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童真育兒

    這是肯定的。父母經常吵架對寶寶的性格發展影響很大,並且大多是負面影響。

    孩子的認知能力、理解能力都不夠完善,所以他只能透過自己幼小的心靈理解事物。不論父母因為什麼原因吵架,誰對誰錯,只要讓孩子看到了都會產生負面的影響。

    父母爭吵會讓孩子缺乏安全感。孩子會認為自己所處的家庭環境並不穩定,甚至會認為爸爸媽媽吵架是因為她引起的,會拋棄他。所以他很沒有安全感。如果父母經常吵架,孩子的生理心理都會承受很大的壓力,因為他總是擔心父母會在下一秒就會爭吵。

    父母經常爭吵會讓孩子產生怨恨。孩子對父母的依賴性很強,不論是對父親還是母親。如果父母兩人經常爭吵,孩子在小時候會怨恨其中一方。(大多是對父親,因為小孩子對母親更加依賴)而長大後,孩子會轉而怨恨另一方或者雙方。

    父母經常吵架孩子會自卑。孩子會認識到自己家庭的缺點,從而失去信心,產生自卑心理。嚴重的孩子可能會因此患上自閉症,或在成年後出現社交障礙。

    父母經常吵架最嚴重的後果是——父母的行為會複製到孩子的身上!父母是最“好”的老師。這個“好”是兩方面的,一是因為孩子會模仿家長的行為,“教育效果好”。另一方面是,如果父母對孩子進行的是負面的示範,比如吵架。孩子在成年之後也會複製父母的做法。長時間的家庭環境會完成他們的情緒不穩定,易怒。再者就是他沒有其他解決問題的方法可以借鑑,父母“教”他的方法,只有吵架!

  • 2 # 臭爸煜兒

    一般情況下,生活在不同家庭的兩個人,因為婚姻走到一起。他們各自所處的家庭環境、生活習慣、價值觀等都存在差異。生活在同一個屋簷下的兩口子,難免由於柴米油鹽醬醋茶的生活或工作問題等產生矛盾。有了矛盾,自然也就少不了溝通。如果溝通不順暢或矛盾升級,雙方或一方脾氣控制不住,會演變為爭吵,甚至打架。如果長期處在語言暴力的家庭環境中長大的孩子,肯定會對孩子的性格產生影響。

    經驗吵架的家庭環境,對孩子有哪些影響

    最近在網上看到一個案例,三個青年持刀入室殺人。他們走上絕路的原因就是因為從小生長在一個整天吵架的家庭環境。這樣的案例幾乎都跟家庭環境有直接的關係。這些負責影響會伴隨孩子的一生。

    1、暴力

    父母當著孩子的面吵架時,孩子因為制止不了吵架,會產生崩潰、離家出走、自殺、仇恨、性格扭曲等現象。長期下去,會在孩子內心埋下負面情緒的種子。孩子對任何事都會變得麻木,內心的不滿長期被壓抑著,得不到釋放。一旦他們步入社會後,基本上都不會留戀家,在處理問題或事情時,會採取一些偏激的手段,發洩自己內心壓制的不滿和情緒。嚴重者會走上犯罪的道路。

    2、自卑自私

    很多孩子會把父母的吵架根源歸結到自己身上。在學習、工作、生活中遇到的挫折和失敗,都會進行自我否定,做什麼事都會畏手畏腳,認為自己什麼都不是,也不會成功。對任何事物都很冷漠,漠不關心,沒有責任心。遇到不好的事情時,還會推卸責任或指責別人。

    3、內向、固執甚至會產生溝通障礙

    這些孩子從小就沒有朋友,或者說很少。他們從小就比較內向、膽小、懦弱、固執,不喜歡跟人交流,特立獨行。長期下去,孩子的價值觀會扭曲,仇恨這個世界。很多電影裡的變態殺人犯,他們都是聽從內心,滿足自己內心的一種爽快,很多事情的發生都是報復性的。

    如何創造和諧的家庭環境

    最近我在一本書上看到這樣一段內容。一位美國學者透過相關調查總結了一些孩子希望的家庭環境。其中兩條:父母在孩子在場的時候不要吵架;父母和睦,不要互相辱罵。我相信,所有的孩子都希望擁有一個充滿愛與和諧的家庭。那麼父母們應該怎麼做呢?

    1、父母自身做起

    所有發生的吵架,基乎都是心態失控、溝通不當、斤斤計較等造成的,從而進一步惡化升級為語言暴力。這不僅破壞家庭和睦,還會影響孩子心理健康,會影響孩子一輩子。所以不管是為了家庭還是孩子,都應該把心態放平和,透過正常的交流和溝通去解決。每個人先從自身找問題,不斷磨合、相互體諒和包容,我相信在共同經營和努力下,一定會創造出一個和睦的家庭,給孩子起到一個模範作用。

    2、多跟孩子交流

    不管孩子做的對也好,錯也好。父母都應該跟孩子一起去了解、分析和總結問題,把雙方內心的想法和意見表達出來。孩子需要父母的理解、肯定和鼓勵,而不是批評指責甚至打罵等。父母和孩子雙方要充分的信任和尊重,允許各自有不同意見和看法。不管對待父母、他人還是自己,都應該平等對待,要溫和有禮貌,懂得尊重。所以父母要跟孩子交流,並鼓勵孩子表達自己的見解。暢所欲言的家庭氛圍下,孩子是充滿足正能量的,是樂於與他人交往的。

    3、多組織一些家庭活動

    父母多組織一些家庭活動,鼓勵孩子一起參加,增進彼此之間的感情。在活動中,一起交流、玩耍,不斷縮短彼此之間的距離,從而可以緩解並慢慢改善家庭關係。

    總結

    經常吵架的家庭環境,會影響孩子未來的一生。每個父母都有責任去教育好孩子,而不是毀掉孩子的人生。人們常說,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所以每個父母都要努力為孩子創造一個健康、民主、和諧的家庭環境。

  • 3 # 月亮的窩

    有些父母因為感情不好的原因經常會吵架,不僅會影響夫妻的感情,如果經常的當著孩子的面吵架的話,對於孩子的身心發展和健康來說也會造成一定的影響。那麼父母吵架對孩子的影響有哪些呢?

    會使孩子的心靈受到傷害,而且還會使孩子出現比較膽小,害怕恐懼的內心,在平時的生活當中也容易缺乏安全感。慢慢隨著年齡的增大,孩子還會有一定的心理負擔,對孩子的學習也會造成影響,從而影響到孩子以後的生活和工作。

    如果父母經常吵架的話,孩子會變得不信任任何人,在以後長大了也會對異性產生不好的感覺,從而影響到以後的家庭生活。因為會覺得結婚以後的人都會經常的吵架,從而害怕結婚,甚至還會養成脾氣比較暴躁的性格,進而影響到孩子平時的人際交往。

    父母在平時的時候儘量不要吵架,如果必須吵架的話,也不能夠當著孩子的面吵架。而是要相互溝通,相互理解,彼此信任,這樣才能夠有一個比較穩定的家庭生活,也能夠使家庭更加的幸福,孩子才能夠更加健康的成長。

  • 4 # 豫中大翰

    你好,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對於有人說父母經常吵架的家庭,對孩子性格塑造有很大影響。對此問題我有以下個人觀點:第一,父母經常吵架本身在吵架的過程中,父母有時就會衝動說出一些過激的話或者做出一些過激的行為,這樣讓長期生長在這樣的環境下的孩子的性格塑造很影響非常大,會讓孩子的性格孤僻,心生厭惡這樣的家庭。第二,父母長期吵架也會對孩子的人生觀有所影響,讓孩子內心沒有安全感,自卑,很有可能還會有暴力傾向,內心長期生活在這種環境下的孩子內心也會非常壓抑想得到釋放,也可能做出極端的事情。第三,父母的一舉一動潛移默化的在影響著孩子的成長和行為,如果在父母經常吵架中,孩子對父母一方產生厭惡,感覺所有的錯都歸結到父母的另一方,這樣也會讓孩子對父母之間的感情產生很大的內心憎惡,還有就是會對孩子以後結婚成家的時候對婚姻觀產生很大的不正常的發展。第四,父母經常當著孩子的面吵架會對孩子的內心產生很大的心理陰影,也會讓孩子容易得抑鬱症,有的嚴重的還會讓孩子有自閉症和恐婚的毛病的。   綜上所述以上的四點都是父母吵架會對孩子產生的毀滅性的性格影響,所以,我的看法就是:父母是孩子人生中第一位老師,我們要給孩子一個健康的積極向上有愛的生活環境,引導孩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堅韌頑強的優秀品質和性格。我的回答完畢,希望的回答對你能有所幫助,謝謝!

  • 5 # 520中英夫婦

    雙手加雙腳贊同此觀點. 父母經常吵架的家庭,真的對孩子的性格有非常非常非常(此處省略無限個非常)大的影響.

    我就是深受其害的一個,而且到現在也沒完全修復童年心靈的陰影.

    我的性格最大的特點是:自殘,疏離,敏感卻又強勢.

    首先說自殘,從我記事起,就一直活在父母的爭吵中,總是很害怕突然之間會失去爸爸或者失去媽媽,父母吵架時的每個夜晚,我躺在床上是不會完全入睡的,只要聽到門的響聲,我會立馬飛奔過去哭著拉著我媽的衣服,不讓她開門離去..

    我總是會有莫名的恐懼,哪怕是平時他們沒有爭吵時,我也會有發自內心深處的恐懼,總是隨時隨地的保持對周圍環境的警覺,這種警覺壓的小小年紀的我喘不過氣,壓力特別大,我特別特別希望我爸不要在家,只要他在家,我就感到從頭到腳般的壓抑和恐懼..

    最初我還在他們爭吵時經常哭,後來,我突然發現我不哭了,反而異常冷靜,在再一次我又目睹我父母爭吵,我父親又把我媽暴打一頓後,我突然有了個想法,我想自殺,我就是想用“我的自殺”來阻止父母的爭吵,儘管那時自己年齡很小,而且那時有這種想法一點不害怕,還有點竊喜自己終於可以想到一個方法阻止他們繼續爭吵,而且我也開始了行動,我到現在還記的我拿起毒農藥時那個黑色的瓶蓋和瓶子身上印的骷髏頭️Logo,就在我要擰開瓶蓋時,我聽到院子外有人叫我的名字,好像是我媽在叫我,也好像是別人在叫我,我趕緊把農藥遮蓋好,開門去看到底是誰叫的我...命不該絕,後來我就沒再找到那瓶農藥.

    當然父母的爭吵還是沒斷,有一次當他們再次爭吵時,我走出了家門,我還記的是一個夏天,我也沒走遠,就在家門口路邊的一個石頭上坐著,後來覺得下雨了,眼看著路對面溝的雨水一點點集聚變多,我坐在那,坐了很久很久,那天還遇到我奶奶,我奶奶問我要不要到她家去,我說不去了,就一直這樣在雨裡坐了一天...

    那時經常冒出個想法,如果他們離婚該多好呀?如果我不是他們的孩子該多好呀?自己也被那種想法驚到了,一直放在自己心裡,也沒勇氣告訴他們...

    感覺從那時開始,我就拼命的想長大,想離開家遠遠的,越遠越好,甚至我都不想有任何關於“家”的記憶,無論是那座象徵家的房子,還是家裡的任何人,我都不想記的,我都不想靠近,就想遠遠的離開這裡的一切人和事,越遠越好...

    如我所願上高中時,我就開始選擇住校,很多同學每週或2週迴家一次,我選擇一個月回家一次,而且每個月末回去拿生活費的最後一個星期五,我是想盡辦法把時間花在學校或市中心的大街上漫無目的的走來走去,直到最後一班班車在回家,每次靠近家的時候,我就感到強大的壓力和恐懼,然後第二天就想著如何早點離開,而且我也越來越不愛說話,最不喜歡和我爸說話,甚至都不想看到他的臉,也不想和我媽說話,就覺得自己很恐懼很孤獨,靈魂也無處安放,也不知道到底屬於哪裡....

    也是從高中開始,我和“家”越來越疏離,我和父母越來越疏離,甚至和家裡的兄弟姐妹也越來越疏離,只有一個信念,離開這裡所有的人和事越遠越好....

    原生家庭父母的爭吵、創傷和影響是看不見的,但卻在我的生活裡無處不在的影響著,我沒有太多朋友,確切的講我也有朋友,但是我不知道該如何和他們相處,或者說如何從普通朋友交往成更好關係的親密朋友.

    我一直很孤獨,一直獨來獨往,一直努力讓自己可以變得更好更優秀,也一直不願回家,甚至想都不願想,就想離開的越遠越好..

    上大學一年級時,為了能不再回家拿生活費,我開始用週末和假期打工,做過飲料促銷員,做過餅乾促銷員,在我做化妝品促銷時,遇到了一位優秀的人,我主動告訴他我喜歡他,他比我大8歲,人家說他有點醜,我統統不在乎,我就是喜歡他,確切的講,應該是愛,我覺得那時如果我們遇到歹徒,我都會讓他先跑我來斷後,哪怕為他獻出自己的生命我也不在乎...

    大學畢業後,我們如願在了一起...不過如你所想,我原生家庭給我塑造的性格特質,讓我輕易就搞砸了這段親密關係,我真的不知道該如何和自己愛的人相處,我明明是很愛他,卻總是發生爭吵...

    後來我們都累了,我那時,就是希望他遇到個脾氣很好的女孩,可以好好愛他,我才放心他,甚至在一次我們爭吵過後,我偶然在餐館看到一個女性背影和他一起吃飯,我不但沒生氣,反而非常開心如釋重負,心裡想,太好了,終於有人幫我好好愛他,我可以放心離開了....其實到現在,我也不太清楚我到底為什麼是這種心理..

    請大家不要誤會,他其實是個很好的男人,和他一起吃飯的是南京的三姐,即使我們後來不在一起,我也真誠的祝他幸福,因為在這段親密關係中,我們真的很真誠的用心愛過彼此!我一直都挺感激在我的人生中曾經遇到過他,因為他,我想讓自己變得更優秀,他教會我很多東西,但我卻太強勢,脾氣也火爆,不懂如何愛人和如何被愛...

    後來,不知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我開始刻意留意心裡學方面的書,最初接觸的是臺灣作家張德芬的《預見未知的自己》,我開始嘗試著修復自己的心靈,現在也一直在努力中...

    所以再說一遍,要麼好好愛,要麼痛快分開,如果你們真的愛自己的孩子,千萬不要當著孩子的面爭吵,你永遠不知道,爭吵下成長的孩子的性格缺陷,需要用他們的一生去修正...

  • 6 # 零基礎教育

    你好,當然影響很大了

    語言這東西,在表達愛意的時候如此無力;在表達傷害的時候,卻又如此鋒利。

    永遠不要吝惜你的讚美,無論是對愛人,還是對孩子。

    第一組父母,爸爸在看書、媽媽在打掃衛生,他們看上去其樂融融;

    第二組父母,妻子正在體貼地為丈夫倒果汁,兩個人有說有笑;

    第三組父母,推著嬰兒車,在樹下散步,媽媽很優雅,爸爸看上去也很紳士;

    小男孩透過櫥窗,會心一笑,眼神中透露著渴望。

    與前面三組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第4組父母。兩個人發生了激烈的爭吵,丈夫動作幅度很大,妻子像是在辯解著什麼。

    櫥窗外的孩子們立刻變得膽怯、驚恐、不知所措,臉上的笑容也完全消失了。

    常有人說,父母是孩子的鏡子,什麼樣的父母,照出來的就是什麼樣的孩子。

    這話一點不假,在孩子小的時候,他們會在耳濡目染中模仿父母的互動模式:

    如果父母為人和善,說話時讓人如沐春風,那培養出來的孩子也會是風度翩翩,舉止優雅;

    如果父母喜歡講髒話粗話,那孩子長大了多半也會缺乏教養,出言不遜;

    如果父母經常吵架,甚至大打出手,孩子長大後很可能性格孤僻,容易自卑,甚至懷疑自己。

    朋友桃子閒聊時提起自己的童年,她說最怕的就是爸媽吵架,有時候爸爸會生氣到狂摔東西,媽媽也毫不示弱,大吼大叫的樣子就像洪水猛獸一般。

    她嚇得躲在房間裡,外面飄進來的爭吵聲中永遠夾雜著錢、累、苦這樣的字眼。

    甚至爭吵完,媽媽還會把桃子當作出氣筒。有次桃子只是不小心弄髒了裙子, 媽媽衝著她就是一頓教訓:“你跟你爸一個樣,沒一個好東西!”

    每次聽到這些,桃子就在心裡一遍遍問自己:“我為什麼活著?我為什麼要讀書?我怎麼不去死?”

    由此可見,家庭氛圍是否和睦,直接影響到孩子心理能否健康成長。

    一個不懂得好好說話的家庭,養不出幸福的孩子。

    有些父母好像從來不會讚美孩子,他們覺得那樣會讓孩子驕傲,只有時刻鞭策他,他才能不斷進步。

    殊不知,你們看似不經意的一句話,卻像一隻利劍,深深刺在孩子脆弱幼小的心上。

    前段時間,四川一名高中生小斯在高考後選擇自殺。在他自殺後,他的QQ空間發出了一篇定時說說,控訴對父親的不滿。

    小斯在遺書中說,爸爸從小吃了很多苦,脾氣不好,所以望子成龍心切,把希望都寄託在他身上。

    自己考了98分都要被罵,吃飯打嗝一耳光打過來,夾菜姿勢不對也會被爸爸打。

    爸爸問小斯英語學懂了沒:

    如果他說學懂了,爸爸就會說:“娃兒不要驕傲自滿,半灌水響叮噹。”

    如果他說沒有學懂,爸爸又會說:“那你這一學期學了些啥子麻批!”

    想得到爸爸的一句肯定,簡直比奔月還難。

    其實現實中,這樣的父母不在少數,他們將自己的失敗投射到孩子身上,非常希望透過孩子來消除自己的焦慮,甚至變相挽救自己的人生:

    因為學歷,導致事業無法進步的,就指望孩子拿到高學歷;

    因為窮困,在別人手下忍氣吞聲的,就盼著孩子發大財;

    因為當小老百姓處處受挫的,巴不得孩子早點仕途得意。

    父母以為自己這是恨鐵不成鋼,甚至美其名曰“都是為了你好”,卻忽略了這種打擊式教育,只會讓孩子越來越消極。

    他們沒有接收到父母傳遞過來的愛,反而更多地感受到了嘲笑還有不認同。

    看綜藝《嚮往的生活》,早上起床後,宋丹丹以為兒子巴圖做了早餐,巴圖耿直地回答:“啥也沒幹,啥都不會幹,你說能幹嘛?”

    宋丹丹毫不留情地吐槽:“怎麼這麼笨呢?我生了一個廢物。”

    聽說大華做了早餐,連聲誇讚,並一本正經地說:“要換兒子!”

    最讓人費解的是,宋丹丹看見巴圖的腳趾發炎了,剛開始還關切地問“你腳怎麼了”,結果話鋒一轉又來一句“你自己啃的吧”,還非要巴圖給大家表演啃腳趾甲。

    在節目中,巴圖羞得一臉通紅。我想在大庭廣眾之下,母親絲毫不給留面子,言語中夾雜著冷嘲熱諷,他心裡當時也一定很不會好受吧。

    語言暴力,是一種比家庭暴力更可怕的東西,常常“殺人”於無形。有時候隻言片語會中傷你最親的人,並且可能是無法修補的傷痛。

    教育心理學上有個概念,叫做“翁格瑪麗效應”,說的是一個叫翁格瑪麗的女孩,本來長得不是很美,但是她的家人和朋友都給她信心,鼓勵她:你很美。

    之後女孩便有了信心,每次照鏡子的時候,她都在心裡對自己說:“其實,你很美”。

    漸漸地,女孩真的越來越漂亮。

    所以在日常生活中,父母應該多鼓勵孩子,給他積極的心理暗示。

    因為你們對孩子每說一句話,都在潛移默化地影響他,塑造著他的世界觀和人生觀。

    泰國短片《豆芽》裡,小女孩看到了菜市場有許多人在買豆芽,就問媽媽“我們可以種來賣嗎?”

    媽媽的回答是:“嗯,我們試試。”

    最開始的嘗試並不成功,豆芽都枯死了。於是母女倆找來了一本種豆芽的書,多次改進方法。每次小女孩有些灰心的時候,媽媽總會露出自信的面容,說“我們試試”。

    最後真的奇蹟般地種出了豆芽!

    一句簡單的“我們試試”,卻有著不簡單的力量。

    想想最初小女孩要種豆芽,如果媽媽是這樣的否定態度:

    “別鬧了,家裡哪還有地方種豆芽啊!”

    “種豆芽幹什麼,我們又不會種,省省力氣吧!”

    “好好學你的習,成天琢磨這些沒用的事!”

    那故事又會是怎樣的呢?也許小女孩的好奇心早就被扼殺在搖籃中了吧。

    清代教育家顏元說過:“數子十過,不如獎子一長。”

    當孩子做的不夠好時,我們可以鼓勵一句:“爸爸看到了你的努力,已經進步很多了。”

    當孩子取得好成績時,我們可以由衷地讚許:“孩子你真棒,我為你驕傲!”

    當孩子因為失敗感到迷茫時,我們可以引導他直面挫折:“沒關係,我相信你還可以做得更好!”

    每個孩子都需要不斷的鼓勵,才能獲得自信、勇氣和上進心,這就像植物必須每天澆水,才能生存一樣。

    語言這東西,在表達愛意的時候如此無力;在表達傷害的時候,卻又如此鋒利。

    永遠不要吝惜你的讚美,無論是對愛人,還是對孩子。

    家應該是溫馨的港灣,而不是冷漠與傷害的煉獄。

    不要把糖果撒給路人,卻將槍口對準了家人。

    日本小說家伊坂幸太郎曾經說過:“一想到為人父母,居然不用經過考試,就覺得真是太可怕了。”

    為人父母不需要考試,卻需要一直學習。

    學會好好說話這一課,希望家長們永遠不要缺席。

  • 7 # 跳跳媽叢兒

    我覺得父母經常吵架的家庭會對孩子的性格造成很大的影響!

    我是一名教師,在我班上️這麼一個孩子。

    他的爸爸媽媽經常因為一點小事吵架,他爸爸天天坐在家裡玩手機,媽媽覺得爸爸沒有出息,於是他們經常吵架還把家裡的一些傢俱給摔壞了。遇到這種情況孩子到父母面前勸架,父母總是來一句:大人的事情,小孩不要管,去一邊玩去。

    孩子已經不止一次看到爸爸媽媽在自己面前吵架,每次看到他們吵架,他都會非常傷心,但是父母並不理睬他心裡的想法,依然只顧著吵架,時間長了,他的性格變得越來越自卑,不願意和身邊的人交流。父母經常吵架,究竟會對孩子造成哪些傷害?我覺得主要有以下幾個。

    1.性格存在缺陷

     父母吵架的時候,孩子會感到恐懼、害怕、自責!你們吵架的兇狠樣子,深深地印在孩子心裡。在這樣的家庭中長大的孩子,性格一般存在缺陷,有的變得敏感自卑,有的膽小怯懦,有的孤僻叛逆,還有的容易暴躁,甚至有暴力傾向。

    2.缺乏安全感

     父母經常吵架,會讓孩子對父母的愛患得患失,時刻擔心父母會分開,或是不要自己。年紀比較小的孩子還可能認為父母吵架是自己造成的,加重了心理負擔。這樣長期被恐懼、不安和緊張的情緒折磨,會讓孩子的安全感嚴重缺乏。

    3.學習容易走神,甚至厭學

     家本應是孩子溫暖的港灣,如果孩子長期處於爭吵的環境中,會讓他們的心情煩躁不安,學習的時候容易走神,甚至是厭學。

    4.影響婚姻觀,以後的婚姻容易不幸福

     由於父母經常在孩子面前吵架,就會讓孩子長大以後非常懼怕婚姻,甚至不想結婚,擔心結婚以後會出現和父母一樣的情況。

     永遠不要低估父母吵架對孩子造成的影響,從今天開始,做個相親相愛的爸爸和媽媽吧,好好說話,不要吵架!

  • 8 # 哈哈車幹

    一個父母經常吵架的家庭,對孩子的負面影響很大,但不是絕對的。簡單列舉幾點:

    1、沒有安全感

    父母是孩子的天,父母是孩子的地。父母一旦吵架打架,孩子便會覺得天崩地裂,長此以往,孩子會缺乏安全感,表現出膽小怕事畏首畏尾的性格。

    2、容易孤獨

    由於父母經常吵架,孩子體會不到親情,往往容易走向孤獨。群體生活時,這類孩子往往被邊緣化或主動邊緣化。

    3、缺乏自信

    不能得到親情的滋潤,膽小怕事,這樣的孩子自然談不上自信了。他們做事常看別人臉色,不敢有自己的見解,更不會有自己的主張。

    為人父母,一定要多替孩子著想,建設幸福和諧的家庭,為孩子的健康成長提供良好的環境。

  • 9 # 煮煮俠

    孩子就是一張白紙,孩子以後怎麼做事,怎麼做人都是父母教的,孩子父母在孩子面前做的每一件事都是孩子成長的見識,當著孩子的面經常吵架會給孩子成長的路上起到副作用,所以絕對不能當著孩子的面去爭吵。

  • 10 # 喜歡教育的小盾牌

    回答:是的,影響很大。

    第一,充滿壓力的環境會抑制兒童大腦的發育。

    即使我們成人也會選擇環境,有什麼事情,在老闆不高興的時候少出頭,老闆高興的時候再去彙報。這都不是什麼原理了,是純粹的本能。

    孩子也一樣,如果家裡經常吵架,那父母的心情肯定好不到哪去,這時候孩子不管做什麼都會小心翼翼,甚至很多想法行為乾脆就不要做了。

    可是孩子特別是年紀比較小的孩子,他們的很多行為都是在鍛鍊他們的身體機能,鍛鍊他們的大腦,如果什麼事情都不做,那就是破壞了成長的基礎。

    第二,充滿壓力的環境,讓孩子性格懦弱,抑鬱。

    我們常常都會看到Sunny明媚的天氣,就感覺心情愉快,看到陰天下雨就感覺心情壓抑,更別說感覺更敏感的孩子了。

    長期處在壓力環境下,會讓人分泌的皮質醇增多,做什麼都不舒服,什麼都不想做,長此以往,自然而然容易讓兒童抑鬱,不能接受快樂,也沒動力尋找快樂,懦弱自卑自的性格然而然的也就形成了。

  • 11 # 瑞琪育兒

    還記得知名藝人陳冠希嗎?在陳冠希14歲之前,父母一直裝的很恩愛,突然有一天,就告訴孩子,我們要離婚了,父母隱瞞、欺騙孩子,讓陳冠希深收打擊,他覺得自己不能再相信別人,對交友也是戒心重重。

    很多聲音都打著為孩子好的旗號,做很多增加父母焦慮的事情。比如說散播,父母吵架對孩子性格有很不好的影響,應該無條件地接納孩子等等。

    全球暢銷書《PET父母能效訓練手冊》就提出,應該做真實的父母。讓孩子成長在一個真實的家庭環境中,如果父母之間有不滿,但是還是偽裝得很和諧,你覺得,孩子會不知道嗎?孩子是最敏感的,當你們的眼神變化的時候,當你們忍下吵架卻彼此冷戰的時候,當你們說話語氣變化的時候……孩子就意識到了你們的感情變化了,大多數時候,他還不知道“生氣”的含義,但是他已經體會到這種感覺在父母之間蔓延了。大多數孩子會去反覆確認自己的感覺是否正確,而父母卻告訴孩子,我們很好,沒有吵架和生氣,這會影響孩子的心靈健康,導致他們不相信自己的感覺,使他們缺乏安全感,並陷入深深的焦慮。

    不讓父母吵架的家庭,會允許孩子哭嗎?

    不允許情緒流動的家庭,會有能量嗎?

    很多書籍都在教人們高情商,其實高情商就是表達真實的自己,讓別人理解你的處境,這樣不會讓雙方產生誤解,能夠愉快地相處。

    我相信,父母不會特地在孩子面前吵架。只是在忍不住的時候,情緒爆發的時候才吵架,作為一個父母能夠接納自己的情緒也是很重要的。這也是接納孩子情緒的前提吧!

    當然,激烈的正常,甚至是打架,是不提倡的,無休止的放大情緒,也是不提倡的。

  • 12 # 書香滿園A

    一段成功或失敗的婚姻裡最大的受害者就是孩子,我們常說孩子是沒有錯他們是無辜的,可往往父母在對於自己的孩子時是自私的,因為明知道這樣會傷害孩子還要當著他的面吵架。

    別以為孩子小不知道,現在正是他們認知愛的時候別讓他成為一個反目成仇的人,你們習慣性的吵吵鬧鬧讓孩子以為這世上沒有一個人是好相處的,長大後他就學會孤立自己不喜歡社交。

    給他們留一個充滿快樂、希望的童年,別讓童年的陰影影響他們的一生,不是說為他們無條件的服務,可就是因為有了他們才使父母有繼續活下去的勇氣,才會每天忘記煩惱的事他們就是上天派給父母最好的禮物。

  • 13 # 小樊子育兒站

    你好,用我個人真實成長故事告訴你,這個是真的。

    從小我跟著外公外婆生活,外公外婆經常吵架,我當時不知道什麼原因。

    只記得只要他們吵架我就很害怕,很希望他們不要吵架,但小小的我又能做什麼呢,一次次爭吵不可避免。

    而我自己成了討好型人格,在日後與人交往過程中,為了避免爭吵,我都會主動妥協,甚至犧牲自己的一些利益。

    工作中,別人找我幫忙我都會立馬答應,生怕別人不高興,最後反而弄得自己傷痕累累,不落好。

    因為很多事情應下來之後才發現自己並不願意做,浪費自己的精力與時間,也有很多事情做得不如別人意,別人不但沒有感謝我的幫忙反而埋怨我沒做好。

    後面我一度很害怕與別人打交道,因此大家都說我很高冷,都沒有人願意與我相處,工作也岌岌可危。

    哎,當時覺得做人太難,活著真累,幸好沒有弄出抑鬱症和精神病。

    這就是吵架家庭對我的影響。

    父母經常吵架,有些孩子會覺得自己做得不夠好,就會在家表現很乖,很聽話,很順從父母,孩子會很敏感。這樣的孩子日後在社會上會膽小怕事,唯唯諾諾。

    最嚴重的影響是孩子會心理扭曲,精神變態,成為一個暴力的人,因為父母給他營造的家庭氛圍就是這樣子的。

    因此父母切記給孩子一個有愛的家,讓孩子健康快樂成長。

  • 14 # 久隱517

    現在女性的社會地位和家庭地位都有了很大的提升,而且很多的爸爸們都成了“妻管嚴”。隨著媽媽們的工作能力提升,和家庭地位的提高,造就出了很多的“虎媽”。

    其實,在古代時就有不少比較強勢的媽媽,如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武則天,那可是出了名的強勢霸道,不擇手段的提升自己的政治地位,結果武則天的兒女無一個成事的,都比較軟弱無能。而電視劇《琅琊榜》中靖王蕭景琰的母親溫柔賢惠,知書達理卻幫助靖王成為了帝王的繼承者。

    太過強勢的媽媽在霸氣的話語間,和雷厲風行的做事風格中,輕而易舉的將孩子的發言權打消,並輕鬆地將孩子的行為進行限制,導致孩子變得的機械,呆板,沒有自己的想法,事事依靠父母,喪失獨立的生活能力,且沒有獨立的思想,容易輕信他人,沒有主見。這樣的孩子長大後也很難獨立地面對人生,成為父母的終其一生的巨嬰。

    太過強勢的媽媽都表現在哪些方面?

    1、用命令的口氣跟孩子說話

    鄰居小張在公司是售後經理,在工作中習慣了用命令的口氣給下屬訓話和分配任務。工作了一天,下班到家後很難改正自己的職業習慣,經常性地用命令口氣跟孩子說話,“李明哲,作業完成了嗎,去寫作業,別等著讓我訓你”,並且與老公聊天時,也時常拿出經理的架勢來把老公教育一通。

    2、不允許孩子提出反對意見

    有的媽媽認為孩子還小,什麼都不懂。因此,就經常性的擅作主張,給孩子制定出條條框框,並把孩子的大小事務全權包攬。當孩子提出異議,或者自己的想法時,從不採納和接受,更不會聽取孩子的意見。

    3、經常打斷孩子的講話

    很多強勢的媽媽,做事風格都比較果斷,很麻利,整天一副雷厲風行的樣子。這種媽媽一般情況下很少願意聽孩子的長篇大論,或者講述自己在學校發生的好玩有趣的事情,更不願意耐心地聽孩子講孩子對喜愛的動畫片的觀點。每當孩子說話的時候,都會有意識的不耐煩地打斷孩子的講話。

    強勢的媽媽很少會站在孩子的角度考慮問題,更忘記了自己兒時的時光和童趣。而是以一副高高在上的家長姿態教育孩子,與孩子進行交流和溝通,以上司的口氣去命令孩子執行自己的下達的任務。這種太過強勢的媽媽長期以往,會讓孩子的自尊心受到傷害,性格上變得沉默寡言,生活上喪失獨立能力,影響孩子的一生。

    太過強勢的媽媽會給孩子帶來哪些影響

    1、導致孩子的自尊心受挫

    兩三歲的娃娃都能夠聽得懂,媽媽是在訓斥自己,還是在誇獎自己。並且在媽媽訓斥自己時就會放聲大哭,而誇獎自己時,就會眉飛色舞,興高采烈,還會摟著媽媽的脖子撒嬌。而對年齡較大一點的孩子,面對整天強勢逼人的媽媽不盡的訓斥和指責,以及命令時,自然內心很痛苦,讓孩子幼小的心靈受到傷害,自尊心變得的敏感脆弱。

    2、變得呆板教條,不善言辭

    一般情況下太過強勢的媽媽,都容易養育出不善言辭,性格比較木訥呆板,做事規矩教條的孩子。上週到同事家做客,這位同事性格比較強勢,在家一手遮天。而同事家的八歲的男孩,沒有一般孩子的鬧騰活潑,相反很聽話地寫作業,自己安靜的擺弄積木。同事喊聲吃飯,孩子乖乖的跑過來,幫忙收拾碗筷。問話才簡單地回一句。

    3、缺乏獨立性,失去自我

    有些強勢的媽媽認為孩子還小,什麼都不知道,什麼事情都做不好,就只讓孩子好好學習,從不讓孩子參與家庭勞動。因此,很多已經快要小學畢業甚至上中學的孩子,一頓簡單的飯菜不會做,自己的衣服從未洗過,更甚的是連碗筷都沒有洗過。

    太過強勢的媽媽會讓孩子性格上產生一定的缺陷,導致孩子沒有獨立的生活能力,變得呆板,失去孩子應有的靈性和快樂。媽媽們不要做孩子的上司或者領導,應當做孩子的良師益友,耐心傾聽孩子的心聲,讓孩子在自己的面前敞開心扉,暢所欲言,尊重孩子的想法,讓孩子獨立成長。

    正確與孩子溝通,才能夠有利於孩子成長

    1、耐心傾聽,讓孩子暢所欲言

    當媽媽接上孩子走在放學的路上時,不妨主動與孩子聊一下,發生在學校的有趣好玩的事情,或者今天所學的課程。讓孩子開啟話匣子,暢所欲言,來抒發自己的感情。這時,媽媽只需耐心認真傾聽即可,做好孩子的觀眾和傾聽者,不打斷孩子的講話,便是對孩子的一種尊重和理解。

    2、尊重孩子的想法和意見,保護孩子的靈性

    假期報特長班,或者參加學校運動會,參加比賽,跟哪些人交朋友都要首先徵求孩子的意見和想法,並尊重孩子的意見和想法,這便是給予孩子最大的尊重,更是對孩子靈性的一種保護。

    3、適當放手,讓孩子獨立成長

    讓孩子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佈置自己的房間,選擇喜歡的玩具和書籍,不命令,不強迫,不指揮。適當的放手,讓孩子在摸索和發現中獨立成長。

    當媽媽放下高高在上的家長身份,以好友或同級別的身份去與孩子交流和溝通會發現,自己曾經多少次的誤解孩子的真實想法,自己給孩子造成了多麼大的傷害。

    三歲之後就可以教寶寶開始識字啦,我閨女就是這個時候開始認字的,用了 很多方法培養她的興趣,最有效的還是用Apipi,你百度搜索【貓小帥識字】挺不錯的,我閨女用了1年多了,特別喜歡,現在還經常給我講故事,棒棒噠。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安家》中,最打動你的一段話或者臺詞,是在哪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