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2
回覆列表
  • 1 # 追蹤歷史腳步

    公元1115年至公元1117年即宋徽宗政和五年至政和七年,不試學於太學,學於外舍,時年政和四年四月,徽宗入太學考諸生以雅樂,眾生無人應,不試上前試之,徽宗喜,聞之乃是宗子,賜隨聲玉帶以示嘉獎。不試聲名鵲起,然不驕不傲,虛心求學,私考公考皆為優等,年二十入太學上舍為上等捨生,是時,趙不試與李若水、鄧肅號為太學三義,與陳東等是為同窗好友。政和七年三月,宋徽宗賜上舍生及第,器亦為之一,釋褐授官,為承事郎、國子太學正。

    公元1117年宋徽宗政和七年,趙不試升任宣教郎,國子博士,權通判涇州事,代理知州事,任上於民修養,獄訟一清,薄徭役,輕稅收。時年七月大震,大開義倉,廣賑災民,時涇州司戶曹事伍合私售米糧減量剋扣,不試斬之,諸曹膽驚。明年,重和元年,秦鳳路大震,趙不試身臨各境親自指揮救援,時童貫以軍糧為震所損為由,強徵義倉,致使百姓無糧賑濟,不試上疏直達天聽,諫之,反受其誣陷,去官歸京。降為承事郎、太學博士、越州教授。

    公元1120年宋徽宗宣和二年,趙不試再次遭貶降為承務郎、知涇縣事,任上奉公廉潔,考察民情,開荒修渠,涇水弋水兩岸開出無數良田,親開縣學,教化百姓,政治清明,深受涇縣百姓愛戴。時年十月,方臘造反,趙不試據城固守,軍民一心,糧草富餘,據守多月,後經江南東路兵馬都鈐轄兼管江南東路第十將徐徽言領兵解圍,守土有功復原職宣教郎,任領涇縣知縣。

    公元1122年宋徽宗宣和四年,趙不試教化百姓,興修水利,境內安定,累官為奉直郎、通判唐州事。

    公元1124年宋徽宗宣和六年,趙不試升任承議郎職、宗正承,時年兩河大水,無人願治,新科李狀元請纓,遂請去官改職任冀州通判,輔助李狀元治水,甫一上任,清點府庫存糧,上河堤並巡察諸縣鄉,不試待掌州事。數月成效顯然,官將喜,降德音於冀州,上下皆有進官,趙不試進官為朝散郎。

    公元1125年宣和七年末,金兵來犯,冀州知州拜趙不試為左贊畫,統籌規劃行軍適宜,並都管後勤諸司兵糧器械,李知州率軍于衡水縣擊敗金軍,不試得令,入深、祁、定北部諸州掩護,百姓南撤退,安頓百姓,後隨軍解大名府之圍,事後加官為朝奉大夫、左司員外郎兼通判大名府、直龍圖閣。

    公元1126年靖康元年,趙不試入相州任通判,助相州知州汪博彥御金,與大名府成安縣與磁州宗澤、大名府軍圍殲金軍。後趙野接任北道度總管,野不識軍,固守不出,遂使金軍直逼汴梁城下。

    公元1127年靖康二年初,欽宗誤入金營被俘,誘騙徽宗亦入金營,頓時北宋瓦解,康王北地募兵,至相州,僅留東京留守統制薛廣與張瓊二部,帶知州汪博彥等一眾兵將入大名府,趙不試遂拜為朝請大夫、左司郎中兼知相州軍州事、龍圖閣待制。時年五月,康王趙構南京稱帝為宋高宗改元建炎,升趙不試中散大夫、判相州相州軍州事、沿邊經略安撫使、保和殿學士。

    公元1128年建炎二年,宋高宗畏懼金軍,匆忙南逃,諸軍馬殿後阻礙金軍,致使防線空虛,金軍大舉南侵。九月,薛廣不聽趙不試勸,出城擊金軍,中伏,趙不試與張瓊引軍救之,薛廣奮勇殺敵,擊退金軍,傷重歸城,不治身亡。金軍圍城日久,百姓家中糧食已盡,趙不試分以軍糧,內無糧草,外無援兵,軍民士氣盡失。趙不試知其不可守,遂與眾人道:城可降,不試宗子也,不可降。登城與金兵約定,開相州城門,勿殺我民。趙不試於官邸,東面而拜,命統制張瓊待其去後覆土實之,跳井以殉國。東京留守統制張瓊亦自刎與井旁以全氣節。待趙不試死後,相州失守,相州百姓倖免於難,免受屠城之害,蓋因不試之德。

    相州百姓感激趙不試活全城百姓之恩,在井上建祀祭拜,左右配祀薛廣與張瓊。趙構聞趙不試跳井殉國,黯然神傷,追封趙器觀文殿大學士,並敕封為護國將軍,配祀宗廟。

  • 2 # 名人史海觀心閣

    北宋宗室趙不試(1098年-1128年),是北宋太宗六世孫。他出身雖然高貴,但行事低調謙遜,對百姓心懷悲憫,是一位具有忠肝義膽的民族英雄。

    出身

    趙不試在17歲在太學求學期間,徽宗意外地到了太學要考考學子們。徽宗提出的問題無人能答,後來還是趙不試一個人答出來了。徽宗很高興,詢問之下,才知道趙不試是皇室宗子。於是,徽宗欣然取下身上佩戴的玉帶送給趙不試,作為對他的嘉獎。

    趙不試得到了徽宗的青睞,並沒有耀武揚威,而是繼續孜孜不倦地勤奮求學。19歲時,他以優等的成績進入了太學上舍成為上等捨生,又為承事郎、國子太學正。權通判涇州事,代理知州事。

    廉潔奉公

    趙不試在任上,行事辦案公正嚴明,將當地多個案子審理地一清二楚,深得人心。不僅如此,他還減輕了百姓的徭役和稅收。當年七月突發災情,百姓們流離失所,慘不忍睹。趙不試大開義倉,廣賑災民,使百姓在很快的時間裡安頓下來。

    當時的涇州司戶曹事伍卻貪贓枉法,除了私下賣米欺騙民眾外,他還故意可口糧米。趙不試見他屢教不改,便將他斬首失蹤,也給了其他想發國難財的官員一個警示。

    次年(重和元年)又逢秦鳳路大震,趙不試親自到達各處災區指揮救援。權宦童貫卻不顧百姓安危,強徵義倉,致使百姓無糧賑濟。趙不試不畏強權,直言向徽宗上疏直達天聽,但反遭受童貫的誣陷,趙不試被朝廷貶了職,降為承事郎、太學博士、越州教授。

    宣和二年(公元1120年),趙不試再次被降為承務郎、知涇縣事。官場上的失意,並沒有打擊到趙不試的信心。他依舊廉潔奉公、體恤民情、開荒修渠,使涇水弋水兩岸開發出了無數良田。趙不試還親自督辦縣學,教化百姓,深受涇縣百姓愛戴。

    當年十月,方臘造反時,趙不試英勇固守縣城。由於軍民一心、糧草富餘,據守多月後終於解圍。朝廷念及趙不試有功,特准他官復宣教郎,任涇縣知縣。

    公元1122年,趙不試教化百姓,興修水利,境內安定,累官為

    宣和四年(公元1122年)到宣和六年(公元1124年),趙不試升任奉直郎。兩河發大水時無人願治,新科李狀元主動請纓治水。趙不試感動之餘,便申請改任為冀州通判,一心輔助李狀元治水。在他們精誠合作下,幾個月後治水的成效斐然,趙不試進官為朝散郎。

    英勇對敵

    據宋史*卷四百四十七 列傳第二百六 《忠義二 趙不試傳》中記載,宣和七年(公元1125)年末,金兵來犯。趙不試任冀州知州左贊畫,統籌規劃行軍適宜,並都管後勤諸司兵糧器械。李知州率軍前往衡水縣擊敗金軍,趙不試得令後,陸續入諸州掩護百姓向南撤退,安頓百姓。

    靖康元年(公元1126),趙不試入相州任通判,助相州知州汪博彥抵抗金軍,並與大名府成安縣與磁州宗澤、大名府軍圍殲金軍。

    靖康二年初(公元1127年),欽宗誤入金營被俘,徽宗又被誘騙到了金營,北宋很快就被瓦解了。康王趙構尋機逃脫金兵之手後,北地募兵至相州,僅留東京留守統制薛廣與張瓊二部,帶知州汪博彥等一眾兵將入大名府。

    趙不試被拜為朝請大夫、左司郎中兼知相州軍州事、龍圖閣待制。五月,康王趙構南京稱帝為宋高宗改元建炎,將趙不試升為中散大夫、判相州相州軍州事、沿邊經略安撫使、保和殿學士。

    公元1128年建炎二年,畏懼金兵的宋高宗匆忙南逃,諸軍馬殿後阻礙金軍,致使防線空虛,金軍大舉南侵。九月,薛廣不聽趙不試勸阻,出城迎戰金軍時中了埋伏。趙不試與張瓊迅速帶上人馬前去營救,薛廣奮勇殺敵擊退了金軍,但因他重傷,最後不治而亡。

    金軍圍住了城池,百姓家中糧食已盡,趙不試將軍糧分給了百姓救命。眼看就是山窮水盡了,軍民再也沒法提起士氣了。趙不試權衡利弊後,知道城池守不住,便對敵軍說:“城池可以投降,但我是皇室宗子,萬萬不能向敵軍投降。如今我決定開啟相州城門,希望你們不要屠殺百姓。”

    趙不試命令部下統制張瓊,等他們一家人跳井後,用泥土把這口井掩埋。隨後,趙不試帶著全家跳入井中凜然殉國。張瓊按照趙不試的囑託把水井填滿了土,也在井旁拔劍自刎了。相州雖然失守,幸而百姓倖免於難,這都是因為趙不試的功德。

    相州百姓感激趙不試的大義,就在井上建祀祭拜他,並在他左右配祀薛廣與張瓊。趙構得知趙不試跳井殉國的事情後悲切萬分,追封趙不試為器觀文殿大學士,並敕封為護國將軍,配祀宗廟。

    歷史記載宣和末,通判相州,尋權州事兼主管真定府路經略安撫公事。建炎元年,知相州。初,汪伯彥既去相,金人執其子似,遣來割地,似至相,不試固守不下。明年,金人大入。州久被圍,軍民無固志,不試謂之曰:“今城中食乏,外援不至。不試,宗子也,義不降,計將安出?”眾不應。不試知事不可為,遂登城與金人約勿殺,許之。既啟門,乃納其家井中,然後以身赴井,命提轄官實以土。州人皆免於死。結語

    從趙不試的一生中,我們可以看到他和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學家范仲淹一樣,都有一份心懷百姓的慈悲。而范仲淹的名句“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也被趙不試詮釋得淋漓盡致。趙不試也把國家和民族的利益擺在了首位,為祖國的前途、百姓的命運擔憂分愁,為天底下的人民幸福出力。他的一生雖然如此短暫,他的光輝形象卻永遠屹立不倒。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95式突擊步槍和M4a1突擊步槍最大的區別在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