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尼古拉斯馬里奧尼鐵
-
2 # 食情小農
古代的美食大部分都很天然,那時候不像現在有很多調味品。那個時候最主要的調味品是鹽。古代很多鹽商,便是依靠販鹽來發家致富的。可見鹽在古代美食中佔據著重要地位。
除此外,調味除了鹽,人們還常用各種食材一起烹調,各種食材的味道交織在一起,形成了一道道美食。
舉了例子,古代的龍抄手是就是這樣的。古代龍抄手的製作,講究"湯清餡細",它的湯底底便主要由雞湯熬製而成,雞湯搭配龍抄手,美味非常。
還有《紅樓夢》中茄鯗,我們來看看它的做法,鳳姐是這麼解釋的:“你把才下來的茄子把皮簽了,只要淨肉,切成碎丁,用雞油炸了,再用雞脯子肉,並香菌,新筍,蘑菇,五香腐乾,各色果子,俱切成丁子,用雞湯煨乾,將香油一收,外加糟油一拌,盛在瓷罐子裡封嚴,要吃時,用炒的雞瓜一拌就是。”
當然,這是古代貴族才能吃得起的東西,但可以看出古代中國的美食文化已經非常豐富了。說他們的烹飪技巧已經到達爐火純青的地步,也不為過。
除了善於使用各色食材,對於食鹽的利用,我想古代中國美食最大的特色就是對於油的使用,包括各類植物油、動物油的使用。論用油烹飪美食,中國敢說第二,絕對沒人敢說第一。
中國的油種類是極其豐富的,光是植物油,就有菜籽油、橄欖油、茶籽油、玉米油、花生油、芝麻油等等。
-
3 # 名人史海觀心閣
我國擁有幾千年燦爛的歷史文化,對古代人的智慧,我們不得不服。各地的美食文化博大精深,食材各異、味道不同。一些能夠流傳至今的美食,更是經得起時間和環境的考驗,也更讓人產生一絲敬畏與親近感。
“民以食為天”,在各個朝代,“吃貨”自古就有,宋代大文豪蘇軾就是其中一位。我們先來看看和他有關的一些美食吧:
東坡肉1080年蘇軾(蘇東坡)謫居黃岡時,因當地豬多肉賤,無肉不歡、無竹不雅的蘇東坡在實踐中總結了一些“吃貨”的豐富經驗。
宋人周紫芝在《竹坡詩話》中記載:“東坡性喜嗜豬,在黃岡時,嘗戲作《食豬肉詩》雲:‘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時他自美。每日起來打一碗,飽得自家君莫管。’”近十年後,蘇東坡調往杭州任太守,這才將黃州燒肉的經驗發展成東坡肉這道菜餚。作為漢族佳餚,後流行於江浙。
東坡餅蘇東坡在貶黃州期間,常去隔江相望的西山遊覽。一天,西山靈泉寺和尚們為款待他,特地製作了一種油炸餅請他吃。此餅玲瓏剔透呈淡黃色,如同象牙雕刻而成的藝術品。蘇東坡心生歡喜,觀賞良久才放進嘴裡。沒想到這餅香甜酥脆,讓人回味無窮。
蘇東坡打聽之下,才知道是因為此餅是用寺內的四眼泉水調製而成,所以才如此美味。東坡連連叫絕,並當場揮毫畫餅,並題上了“東坡居士”四字。此後,這種美味的餅就叫東坡餅了,並逐漸從當初寺院的齋品流傳到了民間,成了黃州府的地方名產。
除了蘇東坡創制的一些美食外,有歷史記載的古代美食還有以下這些:
胭脂鵝脯:將鵝治淨,先用鹽醃,然後烹製成熟,鵝肉呈紅色,故曰胭脂鵝。鵝脯:鵝的胸脯,肉嫩而豐。
《易牙遺意》雲: “鵝一隻,不碎,先以鹽醃過,置湯鑼內蒸熟,以鴨彈三五枚灑在內,候熟,杏膩澆供,名杏花鵝。”茄鯗(xiǎng):《紅樓夢》中寫得最為詳實的一道菜。“鯗”,即是剖開晾乾的魚乾,如“牛肉鯗”、“筍鯗”等,都是醃醋成乾的片狀物。“茄鯗”,當是切成片狀醃醋的茄子幹。
雞髓筍:雞髓筍也是《紅樓夢》中的一道美食珍品。它鹹、鮮。脆、嫩且爽口,顏色黃白。它將雞腿肉去掉,留下骨頭,敲碎取出骨髓,點綴在鮮筍盤中。雅緻,清透,營養豐富。
藕粉桂花糖糕:《本草綱目拾遺》稱:“冬日掘取老藕,搗汁澄粉,幹之,以刀削片,潔白如鶴羽,入食品。先以冷水少許調勻,次以滾水衝入,即凝結如膠,色如紅玉可愛,加白糖霜摻食,大能營胃生津。《隨息居飲食譜》亦云:“老藕搗浸澄粉,為產後、病後、衰老需勞妙品。”藕粉不便單獨蒸糕,通常要與麵粉或米粉混合使用,並用白糖和糖桂花或蜜餞調味。除了上述的美食之外,《清異錄》裡抄了份唐代韋巨源的《燒尾食單》,是當時韋巨源升官之後請皇帝吃的一頓飯,其中還有這些美食:
通花軟牛腸:用羊骨脂拌的小牛肉香腸;
金銀夾花平截:用蟹黃蟹膏蟹肉製成的切開呈現黃白相間的煎糕;鳳凰胎:用魚白和各種河鮮蒸的雞蛋羹;昇平炙:用烤熟的羊舌和鹿舌堆砌的烤味拼盤;遍地錦裝鱉:用羊脂燉的甲魚;暖寒花釀驢蒸:用上好糟驢肉和其他肉食一起蒸的一個鍋。此外,元代倪瓚的《雲林堂飲食制度集》,也寫了很多精緻而樸實的太湖菜,燒鵝、蜜釀蝤蛑、煮麩幹、雪菜、青蝦卷之類。
-
4 # 日航通鑑
我是日航君,為您解答。
這個問題挺有意思的,我就來斗膽回答一下吧。其實古代人吃的很多東西,我們現代都能吃到。但是我們現代人吃的很多東西,古代人就未必能吃到了。不過這次我們說的是古代美食,下面就讓日航君為您解答一下。
一、宮廷美食是啥樣?說到古代美食,大家可能第一印象想到的就是御膳房、滿漢全席等宮廷盛宴。那麼宮廷盛宴好吃嗎?我們舉個例子,例如說皇帝賜宴給新科進士,吃的東西大約是這樣的:
“大饅頭二個,小饅頭二十個。
包子一盤,蒸餅一盤,米糕二盤。
羊肉二盤,每盤一斤。
東坡肉一碗(十二兩)。
木耳肉一碗,鹽煎肉一碗,白菜肉一碗(各八兩)。
肉圓一碗,方子肉一碗,海帶肉一碗,炒肉一碗(豬肉八兩六兩不等)
桃仁一盤,紅棗一盤,柿餅一盤,栗子一盤,鮮葡萄一盤(每盤八兩)。
醬瓜一碟,醬茄一碟,醬芥蘭一碟,十香菜一碟(各五錢)。
豬肉一方,三斤。
羊肉一方,十四斤。
魚一尾,一斤。”
要注意的是,這些東西是一個人的量。您看看這個菜色,量是非常大的,一個人是無論如何也吃不完。但是說到菜品,應該是沒有我們想象中的海參鮑魚、魚翅燕窩、龍蝦螃蟹之類的,僅僅是一些家常的豬肉、羊肉等,即便是雞肉和鴨肉都沒有。但是我想這一大桌子菜擺在一個人面前自然是非常有排場非常好看的。但是沒有什麼太為名貴的菜品,並非我們想象中的那麼好。
皇帝吃的就一定好嗎?未必!溥儀在《我們前半生》這本書中就已經給我們寫了皇帝是吃的什麼東西了。我們來看看:
“他們也知道,反正從光緒起,皇帝並不靠這些早已過了火候的東西充飢。我每餐實際吃的是太后送的菜餚,太后死後由四位太妃接著送。因為太后或太妃們都有各自的膳房,而且用的都是高階廚師,做的菜餚味美可口,每餐總有二十來樣。這是放在我面前的菜,御膳房做的都遠遠擺在一邊,不過做個樣子而已。”
也就是說,我們想象中的滿漢全席,其實皇帝是不吃的。這些東西都是放在面前擺擺樣子,實際上皇帝都是靠自己的小廚房吃飯的。因此我們之前往往都被騙了。
二、官員飲食怎麼樣?有的時候,官員比皇帝會享受。但是我看了很多有關官員飲食的記載,我認為他們吃飯吃的不是味道,而是排場和殘忍。
舉個例子吧,就說北宋大臣蔡京吃包子的事情吧。這個故事被記載在《鶴林玉露》之中,裡面是如此說的:
“某官員在開封買得婢女一名,此女自言,從前曾在蔡京家做廚婢,專門負責做包子。官員聽後很是高興,就命她為自己做一籠包子,意在嚐嚐一代名相蔡京府中的包子,什麼風味。不料,婢女皺了皺眉說,做不了。官員又疑又氣,說:“你剛才不是說,你從前是蔡太師家的廚婢嗎?而且還是專門做包子的,怎麼推託不會做呢?”婢女回答說:“我雖是蔡太師廚房包子局的,但分在蔥絲部,只負責揀蔥切絲,其他如切薑絲之類,一概不管。至於包包子,更不在行了,因為另有一批人專項負責。”官員愧嘆,蔡太師廚房內,僅包子局的蔥絲婢女就若干,整個廚房之內,又該有多少人呢?”
這樣做出來的包子會更好吃嗎?不,它會更貴。可見對於以前那些權勢滔天的大臣來說,雖然有錢,但是錢多的已經花不了了,因此只能變著花樣去折騰。因此整出如此大的一個排場來做飯來變相炫耀自己,因此這個時候吃的是不是美食就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吃飯的時候一定要有排場。
另外就是吃的是殘忍和獵奇了。例如說在清朝有一個大臣叫做王亶望,王亶望是當時的陝西巡撫,平生最愛吃兩種東西,一個是驢肉,一個是填鴨。
他吃驢肉的愛好與眾不同。他往往養好多頭驢,然後想吃的時候就拉出一頭驢來,用刀子活割驢肉,然後炒成肉絲,之後再用燒紅的烙鐵給驢止血。這種驢肉雖然好吃鮮嫩,但是你想想,用這種殘忍的方式吃這塊驢肉,換成是我們普通人的話,還有心情吃嗎?吃飯到了這個時候,即便是吃的美食,恐怕也沒有什麼味道了。
三、怎麼樣的民間美食才好吃?說到最會吃的古代人,我想大家心中想的都是同一個名字,那就是蘇東坡蘇軾了。跟蘇東坡有關的美食有東坡肉、東坡豆腐、東坡餅、三白飯、五柳魚、薺菜粥等。
我們看其中蘇東坡做美食,基本上都是用豬肉、豆腐、麵餅、白飯、白蘿蔔、魚、薺菜等並不名貴並且很普通的食材做出來的,由此可見真正意義上的美食並不需要什麼名貴的食材才能做出來,需要的僅僅是做飯的人有那顆心,這樣做出來的美食才是最好吃的美食。
-
5 # 佐佑生活
說起古都一般都會聯想到西安,
西安是中國著名的十三朝古都,歷史悠久,文物古蹟眾多。除過兵馬俑,華清池,大雁塔,千百年的生活,也使得這裡的美食小吃隨處可見,數不勝數
首先會想到西安的泡饃
泡饃是西安知名度較高的一種小吃,據說,在明朝崇禎年間,西安就有一家專營店鋪,取名“天賜樓”。泡饃是將“坨坨饃”,一種採用中國傳統烤餅工藝烤烙的白麵小圓餅,放入用羊肉或牛肉、羊骨或牛骨為湯底,配以花椒、大料、草果、桂皮等調料的鍋中,煮至酥爛,然後和濃湯一併食用。
其次,臘汁肉夾饃可以算是西安最著名的小吃了,不僅味道好,而且分量足。肉一定要是臘汁肉,饃必須是白吉餅饃,肉最好是肥瘦混合,要切碎。夾到饃裡頭再加點肉汁,咬一口肉酥,饃脆,肥肉不膩口,瘦肉不柴油。簡直是上好的人間美味!
涼皮、全國各地都會出現的街頭小吃,它的種類繁多,做法不同,口味也有所差異,其中最出名的就是陝西涼皮。麵筋涼皮、麻醬涼皮、秦鎮米皮、漢中麵皮和岐山擀麵皮,主要是原料的不同,導致做法及口感的差異。涼皮又稱“釀皮子”,以用料優良、工藝嚴謹、調味料細膩而聞名。它以“白、薄、輕、軟、筋、香”而聞名。味酸、辣,涼爽可口,宜於夏天食用。
我上大學的時候從室友口中知道了胡辣湯這個菜名,室友來自於河南,西安的名食:肉丸胡辣湯其實它就是在河南胡辣湯的基礎上,經穆斯林的改良,成為更適合西安當地口味的早餐。它的味道和食材都與河南胡辣湯有很大的不同,最明顯的區別就在於原料——西安的肉丸胡辣湯裡,一般是將牛肉做成肉丸,放於用土豆塊、包菜、胡蘿蔔和芹菜等熬成的胡辣湯中,就著坨坨饃吃,勁道有力,麻味十足,吃完身體微微冒汗,好像渾身充滿力量,來面對接下來一天的日程。
BiángBiáng的聽說對我來說來自於看電視,記憶猶新的是因為它複雜的筆畫,BiángBiáng面看似奇怪的發音,其實來源於在揉打麵粉的時候所發出來的擬聲詞,不同於傳統的細麵條,這種麵條十分的寬厚,而且煮出來的面也比平常的麵條更加的堅硬。大碗吃麵加一勺辣子就會更加有味道,熱乎乎的,吃完之後感覺
西安不光有著悠久的歷史,還有各種美食的傳承,百聞不如一見,有機會帶著家人去趟西安,感受一下中國歷史的磅礴氣勢,順便品嚐一下舌尖上的美食
-
6 # 史印
那可忒多啦。
比如,清朝的時候,有這樣一種慢煨製作的肉,比紅燒肉還講究的菜,叫燈燈肉。
這菜是咋做的呢?
把肉切成大方塊,碼好,放在鍋裡。用黃酒,蔥薑蒜,花椒,醬油調味。
然後加河水,沒聽錯,是河水。
河水超過肉面一寸。上面用紙把鍋口層層封死。
鍋底用瓦片鋪平,燒開了之後,把火撤走。然後用一盞油燈,燻鍋,燻多久呢?一晚上!
到了第二天,肉質極爛,口感俱佳。
這讓我想起了曾經學習廚師時,有一師傅,每月總有那麼一天最後一個走。
有一天晚上,我發現了他的小秘密。
此人好吃魚,每個月都會固定買一些野生小鯽魚。
弄一鍋壁特別厚的鑄鐵鍋,鍋內下純淨水,黃酒,白酒,姜,蔥油,少許花椒,鹹鹽,白糖。
然後將這口鑄鐵鍋放在煤氣灶上燒開,下面墊一個篦子。把剖腹洗淨的小鯽魚整齊的鋪進鑄鐵鍋中,加滿水,蓋一個封閉蓋子,上面壓一圈以前的扁形鑄鐵秤砣。
煤氣灶開最小火,聽見鍋內微滾。
第二天早上一來,開啟後,鍋沿一圈奶白色湯油,最是美味。魚骨熬製的就和麵條一樣,糯軟卻不爛。
比如清朝“中饋錄”說過這樣一道菜。
五香薰魚,這菜我感覺和臘魚有啥區別?其實區別挺大的。
把草魚啊,鯉魚啊洗淨之後,切成片,晾乾。
花椒與鹽炒製成花椒鹽,再加上白糖。
然後就抹啊抹,抹啊抹!抹的魚肉均勻之後,醃上個半天。
醃好後,加上紹酒,醬油,泡上。
再醃製一天,然後掛起來,曬一曬。
吃的時候,用麻油微煎。然後用花椒,大小茴香炒香磨成粉末狀,撒在上面。
接著把魚塊放在一個籠子裡,上火燻。
燻也有講究,用的是茶葉末熏製,而且還不能燻的過味兒了,要剛剛好!
還有我們現在能隨便吃到的鹹鴨蛋。
古代的時候不叫鹹鴨蛋,叫醃鹹鴨卵兒。
是咋做的呢?
草木灰與鹹鹽2:1的比例調好之後。
鴨卵兒(丫蛋)沾一下濃米湯,然後再草木灰與鹹鹽調好的料中滾一下。
碼入進罈子中。
還有一個你根本分不清是網際網路時代的網紅菜還是古時候的佳餚。
比如有本古書叫《飲膳正要》。
這個書實際上就等同於七百年前的《咱爸咱媽該如何延年益壽—論養生之重要性》
這道菜的名字叫《茄子饅頭》
像不像網紅菜?聽名字是不是就聞到酵母的味道了,想起山東的戧面大饅頭了。
其實毛線。
羊肉,羊油,羊尾,蔥,橘子皮切成餡兒。
把茄子掏空,把餡兒填進去,蒸屜蒸去吧。
蒸好後,沾著蒜泥,香菜吃。
這菜的名字起的有點像老婆餅,估計也是形似吧。
再說個高大上的。
有本書,叫《周禮·天官》
這個書裡說了一系列的烹飪方法,還有一系列的山珍
而很多方法沿用至今。
比如淳熬:
其實很簡單,把肉醬熬好之後,放在米飯上,在澆上什麼豬油啊,羊油啊。
這個叫醇熬,像不像今天的蓋澆飯。
以後知友們可以裝個逼,和同事們說:老孃今天吃的不是蓋澆飯,這叫淳熬!
當然,古人也比較喜歡八這個詞,比如八參湊不上了,就開始划水了。
這就衍生出了一種淳母做法:肉醬澆在黃小米做的米飯上,再澆上油脂,就叫淳母。
還有肝膋(liao、四聲)。
把狗肝取出來,洗乾淨後,用狗的內臟網膜,把狗肝包起來。噴上水,放在火上烤。
等到表面都烤焦了,烤黃了,這個菜就好了。
注:脂肪肝的主意了,看到沒,古人就用如此隱喻的方法暗示大家了,脂肪肝沒有好下場!
還有一種方法叫漬
剛宰殺的牛羊肉,取好的部位,順著紋路切成大薄片,然後泡在好酒裡。泡一晚上,第二天拿出來,沾上醋,梅醬吃。
看樣子李白大哥肯定喜歡這個菜!
“還有炮豚 炮豚的製作工藝十分複雜:將一頭小豬殺死後,掏去內臟,以棗填滿其腹腔,用蘆葦把小豬纏裹起來,再塗一層帶草的泥,放在猛火中燒,這種方法古時候稱作"炮"。炮畢,剝去泥巴,將手洗淨,揉搓掉燒製時豬體表面形成的皺皮,然後用稻米粉調製成糊狀,塗遍小豬的全身(類似於今天的掛糊),再投入盛有動物油的小鼎(動物油必須埋沒豬身),將小鼎放入盛水的大鍋中,大鍋的水面不能高出小鼎的邊沿,以免水溢入鼎中。用火燒熬三天三夜後,將小豬取出,用肉醬、醋等調和而食。”這一段是引用360百科的知識。
這是引用中國名菜大辭海中的知識:
後來明清時期也流行了八這個數字,搞了好幾種八珍。
水陸八珍:海參,魚脆骨,魚翅,魚肚,燕窩,熊掌,鹿筋,哈士蟆。
山八珍:熊掌,鹿尾,象鼻,駝峰,果子狸,豹胎,獅乳,獼猴頭。
水八珍:魚翅,魚唇,海參,鮑魚,裙邊,乾貝,魚脆骨,哈士蟆。
而且還有按照原料分類的。
上八珍:猩唇,駝峰,熊掌,燕窩,猴頭,鹿筋,魚唇,脯。
中八珍:魚翅,魚唇,裙邊,果子狸,鰣魚,廣肚,銀耳,哈士蟆。
下八珍:海參,江瑤柱,蠣黃,烏龜蛋,赤鱗魚,龍鬚菜,雞塊,燕筍。
影視劇裡見過宮廷的全羊宴吧,那就說說這個十分講究的全羊宴。
以下引用名菜辭海:
說這個乾隆年間,就是那個大明湖畔的夏雨荷那個年代出現的一種宴席。
每逢年節,壽辰呀,大典啊,外交啊,都會舉辦全羊宴。
宮廷式的“全羊席”的整套席面安排是:一桌席要以就餐人數多少隨意增減菜餚。
但是,也有數量限制,四百個人,一道菜,皇帝也沒面子。
所以最少為四十四道或六十六道菜,最多七十二道菜!
這個宴席的特點,講究,有排面。
必須得有四幹,四個鮮果。
宴席的席首席末要擺上羊頭,羊尾表示開席和終席。
當然不是把羊頭隨便往桌子上一扔,就完事了,這是有講究的。
開席的時候把處理乾淨的羊頭放在大蘭花盤中間,周圍用藍色或者綠色的紙花點綴。頭面朝外,放在餐桌中間,這就說明開始了。這還有個響亮的名號:亮席!像不像黑社會談判,實際上言外之意就是:朕要開始高大上啦,前方高能,保護好眼球,別掉下來!
羊尾以同樣的方式製作,擺放,稱之為“終席”
餐廳的佈置要與清真宴席和諧,桌椅為紫檀色深赭(zhe)色,漂白檯布還要刺繡深綠色的“清真”字樣,或者淺藍色檯布刺繡深綠色的“清真”字樣,字的外圍配繡伊斯蘭教沿用的阿拉伯文“祝福”詞句。
盤碗碟壺調羹等各種餐具,器皿要以深藍色花紋。
席間餐具,檯布要多次更換,在餐廳外設相應規模的休息室,一邊席間主人與客人休息,聊天。
接著就開始上菜了。
第一道菜:爽口菜
四個葷冷盤擺在餐桌中央,再把四個幹碟,四個鮮碟擺在冷葷的外圈。按就餐人數擺好專用的杯,碟,匙,筷子。然後上羊頭豎擺,開始亮席。
賓主入席後,撤去幹鮮果碟,羊頭盤,留下冷葷菜,即為第一道菜,這菜叫爽口菜。
第二道菜:熱素菜。
金鉤筍絲炒豆腐、香菇冬筍燒瓢菜、香椿拌豆腐、熗三鮮。
第三道菜:喜味菜
就是四個甜碗
冰糖蓮子、冰糖百合、八寶飯、燴三鮮。
第四道菜:雙十件
迎風扇、塑峰坡、千層梯、玉珠燈籠、鵝毛雪片、花爆金錢、素心菊花、汆丹袋、獨百子、落水泉、炸鐵傘、玉環鎖、爆荔枝、彩靈芝、安南臺、炸銀魚、鼎爐蓋、五料燜味、山雞油卷、千層梯
上完菜之後,等上五分鐘,開始頭道點心。
素蒸包、小幹烙、杏仁茶、龍鬚糕、一品燒餅、隨上鮑魚湯。
第五道菜:第二波雙十件
蒼龍脫殼、爆炒玲瓏、青山登雲、紅白棋子、撥草還園、雙鳳翠、開泰倉、天花板、五關鎖、提爐頂、犀牛眼、炸鹿尾、炸雪丹、蜜蜂窩、八寶袋、綵鳳眼、燴虎眼、鳳頭冠、金鼎冠、鹿品。
然後,第二波點心
翡翠燒麥、蒸炸西盒、香菜託、薏仁米、金黃糕。隨上兩道湯:三鮮紫菜湯,裡脊絲汆酸菜湯。
第六道菜:三十二道。
明骨魚、迎香草、飲澗臺、明開夜合、香糟猩唇、五花寶蓋、七孔玲臺、算盤子、梧桐子、紅燉豹胎、千層翻草、百子葫蘆、清燴鳳髓、黃燜熊膽、燴鮑魚絲、紅葉含雲、清燴鹿筋、受天百祿、清燒排岔、玻璃方肉、吉祥如意、櫻桃紅肉、紅燉熊掌、鍋燒浮筋、冰花松肉、滿堂五福、八仙過海、炸龍肝、爆鳳尾、炸冰籬,炸鹿茸、龍門角。
菜都上齊了之後,開始上米飯,荷葉卷,麻花捲,酸菜乾貝絲湯。
-
7 # 小宋侃趣史
看一個家族輝煌,品《紅樓夢》裡的美食
一花是世界一人一面佛,作為經典流傳至今,就是因為在每個看客的眼都有一本不同的《紅樓夢》,在少年人的眼裡這是寫滿了愛情,在官場的人眼裡看到官場的錯綜複雜,在政治家的眼裡看透了裡面人物的關係根深錯結,這些都有些沉重,現在我們來以一個美食家的眼光來看下這本書帶給我們的別一片天空。
這本書已流傳幾百年了,雖然時代背景在不斷的變化,但人們的飲食藝術總是往前發展的。一個家庭的輝煌成敗也可以從平日的飯桌看到端妮。時代在不斷的進步,依然還要以食為天,吃的好,吃的講究健康永遠是人們追求的目標。
山藥紅棗糕《紅樓夢》第十一回“慶壽辰寧府排家宴,見熙鳳賈瑞起淫心”:鳳姐去探望生病的秦可卿,秦氏這篇:“昨日老太太賞的那棗泥餡的山藥糕,我吃了兩塊,倒像克化的動似的。”
看起來這個糕餅沒有什麼特別之處,也都是平常的食材,但這個功效對於養生卻很有功效,做法也很簡單,我興趣我們也可以動手試試。首先把紅棗浸泡半小時,去棗核,山藥可不要去皮然後蒸熟,再把它們打成泥,加入白糖,攪拌均勻。取一個大小合適的模具,壓制成型。脫模取出,擺盤,完成。
蓮葉羹《紅樓夢》裡雖然沒有寫皇帝赴宴宴會的,但是記錄一個元妃省親這樣事。元妃的筵席,書裡是這樣寫的“既而來至正殿,降諭受禮歸坐,大開筵宴,賈母等在下相陪,尤氏,李紈,鳳姐等捧羹把盞”,想他們在接待元妃時肯定用的也規格很高的菜品,應該和皇帝差差不了多少,因為基本上是同一個檔次的人吧。這裡只說了捧羹把盞,沒說是什麼,但在後面卻道了這道羹。
那就是後來寶玉因為不好好讀書捱打養傷後,想吃蓮葉羹,說是要吃元妃省親時的那一種。這個應該是接待元妃的那個羹,如果是普通平常的飯,我想寶玉也不會在養傷的時想吃。
這個做起來難度不小,它是用調好的面放在銀模子裡印成豆子大小的菊花,梅花,蓮蓬,菱角等花樣,銀模子,單看這講究就不簡單,還要借點新鳳姐說它是“太磨牙”的東西,可以想象下,做起如何費勁,它造成來是備具色,香,味的。這蓮葉羹在大觀園裡的美味中應該是上等的美味,不然也不會有寶玉在捱打後才能想起吃這個。若是平日裡天天吃得上,斷然不會這時要的。
茄鯗第四十一回,賈母教鳳姐夾了茄鯗喂劉姥姥,劉姥姥笑問“是個什麼法子弄的”?鳳姐告訴她其實說是茄子加工而成,把茄子刨皮切碎還要用雞油炸,再配上些雞肉新筍,蘑菇,五香豆腐乾拿雞湯煨乾了,拿香油一收,外加糟油一拌,盛在瓷罐子裡封嚴了,吃的時候再拿出來。看就是這麼一個普通的茄子,再配點雞肉和菜,就做出了這樣一道美食。
要說劉姥姥,沒吃過什麼山珍海味那是肯定的,但一個茄子她絕對是吃過的,怕是也沒少吃,家裡就不定還種著呢?只是在上流社會的家庭裡給這茄子穿了個漂亮的外衣,換了個地方,就不敢認了,在這裡覺得不敢想信是茄子做的可能性很大,可見這裡的廚師水平真的不簡單,可以把一個普通的茄子做成,連種它的人不敢相認,的確是高手。一個讓把普通菜做成不同尋常的廚師才是真正的大師,而不是隻能讓人吃飽的廚子。
蝦丸雞皮湯第八回裡,寶玉在薛姨媽那高興多喝幾杯,薛姨媽曾給他“作了酸筍雞皮湯,寶玉痛喝了幾碗”。薛姨媽主要是為他醒酒的,看書裡寫到寶玉痛快的喝了幾碗,說明一是這湯好喝他喜歡,二 以前他也喝過或是以常見家裡的人喝,才能喝得這麼痛快。“酸筍”為南方產物,記得過去曾在廣西吃過,沒有任何特殊風味,卻未曾以雞皮做湯試之。
在古代人們都愛飲酒,特別是在上層社會里,男女通通都能喝,雖說那時是糧食釀造,度數不高但喝多了總歸還是會醉,也對身體有損傷,看人家是如何醒酒的,覺得比我們多喝水,喝營養液更加健康全理,因為是人食養食真,更合理。
牛乳蒸羊羔第49回 牛乳蒸羊羔。賈母說:“這是我們上了年紀人的菜,沒見天日的東西,可惜你們小孩子吃不得”這在“沒見天日的東西”這句話很有意思,什麼是沒見天日?查看了一些文章才知道“沒見天日的東西”說的是羊胎。牛乳是牛身上的精華,羊羔又是元氣滿滿的補品,這二個在一起做成這道菜必定 是養身補氣的精品,人上了年紀,氣血二虛正是要大補的時候,只有氣血執行通暢才能遠離疾病。 接下來雙說“可惜小孩子們吃不得”,是因為這道菜性與大補大熱的,年青人血氣本來就旺盛容易補的過了頭,所以不適合年輕人吃。這是這個原材料的問題,仔細想下現在大部分沒有吃這道菜的興趣。 吃過主餐後下面的點心也是相當棒喲,接著往下看 。 吃過飯後,丫頭端來四樣點心:“這盒內是兩樣蒸食:藕粉桂糖糕和松瓤鵝油卷,那盒內是兩樣炸的:只有一寸來大的螃蟹餡小餃子和奶油炸的各色小面果子。 ”看到這些有沒有忍不住的感覺,渾素接合養生之道,我們看下賈老太太的年齡與身體就明白了人家是怎樣注重飲食平衡的。
總結《紅樓夢》裡寫到美味的花樣並不多,對於美食愛好都二來說,總能在裡同找到自己喜愛的,從美食方面來看這本書,都有點懷疑曹雪芹是不是個廚師,或是對這方面有過研究,不然如何能將美食這方面寫得如此美妙,至到現在還讓人羨慕。
年少無知時看它,只看到大觀園女兒們的千嬌百媚愛戀痴狂。而今已倉皇到中年,再回過頭來看《紅樓夢》,只覺無限蒼涼滿紙況味!如果說,在這個冷冷清清的大觀園中還有一絲暖意的話,那定是這一碗紅塵了。
參考文獻《紅樓夢》第十一回《紅樓夢》第四十九回
《紅樓夢》第八回裡
-
8 # 歷史太傅
古代人食用野生動物比較常見。
由於古代要用牛耕田,因此歷代王朝大都禁止食用這一“生產資料”,過年時如果嘴饞想吃牛肉,只能冒險去買“黑市牛肉”——宋朝時一頭活牛不過5-7貫錢,殺完之後卻能輕易賣到20-30貫錢。縱然價格如此高昂,有錢人家仍是趨之若鶩。此外,古代中國還有著數量可觀的野生動物群,因此在年夜飯中,大量野味充當了肉食來源,比如曹植在他的《名都篇》曾寫道:“膾鯉臇胎蝦,炮鱉炙熊蹯”。無論是麋鹿、梅花鹿、老虎、豹子、熊、野牛、山羊、孔雀都是人們的盤中餐,其中又以鹿肉最為常見,鹿尾、鹿筋、鹿心、鹿舌都是名揚一時的下酒菜。
-
9 # 春木有枝
這裡講一道關於茄子的美食—茄鯗:
《紅樓夢》第四十一回記載了一道著名的茄子菜——茄鯗((讀音:xiǎng))。正是秋風起蟹黃肥,史湘雲做東搞了個螃蟹宴,新收了瓜果野菜的劉姥姥再度造訪賈府。鳳姐奉賈母之命搛些茄鯗送入劉姥姥口中,劉姥姥吃過之後說:“別哄我了,茄子跑出這樣的味兒來了!我們也不用種糧食,只種茄子了。”眾人笑道:“真是茄子,我們再不哄你。”
劉姥姥細嚼了半日,笑道:“雖有一點茄子香,只是還不像是茄子。 告訴我是個什麼法子弄的,我也弄著吃去。”
鳳姐兒笑道:“這也不難。你把才下來的茄子把皮刨了,只要淨肉,切成碎釘子,用雞油炸了。再用雞肉脯子並香菌、新筍、蘑菇、五香豆腐乾子、各色乾果子,都切成釘兒,拿雞湯煨乾了,拿香油一收,外加糟油一拌,盛在磁罐子裡封嚴了。要吃的時候兒,拿出來,用炒的雞瓜子一拌,就是了。”
“這也不難”的這道茄鯗,其實並不簡單。因為涉及食材名目多,工序繁瑣,單熬製雞油、雞湯這些輔料,所需花費時間和精力就不短。難怪劉姥姥搖頭吐舌說道:“我的佛祖!倒得十來只雞配他,怪道這個味兒!”
實際上,若省去雞油、雞湯的工序,用我們普通的植物油替代,這道茄鯗也可成為我們飯桌上的一道家常菜。
蔥、姜切碎,準備松仁、榛子、杏仁和果脯若干。茄子、香菇、冬筍、五香茶幹分別切成小丁,雞胸脯肉加半勺鹽、白酒及2小勺澱粉,打入半個雞蛋白,抓拌均勻,醃製15分鐘。油鍋中依次放入雞胸丁、筍丁、香菇丁、乾果和果脯,加少許蠔油、醬油和白糖翻炒,用水澱粉收汁,快收干時,加入茄子炒熟,即可出鍋。
這道茄鯗菜葷素搭配,味美鮮嫩,很值得品嚐。
-
10 # 2分鐘看世界
周朝,美食烹飪!還有奇葩的動物菜餚!猩猩的唇,獾的腳掌。。。
從古代留下的古籍中可以發現,
西周時期開始我們祖先的烹飪已經多樣化,
食物的種類也非常豐富。
據《周禮·天官》記載:
“凡王之饋,食用六穀,
膳用六牲,飲用六清,
羞用百有二十品,珍用八物,
醬用百有二十甕。”
這裡記載的是當時君王享用的食物,
肉類選用六畜,
主食就是六穀,
這些食物搭配出來的美味有120種。
最後一句“醬用百有二十甕”,
說明西周時期已經掌握了醬的製作方法,
《周禮》並沒有明確指出這120甕醬是什麼醬,
但可以肯定這是屬於調味品。
在食物處理方面,
《周禮》也有詳細記載:
“凡用禽獻:
春行羔豚,膳膏香;
夏行腒鱐,膳膏臊;
秋行犢麛,膳膏腥;
冬行鮮羽,膳膏羶。”
這裡說的是肉與油的搭配,
春天的羊羔肉和豬肉,
必須要用帶香味的牛脂油來料理;
夏天的雞肉和魚肉,
就要用帶臊味的狗脂油來料理;
秋天的牛肉和野獸肉,
要用帶腥味的雞脂油來料理;
冬天的鮮魚和鵝肉,
則要用帶羶味的羊脂油來料理。
這裡我用“料理”這個詞來解釋文中的“膳”字,
但很多人認為這裡的膳就是煎,
因為用不同的油來處理不同的肉,
只有煎才能達到相應的效果。
如果當時處理的方式確實是煎,
那麼用於“炒”菜的鍋在西周就已經有了。
西周時期的菜譜已經多樣化了,
到了春秋戰國時期,
人們對食物的追求又上了一個新的臺階。
《呂氏春秋·本味篇》
原本是想表達仁義的重要性,
卻在不經意間透露了當時的“菜譜”:
“夫三群之蟲,
水居者腥,
肉玃(音覺)者臊,
草食者羶。”
這是對肉類味道的定義,
水中的肉是腥的,
吃肉的動物肉是臊的,
吃草的動物肉是羶的。
那麼最美味的是什麼呢?
文中列舉了幾種美食,
現在看來相當奇葩:
肉類有猩猩的唇、
獾獾的腳掌;
魚類有洞庭的鱅魚、
東海的鮞魚;
蔬菜有華陽山的芸菜、
雲夢湖的芹菜;
調料有四川陽樸的姜、
大夏國的鹽;
主食有玄山的禾、
不周山的粟等等。
回覆列表
每個朝代都有自己獨特的飲食習慣,如果說起豪爽的飲食,大概就是元朝了。
元朝飲食的一大特色就是大口吃肉,大碗喝酒。元朝的蒙古人對於家禽和野味都是情有獨鍾的。有一種叫土拔鼠的特色野味,就很值得一說了。早期,草原上的蒙古人因為食物匱乏,就捕捉土拔鼠來食用。後來,蒙古人崛起了,但是還是保留了這道野味。如果在大型宴席上,人們會把鹽巴抹在土拔鼠的肉上,然後用叉子穿起來放在炭火上燒烤,烤熟後的土拔鼠肉很是鮮美。我想現代人經常吃的燒烤,應該就是這樣來的吧。
吃燒烤當然也需要美酒了,元朝的蒙古人向來擅長飲酒,他們經常飲用的有幾種:葡萄酒,馬奶酒,米酒,蜂蜜酒。在這倒是要說說馬奶酒了,馬奶是它的原料,人們把馬奶倒在大皮囊中,然後快速攪拌,就會有氣泡產生,一直攪拌到有奶油出來,當馬奶的味道變得辛辣,那麼馬奶酒就算是製作好了,馬奶酒還有個稱呼就是"忽迷思"。
說道元朝的飲食,還要說道一個特色飲食,那就是麵食。"春盤面"的麵食是漢族傳統麵食和元代少數民族食品相結合產生的一種食物。它是把面里加入羊肉,羊肚肺,雞蛋,生薑,蘑菇等食物,然後再加上調料胡椒和醋,鹽,差不多就是大雜燴了,很是"豪爽"。這就有點像現代人吃的火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