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光芒萬丈出品
-
2 # 厚德載物健行天下
國學經典太多,前四史,四書五經,四大名著,容齋隨筆,都可以來讀,國學經典之作都是古文居多,弄懂了古文的意思,基本上也通曉了中國的古代文化,這不僅僅是憑熱情愛好,更要堅持,做學問板凳要做十年冷的決心,方能真實感受到祖國文化的博大,至於啥時能登堂入室有所造詣,那要看你的學識與能力了!
-
3 # 開著布加迪威航滅蟑螂
國學類的書太多了,
《道德經》、《菜根譚》、《莊子》、《論語》、《周易》、《詩經》、《楚辭》、《孫子兵法》、《資治通鑑》、《史記》、《山海經》、《天工開物》、《齊民要術》、《大學》、《中庸》、《禮記》、《世說新語》、《孟子》、《本草綱目》、《黃帝內經》、《文心雕龍》、《弟子規》、《紅樓夢》、《三國志》、《戰國策》、《三十六計》等等。
-
4 # 微笑善
梁啟超先生在《國學入門書要目及其讀法》所提“最低限度之必讀書目”如下:
《四書》
《易經》
《書經》
《詩經》
《禮記》
《左傳》
《老子》
《墨子》
《莊子》
《荀子》
《韓非子》
《戰國策》
《史記》
《漢書》
《後漢書》
《三國志》
《資治通鑑》
《宋元明史紀事本末》
《楚辭》
《文選》
《李太白集》
《杜工部集》
《韓昌黎集》
《柳河東集》
《白香山集》
全則如下:
(甲)修養應用及思想史關係書類
《論語》《孟子》
朱熹《四書集註》、戴望《論語注》、焦循《孟子正義》、戴震《孟子字義疏證》、焦循《論語通釋》
《易經》
《繫辭傳》、《文言傳》、《卦象傳》
程頤《程氏易傳》、焦循《雕菰樓易學三書》
《禮記》
《中庸》、《大學》、《禮運》、《樂記》
《曲禮》、《王制》、《檀弓》、《禮器》、《學記》、《坊記》、《表記》、《淄衣》、《儒衣大傳》、《祭義》、《祭法》、《鄉飲酒義》
十三經注疏內鄭注孔疏
《老子》
《墨子》
孫詒讓《墨子間詁》、張惠言《墨子經說解》、梁啟超《墨經》、梁啟超《墨子學案》
《莊子》
《內篇》、《外篇》、《天下篇》
郭慶藩《莊子集釋》
《荀子》
《解蔽》、《正名》、《天論》、《正論》、《性惡》、《禮論》、《樂論》
王先謙《荀子注》
《尹文子》《慎子》《公孫龍子》
《韓非子》
王先慎《韓非子集釋》
《管子》
戴望《管子校正》
《呂氏春秋》
《淮南子》
劉文典《淮南鴻烈集解》
《春秋繁露》
蘇輿《春秋繁露義證》、康有為《春秋董氏學》
《鹽鐵論》
《論衡》
《抱朴子》
《列子》
《近思錄》朱熹 著 江永 注
《朱子年譜》王懋竑 著
《傳習錄》王守仁 語 徐愛 錢德洪等 記
《王文成公全書》、《陽明記》
《明儒學案》黃宗羲 著
《宋元學案》黃宗羲 初稿 全祖望 王梓材 續成
《日知錄》《亭林文集》顧炎武 著
《明夷待訪錄》黃宗羲 著
《思間錄》王夫之 著
《顏氏學記》戴望 編
《東原集》戴震 著
《雕菰樓集》焦循 著
《文史通義》章學誠 著
《大同書》康有為 著
《國故論衡》章炳麟 著
《東西文化及其哲學》梁漱溟 著
《中國哲學史大綱 上卷》胡適 著
《先秦政治思想史》梁啟超 著
《清代學術概論》梁啟超 著
(乙)政治史及其他文獻學書類
《尚書》
孫星衍《尚書今古文註疏》
《逸周書》
朱右曾《逸周書集訓校釋》
《竹書紀年》
王國維輯本
《國語》《春秋左氏傳》
顧棟高《春秋大事表》
《戰國策》
《周禮》
孫詒讓《周禮正義》
《考信錄》崔述 著
《資治通鑑》
王夫之《讀通鑑論》
《續資治通鑑》畢沅 著
《文獻通考》《續文獻通考》《皇朝文獻通考》
《兩漢會要》《唐會要》《五代會要》
《通志二十略》
《二十四史》
《史記》《漢書》《後漢書》《三國志》《晉書》《宋書》《南齊書》《梁書》《陳書》《周書》《魏書》《北齊書》《南史》《北史》《隋書》《舊唐書》《新唐書》《舊五代史》《新五代史》《宋史》《遼史》《金史》《元史》《明史》
一曰 就書而摘(史記》《漢書》《後漢書》《三國志》《明史》)
二曰 就事分類而摘讀志
三曰 就人分類而摘讀傳
《廿二史札記》趙翼 著
《聖武記》魏源 著
《國朝先正事略》李元度 著
《讀史方輿紀要》顧祖禹 著
《史通》劉知畿 著
《中國歷史研究法》梁啟超 著
(丙)韻文書類
《詩經》
陳奐《詩毛氏傳疏》
《楚辭》
朱熹《楚辭集註》
《文選》
《樂府詩集》郭茂倩 編
曹子建、阮嗣宗、陶淵明、謝康樂、鮑明遠、謝玄暉
《漢魏百三家集》張溥《五代詩選》王闓運
《李太白集》《杜工部集》《王右丞集》《孟襄陽集》《韋蘇州集》《高常侍集》《韓昌黎集》《柳河東集》《白香山集》《李義山集》《王臨川集》《蘇東坡集》《元遺山集》《陸放翁集》
《唐百家詩選》王安石 選
《宋詩鈔》呂留良 抄
《清真詞》周美成、《醉翁琴趣》歐陽修、《東坡樂府》蘇軾、《屯田集》柳永、《淮海詞》秦觀、《樵歌》朱敦儒、《稼軒詞》辛棄疾、《後村詞》劉克莊、《白石道人歌曲》姜夔、《碧山詞》王沂孫、《夢窗詞》吳文英
《西廂記》《琵琶記》《牡丹亭》《桃花扇》《長生殿》
(丁)小學書及文法書類
《說文解字注》段玉裁 著
《說文通訓定聲》朱駿聲 著
《說文釋例》王筠 著
《經傳釋詞》王引之 著
《古書疑義舉例》俞樾 著
《文通》馬建忠 著
《經籍纂詁》阮元 編
(戊)隨意涉覽書類
《四庫全書總目提要》
《世說新語》
《水經注》酈道元 撰 戴震 校
《文心雕龍》劉勰
《大唐三藏慈恩法師傳》慧立
《徐霞客遊記》
《夢溪筆談》沈括
《困學紀聞》王應麟 撰 閻若璩 注
《通藝錄》程瑤田
《癸巳類稿》俞正燮
《東塾讀書記》陳澧
《庸盦筆記》薛福成
《張太嶽集》張居正
《王心齋先生全書》王艮
《朱舜水遺集》朱之渝
《李恕谷文集》李恭
《鮚琦亭集》全祖望
《潛研堂集》錢大昕
《述學》汪中
《洪北江集》洪亮吉
《定盦文集》龔自珍
《曾文正公全集》曾國藩
《胡文忠公集》胡林翼
《苕溪漁隱叢話》胡仔
《詞苑叢談》徐鈧
《語石》葉冒熾
《書林清話》葉德輝
《廣藝舟雙楫》康有為
《劇說》焦循
《宋元戲曲史》王國維
1.餘冠英選注《詩經選》,人民文學出版社1979年版
《詩經》是中國最早的詩歌總集。它收集了從西周初期至春秋中葉大約500多年間的詩歌305篇。先秦稱為《詩》,或取其整數稱《詩三百》。西漢時被尊為儒家經典,始稱《詩經》,並沿用至今。
《詩經》的影響極其廣泛和深遠。在春秋時代,它是大大小小的儀式的有機組成部分,也是貴族社交時所使用的一套特殊的語言。另外,由於《詩》中提到了品類繁多的草木蟲魚,孔子還把此書當作博物學的教材使用。取得“經”的地位後,《詩經》更透著有一種古怪的崇高:它被認為是臣工給帝王提意見的諫書。
僅就文學領域而言:後世的許多佳作,我們都可以在《詩經》中找到它們靈感的源頭。但三百首中一些政治抒情詩的空洞、誇飾和肉麻,也不得不使我們感喟某些傳統,是何等的源遠流長。
在各種普及版本的《詩經》中,餘冠英先生的註譯本,至今仍是最好的之一。不過應該注意,餘先生用現代民歌體譯詩,清淺可誦,但有時是和詩的原意有一些距離的。
2.楊伯峻譯註《論語譯註》,中華書局1980年版
《論語》在中國文化史上的地位不言而喻,要了解中國文化,要讀的第一本書,恐怕就是《論語》。
《論語》字句不難,大致讀懂很容易。但也很容易產生一個感覺,就是這本書清湯寡水,並沒有什麼傑出的見解。——外華人讀《論語》,常作如此想,今天跟傳統文化已經隔膜的年輕人,恐怕也往往有類似的感受。但熱愛傳統的人則堅信,在夫子的平淡之中,蘊涵著深刻而偉大的思想和信念。
無論如何,《論語》有一個好處是顯而易見的。孔子和他的弟子們都顯得樸實而坦率,對話乃至爭執時流露出來的情感十分真切,沒有後世蕞爾小儒的那套虛偽做作。也正是因此,孔門顯示出了開放性極強的包容能力,也許,這也正是中國文化的生命力所在。
楊伯峻先生的《論語譯註》是一個通俗性的讀本,這個曾經風靡一時的本子突出的好處是簡明和忠實。當然,後來的學者們也對這本書的體例和水準提出過很多批評意見,不過迄今為止,本書仍然是閱讀《論語》最好的入門書籍。
需要說明的是,現在社會上流行的一些所謂關於《論語》的心得,和《論語》無關。
3.楊伯峻譯註《孟子譯註》,中華書局1960年版
《孟子》是孔子之後最重要的儒學大師。“孟子道性善,言必稱堯舜”,這句話點明瞭孟子思想最重要的兩個側面:對人性的信心和建設理想社會的堅定信念。
關於人性的探討,顯然是一個相當抽象的話題,由此入手,孟子引入了一些神秘性的體驗(如“養吾浩然之氣”)。這些帶有超越意味的成份,是《論語》裡所沒有的。所以後世的儒生和佛教徒、道教徒辯論的時候,格外重視這一部分資源。
孟子關於仁政的論述,則隱隱包含著更多具有“現代性”的東西,例如人權與主權的關係,自由市場的理論,對社會分工的強調和對弱勢群體的關懷等等。這些觀點令後世的專制君主無法容忍(如漢景帝、朱元璋),但在東周封建時代,卻自有其深廣的社會基礎。如果能更深刻的理解這一點,對我們反思那種線性發展的歷史觀,應該也有所助益。
《孟子》立論雄辯,氣勢逼人,讓人很容易不知不覺的跟著他的思維節奏走下去。但正因如此,作為一個現代讀者,應該格外注意其中的邏輯陷阱。
《孟子譯註》的優缺點,與《論語譯註》大致相同。
4.楊伯峻注《春秋左傳注》,中華書局1981年版
《左傳》起碼可以從三個角度去讀:經學的,史學的,文學的。
把《左傳》當作經學著作,就是說把它當作一本用既擺事實,也講道理的辦法來闡釋《春秋》的書。《左傳》到底是不是《春秋》的“傳”(即對儒家經典的闡釋性著作),曾經有過廣泛而激烈的爭論。這些爭論今天看來大多十分無聊,但自有其學術史的意義,並且,我們可以從中窺見一種具有中國特色的政治鬥爭的方式。
史學價值則是不言而喻的。僅舉一個最顯著的例子:由於沒有一部像《左傳》這樣的著作,要了解戰國的歷史,便比了解春秋時代困難很多。
文學上,《左傳》也無疑提供了一類偉大的樣本。和繁瑣的關於禮儀的長篇大論相映成趣的是,《左傳》人物的形象往往鮮明而強烈,具有震撼人心的效果。作者處理史料有時顯得十分大膽:敘事間或採用小說手法,對暴力和色情事件大加渲染,並總能適時的新增一些諸如神諭、陰謀、宮闈秘聞和亂倫之類的流行元素。
閱讀《左傳》,我們仍然推薦楊伯峻先生的注本。但應該注意,本書和之前的兩本譯註是完全不同性質的書。它是大部頭的學術著作,啃下來很不容易;全書採用文中夾註的舊注體例,也會讓很多現代讀者很不習慣。通讀下來肯定獲益匪淺,但如果實在缺乏耐心,僅選讀其中一些名篇也是可以的。
5. [三國魏]王弼撰《老子注》,中華書局1954年版《諸子整合》本
《老子》又名《道德經》,今本八十一章,五千餘言。
這可能是人類文明史上,內涵和能指最豐富的5000個字。《老子》最迷人地方,一個是它恍恍惚惚,正言若反的哲學——富有神秘感,跟西方哲學對話的空間也更大(相比之下,孔子顯得太樸實)。一個則是其中的“君人南面之術”,即統治技巧。古代的明君賢相,很多人或公開,或隱晦的都愛好《老子》:老子反對高壓政策,但講究愚民。一臉孔遲鈍,一肚皮陰謀,也是老頭子或“少年老成”者的特長。
推薦王弼的注本,是因為過去它在讀書人當中流行很廣,影響很大。但如只看王弼本,應該說是有所不足的:一是這個版本有不少改動,離《老子》的本來面貌有相當距離;二是王弼有時會用儒家思想解老子,不免歪曲。所以,最好還是要參看一些其餘的本子。
要了解比較接近原貌的《老子》,建議看高明的《帛書老子校注》(中華書局,1996)。
6.《孫子》,中華書局1954年版《諸子整合》本
《孫子》即《孫子兵法》,又稱《孫武兵法》、《吳孫子兵法》、《孫武子十三篇》等。本書被尊為“百代談兵之祖”,它的英譯本序言則指出,在世界範圍內看,“《孫子兵法》在兵法類的作品中出現最早,但其閎闊深遠,卻迄無超越者”。
冷兵器時代,遊牧民族強盛時可以橫掃歐亞大陸,可是他們沒有留下兵法。齊國在春秋戰國時期一直是經濟、文化大國,但軍事實力並不突出,齊軍在列國中有怯懦的名聲,荀子更把齊國軍隊定性為“亡國之兵”。兵法往往產生於戰敗國,代表西方軍事理論著作最高水平的克勞塞維茨的《戰爭論》,也是普魯士慘敗給拿破崙後,才寫出來的。因此,兵書中最有啟發意義的,往往是其反思的成份,而這個啟發,顯然並不侷限於軍事。
讀《孫子》,可以參考李零的《兵以詐立》(中華書局,2006)。
7.[清]郭慶藩撰《莊子集釋》,中華書局1954年版《諸子整合》本
根據《天下篇》,莊子並不認為自己和老子屬於同一個思想流派。章太炎認為,這是因為《老子》中有諸多陰謀詭計的成份,而莊子“不欲以老子之權術自汙”。
確實,閱讀《莊子》,總體上感受到的是一種更為明澈的思想。對這個世界上的虛偽和罪惡,莊子比所有人都更有洞察力。他無意與這些過多糾纏,但隨手輕輕一擊,效果常常就勝過了儒家、墨家氣喘如牛的批判。
很多時候,莊子拒絕嚴肅的對話,而寧可拿出一副無厘頭的惡搞態度,這是所謂“天下沉濁,不可與莊語”。同時,用洸洋恣肆的想象,莊子虛構了一個神奇的精神世界。這個世界,成了他安放自己,和後世許多逃避現實的知識分子的地方。
《莊子》這本書,不是莊周的個人著作,而應該看作他這個思想流派的論文彙編。即使不談那些令人捉摸不定的思想,這本書也並不容易讀:因為有太多的難字和並不常見的句法。
因此,一個詳盡的注本是非常必要的。郭慶藩的《莊子集釋》是用傳統方法研究《莊子》的總結性著作。如果不能看完,那麼建議先讀一讀《內篇》七篇和《天下篇》。一般都認為,《內篇》是莊子本人的作品,而《天下篇》則是一篇關於當時思想流派的論文,透過它,可以對戰國的學術空氣,有一個整體性的瞭解。
8.[清]王先謙撰《荀子集解》,中華書局1954年版《諸子整合》本
荀子是戰國時代的最後一位儒學大師。很明顯,他所面對的時代已經與孟子截然不同,就在荀子奔走於列國之間宣揚儒家心目中的黃金時代的時候,秦趙之間打了著名的長平之戰,結果是荀子的四十萬趙國同胞遭到坑殺。
在秦國以大屠殺促進統一的瘋狂擴張面前,如果還像孟子那樣鼓吹“人性善”、“不嗜殺人者能一之”之類的觀點,就實在是有些鴕鳥策略了。因此荀子要遠為務實乃至法家化,美國學者顧立雅敏銳的抓住了荀子的內心矛盾:既充滿人道主義的關懷,又忍不住傾慕專制政府的效率。荀子的著作,更深刻的反映了儒家知識分子在理想與黑暗現實之間尋找出路的痛苦思索。
長期以來,《荀子》並不被學者們推崇,關於它的註釋說解很少,且水平不高。直到清代中葉以後,才有一批優秀學者對《荀子》進行了重新整理,而王先謙的《荀子集解》可說是其中集大成的作品。
如果只能選讀,那應該首先關注曾經為荀子招致猛烈抨擊的《性惡》(懷疑人性)、《強國》(稱道秦國,雖然是有保留的)、《非十二子》(批判孟子)等篇,被唯物主義學者格外重視的《天論》當然也不可不讀。另外,個人推薦非常有趣的《非相》和《議兵》,它們也許可以刺激起你通讀全書的興趣。
9.馬茂元選注《楚辭選》,人民文學出版社1959年版
在《詩經》中的優美篇什不斷被創作出來的年代,南方的楚人還只是一些未開化或半開化的蠻夷。從春秋到戰國,楚國的霸業興衰起落,楚國文化卻始終保持著旺盛的動能持續上升。楚文化與中原諸夏的文化就好像一枚巨大蚌殼的兩面,它們不斷衝突,也不斷融合,到了楚懷王的時代,終於孕育出了楚辭這顆異常璀璨奪目的珍珠。
楚辭是屈原在楚地民歌的基礎上,開創的一種全新詩體。和中原的詩歌相比,它節奏更靈活,抒情更細膩,想象力也顯得更加雄偉瑰奇。
屈原之死成了中國文化史上一個重要的象徵,但楚辭的創造並沒有就此終結,宋玉、景差等人繼續用這種體裁寫作。到了漢朝,由於漢初君臣許多都是楚人,他們都對家鄉的詩體有格外的熱愛,這很自然的帶動起了用楚聲創作的風氣。
從西漢末的劉向開始,彙編、註釋楚辭者代不乏人。馬茂元先生的《楚辭選》是一個容量適中的選本,除了不作專門研究就幾乎無法閱讀的《天問》外,它收錄了屈原的全部作品。另外,宋玉、賈誼、淮南小山的辭賦也各選了一篇,以便讀者窺見其他楚辭作者的風貌。
10. 王伯祥選注《史記選》,人民文學出版社1982年版
《漢書·藝文志》裡,《史記》被安放在《六藝略》裡《春秋經》一類的下面,也就是說,班固並沒有充分意識到司馬遷和他自己所做的工作有多麼偉大,他仍然把史學當作經學的一個附屬成份。
而事實上,由於《史記》所取得的開創性的成就,史學從經學當中獨立出來已經是大勢所趨。“中國史學之父”的盛譽,司馬遷當之無愧。
司馬遷發明了一種叫“紀傳體”的史書體例,它是綜合性的,清代學者趙翼對這一體例的特點、優勢以及影響有過精當的概括:“本紀以序帝王,世家以記侯國,十表以系時事,八書以詳制度,列傳以志人物。自此例一定,歷代作史者遂不能出其範圍。”
《史記》全書五十二萬多字,又有一些難度特別大的篇目(比如《天官書》),通讀有些困難。王伯祥的《史記選》則是一個篇幅合適,註釋也較為簡明的本子。不過這個選本幾乎完全是從文學的角度著眼的,書、表一篇未選,本紀僅選一篇,世家僅選三篇,而這四篇文章也具有鮮明的傳記色彩,不能體現本紀、世家這兩種體例的基本特色。
所以,從這個選本你很容易感受到“無韻之離騷”的魅力,但何以《史記》是“史家之絕唱”,恐怕就未必能夠有所體會。因此,建議最好還是能夠找中華書局標點本的《史記》看一下,哪怕僅僅是看個目錄。
————————————
書單推薦人:劉勃,生於七十年代。想當文學青年,但發現自由撰稿人多半其實是不自由撰稿人,於是逃回學校。說話發騷,碼字悶騷。最大的夢想是發騷溯舌風氣,悶騷成就永恆。
曾在《讀庫》、《中堂閒話》上發表歷史文化類隨筆若干,著有《小話西遊》、《讀罷春秋不成歌》等書。現任教於南京三江學院。
-
5 # 兼濟天下7
《弟子規》,推薦理由:學習國學先把為人處世學好,《弟子規》是最好的思想道德文字,而且通俗易懂,可以說是一本指導華人舉止行為的行動指南。該書成於清朝康熙年間,依據於《論語》。
《論語》,推薦理由:儒學經典之作,四書五經中重要的組成,內容大多由對話構成,閱讀起來不吃力,容易理解,但又深入淺出,很有研究和借鑑的作用。學習國學必須瞭解儒家思想
《國學概論》,推薦理由:錢穆版本的這本書很適合作為國學學習的入門讀物,書中對經史子集的評價很有創意和理論依據,國學植根於學術思想,因此,弄清楚學術思想才能客觀的學習國學。
-
6 # 因果了了
國學名著我熟悉的有《詩經》,《禮記》,《周易》,《尚書》,《孟子》,《論語》,《孝經》,《史記》,《三國志》,《周禮》,《春秋左傳》,《爾雅》
-
7 # 布衣學子龍龍
中國曆代政治得失
錢穆 / 九州出版社 / 2012-2-1 /
9.3
史記(全十冊)
司馬遷 / (索引)司馬貞,(正義)張守節 / 中華書局 / 1982-11 /
9.5
中國哲學簡史
馮友蘭 / 趙復三 / 新世界出版社 / 2004-1 /
8.8
孫子兵法
孫武 / 郭化若 / 上海古籍 / 2006-7 /
9.3
古文觀止
吳楚材 / 吳調侯 / 中華書局 / 1987-1-1 /
9.0
傳習錄
[明] 王陽明撰 / 於自力 / 孔薇 / 楊驊驍 / 中州古籍出版社 / 2008-1 /
9.3
資治通鑑
司馬光 / 中華書局 / 2009-1 /
9.4
史記
司馬遷 / 中華書局 / 2006-6 /
9.4
曾國藩家書
曾國藩 / 陳書凱 / 藍天 / 2006-4 /
8.7
菜根譚
洪應明 / 吉林文史出版社 / 1999-3-1 /
8.6
唐宋詞十七講
葉嘉瑩 / 北京大學出版社 / 2015-5-1 /
9.1
春秋大義
熊逸 / 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 2007-12 /
8.8
孫子兵法
孫武 / 陳曦 譯註 / 中華書局 / 2011-9 /
9.4
當道家統治中國
林嘉文 / 江蘇文藝出版社 / 2014-6 /
6.4
閒情偶寄
(清)李漁 / 江巨榮/盧壽榮/校注 / 上海古籍出版社 / 2000-05 /
8.5
-
8 # 小一大書悅讀會
《老子註譯及評介》
中學時讀了《莊子》的內篇,尤其是《逍遙遊》,頓覺心馳神往;19歲手抄了一遍《老子》5000言,感到天下幾乎無書可看;隨後又看了《易》,對只探究易理的書不滿足,又去找了《周易參同契》,甚至《梅花易數》。老莊的書,讀過之後自我感覺達到了很高的境界,學《易》又陷入了某種神秘感。然而內心的煩惱,並沒有減少,反而增多。
趙海若書老子句:道生一
這當然不是這三部書的問題,是自己只有一點點似是而非的知見,卻找不到達到那個境界的入口處和階梯。其實文青、讀書人、學者的情況,大多如此,陷入了言語戲論的泥沼之中,貢高我慢,煩惱熾盛,不能自覺,更不能自拔。
22歲從北京浪遊回來,紮實的背書臨帖。仔細讀誦《大學》《中庸》《論語》,完全改變了對儒家的看法。這是20年後作《通海文廟修復文案》的基礎。
趙海若書老子句:大象無形
後來學到《了凡四訓》才真正找到了下手處,又輔之以《百業經》《太上感應篇》《文昌帝君陰騭文》以及《格言聯璧》。再後來,讀了一些大乘經論,乃至般若類的《心經》《金剛經》。回頭再看《老子》《莊子》,其內在的含義,及與儒、佛的異同,心中就明瞭多了。
趙海若書老子句:守靜篤
如今在藝術研究所搞學術,似乎是所謂的學者,至少是靠這個吃飯。但內心對學術不太感興趣。覺得自己只是一個實踐前賢教誨,做得差勁的人。“雖不能至,心嚮往之”吧!
趙海若書莊子句:隱几而坐
臺灣學者陳鼓應先生的兩部大著的《老子註譯及評介》和《莊子今注今譯》推薦給大家。陳鼓應先生是一九三五年生的福建長汀人。臺灣大學哲學系及哲學研究所畢業。曾任臺灣大學哲學系和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主編穴道家文化研究X學刊。這兩部作品不僅有適合現代讀者的翻譯和解說,還彙集了前人關於章句的名種觀點。在同類書中,有很高的學術價值和可讀性。
首家五色閱讀俱樂部 匯聚獨特五色悅讀者
1.每個人都是一本獨特的書,閱讀、思考和分享,助你由小我成就大我。
2.每份“小”小的能量,匯聚成“一”本“大”而厚的思想之“書”。
3.因你同行,閱讀的路上“悅讀”越讀,風雲際“會”,共閱天下!
-
9 # 騎驢的唐吉
推薦先看大學,中庸,再看論語,孟子,然後是詩經,尚書,禮記,周易,春秋。古代學國學這是比較標準的課程步驟。看的時候千萬不要急,不要抱著炫耀心態去看,讀不完讀不通就繼續讀。國學最近幾年被黑的很嚴重,大概是因為功利心太重,希望大家以一個好的心態學,對照自己的行為學。儒家不是玄而又玄的學說,一開始看可能還覺得有點講空話,看多了就知道不是空話,是可以實踐的,未必能幫你功成名就,但是君子無咎。
-
10 # 安康觀察員
關於國學的書非常多,傳統的國學主要就是指中國哲學。比如大學,中庸,論語,孟子,逍遙遊,齊物論等。還有中國哲學史,中國儒學史,文心雕龍,菜根譚等等。
-
11 # 相儀說易
國學類書籍浩如煙海,儒釋道各有鉅著,詩詞歌賦更是淵遠流長……總之論國學類書籍,說其汗牛充棟也是不為過的。
這其中儒家思想對我幾千年的大國治國和人民生活影響深遠,"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古往今來是多少熱血人士的理想,孔夫子本人就是這人生理想的踐行者,他周遊列國,著術等身,成為歷史上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文學家。
及至五十歲,孔子開始研究《周易》,並作《十翼》用於解讀古老的智慧,並提出"善易者不卜"的個人觀點。但是據說他本人讀完易經卻常常掩面淚流,因為這本書他讀到已經太晚了,如果早知道世上有此奇書,提前閱讀研究,也許他的人生,將會更有一翻清晰的認知和更崇高的成就。
現在的年輕人也有很多人喜歡《周易》,尤其對易經的四柱預測充滿興趣,我是從小受長輩影響,一直自學周易的四柱八字,想想如今這個興趣愛好傍身已經有三十多個年頭了,古老的周易思維是以陰陽和五行生剋的核心理念表達世界觀和人生觀的,充滿哲理,與現代哲學的辯證思維高度吻合。因為揭示的是真理是大道至簡,所以這門學問又多了一份神秘的預測和占卜功能。
現代年輕人工作生活壓力越來越大,如果有一項興趣愛好減壓,肯定是非常必要的,放下游戲放下追劇的狂熱,偶爾也讀一下《周易》,您的人生會因此而收穫巨大的。
-
12 # 淇淇二十一
看到已經有好多經史子集等歷史典籍的推薦,那我就說點別的。
王國維《人間詞話》,推三聯書店這版
葉嘉瑩《人間詞話七講》
《詩經》《花間集》《納蘭詞》
上海辭書出版社的鑑賞辭典系列
王力《中國古代文化常識》
呂叔湘《語文雜記》
葉聖陶、夏丏尊《文心》
-
13 # 無鳴
您的提問“關於國學有什麼好書推薦?”
我個人推薦推薦以下三本書。
第一,道德經
道德經相傳是春秋時期大思想家老子所著,它的原文雖然不多,但是它的文化底蘊是非常豐富的,包含了很多學科,每個人讀道德經都有不同的理解,而且隨著人的年齡增長,見識增加,每次讀都會有著不同的意境!我覺得對研究國學首先應該研究的一本著作!
第二,易經
我們現在所說的易經是指的周易,據說是周文王將伏羲八卦演繹成64卦,春秋時期大思想家儒家創始人孔子將64卦加註爻詞,很多人都以為是一本用來卜筮和算命,其實它不光有這些功能,它也是中國傳統思想文化自然哲學與人文實踐的理論根源,同時也是古代華夏民族思想、智慧的結晶,被譽為“大道之源”。內容極其豐富,對中國幾千年來的文化和各個領域都產生了極其深刻的影響!
第三,黃帝內經
想必很多人對這本書的瞭解程度要要比前面兩本知道的要少一些,黃帝內經是中醫裡必讀之書,為什我要推薦這本書呢?因為它並不是簡單隻包涵了醫理,而且在文化造詣上並不次於前面兩本書,有些很深奧的人生哲學,自然科學等等!在國學裡面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
14 # 跪射俑
《一次讀完30部國學經典》,張志勇編著,哈爾濱出版社出版
《國學知識全讀本》,張銘一編著,武漢出版社出版。
-
15 # 梅洛哥
國學書籍浩瀚,華人主要是儒釋道三家,從實用以及應用來說,先從儒家開始。儒家的經典可以先看《論語》《孟子》。
《論語》為二千年來華人思想之總源泉;《孟子》自宋以後勢力亦與相埒。此二書可謂華人內的外的生活之支配者。故吾希望學者熟讀成誦,即不能,亦須翻閱多次,務略舉其辭,或摘記其身心踐履之言以資修養。
《論語》、《孟子》之文,並不艱深,宜專讀正文,有不解處,方看註釋之書,朱熹《四書集註》,為其生平極矜慎之作,可讀;但其中有隨入宋儒理障處,宜分別觀之。清儒注本,《論語》則有戴望《論語注》,《孟子》則有焦循《孟子正義》最善。戴氏服膺顏習齋之學,最重實踐,所注似近孔門真際,其訓詁亦多較朱注為優,其書簡潔易讀。焦氏服膺戴東原之學,其孟子正義在清儒諸經新疏中為最佳本,但文頗繁,宜備置案頭,遇不解時,或有所感時,則取供參考。
戴震《孟子字義疏證》,乃戴氏一家哲學,並非專為註釋《孟子》而作,但其書極精闢,學者終需一讀,最好是於讀《孟子》時並讀之,既知戴學綱領,亦可以助讀《孟子》之興味。
焦循《論語通釋》,乃摹仿《孟子字義疏證》而作。將全部《論語》拆散,標準重要諸義,如言仁,言忠恕等,列為若干目,通觀而總詮之,可稱治《論語》之一良法。且可應用其法以治他書。
上兩書篇頁皆甚少,易讀。
陳灃《東塾讀書記》中讀《孟子》之卷,取《孟子》學說分項爬疏,最為精切,其書不過二三十頁,宜一讀以觀前輩治學方法,且於修養亦有益。
-
16 # 悅品國學
閱讀的方度,改變生命歷程的長短;閱讀的深度,決定思想境界的高低。 從春秋戰國諸子並起,中國歷史雖然朝代興替,世事滄桑,但中華文化卻如日月經天,江河行地,浩如煙海的國學經典是使中華文明屹立於人類文明史的明證。
1. 《四書》,《大學》《中庸》《論語》《孟子》四本書的合稱,是重要的儒家經典著作,是國學的核心,要學好國學,熟讀四書是基本功,《大學》相對於《小學》來說,是古時讀書人入門必讀經典,《中庸》是國學的心法:《論語》是兩千年來華人思想的總源泉。《四書》是儒家重要的經典,也是中華文化的寶典。
2. 《詩經》,是中國古代詩歌開端,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前11世紀至前6世紀)的詩歌,共311篇,其中6篇為笙詩,即只有標題,沒有內容,稱為笙詩六篇(南陔、白華、華黍、由康、崇丘、由儀),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約五百年間的社會面貌。
孔子說:“詩三百篇,一言以蔽之,詩無邪”。對於它的特點,則“溫柔敦厚,詩教也”(即以為詩經使人讀後有澄清心靈的功效,作為教化的工具實為最佳良策)。孔子甚至說“不學詩,無以言”,顯示出《詩經》對中國古代文學的深刻影響。
3. 《道德經》文字以哲學意義之“道德”為綱宗,論述修身、治國、用兵、養生之道,而多以政治為旨歸,乃所謂“內聖外王”之學,文意深奧,包涵廣博,被譽為萬經之王。它對中國的哲學、科學、政治、宗教等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體現了古代華人的一種世界觀和人生觀。德國哲學家尼采認為老子的《道德經》“像一個永不枯竭的井泉,滿載寶藏。”
4《菜根譚》是明朝道人洪應明收集編著的一部論述修養、人生、處世、出世的語錄世集,被認為是曠古稀世的奇珍寶訓。對正心誠意、修心養性、涵養品德具有不可思議的潛移默化力量。這本書集儒釋道思想為一體,透過簡易的詩句和警世的喻言表達出來。讀來使人心曠神怡,又感慨萬千,想必是作者飽經世事滄桑後的深刻體會。所以說:“嚼得菜根,百事可做”。
回覆列表
《道德經》一共是5284個字,81句,雖然字數不多,但字字珠璣,每一句都蘊含著人生的大智慧!
甚至隨便拿出一句,當做是自己的人生格言,就能激勵自己一輩子!
這也就是《道德經》久經不衰,備受推崇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