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孩子是一個很乖的男孩,今年十三歲,年年都是三好,區三好?
4
回覆列表
  • 1 # 兒童康復指導金老師

    經常打罵孩子,孩子可能會有什麼樣的心理缺陷?

    打罵還是是不對的,也是違法行為,更會對孩子的身心健康造成傷害,作為父母凡事要從正確的角度去引導和指正,幫助孩子改正,而不是一味的打罵。

      “棍棒底下出孝子”,現代社會,打罵仍然是許多家長管教孩子的主要法寶,之所以打罵總是懷著恨鐵不成鋼的心理。其實打罵教育危害多多。

      經常打罵孩子,必然會造成孩子心理上的脆弱,因為怕打,所以對父母唯命是從,久而久之,孩子就會變得懦弱、自卑,凡事都缺乏自信。所謂“強勢媽媽帶出弱勢兒女”就是這個道理。

      經常被打罵的孩子,容易形成暴躁的脾氣,遇事缺乏耐心,與同齡人交往時具有攻擊性,因為父母給他做了暴力美學的榜樣。

     經常被打罵的孩子,還會慢慢形成撒謊的習慣。犯了錯誤之後,孩子為了避免回家捱打,就會說出一些欺騙父母的話,久而久之,做人就慢慢失去了誠信。

      以下兩種情況的孩子更加不適合打罵教育。

      一是孩子在外面受到委屈、遭遇挫折,本來是想從父母那裡得到安慰,結果卻換來不分青紅皂白的打罵,孩子心靈受到嚴重傷害,一旦超出他們的心理承受能力,也許會做出偏激的事情。

      有一次,我家熊孩子被老師打電話到家中告狀,說他拔了同學的氣門芯,回來後批評幾句還犟嘴,被他媽媽一頓好打,但這回捱打和往常不一樣,活潑開朗的他之後連續好幾天悶悶不樂,後來我們去了學校才弄清氣門芯不是他乾的。原來如此,大人都受不了委屈,何況孩子呢?然後,我們賠禮道歉,他才重開了笑臉。

      二是有些孩子在性格上原本就非常內向,父母在教育時最好不要隨隨便便打罵他們,因為他們的內心比較敏感,如果經常被打罵,會造成他們不願意向周圍的同學或家長吐露心聲,久而久之,心理也就變得非常壓抑。

    比如,孩子學習不認真,做事拖拉,家長可能會打罵孩子,其實這是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原因導致,應學習科學的解決和改正。

    注意力不集中原因是什麼?

    研究表明,腦連線程度與學習能力具有相關性,腦磷脂群的攝入更讓寶寶在注意力、情感及運動評分中表現更好。臨床資料表明,腦磷脂群對調控和維持神經訊號的傳遞有後者不可或缺的作用。而採用高腦磷脂配方餵養嬰幼兒,其早期綜合學習能力更強。透過攝入腦磷脂群孩子大腦發育快速,寶寶的感知、動作、語言和認知四個方面的學習能力均有提升。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主要原因通常由於腸腦神經功能失調,會影響多巴胺、血清素等快樂神經遞質的分泌,導致孩子情緒緊張、焦慮,坐不住、缺乏學習興趣而無法集中注意力。

    據瞭解,全智嘉中富含大豆磷脂、DHA藻油粉、牛磺酸、乳清蛋白、維生素E、17種水果成分等多種營養成分,其中,大豆磷脂主要含有卵磷脂、腦磷脂、肌醇磷脂、磷酯醯絲氨酸、磷脂酸及其他磷脂成分,能夠促進體內脂肪代謝、肌肉生長、神經系統發育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DHA藻油中乳清蛋白能夠提升寶寶消化和吸收。磷脂,是生命基礎物質。它主要有由卵磷脂,肌醇磷脂,腦磷脂等組成,對人體的各部位和各器官起著相應的功能。磷脂對活化細胞,維持新陳代謝,基礎代謝及荷爾蒙的均衡分泌,增強人體的免疫力和再生力,都能發揮重要作用。牛磺酸能夠促進嬰幼兒腦組織和智力發育,促進神經系統的生長髮育和細胞增殖、分化,在腦神經細胞發育過程中起重要作用。此外,全智嘉還包含17中複合果汁營養濃縮汁多達幾十種,富含多種礦物質、維生素及微量元素,全面提升寶寶發育所需營養成分,快速促進孩子大腦智力、注意力、認知力等綜合提升。

  • 2 # 付中醫育兒小課堂

    經常打罵孩子,孩子會出現兩種心理:一種是乖孩子自卑;一種仇恨心理。舉個例子:我是另外一種,乖孩子自卑,我從小就受到父母管制,不聽話,追著打,成績不好,父母動不動就罵,天天說你這不好,那不好。我都沒自信了,我小的時候,胳膊比較細,主要家裡窮,天天吃饅頭,但是沒有菜,更多的時候就是弄點香油,然後放點鹽就直接蘸著吃了。我比較自卑,父母也沒有注意我的變化,這種自卑受父母欺負多了,就變成了骨子裡面了,沒有人幫助開導,只能繼續扭曲的成長。我上學基本是一個乖孩子,為什麼乖呢,因為我怕不乖了,就會被批評,甚至被打,從下就灌輸,只要聽話,一切平安無事,到了職場也是這樣的,沒有勇於挑戰的氣魄,什麼都不願意獨立做主,獨立面對,總希望別人能幫我扛著。就是這樣的,很無奈,你說把這種心理怪給父母,估計很多人會持反對。希望不要再想我父母那樣去教育自己的孩子。人長大了,很多的特質都是小的時候造成的。關於仇恨,這個就是乖孩子的相反一面了,從小就受罵,到學習也這樣,就會產生抵制,長大後,他們會把這種方式,來對付其他人。因為缺乏愛,所以他們選擇不去愛,冷酷的去對待每一個人。社會上你會看到很多沒有良心的人,他們只考慮自己,從不考慮別人,我們很狠的對待敢跟自己作對的人。總結,對待孩子一定要有理有據的開導,不能只管靠束縛和武器來教育。要用愛培養的孩子,他也會用愛對待身邊的每個人,他不會仇恨社會。

  • 3 # 壁立千仞167768281

    現實生活中沒有打罵吼過自己孩子的很少!現在的很多所謂的教育磚家天天拿一些書本上的教育方法來教育別的家長,其實無怪乎就是為了多賣一些此類的書籍而已!我不太信這些磚家的話,我家的孩子小時候我沒有少打罵吼他們,很欣慰現在的情況都很好!不必過多的按照那些磚家的套路去教育自己的孩子,孩子生長於家庭而成長於社會,不必太過按照別人設計的公式去成人!我說的話也可能有很多人不贊成!不喜勿噴!

  • 4 # 莊園細雨吟

    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雖說比喻不當,也屬曉至於禮。打罵吼後果是,孩子自尊受到嚴重挫傷,更會激怒孩子的逆反心理。下場是抓狂頂撞,我行我素,離家出走。

  • 5 # 卓越家風家教

    在父母吼叫中長大的孩子,一般有這三種致命的性格缺點,家長一定要重視。

    第一:自卑,如果父母經常對孩子大喊大叫,孩子呀會變得自卑,不願意和他人交流。

    第二:暴躁易怒,孩子被父母吼叫,這孩子的脾氣啊,肯定好不到哪去,也容易暴躁易怒。

    第三:懦弱,經常被罵的孩子,他們通常的都會表現為軟弱無能,自信心非常低。

  • 6 # 書霞育兒說

    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我是兩個孩子的寶媽。教育孩子最需要的就是耐心。當父母耐心和修煉不足,就會用錯誤的教育方法,比如打罵吼孩子。一部分父母打罵吼過後,並沒有覺得這樣有錯,畢竟自己小時候父母也是這樣教育的。一部分父母打罵吼過孩子會自責後悔,但是下次再遇到問題,依然打罵吼。

    打罵吼的危害

    曾看到一個新聞,南京一個小學生,因為他期末考試的成績不理想。他就被媽媽嚴厲責罵,孩子的情緒非常激動,突然間出現了大口喘氣,雙手成雞爪樣等狀態。媽媽被嚇住了。醫生診斷後發現,孩子患了呼吸鹼中毒,而導致這種疾病的直接原因,就是媽媽嚴厲責罵孩子,孩子情緒過於焦慮和激動造成。

    去年上海高二男,因為媽媽嘮叨責罵幾句,就去跳橋事情。

    一個媽媽,經常當孩子的面,誇獎他班上的同學,責罵孩子什麼不如別人。後來孩子一怒之下,把那個同學打的住進了醫院。

    打罵吼孩子,輕的危害給孩子做了壞榜樣,造成孩子自卑,有心理陰影,輕度抑鬱,甚至自閉等。嚴重的孩子會離家出走、有暴力行為、自殺等。打罵吼孩子,這其實是最壞的教育方法。無論孩子做錯什麼,父母應該多溝通適度包容,多傾聽,引導孩子自己意識到錯誤,或者讓孩子體驗因錯誤帶來的後果。波折和錯誤能讓孩子成長,也是孩子生活的一部分,不經歷一些錯誤,孩子永遠也不會長大。解決問題的辦法

    辦法總比問題多。當孩子犯錯或者調皮時,不打罵吼孩子,那要怎麼處理呢?

    四顆糖果的故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任校長時,看見一個同學在打架,便叫那個同學放學12點後去辦公室等他。12點10分,陶校長才回到辦公室,見到那個打架的孩子,獎勵給他一個糖果,說他很守時。接著獎勵第二顆,說他很尊重自己,打架的時候,叫他停下來,他就停下來的。然後獎勵第三顆,說他打架的原因是因為被打的同學欺負女生。校長說到這的時候,那個孩子哭了,說自己錯了,打同學是不對的。校長開心的獎勵第四顆糖果,說他知錯就改,是個好孩子。

    自身成長,控制情緒:孩子有錯,父母有更大的責任。不管孩子做錯什麼,父母應該控制情緒,引導孩子意識到錯誤並改正,或者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把孩子犯錯的機會,看做教育孩子成長的最好機會,包容傾聽理解,允許孩子犯錯。打罵吼孩子不但不能解決問題,還會讓孩子離我們越來越遠。想要解決孩子的問題,父母可以多關注自身的學習和成長。推薦著名教育類書籍《如何說孩子才會,怎麼聽孩子才肯說》《正面管教》等。

    親子閱讀:親子閱讀是孩子精神世界的Sunny。我感覺親子閱讀是解決問題孩子的法寶。親子閱讀不僅能增加親子感情。書中的故事和道理更能影響和感染孩子。愛上閱讀,也是孩子們一生都受益的好習慣。如果前期孩子不喜歡閱讀,父母可以多帶孩子去書店或者圖書館感受氣氛。

    我是王書霞,Sunny愛學習的全職寶媽,如有別字,請多多包容。因為每個孩子都不一樣,別人的經驗也只能供我們參考。 育兒是一項最了不起的工程,需要我們要不停的學習和成長。碼字不易,歡迎關注、點贊和轉發。 努力像Sunny,溫暖每個人;傳遞正能量,關愛每個孩子。

  • 7 # 靈老師說

    打、罵、吼孩子會造成什麼結果?首先,這是攻擊性行為,不是教育行為。那麼作為人性的自然反應,要麼逃,要麼戰鬥。所以在教育效果上來看,是很不好的,甚至是反效果。據我平時所觀察和了解到的,問題孩子的背後,經常會看到這樣養育方式的家長。如果經常採取這樣的養育方式,孩子容易出現以下的問題:

    孩子安全感被極大破壞,缺乏創造和挑戰的勇氣

    打罵孩子,實際就是讓孩子感覺到恐懼和痛苦。一些家長是希望透過這種體驗,孩子能長記性,不要繼續那些父母認為不應該或者錯誤的事情。但是也有許多這樣做的父母,是因為自己的情緒控制力比較差。自己積累已久的負面情緒,容易被孩子的一些事情而引爆,孩子成為父母的心理垃圾桶和受害者。無論原因是什麼,這種養育方式對孩子成長是極為不利的。孩子年齡越小,所受到的恐懼與傷害越大,安全感的破壞性就越大。他們會認為,父母不愛自己了,這個世界很危險。

    安全感是一個人成長的底色,是第一塊奠基石。基石如果不穩,這人生還有戲嗎?他們事事可能會謹小慎微,容易形成退縮性人格。所以讓孩子有恆定的安全感 ,是父母要做的最重要的事情。

    孩子的自信心嚴重不足,特別害怕失敗挫折。

    經常被批評和指責的孩子,自我價值感比較低,容易自卑。容易看到自己身上有許多缺點和錯誤,就是不容易看到優點。這就象身上有一塊發炎了的傷口,如果什麼人在傷口上觸碰一下,會痛苦得跳得老高一樣。這樣的孩子心理就會特別得脆弱,有的說是玻璃心。如果受一點點的挫折,或者被否定的時候,就會特別的敏感。

    自信的孩子會不怕困難,爭取成功。而自卑的孩子,他們不敢想成功,只求不要失敗。所以一般不是太願意承擔責任的。當然人生也就缺少精彩和成功。有的父母本身也是這樣,如果出現什麼問題,容易把責任“甩鍋”給別人。打罵吼孩子,背後的潛臺詞是:“都是你的錯”“我該說的都說了。該做都做了,就是你不聽話”等。這就是推卸責任的一種表現。其實也是自卑的表現。所以不自信的父母,很難培養出自信的孩子。

    孩子的情緒管理能力差,容易出現心理障礙。

    由於父母情商比較低,只會用打罵吼的方式教育孩子,所以這些孩子不能從父母那裡學會正確的情緒管理和人際溝通的方法和技能。外向一點的孩子,也就從父母那兒學會了用攻擊性的方法來解決問題的思維習慣。因為經常受父母打罵吼,所以每天的負面情緒會比較多。心情經常不好,就容易對同學、老師不尊重和不禮貌,也就容易引起矛盾衝突和關係緊張。校園欺凌,往往發生在這樣家庭的孩子。這樣的孩子,往往親子關係也是不好的。最後痛苦的不但是孩子,也包括父母。

    氣質弱些、較內向的孩子,會出現另一種情況,就是容易發脾氣、生悶氣。因為不懂得如何處理自己的情緒,所以容易壓抑過度,出現心理障礙。

    總之,打、罵、吼孩子會造成很不好的結果,特別是不利於孩子良好性格的形成。這將影響孩子未來的學習、生活和發展。建議家長拋棄這種錯誤的養育方式,多花些時間學習,瞭解和運用更多有效的正確的教育孩子的觀念和方法。

  • 8 # 兒童成長髮展觀

    可能會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影響:

    1、情緒影響

    打罵的情形,通常都是在生氣或憤怒的情況下,這是家長自己的一種負面情緒,同時會嚴重的影響孩子的情緒

    2、心理影響

    家長對孩子打罵,不僅是對他自尊心的傷害,也同時對他產生或恐懼或羞愧或焦慮或憤怒等的心理影響

    3、行為影響

    打罵給人的刺激性比較大,遇到性格孤僻、倨傲或青春叛逆期的孩子,可能會鼓著脖子頂嘴、嘶吼或者大哭;如果是面向低齡孩子(6歲以下),那麼他還會“習得”你的做法,並在日常中運用自如......

    4、長遠影響

    靠打罵教育孩子,顯然是不合適的做法!如果經常性的採用,那麼孩子其實是生活在一種“暴力”之下,對他的成長極其不利,會造成他身心的嚴重損傷!長大後,他要麼暴虐成性,要麼膽小如鼠

  • 9 # 御貓老師

    很多父母沒有意識到當他對孩子大聲訓斥時後果的嚴重性。

    因為對教育幼小的孩子缺乏耐心和經驗,一旦被孩子的“無知”、“吵鬧”而惹火時,不由自主地就對孩子開啟了“獅吼功”模式。

    如果家長朋友,每天對孩子大吼大叫,大發獅吼功,嚴重的後果包括讓孩子焦慮、暴躁、怯弱或者有樣學樣長大後和你們對吼。

    對於一歲以下的小寶貝來說,你的吼叫只是一種大聲干擾和驚嚇他的方式,不僅讓他沒有意識到任何的關聯性,還會讓他煩躁、不安,當寶寶睡眠週期被打擾的時候,他會用更綿綿不斷的哭鬧來“回報”你。

    當孩子長大了,家長如果還是繼續用“獅吼功”來“教育”孩子,那非常不幸,孩子也慢慢學會了錯誤的招式。大吼大叫帶給孩子錯誤的資訊——有理要靠音高,大聲才是王道。

    想要對方屈服?靠吼。想要對方聽話?靠大吼。想要對方按照自己想法做事?靠大吼大叫。

    吼叫不僅讓孩子不安、焦慮、驚恐,還會因為這樣強迫性的高壓做法讓孩子失去信心,失去自由意志思維,因為害怕被吼叫,而不再敢做出任何“出格”的行為,孩子會慢慢變得不敢嘗試、不敢活躍、不敢自由自在地發言。

    當孩子需要管教的時候,吼叫只能破壞親子連結,讓孩子難以釋懷,雖然有小時候不敢頂撞你,但是會用撒謊、躲避、逃避等方式來對抗。如果想破壞親子關係,讓孩子染上更多壞習慣,那麼獅吼功確實是一個首選。

    那如何處置孩子的教育問題?

    其實方法很多,無論孩子犯錯還是亂髮脾氣,責備他、怒斥他並沒有用,就算一時壓迫也不會持久。

    教育孩子的方式很多,可以讓孩子陪你一起做家務、減少他自由玩耍時間、一起承擔一些額外的生活任務。這些方式既不會損害孩子的自尊心,也能達到責罰的效果。

  • 10 # 三木教育

    隨意打罵、訓斥孩子,這是很多家長經常犯的一個錯誤,而且不以為然。

    過去有句老話說,不打不罵不成才。那是在過去可能起作用,但是現在的孩子,靠打、罵、吼已經不靈了,而且還有很多副作用。

    過去的家庭教育,父母說一不二,孩子是不允許反駁的,一旦孩子反駁家長,就會被家長認為是孩子要反天,沒禮貌,不孝順。

    而現在的孩子,覺得家長說得不對,就會當面反駁,甚至是吵架。

    時代變化了,教育孩子的方式也要變化。

    昨天出門,走在路上,看見前面有一個母親正在路邊大聲地訓斥她的女兒。孩子是小學生,大概有8、9歲的樣子。我從她們身邊走過,好想返回來跟她媽媽說,不要這樣訓斥孩子,無論孩子對錯,都不應該在大馬路上當眾訓斥孩子。

    前幾天,在醫院,有一個二胎媽媽在等待做檢查。大孩子是3、4歲的男孩,和姥姥、媽媽在一起。不知何故,媽媽在醫院的走廊裡,大聲地罵了孩子。小男孩一聲不響,把頭埋到姥姥的身後,只聽他嘴裡說著“壞媽媽!,臭媽媽!”。

    家長訓斥完孩子,就沒事了。孩子的心裡怎麼想?是什麼感覺?恐怕家長從來沒有考慮過。

    經常被打、罵、被吼的孩子,一個最大的副作用,就是長大後缺乏自信。

    長期被打罵、訓斥的孩子,會造成孩子自我認同感降低,總覺得自己不如別人,膽小,從而嚴重損傷孩子的自尊心。

    且不說打、罵、吼孩子會使親子關係變差,使孩子與家長的親近感降低,也使孩子最信任的人變得不再相信。從而會影響孩子將來的社交信心。

    一旦這種缺乏自信的心理形成,就很難改變,將是孩子一生的痛。

    最後說,家長們,千萬不要覺得打罵孩子是天經地義的事。每個孩子的心裡承受力是不同的。

    家長打罵、訓斥孩子的時候,雖然是在管教孩子,但是否也暴露了我們自己的修養不夠,教育孩子的方法太簡單粗暴了呢?

    家長們是否應該先從自我提升素養做起呢?

  • 11 # 岣嶁直人

    如果打、罵、吼解決了問題,孩子就也會用打、罵、吼來解決問題。一一小時候在學校會如此,長大後走社會也會如此。

  • 12 # 黑土地的故事

    每個家長都期盼孩子聽父母話,學習成績好,找到理想的工作。對於孩子出現問題時就進行打、罵、吼等方式教育孩子,不但教育不了孩子,特別是處於叛逆期的孩子,還容易出現不良後果。任何教育孩子必須考慮孩子的生理發育特點,依據科學方法進行,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一、叛逆期孩子的特點

    叛逆期的孩子其實在人生的發育階段有兩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是出現在兩到三歲,孩子在這個階段的時候他會表現自我的體驗性增強。他會想找一些東西咬,或者是毀壞,或者是摔的表現,他很可能表現在對你的指令叛逆。比如說家長還沒有把問題說完,他可能就會說不,或者是你讓他奔東他去奔西,這個時候家長可能會很著急,覺得孩子是不是學壞了。其實不是,這就是這個階段孩子的一個表現,它是成長經歷的一個必經階段。

    第二個叛逆期是的青春期,青春期的孩子他內心向往獨立的,但是他在生活上還是需要靠著家長去幫助他進行生活的料理和生活的指導。

    二、打罵吼式的教育危害

    打罵吼式的教育不但不能起到教育的目的,可能出現相反的作用。

    1、給孩子的心理造成傷害,過於苛責的打罵會讓孩子的心理產生自卑感,讓孩子覺得自己什麼都不如別人,對別的東西都充滿了厭煩的感覺。

    2、拉遠親子關係,家長經常打罵孩子會使孩子對家長產生疏遠的感覺,不再親近家長,年齡大的處於青春期的孩子甚至會產生逆反心理,處處與家長作對。

    3、不信任家長,有什麼事情也不會說給家長聽,就只是一味的憋在心裡,或者是借別的什麼事情抒發自己心裡的不滿。

    4、對孩子健康成長造成長遠的傷害,先進我們看到的很多和父母感情不和,不贍養父母,都是因為孩子小時候受到了來自父母的傷害,孩子不再把父母看成最親近的人。

    三、孩子做錯事或沒有達到父母要求時,要冷靜處理,根據孩子生理特點和適應性進行教育

    1、遇事先冷靜,父母在面對孩子的錯誤的時候,當時可能覺得這個錯誤非常嚴重,時間過去了再回頭看,其實也沒什麼,所以家長在孩子犯錯之後,一定要冷靜,深呼吸,給孩子一個時期緩衝,也給自己一點時間進行精神上的緩和,然後等心理的那個衝動期過去了之後,再去解決問題。

    2、多采用交流的手段,多交流就可以是問題迎刃而解,其實,只要家長和孩子多交流,瞭解孩子的心理,和麵對的困難,那麼孩子就不會出現那麼多的問題了。可以預防問題的出現。在問題出現之後,家長不要緊張,沒有什麼問題是解決不了的,多從孩子的心態下手,在交流中可以讓孩子更清楚的知道自己的錯誤在哪裡,怎樣解決,這樣的話問題就不再是問題了,只是孩子出現的絆腳石。

    3、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在對待孩子的事情上,應該多點關心,用充滿愛的方法去解決孩子的問題。每個孩子都有無限的潛力,不要讓您的“棍棒教育”扼殺了孩子的天性。家長教育孩子時,不要去天天的嘮叨孩子,也要讀懂孩子內心,其實孩子想獨立,就是他的正常發育的階段性的經歷。

    4、對於教育叛逆期的孩子需要適當對其引導,給予自信和尊重等。尊重孩子,與他們建立一種親密的平等的朋友關係,並允許孩子也能參與家庭的管理。給予孩子自信,家長要相信孩子有獨立處理事情的能力,儘可能支援他們,在其遇到困難、失敗時,應鼓勵安慰,成功了應儘量給予表揚。學會換位思考,面對孩子令人不解的行為,家長要換位思考,想想孩子為什麼會這樣。

    四、孩子取得成績時,要批評、表揚與鼓勵結合方式

    1、恰當的批評和訓斥是有效的

    批評可以激勵人的鬥爭,批評可以讓人幡然悔悟,古代有很多成功的例子。岳母刺字“精忠報國”以為家訓,讓岳飛一生都為報國而努力,不敢有絲毫懈怠,此此訓示不只是激勵了岳飛一人,甚至讓我們全華人都以此為訓,以民族大業為重,為捍衛國家的尊嚴貢獻自己的力量。孟母斷機杼以教子,讓不知所以然的孟子從此悔悟,一生都在勤奮努力,終成大儒。

    批評的效果,會讓你有所深思,考慮自己的人生,考慮自己下一步該怎麼走,考慮自己錯在哪兒,應該如何去做,考慮做人的原則,不做碌碌無為之人。但批評要適度,表揚為主,一個人過多的受到批評,或者在懵懂狀態下受到批評,根本不知其所以然,不但不會醒悟,反而會自卑至自暴自棄,這樣的教育一定要有度的。

    2、表揚要講究方法

    培養孩子表揚是讓孩子繼續努力的有效手段,有時我們對孩子的表揚可能產生一種無窮無盡的力量,讓孩子發生大的轉變。表揚也要講究方法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首先,家長要明確的告訴孩子他什麼地方做對了,什麼行為被肯定和欣賞,這樣做的結果是孩子知道自己因為什麼被表揚他下次就可以繼續做下去。

    其次,家長一定要表達替孩子高興的感情,這種為孩子取得成績而替孩子高興的感受是一股巨大的推動力,會使孩子繼續把事情做下去,這裡的關鍵是家長為孩子高興,而不是家長自己高興,家長是旁觀者而不是當事人。家長可以說:我相信你以後會做得更好,而不是提出具體要求。我們這裡一定要記住,孩子的學習是孩子自己的事,絕對不能讓孩子感到他是為家長學習或者是為家長做事。

    最後,就是家長與孩子的身體接觸。在表揚孩子的現場可以拍打肩膀或者是撫摸孩子的頭髮,效果會更佳。這樣做孩子有向上的動力,身體接觸會讓孩子直接感受到家長所傳達的力量。人是一種很神奇的動物,身體的接觸會比語言更準確的表達,內心的感受。

    3、表揚與鼓勵的效果不同

    表揚與鼓勵是有區別的,正確的運用產生的效果是不同的。“表揚”側重於對結果的誇獎和宣揚,內含潛在的結果評價;“鼓勵”則是對過程的鼓舞與支援,內含潛在的行為激勵。“表揚”會讓孩子更看重“結果”,“鼓勵”會讓孩子更關注“過程”,要想得到某種好的“結果”,必然是某種過程起著至關重要的因素。

    美國斯坦福大學曾今做過一個有關“表揚”與“鼓勵”效用的認知心理實驗。在實驗過程中,研究人員隨機將孩子分為兩個組,並且每次只從教室裡叫出一個孩子,讓他獨立完成一系列的智力拼圖。測試任務非常簡單,第一輪測試幾乎所有孩子都出色完成。完成之後,研究人員在把分數告訴每一個孩子的同時,會針對A組附上對每個孩子“智力表現”的表揚和誇讚;會對B組每個孩子附上對其“認真努力”的鼓勵。隨後,A、B組的孩子們開始參加第二輪拼圖測試。

    結果發現:那些在第一輪測試中因為“智力”被表揚的孩子,為了捍衛“榮譽”,維護顏面,大都不願再接受挑戰,而是選擇了簡單的任務。而在第一輪中測試中,因為“認真努力”而被鼓勵的孩子,絕大多數都選擇了難度較大的任務。

    由此看來,對孩子來說,在“表揚”與“鼓勵”二者之中,“表揚”並不一定是一件好事,而“鼓勵”卻應當是無條件的。

  • 13 # 釋迦海亮

    沒經歷過風吹雨打的花苗能茁壯成長?沒經歷過挫折的孩子,成年後進入社會大染缸,各種各樣的心理打擊,會讓他懷疑人生!!!

  • 14 # 三言二拍雜談

    首先明確,打、罵、吼孩子都是錯誤的教育方式,請家長朋友們不要這樣對待孩子。會造成以下幾方面的結果。

    1、孩子會變得膽小懦弱。

    2、有可能精神壓抑。

    3、長久這樣,孩子可能會有暴力傾向。

    4、讓孩子變得不自信。

    5、讓孩子變得不敢承擔責任。

    6、有些孩子開始變得撒謊。

    7、會讓有些孩子精神分裂。

    8、其他一些未知的不良行為。

  • 15 # 心靈教育

    對待打孩子這個問題,很多家長其實是持反對的態度,可當問道:你打過你的孩子嗎?一大半家長舉起了手....

    尤其是孩子不聽話的,家長說:我控制不住自己啊,打完吼完看著孩子可憐兮兮的樣子又有點後悔。

    有些家長懶得思考其他的方法來管教孩子,認為打罵教育最方便,見效也最快。因此,每當孩子犯錯的時候,第一個想到的就是處罰孩子。

    那麼,打罵孩子會不會對孩子造成傷害呢?答案是:不一定。

    為什麼說是不一定呢?因為每個孩子性格不同,有的孩子大大咧咧,有的孩子很敏感。父母打罵的方式也不一樣。但是,我是絕對不建議對孩子進行打罵教育的!

    因為你是孩子最親密的人,他無條件的相信你。有的人說不是從小就要給他挫折教育嗎?那即使是挫折教育,這個挫折也不應該是來自他最親近的人,故意製造的。

    就好比說,你想讓他認識到,就是世界上有好人,有壞人,讓他認識到人性的善與惡,但是這個壞人不應該由你來做。孩子長大後的安全感,基本來自於父母小時候如何對待他。

    打罵很多時候是你在發洩一種情緒。

    當你打了他罵了他之後,他只記得你這個情緒,你沉浸在這個情緒之中,並不記得你是因為什麼事情,就是他並不知道他犯了什麼錯誤,就是也記不得了,他只是害怕和恐懼。慢慢的,長大後可能會唯唯諾諾,不自信。

    就像孩子玩鬧在飯桌旁邊跑來跑去,很容易碰到杯子,然後你就以為是他調皮故意的,其實他並不是。你可以告訴他這種行為會造成的後果,比如說你在飯桌旁邊捱得這麼近的跑,飯桌上面的玻璃杯可能會被打碎。

    如果你只是單純的說,不許這樣,不許這樣子跑,那麼他肯定是就是跟你是對抗的,尤其是你帶著很憤怒,很強烈的情緒跟他講的時候,他是不會聽你的,至少不會意識到這樣做是不對的,下次還可能再犯。

    作為家人,從人格上來說應該永遠是支援他永遠站在他這邊的。即使他犯了錯誤,我們也是要支援他,就是幫助他一起看到認識這個錯誤,並想辦法一起努力改正。

    所謂的支援,並不是說支援她所所有的行為,不好的一些行為,不好的思想都要支援,不是這樣。我們是支援他,作為我們的孩子,作為他強大的後盾,不管遇到什麼事情,就是我們都是站在他這一邊的。

    要教會他明辨是非,告訴孩子,你這樣的行為會造成什麼樣的後果,媽媽很不喜歡你這樣的做法之類的,而不是去否定孩子,用一些粗暴,指責,甚至羞辱、諷刺的言語去描述他。比如:你怎麼那麼笨、我怎麼那麼倒黴生了你、你看你怎麼什麼都做不好......等等。

    打罵教育對孩子的影響,遠比你想象的大。

    1.打罵教育是中國傳統專制家庭制度的殘餘,會對青少年身心造成嚴重摧殘。打罵教育,也是一種畸形的家庭教育方式,不僅不會使孩子成才,而且還有可能釀成家庭悲劇。

    2.打罵孩子不考慮孩子的需要與特點,一味地從自我出發,不允許孩子有半點差錯或異議,使孩子感受不到親子之情和慈母之愛,使孩子處於不安和焦慮之中,體力智力發展受到不良影響。

    3.由於得不到應有的愛和支援,孩子往往形成冷漠、孤僻、仇視、攻擊、自信心差等心理問題,並且這些心靈創傷,往往會成為日後不良行為甚至犯罪的根源。

    4.打罵孩子造成終生遺憾的事情時有發生,孩子不堪忍受上吊自殺的有之,離家出走的有之,父母失手打死孩子的有之。

    5.打罵從表面上可以使孩子暫時克服自己不正確的慾望和控制不正確的行為,但是,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弄不好還可能使孩子養成說謊的毛病,變得陽奉陰違,父母面前不做、背後做。孩子幼稚無知,分不清善惡好壞,也沒有堅強的性格,父母就要耐心細緻地教他學會分辨,積極地啟發和引導。

    6.打罵會侮辱孩子人格和扼殺孩子個性,會使孩子反感、對立,還容易使孩子喪失自尊心,失去生活支柱,逆來順受,畏首畏尾。長大後不能獨立自主,凡事都要依賴他人,容易形成“隨風倒”的性格。

    7.孩子是父母無能和缺乏修養的表現,還可能引起孩子對父母的蔑視,降低父母的威信。有的孩子在腦子裡根深蒂固地形成“你有錯,我就打你”的觀念後,他就會以同樣的方式對待其他孩子,還會以同樣的方式對待下一代,將來會成為權威型、暴力型的父母。

    8.是對孩子行為後果的一種不良處理方式,父母目的是為了使孩子克服缺點、糾正錯誤,幫助他們分清是非,明確努力方向。但是,打罵本身並未指明什麼樣的行為是正確的,應該的,與之相伴隨的常常是孩子的消極情緒。因此,父母教育孩子要做到有理、有力、有效、適度、適時。

  • 16 # 夏彤奶奶丫

    我認為打罵吼的家長一定要馬上停止,不然會後悔莫及的。記得我小時候有個好朋友,也是鄰居,她活潑可愛,挺聰明的。後來她爸媽離婚了,她跟媽媽在外婆家住。也許是由於離婚原因,她媽媽脾氣特別暴躁,有什麼不順心的事,脾氣都發在我朋友身上。她每天都不開心,我們玩遊戲時,她就坐一傍發呆,然後我們把她拖拉過來一起玩。在學習上也如此,上課也是經常走神,沒有聽到老師講課,作業做不好,到後來成績越來越差,回家後捱罵越來越多。到最後讀初中時,她都有過跳水自殺的意向,我們幾個好朋友都勸她。一玩遊戲或是扯豬草都去叫她,讓她在家的時間變少。還好她後來想通了,沒有做過激行為,不然的話,她媽媽要後悔一生的。所以說,做家長的不能一味地粗暴地對待孩子。如果是實在沒能忍住,對孩子發火了,或是打罵了。過後,一定要跟孩子講清楚,孩子錯在哪裡,為何會捱打罵。同時也跟孩子認個錯,打罵孩子是不對的,教育孩子在那些行為或事情上,要求怎麼做

    才是正確的。你只要有點耐心,陪孩子養成了好的習慣,也就省心了。

  • 17 # 依欄的風

    孩子從出生到上小學時,內心非常純淨,潔白無瑕像一張白紙一樣,對外面對世界充滿了好奇和嚮往,但是現在如果你開始打、罵孩子,會對孩子造成不可逆的傷害。

    打、罵孩子會使他們的天真無邪內心塗抹上一大片“黑漆”,會讓他們養成脾氣暴躁、容易衝動的性格,容易做出出格的事情,會讓他們對外面美好事物的嚮往,變成厭惡和逃避。

    罵、吼孩子會讓他們變的孤僻和自卑,會給他們的童年留下陰影,非常不利於孩子以後的生活。

    孩子是每個家庭的開心果,要鼓勵和保護孩子,不應打、罵、吼,要讓孩子的童年充滿Sunny溫暖。

  • 18 # 沽芓無

    看您的問題和描述,您是說你用“打、罵、吼”的方式培養出了一個很“懂事、三好”孩子,然後想問下別人的情況?(沒有看很明白)

    不過就問題而言,結合您模糊的描述,我覺得我的成長經歷可以供您參考一二。

    從小到大,捱打比較少,但經常被我媽連罵帶吼的,而我也是鄉里鄰居口中的乖乖女,也比較受老師們的喜歡。

    我媽一直身體不好,所以心情也不見得好,脾氣暴躁,任何事情都可能讓她抓狂,所以經常被罵。我覺得她是在拿我洩憤。

    以至於我長大後很長一段時間都不願意跟我媽接近,故意疏遠她。當然,內心也是很埋怨她的。不管我做什麼,她都會找到以此反對的緯度阻止我。

    因為她的種種作為,讓我從小自卑,做一件事也很容易看到“不應該”做的那一面。真的,很難堅持。還一度被類似抑鬱症困擾,無數次想過自S。

    總結:如果您還以您的“教育方式”沾沾自喜,只能說,我很擔心您家孩子的身心健康。(說得不好聽點兒,你家孩子那麼聽話,你還要對他打罵吼,不是有冰?)

  • 19 # 麵包先生18

    首先、會給孩子造成心理上的陰影和負擔、這個年齡段、本就是一個開始有自身獨立思想的一個階段、自我意識慢慢形成、在發生與父母爭執時、只是採取暴力的方式方法、只會讓孩子與自己越走越遠、在孩子的認知和判斷出現錯誤時、父母應當像一個園丁修建樹枝一樣、將歪枝進行修剪、而不是暴力的去逼迫孩子、打罵只能起到表面的作用、最重要的是要讓孩子認同父母的觀點、知道父母的良苦用心、讓孩子明白錯在哪裡、應該怎麼樣去走、良好的溝通是很有必要的、望採納

  • 20 # 兔寶影視劇場

    經常對孩子大吼或者打罵,會對孩子造成什麼影響?

    孩子剛來到世界上時,雖然帶有先天的基因與氣質因素,但對於這個世界的認知卻是完全空白的。他會調動自身的所有感官功能來感知這個世界,並努力學習如何應對它。

    雖然說是“這個世界”,但實際上,孩子所能接觸到的世界是極其有限的,在人格初步形成的0-3歲,基本就是父母為他營造的家庭環境,更具體一點說,是父母對他的具體照顧及他在探索過程中感受到的一切,共同構成了環境。

    面對父母的吼叫,孩子一般的反應就是手足無措,他們不知道自己為什麼被訓斥,或許在孩子眼中極為平常的行為,確是父母眼中嚴重的錯誤。

    被吼叫的孩子無法正確的判斷自己行為的對錯,從而在做每件事都會不自信,形成膽小的性格。在孩子叛逆期對孩子吼叫,會讓孩子更加的叛逆。

    人的情緒就像是彈簧,給的壓力越大,反彈的力度也就越大。孩子是父母的鏡子,爸爸媽媽的種種習慣在孩子身上都會有驗證。你的壞習慣,對孩子造成的影響可能是一生的。

    經常對孩子大吼大叫會讓孩子沒有安全感,他們不知道你會什麼時候爆發。對於孩子的心理發展是非常不利的,他們也會開始模仿自己的親人對待別人的方式。以至於以後步入社會都會有不可逆轉的心理弊端。

    沒有安全感的孩子,在童年時期沒有找到屬於他的那份安全感,那麼他會在自己人生當中用盡一切的努力,去找尋這個安全感。也就可以很好的說明為什麼很多人會選擇從旁人身上找尋,只要對方稍微對待自己好一點點,自己就會義無反顧的跟隨他。而且會不可自拔,就算知道別人跟自己是沒有結果的。

    而對於性格比較懦弱的孩子來說,父母對他大喊大叫,只會導致孩子變得更加沉默,甚至開始拒絕和父母溝通,加深自己的心理陰影,性格也會越來越膽小,是一種很不好的行為舉止。

    而孩子也會在父母的影響下變得暴怒,注意力不集中,所以為了孩子,各位父母要學會控制自己的脾氣,注意自己的言行!

    預防大於治療,健康的四大基石:

    1、營養均衡,2、適度運動,3、充足睡眠,4、良好心態。

    任何單一的方法都不可能解決健康問題,所以一定要多方兼顧,多管齊下,才能防範未然、標本兼治。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電視劇《安家》裡的知否小姐為什麼願意當小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