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草竹道人

    我認為諸葛亮和司馬懿之間,擁有“大智慧”的,非司馬懿莫屬,我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判斷:

    一、大局意識,司馬懿更勝一籌

    諸葛亮在羅貫中《三國演義》的描述中“神乎其神”,但是現實的歷史中,卻是擁有諸多“私利”之心,在“大局意識”上,不如司馬懿更“識大統”。從史料中可以看出,諸葛亮被任命為丞相之後,統攬朝政,可以說一定程度上“架空”了後主劉嬋,而司馬懿一直都與曹操“保持距離”,直到“支援”曹操稱帝,所以逐漸贏得了曹操的信任。

    二、韜光養晦,司馬懿比諸葛亮“低調”

    據史料和文獻的記載,可以說諸葛亮把畢生的才華都“奉獻”給了輔佐蜀漢政權之中了,而司馬懿則很會“韜光養晦”,一直處於平衡司馬家族與曹氏家族的“關係”。

    三、臥薪嚐膽,司馬懿更懂得“忍”

    在整個《三國志》時期,諸葛亮都是“處心積慮”的進攻狀態,而司馬懿都是“臥薪嚐膽”的局勢平衡者和協調者,可以說,論大智慧,司馬懿要更勝諸葛亮一籌。

  • 2 # 丹青Matt

    我覺得司馬懿更具成功者的價值,當然諸葛亮是我們非常喜歡和欣賞的傑出政治家,有謀略有能力有忠心,能夠成為一代名臣,真的是實力擔當。

    但司馬懿卻比諸葛亮更具有優勢,而且學習的地方更多:1,擁有高瞻遠矚的戰略眼光,能看人能識人能明白自己的內心,

    2,有雄心有大志,並不是反對忠心,只是能識時務,幹大事就要有雄心和遠略,

    3,有學習能力,成大事者必須有強烈的學習能力,他向當權者學習,向身邊的朋友和有才能的人學習,他總結經驗教訓,不斷提高和完善自己,這個能力是他成事的根本;

    4,培養和發展自己的接班人,顧家顧孩子,對於孩子的教育相當重視和用心,最終完成自己的人生目標;

    最後,擁有堅韌的意志和強大的內心,不懼孤獨寂寞,不懼冷言笑語,大丈夫能屈能伸,笑到最後方顯英雄本色。

  • 3 # 清露凝姣

    諸葛亮上知天文,下知地理,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司馬懿聰明,奸詐能忍,識時務者。論智慧和計謀諸葛亮勝,論智商和眼光司馬懿勝。

  • 4 # 課代表小明

    很多人都喜歡諸葛亮,只是從小聽到他名字的次數比較多,比如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捂臉]

    所以造成了司馬懿的人氣指數低[捂臉]

    從歷史角度講兩人的實力相比還是司馬懿強,司馬懿他不愛表現,計謀都在肚子裡。

  • 5 # 漢闕故人

    當然是諸葛亮,諸葛亮不僅智慧上要比司馬懿高出一籌,而且人品上,司馬懿更不能與諸葛亮相比。諸葛亮對蜀漢是忠心耿耿,躹躬盡瘁,死而後已,是忠臣良相的典範。而司馬懿則是老謀深算,想的是一有機會,就取而代之的陰謀家,篡位之心由來已久。曹操早有覺查,可惜曹丕與曹睿沒有記住先輩的遺言,至使曹魏江山最後終於落在司馬氏之手。但從歷史的發展規律來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司馬氏代替曹魏,後一統歸晉,也有它的必然性。司馬懿的遠見卓識,對政局的操控手段,不得不讓人佩服。

  • 6 # 翻開歷史書

    這兩位在三國曆史上都是一代名臣,分別輔佐的不同的君主,一個輔佐劉備、一個輔佐曹氏,都做出了傑出的貢獻。

    司馬懿和諸葛亮我更喜歡或者說欣賞誰?我國經過理性的分析的話我更加喜歡司馬懿!

    之所以喜歡司馬懿主要有以下幾點原因:

    1、司馬懿更加符合歷史的真實性

    諸葛亮自從南陽臥龍崗出山,可謂說一路無敵的狀態,火燒赤壁、七情孟獲、六出祁山等等。感覺他就是一個神無所不會、無所不能,歷史上真有這麼完美的人嗎?司馬懿的表現就更加符合人性,他由於時運不濟而選擇韜光養晦、和曹爽的爭權逐利、他隱忍、他堅強、他從不妥協,他的奮鬥精神以及在大環境下的生存本領都是我們需要學習的。

    2、工作成績

    諸葛亮的工作成績不容置疑是偉大的,他幫助劉備三分天下建立蜀國。但是他的表現過於傑出導致他死後就後繼無人,蜀國無大將廖化當先鋒的局面出現了。這也說明了諸葛亮當領導管理方法是有問題的,他不善於培養接班人,他只相信他自己而不會授權。司馬懿就不一樣了,魏國大將如雲、謀士如山比比皆是,司馬懿善謀奇策,多次征伐有功,曾率軍擒斬孟達,兩次率大軍成功抵禦諸葛亮北伐,遠征平定遼東。對屯田、水利等農耕經濟發展有重要貢獻。

    3、教育下一代的情況

    諸葛亮的後代子孫都是默默無聞,想來可能,為富貴不過三代,聰慧也不過三代吧,因此諸葛亮的子孫們都沒有身居要職。公元263年,司馬昭(司馬懿的兒子)分三路大軍共計十五萬伐蜀,其中鄧艾偷渡陰平,並且在綿竹地區打敗諸葛瞻父子(諸葛亮的子孫),二人均被鄧艾殺害,諸葛瞻死前曾說:外不能治軍,內不能管制黃皓,死後也無臉面見先帝。透過這個事可以發現諸葛亮的子孫和司馬懿的子孫不是一個重量級。最後司馬懿的子孫司馬炎建立的東晉,三國時期宣佈結束。

  • 7 # 泰安方圓

    諸葛亮和司馬懿可謂是將遇良才、棋逢對手!兩人戰場上鬥智鬥勇精彩不斷!特別是上方谷一戰,諸葛亮的聰明才能發揮到了極致!然而天不助蜀,魏不當滅!晴天一聲雷!撲滅了熊熊燃燒的大火!使得司馬懿父子得以生還逃脫!比司馬懿智慧更勝一籌的諸葛亮只有心灰意冷無奈的離開了人世間!能屈能伸、奸詐的司馬懿終於笑到了最後!

  • 8 # 至仁小哥

    司馬懿效忠於魏國,諸葛亮效忠於蜀國,兩人是敵對關係。

    諸葛亮,蜀國丞相,從劉備三顧茅廬請他出山後,一直忠心輔佐他,在三國的紛爭中聯孫抗曹,奪佔荊州,幫助劉備在成都建立蜀漢政權。後來劉備去世,他又輔佐後主劉禪。結盟東吳,發展農耕,加強了蜀國的國力。前後六次北伐中原,沒有成功,與魏國將軍司馬懿多次交手。

    司馬懿,三國時期魏國政治家,軍事謀略家,西晉王朝的奠基者。司馬懿在軍事上很有建樹,多次征伐有功,成功抵禦了諸葛亮北伐和遠征平定了遼東。在北伐中對諸葛亮的進攻採取了有效的防禦措施。

    兩人都是征戰沙場的軍事將領,為不同的國家效力,是不死不休的敵人。諸葛亮北伐,魏國只有作戰經驗豐富,又謹慎多謀的司馬懿可以抵擋。

    司馬懿和諸葛亮彼此對對手的性格和作戰風格都很熟悉,兩人在軍事上的才能不相上下。諸葛亮最後由於積勞成疾,司馬懿從打聽他的飲食和生活細節就斷言諸葛亮命不久矣。果然,諸葛亮沒撐到北伐結束就死在了五丈原

  • 9 # 雲旅陳俊

    三國有四大軍師:臥龍諸葛亮、鳳雛龐統、冢虎司馬懿、幼麒麟姜維。相比較而言,諸葛亮、司馬懿是棋逢對手,龐統、姜維弱一點。劉備得到諸葛亮,曹操得到司馬懿。無獨有偶,三國也有兩大託孤事件,一個就是劉備託孤諸葛亮,一個就是曹操祖孫三代託孤司馬懿。但託孤的結果卻大相徑庭:漢昭烈皇帝劉備託孤的結果是,被託孤人諸葛亮把劉禪當兒子寵著,大小事務親力親為,最後把自己活活累死,在五丈原北伐前線病故,以身殉國,留下了"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千古美名。

    魏武帝曹操、魏文帝曹丕、魏明帝曹叡託孤的結果是,司馬懿在熬死了曹操祖孫三代後,開始露出"鷹視狼顧"的獠牙,公元249年,司馬懿利用曹爽陪當時的皇帝曹芳去魏明帝曹叡的高平陵祭掃、洛陽空虛的機會,發動政變。蠢豬木驢似的曹爽應對失措,導致曹爽三族被誅。高平陵事變之後,司馬氏完全控制了政局。曹魏的皇帝都變成了漢獻帝,甚至還不如漢獻帝。司馬懿死後,司馬師、司馬昭繼續控制朝局,並在此期間,司馬昭發動滅蜀戰爭。諸葛亮的長子、長孫都在這場戰爭中殉國。蜀國滅亡後,劉禪被遷到洛陽,從而演繹了樂不思蜀的故事。

    而司馬昭對曹氏政權的侵凌日益嚴重,當時的魏帝、後來高貴鄉公曹髦憤然說出了一句千古名言:"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司馬昭死後,司馬炎承襲晉王,並依葫蘆畫瓢,效仿當年曹丕禪位,逼魏帝曹奐禪位。司馬氏祖孫三代經過殫精竭慮,終於實現了"竊國"目標,司馬代魏,建立晉朝,後來司馬炎又發動滅吳戰爭,"王濬樓船下益州,金陵王氣黯然收",吳主孫皓投降,三國終於歸晉。

    與司馬氏三代"竊國"相對應的,諸葛氏祖孫三代都殉國,諸葛亮死在北伐前線五丈原。鄧艾滅蜀時,諸葛亮長子諸葛瞻堅守綿竹,鄧艾勸降說如果投降,將上表薦其為琅琊王,諸葛瞻怒斬來使,寧死不降。綿竹被攻破後,諸葛瞻戰死。一同戰死的還有諸葛亮的長孫、諸葛瞻的長子諸葛尚。

    同樣是託孤,一個三代"殉國",一個是三代"竊國"。我更欣賞諸葛亮!理由如下:首先,諸葛在報恩,司馬在投機。

    諸葛亮對劉備肝腦塗地,一方面是緣於自己的政治理想,要興復漢室。另一方面是報答劉備的三顧之恩。劉備也是一代明主,雖然落魄,但作為皇室宗親身份,還是挺響亮的招牌,能夠放下身份,三顧茅廬,足見精誠。

    臨終託孤,是把國家託付給他了。並且還讓劉禪以父事之,同時讓諸葛亮可輔則輔,不可輔自取。這份信任讓諸葛亮除了以死相報,沒有什麼可以報答的。所以,劉備死後,諸葛亮在條件困難的情況下,依然努力創造條件去實踐自己的隆中對策,哪怕最後累死,也無怨無悔。而司馬懿呢?一開始就是一個投機的人。司馬懿也是名門望族,名聲早已在外,曹操當政後多次徵召。但司馬懿嫌棄曹操"閹贅遺醜",也不知道曹操能堅持到什麼時候,不願意出來輔佐曹操,和張春華兩口子一唱一和裝病。與其說是嫌棄曹操,不如說是待機。後來被曹操強行徵為文學掾才出山,那個時候曹操已經打敗袁紹,如日中天,至少北方曹操沒有敵手,這個老狐狸才借驢下坡出山。到了丞相府以後,司馬懿很注意選邊站隊,他站在曹丕這邊,幫助曹丕爭到太子之位。曹丕稱帝后,自然重用司馬懿。而司馬懿也夾緊尾巴做人,贏得曹丕的充分信任。

    曹丕臨終時,將曹叡託孤司馬懿、陳群、曹休。老狐狸再次投機成功。

    司馬懿軍事才能發揮是在魏明帝當政時期,先是兵貴神速,擒獲孟達。後來入隴對抗諸葛亮。老狐狸對抗諸葛亮時,以防守為主,把諸葛亮活活拖死。魏明帝曹叡臨終前將曹芳託孤司馬懿和曹爽,後來曹爽排擠司馬懿,老狐狸又裝病韜光養晦,騙過愚蠢的曹爽。高平陵政變,老狐狸像毒蛇一樣一下子咬死曹爽,從此露出青面獠牙的一面。曹魏政權開啟終結倒計時其次,諸葛氏人品貴重,司馬氏是做人沒底線。同樣的"託孤"事情,諸葛亮、司馬懿做事的結果,反映出了兩人不同的做人標準。諸葛亮是受人託,盡人事,盡心竭力把事情做好,顯示了貴重的人品。劉備剛請諸葛亮出山時,說是如魚得水,一天都離不開孔明。等到入蜀以後,有了法正,更重用法正,對諸葛亮不再言聽計從,而是讓諸葛亮主要負責後勤工作。當然,後勤工作很重要,但只讓諸葛亮做後勤,多少有點委屈諸葛亮。但諸葛亮無怨無悔,勤勤懇懇做好本職,劉備其實是看在眼裡的。或許這也是劉備對諸葛亮的考驗。劉備臨終託孤諸葛亮,一來無人可託,二來經過考驗,諸葛亮可堪託付。這說明劉備看人還是準的。諸葛亮掌權後,排擠了一同顧命輔政的李嚴,基本上大權獨攬了。如果諸葛亮是司馬懿,可能早就動手廢了劉禪自立了。但諸葛亮大權獨攬,只是為了更好地實踐他的"興復漢室、還於舊都"的北伐理想,這是他和劉備共同的政治理想,而不是謀私。而諸葛亮自己呢,家裡除了有八百株桑樹及賞賜的田地外,沒有餘財。淡泊明志、寧靜致遠,而是成為家訓。諸葛亮足智多謀,在管理國家及北伐過程中,也用了許多陰謀詭計,但這一切都是為了公事,為了北伐,沒有用於謀私。這就是人品,比黃金珠寶還要貴重的人品,千古以來都是楷模。

    而司馬氏呢?諸葛亮對待政敵李嚴,只是貶黜永安。司馬懿對政敵曹爽,是直接誅滅三族,斬草除根,顯示了

  • 10 # 殼殼先森

    二者都是三國時代智慧絕頂的人物,但是由於兩個人人格和追求的不一樣,其遭遇和成就也是不一樣的。

    但就個人魅力而言,我更喜歡諸葛亮

  • 11 # 隱居黃山

    襄陽隆中是明代才開始建的諸葛亮紀念地!諸葛亮從來也沒在古隆中住過!

    2013考古成果顯

    司馬懿章也發現

    臥龍寓居已不見,

    襄陽多次把城遷。

    現襄陽城是陰宅,

    劉表族墳裡面埋,

    對照陰宅找臥龍,

    亮家不在古隆中。

  • 12 # 打工人董

    諸葛亮算是忠臣,為劉備不遺餘力攻打曹操;

    司馬懿為自己而找;

    諸葛亮過於謹慎,手下的能人有壓抑感;

    司馬懿謹慎而能屈能伸;

    諸葛亮每次都盡力而為;

    司馬懿這個人有一後勁,能夠避其鋒芒,而刺機而戰;

    諸葛亮跟隨劉備可以說一生得意;

    司馬懿跟曹操在異景中得到了鍛鍊;

    他們兩人的目標不一樣,我認為司馬懿有能力;

  • 13 # 桃花源水雲間38

    更欣賞諸葛亮的智慧,從二十八歲出臥龍崗輔佐劉備,德才兼備,精通用兵,謀略超群,才有了屬漢三分之一的天下。而司馬懿則年過半百才出道,老謀深算,一心為自己,雖也有智謀,但是透過前半輩子積累下來的而不是年輕就有超群的智謀,所以更欣賞諸葛亮。

  • 14 # 嚴汝祥

    諸葛亮和司馬懿都是三國時期的智者。對二人我偏向喜歡諸葛亮,他不僅是千百年來國人智慧的化身,更重要的是他為國為民“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品德。

    他們都是謀略家,但孔明是陽謀,後者司馬氏盡是陰謀。遇弱者踩踏,遇強者裝“蒜",幾起幾落吧。“晉宣屍居魏臣殆"就是後人給他的真象寫實。

  • 15 # 明越清泉

    如只按智慧而言,無疑司馬懿更高一籌。世人敬佩孔明大多是感其忠貞氣節。而司馬雄才大略,能屈能伸,為晉國打下堅實基礎。孔明因其高風亮節,故有些事明知不可為而勉力為之,實實難能可貴。

  • 16 # 正理歪道

    三國後期能說得上精彩的部份那就是孔明六出祁山了,而這時期並不出名的司馬懿登場亮相,諸葛亮與司馬懿二人更喜歡誰?就我個人而言,不同的年齡段的人生旅歷有著不同的價值觀。

    三十歲前特喜諸葛亮,記得在七三年這個文革的年代,被打入“封、資、修”的“封”的古籍四大名著中有“真三國、假封神、無稽水滸、大話西遊”,這四部都被列入嚴禁閱讀的書籍,偷閱者有可能被列入“牛鬼蛇神”的行列而被批鬥,當時三年級的我,卻閱讀了這四套文不加點的清未民初版的小說。

    到現在還記得看到星落五丈原是是在那年冬天的一個晚上,在被窩裡看到孔明之死,而這時收音機裡剛好播放著《長征組歌》中的爬雪山過草地這一段,在被窩裡因諸葛亮之死而抽泣。

    但過了三十歲後,越來越看輕諸葛亮了,特別是現在。六次祁山較量中,諸葛亮五勝一負,看資料似是諸葛亮遠勝司馬懿,但孔明有四勝只能算不傷司馬懿肋骨的小勝,還有一勝也可能是司馬懿為除去張郃而故意讓諸葛亮的中勝,而司馬懿的那一勝則大傷諸葛亮的骨幹將領,可謂大勝。

    概括來說,司馬懿對陣諸葛亮是任你使出渾身解數,我自巋然不動。正因司馬懿以守為攻,才使諸葛亮“六出祁山無寸土,騙得後人淚滿襟”。

  • 17 # 大俠聊天秀

    都值得欣賞!沒有誰好誰不夠好。因為兩個人所處的境遇不同,因此所運用的對策肯定要不同,如果換位思考的話,相信兩個人所用的對策也會反過來!!!

  • 18 # 一半是火焰

    我們在《三國演義》中看到諸葛亮六出祁山,與司馬懿在戰場上鬥得不亦樂乎。然而這畢竟是小 說家言,真實的歷史中,諸葛亮在其歷次北伐過程中,與司馬懿的正面交鋒對決僅有兩次。當然,這不包括諸葛亮死後的一次對決。我們從雙方兩次智慧博弈看看誰比誰強、一探究竟。

    南陽諸葛草廬

    第一次對決是公元231年二月,諸葛亮第四次率軍伐魏,包圍了曹魏部署在祁山地區的賈嗣、魏平部,用木牛運輸糧草以保障其後勤供給。當時曹魏的面臨形勢比較嚴峻,東南面要防備 東吳,西北面還要防備鮮卑。而正在此時,主持對蜀漢 作戰的大司馬曹真生病,於是魏明帝曹睿將司馬懿從荊州調來令其坐鎮長安,統一指揮張郃、戴陵、費曜、郭淮等部,主持抵禦蜀軍。對於這次軍事行動,魏明帝對司馬懿給與了高度信任,稱“西方有事,非君莫可付者”(《晉書·宣帝紀》)。司馬懿接受重任後以主力救援祁山。鑑於當時的軍事態勢和蜀軍特點,司馬懿認為蜀軍遠道而來,糧食有限,於是將此戰的戰略目標定位為:憑險堅守,不與蜀軍主力決戰,能夠逼退蜀軍就算完成任務。諸葛亮得知司馬懿進軍的訊息後,留下一部繼續進攻祁山,自己則親自率軍迎戰司馬懿。起初,司馬懿部將郭淮、費曜等偷襲諸葛亮、但被諸葛亮擊敗,蜀軍乘機收割了上邽的麥子。隨後魏、蜀兩軍主力在上邽以東遭遇。此刻,司馬懿在初戰不利的形勢下收兵據險防守,不與蜀軍交戰,諸葛亮只得率軍返回。而司馬懿也緊隨諸葛亮到達滷城。老將張郃建議:“彼遠來逆我,請戰不得,謂我利不在戰,欲以長計制之也。且祁山知大軍已在近,人情自固,可止屯於此,分為奇兵,示出其後,不宜進前而不敢逼,坐失民望也。今亮孤軍食少,亦行去矣。”(《資治通鑑》)主張分出一支奇兵包抄諸葛亮的後路,不應該只尾隨而不敢攻擊。張郃的建議司馬懿並不聽從,還是繼續尾追諸葛亮,等追上蜀軍後,司馬懿還是不與諸葛亮交鋒,而是選擇在山上紮營、繼續據險不戰。司馬懿此舉令眾將極為不滿,還說出了“公畏蜀如虎,奈天下笑何!”(《資治通鑑》)的話。

    到了這年五月,司馬懿派張郃攻擊圍祁山的蜀軍,自己則親自率中路軍與諸葛亮正面對峙,在部將的紛紛要求下,司馬懿率軍與諸葛亮蜀軍正面交戰,不料魏軍大敗被俘三千人。於是司馬懿隨即退軍保衛大營,再次堅守不出。到了當年六月,蜀軍後勤補給困難的問題再度凸顯,全軍糧盡諸葛亮只得退軍。司馬懿令張郃追擊,但張郃在木門被諸葛亮設定的伏兵弓弩射殺。縱觀兩人的第一次巔峰對決,司馬懿戰略目標十分明確,就是利用蜀軍遠道而來、糧草不濟的弱點,將其逼退。不過司馬懿雖達到了戰略目的,但在戰術上卻沒有佔到半點便宜。而諸葛亮雖然取得了戰術上的勝利,但還是沒有解決後勤糧食補給 這老大難問題,也沒有達到戰略目標,最後被迫退軍。

    第二次對決是諸葛亮退軍後,曹魏很多大臣都估計諸葛亮在明年麥熟時還會入侵,建議調運糧草以備再戰。而司馬懿並不這麼認為,他說:“亮再出祁山,一攻陳倉,挫衄而反。縱其後出,不復攻城,當求野戰,必在隴東,不在西也。亮每以糧少為恨,歸必積穀,以吾料之,非三稔不能動矣。”(《晉書·宣帝紀》)果不出司馬懿所料諸葛亮的再次伐魏籌備了三年。公元234年二月,諸葛亮率領十萬大軍出斜谷口,開始了第五次也是最後一次北伐。這次北代諸葛亮準備充分,設計稱為“流馬”的運輸工具,並與孫權約定同時舉兵伐魏。面對吳、蜀兩國同時舉兵,魏明帝一方面率軍抵禦東吳,一方面繼續讓司馬懿主持西線防務、對陣諸葛亮。從曹魏的軍事部署來看,魏明帝顯然更關注東吳的軍事行動,他要求司馬懿“但堅壁拒守,以挫其鋒,彼進不得志,退無與戰,久停則糧盡,虜掠無所獲,則必走矣。走而追之,以逸待勞,全勝之道也”。(《三國志·魏書·明帝紀》)公元234年四月,諸葛亮大軍進至渭河南岸。司馬懿也率軍渡過渭河,背水立營與蜀軍對峙。司馬懿對將領們說:“亮若出武功(今陝西武功縣),依山而東,誠為可憂;若西上五丈原,諸將無事矣。”(《資治通鑑》)。不出司馬懿預料,諸葛亮果然駐軍五丈原。五丈原位於今陝西省寶雞市岐山縣境內,東距西安130公里,西距寶雞56公里。五丈原高四十餘丈,南北長有七里左右,東西寬約二里,南依秦嶺,北傍渭河,東西兩面為河流衝的深溝,形勢險要,進可攻,退可守。諸葛亮選擇在五丈原紮營並在此處搞起了屯田,顯然意在持久作戰。那麼,司馬懿為何害怕諸葛亮出武功呢?從地圖上看,武功是曹魏關中地區的交通要道,距離長安很近,諸葛亮若沿著渭河,取道武功,則可直接威脅長安。如果這樣司馬懿就不得不與蜀軍主力展開決戰。這是與司馬懿的戰略 初衷相背離。而諸葛亮之所以不出武功,是因為出武功要經過渭河與秦嶺之間的一條狹長河谷地帶,而司馬懿大軍又近在咫尺,諸葛亮不想冒這個險。這與他第一次北伐不走子午谷如出一轍。從純軍事角度來說,不敢冒險往往已失戰略先機。諸葛亮屯兵五丈原的同時,還派兵進攻北原。北原位於渭河北岸,若蜀軍攻取北原,則將切斷長安與隴西的通道,威脅司馬懿的後方。但曹魏雍州刺史郭淮看出了北原的重要性,他對司馬懿說:“亮必爭北原,宜先據之”,“若亮跨渭登原,連兵北山。隔絕隴道,搖盪民夷,此非國之利也。”很多人對此都不以為然,但司馬懿很重視這個建議,派郭淮駐防北原。郭淮的營壘還沒有築成蜀軍已到,“淮逆擊卻之”。就這樣,司馬懿卡住了諸葛亮的進軍路線後堅決據險不戰,迫使諸葛亮在五丈原與魏軍對峙。這當然是蜀軍最不願意看到的結果。

    同年七月,東吳在東線作戰失利,魏軍進一步獲得戰略主動。曹魏群臣認為司馬懿與諸葛亮在西線正相持不解,建議明帝西幸長安。但魏明帝則輕鬆地說:“權走,亮膽破,大軍足以制之,吾無憂矣。”此時,魏、蜀兩軍在五丈原相持了一百多天,儘管諸葛亮想盡辦法刺激司馬懿出戰,但司馬懿始終不為所動。逼得諸葛亮派人送給司馬懿一套女人的衣服試圖激怒司馬懿。司馬懿為平息眾怒,乃上表請戰。魏明帝心知肚明乃派遣大臣辛毗執持符節支援司馬懿堅守不戰的策略。諸葛亮得知此事後無奈說:“彼本無戰情,所以固請戰者,以示武於其眾耳。將在軍,君命有所不受,苟能制吾,豈千里而請戰邪!”到了這年八月,諸葛亮終於積勞成疾一病不起,歿于軍中。

    諸葛亮死後,蜀軍秘不發喪,整軍後退。司馬懿派兵追擊,蜀將楊儀返旗鳴鼓,做出回擊的樣子,司馬懿以“窮寇莫追”為名撤退,從而留下了“死諸葛走生仲達”的笑談。對此,司馬懿說:“吾便料生,不便料死也”,並贊諸葛亮“天下奇才也”(《晉書·宣帝紀》)這其中好像有有惺惺相惜的意味。也結束了與司馬懿的第二次巔峰對決。

    從以上兩次巔峰對決均難分伯仲,雙方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從軍事層面上難分上下。但從忠君愛國、鞠躬盡瘁、道德楷模的方面來觀察,我更欣賞諸葛亮,可以說是鞠躬盡瘁,千古師表。

  • 19 # 永恆數位印刷有限公司

    如果二者都要硬要做一個選擇的話:我會選擇司馬懿。

    1.不可否認的一點就是,在論”謀略“這方面智慧的話,確實是諸葛亮更讓人嚮往。但是他的智慧達到了常人難以企及的地步,而讓普通人失去了距離感,可以說是雲裡霧裡;而司馬懿雖然可以說是屢敗屢戰,但是他的應對策略讓常人能夠接受和理解,但是司馬懿讓人感覺就是一個活生生的血肉之軀。

  • 20 # 七葉雜談

    這是兩個真實的歷史人物,也是文學作品中的兩個經典形象,下面的比較,以文學作品為主。

    從對謀略細節的把握和執行上,諸葛亮更值得被欣賞,從前期的草船借箭、借東風、借荊州,到後來的空城計、燒司馬、嚇司馬,都表現出了諸葛亮在謀略細節上的雕琢和完美追求。

    從對謀略佈局的整體執行上,司馬懿更為擅長,從早期的裝病隱忍,到後來輔佐曹丕、對陣諸葛亮,都體現了這一點。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讓你最難忘的三場nba比賽是哪三場?為什麼?是什麼讓你終生記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