為清學正統派的“殿軍”。

     魯迅在1936年臨終時回憶其師章太炎:“考其生平,以大勳章作扇墜,臨總統府之門,大詬袁世凱包藏禍心者,並世無第二人;七被追捕,三入牢獄,而革命之志終不屈撓者,並世亦無第二人。這才是先哲的精神,後生的楷模。”

     汪炳評價他是一位“有革命業績的學問家”。

     薛慧山說他是“權威性的國學大師,推翻滿清的革命先進”。

     謝俊美認為他應該是一位“有革命業績的大學問家”。

    章太炎先生的代表作品:《國故論衡》、《章太炎醫論》、《駁康有為論革命書》等。尊稱:太炎先生,知名弟子:黃侃、錢玄同、吳承仕、魯迅等,研究範圍:小學、歷史、哲學、政治、醫學等,主要成就:與蔡元培等合作發起光復會,主編同盟會機關報《民報》,任孫中山總統府樞密顧問等!

  • 15 # 千年蘭亭

    章太炎,章炳麟,這個被胡適譽為“古文學很光榮的結局”、“清代學術史的壓陣大將”的人,關於這方面,大家介紹的太多了,我說說大家不一定知道的,他的書法。

    章太炎並非職業書法家,但其書法卻自成一格,不入流派自成流派, 風格高淳樸茂、結體端莊古拙、筆法雄健精熟。

    最享盛名的太炎篆書,被書法大家沙孟海稱為 “古文字學別派”,以區別於古文字學舊派 (又稱經小學派,代表人物錢坫、洪亮吉、 孫星衍)、古文字學新派(又稱古器物派, 代表人物吳大澂、羅振玉)以及書家派(代表人物王澍、鄧石如、趙之謙 )。

    他的篆書長卷,往往節奏感分外鮮明,甚至是明快,大體每一線條的基色都有程度不等的“潤--枯--潤”的 變化。尤其他對於古文字學的精通與親切,使得筆下生風,常不知不覺中“眉飛色舞”起來,非常嫵媚。

    他的行書同樣名重於當時,骨力蒼勁, 筆筆入紙,字型喜作狹長形,古意盎然,勁秀可喜。尤其在結字上,諧調均嚴,中宮收緊而不覺悶塞,圓轉流走又能精神內蓄。

    有意思的是,章太炎為人作書,落款從來不寫“仁兄"或“先生”,只寫“某某屬”(或“某某囑書”),也算國學大師、民國元老的自我矜貴。

  • 16 # 梅妻鶴子2021

    絕對不能臉譜化章太炎,任何評價都不可能絕對客觀!任何評價都是主觀的!章太炎、梁啟超都是民國泰斗級的學者,研究章太炎的博士碩士論文至少1000篇(還有海外漢學家)。您還是讀完章太炎全集再來評價他吧。章太炎的一生是豐富的立體的,不是單一的臉譜化的!不能把魯迅對自己老師章太炎的評價“既離民眾,漸入頹唐”八字來扣個帽子或臉譜化章太炎。1923年上海文壇點將錄,仿照水滸108將把章太炎梁啟超王國維排前三位。章太炎是經學殿軍,章太炎是學貫中西、學貫古今的大家,絕不是一般的腐儒之儕。章太炎的學術研究領域非常廣闊,除了經史子集外還有西學翻譯等,晚年還研究聯省自治等。初讀章太炎的“革命道德論”,我感到振聾發聵,拍案叫絕。初讀梁啟超《積弱溯源論》《新民說》也是醍醐灌頂如受電然。研究生章太炎的學術成果可以說浩如煙海。章太炎的學問大而深,夠一個學者研究一輩子。推薦幾本我看過的研究成果:張昭軍《儒學近代之境——章太炎儒學思想研究》,王銳《章太炎晚年學術思想研究》,可以對照房德鄰《近代儒學的危機與嬗變》。研究章太炎的學術成果太多了!章太炎桃李滿天下,門下大師級的弟子太多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選靠前的211不選墊底的985”,寧為雞頭不為鳳尾論對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