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泥人161
-
2 # 蘇秦平
潘金蓮和西門慶的姦情都是王婆中間牽線,每次兩人約會地方都在王婆家裡,從故事情節分析潘金蓮和西門慶的姦情都是偶遇所得。
潘金蓮沒有王婆引誘,設局,她也許會心存善念,不會越雷池的,正因為有王婆在中間使壞,把潘金蓮當榨取西門慶錢財的工具,一個好色,一個好財,一個在兩個各有用心的人設局中變成不良婦女。
在武大郎死去後,武松發現其中蹊蹺,一怒之下殺了西門慶和潘金蓮。
但武松在衙門幹事,其中的案件程式他很懂,儘管由於衝動殺人,但他不傻,他不殺王婆的理由是儲存證人,
即便在自己違法殺人審理時有個證人,證詞,這就是武山不殺王婆的原因。
-
3 # 江南一劍霜寒十四州
對於武松來說:潘金蓮和西門慶是武植毒殺案的直接參與者,而王婆只是間接、助推作用。根據整個案例分析,二郎還是分析了主、次的!其實武松的最初心理是不願意過多殺人的,所以他把王婆交給了官方處理,如果事情發生在中、後期比如說“血濺鴛鴦樓“,可能王婆當時就“阿門“了
-
4 # 騎著大鵝的牛仔
武松是有頭腦的,當時還並沒有濫殺的意思,而王婆的行為按照宋朝法律也是死罪,武松犯不著自己動手殺王婆。西門慶和潘金蓮則因為西門慶賄賂了縣令,無法判死罪,武松才會自己動手殺人的。
-
5 # 朔風匹馬
武大郎被鴆毒,武松手刃西門慶,潘金蓮,為何不殺王婆?
《水滸傳》中的武松,疾惡如仇之外,有他的精細之處。當時的武松,是陽穀縣都頭(相當於縣治安隊長),是“政府公務員”。殺嫂和姦夫,是為了報仇,為了祭奠被毒殺的兄長。書中有將二人的頭挽在一處,放在靈牌前,用冷酒澆奠了的話。不殺王婆,是遵守法律,留下證人。
武松在殺嫂之前,請了四位鄰居,並請之中的姚四郎(好像,記不清了)做筆錄,在哥哥靈牌前讓潘王二人做了犯罪供述。當然,用現代法治觀點來看,屬於刑訊逼供,是非法蒐集證據,但在當時,口供還十分重要。殺了西門和潘氏之後,武松帶著王婆和四個高鄰去縣裡自首。試想,如果連王婆也殺了,自首時對方死無對證,證據的可信度就大打了折扣。有王婆的口供筆錄,有四位鄰居旁證,再有王婆自證,殺姦夫淫婦的理由就十分充足了。那時沒有不讓刑訊逼供一說,有王婆的口供記錄和鄰居旁證,不怕王婆翻供。
不殺王婆,說明武松殺嫂是經過深思熟慮後的行動,且有完整的善後計劃,能更加深刻的刻畫出武松的精細性格。
-
6 # 何處風蕭蕭
潘金蓮和西門慶勾搭成奸,謀害武大,都是王婆從中穿針引線,所以武松報仇絕不會忘了王婆這個害人精。他不殺王婆,是因為給王婆安排了一條比一刀剜心更慘的路。
首先,殺死了王婆的靠山,讓這種平時躲在角落裡作惡的蛔蟲突然暴露在陽光下,肯定“見光死”。武松雖然好勇鬥狠,但也不是草菅人命的江洋大盜。回家探親,發現武大郎是被人謀害之後,他第一反應是找仵作收集武大郎被毒死的證據,找街坊鄰居們作證,走法律途徑維權。可西門慶早給官府上下做好了打點,武松求告無門,這才不得已血濺獅子樓,又在靈堂前活剮了潘金蓮。
那麼王婆是誰?西門慶在的時候,她是個皮條客,專做昧著良心的買賣,沒了西門慶,王婆就是糟老太婆。還有誰為她說一句好話?
其次,料定王婆為了給自己脫罪,肯定會給潘金蓮和西門慶“甩鍋”,這樣能反證武松殺人有理。武松告狀不準從衙門往回走的路上,復仇計劃已經成竹在胸。但是“冤有頭,債有主”,殺害武大郎的事情上,王婆不是主犯。而且,殺了兩個人,其中的緣由只有王婆這個事中人最清楚。
武松需要留住王婆這樣一個汙點證人為自己開罪,如果都殺了,誰來為他洗刷故意殺人的罪名?正因為王婆教唆在先,西門慶和潘金蓮成奸在後,姦夫淫婦謀害武大郎人神共憤,這樣一來,武松為兄報仇,殺人雪恨,是屬於激憤殺人,就不是故意行兇。
最後,懂法用法,借官府之刀來殺王婆,更顯名正言順,大快人心。武松曾經在政府機關做過事,當過都頭,所以他懂得當朝的法律。王婆教唆人通姦在前,幫助人謀害親夫在後,按宋律是凌遲處死的重罪。
王婆後來騎著木驢上了刑場,在滿城百姓的唾罵中被一刀一刀殺死,這比武松自己動手,不知道痛快多少倍。
武松不殺王婆告訴我們幾個道理:1、壞事做多了,難免有報應。2、仗勢欺人的人,要天天燒香祈禱自己的靠山不要倒臺。3、做事要講方法,能用腦力解決的問題,不要靠體力。4、不要看別人好爽勇武,就以為人家沒有心機。
-
7 # 受苦受累受折磨的農民
按正常人的思路,王婆都是該死之人,這無可爭議。那武松為啥不殺她呢?雖然我從小就愛看水滸,直到現在我還有時翻翻。可要說為啥不殺王婆,在書上還真沒交代。我認為王婆之惡罪大惡極,死有餘辜。武松不殺她,是武松是幹公安的,懂得自保,懂得輕重緩急,更懂得經營官網,後來的發展,也很好的詮釋了這些,和當下公安辦案基本吻合…想想也就不難理解武松為啥不殺她了,留下N條路,供君多選擇
-
8 # 金城平視角
武松為兄報仇,手刃西門慶和潘金蓮,為何沒殺王婆?我覺得這剛好契合了武松的性格,武松不僅恩怨分明,而且能明辨是非,分清主次,之所以沒殺王婆,也是基於這個原因。
武松和李逵不同,李逵是個渾人,盛怒之下沒有理智,禍及無辜。武松則不同,能夠對事情做一些分析,然後經過深思熟慮後才來決定如何去做,這從處置潘金蓮一節中就能看出來。在兄長武大靈前,武松請來街坊,其中有證人何九叔,賣鴨梨的鄆哥,並從何九叔手裡拿到了哥哥的兩塊黑骨作為物據。
為了把潘金蓮和西門慶勾搭成奸,殺害武大的經過錄下口供,還專門請來了做過吏官胡正卿記錄供詞,拿到了殺害哥哥經過的口供。可以說在這整個過程中,武松都處在非常冷靜的狀態中,說明武松一方面非常理智,另一方面也說明武松是個有擔當的漢子,為兄報仇也要師出有名,獲取人證、物證、口供也是為了到了官府有個交代。
殺了主犯潘金蓮和西門慶後,武松帶著人證、物證及筆錄口供,去了縣衙投案,同時把王婆交給了縣令。武松之所以不殺王婆,我覺得一來不屑殺一個上了年紀的媒婆,二來王婆已經交給縣令,最終難逃懲罰,交由官府對其判罪處刑來的更為解氣。而王婆最終的命運也是罪有應得,被遊街示眾,騎木驢然後處以凌遲,可謂下場極其的悲慘!
-
9 # 文化一家人
武松為兄報仇,手刃西門慶和潘金蓮,當時確實沒殺王婆,而王婆恰恰是釀成這場悲劇的罪魁禍首。這又是為什麼呢?
其一、暫時不殺王婆,留著她有更大的用處
我們都知道,潘金蓮和西門慶素不相識。西門慶是富家子弟,身邊美女如雲。而潘金蓮是窮苦人家的下等女人,在身份上和西門慶根本不搭界。可西門慶之所以叮上潘金蓮不放,除了她容貌甚 佳以外,皆因西門慶風流成性尋花問柳的本性使然。
俗話說:不怕沒好事,就怕沒好人。實事求是講,潘金蓮並沒有主動勾引西門慶,是王婆這個害人精稀圖西門慶的好處,答應了西門慶屢次三番的要求,以做針線活為誘餌,誘使潘金蓮上了圈套。當然,這裡並非說潘金蓮沒有責任,她因為自己的丈無武大的外在條件與她實在不般配,內心早有一種失落感,不甘心與這樣的人廝守終生。典型例證是,當她見到武松後,主動要求武松搬到家裡住,接著又幾次撩撥武松,氣得武松又搬回了縣衙。從這一點看,潘金蓮也是個水性楊花的女人,悲劇的發生,潘金蓮也是有責任的。
但不管怎麼說,王婆是悲劇的編劇加導演,甚至還可稱為劇務,因為她把潘金蓮和西門慶攛掇一起後,自己竟搬張凳子坐在門外把風,直到事成,又威脅潘金蓮必須天天來與西門慶約會,否則就如何如何。致使潘金蓮上了賊船就下不來了。由此可見,說王婆是罪魁禍首,完全是恰如其分的。
武松經過細緻的調查研究,已完全掌握了真實細節。他之所以暫時不殺王婆,是留下她這個活口當證人,都殺光了,到了縣衙的大堂上,豈不就成了他一家之言。應該說武松在這方面考慮的還是比較周全的。
其二、暫時不殺王婆,不等於王婆不接受處罰
武松殺掉了潘金蓮和西門慶這對姦夫淫婦後,把王婆五花大綁,連同一干鄰居做為證人,一同押到懸衙大堂。武松拿出鄰居何正卿寫的口詞,當堂唸了一遍。又讓鄰居,鄆哥及何九叔等證人當堂作證,再加有王婆這個活的人犯在此,縣官一看木已成舟,念在武松作為縣裡的都頭人緣尚好,便有意關照武松,竟把招狀重新改過:
武松因祭獻亡兄武大,有嫂不容祭祀,因而相爭。婦人將靈床推倒。武松為救護亡兄靈主,與嫂鬥毆,一時殺死。次後西門慶因與本婦通姦,前來強護,互相不伏,扭打至獅子橋邊,以致鬥殺身死。
這樣寫來,活活把事情經過變成了打架鬥毆,明顯有利於武松。再看看給王婆是怎麼寫的:
據王婆生情造意,哄誘通姦,立主謀故武大性命,唆使本婦下藥毒死親夫,又令本婦趕逐武松,不容祭祀親夫,以致殺傷人命。唆使男女故失人倫,擬合凌遲處死。
從中不難看出,武松當時不殺王婆,是何等英明之舉。即沒有讓王婆逃脫懲罰,又讓她當了一回活證人。兩全其美。
再看給武松怎麼判的:
據武松雖係為兄報仇,鬥殺西門慶姦夫人命,亦則自首,難以釋免,脊仗四十,剌配二千里外,
這等於認定武松是自首,予以輕判。武松即為兄報了仇血了恨,又完勝了這場人命官司。
再看給姦夫人婦怎麼判的:
姦夫人婦,雖該重罪,已死匆論。文書到此,即便施行。
再看王婆的下場:
大牢裡取出王婆,推上木驢,四道長釘,三條綁索,東平府尹判了一個“剮”字,擁出長街,兩聲破鼓響,一棒碎鑼鳴,犯由前引,混棍後催,兩把尖刀舉,一朵紙花搖,帶去東平府市心裡吃了一剮!
大快人心!大快人心!王婆這個罪孽深重的淵藪,得到了她應有的處罰。
所以,武松暫時不殺王婆,是完全正確的,是有道理的。
-
10 # 一株吊蘭
武大郎被鴆毒,武松手刃西門慶、潘金蓮,為何不殺王婆?且聽到來。
看過、聽過《水滸傳》的人,都知道謀殺武大郎的主謀、首犯的王婆該殺,可是武松偏偏留下了她。是武松突然發了慈悲心?還是有其他原因?
從王婆最後被判騎木驢、受剮刑而死的結局來看,王婆是必死無疑的。武松單單留下她,是出於一種為了更好地保護自己的目的。
唐宋時期法律規定:“諸鬥毆殺人者,絞;以刃及故殺人者,斬;雖因鬥,而用兵刃殺者,與故殺同。”按照法律規定,武松也是要一死的。留下王婆,是留下活口證據,證明自己“因祭獻亡兄武大,有嫂不容祭祀,因而相爭。婦人將靈床推倒。救護亡兄神主,與嫂鬥毆,一時殺死。”而官府“而東平府陳府尹也哀憐武松是個有義的烈漢,最終從輕發落脊杖四十,刺配二千里外。”
-
11 # 秉燭讀春秋
如果武松不當陽穀縣的都頭(捕快的小頭目),我估計武松肯定會把西門慶、潘金蓮、王婆三人一起殺掉的,畢竟這三人合謀害死了哥哥武大郎,要知道,武松對哥哥有深厚的感情。
原來武松從小父母去世早,是哥哥武大郎把他拉扯大的。武大郎雖然長得有點寒磣,人稱“三寸丁谷樹皮”。但在武松心中是“高大親近”的形象,武大郎對小弟呵護有加,二人兄弟情深。
<武大郎和武松>
有道是:“好人有好報”。但是武大郎自從把潘金蓮娶到家可倒血黴了,人生隨之發生了逆轉。
潘金蓮看不上武大郎,卻對這個打虎英雄武松情有獨鍾。
原來武松長大後離開了哥哥,後來在回家的路上為民除害打死了一隻斑斕猛虎,因此被陽穀縣縣令提拔為都頭。
此時作為嫂子的潘金蓮卻看上了小叔子武松,武松不會做傷害哥哥的事情。於是從哥嫂家搬了出去,不久就有任務出公差去了。
潘金蓮得不到武松的愛,轉而投進了當地富戶、惡霸西門慶的懷中,潘金蓮的街坊王婆,在期間充當了拉皮條的角色。
潘金蓮和西門慶經常在王婆家鬼混,王婆為二人提供淫樂場所是為了賺取西門慶的一些小費,這時的王婆就相當於妓院裡的老鴇,當然王婆也起到了一種教唆的作用。
<王婆>
西門慶和潘金蓮私通的事很快被武大郎得知,武大郎捉姦被西門慶一腳踢中胸口。
武大郎捉姦不成,反被打一病不起。潘金蓮和西門慶為了達到長期通姦的目的,二人決定除掉武大郎。
潘金蓮用西門慶給她的砒霜毒死了武大郎,二人匆匆把他埋葬了。
等武松出公差回來後,經過調查得知,害死哥哥的是西門慶和潘金蓮,王婆也參與了其中。
在王婆交代了事情經過後,武松手刃了西門慶和潘金蓮,但沒有殺死王婆。這是為什麼呢?<武松殺嫂>
前面也說了,武松因打虎被縣令任命都頭,武松在辦案時,無形中增長了一些律法知識,對大宋的法律有所瞭解。
學法才能懂法,這在偵破哥哥被殺過程中可看出武松具備了一些基本知識。
值得一提的是,古代早期的律法規定,丈夫發現妻子和人通姦,可以自行處理後報官,也就是說丈夫殺死姦夫淫婦不負法律責任。不過到了後來,法律有所改變。
丈夫可以懲罰不忠的妻子,可以休妻但沒有權力殺死妻子。不過有些邊遠地區可以用家法把姦夫淫婦沉湖。
總體來說丈夫有權處罰不忠的妻子,局外人卻不能。
具體到武松這件事兒,武大郎懲罰潘金蓮沒問題,但是武松殺死潘金蓮就要負法律責任。
別說潘金蓮,就是武松殺死西門慶同樣負法律責任。西門慶可交官府處置,但西門慶有錢買通了官府,武松只好自己來執法。
武松殺死西門慶一人其實就犯罪了,所以他在殺潘金蓮時,故意扯開她的上衣,造成一種家庭內部矛盾的假象,造成一種失手殺死潘金蓮的跡象。
宋朝有規定,家庭內部矛盾沒有死刑這一說。
武松接連殺了西門慶和潘金蓮,主犯受到了懲罰,如果他再殺王婆意味著濫殺無辜,倒不如給官府留個面子,王婆逃脫不了法律的制裁。
此時武松心中的怒氣也都發洩出來了,權衡再三放過了王婆。一方面是為了自保,一方面是法律的約束所致。
從以後事情發展來看,武松這樣做是對的。縣裡上上下下都為武松說好話,最後判其刺配孟州,這應該是對武松最輕的判決。
-
12 # 長安視界
在前面的文章中,我們曾多次討論起,武大松、潘金蓮和西門慶之間的恩怨與糾葛,雖然西門慶和潘金蓮這對姦夫淫夫毒殺武大郎,讓人難以原諒,但他們最終一個被武松剖腹挖心,一個被武松手刃,也算惡有惡報,讓讀者拍手稱快。不過,眾所周知,武大郎之死中,罪過最大的人,實際上是牽橋搭線,又提供惡毒主意的王婆,按理說武松既然選擇了動手,應該連王婆一起殺掉才是。為什麼他卻將其送到衙門呢?畢竟,不管是殺兩個人還是三個人,都沒什麼太大的區別。
這個問題,看似是武松多此一舉,實際上卻是他深思熟慮的結果。首先,武松雖然衝動易怒,甚至連宋江第一次見他的時候,都差點被爆揍,實際上他卻是一個非常果斷理智的人,再加上之前誤以為自己殺了人,狼狽逃竄到柴進莊上避禍的教訓,他原本沒想髒了自己的手,動用私刑殺人,而是強壓著悲憤,收集武大郎被毒殺的人證、物證,將西門慶等人告上了衙門。
可惜的是,武松骨子裡正氣凜然,官場上卻並不清白——“原來縣吏都是與西門慶有首尾的,官人自不必得說”,也就是說,因為西門慶提前打點,縣衙並不受理此案,要讓武松吃下這個悶虧。武二郎何時受到這等窩囊氣?於是,衙門不管,他便自己動手殺了潘金蓮和西門慶。殺潘金蓮是為了祭奠武大郎的冤魂,殺西門慶則是為了除掉罪魁禍首王婆的靠山。沒了西門慶之後,衙門自然不會再包庇王婆,武松也沒必要進一步觸犯法律。
其次,潘金蓮和西門慶通姦,雖然背叛了武大郎,但是在武大郎之死這件事情中,他們一個充當了執行者,一個提供了砒霜,殺掉他們足以洩憤。而王婆罪大惡極,且不僅涉及了這一樁案件,把她送往衙門接受應有的懲罰,比死在武松手中要痛苦的多,也更加大快人心。
另外,在我國古代,大多數朝代規定,丈夫捉到婦人與他們通姦,可以動用私刑,直接將其殺害。雖然宋朝延續唐朝的法律,不再提倡這種做法,而是將姦夫淫婦各流放一年半,有丈夫的女子做出這種事,則再加半年。如果不流放的話,可以摺合成杖刑,一年約等於十杖。但是,在民間,人們對通姦一類的事情深惡痛絕,再加上又鬧出了人命,因此武松動手殺害西門慶和潘金蓮,雖然犯了故意殺人罪,卻絕對不會因此償命。事實也果然如此——民眾紛紛為他請願,縣官也為他周全,把他的故意殺人罪改成了鬥毆殺人,僅是判了流放。
但是,如果武松殺了王婆,或許就沒有這等待遇了——雖然王婆罪大惡極,但是她與武松非親非故,自始至終都處於一個給潘金蓮和西門慶出主意的位置,不管是通姦一事,還是毒殺一事,她都沒有親自沾手,因為年齡的差距,武松將她殺害,也不會能被判為鬥毆殺人,反而會給人欺負孤老婆子的錯覺。
通篇分析之後,我們不難得知,武松沒有手刃王婆,不是因為不憤恨,而是出於多種考慮,不能親自動手,他這樣做,既是為了心中由內而外的正義感,也為了給哥哥武大郎求一個公道,更是為了自保。
-
13 # 步武堂
小說《水滸傳》當中,武松這個人物應該是作者最喜歡的人物之最。從在柴進的莊上避禍亮相開始,到二龍山落草為寇,作者用了十個章回寫武松的故事,號稱“武十回”。而整部小說只有一百二十回(也有八十回版本和一百回版本),可以看出武松這個人物在小說當中的地位和份量。
在《水滸傳》當中,武松這個人物是“江湖好漢”的典型代表,小說當中的武松,特點十分鮮明,他武藝高強,行俠仗義,快意恩仇。也有爭強好勝,貪圖虛榮,是非不分的典型缺陷,是一個有血有肉,立體豐滿的角色,這個角色被作者塑造的非常成功。
武松的故事當中,為兄報仇鬥殺西門慶,手刃潘金蓮的故事很精彩,武松的“有情有義”“快意恩仇”以及“武藝高超”都有所表現。在為兄報仇的過程中他先後殺了潘金蓮和西門慶這兩個毒害他哥哥武大郎的“姦夫淫婦”,但是卻沒有把那個貪財歹毒,教唆潘金蓮和西門慶毒殺武大郎的王婆一起殺了,這是為什麼?難道是王婆不該殺?
其實,為兄報仇的時候,是武松最理智,最智慧,也是處理問題最得當的時期,應該說是武松形象最為高大正義和聰明果敢的巔峰。如果說“武松打虎”是展現的是一個“英雄”武松,那麼“為兄報仇”就是展現武松“理智”和“擔當”的一面。
我們看看武松是如何“為兄報仇”的之後,就會理解武松為什麼要留王婆一命。
話說武松的嫂子,武大郎的老婆,也就是那個“風流美貌”的潘金蓮,趁著武松武都頭外出公幹的時候,和陽穀縣的賣生藥的西門慶“西門大官人”勾搭成奸,武大郎知道此事之後惱羞成怒的前往那個拉皮條的王婆家裡去捉姦,但是被西門慶一個窩心腳給踹了一個半死,躺在床上不能動彈。
但是被捉了奸的潘金蓮似乎對臥床不起的武大郎不聞不問,別說治病,就是連湯水也不給武大郎伺候,每日都是“精心裝扮”的出去,“燦若桃花”的回來,武大郎看在眼裡,心裡就更加窩的慌,於是,他就把潘金蓮叫到床前,給潘金蓮攤牌:你夥同西門慶欺負我,我可以忍,但我兄弟武松眼裡不揉沙子,他早晚會回來。你如果能改過自新,好好的服侍我把病治好,我就不說什麼,如果還是這樣對我不管不顧,只顧自己快活,那我兄弟回來之後,我們可要好好說道說道!
武大郎威脅潘金蓮的話,讓潘金蓮和西門慶都感到了恐懼:武松的本事在陽穀縣應該是人人皆知,西門慶自認為也不會是武松的對手,這對姦夫淫婦慌了神,不知如何應對。
這個時候那個歹毒的王婆出了一個惡毒的壞主意:毒殺武大郎滅口,對外宣稱武大郎“暴病而亡”,這樣就算武松回來,只要西門慶能封住知情人的嘴,武松也就只能吃這個啞巴虧,西門慶對自己的勢力和財力很有信心,在陽穀縣上到知縣下到市井百姓都可以擺平。於是,三個人共同實施了毒殺武大郎的犯罪。
同時,西門慶軟硬兼施的收買仵作何九叔以及知情人鄆哥兒。當然也少不了買通知縣。
武松外出回來,到哥哥武大郎家裡看到的已經是武大郎的牌位了。武松當然是極度的悲痛,但是對潘金蓮說的武大郎是因為害了“心疼病”暴病而亡的說詞心生疑慮,他知道他的哥哥武大郎不大會得什麼“心疼病”,加上在他在外出公幹之前嫂子潘金蓮對他赤裸裸的勾引讓他對這個嫂子的“恪守婦道”的品質極端的懷疑,他幾乎認定哥哥武大郎之死一定和潘金蓮脫不了干係。
於是,武松開始了他的調查取證,他第一個找的就是負責驗屍和火花的仵作何九叔。何九叔其實在當初驗屍的時候就已經知道了武大郎被毒死的真相,攝於西門慶的淫威,被迫收了西門慶的銀子。但是何九叔還是收藏了武大郎的遺骨作為自保的證據,所以,當武松找到他的時候,他拿出了證明武大郎死於砒霜的證據,也就是發黑的遺骨,並交出來了西門慶收買他的銀兩。
然後武松又找到了潘金蓮和西門慶的姦情的知情人鄆哥兒,鄆哥兒也答應出來做證。
這是武松報仇的第一階段,在這個階段,武松對官府還是抱有幻想,他自認為自己好歹也算體制內的小官吏,認為只要是人證物證具在,潘金蓮和西門慶以及王婆都應該逃不過朝廷法律的懲罰。所以他拿到何九叔的物證,找到鄆哥兒作為人證之後,便去報官,但是他沒想到知縣大人已經收了西門慶的賄賂,竟然以證據不足為由“不予立案”!武松對於官府十分失望,但他並沒有停下復仇的腳步,他決定動用私刑,自己來進行一次“正義的審判和復仇”。
武松開始了第二階段的“復仇行動”。應該說盡管武松第二階段的復仇是動用私刑,但是武松做的還是“有理有據”,該殺的毫不留情,不該殺的絕不牽連。並且是在得到了“犯罪的供述”之後進行的“正義的審判”。這幾乎就是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江湖好漢“正義審判”的經典。
武松以感謝街坊鄰居對已故的哥哥武大郎長期的關照為由,幾乎是強行把街坊鄰居“請”到了家中,當然也包括鄰居王婆。然後武松派兵丁把守住了家裡的前後門,開始對潘金蓮進行“庭審”,這相當於“私設公堂”。但武松私設公堂是在告官無門的情況下的被迫行為,應該說武松的私設公堂算是真正意義上的“替天行道”。
在武松私設的公堂之上,有旁聽,有陪審還有記錄人,潘金蓮和王婆以及西門慶的罪行白紙黑字的記錄再按並簽字畫押。武松的庭審還是很專業的,沒有白當都頭。
在拿到了潘金蓮和王婆的口供之後,武松開始了他的啊審判和懲罰,他先是在武大郎的靈位前手刃潘金蓮,以祭奠武大郎的亡靈。然後提著潘金蓮的腦袋到獅子樓找西門慶並鬥殺西門慶。
至此,武松的復仇之舉告一段落,他帶著王婆到官府自首。這個時候,王婆就是武松的“人證”。武松留著王婆並非王婆罪不該死,是他要留下一個能夠向官府交代的罪犯加證人,有了潘金蓮和三破的口供,再有王婆這個活著的人證,啊武松的行為就是真正的“事出有因”,就是有理有節。
果然,西門慶一死,知縣的態度立刻就發生了變化,潘金蓮西門慶就變成了罪大惡極死有餘辜,而王婆也因為教唆和參與謀殺武大郎而被官府判了死罪。武松本人則是連殺兩人之後因為為兄報仇情有可原,法外開恩僅僅就判了發配孟州。
武松的此次復仇行動堪稱經典,殺了潘金蓮和西門慶,留下王婆交給官府問罪,實在是理智和聰明。如果武松連王婆一起殺了,就相當於沒有了最直接的證據,包括潘金蓮和王婆的口供的成色都要減少很多。留下王婆,就算是留下了一個活口,潘金蓮和西門慶的罪行就變得真正的“鐵證如山”。武松為兄報仇的行為就有了充足的正義性。同時,就算是武松留下王婆一條命,王婆之罪也難逃一死。武松乾的漂亮!
-
14 # HuiNanHistory
武松是個粗中有細的人,在替兄報仇的事情體現了聰明。
只殺了西門慶、潘金蓮這對姦夫淫婦,他可能不會被判死刑;但如果殺了王婆,就一定會被判死刑。
首先,王婆是武大郎鴆殺案的重要證人。
王婆不僅出謀劃策,而且還見證了武大郎之死的過程。如果武松把潘金蓮、西門慶和王婆都殺死了,那麼這件事就死無對證。
也就是說:縣官根本無從判定武松替兄報仇的性質,只會認為他枉殺三條人命。
因此,武松才要留下王婆。王婆的證詞,可以證明武松殺人是替兄報仇,情有可原,不至於被判死刑。
武松在手刃潘金蓮的時候,請來了街坊四鄰,當著眾人的面逼王婆說出實情後才動手。潘金蓮被殺後,武松又跑到獅子樓殺了潘金蓮。
其次,武松是縣都頭,負責治安,知道教唆殺人的王婆最後也不會有好下場。不用他動手,官府就不會放過王婆。
果然,王婆最後的下場是先騎木驢,然後遭受剮刑而死。在《水滸傳》的第27回是這麼說的:
大牢裡取出王婆…把這婆子推上木驢……東平府尹判了一個“剮”字……帶去東平府市心裡,吃了一剮。
這種刑罰也算是受盡了酷刑和折磨,下場並不比潘金蓮、西門慶那樣被武松一刀子搞死更好。
總而言之,武松放過王婆一馬,體現出他的聰慧和老道。就是因為這個決定,武松才逃過一死。不然,殺了三條人命你還想不付出代價?
-
15 # 愛歷史的圓臉怪
武松殺潘金蓮的起因經過
武大郎自從把潘金蓮娶到家可倒血黴了,人生隨之發生了逆轉。
潘金蓮看不上武大郎,卻對這個打虎英雄武松情有獨鍾。
原來武松長大後離開了哥哥,後來在回家的路上為民除害打死了一隻斑斕猛虎,因此被陽穀縣縣令提拔為都頭。
此時作為嫂子的潘金蓮卻看上了小叔子武松,武松不會做傷害哥哥的事情。於是從哥嫂家搬了出去,不久就有任務出公差去了。
潘金蓮得不到武松的愛,轉而投進了當地富戶、惡霸西門慶的懷中,潘金蓮的街坊王婆,在期間充當了拉皮條的角色。
潘金蓮和西門慶經常在王婆家鬼混,王婆為二人提供淫樂場所是為了賺取西門慶的一些小費,這時的王婆就相當於妓院裡的老鴇,當然王婆也起到了一種教唆的作用。
西門慶和潘金蓮私通的事很快被武大郎得知,武大郎捉姦被西門慶一腳踢中胸口。
武大郎捉姦不成,反被打一病不起。潘金蓮和西門慶為了達到長期通姦的目的,二人決定除掉武大郎。
潘金蓮用西門慶給她的砒霜毒死了武大郎,二人匆匆把他埋葬了。
等武松出公差回來後,經過調查得知,害死哥哥的是西門慶和潘金蓮,王婆也參與了其中。
王婆交代了事情經過後,武松手刃了西門慶和潘金蓮,但沒殺死王婆。這是為什麼呢?武松因打虎被縣令任命都頭,武松在辦案時,無形中增長了一些律法知識,對大宋的法律有所瞭解。
學法才能懂法,這在偵破哥哥被殺過程中可看出武松具備了一些基本知識。
值得一提的是,古代早期的律法規定,丈夫發現妻子和人通姦,可以自行處理後報官,也就是說丈夫殺死姦夫淫婦不負法律責任。不過到了後來,法律有所改變。
丈夫可以懲罰不忠的妻子,可以休妻但沒有權利殺死妻子。不過有些邊遠地區可以用家法把姦夫淫婦沉湖。
總體來說丈夫有權處罰不忠的妻子,局外人卻不能。
具體到武松這件事兒,武大郎懲罰潘金蓮沒問題,但是武松殺死潘金蓮就要負法律責任。
別說潘金蓮,就是武松殺死西門慶同樣負法律責任。西門慶可交官府處置,但西門慶有錢買通了官府,武松只好自己來執法。
武松殺死西門慶一人其實就犯罪了,所以他在殺潘金蓮時,故意扯開她的上衣,造成一種家庭內部矛盾的假象,造成一種失手殺死潘金蓮的跡象。
宋朝有規定,家庭內部矛盾沒有死刑這一說。
武松接連殺了西門慶和潘金蓮,主犯受到了懲罰,如果他再殺王婆意味著濫殺無辜,倒不如給官府留個面子,王婆逃脫不了法律的制裁。
此時武松心中的怒氣也都發洩出來了,權衡再三放過了王婆。一方面是為了自保,一方面是法律的約束所致。
從以後事情發展來看,武松這樣做是對的。縣裡上上下下都為武松說好話,最後判其刺配孟州,這應該是對武松最輕的判決。
-
16 # 江上孤舟
重情重義的武松,面對哥哥之死,選擇提起刀殺掉仇人。但是咱們也都知道,害死武大郎的主要人物有三個。一個就是潘金蓮,武大郎的妻子,武松的嫂子;還有一個是西門慶,也就是她嫂子出軌的物件;最後一個就是王婆。王婆也是其中比較關鍵的一個人物,是因為她的牽線,最後才出現了他嫂子出軌的事情,也才出現了他哥哥被殺的慘況。所以說,這三個人都應該是武松的仇人才對。但是為什麼最後武松只是殺掉了潘金蓮跟西門慶?但是卻沒有殺掉王婆呢?
理由一:留下人證。王婆其實算是一位關鍵人物,她既然為潘金蓮跟西門慶牽橋搭線,那說明她對兩人的關係、所做的事情相當熟悉。竟然熟悉,那麼就可以當做是人證。武松不殺她,就是希望讓她出面證明自己的嫂子跟西門慶勾結殘害他哥哥的事情。這樣的話,他即使殺了那兩個人,但也能因為情有可原而獲得減刑、或者是從輕判處。
理由二:王婆並不是害死武大郎的主要兇手。如果說他殺潘金蓮和西門慶算是情有可原,那麼他殺王婆就算是故意殺人。因為王婆的行為雖然是引發了武大郎之死,但她的行為並不是直接原因,所以她也不能算是殺害武大郎的直接兇手。在這樣的情況下,若是武松還殺了她,那他就是主要犯錯方,最終將受到嚴厲的宋朝刑法判處。因此,武松還是很聰明的,他知道自己不能直接動手,所以抓了王婆去見官,讓其受到該有的責罰。
理由三:王婆即使不被他殺,最後也會有悽慘的下場。他將王婆帶去見官以後,王婆作為證人,交代了被害者曾經的罪行之後,武松就因此獲得減刑的機會。但是相反,王婆卻會因為指認別人的罪行而暴露自己的罪行,那麼她就會因此而受到刑法判處。根據水滸傳裡面的講述來看,王婆最後是被推上了木驢上面,在接受了折磨之後,又被以剮刑處置。讓她接受這樣的刑法,是對她身心的雙重摺磨,這可比武松直接殺掉她還讓她難受。
所以從武松對王婆的處置上面,咱們就能看得出來,他的確算是一位智勇雙全的人物。在行事之前就已經想好了退路,同時還沒有輕易放過任何一位仇人。
-
17 # 泊圖泊途
難道武松是非不分,不辨善惡,只無腦殺戮?其實不是,他這麼做有他的智慧,他在為自己留後路,我們來分析。
很少有一個故事能和《水滸傳》裡面的武大郎和潘金蓮相媲美,因為此故事不僅反映了一種現實,而且還貼近生活。有意思的是作惡的男女雙方都有在現在社會觀念有優勢的地方:西門慶在自己生活的地方混得風生水起,更重要的是有錢;潘金蓮還算會把持家務,更重要的是長得漂亮。這麼看來,這倆人倒是一對?
(《水滸傳》劇中武松)
的確是一對,他們都欺軟怕硬,不能控制慾望還升級成了血腥傷害。還好武大郎有武松這麼個兄弟,換做別人,也許事情就不了了之。在武松那裡,正義需要暴力來實現(包括武松對證人何九叔也採取威脅取證的方式)。
(《水滸傳》被斗的西門慶)
西門慶和潘金蓮是被武松直接殺死的這對男女是被武松直接殺死的,此二人死相一個比一個慘。西門慶和武松纏鬥後被武松掀出窗外,大頭朝下,武松下來又補一刀,頭顱同潘金蓮擰在一起。潘金蓮死得更加恥辱,被武松撕開衣服,掏出內臟。王婆被押。後來被判了“騎木驢”和“剮”刑,也是罪有應得。
(《水滸傳》潘金蓮和西門慶)
武松的打算武松未直接殺王婆有幾個原因:
殺死潘金蓮後直接聽到西門慶的下落,此時武松如同兇惡猛獸,情緒完全不能自控,西門慶又是切齒仇人,直奔西門慶所在地。武松並非不知道法度,對大宋律法還有一絲尊重。武松殺人前先去衙裡去告,官員則被西門慶打點,說武松沒有證據。這回王婆和四鄰就是證據。武松最優先的是讓官府去“法制”,實在不行才下側殺人。武松想走正經程式,並未想反,以後還想做個“良民”。 -
18 # 鄭非夢妙文
潘金蓮、西門慶都死了,害死武大郎的三個兇手只剩下王婆了。這意味著王婆成為武大郎之死唯一的參與者了,留下她讓她在眾目睽睽之下如實說出武大郎的真正死因讓事實真相大白於天下,這是武松留下王婆最主要的原因。
王婆的供詞非常重要,對陽穀縣官府判決武松的罪行起著關鍵性作用,如果沒有王婆的供詞,武松很難受到輕判,極有可能會打入死囚牢,畢竟武松揹負的是兩條人命。
但是王婆一旦招供形勢立馬對武松有利起來,武大郎死的太慘太冤;王婆、西門慶、潘金蓮使用的卑鄙手段太陰險殘忍,真可謂是罪大惡極,天理不容。王婆等人的所作所為可以為武松博得極大的同情分,為獲得輕判奠定一個好的基礎。留下王婆這個活口充分說明了武松的思維之縝密,行事之嚴謹。
另外武松不殺王婆的另一個原因是他斷定自己即使不動手王婆也必死無疑,難逃公道。因為王婆並不是西門慶,沒有那麼多錢去賄賂衙門上上下下的官吏們,得不到好處陽穀縣官府一定會對王婆處以極刑,一是可以平息民憤二是可以彰顯自己的公平。從這裡也可以看出武松對事態精準的預判。
總之,武松留下王婆不殺是出於多種考慮,可以說是利大於弊。
-
19 # 麗醬每日分享
《水滸傳》中,武松在景陽岡上打死猛虎後,意外與武大郎相遇,得知哥哥已經成家,嫂嫂潘金蓮原是張大戶家的使女,兩人成婚後雖說是不稱心,但總算有了一個家。
潘金蓮在王婆的挑唆下,與富家公子哥西門慶暗中偷情,事情敗露後兩人聯手將武大郎毒死,武松辦完公差回來,發現哥哥去世後悲痛萬分,找到人證物證後想要為他伸冤,可縣令卻畏懼西門家在當地的勢力、不敢受理。
武松投訴無門,只能自己解決,先後殺死了潘金蓮和西門慶,並把兩人的頭顱放在武大郎的靈位前,以告慰哥哥的在天之靈,隨後帶著王婆和人證物證去縣衙投案自首。
有人就問了,武松既然決定透過殺人的方式為哥哥報仇,為什麼沒有把罪魁禍首的王婆一起殺掉呢?
首先,他之前擔任過縣衙裡的都頭,也算是大宋的官員之一,王婆是潘金蓮與西門慶通姦殺人的重要證人,如果因為自己的一時生氣將她殺死,很有可能會被官府判處死刑,而王婆一死,案情也就無從查起,想要為哥哥伸冤就難上加難了。
其次,王婆本身並沒有什麼背景,只是一個普通百姓,因為命案發生之後,當地官府不會坐視不管,總要找一隻替罪羊來平息民憤,所以武松才會特地將她留下來,也算是給縣令一個情分,以此來爭取官府對自己的輕判。武大郎的事情傳得沸沸揚揚,縣令也生怕事情鬧大,所以才會將王婆處死,以保住自己的烏紗帽。
回覆列表
西門慶勾引了淄金蓮,兩人成奸,時有云雨於床,為了做長久情侶,不被武大郎干擾他們二人的快活消魂,再遇拉皮條高手王婆商量設計將武大郎毒死火化,武松出差回來,見哥哥設有靈柩,懷凝哥哥死因不明,透過走訪和了解,是西門慶,潘金蓮及王婆三人共謀害死了武大郎,武松前去告官,官員推脫不辦案,武松來了個一不做,二不休,先殺淫婦潘金蓮,再殺姦夫西門慶,武松沒有殺王婆是更狠王婆,讓她身不如死,做個活證據表明自已是為兄報仇,光明磊落,縣官在證據和證人確實的情況下,只有辦案,讓王婆坐上木驢遊街示眾後,又颳了王婆,這不是明擺著王婆不如潘金蓮死的痛快,不如西門慶死的乾脆嗎,這就是武松不殺王婆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