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一抹蘇打1
-
2 # 生命召集令
看到這個問題想起了小時候看電視劇的時候,那裡邊凡人有難就祈禱神仙幫忙,然後,神仙施展一下仙術,凡人的苦難就解除了。這就像生病了來醫院就診的患者,也是希望醫生能夠拯救他們於疾病折磨的痛苦當中。
事實上,大多數醫生一定會毫無保留地儘自己所能去幫助每一位來院就診的病人,因為健康所繫,性命相托的誓言他們一直銘記在心。那些被疾病折磨的苦不堪言的患者及家屬,抱著希望甚至是最後一絲希望來到醫院尋求醫學救助,他們那種迫切想要得到幫助的心情就像茫茫大海漂浮數日,終於看到一根浮木,於是乎再也不肯撒手。
醫生特別理解這種溺水的人抓住浮木的絕望之後的欣喜的心情,然而醫生並不是神仙,由於醫學發展的水平有限,醫療裝置的侷限等,醫生也有無能為力、力不從心的時候。有的患者認為醫生救死扶傷,一定可以為他解除痛苦,即便最終疾病沒有得到治癒,他們也能理解,他們心裡對醫生是尊重的。
然而,有的則不然,他們認為我們花了錢,你們就應該把病給我治好。可是,醫療畢竟不是服務行業,不像花高價就能住到豪華酒店、買到稱心如意的物品,有的病就是未知的,有的病就是沒有有效的解決辦法,只能對症治療緩解痛苦。
希望每個抱有這種心態的患者能夠理解一下醫學行業是有其侷限性的,理解醫生不是萬能的,醫生也理解一下患者想要得到救助的心情,醫患相互理解,從而建立一種和諧的醫患關係。
-
3 # 冬日暖陽韓老師
病人總是隻要到了醫院找到好醫生就沒有治不好的病,把醫生看成如神仙一樣,其可望除去病痛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是這是不符合科學規律的,人體是複雜的,同時病也因人而異,存在著方方面面的差別和不確定性及不可預知性,同樣的藥在不同的人身上有不同的效果,同樣的手術有的反應很好,有的很差,有的術中甚至會出現異常。患者首先要學會換位思考也要了解一下基本的醫學知識,要用一顆平常心看待醫生,有一點最重要那就是醫生和患者的目標都是把病治好,沒有一個醫生希望病人在自己那裡出事的。
-
4 # 夢雲山人1
這強調醫生必須治好病的患者或病家倒是不多見,通常僅僅只是[希望這個醫生能治好病]。
你如果要求主治醫師必須治好你的病,那麼你就必須找到一個可以保證可以治好你的病的醫生,如果這個醫師“不敢包治”,你完全可以走人。
“強買強賣”,都是胡作非為。
-
5 # 137億年前的氫二氧一
作為一個醫生,我也說兩句大家參考。
在臨床上,大部分病人和病人家屬都是通情達理的,要求一定、必須百分之百治好的患者和患者家屬並不多見。
這好像是在說廢話,要是這樣要求奇葩的病人和病人家屬佔了多數,那臨床工作就沒法幹了,醫院直接關門得了。
但我們也不能否認,現在這種期望值遠遠超過現實可能性的病人或病人家屬確實相對比較多,有的人還認為還有著越來越多的趨勢。這嚴重影響了醫患關係和臨床醫學的正常工作。這一方面是患者的原因,一方面也是醫生的責任。
現代醫學模式是“生物,心理,社會”三要素並重的醫學模式,作為一個臨床醫生,不但要關心病人的生物性,還得考慮到病人具有的心理背景以及所處的社會環境。
現在社會上,醫患關係並不好,相關的患者教育更是極缺,但這些因素都不是具體一個醫生能解決的。所以,如果遇到這種要求很高,提出的期望值遠大於現實可能性的病人時,臨床醫生要對具體情況進行具體分析,只有瞭解了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才能做出最有利的決策。
舉幾個我遇到的例子:
一個病人住院後查房時,提出了不切實際的要求,就是要求手術百分之百要成功,而且病人家屬要求的成功標準,還是遠遠超過一般意義上的成功能達到的程度,也就是說,就算手術真的成功了,那也達不到患者家屬的期望,按患者家屬的要求也是沒成功。
這個患者家屬之所以會這樣,其實是其家庭內部原因造成的,簡單講,就是患者住院手術這件事佔用的時間金錢耽誤了患者家庭的其他事情,讓患者和患者家屬認為其付出的成本很高,為了不落家庭成員的埋怨,所以病人和其家屬才產生了不切實際的期望。
考慮這種情況,和病人及其家屬溝通後,決定手術延期進行,最終說服病人接受了手術延期三個月,等到其家裡的事情過去後再手術。
另一個病人,在住院前就提出了不切實際的要求,就是要求手術不成功的話,不但要退還其費用,還得包賠其所謂的損失。這個病人之所以如此,是因為社會輿論造成了其對醫生有偏見,對接診醫生不信任。
這個病人做了相應的思想工作,特別是其女婿搞股票,透過類比“股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來說明手術的相關問題,首先說服了病人家屬,同時組織有威望的專家給病人會診,進一步給病人說明情況,最終病人承認錯誤,此後的入院手術及康復預後都很順利。
另一個病人,其在入院後手術前突然對手術安全性和預後提出了醫生無法做到的要求。經瞭解,這是因為病人在入院後情況發生了變化,就是病人沒有能按其入院前的設想籌集到足夠的醫療費,而且病人出於維護自己面子的心理需要,不打算說自己沒錢了,而是想透過“鬧事”終止治療,以避免自己的尷尬。瞭解到這些背景後,經醫院協調,退回病人部分費用,讓病人出院了。
我舉這些例子只是臨床上許多情況中的一些,現代醫學模式不但包括病人的生物性,還包括病人的心理如何,以及病人的社會性如何。作為一個醫生,就算再忙也不能只見病不見人,考慮問題時,要在可能的範圍內,即考慮病人的病情和生理狀態,也要注意瞭解病人的心理,家庭和社會情況。
供大家參考。
-
6 # 張水生a
感冒都不敢說治得好,現在的病菌天天在變,哪個醫生敢說包治得好,那是騙人的。以前沒發現非典的時候,也說是感冒,後來還不是死了那麼多人?只有騙子才會給你打包票。還有就是,有的病人其實已經治好了,他硬說還沒好,還感覺哪裡哪裡不舒服,你做醫生你敢包治好嗎?
-
7 # ABCDEFG57520323
我如果遇到這樣的人,直接告訴他們,不能保證能治好,我本事低,長得齪,學習不努力,在醫院只能盡我能力做,願意讓我幫忙我就幫忙,不願意就算了。寧可沒業績,沒工資,也不能欺騙保證治好
-
8 # Meezi
這種患方期望值過高到不切實際的情形時有發生,我的習慣是:首先從態度上保持溫和,儘量把實際情況解釋清楚,不管他們能否理解。第二,給病人一些建議,比如降低期望值繼續接受治療,或是可以出院後找其它水平更高的醫院或醫生去治療。第三,絕不強迫患者接受治療,完全自願,想出院隨時可以簽字走人。
-
9 # 蘭陵百小生
親身經歷過一個患兒姥姥給大夫下跪,理由是求他找別的科的人加個號,這個患兒他媽之前已經因為掛不上號罵罵咧咧半天后來走了,周圍的患者家屬都聚焦在這個大夫身上了,後來大夫無奈求那個科的大夫加了個號,我想當時在場的家屬都在罵醫生和醫院的冷漠吧,因為在診療過程中,他們是一個陣營,而醫生是另外一個陣營,勢同水火。而我想在這裡強調的就是醫院的秩序問題,掛不上號這是一個比較普遍的現象,也能理解家屬的焦慮,可這種透過下跪來求大夫的行為看似是乞求,實則是一種綁架和威脅!我都給你下跪了這事兒你是幫也得幫,不幫也得幫!
-
10 # 本來無名_8tb
如果是個例可以教育,如果成為普遍會有很嚴重的後果,醫生會拒絕病情嚴重的病人,如果是必須接受,那麼我想沒醫生願意承擔這個後果,畢竟這不是有把握的事,那麼我想沒人願意做醫生了,有些病是很難有把握的,但直接放棄又有些可惜。
-
11 # 蠍子763427
以下幾個要求建議你不要跟你的主治醫師說。第一,我來醫院就是想看好病的,麻煩醫生一定要把我看好。第二,醫生,該開的檢查你就開,不該開的你就別開了。第三,醫生麻煩你用最好的藥啊,我不差錢!
-
12 # 餘萍10012076
兩類病人我一般避免治療:1.曾經傷害過醫務人員的,不管是言語還是行為,都很讓人反感;2.對治療期望值過高或不切實際的病人或家屬,健康不是用金錢或別的可以換回來的,作為醫生我會盡全力,但結果不是我能保證。
-
13 # 彩虹文具盒
願意提就提吧,開口之前請想好後果,話說出來可就收不回去了,提了這種要求在醫護眼裡也就是潛在醫鬧患者了,大家都會提防你,你會得到基本的醫療服務,但絕對不會是最好的,提要求要合情合理,生命不是買賣,不是你花錢就能解決的,醫生絕對不會希望自己經手的病人出任何狀況外的問題,你提了這個要求不就是擺明了不信任醫生麼?那麼你的醫生十有八九是希望你轉院走人的,不信就不要來,還有,絕對絕對不要用出院來威脅你的醫生達到一些要求,你可能不知道你的醫生會多希望你出院,你騰出的床位不知道有多少人在等,醫院永遠不缺病人
-
14 # 老劉講體驗管理
疾病的複雜性、患者的差異性以及醫學的侷限性,使得任何疾病包括感冒都不可能包治好。如果一定要包治好,那麼就會產生拒收病人的現象,會使得醫院為了降低損失而採取各種措施,比如高收費。
我相信很多人都是從這個角度去回答提問的,醫生自己肯定也是這麼想的。這次我想提供一個新角度:
醫療是一個極其保守極其封閉的行業,天生具有壟斷性質。這些年,醫療也許在技術上有不少的進步,但在服務質量,經營模式等方面進步很小。因而全世界的醫療業,都不能讓當地人滿意,你甚至可以說它是發展最差效率最低的一個行業。
我們可以舉兩個其他的行業做個對比:汽車其實最近幾十年了,也沒什麼進步,不過就是來個定速巡航、液晶屏之類的小改進。還有航天業,過去一直認為是舉國體制,風險高,耗資大明,企業根本不可能碰。
但是馬斯克來了,一下子把電動車提升到一個新檔次,從高階入手,迅速建立品牌,其他的傳統車企不得不跟進,很多國家也都制定了燃油車退出市場的時間表。當然,最牛的是它發射的獵鷹重型火箭,一下子讓各國的航天局搞得灰頭土臉,改變了很多關於航天的固有認知。
我在想,醫療行業能否也出一個伊隆馬斯克這樣的天才呢?他入局後迅速攪動既有格局,挑戰壟斷以及固有的思維,帶來一番新的氣象。
比方說,可否先治病後付款,可否分期付款,可否按治療效果後付款。
可否用新方法新工具極大的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實行全社會資源協作。
可否與企業、公司進行合作,從源頭管理員工的健康,讓人少生病,晚生病。
可否引入大資料,對醫院的內部管理與操作進行公開,接受公眾監督。可否試試資訊共享,並讓每個病人帶走自己的所有資料。
還有很多想法,肯定會被行內人士批評。其實我是非常瞭解這個行業的,也不算外人。我真的非常希望有一個英雄出來,比如馬雲就有好多醫療方面的投資,不知道以後效果如何?
-
15 # 白衣奶爸
生老病死這四個字,本來每個人都逃不過,除非你是金羅大仙,要不然怎麼能夠逃得過這四個字呢?
對於每一個來就診的病人,我們最大的希望就是病人能夠疾病得以康復,然後儘快的能夠出院,這不僅僅是病人的希望,不僅僅是家屬的希望,更加也是醫生的希望!
但是這種希望可以變成強制性命令嗎?如果可以的話,或許這樣的患者或者這樣的家屬應該去做神仙,他們或許就可以擁有這樣子無上的法力。如果可以變成命令,那或許這個世界就沒有生老病死,沒有醫院了。
經常有很多寶寶家長帶寶寶過來看病,然後呢,有些家長都會問這麼一句話,醫生,我的寶寶吃了這些藥是不是一定就會好?
而我作為一名醫生能夠回答的最大限度的回答就是:
大部分寶寶吃了這些藥應該都會好的。
這已經是我能夠給予的安慰了,但是如果你要我保證,這怎麼可能呢?換做你是醫生,你來保證?你是神仙還是鬼怪?
我也曾經看到過比較態度惡劣的家長帶了小朋友來看病,然後火急火燎的兇狠的對我說,讓你們的院長給我的孩子看病,我要求我的孩子一定馬上現在治好!
我也特別想知道社會大眾對於這樣子的就診患者還有患者的家屬是什麼樣的意見?因為我相信醫生跟社會大眾一樣也擁有一樣的想法。
我們希望每一個來就診的病人都能夠儘快好轉出院,如果這麼一種希望,可以變成要求,可以變成命令,那不是痴人說夢話,就是明知不可行卻不懷好意!
-
16 # 知未病
不可能的,凡是重大慢性疾病,統統治不好。那醫院幹嘛呢?維持性治療,治不好,拖延著,隨著疾病加重年齡增長,越來越嚴重,而費用也是越來越高。醫學水平高醫療條件好的醫院,可以讓這個過程慢一點,僅此而已。
-
17 # muxiaobin23466
醫生的真諦:偶爾能治癒,常常去幫助,總是在安慰!醫學本身就是一個不完美的科學,人有生老病死,如果任何疾病都能“完美”治癒,那人就可以長生不老了,地球上人也就放不下了。本人工作近30年,知道醫學上的理論在不斷的變化,有些甚至與以前矛盾。說明什麼?說明醫學在不斷髮展,前進!也說明疾病的複雜性!課本上一半以上的疾病第一句話就是:此病病因不清。就算一個小病,也有很多意外或者併發症。舉一個闌尾炎的例子。這個病每個人都聽過,是外科一個常見病多發病。而我們內行經常說的一句話是:有些闌尾炎真成了“難尾炎”。光說它的鑑別診斷,就不下10幾種:麥克憩室炎,胃腸穿孔,腸梗阻,原發性腹膜炎,膽囊炎,附件炎,宮外孕,黃體破裂出血,輸尿管結石……甚至肺炎有時都要考慮。這些還都是書本上要求鑑別的。鑑別靠什麼?以前我可以靠經驗,現在不敢了啊!——萬一我錯了怎麼辦?業內有一句叫:闌尾炎誤診不誤治!但是,現在有多少人能理解?而將那些鑑別做完,需要花多少時間和費用啊(還別說做完所有檢查,有些也無法確診,否則有一種手術叫“開腹探查”)?剛當住院大夫時,帶著實習學生,一晚上做三個是常事,可現在小心多了。醫患矛盾是個很複雜的問題。媒體在其中起了很壞的作用,整天炒作“人咬狗的新聞”,整天給人們灌輸花錢就要治好的理論。醫學發展很快,但是,遠遠沒有達到什麼問題都能解決的地步。現在新生兒的成活率已經非常高了(聽過老一輩人的生育經歷吧),但是也沒有到100%。俗話說:人生人嚇死人。為什麼?現在一旦出一例新生兒或者孕婦死亡的病歷,媒體就像打了雞血。兒科疾病也有一個特點:得病快,好的快,死的快!這些都是規律,是經驗。而現在護士扎不上針被打的事件太多了吧?我們上學那陣,進第一個科室實習,跟的就是護士(大夫也要學習一些護理技能),病人一看新的大學生來了,人家還鼓勵著你去試扎(實習醫生不像護士在學校都學過這個),一下扎不上還給你寬心安慰。人心都是肉長的,人家對你這樣,你能對人家不更加關心嗎?而現在什麼《孕婦被縫肛門事件》,《三毛錢治好慢性病》……這種新聞都能出來,想想我們的媒體都成什麼群體了!所以說,現在醫生看病成天都提心吊膽,一看你是那種非常“難纏”的主,還是一切按常規來吧!
-
18 # 婦產科小超人
這算什麼,我今天還經歷了更奇怪的一幕。
一個產婦,十年前因為完全性前置胎盤、產前大出血在我院行緊急剖宮產術,當時才35周,手術並不好做,比常規剖宮產的一個小時左右時間要長一些,總共有兩個多小時才出手術室,不過最後的結局是母子平安。
今天病人來我科是因為有不孕症,這十年來有正常性生活,卻沒有懷孕,同時肚子上還有個子宮內膜異位症病灶。
病人反反覆覆來辦公室找了醫生,強調她當年的剖宮產做了四個小時才做完,肯定是醫院派不好的醫生給她做的,所以她現在才不能懷孕,而且還引起了腹壁子宮內膜異位症。醫院肯定要為這個負責!
管床醫生一聽,這節奏不對,馬上調取當年的病歷來看,發現是完全性前置胎盤、產前大出血住院,綠色通道手術,而且手術是當時的產科主任做的。
“我現在這個樣子都是因為你們醫院水平不行引起的,現在給我治療的費用應該你們付吧。”病人的原話!
當然了,我們不可能答應她的要求,有意見就走法律程式!
她不會記得醫生費盡全力去搶救產前大出血的她,好不容易爭取到一個母子平安的結局,卻惦記著術後存在的併發症都是因為醫生水平不行導致的。這就是這些人的心地,就這麼個樣子,習慣就好。
疾病的發生和變化是變幻莫測的,目前人類還沒有辦法對疾病有有百分百的控制,如果有對醫生或者醫院有不切實際的幻想的話,建議出門左拐去拜神,就醬。
-
19 # 使用者46344687459
後半夜兩點,產科打電話叫急會診,而且直接打到我們值班室的。我放下電話邊穿白大衣邊往樓下跑。我知道,我們醫院一般晚上會診都是叫二線值班,很少給科裡一線打電話,更不會直接打醫生值班室,這次肯定是急了。跑到產科辦公室,產科同事一句話沒說,直接帶我去了處置室,一看就明白了:大著肚子的孕婦,呼吸急促,四肢軟癱,但沒有神經系統陽性體徵,問旁邊的女家屬,原來兩口子吵架了!典型的過度通氣!我還沒開口,闖進來一個滿身酒氣的男人,揮著手嚷嚷:趕緊給老子看!要是治不好老子拆了你們這破醫院!後邊跟著一群人,一句話也沒有!我什麼也沒說,就出來了,回到辦公室跟產科同事說我診斷不了,跟家屬說咱們基層條件和水平有限,治不了,安排轉去省裡吧!後來真的轉去省城了!醉鬼的酒話我可以不計較,但是那麼多沒醉的人就任憑一個醉鬼胡鬧,連一句制止的話都沒有,這家人不值得費心!我沒這麼大本事能保證給你治好病,還是請你另請高明吧!
-
20 # 最後一支多巴胺
這種現象其實反應了兩個問題:人們普遍的焦慮心理和缺乏醫療常識的現狀。
人都是要生老病死的,如果疾病可以治癒的話,就不會有人死亡,就人人都可以長命百歲了。
但是,無奈的是:吃五穀雜糧的我們必須要承受歲月無情的變遷,必需要面臨身體器官的衰老和最終的死亡。
雖然現代科技日益發達,但在疾病面前:人類還十分弱下。
就目前而言,人類能夠治癒的疾病微乎其微,就算有一些疾病透過治療後能夠康復,也不一定完全是醫藥的功勞,還有人類自身器官的修復和自愈力的功勞。
事實上,作為醫生,我們大多時候都是去安慰,去關心,只有極少時候才能治癒。
可惜的是:能夠理解這一點的人群非常的少。
當病人患病後,他們會將醫生看做是萬能的,將醫院看做是不能死人的。
導致這種情況出現的原因主要是因為:被疾病纏身的患者和被現實折磨的家屬會產生焦慮的心理、認為錢不能白花的人們缺乏基礎的醫療常識。
但,無情的事實卻是:希望越大,失望便越大。
醫學不是神奇的法術,它需要時間,需要等待的過程,也沒有點石成金、起死回生的效果。
不久前,我遇見了一個急性腦梗塞的患者,主要症狀就是突發言語不清和肢體偏癱。
家屬同樣要求:必須要治好!
這個要求被我無情的回絕了,因為我根本沒有本事能夠保證治好,我能夠保證的就只是及時搶救、用心治療。
至於其它的都只能交給患者自己和時間。
回覆列表
人是特別複雜的生物體,目前的醫療水平還沒辦法徹徹底底的瞭解人,人和人之間是有異質性,並且有些疾病我們人類還沒有徹底掌握它,由於它的未知的結局,潛在的影響因素等,存在著不確定性。臨床醫師所做的就是用他們的專業使疾病對人體的損害降到最低,得到較為良好的預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