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一年又一年106420656
-
2 # 二鍋頭餃子哥
一是王翦老前輩了。王翦帶兵打仗的時候,已有70多歲了,他平定六國,功績卓著。 二是廉頗老將軍了。60多歲了還在指揮長平之戰,成功抵禦了秦軍。70多歲了,還指揮軍隊,擊退了燕國入侵,斬殺了燕軍主帥,實在是勇猛過人,老當益壯。趙悼襄王想啟用他的時候,他還當著使者的面,吃了一斗米,十斤肉,披甲上馬,還是想指揮趙國的軍隊啊,實在是可敬可佩! 三是是黃忠老大爺了。黃忠自長沙一戰跟隨劉備之後屢立戰功,收益州、佔漢中、斬殺夏侯淵,威名遠揚。六七十歲了,還建立了這麼多功勞,最後身中數箭,戰死沙場。 四是俞大猷老英雄了。明朝名將,一生坎坷,戎馬生涯47年,身經百戰,戰功顯赫,快80了還在領兵訓練。 五是馮子材老爺子了。抗法名將,民族英雄。快70歲了,仍舊奮勇殺敵,取得鎮南關之戰的勝利,重創法軍。
-
3 # 林生日記
唐朝將領-郭子儀
“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說到老當益壯,還在沙場建功立業的名將,就不得不提到唐朝軍事將領--郭子儀。郭子儀的將才,為大家歸納為幾點:帶領軍隊還有操練士兵很有方法,在戰場上很有戰略目光,能夠讀到一面,計謀深略,有大局觀,不會輕易計較個人得失。
在陶祝婉的《郭 子 僅 任 將 才 能 與 為 官技 巧 研 究》提到中唐名將郭子儀由軍功而逐漸成為唐朝廷中舉足輕重的人物 , 所以出色的軍事領導才能是他之所以能成為這個典型的根本原因!
漢朝將領-馬援橫刀立馬馳騁沙場,彷彿就是在指馬援將軍,為東漢王朝清楚了西北地區的割據勢力之後,還消除了外族的騷擾。後面馬援投靠了漢武帝劉秀,先後伐隗囂、定涼州、敗羌兵、穩邊防。到了花甲之前還主動請纓北擊匈奴、烏桓。62歲的時候攻打武陵五溪蠻夷,到後來病死在軍帳之中。馬將軍為東漢勞馬一聲,氣壯山河!就如他所說的“男兒當死於邊野,以馬革裹屍還葬。”!
明代抗倭名將-俞大猷俞大猷,身為明代將領,一生中都在沙場與倭寇做鬥爭!屢立戰功!與同時期的抗倭名將戚繼光齊名!稱為“俞龍戚虎”,同樣也是著名的“俞家軍”與“戚家軍”一起蕩平東洋倭寇!為明代立下赫赫戰功!而且他著有很多兵法為後人所用!可謂是功過千秋。享年七十六歲。
趙國大將-廉頗“禁中頗牧”還有“髮上衝冠”,這兩個成語就是出自大將軍廉頗身上,形容大將敢愛敢恨。“起翦頗牧,用兵最精,宣威沙漠,馳譽丹青”(語出《千字文》)這裡面就提到廉頗的用兵之精妙。
周赧王三十二年(公元前283年),趙國大將-廉頗率兵討伐齊國,獲得巨大勝利!
《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中提到廉頗身懷六甲,一頓飯還能吃一斗米,十斤肉,以表示自己還能再戰沙場的能力!可惜趙王沒有起用廉頗,後來鬱郁不得志自然老死與楚地,葬於壽春。
以上名將都是忠肝義膽的人物,為國家鞠躬盡瘁,為後人所敬仰。
-
4 # 水一白聊歷史
古往今來,老當益壯、建功沙場的名將還是挺多的,名氣比較大的大概是“尚能飯否”的廉頗、定軍山的老黃忠、平定安史之亂的郭子儀。
今天還是聊兩個相對來說在現代沒多少“流量”的名將。
老當益壯的“原型”——馬援“丈夫為志,窮當益堅,老當益壯。”《後漢書·馬援傳》馬援是東漢光武帝手下的開國功臣中的佼佼者,不但在東漢建國過程之中立下了汗馬功勞,而且在建國以後,一樣在不斷地東征西討之中。西破隴羌、南征交趾、北擊烏桓都是他的主要功勞。馬援還有一句話非常有名:“男兒要當死於邊野,以馬革裹屍還葬耳,何能臥床上在兒女子手中邪?”“馬革裹屍”也是出自於馬援的另一個成語。
最後,馬援果然在第二次平嶺南的戰鬥過程中,因身染傳染病而死,享年64歲。
營平壯侯趙充國趙充國,排在漢宣帝麒麟閣功臣榜第四位,是從武帝至宣帝效力多年的功臣。
出生於公元前137年的趙充國,年少時便追隨衛青、霍去病等人參加攻打匈奴的戰爭,壯年時又跟著貳師將軍李廣利打匈奴,直到漢昭帝時期,先克武都郡的氏族人反叛,後打匈奴俘獲西祁王,才因功升至後將軍,兼任水衡都尉。此時的趙充國已年約六十了。
公元前61年,早已年過七十的趙充國,依然在督兵西陲,挫敗羌人來犯。憑著多年與周邊部族的戰鬥經驗,趙充國提出“以兵屯田”的主張,漢宣帝同意了趙充國的意見。結果,趙充國僅用了不到一萬騎兵,便打散了羌人的聯合作亂。敵兵來犯,兵來抵抗;敵兵退出,屯兵種田,亦兵亦農。就是這個趙充國主張,不但實現了為戰爭服務的目的,也大大降低了民眾的負擔,成為影響後世的良策。
公元前52年,八十六歲的趙充國老將軍去世。他一生雖然沒有非常出名的戰役,但是卻足以被稱為名將、良將。
-
5 # 梁山好漢135447885
縱觀歷史,神勇而老當益壯者?聞名的有二者。
一,春秋戰國時期為廉頗。廉頗老亦?是傳統流行形象之說。老驥伏櫪,志在千里就是讚揚廉頗之志的名語所在。
二,在三國演義之中,樹有老將黃忠的形象。也是後來蜀國支柱五虎上將之一。在戰長沙時?黃忠亦為老將軍,可見他年歲不輕。歸蜀後幾十年。亦為威震一方的邊庭大將,到九十餘歲方才謝世。
-
6 # 文士野
俗話說:有的人年輕著,他已經老了,有的人老了,他還年輕著。劉備一生顛沛流離,到了六十歲才稱帝。劉邦四十歲還在沛縣做混混,四十八歲才起事被尊為沛公,五十四歲登基。更能熬的還有姜子牙,傳說他六十歲還在崑崙山學藝,七十歲在菜市場幫新娶的老婆賣面,八十歲才遇見周文王。
一、黃忠:老將說黃忠,皓首顯英雄。
三國第一老將,莫過於黃忠。傳說他單傳一個兒子,叫做黃敘,身體很弱,為了給兒子治病,他早年都奔波在尋醫問藥的路上,所以成名較晚。
黃忠早年依附劉表,據說魏延在長沙的時候,打遍長沙無敵手,黃忠看不過去,跟魏延單挑比武,百步穿楊一箭滅了魏延坐騎,讓人刮目相看。劉備佔領長沙,黃忠與關羽一戰百回合,不分勝負,二戰因馬失前蹄,被關羽饒了姓名,三戰一箭射中關羽頭盔,英雄惺惺相惜。
此後黃忠隨劉備入川,四處征戰,殺鄧賢,敗泠苞,救魏延,氣勢奪人,勇冠三軍,為劉備平定西川立下赫赫戰功。定軍山之役,老將黃忠擒夏侯尚,驅杜襲,奪對山,一戰陣斬夏侯淵,從此名聲大震,躋身五虎大將之列,也為劉備佔領漢中,天下三分奠定了基礎。
一百多年前,中國首部電影,就是黃忠斬夏侯的《定軍山》。
赤血斬夏侯,寶雕定漢中。
二、呂岱:耄耋不知疲,綏靖萬里徵。
現在很多年輕人,二三十歲無所建樹,便容易著急,心灰意冷。這時候,就應該看看呂岱的人生。呂岱四十歲之前的人生基本空白,快四十歲的時候才投簡歷向孫權推薦自己,五十歲的時候開始和蔣欽一起平定會稽東冶五縣叛亂,五十五歲左右鎮守長沙,快六十歲了,替代步騭成為交州刺史,並在這裡立下赫赫戰功。
公元226年,三國另一壽星交趾太守士燮還沒來得及過90大壽就一命嗚呼,他兒子士徽打算叛吳自立。六十五歲的呂老頭子決定玩急襲,帶領三千輕兵,晨夜浮海,悄然疾進,讓士徽一下子不知所措,趕緊自首,可惜還是被咔嚓。隨後呂岱順手滅了士徽的殘餘叛將,乘勝進軍討伐九真(今越南北部),嶺南一帶(廣東、廣西、海南及越南紅河三角洲一帶)再次納入中國版圖。
此後,呂岱作為交州刺史,開始對東南亞各國進行宣化安撫,各國也紛紛朝貢,呂岱因功被封為鎮南將軍。後來人們都說呂岱安撫南洋的功績可以媲美張騫出使西域,范文瀾先生在《中國通史簡編》誇讚東吳政權恢復對嶺南的實際統治,是中央政權對於地方割據分裂勢力的勝利,呂岱功不可沒,其功不在周瑜、魯肅之下。
隨後,呂岱又在長沙、陸口、武昌等處繼續發揮光熱,一直到八十歲,仍然精力過人不知疲倦,事事躬親,“罷不捨事,勞不言倦”。弄得年輕的小夥子都很羨慕,同僚們都說他是“賽過廉頗”。
呂岱的故事告訴我們,保持一個槓槓的身體,什麼時候開始創業都不會晚。
耄耋不知疲,綏靖萬里徵。
三、丁奉/廖化:老眼顧諸雄,兩頰淚斑斕。
家有一老,如有一寶。吳國中活的命長的老將,除了呂岱,還有丁奉。這傢伙年輕的時候碰到了周瑜周泰甘寧太史慈一眾大咖,所以也不怎麼被孫權重視,只能在明星將領邊上打打下手做做小配,一晃幾十年,群星隕落,撐的久的像丁奉這般,終於迎來了自己大展拳腳的舞臺和空間。
公元252年,連孫權也去找他父親和哥哥報到去了。魏國想乘吳國新立君主,立足未穩,前來攻襲。吳國派太傅諸葛恪前去迎敵,大家都覺得憑著諸葛恪的赫赫威名,魏國軍隊會望風而逃,只有丁奉認為:無恃敵之不至,恃吾有以勝之。不能把希望寄託在敵人不來打我們,而要主動去滅了他們。他還嫌部隊行軍太慢,自己帶了三千軍馬先行。
當時正值嚴寒,天降大雪,魏國將領都在喝著燒酒,看到丁奉只有幾千人,沒有介意。丁奉見魏軍見先頭部隊人少,便說:“今天就是大家立功領賞的時候!”於是讓大家脫去衣甲,卸了頭盔,不用長槍大戟,止帶短刀。魏兵見之大笑,更不準備。於是老頭子丁奉一馬當先,縱兵大戰,大破魏軍前屯。又恰好呂據帶兵趕到,兩兵兩下夾擊,魏軍大敗。
這就是丁奉雪夜奮短兵,以三千兵力大破胡遵七萬的故事。此後他又有解救壽春,誅殺權臣孫綝等故事。
同樣遭遇的還有蜀國的廖化。少年從軍,為關羽主簿,追隨關羽四處征伐。關羽戰敗後,詐死歸蜀。此後在諸葛亮和姜維的北伐大業中,屢立戰功。等他建功立業的時候,從前一起作戰的戰友,已經換了一批又一批,從前一起對陣的敵人,也都是從前對手的後生小子。所以當他有一次要約宗預一起拜訪諸葛瞻(諸葛亮之子),宗預就說:我們都是七十好幾的人了,一生什麼都不欠,就欠一死,為什麼還要為求晚輩而去登門造訪呢?
金庸武俠小說裡面有個黃裳,為了報仇就在山洞中苦練天下絕學四十年,結果等他出關,他的仇人都死光光了。每次讀三國讀到丁奉、廖化之輩建功立業的時候,心中總是莫名有種失落感。
詩曰:少年從軍旅,寒劍映雪光。
轉戰三千里,輾徵踏四方。
蹉跎成白首,忠骨入青山。
老眼顧諸雄,兩頰淚斑斕。
四、張郃:百戰漢中不辭死,五子良將顯餘聲。
“自古英雄皆寂寞”。比丁奉廖化還落寞的,還有曹魏的張郃。早在黃巾之亂,他就投軍,後來又投靠到了袁紹手下,為袁紹鬥戰贏公孫瓚,平定河北大業,立下赫赫戰功,與高覽、顏良、文丑被成為“河北四庭柱”。
後來,顏良、文丑先後死於袁曹之爭,官渡之戰後,袁紹也鬱悶死了。張郃和高覽背袁投曹,雖然曹操高興的說他們是是微子去殷,韓信歸漢,但是沒多久高覽又被趙雲斬殺。當初的河北四雄,就落得剩下張郃一人。
此後他奮發崛起,隨曹操攻烏桓、破馬超、降張魯,立下赫赫戰功,又被稱為曹魏五子良將。可是,沒多久,五子良將裡的樂進先行離去,隨後他的老上司夏侯淵在定軍山被黃忠斬殺,接著夏侯惇、于禁、張遼等名將也陪著老東家曹操走了。如今的五子良將,又剩下他和徐晃。
再後來曹丕掌權不過六年,在他四十歲的大好年華中也過世了。原來比他年輕的將領像曹仁、曹休、夏侯尚等昔時戰友也逐漸凋零,徐晃在襄陽之戰中,贏得他人生最後一場勝利之後,也離開了人世。而今能跟他一起出徵的,都是曹真、司馬懿、郭淮之類的後起之秀。
曹叡即位,他被從東吳戰線調配到了漢中戰線,對手從陸遜變成了諸葛亮,這兩個人出山的時候,他早已經名重於天下,如今他們兩個也早已過了軍事生涯的巔峰,殘喘著餘名,為各自的國家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諸葛亮第一次北伐,老將張郃總督各路軍馬,街亭之戰,他擊敗了被諸葛亮寄予厚望的馬謖,然後順手平定了南安、天水、安定等反叛魏國各郡,一舉扭轉戰爭形勢,使得諸葛亮的首次北伐悵然而終,也為自己近四十年的軍旅生涯劃上最後的絕響。
百戰漢中不辭死,五子良將顯餘聲。
五:黃蓋/程普: 奈何子衿爭凋零,不識白首老臣心。
跟張郃一樣,歷仕三朝而鬥志不衰,威望素重的,還有像吳國的黃蓋、程普等人。他們都歷仕孫堅、孫策、孫權三任,為孫吳集團拓邊開疆,稱雄東南立下卓著戰功,是江表虎臣的代表人物。
黃蓋為人嚴肅,善於訓練士卒,每每征討,他的部隊皆勇猛善戰。最著名的莫過於赤壁之戰的“苦肉計”,黃蓋提出火攻戰術,並親往詐降,在戰爭中不幸被流矢所中墮下水中,被救起時,吳軍沒認出他,將他安置在廁床中。黃蓋惟有自己大叫呼叫韓當,韓當發現他時,流著淚地解開他衣服,才得以保留性命。十多年後,武陵蠻夷反,攻打黃蓋駐城,黃蓋以五百人,放其半入,攔腰截擊,大破諸賊,從春天到夏天,不過一個季度時間,就平定所有的亂事。是三國英雄另一個老當益壯的代表。
程普跟隨孫堅討伐過黃巾、董卓,斬華雄、破呂布,不論攻城還是野戰,每每爭先,經常身被創夷;孫堅死後,又助孫策拔廬江,破張英,下秣陵,攻宣城,攻祖郎,討劉勳,戰黃祖,鎮石城,每戰多有功勞,是孫策平定江東的首要功臣;孫策死後,程普又輔佐孫權,在烏林攻破曹操,在南郡敗走曹仁,為孫權三分天下燃盡自己最後的熱血。程普在東吳諸將中年歲最長,也是對孫家的貢獻最歷久的。
奈何子衿爭凋零,不識白首老臣心。
當然,三國老將,還有如常年鎮守曹魏北疆,五十歲時候徵烏桓,敗鮮卑,平定代郡單將百騎襲殺烏丸王骨進,六十多歲在成山斬殺周賀,於新城擊敗孫權的魏國名將田豫;
也有長於弓箭,精於騎術,膂力過人,同樣歷仕孫堅、孫策、孫權三代,征伐四方,功勳卓著的吳國名將韓當;
也有寧為嵇侍中血,寧為嚴將軍頭;只有斷頭將軍,沒有投降將軍,聞成都城破劉璋兵敗而自刎的巴州老將嚴顏等。
正所謂:試拂鐵衣如雪色,聊持寶劍動星文。
願得燕弓射大將,恥令越甲鳴吾軍。
莫嫌舊日雲中守,猶堪一戰取功勳。
-
7 # 周方851
只要撇開小說家騙人的“鬥將”情結,老將不需上決鬥場去斬上將首級,只憑豐富的經驗和周到的佈局,就能決勝於千里之外!
-
8 # 玉樹臨風的九郎哥哥
第一位,蜀漢五虎上將之一的黃忠,公元219年,定軍山刀斬曹魏集團大將夏侯淵。那麼,這個時候,黃忠多大歲數了呢?其實,嚴格來說並沒有明確的答案,歷史上對黃忠的歲數記載是沒有的,我們只能可以透過一些作證來推算黃忠的歲數!按照公認的說法,黃忠跟隨劉備時,已經年過六十,而這一年是公元209年。如果按照這個時間點推算的話,黃忠斬夏侯淵時,已經到了古稀之年!
第二位,是那位立志“男兒要當死邊野,以馬革裹屍還葬耳”的大漢伏波將軍馬援。馬援功勳卓著,是為大漢開疆拓土的一大功臣名將!馬援生於公元前14年,卒於公元49年而他在最後一場大戰的歲數已經到了62歲。
《後漢書》記載:時年六十二,帝愍其老,未許之。援自請曰:“臣尚能被甲上馬。”帝令試之。援據鞍顧眄,以示可用。帝笑曰:“矍鑠哉是翁也!”
62歲,馬援以花甲之年領軍上陣,平定了南方武陵郡五溪蠻暴動,實現了自己馬革裹屍征戰一生的夙願。
第三位,麒麟閣十一功臣之一的大漢名將趙充國。
趙充國生於公元前137年,卒於前52年,享年89歲。不僅在古代,在現在這也是高壽了啊!
而他平定西羌之戰,拜將出徵時已經73歲,凱旋而歸竟已經到了79歲高齡!
西羌之戰前,漢宣帝曾詢問趙充國該派誰去打仗,年逾古稀的老將趙充國只回了七個字:“無逾於老臣者矣。”
第四位,大唐戰神李靖!
(sorry,不好意思,圖放錯了
-
9 # 鹹魚閒聊
“老當益壯”這個成語出自《後漢書.馬援傳》,原句是:
丈夫為志,窮當益堅,老當益壯
這是伏波將軍馬援和自己的賓客們談話時所說,意思是身為大丈夫,即便是窮也當意志堅定,即便是老也當豪氣沖天。
雖然馬援說這句話的時候年齡並不大,但馬援卻用自己的一生在實踐著他昔日的豪情壯志。
西漢末年,王莽篡權,天下由此大亂,各地起義不斷,軍閥到處割據自立,新朝滅亡後,馬援投靠了隴右隗囂,劉秀稱帝后,馬援隨隗囂一起歸順光武政權,此時馬援已四十多歲。幾年後,隗囂復叛,馬援助劉秀平定隴西,這是馬援歸順劉秀後的第一次正式亮相。
公元35年,劉秀正式任命馬援為隴西太守,負責平定隴西羌亂,而馬援也不負劉秀厚望,僅用了兩年便平定了隴西羌亂,而且在他的治理下,隴西地區百姓生活安定,一片祥和。公元41年,因治理隴西有功,馬援被徵召入京,這一年馬援55歲。
也是在同一年,交阯發生叛亂,朝廷任命馬援為伏波將軍出兵平叛,兩年後馬援大破叛軍,並斬殺叛軍首領徵側、徵貳,傳首洛陽,公元44年,馬援凱旋而歸,這一年他58歲。
公元48年,嶺南復叛,朝廷派大軍前去平叛,結果全軍覆沒,馬援得知後上書朝廷,請求再次領兵南征,此時馬援已經62歲了,由於年紀過大,劉秀擔心馬援的身體,於是遲遲不肯答應,後來馬援當著劉秀的面親自披甲持兵,並當場馴服一匹烈馬,劉秀見後被馬援的神采所折服,於是當即准許馬援出兵,而這也是馬援最後一次出征,第二年馬援病死嶺南,這真是應了他當年所說的“大丈夫當死於邊野,以馬革裹屍還葬耳”。
那麼除了馬援之外,我國曆史上還有哪些在垂垂老矣之年建功沙場的將軍呢?下面鹹魚還想簡單的介紹兩位。
第一位是西漢名將趙充國。趙充國出身隴西,曾長期與氐人,羌人,匈奴人等接觸,因而對北方各遊牧民族的生活習性非常瞭解,漢武帝時期,趙充國曾跟隨貳師將軍李廣利北擊匈奴,漢昭帝時期帶兵平叛氐人叛亂,漢宣帝時期帶兵征討匈奴及諸羌,此時他已經六十多歲了,公元前61年,羌人再次進犯,趙充國主動請纓,這一年他76歲,漢宣帝擔心他年齡太高,無法再勝任統軍大將,更不能適應軍旅生活,於是便試探性的派人去問他征討羌人需要多少兵馬,而趙充國則自信的回答道:
百聞不如一見,兵難遙度,臣願馳至金城,圖上方略
意思是說,沒有親自到前線探查虛實無法下定結論,我願意親自前往,然後再製定平叛策略
漢宣帝見趙充國如此自信,便放心的讓這位老將出徵,後來趙充國便設計平定了諸羌。
趙充國以古稀之年掛帥出征,至今想來仍敬佩不已。
第二位是清末將領,民族英雄馮子材。1883年,法軍進攻越南,中法戰爭爆發,隨著清軍的接連戰敗,1885年,法國佔領越南全境並逼近中越邊境重要關隘鎮南關,不得已清廷重新啟用老將馮子材鎮守鎮南關,此時馮子材已經67歲了,來到鎮南關後,馮子材親自勘察地形,帶領各族軍民構築防線,操練士兵,最終擊退法軍,取得鎮南關大捷,保住了我國的西南門戶。
雖然取得勝利,但此役過後,清廷也無力繼續追擊,只能與法國簽訂和約,承認法國對越南的殖民,而這場戰爭也被人們戲謔為“不敗而敗”。
雖然鎮南關大捷的取勝不能阻止清廷的持續腐朽,但老將馮子材花甲之年臨危受命,此愛國情感當為後人所銘記與感動。
-
10 # 二月二的二龍頭
俗話說,老將出馬一個頂倆!
老將沉著穩重、辦事牢靠,常給人以信任感!只要老將出徵,那就意味著勝利在望。
一位位老將在中國歷史的長河中堪稱定盤星、定心丸,作用不言而喻。家有一老如有一寶,國有老將則國家幸甚。
下面,二哥給您製作了一份“老當益壯名將榜”。這份榜單是按照最後一次參加戰鬥的年齡大小排列順序的。看看其中,有您喜歡的老將沒?
第一名:廉頗最後參加戰鬥的年齡:82歲
廉頗是戰國時期趙國的一代名將,他負荊請罪的典故更是被後世傳為佳話。
秦國和趙國的長平之戰爆發時,廉頗已經65歲!
長平之戰的失敗是廉頗一生的恥辱。
這一戰,趙國40萬雄兵損失殆盡,趙國從此一蹶不振,但廉頗在趙國依舊是不可撼動的戰神,只是他一天天老去了而已。
公元前245年,82歲的廉頗親自帶兵攻取魏國的繁陽,這是一次不知名的小戰鬥,但對於廉頗來說卻是人生當中的最後一戰,是一代戰神的謝幕之戰。
在這一年,廉頗被趙王解除了軍職。一氣之下,廉頗離開了趙國,兩年後客死他鄉。
第二名:趙充國最後參加戰鬥的年齡:76歲
趙充國是西漢時期的三朝元老!長期與西北的匈奴、羌、氐作戰,積累了豐富的作戰經驗。
漢宣帝時,羌人、匈奴組成聯軍進犯大漢國土,打得漢軍連連失利。漢宣帝派將出徵時,武將卻無人敢領兵出征。
“這可如何是好?”漢宣帝正在束手無策之時,76歲的趙充國身披戰袍,英氣逼人地來到朝堂之上。
“老臣熟悉匈奴戰法,臣願領兵退敵!”趙充國的話感動了漢宣帝。
趙充國親率1萬兵馬很快到達湟水谷地 。
他並未著急擺陣出擊,而是分析敵情,知己知彼。
他洞悉到這支隊伍因為利益分配不均,已經內訌不斷!
“不如先分化瓦解,再逐一擊破!”這一戰術果然取得了奇效。不到5個月的時間,敵軍敗退,邊境又恢復了往日寧靜。
第三名:俞大猷最後參加戰鬥的年齡:70歲
明朝的俞大猷與倭寇作戰長達47年之久,他所率領“俞家軍”與戚繼光所率領的“戚家軍”並稱為“俞龍戚虎”。
俞大猷在70歲的時候,在陰溝裡翻船了。一夥全副武裝的海盜突襲了閭峽澳。
事發突然,“俞家軍”被打得亂了陣腳,海盜不僅搶劫了大量百姓財產而且還搶走了漁船。
“堂堂正規軍竟然被海盜打敗,奇恥大辱!”俞大猷很快被萬曆皇帝罷官了。
寵辱不驚的俞大猷內心淡然,並未向朝廷辯解,而是以“顧問”的身份繼續訓練“俞家軍”!
他還創立了兵車營,設計出了多種用兵車對付騎兵的戰術套路。
俞大猷在76歲那一年去世,令人感嘆的是,在去世的前一天,他還在訓練場上,帶領士兵操練戰法。
第四名:薛仁貴最後參加戰鬥的年齡:69歲
唐朝的薛仁貴在中國就是神一樣的存在。民間傳說、影視劇幾乎都能找到他的身影。
東征高句麗,擊破突厥。可以說薛仁貴是大唐帝國的守護神。
晚年的薛仁貴因為被新羅船兵打敗,給唐帝國丟了臉,所以被朝廷流放。
公元681年,大唐帝國的西邊不安寧,瓜州、沙州戰事不斷,突厥騎兵在此處為非作歹。見事態難以控制,唐高宗李治決定啟用老將薛仁貴徵西。
當時的突厥已經入侵了太原,同時還入侵大同!
“這還了得!”薛仁貴即刻率軍擊敵。當兩軍陣前薛仁貴亮出名號時,對方首領疑慮地問:“薛仁貴不是被流放,已經死了嗎?”
薛仁貴立刻脫掉盔甲、摘掉頭盔示人!敵首領定睛一看,眼前的老者果然就是薛仁貴。
“這仗還怎麼打?”敵人排著隊作揖之後,四處逃散。薛仁貴趁勢追擊,大敗突厥軍,斬殺突厥兵萬餘人,奪回駝、馬、牛、羊三萬餘頭。
這一年,薛仁貴69歲。
第五名:郭子儀最後參加戰鬥的年齡:68歲
郭子儀也是唐朝名將,在安史之亂中發揮了定乾坤的作用,一舉剿滅叛軍。郭子儀堪稱唐朝的中興之臣。
公元765年,在平定僕固懷恩的叛亂中,68歲的郭子儀甚至還“上演”過單刀赴會。
他深入僕固懷恩的盟友——回紇人的軍陣之中講和的橋段,堪稱一段傳奇,郭子儀可謂有膽識、有智謀。
最終,郭子儀憑藉極高的威望贏得了回紇首領的信任,兩家摒棄前嫌,避免了刀兵相見的慘劇發生,叛亂很快被平息。
德高望重的郭子儀,不僅唐軍愛戴,甚至連敵人都對他十分尊重,這就是一位老將的人格魅力。
第六名:馮子材最後參加戰鬥的年齡:67歲
馮子材是晚清的一位老將,更是一位抗法的民族英雄。
馮子材平生很少打勝仗,可謂屢敗屢戰。在他解甲歸田時,本以為籍籍無名已然成為歸宿。
但1883年爆發的那場中法戰爭中,馮子材卻讓世人知道了什麼叫老而彌堅、老當益壯。
為扭轉清軍節節敗退的不利局面,1885年,馮子材臨危受命,被任命為廣西關外軍務幫辦!
他率領9000兵馬奔赴前線,取得了鎮南關之戰勝利!攻克了文淵、諒山,重創法軍司令尼格里,法軍的失敗直接導致了法國內閣總理茹費裡的倒臺。
馮子材的這一戰,史稱鎮南關大捷,這一次勝利打出了中國人的氣勢,足可以彪炳史冊。
第七名:馬援最後參加戰鬥的年齡:62歲
馬援是東漢的開國大將。在劉秀統一東漢的過程中,馬援屢立奇功。
在東漢政權建立後,馬援依舊驍勇善戰,西征羌人、南平交趾的戰鬥中老將的穩重與擔當顯露無疑。
公元48年,南方的武陵地區發生叛亂,馬援又一次主動請纓出戰平亂。光武帝劉秀有些心疼這位老將,捨不得讓他去。
馬援著急地說:“臣尚能披甲上馬!”說完翻身上馬,動作乾淨利落。劉秀誇其為“矍鑠翁”,同意其領兵出征。這一年馬援62歲!
在平亂過程中,南方的暑熱溼氣讓不少將士染病,而且發生了疫情。馬援也身染重病,沒多久就病死在了中軍帳中。
馬援的死,可以用“馬革裹屍”來形容他的報效國家之心。
結論:老驥伏櫪,志在千里!老將雖然身體衰老,但內心卻始終熱血賁張,永遠與國家的安危相連。
他們老成持重,有擔當有熱忱,永遠是國家的良心。老將們老而彌堅的精神可敬,老將們老當益壯的魄力可贊。
-
11 # 羌人看世界
『文:羌人山裡漢』
中華浩瀚歷史中,英雄人物燦若星河,有無數所向披靡的將軍,他們戰其一生,被後世代代相傳,傳頌、關注和敬仰。
其中,最讓人可歌可泣的要數那群老當益壯、建功沙場的老將們。他們一生奮戰沙場,奮勇殺敵,屢建奇功,令敵聞風喪膽。
『興周滅商:姜子牙』中國古代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韜略家,周朝開國元勳,商末周初兵學奠基人。72歲垂釣渭水之濱,遇西伯侯姬昌,拜為“太師”,80歲時披掛上陣,輔佐姬昌建立霸業。
『破燕拜相:廉 頗』戰國末期趙國名將,與白起、王翦、李牧並稱“戰國四大名將”。76歲時率軍大破燕軍,任相國,封信平君。
『屢立功勳:趙充國』西漢著名將領。七十三歲時,領兵出征,平定羌人叛亂,七十九歲凱旋迴京。為“麒麟閣十一功臣”之一。
『定軍揚威:黃 蓋』三國時期蜀漢五虎上將之一,75歲時,定軍山之戰中,陣前斬曹操部下名將夏侯淵,拜徵西將軍。
『再造王室:郭子儀』盛唐著名政治家、軍事家。歷經大唐七朝,戎馬一生,屢建奇功,在歷朝歷代的名將記錄上以84歲高齡才告別沙場的老將,鳳毛麟角。
『抗倭名將:俞大猷』明代著名民族英雄、抗倭名將。歷經明代三朝,身經百戰,戰功顯赫,他所率領的“俞家軍”與戚繼光並稱為“俞龍戚虎”。78歲時仍領兵訓練,出征抗擊倭寇。
『晚晴中興:左宗棠』晚清政治家、軍事家、民族英雄。一生功業,始自戎馬。64歲時披掛上陣,收復兩疆,73歲時,清朝正式設立新疆省。
無論西周姜子牙,還是晚晴的左宗棠,他們無論身在何時、何地、何朝、何代,他們皆是國之棟樑,民族希望,人民福祉。正因為有了他們,才讓社稷安穩,百姓樂業。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這些可愛、可敬、可佩的老將們,令人敬佩、令人敬仰。他們一生忠心耿耿,為國為民,值得後世傳頌。
老將軍——歷史豐碑永鑄。
其實中國古代歷史上還有很多老當益壯的名將,列位看官,你還知道哪些呢?
-
12 # 碧琳侯趣談史
都說南宋名將輩出,但大家所熟知的多是岳飛、韓世忠、張俊、劉光世等初期的名將。事實上,南宋中期也有一位戰功赫赫的名將,還是一名老將。
畢再遇,字德卿,原籍兗州,臨安西溪人,其父武義大夫畢進曾是岳飛的部將。他武藝超群,淳熙年間就以驍勇聞名。但由於南宋偏安一隅,戰事寥寥,畢再遇一直聲名不顯。
一、攻取泗州開禧二年(1206)四月,宋寧宗命殿帥郭倪招撫山東、京、洛地區。郭倪派畢再遇與統制陳孝慶等攻取泗州。畢再遇此時已快六十歲了。接到命令後,他要求親選新募的敢死軍為前鋒,郭倬給他87人,命他剋日進兵。
泗州原為宋金榷場所在地。這時金軍早已關閉了榷場,加固了城門,嚴陣以待。畢再遇對陳孝慶說:“敵人已知我軍出兵的日子,兵以奇勝,應出其不意。”便提前一天渡淮,兵臨城下。泗州有東西兩城,畢再遇先將舟楫、旗戈陳列西城下,造成欲攻的假象,然後親率精兵直撲東城南角。他身先士卒,率先登城,殺敵數百,金軍大潰,開啟北門逃遁。但西城仍堅壁不下,畢再遇披髮戴兜鍪鐵鬼面,揮動上書“畢將軍”大字的將旗,高喊:“大宋畢將軍在此,你們是中原遺民,可快快投降!”不一會兒,金守城官縋城請降,泗州兩城克復。
泗州之戰是開禧北伐的開始。郭倬入城勞軍,授畢再遇御寶刺史牙牌,畢再遇固辭不受:“大宋在河南有81州,現在下泗州兩城就得一刺史,而後何以為賞。何況招撫使帶得朝廷幾塊牙牌來?”。
二、靈璧斷後隨後,郭倪命畢再遇率四百八十名騎兵攻取徐州。畢再遇的騎兵進發到虹縣時,正遇上從宿州潰退下來的郭倬部敗兵,就急行軍趕赴靈璧,擔任後援的陳孝慶正擬退兵。畢再遇說:“我奉命取徐州,假道過這裡,寧死靈璧北門外,也不死在南門下。”
此時郭倪下令撤兵的軍令剛好送達。畢再遇說:“宿州軍潰,敵人必然追襲,我來阻擊他們!”果然金騎兵5000餘人分兩路追殺而來。畢再遇令敢死隊20人死守靈璧北門,親自率精騎衝突敵陣。金人見戰旗,驚呼“畢將軍來了”,便奪路逃遁。
畢再遇手揮雙刀,逐北數十里,殺敵甚多,鎧甲為之盡棄。金軍中有個持雙鐵鐧的將軍躍馬上前,反被他砍中肋骨,落馬而死。
畢再遇扼守靈璧,估計南宋大軍已撤到20裡外,開始火燒靈壁城。諸將問:“為什麼晚上不燒,反而要白天燒?”畢再遇說:“晚上點火能照見我們的虛實,白天的煙塵可擋住敵人的視線,敵人已經失敗不敢逼近我們,我軍才可以安心行軍。你們怎麼知道兵易進而難退的道理呢(汝輩安知兵易進而難退邪)?”由此可見畢再遇對兵法的運用絕不是生搬硬套,而是因時因地,靈活變通,這是一個名將所應具備的基本素質。
三、固守楚州十月,金軍戰船500艘從大清河口度過淮河,攻下淮陰,進圍楚州(今江蘇淮安),列營60餘里。另有3000兵戍衛淮陰的糧營,3000艘運糧船停泊在大清河上。升任鎮江副都統的畢再遇偵知後,即遣部夜襲淮陰,派統領許俊從小路奔淮陰。晚上二更時,士兵口中含枚,鴉雀無聲地到達敵營。宋軍每人攜帶火種潛入,埋伏在五十多處糧車之間,聽到哨聲就放火。金兵糧草被焚燒殆盡,還活捉了二十三個金兵。
楚州是淮東軍事重鎮,宋軍拼死固守,畢再遇又多次出擊楚州城外的敵營,故金軍久攻不下。
四、空城計和青蓋借箭十一月,金軍渡淮,濠(今安徽鳳陽東北)、滁(今安徽滁縣)二州相繼失守。畢再遇說:“楚州城堅兵多,敵人糧草已空,我所擔心的只有淮西。六合是最重要的,敵人一定會集全力攻打它。”六合(今屬江蘇)離長江僅數十里,六合一失,金軍即可飲馬長江隔江虎視建康(今江蘇南京)了。畢再遇率援軍搶先一步馳抵六合,伏兵南土門,擺出無人守城的模樣,等金兵至城濠下,萬弩齊發,金鼓大作,旗戟並舉,再遇率師出戰,金兵驚懼遁走。
不久又捲土從來,意欲燒燬堤塘木,決開塹壕的水。畢再遇命令用強弩射退敵人。但箭不久就用盡了。畢再遇命令人開啟青蓋往來於城上,金軍以為是宋軍統帥,爭相射箭,不一會兒,城牆上的箭像刺蝟一樣,宋軍得到二十多萬支箭。
金軍增兵圍城。畢再遇命樂師在城門奏樂,麻痺敵人,又時常派奇兵襲擊金軍。金軍晝夜不得休息,疲敝不堪,不得不退兵。
儘管畢再遇連戰連捷,但從整體來看,南宋敗多勝少。嘉定元年(1208),宋金簽訂“嘉定和議”,畢再遇多次要求解甲歸田,宋寧宗不允,任其為保康軍承宣使,並降詔對他進行獎諭。嘉定十年(1217)畢再遇逝世,享年七十歲。
回覆列表
楊家將裡的楊繼業,三國裡的黃忠,春秋戰國時的廉頗,漢朝的馬援,李廣,唐朝的李靖,都可以算的上是老當益壯的名將。[贊][左上]