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初漢時期,劉邦大肆的殺害異姓王。並且把劉氏子弟全部封到關中,把關中經營成鐵板一塊。在現在看來,劉邦的這個舉動如何?對於當時是不是有好處?
9
回覆列表
  • 1 # 潮哥1495582530712

    劉邦對於北方匈奴的入侵和騷擾,一直憂心忡忡,胸無一策,不知道如何應對。

    這時候,婁敬向他建議對匈奴採取和親政策,送公主跟匈奴單于成婚,這樣匈奴人將來的單于就可能是漢朝的外甥了,哪裡有外甥打外祖父的道理?這樣一來,漢朝的邊境就能夠得到安定,陛下也就有時間積蓄國力以待時日。

    邦採取了婁敬的和親政策,一定程度上緩解了漢朝的邊境壓力,給漢朝的崛起提供了足夠的時間和空間。

    漢武帝時期具備了對匈奴反擊的實力,於是先後派遣衛青、霍去病等人北擊匈奴,開創了漢武盛世!於是封婁敬為關內候。

  • 2 # 木子李abcdfg

    古代帝王為了政權穩定,基本上採用兩種方式,1.皇族人掌管國家要害部門;2.外人掌權,皇族人養而不用,其實這兩種方式都有弊端,歷史也證明了這一點

    如果想要國家長治久安,就必須贏的民心,讓老百姓當家作主,也就是民主

  • 3 # 坦坦蕩蕩的尚格

    漢初,劉邦消滅異姓諸王,分封同姓九王的做法在當時實為情勢所迫。這個做法雖然暫時緩解了此時異姓王對漢廷的威脅,但是從長遠來看這個做法依然只是揚湯止沸。在利益面前,同姓王並不比異姓王忠誠多少。

    分封異姓王的無奈

    首先,為什麼會存在異姓王。劉邦分封異姓王本身就是無奈之舉。秦亡之後,漢王劉邦的力量根本無法同楚霸王項羽分庭抗禮,但是根據懷王約定,先入關中為王,所以劉邦自然對截殺懷王敗壞盟約又剛愎自用的項羽心懷不滿。這時各地諸侯王也趁機作亂,所以劉邦抓住了這個時機用韓信暗度陳倉的計謀兵出漢中,之後君臨函谷。但是劉邦與項羽實力的懸殊還是相當大的,所以在形勢與利益面前劉邦與其他諸侯王達成了同盟並直搗彭城。之後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劉邦在彭城的奢靡生活。漢書上是這樣記載的:

    漢王遂入彭城,收羽美人貨賂,置酒高會。

    自以為援軍眾多的劉邦沒想到,在項羽的實力面前他的盟軍並不可靠。項羽聽說彭城失陷之後立馬組織軍隊回擊,漢書是這樣記載劉邦的慘狀的:

    大破漢軍,多殺士卒,睢水為之不流。圍漢王三匝。大風從西北起,折木髮屋,揚砂石,晝晦,楚軍大亂,而漢王得與數十騎遁去。過沛,使人求室家,室家亦已亡,不相得。

    這時候的劉邦開始明白,他的異姓盟友是靠不住的。

    但是兵敗的異姓盟軍為了抵抗霸王項羽不得不再次抱團取暖,於是第二次同盟形成了

    但是歷史總要有個一而再。我們經常以為,在垓下之戰前項羽的軍隊就已經慢慢瓦解了。但是事實並不是這樣。在劉邦又一次做好準備之後,他的盟友即異姓王又讓他的計劃失敗了。

    五年冬十月,漢王追項羽至陽夏南,止軍,與齊王信、魏相國越期會擊楚。至固陵,不會

    劉邦與盟友約好一起追攻項羽,但是這次他的異姓盟友不僅不靠譜,更是言而無信,竟然沒有來會同作戰。但是項羽可是做好了準備。劉邦又一次嚐到了盟友給他的苦果

    楚擊漢軍,大破之,漢王復入壁,深塹而守。

    劉邦已經明白,異姓諸王是靠不住的,他這個時候應該已經開始謀劃未來堤防這些盟友的想法,但是為了擊敗項羽,他不得不依靠他們的力量。

    所以這年十二月,在劉邦集團準備充分之後,垓下之戰打響了。

    鞏固漢王朝的謀劃

    垓下之戰不久之後,劉邦就已經上了尊號稱帝,但是他心裡非常清楚漢庭的危機還沒有解決。漢初時,諸侯王擁有軍隊,且在封地內幾乎完全行政獨立,這些異姓諸王的封地面積更是超過了漢郡。養癰遺患,劉邦知道這些漢朝內部的異姓勢力已是目前最嚴重的威脅。同盟中的教訓使得劉邦知道他們各自都心懷鬼胎。

    所以劉邦很早就開始著手加強關中的防備。我舉兩個細節:

    夏五月,兵皆罷歸家。詔曰:“諸侯子在關中者,復之十二歲,其歸者半之。”

    這句話的意思是——入關滅秦的關中人願意留在關中的免除徭役賦稅12年,迴歸原籍的免除6年。

    197年三月,彭越謀反。而這年6月:

    六月,令士卒從入蜀、漢、關中者皆復終身

    跟隨劉邦轉戰四川而後又攻入關中計程車卒全部免除終身賦稅。劉邦知道還是自己的部隊最可靠。

    但是,之後平定完異姓王之後,劉邦發現這時的漢庭根本無力管理多出來的大片土地,所謂打虎親兄弟,上陣父子兵,為了加強漢朝的統治並防止內亂,劉邦開始了大封同姓諸侯王。

    但是不得不說,同姓封國的權力還是依舊過大,秦的郡縣制度在一定程度上要比分封先進。事隨境遷,當漢朝慢慢開始發展的時候,中央政權與藩國的矛盾也開始慢慢加大,所以造成了之後著名的七國之亂。劉邦雖然看到了問題所在,但他沒有抓住問題的根源進行削藩。

    所以我說劉邦的安排在一定程度上只是揚湯止沸。

  • 4 # 蜀中梁哥哥

    劉邦的《大風歌》已經說明了問題:“安得猛士兮守四方?”誰來幫我守這諾大的江山?

    漢初,新政權初定,異姓王不可靠,在劉邦看來,畢竟是外人。劉姓王至少是自家人,有血緣相連。實際上,這是小農思想,外人未必靠不住,自家未必就靠得住,後來的“七王之亂”就證明自家人也靠不住。

    劉邦把劉姓子弟全部分封到關中,他是看中關中這塊地,進可攻,退可守。漢初時期,國家不安定,曾經為他打江山的猛將謀反,劉邦疲於奔命。北邊匈奴南侵,新生政權搖搖欲墜。

    守住關中,相當於守住根據地,這是劉邦把大量劉姓子弟分封到關中的真實意圖。退一步來說,其他地盤盡失,至少他劉邦還有地方可去。作為農民起家的劉邦,有其原生階級帶來的弱點,但重點把守關中,也不失為一個好辦法。

    把關中經營成鐵板一塊,是劉邦給自己的退路。從這一點來說,劉邦是很精明的。作為一個帝王,是有遠見的。

  • 5 # 鏘鐵

    大風起兮雲飛揚,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奪取天下是需要一些承諾的,否則何能將士用命,取的天下便要兌現承諾,但是前有因後有果,不承諾難以激發軍士鬥志,也為日後動亂地方性的動亂埋下了引線

  • 6 # 經典守望者

    首先,需要釐清的是關內侯和列侯的區別。在漢代初年,依舊實行二十等爵制,列侯和關內侯是最高的兩個等級,不過兩者之間的區別還是很大的。列侯享有自己的封地,可以稱國,列侯可以享有侯國內規定戶數的食邑。而關內侯則沒有封地,僅僅有食邑,傳統意義上認為關內侯的待遇來源是取自關中,所以稱為關內侯。不過,關內侯相較於列侯可以說是隻有部分待遇和等級,地位上遠不如列侯。所以,關內侯的分封要比列侯小得多,數量也很多。因為不涉及到裂土封疆,只要國家財政可以負擔,那麼封多少關內侯都沒有關係。

    漢初,為了獎勵群臣,漢高祖大興分封,連漢高祖最為痛恨的雍齒都被封為什邡侯。在《漢書》中記載高祖封侯者百四十有三人,一百一十三位關內侯,這個數量還是非常多的。不過,未見分封劉氏子弟為關內侯的記載。在漢初,劉氏子弟一般都是封王或者列侯者居多。這是出於幾個考慮,首先是出於血緣的情感。劉邦成為了第一位平民皇帝,自然要厚待家人。他的幾個兄弟都封了王,即使是的罪過他的大嫂的兒子也被封為羹頡侯,可以說的上是從優慰藉。

    第二,對於穩定天下有幫助。周代行分封,延續國祚八百餘年,秦代行郡縣,十幾年就亡國。所以在劉邦即位之初,有過考慮將天下重新分封。但是考慮到項羽分封異姓諸侯很快就敗亡的教訓,劉邦便大力分封同姓諸侯王。這些諸侯王基本上都距離中央較遠,而不是像題目中說的關中地區。比如劉邦的弟弟劉交被封為楚王,兄長劉喜被封為代王,堂兄劉賈被封為荊王,堂弟劉澤被封為琅琊王。這些地方距離漢朝中央地區都很遠,所以對於國家的統治也夠不成威脅。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懸了?AJ推出日本球員八村塁個人LOGO,喬丹還會續約郭艾倫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