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感恩心田
-
2 # 莎妹子的日常生活
我就是兩個孩子的家庭,現在因為疫情天天呆在家裡,兩個娃每天上網課,我幾乎快要崩潰了,特別是孩子上網課根本聽不進去,一會兒要上廁所,一會兒肚子餓了,一會兒想睡覺了,有很多作業根本不會寫,真的很希望疫情可以早點過去,讓學校早日開學。
-
3 # 涼亭清風
有很多家長輔導孩子時容易著急、發火,久而久之則造成身心疲憊、瀕臨崩潰,甚至崩潰。究其原因主要有如下幾點:1.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心切,要求過高;2.從成人的角度看問題,認為孩子學的內容並不難,孩子應該會,忽視了孩子的知識欠缺(沒有學習那麼多)、閱歷很淺(年齡小,所見事物少);3.教給孩子知識或幫助孩子解決問題太不專業,講不明白、說不清楚,又不從自身找原因,而責怪孩子聽不明白、理解不了;總之由各種原因造成沒有耐心。那麼家長應該怎樣輔導孩子?用一句話來概括就是對照原因找方法。1.對孩子的要求:不要求都會都懂,只要大部分會、懂即可,更不要與別人家的“好”孩子對比。2.換位思考,站在孩子的角度來判斷問題的難易程度,並確定待解決的問題孩子掌握到怎樣的程度合適,是瞭解即可,還是熟練掌握,不能千篇一律都要求熟練掌握。3.家長既然輔導孩子,雖然不是專業教師,但作為業餘輔導人員,也要掌握一些教學方法和教學策略,這樣可能給孩子講的更清楚明白,有利於提高輔導效率。另外,注意不要把生活中或工作中的一些情緒帶到輔導中來。
-
4 # 暮雨課堂
很多家長都是,不談學習母慈子孝,一談學習雞飛狗跳。其實是方法和心態的問題,孩子的學習內容是很專業的內容,很多家長錯誤的做法是總想代替老師把每一科每個知識點都講解到位,事實上是不可能的,家庭教育是培養學習習慣,專業知識要交給專業老師,家長要培養孩子如何和老師學習尊師重道,虛心學習,因為在孩子整個人生過程中老師陪伴他的時間實在是太長了,家長不肯在每一個階段都代替老師,所以最主要的是找準自己的位置,找準家庭教育的工作和認為,這樣才能不會適得其反。
-
5 # 李國順外貿人
這個確實不容易,學生喜歡自己的老師,他們會覺得家長輔導是佔據他們休息時間。主要是枯燥。有以下方法: 培養興趣,融課外的輔導於遊戲或猜迷過程中,或者陪讀,自己也要真心感興趣。比如帶孩子去圖書館,大家一起看書。
-
6 # 吳大偉WDW善行天下
輔導孩子學習應該是老師的工作,現在都變成家長和輔導班了!建議:從根源解決問題,教師隊伍中應該有監督機制。再也不要上課不講課,課外輔導賺錢了的老師了。
-
7 # DJ摩卡金
我覺得家長之所以崩潰,是因為在家長的認知裡面,這些題目太過簡單,自己的優秀基因怎麼到孩子這裡,竟然連這樣的題目都不會?由此怒火中燒,導致崩潰。我覺得解決這種情況的方法有以下幾條:
1.家長要有清楚的認知,每個孩子在他的年齡接受本年級的知識,是根據孩子的身心發展水平而來的,不是根據家長的水平,請不要用自己成人的眼光,角度去想孩子的題目,你都多大了,孩子多大,等孩子上初高中為什麼都不會出現這種情況,因為初高中的知識大多數家長也不會,就不用說什麼崩潰了。
2.家長要有好的溝通能力。請多學習一些與孩子溝通的技巧,孩子做題目已經不會了,你崩潰又有什麼用呢?不如找準方法,嘗試與孩子心平氣和地溝通,當情緒穩定下來,孩子就能夠理解你講的內容。你可以試想一下,你如果聽一個脾氣火爆的人的內容,你的情緒是什麼樣?你能夠反應過來嗎?做情緒的主人吧,只有做情緒的主任,孩子在寬容愉快的環境裡,反而做題不會出意外的錯。
總而來說,其實作業不可怕,可怕的是家長不懂溝通的方法。
-
8 # 西西里的向日葵
受疫情影響,最近因為輔導孩子功課而情緒崩潰的家長太多了,大多數學校都是以網課的方式彌補教學進度。所以家長也就擔負起了監督孩子上課,完成作業的角色。部分家長都表示已經處於崩潰的邊緣。
前幾天,看到這樣一則新聞,一位劉女士因為在家輔導孩子作業,和孩子起了衝突。情緒崩潰,一氣之下選擇跳河輕生。好在消防隊及時趕到,劉女士當時的意識還算清醒。但是並不願意配合消防人員的求助,反倒帶著哭腔對消防人員說到:我太累了,別救我,他就是想要我死。最後,經過消防人員的耐心開導,終於將女子救起。
當然這樣的例子比較極端,不過在輔導孩子作業時,處在崩潰邊緣的家長並不在少數。就連明星岳雲鵬還因為輔導女兒作業上熱搜。並且把輔導孩子作業稱為“世紀難題”。
那遇到這類情況,家長到底應該怎麼辦呢?
一、懂得換位思考
現在的孩子承擔的學習壓力遠遠高於我們以前上學的壓力。學習的科目多,作業也很多。而且在課餘時間還要上各種各樣的培訓班。孩子的大部分時間和精力基本上都全部花在了學習上。處在這樣的情況下,孩子的精力已經被消耗的差不多了,本身就很疲憊。
如果這個時候,家長還因為孩子的作業出錯,或者沒有聽懂家長的講解,就對孩子責罵,咆哮。這樣做雖然能宣洩自己不滿的情緒。但是卻不能幫助孩子真正解決問題。我們要懂得換位思考,站在孩子的角度考慮問題。如果你是孩子,家長一邊對你責罵,一邊對你訓斥,你還能好好思考嗎?
二、要尋找合適的情緒發洩口
在輔導孩子作業時,孩子遇到不會做的試題,家長已經解釋了很多遍。但孩子還是不會,這時候家長難免會有情緒。若是有些脾氣本身就火爆的家長,可能當場就對孩子一頓咆哮。彼此都很委屈,家長越吼孩子越不會做題。孩子的學習效率沒有得到提升,反而變得越來越膽怯,如果這時候家長有情緒,那麼可以去臥室或者衛生間其它地方發洩情緒,等到情緒穩定之後再繼續輔導孩子。這樣一方面能夠穩定自己的情緒,也能讓孩子不受影響。
-
9 # 總有不一樣的
我也深有體會,因為我是自家娃,所以難免有管不住的時候。我在這裡給點我個人的建議,我認為是因材施教,因地制宜,利用娃的優點,然後引導他學習。
-
10 # 家有女兒萬事足
面對“陪孩子寫作業”這道難題,一千個家長有一千種崩潰的方式
理智即將掉線的時候,不少家長選擇默唸“親生的、隨我、忍住”。日子總要過下去,作業總得交上去,有些家長們已經摸爬滾打出一些輔導作業的套路。
最近,在家長群中熱傳著一些漫畫,家長們為輔導作業相互獻計。漫畫中,家長們的“自救”招式五花八門,試圖找到與孩子的和解方式。
重學習的過程,而非結果。
“習慣的養成不是一蹴而就的,家長應該以身作則,為孩子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
我覺得在孩子學習的時候,家長也該放下手機,一起看看書或者進行別的學習,身體力行地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孩子,在家庭中營造學習氛圍。
學習過程中,家長也要注意多鼓勵孩子,遇到困難時,家長應該幫助孩子一起分析問題,做好引導和規劃,讓孩子體驗解決問題的成就感。
“學習是自己的事情。”只有用科學的方法幫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孩子才能全面發展,取得更好的成績。
-
11 # 草原北斗
家長輔導孩子學習,需要耐心和方法。
首先,如果孩子比較調皮,對家長的輔導不以為然。家長先不要著急發脾氣,不要急於輔導,換個行動方法或做一件事,讓先孩子崇拜佩服你,他/她就會對你說的話、做的事,言聽計從。大部分小孩子不聽家長話,只聽老師的話,就是因為心中對老師的敬畏。
其次,如果家長因為自己的能力問題,孩子作業量又大,輔導孩子有些吃力而崩潰,可以利用業餘時間,多看些資料。提升自己。如果還不行,就選擇一個靠譜輔導班吧,代您輔導孩子。
-
12 # 80後萌媽
這個問題我覺得我是真心崩潰的,之前沒上班還能管一下,現在上班了,每天晚上還要去管一下,本來就比較累~人家說一個,我家是兩個,當媽不容易~但是又有什麼辦法?順其自然,不要給自己太大的壓力,也不要給孩子太多的壓力,網課認真上了之後,該玩的還是要玩,想想自己小時候也是貪玩的,我一般只允許他們玩益智類的遊戲~因為不能出門,悶在家裡也沒地方去,然後玩一點時間讓他兩個乾點別的事,比如跳跳繩,或者下樓喝口水走動一下~或者畫點畫~總體下來生活還算充實吧~
-
13 # 橘子蘇打水
家長之所以崩潰有三個原因:
一是孩子在平時的學習中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自律意識,導致孩子在學習時比較懶散和沒有紀律意識。
二是家長與孩子之間的親子關係不太好,孩子在心底裡不信任家長,容易與家長對著幹,所以孩子不會聽父母的話。
三是家長在輔導作業時缺乏耐心和正確的方式。比如遇到不會的題目,家長無法做到耐心與孩子講解,與孩子溝通不注意方式方法。每個孩子的性格不同,方式也不是千篇一律的,所以,要有針對性地選擇好的方式與孩子溝通,建立良性的溝通機制。
因此,孩子需要在平常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而家長則需要付出更多的耐心。
-
14 # 愛吃栗子de元官
根據中國教育報聯合騰訊教育的調查顯示,有超九成的家長在給孩子輔導作業的時候,跟孩子發火、甚至打過孩子。
因為父母在給孩子輔導作業的時候,總是覺得有自己的幫助和指導,孩子肯定能很快完成作業。
但是等到家長真正上手輔導的時候,才發現現實根本不是這樣,這就導致父母的脾氣一下子就上來了。
那導致家長輔導作業時大發脾氣的原因是什麼呢?主要有兩點:
一是,孩子做作業時磨磨蹭蹭,注意力不集中,老是跑神兒;
二是,理解能力跟不上,家長教很多遍都學不會。
很多家長因為孩子而患上了作業焦慮的症狀,在輔導孩子的時候對孩子大發脾氣。
其實家長的這種焦慮暴躁的情緒會給孩子帶來巨大的影響,因為孩子在成長階段自我意識還不完善,家長的行為很可能導致孩子厭煩學習,以及性格的健全。
所以在指導孩子寫作業時,傢伙一定要注意以下三忌:
01
忌“陪讀”
有些家長為了不讓孩子三心二意,寫作業開小差,就親自坐在孩子旁邊監視著孩子的一舉一動。家長這樣做的心情可以理解,但這種“陪讀”會引起孩子的緊張,不利於學習。
02
忌“指指點點”
有些家長在孩子做作業的過程中,一旦發覺作業有錯誤或孩子不會做時,馬上就指出來,這樣做會阻礙孩子獨立思維能力的發展。
03
忌,“代勞”
有些家長怕孩子太累,常常代替孩子做作業。但是,小學生的作業往往是一些基礎的內容,父母的代勞將會不利於孩子對基礎知識的掌握。
基礎打不好,那孩子隨著年級升學,學習將會越來越困難。
那家長應該如何指導孩子寫作業呢?聰明的家長是這麼做的。
1.培養孩子按時做作業的習慣。良好的習慣往往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培養孩子獨立做作業的能力。對於低年級的孩子,父母可以多花些時間進行指導,但隨著年齡的增長,時間要縮短。
3.鼓勵孩子自己檢查作業。讓孩子說說錯在哪裡,為什麼會出錯,這樣可使孩子記住錯誤,以免下次再犯。
4.遇上難題家長指導時要注意分寸
孩子做題卡住時、算數算錯了、作文寫不下去了,家長一定不要說“你怎麼這麼笨!這麼簡單都不會!”
因為兩句話會導致孩子也會感到焦慮,產生負面情緒。這時候,家長一定要掌握分寸,試著跟孩子說:“不著急”, “再想想”。這樣孩子便會很容易靜下心來,做題效果會意外的好。
另外,家長還可以採取分步法,即家長先給予提示,讓孩子思考正面如何做。當孩子弄懂後,再出些類似的題目讓他鞏固。
在孩子的教育方面,絕對不是一個一蹴而就的工程,而是需要日積月累、悉心澆灌的。家長在輔導孩子寫作業的時候,之所以會崩潰,其實是因為自己心裡沒底。
所以,家長需要的不是被教育,而是專業的幫助,幫助家長建立一個瞭解孩子、瞭解學習規律的支援系統。
家長自身也需要不斷學習,增加教育知識、最佳化教育方法,才能真正降低焦慮,在輔導孩子的時候得心應手。
-
15 # 快樂高爾夫媽媽
輔導功課就像一直領著孩子走路一樣,家長需要跳出來看自己,問自己,自己為什麼可以輔導孩子,孩子的未來是要走一條什麼樣的路?然後回答自己,自己有了答案之後,我覺得就應該不會迷茫了。我覺得家長都希望孩子比自己優秀,在現在的社會資訊那麼發達,可以學習的平臺很多,現在孩子的生態空間,思維模式跟家長都不同了,就不要希望孩子按照自己的生活路徑再走一遍,放手讓孩子自己走,不管怎樣,都是孩子的人生都應該自己走。遵重孩子,他有能力,也有權力自己走。家長的心大了,孩子的心也大了,心大子了會有舞臺。
-
16 # Sammi艾琳
學習對兒童認知發展過程的影響主要有三點:
第一,如果家長引導方式偏離,會影響對影象和實物的想象能力。而對實物的想象能力對幼兒未來學習非常重要。舉例說明,如果給孩子看一本連環畫,已經識字的兒童不會觀察畫的顏色、形狀、空間關係,而直接去看文字。因為文字可以迅速傳遞更多的資訊,而上述這些能力對兒童未來學習很重要。尤其在數理化等方面的邏輯空間概念上。
第二,家長將成人的固化思維過早架接會使幼兒從基於影象認知過程轉向基於符號的認知過程。我們必須承認在某些認知加工條件下,基於影象的思維過程可能會比基於符號的思維過程更快。
第三,長時間單一用於某方面,會對幼兒的記憶和理解能力造成不利影響。尤其是低年級孩子,日常生活中比如聽課、討論、談話,少不了要用到聽覺記憶和聽覺理解。長時間以同樣的方式干預讓孩子迅速地從聽覺記憶和聽覺理解轉化到視覺記憶和視覺理解。幼兒就錯過了聽覺記憶和聽覺理解的最佳訓練時機,這是很難彌補回來的。
父母不該規劃孩子的人生,你能做的,無非是關注他,然後在他階段認知範圍以內的事情上稍微站高兩級臺階,給他一些引導和支援。”
世界上任何一種智力活動,都要靠興趣,喜不喜歡這件事情,可能在未來的某一天,說不定他們學著學著就愛上了呢……
-
17 # 瓜娃娃
有多少家長和我們家一樣,不寫作業是母慈子孝,一寫作業雞飛狗跳。我曾經給我兒子輔導作業也崩潰過,但現在隨著孩子歲數增長我也是在調整。家庭教育的重心應該是幫助孩子養成一個好的學習習慣,以及提高孩子的自主性,獨立性,計劃性這些方面。現在隨著孩子慢慢長大,你要是時時刻刻守在孩子身邊督促學習,然後孩子還沒崩潰家長就開始崩潰很容易適得其反,孩子會容易叛逆。陪伴孩子家長也需要自身成長,以身作則,給孩子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
-
18 # 馮潔薦康客
作為父母都是希望孩子學習好,望子成龍,望女成鳳。認為孩子上了重點大學,才算是有出息,自己也才臉上有光彩。但是作為家長還是要從孩子的實際情況出發,發覺孩子的特長,加以正確的引導,而不是一味的說教和指責。更不能打罵孩子,這樣只能起到相反的效果。每個孩子都有她特定的成長軌跡,有她的興趣點和習慣。有時候是我們做家長的沒有很好的換位思考,在孩子的不同成長階段,都會有不同的心裡變化,孩子的情緒、生活中的困惑、青春期的叛逆等都會對她的學習有一定的影響。作為家長也不要一味的只看重成績,還是要全方位的關注孩子的健康成長。有時候學習成績的下滑,是她生活的其他方面出現了問題,我們應該找到關鍵點,加以正確的引導。現在初、高中的功課越來越難了,而且理科很多需要邏輯思維來解決問題,這對孩子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都是一種考驗。尤其是女孩子可能對理科的學習感到吃力,加之基礎沒有打好,上課老師的進度或許在要保證好學生的情況下,難免照顧不到大多數基礎差的。我想孩子出現學習吃力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現在的很多孩子,都在校外報各種的輔導班,有條件的可能從小學一年級開始就在學習奧數、程式設計等。有的甚至把一學期的課程都提前學完了。這樣沒有報班,又沒有做好課前預習的孩子,在接受新課的理解上就會滯後。每個孩子的基礎、認知和喜好各不相同,學校的學習進度也是比較的大的。每個孩子都有學習壓力,特別是畢業班的孩子,每天除了在學校要完成各種課程的學習,完成沒完沒了的考試,晚上還要去做各科的作業,其實還是蠻辛苦的。如果再得不到家長的理解,肯定會煩躁。現在很多青春期的孩子出現抑鬱,厭學的根本原因還是內心出現了問題。青春期的孩子,生理、心裡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興趣點,環境也各部相同,加上孩子們大多自尊心強,喜歡被認可和表揚。這樣在內心受挫和得不到認可時,難免會產生厭學的情緒。我的女兒上初中,我覺得要解決學習問題的關鍵,還是要先讓孩子有一個健康的身心,讓孩子對學習和人生有一個正確的認識,調動她內在的學習動力。然後再給予一些學習方法上有效的指導,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愛,瞭解學習的重要性和意義所在。而不是一味的進行填鴨式的灌輸,有了良好的心裡內動力,再加上一定的學習方法,我相信孩子的學習成績是會調高上來的。成績的進步,父母及老師的肯定,會讓孩子得到快樂和滿足,從而為下一階段的學習打好基礎。這樣才能讓孩子有一個良好的成長。
同時,作為我們家長也要改變一下固有的思維模式,不要一味的認為孩子學習不好,一輩子就完了。要跳出學習成績的侷限,全方位的看問題。其實每個孩子都有他的優點,有他擅長的東西。作為家長應該多去了解跟孩子有一個比較好的溝通和引導,讓孩子發揮自己的特長,在自己喜歡的領域裡去追求屬於自己的精彩人生。學習只是生活的一部分,更重要的,我們的孩子首先要是一個健康的存在,然後其他的一切才有意義。學習的好壞並不是評判孩子的唯一標準,我們要多發現孩子身上好的一面,加以肯定,加以正確的引導。我相信,每個孩子都是優秀的,是金子總會發光。
-
19 # 是元阿
自延期開學以來,各地都響應教育部“停課不停教、停課不停學”號召,開展了線上教學。“不學習時,母慈子孝;輔導學習,嗚嗷亂叫”成為部分家庭近期的經典保留曲目。如何成為一名聰明的家長,既高效又簡單的輔導孩子的作業成為了我們深度思考的重磅問題。
一、輔導孩子功課常見的問題過度負責任型:“你應該把這句話寫在那裡”、“這個字你寫的不夠工整重新書寫”、“寫一遍記住了嗎?再多抄寫幾遍加深記憶”。父母在旁的“指手畫腳”不但沒有起到很好的指導效果,反而干擾了孩子的思路,看起來對孩子“負責”的輔導方法,分散了孩子的注意力,造成了輔導的負性效果。嚴密監視型:孩子在學習的過程中,家長的注意力時刻放在他們的身上,孩子一旦走神,家長第一時間發現並馬上提醒。孩子時刻覺得背後有一雙“神秘”的眼睛在盯著他們,注意力分散,無法集中精神去學習。並且孩子如果到了中高年級,叛逆、自我的意識加強,家長的這種方式會讓他們覺得自己的隱私遭到侵犯,親子矛盾相繼出現,學習的效果必將直線下降。二、聰明的家長該如何輔導孩子、陪伴孩子?陪孩子作業,陪的是“習慣”。輔導孩子、陪伴孩子學習除了幫助學生修改錯題之外,更重要的是要讓孩子養成自我檢查、獨立思考的能力,要凸顯出孩子學習的主體地位,不要本末倒置。家長的行為示範尤為重要。孩子學習的過程中,家長要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可以和孩子保持一段距離讀讀書、看看報,你要相信你的行為會潛移默化的影響孩子對於學習的態度。只有在濃厚的學習環境中,孩子才會全身心的融入知識當中,作業的效率、學習的效果自然讓家長省心、省力。檢查作業是檢查完成情況,而不是直接指出錯誤幫助孩子修改。 如果發現做錯了,先不要著急著指出,而是先讓孩子仔細檢查一遍是否有錯誤,多次思考,再詢問家長或尋求幫助,不要讓孩子形成依賴父母檢查的習慣,要培養孩子獨立思考、仔細檢查的能力。 輔導孩子學習是一門學問,也是一門藝術,需要父母不斷的摸索,且行且思,願我們都能成為一名智慧型家長,與孩子們一起創造美好的記憶。 -
20 # 心晴媽媽vlog
這個現象是常見的,我經常聽親戚說她在家輔導孩子上課學習,倆孩子都得負責,大的學不好作業不會寫,小的不聽話作業都不寫,每天都頭大,還要求不寫完作業不讓吃飯,孩子看著都不高興。
回覆列表
1.合理的釋放自己的情緒不應該發洩到孩子身上。2 分散注意力集中,做些有利於身心健康的事。3.耐心輔導孩子功課,給孩子做榜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