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學生古詩詞撲克歌牌

    1、有人說是在見到皇帝對貴妃的寵愛時寫的,詩眼是“常得君王帶笑看”。

    2、有人說當時楊貴妃還沒有成貴妃,這首詩不是給楊貴妃寫的,而是給帝王的愛妃寫的,不管是誰都一樣,就像電影《貓妖傳》裡表達的。

  • 2 # 筆畫方圓

    “雲想衣裳花想容”李白當時在什麼情境下寫出這句詩?

      李白:唐朝詩人。“雲想衣裳花想容”是出自李白清平調<其一>詩句中的第一句。他的詩:“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臺月下逢。”

      那日,春光明媚,花香襲人。唐玄宗皇帝與楊貴妃在宮中沉香亭觀賞著牡丹花,後又興致勃勃地讓那些歌舞曲藝來表演助興,邊看邊說:“賞名花,對妃子,豈可用舊樂詞”。皇帝想到這,就急召李白進宮來寫新的樂章,李白奉旨共作了三樂章......

      “雲想衣裳花想容”李白當時就在這樣的情境下寫出這句詩的。

  • 3 # Q君莫笑W

    “雲想衣裳花想容”出自李白的《清平調·其一》,當時李白一共作了三首,這是其中之一。這三首詩是李白在長安為翰林時所作。此時的唐玄宗和楊貴妃在沉香亭遊玩,站在亭上,向西遙望,便是遼闊的面雲,笙歌畫舫,花光人影,時隱時現,令人心曠神怡。沉香亭前,紅、淡紅、紫、純白等色牡丹,正在盛開。各種色調不一的有晨純赤、午濃綠、夕黃、夜白等珍貴名花,也綻蕊吐香,與牡丹花相映交輝。唐玄宗挽著楊貴妃的手,走下亭來,漫步花間。玄宗一會兒在鮮紅的牡丹前凝神注目,一會兒又在紫色牡丹前深的地吸著香味;楊貴妃則讚賞這朵鮮豔,又撫弄那朵嬌美,滿開的,半開的,含苞的,爭香斗豔,目不暇觀,美不勝收。正在流連忘返之際,有人傳沉香亭上酒宴已經擺好,玄宗便攜貴妃入席。歌唱家李龜年早已準備好,等候皇上與貴妃下命令演奏,梨園弟子們也都調好琴絃,靜待傳旨。玄宗今天特別高興,對李龜年說:“朕今天特別高興,趁此良辰美景,攜美貌愛妃,觀賞名花,乃人生之一大快事,豈可摹負大好良機,怎能再聽舊歌陳曲,快去把學士李白召來,命他填寫新詞,以助雅興。”唐明皇派李龜年去叫李白,當李龜年找到李白時李白已喝的酩酊大醉。在這種情況下作出了這三首詩。

    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

    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臺月下逢。

    第一首,以牡丹花比貴妃的美豔。首句以雲霞比衣服,以花比容貌;二句寫花受春風露華潤澤,猶如妃子受君王寵幸;三句以仙女比貴妃;四句以嫦娥比貴妃。這樣反覆作比,塑造了豔麗有如牡丹的美人形象。然而,詩人採用雲、花、露、玉山、瑤臺、月色,一色素淡字眼,讚美了貴妃的豐滿姿容,卻不露痕跡。

  • 4 # 每天讀宋詞

    出自李白的清平調,其實有三首,我平日也喜歡聽這首歌,詩仙揮筆寫下三首詩,開篇兩句被廣為稱頌,便是這句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

    大唐天寶二年的春天,唐玄宗攜楊貴妃到興慶宮觀賞牡丹。牡丹在唐朝,尤其在盛唐時還是很稀缺的。“一叢深色花,十戶中人賦”,足見唐人對牡丹的喜愛及珍貴。春意融融,花開豔豔。紅牡丹怒放如火,白牡丹滿開如玉,它們在徐徐的春風中,爭奇鬥豔,凝露吐香。

    唐玄宗看著美不勝收的牡丹,再看看嬌豔欲滴、與牡丹交相輝映楊貴妃,雅興頓起。命人擺酒宴,現歌舞。但是,唐玄宗忽然說:“賞名花,對妃子,豈可用舊日樂詞”。於是,遣人急詔翰林供奉李太白入宮,填寫新樂章,就是寫新歌詞。

    半醉半醒的李白匆匆趕到興慶宮,看了看君王,看了看妃子,看了看沉香亭,看了看牡丹。然後,在金花箋上一揮而就,三首樂府“歌詞”完美出爐。

    《清平調》

    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

    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池月下逢。

    一枝紅豔露凝香,雲雨巫山枉斷腸。

    借問漢宮誰得似,可憐飛燕倚新妝。

    名花傾國兩相歡,唱的君王帶笑看。

    解釋春風無限恨,沉香亭被倚欄杆。

    第一首:從空間角度寫,以白牡丹比楊貴妃的美。

    看見雲彩就想起你飄飄的衣裳,看見牡丹花就想起你姣好面容。誰看到呢?無主語,也就是說,無論誰看見,都會這麼想,這種美是公認的。也可以這樣理解:看見你的衣裳就想起雲彩,看見你的面容就想起牡丹花,交相參差,花人互融。

    “春風”和“露華濃”:美麗的牡丹花在柔柔的春風裡、在濃濃露水中顯得更加冶豔。這“春風”既是大自然的春風,也指貴妃在皇帝的春風雨露恩澤下,花容綻放,倍見精神。一語雙關,人花一體。

    看著美麗的牡丹花,看著美如牡丹的貴妃,詩人的想象飛到了天上,聯想到西王母的住所——“群玉山”和“瑤池”;“若非”和“會向”看似疑問,實則肯定:這樣超凡脫俗的花容月貌,也只有仙境才能看到。玉山、瑤臺,月色,淡雅的色調烘托下,一個白牡丹一樣的玉人——楊貴妃,宛如仙女下凡,美得真是超絕人寰。

    第二首:從時間角度寫,以紅牡丹比楊貴妃的美。

    “紅豔露凝香”,有顏色,有味道。紅豔的牡丹花帶著露水散發著馨香,本來就很美,更那堪凝露放芬。這麼美的花,這麼美的妃子,讓楚襄王夢中的巫山神女都自慚形穢;漢宮裡體態輕盈的趙飛燕,可謂絕色佳人,但是,她也得精心裝扮,怎能和眼前這個不施粉黛的天然美女——楊貴妃相比呢?

    第三首:承接前兩首,從天上、古代回到現實的沉香亭,把牡丹花與皇帝,妃子融為一體,扣住了主題。

    前面兩首寫了花,寫了妃子,就差一位重量級人物沒有出場,那就是皇帝。所以,這首名花、美人、君王一併呈現。

    “兩相歡”把美麗的花和傾城傾國的人合二為一;“帶笑看”則把牡丹、妃子和君王三位一體。“春風”代指君王。君王“笑”著欣賞這名花,欣賞這花一樣的妃子,君王所有的不快都會煙消雲散,消解了君王的全部煩惱。最後,點明賞花的地點——“沉香亭北”。花在闌外,人倚闌干。牡丹映襯著妃子,妃子陪伴著君王,陶醉在春風盪漾的沉香亭北。

    三首詩,寫的是風流旖旎,高貴華麗,句句濃豔,字字流葩,人與花相互映襯,彼此互融。春風滿面,花光滿眼,花中有人,人中有花,構思精巧,辭藻華麗。

    唐玄宗看後十分滿意,一場饕餮音樂盛宴隨即展開。李龜年手執檀板領唱,唐明皇吹玉笛,楊貴妃撫琵琶,都加入了表演隊伍中。皇帝、貴妃、攜手當紅歌星李龜年及梨園弟子來了個萬人大合唱。這歌聲唱醉了興慶宮,唱醉了大唐,一直醉到一千多年後。

    20世紀90年代,著名華人歌手鄧麗君邀請作曲家曹俊鴻,為李白的這三首《清平調》譜曲,自己親自演唱。但是僅錄製一半鄧麗君即去世。2013年5月19日,在北京首都體育館舉行的“鄧麗君60追夢演唱會”上,鄧麗君演唱《清平調》前半段後,王菲接唱後半段。兩代華語歌壇天后,跨時代隔空對唱。瑰麗的演出背景,華美的管絃樂奏,嗓音上,鄧麗君的柔美和王菲的空靈,兩種天籟之音緩緩擴散,感染全場,她們再次詮釋了1000多年前的經典,創造了音樂史的奇蹟。

  • 5 # 隨手談詩

    80年代時,著名歌手鄧麗君出了兩張古詩專輯,專輯中全是古詩詞譜新曲,聽來別有韻味,只可惜這首《清平調》還沒有錄製完成,鄧女士就香消玉殞了,直到2015年,由王菲翻唱,實現了與鄧麗君的隔空對話。

    《清平調》故事

    《清平調》由李白所填,共有3首,“雲想衣裳花想容”是第一首,這三首詩都寫得非常美,特別是每一首的第一句,更是千古經典,而經典中的經典,就是“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

    相傳,在唐玄宗天寶年間,一個春日,唐玄宗和楊玉環在宮裡沉香亭賞牡丹花。這牡丹花,可不一般,唐宋時期,那是受上流社會喜愛的花種。且皇帝和妃子賞花,當然不能幹賞,要有演員跳舞助興,可這時候唐玄宗卻覺得,我有這麼美麗的花兒,還有楊玉環這樣的美人相陪,如果用往日詞曲,未免有點美中不足。

    於是他就招當時供奉翰林的李白入宮,譜寫新的樂章,半醉半醒之間的李白,文不加點,就在金花箋上寫下了這三首《清平調》。這個片段在電影《妖貓傳》中有很好的表現,大家可以看一下,那個李白,就是真的李白。

    《清平調》

    其一

    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

    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池月下逢。

    其二

    一枝紅豔露凝香,雲雨巫山枉斷腸。

    借問漢宮誰得似,可憐飛燕倚新妝。

    其三

    名花傾國兩相歡,唱的君王帶笑看。

    解釋春風無限恨,沉香亭被倚欄杆。

    這三首詩,都是把楊玉環與牡丹花融為一體,讀來讓人分不清哪是人,哪是花,人花交映,迷離朦朧。

    第一首 空間

    起筆不凡,“雲想衣裳花想容”,“裳”這裡讀作cháng,古人衣服分上衣下裳,就是裙子。

    這句是說楊玉環穿著霓裳羽衣,包裹著她那嬌豔的面容,牡丹花也是一樣,花團錦簇。這裡的“想”,意思是看到雲朵,就想到玉環的衣裳,看見花兒,就想到玉環的面容;但反過來也成立,是看到玉環的衣服,就仿如天上的雲朵,看到玉環的面容,就好比牡丹花一樣嬌豔。

    接著“春風拂檻露華濃”,“檻”讀作jiàn,欄杆的意思。露華濃是說,牡丹花在晶瑩露珠的滋潤下,顯得更加嬌豔。所謂春風,因為正值春日,有暖風拂面,同時也暗指君王春風般的恩澤。露珠使花朵更加嬌豔,君王的恩澤讓玉環倍加奪目。

    所謂人即使花,花既是人,以人喻花,以花喻人,融為一體,分辨不清。

    最後,李白騰地一下,飛到了西王母所在群玉山和瑤臺,意思是說,難道我是在仙境之中嗎,否則,怎會看到如此美麗的花朵,和眼前這位仙女?

    把玉環比作仙女,不露痕跡、渾然天成。

    第二首 時間

    起句“一枝紅豔露凝香”,仍然以花喻人,與上一首呼應,但不只寫花色,更寫花香。“雲雨巫山枉斷腸”是楚王與神女的典故,故事中的神女僅出現在楚王的夢中,又怎能和眼前活生生的美人兒相比?

    漢宮裡美女如雲,特別是那趙飛燕,算得上是絕代美人吧,可她還是需要靠化妝來讓自己變美,又怎記得上眼前的玉環,不施粉黛,渾然天色。

    這首詩,是以貶低著名美女的手法,來進一步烘托玉環的美貌。玉環到底有多美呢?第一首寫得很虛幻,這一首有了神女和飛燕的對比,稍微具體了一點。

    第三首 現實

    李白飛到了仙境,穿越到古代,到這裡終於回到了現實。

    “名花傾國兩相歡”,名花是指牡丹,傾國當然是指玉環了。玉環到底有多美?李白終於說出來了,她有傾國傾城的容貌,唯有牡丹和玉環兩相歡,這般天姿國色,才能贏得君王帶著笑容欣賞,極言玉環的無窮魅力。

    君王一笑,自然就引出了“解釋春風無限恨”,春風與第一首遙相呼應,這個春風,是指楊玉環,意思是隻有玉環這陣和煦的春風,才能消解皇帝心中的惆悵。但是,也可以把春風代指皇帝,意思是楊玉環的國色天香,消解了皇帝心無限悵恨。兩種理解都沒錯,不必糾結。

    末句沉香亭北,是點明賞花地點。沉香亭是一個沉香修建的亭子,唐時在長安興慶宮龍池東北面。當然也只有沉香所建成的亭子,才配得上英明的皇上和美麗的玉環在這裡賞花了。

    唐玄宗愛這三首詩,楊玉環更是愛這三首詩,沒事的時候,就拿出來吟唱。唐玄宗不愧為開創了大唐盛世的皇帝,只有他獨到的眼光,才會讓李白來為楊玉環作詩,而只有李白,才能把楊玉環寫得如此美豔動人。

  • 6 # 我就是竹韻

    可以說,李白當時為楊玉環寫下這首詩,他心裡是極其不情願的,但在帝王唐玄宗面前,他又不得不寫。

    李白二十七歲之前,都是在遊學。真正接觸官場是從他二十七歲開始。公元727年,朝廷詔令“民間有文武之高才者,可到朝廷自薦”。同年,李白居住在安陸壽山,與已故宰相許圉師之孫女結婚,因為這層關係,他得以結識權貴。

    但是,李白從二十七歲到三十一歲期間,李白上表的政見,如泥牛入海,才華得不到施展,他窮愁潦倒於長安,自暴自棄,與長安市井之徒交往,自甘墮落。

    他的《大獵賦》希圖以“大道匡君,示物周博”,而“聖朝園池遐荒,殫窮六合”,幅員遼闊,境況與前代大不相同,誇耀唐朝遠勝漢朝,並在結尾處宣講道教的玄埋,以契合唐玄宗當時崇尚道教的心情。李白的《大獵賦》頗得唐玄宗的讚賞。

    李白透過長安的大臣,結識衛尉張卿,並透過他向玉真公主獻了詩,最後兩句說“幾時入少室,王母應相逢”,是祝她入道成仙。由此,他一步步地接近了統治階級的上層。

    公元742年,由玉真公主與賀知章等人的推薦,唐玄宗再次看到李白的詩,對他十分仰慕,命令李白供奉翰林。所謂的翰林,就是給唐玄宗寫詩文娛樂,陪侍皇帝左右。

    當時的唐玄宗傾心於楊玉環,國政之事全由奸臣李林甫、楊國忠打理,李白的政見得不到實施,整日就是給唐玄宗寫詩,頗為壓抑。

    公元743年春天,李白41歲,宮中的興慶池牡丹花盛開,唐玄宗與楊玉環一起在欣賞,唐玄宗又命令李白來作詩助興。李白無奈之下,終究發揮才華寫了《清平調》。

    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 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臺月下逢。

    這詩淋漓盡致地展現了李白的不凡才華,雲想衣裳,讚美了楊玉環無比美麗的衣裳,花想容,讚美了楊玉環的花容月貌,李白這是用了高超的文學手法,以雲喻衣,以花喻人。這首詩很得唐玄宗與楊玉環的歡心,只是李白卻厭倦了這種毫無意義的御用文人生活。

    李白雖然供奉翰林,但與他進京之初的遠大志向大相徑庭,唐玄宗雖然欣賞李白的詩才,但卻不委以重任,只是作為玄宗的私人“陪侍”在宮廷中出入。

    李白很苦悶,開始縱酒,並與賀知章等人結成“酒中人仙”,四處遊玩。唐玄宗傳令他上朝,他都懶得理會。有一次唐玄宗讓他草詔書,但李白喝得醉熏熏的,抬起腳來讓高力士幫忙脫靴才肯寫。

    李白雖滿腹經綸,才華橫溢,但終沒有得到唐玄宗的重用,後來,李白便也離開了宮廷。傳說李白遊歷至安徽馬鞍山採石磯附近,一個月夜,在長江上泛舟,喝醉了,看到江中月亮漂浮不定的影子,便俯身去捉,掉進了水裡。所以後人在那裡建了一座捉月臺。

  • 7 # 文字的二三事

    “雲想衣裳花想容”出自李白詩《清平調詞三首》其一,全詩如下:

    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臺月下逢。

    詩的大意是:

    望雲蒸霞蔚想其之錦衣華服,見國色牡丹想其之豔麗嬌容。春風吹拂欄杆,沾有露珠的牡丹花更顯其國色天香。

    若不是在群玉山有過照面,就是在瑤池月光下曾經邂逅。

    創作背景:

    唐玄宗天寶年間,李白在國都供奉翰林。唐玄宗每每設宴或出遊,皆令李白陪侍左右,命他即興賦詩,記錄皇帝的言行。一年的暮春時節,唐玄宗和楊貴妃在宮中觀賞牡丹花。樂人慾表演歌舞以助興,唐玄宗卻說道:“和愛妃觀賞名花,怎能聽舊時樂曲呢?” 於是遣人召李白進宮即興賦詩。李白就在這樣的情景下作出了《清平調詞三首》,“雲想衣裳花想容”是三首詩中第一首的首句。

    詩意分析:

    “雲想衣裳花想容”,“想“字用的十分精妙,它可以從正反兩方面來理解。一方面,詩人看見天上的雲彩就想到了楊貴妃的華服,看見國色牡丹就想到了楊貴妃的嬌容;反方向”想“也可以成立,即詩人看見楊貴妃的華服就想到了天上的雲朵,看見楊貴妃的美麗面容就想到了國色天香的牡丹花。一個”想“字把楊貴妃的華美服飾和天生麗質的美貌描寫的淋漓盡致。

    “春風拂檻露華濃“,暮春時節,和煦的春風吹拂著欄杆,沾有露珠的牡丹花在春風的拂煦下顯得更為嬌豔欲滴,楚楚動人。

    “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臺月下逢“,群玉山和瑤臺,傳說是西王母的居所,這一句用來形容楊貴妃的美貌。她若不是我在群玉山見過的仙女,就是我曾經在瑤池的月光下邂逅的佼人。李白把楊貴妃比作天上的仙人,用以稱頌她的美貌,簡直就是仙女下凡嘛!這拍馬屁的功底,我給滿分,哈哈~

  • 8 # 謝小樓

    “雲想衣裳花想容”這句詩,是李白讚美楊貴妃美貌的詩句,出自《清平調三首》。

    清平調三首

    其一

    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

    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臺月下逢。

    其二

    一枝紅豔露凝香,雲雨巫山枉斷腸。

    借問漢宮誰得似,可憐飛燕倚新妝。

    其三

    名花傾國兩相歡,長得君王帶笑看。

    解釋春風無限恨,沉香亭北倚闌干。

    這一組詩大約寫於天寶二年(743)或天寶三年(744)春季,李白於天寶元年(742)得玉真公主和賀知章的推薦,被唐玄宗召為翰林供奉,這一職位的一大職責便是為皇帝寫詩。

    椐唐人李濬(一說是李浚)《松窗雜錄》記載:開元中,禁中初重木芍藥,即今牡丹也。得四本紅紫淺紅通白者,上因移植於興慶池東沉香亭前。會花方繁開,上乘月夜如太真妃以歩輦從。……李龜年以歌擅一時之名,手攆檀板,押眾樂前欲歌之。帝曰:“賞名花,對妃子,焉用舊樂詞為?”遂命龜年持金花箋宣賜翰林學士李白,進《清平調》詞三章,白欣承詔旨,猶苦宿酲未解,因援筆賦之:“雲想衣裳花想容……”太真妃持頗梨七寶杯,酌西涼州葡萄酒,笑頷意甚厚,上因調玉笛以倚曲,每曲將換遍將換,則遲其聲以媚之。

    這段記載,除時間頗有出入外,情事大抵真實,從這段記載中,我們可以瞭解到李白寫這組詩的情境。

    1、這組詩是唐玄宗攜楊貴妃在沉香亭賞牡丹花時,為助雅興而命李白寫的詩,是命題詩,而且詩中肯定得有歌頌的成份。

    一般來說,在這種情境下寫詩,難脫俗氣,然而李白卻寫得風流旖旎、字字葩流,古往今來寫美人的古詩詞,沒有超過這三首的。

    2、這組詩寫成馬上就要用來歌唱,所以寫作時間肯定是很短的,記載中,李白還是宿醒未解,還沒睡醒的感覺,雖然古人大多有出口成章,但真正的經典往往還是經過一定時間的構思和修改的,而李白的這三首詩,在極短的時間裡創作出來,還成了千古名篇,可見李白才氣之高。

  • 9 # 聽雪話詩文

    “雲想衣裳花想容”出自李白的《清平調詞三首》其一,全詩迤邐華貴,巧妙神思地描寫了楊貴妃的傾國之容。全詩如下:

    《清平調詞三首》其一

    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俯瞰露華濃。

    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臺月下逢。

    這首詩作於唐玄宗天寶二年的一個春日裡,唐玄宗攜楊貴妃於宮中觀賞牡丹花,樂人們準備歌舞助興之時,唐玄宗說:“賞名花,對妃子,豈可用舊日樂詞。”李白應召急入宮中作樂詞以助君王和貴妃之興,寫下《清平調詞三首》,這首便是其一,這便是這首詩寫成的背景情景了。

    這首詩在描寫美人之姿的詩詞中可稱經典之作,但是相對的,對於當時寫下這首的李白個人而言,寫詩的情境並不如詩中這般美好了。

    此前李白於天寶元年(742年)經玉真公主和賀知章的極力推薦受到唐玄宗的青睞,入翰林。天寶元年,這一年的李白已有42歲,他幾十年的入仕心願終於在不惑之年得以達成,因為家庭原因他不能走科舉之路,因而滿腹才華和為官報國的心願對於他而言,才會那麼的困難重重,在天寶元年,他終於等到了這個機會。

    然而,仕途已入,是否真如他所願呢。答案是否定的,他成為了此時已沉湎於溫柔鄉和歌舞之中的唐玄宗的御用作樂詞的人。歡宴酒會上,必要李太白之樂詞。日復一日的歌酒助興,雖有皇帝青睞,卻難掩李白內心的厭倦和失望,要知道,他原本的抱負本不是如此。

    我想,李白在寫下這首華豔絕倫的詩時心內也是沉悶無奈的吧,君王要他寫寵妃之美貌,他便寫了,用他浪漫灑脫的才情去寫君王身側寵妃之美,寫的同樣浪漫驚豔。看著眼前君王歡、貴妃笑,歌舞不絕,他內心愁鬱只得化作一杯杯的宮中御酒盡入愁腸。

    這首詩的背景只是李白鬱不得志的一個縮影,天寶二年因酒後令高力士脫靴便遭唐玄宗疏遠,後終其一生,文武兼備的李白終期一生也沒有實現入仕報國的心願。無論他是否真有治世才華,對於一個執著於此的有才之人來說,他卻連那樣入仕施展的機會也未得到過,這不能不說是一種悲哀。

    如今讀到這首詩,我彷彿還能看到華麗浪漫的詩文背後,李太白那浪漫表面下湧動著的愁鬱和藏於眼底的淚水。

  • 10 # 未署名001

    沒什麼,追星族唐明皇為了逗美女楊玉環高興,請來大明星李白現場演出,李白收了演出費,賣力幫楊玉環寫了這三首歌,就這樣

  • 11 # 風停霧染在人間

    當時李白已經喝的酩酊大醉,被唐玄宗侍從強行拉去,唐玄宗一看趕忙命人拿醒酒湯給李白醒酒,而楊玉環則認為喝醒酒湯太費事,直接命人用涼水給潑。所以李白當時這首詩是被人用涼水給潑醒後寫下的。

    大詩人李白文才橫溢,可惜時運不佳,雖然這首詩被後人傳唱至今,但整首詩表現出來的是李白的一種悲哀情懷,鬱郁不得志的心情。

    比如,可憐飛燕依新裝。飛燕是古代美女,表面意思是讚美楊玉環的姿色漂亮。另一層意思就是表達即便是趙飛燕這樣的美女也得依賴新裝的襯托。暗指李白自己有如此才華也只能給唐玄宗飲酒作樂時寫寫詩。

    另外,還有最後一句的解釋春風無限恨,這句中的恨字表現了李白的無奈。

    總之,整首詩描寫的是楊玉環的美麗與唐玄宗飲酒歡歌欣賞美景與美人的場面。而透露出的是大詩人李白的鬱鬱寡歡。

  • 12 # 俚言雜談

    不露痕跡地讚美一個人,並不容易。試想一下,二話不說,一上來就讚頌楊貴妃的美貌,肯定會落入俗套。顯然,大才子李白心裡很清楚這一點。

    李白的這首《清平樂》相當討巧,讀起來既香豔又不庸俗。可見,時年40出頭的李白,還算是要點老臉的。原詩如下:

    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 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臺月下逢。

    據前人的考證,唐玄宗天寶二年(公元743年)前後,在一個春光明媚的日子裡(估計是在四五月份牡丹花開的時節),志得意滿的唐玄宗攜大受寵愛的楊貴妃,在皇宮中的沉香亭觀賞牡丹花。

    在興致正濃之時,唐玄宗召擔任翰林待詔的李白進宮獻詩。李白奉詔進宮,在金花箋上作了三首《清平樂》,“雲想衣裳花想容”,就是其中的一首。

    雲想衣裳花想容。白雲飄飄,鮮花搖搖,似羞矜,又似招搖。因為雲“像”飄逸的衣裳,花“如”美豔的容貌,所以,才會引起眾人的無盡聯想。可見,這個“想”字是一語雙關,用得妙。

    春風拂檻露華濃。春風佛面,不正可襯托出楊貴妃的春風得意嗎?露珠欲滴花色濃,不正是楊貴妃花開富貴、傲視群芳的真實寫照嗎?

    若非群玉山頭見。何為群玉山?那是傳說中的西王母(王母娘娘)在人間居住的仙山盛境,在那裡,自然是仙女眾多。

    會向瑤臺月下逢。何為瑤臺?那也是傳說中的王母娘娘在天上居住的瓊樓玉宇,在那裡,自然也是少不了仙女姐姐的身影的。

    此後兩句,以“若非”和“會向”連線,體現了一種遞進的關係,在無形之中,強化了“仙女”的效果。

    以整首詩來看,從飄逸的雲,到濃豔的花;從和熙的風,到欲滴的露;從溫潤的玉,再到皎潔的月。層層推進,步步拔高,最終,達到了讚美楊貴妃美若天仙的效果。

    夸人誇到這個程度,你說說,楊貴妃能不醉酒嗎?我在此斗膽揣測一把,一讀到李白的大作,就算她楊貴妃還沒喝酒,也一定會醉啦。

  • 13 # 桃源剪花人

    覺得應該讚美昇華一下,詩意解可以是:楊貴妃擁有云都想要的衣裳花兒都想要的容貌,當春風拂過憑欄的時候衣裙飄飄這時候露出的才是絕代風華,就像群玉山的仙女,可比月宮瑤池的嫦娥

  • 14 # 江湖夜雨92

    李白在什麼情境下寫出“雲想衣裳花想容”這句詩呢?咱們也來穿越一下,回到大唐的開元盛世日。

    天寶二年,即公元743年。李白在長安供奉翰林,那一天,和朋友們在一起,喝的迷迷糊糊的時候,得到了皇帝的詔命。

    原來,宮中種植的牡丹花開了,有紅色,淺紅,紫色,純白的幾種顏色。玄宗帶上寵妃楊玉環,安排了知名歌手李龜年帶上梨園子弟,在花園演出。

    玄宗的興致很高,他說,朕要賞名花,對妃子,聽戲曲,怎麼能用舊樂詞呢?讓李白那個小子來譜新曲吧。李白慌慌張張趕來,玄宗一看,好小子,還醉眼迷離著,心頭便掠過一絲不快。

    不過,寫樂府詩,可是李白最拿手的,他看了看風姿綽約,嬌豔欲滴的牡丹,和豐滿,潤澤,國色天香的貴妃,便提筆寫下了清平調三首。當“雲想衣裳花想容”脫口而出時,玄宗按耐不住心頭的興致,便親自調好玉笛,和著節拍吹奏起來。

    咱們在來回顧一下,是一首什麼樣的詩,能讓唐天子動容。第一章如下:

    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臺月下奉。雲想衣裳花想容。想不到李白還是寫雪月的高手。好一個唐朝天子,看見色彩繽紛的雲霞,就想到身了貴妃滑膩肌膚上的絲綢衣裳。見到了濃豔的牡丹,就想到了貴妃的嬌豔玉容。春風拂檻露華濃。這一句緊承上句,在和煦春風的吹拂下,雲更輕盈,在朝露的滋潤下,花更芳豔。也喻指在君王的呵護下,貴妃更嬌媚動人。

    這兩句不僅寫了貴妃,牡丹,花與美女相映生輝。還巧妙地點出了,唐玄宗是多麼的迷戀,寵愛貴妃,他感覺無處不是貴妃,雲是貴妃,花是貴妃,在春風中搖曳的是貴妃,被露水潤澤的還是貴妃。

    結尾兩句更是奇妙,這樣驚豔的美女,怎麼可能來自人間?她不是來自西王母居住的群玉山,便是來自眾仙居住的月下瑤臺。這不著痕跡的輕輕一拍,便拍出了千古絕唱,更拍得的唐皇舒舒服服,神魂顛倒,醉態淋漓。

  • 15 # 文史一家人

    這個情境可能沒有我們想的那麼多有情調,純粹是李翰林奉詔之作,寫的是楊貴妃賞牡丹之事。但《清平調》的藝術成就非凡,不愧是詩仙手筆。

    清平調的創作背景

    唐玄宗天寶二年(743年)或天寶三年(744年)春日,唐玄宗和楊妃在宮中在沉香亭觀賞牡丹花,伶人們正準備表演歌舞以助興。唐玄宗卻說,賞名花,對妃子,不可用舊日樂詞。

    大家都知道唐玄宗愛好聲樂,且精通音樂歌詩,所以沒有誰比李白能勝任這個活了。此時的李白成為了翰林待招,自然是當仁不讓。

    因急召翰林待詔李白進宮寫新樂章。李白奉詔進宮,即在金花箋上作了這三首詩。

    《全唐詩》對此有記載:

    “天寶中,白供奉翰林。禁中初重木芍藥,得四本紅紫淺紅通白者,移植於興慶池東沈香亭。會花開,上乘照夜白,太真妃以步輦從。詔選梨園中弟子尤者,得樂一十六色。李龜年以歌擅一時,手捧檀板,押眾樂前,欲歌之。上曰:‘賞名花,對妃子,焉用舊樂詞?’遂命龜年持金花牋,宣賜李白,立進《清平調》三章。白承詔,宿酲未解,因援筆賦之。龜年歌之,太真持頗梨七寶杯,酌西涼州蒲萄酒,笑領歌詞,意甚厚。上因調玉笛以倚曲,每曲徧將換,則遲其聲以媚之。太真飲罷,斂繡巾重拜。上自是顧李翰林尤異於(他)學士。”

    雲想衣裳花想容之意思解析

    “雲想衣裳花想容”七字,可以說是統領三首的大手筆:把楊妃的衣服,寫成真如霓裳羽衣一般,簇擁著她那豐滿的玉容。“想”字有正反兩面的理解,可以說是見雲而想到衣裳,見花而想到容貌,也可以說把衣裳想象為雲,把容貌想象為花,這樣互動參差,七字之中就給人以花團錦簇之感。

    皇帝和妃子在一個亭子看個花,連宮廷音樂家李龜年,就江南和杜甫見面的李龜年都不能勝任此情此景,非太白能為。整體上這首詩並沒有李白歌行那種天馬行空,酣暢淋漓的感覺,但是李白還是以高超的藝術功底,完成了一個翰林待招應該完成的本職工作,那就是“香豔”的宮體詩。

    後話

    這應該是李白作為御用文人的巔峰作品了,這種溜鬚拍馬的活實在不是太白所願。

    李白對御用文人生活日漸厭倦,始縱酒以自昏穢。與賀知章等人結“酒中人仙”之遊,玄宗呼之不朝。嘗奉詔醉中起草詔書,引足令高力士脫靴,宮中人恨之,讒謗於玄宗,玄宗疏之,後玄宗賜金放還。

  • 16 # 杜象應

    “雲想衣裳花想容”是名句,它岀自於誰人之口?什麼意思?

    岀處:《清平調》其一、

    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

    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臺月下逢。

    這是一首讚美詩,作者為唐代著名詩人李白。

    意思:“字重現,既將“雲”和“花”擬人化了,又是“互文見義”手法表現。

    固此,“雲想衣裳花想容”的意思是:雲朵想與(她)的衣裳媲美,花兒想與(她)的容顏比妍。這裡的(她)指代美人楊玉環。

    在大唐盛世,“楊玉環”之美,傾倒了朝中不少人,李白也不例外。他能寫出“雲想衣裳花想容”,是在什麼情境下發生的呢?

    這有一個歷史上的小故事:

    相傳在天寶二年或者三年的春季的某一天,唐玄宗攜愛妃楊玉環到沉香亭裡去賞牡丹、品美酒。正當準備開始演唱時,唐玄宗覺得不夠氣氛,心想如此光景何不叫李白來題詩助興?!

    於是,派高力士去宣李白進宮。本來李白在家就好酒一杯,早已是醉了,但見是皇帝宣召,就答應了並欣然前往。

    在唐玄宗的極樂之宴上,李白又喝了幾杯,迷醉之中賦詩三章,其一之首句就是“雲想衣裳花想容”。此句既繪雲花,又摹人面,讓頗有文學素養的唐玄宗忍不住親自吹起笛子來,楊貴妃也命人拿來七寶杯,斟酒敬獻於李白。

    看來,此句“雲想衣裳花想容”是李白為楊貴妃所寫的,那麼此句詩意境如何?

    余光中有詩言及李白:“酒入豪腸,七分化作月光,剩下的三分,嘯成了劍氣,繡口一吐就是半個盛唐。”所以,“雲想衣裳花想容”並不是只針對楊貴妃之美貌的讚譽,而且深深地烙上了大唐盛世的榮耀在裡面。

    據說李白醉酒賦詩完後,當場將毛筆扔進酒池,誠然是一種恃才傲物、放蕩不羈的性格體現。他能這麼做,就說明“雲想衣裳花想容”得到了唐玄宗和楊貴妃的首肯才容忍他的。

    宋人樂史《太真外傳》也記載:梨園弟子伴奏,樂師李龜年歌詠“雲想衣裳花想容”時,唐玄宗高興地親自吹笛,貴妃楊玉環被感動得“斂繡巾再拜”。於是,沉香亭內外,牡丹齊開,香氣陣陣,一派祥和,這都得益於李白之詩的魄力。

    一言以蔽之,“雲想衣裳花想容”,實際上是以雲喻衣、以花喻人,從側面去烘托了楊貴妃之衣飾美貌。其主要目的是突岀了楊貴妃的尊貴身份和地位。

  • 17 # 徐文樞

    先解讀下這個提問,題主的問是想探究一下李白的這句詩是在什麼條件和背景下寫出來的,所以有此問,是想進一步瞭解條件和寫作之間的關係。

    李白的這句詩,出自他的《清平調.其一》,原詩是:

    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

    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臺月下逢。

    題問中的寫作情境,這情境包含兩層含義:一是思想和感情基礎;二是寫作的具體環境條件。這兩個條件,與寫詩便構成了條件關係,也可以說是因果關係。

    一、先說思想感情基礎

    這首詩大約寫於唐天寶二年,李白時任翰林供奉。這個官不大,類似於皇帝的文學顧問。但可經常接近皇帝,李白這是首次為官,對皇帝唐玄宗還是感恩的。

    對皇帝感恩,這是寫此詩的思想基礎。

    二、再說具體寫作環境

    李白的這首詩,是奉旨而作。當時李隆基與楊貴妃正在沉香亭觀賞牡丹,樂師李龜年在樂曲侍候時唱的還是舊曲,玄宗有些聽膩了,忽然想到李白,便召李白前來作詩,目的是用新的詞曲助興。李白應召,便寫下了《清平樂》,共三首,題主所列這一句,是第一首中的首句。

    由此看來,李白的這句詩是應召之作,寫作條件也是特定的。

    由於懷有感恩之心,決定了李白的這首詩必然以歌贊為主調,又因楊貴妃受寵,讚揚貴妃皇帝自然高興。況且楊貴妃的確也是個美人,李白本人也被她的美貌驚呆了,因此,起句便從貴妃寫起。

    李白不愧為大詩人,雖是奉承之作,但不肉麻。

    雲想衣裳花想容”。此句妙在聯想自然,比喻雖陳舊,卻經改造遂現新意。詩人沒有正面描寫貴妃的美,而是透過看到雲便想到她服飾的美;看到花便想到她顏值的高。這種寫法比正面描寫更傳神,貴妃究竟美到什麼程度,則由讀者的想象來完成了。

    條件和詩詞創作的關係

    任何詩詞創作,都離不開情感和環境。情感,決定著作品的基調,李白的感恩之心,決定了他的這首詩必然以頌揚為主調。

    而環境又為詩的創作提供了客觀條件,因為詩是形象思維的產物。置身沉香亭,自然少不了花兒,以花兒作比喻,既貼切又自然,使情與景的交融有了物象基礎,條件關係,盡在情理之中。

  • 18 # 生泉樓主

    "雲想衣裳花想容"是李白為楊貴妃所寫的。

    [ 唐 ] 李白

    原文 譯文對照

    雲想衣裳花想容, 春風拂檻露華濃。

    若非群玉山頭見, 會向瑤臺月下逢。

    譯文:

    雲霞是她的衣裳,花兒是她的顏容;春風吹拂欄杆,露珠潤澤花色更濃。

    如此天姿國色,若不見於群玉山頭,那一定只有在瑤臺月下,才能相逢!

    賞析:

    "雲想衣裳花想容"是李白所作《清平調》三首裡的第一首的首句。是李白設想雲朵想與楊貴妃的衣裳媲美,花兒想與楊貴妃的容貌比妍,這是極言楊氏的衣飾和容貌之美。

  • 19 # 詩詞生活日記

    “雲想衣裳花想容”出自唐代李白的《清平調·其一》

    原詩是:

    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

    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臺月下逢。

    據晚唐五代人的記載,這組詩共三首。公元743年(唐玄宗天寶二年)或公元744年(天寶三年)春天的一日,唐玄宗和楊妃在宮中在沉香亭觀賞牡丹花時召翰林待詔李白進宮寫新樂章。李白奉詔進宮,即在金花箋上作了這三首詩。本首詩就是其中之一。

    "雲想衣裳花想容"是詩人設想雲朵想與楊貴妃的衣裳媲美,花兒想與楊貴妃的容貌比妍,這是極言楊氏的衣飾和容貌之美。

    而"想"用得頗為巧妙而富有張力,這是用擬人、誇張和想像等藝術表現手法側面摹寫出楊貴妃的亮麗容顏和高貴身份。

  • 20 # 文字拾荒人

    李睿撰寫的《松窗雜錄》說,天寶三載(744年)的某一天,唐玄宗與楊貴妃在沉香亭前觀賞牡丹,一時興致來了。唐玄宗命宮廷大歌手李龜年持金花箋宣賜翰林供奉李白立進新樂詞《清平調詞》三章獻上,並說:“賞名花,對妃子,焉用舊樂詞為?”

    李白此時正醉眼蒙,仍遵命提筆書就。詩曰:

    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

    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臺月下逢。

    一支紅豔露凝香,雲雨巫山枉斷腸。

    借問漢宮誰得似,可憐飛燕倚新妝。

    名花傾國兩相歡,長得君王帶笑看。

    解釋春風無限恨,沉香亭北倚闌干。

    李睿接著說,李白寫好詩後,李龜年立刻將它進呈到唐玄宗面前。玄宗即命梨園弟子絲竹伴奏,李龜年當場引吭而歌。“太真妃持玻璃七寶盞,酌西涼州葡萄酒,笑領歌意甚厚。”李龜年後來回憶說,在他所唱的歌曲中,最好的莫過於李白這三首《清平調詞》。

    此首是以牡丹兼女仙之首西王母暗喻楊妃,拉開李楊二人月夜沉香亭相會賞花之序幕。“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是千古名句,“雲想”二字是詩人空靈絕妙之想象。

    以飄逸流動之“雲彩”讚美楊妃服飾之飄逸出塵,暗以“仙子”許之。楊妃曾度為道士,號“太真”;“真”在道家即是“仙”之意。玄宗本好神仙,這樣寫既投合玄宗喜好又暗示詩歌主題是“詠美人”,以虛寫實,與雕琢側豔的宮體詩迥別。

    詩中兩個“想”字,是從旁觀者角度描述的,是詩人應詔至興慶宮龍池東沉香亭前,見到朦朧月色下盛放的豔麗牡丹與沉香亭中的楊妃後才有的想法。

    “雲”為想象,亦為比興,實為讚美楊妃氣質之出塵;“花”為實有,亦為比興,實為讚美楊妃容顏之嬌美,若真若幻、亦人亦神。這樣,“雲想”二句與“若非”二句順承而下,使得以女仙之首西王母比喻楊妃自然而不覺突兀。

    以“雲”聯想楊妃服飾之美、氣質之出塵,是建立在月色朦朧、薄露微嵐之時對興慶宮“玄宗之居”的讚美和想象之上的。故“雲”為想象,以想象中雲霧縹緲的“西王母之宮”暗喻興慶宮,以“瑤臺”暗喻沉香亭。女神居處,自然有云霧,自然有奇葩。但只有讀完後面之句,才能得知詩人開篇就在以女神讚美楊妃,只是先賣了個關子,讓人不能第一眼看穿,驚喜不斷,滋味無窮。

    百花“榮”於“春風”,長安春季溫暖多風,“春風”是為牡丹而來,亦是牡丹忠實深情之常伴。夜幕降臨,霧靄漸生;月夜必天氣晴朗,晝夜溫差大,故易形成露水降臨花朵葉間。花兒清新嬌美、色澤濃豔,微風輕拂,搖曳生姿、美不勝收,故月夜賞花是再美好不過的。“檻”指沉香亭的欄杆,亦可借代為“沉香亭”。

    “春風拂檻”與“雲想”句相關聯,暗示著楊妃此時正在沉香亭中。由詩其三“春風”知“恨”知,這裡的“春風”是擬人化了的,故“春風拂檻”暗示“春風”“感覺到”沉香亭中如花之美人,亦把習習和風吹向她。

    同時,這裡的“春風”亦是借喻,是比興,是帝王“恩澤”的象徵,甚至直接暗喻君王。李白類似詩句,如“恩疏寵不及,桃李傷春風”(《上之回》),“薦枕嬌夕月,卷衣戀春風”(《怨歌行》)。故在此組詩中,“春風拂檻”又象徵著玄宗與楊妃相會於沉香亭,是君王對妃子的寵幸和恩澤,為組詩其三“解釋春風無限恨”句埋下伏筆。

    “若非”二句是用典,亦是賦比興。“若非”是“如若不是”之意,以雙重否定加強肯定;“會”是副詞,表示“正好、恰巧”;“向”是動詞,表示“往、去”;“會向”即“恰巧來到”之意。

    由“若非……會向……”這對關聯詞表示強調、意思重點在後句知,李白此處之用典是唯一而明確的,即不是用《楚辭》“望瑤臺之偃蹇兮,見有娥之佚女”之典,而是前句用穆天子群玉山見西王母之典,以穆天子喻玄宗,以西王母喻楊妃;後句仍化用此典,以穆天子和西王母再次會於瑤臺,暗喻李楊二人月夜相會於沉香亭。

    這兩句詩是說,如若不是曾經在群玉山頭相會的穆天子和西王母,又怎能暮天月夜恰好在西王母宮中之瑤臺再次相會?以反問語氣來強化肯定之意,對玄宗和楊妃讚美之意溢於言表。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終於復工了,宅在家的一個多月哪件事讓你最有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