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V劇情
-
2 # 高太爺
知識經濟時代,人的大腦才是真正的第一生產力,只要你在給大腦增值的道路上先人一步,那就像掌握了工業革命時代中的蒸汽機技術一樣,瞬間就能脫穎而出。而高強度、長時間的學習能力,就是開啟大腦增值道路上的關健鑰匙。
“放鬆快感”殺害了你的高效學習能力
首先,就要弄清楚是什麼原因導致了我們始終靜不下來去學習。從神經學上看,這是因為你的大腦,已經對“放鬆快感”形成了穩定的神經結構。所謂“放鬆快感”,就是相對於強制學習時的“痛苦感”產生的。
心理學上,“好逸惡勞”是人的天性,一旦脫離了約束條件,人就會對學習產生“痛苦感”,緊接著就想找輕鬆的事情來替代,比如聊微信、刷微博。長此以往、多次迴圈,這種行為就行成了經典條件反射,聊微信、刷微博就成了你的“放鬆快感”,漸漸地你會發現,你的注意力已經很難集中到學習上了。想要脫離這種狀態,就需要超強的意志力,但這會消耗大量的腦神經,更加劇了疲勞感的產生,瞌睡蟲就會接踵而至。
當然,短暫的刺激能減輕這種症狀,比如聽聽音樂、泡個小澡,但這都只能治標,怎麼治本?用新的習慣。把你要用意志力來強迫自己完成的事情,變成靠習慣來完成,讓高效學習變得簡單起來。
培養高效學習能力的習慣模型
一、導火索,是觸發習慣動作的原因,他在不知不覺中讓你做出習慣動作。在一學習就刷微信這回事上,學習就成了刷微信的導火索,所以說導火索沒有好壞之分,只有強弱之分。因此在這個階段,除了要打斷導火索和負面行為之間的聯絡,還要建立一種針對高效學習的導火索,就像諸葛亮的羽扇一樣,一搖就意味著要出謀劃策,決勝千里之外了。
二、習慣動作。要做到這一步,我們就要講講建立高效學習習慣的方法論了。怎麼做?做計劃。
在這裡,我們可以用逐步提高強度的辦法,用時髦的話來說,就是螺旋式上升。比如先給自己定一個學習二十分鐘,休息五分鐘的計劃。等完成起來毫不費勁之後,慢慢加大強度,學習三十分鐘,休息五分鐘。如果覺得二十分鐘都有點困難,那麼就十分鐘吧,不要勉強自己。因為人都有一個“耐受閾值”,有的人高,有的人低,這個沒法橫向比較,只能自己把握。
三、獎勵,在心理學上,叫正強化,這是養成高效學習習慣的必要條件,也是我們最容易忽視的一個步驟。當然,每個人的喜好不同,只要你能根據自己的興趣,在完成第二步習慣動作的階段性計劃之後,適當地給自己獎賞,滿足一下自己小小的願望。比如,吃個大餐、買件衣服,或者做個羞羞的事情,不一而足,喜歡就好。
四、信念。人是唯一需要儀式感的動物,信念就是人內心的儀式感,他會讓人產生正義,會抑制人的慾望,是弗洛伊德人格理論中的“超我”。建立信念,我們就要經常給自己心理暗示:高效學習是走上人生巔峰的關鍵鑰匙,好逸惡勞只會“現在不吃苦,吃苦一輩子”,不久之後你會發現,信念才是把習慣內化為行為的最佳方式。
結語
最後我們要強調,培養高效學習能力是一種方法論,無論你是學生還是社會人士,是愛因斯坦還是阿甘,只要能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你就能養成長時間高效學習的習慣,最終內化為你的能力!
-
3 # 源姨
小時候我看《魔戒》的小說。翻了幾頁就看不下去了。那些陌生的名字和錯綜複雜的人物關係搞得我頭很疼。那感覺就像是看一部拖沓,沉長的文藝片。完全沒有耐心。
後來出了電影,我特別喜歡,反反覆覆的看了很多遍。然後我嘗試再去看了一遍小說。這次很意外的我一口氣把它看完了。和上次的感受不同,當那一個個熟悉的名字浮現在我眼前的時候,我看到的是對人類的脆弱和無能感到絕望的阿拉貢和幽默不失大智慧的甘道夫,他們不再是冰冷的文字,而是鮮活的英雄。
遇到喜歡的電影,我有一個習慣就是去看他的影評。然後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有時候需要我先看影評,再看電影。雖然只是順序顛倒,但效果是完全不一樣的。當我沒有看過這部電影時,就算影評寫的再好,我都基本上都不下去。因為影評裡面的東西對我來說太陌生了,完全不知所云。
我覺得這些多少是可以說明一個問題的:假如你對一件事物沒有興趣並且處於陌生狀態的時候,你是很難靜下心來去學習並且領悟它的。那麼我的理解是,假如你必須長時間靜下心來學習某樣事物,那麼最好先從培養興趣開始。就拿鋼琴舉例,假如你看到密密麻麻的琴譜就醉。那不如多看看和鋼琴有關的電影,多去聽幾場音樂會。先自我薰陶,等你真的喜歡上鋼琴了,再開始學習。又比如你要學量子力學,那就先看看科幻電影或科幻小說,順便讀讀霍金啥的。磨刀不誤砍柴工嘛。當然,興趣可以帶來學習的動力,但往往只是短期的。有人可能會問,那萬一興趣消失了怎麼辦?其實我們之前的邏輯是:A讓你對B產生興趣,然後你開始做B這件事。
要想長時間的對B產生熱情,就只有一個方法,那就是從B本身獲得興趣和樂趣。
我在網上寫過的文字已經超過100萬字了。在起初寫字對我來說是一項工作,因為他可以給我帶人收入。所以我願意做。但是慢慢的我就發現寫字除了能給我帶來收入,還能鍛鍊我的思維方式和說話的技巧。
我寫的東西越多,我腦袋裡面的材料就越多,材料越多和人聊天就更加順暢。因為寫字和說話,本質是一樣的,只不過表達方式不同而已。我透過寫字鍛鍊了我的思維能力和速度。這就是我從寫字本身中獲得的樂趣。
我認為,挖掘B本身的樂趣不能強求。如果你確實不喜歡這件事情了,就放過自己。不然到最後你很可能會非常厭惡它。
以上。
-
4 # 瘋狂小牛哈
1、合理的目標定位
每個人的潛力都是被逼出來的。目標分遠期目標和近期目標。遠期目標要略高於現實能力,“取法乎上,得乎其中,取法乎中,得乎其下”嘛。但應掌握好度,跳一跳要摘得到桃子。近期目標,要針對目前存在的問題來制定,根據具體的問題、知識點掌握情況,合理的安排時間分配任務到具體的時間和時間段完成。
2、注重科學的方法
(1)知識的真正掌握要經過厚→薄→厚的轉換。由薄→厚的轉換,主要透過瀏覽教材“目錄”或“提綱”還原知識體系,用好“改錯本”“積累本”,查漏補缺,弄清易錯易混知識。
(2)熟悉基礎,熟悉題型,熟悉解題思路,熟悉應試技巧,讓應試變得從容穩健。
(3)要學會整合知識點。把需要學習的資訊、掌握的知識分類,做成思維導圖或知識點卡片,會讓你的大腦、思維條理清醒,方便記憶、溫習、掌握。同時,要學會把新知識和已學知識聯絡起來,不斷糅合、完善你的知識體系。這樣能夠促進理解,加深記憶。
(4)提高學習複習效率。可以學習掌握速讀記憶的能力,速讀記憶是一種高效的學習、複習方法,其訓練原理就在於啟用“腦、眼”潛能,培養形成眼腦直映式的閱讀、學習方式。速讀記憶的練習見《精英特全腦速讀記憶訓練》,用軟體練習,每天一個多小時,一個月的時間,可以把閱讀速度提高5、6倍,記憶力、注意力、思維、理解力等也會得到相應的提高,最終提高學習、複習效率,取得好成績。如果你的閱讀、學習效率低的話,可以好好的去練習一下。
(5)做題的時候要學會反思、歸類、整理出對應的解題思路。遇到錯的題(粗心做錯也好、不會做也罷),最好能把這些錯題收集起來,每個科目都建立一個獨立的錯題集(錯題集要歸類),當我們進行考前複習的時候,它們是重點複習物件,保證不再同樣的問題上再出錯、再丟分。
(6)書寫與表述的規範。書寫與規範性差了,也許考生表述的內容壓根就進入不了評卷老師的“法眼”,早被槍斃在了入圍門檻前。規範性是走向成功的不二法門。建議:書寫差的,堅持每天練一篇字。
3、積極心態很重要
(1)進行積極的心理暗示,建立自信心。
............................
-
5 # 羽16
長時間是多長?幾個小時?幾十小時?我認為十六歲以上普通學習者能集中注意力兩小時學習就很不錯了,一次學習時間拖的越長效率就會越低,個把小時休息一會,調節一下才能保證學習效率。
-
6 # 大頭說時間管理
隨時隨地收發電子郵件、一個接一個地參加大小會議、在即時通訊軟體的尖叫中手忙腳亂、在繁雜的多執行緒工作中不斷地切換注意力……在看起來非常忙碌,甚至在不自覺地享受這種忙碌,但你的忙碌真的能轉換為生產能力嗎?
《深度工作:如何有效使用每一點腦力》,本書作者Cal Newport作為著名的Study Hacks Blog 創辦人,指出知識工作者60%以上的工作時間都花費在處理上述浮淺事務上,而這些工作不僅產出的價值有限,還會永久性地損害人們深度工作的能力!
深度工作是今天獲取成功不可或缺的關鍵能力,如果能深度運用這項技能,你的職業生涯比缺乏深度工作的人多了一項強大的競爭優勢。
透過深度工作能夠創造新價值,提升技能,而且難以複製,而與之相對的浮淺工作,則是對認知要求不高的事務性任務,往往在受到干擾的情況下開展。此類工作透過不會為世界創造太多新價值,且容易複製。
深度工作非常重要,用商業作家Eric Barker的說法,將其稱為“21世紀的超級力量”。
深度工作的能力日益稀少,而幾乎同時,其在社會經濟中的價值也日益提升。因為,能夠培養這項技能,並將其內化為工作生活之核心的人,將會取得成功。
如何培養深度工作的能力 ,涉及以下4個步驟:
安排深度時間培養深度工作的習慣,將其變成日常固定程式的一部分,你可以採取如下6種策略:
(1)選定你的深度哲學
你需要有自己的哲學,將深度工作融入你的職業生活中,你必須精心挑選一種適合你的哲學方式。
禁慾主義哲學:遮蔽最小化浮淺工作,或者委託別人處理,將自己封閉在別人聯絡不到的地方;
雙峰哲學:安排專門執行深度工作的時間,開放剩餘時間從事其他事情;
節奏哲學:每天約定固定時間執行深度工作,將其轉化成一種簡單的常規習慣;
(2)習慣化深度工作
要想深度工作的效果最大化,需要養成嚴格內化的習慣,比如規定每天同樣時間起床,約定晨間的例行事宜,然後安排特定時間段到固定地方執行深度工作。你可以針對如下要素建立習慣:
- 執行深度工作的地點和時長
- 工作開始之後你將如何繼續工作
- 如何維持深度工作的模式
(3)要有大手筆
對周圍習慣環境做出巨大改變,輔以可觀的精力或金錢投入,只為支援一項深度工作任務,由此你也提升了這項任務的外觀重要性。
比如J.K.羅琳在創作《哈利波特》系列最後一部作品時,將寫書的工作環境從家中搬到了5星級酒店。
比爾蓋茨在任微軟CEO時,就有一週的“思考周”,他會暫時放下日常工作和家庭責任,帶上一堆白紙和書,隱居到一間小屋裡,拒絕任何打擾,深度思考與公司相關的重大事務。
(4)不要獨自工作
有時候和正好合適的人一起工作,將會提高深度工作的品質,有些公司設計開放式辦公室是為了確保所有人都與整體使用協調一致情況下,激發不同領域的人員相互產生興趣。
(5)像企業一樣運作
透過高效能人士的執行四原則,有助於你養成良好的深度工作習慣:
- 關注最重要的事情,集中足夠的精力達成實在的成果
- 抓住引領性指標,比如記錄投入在深度工作的時間
- 在公開場合,設定一個醒目的計分板,跟蹤引領性指標
- 定期問責,比如在週會上檢視計分板,制定下一週計劃和任務分配
(6)在適當時間懶散
預先安排休息時間,避開所有浮淺任務,有助於提升洞察力,補充深度工作所需的能量。
成為每日習慣培養深度工作的習慣是需要一項訓練的技能,達成兩專案標:高強度集中注意力的能力,以及克服分心的慾望。
為了達成這兩專案標,你可以採取4項策略:
(1)不要不斷分心,而要不斷專注
你應該優先全神貫注從事重要有價值的事情,偶爾安排片段時間,處理網路干擾事情,記住專注時不要上網。
(2)像羅斯福一樣工作
羅斯福在哈佛學院讀書時,興趣廣泛,但是讀書時無比專注,學習成績優異,他採取如下方式:
- 每週一次,找出一項優先順序很高的深度任務,估算完成時間;
- 大幅縮短完成時間,給自己設定艱難的截止日期;
- 公開截止日期接受外界監督,激勵自己全神貫注工作;
- 逐漸提高深度任務的工作量。
(3)有成果的冥想
在身體工作而心智空閒的時候,比如走路、慢跑、淋浴時,將注意力集中到一件定義明確的專業難題上,你會驚喜地發現,這種方法將會為你的難題帶來重大進展。
確保在冥想時,你沒有分心和原地打轉,組織你的深度思考,全神貫注在“接下來我要做什麼才能往前推進呢?”
(4)記住一副牌
透過視覺化聯想記憶力訓練,大幅度提升個人專注能力,從而應用到任何需要深度工作的任務上。
遠離社交媒體培養功能深度工作的第三項法則:遠離社交媒體,不是讓你突然完全遠離網路,戒得一乾二淨,而是思考如何讓網路社群互動更有益,而不只是浪費時間。
如果你是一名知識工作者,尤其是對培養深度工作習慣有興趣的人,你應該像匠人一樣謹慎選擇工具,明確在你的職業和個人生活中決定成功與幸福的核心因素,只有一種工具對這些因素的實際益處大於實際害處時才選擇這種工具,然後高度精通這種工具。
像匠人一樣對待社交媒體工具,有三種策略:
(1)採用關鍵少數法則
(2)戒掉一些東西
30天之內停止使用社交媒體工具(不要對外宣佈或正式停用),看看是否有人透過其他渠道聯絡你,並且問自己兩個問題:
- 如果我一直在用這種服務,過去30天會過得更好嗎?
- 人們是否關心我有沒有在用這種服務?
如果對這兩個問題的回答都是“否”,那麼便可以永久戒掉這項服務,如果你的答案是很明確的“是”,則回去繼續使用。
(3)不要用網路來消遣
網上娛樂的設計就是要讓人上癮,而且都是膚淺的內容。如果你想抵禦娛樂網站對你的誘惑力,那麼就找出一些高質量的替代活動,比如閱讀、健身或和好友面對面交往。
杜絕浮淺活動很少有人能做到一天工作8個小時,在充斥著各種會議、干擾、網頁瀏覽和私人事務的工作日裡,能夠專心工作幾個小時就已經很幸運了。
如果能夠降低甚至杜絕浮淺活動,用更多深度工作取而代之,你將會變得更成功,有5策略能夠協助你減少浪費在膚淺活動的時間:
(1)安排好每一分鐘
準備一個筆記本,將工作日分割成一塊塊的方格,事先列明此方格內要做的事情,同時也計劃好午餐和休息的時間段。
留出備用方格,作為突發事情或者原定任務的超時完成時間段。但是,最重要的是培養制定計劃的習慣,預留出執行深度工作的方格時間。
(2)定量分析每一項活動的深度
預先計劃一天的工作,好處在於可以判定有多少時間用在浮淺活動上,你會被你統計出來的時間總量嚇一跳,進而開始從事更多深度工作。
(3)和老闆溝通
直接詢問老闆,你希望我分配多少時間在浮淺工作。大部分知識工作者,他們的30%-50%的時間是從事浮淺工作,比如參加無意義的會議、回覆電子郵件等。
和老闆溝通後可能會取得一些成效,讓你能夠避開一些每週例行會議,從而有更多時間投入到深度工作上,給公司直接帶來產出。
(4)下午5點30分之前收工
從截止時間往後倒推,找出能夠協助你達成目標的固定日程生產力策略。當我們知道時間有限時,你會更容易拒絕那些浮淺的工作,好讓你花更多時間執行深度工作。
(5)讓人不容易聯絡到你
尤其是電子郵件,如果你不合理管控的話,每天會大量干擾到你的深度工作,透過:
改變人的期望,直接了當告訴人們,我只回覆那些與我的日常安排相匹配或符合個人興趣的郵件;
善用篩選工具,先學會查閱“常見問題”,如果問題沒有解決的話,填寫一份調查表,甚至支付一小筆費用來篩選態度認真的溝通人群;
採取針對電子郵件以流程為中心的方法,只回復能夠推動專案計劃前進的郵件,告知可以決定日期的具體下一步行動,而不是模糊的描述;
知道何時不回覆郵件,比如郵件內容含糊不清、和你的工作無關。
-
7 # 歸去來969
首先,把問題界定清楚。長時間是單位時間還是終身?若果是較長或很長的單位時間,請理解一下勞逸結合的真正含義!高效學習的最重要條件應為精力充沛,沒有充沛的精力就沒有高效的學習。請別拿任務所迫的加班加點來反駁,因為加班雖然能夠完成超負荷的工作,但不一定高效,高效是一定以完成質量為標準的。長期以往,極度影響身體健康。就如連打幾天幾夜的遊戲,精力很集中,可視為高效,但人卻死了,這高效還有意義嗎?
如果是終身高效,理論上則是可以的。一曰興趣所致,二曰性格使然,三曰利趨。但即使如此,卻是極少人能做到的。
所以,可提高效,少提長時高效。人要會學,也要會玩,會玩才能更好的學。還有就是解放人性,不能禁錮人,這樣方能產生更多的靈感,方能創新,方能在平穩中有跨越!
-
8 # wullig
專注思維和發散思維
神經專家區分兩種不同的思維模式,注意力高度集中的思考狀態和更加放鬆的休息狀態,分別稱為“專注模式”(focused mode)和發散模式(diffuse mode)。在日常生活中,大腦會頻繁在兩種思維模式間切換,但儘管在意識清醒的狀態下,我們也無法同時處於兩種思維模式之中,但對當前並不太關注的事情,發散模式可以悄悄在後臺處理,有時候的靈機一現,那就是發散思維現身了。專注模式與大腦前額皮層集中注意力的能力相關,把注意力集中到某件東西上,專注模式就開啟了,就如同手電筒富有穿透力的光柱。專注模式是利用理性、連貫、分解的途徑直接解決問題的一種模式。
通常,專注模式生成了初步思路之後,發散模式的靈感才會源源不斷(發散模式也難為無米之炊,打造出鉤子,才能抓得住靈感)。 發散模式有其自由意志,它不會聽話地被開啟或關閉。
學習技巧
面對一個困難問題時,必須先要用專注模式興奮一陣子,投入艱苦的努力,但發散模式也常常是解決問題不可或缺的部分,尤其在題目晦澀難懂時,但是,只要我們有意識地處於集中狀態,發散模式就是被遮蔽的。解決問題通常都離不開兩種基礎思維模式之間的切換。
瞬時記憶和長期記憶
科學家認為記憶可分為短期記憶、中期記憶和長期記憶。短期記憶的實質是大腦的即時生理生化反應的重複,而中期和長期的記憶則是大腦細胞內發生了結構改變,建立了固定聯絡。比如怎麼騎腳踏車就是長期記憶,即使已多年不騎了,仍能騎上車就跑。中期記憶是不牢固的細胞結構改變,只有"曲不離口、拳不離手"反覆加以鞏固,才會變成長期記憶。短期記憶是數量最多又最不牢固的記憶。一個人每天只將1%的記憶保留下來。前文說到的,短時記憶可透過組塊策略來整合知識,使得有限的短時記憶容量能夠容納更多資訊,這讓我想到了以前看到的另一個做筆記的技巧,就是上課的時候將黑板上的板書快速地印在腦子裡,去掉無用的內容,轉換成自己的語言,然後再記錄在本子上。其實當初看到筆記這條內容,只是告訴了我這個方式,而透過組塊策略來延長短時記憶這個知識點剛好解釋了記筆記前的那個動作。這就是知識之間的連通。
當你只有1個知識的時候,學到了1個知識也就只是1個知識,但當你已經有了100個知識,你每多學1個知識,可能就同時對另外30個知識做了更新,甚至延伸出你自己發現的新知識。
心理學家對世界記憶錦標賽的記憶大師進行研究,方向記憶力超群不是因為特別聰明或是腦結構差異,相反,研究方向記憶較好的人使用空間學習技巧,調動腦中海馬體等區域,它們是記憶,尤其是空間記憶的關鍵區域。研究還指出,人們通常認為記憶技巧非常難以使用,但,比如記憶宮殿,對於記憶要緊事情非常簡單,而且非常有效。記憶高手也堅稱,未經訓練前,記憶力水平相當一般,他們還聲稱,老套的形象記憶法能讓他們記得更快更輕鬆。
學習技巧
構建知識組塊,而不是去記憶孤立的概念,這會讓人產生錯覺,以為背和記沒那麼重要(為什麼要背誦書上可以查到的東西呢?),但因為有了重點概念,充滿創造力的組塊過程才能開花結果,記住重點非常重要,要不斷推敲記住的知識,才能構建組塊。
預防拖延
現實是,我們拖延的,往往是讓我們感到不安的事情。恐懼數學的人會迴避數學,因為在他們冥思苦想對付數學時,大腦中的痛覺中心就被激活了。但,反直覺的是,令人痛苦的是預感本身,當“數學恐懼症”患者真正開始學數學的時候,痛苦就消失了。拖延專家表示,對一項任務的恐懼,會比這項任務本身消耗更多的時間和能量。迴避痛苦無可厚非,但習慣性的迴避會帶來非常糟糕的長期影響,現在拖著不去做,結構後來連想起它都覺得痛苦。拖延是個極具影響力的“關鍵”惡習,它會影響人生的諸多方面,且一旦做出改變,數不盡的積極便會就會開始展開。還有重要一點,人們往往討厭做自己不擅長的事情,但如果開始對一件事情遊刃有餘,自然就樂在其中了。拖延有益的一面是讓我們急於完成某事前,學會“駐足與反饋”,學會明智地等待。事情總是做不完的,區分事情的優先順序可以讓我們從宏觀層面上做決定。駐足於回顧不僅在克服拖延方面是關鍵,在解決數學和科學問題時也是。專家會慢一些開始做題。
學習技巧
分解工作量才能細嚼慢嚥。在讓自己感覺痛苦的事情上多努力一點,最終得到的好處會非常多。要改變習慣,可以改變對訊號的反應,或者回避訊號。獎勵和信念有助於促進習慣的長久改變。心裡對照是一種強大的自我激勵法,想想最糟糕的現狀,或者不堪回首的過去,然後將他們與樂觀的未來做對比。
-
9 # 解構志
Yoyoyo, check it now…
怎麼唱起來了?我們今天明明在聊一個很嚴肅的問題:在我們這個資訊過載的時代,如何才能心無旁騖地學習?
1. 什麼是資訊過載?
資訊過載指,人們經常塞進他們大腦的東西超過了他們的承受能力。去年,墨爾本大學的霍瓦特 (Horvath) 教授和他的同事們發現,那些每天追多部劇的人比那些每週看一集的人忘記節目內容的速度要快得多。收看完節目後有個關於節目內容的測試,每天追劇的人高於每週看一集的人;但在140天后,他們的得分卻變得低於每週看一集的人。
吸收的資訊越多,記住的反而越少。
每天,資訊撲面而來:
人類的基因面對這類情況顯得不知所措:200萬年前到100年前,智人作為一個物種,根本沒有機會出現“資訊過載”的情況。怎麼辦?
2. 為什麼會看後即忘?
我們點開一篇文章,讀完了擊節讚歎,點了收藏。然後呢,然後就沒有了。
我們收藏的本心是學習或以後研讀,但這樣別說學習了,90%的可能都不會看第二遍。
你在星巴克喝著咖啡看手機,各種乾貨湧入腦海,感覺收穫滿滿;等你出了星巴克,還能想起兩三個建議和經驗;但第二天,什麼都想不起來了。
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
當我們看書的時候,我們僅僅是在“看”而已;我們的眼睛掠過文字,大部分的時間和精力放在辨認所說的內容上。
這實際上是大多數人在閱讀一本書時所做的唯一一件事。當我們在看書的時候,我們的大部分時間都花在識別書中所說的內容上。只有很少的情況下,你覺得需要把眼睛從書上離開,仔細思考一下,比如用自己的話複述一下概念,想一下有沒有經歷過類似的事情,再思索如何用在以後的工作或生活中。我們看書時追求一種連貫的感覺(我得看完這章再睡覺)。表面上看了很多內容,實際上並未內化。
在我們讀完一本書之後,會有一種登頂巔峰,一切盡在掌握的感覺。會有一種心理暗示,告訴自己,讀完書後我就變得和作者懂得一樣多。你希望在與同事溝通時,在彙報工作時,考試時或做決策時,書中有用的知識就會跳出來供你使用。
如果智人是這樣的生物,我們早在火星炒房了。
3. 如何高效記憶?
我們會感到沮喪——我們發現自己一合上書,就忘記了前兩天看的許多部分和觀點。
這和我們頭腦的記憶能力有關,即我們能記住的內容,會隨著時間呈有規律地下降(艾賓浩斯遺忘曲線)。
如果我們過了一個小時再回憶,就只能回憶起40%的內容了。
那書不是白看了嗎?
也不盡然。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我們越瞭解自己,越能揚長避短。
首先,我們可以根據遺忘曲線推出複習時間。
據測算,看完知識點後,在5分鐘後重復一遍,20分鐘後再重複一遍,接著1小時後、12小時後、1天后、2天后、5天后、8天后、14天后各看一次,就會固化到我們的長時記憶中。
4. 如何複習?
閱讀之前的知識並沒有什麼用。彼得·布朗在其著作《認知天性》中說:
反覆閱讀課本往往是白費力氣。這麼說肯定會讓教師和學生大吃一驚——畢竟這是多數人的頭號學習方法。有調查顯示,超過80%的大學生都是這樣學習的。在花上好幾個小時學習的時候,我們還會告訴自己,這種方法就是關鍵。反覆閱讀有三大不足:浪費時間,無法產生持久的記憶,而且往往會讓我們產生一種錯覺——隨著對所閱讀的文字越發熟悉,我們以為自己已經掌握了內容。那我們該如何做呢?答案是“自問自答”。
每當你讀到你想記住的東西時,記筆記。但是,筆記並非重複知識點或記錄感想,而是記上問題。比如,你可以記錄“XX包含的三要素是什麼?”
然後,可以根據艾賓浩斯記憶曲線定期檢視這些問題,自己回答。
回答的時候要注意遵循“費曼技巧”:
假想你的講授物件是這個領域的菜鳥,甚至面對十歲的孩童,盡力解釋清楚這個概念,並讓對方完全聽懂。假若是一個學術化或抽象化的詞語,嘗試用簡潔詞語來解釋。要麼,用別的東西來類比它。
利用以上方法,就可以很好地掌握知識點。但要注意,別做的太過火了。試圖從書中回憶每一個概念和知識點會使學習變成一件苦悶乏味的事情,它可能會扼殺你對閱讀的熱愛。對於大多數書來說,每章一個問題可能綽綽有餘。對於受歡迎的書籍,十幾個問題可能就足以抓住重點。
另外,我們可以用工具提升效率。譬如,看完《刻意練習》這本書後,每章問自己一個問題,把答案隱藏:
在用自己的話回答每個問題之後,再展開,看看是否回答正確。
用工具可以實現電腦和手機同步,可以利用通勤、坐電梯、吃飯等碎片時間,隨時隨地學習。
-
10 # 天外飛舟
這就是個偽命題,除了機器,人是不可能達到的。
高效和長時間,永遠不要放在一起談,除非你想逼死自己。
高效學習,就意味著你短時間必須要看到成果,否則怎麼能驗證這是高效的呢?
我只能說,信高效學習,短時間內達到高成就的人,基本上都沒辦法參與社會競爭,一生也就是普通人的水平。
別看這種學習狀態很效率,實際上就是犯懶的意圖。企圖靠一陣子努力,達到一輩子吃喝不愁。
人生是場馬拉松,這種雞湯已經說爛掉了,但不得不否認,它是正確的。
很多在學校學習效率非常高的學霸,到社會上歷練了一段時間後,反而泯然眾人已。因為他們經不起社會長期的磨礪。
他們過往的學習經歷告訴他們,在短時間內獲取全部的知識,就夠了,所有的成功都是可以在短期內見效的。
但是社會不是啊,裡面最缺乏的恰恰是有耐心的人。
你小時候見到的那些腦袋很聰明的同學,到後來多少能夠功成名就呢?
你做一個專案可以急,但是你對自己的鍛鍊不能夠急功近利啊。
很多人天天嚷著學英語,結果堅持了一個星期的頭懸梁錐刺股,覺得成效不大,覺得我都按照你書裡的學習方式去學了,為什麼我還是記不住單詞?為什麼我都閱讀量還是沒上去?你是不是騙子?
很多人天天嚷著健身塑形,痛下決心掏出幾千塊辦了一張健身房年卡,以為自己會為了錢多去幾趟,結果呢?辦完卡後反而更不想去了,覺得,錢反正也回不來了,我去不去又有什麼區別呢?工作太忙了,天天加班,哪有時間去健身房?自己在家練練不是一樣的嗎?
急功近利是現在的社會人非常普遍的毛病,我自己就非常沒有耐心,做事的時候總想著短時間內完成掉。
所以雖然我的工作效率很高,但是我工作這麼多年卻並沒有什麼長進,仍然是社畜一枚,天天被資本壓榨,還不得不舔著臉跪地求饒。
因為我的重點永遠都是,我今天能不能提前做完?能不能多玩一下手機?能不能少想工作上的事情,太鬧心了?
我也天天想著健身,但是辦了半年卡,只去了三個月,而且次數每個月遞減。
我身材最好的時候,反而是在學校上體育課的時候。
因為那個時候不想念書,所以天天想著逃避去學習一些格鬥技能。
但是某些隊伍是一旦加入就很難退出了,因此我不得不次次打卡訓練,就這麼練了兩年。
所以,不要期待那種短期努力就達到高成就的事情了,為了你自己好,一開始就要把它作為長期目標。
短期目標則是,有什麼辦法能讓我對這件事產生興趣呢?
不要妄想自己會堅持,而是要把堅持轉換成內在動力,設定各種對你自己有效的獎懲。
如果無法管束自己的,最好像我一樣,加入一個一旦進去就很難退出的專案。
讓外界去對抗你自身的懶惰。
-
11 # 精英特速讀記憶訓練網
高效率學習的三個好方法 助你自我提升
1.擁抱不舒服
通常我們在做擅長的事情時,總是會覺得比較輕鬆愜意。總處在舒適的心情中,就意味著總在做自己擅長、熟悉的事情,便不會有進步。如果覺得自己的學習一帆風順,感覺好像學了很多東西,其實當下所學到的,不比感到痛苦時來得多。當我們走出舒適圈,開始做過去不熟悉或未嘗接觸的事物,一定會經歷過一段辛苦的生長痛,心情上感受到痛苦、掙扎、想放棄,但一旦熬過了這些情緒,堅持到最後,就會發現自己成長了!
2.拒絕“填鴨”
Laura說,當你在短時間內把大量知識塞進腦袋,也許你認為這樣的學習很有效率。但如果你希望這些知識在腦中留下長期記憶,你要做的是多次重複讀它、複習它,而不是像在考試前臨時抱佛腳,但考後迅速忘光光。自學很重要的一點也是應該給自己腦袋時間,運用正常速率吸收資訊,反而可以學到更多。
3.建立連結
另一個能夠強化學習成效的方法,是設法建立連結,舉一反三。當看到新的知識概念,設法去搜尋更多相關的資訊,還有思考自己過去經驗或是以前學過的東西,跟新的知識有沒有關聯性。在閱讀和學習時隨時進行深度思考,能夠讓人真正把讀到的東西內化成自己的東西,而不是生硬的文字。
-
12 # 優學優考策略
首先最重要的是心理因素。
一看書就犯困,是因為書裡的內容很有催眠效果嗎?當然不是。在我看來,這是由於你在內心一直很排斥學習這件事,或者說是有一種惰性在作祟。或許你在開始學習之前想的是,學累了之後就去休息一會,這樣勞逸結合的的想法是好的。但正由於這樣的想法存在,加上你心底認為學習是一件很枯燥的事,就會產生一種心理暗示,促使你感到疲憊、乏累,又怎麼會保持清醒的學習狀態呢。所以,必須要從根源上徹底糾正這個想法,告訴自己學習是一件充滿樂趣的事。
其次,如果你在學習前進行了一些高強度運動,或是打遊戲這樣緊張的腦力活動,那麼在你靜下來學習時是很容易感到疲倦的。由於此前你的身體和大腦處在一個較為緊繃的狀態,整個人會感到非常的興奮。當進入一個較為安靜的環境時,就會感到非常放鬆,自然而然會非常睏倦。所以,在學習前不要做一些高強度運動,保持一個較為平和的狀態。
最後,關於玩手機這個問題,我的建議是,把手機交給家長或老師保管,“眼不見,心為靜”。有很多時候我們玩手機不是因為想要做些什麼,而是因為覺得無事可做才玩手機打發時間,刷刷微博,逛逛空間之類。我們往往認為自己離不開手機,但一段時間不碰它之後,就會覺得其實也沒有什麼大不了。
-
13 # 張萌萌姐
在這裡我要分享給你一種高效學習的秘訣,就是早起法,早起是精力體系的前提,我認為這是一項非常重要的法則,也是高效學習的有效保障,讓你最快速看到自己的進步與改變。 但還是先送給大家兩個字,堅持,唯有堅持,才能給你踏踏實實的安全感。那要如何才能看到自己的改變,如何讓自己的改變看得見呢?其實很簡單,先做到早起,先堅持21天,我們再談。 為什麼選擇早起?是因為早起的時間一般你都不會被他人打擾,因為你起床的時候他們都在睡覺,所以這是你可以用來整塊的時間,用於進行高效學習的時間,而其他的時間,比如說中午休息,你需要來睡覺,對不對?比如說上班的時間,那你需要工作,你也沒有整塊的時間來高效的學習,又或者晚上你在學習的時候,又總會被各種的資訊電話,或者你又想看朋友圈,被這些瑣事環繞,你也沒有辦法集中精力來學習。因此我非常推薦你用早起的時間來進行高效學習。 早起看起來是一件特別難的事兒,其實是一件非常簡單的事情,簡單是因為幾乎沒有誰做不到,每個人調好鬧鐘都能起得來,但是難就難在堅持早起,2018年已經是我第19年早起了。在最初的一年裡,我真的感到身心疲憊,每天掙扎起來。但慢慢的當我把早起當作一項儀式,是我生命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而且我在早起的過程中不斷的學習,構建自己的職場硬本領,讓自己與夢想離得越來越近的時候,我慢慢意識到了早起的重要性。 有人說,人的趨利避害性導致,當你知道一件事是正確的時候,你就會去堅持早起就是這樣的。 再給大家舉一個例子,他就是曾國藩,我非常喜歡曾國藩,他經常自嘲自己很笨,百家講壇的歷史學家張宏傑老師對他也有這樣的評述,“曾國藩最大的能力是透過個人努力將自己從一個本人變成了非常高明且具有本領的人,這就是堅持早起的力量”。我非常喜歡這句話,並且把它印在我設計的《效率手冊》中。 所以說,如果你想進行高效的學習,首先一定要給自己進行高效學習的時間,這個時間一定是不被他人所打擾的,最有效的整塊時間,那麼就堅持早起吧,每天為自己設定一個五點或者是六點的鬧鐘,每天早晨進行高效的2到3個小時的學習,堅持下去,你一定會非常快的看到自己的進步與改變。
-
14 # 5分鐘讀書
我覺得這個問題包含兩個方面:一個是“掌握高效學習”,一個是“長時間的堅持下去”。
要做到長時間高效學習,只需要滿足三點:
首先你要知道什麼是“高效學習”;
其次,你需要掌握這種技能;
然後,你還要把這種技能一直堅持運用、長時間的保持高效學習的狀態。
聽上去像是一句廢話,對吧?沒關係,我們一個一個細說。
首先來看什麼是“高效學習”。百度百科對“學習”的定義是:透過閱讀、聽講、思考、研究、實踐等途徑獲得知識或技能的過程。
簡單來說:“學習”是獲得知識或技能的過程;那麼,“高效學習”就意味著,一個人能夠快速地獲得知識、技能,節省大量時間。
如何做到長期的高效學習?
接下來,我有三個“高效學習”的錦囊、和一個“長期堅持”的建議要送給你。
第一個錦囊是:番茄鍾。“番茄鍾”是一種簡單易行的時間管理方法。在完成某個任務的時候,我們可以把任務分解成半小時的時長,先集中精力學習25分鐘、然後休息5分鐘,如此視作“種一個番茄”。哪怕任務沒有完成,也要定時休息,然後再進入下一個番茄時間。
為人父母的朋友都知道:小孩子寫作業的時候,事情最多——一會兒口渴了要喝水、一會兒喝了水要上廁所,反正就是不能安安靜靜坐在寫字檯前。
你可能會問:連續25分鐘不能喝水,萬一渴死怎麼辦?
放心好了,就目前來說,還沒有因為用番茄鍾而渴死的人出現。如果你真的擔心,不妨先放一杯水在旁邊,省去“倒水喝”這個環節。
第二個錦囊是:日程本。你可能會遇到這樣的情況:每天都很忙碌、各種事情應接不暇,但過了一段時間才發現,好像自己並沒有什麼進步啊?難道當初都是在“瞎忙”嗎?
或者,你制定了一個學習英語、早起晨跑的長期計劃,一開始還幹勁十足、每天都在堅持,忽然有一天被打亂了節奏,然後……這事兒就不了了之。
問題的關鍵在於——你都不知道是什麼原因,沒有堅持下去?
日程本就是一種很好的提醒。
每個月初,你可以為自己制定一個30天的學習計劃:要讀幾本書、背幾句英文、或者堅持跑步幾天?這個月的重點是什麼?到了月底,你能收穫什麼?
然後,就是每天堅持記錄了:把月度目標拆分成一個個小目標,分散到每一天。
每天的待辦事項可以寫在日程本里,完成一項、劃掉一項。當然,也有一些事項沒能完成,記得寫下理由。
到了月底,你在制定下個月的計劃之前,記得做總結。
當然,我並不是在鼓動你、立刻下單去買個日程本回來。其實,並不是所有人都習慣記錄(比如我就用過三個日程本,但最終都沒能堅持記錄下去)。
這裡的“日程本”只是一個比方,它的核心在於:你要清楚自己的目標,清楚到可以量化的程度;並且這個目標可以拆分,把任務分攤到每一天;以及定期為自己做總結。
第三個錦囊是:“記憶曲線”。記憶曲線又稱為“遺忘曲線”,由德國心理學家艾賓浩斯(H.Ebbinghaus)研究發現,它描述了人類大腦對新事物遺忘的規律。
從這張曲線圖可以看出來,我們對一件事物的記憶,都是在不斷消失的。這也解釋了“為什麼我們讀了那麼多書、卻還是記不住”的問題。
是不是瞬間覺得心安理得了?
我把這幅曲線圖放出來,並不是為我們的健忘症找藉口。我之所以把它稱為“記憶曲線”,是想借助它來提高我們的記憶力。
怎麼提高?
複習啊!
看這張圖就不難發現:通常情況下,我們對一個事物的記憶,在一小時後會減弱到40%,在一星期後會降低到20%以下。那麼,對於一些重要的知識點,你可不可以在一小時後,再拿出來複習一次?
在學習新知識的時候,可不可以設定一個期限,比如一星期後安排一次複習?
你可能會說:那這樣一來,我豈不是大多數時間都花在“複習”上面了?
我想說的是:正是如此。你需要花更多的時間去複習,直到你已經掌握為止。
當然,這個複習的過程,未必是看書,還可以是“實踐”。
以上就是我送給你的三個、掌握“高效學習”的錦囊——
“番茄鍾”代表你的專注力,在學習時間內、一心一意地完成一件事;
“日程本”代表你的目標感,它提醒你:要讓自己的目標清晰、有計劃、有截止時間,並時刻保持一種緊迫感;
“記憶曲線”則是一種學習的參照物,供你安排時間去複習。因為,“學習”不僅僅是吸收知識,還包括複習、總結和鞏固。
不知道你注意到沒有?我並沒直接告訴你,高效學習具體應該怎麼做、有哪幾個步驟?
因為,這不是重點。
“高效學習”的方法都千差萬別,別人的方法並不一定適合你。真正高效的方法,都是我們借鑑和參考的基礎上、不斷總結出來的。
當你真正掌握了“高效學習”的方法,我再送你一個“長期堅持”的建議。
那就是:搭建自己的“成長系統”。
這個系統,其實就是一群能夠支援、監督並且陪伴你的人或者事物,它們能夠形成一個穩固的三角形、作為你成長道路上的重要支撐。
一個完善的“成長系統”主要包括三個方面:1.找到合適的同伴
在學習的過程中,有同伴/競爭對手是非常重要的,當你懈怠和迷茫的時候,總是需要有人來激勵你前進。
比如我就加入了一個打卡群,跟一群人一起打卡堅持,大家互相監督,維持一個良好的氣氛。至於那些沒能按時完成任務的人,就得發一個紅包,以示懲罰。
2.找到合適的老師
這個“老師”不一定是大咖,他可以是你的同事、朋友,只要是這個領域的前輩即可。
他的作用,是在學習中、給你最中肯的建議、讓你少走很多彎路。
3.加入高質量的社群
“Better Me大本營”有一句非常響亮的口號:一個人走的很快,一群人走的更遠。
一個高質量的社群,不僅能提供了交流的氛圍,並且還有連結大咖的機會。身處其中,你能感受到自身價值的體現,這能夠激勵你一直持續下去。
哪些社群質量很高呢?
我最想推薦的有三個:ScalersTalk成長會(創始人:scalers)、洋蔥閱讀訓練營(創始人:彭小六)、Better Me大本營(創始人:鄰三月)。
以上就是我送給你的、關於“如何長時間高效學習”的三個錦囊和一個建議。
最後,我還想補充一句:任何方法、都有其適用的範圍和人群,所以我的建議並不是絕對的。長時間高效學習的關鍵,還是在於你自己——在於你對目標的清晰度、內在的驅動力,以及你是否找準了自己的節奏。
簡單來說:你知道自己要什麼、並且願意為之努力、不急不躁、腳踏實地的前進。
加油! -
15 # 速讀G先生
不能長時間高效學習的關鍵在於我們的大腦不能長時間的精力充沛、注意力集中。我們的大腦是很容易疲勞的,像注意力渙散、沒精神、焦躁不安等,都是腦部疲勞的徵兆。其根本原因就在於,意識始終朝向過去或未來。不在“ 此時此地 ”的狀態已成為長期以來的惡習,這時就需要進行“ 心靈練習 ”,將意識導向當下,以建立出不易疲勞的大腦。
當你覺得腦袋累了的時候,不妨嘗試一下正念呼吸法。
幫助:
減低壓力;抑制雜念;提升注意力及記憶力 ;控制情緒;改善免疫力。
做法:
3、注意呼吸:①注意與呼吸有關的感覺(透過鼻孔的空氣/因空氣出入而導致胸部及腹部的起伏/呼吸與呼吸之間的停頓/每一次呼吸的深度/吸氣與吐氣的空氣溫度差異⋯等等);②不必深呼吸也不用控制呼吸,感覺就象是「等著」呼吸自然到來;③為呼吸貼上1、2......10的標籤也很有效果。
4、如果浮現雜念:①一旦發現自己浮現雜念,就將注意力放回至呼吸(呼吸是“意識的錨”);②產生雜念是很正常的,不必過度苛求。
小提示:①5分鐘也好,10分鐘也行,重要的是每天持續實踐;②最好在同一時間、同一地點進行(大腦最喜歡“習慣”了)。
精英特快速閱讀記憶訓練網 / 國內最專業的快速閱讀記憶訓練平臺(電腦、手機皆可訓練),快速閱讀、記憶力、注意力、思維、高效學習等方面的知識學習、能力訓練。
-
16 # 使用者93990807178
回這位朋友你好?關於學習問題。我認為:還是一個學習的態度問題,決心毅力加實踐,持之以恆,目的是可以達到的。
-
17 # 雨一直在下滴滴答答
長時間學習,還要求高效,必需一些好的方法和安排。建議嘗試一下以下方法:
1.不要長時間學習一門功課,要各科穿插開。可以按照學校上課的節奏,更換科目。
2.要特別重視學習中間短暫的休息和調節,比如伸個懶腰,到外面透透氣,做個深呼吸,聽聽歌等。也要按照在學校上課的節奏進行。
3.學習有側重於用腦想的,動手做的,用嘴讀的,也要合理安排,穿插進行。
-
18 # 上海初中升學攻略
要不停地學習,你才會發現你未知地動詞,你才約有慾望去探索要交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互相學習的動力才會傳輸給你
-
19 # 一陽918
長時間高效學習可以學習右腦開發教程,啟用右腦提高大腦潛能。右腦是圖片記憶,右腦資訊儲存量是左腦的一百萬倍。怎樣開發右腦呢?
1、圖片訓練有整體感知訓練,擴大視野訓練,視讀節奏訓練,注意力訓練,閃視練習等。右腦是形象的,我們用形象的圖片可以有放開發右腦。
2、雙手協同練習,這個方法也像一心二用。如射鵰英雄傳中的老玩童那樣能左手畫圓右手畫方。如果堅持下來,對提高大腦潛能是巨大,效果也非常明顯。
3、右腦對聲音的感知也巨大,我們可以利用音樂,來開發我們的右腦啟用潛能,提高工作或學習的效率。速聽就是很好地啟用右腦的方法,所以加強右腦訓練對我們長時間高效學習,非常重要。
-
20 # 靜定如常讀書
一、學習環境很重要
成年後的大人高效學習,需要在一個相對安靜的環境,因為大人的生活壓力大,雜念相對多一些,也很正常。
1.圖書館、書店、小茶吧
我一般會去圖書館、書店、或者家門口的大學小茶吧看書,圖書館和書店現在一般都有座位,可以在那看很久,這樣的環境心也很容易靜下來。
我家門口的大學茶吧,很便宜,在那一坐也可以是半天。
2.參加團體讀書會
3.加入讀書打卡社群
要是願意的話,或者可以加入一個讀書打卡社群,一幫人一起精進學習,我和幾個老師也在一個讀書成長營裡帶著大家一起讀書與寫作。因為幾乎每天要給群員分享新知識,所以會逼得自己不斷輸入。
二、系統學習
現在免費資訊滿天飛,也增加了有效資訊曬選的難度,也增加了眾人對知識的焦慮,生怕被時代拋棄。
儘量別碎片化學習,時間耽誤了,沒建立知識體系,效果也不太好,沒多大成長。
可以向身邊優秀的人學習,向書本學習,從實踐中總結經驗教訓學習。
三、學習目標詳細設定與覆盤
還需要給自己設定一個可行的目標,我2019年要實現什麼目標?然後將年學習目標分解到每月、每週、每日,按照合理的計劃執行,甚至可以將目標上牆貼著,每天提醒自己目標完成進度如何,定期進行復盤與總結。
只設學習計劃,不復盤總結,也沒有多少明顯效果。
四、最主要的是想清楚自己到底要什麼。
扎克伯格說,想清楚自己要什麼,遠比做什麼重要。
當你真正想清楚自己到底要什麼的時候,你才有足夠的動力勇往直前,不至於碰到困難很快就三心二意,學一學,停一停,理想的小船不知道該劃到哪裡去。
我到底想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
為了成長為這樣的人我需要設定哪些具體目標?
目標達成需要學習哪些重要知識體系?
構成這個詳細知識體系的每個子模組是什麼?怎麼去完成每個子模組?
透過倒推的方式,準確找到自己想學的內容,一項一項紮實推進,使得學習方面少走彎路。
五、要拿自己學到的知識去指導實踐
學到的知識,要拿去指導自己的實際工作和生活,並覆盤形成自己的東西。
或者將自己學習的知識教給他人,在教的過程中提升自己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同時,不斷分享才能真正產生價值。
好的學習效果來自教授他人、指導實踐。實現價值轉化的知識才算高效學習。
以上是我關於長時間高效學習的五點拙見。
2019年,願每個生命都能在自己的節奏裡蓬勃向上!
人本主義心理學家羅傑斯說,每個人都可以成為更好的自己。
相信你也可以成為更好的自己,朋友,加油!
附:學習金字塔圖,讓您更清晰掌握高效學習方法
回覆列表
做好前期準備。這裡所說的前期準備指的是你在進入學習狀態之前你需要保持精神滿滿,也就是說你要確保自己在此之前有一個良好的睡眠狀態,這樣你再學習的時候才可以打起十二分精神,只有在你精神狀態飽滿的狀態下你才可以保持長時間並且高效地學習,也正是因為良好的睡眠是你記憶力和學習過程的重要組成部分,這是最基本也是最為關鍵的。
在學習的過程中,將知識點進行視覺化、卡片化。我們都知道,知識與知識之間的關聯性是很大的,不是各自孤立與分化的。我們可以將所學的知識關聯起來,可以透過作圖,或者卡片形式加以表現出來,這種方法既可以建立各個知識體系之間的橋樑,也可以讓學習者印象深刻,在腦海裡構建一種屬於自己的知識框架,並且不斷地激發你學習的熱情。
在學習過程中,還需要將學習的任務難易程度與精力充沛低落相符合。我們不可能保證我們的大腦以及精神狀態每時每刻都充沛,每天的精力都是起伏不定的,這要求我們在學習過程中將任務難度與我們的精力匹配。比如早上是每個人精神狀態最佳的,我們就要在這黃金時期完成一些難度相對高的學習任務,越到精神狀態減弱 時候,我們的學習任務也要隨之減輕,難度要隨之降低。
在學習過程中要專注,不要多執行緒地完成幾個任務,這樣的效果是不明顯的。一次學習過程,我們就計劃好完成一樣任務,指定一樣任務讓自己完成,往往多執行緒、多工同時進行的方法,是一種事倍功半的效果。
在學習過程中,儘量選擇一種良好的氛圍。一種濃郁的學習氛圍是可以塑造一個學習者的習慣的,儘量避免在吵鬧的環境下學習,也儘量避免在學習過程中有外界的干擾,比如一個電話、一條簡訊都會分散你的注意力,所以能在學習的時候將手機電腦關機最好。意志力要堅定、腦海裡有清晰明瞭的目標與學習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