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歷史太傅
-
2 # 清水隱士
唐朝天寶十四年(公元755年),歷史上難以忘記的一年,安祿山,史思明反了。唐朝國力大大減弱從盛世唐朝走到中晚唐朝,從玄宗"開元盛世"變為諸侯混戰的局面。國內有藩鎮割據,不聽指揮。國外有吐蕃肆意騷擾、屢犯邊境。中晚唐時期戰爭多發,可以說實在的內外兼憂。出現這一問題的根本原因是神策軍的衰亡!
憲宗朝的神策軍根出現了本性轉變。德宗時期,神策軍是朝廷打壓藩鎮最直接者。之後,憲宗即位。公元809年,成德節度使王士真去世,憲宗想打破藩鎮父死子繼的傳統,決定興師討伐王承宗。但這次戰事拖延時間很長,最後竟然是王承宗上表謝罪,神策軍才撤回京師,倉促結束,本質都是此戰是皇權在與藩鎮的鬥爭中落敗。這一戰後,神策軍威名不再。在然後在白天,很少大幅度的派兵征討地方。
神策軍的衰落是有很多因素的導致的。憲宗之後,神策軍較少參與戰事,引起軍隊作戰力量走向衰落,而朝廷給神策軍的各種好政策,反而腐朽;神策軍慷慨的待遇,補給是其他軍部隊的三倍,遭人嫉妒;代宗時,每次之後大赦,最優待的就是神策軍;神策軍在不合法受御史監察,在人事是可以做的優先升遷轉任,而且還可以經營自己的事業買賣。後來神策軍糾纏還有朱全忠與李茂貞兩大對抗勢力,最後朝臣依附的朱全忠獲勝,宦官被屠殺結束了,神策軍也是正式的廢除。曾經為之驕傲的神策軍就此淹沒在歷史的長河中。神策軍的特色和宦官的興衰決定了神策軍的興衰。宦官傲慢,完全是由於它們是神策軍的掌控者。
-
3 # 鏘鐵
不只是唐朝,華夏民族的歷史可以說是一部與北方遊牧民族的鬥爭史,很多朝代一開始是建都北方,主要是從戰略來考慮,一旦後期勢衰便向中原和南方遷都,這也是無奈之舉,無法抗衡只好逃亡退讓,比如東漢 西漢,唐與南唐,北宋與南宋等等
-
4 # 北派說書人
這個問題我來回答
唐朝傳承來自於北周下的隋帝國,為關隴集團的貴族居多,這些人大多為鮮卑血統,然而到了隋唐時期,則漢系居多,再後來大唐幾乎大換血,但是卻繼承了胡人好鬥的民風,再後來大唐經過了貞觀之治後,變的逐漸強大了起來,一度萬國來朝,李世民被眾邦稱呼為天可汗,這樣的唐朝興盛到唐玄宗晚年的時候,卻經歷了一場浩劫,那就是安史之亂。
起初大唐那可是壓著別人欺負的,但是自從安史之亂後,由於大唐的各藩鎮的戰鬥力差距之大,尤其是長安城方向的軍隊多數為少爺兵,所以被安祿山的叛軍以摧枯拉朽之勢,打的落花流水,直至長安城被佔領,能夠與安祿山的叛軍一較高下的,唯有隴右方向的安西都護府的安西軍了,為了抵抗叛軍,將安西軍抽調大部,幾百萬平方公里的西域,只有不到一萬的安西軍守護。此時吐蕃看到大唐這個宿敵內亂,安西軍不足的情況下,直接從甘肅方向切斷了西域和大唐的聯絡,後來經過數十年的征戰,幾乎將安西軍給吃掉了,那時候的吐蕃還佔領了一次長安,進行了劫掠。
除此之外,由於當年唐肅宗為了鎮壓藩鎮,向回紇借兵,報酬是放縱他們對洛陽、長安劫掠幾日,金錢、女子盡屬回紇,後來回紇鎮壓藩鎮成功,見廣平王在長安,沒有動手,只是劫掠了洛陽,由於回紇人忌憚駐紮在洛陽的李光弼,只有劫掠。
但是沒有殺人,甚至有傳當年李光弼為了避免百姓被回紇人殺害,提前將百姓撤出了洛陽,總之在安史之亂後,大唐的綜合實力下降,對外再沒有威懾力,成為軟柿子,被眾人捏!
-
5 # 歷史中的旁觀者
安史之亂是唐朝由盛轉衰的一個轉折點,一個國家要想不被外族入侵,離不開國強民富,而唐朝在安史之亂後屢次被外族入侵也主要是因為國不強民不富、社會動盪。這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是中央政府和地方割據勢力各自為政,導致力量分散,國家不齊心。其實安史之亂髮生的根本原因就是中央政府和地方割據勢力之間的矛盾激化,而因為在唐朝時期,地方割據勢力有錢有地有人,這也就使得當雙方矛盾激化後,地方勢力有能力直接起兵造反。
由於經濟社會的發展,原來的均田制和府兵制遭到嚴重破壞,所以唐玄宗起就實行募兵制以代替府兵制,另外因為唐玄宗在邊防普遍設立節度使制度,後來這些節度使權力越來越大,甚至到了“既有其土地,又有其人民,又有其兵甲,又有其財賦”的地步,地方割據勢力的力量不斷得到加強,但是中央軍卻面臨人數不足,士兵素質低等困境。
安史之亂後,這一現象更為嚴重,中央政府更是無力應對地方割據勢力的威。自顧尚且不暇,又哪來的國家力量來威懾、抵禦外族入侵。
其次就是人口數量銳減,兵源不足。由於戰爭的巨大破壞作用,安史之亂後,大唐王朝的人口銳減,根據《舊唐書·郭子儀傳》記載:“宮室焚燒,十不存一,百曹荒廢,曾無尺椽。中間畿內,不滿千戶,井邑楱荊,豺狼所號。既乏軍儲,又鮮人力。東至鄭、汴,達于徐方,北自覃、懷經於相土,為人煙斷絕,千里蕭條”。這樣的場景使得詩聖杜甫也感嘆“寂寞天寶後,園廬但蒿藜,我裡百餘家,世亂各東西”。人口在封建社會是最重要的戰略資源,人口銳減就代表國家力量的急劇下滑。在一個國家國力衰弱的時候,怎麼可能沒有外族入侵?
最後就是安史之亂後,國家的經濟重心開始南移,雖然中央政府還在北方,但是很多有才能的人都到了南方。而唐王朝長期面對外族威脅卻主要是來自北方,有識之士的南遷,就使得北方對他們來說就是一座空城。
所以安史之亂後,唐王朝面臨的是一個國內軍閥割據、國疲民弱、無人可用的困境,而北方又有強敵環飼,在這樣的背景下,唐王朝屢遭外敵入侵也就不足為怪了。
回覆列表
唐朝強大對小國來說太過於危險。
北方的突厥和東方的高句麗,南方的安南國,都是在其內憂外患或弱小之際被唐朝所折服,唐朝的因利乘便很快的征服了周邊的勢力,然而就以突厥為例,他們的勢力曾經是如此強大,卻被趁火打劫般地征服,表面上迎合著唐朝的旨意行事,暗地裡卻是恨之入骨,仇恨積累到一定程度終將會爆發,畢竟唐朝征服周邊勢力並沒有像漢朝那樣光明正大,漢朝都是憑藉自身的實力去戰鬥,雖遠必誅,用十餘場大戰將匈奴征服得心服口服,所以說唐朝有著鮮為人知的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