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春風十八子

    古代,皇家的神聖不可侵犯地位,和至尊威嚴,是有一整套律法、規矩和禮儀來維持的,是不可逾越的雷池。

    玉璽,冠冕,龍袍,車馬儀仗,稱呼,避諱,尚方寶劍,官印,旗幟,調動軍隊的虎符,甲冑,,等等,都是有十分嚴格的規定。犯上忤逆,當然是逆了龍鱗,不可饒恕了!

    所以,別說老百姓私自制作和擁有甲冑,即使一些達官貴人,擁有甲冑(除非鐵卷丹書等,皇家特許例外),也是犯了滔天大罪!

    因為甲冑,在冷兵器時代,就是古代軍事力量的象徵,是皇家政權的標誌性符號之一,是官方的標配,是國器,是公器,不可以私有,私人擁有了,就是與當權者分庭抗禮的挑釁,是大逆不道之罪!

    許多人覺得不對啊,連進攻型的刀槍劍戟,甚至弓箭,許多人私人都可以擁有。演義小說和私人筆記裡,因為防身或勞作,古代民間都經常地可以擁有一些武器。

    看看《水滸傳》,那些好漢,誰還沒有個朴刀,赤發鬼劉唐,九紋龍史進,連宋江都可以,黑旋風李逵兩把板斧,楊志趕個大集都可以賣刀,大和尚魯智深還可以拿條禪杖招搖過市,行者武松帶著雙戒刀也無妨,大唐的文人墨客,如李白,戰國時期的遊俠,如荊軻,都可以明目張膽滴佩劍,為什麼防禦性的甲冑,百姓或就不可以擁有呢?

    這是因為,一些武器,比如刀,既可以用於日常生活的工具,也可以防身,沒法徹底禁止;劍,其實是古代男子士大夫的身份象徵之一,孔子是儒家開山鼻祖,他的儒家思想成了千百年來的封建社會統治地位的思想,他提倡的君子六藝,就包括射箭、駕車、音樂等,所以,這個也沒什麼。獵人打獵,用個弓箭啥的,養個車馬,也沒必要上綱上線。

    關鍵是這甲冑,是正規軍隊計程車兵才可以配備,是正式對敵作戰用的,是國家軍事力量的象徵,你一個老百姓,用點武器防身、勞作、魚獵,都可以,或者普通官員,如戰國四公子,養點家丁看家護院,這都可以。

    可是,你製作和擁有甲冑是啥意思?!這戰場上的裝備,就如現代的正規軍服,你私人擁有了,是想和國家分庭抗禮,還是私藏野心,對金鑾寶殿有非分之想?!就是造反的意思!這個,象徵性的意義過於重大,這樣,放到哪個統治者眼裡,都是不允許的!

    所以說,不是像有的作者說的,甲冑怎麼貴重,不好製作,怎麼的有多大的防禦能力,等等。這都不是主要的,最主要的是,甲冑是正規軍的標誌,是國家政權或者統治集團的重要象徵,是不可侵犯的尊嚴和秩序禮法,不可逾越!

  • 2 # 江水趣談

    秦始皇“從世界各地徵集士兵,聚集在咸陽,出售鏑,鑄造成十二個金人,向全世界人民展示。”然而,秦二世死了,從而證明了沒收和銷燬手中的刀來阻止公民反叛是沒有用的。

    因此,自秦朝以來,古人就有一種默契,那就是家裡可以有刀子,但是盔甲只代表一件事,那就是“惡意”和“不正當計劃”。因此,在當時允許你有一把刀,但不允許你有盔甲。

    首先:刀有許多用途,通常是不可或缺的,刀子有很多用途比如生活刀,用來殺豬的刀子叫做豬刀,用來砍木頭的刀子叫做木刀,用來切蔬菜的刀子叫做菜刀,用來抵禦外敵的刀子叫做自衛刀。簡而言之,刀子有許多用途。

    古代生活環境差,居住在山林周邊的居民經常會被山林裡的動物襲擊,所以對刀具的管制就沒有那麼嚴格。不過,刀具管制的嚴與松也得看朝代,比如說元朝時期的菜刀也得采取實名制,目的就是防範百姓造反,而清朝對可以帶刀的人也有著嚴格的要求,不像以前那麼寬鬆了。

    在古代和現在,人們的生活離不開鋒利的工具,如“刀”。特別是在古代,野生動物經常出現,刀有一定的自衛功能。因此,古代人家裡一定有刀子。

    因為私藏甲冑就有要造反的嫌疑

    盔甲的使用:與刀的廣泛使用相比,盔甲的使用相對單一。盔甲的主要功能是保護自己,這是什麼保護?當然,是人,然後問題來了,誰在捍衛人民防空?不可能是你的親戚,鄰居,街上隨便的人!即使有人想殺你,你也可以向官員報告。因此,盔甲的目的是防止別人。

    在古代,甲冑的防護能力就相當可觀了,所以一般只有朝廷的正規軍隊才被允許配備甲冑,民間私自收藏甲冑都是要判刑的,輕則流放,重則殺頭。

    無論是那個朝代,只有被查出有“甲冑”輕則就放三千里,重則殺頭抄家!所以,有了“一甲頂三弩,三甲進地府”的俗語。當年西漢名將周亞夫為漢景帝討伐七國叛軍,封爵拜相,如此大的一個人物,竟因被人舉報家中藏匿鎧甲五百具被下入獄中,最終絕食而亡。甚至,到了清朝順治年間,朝廷允許民間持有鳥槍,卻不允許私藏甲冑。

    因此,如果你有盔甲,擁有盔甲就相當於反對當時的朝廷,也就是反叛。因此,當時的朝廷絕對不會允許你。

    盔甲在古代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統治者會嚴格監控人們是否藏了盔甲。此外,普通人家裡會有菜刀和其他日常必需品,以及用於農田的鋒利鋤頭和鏟子。如果這些日用品被沒收,人們將無法正常生活。這對人們來說實在是不公平。

  • 3 # 大國布衣

    其實理由很簡單,古代統治者有想過禁刀,但沒辦法全禁,因為不論是戰場的戰刀還是切肉的菜刀,都可以用來殺人,所以到後面只要官府也懶得關了。而甲冑是必須全面禁止私藏的,這個理由聽起來很奇葩,因為它可以“救人”。

    歷史上只有兩個朝代是對民間的道具看管最嚴的,一個是秦朝,收天下兵器,熔成十二金人;一個是元朝,禁止漢人持有兵器,其他朝代則比較開放。

    為什麼家裡可以放刀?

    其實對於刀具這樣的東西,製造起來門檻不高,隨便一家打鐵鋪都能打造出來,而古代查砍刀、戰刀這樣的東西官府沒法隨時跟蹤你。

    並且,古代社會環境不安定,朝廷禁刀是怕百姓造反,而百姓家裡放刀是為了保護自身安全,除了刀以外還有劍什麼的。而歷史上遊俠、書生出門都有隨身佩劍的習慣,除了可以路見不平拔刀相助外,還能提升格調。

    古代書生也並非都是手無縛雞之力,就好比詩仙李白,在唐朝時也是一等一的好手,號稱“青蓮劍仙”。有的朝代民風彪悍,閒時下地耕種,戰時全民皆兵,在這樣的環境下,家裡放刀能以最快的速度加入到國家戰場上去。

    因此,如果朝廷不讓家裡放刀也會造成一系列不好的影響,並且全面禁武成本太高,不現實。因為古代能殺人、造反的武器不光是刀,還有弩、矛、槍、火筒等等這些威力更大的東西,朝廷要禁的是這些武器,刀劍什麼的沒精力去管。

    私藏甲冑抓到就被判刑。

    古時候的刀劍再厲害,都不如現在工藝打造出來的那樣削鐵如泥,“倚天劍和屠龍刀”只存在小說中,古代是不可能打造出來的。

    所以在這時候甲冑的防禦力就突顯出來了,因為刀劍的威力在沒有裝備防禦的情況下,可以對人造成致命傷害,但是對抗穿了甲冑的敵人就很難有效果,甚至有時候刀劍都砍不進去。

    為什麼古代的農民起義軍浩浩蕩蕩那麼多人衝鋒,而鎮壓的官兵有時候不到他們的十分之一就能把這些農名打跑,就是因為起義軍沒有好的甲冑來防禦身體。一旦對打起來,農民刀砍不進去護甲,而官兵能把對面的手剁下來,在這種情況下官兵一打四五個問題都不大。

    比如,明朝的袁崇煥在廣渠門戰鬥中,被後金的弓箭兵射的跟刺蝟一樣,但後來身上沒受到一點傷,這是因為當時的袁崇煥穿了重甲,即便是告訴飛來的弓箭也很難穿透重甲的防禦。

    私藏甲冑就是造反

    因此,根據上面的描述,一旦有人私藏甲冑那麼官府可以直接判定此人有造反嫌疑,道理很簡單,因為在那個時代穿上甲冑,即便是一個普通人也可以對抗兩三個軍隊嚴格訓練出來計程車兵。古代的甲冑就好比現在的防彈衣效果。

    並且,甲冑的打造可不是一副刀劍那樣簡單,正常人家誰會花那麼大的價錢去打造這樣的東西,沒有問題誰信?

    歷史發展以來,甲冑的材質也在不斷升級,唐朝之時就有明光鎧、山紋甲、紙甲,這些鎧甲穿在身上可以非常有效的抵擋刀槍劍戟和弓箭的攻擊。宋朝時為了能夠抵抗騎兵的衝擊,還發明瞭“步人甲”,這種鎧甲可是達到了漢甲的巔峰。我們現在看到的充滿人文藝術氣息的鎧甲造型,基本都是宋朝造型。

    明朝時期的布面甲以及清朝時期的棉甲等等,也都是隨著軍事科技的發展而更新,清朝的棉甲看似簡單,但它能夠抵擋火銃、鳥銃的子彈。

    歷史的某人家裡能存放甲冑的只能是武將或是由皇帝賞賜的,除此之外就算的大功勞的文臣也能私藏,更別說平民百姓了。

    一副甲冑價格高昂,可以有效抵禦刀槍擊砍,所以朝廷的理由很簡單,想穿上防禦力這麼強的鎧甲,不會只是為了街頭打架,那麼就是想造反了。既然想造反,那就去牢裡面蹲著,準備殺頭吧!

  • 4 # 小小嬴政

    甲冑就是盔甲,甲就是保護士兵身軀的鎧甲,胄就是頭盔,甲冑在中國歷史上出現較早,春秋時期就已經有了甲冑,甲冑的質地也是隨著時代發展生產力水平的提高而不斷更新換代,從早期的皮質鎧甲,到後來的金屬鎧甲,漢代就出現了鐵質的玄甲,類似烏龜殼,名稱玄甲大概就是玄武甲的簡稱。

    魏晉南北朝時期,民族融合加強,中原地區的鎧甲生產工藝也吸收了外來文化的特點,產生了明光鎧,後世基本上繼承了這類甲冑的形制。還有一種鎖子甲,《三國演義》裡劉備就給黃忠一副黃金鎖子甲。

    其實,從秦國商鞅變法時期就做出了明確的規定,鎧甲只能由國家制造,私人不得製造。不管甲冑如何發展進步,這條規定始終被各個朝代所繼承,所以,甲冑的製造就被國家壟斷了,任何私人制造和私藏甲冑都是犯罪,要處以重刑——流放或者砍頭。為什麼要這樣呢?

    清朝的建立者努爾哈赤曾經就是靠著祖傳的十三副甲冑起兵,統一建州女真,最後進關,問鼎中原,建立了將近三百年曆史的大清王朝。可見甲冑在古代的威力有多大!也足見甲冑對統治階級的危害有多大!

    甲冑的製作困難,要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是一般人所無法、也無力完成的,並且製造一副鎧甲所需要的技術和工藝也不是一般人所能夠掌握的,所以防止普通百姓製造甲冑是很容易的。

    但是對於那些掌握大權的人就不是這樣了,他們身份尊貴,掌握大量的自然資源和社會資源,可以私自制造鎧甲。歷史上發生過很多親王造反的事情,這些人掌握的軍隊數量有限,但是在造反時可以調動的軍隊卻很多,這些軍隊大都不是國家的軍隊,相當一部分是透過私造鎧甲和武器武裝起來的,所以這些人成為了皇帝防範的重點,不允許私藏甲冑,更不要說私自制造了。

    刀劍在古代也是嚴禁老百姓隨便持有的,老百姓即使持有刀和劍,而且也都是武器,但是比軍隊普遍裝備的長矛、馬槊、戟和弓弩的殺傷力差遠了。再說國家的軍隊有甲冑保護,刀劍對他們可以造成的殺傷已經很小了,所以,朝廷並不十分在意民間的刀劍,反而極為重視民間的甲冑。

    如果不禁止民間持有甲冑,那麼民間的力量就可以和國家的軍隊抗衡了,因為甲冑可以有效降低朝廷軍隊武器的殺傷力,不利於軍隊對各種反叛勢力的鎮壓,這等於是改變了國強民弱的力量對比,威脅到了統治階級的統治。

    戰亂結束後,歷朝歷代都會對散落在民間的武器裝備進行收繳,避免這些武器裝備落入潛在的敵人手中,引起新的紛爭。為了確保徹底收繳武器裝備,一般都有嚴刑峻法對付那些私藏武器裝備的人。

    所以經過反覆的收繳,散落在民間的武器裝備就很少了,那些敢於冒著被流放甚至殺頭危險還要私藏武器裝備特別是甲冑的人,一定是心懷不軌的人,所以對這些人進行打擊也就非常必要了。

    古代的人比較愚昧,朝廷的救災能力較差,一旦出現天災人禍,就會有人趁機造反,如果民間散落有大量的甲冑,那就等於是在資敵,對於統治階級是非常不利的,所以,歷朝歷代都嚴格控制甲冑,以防發生民變時難以應對。

  • 5 # 從557234846378

    現在日本人大戶仍有古甲擺飾、有的好幾具、倭刀更普遍容易!日本也因人人皆兵清末列強不敢登陸!相傳努爾哈赤以十三遺甲起兵!對甲冑有心保養、必同愛鍛刀箭、在古代便可以在不知珍惜鍛術當垃圾丟對手突然衰弱趁虛以少擊多!當年項羽赤裸上身身揹木桌效果擋從天而下箭更好的?秦收集兵器"容成十二金人也沒用!

  • 6 # 兵器世界

    自從秦大一統之後,防範百姓造反就成了統治者的頭等大事,因此秦始皇頒佈法令,全國百姓不得私藏刀具,他要確保自己的軍隊能隨時鎮壓反抗者。正是秦國對民間刀具的高壓管控政策,導致陳勝、吳廣起義時士兵們根本找不到足夠的武器,木棒成了他們的標準裝備。

    秦之後的歷朝歷代都有管制刀具的法令,最有名的就是元朝對所謂四等人的限制,元朝是少數族裔統治大多數族裔,如何確保蒙古軍的壓倒性戰鬥力成為統治者必須考慮的問題,最直接的辦法就是嚴格管理社會上的刀劍武器,當時的農民要幾戶人家共用一把菜刀,甚至還要官府登記造冊方便管理監視。

    但是,刀具是人類日常必須使用的工具,從農業生產到飲食起居,都離不開刀具,因此和平時期不可能全面禁止百姓私藏,久而久之形成了新的措施,這就是禁止私藏用於作戰的兵器,對生活用刀具和裝飾刀具不再限制。

    這個不難理解,你在自己身上佩戴匕首短刀或者家裡藏一把菜刀,不可能趕上官軍的戰鬥力,因為官軍手裡有專門用於作戰的刀劍槍戟,這種裝備上的代差能讓官軍輕鬆鎮壓農民起義。因此說,古代封建王朝在大多數時期都不禁止殺傷力較小的刀具,因為它們威脅不到王朝穩定,不能被看作是造反的前兆。

    (唐代步人甲)

    但是甲冑可就不一樣了,甲冑不是什麼生活用品,你私藏甲冑唯一的目的似乎就是要造反了,這麼明顯的訊號官方不可能不辦,因此不允許私藏甲冑不一定是因為甲冑多麼神奇無敵,根本的原因還是這種東西除了作戰別無它用,收藏甲冑就是造反的訊號。

  • 7 # 洛克笑笑

    古代對冷兵器的管制絕對比現在還要嚴格,按照我的理解,中國古代最大一次刀具管制是在秦朝時期,據說秦始皇統一六國後,將天下的兵器都收集起來,打造了十二個銅人,連做武器的原材料都不讓流通了,還打造什麼武器。

    在古代戰爭結束後,一般都是“刀槍入庫,馬放南山”,禁止武器流通,歷朝歷代都對兵器和甲冑有著嚴格的管控。

    其中,管控最嚴格的兩件裝備,一個是弓弩,另一個就是甲冑了,禁止私藏弓弩是可以理解的,畢竟這個玩意殺傷力大,是古代重要的輸出型武器。

    在古代私藏甲冑比私藏弓弩還要嚴重,從宋代到清代的法律都秉承“一甲頂三弩,三甲進地府”的原則,就是說藏三副盔甲就夠判死刑的了。

    古代,甲冑對於士兵們來說,是必需品,有沒有甲冑,士兵們的戰鬥力可謂天差地別。在真實的戰場上,即使是百戰將軍,也沒有把握不披甲打敗身披甲冑計程車兵。

    以虎牢關之戰為例,李世民派出三千重甲軍,衝擊竇建德的十幾萬大軍,竇建德的軍隊數量佔據絕對優勢,但他們卻被衝擊的混亂不堪。

    當然,如果僅僅是在戰場上可以發揮重要作用,還不至於讓統治者們如臨大敵,畢竟刀槍劍戟在戰場上也都有用。令歷朝統治者忌憚的,是甲冑本身的敏感性。甲冑的製作成本極高,很難打造,根本就不是一般人可以造出來的。可以造出甲冑的,基本上都是大富大貴且極有權勢之家。

    封建王朝裡,統治者最無法容忍的,就是有其他人挑戰他們的權威,甚至是覬覦他們的位置。別的事情還可以商量,但一旦牽扯進謀反大案,一定會掀起腥風血雨。甲冑本身的作用,令統治者們有理由懷疑,私藏它的都有造反的想法和目的,且有了極大地威脅性。

    所以,中國古代歷朝都將私藏甲冑視為重罪,即使有的人藏甲並非是為了造反。比如周亞夫的兒子,覺得父親征戰多年,戰功彪炳,於是想打造一些甲冑,用來給父親陪葬。但是他私藏甲冑的事情暴露以後,皇帝震怒,直接將周亞夫下獄。對待功臣尚且如此,對待其他人的嚴苛程度可想而知。

    說到底,統治者們忌憚的,不是人們私藏的甲冑,而是甲冑背後想要造反的野心,而這是他們絕對不允許的。

  • 8 # 瀋陽歷史課代表

    這個問題很簡單,因為甲冑比刀劍更讓統治階層害怕。

    你想想一下這樣的畫面:戰場之上,紅方選手裝備防禦0布衣一件,手握攻擊力10鐵刀一把。藍方選手裝備防禦力100鎧甲一副,手握攻擊力10鐵刀一把.紅方選手砍藍方選手一刀,藍方選手鎧甲劃了一道印跡,影響了美觀。接下來藍方選手砍紅方選手一刀。紅方選手直接嗝屁了。

    這就是鎧甲的意義,同樣的武力值、攻擊裝。我有鎧甲,你就傷不了我,而我可以輕易殺死無甲的你。哪怕你比我武功高都不行,因為我開掛了不掉血,我敢做動作呀,我敢發揮呀。

    所以戰場上,如果沒有專門的破甲武器,那麼轉身而逃是無甲方最好的選擇。

    一、刀不但是殺人的利器,也是日常生活工具。而甲冑只為戰爭而生。

    刀雖然是戰場上重要的武器。但是在古代生產力落後,野獸、強盜橫行的時代背景下,無論是出於防身自衛,還是生產生活、切菜割肉以及打獵等需要,都離不開刀具。哪怕到今天,野外生存最為重要的工具也是刀。簡單地說,沒有刀具。民間的正常生活根本無法進行。根本沒有其他工具可以替代刀具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而甲冑則不然,甲冑從一開始就是伴隨著戰爭而生的。你拿刀可能說是為了生活,你跟官府說你身披甲冑不是為了打仗、為了造反,只是想COSPLAY一下。你看官府揍不揍你?

    二、禁刀操作難度極大,禁甲則相對簡單

    從統治階級的需要出發,當然如果連刀都一起禁了更好。不過前文已經說過,刀是重要的生產生活工具,巨大的需求衍生出巨大的無可替代的市場,朝廷法令再嚴如果百姓無法生存也是不會遵守。加上刀具相對製作簡單,成本低廉。民間輕易就能手工打造,可以說禁無可禁。哪怕是歷史上公認的禁刀最嚴格的秦朝和元朝,在持續的高壓管控之下,民間依然大量持刀。

    而甲冑則不然,別說什麼明光鎧還是步人甲這種高檔貨,哪怕是最低檔的兩檔甲,其高昂的製作與維護成本都不是民間階層能夠承受的。《軍策令》記載,官渡之戰時,袁紹河北軍有鎧甲萬副,重騎兵的馬鎧300副。就這麼少的裝備,都讓曹操羨慕眼中冒光、口水橫流。 因為在當時,曹操軍數萬人馬只能湊出20副全套的鎧甲和10副馬鎧。你以為曹操窮麼?在官渡之戰前,曹操已經屬地千里,擁兵10萬。由此,鎧甲之昂貴及稀缺可見一斑。沒有國家層面的財力保證,幾乎無法裝備持有。

    所以禁止民間擁甲不但阻力小,幾乎不對百姓生活產生影響。而且數量少,難度比禁刀要低很多。

    三、官府為什麼這麼怕民間持甲

    歷史上曾經出現過多次,幾個披甲的強盜就可以橫掃一個縣,別被電視劇騙了,普通的守備部隊才沒有甲冑呢,那是邊軍和禁軍才有資格配備的。

    幾個土匪強盜有甲就這麼厲害了,如果是士大夫階層或者豪強之類擁有甲冑呢?

    你以為曹操不想在官渡正面戰場上與袁紹硬剛麼?又是聲東擊西牽制救白馬之圍,又是偷襲烏巢燒糧草,除此之外全是據城堅守。如果武備對等,誰願意這麼折騰。

    歷史上關於鎧甲的故事數不勝數,什麼努爾哈赤13副鎧甲起兵啦。平定七國之亂,權傾天下的周亞夫因為快死了,兒子搞了500副鎧甲型喪葬用品就讓皇上給整死了。理由是準備這玩意說明周亞夫要到陰間去造反啦。司馬懿高平陵之變,第一路敢死隊就往國家的武庫裡衝,就為了控制住鎧甲啦。等等等等,就不展開說了,要不看官老爺們就看煩了。

  • 9 # 元二使安西

    我的理解是,刀在古代不可或缺,有點類似今天美國持槍制度,而甲冑就不是什麼不可或缺的生活用品,而是有特殊目的的護具,家藏甲冑,若不是官方認可的職業軍人,那就是別有用心的強盜反賊。

    一、古代治安不好,刀劍乃必備

    正如今天美國治安不好,所以允許國民持槍,人手一把殺傷性武器,一言不合就可以開槍,在古代,因為交通不便、路途遙遠,因此許多出門在外的旅客,都面臨著人身、財產安全,稍不注意,就被做了人肉包子、吃了餛飩板刀面。

    既然要防身,刀劍那是必須的,不為搶劫,只為抵抗打劫。

    古代文人也不文弱,大多都會兩手,能使刀劍,比如李白就是個能一敵十的劍客,還曾寫詩吹噓自己的戰鬥場面。

    在治安不良的大環境下,老百姓備有刀劍,可以減少政府工作量,何樂而不為?

    二、刀劍殺傷有限,甲冑卻是軍用品

    正如前面所說,刀劍可以配給平民,反正殺傷力有限,除非是絕世的武林高手,否則也難一刀一劍闖縣衙,多半會被捶死在半道。

    但甲冑就不一樣了,搭配這神物的猛人,真的有可能隻身匹馬就闖天涯,因為防禦能力足夠,遠端弓箭不能有效射傷、近身戰又難以突破甲冑的情況下,這位帶甲少年能做的事就多了。

    如果不幸有多位帶甲少年,搞不好就能掀起一場大風暴。

    明末努爾哈赤以十三副盔甲起兵,即使有誇張說法,也足見甲冑的厲害。

    另外,甲冑多是軍用品,私人很難、也沒有渠道打造這玩意兒,所以擁有甲冑的要麼是在職武將,要麼出身武將世家、祖上有帶兵打仗,否則是不可能有這種硬貨的。

    而這樣的人,本身就是王朝重點防範的物件。

    三、凡事有例外,也有朝代刀、甲皆禁

    當然,凡事有例外,也有朝代,比如元代,刀甲都是違禁品,連菜刀都要標號,幾家人才能擁有一把。

    這日子過得,我家也算是有管制武器的人了啊!

  • 10 # 遊歷往事

    事實上,古代很多朝代對於刀的管控力度也是很大的,尤其是宋明兩朝,因為擔心手握戰刀的人民會起義造反,所以政府明文規定,除了個別工具用刀(菜刀、柴刀、獵刀等),百姓是不允許持有軍刀的,因此可以看到在宋代有很多綠林人士會使用朴刀這種劣質拼裝刀。

    在《水滸傳》中,各路好漢敢帶著朴刀四處溜達;楊志敢在街頭賣刀;甚至,花和尚魯智深隨便找個鐵匠鋪,都能打造兵刃。但是,這些好漢都不敢佩戴甲冑,攜帶弩箭!

    古代,朝廷覺得民間持有刀劍等兵刃有利於打擊流寇和盜賊。而且,以前野獸出沒較多,民間也有持有兵刃的需求。當然有些祖上是武官的人家可能會流傳下來幾把比較好的刀,只要不被政府發現或是做好登記,也是沒什麼問題的。因為少數的幾個人即使供得起刀,也掀不起什麼大風大浪。但是擁有盔甲的話,就是另一說了。

    歷朝歷代對於刀劍等兵刃管控不甚嚴格,朝廷是允許百姓私藏一些刀劍防身的。打打野獸,趕趕土匪。但是,弩箭和甲冑是絕對不允許民間持有和打造的。尤其是甲冑!甲冑,鎧甲也,乃歷朝國家之重器。唯有朝廷武庫才可儲存,除了朝廷賞賜或者祖先遺留之外,任何人不得私自打造、售賣鎧甲,有甲冑就等於有暗自募兵嫌疑,違者皆以謀逆之罪論處!

    從漢代開始,中國士兵的披甲率開始迅速提高,不過最高也是宋代的70%多點,原因就是因為盔甲的製造工藝複雜、成本高、保養費用高。如果一個人供得起一套質量可觀的盔甲,那他至少買得起百十把一般的戰刀,這就足夠裝備起一支校隊了。一個百人的校隊,對於北宋的地方政府來說,已經是個很大的威脅了。

    除了甲冑代表著富有的資產,也表示著這家人有可能有會鑄甲的工匠,一般來說,民間的鐵匠是不會也不允許鑄甲的,但是一旦有人資助,那這就是一個很大的隱患存在。

    要知道,在冷兵器時代,甲冑是作戰十分重要得防禦武器,防護力相當可觀,它能夠保護人得身體不被敵方得武器所傷害。所以在武俠小說裡,例如軟蝟甲、天蠶寶甲、小龍女得金絲手套等等,都是高階得防禦武器。在和敵人打鬥得時候,戰鬥力提升是指數級得。只有朝廷的軍隊才能裝備甲冑,穿甲冑的都是朝廷精銳部隊。朝廷透過控制甲冑來保證自己的軍隊戰鬥力是最強的。

    無論是哪個朝代,只有被查出有“甲冑”輕則就放三千里,重則殺頭抄家!所以,有了“一甲頂三弩,三甲進地府”的俗語。當年西漢名將周亞夫為漢景帝討伐七國叛軍,封爵拜相,如此大的一個人物,竟因被人舉報家中藏匿鎧甲五百具被下入獄中,最終絕食而亡。

    甚至,到了清朝順治年間,朝廷允許民間持有鳥槍,卻不允許私藏甲冑。

    近聞民無兵器,不能禦侮,賊反得利,良民受其荼毒。今思炮與甲冑兩者原非民間宜有,仍照舊嚴禁。其三眼槍、鳥槍、弓箭刀、槍馬匹等項,悉聽民間存留,不得禁止。

  • 11 # 劇透歷史

    在中國古代,普通老百姓家裡可以放刀,但如果私藏甲冑就是重罪,輕則流徙,重則砍頭。都是軍隊裝備的必需品,為什麼會有如此大的區別呢?

    筆者以為,其原因重點在於是否對統治者的統治形成了威脅,下面我們先看看古代對刀和甲冑的管制情況。

    對甲冑的管制情況比較簡單,從秦朝一直到清朝,歷朝歷代的做法都是一致的,那就是嚴禁私藏!而對刀劍的管制情況各個歷史時期起伏就比較大。

    秦朝以前,對刀劍的管理相對比較寬鬆,所以春秋戰國計程車人流行佩帶刀劍上街,還是一種十分時尚的裝飾。秦始皇統一全國後,嚴禁民間私藏兵器,那時候老百姓家裡很少見到刀劍之類的兵器了。

    所以,當陳勝、吳廣在大澤鄉起義的時候,只能“斬木為兵,揭竿為旗,”不過就算是這樣,最後起義軍前赴後繼,最後還是覆滅了秦朝。漢承秦制,對武器的控制依然比較嚴格,著名的漢代將軍絳侯周勃就是因為私藏兵器被構陷入獄。

    到了唐朝,經濟、軍事、文化都得到了空前繁榮發展,兵器製造技術也得到了很大進步,對刀的管理相對放鬆了一些,但對長兵器仍然嚴禁私藏,《唐律》就規定“甲弩、矛矟”不許私家擁有。

    宋朝對武器的控制相對比較寬鬆,這時候的普通群眾可以佩刀,但只被允許佩戴一種刀,叫做“著褲刀”,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朴刀”,這是唯一的民間合法武器。我們在《水滸傳》中經常可以看到梁山好漢手拿朴刀的描寫,應該是真實可信的。

    到了元代,因為蒙古人是純粹的靠武力征服了中原,所以對兵器的管理嚴格到了無以復加的程度。根據元朝律法《至元新格》規定,不僅不允許民間私藏兵器,而且就連祭祀時候的儀仗,也必須要“土木彩紙”替代,不能出現真兵器。

    最極端的是,民間甚至不允許出現“彈弓”這樣的玩具型武器,否則“杖七十七,沒其家財之半。”這個時候,別說帶把大刀上街,就是拿彈弓打個鳥玩,照樣會被定罪。

    明清時候基本承襲了前朝對兵器的管理,只是相對來說,比元朝稍微寬鬆了些。老百姓生活中所用到的菜刀,屠戶用的殺豬刀、剔骨刀等等,都是被允許擁有的。

    總結一下,在中國古代大部分時候,老百姓家裡是可以放幾把刀用來生活、防身的,但甲冑一直是違禁品,嚴禁私藏。

    接下來,我們來說說刀和甲冑的區別。

    封建王朝的皇帝權力很大,但也無非是由三個要件組成:政權、兵權和財權,這是王朝維護自身統治的三大支柱。

    皇帝對每一項政策的取捨,主要是看是否對他的統治有利。當有威脅時,就要嚴加禁止,沒有威脅時,便可適當放鬆。對刀和甲冑的管理,當然也要符合以上這個基本原則。

    我看到很多回答中說到,因為刀是生活必需品,朝廷無法完全禁止,所以才會允許老百姓家裡放刀。

    筆者以為,這種說法是不對的,舉一個簡單的例子,食鹽也是生活必需品,但歷朝歷代對鹽的生產和販賣都加以嚴格控制,其目的就是為了增加朝廷的財政收入,也就是財權,所以這個理由是站不住腳的。

    刀和甲冑都是影響到“兵權”的東西,但是這兩者的影響力區別卻很大。很多人以為刀是古代戰爭的主要兵器,其實不然,在古代戰場上,遠戰時以弓弩為主,近戰中以長矛、長槍為主,而刀作為短兵器,只有在貼身肉搏時才會用到,正面戰場上用到的機會極少,其殺傷力大大不如長兵器。

    因此,是否裝備刀,對一支軍隊的戰鬥力提升並不大。而甲冑則不同,穿戴甲冑計程車兵戰鬥力會直接提升一個檔次,一個士兵如果只憑刀劍,是無法打贏一個身穿甲冑、手拿上兵器的敵人的,如果士兵數量增加,那麼有無甲冑的區別更大。

    換句話說,有一批甲冑,你可以組建一支軍隊,而如果只有刀劍,那你只能組成一群土匪,其戰鬥力不可同日而語。如果不信,你不妨想一想,從古至今戰場成名的將領,哪一個是用刀的?都是長矛、長槍、長戟這類的長兵器。

    另外,甲冑的造價比較高,別說一般人造不起,就是朝廷也不富裕。古代軍隊中,能全身穿戴甲冑的,要麼是高階將領,要麼是極其精銳的部隊,普通士兵也就統一一下服裝就算了。

    此外,甲冑的用處十分單一,幾乎只有軍隊才有必要裝備,所以如果老百姓家中私藏甲冑,那麼其目的便如和尚頭上的蝨子——明擺著的。你總不能說我穿著甲冑是去買菜,去種地,或者為了保暖吧

    所以,私藏甲冑沒有什麼正當的理由,一旦發現有私藏的,那就是說明你有謀反之心,如此朝廷怎能容你?

    總結下來,如果你家中有刀,只要不是大批次的,朝廷並不會覺得你會對他的統治有什麼威脅,充其量也就能糾集幾個人,佔山為王,當個打家劫舍的土匪而已,可以不理睬你。

    而一旦藏有甲冑,那就極有可能會造反,組建出一支對朝廷至少是對當地政府有威脅的軍隊,進而威脅皇帝的統治地位,當然要嚴加治罪。

  • 12 # 十月談歷史

    關於這件事,有句俗語可以呈現出穿上甲冑之後的加成有多厲害:一甲頂三弩,三甲進地府!

    這也是古代統治者,對於甲冑以及強弩都非常重視的原因所在,畢竟是關於自己統治地位的牢固性,相反對於那些普通的單兵武器,統治者們不但允許、甚至鼓勵民間擁有。

    十月就拿唐太宗李世民那個年代來說吧,在那個年代達官貴人起兵之後,士兵們身上要是沒有甲冑,那麼就很容易在朝廷兵力的圍剿下,以失敗而告終。

    當時唐朝當時公爵可以有五百名護衛、侯爵可以有三百名護衛,這些護衛可以允許擁有刀槍劍戟,唯獨不能擁有弓弩以及甲冑!

    要知道擁有鎧甲的武士,可不是電視劇上面被人迎面一刀直接撂倒,擁有唐王朝明光鎧的戰士們,在那個年代堪稱為是一輛人型坦克!

    至於強弩就更好理解了,我們普通人開弓都會很吃力,那些受過訓練計程車兵跟獵人,他們才可以連續開弓十幾次。

    而弩這個武器可以續力,只要弄好了放在一個孩子手裡,他的殺傷力比一名普通的成年人還要厲害,再加上弩的威力比弓還要強大!

    說到現在估計會有很多小夥伴會有疑問,那麼古代帝王為什麼不直接禁止民間擁有武器呢?

    關於這件事的原因,在十月看來估計有以下三點:

    第一點:神出鬼沒的猛獸

    就是當時的那些動物們,要知道當時可沒有什麼動物保護法,而且像獅子、老虎這種猛獸,經常對過往行人造成傷害!

    為了避免不必要的損失、也為了可以讓老百姓可以偶爾打打牙祭,就允許老百姓可以擁有普通的武器、或者弓箭!

    第二點:土匪

    面對這些打家劫舍的壞人,當時朝廷裡面計程車兵拿他們很多都沒有辦法,因為這些人飄忽不定、經常更換所在的地方!

    於是為了百姓們的安全跟生活,也會允許他們擁有自己的武器。

    第三點:府兵制度

    當時唐朝十二衛府的府兵,並沒有多少俸祿可以拿,他們這些人沒有戰爭的情況下,每年只要參軍三個月左右,平常時間都會在家裡務農!

    要是一但發生戰事,就要第一時間穿上鎧甲,無條件趕往軍營裡面去!

    這些府兵身上的鎧甲跟武器裝備,都會留在自己的身邊,但是他們每戶人家只有一套!

    古代帝王為了可以徹底控制這兩種物品,甚至還有很多的官員被他們拿來立威!其中就有周亞夫跟劉瑾,這兩位都被帝王們直接拿來做樣子,可謂是一點都沒有手下留情!

    這其實就是告訴我們一個道理,千萬不要去觸碰別人的底線,因為我們不會知道等待自己的會是什麼結果!

  • 13 # 馭車堂

    也不用古代啊,你看現在的美國,持槍是合法的,但你買防彈衣試試?分分鐘教你做人!

    為什麼都是這思路,你細想

  • 14 # 軒轅凌霄

    家裡放刀還能解釋切菜或打獵使用,私藏甲冑只能有一個解釋,那就是造反!歷朝歷代對私藏甲冑的處罰都很嚴厲,概括一下來說那就是:一甲頂三弩,三甲歸地府!

  • 15 # 歷史堆中的胖子

    看過《長安十二時辰》沒?那裡面甲冑的防禦力是否很驚人?那可以說完全是大殺器的存在,穿了甲冑那就可以碾壓數個無甲人員。

    要知道古時候並不太平,那時候又沒有汽車,指望衙門的巡捕來保證自家平安,那就是純屬做夢,所以基本上但凡有點家底的人都會備上刀劍。

    並且封建制度下經常的是皇權不下鄉,所以偏遠的鄉村或者山裡的村莊那都是皇權夠不到的地方,而這些地方就必須有刀劍來保證最起碼的安全,畢竟萬一碰到山賊什麼的也得有自衛能力啊。而官府則知道這種情況,並不會強制要求刀劍也不能有,畢竟村莊真被山賊屠了,那也是當地父母官的汙點啊。所以刀劍這玩意官府可以容忍民間持有。

    但甲冑就不一樣了啊,因為如果是單純的自保是不需要甲冑的。畢竟山賊或者是強盜都是沒有錢打造甲冑的,那面對沒有甲冑的蟊賊自然也就不需要甲冑了啊。

    那麼什麼人才會有大量的甲冑?很明顯啊,只有國家才可以不計成本的大規模製造甲冑,而你裝備甲冑自然就是為了對付國家的正規軍啊,這放哪個統治者頭上也不會答應啊。

    統治者可以允許民間面對強盜有一定的自衛能力,但絕不會允許民間武裝持有可以對抗正規軍的甲冑。

  • 16 # 大獅

    刀,兵器也,除了作戰之外,還可以用以防身。因此,在古代之時的多數朝代,民戶家中可以存有刀具,其目的用以自保。古代之時盜賊、山賊橫行,各莊各戶為求自保,所以打造刀具,官府也是許可的。例如《水滸傳》中的那些莊戶之中都有兵器,走鄉串戶之時,還可以帶朴刀等武器防身,大搖大擺走在街上,沒人管你。

    但甲冑卻不可私藏,為何這樣?

    甲冑,鎧甲也,乃歷朝國家之重器。唯有朝廷武庫才可儲存,除了朝廷賞賜或者祖先遺留之外,任何人不得私自打造、售賣鎧甲,違者皆以謀逆之罪論處。要知道這個罪責很嚴重,輕者私藏甲冑者一人殺頭,重則連累全家。

    當年西漢名將周亞夫為漢景帝討伐七國叛軍,封爵拜相,誰會想到如此大的一個人物,竟然被人舉報家中藏匿鎧甲五百具。這可是謀反的大罪,就算是一品大員也不能倖免,因此周亞夫被下入獄中,最終絕食而亡。

    試想當年曹操以三千甲冑而起兵討伐袁紹,努爾哈赤以十三具遺甲而討伐大明,這些都與甲冑有關聯,在朝廷眼中,穿上鎧甲即為準備作戰,因此鎧甲之威強於刀槍。

    不過在有些朝代,針對甲冑管理的並非十分嚴格,比如唐朝有段時間,朝廷是允許民戶家中存放鎧甲的,到戰爭之時,動員令一下,農戶即為士兵,穿上鎧甲,拿起刀弓就可作戰。

    杜甫那首《兵車行》,其中有言“車轔轔,馬蕭蕭,行人弓箭各在腰。爺孃妻子走相送,塵埃不見咸陽橋......”描寫的就是這種農戶為兵的畫面。不過自宋朝以後,針對鎧甲管理便越發嚴格,元、清兩朝更可以以苛刻來形容。

  • 17 # 四川達州人

    鎧甲代表著正式武裝力量,一般人家也不會有鎧甲,所以禁甲就是針對大戶人家的。

    同樣情況,制式弓弩也是禁止的。

    而刀不一樣,過去很多時候並不蔑武,士子配代武器是符合禮儀的。同時,獵戶軍戶府兵的日常訓練與生存都有對刀槍的需求,因此刀劍這類非遠端武器不在禁止之列。

  • 18 # Mr馮二

    我是這麼認為的:真準備造反的人,一般不會讓你在他家找到兵器甲冑;真的被找出來有兵器甲冑的,一般都是栽贓陷害。歷史上的故事大多是這兩種。

    那就有意思了,政策的制定者是怎麼考慮這個問題的呢?這個政策的物件不是真要造反的人,而是準備進行打壓的對手和容易被恐嚇的百姓。

    打壓對手的伎倆我們不說,欲加之罪嘛!我們說說恐嚇百姓這一方面。

    提醒或恐嚇百姓不要造反,是要考慮成本的,禁止用刀是不現實的,菜刀、柴刀、獵刀、殺豬刀、鐮刀等等,你不能完全禁止所有的刀,不然社會就沒法運行了,那你說你禁止哪一種吧,砍人的刀和砍柴的刀有哪些區別;菜刀到底算不算兵器;多長的某種刀算違禁。。。。面對這麼多形形色色的扯皮問題,你有再多的官僚都不夠用,管理成本巨高。

    那就禁止甲冑,這東西歧義少,逮到就能判,不需要專業知識和扯皮,管理成本巨大低,還有效的提醒了老百姓:你不能造反!

    何況你就是有刀也沒什麼,即使輪圓了也就那麼大的威力,和政府暴力機關沒法比。但是你要是有了防身的東東,那你就能和暴力機過招了,這是絕對不划算的。

  • 19 # 勇戰王聊歷史

    “一甲頂三弩,三甲進地府”!

    在《水滸傳》中,各路好漢敢帶著朴刀四處溜達;楊志敢在街頭賣刀;甚至,花和尚魯智深隨便找個鐵匠鋪,都能打造兵刃。但是,這些好漢都不敢佩戴甲冑,攜帶弩箭!

    古代,朝廷覺得民間持有刀劍等兵刃有利於打擊流寇和盜賊。而且,以前野獸出沒較多,民間也有持有兵刃的需求。

    所以,歷朝歷代對於刀劍等兵刃管控不嚴格,朝廷是允許百姓私藏一些刀劍防身的。打打野獸,趕趕土匪。但是,弩箭和甲冑是絕對不允許民間持有和打造的。尤其是甲冑,有甲冑就等於有暗自募兵嫌疑!沒有朝廷允許,誰持有甲冑就是謀逆!

    要知道,在冷兵器時代,甲冑的防護力相當可觀。只有朝廷的軍隊才能裝備甲冑,穿甲冑的都是朝廷精銳部隊。朝廷透過控制甲冑來保證自己的軍隊戰鬥力是最強的。(裝備甲冑計程車兵就相當於現在的裝甲部隊,就算是允許持槍的美國也不允許民間持有裝甲戰車。)

    無論是那個朝代,只有被查出有“甲冑”輕則就放三千里,重則殺頭抄家!所以,有了“一甲頂三弩,三甲進地府”的俗語。

    甚至,到了清朝順治年間,朝廷允許民間持有鳥槍,卻不允許私藏甲冑。

  • 20 # 子屠龍

    刀可以是軍事裝備,也可以是生活工具,比如菜刀就是來切菜切肉,當你把它綁到木棍上那就戰場砍刀。甲冑不一樣,你日常不會穿著甲冑種地、賣魚,因此家裡私藏甲冑就有“造反”嫌疑。

    統治者最在意的就是政權穩固,甲冑的戰爭意味太濃,而戰爭卻不一定要用刀。至少在戰爭的早期是這樣,人們可以沒有刀具,只要拿著棍子、農具就可以起義。

    我們看另一件工具“弓弩”,判斷的依據也是“生活有用性”標準,山中獵戶拿弓弩關係不大,農民家有弓弩那就有罪了,種田可用不著弓箭啊。

    中國古代的刑罰典籍《唐律疏議》中就規定“弩一張,加二等,甲一領及弩三張流二千里,甲三領及弩五張絞。私造者各加一等。”

    此後的《宋刑統》《大元通治》《大明律》基本規定相似,你家裡私藏1套甲冑要流放2000裡,私藏3套甲冑直接絞死,私自制造甲冑罪加一等。封建統治者對私藏甲冑者的懲戒,那時不會有一點手軟的,為什麼會這樣呢?

    清太祖努爾哈赤13套遺甲,就有膽量起兵反明,如果是13把刀要認真考慮考慮。為什麼甲冑如此重要?依我看來,有2點理由:1、製作不易,甲冑是一套工藝,製作精細、費時耗力,不能速成。2、戰鬥防禦力強,穿甲冑的人跟沒穿的人打鬥具有強大優勢,平地單打刀具難以砍進甲冑。

    有這2大重要優點,甲冑既能起到保護重要人物的作用,又能“以一當十”砍殺無防具者,這對早期的軍事行動很重要。

    古代的任何地區,甲冑的數量和質量,是一個政權實力的最直觀表現,甲兵多少就代表國家的軍事能力。可以這麼說,甲冑的重要性是超過進攻性武器的,在中國更是將“甲”作為戰爭行為和軍隊的代名詞,如“帶甲十萬”“甲兵不勞而天下服”。

    所以,古代的王朝都將甲冑當作軍國重器嚴加管理,絕對不允許私人藏有甲冑,有必視為居心叵測,絕對是嚴懲不貸。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紅樓夢》如果林黛玉能夠每天上網,她還會再愛上賈寶玉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